苏教版必修三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作业(1)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四章 第一节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Word版含答案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四章 第一节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Word版含答案

第一节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一、环境对生物非常重要1.生态因子等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

分布、行为和生殖、发育、生长概念:环境中对生物的)(1(2)种类:等。

水、温度、光非生物因子:①的各种相互关系,如捕食、竞争等。

生物之间生物因子:包括②2.谢尔福德耐受曲线。

但在生态因子的耐受范限制因子生态因子如果发生变化,在低于或超过生物体的耐受极限时,均会成为。

最适区围内,每种生物都有一个 二、生物与环境构成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无机环境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中的生物群落与2.生态系统的组成1.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

2.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中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 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3.生态系统中的光、水、空气、无机盐及非生物的有机物等组成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

4.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按功能不同,可分为生产者、消费 者和分解者。

5.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 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它包括岩石圈上层、水圈和大气圈下层。

)等。

非生物成分:(1光有机物、水、空气、无机盐及非生物的(2)生物成分:①生产者:能够把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成复杂的的自养生物。

有机物②消费者:依赖于制造的有机物生存的生物。

生产者③有机物分解者:能够把动植物的复杂的生物成分。

无机物分解为简单三、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1)而形成的营养结构。

概念: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于营养关系)(2营养级: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的总和。

各种生物2.食物网)(1概念:生态系统中的许多食物链相互交错形成更为复杂的网状营养结构。

)(2作用:增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

稳定性3.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功能)是生态系统的(1结构。

营养)(2物质传递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和。

四、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类型(1)自然生态系统:①陆地生态系统:包括冻原、荒漠、草原、森林等生态系统。

4.1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每课一练(苏教必修3)1

4.1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每课一练(苏教必修3)1

4.1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1.森林中一株大树死亡,倒在地上,有些菌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以及蚂蚁等动物以这株朽木为生。

依靠这株朽木为生的上述各种生物组成一个() A.种群B.生态系统C.群落D.食物链解析:本题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答案:C2.对海洋岩礁上的藻类植物调查发现,一般在浅水处生长着绿藻,稍深处是褐藻,再深一些的水域中则以红藻为主,直接影响海洋中藻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阳光B.温度C.海水含盐量D.海水含氮量解析:植物的光合作用离不开阳光,阳光对植物分布起决定作用。

由于波长不同的光,对水的穿透能力不同,而不同水生植物所需光的波长又不同,致使不同的植物分布在不同的水层中。

答案:A3.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有剧烈变化的自然生态系统是()A.森林生态系统B.湖泊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草原生态系统解析: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在不同的季节或年份,降雨量很不均匀,因此,种群密度和群落的结构常常发生剧烈变化。

答案:D4.关于生态系统成分内生物部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产者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B.消费者全是异养型的真核生物C.分解者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D.生产者一定能进行光合作用解析:生产者大多数是光能自养型的真核生物或原核生物,也有化能自养型的原核生物,如硝化细菌;消费者都是异养型,但不一定都是真核生物,如寄生细菌;有些动物(如蚯蚓)也是分解者。

答案:A5.如右图所示,曲线1和曲线2分别代表物种甲和物种乙的耐热范围,在什么条件下物种乙能竞争过物种甲()A.温度在t1~t2范围内B.温度在t2~t3范围内C.温度在t2以下D.温度在t3以下解析:生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中,其种群中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加。

从图中可知,温度在t2以下时,更有利于物种甲的生存,物种甲占优势;温度在t3以上时,也是物种甲占优势。

苏教版必修三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作业

苏教版必修三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作业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建议用时:45分钟)A组基础达标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B.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C.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水分、空气、细菌等C[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但不一定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如硝化细菌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其进行的是化能合成作用;动物不一定都是消费者,如蚯蚓属于分解者;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它们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返回无机环境;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细菌是生物,不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2017·河北衡水冀州中学第三次月考)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1和2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B.3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C.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D.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细胞呼吸C[图中1与4之间可以进行双向的物质交换,而1与2均指向3,1有3个箭头指出,4有3个箭头指入,可以判断出1、2、3、4分别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1与2所包含的种群不能构成群落,还缺分解者3,故A错;3(分解者)中既有原核生物,也有真核生物,故B错;4可以代表大气中的CO2,那么③过程可为光合作用,②过程代表细胞呼吸,而①表示捕食关系,故C对,D错。

]3.槲寄生是一种特殊的植物,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它的根特化,导管直接与其他植物如榆、杨的导管相连,从榆、杨身上获得水和无机盐,它还能分泌一些物质引起榆、杨顶枝枯死,叶片早落,使自己有机会接触到充足阳光。

棕头鸦雀以槲寄生果实为食,同时为槲寄生传播种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榆树(杨树)→槲寄生→棕头鸦雀是一条食物链B.槲寄生和榆、杨也存在竞争关系C.槲寄生从榆、杨身上获得营养,是消费者D.槲寄生的分泌物是具有调节功能的植物激素B[槲寄生与榆树(杨树)之间存在寄生关系,食物链必须以捕食关系形成联系,A错误;槲寄生与榆树(杨树)之间存在寄生关系,同时它们之间存在争夺阳光、空间等,所以还存在着竞争关系,B正确;消费者属于动物,槲寄生从榆、杨身上获得营养,属于寄生物,C错误;槲寄生的分泌物是具有调节功能的信息物质,不属于植物激素,D错误。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随堂训练:第4章 第1节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随堂训练:第4章 第1节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Word版含答案

第1节生态系统和生物圈1、近年来,各地都在积极创建生态城市、森林城市,下面是几个中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理解,你认为错误的是( )A.环境的改变对生物的生活产生影响B.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C.生态系统中生物与其生活的环境因素不变D.生物的存在影响着环境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 ,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B.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空间范围C.一片草地是最小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D.生态系统种类众多,可以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3、下列对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阳光、热能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B.消费者的存在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生产者和分解者缺一不可,都是组成生态系统的基石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养生物只能处于第一营养级B.食物网中只存在捕食这一种种间关系C.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D.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5、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②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③植物都是生产者④动物都是消费者⑤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A.②B.②③C.③④D.②⑤6、下图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

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A. B. C. D.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B.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C.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水分、空气、细菌等8、如图表示,,a b c 三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的分解情况,则分解者分解作用的强弱依次是( )A. a b c >>B. c b a >>C. c b a =>D. a c b >=9、下列有关食物链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关于猫吃鼠的食物链应写成:鼠→猫B.沿着食物链的方向,动物个体越来越大C.在食物链中,根据动物的食性,每种动物只能归属于某一特定的营养级D.在一条食物链中,处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一定是三级消费者10、如图为国家森林公园中的某山洼中的食物网结构模式图。

高中苏教版生物必修3作业:4.1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含解析】

高中苏教版生物必修3作业:4.1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十四)(建议用时:40分钟)题组一环境对生物非常重要1.下列关于生态因子对生物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A.趋光性是农业害虫的共性B.温暖地区的阔叶林多,而寒冷地区的针叶林多C.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陆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D.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具有综合性A[生态因子包括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生物的生存受到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影响。

农业害虫中有多种具有趋光性、趋化性等,但这并不是它们的共性;不同的环境中,植物以不同的方式适应环境,温暖地区阳光充足、温度高,以阔叶林为主,寒冷地区的植物以针叶形式保持水分;水是决定陆生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其过多与过少都会影响陆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水分过多时会影响根细胞的呼吸而使陆生植物生长不好,水分过少会影响陆生生物的正常代谢,使其生长、发育受影响。

]题组二生物与环境构成生态系统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B.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C.病毒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蚯蚓是需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B[太阳光属于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A错误;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B正确;病毒属于消费者,C错误;蚯蚓属于分解者,D 错误。

]3.如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关系图,a代表的成分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不能确定B[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从箭头的方向上分析,a的能量和物质来自b,并可传递给c,所以a是消费者。

]4.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是生产者,包括全部的植物和部分细菌B.所有的动物在生态系统中都属于丙1或丙2C.理论上,一个生态系统没有丙1和丙2也可以正常行使其功能D.甲和乙是生态系统的基石C[分析题图,根据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可知,丁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3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作业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3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作业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一、单选题1.下图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

假如北极狐的食物1/2来自雷鸟,1/8来自植物,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北极狐种群增加的能量为80kJ,若不考虑其他变化的影响,则需要植物的能量是A.1850kJ B.3600kJ C.5400kJ D.7100kJ【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已知假如北极狐的食物1/2来自雷鸟,1/8来自植物,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北极狐种群增加的能量为80kJ,若不考虑其他变化的影响,则需要植物的能量是40÷20%÷10%+30÷20%÷10%+10÷10%=3600kJ,故选B。

2.如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自然生态系统(N2/N1)×100%的值一般在10%左右B.若N6全部来自于N4,则蜣螂未获得初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C.当某种初级消费者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此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D.散失的热能重新用于合成有机物,从而实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N1为太阳辐射能,N2为生产者的同化能量,N2/N1为生产者同化量占太阳能总量的比例,一般在1%左右,A项错误;N6为流向蜣螂体内的能量,来自于初级消费者的粪便量,N4为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而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粪便量,因此N4不会来自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B项正确;当某初级消费者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该种群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增长速率为0,C项错误;散失的热能不能被生产者重新利用,D项错误。

3.下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的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a肯定是生产者,b肯定是初级消费者B.a→b→c构成一条食物链C.a与c为竞争关系D.a与b、b与c为捕食关系【答案】D【解析】图示信息显示:a的数量增加导致b数量减少,而a的数量减少引起b数量增加,据此可判断a以b为食,即a与b为捕食关系,同理可判断b以c为食,b与c也为捕食关系;由题意和图示信息,不能确定a、b、c三种生物中谁是生产者,因此不能确定c→b→a构成一条食物链。

4.1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每课一练(苏教版必修3)

4.1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每课一练(苏教版必修3)

4.1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每课一练(苏教版必修3)(建议用时:45分钟)[双基题]1 •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分类依据是()A. 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B •组成生物的细胞结构C•生物的代谢类型D .生物个体中含有能量的多少2•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B .一定能固定C02C •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D .一定是植物3•森林枯枝落叶层中可发现多种生物,其中属于初级消费者的是()A.白蚁 B .蚯蚓C .蜘蛛D.蛇4. 为了保护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除了将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 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废物带离,这是因为南极()A.缺少生产者 B .分解者很少C .没有消费者D .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5. 下列有关食物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复杂,个体数量越庞大,食物链就越多B .沿着食物链的方向,动物个体越来越大C .食物链的环节数是无限的D .生态系统中引入的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6 .如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a、b、c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的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 a肯定是生产者,b肯定是初级消费者B. a与b, b与c为捕食关系C. a与c为竞争关系D . c构成一条食物链7.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

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结果如图所示。

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B .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C. 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D. 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 (2014江苏扬州模拟)图中a、b、c、d表示某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箭头表示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 a和c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B . c i的同化量越大,流向C2的能量就越少C. d不一定是原核生物D . b中CO2的含量增加将减缓温室效应9.由绿色植物、兔、鼠、鹰等构成的食物网如图所示,关于该食物网的说法错误的是()A.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B .初级消费者是鼠和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关系,鹰和蛇只是捕食关系C •若食物网中蛇的数量下降,有可能是鼠的数量下降或鹰的数量上升所致D •环境中的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积累,鹰的积累量最大10. (2014河南新乡市模拟)下列有关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A •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 •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D •蛇属于三级消费者11.(2012高考海南卷)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 在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_ 条食物链,最高营养级属于第________ 营养级。

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三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作业

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三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作业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作业1.下列食物网中,其营养结构最不易被破坏的是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食物链和食物网构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营养结构越不易被破坏。

图示的4个食物网所含有的食物链和生产者的数目如下:综上分析,D食物网营养结构最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最强,最不易被破坏,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

2.关于生态系统和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B.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情况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会发生改变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答案】D【解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需人工不断投放饵料,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A正确;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情况下,由于基因突变等原因,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会发生改变,B正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D 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所以生物的形成不一定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D错误。

3.2009年11月1日武汉市水生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工作通过验收,主要是扭转“河道断流、水体污染”等情况,其中水体污染物的根本清理需主要依靠()A.人B.生产者C.消费者D.分解者【答案】D【解析】水体污染物的根本清理依靠打捞不能解决问题,需要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可利用适于环境的分解者。

4.下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简单淡水生态系统的部分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此生态系统中共有3条食物链B. 此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是水鸟、小鱼、淡水虾C. 若所有水鸟迁徙到别处,则短时间内大鱼数目增多,水藻数目减少,淡水虾数目减少D. 若此生态系统中的水绵大量减少,随之会发生的现象是水鸟的数目减少【答案】D【解析】图中食物链有:水藻→甲壳类→水鸟、水绵→水蚤→小鱼→大鱼→水鸟、水绵→水蚤→淡水虾→大鱼→水鸟,所以此生态系统中共有3条食物链,A正确;由A可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是水鸟、小鱼、淡水虾,B正确;若所有水鸟迁徙到别处,则大鱼、甲壳类没有了天敌,数目会增加,小鱼、淡水虾与大鱼是捕食关系,同时甲壳类和水藻也属于捕食关系,故大鱼数目增加会导致淡水虾、小鱼数目减少,而水藻由于甲壳类的大量捕食数量减少,C正确;水绵是水蚤的食物,若此水绵大量减少,随之发生水蚤、小鱼、淡水虾、大鱼的数目也会随之减少;水鸟在短时间内不会减少,由于其大量捕食甲壳类,D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基础落实】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北风吹,雁南飞”,决定这两种生命现象的限制因子分别是()A .阳光、温度B.温度、光强C.日照长度、光质 D •温度、日照长度2.以下可称为生态系统的是()A •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B •烧杯中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C. 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D .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和水草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 .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B .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 •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4.下列是池塘中一些常见的生物,其食物链顺序正确的是()①鱼类②藻类③水生甲虫④池边杂食动物⑤水蚤A .④T①T②T③T⑤B .②T⑤T③T①T④C .③T②T①T⑤T④D .②T⑤T④T③T①5.下列属于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的是()A .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B .食物链的环节数量是无限的C. 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D .分解者均为最高营养级6.能够把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CO2,并释放到无机环境中的生物是()A .生产者B .消费者C.分解者D .以上都是[能力提升】7.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交错连接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B .该图中只体现生态系统的两种成分,未体现的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C.从理论上分析,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存在的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一一绿色植物D .该食物网由6条食物链组成,鹰为最高营养级&在阳光明媚、水草丰茂的鄂尔多斯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鼠,还有秃鹫、苍鹰、蜣螂、细菌、真菌等,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②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组成了 3个种群③它们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④它们中的蜣螂、腐生菌是分解者A.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9•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②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③植物都是生产者④动物都是消费者⑤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A .②B.②③ C.③④ D .②⑤10.如图为长期停留在太空站的太空人获得所需物质的模式图。

其中生物X和Y分别表示( )星色植物一细歯,一蛇i f,螳螂一黄苹”、丨(1)图解表示一个_______ 的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

阳光是它的___________ 。

(2)图中含能量最多的生物类群是_________ 。

含能量最少的生物类群是__________⑶蛇占有 _________ 条食物链,占有的营养级有 _________ 。

(4)若螳螂全部迁走,则黄雀的数量将会___________ ,原因是[实验拓展】12.某小组发现大麦田中长有许多狗尾草,还活动着食草昆虫、青蛙、蜘蛛和蛇等动物。

研究中发现,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分别种植大麦和狗尾草,它们都生长良好。

如果把二者的种子混匀后播种,则大麦正常生长,而狗尾草生长得明显矮小。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在上述生态系统中占优势地位的生物是_________ ,它与狗尾草的关系为 _________ 。

⑵该农田中相互作用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称为_____________ ,根据材料所述,写出可能的食物网。

(3)对于二者混种后,大麦正常生长,而狗尾草生长明显矮小的现象,有同学设想是大麦的根部分泌物抑制了狗尾草的生长。

试根据下列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补充实验步骤,探究大麦与狗尾草之间是否存在这种关系。

一、材料用具:狗尾草幼苗、大麦幼苗、完全培养液、实验容器等。

二、方法步骤:①将大麦幼苗用完全培养液培养,实验容器、光照、空气等外界条件符合要求。

②把长势相同的狗尾草幼苗分为A、B两组,每组各20株。

③A组用完全培养液培养, B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两组培养液等量,实验容器、空气、光照等外界条件符合要求。

④一段时间后,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如果同学们要得出“大麦的根部某些分泌物会抑制狗尾草的生长”这一结论,应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出现这一实验现象的可能原因除了同学们的假设外,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A •生产者、消费者B •生产者、分解者 C.分解者、生产者 D .消费者、分解者11•请据图回答: 阳光C. H、0、N等还可能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答案1. D [影响开花的主要因素是阳光和温度,显然四月桃花开”的限制因子是温度,因为同一地区的光节律相同。

鸟类迁徙主要由日照长度变化所引起,鸟类在不同年份迁离和到达某地时间都不会相差几日,如此严格的迁飞节律是任何其他因素如温度变化、食物的丰缺等都不能解释的。

]2. B分析如下:只有选项 B含有生态系统的两大部分,而其他三个选项只含有生物。

3. C [除生产者、初级消费者营养级固定以外,其他消费者的营养级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A、B错;并不是所有细菌都为分解者,寄生细菌为消费者,腐生细菌为分解者,故 D 错。

]4. B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藻类作为池塘的生产者,处于食物链的开始,是第一营养级。

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之间存在着如下食物关系:藻类T水蚤T水生甲虫T鱼类T池边杂食动物,这样便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5. C [由于动物的食性不同,一种动物可以有多种不同种类的食物,所以生态系统各种生物间形成复杂的食物网。

由于能量沿营养级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当这些能量不能满足最高营养级的大型肉食性动物代谢需要时,这个营养级就不存在了。

在食物网中,分解者不占营养级。

]6. D [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作为生物都能把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形成CO2 ,并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了解把有机物分解成 CO2 ”是哪种生物,不能一看能分解有机物”就想到分解者,造成思维定势。

]7. D [该食物网含有7条食物链。

多种生物在食物网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该食物网中有且仅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其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 D [牛、羊、鹿是消费者,蜣螂、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与真菌等是分解者,此外还包括了阳光、空气、温度、水、土壤等非生物成分,即它们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其无机环境构成的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是一个生态系统;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是三种动物的总称,每一种动物会涉及到很多具体种群,因而不能把它们中的牛、羊、鹿仅看作是 3个种群;它们中的动物只是其中一类生物,并不包括该环境中的所有生物,与群落概念不符。

]9. A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为分解者,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如硝化细菌、铁细菌等)是自养型生物为生产者,有些营寄生生活的细菌,为消费者,所以①错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故②正确;植食性昆虫中的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消费者,故③错误;蜣螂、蚯蚓等动物营腐生生活是分解者,故④错误;消费者、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所以异养生物并不都是消费者。

]10. B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为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提供食物。

而太空人产生的废物要经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才能处理掉。

]11. (1)生态系统能源⑵绿色植食性昆虫蛇⑶两第四和第五营养级⑷增多黄雀由第三和第四营养级变成了单纯的第三营养级,减少了能量消耗解析 (1)图中有阳光和无机环境中的 C、H、0、N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绿色植食性昆虫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变成有机物,是生产者。

蝉、螳螂、黄雀、蛇是直接或间接地依赖绿色植食性昆虫而生存的动物,是消费者。

细菌能分解动植食性昆虫尸体将其中的有机物变成无机物,回到无机环境中去,是分解者。

所以图解表示了一个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成分之间的关系,阳光是它的能源。

(2)图中绿色植食性昆虫是生产者,流经整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绿色植食性昆虫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因此,绿色植食性昆虫所含的能量最多。

能量沿食物链或食物网各营养级的流动过程是逐级递减的,因此蛇所含能量最少。

(3)在这个简单的食物网中有两条食物链:绿色植食性昆虫T蝉T黄雀T蛇;绿色植食性昆虫T蝉T螳螂T黄雀T蛇。

其中蛇分别占有第四和第五营养级。

(4)如果螳螂全部迁走,则蝉的能量直接流向黄雀,黄雀由原来占有第三和第四营养级,变成了只占有第三营养级,减少了能量消耗,故黄雀数量将会增加。

12.(1)大麦竞争 (2)生物群落尹草昆虫(3)③用培养过大麦幼苗的完全培养液培养④A、B两组狗尾草幼苗的生长情况B组狗尾草幼苗比 A组狗尾草幼苗长势差(或B组狗尾草幼苗生长状况不良)培养过大麦幼苗的完全培养液中缺乏狗尾草幼苗生长所必需的某些矿质元素解析(1)相同条件下将二者混种后,大麦能正常生长而狗尾草明显处于劣势,故优势种为大麦。

(2)上述过程中只包括生物,而且是所有生物,应称之为生物群落,青蛙以食草昆虫、蜘蛛为食,而蛇以青蛙为食,同时食草昆虫以大麦、狗尾草为食。

(3)由于是观察狗尾草与大麦之间的关系,大麦会抑制狗尾草的生长,是根部分泌的物质所致,所以应用对照实验,一组加入培养过大麦幼苗的完全培养液,一组不加而用完全培养液,对比观察。

由于是一个探究实验会有多种结果,其中一种情况就是与假设相吻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