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一全套课时讲义第13课时
生物必修一全套课时讲义第12课时
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课前预习】1.细胞吸水或失水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是:(1)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
2.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相当于渗透装置中的______________,成熟的植物细胞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___系统。
3.当细胞液浓度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发生分离,叫做____________。
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水分______(填“渗出”或“吸入”)细胞,原生质层的体积逐渐缩小,而细胞壁伸缩性_______(填“大于”“等于”“小于”或“小于”)原生质层,不能随之缩小。
【课堂训练】4.原生质层是指A.细胞膜和液泡膜B.细胞膜和细胞质C.细胞膜、细胞质及液泡膜D.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5.所谓质壁分离中的“质壁”分别是指A.细胞质、细胞壁B.细胞质基质、细胞壁C.原生质层、细胞壁D.原生质、细胞壁6.向猪膀胱内注入质量浓度为0.3 g•mL-1的蔗糖溶液,扎紧入口,然后将其放入质量浓度为0.05 g•mL-1的蔗糖溶液中,每隔10 min称一次重量,图示坐标图象中,能表示测定结果的是7.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水分子经过的结构依次是A.细胞膜、液泡膜、细胞质、细胞壁B.细胞壁、细胞膜、液泡膜、细胞质C.液泡膜、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D.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8.一次施肥过多,作物会变得枯萎发黄,俗称“烧苗”,其原因是A.根系细胞呼吸过强,影响水分的吸收B.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C.土壤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D.土壤溶液浓度等于细胞液浓度9.洋葱鳞片叶放在0.35 g/mL蔗糖溶液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放在0.25g/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有胀大趋势;放在0.29 g/mL蔗糖溶液中,细胞似乎不发生什么变化,这表明A.洋葱表皮细胞已经死亡B.细胞膜不允许水分子自由通过C.蔗糖分子进入细胞导致渗透平衡D.细胞液浓度为0.29 g/mL左右【课后测试】10.如下图所示,在U型管的中部c处装有半透膜,在a侧加入细胞色素c (分子量是1.3万道尔顿的蛋白质)水溶液(红色),b侧加入清水,并使a、b两侧液面高度一致。
第三单元 第13课时 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2025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资料
第13课时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课标要求说明生物通过细胞呼吸将储存在有机分子中的能量转化为生命活动可以利用的能量。
考情分析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2022·河北·T42022·重庆·T122021·全国甲·T22021·福建·T72.有氧呼吸2023·重庆·T102023·广东·T72023·天津·T12022·全国甲·T42022·山东·T42022·山东·T16考点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1.实验原理2.实验思路——对比实验提醒对比实验中两组都是实验组,两组之间相互对照。
教材中对比实验的实例有:①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②鲁宾和卡门的同位素示踪法实验;③赫尔希和蔡斯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④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
3.实验步骤(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酵母菌+葡萄糖溶液)。
(2)检测CO2产生量的装置如图所示。
(3)检测酒精的产生:从A、B中各取2 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编号为1、2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0.5 mL溶有0.1 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振荡并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提醒由于葡萄糖也能与酸性重铬酸钾反应发生颜色变化,因此,应将酵母菌的培养时间适当延长以耗尽溶液中的葡萄糖。
4.实验现象条件澄清石灰水的变化/出现变化的快慢溶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甲组(有氧) 变浑浊程度高/快无变化乙组(无氧) 变浑浊程度低/慢出现灰绿色5.实验结论(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2)在有氧条件下产生大量CO2,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细胞呼吸产生酒精和CO2。
判断正误(1)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时,将葡萄糖溶液煮沸,可去除溶液中的O2(√)(2)对比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的结果通常都是事先未知的(√)(3)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二氧化碳的含量(×)提示检测二氧化碳除了用澄清的石灰水外,还可以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用于检测酒精。
新教材高中生物课时检测13生长素的发现开启了人类对植物激素调节的探索含解析浙科版选择性必修
生长素的发现开启了人类对植物激素调节的探索一、选择题1.园林工人为使灌木围成的绿篱长得茂密、整齐,需要对绿篱定期修剪,其目的是( ) A.促进顶芽生长B.促进侧芽生长C.减少病虫危害D.减少有机物消耗解析:选B 园林工人为使灌木围成的绿篱长得茂密、整齐,需要对绿篱定期修剪,其目的是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芽发育成侧枝。
2.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分别是( )A.尖端、根尖B.尖端、尖端C.尖端下面部分、尖端下面部分D.尖端、尖端下面部分解析:选B 胚芽鞘尖端是产生生长素和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以下的伸长区。
3.如图所示,①~⑥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能直立生长的是①④,能弯曲生长的是③⑤B.若探究植物向光性的内因,可设置②③进行对照C.若探究植物向光性的外因,可设置①③进行对照D.若探究植物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⑥进行对照解析:选D 图中能直立生长的是①④,能弯曲生长的是③⑤,不能生长的是②⑥,A 正确;若探究植物向光性的内因,可设置②③进行对照,B正确;若探究植物向光性的外因,可设置①③进行对照,C正确;若探究植物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⑤进行对照,D错误。
4.生长素发现史中,科学家温特做了燕麦幼苗实验,该实验证明了( )A.幼苗会弯向光源生长B.造成幼苗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D.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解析:选B 拜尔用燕麦幼苗做实验,证明了幼苗尖端产生的某种刺激分布不均是弯曲生长的原因,A错误;温特通过实验提出造成幼苗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B正确;温特没有证明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C错误;温特的实验不能说明生长素的运输方向,D错误。
5.如图所示棉花植株①~④四个部位中,生长素浓度最高的部位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选B 该植株呈宝塔形,距离顶芽近的侧芽生长被抑制的程度最大,故②处生长素浓度最高。
第4单元 第13课时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
栏目
步步高
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
9/64
练一练 (2011·大纲全国卷,1)下列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 生分化的是 ( ) A.进行ATP的合成 B.进行mRNA的合成 C.存在血红蛋白 D.存在纤维蛋白原基因
答案 C
解析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 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人体内的所 有体细胞中含有的基因都是相同的,因此都含有纤维蛋白原基 因,故D项错误;只要是活细胞,都能进行ATP和mRNA的合成, 所以A、B两项错误;血红蛋白只存在于红细胞内,是基因选择 性表达的产物,故C项正确。
第13课时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
栏目
步步高
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
3/64
2.考情分析 (1)考查力度:该专题在高考中所占比重一般,赋分比值在 6~15分。 (2)考查内容 ①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特点及染色体、染色单体、 DNA的数量变化和图像识别。 ②动植物有丝分裂的不同,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区别。 ③细胞分化的实质、癌变与身体健康。
步步高
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
13/64
三、细胞癌变 1.概念:受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____发生变化, 遗传物质 成为不受__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____细胞。 恶性增殖 机体 2.主要特征:⑴适宜条件下,能够____。⑵____ 无限增殖 形态结构 发生显著变化。⑶癌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___等物质减少, 糖蛋白 癌细胞之间___显著降低,容易分散和转移。 黏着性 3.致癌因子:大致分为__致癌因子、__致癌因子、_ 物理 化学 病 _致癌因子三类。 毒 4.细胞癌变的原因 ⑴致癌因子使____和____发生突变。 原癌基因 抑癌基因
生物必修一全套课时讲义第13课时
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课前预习】1.除了脂质外,_______也是细胞膜的成分。
20世纪40年代,曾经有学者推测_________。
直到50年代,_________诞生,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__________结构,他提出生物膜的模型:________________。
他把生物膜描述成________结构。
2.20世纪60年代以后,科学家对__________观点提出质疑;随着新技术手段的运用,科学家发现膜蛋白在细胞膜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
3.1970年,科学家用发绿色荧光的染料标记小鼠细胞表面的________,用发红色荧光的染料标记人细胞表面的________,将小鼠细胞和人细胞________。
这两种细胞刚融合时,融合细胞是____________。
4.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____________是基本支架,这个支架__________。
磷脂双分子层是________,具有__________。
蛋白质分子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
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__________。
【课堂训练】5.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A.磷脂双分子层B.蛋白质双分子层C.蛋白质单分子层D.磷脂单分子层6.白细胞能够吞噬细菌、变形虫能做变形运动,其原理是A.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B.细胞膜的流动性C.细胞的自我保护作用D.细胞的识别作用7.下列物质中,易通过细胞膜的是A.淀粉B.脂肪酸C.蛋白质D.糖类8.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镶嵌的蛋白质分子分布在A.仅在内表面B.仅在两层之间C.仅在内表面与外表面D.两层之间、内表面与外表面都有9.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提出者是A.欧文顿B.罗伯特森C.桑格和尼克森 D.虎克10.细胞膜上与细胞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和血型决定有着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A.糖蛋白B.磷脂C.脂肪D.核酸11.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是指A.整个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细胞膜上的磷脂是静止的,蛋白质具有流动性C.细胞膜中磷脂和蛋白质都具有流动性D.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是静止的,磷脂具有流动性【课后测试】12.最能代表生物膜基本化学成分的一组化学元素是A.C、H、O、N B.C、H、O、N、PC.C、H、O、S、P D.C、H、O、Mg、Fe13.从小鼠的荧光实验的过程和现象,我们可以得出细胞膜A.含有蛋白质和脂质B.含有磷脂双分子层C.具有流动性D.容易染色而发光14.下列与细胞膜功能无关的一组是A.识别和分泌B.排泄和免疫C.胞吞和胞吐D.支持和保护15.下列有关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组成B.核膜和内质网膜在结构上有密切联系C.线粒体膜和叶绿体膜中的蛋白质分子是相同的D.细胞膜中的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不是静止的16.一位科学家发现,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厚度变小而面积增大,这是由于细胞膜的什么特性所决定的A.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是选择透过性膜C.具有专一性D.具有运输物质的功能17.下列关于细胞膜成分的叙述,最完全的是A.脂质B.脂质、蛋白质C.脂质、蛋白质、糖类D.脂肪、糖类18.人的红细胞没有细胞内膜,在溶血后,只剩下一层细胞膜外壳,称血影。
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课时作业(十三)
解析: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A正确。合成分泌抗体的浆细胞中,内质网、高尔基体较发达, B正确。过敏反应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C错误。T 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胞,进而使靶细胞裂解死亡,D正确。
解析:①先天性脾脏缺损或发育不全所致的吞噬细胞减少症, 属于免疫缺陷病;②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属于过敏 反应;③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的抗体破坏了自身神经—肌肉突触 后膜的受体蛋白,属于自身免疫病。
12.据一项研究显示,如果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在接受抗逆转录 药物治疗时还吸烟,那么他们死于肺癌的可能性比死于艾滋病的
6.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 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
B.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都属于免疫 缺陷病
C.因为过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所以不危及生命
D.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力很低,最终常常死于病菌感染或者 恶性肿瘤
由分析可知,血液中较高浓度的甲状腺激素通过负反馈调节 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使该患者体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比正常人偏低,C正确。
桥本氏甲亢患者体内产生了能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特异性结 合的抗体,该抗体会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故患者体内甲 状腺激素含量偏高,D错误。
5.艾滋病(AIDS)是由HIV引起的免疫缺陷病。截至2019年10月 底,我国报告存活艾滋病感染者95.8万,整体疫情持续处于低流
2018生物必修1课件:第四章 第13课时 生命活动的能量“通货”ATP
12345
(3)c指_各__项__生__命__活__动___。 解析 ATP水解释放的能量用于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 (4)在动物肌细胞中,进行②反应时,能量来自_储__存__在__A_T_P_中__ _的__高__能__磷__酸__键__中__的__化__学__能___。 解析 ②反应为ATP的水解反应,释放的能量来自于储存在 ATP中的高能磷酸键中的化学能。
归纳提炼
细胞的能源物质归纳
项目
物质
原因
直接能源物质 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直接用于各种生命活动
主要能源物质 糖类 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大约70%由糖类提供
1 g脂肪储备的能量是同等质量糖类和蛋 主要储能物质 脂肪
白质的两倍多
太阳 地球上所有生物需要的能量都直接或者 最终能量来源
能 间接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三 ATP的能量利用
在生物体内的能量转换和利用中,ATP起着关键作用,阅读教材P64 图4-2,思考下面的问题: 1.请举例说明ATP的利用 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 (1)在生物体内 ATP 直接为生物体的各种需能反应提供能量。 (2)在能量转换中,它也起着关键作用。如生物发电 、 肌细胞收缩 、 生物发光、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细胞的 主动运输 、恒温动物 维持体温 等。
活学活用
3.下列哪些生理活动会导致细胞内ADP的含量增加( ) ①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K+和Na+ ②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 吸收 ③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④甘油进入小肠绒毛上 皮细胞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 问题导析 (1)根据ATP和ADP相互转化的反应式,我们知道,当 细胞内的ATP 消耗 时,会产生ADP增多的现象。 (2)上述四个过程中,属于主动运输的有 ①和② ,需要消耗能量。
生物第一章第三节《有机化合物与生物大分子》课件13(浙教版必修一)
成多
植物细胞 (稻米、 植物体内重要的
多 糖 淀粉(C6H10O5)n 个(
面粉等)
贮能物质
单水
植物细胞(木材 细胞壁的主要
糖 解 纤维素(C6H10O5)n )后
和棉花等)
组成成分
能
动物的肝脏 动物体内重要
生 糖元(C6H10O5)n
和肌肉
的贮能物质
各种脂质的重要作用
分类 元素
功能
1、主要储能物质
多糖
许多葡萄 糖分子
脱水缩合
淀粉
淀粉是植物体内糖的储存形式
纤维素 植物细胞 纤维素是组成植物细胞壁的 主要成分
糖 肝糖元 肝细胞 动物体内糖类物质的储存形式。
元 肌糖元 肌细胞 参与血糖浓度的调节。
葡萄糖(已糖)结构式
核糖(戊糖)结构式
HH
1 +4 OH OH
H2O
脱水缩合 水解
HH 14 O
( 葡萄糖 ) ( 葡萄糖 )
n条肽链: 氨基酸数 - 肽链数 = 脱水数 = 肽键数 氨基、羧基至少各n个,分别位于肽链的两端
归纳蛋白质分子量计算的列式
氨基酸平均分子量×氨基酸数-18×脱水数
讨论以下哪些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H
H
SH C COOH
NH2 C COOH
× CH2
NH2
√ CH2
SH
NH2 CH COOH
√ CH2
OH
H
× NH2 C H
CH2 COOH
氨基酸的判断依据: —NH2与—COOH是否连在同一个“C”上。
组成人体的20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是128,血红 蛋白由4条多肽链组成,共含有574个氨基酸,则 血红蛋白的分子质量约为
高中生物 第三章 第13课时 制作真核细胞模型 生物膜系统课时作业(含解析)苏教版必修1
第13课时制作真核细胞模型生物膜系统目标导航 1.通过建构真核细胞模型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想像能力。
2.理解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3.理解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是一个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
一、制作真核细胞模型1.所谓“模型”就是模拟所要研究事物原型的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是事物原型的某个________和体现,同时又是事物原型的________和________。
2.制作模型是生物学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高中阶段常用到的模型有三种:________模型、________模型和概念模型。
二、生物膜在结构上的联系1.生物膜在结构上的直接联系: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相连,内质网腔与内、外两层______________相通,内质网膜还与____________相连,也可以与__________的外膜相连。
2.生物膜在结构上的间接联系:膜的成分转移过程——内质网膜可以通过“________”的形式,形成________,________离开____________,移动到________________,与高尔基体膜融合,____________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
高尔基体膜又可以突起形成________,小泡离开高尔基体,移动到____________,与细胞膜融合,成为____________的一部分。
细胞膜也可________形成小泡,小泡离开细胞膜,回到____________中。
三、生物膜系统的概念与功能1.概念:在真核细胞中,______________、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由膜围绕而成的细胞器,在__________和________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它们形成的结构体系,称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2.作用:生物膜系统在________________的合成与运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能量转换和________________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9-2020年高中生物《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案13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生物《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案13 新人教版必修1)从图可知,有氧呼吸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中产能最多的是阶段,场所为,从有氧呼吸的全过程来看,参与的分解产物是,放出的能量(多或少),。
☆检测目标☆班级姓名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3、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应用。
要点强化☆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当堂检测☆1 、人体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
A. 肺泡B. 细胞质基质C. 线粒体D.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2 、下列有关线粒体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线粒体具有内外两层膜,内膜折叠成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B. 线粒体内膜和基质中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C.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时必须有氧的参与D. 细胞产生 CO2的部位一定是线粒体3 、生物体吸收的 O2用于()。
A. 在线粒体内含成 CO2B. 在细胞质基质中与 [H] 结合生成水C. 部分形成 CO2,部分与 [H] 结合生成水D. 在线粒体内与 [H] 结合生成水4 、用含18O 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 转移的途径是()。
A. 葡萄糖——丙酮酸——氧B. 葡萄糖——丙酮酸——氧C. 葡萄糖——氧——水D. 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5 、将鼠的肝细胞磨碎,离心后试管中有一层成分含许多呼吸酶。
这些呼吸酶可能来自()。
A. 细胞膜B. 细胞质C. 核仁D. 核膜6 、马铃薯块茎进行无氧呼吸只能释放少量能量,其他能量()。
A. 贮藏在葡萄糖中B. 存留于酒精中C. 存留于乳酸中D. 以热能形式散失7 、在四支试管中分虽含有下列不同的化学物质和活性酵母细胞制备物,经一定时间的保温后,能产生的 CO2的是()。
A. 葡萄糖+细胞膜已经破裂的细胞B. 葡萄糖+线粒体C. 丙酮酸+核糖体D. 丙酮酸+内质网8 、在营养丰富、水分充足、气温适宜、黑暗密闭的环境中,分别培养下列生物,过一段时间后,仍能生存的是()。
第13课时细胞的增殖
线粒体 动物、植物 整个时期
提供能量
特别提醒 1.观察染色体最好的时期是中期。
2.染色单体形成于间期,出现于前期,消失于 后期。 3.有丝分裂全过程各个时期始终有同源染色体
存在,但不配对也不分开。
4.赤道板与细胞板的区别:赤道板不是细胞结 构,是一假想平面,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
细胞板是一真实结构,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
3.细胞周期中几种细胞结构的变化 (1)染色体形态变化
(2)纺锤体的变化:形成(前期)→解体消失
(末期)。 (3)核仁、核膜的变化:解体消失(前期)→重
建(末期)。
(4)中心体变化规律(动物细胞、低等植物细胞) 复制 (间期) 1~2个 分开移向两极 (前期) 2个 平均进入子细胞 (未期) 1个
C.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D.用秋水仙素处理,会导致丙组细胞数增多
解析
图1中的丙组细胞是染色体复制完成的细胞,
DNA含量为4,包括间期的G2期、前期、中期、后 期,只有部分细胞属于后期染色体暂时加倍的细胞,
但是图2的纵坐标为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所以
BC段不包含后期的细胞,所以A错误。乙组细胞为 正在进行DNA复制的细胞,全部在图2的AB段。秋 水仙素处理会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DNA复制后细 胞不能分开,所以使更多细胞停留在丙组。
2.根据每个细胞中DNA相对含量不同,将某种连 续增殖的动物细胞归为甲、乙、丙三组,每组
细胞数如下图1所示。根据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
DNA含量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绘制曲线,如下 图2所示。根据图示信息分析,下列结论错误的
是
(
)
A.图1中的丙组细胞全部位于图2中的BC段
B.图1中的乙组细胞全部位于图2中的AB段
第13讲免疫失调-【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高二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解析版)
第13讲免疫失调【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特异性免疫中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作用。
2.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和特点。
3.阐明特异性免疫是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方式,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免疫应答。
【问题探讨】①什么是过敏反应?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
②过敏反应的主要特点有哪些?有快慢之分,过敏者可能在接触过敏原后数分钟内出现反应,也可能24h后才有症状;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
③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主要措施是什么?找出过敏原,并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
④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有什么关系?过敏反应是异常的体液免疫。
⑤什么是免疫缺陷病?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
⑥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哪些?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课前预习】一、过敏反应①概念:________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______时,有时会发生引发_________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
已免疫过敏原组织损伤②过程:接触过敏原→B细胞→抗体吸附于、血液中某些细胞(如)表面。
当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结合,使这些细胞释放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血管壁、平滑肌和,最终导致过敏者出现等症状。
活化产生抗体皮肤、呼吸道黏膜、消化道黏膜肥大细胞吸附在细胞表面的抗体组织胺扩张通透性增强收缩腺体分泌增多皮肤红肿、发疹、流涕、打喷嚏、哮喘、呼吸困难③特点:过敏反应有_______之分;有明显的倾向和______差异。
快慢遗传个体二、自身免疫病①概念:免疫系统对自身_______发生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症状,就称为自免疫病。
成分②发病原因:有的是因为抗原的结构与机体正常细胞、组织或器官表面_______结构十分相似,抗体消灭抗原时,也会损伤正常细胞、组织或器官,如_________病;有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研究清楚,与遗传、免疫失调、内分泌异常以及环境等多因素有关,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高中生物必修13知识点总结计划
生物必修2复习知识点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相对性状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别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别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别离〕4、表现型与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5、杂交与自交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1株受粉〕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单到复杂〕〔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DD×dd↓↓F1:高茎豌豆F1:Dd↓自交↓自交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F2:DD Dd dd3:11:2:1基因别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别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黄圆×绿皱P:YYRR×yyrr↓↓F1:黄圆F1:YyRr↓自交↓自交F2:黄圆绿圆黄皱绿皱F2:Y--R--yyR--Y--rr yyrr9:3:3:19:3:3:1在F2代中:4种表现型:两种亲本型:黄圆9/16绿皱1/16两种重组型:黄皱3/16绿皱3/169种基因型:纯合子YYRRyyrr YYrr yyRR共4种×1/16半纯半杂YYRr yyRr YyRR Yyrr共4种×2/16完全杂合子YyRr共1种×4/16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别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高一生物必修一13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一1-3章知识点总结高一生物必修一1-3章知识点总结高一生物必修一1~3章知识点总结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蛋白质构成都的。
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最最生命系统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椭圆;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3、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疆界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注、原核细胞极为和真核细胞的比较:①、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②、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③、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古菌生物。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生物体结构的细胞,病毒不在乎既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
主要特征: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必须看见;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疟蚊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
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恶意软件(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分子层是________,具有__________。蛋白质分子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__________。
【课堂训练】
5.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
11.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是指
A.整个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细胞膜上的磷脂是静止的,蛋白质具有流动性
C.细胞膜中磷脂和蛋白质都具有流动性
D.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是静止的,磷脂具有流动性
1
2.20世纪60年代以后,科学家对__________观点提出质疑;随着新技术手段的运用,
科学家发现膜蛋白在细胞膜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
3.1970年,科学家用发绿色荧光的染料标记小鼠细胞表面的________,用发红色荧光的
染料标记人细胞表面的________,将小鼠细胞和人细胞________。这两种细胞刚融合时,融合细胞是____________。
高一生物学案必修一第四章总第13课时
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课前预习】
1.除了脂质外,_______也是细胞膜的成分。20世纪40年代,曾经有学者推测_________。
直到50年代,_________诞生,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__________结构,他提出生物膜的模型:________________。他把生物膜描述成________结构。
A.磷脂双分子层
C.蛋白质单分子层B.蛋白质双分子层D.磷脂单分子层B.细胞膜的流动性D.细胞的识别作用C.蛋白质D.糖类6.白细胞能够吞噬细菌、变形虫能做变形运动,其原理是A.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细胞的自我保护作用A.淀粉A.仅在内表面7.下列物质中,易通过细胞膜的是B.脂肪酸8.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镶嵌的蛋白质分子分布在B.仅在两层之间D.两层之间、内表面与外表面都有C.桑格和尼克森D.虎克C.脂肪D.核酸C.仅在内表面与外表面A.欧文顿A.糖蛋白0.细胞膜上与细胞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和血型决定有着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