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
如何对生态文明进行全面理解
如何对生态文明进行全面理解关于生态文明,有许多种不同的表述。
狭义的生态文明,是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的文明状态,着眼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侧重点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形态方面。
广义的生态文明,是在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社会文明形态,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等方面,强调共生共存、全面的和谐。
生态文明,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持续繁荣、全面发展为基本宗旨的文化形态。
有学者主张:“生态文明就是人类在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所做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它表征着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进步状态。
”基于生态学视野的观点认为:“所谓生态文明就是人类既获利于自然,又还利于自然,在改造自然的同时艾保护自然,人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统一的关系。
”有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生态文明进行界定:(1) 世界演化图景的视角:“生态文明是关于世界样态和过程的生态学描述”;(2) 文化形态的视角:“生态文明是人类文化的生态表现”;(3) 价值论视角:“生态文明是自然、人、社会价值的生态定位和选择”;(4) 社会文明的研究视角:“生态文明是物质、精神、政治、生态的融合文明”;(5) 组织管理视角:“生态文明是管理心理和管理活动中的生态指向”;(6) 生产和消费方式视角:“生态文明是生态化的人类市场和消费方式”;(7) 伦理学或道德哲学的视角:“生态文明是以生态道德伦理关系为内容的‘至善'的文明” 。
有学者认为,生态文明观是指人类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以及由此引发的人与人关系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人类在生态建设活动中所取得的积极成果的总和,它标志着人类与自然生态共存和发展过程中超越愚昧的程度。
生态文明观以生态伦理为价值取向,以工业文明为基础,以信息文明为手段,把以当代人类为中心的发展调整到以人类与自然作用为中心的发展上来,从根本上确保当代人类的发展及其后代可持续发展的权利。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七大强调,深入贯彻落实发觉发展观是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必然要求,县委书记方显中在县委十届三次全会上提出,进一步解放思想要深入推进科学发展。
同时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
通过这次学习,结合环保工作实际,有一些心得与大家共勉。
一、建设生态文明极具战略意义生态文明具有丰富内涵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它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
按照生态文明“人类生态学的满意原则,经济生态学的效益原则和自然生态学的和谐原则"的要求,生态文明不仅要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要体现人与人关系的和谐,社会和和谐;要通过发展循环经济,统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整体利益,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环境权益,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在合理配置资源,满足当代需求的同时,还要为后代留出持续发展的空间;要改造传统的发展模式,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化,达到循环发展的高效与协调;以城市建设为中心,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平衡;弘扬环境道德,强化生态理念,塑造精神生态,确保社会的持续繁荣和发展。
生态文明是由良好的生态环境,高效的生态经济和共生的生态社会所构成。
生态环境是基础,生态经济是条件,生态社会是目的,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撑、不可缺少的三大系统。
建设生态文明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了人类文明与自然演化的相互作用,一方面是人类对自然的作用,包括索取资源和空间,享受生态系统的服务,向环境排放废物。
另一面是自然对人类的反作用,包括资源制约,自然危害,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对人类的负面影响。
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污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时,就会带来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自然就会威胁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
浅析生态文明的道德维度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 、 自然、社会 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 的物质成果与精神 成果的总和。 它不同于以往的农业文明、工业文 明, 更关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更关注自然的价 值与权利,更关注在改造 自 然过程中人 与自然的 和谐 。可以说 ,生态文 明产生 于人与 自然 的矛 盾 ,它要求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 , 遵循 自 然规律 ,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 自然 、人与人之间 的关系, 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 良 的生态 好 环境 。这是一项需要全社会 参与的庞大 系统 工 程 ,不仅需要科技 、体制 、政治、文化等方面的 准备 , 更需要人类从道德维度进行深入的思考和
向现 实 。 21人与 的伦理道德。古语 讲, “ 制天命而用之 ”就是在 尊重 自然 的前 提
下 ,发挥人的 主观能 动性 , 应 自然 、 用 自 顺 利 然 ,彰显 自 然的功能 , 更好地为人服务。 “ 人应 该意识 到 自己对生物圈 的进一 步的命 运负有责
管l { { 理 科 学
科
浅析生态文明的道德维度
刘经 伟 孙冀 红
(、 1 东北林业 大学 人 文学院 , 龙江 哈 尔滨 10 4 2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宣传 部 , 黑 500 、 黑龙 江 哈 尔滨 1 02 ) 5 0 5
摘 要: 从道德维度 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分析。认为, 生态伦理的确立是生态文明社会道德建设的前提 , 从人与 自然协 同进化的生态世界观出发, 要 注意人之“ 与人之“ 的特殊性 ; 小” 贵” 从人与 自然和谐论的生态价值观 出发, 要处理好人类价值取向和所取与所予适度 的问题。生态文明的道德维度建设关 键是区分人的类内关系和类外关 系两大维度 , 出了处理人与 自然、 提 人与人、 人类的 自我关系等的基本态度和方式。 关键 词 : 生态 文 明 ; 德 维度 ; 态伦 理 ; 态世 界 观 ; 道 生 生 生态价 值 观
生态文明
3、转变消费模式。 转变消费模式。 生态文明的消费模式:生产、 生态文明的消费模式:生产、生活与生态 三生共赢” 的“三生共赢”。 具体要求: 具体要求: 第一,绿色消费。 第一,绿色消费。 第二,清洁消费。 第二,清洁消费。 第三,勤俭节约消费。 第三,勤俭节约消费。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传统经济:资源→产品 产品→污染排放 ● 传统经济:资源 产品 污染排放 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 (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 特征: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 特征: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 循环经济:资源→产品 产品→再生资源 ● 循环经济:资源 产品 再生资源
㈢是提高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是提高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绿色风暴”刮遍全球, “绿色风暴”刮遍全球,产品生态化 的设计、可循环利用、 的设计、可循环利用、保护环境已成为国 际贸易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际贸易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生态环境问题不仅是中国与国际接轨 的重要领域,更是中国实施和谐世界、 的重要领域,更是中国实施和谐世界、和 平发展理念的重要措施之一。 平发展理念的重要措施之一。
耕地数量和质量下降:我国耕地总量18.3 耕地数量和质量下降:我国耕地总量18.3 亿亩,是以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 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 亿亩,是以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 沙化土地面积已经达到180万平方公里, 180万平方公里 沙化土地面积已经达到180万平方公里,近四 亿人口耕地和家园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亿人口耕地和家园受到荒漠化的威胁;污染 的耕地已占耕地面积的1/5 1/3的国土面积 1/5。 的耕地已占耕地面积的1/5。1/3的国土面积 遭遇酸雨。 遭遇酸雨。 生物多样性减少:濒危生物有4000多种, 生物多样性减少:濒危生物有4000多种, 4000多种 258种动物濒临灭绝 种动物濒临灭绝。 258种动物濒临灭绝。 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中国人多, 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中国人多,垃圾也 就多,而垃圾的处理率只有一半, 就多,而垃圾的处理率只有一半,达到无害 化处理的只有15.6% 所以“垃圾围城” 15.6%, 化处理的只有15.6%,所以“垃圾围城”的现 象非常严重。 象非常严重。
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的内涵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
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十八大报告的内容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课题研究分析在遥远的欧洲,英国国际环境与发展研究所主任如此理解中国的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的概念关系到每一个人,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如何在地球上以一种新方式生活。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实行主要依赖增加投资和物质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导致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和浪费,同时也让中国的生态环境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
实际上,党和政府也意识到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推广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发展绿色经济,发展绿色矿业,推广绿色消费模式,推行政府绿色采购……“绿色发展”被明确写入“十二五”规划并独立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
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
1、什么是生态文明?提出“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是什么?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生态文明是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发展的一个更高阶段 从狭义的角度讲 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是并列的文明形式 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文明。
生态文明是对现有文明的超越 它将引领人类放弃工业文明时期形成的重功利、重物欲的享乐主义 摆脱生态与人类两败俱伤的悲剧。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倡导生态文明,正确处理生态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对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关重要。
生态文明的实质就是要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引导人们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意义:首先,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和三大文明建设的一个支撑点。
其次,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第三,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提高全社会对保护自然生态的重视及全人类共同保护和建设地球家园的认识。
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关系,现实意义: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世界伦理社会化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关于生态文明的文献综述
关于生态文明的文献综述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其基础与核心是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共同发展,它是和谐美好的象征,包含了社会价值、生产方式的生活方式的内容。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在生态自然环境保护,提高全人类生态环境意识等方面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在对人类文明形态和内容的丰富以及对人、生命、生态、环境的认识和理解上有深远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生态文明;概念;科学内涵;理论意义引言自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写入党的报告以来,学术界对生态文明的研究和探索从未中断,也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思路和观点。
由于生态文明的复杂性和新颖性,以及研究者侧重点的不同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人们对其概念和科学内涵尚有不同理解,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也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对近十年的生态文明研究资料加以分类梳理,整理出学术界对生态文明概念、内涵和理论意义的不同观点看法,以期促进对生态文明认识的不断深化,营造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一、生态文明的概念给生态文明概念下定义是研究生态文明的逻辑起点。
因为生态文明的概念提出较晚,具有不可否认的新颖性,再加上其概念本身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另外也由于研究者侧重点的不同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人们对其含义尚有不同理解。
有学者认为,生态文明就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这一观点强调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其实质是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经历了原始社会时期、农业文明时期和工业文明时期后,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从“敬畏、服从”到“利用、改造”,进而转变为“征服”,结果带来了对自然的掠夺和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并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
生态文明 是什么
生态文明是什么答: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推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4.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依据我国哪些方面的国情?(1)从重要国情看: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资源国情: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且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环境国情:总体看,环境恶化趋势已初步得遏制,部分地区有改善,但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2)从基本国情看: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前景、蓝图、心中的样子?①“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家园,空气更清新,人民更幸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②人们的资源环境意识显著增强,养成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文明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③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落实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为什么】(意义\重要性)6. 我们党为什么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①有利于缓解我国面临的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②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③有利于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④有利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⑤有利于提高市民资源和环境意识8.【国家、武汉市】国家应如何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经济建设: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保护环境节和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或循环经济);②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
政治建设:①坚持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完善资源、环保方面法律法规。
生态文明主题班会PPT课件
CHAPTER 03
绿色生活与低碳出行
绿色生活的理念与实践
总结词
绿色生活的理念与实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绿色生活,我们可以减少对环境的 负面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
详细描述
绿色生活强调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环保,节约资源,减少浪费,保护生态环境。这包括节约用水、 用电,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合理分类垃圾,以及尽可能选择环保的产品和服务。同时,我们还 可以通过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等方式来实践绿色生活。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可持续发展强调在地球承载能力之 内的发展,这种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 的能力构成危害。
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认识到自己既 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又与自然相互作用,人类的行为会直接或间接影响
自然界的平衡与变迁。
可持续发展
生态补偿机制
生态文明建设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追求长期利益而非短期经济利益。
生态文明建设将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 机制,通过经济手段激励和约束人们 的行为,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将推动绿色发展,鼓励 清洁能源、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等领 域的创新和应用,降低对环境的负面 影响。
03
针对大气污染的防治进行了规定,旨在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保
障公众健康。
企业与个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
企业责任
企业应遵守环保法律法规,采取 环保措施,减少污染排放,参与 环保公益活动。
个人义务
个人应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参与 环保公益活动,提高环保意识, 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奖惩机制
生态文明内涵
生态文明内涵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推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它是对人类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历史的总结和升华。
其内涵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
树立符合自然生态法则的文化价值需求,体悟自然是人类生命的依托,自然的消亡必然导致人类生命系统的消亡,尊重生命、爱护生命并不是人类对其他生命存在物的施舍,而是人类自身进步的需要,把对自然的爱护提升为一种不同于人类中心主义的宇宙情怀和内在精神信念。
二是生态系统可持续前提下的生产观。
遵循生态系统是有限的、有弹性的和不可完全预测的原则,人类的生产劳动要节约和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形成生态化的产业体系,使生态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物质产品的生产,在原料开采、制造、使用至废弃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最少、对环境影响最小、再生循环利用率最高。
三是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的消费观。
提倡“有限福祉”的生活方式。
人们的追求不再是对物质财富的过度享受,而是一种既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需要的生活。
这种公平和共享的道德,成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规范。
生态化设计吧。
从广义上讲,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改造自然和社会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从狭义上讲,生态文明则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方面,即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是指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和谐共处、良性互动的状态。
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等共同组成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多个维度。
生态文明的本质或中心思想,就是人与自然相和谐。
生态文明是谁最早提出概念和理论的?1866年,德国科学家海克尔在《生物体普通形态学》中首次提出“生态”的概念。
他认为,作为一个生物学名词,生态指的是生物群落的生存状态,包括一个生物群落与其他生物群落的关系,以及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论生态文明建设保险学院2011精算研杨巨翼2011210527生态文明是现代社会文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也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以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它的提出是人类在享受工业文明、现代文明的辉煌成果的同时又付出沉重代价以后,重新审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互关系正反两方面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反思的结果,是与全球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密切相关的,是对传统工业文明的反思和超越,是在更高层次上对自然法则的尊重。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和子孙后代唯一的家园。
地球的生态系统是脆弱的,如果听任传统工业文明对地球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摧残和破坏,人类将无家可归。
因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既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必然选择,也是人类社会进程的必然体现,一个和谐的人类社会不可能建在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的生态基础上。
传统工业文明带来了科技与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
但其与生俱来的缺陷也日趋暴露。
它采取控制和掠夺的方式,以惊人的速度消耗全球自然资源,排放大量自然界无法吸纳的废弃物,打破了全球生态系统的自然循环和自我平衡,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
进入20世纪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国家在相继走上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同时,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无节制地向自然索取,造成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与能源危机等,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紧张,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至20世纪70年代,随着发达国家现代化的实现,臭氧层损害、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空气、水质、土壤污染等一系列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开始全面爆发,而这一时期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提速,更使得人与自然的冲突和危机不断升级,制造了严重的人类生存危机。
致使妥善处理和彻底扭转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改变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无序、失衡状态,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的重要课题,迫使人类必须创造新的生态文明来挽救支撑人类文明的资源环境。
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生态文明将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从这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政府方面:制定相关的生态文明建设法律,采取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措施,做好监督工作,加强生态文明意识教育。
政府要制定环境保护法,从法律上确立保护生态文明;要大力和环境整治工作以及建设工作。
政府环境保护法制不够健全,环境立法未能完全适应形势需要,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较为突出。
环境保护机制不完善,环境管理体制未完全理顺,环境管理效率有待提高,一些领导干部环境保护意识和公众参与水平有待增强。
因此,政府要做好监督工作,避免有企业和个人不遵守法律,破坏生态文明。
同时,通过举办宣讲会、读书教育等活动和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积极普及生态科学知识,加大生态文明宣传,繁荣生态文化,在全社会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
(1)企业方面:做好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产业,节能减排的产业,资源循环利用。
企业要做好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产业,处理好三废问题,不能把未经处理的废气,废水,废渣排放,生产垃圾、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的处理。
尽可能的做到资源循环利用。
研发先进技术,做到低能低耗,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采取高投入、高能耗、高消耗的做法发展经济,不然会使全球出现了极其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生态灾难。
同时还要遵守职业道德,爱护生态环境,不可以乱砍乱伐,此外,在做好自己的本分的前提下,要回报社会,大力投资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绿化,把各种绿化,生态林带,好好地建设好、保护好,(2)公民方面:处参与生态文明的建设,生态的消费方式、生态的文化、理好生活垃圾,植树造林,爱护环境,适度消费,杜绝铺张浪费。
在生活中,每个人每天都会制造一定的垃圾,,列如,用过的纸巾,吃剩的饭,不需要的衣服,购物所用的的塑料袋····这些垃圾推急成山,随之可见,而这些垃圾不仅影响市容,还时时在污染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
• 六、生态制度文明
• 建设生态文明,制度应该先行。没有一套系统的法律和制度体系,生 态文明建设就不可能落实、有效、持续、深入,就不可能得到保障。 要逐步加大力度,构建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体系,制订和完善与 生态文明相适应的经济和社会规范、环保标准和配套制度,建立长效 机制,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引导生态文明健康发展。要尊重经济规律, 强化政策导向,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当务之急是改革绩效考评体系, 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和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的总容量, 确定不同的发展目标,相应制定不同的考核评价体系,赋予不同的经 济政策。
生态文明建设
182
602
生态文明的含义
• 1.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 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 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 2.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 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 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 点。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 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 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 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 3.包括社会生态、政治生态,文学生态等。
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
• 五、生态科技文明
• 生态科技文明是对近现代科学技术反思之后的科技生态化转向。它以 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最高准则,以不断解决人类发展与自然界 和谐演化之间的矛盾为宗旨,以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为目标,努力实 现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协同进步。应该认识到,科技是协调人与自然 和谐发展的直接手段和重要工具。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要能够促使整 个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能为优化生态系统提供智力支撑和技术保 障。科学技术作为人类实践于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最基本的要求 就是要服从自然本身的属性,遵循自然规律,接受科学所认识的自然 发展必然性的限制。
生态文明(定2)
何谓“生态文明”苏延清一、生态文明的内涵生态文明,又称绿色文明,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又一个崭新的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它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的文化伦理形态,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生态文明的基本内容生态文明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其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基本内容如下:1.人是自然之子,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先于人类存在,制约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对自然界有着高度的依赖性,人类应该遵循和顺应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2.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否则将遭到自然界的惩罚。
不论人类具有多大的能动性,仍然无法超越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人类的实践活动必须建立在正确地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的基础之上,一旦人类主观意志膨胀,超出了大自然所能容忍的限度,自然规律就会无情地给予人类以惩罚,使人类遭受了重大的损失。
3.科学技术在调控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
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提高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
人类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在调控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
实践证明,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治理生态危机、实现生态文明的根本手段。
只有通过发展生产力,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才能节约资源、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重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总之,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有深远影响,也是中华民族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
在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必将能够消除生态危机,克服工业文明的弊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生态文明建设与自然资源保护
建立资源保护奖励机制,表彰在资源保护方面做 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06
生态文明建设与自 然资源保护的未来 展望
生态文明建设与自然资源保护的发展趋势
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保护将 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以实现经 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对环境 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进行严厉 处罚,提高违法成本。
加强自然资源监管与执法力度
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监管体系,加强监管力量和设施建设,提高监管效率 和准确性。
强化自然资源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维护资源开发利用 秩序。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跨国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全球资源安全。
政府和企业应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 采取措施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 、保护生态环境,为生态文明建设做 出贡献。
在实践中,可持续发展要求合理利用 自然资源,减少污染和生态破坏,促 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的措施
针对受损的生态环境,采取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措施,恢复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功能 。
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规 范生态补偿机制的运行和管理,
确保补偿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05
自然资源保护的策 略与途径
完善自然资源法律法规体系
制定严格的资源开发利用法律 法规,明确资源开发、利用、 保护和管理的责任和义务。
完善资源产权制度,明确资源 所有者、使用者和管理者的权 利和义务,防止资源浪费和非 法占用。
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保护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
协同发展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统筹考虑自然资源保护,在资源保护中融入生 态文明理念。
浅谈生态文明与中医药学的关系
浅谈生态文明与中医药学的关系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进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进展、持续富强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1]。
中医药学从我国古代有文字消失的时候就有记载,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受了几千年的进展,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医学理论,积累了丰富的临床阅历,制造了奇妙的医疗效果。
在人类进展的历史上也消失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医疗体系,但现在大多数已经消逝,被现代西方医学所取代,中医药学作为少有的独立医疗体系能与现代医学并存,并且发挥着西医不行替代的作用,这与其以人体生理平衡为基础,不断继承前人成果,并充分汲取各个时代先进科学技术和学问,逐步丰富和进展自己的理论亲密相关。
中医药学的进展历史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生态文明建设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中国生态文明的进步[2]。
把人体健康与生态平衡紧密地联系起来,在实践中查找联系,使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
早在春秋时代,世界上绝大多数人还把疾病的发生归诸鬼神祟蛊,中国的医学家就已经熟悉到人体的病患与饮食起居、喜怒哀乐有关,后来又有医生用自然界的阴、阳、风、雨、晦、明“六气”失和来解释病因,这曾是当时世界医学史上最先进的病因观。
在这种病因观的影响下,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能对人体产生作用,从中查找良药祛除病源也就成了当时医药学家的主要工作。
生物群落和其生存的四周环境所构成的系统称为生态系统,正常的生态系统中,系统各部分在能量流淌和物质循环上相互之间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称为生态平衡。
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与食物链中的其它生物一样,充当着消费者的角色,一旦人类的环节消失问题,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甚至消失人类的灭亡。
中医药学的实践就是把人体视为一个生态系统,假如人体内部各种生理活动正常进行,健康状况良好,就处于平衡状态,当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起作用导致正常生理活动被破坏,开头的平衡被打破,疾病就随之而来,各种治疗药物和方法都是为了弥补这种平衡。
20130410古人的生态文明观
古人的生态文明观更新时间: 2013-04-10 10:47:47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2013-4-10)【字号大中小】【我要打印】【我要评论】【关闭本页】【推荐好友】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亦即自然生态。
自然生态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
人类社会改变了这种规律,把自然生态纳入到人类可以改造的范围之内,这就形成了文明。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生态文明是我国传统文明的重要内容,古代生产力低下,自然灾害频发,人们从生产实践里懂得了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开发利用与资源保护相结合,才能使资源永续利用、经济持续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任何一个时代,都有一些志士仁人重视生态文明。
早在2800年前,周朝建立之后特别强调保护生态,发布了《伐崇令》,设立了专管山林保护和采伐树木的衙门,还有叫作“虞衡”的专职官员,按生长季和生产、生活需要决定是封山育林,还是解除禁令。
《伐崇令》是专管保护山林鸟兽的法令,明确规定在树木鸟兽生长繁育季节不得采伐和狩猎。
这些可以说是生态文明的早期启蒙。
春秋时代有一个叫师旷的人,他是个音乐家,他对生态与经济的持续增长有独到的见解,他的名言是“欲占五谷,先占五木”,意思是说要想五谷丰登,首先要林茂草盛,林业发达则防风沙、防干旱,减少自然灾害,为农业创造良好环境。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互争霸,但对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却是有共识的。
赵国的政治家荀况在赵国率先制定法律,禁止在树木生长季节进山伐木、鱼鳖产卵季节张网扑鱼。
他认为,“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财”,只有合理地处理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保持生态平衡,持续发展才能民富国强;要不然,过度开发、竭泽而渔则会导致“川渊枯,则鱼龙去之;山林险,则鸟兽去之”。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意义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意义孟璠【摘要】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党的十八大报告深刻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本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期刊名称】《西部皮革》【年(卷),期】2016(038)014【总页数】2页(P75-76)【关键词】生态文明;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作者】孟璠【作者单位】长安大学, 陕西西安7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602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
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建设生态文明,并不是放弃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回到原生态的生活方式,而是超越和扬弃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费模式,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理念和素质,使人类活动限制在自然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建设生态文明,以把握自然规律、尊重自然为前提,以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建立可持续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以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着眼点,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本质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文明知多少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调谐思想是生态文明的重要文化渊源。
所谓天人调谐思想,即强调天人相统一,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定位在一种积极的调谐关系上,不主张征服自然;强调人既不是大自然的主宰,也不是大自然的奴隶,而是大自然的朋友。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但是为了国家的经济建设,大量的资源和能源被无节制的开采,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长期实行主要依赖增加投资和物质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导致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和浪费,同时也让中国的生态环境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
实际上,党和政府也意识到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
形成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
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
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
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
在思想上,应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要牢固树立保护环境、优化经济结构的意识,将环境保护作为新阶段推进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政策上,将环境保护上升到国家意志的战略高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源头上减少环境问题。
在措施上,应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
包括建设完善的法律制度,制定严格的环境标准,培养专业的执法队伍,采取行之有效的执法手段等。
在行动上,应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保护环境。
中华民族生态文明发展模式是一个必然实现的中国梦,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也必然深入人心。
为了我们居住的地球,为了子孙后代,我们要积极参与到保护环境、倡导低碳、绿色的
行动中去。
绿水、蓝天、白云,鸟儿在自由地飞翔,孩子们在草地快乐的玩耍,我们的生活多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