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终极版介绍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期末总复习大纲

教育心理学期末总复习大纲


二、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1.学习的实质与过程 2.学习的基本规律
1. 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2.行为分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3.强化 4.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5.消退,惩罚

6.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的应用:行为矫正(行为塑造),程序教学 7. 普雷马克原理(祖母效应)。
第2章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中小学生的人格与社会性发展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第一节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心理发展的含义
心理发展 发展基本特征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小学生心理特点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第二节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2
早期的迁移理论
一、形式训练说(沃尔夫)
二、共同要素说(桑代克)
三、经验类化说(贾德)
四、关系转换说(柯勒)

现代的迁移理论
五、认知迁移理论 皮亚杰,布鲁纳和奥苏伯尔
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第一节 知识学习概述


第二节 知识的获得
第三节 知识的保持
第一节 知识学习概述
第二节 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2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观 图式,适应,同化,顺应,平衡 认知发展阶段(各阶段的特点)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认知发展因素 平衡化,成熟,社会性经验,练习与经验

维果斯基认知发展理论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整理

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主要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关键词:学与教的规律主要是学的规律心理规律基本规律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规律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学生: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教师:协调学与教的协调员教学内容:受社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决定。

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

教学环境: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教学过程的三侧面学习过程:获得知识、技能、态度的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等评价/反思过程:独立的成分,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1.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观点:发展的实质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心理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重要概念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包括成熟、物理因素、社会环境和平衡化。

图式:一个有组织的、可重复的行为或思维模式”同化: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顺应: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

”也就是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当已有的图式不能解决面临的问题情景时,就产生了皮亚杰所说的不平衡状态。

个体很自然地会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调整这种不平衡,达到平衡(equilibrium)。

一、感知运动阶段在感知运算阶段,儿童渐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object permanence),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

儿童大约在9-12月获得客体永恒性,而在此之前,儿童往往认为不在眼前的事物就不存在了并且不再去寻找,客体永恒性是后来认知活动的基础。

二、前运算阶段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在表征形式认知客体的能力发展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单一方向思维的限制,或者说是运用“一维逻辑”,即不可逆性(irreversibility)。

儿童在注意事物的某一方面时往往忽略其他的方面,即思维具有刻板性。

大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_(完整版)

大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_(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因为是A、B卷随机抽来考,所以知识点超级多)第一章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的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2.桑代克在1903年著《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着当代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3.教育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1)相关研究:主要用于探讨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根据这种关系就研究对象的特征和行为作出解释和预测。

(2)因果研究:主要用于探讨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是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研究方法)——一般通过实验法来进行因果研究。

第二章(整章都是重点,有关联的知识点都有,避免遇到灵活运用的题目,所以内容较多)第一节:学习概述1.学习的概念: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A,学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

B,学习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

C,学习表现为个体行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较稳定的变化。

2.学习的类别:A,按学习结果划分:(加涅)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的学习、动作技能。

B,按学习性质划分:(奥苏贝尔)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详见第三节:认知派学习理论)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桑代克(试误—联结)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A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B.练习律:指联结的频率决定联结的强度。

C.效果律:指的是动作在情境中跟随满意的变化,则动作的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反之,动作在情境中跟随不满意的变化,则动作的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

(与斯金纳的强化与惩罚有一定联系)2.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狗分泌唾液实验:无条件刺激——无条件作用条件刺激——条件作用3.华生(经典性条件学习理论)——有机体的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建立,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

提出S—R模式。

“恐惧形成”实验学习的消退律和学习的泛化和分化律。

教育心理学 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教育心理学 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第一章走进教育心理学一、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二、教学过程的五个基本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三、教学过程的三个侧面: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一、皮亚杰用图式来解释婴儿抓握、吸吮反射等这种认知结构。

皮亚杰所说的适应技能包括同化和顺应二、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三、顺应:同化性的结构受到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

四、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与经验,语言和表象尚未发生。

认知发展的两个成就:发展客体永恒性、合乎逻辑的目标定向行为。

2、前运算阶段(2—7岁)运算是指内容的智力或操作。

特点:能运用一些动作图式、能运用符号、思维不可逆、未获得概念守恒。

自我中心主义、集体独白.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思维可以逆转。

掌握了守恒、分类和顺序排列运算的能力.4、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年)这样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五、皮亚杰认为发展有四个因素: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以及平衡化。

六、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观、内化学说、最近发展区。

七、最近发展区: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叫做最近发展区。

八、埃里克森的心里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人格发展受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

九、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的八个阶段:信任对怀疑(18个月)、自主对羞愧(18个月到3岁)、主动对内疚(3—6岁)、勤奋对自卑(6-12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亲密对孤独(成年初期)、繁殖对停滞(成年中期)、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成年晚期).十、影响儿童社会化最主要的三个因素:家庭、同伴和教师.第三章学生的个体差异一、斯皮尔曼提出智利的二因素论即一般因素G和特殊因素S。

教育心理学知识考试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

教育心理学知识考试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

教育心理学知识考试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与主要理论。

二、学习与认知过程1.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记忆与遗忘:记忆的分类、记忆过程、遗忘曲线与遗忘原因。

3.思维与问题解决:概念形成、推理过程、问题解决策略。

4.注意与感知:注意的分类、注意的品质、感知觉的发展与教育应用。

三、学习动机与兴趣1.学习动机的概念与分类: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

2.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目标设置、奖励与惩罚、学习兴趣的培养。

3.学习兴趣的形成与发展:兴趣的类型、兴趣的培养与激发。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情感对学习的影响、情感教育的实施。

2.态度的形成与改变:态度的组成、态度改变的影响因素与过程。

3.价值观教育:价值观的概念、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价值观教育的策略。

五、学生心理发展1.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与特点:婴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

2.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环境、教育。

3.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常见心理问题、心理咨询与辅导。

六、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1.智能差异:智力的类型、智力的测量与评估、智力与学习的关系。

2.学习风格差异:学习风格的类型、学习风格与教学策略的匹配。

3.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个性差异对教育的影响、因材施教的原则与方法。

七、教师心理与教育行为1.教师角色与心理素质: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的心理素质要求。

2.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教学效能感的定义、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

3.教师的教育行为与学生发展:教育行为的分类、教育行为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八、教育评估与测量1.教育评估的目的与原则:评估的目的、评估的原则与方法。

2.学生成就测验:成就测验的编制、实施与解释。

3.教育评估的应用:评估结果的分析与反馈、评估在教育决策中的作用。

以上是教育心理学知识考试复习的重要知识点总结,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准备。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

教育心理学定义:(P1)教育心里学就是研究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理现象与心理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运用这些规律进行自我调适和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教育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P2)1.学生心理及其发展。

主要包括学生(作为个体和作为群体)的心理特点、发展历程,学生个体心理差异等内容。

2.学生学习心理。

主要包括学生学习动机、学生学习策略、问题解决心理过程与特点、创造心理过程与特点等。

3.有效教学心理。

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课堂管理等教育实践,如何利用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的指导,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教学效率。

4.班级管理心理。

主要包括班级建设、班级活动、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实践,如何利用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的指导,有效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为提高教育效率服务。

5.教师心理。

主要包括教师专业发展的心理和教师心理健康两部分的内容。

前者帮助教师有效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后者帮助教师维护自身心理健康,保证教师顺利自我实现和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发展的定义:(P12)发展是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到改造,日趋完善、复杂的过程,是一种体现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心理发展的特性:(P14)1.连续性与阶段性;2.方向性和不可逆性;3.不平衡性;4.个别差异;5.发展的关键期;皮亚杰的发展理论:(P20)1.感知运算阶段(出生后至一岁半岁、两岁):这一阶段婴儿只有动作的智慧,而没有表象与运算的智慧。

2.前运算阶段(2岁到六七岁):此期儿童的思维特点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很难从别人的观点(角度)看事物。

3.具体运算阶段(六七岁到十一二岁):这阶段的基本特点是开始进行心理运算,能在头脑中依靠动作的格式对事物的关系系统进行逆反、互反、传递等可逆运算。

4.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岁到十五岁):这阶段已经达到了承认的成熟思维,是认知发展的最高阶段,能在头脑中将形式和内容分开,能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理。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题型:填空 (2%*5) 名词解释(5%* 4) 简答(10%*5) 论述20%第一章绪论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种种心理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2、《教育心理学》一般包含哪些主要内容?(1)学习的本质。

主要探讨学习的实质、学习过程与一般的学习规律。

(2)学习的过程。

主要探讨各类学习的过程与规律,包括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学生学习策略的学习,学生智力与创造力的学习,学生品德规范的学习等问题。

(3)影响学习的因素。

主要探讨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包括动机因素、认知因素与人格因素等对学习的影响。

(4)教学与管理。

主要探讨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规律进行教学设计、课堂管理等,同时研究作为组织者和管理者的教师的心理特点及其对学生的影响。

3、教育心理学的创建桑代克(Thorndike)(美):真正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他在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1913-1914年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工作疲劳--个性差异及其原因》这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比较科学而又系统的教育心理学专著,也是科学教育心理学创立的标志。

4、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趋势(1)注意采用多种方法研究和探讨课题。

(2)强调并大量采用多变量设计(3)注意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理论1、理解学习的定义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在理解学习这个范畴时,需要把握以下三点:1)学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无论低级动物或高级动物乃至人类,在其整个生活中都贯穿着学习。

2)学习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的过程。

3)学习表现为个体行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较稳定的变化。

2、Gagne关于学习结果的分类心理学家加涅把人的学习结果分为以下五种:(1)言语信息的学习(2)智力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态度的学习(5)动作技能的学习3、桑代克提出的学习遵循的三条原则。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型:名词解释(5个,每个4分,共20分)问答题(2个,每个10分,共20分)论述题(2个,每个20分,共40分)案例分析题(1个,共20分)一、名词解释1有意义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指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的过程。

(所谓实质性联系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观念能与学习者已有认知结构中的表象、概念、命题建立内在联系;非人为联系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表象建立的符合逻辑关系的联系。

) 2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 它是个人有意识地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3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

4连续接近技术:将目标行为分解成一个个小步子,每完成一小步就给以强化,直到获得最终的目标行为。

5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在完成任务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即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6内部动机:是指诱因来自于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因素,即学生因对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动机。

7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指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这二者之间的差距就叫做最近发展区。

8普雷马克原则:又称祖母法则,即指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

9图式:图式是经过组织而形成的思维以及行为的方式,它表征着行动和经验的某种固定的形式,以帮助我们适应外在的环境。

10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

11概念同化:用下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呈现,让他们利用已掌握概念来理解。

12观察学习:也叫“替代学习”,就是指通过观察环境中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发生的行为。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终极版介绍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终极版介绍

一:名词解释(4‘*5)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他由许多心理活动构成。

2、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观察和记录被试的言行以判断其心理特点的研究方法。

要求:明确目的与要求;情境客观;记录详细;解释合理。

优点:结果较真实;实地观察行为的发生、发展,能够把握当时的情况。

缺点:研究者处于被动地位,难以观察到所需的东西。

结果只能说明“是什么”,不能解释“为什么”,且结果难以进行精确分析。

结果受观察者本人的影响。

3、测验法:测验法是利用通过检验的标准化测验量表,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个体或团体的某些心理品质作出分析或鉴定的一种方法。

主要包括有智力测验、性格测验和能力倾向测验等。

4、调查法:调查法是指研究者通过谈话、问卷、个案追踪、分析作品和教育经验总结等手段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的方法。

它主要包括谈话法、问卷法、个案法、作品分析法和教育经验总结法等。

5、实验法: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一种方法。

6、经验总结法:指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

7、感觉: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的感觉能力,也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

绝对阈限(下阈):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上阈):刺激强度继续增加不能使感觉进一步变化,甚至产生痛觉的强度感觉的适应:在刺激的连续作用下(刺激强度不变),感觉会随着刺激时间的延续而逐渐发生变化(多数为感受性降低,甚至于消失)。

视觉的适应:感受性提高的暗适应和感受性降低的明适应。

联觉:一种感受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同时,又产生另一种不同的感觉。

例如,色觉可以引起温度感:红、橙、黄色有温暖感;色觉还可以引起轻重感:家具若用浅色系会给人轻巧的感觉。

7:思维:指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是对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反映。

最新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教师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最新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教师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三一文库()*电大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考点归纳总结填空、选择1、1996我国学者邵瑞珍主编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中把教育心理学定义为“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五个要素三个过程五个基本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介、教学环境。

三个过程:学习、教学、评价3、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四个时期:(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末(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末(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4、1994年,布鲁纳在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精辟的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认为教育学理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5、1924年,我国学者廖世承编写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6、心理发展的内涵:心理发展问题的探讨有种系心理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两个维度。

7、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人类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在出生、成熟、衰老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历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8、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在某一个年龄阶段形成和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9、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新需要与他们原有的心理水平之间发生矛盾,这种矛盾是个体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10、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其生理发育继乳儿期之后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11、自我意识是个性发展的核心。

自我的分化导致初中阶段自我意识具有矛盾性特征。

12、初中生与同伴的关系:进入初中阶段,儿童的友谊进入亲密的相互分享阶段,以持续的友谊关系和情感体验为主要特征。

13、青少年学生的世界观萌芽于初中时期,初步形成于高中阶段。

14、高中生兴趣和理想的发展特点:高中生的兴趣多指向事物的内部规律和深层次的理论,到了高中阶段,同学科学习有关的兴趣逐步占据中心位置,其他方面兴趣的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阻抑,兴趣范围相对变窄。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全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全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教学法--容知识,即有效呈现教学容的知识,如何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安排授课难度,如何为不同容选择合适教学方法等。

1.有研究者将教师从新手到专家的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新手水平、高级新手水平、胜任水平、熟练水平、专家水平。

2.专家型教师所具备的教学专长有多种形式,可分为四类:学科知识专长、课堂管理专长、教授专长、诊断专长。

3.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正式形成,其标志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1874--1949)的著作《教育心理学年》4.发生认识论:研究认识如何发生或起源以及如何逐渐发展的一门学科。

5.同化:对环境息进行整合,吸收到图式中去的过程(一种量变)。

6.顺应:环境中刺激导致图式调整火重构的过程(一种质变)。

7.成熟:指有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分泌系统的成熟。

8.物理经验:指个体作用于物体,获得物体的特性。

9.逻辑—数理经验:是个体对动作与动作之间关系理解的结果,这类经验来源于动作,而不是来源于物体。

10.在皮亚杰看来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四类: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平衡化。

11.平衡化:之一种动态的认知过程,其目标指向更好的平衡状态。

12.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只有动作层面上的智慧语言和表象尚未产生。

儿童仅靠感知动作的手段来适应外部环境,并构筑感知动作图式。

处于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在认知上获得量大成就:主体与客体的分化及因果关系的初步形成。

13.前运算阶段(2-7岁):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智慧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使儿童逐渐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开始出现表象或形象图式。

在直觉思维阶段儿童思维的主要特征是,他们的思维直接受到知觉到的事物表面显著特征的影响。

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往往是自我中心的。

14.对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教学:(1)使用具体事物和视觉辅助物(2)采用行动,缩短直接说教的时间(3)在学习一些复杂技能融入阅读时,让幼儿有机会大量地练习基础的子技能(4)在概念和语言的学习中,为幼儿提供各种经验。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知识点汇总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知识点汇总

一、名词解释1.内化p40:是指个体将社会环境中吸收的知识转化到心理结构中的过程。

维果斯基认为,心理发展源于社会交互作用中对文化工具的使用,源于将这种交互作用内化和进行心理交换的过程。

P72内化:是指外部的东西转化为内部的东西,把客体的东西转化为主体的东西。

维果斯基认为,高级的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内化。

2.自我中心语言p40:在内化的过程中,自我中心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我中心语言的出现表明儿童的符号系统已经开始内化,儿童在没有别人帮助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对自己的行为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皮亚杰认为,自我中心语言是一种非社会语言,是2~7岁儿童特有的自我中心意识的表现。

维果斯基等前苏联心理学家认为,自我中心语言是由外部语言向内部语言进行转化的一种过渡形式,是由语言的交际机能转向言语的自我调控机能的一种过渡形式。

(p72)随着年龄的推移,自言自语逐渐转变为默默地不出声的言语,但仍然非常重要。

3.学习风格p55:是指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的或者偏爱的方式,换句话说就是学习者在研究和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

4.认知风格p58:认知风格是指个体感知、记忆、思维、问题解决、决策以及信息加工的典型方式。

主要特征是持久性和一致性。

5.场独立性、场依存性p58-59:威特金把受环境因素影响大成为场依存性,这是“外部定向者”,基本上倾向于依赖外在的参照(身外的客观事物),这类人不能将一个模式(图式)分解成许多部分或者只能专注于情境的某一个方面。

把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成为场独立性,是“内部倾向者”,基本上倾向于依赖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这类人善于分析和组织。

6.反思型和冲动型p61反思型和冲动型是学习风格研究的重点范畴之一。

冲动型思维的学生倾向于根据几个线索做出很大的直觉的跃进,往往以很快的速度形成自己的看法,在回答问题时很快做出反应;反思型思维的学生则是在回答前倾向于进行深思熟虑的、计算的、分析性的和逻辑的思考,往往先评估各种可替代的答案,然后给予较有把握的答案。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2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基础规律和应用并重的学科,它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作为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学科又具有极为鲜明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3学习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况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4概念是具有共同特征的物体、符号或事件的标准系统,它是对类别的心理表征。

5动作技能是在练习的基础上,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及完善的、合理的程序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

6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指引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倾向。

7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

8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

9有意义学习是指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的过程。

10最近发展区:教学要想取得效果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前面。

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外一种是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下的可以达到转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差距就叫最近发展区。

11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在完成任务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亦即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12程序教学:各门学科知识按其中内在逻辑分解为一系列知识项目,这些知识项目逐一加深,然后学生对每个项目知识逐一学习,每个知识的学习给予强化与反馈,最终达到最终目的13发现法教学模式:是指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解决问题问题的方法,从中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获得相应的知识,形成或改造人之结构的过程。

14有意义学习: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这人之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联系过程。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题型: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应用举例第一章: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的模式(P4)由学习、教学、和评价/反思3种过程交织在一起,涉及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5种要素。

5种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3种过程的交互过程。

2、学习与教学因素教学五要素:a.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b.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c.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d.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e.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3、学习与教学过程三过程:a.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b.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c.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1、初创时期——多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决实际教育问题2、发展时期——汲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领域的研究成果3、成熟时期——正在形成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4、深化拓展时期——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一)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1、定量研究——重在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

基本过程:假设—抽样—资料收集(问卷/实验)—统计检验2、质性研究——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二)教育行动研究1、教育行动研究:在教育情境中的参与者(教师、学生、校长等)所采用的一种自我反思式的探究,以此提高参与者对实践的理解并促进自身的教育实践。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编教育心理学总论教育心理学:(包含问答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教育心理学的只是是围绕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的过程二组织的,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

研究对象是:学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教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包括①学与教的相互作用②学习与教学因素(学与教的五大因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③学习与教学过程。

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反思评价过程教育经验总结法:指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和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为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

行动研究法:由勒温提出,是在教育情境中进行的,与特定问题相联系的一种方法,旨在对现实世界进行功能性的干预。

其特点是:情境性、合作性、参与性、自我评价。

设计型研究:通过形成性研究过程来检验和改进根据有关原理和先期研究而做出的教育设计。

采用逐步改进的设计方法。

它承担着改进实践和完善理论的双重使命。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从学科范畴看,它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以教育与心理结合而产生的交叉学科。

任何一门学科的性质都是与其研究对象密不可分的,研究对象规定学科的体系并决定这门学科的性质特点。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教,从这个定义出发,教育心理学应该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作为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学科又具有极为鲜明的实践性与应用性。

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教育学的区别与联系:①与普通心理学区别 1研究对象不同,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普通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一般特点和规律②教育心理学研究学生及教师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极其规律这包括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师的教学心理,学生的学习动机及获得知识的影响因素,如知识类型(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教学评价、课堂管理及学习策略2学科性质不同:普心属于基础理论学科,教育心理学属于基础理论与应用学科3侧重点不同:普通心理学侧重一般人,教育心理学侧重特殊的学生群体。

教育心理学期末总复习要点

教育心理学期末总复习要点

一、教育心理学概论1、教育心理学:(观点)是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2、教师成长的三阶段:关注生计阶段(留在岗位上)、关注情形阶段(在岗位上站稳脚步)、关注学生阶段(以学生为本)。

3、常用的研究方法:①察看法:是指研究者经过感官或许借助必定的科学仪器在必定的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记录、描绘客观对象的表现采集研究资料。

②访谈法:是指研究者经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谈话来采集有关的心理和行为的资料。

③问卷法:是指研究者经过利用一致的,严格的设计问卷来采集研究对象的有关怀理和行为资料。

④是指创建必定的情形,对某些变量进行控制或控制以揭露教育心理现象的原由和发展规律(实验室里的实验)。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联合察看法、实验研究。

4、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二、学生的心理特色与教育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4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 岁)、前运算阶段( 2-7 岁)、详细估算阶段( 7-11 岁)、形式运算阶段( 11-16 岁)2、维果斯基:①教课与发展的关系:教课要走在发展的前面。

②近来发展区:小孩的现有水平与经过别人帮助能够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

3、埃里克森:人品的发展(八阶段及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前五个重要)①学习相信阶段(从出生到 18 个月左右)→获取相信感,战胜不相信感。

②成为自主者的阶段( 18 个月 -3 岁)→获取自主感,战胜羞怯与思疑。

③发展主动性的阶段(3-6 、7 岁)→获取主动性,战胜愧疚感。

④变得勤劳的阶段( 6、7-12 岁)→获取勤劳感,战胜自卑感。

⑤成立同一性阶段( 12-18 岁)→成立同一性,防备同一性杂乱。

// ⑥肩负社会义务阶段( 18-30 岁)→获取亲近感,防止孤单感。

⑦显示充足感的阶段(30-60 岁)→获取充足感,防止阻滞感。

⑧达到完美阶段( 60 岁此后)→获取完美感,防止无望与丧气。

教育心理学-期末重点

教育心理学-期末重点

教育心理学P2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P5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P10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它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P19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P21 关键期:是指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

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P22 最近发展区: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P23 皮亚杰认知阶段论:以运算为标志,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②前运算阶段(2—7岁)③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④形式运算阶段(11、12—15岁)。

P35 场独立型: 指很容易将知觉目标从它的背景中分离出来。

P35 场依存型:指在将一个知觉目标从背景中分离出来时感到困难的知觉。

P45 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说: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P53 行为主义联接派:桑代克巴普洛夫斯金纳三个实验P60 认知学习理论:苛勒(顿悟说)布鲁纳(结构学习理论)奥苏贝尔(有意义的接受学习)P64 先行组织者技术: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P72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P72 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方面内驱力组成: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的内驱力P73 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4‘*5)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他由许多心理活动构成。

2、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观察和记录被试的言行以判断其心理特点的研究方法。

要求:明确目的与要求;情境客观;记录详细;解释合理。

优点:结果较真实;实地观察行为的发生、发展,能够把握当时的情况。

缺点:研究者处于被动地位,难以观察到所需的东西。

结果只能说明“是什么”,不能解释“为什么”,且结果难以进行精确分析。

结果受观察者本人的影响。

3、测验法:测验法是利用通过检验的标准化测验量表,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个体或团体的某些心理品质作出分析或鉴定的一种方法。

主要包括有智力测验、性格测验和能力倾向测验等。

4、调查法:调查法是指研究者通过谈话、问卷、个案追踪、分析作品和教育经验总结等手段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的方法。

它主要包括谈话法、问卷法、个案法、作品分析法和教育经验总结法等。

5、实验法: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一种方法。

6、经验总结法:指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

7、感觉: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的感觉能力,也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

绝对阈限(下阈):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上阈):刺激强度继续增加不能使感觉进一步变化,甚至产生痛觉的强度感觉的适应:在刺激的连续作用下(刺激强度不变),感觉会随着刺激时间的延续而逐渐发生变化(多数为感受性降低,甚至于消失)。

视觉的适应:感受性提高的暗适应和感受性降低的明适应。

联觉:一种感受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同时,又产生另一种不同的感觉。

例如,色觉可以引起温度感:红、橙、黄色有温暖感;色觉还可以引起轻重感:家具若用浅色系会给人轻巧的感觉。

7:思维:指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是对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反映。

发散思维:指人们根据当前问题给定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储存的信息,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活动。

8: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9:能力是指人们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10:学习动机:是发动、维持个体的学习活动,并使之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11:品德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或准则行事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动中的表现。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二、知觉的基本特性:1、知觉的整体性: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组织加工过程。

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管中窥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却可推知事物的整体。

2、知觉的对象与背景之间的转换。

木雕艺术家埃舍尔的一副名著木刻画,主题为《黎明与黄昏》。

从右侧看起,以白色为知觉对象,就是一群白鸟归林的黄昏景象;从左侧看,以黑色为知觉对象,就是一群黑鸟离巢的黎明景象。

3、知觉的理解性: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组织加工的过程。

外出旅游时,看到不同形状的奇山怪石,导游会问我们像什么,其实这个过程就是知觉的理解性发挥作用的过程。

4、知觉的恒常性:指人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特性的组织加工的过程。

2、知觉类型:大小恒常性(小屏电视机上的人人看作正常大小)、明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五星红旗在艳阳中扔认为红色)、形状恒常性(一扇门从关闭到打开的各种形状)家庭如何促进个人品德的形成:做好子女的榜样。

、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注意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教育中融入亲情。

三:影响记忆的因素识记材料的时间因素(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及时复习)、识记材料的数量与性质学习程度:过度学习、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识记者的态度以及学习材料的意义和作用错一罚十”的做法。

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

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动机和好奇心、想象力;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改变考核评价学生的方式;培养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广泛开展创造性活动;培养创造性个性,保护创造性思维气质研究在教育上的作用:有利于针对学生的气质类型培养其优良的品格;有利于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有利于针对学生的行为动作特点、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促使其人格的良性转化;有利于更好地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

气质类型的特征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动力特征。

(脾气、秉性或性情)气质类型的特征1).感受性和耐受性:感受性:人的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的感觉能力,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

耐受性:神经系统能够忍受外界刺激的强度和持续的时间。

感受性和耐受性关系表现为:感受性强耐受性弱;感受性弱耐受性强2)反应的敏捷性:是神经过程灵活性的外在表现。

3).可塑性:根据环境的变化改变自己行为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可塑程度。

也是神经过程灵活性的表现。

4).情绪的兴奋性:情绪表现的强弱程度。

5).指向性:人的心理活动、言语和动作反应是表现于外还是表现于内的特性。

气质的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这四种气质类型是典型的气质类型气质类型的特点:1)胆汁质(孙悟空):胆汁质的神经过程的特征是强但不平衡。

和这种神经过程的特点相适应,胆汁质的人一般是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显得精力旺盛;行为外向,直爽热情,情绪兴奋性高,但心境变化剧烈,脾气暴躁,难于自我克制。

教育措施:学习上的不足表现:缺乏意志力、自控能力差。

有时热情高,有时又情绪低落,对枯燥的学习往往不感兴趣。

这类学生应学会克制,去服从必要的学习活动要求。

在学习活动中,持续不断的学习,培养耐心。

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信心;不断进行自我反省,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2)多血质(八戒):多血质的神经过程的特点是强、平衡且灵活。

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活泼好动,言语行动敏捷,反应、注意力转移快,行为外向;容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容易接受新事物;兴趣多变,情绪不稳定。

教育措施:学习中不足:课堂上容易搞小动作,不愿完成作业,对不感兴趣的学科感到厌倦。

因此,多血质的学生应养成独立思考,扎扎实实的学习态度和好的习惯,锻炼恒心和自控力,集中精力听讲,制定学习计划。

3)黏液质(沙僧):黏液质神经过程的特点是强、平衡但不灵活。

黏液质的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反应速度慢,情绪兴奋性低但很平稳;举止平和,行为内向;头脑清醒,做事有条不紊,踏踏实实,但容易循规蹈矩;注意力容易集中,稳定性强;不善言谈,交际适度。

教育措施:在学习上的不足是:思考问题、完成作业的速度较慢。

因此,粘液质的学生应注重培养灵活和敏捷的思维。

尽可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

要课前预习,激发热情和行动速度,多进行一些速度训练。

4)抑郁质:(唐僧)抑郁质的神经过程的特点是弱。

抑郁质的人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多疑多虑,内心体验极为深刻,行为极端内向;敏感机智,别人没有注意到的事情他能注意得到;胆小,孤僻,情绪兴奋性高;做事认真仔细,动作迟缓。

教育措施:在学习上的不足是:课堂上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往往要下很大的决心。

考试容易产生焦虑心理。

因此,抑郁质的学生要树立自信心,学会自我心理防卫;克服孤僻,多与同学、老师接触;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乐观精神。

性格概念: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在人的个性中具有核心的意义。

(1)意志特征指人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自觉的调节自己的行为,千方百计的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时,人的性格在意志方面的个性差异。

(2)性格的情绪特征:人在情绪活动时在强度、稳定性、持续性和主导心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如:有的人一触即发,有的人善于忍耐(3)性格的认知特征:指性格在人的感觉、知觉、抽象和思维的认识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性格的影响因素:生物遗传因素、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文化环境、童年的经历、自然物理环境、自身因素能力(一)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能力是指人们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1.先天素质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生理基础、自然前提和物质条件,它为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某种可能性。

2.环境和教育:早期成长环境对儿童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智力的发展速度呈先快后慢的的特点,而五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因此早期教育非常重要。

3. 产前环境:研究发现,母亲怀孕年龄常常影响到胎儿智力的正常发展。

4.实践活动的影响:人的各种能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最终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人的最终能力的不同,归根结底是由于实践的性质、广度与深度不同造成的。

5、主观能动性:个人自身是能力的载体。

一个人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他的主观努力。

(二)能力的培养:重视早期教育,适时进行早期教育、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在科技与课外活动中培养兴趣,促进能力发展、注意能力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的策略1、内部动机的激发与维持:(1)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欢乐、巧设问题等。

(2)使用大量有趣的呈现方式。

录像、电影、专家演讲、演示等。

(3)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目标。

目标由个体自己设定而非别人设定时,个体会付出更多的努力。

(4)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

积极归因训练:“努力”归因、“现实”归因2、外部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1)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具体明确的反馈、及时的反馈、经常提供反馈给学生2)合理地运用外部奖赏:奖励要注意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家庭教育如何促进个人优秀品德的形成:做好子女的榜样、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注意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教育中融入亲情。

一、科尔伯格的道德理论(三水平,六阶段):1、前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儿童的道德判断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

包括两个阶段:(1)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以惩罚与服从为导向,由于害怕惩罚而盲目服从成人或权威。

道德判断的根据是是否受到惩罚,认为凡是免受惩罚的行为都是好的,遭到批评、指责的行为都是坏的,缺乏是非善恶的观念。

(2)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对行为好坏的评价首先是看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有时也包括是否符合别人的需要,稍稍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把这种关系看成类似买卖的关系,认为有利益的就是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