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身体,发挥潜能--中国文化与本体心理学的契合
“儿童诵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与潜能开发”效绩相关实验研究报告(1)
“儿童诵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与潜能开发”效绩相关实验研究报告(1)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唐思群执笔摘要:让儿童在不求甚解的前提下以轻松愉快地朗读和背诵传统文化的经典(以下简称“读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教育方法。
在古代大量的历史文献中,都曾经记载了这种教育方法对于开发儿童智慧的益处。
此外,在现代社会中,许多曾经受益于传统文化的各种领域里的成功人士也极力用他们的个人经验向人们证明这种方法的好处。
然而,在我们这个重视实证科学研究的时代,只用纯粹个体性的经验判断,或仅仅借助某些古人的观点,或只依据史籍中所记载的纯粹理论性的推导,就来判断这种教育方法的价值所在,显得科学性不够。
因此,在我们这个时代中,要重新来认识和了解这种古老的教育方法,就需要用科学实证的方法来探讨它的意义,来研究它在我们现在这个重视潜能开发,重视高速轻松有效学习的时代到底有无价值。
本实验即为这个目的而设计的。
本实验组分别随机选取上海市两所幼儿园、四所小学中的几个班级为实验班级,并选定了平行相关的对照班,对实验班试用了为期两个学期的读经方法之后,分别对他们在识字量、记忆力、注意力、智商和人格等五个方面的指标进行了试验前后差异、对照班和实验班之间差异的比较和检验。
统计分析的结果发现,读经这种教育活动对于同时提高儿童的识字量、记忆力、注意力和人格都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或促进作用,是值得推广的良好教育方法。
这种教育方法所同步产生的多种教育效应,促使我们要来重新认识儿童的学习潜能,也启发我们要重新探究我们目前有关儿童学习方法的一些理论的依据是否真正科学,是否真正能够符合开发儿童潜能的目的,促使我们去探索应该为儿童科学选择哪些真正有益的教育内容。
关键词:读经实验班平行对照班识字量智商 记忆力注意力人格知识链学习方法创新性学习第一部分研究立意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
以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角度而视,它们也是人类自身潜能被高度开发后,表现在心智连作模式、思维方法、人格特质及智力等方面的典范和实证。
中国身体观研究述评
中国身体观研究述评
中国的身体观研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身体观念的研究和评述。
传统中国文化中的身体观念与西方思想有很大的差异,在中国古代哲学、医学、文学等领域都有体现。
中国传统的身体观念主要强调身体与精神、自然和宇宙之间的关系。
在中国哲学中,身体被视为与心灵相辅相成的一部分,强调身心的统一。
在医学领域,中国古代医学强调阴阳平衡和气血流通的重要性,认为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系统。
在文学作品中,身体被用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心境和性格。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中国社会中对身体观念的看法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方面,受到西方现代科学的影响,一些人开始更加关注身体的健康和锻炼,倡导运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人认为过于追求身体的健康和美貌可能会导致身体焦虑和身体形象的问题。
总体而言,中国的身体观研究在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身体观念和现代社会中的身体观念之间的联系和变化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身体观念的延续和转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中国身体观念的研究还远未完成。
目前的研究往往集中在古代文化中的身体观念,对于现代社会中的身体观念尚有很多待探索的领域。
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更加全面和深入地探讨中国身体观念的变化,并结合当代社会的现实情况对其进行评价和解读。
中国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的有利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的有利关系示例文章篇一:《中国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的有利关系》嘿,小伙伴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咱们中国传统文化和咱们的心理健康有啥关系呀?就拿过年来说吧,一到过年,一家人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那场面,多喜庆!大家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有说有笑的。
大人们聊聊这一年的工作,孩子们分享着学校里的趣事。
这时候,就算你心里有啥烦恼,是不是也被这浓浓的亲情和欢乐的氛围给冲淡了?这就好像是冬日里的暖阳,一下子把心里的阴霾都给驱散啦!难道这不是中国传统文化对我们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吗?再说说端午节,大家一起包粽子。
那一片片清香的粽叶,加上白白的糯米和甜甜的红枣,包出的不仅仅是美味的粽子,更是一家人齐心协力的成果呀!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互相帮忙,笑声不断。
这不就像一场心灵的聚会,让我们感受到合作和分享的快乐吗?难道你能说这对我们的心理健康没有好处?还有中秋节,一家人坐在院子里,望着天上圆圆的月亮,吃着香甜的月饼。
长辈们给我们讲着嫦娥奔月的故事,那神秘又美好的传说,让我们的思绪飘向了遥远的夜空。
在这一刻,我们的心变得宁静而又充满幻想,所有的压力都好像随着月光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不就好比是心灵的一次放松之旅吗?咱们中国传统文化里还有好多好多这样的例子呢!比如说,尊老爱幼的美德。
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在家里帮爸爸妈妈做家务,这种尊敬长辈、关爱弱小的行为,让我们的内心充满了善良和温暖。
这不就像是给心灵种下了一颗美好的种子,让它慢慢发芽长大吗?还有“和为贵”的思想。
小伙伴之间闹了矛盾,大家互相让一让,道个歉,很快又能和好如初。
这种和谐相处的观念,让我们学会了宽容和理解,让我们的人际关系更加融洽,心情也更加舒畅。
难道你不觉得这很棒吗?咱们中国传统文化就像是一个大大的宝藏,里面藏着无数能让我们心灵变得强大和美好的宝贝。
它教会我们如何面对困难,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快乐。
所以呀,咱们可不能小瞧了中国传统文化,要好好地传承和发扬它,让它继续滋养我们的心灵,让我们都能拥有健康又快乐的心灵!示例文章篇二:《中国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的有利关系》嘿,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咱们中国老祖宗留下来的那些传统文化,和咱们的心理健康居然有着超级大的关系!就说那春节吧,一到过年,全家人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
身体文化的表述与分析
身体文化的表述与分析身体是人类思想、文化、社会的重要产物,既是物質的,又是抽象的。
人们对身体的理解和认识与时代、地域、社会、文化等方面密不可分,身体文化是一种复杂而有深度的现象,它不仅涵盖了个体身体的生理、实物存在,更涉及到与社会文化密切关联的情感、标志、象征、价值、信仰等方面。
身体文化既是对身体的观察和描述,也是对身体所固有的各种文化赋予的意义和价值的表述和传达。
从人类生物进化的角度看,身体逐渐产生并经历了人类文化发展的长时期演化,其中包括了语言、宗教、文学、艺术、科学、哲学等各种文化思想和实践形式。
在这个过程中,身体自身形态和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身体所呈现的文化表达逐渐更为复杂,与各种文化元素和社会制度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个充满多样性和缤纷的身体文化便得以萌芽、建构和传承。
身体文化承载了人类不同历史、文化和社会结构下的各种思想和价值观。
从西方文化的角度看,古希腊的身体文化认为,身体只有在运动和较高意识的支配下,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表达。
他们相信,通过肉体运动,身体能够得到一种完全的实现和美的表现。
在今天的现代西方社会中,身体文化得到了很大的推广和发展,比如健身、瑜伽、跑步等运动方式,以及对美容、整容、养生等各类生活方式的关注和倡导。
东方文化的身体文化则强调身、心、志的辅导,注重身体的内心与外表的协调。
东方的体育文化则注重身体的调和和平衡,更多地是为了生理健康而讲究饮食、穿着、居住、养生等方面,比如道家养生、太极拳、气功、茶艺等等,都是将身体的修养与情感、态度、强身保健有机结合的表现。
当代印度的身体文化则具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其古老的瑜伽体系成为了全球健身热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印度的身体文化更多地触及到了人的灵魂和精神领域,强调可以通过适当的修行和内在的发现,达到身体健康和内心安宁的目的。
这些不同的身体文化呈现出各自独特的风貌和特色,但它们的表述和文化内涵,反映了对身体的不同认知和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地域和社会结构下的不同审美标准、信仰、意识形态、道德等文化情感。
瑜伽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联与契合
瑜伽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联与契合1. 身心合一的理念:瑜伽文化强调身心的和谐统一,通过调息、体位和冥想等方法来实现身心的平衡。
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思想也主张“身心合一”,认为人的精神世界与生理世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这种理念在两者中都有所体现,使得瑜伽文化能够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和认同。
2. 自然和谐的观念:瑜伽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认为人类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保持内心的平静。
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也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种观念在两者中都有所体现,使得瑜伽文化能够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
3. 修身养性的方法:瑜伽文化通过各种体位法、呼吸法和冥想法来锻炼身体,提高精神境界。
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养生之道也强调修身养性,通过调整饮食、锻炼和休息等方式来保持身体健康。
这种修身养性的方法在两者中都有所体现,使得瑜伽文化能够更好地适应中国社会的需求。
4. 内省自省的精神:瑜伽文化强调通过冥想来反省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清净。
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佛教思想也主张内省自省,通过禅修来净化心灵。
这种内省自省的精神在两者中都有所体现,使得瑜伽文化能够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
5. 传承与发展:瑜伽文化在印度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瑜伽文化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包括中国。
在中国,瑜伽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瑜伽体系。
同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在不断地传承和发展,与瑜伽文化的融合为两者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总之,瑜伽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理念、观念、方法和精神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使得瑜伽文化能够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和认同。
在未来的发展中,瑜伽文化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继续相互借鉴、融合,共同为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精神成长作出贡献。
多元文化视野中的身体——以早期中国身心思想为中心
多元文化视野中的身体——以早期中国身心思想为中心多元文化视野中的身体——以早期中国身心思想为中心在当今全球化和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身体作为一个高度个体化和文化塑造的存在,其在不同文化中的角色和意义也不尽相同。
本文将以早期中国身心思想为中心,探讨多元文化视野下身体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和审视身体的方法。
通过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不同文化中身体的价值观、身心相互关系和身体舞台表达,并在此基础上对当今多元文化交流提出思考和展望。
早期中国身心思想的代表性哲学系统之一是儒家思想,它将身体视为精神、情感和道德的重要基础。
儒家倡导的身体修养和礼仪规范,通过恰当的仪态和动作表达内在的情感状态和道德上的尊重。
儒家关注身体表现的美感和和谐,强调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和责任。
与此同时,道家注重身体与自然的和谐,强调放松身体,追求真实的自我。
佛教思想则重视通过身体修行来超越生死轮回,追寻心灵的解放。
这些不同的身心思想体系反映了早期中国对身体的多元审视,强调了个体与社会、自然和神性的关系。
多元文化视野中,我们还可以从身体的表演和舞台角度来理解不同文化中的身体。
中国传统戏曲、舞蹈以及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都在身体表演上有独特之处。
例如,京剧中的身体动作、表情和音调都通过细腻的表演技巧传达着故事情节、角色性格和情感状态。
传统舞蹈通过身体的姿态和动作来表现文化自信和民族气质,展示不同地域和民族的风情。
书法绘画则通过身体的动作和笔墨的运用,述说着美的意境和思想内涵。
这些艺术形式使观者能够通过身体的语言与文化进行沟通和共鸣,体验不同文化的美与哲思。
然而,在当今多元文化交流的背景下,如何在多元文化视野中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身体和文化差异,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多元文化视野下的身体研究需要以开放的态度来审视和接纳不同文化中身体的各种形式和意义。
这要求我们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视角,关注文化中的多样性和创造性,在此基础上寻求身体之间的共通性和对话。
中华武术的身心合一
中华武术的身心合一
中华武术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独特的身心合一的理念贯穿其中,体
现着中国古代智慧和哲学思想。
身心合一是指在练习武术过程中,通过动作、呼吸、意念的统一,达到身体和心灵的和谐统一状态。
中华武术强调通过练习武术来锻炼身体,提高技巧,同时也注重修炼内心,培
养意志力和内心宁静。
身体和心灵的统一关系着中华武术的精髓,这种统一并不是简单地将身体的动作和意念配合,更重要的是将身体和心灵完全融合在一起,达到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状态。
在中华武术中,练习者在动作中注重内气的运行和呼吸的调控,通过练习不断
地调整呼吸、放松身心,逐渐达到身体和心灵的和谐统一。
一种悟性和深刻的内心体验也随之而来,使练习者更加自信、冷静、坚定。
身心合一的理念也反映在中华武术的套路和招式中。
每一个动作都有其独特的
内涵和技巧,体现了中华武术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和智慧。
通过细致的动作设计和不断的练习,练习者可以逐渐感悟到其中的身心奥秘,领悟到身心合一的真谛。
身心合一的理念不仅在武术表演中体现,也可以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通过练习
武术,人们可以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意志力和自控能力,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身体和心灵的紧密联系。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可以运用中华武术的身心合一理念,保持身心健康,调节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中华武术的身心合一是一种整体性的修炼方式,通过练习武术来实
现身心的和谐统一,提高个体的身心素质和内在修养。
只有身心合一,才能真正领悟到中华武术的精髓,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无限智慧和力量。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体验中华武术的魅力,从中受益并传承这一宝贵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身心健康的影响与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身心健康的影响与启示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积淀了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当代人们的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影响和启示。
本文将从身心互动、养生保健和心灵修养三个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与启示。
一、身心互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体的身体和心理是紧密相连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这种身心互动的思想对于保持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平衡。
传统中国医学理论中的“阴阳平衡”、“五脏和谐”等概念,强调身体的各个方面需要保持平衡,而不是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发展。
这种平衡的思想对于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提醒人们要充分关注身体和心理的平衡发展,避免过度偏向一方。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倡导自然调和。
自然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元素,人与自然的关系被强调为调和共生。
在身心健康方面,中国人注重与自然同频共振,通过与自然接触、运动来调节身心状态。
例如,漫步在大自然中、练习太极拳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对身心健康的启示。
二、养生保健中国传统文化中,养生保健一直是重要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通过合理的饮食、锻炼和保持心态,人们能够保持身心的健康。
构建健康的饮食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对身心健康的重要启示。
中国饮食文化强调五谷杂粮的摄入,及时搭配荤素,讲究色香味形俱全。
这种饮食方式对身体提供了全面的营养,并且与自然的和谐一致,体现了养生保健的思想。
另外,适度的体育锻炼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对身心健康的启示。
传统的武术、太极拳等运动方式追求身心的完美统一,既可以锻炼身体,又能够调节心理。
这种锻炼方式能够让人们在运动中体验到身心合一的境界,对于改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心灵修养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注重内心的培养与修养,对于心灵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等,都强调内心的平静与修行。
儒家思想倡导道德修养,注重家庭和谐、社会公德等。
这种修养方式不仅使人具备了正直的品质,也能够维持内心的平和与安宁,促进心理健康。
身体、身体观以及人文地理学对身体的研究
身体、身体观以及人文地理学对身体的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身体、身体观以及人文地理学对身体的研究这一交叉领域。
身体作为人类存在的基石,一直以来都在哲学、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等多学科中占据重要地位。
身体观则是个体和社会对身体的认识和理解,它不仅反映了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也塑造了个体的身体经验和身体实践。
人文地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活动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布和变化的学科,对身体的研究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首先对身体和身体观进行理论阐述,包括身体的哲学意义、身体观的文化建构以及身体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接着,将深入探讨人文地理学对身体的研究,包括身体在空间中的存在、身体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身体与地方文化的互动等方面。
通过综合多学科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本文旨在揭示身体、身体观与人文地理学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深化对身体的认知和理解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二、身体的多元维度在讨论身体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其多元性。
身体不仅仅是生物学上的存在,它还具有文化、社会和心理的层面。
人文地理学对身体的研究,也需要考虑到这些不同的维度。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身体是一个复杂的生物机器,有着各种各样的生理功能和机制。
身体的各个部分,如心脏、肺、肝脏等,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共同维持着生命的运转。
身体的生物学特性,如性别、种族、遗传等,也对身体产生着深远影响。
然而,身体不仅仅是生物学上的存在。
在社会层面,身体是身份认同和社会角色的载体。
在不同的文化中,身体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和象征。
例如,在一些文化中,身体的大小和形状被看作是美丽和健康的象征,而在其他文化中,则可能更重视身体的灵活性和力量。
身体还具有心理层面。
我们的身体状态和感觉,如饥饿、疲惫、愉悦等,都会对我们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
我们的身体也是我们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微笑、拥抱、握手等身体语言来传达我们的情感。
在人文地理学中,身体的研究也需要考虑到这些不同的维度。
地理环境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生物身体,也影响着我们的社会身体和心理身体。
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健康传统文化与心理学的交叉与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健康传统文化与心理学的交叉与应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健康:传统文化与心理学的交叉与应用中国传统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不仅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传统文化与心理学之间的交叉和应用既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也为当代心理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个体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一、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观念传统文化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心理观念和心理健康观。
在传统文化中,心理健康不仅仅局限于生理健康,更强调个体内外和谐的状态。
例如,儒家思想中的“仁爱”观念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与互动,佛教的“慈悲”观念注重个体内心的平静与善良。
这些观念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二、传统文化在心理调适中的应用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具有对心理健康调适的积极作用。
例如,中医药理论注重身体与心灵的统一,通过药物、运动和音乐等方式调节身心平衡,从而改善心理健康。
太极拳等传统文化体育项目则通过舒缓紧张情绪、修身养性,达到提升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这些传统文化的应用在当今世界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传统文化对心理学的启示中国传统文化对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启示,为心理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角度和方法。
例如,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观念和中医“阴阳五行”理论为心理学家提供了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新视角。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和研究,心理学家能够更好地把握个体心理的本质和复杂性,从而为心理健康的维护和提升提供更有效的途径。
四、传统文化与现代心理健康的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心理学的结合是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与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相互融合,能够为当代人的心理健康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指导。
例如,传统的冥想和正念练习与现代的认知行为疗法相结合,能够帮助个体调节情绪,提升专注力和幸福感。
此外,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理念和行为规范也为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提供了参考。
皮皮兽谈潜意识沟通和身心合一的关系
2008-12-23事实上身心合一激发潜能没有大家想那么复杂我个人的感觉是可以通过有形的系统的练习做到效果NLP把潜意识力量比做水下冰山事实上很多时候潜意识的力量是被压制的要释放潜意识能量首先要解决杀伤力最大的三个问题第一应该如此第二托付心态也是三类杀伤力最大的限制性信念第三没有办法如果这三个限制性信念存在于你意识层面这1%的意识力量就会阻断你的潜意识能量供应也远远谈不上身心合一也是潜意识能力最浅的一层潜意识是管理了数以亿计的BVR信念价值系统这数以亿计的BVR蕴含了情绪的强大力量当三类限制性信念存在BVR系统无法正确的输送情绪的力量给意识层我们都知道情绪是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当输送的方向被三类限制性信念扭曲你的力量就被严重分化好了解决身心合一问题第一步扫除障碍清除三类限制性信念那么通常人们会认为第二步是跟潜意识沟通事实上也是如此不过她们对沟通的认识多少有一点偏差以为这个沟通就是找个地方躺下来把潜意识从身体里找到跟它说话事实上潜意识和意识层的沟通从未停止只是潜意识通常不会用成型的语言和文字告诉你而且通常我认为跟潜意识可以用声音和文字沟通的人可能有精神分裂的倾向潜意识的语言包括内心感觉:幸福、快乐、难过情绪变化:愤怒、喜悦、痛苦身体感觉:舒适、冰冷、温暖、疼痛内心和身体感觉暂时无法很细致的量化但是情绪每个情绪都可以用文字解释他的讯息了NLP的情绪管理已经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要怎样来避免本人在情绪中的时候被情绪困扰的状态下无法解读情绪了事实上NLP初级技巧逐步抽离法是在跟潜意识沟通之前的即使你用潜意识沟通这个技巧也要有逐步抽离法的功底情绪是可以用文字解读的你花一点精力是可以从书本上学到的但是内心感觉、身体感觉往往是需要你和潜意识做专门的沟通在刚开始的时候一些长久无原因疼痛不清楚的内心感觉通过和潜意识沟通的专门练习可以拿到答案和效果个方面情绪解读身体感觉内心困扰这三个方面通过了解和学习与潜意识沟通逐步你就和潜意识重新建立初步联系那么就开始涉及到真正的身心合一理解层次贯通了大家明白吗我们通常会认为我们已经足够力量去贯通理解层次但是之前这两步通常都下的功夫不够其实大部分人远远没到去打通理解层次的那一步现在的身心分离状态和要激发潜意识能量首先要扫除障碍修复默契实际上当你做完前两步的时候你就可以感觉到力量倍增心智豁然开朗步入一个良性的发展循环你身体里面有个大你力量100倍的朋友要解决困难也无从外求无需外求。
人类学与身体探索身体经验和文化表达的关系
人类学与身体探索身体经验和文化表达的关系人类学与身体探索身体经验与文化表达的关系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和社会行为的学科,旨在深入了解人类的社会、经验和观念。
身体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人类体验和文化表达的核心。
本文将探讨人类学与身体之间的关系,以及身体经验和文化表达之间的相互影响。
第一部分:身体作为文化载体身体是人类生活的根本基础,也是文化的载体和表达方式。
各个文化中的身体实践和行为方式都不尽相同,如礼节仪式、舞蹈、体育活动等。
这些身体行为反映了不同文化对身体的理解和重视程度。
例如,某些文化中的舞蹈被视为对神灵的致敬和赞美,而在其他文化中,舞蹈则是社交和娱乐的一种方式。
第二部分:身体经验与社会身份身体经验与社会身份息息相关。
不同的身体特征和能力可能对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产生深远影响。
例如,性别、年龄、身体外貌等因素都可能影响一个人的社交地位、权力和社会认同。
在某些文化中,身体某些特质被视为美的象征,如曲线优美的身材或光滑的皮肤。
因此,个人对自身身体经验的理解和文化表达会影响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身份。
第三部分:身体仪式与文化实践身体仪式和文化实践是表达和塑造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身体仪式,人们可以体验到集体认同感和身体共鸣,同时传递和表达特定的文化价值观。
不同文化中的身体仪式形式各异,如婚礼仪式、葬礼仪式、成人仪式等。
这些仪式通过体验、动作和语言的结合,将文化的重要信息传递给参与者,进一步巩固和传承文化。
第四部分:身体与情感交流身体语言和非语言的情感交流对于社会互动和文化交流至关重要。
人类通过身体表达和身体互动传递情感、意图和社交信息。
例如,微笑、拥抱、握手等身体动作可以传递友好和亲近的意图,而身体姿势、声音语气等非语言元素则反映情感和社交关系。
这些身体的情感表达方式在不同文化中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要注意文化差异对情感交流的影响。
结论人类学通过研究身体经验和文化表达的关系,揭示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社会的本质。
文学与身体探讨身体与心灵的关系
文学与身体探讨身体与心灵的关系文学作为一门艺术形式,一直以来都在探讨人类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而身体与心灵之间的关系,也一直以来都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主题之一。
通过描写身体,文学作品能够深入探讨人类的情感、思想以及人物关系的复杂性。
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文学作品中身体与心灵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意义和影响。
一、身体体验与情感表达在文学作品中,身体体验是情感表达的重要媒介之一。
通过描写身体的感觉、动作和姿态,作家能够更加直观地传达人物内心的情感状态。
例如,当一位人物感到疲惫、无力时,作家可以描述他们的脚步沉重,肩膀低垂,以此来表达他们心灵上的疲惫和困惑。
身体与心灵的紧密联系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共鸣。
二、身体语言与人物关系身体语言在文学作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能展现人物内心的情感,还能够揭示人物之间的关系。
通过描写人物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和言谈举止,作家能够传达人物之间的亲密、紧张或疏远的关系。
身体语言的微妙变化能够表达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角色之间的关系。
三、身体形象与意象象征文学作品中的身体形象和意象象征往往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通过描写身体的特征、变化和外貌,作家能够传达人物内心的情感、思想和心理转变。
例如,一位苍老的老人常常用来象征岁月的流逝和经历的积累。
通过对身体形象的描述,作家能够更深一层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心理状态。
四、身体经验与社会文化身体经验与社会文化紧密相连,文学作品中对身体的描写也常常反映着社会文化的特点和观念。
不同文化对身体的理解和对待方式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也常常在文学中得以展现。
通过对身体的描写,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对身体的态度和价值观,拓宽我们对社会多样性的认知。
综上所述,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对身体的描写能够探讨身体与心灵的关系。
身体体验与情感表达、身体语言与人物关系、身体形象与意象象征以及身体经验与社会文化都是文学作品中探讨身体与心灵关系的重要方面。
道与术:中国文化对运动员心理咨询与心理训练的启示
道与术:中国文化对运动员心理咨询与心理训练的启示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运动员心理咨询与心理训练的启示。
本文通过对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道教、儒家和佛教文化的学习,总结出其所提供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理论分析能力和实践实施能力的相关观点。
关键词:运动员;心理咨询;心理训练;中国传统文化;道教、儒家;佛教正文: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运动员心理咨询与心理训练的启示。
具体来说,本文将概述如何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道教、儒家和佛教)中的理念应用到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中,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调节情绪、提升精神整体状态,提升运动表现,从而获得更加可持续的比赛胜利。
为此,本文首先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进行简要介绍,重点介绍道教、儒家和佛教文化,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心理咨询与心理训练的相关理念和方法。
然后,本文将讨论如何将这些传统理念应用到运动员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实践中,以及应用这些传统理念可能带来的有益影响。
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些结论: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提供很多有价值的心理咨询与心理训练方法,能够帮助运动员调节情绪、提升精神整体状态,促进更加可持续的比赛胜利。
应用这些传统理念到运动员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实践中,有利于提升运动表现,从而获得更加可持续的比赛胜利。
首先,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太极拳”,它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心理咨询技巧,旨在帮助运动员建立自制力,以便更好地控制内在的情绪状态,以便在比赛时保持清醒的头脑。
另一方面,道教文化也可以提供重要的指导,特别是在关系管理方面。
运动员可以学习如何建立仪式感来激励自己,以及如何给自己制定更高的目标来激励自己。
同样,运动员可以学习儒家思想中的仁慈和仁爱原则,学习如何尊重他人,克服轻蔑的情绪,并致力于与他人分享成果和幸福。
此外,佛教文化也可以提供宝贵的慈悲之心,提醒运动员要有责任心,学习调节自己的情绪不受外界刺激影响,从而增强自信。
总之,通过学习和采用传统文化中的理念,运动员可以获得内在自我调节能力,从而获得更加可持续的比赛胜利。
文化自信与身心健康
文化自信与身心健康“文化自信”是近年来广为流行的一个词汇,它指的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是建立在文化自信基础上的自信心态,是人们在跨文化交流中表现出的胸怀和自信。
而身心健康则是保持人类身体和心理正常、健康功能的一种状态,是实现个人幸福和全面发展的关键。
文化自信和身心健康似乎没有什么直接联系,但事实上,二者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文化自信是人们对自身文化的认同过程,是一种认知过程,而认知过程和情绪过程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当人们认识到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认同自己的文化价值,并把自身与文化相协调统一时,便会产生安定、和谐、愉悦的情绪,从而起到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
文化的自信能够让人们充满自信的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比之下,文化的自卑则会导致精神不健康,影响身心健康。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如果一个人缺乏文化自信,可能会感到文化的重负而背负压力;而一个对文化充满自信的人,则会把文化视为一种享受,在文化中看到了更多的美好与激情。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文化自信不仅是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进一步地说,文化自信也是身心健康的一种保障。
在文化自信的引导下,人们能够更好地处理现实中的矛盾和困难,从而减少烦恼和忧虑,缓解紧张和压力,保持身心的平衡和稳定。
当个体处于平衡的状态时,便能够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发挥自身潜力,实现自身价值,体验幸福和满足,进一步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因此,作为一个有文化底蕴、有文化自信的人,应该注重身心健康的维护。
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压力问题逐渐凸显,而身体不适症状也层出不穷,全部的这些都说明了身心健康的保护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身体和心理并不是两个相互独立的系统,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因此我们在保持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心理健康的调整,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增进健康。
总体来说,文化自信和身心健康是互为关联的两个概念,它们之间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一种相互促进、渗透的关系。
人类身体与心灵的哲学思考
人类身体与心灵的哲学思考人类身体和心灵是一个复杂而令人着迷的议题。
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身体和心灵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回答一些根本性的问题:我们的身体如何影响我们的心灵?我们的心灵又如何塑造和影响我们的身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人类身体和心灵的哲学思考进行探讨,并尝试提供一些不同的观点。
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身体和心灵是紧密相关的。
身体是我们感知和体验世界的工具,而心灵则是我们思考、情绪和意识的源泉。
身体通过感官器官收集信息并将其传达给大脑,而大脑则将这些信息加工和解释,使得我们能够理解和感受到世界。
这种身体和大脑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我们存在于世间的基础。
然而,身体和心灵之间的关系远不止于此。
一些哲学家和科学家认为,身体和心灵是相互依存的。
即,我们的身体状态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心灵状态,而我们的心灵状态也会反过来影响到我们的身体。
举个例子,当我们感到忧虑或恐惧时,我们的心率会加快,我们的呼吸会变得急促,我们的肌肉会紧绷。
同样地,当我们感到愉悦和满足时,我们的心率会平稳下来,我们的呼吸会变得深长,我们的肌肉会放松。
这种身体和心灵之间的相互作用还表现在我们的健康和疾病之间。
研究表明,压力和焦虑可以导致身体上的疾病,如高血压、消化问题和免疫系统紊乱。
类似地,身体上的疾病,如疼痛和疲劳,也会对我们的心灵产生负面影响,如抑郁和情绪低落。
这进一步证明了身体和心灵之间的紧密联系。
然而,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身体和心灵之间存在着更深层次的联系。
这种观点认为,身体不仅仅是心灵的工具,而且也是心灵的表达和反映。
我们的身体语言和姿势是我们内心情感和心理状态的体现。
当我们感到紧张或不安时,我们的身体会表现出拘谨和紧张的姿态;当我们感到自信和放松时,我们的身体会展现出自由和优雅的姿势。
这种身体和心灵之间的联系在一些传统文化中也有所体现。
例如,瑜伽认为通过控制身体的姿势和呼吸,我们可以实现身心的平衡和内心的平静。
类似地,中医理论认为通过调整身体的气血流动,我们可以调整心灵的状态和情绪。
中国人的生存智慧读书笔记
《中国人的生存智慧》读书笔记目录一、内容概述 (2)1. 书籍简介 (3)2. 研究背景与意义 (3)二、生存智慧的概述 (5)1. 生存智慧的定义 (6)2. 生存智慧的来源 (7)三、中国人的生存智慧 (8)1. 儒家生存智慧 (9)2. 道家生存智慧 (11)3. 佛教生存智慧 (12)四、生存智慧的具体实践 (13)1. 儒家生存智慧的具体实践 (14)a.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5)b. 五伦八德 (17)c. 中庸之道 (18)2. 道家生存智慧的具体实践 (19)a. 无为而治 (20)b. 道法自然 (21)c. 追求内心的平静 (23)3. 佛教生存智慧的具体实践 (24)五、生存智慧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25)1. 应对现代社会的压力 (26)2. 提高个人心理素质 (27)3. 促进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 (29)六、结论 (30)1. 生存智慧的重要性 (31)2.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32)一、内容概述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本书的背景和目的,强调了生存智慧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该书的写作意在为读者揭示中国人独特的生存智慧和人生哲学,以期引导读者深入理解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
书籍内容概述部分详细介绍了书中的主要章节和主题。
通常包括对中国历史、哲学、社会习俗等方面的探讨,以及对中国人特有的生存策略、智慧表现的分析。
这些内容旨在展示中国人在面对生活挑战时所展现出的独特智慧和思维方式。
在介绍具体章节时,会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观点和理论。
可能会探讨中国哲学如何影响人们的生存观念,或者中国人如何运用传统智慧处理人际关系、适应环境变化等。
这些内容的概述有助于读者了解全书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该段落还会强调本书的核心观点,即中国人的生存智慧是深深根植于中国文化传统之中的,是中国人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人生哲学和智慧。
这种智慧体现在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处世哲学、道德观念等方面,对于理解中国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礼与身体:中国礼文化的具身认知观及其启示
礼与身体:中国礼文化的具身认知观及其启示叶浩生;黎晓丹【摘要】身体不仅是文化的符号或载体,也是文化实践的实施者.中国礼文化,在历史上其影响的力度深远、范围广泛.礼不止旨在使君子的德心良知扎根于身体本身,更是在建构社会伦理制度的过程中使礼本身蕴涵的人文精神产生对全社会人类心智与行为的教化作用.本文从具身认知的视角对中国传统礼文化进行心理学的科学剖析,揭示礼的具身含义,为中国本土具身认知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构建与研究取向提供启示.【期刊名称】《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55)003【总页数】6页(P171-176)【关键词】具身认知;礼文化;概念隐喻;身体空间;社会建构【作者】叶浩生;黎晓丹【作者单位】广州大学心理与脑科学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006;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正文语种】中文在认知科学领域,具身认知研究处于从理论到实证、实证回到理论的螺旋式成长阶段。
①在宏观层面上,具身认知的分支研究在扩展中逐渐细化,如具身记忆、具身情绪、具身语义、具身消费心理等。
同时,具身认知研究也不缺乏深入到加工机制以及理清概念层次的研究。
当具身认知的理论辨析、范式探索和应用研究均有一定程度的进展时,文化视角便被纳入并逐渐得到重视。
国外结合文化视角的具身认知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宗教与道德领域。
Barsalou等人提出,宗教知识通过宗教仪式的具身效应内化到记忆中。
② Ijzerman与Cohen通过跨文化研究发现,在推崇女性贞洁、忠诚于家庭、男性自尊的拉丁文化价值体系中抬头等扩张性身体动作与荣誉感之间存在双向隐喻的关系。
③ Cohen和Leung提出具身认知的落地文化视角(grounded culture perspective)框架,重点探讨了身体动作与文化价值之间的双向联结。
他们认为在礼仪、文化实践等的长期文化浸润之下,某些身体与文化之间的隐喻联结是预设性的(pre-wired)。
身体·对话·交融——身体哲学视阈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阐释问题
身体对话交融——身体哲学视阈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阐
释问题
张再林
【期刊名称】《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7(037)004
【摘要】全球化是当今中国哲学必须面对的现实,也是今后发展必须依赖的基础。
伴随强势文明的向外输出,20世纪以来西方哲学在中国所形成的话语霸权对中国
哲学来说几近于一次清洗,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动摇和破坏,而变得摇摇欲坠。
全球化夹裹着西方文化传统以及生产模式无疑在当今时代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趋同性、不可抗拒性和普遍性。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这种西方的文化逻辑一方面给我们带来现代化技术的进步、经济增长、物质生活的丰富,但是另一方面,当代中国社会又不得不承受诸如生存环境日益恶劣、生活信用危机、文化价值虚无等一系列现代性危机。
【总页数】3页(P11-13)
【作者】张再林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4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08
【相关文献】
1.从"身体映像"到"身体哲学"——秦汉身体哲学的建构理路与诠释范式探析
2.身体哲学视阈下吉林省高校女生体育观问题研究
3.生殖崇拜·身体阉割·文化阉割——在身体哲学视域下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阉割特征
4.身体哲学视域下修身理论价值的现代阐释
5.身体哲学视阈下高校健身气功发展路径探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身体哲学视域下的身体修行之思
身体哲学视域下的身体修行之思杨壮壮;米娜;孙文波;张华江【期刊名称】《浙江体育科学》【年(卷),期】2023(45)1【摘要】为了深入探究身体与体育之间的关系,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中西方的身体哲学,对身体修行进行探索和思考。
研究认为:身体修行所表达的“身体”可被看作心——自我的实践场,它是自我道德实践、文化实践、社会实践、生命实践之本体,是人类将理想的自我建构为现实的自我的结果,更是人类反映自我精神诉求的一种方式。
修行是一种实践,它是人类将想象的自我变为现实的自我的一个过程。
在修行的过程中,人类对身体注入了其自身自我想象的因素,使其具有“超身体”的意义,其一切行为都是在为使理想自我的现实建构服务,其内驱动力来自对理想自我的精神信仰。
在当代社会,体育是最佳的身体修行,它使身体在外在磨砺和内在颐养的结合中实现自我提升,旨向的是“天人合一”的大美身体;中西方体育在身体修行形式、修行特征和修行重点上存在差异,可以预见的是中西方体育如果在未来实现和谐统一,将会使身体修行方式走向动静结合、刚柔相济、内外兼并,并有助于实现人身与人生的超越。
【总页数】8页(P43-50)【作者】杨壮壮;米娜;孙文波;张华江【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休闲学院;湖北文理学院体育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05【相关文献】1.文化哲学视域下的身体政治批评——伊格尔顿的身体政治批评浅析2.身体与技术:身体哲学视域下人工智能融入体育的伦理审思3.身体哲学视域下老年人身心关系的失衡与和解4.身体哲学视域下的唐宋涉茶诗文身心问题析论5.身体哲学视域下中国传统体育思想与西方传统体育思想的会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懂身体,发挥潜能--中国文化与本体心理学的契合作者:中国心理培训网; 发布时间:2010-11-1 14:04:13 ; 来源:中国心理培训网点击:582主持人:今天晚上为大家带来精彩演讲的是来自二炮总医院心理科的王凤香博士,王老师一直从事中医心理学研究,特别把中医的皇帝内经与似梦技术相结合,发展出本土的一套体系。
接下来给大家带来的演讲是“读懂身心,发挥潜能——中医学和心理学的契合”。
欢迎王老师!王凤香:大家好,非常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跟大家来分享。
我的课其实特别不适合讲大课,正好在我的会议室里,大家喜欢中医学、喜欢心理学、喜欢传统文化的朋友一起共同分享两小时的时间。
我们这两小时的时间里,大家静下心来,我们主要是来体会一种思维方式。
在我干心理学临床这十几年的时间里,我的体会是,当我们用一种科学的,所谓现代科学的来面对我们患者的时候会遇到很大的困扰,有的时候我们分析的头头是道,跟来访者交流的时候,我们发现错位了。
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我们的这种思维方式,我们用科学的思维方式,用解剖的眼光去看来访者的时候,我们已经失去了最真实的、最本真的东西。
所以我一再的,或者说这几年训练的,给大家分享的都是一种思维模式的转变,或者说自我思维模式的一种训练、陶冶的过程。
课程的内容分两部分:第一、身体的独特语言—“象”;第二、怎么把“象”思维应用到心理咨询的临床。
一、身体的独特语言——“象”。
说象,我们很多东西是说不出来的,古人说不可说,一说就错。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
所以有时候,当我们跟来访者去清晰剖析对方的时候,对方说不,不是这样的。
所以我们经常会碰到这些东西,为什么?我们来看盲人摸象的故事,那几个盲人摸象说的非常具体,把摸到的东西说的非常细致,但那不是象。
我们心理咨询师经常做这个事情,我们摸到一个尾巴,我们详细的告诉他,来访者说错了,因为我们没有摸到真的象。
老子说大象无形,你是描述不出来的。
在我们的古代文化中,我们用言语来表达,表达的是气,表达的是东西,比如说桌子,用语言描述他,描述的是不是桌子?其实不是,真正的桌子我是描述不出来的。
我怎样才能达到这个桌子最最本真或者说接近本真的意思。
所以我们在周易上有一句话,立象以近意。
在《周易》这本书用了很多的象、卦象、摇象,这是我们古人得出来的结论。
简单来看中医文化的象,我本科是学中医的,我的博士是中医学博士,硕士是心理学的硕士。
中医学里边讲象,首先讲阴阳之象。
象分两类,一个是阴一个是阳。
我在做心理咨询的时候,常常做这个事情,这个患者来了首先感受这个患者是阴症还是阳症,一个人来了很燥热,显然是阳症,如果阳症的人用阴的方法去补他,这个时候他就会受到压抑。
所以在咨询师里,我们经常把来访者激怒了,这个时候他内在有很多要倾诉,对于这样的人你什么都不用说,就让他缴费就可以了,听他说。
比如说他身上长一个脓包,你不需要给人家加药,你觉得不加药收人家钱于心不忍,可是有的时候你加药反而不行。
在这里比如说忧郁症的人,非常忧郁,情绪非常低落。
曾经有一个来访者,来这儿一句话不说,我说你怎么了,他说不想知道。
我说你不想说,我怎么给你治疗,他说不知道,反正不想说。
对于这样的病人,你得跟他说,慢慢的道来,等到他哪一句话想跟你表达、交流的时候,一开始他的嘴就打开了。
对于刚才所说的阳症的人,你先让他说。
你说中国文化的阴阳,其实在我们的心理临床上是非常有用的概念。
我们再来看五行,中医文化又分了五行两个象,刚才说了两个象一种是阴一种是阳。
其实阴阳最初指的就是太阳、月亮,或者说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五行又是古人另外一种分类方法,他把这个世界分成了五种,木、火、土、金、水。
你把病人分成五行,知道他的哪个脏器比较亢奋,那个脏器比较虚弱。
这个时候你会非常有针对性的给他一些解答。
如果一个人肝气比较盛,脾气比较虚,这个时候你告诉他多宣泄一下,少吃点东西,吃点好消化的。
你简单的一种饮食方面的一种指导,会发现他的身体开始舒服了。
五脏,中医认为的五脏不是西医解剖的心、肝。
他是作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略出焉;脾者,谏义之官,知周出焉;肾者,作抢之官,伎巧出焉。
当我们发现患者心出问题的时候,比较难治,心知神、明,是他的大脑思维活动。
如果他的大脑是有问题的,大家知道强迫性思维的人非常难治疗。
如果知道这一点,比如说他的脾气比较暴躁,这样的人肝有问题,这个时候你结合一些舒肝的药,做一些宣泄的疏导,反而比较好治。
我们中医每一个人的身体都是用语言来表达的,用什么来表达,用象语言来表达。
所以你来看中医,中医给你看看舌、号号脉,看看面相,看看体象,我们象由心声。
我们的相貌跟中医讲的体制有关系,比如说一个热性体制的人,阳热体制的人,大家想想他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相貌。
反过来一个阴性体制的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象,有的时候是微黄或者惨白色,他的身体尽量的蜷缩起来,做动作的时候摆着节能的原则在做,怎样让他的身体更节约。
这样的人容易抑郁,上一种人容易躁狂。
当然在临床上,年轻女孩的症状是什么样的?往往会阴阳错杂。
为什么?年轻的时候我们的身体是阳亢,小孩是纯阳之体,年轻的妈妈是不怕冷,你要让他带三份寒,穿衣服的时候穿七份暖就可以了。
女性是阴性的体制,有生理现象,很容易阴虚,所以他是一种寒热错杂的体制。
这就导致我们大家看来访者的时候,很抱歉,我身边一生都这么叫的时候,我总是会被他们影响到,称之为患者。
面对年轻的女性来访者,他很可能是燥郁症,年轻女性来了用了忧郁症,他受不了,抗抑郁的药都会让你燥热。
所以这个时候用药非常担心。
在临床上治疗的时候其实跟大家也一样,很多时候有一些是有抑郁症的人,真正是抑郁症的初中期,我们用一些激激心理学的方法去激他,但是对于燥郁症的我们一定要小心,如果没有用好,他自杀了或者别的情况都有可能。
在临床上来一个来访者,首先心理会有一个大体的数,我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时候对你下一步的治疗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这些方法说起来很简单,我们真正做起来是非常难的。
为什么?因为这些方法他是基于大量的,你的临床实践经验以及你的感悟。
我待会跟大家讲怎么提升大家象思维的能力,看老中医号脉,手一搭告诉你水热、高亢。
有的时候我们把脉,把的手下很清楚,但是说不出来。
比如说小孩来了之后,看出来他跟他妈妈好象有点问题,但究竟是什么问题,好像说不太清楚。
我们用中医的方法,也是本体心理学的方法,我们去感悟。
中医讲病的时候,也是用象来描述。
中医讲症,你有什么症状,比如说风症。
大家都知道冯小刚现在他的面相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的病是白癜风,风为什么叫风症,他是什么特别?速度特别快。
所以回想一下,一两年前我们见冯小刚的时候还不是这样,迅速的在他身体里就像风一样席卷了他的容貌。
就像风的特点,来的快、发病快,再一个是游走不定,他的斑也会变化,今天这儿浅,明天这儿深。
症状用这些特点来描述,比如说痛症,我们大家都疼过。
西医直接问你哪儿疼就完了,中医不是,中医问你哪儿疼,怎么疼。
疼有刺痛、热疼、钝疼等等。
中医讲这样一些症状的时候,他用象来描述,为什么?哪儿疼就完了,为什么要描述的这么清楚。
那是因为不同的疼,他的原因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灼疼,这是有热症。
当有针刺疼,女孩子痛经就好象刺疼那是瘀血造成的,当然也有受寒造成的,最后是导致瘀血的症状。
我们为什么描述这么详细,是因为不同象的背后描述的是完全两回事,同样是疼痛,但是症状不同原因就不同,原因不同治疗的方法就不同。
所以有的时候跟我们来访者沟通的时候也是一样,当他说我觉得没情绪,你说他抑郁了,他怎么没情绪,他为什么没情绪。
你要非常详细的倾听他背后的原因。
从中医拉回到心理学,中医学和心理学有什么关系?究竟怎么应用?我们从几个简单的例子来看一下。
首先来说,在心理学我们讲意向和意象两个概念。
首先来讲意,心理学中讲的意是指意志、意识,其实意是一股能量。
我们说一个人他有超前的意志,那一定是有超强能量的人。
治疗偏执狂的人,偏执狂的人心理能量都是非常巨大,对于这样的人一定要堤防他的心理能量伤害别人,也要堤防他的心理能量一直在伤害自己。
但我们要相信,这样的人引入正规地方的时候,他的力量是无穷的,因为他有这样的能量。
这种意向就是指向的心理能量。
另外一个概念就是意项,这个意象是没有能力描述他能量,他只是一个表达,没有描述方向,他也是能量。
但他没有方向。
当一个意向有了意象的时候,这个能量就开始有了方向。
如果说我们跟中医学结合,意向相当于一个体制。
比如说热泪热泪体制的人是像哪儿指着,他是向外指的。
一个热性体制的人,他的意向是向外指,阴性体制的人意向向内指。
一个体是寒性的人,他的意象会表达为喜欢热、喜欢多穿衣服,在他的情绪方面比较容易有恐惧的情绪沮丧的情绪。
比如说我的一个来访者,因为家里边有诸多的不信,导致他的身体特别虚弱,在我们医院把所有的科住遍了,一会儿肾不好,一会儿心不好,一会儿肝不好,最后检查身体任何地方都没有器质性的病变,所有的医生共同指向心理科,所以到了我这儿来。
因为受了这么多的伤害,他的心理能量、生理能量消耗特别大,所以他是一个特别寒的人,表现出来的状态就是一个弱不禁风的样子。
反应热的,来访者特别盘,坐在沙发上,一看是特别热的体制。
他根本不听你的话,他是说我跟你讲,我的媳妇,昨天晚上我追踪她,当我走到她楼下的时候,发现她媳妇出来,他在出租车里看到媳妇下来接了一个电话,他说我在出租车里明显听到是一个男人的声音,他出去会情人去了。
他有明显的精神分裂症,我已经他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了。
第一类的人往往是情绪的,他有没有愤怒,肯定有,命运剥夺了他这么多,肯定有愤怒,我们有一句话叫做敢怒不敢言。
来访者命运把他打击到了生命的罪底层。
所以他多数表达的是我不好,我们的不幸可以理解。
对于这样热性的体制,刚才我给大家举得那样一个小伙子的例子他他有没有恐惧、有没有沮丧,也有。
但外在的是这样的东西,当我们把愤怒、激情释放掉的时候,他的恐惧沮丧情绪才会表达出来。
你问他害怕吗?他肯定说不害怕,我第一,老天第二。
当我们还没有给他调到正常的时候,他下边的情绪是不会表达出来的。
这样一个患者也是在我们医院其他科住遍了,最后到我们心理科。
这个女孩的父母一起双双的车祸双亡,他跟着哥哥生活,哥哥比他大六岁。
一年多以后他的哥哥一场意外去世了。
命运的剥夺让这个女孩整个的身心充满了恐惧,她说我最害怕接到我们家所有亲戚给我打的电话,因为一定没有好事,都是在报丧。
她去我那儿不到两个星期,他的姨姥姥回国探亲在马路上被车撞死了,就好象巨大的命运网被他抓住了。
他最大的一个表现就是心动过速,在体态上查不出什么原因,是由什么导致的?恐惧造成的。
一开始没有办法,只能到了消化科、妇科。
在他的背后就是这样的症状,就是巨大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