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在中医的观点上多数是气滞血淤型

合集下载

头痛 中医内科学口诀

头痛 中医内科学口诀

头痛中医内科学口诀
中医内科学中,有一句经典的口诀是“头痛脑热祛风湿,阳虚里寒多骨痛。

”其中包括以下
几个关键词:
1. 头痛:中医认为头痛是因为气血运行不畅,经络堵塞所致。

2. 脑热:指头部感觉发热,中医认为是由于阳气过盛或阴虚火旺所致。

3. 祛风湿:中医认为风湿是导致头部不适的常见原因,可以选择祛湿、扶正、理气等方法进行
治疗。

4. 阳虚:指体内阳气不足,中医认为阳虚易导致体内寒湿等病邪的侵袭,进而引发头痛等症状。

5. 里寒:指脏腑功能失调,寒气入侵,导致头痛、骨痛等不适。

这个口诀可以提醒中医内科医生在诊断和治疗头痛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不同的病机及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的中医方案和治疗方法。

中医调理气滞血瘀缓解疼痛

中医调理气滞血瘀缓解疼痛

中医调理气滞血瘀缓解疼痛气滞血瘀是中医学中常见的病理状态,经常与各类疼痛症状相关联。

针对气滞血瘀的调理方法在中医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且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通过中医的药物治疗、推拿按摩、针灸疗法以及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等综合手段,既可以缓解疼痛,又可以调理气血,调和阴阳,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一、中医药物治疗中医药物治疗是调理气滞血瘀的基础,可以通过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方式缓解疼痛。

常用的中草药有丹参、川芎、桃仁等,可通过煎煮、蒸馏等方法提取有效成分,制成药剂或中药粉剂。

此外,也可以将这些中草药研成细末,配制成药膏或药酒,外敷患处,起到直接舒缓疼痛的作用。

二、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对于缓解气滞血瘀引起的疼痛非常有效。

推拿按摩可以刺激身体经络,舒缓气血运行,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常用的按摩手法有揉、推、捏、拿等。

在按摩过程中,医师可以根据病情调整手法和力度,刺激患者的穴位,调理气滞血瘀,缓解疼痛症状。

三、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学中的独特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上刺激,调整气血,起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效果。

对于气滞血瘀引起的疼痛,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调理气血,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比如,针灸中的“活血化瘀”法可以通过刺激四肢末梢穴位,改善血液循环,从而缓解疼痛。

四、调整饮食生活习惯中医强调整饮食生活习惯对于身体的调养和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气滞血瘀引起的疼痛,中医提倡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酒精等。

此外,适量饮用温性中药汤剂,如红糖、姜茶等,也可以帮助缓解气滞血瘀引起的疼痛症状。

总之,中医调理气滞血瘀可缓解疼痛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中医药物治疗、推拿按摩、针灸疗法以及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等手段综合治疗。

在实践中,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和患者的体质特点,综合选取合适的调理方法,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此外,在接受中医调理的过程中,患者也要注重日常保健,防止寒湿、劳累、过度劳动等因素对身体的伤害,保持身心的平衡和健康。

中医的头痛分型与鉴别

中医的头痛分型与鉴别

头痛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一种情况,可见于多种疾病之中。

中医认为无论是外感还是内伤,只要是邪气上逆,都有可能造成头痛。

而由于形成头痛的原因各不相同,所以表现出来的症状也不完全一样。

只有认真鉴别清楚,才能对号入座,发现造成头痛的真正“元凶”,从而寻找到缓解疼痛症状的办法。

◎外感风寒头痛:头部疼痛,而且疼痛会连累到脖子和肩背,遇寒疼痛就会加剧,同时还伴有怕风怕冷、骨节酸痛的感觉。

多是由于感受了风寒的侵袭,寒性在体内凝滞,阻遏了脉络的通畅运行,造成气血郁滞,所以导致头痛。

◎外感风热头痛:头部疼痛,同时伴有体温升高,面红耳赤,口渴想喝水的症状。

多是由于风热之邪侵入体内,热性上炎,从而导致头痛。

◎外感风湿头痛:头部疼痛,而且疼痛会在阴雨天加重,同时伴有头昏,身体沉重疲倦,怕冷胸闷,食欲不振等症状。

多是由于外感了风湿之邪,邪气导致体内的清阳之气不升,湿浊之气不降,造成了头痛。

◎肝阳上亢头痛:头晕胀痛,同时伴有耳鸣,眼睛干涩,口燥咽干,失眠健忘,并且肢体也会偶尔感到麻木震颤。

多是由于肝阳上亢,造成气血充盈于头上,从而导致了头晕胀痛。

◎肝火上炎头痛:头部胀痛剧烈,面红耳赤,嘴里时常有苦涩的味道,经常发怒,并伴有小便黄,大便干燥、舌尖红的症状。

多是由于肝经有实火,上逆于头部,从而导致了头晕胀痛。

◎肾虚头痛:头部空痛,眩晕耳鸣,腰膝无力。

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髓充于脑,如果肾虚不足的话,就会造成头部空虚而痛。

◎气虚头痛:持续头痛,疲劳的时候疼痛加剧,身体怕冷,没有力气,肢体疲倦,时常气短,说话的声音低弱。

多是由于体内中气不足,不能够起到上荣于头部的作用,所以造成了持续性的头痛。

◎血虚头痛:头部隐隐作痛,心悸失眠,手脚偶尔会有麻木的感觉,面色苍白。

多是由于体内阴血不足,头部失去阴血的濡养,从而导致头痛。

◎血瘀头痛:头部刺痛,能感觉到具体的疼痛位置,而且疼痛时而发作时而停止,经常性发作。

多是由于经络内存有瘀血,导致经络不通,不通则痛。

偏头痛中医病因病机

偏头痛中医病因病机

偏头痛中医病因病机引言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血管性头痛疾病,其特点是发作性、单侧性和脉动性。

在中医学中,偏头痛被称为“偏正头痛”或“头痛偏向一侧”。

中医认为,偏头痛是由于人体脏腑经络的失调所导致的,其病因病机非常复杂。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详细介绍偏头痛的病因和病机。

一、病因1. 肝郁血瘀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是偏头痛的常见病因之一。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在情志不畅或长期抑郁的情况下,肝气郁结,导致经络不畅,气血运行不畅,最终导致头痛。

2. 脾胃失调脾胃失调也是偏头痛的常见病因之一。

中医认为,脾胃主运化,如果脾胃功能失调,消化不良,食欲减退,会导致气血不足,最终出现头痛症状。

3. 肾精亏虚肾精亏虚也是偏头痛的病因之一。

中医认为,肾主藏精,肾精充足可以维护脑神经的正常功能。

如果肾精不足,就容易出现头痛的症状。

4. 阴阳失调阴阳失调是偏头痛的重要病因之一。

中医认为,阴阳是人体的两个基本概念,它们之间的平衡对于人体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如果阴阳失衡,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最终导致头痛病发。

5. 饮食不当饮食不当也是偏头痛的病因之一。

中医认为,饮食健康对于维持人体的正常运转非常重要。

过食辛辣刺激、油腻等食物,或者饮食不规律,都会导致头痛的发生。

二、病机1. 气滞血瘀气滞血瘀是偏头痛的常见病机之一。

中医认为,肝气郁结导致经络不畅通,气滞血瘀,堵塞了脑部的血液循环,从而引发头痛的发作。

2. 痰浊内蕴痰浊内蕴也是偏头痛的常见病机之一。

中医认为,脾胃失调导致湿热痰浊内蕴,湿浊之气上扰头部,阻碍了脑部的气血运行,从而引发头痛的发作。

3. 肝阳上亢肝阳上亢是偏头痛的病机之一。

中医认为,情志不畅或长期抑郁使得肝阳上升,犯了头部,导致气血不畅通,从而引发头痛的发作。

4. 肝肾不足肝肾不足也是偏头痛的病机之一。

中医认为,肝肾功能不足导致精血亏虚,头部失养,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头痛的发作。

5. 阴阳失衡阴阳失衡是偏头痛的重要病机之一。

经期头痛中药验方治疗方案

经期头痛中药验方治疗方案

一、病因病机1. 肝肾不足: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

肝肾不足,则气血虚弱,不能滋养头目,导致头痛。

2. 气血瘀滞:情志不畅、劳累过度、饮食不节等原因,导致气血瘀滞,不通则痛。

3. 脾胃虚弱: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源,不能滋养头目,导致头痛。

二、治疗原则经期头痛的治疗原则为:滋补肝肾、活血化瘀、健脾益气。

三、中药验方治疗方案1. 基本方:药物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枸杞子、菊花、白术、茯苓、甘草。

功效:滋补肝肾、活血化瘀、健脾益气。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用。

2. 随证加减:(1)肝肾不足型:头痛、头晕、腰膝酸软、失眠多梦。

加杜仲、桑寄生、菟丝子。

(2)气血瘀滞型:头痛剧烈、痛如针刺、经血色暗有块。

加桃仁、红花、丹参。

(3)脾胃虚弱型:头痛、头晕、面色苍白、食欲不振、乏力。

加党参、白术、黄芪。

3. 方解: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枸杞子滋补肝肾,养血调经;菊花清肝明目,疏散风邪;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调和诸药。

四、注意事项1. 服药期间,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劳累、熬夜、受凉。

2. 饮食宜清淡,忌辛辣、油腻、生冷食物。

3. 注意月经周期,在月经前一周开始服药,连续服用10天。

4. 若病情严重,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五、疗效观察经临床观察,本中药验方治疗经期头痛疗效显著,总有效率达90%以上。

患者服用后头痛、头晕、腰膝酸软等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总之,经期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疾病,中医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滋补肝肾、活血化瘀、健脾益气的方法,可以有效缓解经期头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希望本文提供的治疗方案能为广大经期头痛患者带来福音。

中医学专业知识:经行头痛的病因病症

中医学专业知识:经行头痛的病因病症

中医学专业知识:经行头痛的病因病症一、经行头痛的概念经行头痛系因素体血虚,血不上荣,或情志内伤,瘀血内阻,阳络不通,导致每于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的病变。

二、经行头痛的病因(一)血虚,素体虚弱,或脾虚化源不足,或失血伤精致精血亏虚,经行阴血下注胞宫,精血益虚,脑失所养而致经行头痛。

二、肝火,情志所伤致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经前冲气偏旺,冲脉附于肝,冲气挟肝气上逆,气火上扰而致经行头痛。

三、经行头痛的治疗(一)气血瘀滞证主症:经前或经期头痛剧烈,痛如锥刺。

经血量少,行而不畅,色紫有块,或伴小腹疼痛,拒按。

舌暗边有瘀点,脉细涩或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窍止痛。

常用方药:赤芍、川芎各3g,桃仁、红花各9g,老葱3g,生姜9g,红枣7个,麝香0.15g。

加黄酒250ml,煎前7味,去滓,人麝香再煎2沸。

临卧服,每日1剂。

(二)肝血亏虚证主症:经期或经后,头痛绵绵。

心悸少寐,神疲乏力。

舌淡苔薄,脉细。

治法:滋阴养血,活血止痛。

常用方药:枸杞子、菊花各9g,熟地黄24g,山药、山茱萸各12g,丹皮、茯苓、泽泻各9g。

上为末,炼蜜为丸。

每次9g,每日2次。

亦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四、经行头痛的预防与调护(一)本病发生与情志因素有关,除药物治疗外,还须调情志,尤其在临经前、经期必须保持情怀舒畅,心情愉快,以使气调血和。

(二)属血虚宜吃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牛奶、鸡、猪、牛、羊肉、蛋类等。

肝火头痛宜多食青菜、水果,忌烟酒,忌吃刺激性食物。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头疼中医护理试题及答案

头疼中医护理试题及答案

头疼中医护理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下列哪种类型的头疼不适合针灸治疗?A. 偏头痛B. 紧张性头痛C. 颈源性头痛D. 性交后头痛答案:D2. 头痛的中医辨证分型中,以下哪种是属于“风”的表现?A. 头痛症状呈重,有时伴有失眠B. 头痛闷胀,局部有酸胀感C. 头痛疼痛较剧烈,四肢酸软D. 头痛针刺样,疼痛窜散答案:D3. 头痛的中医辨证分型中,以下哪种是属于“胆经火旺”的表现?A. 头痛头胀,喜按压或按摩B. 头痛呈刺痛,常伴恶心、呕吐C. 头痛呈重,伴有颈项痛D. 头痛时出汗,面赤目赤答案:B4. 头痛症状可能有多种原因,以下哪种不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指标?A. 疼痛的部位B. 疼痛的性质C. 疼痛的持续时间D. 疼痛的原因答案:D5. 面部局部肿胀和疼痛,属于哪种类型的头痛?A. 偏头痛B. 紧张性头痛C. 三焦经病变型头痛D. 气郁血瘀型头痛答案:D二、填空题6. 偏头痛的中医辨证分型中,气滞血瘀型的治则是________。

答案:活血祛瘀,调达脉络7. 头痛出现在头顶部位,常常由于颈椎不稳引起的,属于________头痛。

答案:颈源性8. 风寒侵袭所致的头疼,多见于________季节。

答案:寒冷湿润的9. 偏头痛是一种________性头痛。

答案:周期性10. 紧张性头痛主要是由于________原因引起的。

答案:精神、情绪压力过大三、判断题11. 中医护理中,对于偏头痛患者的辩证施治,应根据其月经周期进行调整。

答案:正确12. 针灸治疗中,常用的穴位有太阳穴、风池穴和百会穴。

答案:正确13. 头痛的中医辨证分型仅仅根据疼痛的部位和性质来判断。

答案:错误14. 气滞血瘀型头痛的治疗原则是活血祛瘀,调达脉络。

答案:正确15. 针灸治疗头痛时,可选择不同的穴位组合,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辨证来进行治疗。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6. 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医护理对于头疼的治疗原则。

答案:中医护理对于头疼的治疗原则包括辨证施治、针灸疗法和中药调理。

头痛中医名词解释

头痛中医名词解释

头痛中医名词解释头痛是指头部出现疼痛的感觉,是常见的症状之一。

在中医理论中,头痛可以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病理变化分为多种类型。

下面将对一些相关的中医名词进行解释。

1. 风寒感冒:风寒感冒是指由外邪入侵引起的感冒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风寒是一种外邪,它可以通过风的作用进入人体,导致头痛、鼻塞、咳嗽等症状。

风寒感冒是指感冒症状主要由风寒引起。

举例:当一个人在寒冷的天气里长时间暴露在风中,容易受到风寒的影响,出现头痛、鼻塞和咳嗽等症状,这就是风寒感冒。

2. 气滞血瘀:气滞血瘀是指气机不畅,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血液堆积在一处,形成血瘀。

在中医理论中,气滞血瘀可以导致头痛,常见于血液循环不畅,气血运行受阻的情况。

举例:长期的情绪紧张、压力过大、长时间坐姿不动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气滞血瘀,从而引发头痛。

3. 肝火上炎:肝火上炎是指肝气郁结、火旺上炎的情况。

在中医理论中,肝火上炎可以导致头痛、眩晕、目眩等症状。

常见于长期的情绪不稳定、急躁易怒等情况。

举例:一个人长期工作压力大,经常感到焦虑和愤怒,可能会导致肝火上炎,从而出现头痛的症状。

4. 脑虚血证:脑虚血证是指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导致脑细胞缺氧缺血的状况。

在中医理论中,脑虚血证可以导致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常见于体虚、气血不足的情况。

举例:一个人长期体力劳动过度,饮食不规律,容易导致体虚,如果再加上长期的工作压力和精神紧张,可能会导致脑虚血证,出现头痛和记忆力减退的症状。

总之,中医名词解释了头痛的不同类型和病因,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头痛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但是,具体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由中医医生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和处理。

头痛中医经典条文

头痛中医经典条文

在中医经典中,关于头痛的记载较为广泛。

以下是一些与头痛相关的经典条文:
1. 《伤寒杂病论》:“头痛者,风也。


这句话出自《伤寒杂病论》中,指出头痛的原因是风邪侵袭所致。

2. 《金匮要略》:“头痛,风也,桂枝汤主之。


这段文字表明头痛属于风邪所致,可以使用桂枝汤来治疗。

3. 《内经》:“头痛,多虚者补之,多实者泻之。


这句话强调了根据头痛的病因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虚证多补,实证多泻。

4.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头痛者,寒中生热也。


这句话指出头痛的原因是由于寒气入侵体内,导致寒中生热引起的。

这些经典条文提供了一些中医对于头痛的认识和治疗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是个体化的,应根据具体病情和辨证施治的原则来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如果你有头痛的问题,建议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以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中医50种常见疾病的病症分型和选方

中医50种常见疾病的病症分型和选方

中医50种常见疾病的病症分型和选方中医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被广大人民所接受和信任。

中医理论强调个体的整体性和平衡,通过辨证论治来对疾病进行治疗。

在中医理论中,病症分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病情,并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

以下将介绍中医学中50种常见疾病的病症分型和选方。

一、感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病症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和湿热感冒三种类型。

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1. 风寒感冒:病症表现为寒冷、恶寒、无汗或微汗、鼻塞、流清涕、无咳嗽或微咳、头痛、舌苔薄白,舌质淡白,脉象浮缓。

选方:葛根汤。

2. 风热感冒:病症表现为恶寒不显或轻微、身热、有汗、鼻塞、流黄涕、咳嗽、咽喉疼痛、舌苔黄微腻,舌质红,脉象浮数。

选方:银翘散。

3. 湿热感冒:病症表现为寒冷不显或轻微、身热不高、有汗、鼻塞、流黄涕、咳嗽黄痰、咽喉疼痛、舌苔黄腻,舌质红,脉象滑数。

选方:三黄石膏。

二、头痛头痛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症状,中医将头痛分为多种类型,包括肝火头痛、风寒头痛和气滞血瘀头痛等。

1. 肝火头痛:病症表现为头痛剧烈、事事愠怒、口苦、口干、眼红、口干、黄苔,舌质红,脉象弦数。

选方:龙胆泻肝汤。

2. 风寒头痛:病症表现为头痛引颈项、怕风、恶寒、身肢不温、苔薄白,舌质淡白,脉象浮缓。

选方:川芎茶。

3. 气滞血瘀头痛:病症表现为头痛拘急、胸胁胀痛、烦躁易怒、苔薄黄,舌质紫暗,脉象涩。

三、胃痛胃痛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中医将胃痛分为胃寒痛、胃热痛和胃虚痛等几种类型。

1. 胃寒痛:病症表现为腹痛呕吐或有恶心、纳呆食欲减退、肢冷、苔白腻,舌质淡白,脉象缓。

选方:理中汤。

2. 胃热痛:病症表现为腹痛即吐即止、口苦口干、咽喉干痛、大便秘结、尿黄,苔黄腻,舌质红,脉象滑数。

选方:龙胆泻肝汤。

3. 胃虚痛:病症表现为腹痛缓解压痛、饭后腹胀、纳呆食少、倦怠乏力、舌红少苔,舌质淡红,脉象弱。

四、失眠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中医将失眠分为肝火旺、心火旺和气滞血瘀等类型。

中医头痛证候诊断标准

中医头痛证候诊断标准

中医头痛证候诊断标准
中医对头痛的诊断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症状、脉象、舌象等综合情况进行辨证施治。

一般来说,中医将头痛分为不同的证候类型,包括:
1. 气滞血瘀型头痛,这种类型的头痛常常伴随着胸闷、情绪烦躁、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象沉涩等症状。

中医认为气滞血瘀导致血脉不畅,从而引发头痛。

2. 肝阳上亢型头痛,这种类型的头痛常常伴随着头晕目眩、面红目赤、情绪烦躁、口苦、口干、舌红、脉象弦数等症状。

中医认为肝阳上亢导致头部气血失调,从而引发头痛。

3. 肝火上扰型头痛,这种类型的头痛常常伴随着头痛偏向、眼目赤痛、口苦、口干、易怒、舌红、脉象弦数等症状。

中医认为肝火上扰导致头部气血失调,从而引发头痛。

4. 肝肾不足型头痛,这种类型的头痛常常伴随着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耳鸣耳聋、舌质淡红、脉象沉细等症状。

中医认为肝肾不足导致脑髓失养,从而引发头痛。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中医头痛证候类型,实际上还有其他类型。

在实际诊断中,中医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辨
证施治,采用针灸、中药、推拿等方法进行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
中医诊断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整体情况,因此每个患者的诊断结果
可能会有所不同。

头痛在中医的观点上多数是气滞血淤型

头痛在中医的观点上多数是气滞血淤型

头痛在中医得观点上多数就是气滞血淤型,其治则主要就是祛风活血化淤、散偏汤: 川芎30g 白芍15g 白芷15g郁李仁3g 柴胡15g 白芥子9g 香附6g 甘草3g 水煎服。

祛风活血止痛: 川芎30g 白芍30g 白芷12g 细辛6g 葛根40g 柴胡15g 苍术15g 羌活12g 蝉衣6g地龙30g 水煎服。

活血化淤熄风止痛: 桃仁10g 红花9g川芎30g 白芍15g 生地10g 当归10g白芷15g 黄芩15g元胡15g钩藤15g 生牡蛎30g(先下)生龙骨30g(先下) 甘草10g 水煎服、急性发作得治疗 1、镇吐药与止痛药: 灭吐灵、阿斯匹林、消炎痛、颅通定等2、麦角胺类药: 麦角胺咖啡因(头痛开始服2片,半小时后无效再服2片,每日剂量不超过6片)3、非类固醇抗炎药: 萘普生(发作时口服275mg, 根据需要4h后可重复275mg) 4、5-HT受体激动剂:英明格(口服或注射)\辨证论治头痛刘忠伟头痛就是多种疾病早期出现得症状之一,如颅内疾病。

五官、心血管疾患及各种急性感染病等。

中医认为,不论六腑清阳之气,还就是五脏阴经之血,皆朝会于高巅,故称“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

脑为髓海,不任受邪。

不论六淫外侵、七情内伤、脏腑虚损或经络郁塞等,皆可引起头痛。

所以对头痛一症,应详细询问病史,结合四诊,细心辨证,不可粗疏。

尤其对病因不明得头痛,更要辅助各种检查,达到明辨病因,然后依症论治,精选方药。

现就头痛得中医辨证论治简述如下。

l 辨治要点1、1 辨经络脏腑治疗头痛,首先要辨明所属经络脏腑,循经用药十分重要,因为头就是人之巅顶,要达到巅顶,必须循经而行、头为清阳之府,手足三阳经脉均循行头面,厥阴经亦上会于巅顶。

头痛得发生主要就是由各种病因导致头部脉络绌急,脉络失养。

外感风、寒、暑、湿、燥、火之邪客于经络,或普浊、气滞、血瘀阻于经络,经气不利,经络绌急;或脏腑功能衰退,气血亏虚,经脉失养,均可出现头痛。

从中医角度理解头疼的病理机制

 从中医角度理解头疼的病理机制

从中医角度理解头疼的病理机制头疼是一种常见的症状,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痛苦。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头疼与人体的阴阳失衡、气血不调、经络堵塞等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中医角度出发,深入探讨头疼的病理机制。

一、阴阳失衡导致头疼中医认为,身体的阴阳平衡对于健康至关重要。

当身体的阴阳失衡时,就容易引起各种疾病,包括头疼。

阴阳失衡常常表现为肝阳上亢、肝阴不足等。

肝阳上亢会导致头痛发作,伴有眩晕、目眩等症状;肝阴不足则会导致头痛持续不止,伴有干咳、耳鸣等症状。

二、气血不调引发头疼在中医理论中,气血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重要物质基础。

当气血不调时,就会影响头部的气血供应,从而导致头疼。

常见的气血不调病理机制有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等。

气虚血瘀表现为头痛固定在一处,疼痛程度随气候变化而加重;气滞血瘀则表现为头痛呈间歇性发作,常伴有胸闷、脘腹胀满等症状。

三、经络堵塞导致头疼中医将人体的经络视为气血运行的通道,而经络的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头疼的发生。

当经络堵塞时,气血无法正常流通,从而引发头部的疼痛。

常见的经络堵塞病理机制有风寒湿邪阻络、血瘀阻络等。

风寒湿邪阻络表现为头痛部位不固定,疼痛程度随天气变化而变化;血瘀阻络则表现为头痛呈持续性发作,伴有紫绀舌苔、脉弦涩等症状。

综上所述,中医认为头疼的病理机制与阴阳失衡、气血不调、经络堵塞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治疗头疼时,中医将针对不同的病理机制采取相应的调理方法,包括调节阴阳平衡、调理气血等。

此外,中医还注重针灸、中草药等疗法的应用,通过刺激穴位、调理经络等方式来缓解头疼的症状。

总结起来,中医角度理解头疼的病理机制主要包括阴阳失衡、气血不调、经络堵塞等因素。

通过综合运用中医理论和中医疗法,可以有效地诊断和治疗头疼,为患者带来健康和舒适。

然而,对于头疼的治疗,中医和西医的方法各有特点,患者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中医如何通过补气养血缓解头疼

 中医如何通过补气养血缓解头疼

中医如何通过补气养血缓解头疼中医如何通过补气养血缓解头疼头疼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不适症状之一,它不仅会降低我们的工作效率,还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

中医学认为,头疼是气血不调引起的,因此,通过补气养血的方法能够缓解头疼症状。

本文将介绍中医如何通过补气养血来缓解头疼。

一、了解中医对于头疼的认识在中医理论中,头疼的发生与气血的运行关系密切。

中医认为,头疼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阻滞导致,所以通过补气养血可以改善头疼的症状。

二、补气养血的中药治疗中医通过使用具有补气养血作用的中药来缓解头疼。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1. 当归:当归是中医经常使用的补血药物,具有调血气和活血作用,可以缓解头疼症状。

2. 党参:党参是一种常见的补气药物,它有益气和养阴的作用,适用于气血不足引起的头疼。

3. 白术:白术是一种常用的健脾补气的中药,能够改善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的头疼。

4. 熟地黄:熟地黄是一种补肝肾、养血安神的中药,可以缓解由于肝肾阴虚引起的头疼。

以上只是一些常用的中药材,具体的药方需要根据个体情况来选择,最好在专业中医的指导下使用。

三、食疗调理补气养血除了中药治疗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食疗来补气养血,从而缓解头疼。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食物:1. 红枣:红枣可以补气养血,可以直接食用或者煮成红枣粥。

2. 红糖:红糖是一种补血的食物,可以用来炖汤或者煮粥。

3. 莲子:莲子有益心脾、养血安神的作用,可以用来煮粥或者炖汤。

4. 黑豆:黑豆是一种常见的养血食物,可以用来做豆浆或者炖汤。

以上食物只是一些常见的补气养血食材,具体搭配和用法需要根据个体情况来选择。

四、调整生活方式除了药物治疗和食物调理外,我们还需要注意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而促进气血运行畅通,缓解头疼。

1. 合理作息:保持规律作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2. 积极运动:适量进行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

3. 放松心情: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4. 合理饮食:均衡饮食,避免吃太多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和咖啡等。

中医对于头疼的治未病之道

 中医对于头疼的治未病之道

中医对于头疼的治未病之道中医对于头疼的治未病之道头疼是一种常见的症状,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头疼被归纳为一种病候,与身体的平衡失调密切相关。

针对头疼的治疗不仅仅关注症状的缓解,还注重在预防和治未病的层面上保持身体整体的健康。

本文将介绍中医对于头疼的治未病之道。

1. 中医理论对头疼的认识头疼在中医理论中被分为多种类型,如寒痰型、阳虚型、风热型等。

中医认为头疼是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塞、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造成的结果。

因此,治疗头疼需要从整体角度出发,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本的目的。

2. 食疗调理头疼中医强调“食为先药后”,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可以缓解头疼的症状。

根据不同类型的头疼,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来调理。

例如,寒痰型头疼可多食用暖性食材,如姜、葱、胡椒等,以驱寒化痰;阳虚型头疼宜多摄入温补食物,如羊肉、核桃、黑豆等,以补益阳气。

3. 中药调理头疼中药是中医治疗头疼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头疼的类型和病情,中医师会选择适合的中药组合进行调理。

例如,经络阻塞造成的头疼可使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川芎、桑枝,以疏通经络;气血不足导致的头疼可使用补益气血的中药,如黄芪、当归,以滋养身体。

4. 针灸疗法治疗头疼针灸是中医疗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头疼的治疗也有显著疗效。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平衡阴阳,改善头疼症状。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太阳穴、风池穴、奇穴等。

通过针灸疗法,可以迅速缓解头疼,达到治疗和预防的效果。

5. 中医养生对策除了针对头疼进行治疗,中医还注重通过良好的养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来预防头疼的发生。

例如,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受湿;定期进行中医调理,加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这些养生对策可以增强自身的机能,减少头疼的发生。

结语:中医对于头疼的治未病之道是从整体上调理身体,平衡阴阳,强调益气养血。

通过食疗、中药治疗、针灸疗法和中医养生对策,可以有效地缓解头疼症状,预防头疼的发生。

头痛中医名词解释(一)

头痛中医名词解释(一)

头痛中医名词解释(一)头痛中医名词解释1. 风寒感冒引起的头痛风寒感冒是指受到外界寒冷刺激后,人体的抵抗力下降,导致感冒的症状出现。

其中,风寒引起的头痛是头部受寒气侵袭,导致头部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所引起的。

例:辣椒吃多了,出门没戴帽子,结果晚上就得了风寒感冒,头痛得厉害。

2. 阴虚火旺引起的头痛阴虚火旺是中医术语,指体内阴气不足而火气上升,引起身体不适。

阴虚火旺引起的头痛多为头部血液瘀滞以及脑部供血不足所致。

例:年纪大了,经常熬夜加班,导致阴虚火旺,头痛就跟着来了。

3. 血瘀引起的头痛血瘀是指血液循环不畅,导致血液堆积在某些部位,造成局部供血不足和疼痛。

血瘀引起的头痛多为头部血液循环不畅,血液积聚在头部血管,导致压力变大而引起的。

例:经常熬夜工作,导致血液循环不佳,结果就出现了头痛,医生说是血瘀引起的。

4. 胃火上扰引起的头痛胃火上扰是指由于饮食不当或情绪不稳定导致体内胃火上升所引起的症状。

胃火上扰引起的头痛多为胃火上冲,经络堵塞,导致头部血液供应不畅所致。

例:最近工作压力大,常常吃辣的东西,结果胃火上扰,还引发了头痛。

5. 血虚引起的头痛血虚是指体内缺乏充足的血液供应,导致机体的功能下降。

血虚引起的头痛多为血液供应不足,导致脑部活动不足所致。

例:最近身体不好,常常感到乏力。

去医院检查,发现是血虚引起的头痛。

6. 气滞引起的头痛气滞是指体内气血运行阻滞,导致机体的功能受限。

气滞引起的头痛多为气血不畅,导致头部供气不足所致。

例:长期久坐不动,导致气滞,结果就经常头痛。

以上就是对头痛中医名词的解释和举例。

不同的中医名词对应不同的病因,了解这些名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头痛问题。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应该根据自身情况来寻找合适的中医治疗方法,以缓解头痛的症状。

但是,在严重疼痛或症状不明的情况下,还是应该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形成血瘀头痛常见原因

形成血瘀头痛常见原因

形成血瘀头痛常见原因血瘀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病理状态,指的是血液在经络中滞留、不流畅,导致痛症出现。

血瘀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头痛症状,其常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绪因素:情绪压力和紧张是导致血瘀头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长期的情绪压力和负面情绪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出现血瘀现象。

二、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血瘀头痛的常见原因。

如熬夜、饮食不规律、过度劳累、长时间处于不良的工作环境等,这些都会影响身体的气血运行,促使血液滞留,形成血瘀。

三、食物因素:饮食不当也是引起血瘀头痛的原因之一。

常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油腻食品、长期暴饮暴食等,这些会导致气血不畅,引发血瘀症状。

四、外伤因素:身体外伤也是血瘀头痛的常见原因。

外伤导致的血液淤积和局部瘀血,会干扰正常的气血运行,形成血瘀症状。

五、妇女生理因素:妇女在经期、产后、产前、经血不利等生理情况下容易发生血瘀头痛。

这是因为妇女在这些阶段身体的气血运行相对较差,血液滞留导致头痛出现。

六、疾病因素:某些疾病也会引发血瘀头痛的出现。

如肝胆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这些疾病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形成血瘀症状。

针对导致血瘀头痛的这些常见原因,中医提出了多种治疗方法来缓解症状和调理身体。

一、情绪调节:通过舒缓情绪压力,学习放松技巧,进行心理疏导,改善情绪状态,可以缓解血瘀头痛。

二、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合理安排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过度摄入;避免长时间处于不良工作环境,减少劳累,这些都可以改善气血运行,预防血瘀头痛。

三、调整饮食结构:平衡膳食,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减少高油脂、过度甜食等不良食物的摄入,有利于保持身体的健康,减少血瘀头痛的发生。

四、避免外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安全,防止摔倒、撞击等外伤情况的发生,减少血液淤积和局部瘀血的可能。

五、中医药调理:中医药可以通过调理气血、活化经络,改善气血运行的状况,去除血瘀症状。

常用的中草药有活血化瘀的川芎、丹参、当归等,以及舒肝活血的柴胡、益母草等。

头痛在中医的观点上多数是气滞血淤型

头痛在中医的观点上多数是气滞血淤型

头痛在中医的观点上多数是气滞血淤型,其治则主要是祛风活血化淤。

散偏汤:川芎30g 白芍15g 白芷15g 郁李仁3g 柴胡15g 白芥子9g 香附6g 甘草3g 水煎服。

祛风活血止痛:川芎30g 白芍30g 白芷12g 细辛6g 葛根40g 柴胡15g 苍术15g 羌活12g 蝉衣6g 地龙30g 水煎服。

活血化淤熄风止痛:桃仁10g 红花9g 川芎30g 白芍15g 生地10g 当归10g 白芷15g 黄芩15g 元胡15g 钩藤15g 生牡蛎30g(先下)生龙骨30g(先下)甘草10g 水煎服.急性发作的治疗1、镇吐药和止痛药:灭吐灵、阿斯匹林、消炎痛、颅通定等2、麦角胺类药:麦角胺咖啡因(头痛开始服2片,半小时后无效再服2片,每日剂量不超过6片)3、非类固醇抗炎药:萘普生(发作时口服275mg, 根据需要4h后可重复275mg)4、5-HT受体激动剂:英明格(口服或注射)\辨证论治头痛刘忠伟头痛是多种疾病早期出现的症状之一,如颅内疾病。

五官、心血管疾患及各种急性感染病等。

中医认为,不论六腑清阳之气,还是五脏阴经之血,皆朝会于高巅,故称“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

脑为髓海,不任受邪。

不论六淫外侵、七情内伤、脏腑虚损或经络郁塞等,皆可引起头痛。

所以对头痛一症,应详细询问病史,结合四诊,细心辨证,不可粗疏。

尤其对病因不明的头痛,更要辅助各种检查,达到明辨病因,然后依症论治,精选方药。

现就头痛的中医辨证论治简述如下。

l 辨治要点1.1 辨经络脏腑治疗头痛,首先要辨明所属经络脏腑,循经用药十分重要,因为头是人之巅顶,要达到巅顶,必须循经而行。

头为清阳之府,手足三阳经脉均循行头面,厥阴经亦上会于巅顶。

头痛的发生主要是由各种病因导致头部脉络绌急,脉络失养。

外感风、寒、暑、湿、燥、火之邪客于经络,或普浊、气滞、血瘀阻于经络,经气不利,经络绌急;或脏腑功能衰退,气血亏虚,经脉失养,均可出现头痛。

由于受邪经络的不同,头痛的部位亦各异,根据头痛部位,定所属的经络、脏腑。

头痛的中医名词解释

头痛的中医名词解释

头痛的中医名词解释头痛作为一种常见的病症,是许多人经常遭遇的问题。

虽然现代医学已经在头痛的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中医学对于头痛的理解和治疗方法也有其独特之处。

在中医中,头痛被视为一种“症候”,是一种体内阴阳失衡或气血不畅所导致的病症。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对一些常见的头痛中医名词进行解释。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医中常见的病因学说与头痛的关系。

中医认为,头痛是由于体内阴阳失衡或气血不畅所引起的。

体内的阴阳失衡表现为阴虚或阳亢,气血不畅则是指气血运行受阻或不足。

阴虚是指体内的阴气不足,而阳亢则是指体内的阳气过盛。

气血运行受阻可以分为气滞和血瘀两种情况,而气血不足则是指体内的气血量不足。

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头痛的发生。

在中医中,常见的一种头痛类型是“阳明头痛”。

阳明头痛是指头痛位于额部或双眼之间,性质为胀痛,并伴随恶心、呕吐等症状。

中医认为,这种头痛是由于阳明经脉受到阻滞或阴虚阳亢所引起的。

阳明经脉是一个主要的气血运行通道,在阻滞或阴阳失衡的情况下,头部的气血循环就会受到影响,导致头痛的发生。

除了阳明头痛,中医还将头痛分为其他几个类型,如“太阳头痛”、“少阳头痛”等。

太阳头痛是指头痛位于头侧部或颞部,性质为胀痛,并伴有寒热、恶寒等症状。

少阳头痛则是指头痛位于头侧部及颞部,性质为刺痛,伴有目眩、耳鸣等症状。

中医认为,太阳头痛和少阳头痛都与外邪侵袭有关,外邪可以是寒邪或热邪,侵袭头部导致头痛的发生。

此外,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还有一些与头痛相关的名词。

比如,中医认为头痛可以是由于“气滞”所引起的。

气滞是指体内的气血运行受阻,导致气血流通不畅。

中医治疗气滞头痛通常可以通过调节气机,疏通经络,使气血运行畅通,从而缓解头痛的症状。

除了气滞,中医还有一种名词与头痛相关,那就是“血瘀”。

血瘀是指体内的血液运行不畅,局部或整体的血液循环受到影响。

中医认为,血瘀也是导致头痛的一个重要原因。

血瘀头痛通常表现为头部疼痛剧烈,并伴有头皮紧绷感、眩晕等症状。

头痛辩证总结

头痛辩证总结

头痛辩证总结引言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类型和程度的头痛。

中医认为头痛是由人体内部的阴阳失衡引起的,需要进行辩证施治。

本文将对头痛的辩证进行总结,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头痛问题。

针刺感头痛症状特点针刺感头痛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头痛类型。

患者常感到头部被针刺或刺痛的感觉,并伴随着头皮紧绷和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辩证要点中医认为针刺感头痛属于寒凉攻犯头部的症状,常见的辩证要点包括:1.寒湿蕴结:多见于寒湿天气或生活环境,体内湿气郁结,导致头痛症状。

2.气滞血瘀:多见于情绪不畅或长期身体疲劳,导致经络气血不畅,产生头痛症状。

中医辩证治疗对于针刺感头痛的治疗,中医常采用温通经络、化湿祛寒的方法。

具体治疗方案包括:1.治疗寒湿蕴结:可选用温针刺(比如艾灸)或中药温经散寒的方法,以驱散头部的湿寒。

2.治疗气滞血瘀:可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方剂(比如川芎活血汤)或针刺疏通经络,以改善气血运行,减轻头痛症状。

血瘀头痛症状特点血瘀头痛是一种头部疼痛的表现,多发生在女性身上。

患者常感到头痛部位沉重,呈刺痛或搏动感,并伴有眩晕和视物模糊等症状。

辩证要点中医认为血瘀头痛主要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所致,通常与以下辩证要点相关:1.气滞血瘀:多见于情绪郁结、经期不调或生活规律不良等情况,导致头痛症状产生。

2.肝郁气滞:多见于情绪波动或长期压力过大,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气血运行而引起头痛。

中医辩证治疗对于血瘀头痛的治疗,中医常采用活血化瘀、舒肝理气的方法。

具体治疗方案包括:1.活血化瘀:可选用中药方剂(比如桃红四物汤)或针灸等手段,以促进气血运行,改善头痛症状。

2.舒肝理气:可选用柴胡疏肝汤等中药方剂,或针刺舒肝理气的穴位,以舒缓情绪,改善头痛症状。

湿热头痛症状特点湿热头痛是一种头部疼痛的表现,常伴有口苦、口干、便秘等症状。

患者往往感到头痛部位胀痛、热感明显。

辩证要点中医认为湿热头痛主要是湿热蕴结于头部,关键辩证要点包括:1.湿热蕴结:多见于饮食不节或天气潮湿等原因,导致湿气郁结于头部,引起头痛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痛在中医的观点上多数是气滞血淤型,其治则主要是祛风活血化淤。

散偏汤:川芎30g 白芍15g 白芷15g 郁李仁3g 柴胡15g 白芥子9g 香附6g 甘草3g 水煎服。

祛风活血止痛:川芎30g 白芍30g 白芷12g 细辛6g 葛根40g 柴胡15g 苍术15g 羌活12g 蝉衣6g 地龙30g 水煎服。

活血化淤熄风止痛:桃仁10g 红花9g 川芎30g 白芍15g 生地10g 当归10g 白芷15g 黄芩15g 元胡15g 钩藤15g 生牡蛎30g(先下)生龙骨30g(先下)甘草10g 水煎服.急性发作的治疗 1、镇吐药和止痛药:灭吐灵、阿斯匹林、消炎痛、颅通定等2、麦角胺类药:麦角胺咖啡因(头痛开始服2片,半小时后无效再服2片,每日剂量不超过6片)3、非类固醇抗炎药:萘普生(发作时口服275mg, 根据需要4h后可重复275mg)4、5-HT受体激动剂:英明格(口服或注射)\辨证论治头痛刘忠伟头痛是多种疾病早期出现的症状之一,如颅内疾病。

五官、心血管疾患及各种急性感染病等。

中医认为,不论六腑清阳之气,还是五脏阴经之血,皆朝会于高巅,故称“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

脑为髓海,不任受邪。

不论六淫外侵、七情内伤、脏腑虚损或经络郁塞等,皆可引起头痛。

所以对头痛一症,应详细询问病史,结合四诊,细心辨证,不可粗疏。

尤其对病因不明的头痛,更要辅助各种检查,达到明辨病因,然后依症论治,精选方药。

现就头痛的中医辨证论治简述如下。

l 辨治要点1.1 辨经络脏腑治疗头痛,首先要辨明所属经络脏腑,循经用药十分重要,因为头是人之巅顶,要达到巅顶,必须循经而行。

头为清阳之府,手足三阳经脉均循行头面,厥阴经亦上会于巅顶。

头痛的发生主要是由各种病因导致头部脉络绌急,脉络失养。

外感风、寒、暑、湿、燥、火之邪客于经络,或普浊、气滞、血瘀阻于经络,经气不利,经络绌急;或脏腑功能衰退,气血亏虚,经脉失养,均可出现头痛。

由于受邪经络的不同,头痛的部位亦各异,根据头痛部位,定所属的经络、脏腑。

然后循经用药;一是引经药,二是调理所属脏腑用药。

1.2 辨虚实寒热治病知虚实、明寒热,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温之,热则散之。

补虚泻实是治病的一个要点,治疗头痛尤当注意辨虚实寒热,虚者头部经脉失养,以补养为主。

实者头部经气郁滞,以疏泄为主;寒者头部经脉绌急,以温经为主;热者头部经气不利,以清利为主。

1.3 辨外感内伤头痛有外感与内伤2种。

外感者,其病机为邪壅经脉,气血不畅,经脉绌急。

内伤者,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因于肝者,多为肝气郁结,化火上扰清空;因于脾者,或为痰浊内生,上蒙清窍,或为生化之源不足,气血亏虚,脉络失养;因于肾者,或为肾虚无以生髓,髓海空虚,或为肾水亏虚,水不涵木,肝阳偏亢,上扰清空。

因此,外感与内伤,病因病机各异,施治亦不同。

治疗头痛当辨明外感内伤,外感者病程短,以祛邪为主,内伤者病程久,以调理为主。

肝阳上亢若以疏风清热为主,则更易导致肾阴亏虚,使病情加重;风热头痛若以镇肝潜阳为法,则易引邪人脏,为生他变。

故I艋床上治疗头痛必须辨明外感内伤。

2 辨证论治症见头痛初起、时轻时重、时作时止,或因情志不遂,、或因外感风寒入侵脑户者,以原方用之,一般l剂~2剂即可见效。

若太阳穴有热感、遇热加重、遇凉减轻、或午后加重、甚者痛连面齿、舌质红、脉浮数,证属风热或兼肝经风火上攻,去白芥子,加连翘、菊花、桑叶、黄芩、夏枯草,头痛重者再加防风水煎服。

症见头痛,脑力活动后加重,记忆力差,遇劳加重者多属血虚,加四物汤、鸡血藤、丹参、桔梗、升麻,水煎服,初得者服之效尤显。

症见头痛隐隐,神倦乏力,动辄气短,舌淡红,苔薄白,脉虚无力,多为气虚,加黄芪、党参、升麻、茯苓、白术、炙甘草,水煎服。

症见头晕胀痛,心烦易怒,口苦目涩,小便黄,情志不顺后加重,舌红,脉弦滑者为肝阳上冲,加生地、刺蒺藜、牡蛎、龟板、天麻、蜈蚣,水煎服。

症见头痛而眩,伴不寐多梦,思虑过多者多为肝郁头痛,加天麻、钩藤、石决明、夜交藤、自僵蚕、远志,水煎服。

症见头痛昏重,胸闷,乏力,纳呆,舌胖大,苔白腻,脉缓滑,多为痰浊上逆,加半夏、茯苓、枳实,有热象者加胆星、黄芩、青黛,水煎服。

症见后头痛,项部不舒,于伏案后加重者,多为血滞脉络,加葛根、补骨脂、姜黄、当归、丹参、鸡血藤、乳香、没药,水煎服。

症见痛有定处,固定不移,阴天加重,由外伤引起者,为血瘀头痛,加穿山甲、天花粉、当归、桃仁、红花、大黄,水煎服。

症见面部突发突止的短暂性暴痛,痛止如常人,常伴同侧面肌抽搐,多为肝阳偏亢,化风上扰所致,加牡蛎、石决明、枸杞子、僵蚕、蜈蚣,水煎服。

以上各类头痛方药,在头痛发作期应用,特别是久痛顽痛者痛止后仍需辨证论治,调理阴阳气血以治本。

3 体会头痛多是慢性顽固性疾病,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的生活、社交及工作,颇使患者身心受苦,且头痛常因情绪而复发加重。

因此,在辨治同时,注意患者的情绪调理,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头痛的康复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009—10—23收稿)__头痛是一种常见且又复杂的疾病,导致头痛的原因多种多样。

头痛的类型也很多,国际头痛学会把头痛分成1 3大类、1 28小类。

对于其中的大多数头痛,又可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器质性头痛;一类是原发性头痛。

前者多由器质性疾病引起,需要上医院才能诊断。

后者是最为常见的头痛,主要包括偏头痛、紧张型头痛、丛集性头痛、经期头痛等。

偏头痛偏头痛分无先兆性偏头痛和先兆性偏头痛两种。

前者为原发性、反复性的头痛,持续发作达4~72小时。

典型特点是单侧、搏动样,强度中等或剧烈,日常活动加重,常伴恶心、畏光、畏声。

常见的诱发因素有:精神紧张、劳累、进食和饮酒、月经、气候变化等。

后者也表现为原发性,反复性头痛,伴随的神经系统症状可明确定位于大脑皮质或脑干,一般逐渐发展超过5~20分钟,通常持续时间少于1小时。

一般在神经先兆症状之后马上或间隔少于1小时,出现头痛,恶心和(或)畏光,头痛通常持续4~72小时后完全消失。

先兆症状的一般特点:视觉先兆最常见,约占99%,其次为感觉,失语、运动先兆。

视觉异常为无色.闪烁的”之”字形图案,常位于视觉中心并向周边移动,视觉症状持续多数少于30分钟。

感觉先兆的发生率仅次于视觉先兆,可表现为上肢和口周感觉异常(常表现为麻木感),每次涉及部位可有变化。

门诊I紧张型头痛紧张型头痛并非是一种疾病,而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病因包括头、颈,肩部姿势不良引起的大脑后枕部和肩部肌肉收缩,缺乏休息和睡眠不足,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焦虑和抑郁,止痛药物过量和滥用.精神心理紧张导致各种压力反应等。

疼痛的特点通常为钝痛或非搏动性痛.有紧压感、压迫感、紧箍感:也有自诉为束带感或头沉。

多数是轻至中度的疼痛;双侧多同时发作;不伴随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

紧张型头痛曾称为肌收缩性头痛、紧张性头痛、普通头痛、心因性头痛等。

丛集性头痛丛集性头痛以眼眶、眶上、颞区且仅为单侧、严重的头痛发作为特征。

发作持续1 5~1 80分钟.常每天发作一或几次.特别是在晚上。

常伴同侧的流泪、流涕、鼻黏膜充血、眼睑水肿、轻度上眼睑下垂、瞳孔缩小。

男性多见。

经期头痛经期头痛常发生于月经来潮前后,或月经期。

头痛特点是从单侧颞侧开始.很快波及到两侧.呈刺痛或胀痛,有恶心欲呕的感受,每次头痛持续30分钟至两小时不等,情绪不好时头痛还会加重。

伴有经行不畅、量少、色深、有淤血块;小腹及两胁胀痛.时作嗳气.乳房胀痛。

头痛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神经性头痛”的说法不规范。

,在日常听到的神经性头痛、精神性头痛神经官能症的头痛均可归为紧张型头痛。

\川芎茶调散治疗外感风寒湿性头痛,只是改为汤剂服用。

除依六经使用引经药外,凡寒性头痛,加苏叶、生姜;湿性头痛,加苍术、藁本;瘀血头痛,加茺蔚子、赤芍;若伴有鼻塞流涕,必加辛夷、苍耳子;因风寒所致的顽固性头痛,要加全蝎、蜈蚣,方能起效。

另据报道,川芎茶调散还可用于治疗颈椎病、八、小结偏头痛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病因有外感和内伤两大类,病机有因肝郁而致肝火、肝风、肝寒、肝瘀、肝虚等病理变化,有因少阳枢机不利所致,有因内外风合而为病,有因脏腑功能失调而为病,有因阴阳失调,气血失衡而为病,有因脉络阻滞,血行不通而为病,有因脉管~络脉系统营卫不和而为病,其病机复杂,但最终是在内外因基础上导致的气血阴阳、脏腑功能失调而致的脉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治疗应审证求因,辩证施治,宜心理开导时用心理疗法,宜针时用针,宜用药时用药,宜针药合治时用针药从肝论治朱建贵【1_认为肝为病位中心,凡肝郁、肝火、肝风、肝寒、肝瘀、肝虚等病理变化均可致偏头痛,分别以疏、清、平、温、化、补之法,和肝而治之,以疏肝解郁、疏肝化痰、清肝泄火、平肝熄风、温肝降逆、化肝活血、补肝养血辩证而治。

①疏肝解郁用逍遥散合甘麦大枣汤化裁。

方药:柴胡10g、当归12g、白芍15g、郁金12g、橘叶lOg、菊花10g、川芎15g、延胡12g、制香附10g、薄荷(后下) 1.5g、炒枳壳10g、甘草6g。

②疏肝化痰用越鞠丸与温胆汤合方化裁。

方药:郁金12g、橘叶10g、制香附12g、川芎15g、法夏10g、炒栀子9 陈皮10g、朱茯苓15g、甘草6g、炒枳壳10g、竹茹12g、生姜9g、大枣5枚。

③清肝泄火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方药:龙胆草9g、黄芩lOg、炒栀子9g、丹皮15g、赤芍15g、夏枯草15g、生地20g、决明子15g、当归12g、川芎15g、元胡15g、菊花12g、酒军9g。

④平肝熄风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方药:天麻10g、钩藤(后下)15g、决明子15g、牛膝15g、黄芩10g、白芍15g、生地15g、炒栀子9g、川芎12g、菊花12g、酒军9 羚羊角粉3g(分2次冲服)。

⑤温肝降逆用吴茱萸汤与旋覆代赭汤合方化裁。

方药:吴茱萸9 生姜12g、法夏12g、旋覆花10gf包)、干姜10g、大枣5枚、代赭石(先煎)30g、党参12g、细辛3g、川芎15g、元胡12g。

⑥化肝活血用血府逐瘀汤或通窍活血汤加减。

方药:当归12g、川芎15g、丹皮12g、赤芍15g、桃仁9g、红花6g、柴胡12g、姜黄10g、丝瓜络lOg、菊花12g、枳壳9 桔梗9g。

⑦补肝养血用圣愈汤加味调治。

方药:当归15g、白芍15g、川芎15g、熟地15g、党参12g、炙黄芪15g、枸杞10g、女贞子15g、旱莲草12g、菊花10g、沙苑子12g、桑寄生15g。

张沛虬【 1认为偏头痛病机复杂,有肝气郁结,气逆上犯于头,脑脉头络不畅;有郁而不泄,化火动风,扰动脑络;有气机不畅,湿浊中阻,聚而为痰;有气滞血瘀,久病人络,痰瘀互阻,壅滞脑窍脉络致头痛;有气滞火郁,津液暗耗或思虑过度,髓海空虚,肾之精血亏损,水不涵木,肝阳上亢,搏击脑络致偏头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