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CAI课堂教学与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合集下载

运用CAI优化素质教育

运用CAI优化素质教育
Ab ta t I i tei Imanytl b u h e e se t o o t r p r s sr c: nt sh s , il a a o ttesv n ap cs f w O po el ueCAI Oati h c iv me t fh u l h s k h y t t nteahe e n eq ai a o t b
e u a o n k u e t q  ̄ W l e eo n mpo e. as s d ct n a dma es d ns u i f l d v lp a di r v I l ueCAIt e eo td ns a t ea it n hn iga fw. i t uy o O d v lps e t u ci bl a dtikn b i v i y l
维普资讯
电脑 知 识 与 技 术
・ ・ ・教 育 论 坛 ・ ・・ 0戡 T = . 了1 1 Il 二, z ;
运用 C I A 优化素质教育
卞 文峰 。 雷 胜 谢
( 肥 市 职 业 教 育 中心 分 校 , 徽 合 肥 2 0 1 ) 舍 安 3 0 1
和 培 养 与发 展 学 生 的 思 维 能 力 . 得 学 生 的整 体 素 质 得 以全 面发 展 和 提 高 。 而 达 到优 化 素 质教 育 的 目的 。 使 从
关 键词 : 质 教 育 ; A ; 素 C I 思维 能 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图分 类号: 4 4 G 3
文献标识码 : 文章 编号 :0 9 3 4 (0 6 1 - 1 6 0 A 1 0 — 0 42 0 ) 1 0 9 - 2
e u a o s eo Us g CAI O mo i z h t d n e et o esu e t, s g CAI a i e t e s d n s i c e l g a d h l h m d c t n a b l w: i i n bl et esu y i tr s f h t d n s u i t i s t n n gv h t e t d r t ei n e t e c u e f n p o ec met ei o tn n i iu tta h n o n s u i g CAIt eg tn e e t f a h h u n o u h t d n s a tn i n u ig CAIt v r o mp r t d d fc l e c i g p i t s h a a , n O h ih e f c c o ra d f c st e s e t o e u t t 。s e o n o moi a et e s d n n t t e f r 1i s d n s g CAIt u t r h t d n s c e t e a i t . n o d rt etr出e o in u lt t t t e t ii a v o er t y a d u i v h u s ii d u n O n ru e t e s e t u r a v b l y I r e b t i i O e r tq a y e i

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指人们在信息时代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能力。

在当今社会中,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了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

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场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注重信息素养教育的整合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地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环节。

为了注重信息素养教育的整合,我们可以将信息素养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资料,获取更全面的知识;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将信息素养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信息素养的能力。

二、开展信息素养相关的课外活动除了课堂教学,开展信息素养相关的课外活动也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举办编程比赛、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鼓励学生探索信息技术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可以邀请企业或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向学生介绍信息时代的职业发展和技术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三、引导学生主动获取和评估信息信息素养的核心是学会主动获取和评估信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资料,并教授学生筛选和评估信息的方法。

例如,教授学生如何辨别网站的可信度,如何通过多个渠道获取信息并进行比较等。

同时,还可以设计一些信息搜索和评估的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四、提供适当的信息技术支持信息素养的培养需要良好的信息技术支持。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使用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室等信息技术设备,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教学内容。

同时,还可以利用教学软件和应用程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信息技术能力。

教师还应该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发展,为学生提供最新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五、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意识信息时代的发展,使得信息获取变得容易,同时也带来了信息安全和道德问题。

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指个体在信息环境中获取、评估、使用、创造信息的能力,是21世纪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充实课堂内容在教学中,首先要充实课堂内容,打破教师单一讲授的模式,注重引导学生主动获取信息。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课程相关的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查找互联网上的相关资源获取信息,并在课堂上展示和分享。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有效搜索信息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有效地搜索信息。

学生通常会通过搜索引擎等工具获取信息,但是他们往往只会简单地输入几个关键词,无法得到准确的答案。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一些搜索技巧,例如使用引号实现关键词精确匹配,使用“site:”限制搜索范围等。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将更加熟练地利用网络资源,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培养学生信息评估能力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信息素养的重要方面。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评估信息的来源和真实程度。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关信息真实性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判断,培养他们的信息评估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教授一些基本的事实核查方法,例如通过检查作者的资质、查阅多个来源的信息来验证信息的真实性。

通过这样的培养,学生将更加能够辨别信息的真实性,避免被虚假信息所误导。

四、鼓励学生信息分享和合作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分享和合作,培养他们的信息交流和合作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创建博客、参与论坛等方式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从而获得他人的反馈和帮助。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项目,要求学生在合作中互相交流信息,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合作形式,学生将更加了解信息共享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借助他人的帮助获得更多的有效信息。

五、引导学生信息创造和应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不仅仅是获取和评估信息,还包括信息的创造和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摘要:生活在信息时代的我们岂能不懂信息技术。

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也被列为教学的重点,如何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理解和运用就成为了当前教学的重点,尤其是近年来,我们学校也已经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了教学的重点目标。

本文笔者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从新技术以及学生两个角度出发,解析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信息素养1、关于信息素养我国教育部2000年11月下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规定为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并且认为信息素养应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1信息意识。

即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工作和生活的问题的意识,这是信息技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

1.2信息常识。

即信息科学技术常识,促使学生阅读有关的信息文章,参加有关讨论,便于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1.3信息能力。

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和应用雪白能力,信息系统的分析与查错能力,以及对信息系统与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等。

1.4信息道德。

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使他们能够遵循信息应用人员的伦理道德规范,不组织和参与非法活动,并知道如何防止计算机病毒和其它计算机犯罪活动。

可见,信息素养教育包括计算机运用技术、网络运用技术和信息检索技术的教育以及信息意识、信息观念、信息道德、信息法规等方面的教育。

它并不是一种纯粹的技能教育,而是培养学习者具有适应信息社会的知识结构,开发学习者可持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素质教育。

2、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2.1合理运用任务驱动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学生的信息素养主要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教师在进行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中,应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将教学内容巧妙地融入真实问题的解决中。

课题CAI课堂教学与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课题CAI课堂教学与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课题《CAI课堂教学与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总结性工作汇报江西省萍乡市安源一中课题组2008年6月20日一、指导思想:当前基础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素质教育,简言之就是提高学生的素质。

其实质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

学校的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基本组成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作为中学阶段的各门学科,要求我们的教师结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为一体,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基于这要求,CAI课堂教学的优势地位是传统教学不可代替的,现代教育技术媒体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教育对促进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的改革,推动教学方法的更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实现课堂教学的现代化,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课题组织实施情况:(一)组织保障:1、顾问:萍乡市电教馆:馆长肖钊奎安源区教育局:局长李明2、领导小组:组长:陈如松校长领导并指导课题研究副组长:谭金国副校长刘忠胜主任负责组织课题研究和课题总结成员及分工:林勇(市电教馆)负责协助指导、组织课题研究梁余德书记、谭金国副校长、负责协助组织课题研究刘忠胜(教研室主任)、曾庆虎(教务主任)负责课题研究工作实施凌敬安负责组织课题研究和总结廖昊荣、李蓉负责CAI课件制作指导文绍峰、肖洁负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文献资料收集和整理肖洁负责语文课堂教学实验(子课题:语文学科多媒体教学的学生自主学习构建)。

陈博、王群负责数学课堂教学实验(子课题:几何画板软件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作用)。

刘海蓉负责英语课堂教学实验(子课题:运用语音系统开展英语学科学生自主学习)。

曾庆虎负责政治课堂教学实验(子课题;政治学科的网络课件设计)杨红华负责物理课堂教学实验(子课题:物理学科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构建)。

发展学生信息素养的途径

发展学生信息素养的途径

发展学生信息素养的途径信息素养是指个体在信息化环境中利用信息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能力,它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素养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教育界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途径,以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核心环节之一。

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学习能力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

例如,在数学课上,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动画等形式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在语文课上,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和电子书籍,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信息技术的魅力,提高信息素养。

二、图书馆与实验室图书馆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场所,教育者可以在图书馆中开设相关讲座、培训班和工作坊,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图书馆资源进行文献检索和信息筛选的技巧。

同时,图书馆应提供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如电子书籍、数据库、期刊等,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此外,学校实验室也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场所,学生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信息技术的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课外活动与社团学校可以组织各类课外活动和社团,为学生提供信息素养培养的平台。

例如,开设程序设计社团、创客团队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参与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中;举办信息素养比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组织外出参观和研讨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先进科技的应用和发展。

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高信息素养,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

四、家庭教育与社会资源家庭教育是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环节。

家长应引导孩子正确使用互联网资源,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和准确的信息检索途径。

此外,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也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途径之一。

学校可以与社区、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参观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于发展方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发展

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发展

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发展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信息素养是指个体通过获取、理解、评估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是正确使用信息和获取知识的关键素质。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既有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也能够为未来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信息素养对学生的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信息素养不仅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础,更是他们未来职业发展的必备技能。

首先,信息素养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学生需要具备高效的信息搜索和筛选能力,才能从海量的信息中迅速找到所需内容。

其次,信息素养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广泛了解和掌握不同领域的信息,学生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创新性的观点和想法。

最后,信息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信息道德意识。

学生需要学会对信息进行评估和选择,辨别信息的真伪,并遵循信息使用的规范和道德准则。

二、学校对学校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场所和载体。

首先,学校可以通过信息科技课程的设置,教授学生信息的获取、处理和运用技巧。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学生可以学习如何使用各类数字工具和软件,了解信息的存储和检索方式,提升信息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其次,学校可以通过开设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获取和使用习惯。

这些课程可以包括信息检索技巧、信息资格评估、学术道德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信息价值观和道德意识。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建设学校图书馆和数字资源库等途径,提供多样化的信息资源,为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支持和保障。

三、教师在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中的角色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在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师需要成为信息素养的榜样。

只有自己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

其次,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信息需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信息资源和指导。

另外,教师还应该教授学生信息搜索和筛选的技巧,培养他们独立获取和评估信息的能力。

推动学生的信息素养发展

推动学生的信息素养发展

推动学生的信息素养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信息素养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项能力。

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推动学生的信息素养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评估方式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推动学生的信息素养发展。

一、教育内容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信息获取、信息评估、信息整理、信息应用等多个方面。

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

这包括学生学习如何有效地使用各种信息资源、学习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以及学习如何利用互联网来获取有效和准确的信息。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评估能力,让他们学会分辨信息的真伪和可靠性,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二、教育方法推动学生的信息素养发展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信息素养课程来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这些课程可以包括信息检索、文献查找、信息评估等内容,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水平。

其次,我们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来开展在线学习和资源共享。

通过让学生参与在线讨论、合作研究等活动,培养他们信息处理和交流的能力。

另外,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信息竞赛、科技创新项目等,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评估方式评估是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推动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评估方式上,我们应该注重多维度的评估。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课堂作业、考试和实验报告等方式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评估。

这包括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信息评估的能力以及信息应用的能力等。

其次,我们还可以通过学生参与信息项目、科研成果等方式对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评估,从而全面了解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估和同学互评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促进他们的信息素养发展。

综上所述,推动学生的信息素养发展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和社会适应至关重要。

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方法的灵活多样和评估方式的多维度将是推动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的关键。

教师如何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师如何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师如何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信息素养成为了学生必备的核心素质之一。

作为教师,应该有责任和使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帮助他们获取、理解和利用信息。

本文将探讨教师如何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加强基础知识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首先要加强他们的基础知识教育。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些是学生获取和理解信息的基础。

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提供多样化的信息资源为了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需要提供多样化的信息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各种图书、参考资料和网络资源,帮助他们获取和理解知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科技馆等信息机构,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感受信息的魅力。

三、培养学生的信息搜索能力信息搜索是信息素养的关键环节。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各种检索工具和搜索引擎,培养他们熟练的信息搜索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搜索引擎的使用培训,教授学生如何筛选和评估搜索结果,帮助他们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的信息。

四、教授学生信息评估和利用技巧获取信息只是信息素养的一部分,学生还需要学会评估和利用信息。

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如何判断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信息的整理、分析和归纳方法,帮助他们有效地利用信息解决问题。

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信息交流与分享信息素养的核心是信息交流和分享能力。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团队合作,促进他们与他人分享和交流信息。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比赛、报告会等活动,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六、持续关注信息素养的发展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应该持续关注学生的信息素养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作业、考试和表现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

同时,教师还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水平,以更好地引导学生。

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的中学教案

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的中学教案

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的中学教案一、引言信息素养是指个体在信息社会中获取、评估、组织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本教案将针对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发展提供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案。

二、背景知识1. 信息素养的定义和重要性信息素养是指学生掌握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信息时代,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能力。

2. 信息素养的核心要素(1)信息获取能力:学生应该具备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的能力,包括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获取信息。

(2)信息评估能力:学生需要对所获取的信息加以评估和筛选,判断其可信度和适用性。

(3)信息组织能力:学生应具备将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的能力,以便管理和利用。

(4)信息利用能力:学生应能够将所获取的信息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解决问题和提高能力。

三、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信息获取、评估、组织和利用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 信息获取能力的培养(1)导入学生对信息获取的兴趣:介绍一些有趣的网络资源或是有趣的信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教授使用图书馆的方法: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图书馆的资源,包括书的分类、借阅和还书流程等。

(3)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信息:教授学生使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搜索的方法和技巧。

2. 信息评估能力的培养(1)教授学生信息评估的标准:介绍学生如何判断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和有效性。

(2)分析信息中的偏见和误导:引导学生从信息中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偏见和误导,提醒他们进行合理的判断。

3. 信息组织能力的培养(1)指导学生建立信息分类系统: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学科、主题或类型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

(2)教授学生使用信息组织工具:介绍一些常用的信息组织工具,如思维导图、笔记软件等。

4. 信息利用能力的培养(1)课堂上进行信息应用的训练: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信息素养解决问题。

推动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推动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推动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使得信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如今这个信息时代,拥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信息素养是指个体通过信息搜索、评价、组织和利用等过程,获取信息并进行创新应用的能力。

为了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学校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推动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一、课程设置要推动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首先要在课程设置上给予重视。

学校应该合理设计信息技术课程,并将其融入到各个学科中。

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同时,也能够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提高信息素养。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可以通过学习和讨论网络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信息的筛选和评价能力;在数学课堂上,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提高学生的信息组织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设专门的信息素养课程,提供系统的信息素养培训。

这样的课程可以包括信息搜索、信息组织和信息利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系统培训,学生能够掌握信息检索的方法和技巧,了解信息评价的标准和原则,提高信息利用的能力。

同时,这样的课程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和社交媒体,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

二、教学方法正确的教学方法对于推动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至关重要。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的灌输为主,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在信息素养的培养中,要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是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协作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

在项目中,学生需要从信息来源中获取所需的知识,组织和利用信息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可以提高信息搜索和评价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多媒体教学也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方法。

多媒体教学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教师可以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信息,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获取知识。

“发展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策略”

“发展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策略”

发展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策略引言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每个人必备的能力之一,尤其是对于学生而言。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获取和利用信息,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帮助教育工作者开发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1. 整合信息素养到课程内容中一个重要的策略是将信息素养融入到各个科目的课程中。

例如,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互联网查找资料、分析文章结构等;在数学课上,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图表制作等。

通过将信息素养与具体学科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并增强他们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 提供多样化的资源和工具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工作者需要提供丰富多样化的资源和工具。

这包括图书馆、网络数据库、平板电脑、软件应用程序等。

教育工作者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图书馆资源进行研究;还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各种在线数据库和搜索引擎来获取更广泛的信息。

此外,培训学生使用不同种类的软件工具,如文档处理软件、数据可视化工具等,以增强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3.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另一个关键策略是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一些实践项目或小组合作活动来鼓励学生主动寻找和整合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社会科学课上,老师可以设立一个小组研究项目,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并通过收集和分析各种资料来深入了解该话题。

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信息素养的兴趣,还能锻炼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4. 培养信息评估和鉴别能力在当今信息泛滥的社会中,学生需要具备评估和鉴别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的能力。

教育工作者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并运用一些常见的评估方法,如查证原始来源、比较不同信息源之间的差异以及分析信息发布者的信誉等。

通过培养学生的信息评估和鉴别能力,他们将更加明智地选择和使用信息。

小学教师工作总结如何引导学生发展信息素养

小学教师工作总结如何引导学生发展信息素养

小学教师工作总结如何引导学生发展信息素养一、引言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知信息素养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信息素养不仅是学生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的基本能力,还涉及到对信息进行鉴别、评估和创造的能力。

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发展信息素养成为了我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总结我在小学教师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和策略。

二、激发兴趣与培养意识要引导学生发展信息素养,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兴趣并培养其相应的意识。

我采取了以下几个策略:1. 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我结合多媒体技术,使用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形式,生动有趣地介绍相关的信息素养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资源共享与学习交流:我鼓励学生之间的资源共享与学习交流,让他们了解到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并通过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经验,增强对信息素养的认识与意识。

3. 拓展学生的信息渠道:除了传统的教材,我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互联网和其他媒体资源,开拓信息的来源,提高信息获取的能力。

三、培养信息搜索与筛选能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掌握信息搜索与筛选的能力至关重要。

为此,我采取了以下措施:1. 教授搜索技巧和策略:我在课堂上专门引导学生使用搜索引擎,并教授他们搜索的关键词选择、筛选信息的方法等技巧,帮助他们更加高效地搜索所需信息。

2. 引导学生进行信息评估:在学生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我引导他们进行信息的评估,要求分析和鉴别信息的可信度、准确性和合理性,培养他们的信息辨别能力。

3. 进行实践性活动:我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实践性活动,例如让他们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调研,收集相关信息,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整理和呈现,以提高他们的信息筛选和整理能力。

四、引导学生发展信息共享与交流能力信息的价值在于分享和交流,我通过以下手段引导学生发展信息共享与交流的能力:1. 组织团队合作活动: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强调集体智慧和信息共享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和交流技巧。

教学工作总结发展学生信息素养的实施

教学工作总结发展学生信息素养的实施

教学工作总结发展学生信息素养的实施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时代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

作为教师,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他们能够熟练而有效地获取、评估和应用信息。

通过总结教学工作中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实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的教育形势,并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建议。

为了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在课程设计中,我们应该明确强调信息素养的培养,将其纳入学生的学习目标当中。

同时,要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教学,例如信息的获取、处理、评估和应用等方面。

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并给予合适的评价和反馈。

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我们应该注重信息素养的实际运用。

要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和未来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

例如,在语文课上可以引入新闻报道的阅读与解读,或者在数学课上教授如何使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分析。

这样的实践将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

可以通过教授学生使用各种信息获取工具和软件,如搜索引擎、数据库、图书馆等,来帮助学生有效地获取信息。

此外,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信息素养的实践活动,例如学生进行信息搜集与整理,或者开展小组合作研究项目,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技巧。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评估能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需要具备筛选、评估和验证信息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信息评估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信息的来源、可靠性、真实性等因素,并让学生通过讨论和辩论来判断信息的价值和可信度。

这样的实践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辨别信息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水平。

最后,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应用能力。

信息素养不仅仅是获取和评估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实践性和探究性的任务,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案中的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发展

教案中的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发展

教案中的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发展信息素养是指个体对信息处理、评估与利用的能力,它是现代社会所需的基本能力之一。

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教案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信息素养的意义信息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信息评估能力、信息组织能力和信息利用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

信息素养的提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开展研究、进行创新以及参与社会活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1. 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教案编写过程中,教师应意识到自己的角色从传授者转变为指导者。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引导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搜索能力。

2. 指导学生利用多样化的信息资源教案应设计多样的信息资源,如图书馆、电子图书、网络资源等。

教师应指导学生善于利用不同的信息资源,并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地搜索、筛选和评估信息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信息分析与综合能力教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分析与综合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信息分析的任务,让学生能够分析、提炼和整合所需的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引导学生合理使用信息在教案中,教师应当明确要求学生在使用信息时要依据学科规范并且符合法律、道德的要求。

同时,教师还应教育学生学会正确引用他人的观点和资料,避免抄袭和侵权行为。

5. 鼓励学生进行信息共享与交流教案中可以设计一些合作学习或小组讨论的环节,鼓励学生分享各自获取的信息,并进行交流、合作与展示。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信息传递能力。

三、评估学生的信息素养1. 考察学生信息搜索与筛选的能力教案中可以设计一些案例分析或研究项目,要求学生自主搜索相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评估。

通过考察学生的搜索和筛选能力,可以评估学生的信息获取与评估能力。

2. 评估学生信息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可以通过设计一些信息整理、归纳或创新性应用的任务,考察学生对信息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教学研究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研究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研究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素养已经成为现代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

教学研究作为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的重要手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教学设计、资源建设和评估三个方面,探讨如何通过教学研究有效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教学设计与信息素养发展1. 整合信息素养要素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将信息素养作为教学目标的一部分来考虑。

信息素养要素主要包括信息获取、信息理解、信息评估、信息应用和信息创新等方面。

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和学生能力水平,合理地设置教学内容和任务,以培养学生全面的信息素养能力。

2.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研究应该探索多种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信息时代的需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互联网资源、在线学习平台等新技术手段,创设多样化的教学场景和学习环境,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 强调实践与应用信息素养的发展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注重贯彻实践性教学理念,鼓励学生进行项目研究、实验探究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信息素养所涉及的技能和策略。

二、资源建设与信息素养发展1. 优化教学资源教师应该关注资源建设,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

这包括教学课件、网络教学资源、图书馆藏书和期刊以及各类学习工具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各类学术搜索引擎和数据库,培养他们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

2. 培养信息搜索与筛选能力信息素养的核心能力之一是信息搜索与筛选能力。

在资源建设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信息搜索任务、引导学生使用搜索工具和技巧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信息搜索与筛选方法,培养他们的信息筛选和分析能力。

3. 加强信息安全意识在信息获取和应用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了解信息安全的相关知识。

教师应该向学生传授合法获取信息的方法,提醒他们避免盲目相信网络信息并加强信息保护意识。

同时,学校也应该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学生的信息安全。

教学计划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计划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计划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指个体对信息的获取、评估、组织、使用和共享能力,是现代社会的一项重要素质。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教学计划的设计和实施来促进学生的信息素养发展。

一、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信息素养是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基本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和处理信息,提高学习效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信息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思维和合作精神,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计划设计1. 设定明确的目标:在教学计划中,应明确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具体目标。

例如,提高学生信息获取的能力、培养学生信息评估的能力等。

目标需要具体、可行,并与课程内容相匹配。

2. 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如图书馆、网络资源、多媒体教材等。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能力水平选择合适的资源,并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这些资源。

3. 制定具体的教学活动:教学计划中应包含一系列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例如,开展信息检索的实践活动、组织信息分享的小组讨论等。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提高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学计划实施1. 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问题和情境中获取和处理信息。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2.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寻找答案;可以组织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还可以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资源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提供及时反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提供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评估自己的学习效果。

通过及时反馈,学生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错误,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发展学生信息素养的课堂实践

发展学生信息素养的课堂实践

发展学生信息素养的课堂实践引言信息素养是指个体在探索、利用和评估信息的过程中所需要的能力,正在成为当代教育中越来越重要的一个方面。

由于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今天接触到的大部分信息都是通过互联网和其他数字媒体传递的。

因此,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来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帮助他们有效地获取、评估和应用信息。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课堂中进行实践,以促进学生的信息素养发展。

为什么需要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需要不仅具备基本的学科知识,还要具备一系列的信息素养来适应未来的社会和职业要求。

信息素养不仅包括操作技能,还包括更高层次的能力,如信息的查找、分析、评估和创新。

有以下几个原因说明为什么需要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1. 信息爆炸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我们每天都面对着大量的信息。

学生需要具备信息素养,以便能够从海量的信息中找到真正有用和可靠的信息,避免因信息过载而迷失方向。

2. 信息价值的评估在信息时代,我们需要不断评估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学生应该能够理解信息的来源和背景,并能够评估其是否可靠。

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可以帮助他们在信息过载的环境中作出明智的决策。

3. 创新和问题解决能力信息素养不仅要求学生能够获取和评估信息,还要求他们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信息,解决问题并做出创新。

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可以帮助他们发展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竞争力。

发展学生信息素养的课堂实践方法1. 教授信息获取技能学生首先需要学会有效地获取信息。

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使用各种工具和资源来获取信息,如图书馆、互联网和数据库。

通过教授学生搜索技巧和策略,帮助他们从大量的信息中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的信息。

2. 教授信息评估技能学生需要学会评估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适用性。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练习的方式教授学生如何评估信息源的可信度,如检查作者的资格、查找相关的研究和评论等。

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发展

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发展

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发展已成为教育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从校园教育角度,探讨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发展,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信息素养的定义和意义信息素养是指个体在信息获取、处理、评估和利用等方面的能力。

它不仅包括了对信息的理解和应用,还包括了对信息的创造和交流。

在当今社会,信息爆炸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信息素养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

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发展对其个人能力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信息素养的提升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拓宽信息渠道,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而且,信息素养的培养也有助于学生在社交和职业方面的成功。

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路径1. 教育环境的营造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构建一流的信息资源平台。

学校图书馆应当兼顾纸质和电子资源,提供丰富的学术文献和参考书目。

此外,学校还应配备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和高速网络,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学习工具。

2. 信息素养课程的设置学校应当设置专门的信息素养课程,将信息素养的教学融入到日常学习中。

该课程可以包括信息检索、信息筛选、信息评估、信息利用和学术诚信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系统的学习与实践,学生将能够掌握信息素养的核心要素。

3. 教师的培训与发展学校教师是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推动者。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与发展,提升其信息素养水平。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信息技术培训课程、参与信息素养教学研讨会以及积极利用网络资源等方式来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水平。

三、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学校和家庭是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与发展的两个重要支撑。

学校可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合作,共同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向家长们介绍学校的信息技术设施和信息素养教学计划,并征求家长意见和建议。

家长可以提供适合的学习环境,鼓励孩子多进行信息获取和交流。

四、评估和监测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发展需要持续的评估和监测。

质(发展战略)课题课堂教学与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优质

质(发展战略)课题课堂教学与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优质

(发展战略)课题课堂教学与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计)杨红华负责物理课堂教学实验(子课题:物理学科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构建)。

胡小艳负责化学课堂教学实验(子课题: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化学学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文绍峰负责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实验(子课题: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3、执行小组:组长:谭金国副组长:刘忠胜、曾庆虎、凌敬安成员:(1)各教研组长:廖昊荣(电教)、何冬玲(政治)、郭月兰(语文)、王群(数学)、朱华(英语)、曾文(物理)、胡小艳(生化)、文绍锋(史地)、宋发福(音体美)(2)各学科具体执行成员:曾玉英、杜跃辉、彭勇、彭浩洁、陈英、肖洁(语文)、甘玲、刘霞、章纯、刘艳红(数学)、陈博、刘海蓉、杨立红、邓秋萍、梁小曼、吴春梅、江春梅、谢义珍(英语)、杨红华、陈林霞、曾文(物理)、曾庆虎、王璇(政治)、罗玲、张文林(史地)、林卫忠、胡小燕、刘德、周安阶(化学)、喻春艳(生物)、林永坚(音乐)、张湘闽、王健(体育)、李红、张军(信息技术)、郭月兰、吴爱华、谭建辉、刘少林(活动组织)4、课题管理的组织系统:(二)环境保障:学校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向本课题倾斜,为课题研究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

1、硬件建设:对原有多媒体微机室进行了更新换代,对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室、各科室电脑进行了添置,装备了7个实验班教教室,形成方便快捷的局域网。

正计划更新理化实验室、图书馆,确保电教中心和各室各种媒体设施的添置维修。

2、软件建设:在市场和网络教学软件比较丰富的今天,我校克服资金困难,积极购买教学资源、教学平台和工具软件,重质量,求实用。

同时积极开展各科教学资源自主二元建设工作,鼓励广大教师下载或自制课件,灵活运用网络。

3、队伍建设:从2001年起,我校对教师培训工作常抓不懈,形成制度,做到分层次、分梯度、重实效、重普及。

派出业务副校长、教研室主任、课题负责人、教研组长、计算机专业教师、课件制作负责人、各科骨干教师积极参加省市级培训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CAI课堂教学与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总结性工作汇报江西省萍乡市安源一中课题组2008年6月20日一、指导思想:当前基础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素质教育,简言之就是提高学生的素质。

其实质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

学校的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基本组成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作为中学阶段的各门学科,要求我们的教师结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为一体,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基于这要求,CAI课堂教学的优势地位是传统教学不可代替的,现代教育技术媒体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教育对促进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的改革,推动教学方法的更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实现课堂教学的现代化,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课题组织实施情况:(一)组织保障:1、顾问:萍乡市电教馆:馆长肖钊奎安源区教育局:局长李明2、领导小组:组长:陈如松校长领导并指导课题研究副组长:谭金国副校长刘忠胜主任负责组织课题研究和课题总结成员及分工:林勇(市电教馆)负责协助指导、组织课题研究梁余德书记、谭金国副校长、负责协助组织课题研究刘忠胜(教研室主任)、曾庆虎(教务主任)负责课题研究工作实施凌敬安负责组织课题研究和总结廖昊荣、李蓉负责CAI课件制作指导文绍峰、肖洁负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文献资料收集和整理肖洁负责语文课堂教学实验(子课题:语文学科多媒体教学的学生自主学习构建)。

陈博、王群负责数学课堂教学实验(子课题:几何画板软件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作用)。

刘海蓉负责英语课堂教学实验(子课题:运用语音系统开展英语学科学生自主学习)。

曾庆虎负责政治课堂教学实验(子课题;政治学科的网络课件设计)杨红华负责物理课堂教学实验(子课题:物理学科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构建)。

胡小艳负责化学课堂教学实验(子课题: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化学学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文绍峰负责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实验(子课题: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3、执行小组:组长:谭金国副组长:刘忠胜、曾庆虎、凌敬安成员:(1)各教研组长:廖昊荣(电教)、何冬玲(政治)、郭月兰(语文)、王群(数学)、朱华(英语)、曾文(物理)、胡小艳(生化)、文绍锋(史地)、宋发福(音体美)(2)各学科具体执行成员:曾玉英、杜跃辉、彭勇、彭浩洁、陈英、肖洁(语文)、甘玲、刘霞、章纯、刘艳红(数学)、陈博、刘海蓉、杨立红、邓秋萍、梁小曼、吴春梅、江春梅、谢义珍(英语)、杨红华、陈林霞、曾文(物理)、曾庆虎、王璇(政治)、罗玲、张文林(史地)、林卫忠、胡小燕、刘德、周安阶(化学)、喻春艳(生物)、林永坚(音乐)、张湘闽、王健(体育)、李红、张军(信息技术)、郭月兰、吴爱华、谭建辉、刘少林(活动组织)4、课题管理的组织系统:(二)环境保障:学校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向本课题倾斜,为课题研究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

1、硬件建设:对原有多媒体微机室进行了更新换代,对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室、各科室电脑进行了添置,装备了7个实验班教教室,形成方便快捷的局域网。

正计划更新理化实验室、图书馆,确保电教中心和各室各种媒体设施的添置维修。

2、软件建设:在市场和网络教学软件比较丰富的今天,我校克服资金困难,积极购买教学资源、教学平台和工具软件,重质量,求实用。

同时积极开展各科教学资源自主二元建设工作,鼓励广大教师下载或自制课件,灵活运用网络。

3、队伍建设:从2001年起,我校对教师培训工作常抓不懈,形成制度,做到分层次、分梯度、重实效、重普及。

派出业务副校长、教研室主任、课题负责人、教研组长、计算机专业教师、课件制作负责人、各科骨干教师积极参加省市级培训活动。

并克服种种困难,开展特色鲜明、富有成效的校本培训,内容包括常规媒体使用、计算机基本技能、课件制作常识、先进教育理念等。

培训属全员培训,以教研组为单位成立训练小组,参训情况列入“优秀教研组”、“优秀年组”评比内容。

目的是通过培训,使广大教师接受先进教育理念,学会简单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方法,学会利用网络教学资料,学会在网上进行教学交流。

通过记录考勤、举行多媒体课件现场制作比赛、全校多媒体教学竞赛、全校多媒体教学研究竞赛(包括论文、课件、文字脚本评比)、知识竞赛、上机考试等形式进行了严格的考核评估,个人参训情况、受奖情况与《安源一中“德、能、勤、绩”考核细则》挂钩。

近两年还根据具体情况,实施分层培训模式,普及培训和提高培训相结合,点面结合,达到突出重点、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制度保障:修订原有的各项制度(如:“微机室教学规章制度”、“多媒体教室规章制度”、“语音室教学规章制度”、“电子备课室使用规定”、“各类电教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并将课题实施情况与教师奖励制度、“优秀教研组”、“优秀年组”评比和《安源一中教师“德、能、勤、绩”考核细则》挂钩,还规范了校本教研各项制度,如:《教研组管理条例》、《校本教研活动制度》、《教学反思制度》、《研训一体化制度》、《专业引领制度》等,狠抓落实,讲求实效。

(四)资金保障:由学校拨出专用经费用于全校性竞赛奖励、出版《做新课程的改革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安源一中校本教研成果集)一书、资料刻盘复印、积极参加省市区电教馆各级培训差旅费、积极组织课题主题活动等,同时每年拨款确保软、硬件的添置和维护。

二、《CAI课堂教学与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和活动:主要依托七个学科教学实验开展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04年3月~2005年1月;第二阶段:2005年3月~2006年1月;第三阶段:2006年3月~2007年1月。

具体如下: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初步实施)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现代教学理论、课件制作技巧,提高理论认识水平,以便提升自我,将研究成果上升为理论;充分研究校情学情,进行问卷调查,明确起点及目标;召开课题开题大会,任务落实,责任分担,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入实施阶段。

1、2004年3月—2004年6月:课题及子课题选题、论证,申报立项;(陈如松)初步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陈如松)邀请刚从日本讲学回来的萍乡六中校长易小慧来校进行《电影主题课程实验研究》讲座;聘请萍乡市教研室专家汤苏民来校进行《校本教研与课题研究》专题讲座;子课题骨干教师上交实验计划和论文;问卷调查,调查实验班和对比班教学现状;迎接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评估验收领导小组检查(我校以94.795分的评比总分高居全省72所示范校第六名)。

2、2004年6月—2005年1月:(课题于2004年12月28日成功地被省电教馆立为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

)完成学校电教中心和课件室的电脑添置和更新工作;组织现代教育技术分层培训班;参加全市教师继续教育考试;召开课题开题大会,组织各科骨干力量参加培训(朱红梅);组织全校性多媒体教学观摩课和研讨课,举行全校性多媒体教学竞赛;组织多媒体教学师生座谈会;各科启动二元自主建设学科资源库工作;参加省市区“三优”评比活动;全区优质课展示活动:语文《犟龟》(彭浩洁)、政治《亲子之间》(何冬玲);参加全市物理教师说课比赛(曾文);课题阶段性总结。

第二阶段:(全面推进、实验探讨)克服困难加强学校硬件建设,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题研究人员及方案,理论学习和研究实践密切结合,实验与研讨双管齐下,边实验,边反思,边调整,边推进,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素质为最终目的。

1、2005年3月—2005年6月:完成学校各科室的电脑添置和更新工作;组织现代教育技术分层培训班;参加全市教师继续教育考试;专题讲座《更新课堂教学理念,创造素质教育佳绩》(朱红梅);高中化学《“环境保护”研究性学习教学》教学研究案例(郭小明);组织全校性多媒体教学观摩课和研讨课;对安源区高坑中心校举行教学开放日活动:语文《乡愁》(欧阳意华)、数学《变化中的三角形》(章纯)、政治《做一个讲诚信的人》(何冬玲)、英语(邓秋萍)、物理《电积热》(杨红华);课题阶段性总结。

2、2005年9月—2006年1月:对课题研究实施人员、方案进行调整;配备7个实验班教室;组织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举行全校性多媒体教学竞赛;正式启动教师“师徒结对、捆绑考核”工程;专题理论学习:《信息时代的深度学习》(黎加厚)、《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新理念》(方元山);英语组课题研究课例《Salad DIY》(刘海蓉、何冬玲);全区优质课展示活动:历史《科举取士》(罗玲)、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胡小艳)、物理《光的折射》(陈林霞);课题研究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组织实验班学生政治小论文评比活动(何冬玲);多媒体教学竞赛总结表彰大会暨课题实施研讨会(朱红梅);课题阶段性总结。

第三阶段:(完善发展、总结分析)克服困难继续加强学校硬件建设,理论学习和研究实践密切结合,在实验和反思中完善各类活动,大手笔组织师生大型全校性地活动,提供展现师生才华的平台,同时冷静总结分析,整理各类原始资料,为成功结题做全面准备。

1、2006年3月—2006年6月:建设安源区农村远程教育培训基地;组织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校园学科资源库建设情况检查评比;学生主编、小记者现场招聘比赛(语文组);各教研组组织探究课课例研讨活动;专题讲座《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如何说课》(刘忠胜);专题讲座《全国中小学电脑设计作品大赛获奖作品点评》(朱红梅);举行全校性教师多媒体说课比赛;举行全校性CAI课件比赛暨现场答辩活动;参加省市区电教馆“三优”评比活动;整合校本教研成果,出版《做新课程的改革者、实践者和推动者》一书;组织实验班学生科研小论文评比活动;组织课题研究问卷调查;多媒体说课、课件竞赛总结表彰大会暨课题实施研讨会(朱红梅);课题阶段性总结,迎接省电教馆课题中期评估。

2、2007年9月—2008年4月全面总结,推广应用,为学生提供展现风采的平台。

(详见各个子课题的结题资料)三\《CAI课堂教学与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课题计划完成情况:1、我校《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的子课题《CAI课堂教学与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于2004年12月28日成功地被省电教馆立为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

2、近三年来,我校立足校本教研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培养骨干教师群体,各项课题计划有条不紊地全面推进,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主要有以下途径:(1)加强教师岗位校本培训。

每学期学校通过各种专题内容对教师进行若干方面的培训,内容包括《教师职业道德》、教师驾驭课堂和管理学生的方法、教师教育工作、教师教学工作、现代教育技术学习等内容,为教师个人的进一步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