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公开课
采薇公开课教案设计
![采薇公开课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a27e64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2f.png)
采薇公开课教案设计一、课程目标:1. 了解《采薇》这首古诗的背景及意义。
2. 学习并掌握古诗中的重点字词。
3.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4. 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意境,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采薇》全文解析。
2. 古诗中的关键字词解释。
3. 朗读和背诵练习。
4. 创作练习:以《采薇》为灵感,进行诗歌创作。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采薇》的背景、意义及关键字词。
2. 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讨论,提高课堂参与度。
3. 朗读法: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培养语感。
4. 背诵法: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背诵古诗。
5. 创作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进行诗歌创作。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采薇》的背景及意义。
2. 讲解古诗中的关键字词,解释其含义。
3. 分组朗读《采薇》,指导朗读技巧,培养语感。
4. 组织学生进行背诵练习,检查背诵效果。
5. 分享《采薇》的感悟,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意境。
6. 布置作业:以《采薇》为灵感,创作一首诗歌。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讨论情况。
2. 朗读和背诵: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诗歌创作的质量和创意。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案。
六、教学资源:1. 《采薇》全文文本。
2. 古诗解析资料。
3. 关键字词解释卡片。
4. 朗读和背诵指导音频。
5. 诗歌创作模板。
七、教学环境:1. 教室布置:保持教室干净整洁,营造舒适的学习氛围。
2. 教学设备:准备投影仪、音响等设备,用于展示教学内容。
3. 学习材料: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文本资料和创作纸张。
八、教学安全:1. 注意学生的朗读和背诵安全,避免声音过大伤害听力。
2.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书写工具,防止意外伤害。
3. 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心理问题。
九、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古诗知识竞赛,提高学习兴趣。
2. 邀请诗人或专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视野。
《诗经·采薇》公开课教案
![《诗经·采薇》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7d7265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5e.png)
《诗经·采薇》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诗经·采薇》的背景与价值1.1 《诗经》简介:时间、地域、内容、地位1.2 《采薇》篇目解析:主题、形式、意象1.3 《采薇》的艺术价值及影响第二章:《采薇》的文学特色2.1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2.2 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2.3 字词、句式、韵律的创新与运用第三章:《采薇》的伦理思想3.1 孝道观念:父母、兄弟、夫妇之间的关系3.2 君臣之道:忠诚、尽职、劝谏3.3 仁爱之心:关爱他人、和睦相处第四章:《采薇》中的人物形象4.1 主人公形象:品质、情感、命运4.2 辅助人物形象:角色、特点、作用4.3 人物关系与矛盾冲突第五章:《采薇》的现代意义5.1 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弘扬5.2 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困境与反思5.3 古典诗词与现代生活的融合本章节内容主要围绕《诗经·采薇》的背景、文学特色、伦理思想、人物形象以及现代意义展开,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并从中汲取智慧,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
第六章:《采薇》的词句解读6.1 关键词句的含义解析6.2 生僻字词的解读6.3 诗句的翻译与赏析第七章:课堂互动环节——诗词朗诵7.1 选取适合朗诵的段落7.2 指导学生正确发音、把握节奏7.3 组织学生进行朗诵展示,互相评价第八章:课堂讨论——关于《采薇》的感悟8.1 引导学生从个人角度出发,谈谈对《采薇》的感悟8.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8.3 总结讨论成果,提炼《采薇》的核心价值观第九章:《采薇》相关的艺术创作9.1 介绍《采薇》在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领域的表现9.2 邀请艺术家进行作品展示和讲解9.3 学生创作练习:以《采薇》为灵感,进行艺术创作第十章:课程总结与拓展10.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采薇》的特点和价值10.2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对《诗经》和古典诗词的了解10.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传承传统文化,提升自身素养这五个章节主要侧重于《诗经·采薇》的词句解读、课堂互动、讨论、艺术创作以及课程总结与拓展。
《诗经·采薇》公开课教案
![《诗经·采薇》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738b56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75.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诗经·采薇》公开课2. 课程性质:语文学科专题教学3. 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4. 教学目标:了解《诗经》的背景及文学价值鉴赏《采薇》的诗意及艺术特色提升学生古文阅读与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新课简单介绍《诗经》的概况,包括其作者、创作背景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提问:“什么是《诗经》?”、“《诗经》有哪些特点?”2. 文本解析分组让学生朗读《采薇》全文,感受诗的韵律与节奏。
逐句解析诗句,解释生僻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分析《采薇》的主题思想,探讨诗中所表现的伦理道德观和自然观。
3. 艺术特色探讨引导学生关注《采薇》的艺术特色,如比兴手法、意象运用等。
举例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等。
讨论《采薇》在表现手法上的创新之处。
4. 课堂互动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采薇》的理解和感悟。
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解读,鼓励创新解读。
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三、作业布置选择《诗经》中的另一篇诗歌,进行自主鉴赏,简要概述其内容与艺术特色。
四、教学反思课后收集学生作业,评估教学效果。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欣赏古典文学。
计划下一堂课的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深入性。
五、课后延伸阅读推荐学生阅读《诗经》的其他篇章,加深对《诗经》文学特色的理解。
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古代文学作品,如《楚辞》、《唐诗》等,扩大知识面。
提供相关研究书籍和论文,鼓励有兴趣的学生深入研究《诗经》及古代文学。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讨论和展示等,评估学生的积极性。
2. 学生理解度:通过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采薇》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作业中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4.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观察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和自主阅读时的表现,评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诗经·采薇》公开课教案
![《诗经·采薇》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215052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a2.png)
《诗经·采薇》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介:《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1.2 诗歌背景:《采薇》是《诗经》中的一篇,属于“雅”部分,描写了一位女子采集薇蕨的情景。
1.3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采薇》,了解《诗经》的历史背景及文学特点,感受诗歌的意境和韵律,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第二章:《采薇》诗文解析2.1 诗文逐句解析: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采薇》的诗文,解释生僻字词,阐述诗句的含义。
2.2 诗歌意象分析:分析《采薇》中的自然意象,如“采薇”、“薇蕨”、“草长莺飞”等,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2.3 诗歌主题探讨:讨论《采薇》中所表达的主题,如女性的劳动美德、对自然的敬畏等,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内涵。
第三章:诗歌艺术特色分析3.1 韵律分析:讲解《采薇》的韵律特点,如“四言”、“五言”等,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3.2 修辞手法解析:分析《采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培养学生对文学修辞的认知。
3.3 诗歌表现手法探讨:探讨《采薇》中的表现手法,如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引导学生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
第四章:课堂互动与实践4.1 诗句接龙游戏:学生分组进行诗句接龙游戏,增强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
4.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诗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体会诗歌的情感。
4.3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课程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经》的重要性和文学价值。
5.2 课后拓展:推荐学生阅读《诗经》中的其他优秀诗歌,如《关雎》、《桃夭》等,扩大知识面。
第六章:小组讨论与分享6.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针对《采薇》中的某一特定主题或意象进行深入讨论。
6.2 分享成果: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讨论成果,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6.3 教师点评:教师对各组的讨论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建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采薇》优秀课件公开课ppt
![《采薇》优秀课件公开课ppt](https://img.taocdn.com/s3/m/d776e6d8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49.png)
《采薇》优秀课件公开课ppt嗨,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采薇》这首古诗的解读。
我知道,古诗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可能有点陌生,甚至有些枯燥。
但别急,今天我会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带你们走进这首诗的世界。
首先,得先聊聊这首诗的作者——佚名。
这位老兄,我们只知道他是个诗人,但具体是谁,历史已经模糊了他的身影。
不过没关系,我们今天不是来研究历史的,而是来感受这首诗的韵味。
《采薇》的第一句“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我就觉得特别有趣。
想象一下,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诗人独自一人,走在山间小道上,采摘着那些嫩绿的薇草。
薇草,你知道吗?就是一种小小的野菜,叶子嫩绿,味道清香。
诗人一边采,一边吟唱,那种感觉,是不是很惬意?接下来,“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这里的“岁亦莫止”,让我想起了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总是说“岁月静好”,但其实,岁月哪有静好,它总是在不停地流逝。
诗人用这样的句子,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
再往下,“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这里的“猃狁”,是一种古代的游牧民族,他们经常侵扰中原。
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这句话,让我想起了那些为了生活奔波劳碌的人们。
我们每天忙碌于工作和生活,有时候真的想停下来,好好休息一下,但现实却让我们不得不继续前行。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这里的“同袍”,是指战友。
诗人用这样的句子,表达了对战友的深情厚谊,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之间的真挚情感。
最后,“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这里的“王于兴师”,是指国王发动战争。
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希望大家通过我的讲解,能够对《采薇》这首诗有更深的理解。
记住,古诗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穿越时空,触动我们的心灵。
让我们一起,用心去感受古诗的美好吧!。
《采薇》公开课教案(精选14篇)
![《采薇》公开课教案(精选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38f0276e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46.png)
《采薇》公开课教案(精选14篇)《采薇》公开课教案(精选14篇)《采薇》以其传神的人物刻画、独特的场面描写及真挚的思乡之情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下面是课文的公开课教案,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采薇》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内容、写法、地位和作用);(2) 掌握全诗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3) 掌握《诗经》中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和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句式特点;(4) 能够熟读全诗,并能够背诵末章;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学生课下搜集资料,结合教师补充,体验文学知识积累的过程;(2) 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分析本诗,讨论总结出本诗的艺术特点,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了解本诗的写作内容,体会本诗中征夫的思乡之情,理解其对战争的厌恶之感。
激发学生们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爱国情感;(2)初步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激发学生们关注现实、干预现实的情感。
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是内蒙古科技大学附属中学高一的学生;2.学生已经学习了《诗经》中《关雎》、《蒹葭》等简单的篇目;3.学生对《诗经》的相关知识有初步的了解;4.学生思维活跃,善于与同学交流,乐于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赞许;5.学生对诗歌有浓厚的兴趣,喜欢朗读诗歌,但古诗阅读能力还有待加强;6.学生已有过较多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经验。
教学策略1. 问题解决策略:①学生通过朗读本诗,提出不认识的生字或文言现象(问题),在其他同学的帮助或教师的提示下运用同音、形近等方法识记不认识的字和词类活用现象(解决问题)②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本诗,提出问题(本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通过同桌讨论和教师对重点诗句(如:“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的点拨,学生找出问题的答案并与全班进行交流(问题解决)。
2.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学生通过与小组成员的互助学习,讨论问题,有助于理解诗歌内容。
诗经采薇公开课教案
![诗经采薇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3049af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cb.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诗经采薇》公开课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诗经采薇》的创作背景及意义。
2. 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诗经采薇》。
3. 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及表达的情感。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教学重点:1. 《诗经采薇》的背景及意义。
2. 《诗经采薇》的朗读和背诵。
3. 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及情感分析。
教学难点:1. 诗中古汉语词语的理解。
2. 修辞手法的识别和分析。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诗经》文本及注释。
2. 《诗经采薇》的相关背景资料。
3. PPT或黑板等教学展示工具。
学生准备:1. 预习《诗经采薇》。
2. 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诗经》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
2. 介绍《诗经采薇》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义和价值。
3.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经采薇》,注意语气、节奏和韵律。
4. 分析诗中的意象,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自然美和生活情趣。
5. 讲解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课堂练习1. 请学生简要复述《诗经采薇》的内容。
2. 请学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并给出例子。
3. 讨论:《诗经采薇》的诗意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诗经采薇》。
2. 选择一首《诗经》中的其他诗歌,进行分析鉴赏。
3. 结合《诗经采薇》的学习,谈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经采薇》的背景知识和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朗读和背诵《诗经采薇》的能力。
3. 学生对诗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
4. 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
在讲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时,可以结合具体例子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采薇》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采薇》公开课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c5f6eb5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6a.png)
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 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0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引导学生体 会诗歌中蕴含的思乡之情和战争之苦,树立正确 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方法与手段
01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解法、讨论法等。
02 教学手段
可以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采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和诗歌 情感。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运用心理学知识来应对类似的心理问题。
06
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
小组讨论:《采薇》中的主题思想探讨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讨论《采薇》 中的主题思想,如忠诚、思乡、战争与和平等。
拓展阅读:相关艺术作品欣赏
欣赏《诗经》中的其他篇章,如《关雎》、《蒹 01 葭》等,了解《诗经》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点。
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如《楚辞》、《汉乐府》等 02 ,感受不同时代和地域的文学风格和审美追求。
欣赏与《采薇》主题相关的艺术作品,如音乐、 03 绘画、舞蹈等,拓展艺术视野,加深对诗歌的理
小组代表发言
每组选出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讨论成果, 阐述对《采薇》主题思想的理解。
教师点评与引导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加深对《采薇》主题思想的理解。
角色扮演:模拟诗中情境,加深理解
角色分配
学生自愿选择或由教师指定角色,如士兵、将军、家人等,模拟 《采薇》诗中的情境。
情境表演
解和感受。
05
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
相关历史知识拓展
周朝时代背景
《采薇》出自《诗经·小雅》,反映了周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和人民情感。通过了解周朝的政治、 经济、文化等方面,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采薇》的背景和内涵。
《诗经·采薇》公开课教案
![《诗经·采薇》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94185f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ac.png)
《诗经·采薇》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诗经·采薇》的背景与意义1.1 《诗经》简介:介绍《诗经》的成书背景、作者、内容特点等。
1.2 《采薇》篇目解析:分析《采薇》的篇目结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
1.3 《采薇》的历史价值:探讨《采薇》在古代社会中的文化地位和影响。
第二章:《采薇》的诗意阐释2.1 诗句解析:逐句解读《采薇》的诗句,分析其意境、意象、修辞等。
2.2 诗歌手法探讨:分析《采薇》中的比兴、象征、寓言等手法。
2.3 诗意联想:引导学生从《采薇》中汲取灵感,进行诗意联想和创作。
第三章:《采薇》的吟咏与演唱3.1 吟咏技巧指导:教授《采薇》的吟咏节奏、韵律、声调等。
3.2 演唱实践:指导学生正确演唱《采薇》,体会古诗词的音韵美。
3.3 吟咏演出:组织学生进行《采薇》的吟咏演出,展示学习成果。
第四章:《采薇》与现代生活4.1 《采薇》与现实:探讨《采薇》中的主题与现代生活的关联。
4.2 创意写作:引导学生以《采薇》为灵感,进行现代诗歌或散文的创作。
4.3 生活中的诗意: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诗意,体会古典诗词的魅力。
第五章:《采薇》的艺术影响5.1 绘画创作:以《采薇》为题材,指导学生进行绘画创作。
5.2 手工制作:指导学生以《采薇》为主题进行手工制作,如剪纸、陶艺等。
5.3 综合性艺术表演:组织学生进行以《采薇》为主题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如舞蹈、戏剧等。
第六章:《采薇》的文化传承6.1 《采薇》在历史上的传播:探讨《采薇》在历代的文化传承和影响。
6.2 经典解读:《采薇》在现代学术研究中的解读和评价。
6.3 文化传承的责任:讨论如何将《采薇》的文化价值传承给下一代。
第七章:《采薇》的教育意义7.1 诗词教育:《采薇》在现代诗词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
7.2 德育教育:《采薇》中的道德观念和教育意义。
7.3 教学实践分享:分享以《采薇》为主题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成果。
第八章:《采薇》的比较研究8.1 与其他《诗经》篇目的比较:分析《采薇》与其他《诗经》篇目的异同。
《采薇》优秀课件公开课ppt
![《采薇》优秀课件公开课ppt](https://img.taocdn.com/s3/m/b0afff35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5b.png)
《采薇》与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的表现
《采薇》通过描述士兵的戍边生活,展现了那一时期民族精神的坚韧和顽强,以及人民对和平的渴望 。
民族精神的传承
《采薇》作为民族精神的载体,对后世的民族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
《采薇》与现代文化
现代解读
《采薇》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如对战争的 反思、对和平的渴望等,与现代社会的主题 相契合,使得《采薇》在现代社会中仍具有 很强的现实意义。
归途之艰
通过描绘归途的艰难和坎坷,进一步强调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03 《采薇》的艺术特色
《采薇》的意境营造
画面感强
通过细腻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古代军营,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感受到战争与和平的对比。
情景交融
将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融为一体,通过自然景色的变化,暗示人物内心的波动和 战争的残酷。
争的残酷和士兵的苦难。
思想意义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士兵们的痛苦 和思乡之情,也反映了那一时期 社会的真实面貌,对于我们理解 那一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
的意义。
02 《采薇》的文本分析
《采薇》的诗歌结构
诗歌形式
本诗采用四言体,每句四字,共六章 ,章与章之间用“兴”手法串联,形 成完整的诗歌结构。
层次分明
诗歌分为三部分,分别描述出征、思 乡和归途情景,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
《采薇》的修辞手法
对比手法
诗歌中通过对比出征前后的情景,突出战争的残酷和思乡的 痛苦。
借景抒情
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如“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表达 了作者的情感。
《采薇》的意象分析
戍边之苦
通过描述戍边的艰辛和思乡之情,表达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牺牲。
《采薇》优秀课件公开课
![《采薇》优秀课件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3239070c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cc.png)
目录
CONTENTS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历史文化背景探究 • 文学鉴赏与批评方法指导 • 跨文化对比与拓展延伸 • 课堂互动与讨论环节
01 课程介绍与背景
CHAPTER
《采薇》的来源与背景
《诗经》篇章
《采薇》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 诗经》中的一篇,属于小雅,反 映了古代士兵对战争的厌倦和思 乡之情。
艺术价值
《采薇》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 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诗歌所表达的思乡之情和对战争的控诉,具有普遍的人类情感和深刻的社会意义,使读 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感悟。
03 历史文化背景探究
CHAPTER
先秦时期社会风貌及思想潮流
社会制度变革
融合共生
传统诗歌元素与当代文学创作相融合,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还能为当代文学创作注入新的活力和灵感。
06 课堂互动与讨论环节
CHAPTER
小组讨论:《采薇》中的主题意义探讨
战争与和平
通过分析《采薇》中描绘的战争场景和战士情感,探讨战争对人 类社会的影响以及和平的重要性。
忠诚与责任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朗诵法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自 由朗读等方式,让学生熟悉诗 歌内容,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
奏。
讲解法
教师对诗歌的背景、主题、艺 术手法等进行详细讲解,帮助 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 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 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多媒体辅助
运用PPT、视频、音频等多媒体 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采薇》公开课教案
![《采薇》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ec43bc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69.png)
《采薇》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采薇》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帮助学生掌握诗歌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运用文本比较的方法,让学生了解《采薇》与其他古代诗词的联系和差异。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智慧,提升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和作者介绍介绍《采薇》的作者王维以及他的文学地位。
讲解诗歌创作的背景和历史情境。
2.2 诗歌文本分析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解释诗歌的和每一句的含义。
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3 诗歌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讨论诗歌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和背诵让学生多次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鼓励学生背诵诗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
3.2 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进行深入分析。
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3 文本比较提供其他古代诗词作为参考,让学生比较和分析与《采薇》的相似之处和差异。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和讨论。
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2 作业和练习布置相关的作业和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理解程度。
4.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文本材料提供《采薇》的原文和注释版本,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提供相关的古代诗词作为参考资料。
5.2 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播放相关的音乐和朗读录音,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第六章:教学步骤6.1 导入新课以一个问题或者一个与诗歌相关的活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采薇公开课教案范文
![采薇公开课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763e845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2f.png)
采薇公开课教案范文第一章:采薇的起源和发展1.1 介绍采薇的起源:采薇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起源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
1.2 讲解采薇的发展历程:采薇经过几千年的演变,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传统舞蹈。
1.3 分析采薇在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采薇不仅是民间舞蹈,还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章:采薇的动作和技巧2.1 介绍采薇的基本动作:如颤步、晃肩、摆手等。
2.2 讲解采薇的动作要领:动作要舒展、优美,富有节奏感。
2.3 分析采薇动作中的技巧:如身体的颤动、手臂的摆动等。
第三章:采薇的音乐和节奏3.1 介绍采薇的乐曲特点:乐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
3.2 讲解采薇的节奏感:采薇的舞蹈节奏丰富多变,需要舞者准确把握。
3.3 分析采薇音乐与舞蹈的协调:音乐与舞蹈动作要相互配合,达到和谐统一。
第四章:采薇的服饰和道具4.1 介绍采薇的服饰特点:服饰色彩鲜艳,富有民族特色。
4.2 讲解采薇服饰的搭配:服饰要与舞蹈动作和场景相协调。
4.3 分析采薇道具的作用:道具如花篮、扇子等,既能增加舞蹈的美感,又能展示舞者的技巧。
第五章:采薇的表演和欣赏5.1 介绍采薇的表演场合:采薇既能在舞台上表演,也能在民间庆典活动中展示。
5.2 讲解采薇的表演技巧:舞者要注重情感表达,把握舞蹈的节奏和氛围。
5.3 分析如何欣赏采薇舞蹈:欣赏采薇舞蹈要关注舞蹈动作、音乐、服饰等方面的特点,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第六章:采薇的排练与团队协作6.1 介绍采薇舞蹈的排练过程:从基本动作到完整舞蹈的逐步学习与练习。
6.2 讲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采薇舞蹈需要多人配合,团队协作至关重要。
6.3 分析采薇舞蹈排练中的团队配合:如何通过沟通与协调,达到舞蹈动作的同步与和谐。
第七章:采薇的传承与创新7.1 介绍采薇舞蹈的传承意义: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采薇舞蹈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7.2 讲解如何在传承中进行创新: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基础上,加入现代舞蹈的元素与风格。
大学语文采薇名师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大学语文采薇名师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fe0a7cb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50.png)
—— 诗歌:
《诗经》 现实主义诗歌旳源头
《楚辞》 浪漫主义诗歌旳源头
采薇
——《诗经·小雅》
一、有关《诗 经》
《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旳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旳诗歌 305篇
一、《诗经》旳分类: 风、雅、颂 六
义
二、《诗经》旳体现手法: 赋、比、兴
三、《诗经》旳内容:“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mǐ
Xiǎnyǔn
huáng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zài
pìn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gǔ
jiù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薾)
(花) (辂)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
“靡室靡家,猃பைடு நூலகம்之故”、“岂不日戒,猃狁孔
棘”
——《汉书·匈奴传》
• 抒情主人公: 戍边兵士
• 时间和地点: 返乡途中 • 内容: 追忆(戍边生活)
心理(戍边时,归家时)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杨柳依依”:保家卫国,意气风发 “雨雪霏霏”:战场生还,悲痛厌倦
3.“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 感.
【渡汉江】
唐·宋之问
六年级诗经采薇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六年级诗经采薇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cf7fa8b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80.png)
师:追忆当年离别时, 那情那景犹在眼前。
生: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在依依旳杨柳下,我曾对年迈旳父母说..... 在依依旳杨柳下,我曾对年幼旳子女说..... 在依依旳杨柳下,我曾对送别旳乡亲们说.....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一、猜人物 1.他是战国时期楚国人,是我国伟大旳爱国 主义诗人,浪漫主义文学奠基人。中国有一 种老式节日与他有关。他是 屈原 。
2.他是西汉时期旳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 著有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他是 司马迁 。
3.在大唐多若满天繁星旳诗人中, 李白 是唯 一被人们誉为既有侠肝义胆,又有仙风道骨旳 浪漫主义诗人。
美哉,《诗经》 跨越千年旳文明, 聆听那揉进琴瑟旳飞歌流韵,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旳爱情箴言,绵亘千古;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旳谆谆教导,悠然回荡。 不论放浪,还是婉约, 不论高歌,还是浅唱, 纯粹得就像远古旳天空, 无邪得宛如源头旳活水。 这么旳美不必修饰, 这么旳美不会凋零, 她,便是《诗经》—— 尘封记忆中永远旳歌。
《诗经》旳主要体现手法是“赋”“比”“兴”。
“风、雅、颂、赋、比、兴 ”合称诗经 “六义”。
美哉,《诗经》
跨越千年旳文明, 聆听那揉进琴瑟旳飞歌流韵,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旳爱情箴言,绵亘千古;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旳谆谆教导,悠然回荡。 不论放浪,还是婉约, 不论高歌,还是浅唱, 纯粹得就像远古旳天空, 无邪得宛如源头旳活水。 这么旳美不必修饰, 这么旳美不会凋零, 她,便是《诗经》——尘封记忆中永远旳歌。
二、猜作品
1.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旳
一部史书。
诗经采薇公开课教案
![诗经采薇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e0949f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6d.png)
《诗经·采薇》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经》的历史背景、地位及其文学价值。
2. 分析《诗经·采薇》的诗意、艺术特色及文化内涵。
3. 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括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 《诗经·采薇》原文及译文。
3. 《诗经·采薇》的艺术特色分析。
4. 《诗经·采薇》的文化内涵探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诗经·采薇》的诗意、艺术特色及文化内涵。
2. 难点:对《诗经·采薇》深入解读,理解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经》的历史背景、地位、文学价值及《诗经·采薇》的诗意、艺术特色。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诗经·采薇》的文化内涵,分享学习心得。
3. 欣赏法:品读《诗经·采薇》,体会其韵律美、意境美。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诗经》的历史背景、地位及文学价值。
2. 讲解《诗经·采薇》的诗意,分析其主题思想。
3. 分析《诗经·采薇》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比兴、象征等。
4. 深入解读《诗经·采薇》,探讨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5. 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熟读《诗经·采薇》,写一篇赏析文章。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分组讨论,评价学生对《诗经·采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以及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诗经·采薇》的朗诵比赛,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韵律感。
2. 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深入讲解《诗经》的其他篇章。
3. 开展《诗经》主题的绘画、书法比赛,让学生从艺术角度感受《诗经》的美。
七、教学资源1. 《诗经》原文及注释、译文版本。
《采薇》优秀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采薇》优秀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60df0d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2a.png)
《采薇》优秀教案一、教案背景介绍《采薇》是中国古代音乐作品之一,为先秦时期的民歌。
它以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讴歌了丰收的喜悦和劳动人民的幸福生活。
教师可以通过教授《采薇》这首古代民歌,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并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了解《采薇》这首古代民歌的背景和意义;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欣赏能力;3.通过学习《采薇》,增强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
三、教学内容1.历史背景:介绍《采薇》的起源和演唱背景,让学生了解这首古代民歌的文化内涵。
2.歌曲分析:分析《采薇》的曲调和歌词,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点。
3.歌曲欣赏:通过播放多个版本的《采薇》,让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演唱和表达方式,并引导学生发表个人意见和感受。
4.歌曲演唱:分组练习《采薇》的演唱,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步骤1.导入: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了解和兴趣。
2.讲解背景:通过讲解《采薇》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对这首古代民歌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3.歌曲分析:将《采薇》的曲调和歌词分段进行解读,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点。
4.歌曲欣赏:播放多个版本的《采薇》,让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演唱和表达方式,并引导学生发表个人意见和感受。
5.分组练唱: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练习《采薇》的演唱。
教师可以提供歌词和曲调的参考,同时指导学生注意音准和节奏。
6.小组展示:各小组轮流展示自己的演唱成果,其他学生可以给予评价和建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7.总结:对学生进行回顾和总结,让他们分享这次学习的成果和体会。
8.作业布置:让学生对《采薇》进行个人阅读和思考,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五、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和参与程度;2.小组展示的演唱成果和其他学生的评价;3.收集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估学生对《采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1.音频播放器与扬声器;2.多个版本的《采薇》音频;3.小组练唱的材料和乐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戍边
(威风凛凛)的战车, (高大强壮)、(训练有素)的战马 (制造精良)的弓箭与箭袋 (危险紧张)的战斗 (凶悍危险)的敌人
军威盛大 捷报频传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棠棣就是今天学名叫郁李,开 着一种像野樱桃花一样的白的 粉的花儿,一串串相拥成团, 随后会结出樱桃一样的果实。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 《夜上受降城闻笛》 • 唐· 李益 •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本篇就是通过一个久役士卒在归途中 的回顾与自述,反映了戍边生活的艰苦, 保家卫国的豪情和思乡怀亲的忧伤。是 一首爱国恋家、服役思归的情绪矛盾苦 闷之作。
深入探究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 雪霏霏”。 晋人谢玄把这四句论为三百 篇中最好的诗句。好在哪里?
• 《国风· 王风· 君子于役》 •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 (shí),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 如之何勿思! •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huó)?鸡 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 苟无饥渴!
• 诗中描绘出一幅乡村晚景的画面,表达女主 人公怅惘的盼望和期待;最后这种盼待转变 为对丈夫的牵挂和祝愿。
《 采 薇 》 诗 意 图
1.借景抒情。
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 情,而是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 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 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以景写 情.
2.以乐景写哀情。
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 小雅· 采薇》这 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 倍增其哀乐。”以春风杨柳灿烂春光反衬离 家之悲,以风雪交交严酷寒冬反衬凯旋之乐。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比兴
用花之盛起兴,喻军队车马服饰之盛及声势之壮。
戍边
深入探究二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 士兵为什么回家途中还会"我心伤悲"呢?
士兵为什么回家途中还会"我心伤悲"呢?
家人安在?家园安在?青春安在?年华安在? 战友何在?
1/一别多年,“靡使归聘”,生死存亡两不知,当此之际,又产生了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忧惧心理。 2/出生入死,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 3/“行道迟迟”,归路漫漫,“载饥载渴”,眼前的生活困境。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 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 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戍边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棠棣就是今天学名叫郁李,开 着一种像野樱桃花一样的白的 粉的花儿,一串串相拥成团, 随后会结出樱桃一样的果实。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 (xiǎn)狁(yǔn)之故。不遑(huáng)启居,玁狁(xiǎn yǔn)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 (zài)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pì n)。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 (gǔ), 不遑(huáng)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 牡(mù)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kuí )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féi)。四牡 翼翼,象弭(mǐ)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jí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yù)雪霏(fēi)霏。行道 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暮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如何思归?
心情的变化:
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 忧心孔疚
与 日 俱 增 的 思 乡 之 苦
• 渔家傲• 秋思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 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 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雁门太守行》 唐·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反衬手法:
用凄苦的景物来写快乐,用美 好的景物来写悲哀,这就是反衬 手法。 用美好的景物来写快乐,用 凄苦的景物来写悲哀,这是陪衬; 反衬往往比陪衬更有力量。
时序之“今──昔” 景物之“柳──雪” 人生之“往──来”
3.对比:
小结:《采薇》一诗,在题材 上可称为边塞诗的鼻祖,征人思 乡、闺妇思夫是后代边塞诗的重 要主题,这首诗能以最真实的词 句、最自然的艺术,挑动了人们 的某一根心弦,准准地说中了人 们心里千变万化的情绪,历经数 前千年而不倒,愈弥芳。
戍边
《 采 薇 》 诗 意 图
• 将最后一章改写成散文性的文字
示例:
拄一根弯曲的枯枝,挂一个破旧的包袱,他脊背 佝偻,步履蹒跚,不知已经走了多久。又一阵寒 风呼啸而过,凌乱的胡须挂满雪花,在空中瑟瑟 发抖。白色的胡须,白色的雪花,已然无法辨清。 冒着雨雪,踩着泥泞,每一步都迈得如此艰难。 脚下的路是如此之长,长得足以承载一场战争, 长得足以装满一个人年年岁岁的思念,长得足以 盛满一个人生命中的苦乐悲欣。他终究是远了, 远了,只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
当时的兵役制度是二年为期限,可是本诗中 的战士的服役看上去没有期限,士兵归家变得 遥遥无期,这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满和对家乡 更强烈的思念。
分析镜头二中的主人公的情感
自豪(爱国之心: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高 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 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 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比兴
用花之盛起兴,喻军队车马服饰之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民歌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采薇》是出征玁狁的征人在回乡途中所咏唱的一 首歌谣。
第一部分(1——3) 采薇思归 第二部分(4——5) 战场之壮 第三部分(6) 归途之景
追忆
镜头一中的主人公的情感
忧伤(家园之思:军旅生活之劳苦,久久不得归家,而
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
前三章,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1)比 兴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有直接起兴和兴 中含比两种情况。 (2)重章叠唱 《诗经》章法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各章的句法 基本相同,中间只更换相应的几个字,反复咏唱。 作用在于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题,增强诗歌的 音乐性和节奏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美。使感 情得到尽情的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