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11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11. 点点聚会》 湘美版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11. 点点聚会》湘美版一. 教材分析《11. 点点聚会》是湘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创作点点聚会的作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点点画的基本技法和创作方法。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详细的步骤说明,又有生动的创作示例,便于学生学习和借鉴。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但由于年龄特点,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尚在发展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和创作,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点点画的基本技法和创作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点点画的基本技法和创作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点点作品。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创作。
2.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分享创作心得。
3.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创作出自己的点点作品。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PPT等相关教学资料。
2.准备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和材料。
3.准备一些关于点点画的优秀作品,用于展示和借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关于点点画的优秀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展示教材中的步骤说明和创作示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讲解点点画的基本技法和创作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动手实践,尝试创作自己的点点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交流创作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你还能用点点画出什么场景?”,“你觉得点点画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等。
设计评价教学设计(实用11篇)
设计评价教学设计(实用11篇)设计评价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能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并能正确计算。
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细心检查的习惯,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除法。
(一)导入1、口算30×8 60×6 7×9034÷2 25÷6 120÷602、笔算120÷20 174÷20师:我们在做除法题时应该注意什么?1、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
2、有余数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习的知识,同学们掌握的很好。
如果把整十数的除数改成普通的两位数,还会算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个知识。
(板书:参观苗圃)(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1:室内培育22种花,共154盆,每种花的盆数相同,每种花各有多少盆?(1):读题:(2):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3):列式:3、估算:每种花大约有多少盆?4、这道题到底等于多少?在下面试着列竖式计算。
5、学生板演,说明思路6、小练:408÷51 368÷9设计评价教学设计第2篇随着新课程改革大面积铺开,传统教学评价中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地在改革中体现了出来,因此,建立一种新的适应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体系,已经非常迫切、非常必要了。
和传统的教学评价相比,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既要遵从教育评价理论的一般原理,也要具有一些区别于传统教学评价的特征。
一、发展性发展性是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评价最重要的特征。
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更要重视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重视每个学生在本人已有水平上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评价特别是考试评价强化选择和分等功能,造成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无法认识自己的潜能,从而丧失了自我发展的动力。
11水平三《三种姿势投掷实心球》教学设计 11
5.手腕脚踝运动
2.教师喊口令 3. 教 师 提 示 学 生 动 作 练习规格和要求
2. 跟 着 老 师 一 起 喊 口令 3. 按 教 师 提 醒 的 动 作要求进行练习
要求: 1.散开和集合动作要快 2.注意力要集中
二、辅助练习
1.提出带着问题进行, 1.积极参与练习,并
1.传递实心球
强调一切行动听指挥。 在练习的过程中积
泳模仿,仰泳模仿,蛙泳模 跑练习。
身跑练习。
仿,蝶泳模仿。
3. 口令指 挥学生 变换 3.注意听清口令,变
准
动作。
换动作。
备
部 分
2.热身操
1.教师讲解示范动作 1.认真观看动作示
1.头部运动 2.肩部运动 要求并带领学生一起 范并明确动作要求
3.腰部运动 4.膝关节运动 练习
进行练习
计 次/分钟 负 群体密度:≥75%
地 器 材
荷 个体密度:≥50%
空场地一块、实心 球若干、软排、口 哨
动作方法:双手持球于头上 生总结投掷的发力顺 础 上 进 行 模 仿 练 组织队形:同上
后方,双脚左右开立,身体 序。
习。
后仰,由双腿用力蹬地,髋 2.讲解示范完整技术 2.积极参与练习体
关节及躯干屈曲肩部迅速向 动作。
会技术要领。
前快速挥动手臂,最后屈腕 3.引导获得更大力量 3.学生之间相互合
把球抛出,出手后身体制动 以及正确的出手角度 作,相互帮助,共
维持平衡。
(42 度左右)
同提高。
基
4.统一口令强调安全 4.注意一切行动听
本
注意事项。
指挥。
部
分
【竞赛】游戏:越障碍投球 1. 讲解游 戏规则 以及 1.按照游戏规则进 组织(〇软排▲障碍)
第11课发现同伴闪光点(教学设计)
第11课发现同伴闪光点(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发现同伴闪光点第一步:导入教师可播放一段有关儿童成长的视频或故事,向学生讲述成功人士从孩提时期向着梦想一步步努力,最终成功的故事。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为什么成功人士可以成功?他们都做了什么?他们中有什么共同点吗?”第二步:解释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在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闪光点,而这个闪光点就是他们的优点或长处。
每个人的闪光点不同,这也就导致着每个人的个性和特色也不同。
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构成,在特定场景下都可以为他人所需,并且这些特点可以通过训练和发展而逐渐得到提升。
第三步:探究学生可以先自己思考,以及向身边的同学进行讨论。
当学生认为自己已经了解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时,他们可以进行一个小游戏:学生可以在班级里留下一张纸条,提供他们认为自己拥有的闪光点。
这一个小游戏旨在让学生发掘出他们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心并且把注意力转移到长处上面。
第四步:分享学生需要被鼓励和赞赏,尤其是在一项新事物尝试失败之后。
而在这一步,教师可以采取一种让学生分享他们的闪光点的方法,即让学生分组,依次进行展示他们的优点和长处。
学生可以在分享之后,对其他人的长处进行评价,增加彼此的积极互动,鼓舞彼此的信心。
第五步:提升在分享之后,学生其实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在这一步,我们需要提醒学生,这些优点需要进行训练和发展,以达到更高的水平。
例如,有些同学可能喜欢写作,但是也许他们只是习惯写日记,而没有尝试过写文章或故事等更具挑战性的事物。
在此,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参加写作竞赛,或者定时安排写作训练时间,以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写作能力。
第六步:总结在教学的最后阶段,教师可以再次强调“闪光点”,以及学生需要通过训练和发展以提升他们的能力。
学生也可以将这些长处应用到他们的学业以及日常生活中,以便更好的发挥和训练他们的特长和优点。
总之,通过这样一个教学过程,学生将能够发现自己独一无二的优点和长处,并增强自信心和积极性。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目标】①了解楚汉之争的过程及性质,知道西汉建立的基本史实。
(时空观念)②知道西汉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内容及作用。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③知道文景之治的措施及表现,了解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况,通过对比秦亡汉兴,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教学难点:休养生息政策。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大风刮起来了,云随着风翻腾奔涌啊,威武平天下,衣锦归故乡,怎样才能得到勇士啊为国家镇守四方!这是汉高祖刘邦所做的《大风歌》。
此诗歌只有区区三句,前两句直抒胸臆,雄豪自放,亦显得踌躇满志,第三句却突然透露出前途未卜的焦灼,抒发了刘邦内心表现出对国家尚不安定的浓郁的惆怅。
那在这种惆怅不安的状态下刘邦是如何做的呢,下面让我们走进本课,一起来了解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环节二:整体感知1、先导阅读:西汉如何建立的?为了巩固新生政权,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该政策结果如何?答案提示:教师指导:本课主要讲述的是西汉建立到逐渐兴盛的历史。
楚汉之争,刘邦最终胜利,建立西汉,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得政治清明,社会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成为汉武帝大一统局面出现的条件。
因此“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三个子目互为因果关系,“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是实施“休养生息政策”的前提和基础,“文景之治”是“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
环节三:新课教学(一)目标导学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1、自主学习:①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曾经并肩作战的友军在秦灭的这一刻起发生了变化,两个人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这个胜利的果实该由谁来享受?拥有重兵的项羽自封为____________ ,封刘邦为_______。
双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开争战,史称“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对人有礼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统编版(表格版)
《11 对人有礼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统编版讲礼貌)3. 教师小结:对呀,咱们从小就要讲礼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1 对人有礼貌》。
(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1. 礼貌用语我知道(1)出示图片,展示不同的场景,如见面打招呼、接受别人帮助、不小心撞到别人等。
(2)提问:在这些场景中,我们应该说什么礼貌用语呢?(引导学生分别说出“您好”“谢谢”“对不起” 等)(3)教师讲解礼貌用语的含义和用法。
- “您好”:是见面时的问候语,表示尊重和友好。
- “谢谢”:当别人帮助了我们或者给了我们东西时,我们要说“谢谢”,表示感激。
- “对不起”:当我们不小心做错了事,伤害到了别人时,我们要说“对不起”,表示歉意。
(4)组织学生进行礼貌用语接龙游戏。
教师先说出一个场景,如“见到老师要说什么?” 学生回答“您好”。
然后,学生再提出一个场景,让其他同学回答相应的礼貌用语。
2. 礼貌行为我做到(1)播放视频,展示一些礼貌行为,如主动问好、排队等候、帮助他人等。
(2)提问:视频中的小朋友们做了哪些礼貌行为呢?(引导学生回答出视频中的礼貌行为)(3)教师小结:这些小朋友们真有礼貌!我们也要向他们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对人有礼貌。
(4)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进行角色扮演,如在学校门口见到老师、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在商店里买东西等。
表演结束后,让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点评,指出表演中好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3. 礼貌之星我来评(1)制定礼貌之星评选标准。
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制定出礼貌之星的评选标准,如使用礼貌用语、遵守纪律、帮助他人等。
(2)学生自评和互评。
让学生根据评选标准,对自己和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选出自己心目中的礼貌之星。
(3)教师评选。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评选出班级的礼貌之星,并颁发奖状和奖品。
4. 礼貌之花处处开(1)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我们做到对人有礼貌呢?(引导学生回答出在家里、在社区、在公共场所等地方都要讲礼貌)(2)教师小结:对呀,礼貌之花处处开。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 教学设计(优秀11篇)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教学设计(优秀11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规章制度、员工手册、创业计划、企划方案、心得体会、法律文书、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ployee manuals, entrepreneurial plan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leg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教学设计(优秀11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11《自我反省促进步》教学设计
通过组织学生扮演情景剧,让学生知道反思可以减少矛盾。
帮助学生认识到反省能够促进我们的进步、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
引导学生每天一省,在反省中不断进步
课堂小结
自我反省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美德。它如同一面镜子,能使我们看到自身的不足,也促使我们及时改正错误,从而成长为更优秀、更受欢迎的人。
(2)春游的时候,同桌彬彬在我需要帮忙的时候,总是及时地帮助我,但是平时在学校,彬彬问我问题我都总是爱答不理,以后可不能这样了。
15、小提示
在生活当中,我们可以经常反思自己,这样,才能在每一件小事中学习,在每一件小事中进步。
16、每天一省
1.今天我对人有礼貌吗?
2.今天我帮助别人了吗?
3.今天我认真倾听别人讲话了吗?
还有一次,狐狸学校要考试了,红红没有认真复习,考得非常糟糕,但是红红却对妈妈说:“都是因为试卷太难了,我才考得这么差的!”
每一次,当发生了一些不太好的事情时,红红总觉得,自己没有错,错的是别人。
2、评一评
你喜欢小狐狸这样吗?小狐狸存在着怎样的问题?
你觉得,如果小狐狸红红一直这样的话,可能会导致哪些不好的结果?
(1)在游戏的过程中,因为我没有能够很好地完成我分到的工作,导致我们小组的速度慢了。
(2)在找密码纸的过程中,我们没有很好地分工合作,所以比不上人家分工得好的小组。
(3)如果在找密码纸的过程当中,我们能够把教室分成不同的区域,再把这些区域分派给不同的同学,这样我们就能快很多。
6、再比一次
再做一次“颜色密码”游戏,看看我们有没有进步!
9、想一想,演一演
1.如果你是乐乐,你会说哪一句话,为什么?
A.你乱打人,我要告诉老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11 镜头里的花》 人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11 镜头里的花》人美版一. 教材分析《11 镜头里的花》是人美版六年级上册的美术教材,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摄影的方式表现生活中的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实践操作,适合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摄影技巧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摄影的热爱程度较高,摄影技巧较熟练;部分学生则相对陌生,需要更多的指导和鼓励。
此外,学生对花的认识和理解也有所不同,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花的美丽和特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摄影的基本技巧,能够通过摄影表现生活中的花。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摄影技巧的运用,如光圈、快门速度、构图等。
2.如何通过摄影表现花的美丽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摄影基本技巧和花的特点。
2.示范法:展示优秀摄影作品,分析作品中的优点。
3.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拍摄花卉作品。
4.互动法:学生之间交流拍摄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摄影作品,包括优秀的学生作品和 professional 作品。
2.学生准备摄影设备,如相机、手机等。
3.教师准备教学PPT,包括摄影技巧讲解、优秀作品展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优秀摄影作品,引发学生对花卉摄影的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花卉形象、构图、色彩等方面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摄影基本技巧,如光圈、快门速度、构图等。
并通过示范作品,分析如何在拍摄花卉时运用这些技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摄影实践,拍摄花卉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拍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摄影作品,分享拍摄心得。
教师点评作品,总结拍摄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摄影技巧表现不同季节、不同场合下的花卉。
第十一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教学设计
11.《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教学设计(适用五四制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初步感受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自豪感。
2.通过收集、处理信息等方法,提高获取信息、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了解开国大典、人民代表会议等概况,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自豪感。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照片:毛主席在天安门上庄严宣布……1.提问:图片反映什么时候的什么事?2. 旧中国是什么样的?二、理解政治协商会议师:一个国家由谁来领导呢,当时在中国有许许多多的党派,这些党派非常支持革命,可以说中国革命成功,离不开各党派的支持和帮助,于是中国共产党提议召开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什么叫政治协商会议?三、知道国旗、国微、及国歌知识(1) 国旗:样子、象征意义、国旗故事国旗样子:红色的底色,旗面左上方一个黄色的大五角星,大五角星右方四颗小的五角星各有一个角尖对准大五角星的中心。
(2) 国徽:样子、象征意样子:中央是国旗下的天安门,周围是齿轮和谷象征意义:它鲜明地表明了我们国家的性质,标志着中国人民自椅适运动以来的亲民主义革命斗争的胜利和工人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尊严。
(3) 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
总结:国旗、国歌、国徽都是祖国的象征,热爱、尊重国旗、国歌和国徽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
评价任务:我们每一个小朋友从小就要树立热爱国旗、国歌、国徽的思想,在这种爱国主义思想的激励下努力学习,顽强拼搏,长大后要报效祖国,力争为国旗添彩、为国徽争光。
【板书设计】国旗、国微、及国歌理解政治协商会议【教学反思】第2课时一、导入1.播放歌曲《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赵、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提问:“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去干什么?”。
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11.项链》》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11.项链》优质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诗词《项链》的意义;
–认识诗词中的有关词汇;
–通过诗词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诗词《项链》的理解和朗读。
2.难点:运用简单语言表达诗词中的抽象意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道具引入诗词《项链》的主题,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2. 学习诗词(15分钟)
•带领学生一起学习诗词《项链》,解释生字解词,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义。
3. 朗读练习(10分钟)
•分组进行朗读练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情感体验(10分钟)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情感,培养审美情操。
5. 思维拓展(15分钟)
•引导学生围绕诗词展开自由讨论,拓展思维,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6. 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强化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四、教学手段
•图片、道具、课件等多媒体教学手段。
五、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包括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
六、教学反思
•总结本节课的优点和不足,为以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通过本节优质课的设计,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义,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操,为他们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年级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11同桌小伙伴 | 鄂科版
三年级心理健康教学设计-11同桌小伙伴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同桌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到与同桌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主动与同桌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交技巧。
3. 引导学生尊重和接纳同桌,培养合作意识,共同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4. 培养学生团结互助、互相关心的品质,增强班级凝聚力。
教学内容1. 同桌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同桌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明白与同桌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性。
2. 沟通交流技巧:引导学生主动与同桌沟通,学会倾听、表达、赞美等社交技巧。
3. 尊重与接纳:让学生学会尊重和接纳同桌,发现同桌的优点,包容同桌的不足。
4. 团结互助:培养学生与同桌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合作意识,学会互相帮助、互相关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与同桌建立良好关系,提高社交技巧,培养团结互助的品质。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与同桌沟通,学会尊重和接纳同桌,共同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故事书等。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引起学生对同桌话题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新课内容:讲解同桌的意义、沟通交流技巧、尊重与接纳、团结互助等内容。
3. 活动环节:设计同桌互动游戏、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同桌建立良好关系。
4.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与同桌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
5. 课后作业:布置与同桌相关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三年级心理健康教学设计-11同桌小伙伴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简洁明了地呈现教学内容的要点,突出重点与难点。
作业设计1. 同桌互动:与同桌一起完成一项任务,如共同制作一份手工作品、共同完成一篇日记等。
太阳教学设计(优秀11篇)
太阳教学设计(优秀11篇)太阳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运用数据、比较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2、经历学习过程,获得学习体验,培养语感。
3、认识自然,热爱自然。
【教学过程】预备铃两分钟:《种太阳》歌曲播放同学了解歌词,跟着学唱。
一、散文欣赏引出1、出现巴金的《海上日出》片段,师朗诵。
2、这段话给你怎样的感受?带着这种感受美美地读读?二、初读文,感知《太阳》的语言1、读题,这是一篇说明文。
2、实话实说,这篇文章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硬邦邦,硬生生)三、再读文,进一步了解文章内容1、课文写了些什么,每一自然段用一个词或一个短句概括。
2、2~8自然段分别让同学板书段的概括。
3、师生讨论:根据自然段的意思,归并意义段。
4、交流板书内容,小结:课文介绍了太阳的特点和她与人类的关系。
四、细读1~3节,品味语言特点1、说明文的语言也有自身的魅力。
(笑脸图贴上)哪些地方值得夸一夸?2、交流,边让同学板书。
(数字、举例等等)3、自读,把特点表示出来:6000度,你感觉怎样?你想到了什么?把你的这种感觉读出来。
4、同桌互读互评,假如你的同桌读得好,鼓鼓掌。
5、师生合作读。
谈感受:说明文的语言给你的感受。
五、读4~8节,感受密切关系1、(奖励大家到阳光底下去走走。
)看录象。
2、读课文,读到哪些地方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某些镜头或学过的`知识,就在这句话旁边打五角星。
3、用“太阳虽然离俺们很远,但是他跟俺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开头说话。
4、小结。
(你们都在用举例的方法。
)5、引读第8小结。
6、对大家,对太阳说句话,写在课文后面,交流:生:啊,太阳,你给了俺们生命,给了俺们世界。
生:太阳,您是大地的母亲,是万物生长的源泉。
生:太阳,你给予俺们……生:太阳,谢谢您……生:人类呀,俺们要破译太阳的密码……师:刚才俺们用感恩的心,发烫的文字来赞扬太阳,现在俺们一起来欣赏。
六、拓展阅读1、歌曲《心中的太阳》2、艾青的《给太阳》。
师生配乐朗诵。
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教学设计
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本教材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四单元“村落、集镇与居住环境”第11课,包含了“城市化的演进”“居住条件的改善”“基础设施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四个子目。
主要说明了近代以来城市化的过程、城市化的进步意义。
另一方面,也直述了城市化带来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贫富矛盾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本课的要求是:了解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及问题。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辩证地分析城市化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积极思考问题的解决之道,从而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理念。
二、学情分析本课内容在初中教材和《中外历史纲要》虽有所涉及,但课文的时间跨度较大,知识体系庞杂。
高中生基于本单元第10课和《中外历史纲要·下》的学习,对城市的发展及意义有了一定的了解;而通过两本必修教材的学习,史料分析、历史解释、时空定位等能力有了一定提升。
但受限于生活经验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对问题的理性认识还有待加强。
三、教学目标1.借助相关材料,站在历史解释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城市化的概念,理清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的关系。
2.借助相关中外城市化图片,立足于时空观念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与世界的城市化进程。
3.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能力,借助材料,概括总结近代以来城市化发展的特点。
4. 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能力辩证地分析城市化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生活理念。
四、重点难点重点:近代以来城市化的演进及积极影响难点:近代以来城市化的特点、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方法情境创设;史料研习;问题引导。
七、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教师讲述:深圳自1979年3月建市以来,40余年间发展迅速。
请对比两张不同时期的深圳城市规划图,指出从图一到图二深圳的城市区域发生了什么变化?图一:《深圳经济特区总体规划(1986-2000)》图二:《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预设: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原本的农村地区变成了城市地区。
11宇宙生命之谜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1宇宙生命之谜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如“酶、碳、冥、磁"等字,“发达、仍然、理论、恒星、封冻”等词语。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科学家根据生命存在的条件探索太阳系行星上是否有生命的情况及成果。
感受说明文的特点,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并学会运用。
培养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热爱地球、保护环境、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能围绕课文相关问题找到合适的阅读方法,并提取有效信息。
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科学家根据生命存在的条件探索太阳系行星上是否有生命的情况及成果。
掌握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并学会运用。
感受说明文的特点,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
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如“酶、碳、冥、磁"等字,以及“发达、仍然、理论、恒星、封冻”等词语。
理清课文层次,把握主要内容,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求结论"的顺序理清文章脉络。
三、教学过程导入:在璀璨的星空下,我们看到了无尽的奥秘和可能性。
从古代的星相学到现代的天文学,人类一直在探索宇宙的奥秘。
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一个令人着迷的问题: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生命?让我们一起开启这次寻找宇宙生命之谜的旅程。
文本解读快速阅读全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精读课文,回答问题: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生命?文章从哪两个方面进行了介绍?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和说明理由的语句。
理解说明方法及作用。
品味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课文详解:【第1自然段讲解】这段文字主要讲了人类对于太空生命存在的想象和探索。
首先,它提到了古时候,由于科学不发达,人们创造出了许多关于“天上的世界”的神话故事,如嫦娥奔月、仙女下凡、蟠桃盛会等。
这些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太空和生命的向往和好奇。
然后,文章指出虽然现在科学发达了,人们知道这些神话是古人编出来的,但这并没有阻止人们对于太空生命的探索和想象。
第11课《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
第11课《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再塑生命的人》是统编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成长”,引导学生对人生、生命有所感悟,在情感、价值观上引导学生理性地思考爱、理解爱。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一、学习默读;二、学会在阅读中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三、阅读要关注标题、开头、结尾处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
本文节选自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选段透过“我”的眼睛,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叙述了一个盲聋哑儿童在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重新认识周围的事物,走进大自然,体验人间真情,从黑暗、迷茫走入爱的光明之中,重拾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的故事。
教材将本文定位为“自读课”,因此教师应该通过设计“大任务”来推动学生的学习。
另外,此文也有自己的个性之处:文章在叙事之中常常穿插一些抒情或议论。
1.学会默读,掌握用“关键句”梳理脉络、理解情感的阅读方法;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感悟莎莉文老师的形象,体会莎莉文老师强烈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感受海伦·凯勒对老师的深情。
3.引导学生学习海伦·凯勒积极乐观、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学会默读,掌握用“关键句”梳理脉络、理解情感的阅读方法;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感悟莎莉文老师的形象,体会莎莉文老师强烈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感受海伦·凯勒对老师的深情。
同学们,世界是多姿多彩的。
我们可以看到阳光的色彩斑斓,听到鸟鸣的婉转动人。
但还有一种人,他们生活在没有色彩,没有声音的世界里,他们的生活方式就是“盲人猜字”。
对于他们来说,能生存下来已需要足够的勇气,而要出类拔萃,那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见证奇迹,走进海伦凯勒的心灵世界。
【走近作者】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她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在柏金斯盲人学校莎莉文老师的协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写作,还学会了说话,上了大学。
11葡萄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1 葡萄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葡萄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结合上文等方法,理解“梯田、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重点词句的意思。
2.理清作者是如何把葡萄特点写具体的,并迁移运用,学会把句子说具体,说完整。
3.运用情景模拟、现场采访、体验代言等形式,在整体感悟课文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逐步感受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并能借助提示有条理地介绍葡萄干的制作过程和自己喜欢葡萄沟的理由。
4.感受祖国的幅员辽阔和美丽富饶,激发学生赞美家乡的感情和认识家乡的渴望。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符号、猜读等策略进行有层次的读书,理解关键词句,学会把句子说具体、说完整。
难点:在整体感悟课文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感受葡萄沟到底好在哪里,并能借助提示有条理地介绍葡萄干的制作过程和自己喜欢葡萄沟的理由。
教法:本课以多元阅读为主体,紧扣“读"、“悟”二字,采用情景创设、相机引导、以读代讲、朗读感悟,课外延伸等教法,全面落实新课标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理念。
学法: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舞台,本课将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学习模式,以及自主学习体验法、图文结合想象法、思维问答游戏法、情景模拟表演法等学习方法的运用,助力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真实学习,真实进步。
教师教具准备:教学课件、黑板贴、维吾尔族小花帽、学习操练单。
学生课前准备:结合课前语学单,巩固掌握第一课时习字成果,并查阅与新疆葡萄沟有关的资料,为第二课时的习读课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单元双线整理,回顾所学文本师:祖国处处好风光,在本单元的大美中国行中,我们登上鹳雀楼看到(屏显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男生读。
行至庐山看到(屏显: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女生。
走进安徽,我们欣赏了千姿百态——(黄山奇石),还跨越海峡去往宝岛台湾,领略了日月潭的美丽风光呢。
《汉语拼音11ieüeer》教学设计
《汉语拼音11ie üe er》教学设计14篇《汉语拼音11ie üe er》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复韵母ie、üe,特殊韵母er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e、yüe。
3、学习声母与复韵母ie、üe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
4、认识8个生字,正确朗读句子,儿歌。
5、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ie、üe、er的发音,以及声母与üe组成的音节。
【教学准备】拼音、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出示a、o、e、i、u、ü,全班齐读。
二、学习ie、ye1、学习ie和ye的读音和四声:⑴出示图画,观察后交流图上画着什么?⑵学生试读图下的ie和ye。
⑶师范读,学生观察老师的口型,模仿发音。
⑷借助语言积累稳固ie、ye的读音我们平时说话,什么时候会说到ye〔ie〕这个音?⑸学习ie、ye的四声。
2、学习拼音:⑴复习两拼音的方法;出示音节,学生练习拼读。
⑵从拼读的音节中自选一个来说词语或句子。
3、指导书写ie、yeie和ye有字形上有什么不同?你想用什么方法把它们记牢?三、学习üe和整体认读音节yüe1、学习üe和yüe的读音和四声:⑴范读üe,学生模仿,练读。
⑵比拟üe和ie。
2、学习拼音。
3、指导书写。
四、学习特殊韵母er1、学习er的发音观察图画,师范读,生模仿练读。
2、学习er的四声。
3、指导书写。
六、稳固练习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出示复韵母卡片ie、üe、er。
2、指名读,开火车读。
3、出示音节,齐读。
二、看图学音节词1、出示挂图,请同学们观察,院子里有些什么?老爷爷在干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2、出示音节,拼一拼。
3、观察图,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4、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把你观察到的说一说。
11《短文二篇》教学设计
11 短文二篇教学目标:1.把握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2.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作者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河山、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
教学重点: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语言,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答谢中书书》画面布局的巧妙。
2.《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
教法学法:朗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语言赏析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答谢中书书》学习目标:1.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背诵课文。
2.领会本文景物描写的方法。
3.运用所学方法绘景状物。
学习重难点:1.积累文言实词,把握课文大意。
2.运用所学方法绘景状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无不为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色所陶醉。
其实,我们伟大的祖国哪儿不是神奇如画呢?不信,就请你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读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二、预习交流1.文题解读。
明确:答:答复;谢中书:谢徴,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书:信。
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我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始于书信。
汉魏六朝文人的尺牍重在实用。
唐宋以后,在一些文人的笔下,尺牍的实用功能明显淡化,审美性能日益强化,有些尺牍刻意写成纯粹的文学作品。
2.作者简介。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学家。
又被称为“山中宰相”。
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
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
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
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
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
陶一生好松。
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A Module 4 The nature worldUnit 1 Wild animals第二课时 Look and read Ask and answer[教学目标]1.听说读写单词zoo, zoo-keeper及词组live in,the top of;能准确运用句子It is…It has…It can … It has… It likes …It lives in …描述野生动物的习性和能力;能在-wh问题的引领下读懂语篇;能在图片或提示的帮助下对野生动物进行描述。
2.在阅读语篇中体验:从文本中寻找关键词的阅读技巧;通过描述野生动物提高英语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熟悉了解野生动物习性,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情感和意识。
[重点与难点]重点:四个单词、词组的拼写,运用阅读技能完成语篇阅读。
难点:在描述动物的外形及习性时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的变化。
[方法与手段]依据本节课语篇模式的文本特征,我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层层推进,引导学生不断理解、掌握文本内容及体验阅读技巧;之后通过多媒体手段设计练习,描述图片,阅读语篇,从而加以巩固拓展和提升。
我采用录音机、词卡、CAI课件拓展教学资源。
[使用教材的构想]本课教材分为Look and read 和Ask and answer两部分,在Ask and answer里面,我认为一些问题对学生来说比较简单,所以删除了部分一般疑问句,新增了若干特殊疑问句,之后又增加了看图说话和语篇阅读的教学活动,拓展了教学内容。
[教学流程]I. Pre-task preparation(本环节2.5分钟)1. Warming-upT: Hello, boys and girls. Do you like animals? Do you like wild animals?Ss: Yes.T: Ok. I have some pictures. Look! What animal can you see? What color is it?课件播放野生动物的图片,包括长颈鹿,大象,狮子,海豚等,配有森林交响曲的背景音乐。
和学生一起就这些动物的简单外形和能力特点及进行描述。
II. While-task procedures(本环节19分钟)1. Show the pictures of the text book and ask Ss questions about the picture: (本环节1.5分钟)课件展示课文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并就图片内容进行口头提问。
T : What animal can you see? Ss: I can see a monkey.What color is it? Ss: It’s brown.What can it do? Ss: It can …Where do they live? Ss: They live in …T : Who is the monkey’s friend?Teach : zoo-keeper 通过提问谁是猴子的好朋友,引出新词zoo-keeper。
2. Ask Ss to read the whole passage quickly and answer:快读课文回答问题。
(本环节3分钟)T: Where do the monkeys live?Ss: They live in the jungle and zoo.3. Ask Ss to read the 1st and 2nd passage carefully and answer:(本环节7分钟)让学生仔细阅读第一、二段并回答问题。
a. T: ①Is the monkey big? ②What does it have?③What can the monkey do? ④What does the zoo-keeper do?b. Check the answers.学生阅读完后一起作答。
①Yes, it is. ②It has long arms and long legs.③It can climb to the top of the tree and swing on the rope.Explain “climb to the top of the tree / swing on the rope”检测完答案后进一步练习climb to the top of 和swing on,并讲解swing 一词多义。
课件展示:The cat can climb to the top of the tree.The baby can swing on the swing.v.摇摆n.秋千④He feeds the animals, cleans them and plays with them.课件展示:zoo-keeper 动物饲养员拓展词汇keeper 看守者park-keeper 公园看守人shop-keeper 店主goal-keeper 守门员[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语篇阅读中精读细读,是获取具体信息技能的训练。
The zoo-keeper feeds the animals, cleans them and plays with them.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是对语言表述的拓展,提高学生说的能力。
]4. Tell Ss “Do n’t feed animals in the zoo. It’s dangerous.”(本环节0.5分钟)课件出示相关告示牌图片。
5. Ask Ss to read the 3rd passage carefully and answer:(本环节3分钟)T: ①What do they like? ②What don’t they eat?Check the answers①They like fruit and leaves. ②They don’t eat sweets.6. Pair wok: Fill in the blanks.课件出示以下内容,让学生填空。
(本环节4分钟)Look at the monkey. It __ big. It is ______. It has ____ arms and long _____. It can ___ to the ____ of the tree. It can ____ ___ the rope. Some monkeys ____ ___ the jungle. But some monkeys live in the ________. The _________ feeds them. They like____ and leaves. They _____like sweets.III. Post-task activity(本环节15分钟)课件出示图片和段落,让学生两人一组讨论并描述。
1.Groupwork: Describe the pictures. (本环节8分钟)a.Look at the animal. It is _________. This is the ____________.It is ______.(color) It is ___________.(color)It has a __________ and _____________. It is ___________. (size)It has ____ tail. It has ____________ .It can ______________________. It has no ___________________. It can ______________________. It can ______________________. It eats ______________.b.Look at the ______. Pandas like to eat ________.It’s ____________.(color) They eat little animals too.It’s ____________.(size) Most pandas live ____________________.It can ________________. But they don’t eat ___________.It can ________________.Look!They are Tuantuan and Y uanyuan.They liv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The ____________ feeds them.[设计意图:对新知和旧知融合的进一步操练,在a的基础上增加了长度和难度,描述由一幅图增至多幅度,语篇内容更加丰富饱满,同时也与时事相结合。
]2. Reading. (本环节7分钟)The kangaroo is the symbol of Australia. It is brown. It is tall. It has a long and thick tail. It has short arms and small hands. But it has long legs and long feet. It can jump very high and very long. But it can’t walk.Some kangaroos live in the zoo. The zookeeper feeds them. They eat hay, fruit and biscuits.Some kangaroos live in the jungle or desert(沙漠). They eat grass. Baby kangaroos live in mothers’ pouch. Mother kangaroos feed them. How happy they are!Qs: 按次序逐一呈现问题。
①Where do kangaroos live? ②Does the kangaroo have small feet?③What can the kangaroo do? ④Can the kangaroo walk?⑤What do kangaroos eat in the zoo?⑥What do kangaroos eat in the jungle or desert?⑦Do you know “pouch”?[设计意图:此练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新的语篇,巩固所学句型及运用所学阅读技能,同时扩大知识面,体验中西方文化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