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习俗:基诺族茶俗

合集下载

四饮茶习俗

四饮茶习俗

• 注重午后饮茶,其源始于18世纪中期。因英国 人重视早餐,轻视午餐,直到晚上8时以后才 进晚餐。由于早晚两餐之间时间长,使人有疲 惫饥饿之感。为此,英国公爵斐德福夫人安娜, 就在下午5时左右请大家品茗用点以提神充饥, 深得赞许。久面久之,午后茶逐渐成为一种风 习,一直延续至今。如今在英国的饮食场所, 公共娱乐场所等都有供应午后茶的。在英国的 火车上,还备有茶篮,内放茶、面包、饼干、 红糖、牛奶、柠檬等,供旅客饮午后茶用。午 后茶实质上是一餐简化了的茶点,一般只供应 一杯茶和一碟糕点,只有招待贵宾时,内容才 会丰富。
冲泡,属纯茶原汁味饮法,认为清饮能保持茶 的“纯粹”,体现茶的“本色”。而最有汉族 饮茶代表性的,则要数品龙井、啜乌龙、吃盖 碗茶、泡九道茶和喝大碗茶了。
2
品龙井茶
• 茶美,境融,水净,器精,艺巧 • 1:50-60,80 • 少量高冲湿润茶叶(浸润泡)10-15S 七分满,
三分空(七分茶,三分情) • 赏叶观色闻香品味 • “龙井真茶者,甘香如兰,幽而不洌,啜之淡
然,似乎无味。饮过之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 溺沦乎赤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真味也。”
3
茶与婚礼
• 茶与婚礼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在婚礼中应 用、吸收茶叶或茶叶文化作为礼仪的一部分。
• 茶性纯洁,茶树多籽 • 古代认为茶只能直播,移载不能成活(江南婚
俗: “三茶礼”——爱情不移) • 湖南浏阳“喝茶定终身” • 湖南元江“鸡蛋茶” • 浙江湖州:“吃茶”、“受茶”、“献茶”、
中国各民族饮茶习俗分类
• 1、清茶品饮,香真味实
• 2、大碗急饮,生津止渴
• 3、以茶点缀,意在示礼
• 4、借茶喻世,追求哲理
• 5、名茶名点,相辅相成

布朗族与基诺族茶文化比较研究

布朗族与基诺族茶文化比较研究
西
Hale Waihona Puke 南农业学

21 2 卷 2 0 0年 3 期
V0. 3 12 No 2 .
S uh e tC iaJ u a fAgiutrlS in e o tw s hn o r lo r l a ce cs n c u
文章 编 号 :0 1— 8 9 2 1 )2— 5 4— 4 10 42 ( 0 0 0 0 9 0
和基诺 族千百年来 以茶为生 , 创造 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无论是过去、 现在 , 还是未来 , 叶都是两个 民族 生存和 发展 中重要 的农 茶
业生物资源之 一。 关键词 : 茶文化; 历史; 朗族; 布 基诺族 ; 比较
中 图分 类 号 :5 1 1 ¥ 7 . 文献 标 识 码 : A
Co a io fTe l r fTwoM io i e fBu a g a d Jn o mp rs n o a Cut eo u n rt so ln n iu i
C N n gwe, ANG Pn —h n , HE Ha - iW igs e g CHEN iL iyn , Me, IS・ig BAIXi -h n uz e
两部 分 , 中 , 朴 子 蛮 ” 其 “ 即今 布 朗 族 和德 昂族 的先
布朗族 和基诺族都是云南特有且人数较少的古 老民族之一 , 中, 其 布朗族总人 口 9 0 .4万人 (00 20
年 ) 主要 分 布 在 西 双 版 纳 、 洱 、 沧 、 山 等 州 , 普 临 保
景 洪市基诺 山 , 漫长 的 历史 长 河 中 , 徙 、 化 较 在 迁 分
少, 与中原王朝的交往也较晚; 布朗族属于南亚语系
断迁 徙 、 散 , 而加 速 了 民族 的分 化 与 组合 , 布 分 从 分

云南普洱茶文化区民族饮茶习俗考

云南普洱茶文化区民族饮茶习俗考

关键词 : 云南普洱 茶
茶文化 民族饮茶 习俗
K yw r s Y n a u rt t utr n t n i rn st u tm e od : u n P r a e c l e a i a t dik c s n e a u ol y a e o
云南省思茅市和西双版纳州是中国普洱茶乡, 这里民族众多 , 聚居着哈尼、 、 、 彝 傣 拉祜 、 、 佤 布朗、 基 诺、 瑶 、 回、 傈僳 、 苗、 、 白、 壮 汉等十四种世居 民族 , 所有这些 民族都爱饮茶 。以茶待客 , 用茶代酒 , 历来是
h u igpa e aiu ai aie sars l o ec l rl rd t n a dtel es l d e n e fr e i e nl h v r n etap t r. o s l .V r s t n t sa ut f h ut a t i o f t e i r c , om d df r t a edu kt a e n c o n ol i e t u a i n h i y fe e y h e tn
t n n r , h a u n t n ioi , eD i ai a n r , a o a m n r y h i t n n r , eP i ai a m n r y i a mioi teL h a o a m n r t a n t n mioi Wan t n ioi ,teLs n i a mioi t a n t n ioi , ol y t i l y t h ol y t i l t ua o l y t h ol t teTb t a o a m n r y heN x a o ai r k etac s m t ar n teeao a o . h iea n t n io t ,t a i t n t di st u t c r o lb rt n n i l i n i ly n h e o o y h i

56民族都喝哪些茶

56民族都喝哪些茶

56民族都喝哪些茶?中华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历史悠久,民俗也多姿多彩。

而饮茶是中华各族的共同爱好,无论哪个民族,都有各具特色的饮茶习俗。

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饮茶习俗:1. 藏族:酥油茶、甜茶、奶茶、油茶羹。

2. 维吾尔族:奶茶、奶皮茶、清茶、香茶、甜茶、炒面条、茯砖茶。

3. 蒙古族:奶茶、砖茶、盐巴茶、黑茶、咸茶。

4. 回族:三香碗子茶、糌粑茶、三炮台茶、茯砖茶。

5. 哈萨克族:酥油茶、奶茶、清真茶、米砖茶。

6. 壮族:打油茶、槟榔代茶。

7. 彝族:烤茶、陈茶。

8. 满族:红茶、盖碗茶。

9. 侗族:豆茶、青茶、打油茶。

10. 黎族:黎茶、芎茶。

11. 白族:三道茶、烤茶、雷响茶。

12. 傣族:竹筒香茶、煨茶、烧茶。

13. 瑶族:打油茶、滚郎茶。

14. 朝鲜族:人参茶、三珍茶。

15. 布依族:青茶、打油茶。

16. 土家族:擂茶、油茶汤、打油茶。

17. 哈尼族:煨酽茶、煎茶、土锅茶、竹筒茶。

18. 苗族:米虫茶、青茶、油茶、茶粥。

19. 景颇族:竹筒茶、腌茶。

20. 土族:年茶。

21. 纳西族:酥油茶、盐巴茶、龙虎斗、糖茶。

22. 傈僳族:油盐茶、雷响茶、龙虎斗。

23. 佤族:苦茶、煨茶、擂茶、铁板烧茶。

24. 畲族:三碗茶、烘青茶。

25. 高山族:酸茶、柑茶。

26. 仫佬族:打油茶。

27. 东乡族:三台茶、三香碗子茶。

28. 拉祜族:竹筒香茶、糟茶、烤茶。

29. 水族:罐罐茶、打油茶。

30. 柯尔克孜族:茯茶、奶茶。

31. 达斡尔族:奶茶、荞麦粥茶。

32. 羌族:酥油茶、罐罐茶。

33. 撒拉族:麦茶、茯茶、奶茶、三香碗子茶。

34. 锡伯族:奶茶、茯砖茶。

35. 仡佬族:甜茶、煨茶、打油茶。

36. 毛难族:青茶、煨茶、打油茶。

37. 布朗族:青竹茶、酸茶。

38. 塔吉克族:奶茶、清真茶。

39. 阿昌族:青竹茶。

40. 怒族:酥油茶。

盐巴茶。

41. 普米族:青茶、酥油茶、打油茶。

42. 乌孜别克族:奶茶。

基诺族历史与独特习俗

基诺族历史与独特习俗

基诺族历史与独特习俗基诺族是菲律宾的一个原住民族群,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习俗。

他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他们居住在菲律宾群岛南部的黎建岛上。

基诺族以其丰富的传统和独特的习俗而闻名,下面将重点介绍基诺族的历史,以及他们独有的文化习俗。

一、基诺族历史基诺族是菲律宾最早的居民之一,他们在菲律宾群岛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他们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

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中,基诺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社会和文化体系。

在古代,基诺族是一个以部落为单位生活的社会群体。

他们以农业为主要生活方式,种植水稻、甘蔗和山地蔬菜。

同时,他们也以渔猎为生,利用周围的自然资源维持生计。

基诺族人善于运用土地和自然资源,建造了独特的房屋和道路,充分适应了当地的环境。

在历史的长河中,基诺族也经历了许多变迁和挑战。

20世纪初,菲律宾被西班牙殖民统治,基诺族也面临着文化和土地的压迫。

直到菲律宾独立后,基诺族才得以保护和传承自己的传统文化。

二、基诺族独特习俗1. 祭祀仪式基诺族人尊奉自然万物,他们相信大自然中的神明和灵魂。

每年,他们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以感谢神明保佑他们的收成和生活。

祭祀活动通常伴随着舞蹈、音乐和祷告,人们身着传统服装,敲击乐器,表达对神明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2. 音乐和舞蹈基诺族以其丰富多样的音乐和舞蹈而闻名。

他们利用传统乐器,如木击乐器和竹管乐器,演奏悠扬的旋律。

基诺族的舞蹈动作优美独特,表达着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情。

这些音乐和舞蹈不仅是基诺族人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传承和弘扬文化的重要方式。

3. 纹身艺术基诺族人是纹身艺术的传承者和创造者。

他们利用传统纹身技术,在身体各个部位刺绣独特的纹样,以表达他们的身份、地位和信仰。

基诺族的纹身艺术不仅仅是装饰,更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符号。

4. 民间传说和神话基诺族有丰富的民间传说和神话,这些传说和神话讲述了他们的起源、生活和价值观。

基诺族人通过传口授古人的智慧和经验,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传递给后代。

基诺族

基诺族

饮食文化
• 基诺族习惯于日食三餐,以大米为日常 主食,杂以玉米、瓜豆等。基诺族食用 大米很讲究,要吃好米,新米,陈仓米 多用来喂养家畜或做烤酒。玉米则侧重 于吃青。早餐通常把糯米饭用手捏成团 吃,午餐多把米饭用芭蕉叶包好带到地 里随时加盐和辣椒食用。晚餐除主食米 饭外,还备有一些菜肴,家庭饲养的畜 禽只在婚丧礼祭时才能宰杀。
基诺族的历史来历
有关基诺人最早的记录为明末清初,因基 诺山地区盛产普洱茶故在此时有大量汉地商人 来往,并借此向推广了相并的农业生产式艺。 清雍正七年,中央曾在此筑有砖城,屯兵500, 但后因瘅气甚恶故而裁撤,此后该地区以土 司制度,设有攸乐土司后因该地区的傣族土司 用武力对合合并统治。民国时期设有保甲长但 多以傣人为头目,故该地区有发生以基诺人为 首的多民族暴动,后以车里县县长撤职查办, 并免3年税赋收局。

民族文化
基诺人,多以经营打铁、竹篾编织、纺织、酿酒、木工等 为主要劳动,同该地区其它民族一乐爱歌舞,所以相对多 的保留有丰富的神话传说、故事和诗歌。比较广的有两部 《玛黑和玛妞》、《女始祖尧白》均为其的创世神话* (分另为:创人的兄妹成婚,与尧白造天地,撒茶)。 此外还有:《宝刀和竹笛》、《猴子和人》、《大姐和四 妹》等。 基诺人还有丰富的叙事歌、山歌、贺新房歌、哄娃娃歌、 儿歌等,使用的主要乐器有口弦、毕吐鲁、洞箫、二胡、 七柯(用7个竹筒组成,有7个音阶)、塞吐(大鼓)、硭和钹 等。 此外由于该地区有丰富的竹林故,其对竹子的加工工艺也 是十分的优秀。
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
语言文字
基诺语,属汉藏语 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没有本民族文字, 过去多靠刻木记事。
宗教信仰
基诺族为自然 神崇拜,阿匹 额为其主神崇 拜,并以为创 世神。

基诺族介绍1

基诺族介绍1

基诺族的介绍一.语言和历史二.农业和地形三.食物四.居住环境和服饰五.习俗六.节日七.音乐八.宗教九.文献综述引用总介绍基诺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

基诺是民族自称,过去汉语多音译为“攸乐”,意为“跟在舅舅后边”,加以引伸即为“尊崇舅舅的民族”。

1979年6月经民族确认,成为中国的第56个民族。

基诺族自称“基诺”,意为“舅舅的后代”或“尊敬舅舅的民族”。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乡,其余散居于基诺乡四邻山区。

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

使用基诺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一.语言和历史基诺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其语法构造同藏缅语族基本一致, 语音、词汇上同彝语支, 缅语支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语音结构接近彝语支, 同时它又有着自已的特点。

1. 基诺语基诺语是中国基诺族使用的语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攸乐山和补远山地区,使用人口约1万余,基诺语分攸乐山、补远两个方言,彼此通话有一定困难,方言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词汇上。

2. 历史有关基诺族汉文献记载史于清代。

据考,因基诺山盛产普洱茶,明未清初有汉族商人进入,推广种茶制茶技术,对基诺族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1729年,清朝在基诺山司土寨设攸乐同知,筑砖城,带“马步兵丁五百名”驻守。

但六年之后,因瘴气厉害而裁撤,委任基诺族头目为攸乐土目,管理基诺山区。

民国时期,地方政府在基诺山委任保甲长,保甲长与傣族土司任命的基诺头人相结合,主要职责是为地方政府催缴贡赋。

1941年11月至1943年4月,基诺族在操腰的领导下,联合瑶、哈尼、布朗、汉等民族进行反抗,最终迫使云南省地方政府把车里县长撤职查办,3年内未在基诺山征税。

在1949年以前,基诺族社会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向阶级阶段渡阶段,由父系氏族制取代母系氏族制,大约也只有300余年历史,21世纪初日常生活中母系氏族公社的遗俗还相当多。

二.农业和地形基诺山基诺族乡处于北热带、现亚热带气候山区,是云南省普洱茶六大茶山之一。

中国饮茶风俗

中国饮茶风俗

2. 藏族酥油茶

酥油:把牛奶或羊奶煮沸,经搅拌冷却 后凝结在溶液表面的一层脂肪,极富营 养。 茶叶:紧压茶中的普洱茶或金尖
作料:食盐、鸡蛋、事先已炒熟、捣碎的 核桃仁、花生米、芝麻粉、松子仁等


2. 藏族酥油茶

制作:
1. 将紧压茶打碎加水在壶中煎煮20-30分钟 2. 滤去茶渣,把茶汤注入长圆形的打茶筒内 3. 加入适量酥油、食盐、鸡蛋及核桃仁、花
1. 2. 3. 4. 5. 6.
25.壮族甜茶
26.广西侗家的十五茶
制作:打油茶
饮茶礼仪
第一次献茶 第二次献茶 第三次献茶 第四次献茶
27.湖南苗族虫茶
28.甘肃裕固族摆头茶
又称酥油炒面茶
制作: 在熬得很浓得砖茶茶汁中,加入炒面、酥油、
牛奶、盐、奶酪皮等,用筷子搅成糊状后饮 用
是一种与烤茶相似,而又独具一格的
饮茶方法。
与烤茶的区别:抖烤
用薄铁板,盛放适量茶叶置于火塘上 烧烤
6. 傣族三味茶

(1)傣族竹筒茶 制作和烤煮方法一般可分为五道程序: 1.装茶 2.烤茶 3.取茶 4.泡茶 5.喝茶
6. 傣族三味茶
(2)傣族花茶
桂花:
老人喝 茉莉花:年轻人喝,尤其是结过婚的女 人喝 玫瑰: 谈恋爱的人喝
盐茶、油茶、糖茶冲泡方法与龙虎
斗相似,不同的是在预先准备好的 茶盅内,放的不是白酒而是食盐、 食油或糖,分别取名为盐茶、油茶 或糖茶。
14. 德昂族的砂罐茶
与拉祜族烤茶相似
区别:
小陶罐改为小砂罐
15. 怒族的盐巴茶
怒族的饮茶谚语: 早茶一盅,一天威风;
午茶一盅,劳动轻松;

神奇的普洱茶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云南农业大学

神奇的普洱茶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云南农业大学

第一章测试1.沱茶最早产于云南A:下关B:普洱C:昆明答案:A2.唐代的陆羽所著的()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书。

A:《茶经》B:《蛮书》C:《元史》D:《云南通志》答案:A3.普洱茶名的来历共有三种说法,分别是A:因神话故事命名B:茶叶集散地得名C:因产地命名D:因创作人命名答案:ABC4.下列哪条茶马古道不是五条茶马古道之一?A:普洱茶马道B:旱季茶马道C:官马大道D:江莱茶马道答案:A5.“茶马古道”是A:民族迁徙走廊B:民族和平之路C:文明文化传播古道D:中外交流通道答案:ABCD第二章测试1. 2008年出台的国家标准中对普洱茶的定义是: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

A:云南大叶种晒青B:云南大叶种C:云南小叶种D:云南小叶种晒青答案:A2.茶出六大茶山就西双版纳来说,澜沧江之___以易武为中心的地区被称为“江内”。

A:西B:东C:北D:南答案:C3.在云南省的这些优良品种中,有5个国家级良种,其中3个有性系为A:勐库大叶茶B:勐海大叶茶C:凤庆大叶茶D:班章大叶茶答案:ABC4.云南古树茶包括A:栽培型B:野生型C:驯化型D:过渡型答案:ABD5.传统的江内六大茶山指莽枝、易武、蛮砖、倚邦、革登及A:景迈B:南糯C:南峤D:攸乐答案:D第三章测试1.将树上采下的鲜叶加工成毛茶的过程称为A:茶叶精制B:茶叶深加工C:茶叶初制D:茶叶拼配答案:C2.在茶叶初制的揉捻过程中,应掌握的加压原则是A:重—重—轻B:轻—重—轻C:重—轻—重D:轻—轻—重答案:B3.普洱茶是以()为原料,经过特殊加工而形成的一种特种茶类。

A:中小叶种晒青茶B:云南大叶种晒青茶C:中小叶种烘青茶D:云南大叶种烘青茶答案:B4.杀青叶适度时的主要标志是A:手捏带有粘性易于成团,梗叶不易折断B:鲜叶光泽消失,呈灰绿色或暗绿色C:青草气消失,略带茶香D:香气浓烈答案:ABC5.茶叶精制的目的A:剔除次杂、纯净品质B:适度干燥、发展色香味C:分离老嫩、划分等级D:整饰外形、分做花色答案:ABCD第四章测试1.普洱茶按各自不同的品质特征分为特级和A:一到三级B:一到七级C:一到十级D:一到五级答案:C2.普洱茶的级别划分是以()为基础A:匀整度B:色泽光润C:条索紧实度D:嫩度答案:D3.普洱茶有哪些常见茶型A:砖B:饼C:沱D:瓜答案:ABCD4.普洱茶熟茶按品质特征分为特级,()共六个等级,逢()设级。

我国少数民族的茶文化茶俗

我国少数民族的茶文化茶俗

我国少数民族的茶文化茶俗我国少数民族的茶文化茶俗我国少数民族的茶文化茶俗壮族“甜茶”是壮族人民的传统饮品,有很多讲究的茶礼。

壮族男青年第一次到姑娘家相亲时,姑娘就给他敬一杯茶。

如果茶中放有糖,男青年饮“甜茶”,就表明姑娘同意了;如果没放糖,则表示不同意。

这种表达的方式,既特别又含蓄。

佤旗“苦茶”其煮法是在大砂罐中一次放500克茶叶,一直煮到罐中剩下三五口茶水为止。

然后等茶凉到一定温度,一口气喝下。

茶水苦涩难忍,但喝后顿觉清凉爽口,回味无穷。

回族“八宝茶”回族同胞常用此茶招待临门的贵宾。

这种茶掺有杏干、桂圆、荔枝、葡萄干等,喝起来香甜可口,有滋阴润肺,清咽利喉之奇效。

东乡族“盖碗黄茶”东乡族同胞用“盖碗黄茶”待客。

其做法是用铜壶(或瓦壶)将茶煮沸后,在盖碗里放一小块糖和一点具有松香味的黄茶,在客人吃饭或坐在炕上谈天时,即献上盖碗黄茶。

白族“烤茶”云南大理白族人常以“烤茶”招待贵宾。

有宾朋来访时,主人就把从山上采回的鲜茶放在砂罐里,边烤边摇,待茶叶烤到发出清香并泛黄时,便用沸水冲入砂罐里,再稍煮片刻。

茶煮成后便倒入瓷盅,双手举杯,敬给客人。

藏族“酥油茶”其做法:把茶砖切开捣碎,加适量的水煮沸后滤出茶渣,调入食用酥油,茶汁和酥油就混合成乳白色的“酥油茶”。

每有宾客来访,全家在帐蓬外恭候,待客人进帐坐定后,女主人即双手缓缓捧上酥油茶敬给来宾,使客人有宾至如归之感。

彝族“腌茶”这是云南山区的部分彝族同胞喜爱的一种“茶”。

将采下的鲜茶放入灰泥缸中,边放边压,直到压满,最后用重盖子压紧,数月后,即制成味道独特的“腌茶”。

俐侎人习俗和俐侎茶文化永德县境内风景优美的大山深处,居住着一支神秘的民族—俐侎族,俐侎族是彝族的一个分支,整个族群只有两万六千多人,是云南省独有的一个族群,长期居住在高山箐林的俐侎人,性格温婉含蓄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别具一格的民族歌舞、祭祀、服装、饮食等传统习俗。

俐侎人祭茶:古代少数民族信奉茶树是人的祖先,崇拜、敬仰,膜拜茶他们的传统习俗,汉代以后许多少数民族陆续落籍,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祭茶传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俐侎人,居住在高山箐林中,与茶为邻,以茶作伴,有着十分悠久的种茶历史和丰富深厚的茶文化。

云南民族的茶文化

云南民族的茶文化

云南民族的茶文化云南民族的茶文化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全省人口4000多万,在全国56个民族的大家庭中,云南是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有汉、彝、白、哈尼、壮、傣、苗、傈僳、回、拉祜、佤、纳西、瑶、藏、景颇、布朗、普米、怒、阿昌、德昂、基诺、水、蒙古、布依、独龙、满等26个民族,其中:白、傣、哈尼、傈僳、佤、拉祜、纳西、景颇、布朗、阿昌、怒、德昂、基诺、独龙等14个民族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都居住在云南,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3,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1/7强,边境的少数民族约占边境总人口的2/3,云南各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他们在开发祖国西南边疆,共同促进云南的社会进步和繁荣我国多民族大家庭的经济文化方面,都有可贵的贡献。

他们也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民族,至今居住在云南的少数民族,都保留有各自独具特色饮茶方式。

置身于这么一个环境中的云南茶文化中心,吸收了蕴藏丰富民族茶文化之精髓,并不断积极与外界交流,形成了展现云南民族茶文化的独自风韵。

白族三道茶:聚居在苍山之麓,洱海之滨的白族,对饮茶十分讲究,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饮茶方式,自饮茶多为雷响茶,婚礼中为两道茶,招待宾客一般用三道茶。

一般是第一道苦茶,第二道为糖茶,第三道为回味茶。

苗族的菜包茶:居住在滇东北乌蒙山上的苗族,有种独特的饮茶方式,当地人称"菜包茶"。

这种茶水,十分独特,饮后既能解除渴,还能解除疲劳。

德昂族、景颇族的腌茶:南德宏州的德昂族,至今仍保留着以茶当菜的原始方式。

腌茶一般在季,鲜叶采下后立即放入灰泥缸内,压满为止,然后用很重的盖子压紧。

数月后将茶取出,与其它香料相拌后食用。

也有用陶缸腌茶的,采回的鲜嫩茶叶洗净,加上辣椒,盐巴拌和后,放入陶缸内压紧盖严,存放几个月后,即成为"腌茶",取出当菜食用。

也有用作零食嚼用。

居住在德宏州的景颇族还保留着食用"竹筒腌茶"的习惯,这也是一种颇为古老的.食茶方式。

基诺族至今保存古朴,原始的饮用茶习俗

基诺族至今保存古朴,原始的饮用茶习俗

基诺族至今保存古朴,原始的饮用茶习俗基诺族聚居的基诺山是著名的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之一,其栽培利用茶树的历史已有1700多年,至今还保留有古朴、原始的饮用茶习俗。

吃凉拌茶在基诺山的巴飘、巴亚、亚诺等基诺族寨子,从古至今还一直有吃凉拌茶的习俗。

凉拌茶,在基诺语中叫“拉拔批皮”,凉拌茶其实是中国古代食茶法的延续,凉拌茶的制作方法:首先将刚采来的鲜嫩茶树新梢,用手稍加搓揉,把嫩梢揉碎,放于碗内;然后再将新鲜的黄果叶揉碎,辣椒、大蒜切细,连同适量食盐投入盛有茶树嫩梢的碗中;最后,加上少许泉水,用筷子搅匀,放置一刻钟左右,即可食用。

凉拌茶实已不仅是茶,也是一道菜,既可招待远方客人,又是基诺人日常吃米饭时的佐菜,是基诺族茶文化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饮“腊卡”除外,基诺人还有饮“腊卡”的习俗,“腊卡”就是老茶;而老茶的制作有两种,一种为包烧茶,一种为炒老茶。

包烧茶是将茶树的老叶片用芭蕉叶或当地的一种扫把叶包好,埋入火塘内炭火灰中,10多分钟后即可取出烧好的茶叶,将其放入茶壶中煮饮,也可放入茶杯中直接用开水泡饮。

包烧茶现烧现用时汤色黄绿,清香爽口;若烧好后凉干,几天后再煮(泡),则成暗红的汤色,香气稍逊,滋味也还醇和。

炒老茶则是将茶树老叶片放入热铁锅中翻炒,稍焖一会儿,当叶片半干甚至部分焦黄后再倒入簸箕中,晾干后装入竹箩中以备用。

锅炒茶通常煮饮,汤色深红,微香,滋味醇和,并且冷却后不变味;基诺人喜爱饮老茶,特别是节庆、婚宴时,在火塘上烧一大锅开水,放入准备好的老茶,再煮10多分钟后即可饮用。

基族人饮老茶的茶具也很特别,一类是盛装茶水的大竹筒,竹筒两端带节,上端削一个斜口,节上留一短枝作提手,并打下个直径为3厘米左右的洞;另一类是饮茶水的小竹筒,也削一个斜口,待锅中的老茶煮好后,先用瓢舀茶水倒入大竹筒中,再提着大竹筒给客人面前的小竹筒中注入茶水。

敬“茶神”基诺族除了饮茶的习俗外,还有最具有特色风味的敬“茶神”习俗,在基诺族的传统观念里,茶是伴随着祖先的诞生而产生的。

傈傈族有哪些风俗习惯

傈傈族有哪些风俗习惯

傈傈族有哪些风俗习惯每个民族都会有本民族的节日,和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当然傈傈族也是有自己的传统节日,有本族的语言,也有本族的风俗习惯。

傈僳族男女都有嚼烟与饮酒的习俗。

客人来了,要敬送烟丝;男女寻求伴侣要丢烟丝盒为信物。

可见烟丝在傈僳族人生活中的位置。

嚼烟时,先将烟丝放入口中,然后放点由槟榔根、李子树皮,栗树叶一起熬成的黑色胶状物质和熟石灰慢慢咀嚼。

一起看看傈傈族的风俗习惯。

傈傈族的饮茶风俗一、基诺族饮普洱茶风俗:基诺族吃凉拌茶、饮煮茶。

凉拌茶是基诺族自古流传下来以茶当菜食用古老吃茶法。

拌法是将刚采收鲜嫩茶叶揉软揉细,放在大碗中加上清泉水,随即投入黄果叶、酸笋、酸蚂蚁、白生、大蒜、辣椒、盐巴等配料于茶汤中拌匀,成为基诺族喜爱“腊拨批皮”,即凉拌茶,当菜食用,风味独特。

基诺族普遍饮用煮茶。

煮茶时先将壶内水煮沸后,放人茶叶,待茶煮好后,将茶水倒入葫芦中,用葫芦品茶。

饮后爽口,防暑降温,除烦止渴,解腻清神。

二、佤族饮普洱茶风俗:佤族饮用铁板烧茶和擂茶。

铁板烧茶:是佤族独具一格茶饮,与烤茶相似但风格又有所不同。

饮茶方法是先用壶将水煮沸,另用一块薄铁板盛上茶叶放在火塘上烧烤,直到茶色烧烤到焦黄,散发出茶香味,再将茶倒人开水壶内煮,几分钟后即可将水倒入茶盅饮用,这种茶饮后,苦中回甜,焦中有香。

擂茶:是佤族一种古老饮茶方法。

即将木擂钵擂好茶叶加入姜、桂、盐,放在上陶罐内共煮后饮用,有清热解毒,通经理肺功效。

至今佤族仍保留着这种古老饮茶方法。

唐樊绰《蛮书》中说:“茶出银生城(景东)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

”这些记载实际上就与佤族饮用的擂茶相吻合。

三、傈僳族饮普洱茶风俗傈僳族饮油盐茶。

油盐茶是傈僳族古老而普遍的饮茶方法。

先用小土陶罐在火上将茶烤焦黄,加入开水,然后放人食用油和盐,再加开水煮沸三五分钟,便将茶叶倒入茶盅,主人将茶敬送客人,开始喝茶,这种茶汤既能解渴,又能充饥,别有风味,令人喜爱。

浅析普洱茶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关系

浅析普洱茶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关系

浅析普洱茶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关系一、普洱茶与云南少数民族云南在很早以前就有了人类活动的痕迹,热带和亚热带优越的自然环境使先民食物来源偏重采集业,这也使得他们对大自然中各种植物包括茶叶的认识较为深刻。

据傣文记载,在17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云南就有茶树栽培。

(一)普洱茶与云南少数民族相伴相生普洱茶产于少数民族众多的云南境内,著名的千家寨古茶树及享誉全球的景迈山、困鹿山等栽培型古茶园,以及境内超过135万亩的野生、过渡、栽培型茶树和古茶园分布于该地区。

位于云南澜沧县的景迈山古茶园,从明代起,所产的茶叶便成为皇室贡品。

景迈山的普洱茶兰香十分明显,甚至仅嗅茶饼就能闻到十分明显的香味,并且极为耐泡,杯底留香,所以极受人们的欢迎。

云南少数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发现野生茶树并加以驯化、栽培和利用的民族。

生活在云南的布朗族、佤族、彝族、傣族、哈尼族、基诺族等少数民族,在长期的丛林生活中,懂得了利用丛林进行生产和生活,从而发现和利用野生茶叶。

他们在长期对茶叶的生产加工及饮食中,不断积累经验,加上内地汉族和各民族茶文化的交流、影响,对茶叶有了更科学的认识,并形成一定的生产、加工和销售规模,最终成为这些少数民族稳定的经济生活来源之一。

布朗族、佤族、德昂族、哈尼族、彝族、傣族、拉祜族、瑶族、景颇族等各族先民不仅最早种茶,而且创造了自己的一套加工食用方法,并发展成自己特有的茶艺、茶礼和茶俗,还将茶与宗教、祭祀相联系,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

在佤族人心中,茶叶是最圣洁的灵物,他们用茶祭“司岗里”祖先,用茶祭太阳神、月亮神,生娃娃道喜、老人去世、劳动干活、去痛治病等都要用茶、吃茶。

哈尼族把茶叶奉为吉祥之物,婚、丧、嫁、娶所有要办的事情都离不开米、蛋、茶这三样东西,其用茶的含义是在于祈求消灾灭病,吉祥平安。

(二)云南少数民族种茶的历史源远流长有史料记载,商周时西南的濮人就已经种茶了,那时茶叶被称为“濮茶”,即“普茶”。

而那时被叫作西南夷的大都是被称为“蛮人”的少数民族。

基诺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基诺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基诺族传统节日与风俗
勒些基诺族啊,他们的传统节日和风俗,巴适得板!就说那个特懋克节吧,是他们最看重、最热闹的,跟咱们的春节有得一拼。

到了那天,寨子里头的人些,都要凑钱买头牛,整那个剽牛活动,热闹惨了!剽完牛,每家每户的大人还要跑到卓巴家去,搞祭鼓仪式,长老些还要摆宴席,跳大鼓舞,那气氛,简直不摆了!
还有那个新米节,也是好耍得很。

每年谷子快熟的时候,基诺族人就收新谷子,做各种好吃的,请亲戚朋友来家里头,一起吃新米、喝陈酒、吃鲜肉、尝绿菜,还搞些祭祀活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基诺族的婚姻也是有意思,虽然基本上是一夫一妻,但还保留着些对偶婚、群婚的影子。

谈恋爱要经过“巴漂”、“巴宝”、“巴里”三个阶段,听起来就像是在打游戏过关一样,巴适得很!
再说说他们的饮食,喜欢吃酸的、辣的,还喜欢用竹筒和芭蕉叶当锅烧菜,味道独特得很。

还有啊,他们喜欢喝酒,自家酿的那种,喝起来还带股子植物香,说是能健脾强身。

基诺族的房子也是一绝,干栏式木结构,茅草顶,楼上住人,楼下放农具和柴火,冬暖夏凉,安逸得很。

总之啊,基诺族的这些传统节日和风俗,就像他们的人一样,热情、淳朴,让人去了就不想走!。

基诺族的风俗习惯

基诺族的风俗习惯

基诺族的风俗习惯基诺族的风俗习惯基诺族是中国的第五十六个名族,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名族,基诺族有属于自己文化,他们有本名族的语言、有着自己特色的名族服装,还有本名族的饮食习惯和食俗文化。

下面店铺为大家介绍基诺族的风俗习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基诺族的风俗习惯男穿白色无领对襟棉布上衣,衣背后绣有圆形彩色光芒图案,下穿宽大的棉布白裤;女子头戴披风式尖顶帽,上穿对襟无领无扣镶有7色纹饰的短褂,胸前有刺绣精美,缀有圆形银饰的三角形贴身衣兜,下穿黑白刨相间、镶边的短裙。

基诺族主食大米,佐餐的食物主要是妇女采集的野菜、野果和菌类及其自产的蔬菜瓜果。

肉食以牛、猪、狗、鸡为主,男子猎获的动物也是肉食的主要来源。

基诺族的房屋建筑过去是“干栏式”的竹楼,随着人民水平的提高,开始逐渐以牢固、不易失火的木柱石基瓦顶“竹楼”,代替不结实又不利于防火的`茅草顶竹楼了。

基诺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婚前恋自由,婚后很少离异,过去仍保留着某些对偶婚和群婚残余。

基诺族的青年男女举行“成年礼”之后,即取得了谈恋爱的资格。

在劳动中对歌,并用树叶为信约定相会的时间地点;待两人情投意合后,即可同居。

一般是在生了第一个孩子后才举行婚礼。

举行婚礼时,必须长老亲临。

新娘婚后5日归家,过几天才返回男方家长住。

基诺族的丧葬一般实行土葬,挖独木为棺,葬于公共墓地,不留坟冢。

死者生前的全套生产、生活用品,作为殉葬品,富者还埋入一铜锅银子。

墓表搭盖竹楼,内设竹桌,死者家属每天到竹房献饭3次,祭供1—3年,然后拆竹房。

由于公共墓地很少,又不能随意扩大,故基诺族有在前人墓穴中埋入新棺的习俗。

孕妇、精神病患者死亡,实行火葬。

基诺族夫妇不合葬。

基诺族的重要节日基诺族过去盛行祖先崇拜,相信万物有灵。

巫师有两种,一为“布腊包”,一为“莫丕”。

遇有灾祸降临,请巫师杀牛、猪、鸡、狗祭鬼神。

巫师会比较简单的占卜术,并兼行草医。

“卓巴”、“卓生”(村社长老)主持重大的祭祀活动时,往往举行剽牛仪式。

少数民族饮茶风俗

少数民族饮茶风俗

少数民族饮茶风俗第一篇:少数民族饮茶风俗少数民族饮茶风俗一昆明九道茶九道茶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以云南昆明一带最为时尚。

泡九道茶一般以普洱茶最为常见,多用于家庭接待宾客,所以,又称迎客茶,温文尔雅是饮九道茶的基本方式。

因饮茶有九道程序,故名九道茶。

一是赏茶:将珍品普洱茶置于小盘,请宾客观形、察色、闻香,并简述普洱茶的文化特点,激发宾客的饮茶情趣。

二是洁具:迎客茶以选用紫砂茶具为上,通常茶壶、茶杯、茶盘一色配套。

多用开水冲洗,这样既可提高茶具温度,以利茶汁浸出;又可清洁茶具。

三是置茶:一般视壶大小,按1克茶泡50-60毫升开水比例将普洱茶投入壶中待泡。

四是泡茶:用刚沸的开水迅速冲入壶内,至3-4分满。

五是浸茶:冲泡后,立即加盖,稍加摇动,再静置5分钟左右,使茶中可溶物溶解于水。

六是匀茶:启盖后,再向壶内冲入开水,待茶汤浓淡相宜为止。

七是斟茶:将壶中茶汤,分别斟入半圆形排列的茶杯中,从左到右,来回斟茶,使各杯茶汤浓淡一致,至八分满为止。

八是敬茶:由主人手捧茶盘,按长幼辈份,依次敬茶示礼。

九是品茶:一般是先闻茶香清心,继而将茶汤徐徐送入口中,细细品味,以享饮茶之乐。

二藏族酥油茶藏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在云南、四川、青海、甘肃等省的部分地区也在居住。

这里地势高亢,有世界屋脊之称,空气稀薄,气候高寒干旱,他们以放牧或种旱地作物为生,当地蔬菜瓜果很少,常年以奶肉、糌粑为主食。

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

茶成了当地人们补充营养的主要来源,喝酥油茶便成了如同吃饭一样重要。

酥油茶是一种在茶汤中加入酥油等佐料经特殊方法加工而成的茶汤。

至于酥油,乃是把牛奶或羊奶煮沸,经搅拌冷却后凝结在溶液表面的一层脂肪。

而茶叶一般选用的是紧压茶中的普洱茶或金尖。

制作时,先将紧压茶打碎加水在壶中煎煮20-30分钟,再滤去茶渣,把茶汤注入长圆形的打茶筒内。

同时,再加入适量酥油,还可根据需要加入事先已炒熟、捣碎的核桃仁、花生米、芝麻粉、松子仁之类,最后还应放上少量的食盐、鸡蛋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茶习俗:基诺族茶俗
时间:2011-11-03 11:53:39 来源:中国网编辑:李倩
基诺族
基诺族凉拌茶
基诺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

基诺是民族自称,过去汉语多音译为“攸乐”,意为“跟在舅舅后边”,加以引伸即为“尊崇舅舅的民族”。

1979年6月经民族确认,成为中国的第56个民族。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乡,其余散居于基诺乡四邻山区。

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

使用基诺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吃“凉拌茶”
云南少数民族中,好茶的民族不在少数,而好茶以致于到“吃”的民族并不多,基诺族是其中的一个。

基诺族喜爱吃凉拌茶,其实是中国古代食茶法的延续,这种原始的食茶法在基诺语中被称为“拉拔批皮”。

用料:茶树的鲜嫩新梢,黄果叶、辣椒、大蒜、食盐等。

制作方法:将刚采来的鲜嫩茶树新梢,用手稍加搓揉,把嫩梢揉碎,放于碗内。

再将新鲜的黄果叶揉碎,辣椒、大蒜切细,连同适量食盐投入盛有茶树嫩梢的碗中。

最后,加上少许泉水,用筷子搅匀,放置一刻钟左右,即可食用。

凉拌茶实已不仅是茶,也是一道菜,既可招待远方客人,又是基诺人日常吃米饭时的佐菜,是基诺族茶文化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饮“烤茶”和“煮茶”
基诺族的饮茶方式主要有烤茶和煮茶两种。

烤茶的制作一般是先用炭火将土罐烤热后,把茶叶放于罐内烤热烤黄烤香,再加入开水煮沸。

传统的烤茶浓烈异常,常需兑入清水以使其清淡。

基诺族烤茶醇香浓厚,色浓味香,不仅是基诺族同胞的一种古朴茶饮,还是云南思茅地区各少数民族世代沿袭的古朴茶饮,也是招待贵宾的一种礼茶。

煮茶,在基诺族中较为常见,其方法是先用茶壶将水煮沸,随即在陶罐内取出适量已经过加工的茶叶,投入到正在沸腾的茶壶内,经3分钟左右,当茶已经浸出时,即可将壶中的茶注入到竹筒,供人饮用。

不管是烤茶还是煮茶,都是以饮用茶汤为目的的,故将其归结为“饮”茶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