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工程《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改革的研究
关于《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教学改革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49209644852458fb770b56fb.png)
山西科技
S A X CE C N E H OX)Y H N I IN EA D T C N I G S
2 0 年第 1 08 期
1 2 月 01 3出版
●人才培养
关于《 建筇识图与构造》 课程教学改晕掾讨
刘 小聪 丁 胜 ’ ’
用 、 作法实例 、 新 新规范要 求等 内容 , 这种 处理方式更 实用 , 也
为了便 于教 学 , 我们将 教学 内容分成 建筑制图与识 图及民 用建筑构造与工业建 筑构 造两 大部分 。 第 一部 分是建筑制 图与识 图 , 主要介 绍投影 的基本 原理 、 建筑形体投影的作图原理 及作 图方 法、 建筑工程专业图样的表
养学生 , 增强学生的适 应性和发展潜 力。通过不断 的教学改革
达方法和图示特点。针对 高职教育的特点 , 通过 教学 内容 的改 革, 删除 了课程 教学 中理论性较 强而应用性较 弱的 内容 , 如一
和教学探索 , 学习国内外教 学研 究与 改革 的最新 成果 , 结合高 职学生的具体情况 , 我们在改革教学 内容 、 强化教学手段 、 改进 教学方法 、 提高素质教育 、 培养应用型人才等方面进行 了尝试 。
作者简介 :) 小聪 , ,95年 出生 ,90年 毕业 于华 南 1刘 女 16 19 理 工大学 , 副教授 ,11 1湖南省湘潭市 4 10 ,
1 《 建筑识图与构造》 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措 施 1 1 教 学内容的改革 .
些传统教材 中较复杂的线面相交问题 和截 断体 、 相贯体 的投影 等纯理论 方面 的知识 , 这样 既可 以优化授课 内容 , 又精简授课 时数 , 同时还能适应高职教育学时短 、 应用性强 的特点 ; 强化建 筑形体投影的作图及建筑 形体 的剖切作 图环 节。为 了提高教 学效果 , 直观 图贯穿整个体 的投影教学 中。而在建筑工程专 用 业 图中, : 如 建筑工程施工 图、 装饰 工程施工 图 、 构工程施工 结 图、 工程施 工图 , 设备 主要以实际工程图样进行训练为例 , 介绍 相关专业工程 图的识读与绘图知识 , 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专业 图识 图和绘 图的能力 , 即动手能力 的培养 。特别 是为了在教学 方法上采 用案例式 、 提问式 和启 发式教学 , 在内容编排上一开 始就 引入一套工程施 工图 , 配以直观 图, 并 让学生感知我们研 究 的是什么 , 有哪些 内容 , 有什么作用 , 我们研究 它要解决 哪些 问题 , 等等 。在后面 的教 学上都 围绕这个教 学实例进行 展开 , 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 中。如我们研 究投影 就是 为 了把建筑 物表 达出来 , 因为建筑工程 图样 就是投影 图; 又如我们研究 的 体就是建筑物 , 因为建筑物本 身就是一个复杂 的组合体。 第二部分是 民用建筑构造与工业建筑构造 , 主要介绍了民 用建筑 的构造组成 ( 如基础 、 墙体 、 楼地层 、 楼梯 、 屋顶、 门窗等 ) 和构造做法 以及工业建筑 中厂房结构类型 、 主要承重结构构件 的基本知识等 。特别是 民用建筑构造这一部分中尤显 突出, 删 除了过去陈 旧的构造 做 法 , 同时加 重 了建筑 构造 的新 材料 运
信息技术环境下《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信息技术环境下《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f680c8a9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5a.png)
信息技术环境下《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同时也对教育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在这个背景下,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教学改革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信息技术环境下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一、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建筑构造与识图是建筑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涉及建筑物的结构构造和施工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滞后,难以适应信息技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二是教学过程中缺乏足够的互动性和实践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三是教学资源不足,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这些问题制约了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需要通过教学改革来解决。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可能性,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式的变革以及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
在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中,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课程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1. 更新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可以为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提供更加丰富和直观的教学内容。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将建筑物的结构构造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在虚拟空间中亲身体验建筑结构的特点和工作原理,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将新颖的建筑构造案例及时引入课堂,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建筑构造设计理念和技术应用。
通过更新教学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 变革教学方式传统的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方式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互动性不强。
信息技术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课程注入更多的互动性和实践性。
利用在线交互式平台,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问题解答、案例分析等活动,从而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主动性。
信息技术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例如利用网络资源、虚拟实验室等,让学生在课堂之外进行知识的延伸和应用。
《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1832d9cc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66.png)
《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摘要:《建筑构造与识图》是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以培养学生会识图、懂构造的职业素养为目标,笔者不断探索教学,在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基础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
设计“课程思政”教学的总体思路,贯穿思政主线,结合课程内容有机融入思政元素进行教学设计。
关键词:课程思政;立德树人1课程整体设计思路本课程以《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为指导,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以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良好的职业道德、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为主线,精心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把课程思政与知识、能力培养有机融合,依托课程网络教学平台,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全过程、全方位实施课程思政,并把课程思政纳入课程过程考核,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2具体设计思路(1)重组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挖掘课程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政素材适时、自然地融入课程内容中,把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结合。
将思政元素融⼊到基础教学资源和拓展教学资源中(具体教学资源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图1所示),并贯穿于课前自主学习、课中互动学习和课后拓展巩固中。
图1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图2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考核测试(2)优化教学方式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思政素材,让学生在解决工程问题的过程中感悟人生、感悟“三观”、感悟家国情怀和职业道德。
(3)采用全过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结合《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特点,本课程思政考核评价采取过程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过程性考核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专业教师为主,辅导员、个人、班级相互协同的评价机制;总结性考核以专业课程思政设定的教学内容和思政素质发展为标准,由上述评价各方开展独立评价(总结性考核测试见图2),最终形成对学生的综合评价。
高职建筑识图与构造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建筑识图与构造课堂教学改革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8a5d9d0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e5.png)
高职建筑识图与构造课堂教学改革研究高职建筑专业的课堂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传统的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的结合。
在建筑识图与构造这门课程中,学生往往面临着较大的难度和挑战。
如何进行高职建筑识图与构造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成为了当务之急。
针对高职建筑专业学生在识图和构造方面的薄弱环节,可以进行知识点的解析和梳理。
通过将识图和构造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进行整理,给学生提供更清晰的学习目标和重要知识点的归纳,使学生更加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掌握相关内容。
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和虚拟仿真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供更直观、生动和实用的教学体验。
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建筑识图的模拟操作,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建筑识图与构造的实际应用。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了解到真实的建筑结构和材料,并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场景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可以开设专题讲座和学术交流会,邀请行业内的专业人士和学者进行讲解和分享。
通过与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互动交流,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前沿技术,提高学生对建筑识图与构造的认识和理解。
可以通过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可以参考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职建筑识图与构造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课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合作。
通过知识点的梳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的组织、专题讲座和学术交流的开展,以及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逐步完善和改进高职建筑识图与构造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水平。
浅谈《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改革
![浅谈《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2bd76d9cbe23482fb4da4cd3.png)
浅谈《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改革摘要:当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而《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改革,主要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
改革,不单止意味着课程教学内容上的更新,也是教学理念上的突破。
其中,项目教学法逐渐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的认可和推广,提倡教师要在课程教学中发挥引导性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
在现代课程教学中,教育质量的高低是与人才直接联系,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过去的课程教学很难满足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是目前我国大多学校建设中的重点。
近几年来,很多学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本文就笔者所任教的《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改革谈几点心得。
关键词:课程改革;识图构图;实践;教学方法一、课程特点与传统教学弊端分析《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属于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主要的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识图、房屋构造能力,从而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今后学习专业化核心课程做好基础准备。
该课程主要是由“建筑识图”和“建筑构造”组成的,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重点都是以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为主的,采用的教学方法都是讲授式,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有依靠于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
但是,由于有很多的学生的基础比较差,会认为该专业课程学起来非常费力,对学习失去激情。
再加上,在传统的《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上,教师的教学方式,都是用很多的文字以及辅助性的图片、视频等进行的,有关的实践教学涉及比较少,因此这便导致了学生在大多的时间上都淹没在抽象的理论知识点上,就算掌握了很多专业术语的概念,实际上也未能很好理解。
特别是对于建筑构造的这部分,很多的构造工艺、内容都比较复杂,数据量比较大,学生很容易会把知识点给混淆,对于那些专业性比较强的实践环节,学生更是难以操作,单靠“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知识体系无法扎实,也会逐渐削弱学生学生的积极性。
因此,做为专业教师,应该在课程教学上有所改革,要善于突出知识点和技能,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相结合,改进教学方法、强调专业实践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
信息技术环境下《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信息技术环境下《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b3b77fae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26.png)
信息技术环境下《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的必备元素之一。
在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育界开始探讨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中,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而在建筑学科中,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为学生提供了建筑构造原理和识图技能的基础知识。
本文旨在探讨信息技术环境下《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的改革,以期为建筑学科教学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一、信息技术与教育改革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
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诸如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虚拟实验室等教学手段正在逐渐普及和深入教育领域。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学变得更加生动、直观,也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教育界开始探索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并且创新教学方法。
二、《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教学现状《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是建筑学科中的一门重要课程,该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建筑构造原理和识图技能的基础知识。
传统的《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课后复习为辅。
在课堂上,教师主要通过板书、讲解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来进行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和实践。
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不足,如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参与度低、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
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可能性。
建筑构造与识图是一门非常注重实践的学科,利用虚拟实验室、建筑模拟软件等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建筑构造原理。
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和直观,例如通过多媒体展示建筑结构的组成、构造原理和施工工艺,让学生对建筑构造的认识更加直观和深入。
网络教学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交流空间,如学习资料、在线讨论、课后作业等,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
浅谈《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改革
![浅谈《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d8f620c9ad51f01dc281f1a4.png)
握 各种 战术 方法是 非 常有好 处 的。
课 程教 学 中 , 学生 的基 础 也不 太好 。如 何 让学 生 更好 地 掌
2 . 2 基础 战术 。在 足 球 比赛 中 , 基 本 战术 也是 一 种局 握其 中 的规律 , 然 后在 此基 础 上进 行 有效 的联 系 是 非常 重 部 性 战术 , 通过 进 攻 配合 来 插 入 防守 配 合 内容 , 最 终 实现 要 的。规 律 的掌握 对学 生练 习足 球 、 提升 技术 的作 用不 可 展 示配 合 的胜利。学生在 熟 悉配 合路 线与 方法后 方可 练 习 忽 视 。 在 具 体 的 教 学 实 践 中 , 根 据 不 同 的 教 学 内 容 和 学 生 进攻配合, 并逐 次提 高练 习 中的 干扰 性 与 对抗 性 : 消极 进 特点 ,在 足 球 战术 的基础 上 进行 运动 技 能 的逐渐 训 练 , 从 攻 的情 况 则适 用于 防守 配合 练 习 , 待 学 生适 应后 再组 织积 而更 好 的实现 有效 教学 。
可 以 使 学 生 更 为 直 观 地 了 解 建 筑 施 工 的 要 求 和 圈混凝 土 给 学 生讲 解 : 这 就 是散 水 , 大家 想 想 起 到什 么 展 示 出 来 , 有 效 地 帮 助 其 加 深 了理 解 。 再 如 进 行 屋 面 防 水 作 用?有 多少宽度? 为什么 要做 成有 一定斜 坡?这 些 问题 施 工 程 序 ,
显好 。 1 . 2 采 用 多媒体 教 学 。前 面 已谈 到 , 建 筑工 程 是 一个 复 杂 的体 系 , 要 在 口头 上 讲 述 清楚 是 不 可 能 的 , 或是 依 靠
的突 锻 。 本 文在 建 筑识 图与 构 造 》 课 程 教 学 中尝 试 理 实训 教 学 , 让 学
信息技术环境下《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信息技术环境下《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3be57799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10.png)
信息技术环境下《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建筑行业也需要与时俱进,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而建筑构造与识图作为建筑专业的重要课程,也需要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相关教学改革。
本文将探讨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的问题和意义,以期为建筑教育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和可能性。
背景介绍部分将着重介绍建筑行业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应用,建筑构造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也需进行相应调整和更新。
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加快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本文将从背景介绍的角度分析信息技术环境对《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前景。
1.2 问题意义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对于数字化技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传统的建筑构造课程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于现代建筑技术的需求。
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为建筑构造课程提供了更多教学资源和平台,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学、虚拟实验等方式实现课程内容的生动展示和实践操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还可以帮助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与产业需求更好地对接,培养学生更具实践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人才。
针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信息技术环境对建筑构造课程的影响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中的普及与发展,对建筑构造课程的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学习途径。
通过互联网和各种数字化工具,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与建筑构造相关的知识,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信息技术为建筑构造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教师可以利用虚拟仿真软件、数字化建模工具等技术,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建筑构造的原理和技术。
《建筑识图与绘图》课程改革探索
![《建筑识图与绘图》课程改革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c34f6f2610661ed9ad51f377.png)
的构建 , 还要紧跟时代步伐 , 将 行 业 需 要 的 最新 的技术 、 规范 融入教学 。 《 房 屋 建 筑 制 图统一 标 准 ) ) G B 5 0 0 1 0 - 2 0 l 0 , 《 建 筑 制 图统 标准》 G B5 0 1 0 4 - 2 0 1 0 , 《 建 筑 结 构标 准 》
适 应 高职 高专人 才 的培 养 。 关 键词 : 高职 识 图与绘 图 改革 中图 分 类号 : T U2 0 4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3 7 9 1 ( 2 0 1 4 ) 0 8 ( c ) - 0 1 5 7 - 0 1 定学生学 习的好坏 , 采 用 一 刀 切 的 方 法 往
建 筑 识 图能 力 的 培 养 和 形 成 与 知 识 的 GB5 01 0 5 -2 0 1 0, 混 凝 土 结 构施 工 图平 面 整 体 表 示 方 法 制 图规 则 和 构 造 详 图 ( 现 浇 混 积 累 和 获 得 分 不 开 , 但 是 更 多 的 表 现 为正 凝土框架 、 剪力墙 、 梁、 板) 1 1 G1 0 1 —1 , 混 凝 确 识 读 工 程 图 纸 所 表现 出来 的专 业 技 能 , 土 结 构 施 工 图平 面 整 体表 示 方 法制 图规 则 可 以 通 过 实 际 操 作 , 观 察 学 生 在 完 成 任 务 和 构 造详 图( 现浇 混 凝土 板 式楼 梯 ) l 1 G 1 0 1 — 的 过 程 中 对 技 能 的 掌握 的 熟练 程 度 来进 行 2 , 混 凝 土 结 构 施 工 图 平 面 整 体 表 示 方 法 制 考 核 。 对于《 建 筑 识 图 与绘 图》 课 程 的考 核 , 图规则和 构造详 图( 独立基础 、 条形基 础、 应注重过程考核 。 平 时 成 绩 占4 O %, 主要 包 筏 形 基 础及 桩 基 承 台 ) l 1 Gl 0 卜3 , 混 凝 土结 括 考 勤 、 回答 问题 和 提 出问 题 、 课后 和随 堂 构 施 工 钢 筋 排 布 规 则 与 构 造 详 图( 现 浇 混 作 业 、 上 课纪 律 和 态 度 等 ; 期 末 客观 题上 机 凝土框架 、 剪力墙 、 梁、 板) 1 2 G9 0 1 —1 , 混 凝 考 试 占3 O %, 通过建立试题库 , 使 每 个学 生
《建筑识图、构造与CAD》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建筑识图、构造与CAD》课程教学改革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337319b5d15abe23492f4d64.png)
《建筑识图、构造与CAD》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作者:黄春花何仕朝来源:《科学导报·科学工程与电力》2019年第26期【摘要】《建筑识图、构造与CAD》课程是由《建筑识图与构造》和《建筑CAD》两门课程科学整合后的课程。
为了改变《建筑识图与构造》和《建筑CAD》两门课程教学现状,本文在广泛调研、听取专家意见和整合国内优秀教改成果的基础上,对这两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构建《建筑识图、构造与CAD》课程,研究制订相应的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改革计划。
实践证明,重构后的《建筑识图、构造与CAD》课程解决了两门相关联的课程单独授课导致的内容重复、课时增加、教学效果差等问题,能缩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差距。
【关键词】识图;构造;重构;教学改革1引言《建筑识图、构造与CAD》课程是由《建筑识图与构造》和《建筑CAD》两门课程科学整合后的新课程,是从事施工、造价、监理等人员的必修专业课程,该门课程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对培养适应现代建筑业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在目前高职院校课程课时不断压缩的背景下,针对高职院校《建筑识图与构造》和《建筑CAD》课程的开设现状,教学内容交叉重复、教法传统等问题,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故将两门课程进行科学重构,构建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的《建筑识图、构造与CAD》课程,进行一体化教学,精简内容,压缩课时,既能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又能增强学生读图与计算机绘图的职业能力,解决了毕业生读图、绘图能力较差的问题,更符合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具备熟练的建筑工程图识读与CAD操作技能的需求。
2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法2.1課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根据《泸州市现代职业教育建设规划》,到2020年,我市职业教育要办成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较强社会吸引力的现代职业教育。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学院的院级重点建设专业,其要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应培养服务于泸州工程建设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建筑识图与构造》与《建筑CAD》课程所授内容是建筑工程领域的入门基础,掌握好这部分知识内容才能将建筑物、构筑物建得好、省、安全,因此,改革现有教学内容和模式,使得学生能够适应现代发展要求是强化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手段。
《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性探索
![《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性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bc6f9efe3169a4517623a303.png)
《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性探索建筑業是现代发展较快的基础行业之一,因此各大职业院校也开设了与建筑学有关的课程,而《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课程在建筑学内属于职业技能学科,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们对建筑构图的认知和绘制能力。
传统的教学大纲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工作的需求,因此必须根据我国现代教学理念和建筑学发展特点革新教学方法。
本文即是对《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课程教学的改革进行研究,探讨了当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从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内容两方面探讨改革措施,以期能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标签:《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教学改革;创新目前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增加,人们对于住房的需求量也在逐渐提高,使得我国建筑业呈现繁荣发展的趋势,因此建筑业对于工程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但现代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毕业的技术人员实践工作能力较差,对新工作环境无法有效适应,尤其是识图能力和CAD图纸绘制能力等较差,无法满足现代建筑行业发展的需求,而这就与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有着直接的关联。
一、现代《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当前我国各高职院校在开展这一课程教学时所使用的教材内容相对落后,很多现代应用的新建筑材料、新建筑技术、新设计理念等都没有进行相应的更新,而部分传统的房屋构造也已经被逐渐放弃,例如传统的预制楼板已经被现代的现浇筑楼板所取代,同时部分居民住房在建设过程中也大量利用空心砖代替实心砖,另外由于部分地区气候潮湿度较大,因此不适宜继续沿用幕墙湿挂处理方法,而转变为干挂处理[1]。
但当前我国各地区的部分教材还未就此进行更新,导致书籍编制滞后于技术发展,使学生无法适应实践工作。
其次,教材当中实践教学内容较少,与很多学科教材编制弊端相同,《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教材也存在实践学时不足的问题,即使开展了一定数量的实践教学,但由于无法进入工地进行实习,不能有效了解实践工作的具体内容。
同时大多数的施工单位出于安全考虑,不希望学生进入工地进行实习,即使进入后也仅是在外围快速观看,而无法进行长期的教学。
关于《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课程整体改革
![关于《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课程整体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97bc4e07844769eae009ed7e.png)
・57・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 Journal of Harbi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一、课程改革的思路与内容(一)课程的定位和教育目标高职《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课是土木工程类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建筑识图课和房屋建筑构造课两门经过整合的核心课程,这门课程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理论知识和实际工程构造脱节、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问题。
为改变现状,结合我院教学改革,采用项目教学法,根据建筑工程技术领域职业工作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造价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施工员等的职业资格标准,分析岗位的职业活动能力,确定典型的行动领域,按照职业岗位的行动领域所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以高职学生为中心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学习内容,形成以岗位能力要求为标准的教学内容体系,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并能够熟练识读施工图和图纸会审的能力、是建筑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最基本能力。
(二)建设课程标准《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课程应编写出适应高职院校教学特点的课程标准,以突出职业技能培养、突出专业理论和实际能力一体化为原则,培养学生识读、分析建筑施工图纸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收稿日期]2012-02-29[作者简介]1.张威琪(1962-),女,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房屋建筑技术教研室副教授;2.董茜(1958—),女,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教研室高级讲师。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课程整体改革实验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GG025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970—(2012)03—0057—02能力;培养学生熟悉建筑物的构成、组合原理和构造方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熟知和贯彻执行国家建筑标准的有关规定及地方标准的能力,《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课程标准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本课程的教学方案、课程性质、教学手段、教学设施等一系列问题及学时数、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以及必要说明等部分。
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改革与实践
![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改革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cc43363eeefdc8d376ee3274.png)
一、前言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是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是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成一体的课程,它的核心特征是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相结合,学习的内容是工作,工作的内容是学习,通过工作实现学习。
2003年教育部等部委启动的“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引入“工作过程系统化”(亦称“基于工作过程”或“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理念,提出“让学生有机会经历完整工作过程、获得与实际工作过程有着紧密联系的带有经验性质的工作过程知识”。
2006年以来,教育部在其“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院校的建设项目”中,正式引进和大规模推广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
学习领域课程把学习理解为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职业能力发展过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能对理论和实践进行整体化链接的综合性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
在学习领域课程中,学生不再像学习学科课程那样按照知识系统性来认识社会、技术与个人的关系,而是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学习内容载体”,从工作世界的整体性出发,认识知识与工作的联系,从而获得对综合职业能力形成过程极为重要的“工作过程知识”和“背景意识”,实现学习的迁移性。
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必须系统化进行:第一,运用职业资格研究方法进行职业分析、构建学习领域课程模式、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第二,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确立课程结构、依据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排列课程序列;第三,采用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业方式组织课堂内容、遵循行动导向原则实施教学;同时建设以专业教室和工学整合式学习岗位为代表的教学环境,还要建立以过程控制为基本特征的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
建筑构造与识图是我校进行教学改革,将原有的建筑构造与建筑制图中识图部分进行重组形成的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均较强的课程。
本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进入本专业,真正全面了解建筑工程行业技术的入门课,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应用性很强的识图能力培养课。
在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之初,本课程存在以下问题:课程知识点很多,虽然学习的时候感觉充实,积极性很高,但在后面的建筑结构、建筑施工、建筑预算过程中,却不会实际运用;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动手机会少,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识图环节20课时,占课程的1/3,但效果不明显,碰到新图依然不知如何下手;对图纸的理解局限在图纸上,不能将图纸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尤其不能形成三维立体概念。
《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改革研究
![《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改革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51fd29a04a1b0717ed5dd5d.png)
《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改革研究刘艳丽(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内蒙古赤峰024005)一、《建筑识图与构造》教材的现状分析和改革(一)教材内容比较陈旧1.从新规范角度讲为了保证制图质量,做到图面清晰、简明,符合设计、施工、存档的需要,建筑制图标准不断出新。
而让学生接收新的制图标准,是通过多媒体授课方式让学生了解,加深认识所学内容。
2.从新工艺、新技术方面讲每一种新的建筑结构型式在施工中都会用到新技术、新工艺,这部分是建筑构造讲解的重点。
教材介绍的施工工艺已经跟不上现在建筑的发展,必然出现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
针对这种情况,在教材内容上应该以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剪力墙、筒体结构为主,这些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目前建筑物常采用的主要结构型式。
在教材中选用一套或两套作为范图给学生讲解,教学内容与实际紧密相连,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当下的建筑工程结构型式、工程做法等。
(二)部分章节内容衔接不当《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建筑制图,介绍建筑制图基本知识、正投影原理、建筑形体的表达方法;(2)建筑识图,介绍房屋建筑工程图国家标准,房屋建筑工程图的图示方法、图示内容和识读方法;(3)建筑构造,介绍民用与工业建筑各组成部分的构造原理与构造做法。
针对这点,教师要编写适合学生的校本教材,主要进行内容和一些章节顺序的修改。
大部分教材将变形缝作为墙体这一章的一部分,可以将它提出作为独立章节,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涉及变形缝的内容添加到教材中,便于学生理解。
第二部分建筑识图中,增加建筑概论内容,将建筑设计基本知识、民用建筑构造组成放在第二部分的最前面,让学生理解民用建筑组成后再识图。
课程组的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更为合理和适用的教材并出版发行。
实践教学方面:首先由实践教师制定各实践环节的任务书与指导书,请课程组教师和企业相关技术人员进行讨论决定,最后形成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资料。
《建筑识图与构造》教学改革探索研究
![《建筑识图与构造》教学改革探索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93606f504a1b0717fd5dde3.png)
《建筑识图与构造》教学改革探索研究[摘要]《建筑识图与构造》是中等专业学校建筑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实践性很强的一门专业课,由于中职学生基础差、空间想象力不强、兴趣不足等原因,为了保证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让学生可以学到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可以从生活中得到实践,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画图,多识图,不断提高绘制、识读施工图和设计创造能力。
[关键词]建筑识图与构造创造性教学实践性教学一、加强创造性教学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是为当地培养动手能力强技术人才的学校,《建筑识图与构造》是专业中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
主要讲述建筑识图与构造的基本知识,研究房屋构造组成和原理。
主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读和使用建筑工程图的能力,并掌握绘图的基本技能,创造性教学是教与学、传授知识与提高能力并重,教、学、做三合一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对职业动手学校更加使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应用能力,以满足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创造性教学是指:教师在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下以创新思维为基础,制定创新方案,打破原有模式,以最新的教学方法传输给学生。
最主要的是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通过运用最新教育成果,发现和创造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一项动手操作的技能。
通过实践教学的展开,学生不仅对书本上知识有了具体的认识,还能加深印象,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通过绘图、识图、制图再到物体立体空间模式,通过图纸想象到建筑物的立体图的结构。
二、加强实践性教学在《建筑识图与构造》这本书中,教师占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学习,对于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学校应给学生组织一些课外活动,教师应带领学生到施工现场去亲身体会如何识读图纸去施工,也可以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最主要的是加强实践性教学,教师可以带学生在学校的实验楼中做实验,在实验中,学生在专业技术人员和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将所学的知识和实验那个结果互相验证,由此可以引发学生对一些实际问题加以分析和讨论,使学生对建筑工程专业的基本知识有一个良好的感性认识,了解专业概况,为后续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时,使学生对本行业的工作性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强化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巩固专业思想,同时对这本书的理论知识要专研透彻,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会获得更多的知识。
《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改革实践与思考
![《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改革实践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bdb8dbebf705cc1755270978.png)
《 建筑构造 与识 图》 课程 ,是高职 建筑类 专业 必开设 的
一
够读懂建筑施 工 图。第三部 分就是建 筑施工 图的识读 。任何
专业施工图的绘制 都是按 照相关 的制 图规范绘 制 ,建 筑施工 图也是按照国家建 筑相关制 图规范绘 制而成 的,所 以要掌握 建筑制图的一些基本规定。施工 图纸 的编排是有一定 的顺 序 ,
的识 读时 ,再完整地识读整套建 筑施 工 图,这样 的话 ,学 生 就能很快 的读懂整套建筑施工 图。
投影 的基本 知识 建筑 构造
三 、课 程 改革 的实 践
1 . 调 整 教 学 内容 的 编 排
本课程是一项实 践性很 强的课程 ,课程 内容 的选择应该
遵 循 够 用 、适 合 的 原 则 ,并 注 重 知 识 的 应 用 性 和 实 践 性 。课
读能力 ,在课 堂教学 中可以采用模 型 、动画等教学 手段 。为
了 提 高 学 生 的 学 习 积 极 性 ,这 部 分 的 内 容 可 以采 用 团 队 教 学
法和任务驱动法 ,教师可以设计 一些课堂任务 ,让 他们在规
定 的 时 间 内完 成 。
让学生 通过 改其 他同学的作业 ,来 发现其他 同学存在 的错 误 并 反省 自己 ;另一方面也减少 了教师的负担 。
盈业救■ 2 0 1 5年第 2期 ・ 5 9・
■B
学 生 的空 间想 象能 力 ,为 了加 强 学 生 对 三 面 投 影 的绘 制 与 识
有时 间进行抄袭 ,减少 了抄袭 的现 象。作业完成 后同学之 间 互相交换批改 ,按教 师的评分要求 对同学进行 打分 ,这样 也
能 较 实 际地 反 映 学 生 的 学 习 情 况 。 通 过 这 样 的 改 革 , 一 方 面
浅谈“建筑构造与识图”的课程教学改革
![浅谈“建筑构造与识图”的课程教学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38c37963561252d380eb6e31.png)
SIO &T H0OY CNE E NLG E C .
圃圆
浅 谈“ 建筑构造 与识 图” 的课程教 学改革
杨 波 ( 常州 工程职 业技术 学院建筑 工程 技术 系 江苏常 州 2 1 4 1 ) 36
摘 要: 结合 典型 工程案例 , 引入标 准图集和鲜 活的工程现 场 , 使课 程教 学形象生 动, 课程 内容的组合 , 原理 的掌握使课 程 学习事半功 倍 , 多媒体 等现 代 化技术 对提 高学 习效率 具有 重要作 用。 关键 词 : 程 内容 整合 标 准图集 工程 图纸 多媒体技 术 课 中 图分 类 号 : 4 0 G 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6 2 7 12 o )2a- 2 3 0 1 7-3 9 (0 91() O 2 - 1 “ 筑 构 造 与 识 图 ” 房 屋 建 筑 学 课 程 建 是 适 应 高 职 高 专 土 建 类 专 业 的特 性 改革 而 成 的一 门 课 程 。 门课 程 的 内容 , 般前 半 部 这 一 分 主 要 是 讲 民 用 建 筑 和 工业 建 筑 构 造 方面 的 知 识 , 面 一 半 主 要 是 结 合 图纸 进 行初 后 步 的 识 图 。 程 的 改 革 是 教 学 改革 的 一 部 课 分 , 是教学改 革的基础 , 不 同与本科 、 也 在 中专 的教 学 目标 下 , 程 的 改 革 是 非 常 有 课 必要的。 几年来 , 近 高职 院校 的 办学 规 模 不 断 扩 大 , 学 生 文 化 基 础 参 差 不 齐 , 多学 但 很 建 筑 构 造 做 法 众 多 , 是 书 本 由 于 篇 但 幅所限 , 能列举一二 , 只 大量 的 常 用做 法 需 要 参 考 图 集 , 集 也 是 学 生 在 今 后 实 际 工 图 作 中最 常 用 的 助 手 , 早 在 教 学 中 引 入 图 提 集 可 使 学 习 与 实 际 更 加 贴 近 , 现 与 今 后 实
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CAD识图与制图课程改革与实跋
![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CAD识图与制图课程改革与实跋](https://img.taocdn.com/s3/m/6532ecd8b9f3f90f76c61b3a.png)
K e y wor ds w or ki n g p r o c es S : t a s k — dri ye n ;A ut o C AD a rc hi t ec t u r e; t e ac hi ng r ef o r m
\ 教学园地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4 8 9 X . 2 0 1 3 . 1 5 . 0 8 8
基于工作过程 的建筑C A D 识 图与制 图课程改革与实践术
李杰 王海文
1衢 州职业技术学院信 息工程 学院 浙江衢 州 3 2 4 0 0 0 2浙江科技 学院轻 工学院 杭 州 1 3 1 0 0 c e / / L i J i e .W a n g H a i w e n
Ab st r ac t T he n ec e s si t y a nd mai n st a y of wor ki ng —p r oc e s S -b a s ed c art og r ap h y an d c har t r e adi ng
2 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 C A D识图与制图教学改革的探索
基 于工作过程的建筑 C A D识 图与制 图课 程实施的前提 是
做 好 项 目准 备 。 教 研 组 与 企 业 专 家 共 同 分 析 装 饰 施 工 相 关 岗 位 的 工作 过 程 与 工 作 任 务 , 以工 作 岗位 提 取 的 别 墅 室 内装 饰
o f h u t o C h D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c u r r i C U l u m r e f o r m w a s f i r s t l y i n t r o d u c e d .T h e n t h e p r o j e c t o f l a y o u t
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项目化改革与实践
![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项目化改革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bdf578cc964bcf84b8d57b88.png)
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项目化改革与实践一、课程特点1.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是建筑工程类专业培养的基石建筑识图与构造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群的核心课程,是建筑工程类专业培养的基石,是企业施工一线专门岗位人才必备的知识,更是专业后续课程的基础课,同时也是建筑工程类专业岗位技能的重要体系。
它所具有的潜力远远超出了课程本身,且延伸到整个工程界和科学研究领域,使学生在其后的课程学习、工程实践中受益终生。
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绘图工具绘制建筑施工图的能力、房屋建筑施工图识图能力和构造节点处理能力。
2.常用教材未体现综合能力的培养市面上的教材常常把识图部分与建筑构造部分相分离,作为分开独立的两个部分,在构造部分一一罗列出来后,直接到整套施工图的识读,甚至部分教材没有施工图的案例,从而导致学生会看图线但是无法与建筑构造的部位联系起来。
教材也未遵循能力循序递进规律,使缺少与岗位对接的能力,出现实际脱节的现象。
教材未能体现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不满足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
3.课程教学也未满足时代的要求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技能训练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实践性教学明显偏弱;教学方式方法僵化;现代化教学手段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考试考核方法不适合中职教育教学要求,缺乏灵活性;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职业素质的养成却未达到应有的高度。
4.新形势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要求《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 号)指出“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
创新教学环境,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
创新教学方式,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通过数字仿真、虚拟现实等信息化方式,在教学中普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多渠道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U Xu. W ANG P i n g ( 1 i a o n i n g u r b a n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t e c h n i c a l c o l l e g e , s h e n y a n g 1 1 0 1 2 2 , C h i n a )
o f p o o r f o u n d a t i o n , s p a c e i ma g i n a t i o n i s n o t s t r o n g , t h e r e a s o n o f l a c k o f i n t e r e s t , i n o r d e r t o e n s u r e t h a t s t u d e n t s h a v e a c h i e v e d g o o d r e s u l t s ,s o t h a t s t u d e n t s c a l l l e a r n t h e o r e t i c a l k n o wl e d g e b u t ls a o c a l l p r a c t i c e f r o m l i f e ,r e q u e s t s t h e s t u d e n t i n t h e l e a r n i n g p r o c e s s o f b u i l d i n g mo d e l o f mu l t i l o o k , mu l t i p a i n t i n g , i mp r e s s i o n a n d i n c r e a s e c r e a t i v i t y d e s i g n . Ke y wo r d s : P r a c t i c e t e a c h i n g ; t e a c h i n g mo d e ; c u r r i c u l u m r e f o r m
高等 职业 院校就 是培 养动 手能 力强 的发展 复 合型人才 , 《 建筑识图与构造》是工程造价专业中 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 。主要讲述民用建 筑构 造 的六 大 组成 , 包括基 础 , 墙或 柱 , 楼 地层 , 楼 梯, 门窗 , 屋 顶 。建筑 识 图主要 培养 学生 如何 建立 空 间立 体感 , 如何 识 读 建 筑施 工 图 , 建 筑 结构 图 , 设 备 施工 图 , 为建筑 工程计 量 与计价 课程 服 务 , 并 且培养学生一些基本 的绘图技能 ,为了学生更好 掌握 以上技 能 , 我们 必须 打破原 有 的教 学模 式 , 加 大创造 性教 学 , 以项 目作 为载体 , 以具 体 任务 来实 现上 述环 节 ,这样 可 以让 学生 真实 的看 到一 个未 完成的项 目, 通过识图掌握其构造的原理 , 这种教 学方 法对 职业 院校更 加 实用 ,可 以提高 学生 的实 际应用 能力 , 以满足 现 阶段 社会 经济 发展 的需 要 , 并且 符合 职业 院校发 展 的特点 。 创 造性 教学 是指 : 教师 对一个 新 的项 目进行 加工 改造 ,使 之适 合学 生所用,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大
中图分 类号 : G 7 1 2 文献 标识 码 : B 文 章编 号 : 1 6 7 2 — 0 6 0 1 ( 2 0 1 5 ) 0 2 — 0 1 0 5 — 0 2
B a s e d o n t h e p r o j e c t”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wo r k ”i d e n t i f y t h e i ma g e s
Ab s t r a c t : ” Bu i l d i n g i d e n t i f y t h e i ma g e s a n d s t r u c t u r e ”o f t h i s c o u r s e i s t h e c o s t o f s t u d e n t s i n h i g h e r o c c u p a t i o n c o l l e g e s o f e n g i n e e r i n g p r a c t i c e o f c o mp u l s o r y r e l a t i v e l y s t r o n g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b a s i c c o u r s e o f h i g h e r v o c a t i o n a l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 b e c a u s e
基于工作 工程《 建筑识图与构造》 课程改革 的研 究
胡 旭, 王 萍
( 辽 宁城 市建设 职 业技术 学 院, 沈阳 1 1 0 1 2 2 1
摘 要: 《 建筑识 图与构造》 这 门课程是 高等职 业院校工程造 价专业 学生必修 的 实践性 比较强的 专业基础课 , 由于高
职 学生基础差 , 空间想象力不强 , 兴趣 不足 等原 因, 为 了保证学生取得 良好的效果 , 让 学生可以学 习到理论知识 的同 时也 可以从 生活中的得到 实践 , 要 求学生在 学习过程 中对建筑模型 多看 , 多画, 多增加印象和设计创造能力。 关键词 : 实践教 学; 教学模 式 ; 课程改革
பைடு நூலகம்
一
、
加 强创 造性 教 学
成就 感 , 以最新 的教 学方 法传 输 给学生 。 最 主要是 打破 原来 传统 章节 的束 缚 ,通 过 对教 材 进行 整合 之后 , 培养学生一项动手操作的技能。 通过实践教 学 的展开 ,学 生不仅 对 书本上 知 识有 了重新 的认 识 同时还 能 知道这样 做 的 目的 ,取得 很好 的教学 效果 ,与此 同时也 可 以锻炼学 生 的想 象力 和 动手 能力 , 通 过绘 图 、 识 图、 制 图再 到 物体 立 体 空 间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