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专题生态系统生态工程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专练(28) 构建能量流动模型,分析能量传递效率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专练(28) 构建能量流动模型,分析能量传递效率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专练(28) 构建能量流动模型,分析能量传递效率从“高度”上研究高考[典例](2021·山东高考)海水立体养殖中,表层养殖海带等大型藻类,海带下面挂笼养殖滤食小型浮游植物的牡蛎,底层养殖以底栖微藻、生物遗体残骸等为食的海参。

某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如下,M、N 表示营养级。

(1)估算海参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M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kJ/(m2·a)。

由M到N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M 和遗体残骸间循环流动。

(3)养殖的海带数量过多,造成牡蛎减产,从生物群落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海水立体养殖模式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依据这一原理进行海水立体养殖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构建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时,需考虑所养殖生物的环境容纳量、种间关系等因素,从而确定每种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高中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胚胎工程和生态工程(含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16高中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胚胎工程和生态工程(含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5)与农业生态系统相比较,自然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通常较高,主要原 因是自然 生态系统组分多,食物网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 。生态系统稳
定性的基础是生态系统普遍存在的 负反馈 调节机制。
[思维拓展] (1)根据每一营养级能量的去向分析,“无废弃物农业”实现了能量的多级 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提高利用的主要是哪一部分能量? 提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被多次利用。 (2)如何区分整体性原理与系统整体性原理。 提示:涉及自然、经济和社会,指整个系统,如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整体性原 理。涉及系统各组分的比例关系、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指系统内部, 如互利共生→系统整体性原理。
解析:(1)体外受精时,人工采集的精子必须经过获能处理才能完成受精作 用,②过程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由于受体细胞是动物细胞,故常 用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 答案:(1)获能 显微注射技术
(2)图示中甲为处于
期的去核卵母细胞。以体细胞为供体
进行⑤过程成功率较低,而以胚胎干细胞为供体成功率会显著提高,原因
技术培养到适宜时期才能进
行移植,胚胎移植过程中,是否需要通过注射免疫抑制剂以避免代孕鼠对
植入的胚胎产生排斥反应?
(填“是”或“否”)。为获得更多转
基因鼠,可在胚胎移植前对胚胎进行

解析:(3)重组细胞需要通过早期胚胎培养技术培养到囊胚或桑椹胚时期 才能进行移植,胚胎移植过程中,供体胚胎与受体子宫不发生免疫排斥反 应,故不需要注射免疫抑制剂来避免代孕鼠对植入的胚胎产生排斥反应。 为获得更多转基因鼠,可在胚胎移植前对胚胎进行分割。 答案:(3)早期胚胎培养 否 分割
[模拟训练2] 我国全面二孩政策已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十二年
前,33岁的产妇朱女士利用试管婴儿技术,成功生下一个男孩。2016年3月,

2024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生态环境》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训练及解析

2024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生态环境》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训练及解析

专题09 生态环境目录一、题型解读二、热点题型归纳【题型1】措施思路类【题型2】原因分析类【题型3】说明依据类三、最新模考题组练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保护的压力也随着而来,生态安全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空间、生命的延续等,因此高中阶段培养生态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是成为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自然生态系统的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农业”真实科研、生产生活情境为载体,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结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工程项目研究”等核心知识,成为高考生物试题的必考的热点。

非选择题常见的考查形式有措施思路类、原因分析类和说明依据类。

【题型1】措施思路类【典例分析1】(2023·辽宁·统考高考真题)迁徙鸟类与地球上不同生态系统、当地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文化的时空关联,诠释了“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理念。

辽东半岛滨海湿地资源丰富,是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徙通道中鸟类的重要停歇、觅食地,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全球性的重要意义。

回答下列问题:(5)为稳定发挥辽宁滨海湿地在鸟类迁徙过程中重要节点的作用,应采取(答出两点即可)等措施,对该区域湿地进行全面的保护。

【提分秘籍】措施思路类方法突破:为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而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常见的设问方式有“措施是……”、“方案(方法)是……”、“思路是……”、“设想是……”。

其中措施方案类答案必须具有可操作性,但要求简洁明了。

思路设想类答案开放性比较大,创新性比较强,不用写出具体操作,只要提供解决问题的想法就行。

【变式演练1-1】(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我国是世界上雪豹数量最多的国家,并且拥有全球面积最大的雪豹栖息地,岩羊和牦牛是雪豹的主要捕食对象。

雪豹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是山地地区生物多样性的旗舰物种。

随着社会发展,雪豹生存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威胁因素,如栖息地丧失、食物减少、气候变化以及人为捕猎等。

(完整版)生态工程学复习材料

(完整版)生态工程学复习材料

(完整版)生态工程学复习材料生态工程学复习材料名词解释:1.生态工程: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结合系统分析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促进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

2.生物工程技术:通过改变基因结构开发新物种或新变异体,以满足人类多种需要的先进技术。

3.生态技术:利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生态设计原则,如物质多层次分级利用原理、种群匹配原理等,从工厂使用的原料开始,系统全面地对工厂的运作过程进行合理设计,做到既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又将其对环境的破坏作用维持在最小的水平,甚至根本杜绝对环境的破坏。

4.自我调节:当生态系统中某个层次结构中某一成分改变,或外界的输出发生一定变化,系统本身主要通过反馈机制,自动调节内部结构(质和量)及相应功能,维护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和有序性。

5.生态位:生态系统中各种生态因子都具有明显的变化梯度,这种变化梯度中能被某种生物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称为生态位。

6.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7.耗散结构理论:一个开放系统,它的有序性来自非平衡态,也就是说,在一定的条件下,当系统处于某种非平衡态时,它能够产生维持有序性的自组织,不断和系统外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8.黑箱原理:又称为等级组织原理或整合层次原理,描述和预测系统的行为,并非要完全知道系统以下层次的构成,了解该系统的生态结构和功能,只需要有第一层次的资料,第二层次的资料是不必要的。

在复杂的生态系统研究中,重要特征的定性解释和预言,比非重要特征的精确阐明更有价值。

9.生态系统模型:在对生态系统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抓住反映系统本质的属性,以文字、图式、符号或数字表达式对系统描述的方式。

或者说,模型是客观生态系统的抽象和简化。

10.概念模型:即文字模型,在构建物理或数学模型时,通常将生态系统中的各个分室或每个生态过程进行划分和确定,并以符合生态生物学习惯的文字加以叙述的方式。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7 考点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环境保护-讲义(通用版)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7 考点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环境保护-讲义(通用版)

考点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环境保护1.运用结构与功能观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解读3.环境污染的成因及后果归纳4.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5.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1.(2021·湖南,4)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和食草动物两个种群数量的动态模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食草动物进入早期,其种群数量增长大致呈“J”形曲线B.图中点a的纵坐标值代表食草动物的环境容纳量C.该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与植物和食草动物之间的负反馈调节有关D.过度放牧会降低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答案 B解析早期食草动物进入草原生态系统,由于空间、资源充足,又不受其他生物的制约,所以食草动物的种群数量的增长大致呈“J”形曲线,A正确;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而图中a点的纵坐标对应的数量为该食草动物的最大数量,所以环境容纳量应小于a点的纵坐标值,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食草动物过多会导致植物数量的下降,食草动物数量的下降又会导致植物数量的增多,属于典型的负反馈调节,C正确;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过度放牧使得草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降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致使草原退化,会降低其抵抗力稳定性,D正确。

2.(2021·北京,15)随着改革实践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对我国所有地区、各个领域的长期要求,生态保护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以下所列不属于生态保护措施的是()A.长江流域十年禁渔计划B.出台地方性控制吸烟法规C.试点建立国家公园体制D.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工程答案 B思维延伸——判断与填充(1)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的输入和散失(2015·全国Ⅱ,4)(×)(2)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经典高考题)(×) (3)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遗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2016·江苏,20)(√) (4)如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9考向3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课件2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9考向3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课件2

(2)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两个方面。 ①某一营养级的生物不代表个体,也不一定是种群,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 ②在食物网中,种间关系可出现多种,如既可有捕食也可能存在竞争。
2.能量流动易错点提醒: (1)同化量≠摄入量。 同化量=摄入量-粪便中有机物的能量。 (2)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利用率。 ①能量传递效率:指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 ②能量利用率:被利用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 (3)流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指被这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全部能量。
D 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 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的能量,B错 误;鸭、鳖的排泄物被分解者分解后可以为植物提供矿质元素,但不能为茭白提 供能量,C错误;该生态系统主要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正确。
3.(不定项选择·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蚯蚓分解处理技术可实现固体废物的 减量化和资源化。如图为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3.误认为能量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 物质循环流动,而能量是单向流动。
【深挖增分点】 生命系统中“信息传递” 1.细胞内(大分子间):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茭白作为一种中药成分在我国各地广泛种植。在茭白 田养鸭、养鳖,过去茭农用农药灭福寿螺,容易导致茭白农药超标,现在福寿螺 也成为了鸭和鳖的食物。下列有关该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鸭、鳖和福寿螺 B.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养殖场污水中的化学能 C.鸭、鳖的排泄物可为茭白提供能量,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D.该生态系统主要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高分必备点】 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联系:
2.能量流动: (1)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 (2)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物质循环: (1)途径 ①生物群落内部:食物链和食物网。 ②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和呼吸作用。 (2)特点:循环往复,具有全球性。

易错点26生态系统和生态工程(原卷版)

易错点26生态系统和生态工程(原卷版)

易错点26 生态系统和生态工程生态系统、生态农业、环境保护和修复是热门考点,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形式考查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常常与种群、群落、生态工程联系进行综合考查。

知识掌握不到位,无法在题目情境中灵活运用是失分主要原因。

在复习备考中,需要加强练习,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注意以下细微易错陷阱,对提高解答这类题的准确率有所帮助。

易错陷阱1:生态系统结构。

没有掌握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区别和常见种类而造成错误判断,不会分析碳循环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易错陷阱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没有理解能量的去向不会分析某一营养级各能量值含义;误把消费者的粪便量当成其同化量;混淆能量传递效率和能量利用率而造成错误判断;思维不严谨把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误判正确;误认为流入人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只有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

易错陷阱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没有掌握生态系统三类信息的区别而造成错误判断;没有掌握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作用而造成错误判断。

易错陷阱4:生态工程遵循的四个基本原理。

没有掌握四个基本原理的内涵及区别,不会分析具体案例中四个基本原理的应用。

例题1、(2022湖南·T8)稻-蟹共作是以水稻为主体、适量放养蟹的生态种养模式,常使用灯光诱虫杀虫。

水稻为蟹提供遮蔽场所和氧气,蟹能摄食害虫、虫卵和杂草,其粪便可作为水稻的肥料。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种养模式提高了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B. 采用灯光诱虫杀虫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传递C. 硬壳蟹(非蜕壳)摄食软壳蟹(蜕壳)为捕食关系D. 该种养模式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例题2、(2022 湖北·T20)如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一般模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代表________________;肉食动物1的数量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少于植食性动物的数量。

(2)如果②、③、④代表能量流动过程,④代表的能量大约是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新教材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六 第2讲 生态系统和人与环境

2023新教材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六 第2讲 生态系统和人与环境

第2讲生态系统和人与环境聚焦新课标:2.2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的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形成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完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2.3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作用抵御和消除一定限度的外来干扰,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2.4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有着深远的影响,依据生态学原理保护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基础自查明晰考位纵引横连————建网络提醒:特设长句作答题,训练文字表达能力答案填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边角扫描————全面清提醒: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1.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

(选择性必修2 P50正文)( )2.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

(选择性必修2 P52图3-4)(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能量的输入和散失过程。

(选择性必修2 P54正文)( ) 4.每一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就是从上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

(选择性必修2 P55图3-5)( )5.研究能量流动,可合理设计人工生态系统,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选择性必修2 P58正文)( )6.参与循环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

(选择性必修2 P63正文)( )7.碳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CO2形式进行。

(选择性必修2 P61“思考·讨论”)() 8.碳循环中由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导致了温室效应现象的出现。

(选择性必修2 P63“与社会的联系”)()9.生物富集最终积累在食物链顶端。

(选择性必修2 P64正文)( )10.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只存在于生物与生物之间。

(选择性必修2 P69正文)( ) 11.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

(选择性必修2 P73正文)( )12.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选择性必修2 P75正文)( )13.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

2023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生态平衡和常见环境问题治理

2023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生态平衡和常见环境问题治理




生态修复措施
完全自然恢复
修筑堤坝,堤坝上栽植本 土护坡植物,每年注入淡

人工栽植杨树、白蜡和杨树— 白蜡混交林,每年注入淡水
植被物种数
6
10
12
(种)
优势种
碱蓬、柽柳
芦苇、白茅、柽柳
野大豆、芦苇、白茅、茵陈蒿 、节节草、泥胡菜
1) 甲、乙、丙三个区域的植被类型不同,体现了群落的__水__平___结构,造成 甲、乙区域植被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盐__碱__度_。
[2021·河北卷] 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丰富,鸟类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研究者对某湿地生态系统不同退化阶段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 果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 )。 注: 生物多样性指数反映生物多样性水平 A. 严重退化湿地中的鼠类吸引部分猛禽使得食物网结构最为复杂 B. 因湿地退化食物不足,鸟类死亡率增加导致丰富度降低 C. 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是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D. 湿地退化对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影响最大
专题四:结合热点情境和课本模型的生态专题
第4讲:生态平衡和常见环境问题治理 考法1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考法2 生态足迹和生物多样性 考法3 常见环境问题原因分析与治理
考法1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基础知识 ① 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保___持__或___恢__复__自___身__结___构__和__功___能__相___对__稳__定____的能力。 ② 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具___有__一__定___的__自___我__调__节___能__力___ ——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___有__一__定___限__度_______________。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讲义专题二十五 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及生态工程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讲义专题二十五 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及生态工程

专题二十五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及生态工程➢考情分析1.考查内容:考察的内容包括胚胎移植、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及生态工程。

2.命题规律:胚胎工程包括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和胚胎工程的应用,高考中考查不多。

3.备考策略试题还将引导考生能否选取恰当的技术和方法,尝试提出初步的构想,来满足人类生产或生活的特殊需求,充分体现了对科学探究素养的考查。

➢网络构建➢考点清单一、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1.精子与卵子的发生项目精子的发生卵子的发生场所睾丸曲细精管卵巢时间从初情期开始从胚胎出现性别分化后变形需变形不需变形分裂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结果1个细胞形成4个精子1个细胞形成1个卵子和3个极体2.受精(1)精子获能:刚排出的精子,必须在雌性生殖道内发生相应的生理变化后,才能获得受精能力。

(2)卵子的准备:卵子要在输卵管内进一步成熟,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才具有受精能力。

(3)受精过程:获能的精子穿越次级卵母细胞的放射冠和透明带→精子进入卵细胞膜→原核形成和融合。

该过程发生透明带反应和卵细胞膜反应。

(4)场所:输卵管中。

3.胚胎发育过程受精卵:胚胎发育的起点卵裂期:在透明带内进行有丝分裂,细胞数量不断增加,但胚胎总体积并不增加,或略有缩小。

桑椹胚:细胞的全能性最高,是胚胎分割的最佳时期。

囊胚:具有滋养层(将来发育成胎膜和胎盘)、囊胚腔、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

原肠胚:出现三个胚层和原肠腔二、体外受精与早期胚胎培养1.体外受精2.早期胚胎培养(1)培养目的:检查受精状况和受精卵的发育能力。

(2)培养液成分:水、无机盐、有机盐、维生素、激素、氨基酸、核苷酸以及动物血清等。

(3)培养后的处理:当胚胎发育到适宜的阶段时,可将其取出并向受体移植,或冷冻保存。

三、胚胎移植、胚胎分割与胚胎干细胞培养1.胚胎移植(1)概念:胚胎移植是指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7 考点1 种群和群落-讲义(通用版)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7 考点1 种群和群落-讲义(通用版)

考情解读考点1.种群的数量特征。

2.种群的数量变化。

3.群落的结构。

4.群落的演替。

5.生态系统的结构。

6.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9.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0.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11.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12.生态工程。

考情1.考查题型:多以选择题呈现。

2.命题趋势:种群和群落常以数学模型、实例、表格信息等形式考查,生态系统常结合具体案例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和计算、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

1.(选择性必修2 P4思考·讨论)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不一定能保持稳定,原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结构,还受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且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

2.(选择性必修2 P5探究·实践)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宜选择双子叶草本植物,不宜选择单子叶草本植物为调查对象。

因为单子叶草本植物常常是丛生或蔓生的,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

3.(选择性必修2 P5探究·实践)样方法中强调随机取样的目的是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通过样方统计的结果(估算值)能更接近真实的情况。

4.(选择性必修2 P10思考·讨论)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可以采取器械捕杀、药物捕杀等措施。

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可以采取措施降低有害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如将食物储藏在安全处,断绝或减少它们的食物来源;室内采取硬化地面等措施,减少它们挖造巢穴的场所;养殖或释放它们的天敌,等等。

5.(选择性必修2 P11探究·实践)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在时间上形成自身对照,因此无须设置对照组,但要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必须重复实验,求平均值。

6.(选择性必修2 P12拓展应用1)“J”形增长曲线的形成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

【高中生物】2023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生物热点知识微专题

【高中生物】2023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生物热点知识微专题
(1)“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CO2排放总量,实现相对“零排放”,达到“碳中和”时①,图中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Y1、Y2、Y3和Z4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理由是_____。(2)植树造林是“碳捕集”的重要措施之一,造林的树种应以本地树种为主,原因是 (答出2点即可)。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碳减排”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试从衣食住行的角度分析②“碳减排”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3)“碳封存”是指通过技术手段捕集CO2,再通过高压管道送到地下或者海底永久性封存③。试分析该方法可能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建立绿色低碳循环体系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参与,主要原因是 。
问题
思维落点
情境扫描
信息解码
(1)题第1空
碳中和的内涵
①+题图
吸收的碳与释放的碳相等
(2)题第3空
碳减排
②+题图
分析减排措施
(3)题
“碳封存”内涵

碳循环的全球性
[思维流程]
微塑料与健康
02
PART
二、微塑料与健康【知识储备】1.微塑料的含义:2.微塑料的分类与来源:
微塑料也有“海中PM2.5”之称,为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实际上 , 微塑料的粒径在几微米到几毫米之间变动 ,是形状多样的非均匀塑料颗粒混合体,肉眼往往难以分辨。
【典例分析】例:2021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球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提出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国采取了包括“碳减排”“碳捕集”“碳封存”和“碳利用”等多种措施。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示意图。

2013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突破总复习 第36讲 生态工程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

2013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突破总复习 第36讲 生态工程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

主要技术;尝试分析农户庭院生态系统的
经济效益;尝试利用生态学原理,进行生
态城镇的简单设计。
回归教材夯实双基
一、生态工程的类型和应用
1.生态工程的研究原理和研究对象
循环、再生 (1)原理:整体、协调、____________。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 (2)研究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系统。
例2
“粮桑渔畜”农业生态系统是江浙平
原水网地区典型的高效农业系统,下图
表示这一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据
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沼气池的建立既充分发挥资源的生
产潜力,又防止了环境污染
B.通过巧接食物链使原本流向分解者
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了人,提高了能量的
传递效率
C.这一生态工程模式主要适用于江浙
及工程学原理
C.该生态工程针对不同的地形采取不
同的措施
D.该生态工程做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
效益相统一
解析:选B。小流域问题主要是水土流
失,综合治理运用了整体性原理、协调
与平衡原理以及工程学原理,没有用到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通过在植树造林同
时栽种果树和薪柴林达到经济效益与社
会效益的结合,体现整体性原理。
我国的“三北 防护林”和“ 物种多样 生态系统 珊瑚礁生态系 性原理 稳定性 统的多样性” 等
基本原理
理论基础
实例
太湖的水体富营 生物与环境 协调与平 养化问题和西北 的协调与平 衡原理 地区的防护林建 衡 设 社会系统和 林业工程建设中 整体性原 经济系统对 自然生态系统与 理 生态系统的 社会、经济系统 影响力 的关系问题
基本原理 系统的结 系统 构决定功 学和 能原理 工程 学原 理 系统整体 性原理

生态系统经典类型题

生态系统经典类型题

二轮专题之生态系统1一、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计算1、求“最少”与 “最多”1、下图食物网中,若人的体重增加1kg ,则最少消耗水藻多少kg ?最多消耗水藻多少kg ?2、求同一营养级中不同种群的“最少”与 “最多” 2、在下图种群中,若E 生物种群含有的总能量为5.8⨯109kJ, B 生物种群含有的总能量为1.3⨯108kJ, 则理论上A 生物种群含有的总能量至少是( )kJ 。

3、求“生活范围”的“最少”与 “最多”3、在“棉花→棉蚜→食蚜蝇→瓢虫→麻雀→鹰”这条食物链中,如果食蚜蝇要有5m 2的生活面积才能满足自身的能量需求,则一只鹰的生活空间至少是( )。

A.5×103 m 2B.5×104 m 2C.5 3 m 2D.54 m 2二、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变化的分析4、如下南极食物网,假设由于某种原因大鱼全部死亡,试问对虎鲸的数量有何影响?对磷虾的数量有何影响?虎鲸须鲸 企鹅 海豹大鱼磷虾 浮游动物 小鱼浮游植物5、(11山东卷)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

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__________6、下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条食物链,(1)若花鲢灭绝后__________。

(2)若白鲢灭绝后__________。

(3)若捕捞部分花鲢后__________。

A.乌鱼下降 B.乌鱼上升C乌鱼基本不变绿藻水蚤花鲢乌鱼白鲢(4)若池塘中某物种处于最高营养级,当其数量下降,且其他条件不变时,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_ _______。

处于该营养级物种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

三、种群与群落7---1、(12广东)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养殖,能适应咸、淡水环境。

(1)当罗非鱼由淡水进入咸水,机体会大量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____,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给_____________,促使其释放_____________,该物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以适应咸水环境。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重点突破:专题十三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二生态工程的实例 含答案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重点突破:专题十三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二生态工程的实例 含答案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重点突破:专题十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二)(7)生态工程的实例1、下列措施中,属于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是( )A.农作物秸秆的“过腹还田”B.治坡、治沟、修梯田,发展林业C.矿山废弃地的恢复D.利用造纸废弃的糖蜜制酒精2、如图所示为某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经过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生态系统能量的利用率B.通过绳蛆、蚯蚓、沼气池屮的微生物等分解者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了该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利用C.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该系统离开了人的作用不会崩溃D.该生态系统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3、“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是我国北方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它以沼气为纽带,将沼气池、猪禽舍、蔬菜栽培与日光温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将牛粪、猪粪直接施入沼气池,可以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B.建立该系统遵循的主要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等C.该系统的主要成分是蔬菜,人、牛、猪等均为消费者,它们构成食物网D.由于废物的再利用,提高了该系统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4、目前我国在矿产资源开发中,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建立健全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责任机制。

下列关于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叙述合理的是( )A.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关键是尽可能依靠自然演替恢复其生态功能B.适用于矿区生态环境恢复的措施是开发农田,增加农民收入C.恢复矿区生态环境,需首先通过机械方法平整压实土地,人工制造表土D.矿石的开采只是破坏生态环境,不会产生其他危害5、下面是一个庭院生态工程的模式图,对该生态系统的分析,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经济效益B.该生态系统遵循了物质与能量多级循环利用等原理C.饲养鸡鸭能提高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利用效率,增加产量,但由于食物链延长,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会降低D.建沼气池和制作生态缸需要考虑的因素是一样的6、如图是某生态工程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B.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C.用蛆蛹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运用了能量循环再生的原理D.该生态工程的运转离不开人的管理7、如图是无废弃物农业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该图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人C.该系统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减少了环境污染D.分解者在该系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8、南京古泉生态农场将养猪、养鱼、沼气工程、养鸭、养蚯蚓、养蘑菇和种植果树等生产过程合理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年最新高考二轮总复习选修-《生态工程》精品课件

年最新高考二轮总复习选修-《生态工程》精品课件

38
矿区废弃 地的生 态恢复 工程
系统学和 工程学 原理
①种植耐旱的灌 木、草和树
②确定合理载牧 量
③改良表土
①解决大气污染
城市环境 生态工 程
协衡 整 原调原 体 理与理 性 等平、②措 用 或 放水施 禁有 ,污:止铅进染禁污汽行:止水油污减使排水少
39
(2014·重庆卷)为治理某废弃采石场的生态环境,对其进 行了公园化建设。
19
——网络要点强化—— [知识网络]
[答案] ①物质重要语句] 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 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 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2.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的基础是物质循环;物种多样性 原理的基础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协调与平衡原理的基础是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和平衡;整体性原理的基础是社会、经济 和自然构成复合系统;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的基础是系统的 结构决定功能。
物质循 环再 生原 理
物质循环
可避免环境 污染及其 对系统稳 定和发展 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
物种多 生态系统 样性 的稳定
程度高, 可提高生 态系统的
实例
“无废弃物农 业”
“三北”防护 林建设中 的单纯林 问题;珊 瑚礁生态 24
统一协调
整体 性 原 理
社会—经济— 自然复合系 统
各种关 系,保 障系统 的平衡
21
3.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主要原理是物质循环再 生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小流域综合治理生 态工程的主要原理是整体性原理和协调与平衡原理;大区域 生态系统恢复工程和城市环境生态工程的主要原理都是协调 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
22
考点
互动探究

专题9 考点4 生态工程 课件 2021年高考备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复习

专题9 考点4 生态工程 课件 2021年高考备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复习

考点四 生态工程
社会责任专训
2.回答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问题: (1)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 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 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2)生态农业建设中,处理秸秆的主要方式是用作 沼气发酵和培养食用菌,而不采用燃烧的方法。这样做 有哪两方面的意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四 生态工程
高考热点集训
“湿地潜流”等采用了新型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 (如构造示意图)生态污水处理技术。富含N、P的污水 经过进水口进入下行池,在基质(大小不等的砾石) 中,由上向下垂直下渗,再自下而上经上行池的基质渗 出后,由出水口注入氧化塘继续处理。
湿地植物与奥森其他植物一样,尽量选用本地物 种,植物根系常形成一个网络样结构与基质的表面吸附
考点四 生态工程
高考热点集训
解析:(1)阅读题中信息可知,奥森公园设计和改 造过程中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 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 与工程学原理。(2)奥森仍需不断通过补充物质和能 量,移除废物等人工措施加以维持,所以流经奥森公园 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和人工物质和能量 的输入。(3)“沉水廊道”中不同生物生活在不同的水 层,为生态系统空间结构中的垂直结构;水鳖、金鱼藻 等能利用太阳能合成有机物,故属于生产者,在食物链
考点四 生态工程
核心知识整合
(5)涉及结构、功能,分布式、集中式、环式→系统 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轮复习专题】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态工程第1课时种群、群落真题回顾:1.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2014·江苏,5A)()2.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2014·江苏,5B)()3.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2013·浙江,4C)()4.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年龄组成)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2013·浙江,4D)()5.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2013·浙江,4B)()6.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2013·福建,3A)()7.样方法取样时应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2012·海南,21D)()8.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2014·江苏,5C)()9.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2014·江苏,5D)() 10.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2011·海南,24B)()11.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2011·大纲全国,4D)()12.海岛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2011·安徽,6C)()13.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2010·大纲全国Ⅱ,3B)()14.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属于种间竞争实例(2009·全国卷Ⅱ,5D)()考点构建[考点整合]一、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 、 、 、 , 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1.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因素的相互关系 (1)⑦ 是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因素。

(2)预测种群密度变化的趁趋势,首先依据的应该是⑧ 的情况,其次是性别比例。

具体分析如下: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项目调查对象 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调查程序注意事项 ①随机取样;②样方大小适中;③样方数量不宜太少;④宜选用双子叶植物 ①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同; ②调查期间没有大规模迁入和迁出,没有外界的强烈干扰3.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当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的种群数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的增长呈 型曲线。

其特点是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λ倍)增长(数学模型:N t =N 0·λt )。

当 有限,随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 ,天敌数量 ,从而使出生率 、死亡率 ,直至平衡,种群数量的增长呈 型曲线。

在自然界中,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均会影响种群数量,故大多数种群数量总处于 中。

种群“S”型增长曲线各段特点及应用(1)曲线分析:性别比例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 入迁 出年龄组成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预测预测++--影响 ① ②③ ④ ⑤ ⑥(2)应用:①b点应用:消灭害虫应尽早进行,将种群数量控制于加速期(b点之前),严防种群增长进入加速期。

②c 点应用K/2值应用⎩⎪⎨⎪⎧有害生物:严防种群数量达该点如灭鼠达K/2时,鼠害将难以控制有益资源:黄金利用点,当资源利用后维持于该点时将具最强更新能力,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③e 点应用K 值应用⎩⎪⎨⎪⎧有害生物:限制生存条件,降低环境容纳量如封存粮食、硬化地面以防鼠有益资源:改善生存条件,尽量提升K 值如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大熊猫【特别提醒】(1)环境容纳量≠种群能达到的最大值:种群能达到的最大值则是种群在某一时间点出现的最大值,这个值存在的时间很短,大于环境容纳量。

(2)增长率≠增长速率:①“J”型曲线的增长率稳定不变,增长速率逐渐增加;②“S”型曲线的增长率逐渐降低,增长速率先增加后降低。

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基本技术要求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的原则计数。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

3.结果的记录最好用记录表。

4.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

5.溶液要进行定量。

6.需要进行重复实验,使获得的数据更准确。

三、群落的结构及演替1.群落的结构2.群落结构形成的原因及意义群落结构的形成都与环境中生态因素有关,表现了生物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演替方向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的或可测的,一般都可以演替到森林这一最高阶段 能量总生产量 ,群落的有机物总量 结构生物种类越来越 ,群落的结构越来越 稳定性 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稳定性越来越高【特别提醒】(1)群落演替是一个漫长但并非永无休止的过程,当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平衡的状态时,就以相对稳定的群落为发展的顶点。

(2)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物种的取代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森林中仍会有灌木、草本、苔藓等。

种群——自然区域,“同种生物”群落——自然区域,“所有生物”生态系统——自然区域,所有生物+无机环境典例分析题组一 以图示为载体考查种群的特征1.在某森林的固定位置和固定时间,用固定数量鸟网捕捉的方法,统计大山雀种群数量。

连续10年内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2~6年间大山雀种群的年龄组成都为衰退型B .大山雀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可用标志重捕法C .10年内,第4年的种群数量最大D .第8年大山雀数量达到最低,此后保持相对稳定2.对笠螺多个种群的调查,发现其体长、种群生物量(有机物质量)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多选)( )A .B 点个体平均生物量比A 点多B .随着种群密度增加,笠螺体长逐渐减小C .种群密度低于A 点时,个体间的斗争最激烈D .笠螺种群生物量和体长呈正相关题组二 以坐标曲线为核心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垂直结构:植物的垂直分布与 有关,动物的垂直分布与 有关 水平结构:与地形的变化 、 、、 有关 群落的空间结构特种组成 种类丰富度:群落中 称为丰富度。

种间关系:竞争、 、互利共生和寄生等群落的特种结构3.(2014·福建,3)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4.(2014·浙江,4)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题组三从种群密度的调查进行命题5.(2013·新课标Ⅰ,5)某农场面积为140 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来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两只带有标记。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少6.下列实验或调查活动中,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部分标记物脱落B.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某些田鼠因曾被捕变得狡猾而不易被重捕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D.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集的地块取样题组四从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进行命题7.(2014·海南,19)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C.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8.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9.下图是某生态系统内种群类型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S点之后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R→S时间内该生态系统可能遭到严重自然灾害C.R时和T时种群类型数量相等,但物种类型不一定相同D.R时之前和T时之后,群落均未出现演替现象训练提升1.下列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种基因库的基因一般不如种群基因库的基因丰富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C.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物种的基因频率往往保持不变D.同一种群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产生后代,同一物种也能相互交配产生后代2.早在宋代,我国就产生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

下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此图表明四种鱼类在能量流动上的关系为:鲢鱼→鳙鱼→青鱼C.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都是共生关系D.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将以“J”型曲线持续增长3.对下列四种曲线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若①的纵坐标代表种群的增长率,则此曲线可对应种群的“S”型增长B.若②的纵坐标代表种群增长速率,此曲线可对应种群的“J”型增长C.若③的纵坐标代表种群增长速率,则A点对应K值,B点对应K/2D.曲线④可表示随时间变化的“S”型增长速率4.如图所示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

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D.若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100,则该种群的K值为4005.如图为某农业用地东亚飞蝗种群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蝗灾初期未对东亚飞蝗进行有效控制导致该群落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在a~b段,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渐下降C.在b时利用同种杀虫剂对作物进行多次喷射可防止c点出现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6.种群数量在有环境阻力(非理想)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