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课程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大学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大学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09ee485763231126edb11d8.png)
分析化学第一章绪论【基本内容】本章内容包括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分析化学的发展;分析化学的方法分类(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和形态分析;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常量、半微量、微量和超微量分析;常量组分、微量组分和痕量组分分析);分析过程和步骤(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取样、试样制备、分析测定、结果计算和表达);分析化学的学习方法。
【基本要求】了解分析化学及其性质和任务、发展趋势以及在各领域尤其是药学中的作用;分析方法的分类及分析过程和步骤。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基本内容】本章内容包括与误差有关的基本概念:准确度与误差,精密度与偏差,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误差的传递和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基本统计概念: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和t分布,平均值的精密度和置信区间,显著性检验(t检验和F检验),可疑数据的取舍;相关与回归。
【基本要求】掌握准确度与精密度的表示方法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免方法,有效数字的表示方法及运算法则;误差传递及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熟悉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和t分布,置信区间的含义及表示方法,显著性检验的目的和方法,可疑数据的取舍方法,分析数据统计处理的基本步骤。
了解用相关与回归分析处理变量间的关系。
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基本内容】本章内容包括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滴定分析的特点,滴定曲线,指示剂,滴定误差和林邦误差计算公式,滴定分析中的化学计量关系,与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滴定度有关的计算,待测物质的质量和质量分数的计算;各种滴定方式及其适用条件;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水溶液中弱酸(碱)各型体的分布和分布系数;配合物各型体的分布和分布系数;化学平衡的处理方法:质子平衡、质量平衡和电荷平衡。
【基本要求】掌握滴定反应必须具备的条件;选择指示剂的一般原则;标准溶液及其浓度表示方法;滴定分析法中的有关计算,包括标准溶液浓度的计算、物质的量浓度和滴定度的换算、试样或基准物质称取量的计算、待测物质质量和质量分数的计算;水溶液中弱酸(碱)和配合物各型体的分布和分布系数的含义及分布系数的计算;质子平衡的含义及其平衡式的表达。
(完整版)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d9ed9966bd97f192379e920.png)
1.分析方法的分类按原理分:化学分析: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光学分析方法:光谱法,非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伏安法,电导分析法等色谱法: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毛细管电泳其他仪器方法:热分析按分析任务: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按分析对象:无机分析,有机分析,生物分析,环境分析等按试样用量及操作规模分:常量、半微量、微量和超微量分析按待测成分含量分:常量分析(>1%), 微量分析(0.01-1%), 痕量分析(<0.01%)2.定量分析的操作步骤1) 取样2) 试样分解和分析试液的制备3) 分离及测定4) 分析结果的计算和评价3.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反应按一定的反应方程式进行➢反应要定量进行➢反应速度较快➢容易确定滴定终点4.滴定方式a.直接滴定法b.间接滴定法如Ca2+沉淀为CaC2O4,再用硫酸溶解,用KMnO4滴定C2O42-,间接测定Ca2+c.返滴定法如测定CaCO3,加入过量盐酸,多余盐酸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返滴d.置换滴定法络合滴定多用5.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基准物质: 能用于直接配制和标定标准溶液的物质。
要求:试剂与化学组成一致;纯度高;稳定;摩尔质量大;滴定反应时无副反应。
标准溶液: 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
配制方法有直接配制和标定两种。
6.试样的分解分析方法分为干法分析(原子发射光谱的电弧激发)和湿法分析试样的分解:注意被测组分的保护常用方法:溶解法和熔融法对有机试样,灰化法和湿式消化法7.准确度和精密度准确度: 测定结果与真值接近的程度,用误差衡量。
绝对误差: 测量值与真值间的差值, 用 E 表示 E = x - x T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占真值的百分比,用E r 表示 E r =E /x T = x - x T /x T ×100% 精密度: 平行测定结果相互靠近的程度,用偏差衡量。
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89231e5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03.png)
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一、无机化学基础知识:1.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电子构成,原子序数为质子数。
2. 元素周期律: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并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3.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4. 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是指由离子生成和离子消失所引起的反应。
5. 酸碱反应:酸和碱在一起所发生的反应。
6.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发生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包括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两个方面。
7. 配位化合物:含有配位体(通常为有机物)的化合物,含有金属离子和配体。
与配体的配位方式及其个数决定配位化合物的性质。
8. 晶体结构:晶体是由原子、离子或分子等规则排列而成的有固定空间结构的物质,晶体结构可以分为离子晶体、共价晶体和分子晶体等。
9. 化学分析:化学分析是通过化学方法研究物体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二、重要无机化合物:1. 氯气:氯气是一种常见的强氧化剂,可用于水处理、漂白等方面。
2. 溴水:溴水是一种含溴的水溶液,常用于消毒、杀菌等方面。
3. 三氧化二砷:三氧化二砷是一种无机化合物,是一种有毒物质,可用于杀虫剂、木材防腐等领域。
4. 硫酸:硫酸是一种强酸,是化工行业中最重要的化学品之一,广泛应用于肥料、矿产、纺织、制药、电镀、石油加工等领域。
5. 硝酸:硝酸是一种强酸,广泛用于肥料、矿产、冶金、石油加工等领域。
6. 碳酸盐:碳酸盐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化合物,包括方解石、白云石、菱镁矿等,广泛用于建筑材料、玻璃制造等领域。
7. 氧化铁:氧化铁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化合物,包括血矾石、赤铁矿、磁铁矿等,广泛用于颜料、磨料、电子材料等领域。
8. 二氧化硅:二氧化硅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化合物,是硅酸盐矿物的主要成分,广泛用于电子材料、建筑材料、化妆品等领域。
三、分析化学基础知识:1. 分析化学基本规律:分析化学基本规律包括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和物质守恒定律。
分析化学各章知识点总结
![分析化学各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5d47bf4a2161479161128d5.png)
SO32- pKb1=14-pKa2=14-7.20=6.80 Kb1=10-6.80
21
三、MBE、CBE和PBE
写出c mol·L-1 KHP的MBE、CBE和PBE(零 水准法)
16
用因保存不当而部分风化的H2C2O4·2H2O)作基准 试剂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时,则标定得到的NaOH溶
液浓度( B )。
A 偏高; B 偏低; C 无影响;D 难于判断
17
第六章 酸碱滴定法
Acid-base Titration 一、酸碱质子理论中,酸、碱的定义 二、共轭酸碱对的概念及认识
分析化学各章知识点总结
系统误差及随机误差的区别
项目
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
产生原因
固定因素
不定因素
分类
方法误差、仪器误差 试剂误差、操作误差
性质 影பைடு நூலகம் 减免方法
重现性、单向性、可测性
不确定性、不可测性、 服从正态分布
准确度
精密度(主要影响)、 准确度
对照试验、校正仪器、 空白试验、严格操作
增加测定的次数
2
或C bTB/A103 Ba M
A
注意:A及B之间可以是直接反应关系,也可以是
无直接反应关系。无直接反应关系时,可通过所涉及
的反应,找出A与B之间的计量关系。
14
第五章 化学平衡及滴定分析法概论
二、标准溶液的配制
直接配制法 间接配制法 三、滴定分析计算
aA + bB = cC + dD
分析化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分析化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b4e98033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46.png)
分析化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分析化学知识点归纳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和性质的一门学科,它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药物研制等领域。
本文将对分析化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1.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绕核运动。
元素周期表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原子结构进行分类,方便了对元素性质的研究和应用。
2. 化学计量学化学计量学是分析化学的基础,它研究元素和化合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其中,摩尔质量、摩尔体积、化学计量比等是常用的计量单位和比例关系。
3. 气体的性质和分析气体是分析化学中常用的样品形态,了解气体的性质和分析方法对于气体样品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气体的压强与体积成反比,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成正比。
4. 溶液的制备和测定溶液是将固体或液体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得到的一种体系。
制备溶液需要掌握溶解度、稀释等技术,而测定溶液中物质的含量则需要了解重力法、滴定法、分光光度法等分析方法。
5. 酸碱中和反应和pH值酸碱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pH值是测量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指标,它的数值越小表示酸性越强,数值越大则碱性越强。
6. 电化学法和电解质溶液电化学法是利用电流对物质进行分析或制备的方法,应用广泛。
电解质溶液是可以导电的溶液,其中溶解了电离化合物。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与离子浓度成正比,可以通过测定电导率来确定溶液中的离子浓度。
7. 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量物质吸收或发射光的强度来确定物质的浓度。
它利用物质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或发射现象,通过比较光的强度差来计算样品中物质的浓度。
8. 质谱和色谱分析质谱和色谱分析是现代分析化学中常用的技术手段。
质谱分析通过测量物质分子的质量-荷比值来确定物质的组成,而色谱分析则是利用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行为来分离和测定物质。
9. 离子选择电极和传感器离子选择电极和传感器是用于测定溶液中离子浓度的仪器。
分析化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分析化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610633d033d4b14e85246894.png)
第一章 绪论1、定义:分析化学是发展和应用各种理论、方法、仪器和策略以获取有关物质在相对时空内的组成和性质的一门学科,又称为分析科学2、分析化学的分类⑴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定性分析的任务是鉴定物质有哪些元素、原子团或化合物所组成;定量分析的任务是测定物质中有关成分的含量;结构分析的任务是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或综合形态。
⑵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以物质的化学反应及其剂量关系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化学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是分析化学的基础,又称经典分析法,主要有重量分析(称重分析)法和滴定分析(容量分析)法等。
主要用于高含量和中含量组分(又称常量组分,即待测组分的质量分数在1%以上)的测定。
重量分析法的准确度很高,但操作繁琐,分析速度较慢。
滴定分析法操作简便,条件易于控制,省时快速且测定结果准确度高(相对误差约为±0.2%)。
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物理分析法和物理化学分析法。
这类方法是通过测定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参数来进行的,需要较特殊的一起,通常称为仪器分析。
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互为补充且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之一。
⑶有机分析和无机分析有机分析的对象是有机物质,无机分析的对象是无机物质。
⑷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和超微量分析分析方法试样用量/mg 试液体积/mL 常量分析> 100 > 10 半微量分析10-100 1-10 微量分析0.1-10 0.01-1 超微量分析< 0.1 < 0.01常量组分> 1% 微量组分0.01%-1% 痕量组分< 0.01% 超痕量组分 约0.0001% 3、分析结果的表示⑴待测组分的化学表示形式 分析结果通常以待测组分的实际存在的含量表示,若待测组分的实际存在形式不清楚,分析结果最好以氧化物或元素形式的含量表示,电解质溶液的分析结果常以所存在离子的含量表示。
⑵待测组分含量表示方法① 固体试样固体试样的待测组分含量通常以质量分数表示。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75c520952ea551810a6874c.png)
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准确度:指测量值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
精确度:指各平行测量值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
系统误差:由某种确定原因造成的误差,可用进行比较、校准仪器、对照试验、空白试验、以及回收试验等方法进行校正。
偶然误差:也叫随机误差,是由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
可用增加平行试验次数进行处理。
有效数字:是指在分析工作中实际上能测量到的数字,通常包括全部准确值和最后一位欠准确的值。
相对平均偏差:_1_r ||x n x x d n i i ∑=--=相对标准偏差:%100_r ⨯=x ss有效数字的计算:四舍六入五留双,例如:0.0250精确到一位有效数字0.02,0.0150则为0.02。
第五章;化学计量点:当加入的滴定剂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之间恰好满足化学反应式所表示的计量关系时,即为化学计量点。
滴定终点:滴定剂刚好变色时便停止滴定,这一点便为滴定终点。
滴定突跃:在化学计量点前后+-0.1%范围内,被测溶液浓度以及相关参数所发生的急剧变化称为滴定突跃。
In+X=XIn ,指示剂具有两种明显不同的颜色,在滴定突跃范围内由一种型体变化为另一种型体,溶液颜色发生明显变化。
基准物质:是用以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或者标定标准溶液浓度的物质。
条件:组成与化学式完全相符、纯度足够高、性质稳定、最好有较大的摩尔质量,以减少称量时的误差、应按滴定反应式定量进行反应,且没有副反应。
滴定度: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
分布系数:指溶液中某型体的平衡浓度在溶质总浓度中所占的分数。
质子条件式:可用质量平衡和电荷平衡推出。
第六章:酸碱指示剂:一类有机弱酸或弱碱,它们的共轭酸碱对具有不同结构,呈现不同颜色。
HIn=H+In (In 为碱式色)非水滴定:1.酸性溶剂:给出质子能力较强的溶剂,例如冰醋酸,丙酸。
滴定弱碱性物质的介质。
2.碱性溶剂:接受质子的溶剂,例如乙二胺。
3.两性溶剂:既能接受质子又能给出质子的溶剂。
滴定不太弱的酸碱。
分析化学内容小结
![分析化学内容小结](https://img.taocdn.com/s3/m/534d1447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ec.png)
分析化学内容小结分析化学是化学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分析方法和技术。
通过对各种化学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以实现对物质的有效监测、检测和控制。
以下是对分析化学内容的详细分析。
一、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1.分析化学的定义: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以及将这些信息应用到化学研究和生产中的科学和技术领域。
2.分析化学的基本任务: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判断未知样品中一些或几个组分的种类和性质。
-定量分析:测定未知样品中各个组分的含量。
二、分析化学方法1.定性分析方法:-化学试剂:利用物质的化学反应进行鉴定和测定,如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仪器分析:利用一些仪器和设备进行分析,如光谱分析、质谱分析等。
2.定量分析方法:-重量法:根据质量的变化进行分析,如蒸发法、溶解法等。
-体积法:根据体积的变化进行分析,如滴定法、电解法等。
-光度法:根据物质对光的吸收或发射进行分析,如分光光度法、荧光法等。
-电化学方法:利用电流、电势等进行分析,如电解重量法、电化学滴定法等。
三、分析化学的常用技术和仪器1.电化学技术:包括电解和电化学分析,如电解质量法、电化学滴定法等。
2.光谱技术:包括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质谱等,用于分析物质组成和结构。
3.色谱技术: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用于分离和测定物质。
4.热分析技术:包括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等,用于研究物质的热性质和热分解过程。
5.电子显微镜:用于观察和分析样品的微观形貌和成分。
6.原子吸收光谱:用于测定样品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7.蒸馏、萃取、结晶等分离技术:用于分离和纯化样品中的各个组分。
四、分析化学的应用领域1.环境监测:分析水体、大气、土壤等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
2.医药和生物技术:分析药物的成分和含量,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3.食品安全:分析食品中的添加剂、农药残留物、毒素等。
分析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分析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49a8c0b54afe04a1b171de3b.png)
1.共振吸收线:原子从基态激发到能量最低的激发态(第一激发态),产生的谱线。
2.分配系数K: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达到分配平衡时,组分在固定相(s)与流动相(m)中的浓度(c)之比。
K=C s/C m3.分离度R:是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时间之差与两色谱峰峰宽均值之比。
4.化学位移δ:由于屏蔽效应的存在,不同化学环境的氢核的共振频率(进动频率,吸收频率)不同,这种现象称为化学位移。
5.保留值:表示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停留的时间或将组分带出色谱柱所需流动相体积的数值。
6.直接电位法:是选择合适的指示电极与参比电极,浸入待测溶液中组分原电池,通过测量原电池的电动势,根据Nernst方程直接求出待测组分活(浓)度的方法。
7.电极电位:金属与溶液之间的相界电位就是溶液中的电极电位。
8.离子选择电极(ISE),饱和甘汞电极(SCE),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红外吸收光谱发(IR),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核磁共振波谱法(NMR),质谱法(MS),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9.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信号指示系统,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温度,溶剂,PH,时间。
10.化学位移标准物一般为四甲基硅烷(TMS),影响因素屏蔽效应和磁各向导性、氢键。
11.自旋偶合是核自旋产生的核磁矩间的相互干扰。
12.有机质谱中的离子:分子离子、碎片离子、同位素离子、亚稳离子。
13.色谱法:气相(GC),液相(LC),超临界(SFC),气固(GSC),气液(GLC),液固(LSC),液液(LLC),柱(填充柱、毛细管柱、微填充柱),平面(纸、薄层TLC、薄膜)14.色谱法基本理论:热力学理论、塔板理论、动力学理论、速率理论。
15.评价柱效:塔板数和塔板高度。
16.气相色谱仪:气路系统、进样系统、色谱柱系统、检测和记录系统、控制系统17.气相色谱检测器:火焰光度(FPD)、热离子化(TID),浓度:热导(TCD)、电子捕获(ECD)a,热导检测器(TCD)浓度型,原理:根据物质具有不同的热导系数原理制成。
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点
![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b5ef346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91.png)
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点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点概述1. 无机化学基础- 元素周期表- 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的分类(主族、过渡金属、内过渡金属) - 元素周期律- 化学键- 离子键- 共价键- 金属键- 无机化合物的命名- 盐类命名规则- 氧化物命名规则- 酸和碱的命名规则2. 溶液与化学平衡- 溶液的浓度表示- 摩尔浓度- 质量百分浓度- 体积百分浓度- 酸碱平衡- 酸碱理论(阿伦尼乌斯、布朗斯特-劳里)- pH和pOH- 缓冲溶液- 沉淀-溶解平衡- 溶度积(Ksp)- 沉淀的形成与溶解3. 配位化学- 配位化合物- 配体和中心离子- 配位数和配位几何- 配位平衡- 配位平衡常数(Kf) - 配位平衡的计算- 配位化合物的应用- 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生物体内的配位化合物4. 酸碱滴定- 滴定原理- 滴定曲线- 滴定终点的确定- 强酸-强碱滴定- 滴定过程- 计算方法- 弱酸-强碱滴定- 滴定特点- 计算方法5.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对- 标准电极电势- 电势序列- 氧化还原平衡- 电池电势(Ecell)- Nernst方程- 氧化还原滴定- 高锰酸钾滴定- 碘量法6. 光谱分析- 光谱学基础- 光谱线的产生- 分子光谱与原子光谱- 紫外-可见光谱(UV-Vis)- 吸收定律(Beer-Lambert定律) - 仪器组成与操作- 红外光谱(IR)- 振动模式- 红外光谱解析- 核磁共振(NMR)- 核磁共振原理- 化学位移- 耦合常数7. 质谱分析- 质谱仪原理- 离子源- 质量分析器- 检测器- 质谱图解读- 分子离子峰- 碎片离子峰- 同位素模式8. 色谱分析- 色谱法基础- 色谱分类(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等) - 色谱理论(塔板理论、速率理论)- 气相色谱(GC)- 气相色谱仪组成- 气相色谱的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HPLC)- 液相色谱仪组成- 液相色谱的应用9. 电化学分析- 电化学池- 工作电极、参比电极、辅助电极- 电化学池的构建- 电位滴定- 滴定原理- 电位滴定的应用- 循环伏安法(CV)- 循环伏安法的原理- 循环伏安法的应用10. 分子结构与性质- 分子几何- VSEPR理论- 分子轨道理论- 分子间力- 氢键- 范德华力- 化学性质- 酸性和碱性- 氧化性和还原性以上是无机及分析化学的主要知识点概述,每个部分都包含了该领域的核心概念、原理、技术和应用。
分析化学知识点
![分析化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4b8ea63a26925c52cc5bf20.png)
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定义: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和有关理论的一门学科分析化学的任务:定性分析Qualitative Analysis定量分析Quantitative Analysis结构分析Structural Analysis形态分析Morphological Analysis分析方法的分类:1.化学分析以化学反应及其计量关系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特点:仪器简单、费用低廉、准确度高、灵敏度低。
应用:常量分析。
2.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通过测量物质的光、电、热、磁等物理参数及其变化来确定其化学组成、含量和化学结构。
特点:灵敏度高、试样用量少、准确度低、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应用:微量分析分析过程的一般步骤1.采样(sampling)2.样品预处理(pretreatment)3.分析方法的选择和样品测定4.分析结果的计算与处理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固体样品质量分数:w B= m B/m Sμg / g,ng / g,pg / g液体样品物质的量浓度:c B= n B/V质量浓度(ρ):g / L, mg / L ( ppm ), μg / L ( ppb ), ng / L( ppt )气体样品质量浓度:mg/m3; 体积分数:ml/m3总体(population):分析对象的全体。
个体(unit):构成总体的每一个单位。
样品(sample):从总体中抽出部分个体作为总体的代表性物质进行检验,这部分个体的集合体称为样品。
采样(sampling):从总体中抽取样品的操作过程样品采集的原则:1.代表性液体样品:应充分混匀后再进行采集。
固体样品:需按不同部位取出少量样品,将其混合均匀后再用四分法进行缩分得到代表性样品。
2.典型性根据检测目的,采集能充分说明此目的的典型样品3.适时性样品的保存1.密封保存法2.冷藏保存法3.化学保存法容器选择主要取决于样品性质和分析项目,材料应是惰性的,并对被测成分的吸附很小,易清洗容器的洗涤一般先用洗涤剂清洗,再分别用自来水和蒸馏水冲洗干净。
大学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二)2024
![大学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二)2024](https://img.taocdn.com/s3/m/3762bd72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a8.png)
大学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二)引言概述:本文是关于大学分析化学的知识点总结的第二部分。
分析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它主要研究化学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对于理解和应用化学领域的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仪器设备、常用方法以及实验技术等方面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和介绍。
正文:一、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1. 分析化学的定义和分类2. 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3. 分析化学的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4. 分析化学的定性分析方法5. 分析化学的定量分析方法二、分析化学的仪器设备1. 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应用2. 气相色谱仪的原理和应用3. 液相色谱仪的原理和应用4. 质谱仪的原理和应用5. 离子色谱仪的原理和应用三、分析化学的常用方法1. 酸碱滴定法的原理和应用2.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原理和应用3. 沉淀滴定法的原理和应用4. 电位滴定法的原理和应用5. 吸光度法的原理和应用四、分析化学的实验技术1. 标准曲线的绘制和使用2. 样品的制备和处理3. 实验室安全与废物处理4. 分析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仪器操作技巧5.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结果分析五、分析化学的进展与应用1. 分析化学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2. 分析化学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3. 分析化学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4. 分析化学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5. 分析化学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总结:通过本文的总结和介绍,我们了解到了大学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常用方法和实验技术等方面的知识点。
分析化学对于理解和应用化学领域的知识具有重要意义,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希望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了解,能够对分析化学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指导。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2d63e6f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89.png)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分析化学及其任务和作用定义: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科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实验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第二节分析方法的分类一、按任务分类定性分析:鉴定物质化学组成(化合物、元素、离子、基团)定量分析:测定各组分相对含量或纯度结构分析:确定物质化学结构(价态、晶态、平面与立体结构)二、按对象分类:无机分析.有机分析三、按测定原理分类(一)化学分析定义:以化学反应为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化学分析法.分类:定性分析重量分析:用称量方法求得生成物W重量定量分析滴定分析:从与组分反应的试剂R的浓度和体积求得组分C的含量反应式:mC+nR→CmRnX V W特点:仪器简单.结果准确.灵敏度较低.分析速度较慢.适于常量组分分析(二)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分类:电化学分析 (电导分析、电位分析、库伦分析等)、光学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等)、色谱分析(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质谱分析、放射化学分析、流动注射分析、热分析特点:灵敏.快速.准确.易于自动化.仪器复杂昂贵.适于微量、痕量组分分析四、按被测组分含量分类-常量组分分析:>1%;微量组分分析:0.01%~1%;痕量组分分析;< 0.01%五、按分析的取样量分类试样重试液体积常量分析 >0.1g >10ml半微量 0.1~0.01g 10~1ml微量 10~0.1mg 1~0.01ml超微量分析 <0.1mg ﹤0.01ml六、按分析的性质分类:例行分析(常规分析)、仲裁分析第三节试样分析的基本程序1、取样(采样):要使样品具有代表性.足够的量以保证分析的进行2、试样的制备:用有效的手段将样品处理成便于分析的待测样品.必要时要进行样品的分离与富集。
3、分析测定:要根据被测组分的性质、含量、结果的准确度的要求以及现有条件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大学分析化学知识点
![大学分析化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ed74eec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63.png)
大学分析化学知识点大学分析化学是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涵盖了许多基础和实用的知识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和重要的分析化学知识点,并探讨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一、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用来确定样品中的金属离子含量。
它的原理是当金属离子处于其原子态时,吸收特定波长的光;通过测量吸收光的强度,我们可以得到样品中金属离子的浓度。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在环境监测、农业科学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监测水、土壤、植物等中的重金属污染。
二、气相色谱气相色谱是一种常见的分离和检测技术,常用于分析复杂的混合物。
它的原理是利用样品各组分在固定相或液体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从而实现不同组分的分离。
通过测量组分在色谱柱中的保留时间,我们可以定性和定量地分析样品中的成分。
气相色谱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医药化学等领域中,可以帮助我们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药物中的杂质等。
三、荧光光谱分析荧光光谱分析是一种基于物质发射和吸收荧光现象的技术,常用于研究和分析有机化合物。
它的原理是当激发光照射到样品中时,样品会发射出特定波长的荧光光,通过测量荧光的强度和波长可以推断样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浓度。
荧光光谱分析在生物医学研究和环境监测中有重要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研究细胞、疾病,并监测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
四、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一种精确测量分子质量和结构的技术,常用于分析和鉴定复杂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
它的原理是将样品中的分子转化为离子,并通过加速器、分离器和检测器等组件对离子进行分析。
质谱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分子的分子量、结构和组成,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药物研发等领域。
五、电化学分析电化学分析是一个研究电化学现象并利用它们进行分析的领域,常用于分析电池、腐蚀等问题。
电化学分析涉及到电极反应、电位测量和电流测量等内容,通过测量电极反应产生的电流或电位,我们可以定性和定量地分析样品中的化学物质。
电化学分析在材料科学、环境监测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材料的电化学性质和环境中的电化学过程。
大二分析化学上学期知识点
![大二分析化学上学期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220890f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e9.png)
大二分析化学上学期知识点分析化学是化学的一门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化学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以及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
在大二上学期的分析化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对其中的几个重点进行简要介绍。
一、样品制备与处理在进行分析化学实验之前,需要进行样品制备与处理。
样品制备的目的是将待分析物从复杂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常用的方法有溶剂萃取、沉淀法等。
而样品处理则是在制备好的样品基础上,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如溶解、过滤、稀释等,以便于进一步的分析。
二、化学平衡在分析化学中,化学平衡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化学平衡指的是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例保持不变的状态。
在平衡态下,正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
我们需要掌握化学平衡的表示方法,如反应物的化学方程式、平衡常数等,以及如何计算平衡浓度和平衡常数的相关公式。
三、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分析化学中常见的反应类型之一。
酸碱反应的原理是酸和碱在适当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盐和水。
我们需要学习如何判断溶液的酸碱性质,如pH值的计算,以及如何进行酸碱滴定等实验操作。
四、电化学分析电化学分析是利用电化学方法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一种手段。
这包括电解分析和电位分析两个方面。
电解分析依靠电解过程中的电流和电压来定量分析物质的浓度;电位分析则是通过测量电势差来定性或定量分析物质的存在。
我们需要学习电解电池的原理、电解过程的运行原理,以及常见的电解分析和电位分析方法。
五、光度法分析光度法是利用物质在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下对光的吸收和透射特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我们需要了解光的吸收和透射原理,学习如何使用分光光度计以及如何绘制吸光度-浓度曲线等实验操作。
六、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一种通过测量样品中不同质子的质量和相对丰度来鉴定化合物的方法。
我们需要了解质谱基础知识,如质谱仪的工作原理,质谱图的解读等。
在大二分析化学上学期的学习中,我们不仅了解了这些知识点的理论基础,还进行了实验操作来巩固理论知识。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2345438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d5.png)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1.1 分析化学的定义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以及分析方法的理论和实践的化学学科。
在分析化学领域里,主要研究复杂物质的成分、结构和性质的分析方法、仪器设备和分析技术。
1.2 分析化学的发展历史分析化学产生于18世纪,在过去的200多年里,分析化学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早期的分析化学主要是以定性分析为主,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确定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分析化学逐渐发展为一门以定量分析为主的实验科学,各种精密的分析仪器和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
1.3 分析化学的研究对象分析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的成分、结构和性质,其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成分分析、结构分析和性质分析。
分析化学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化学、生物、环境等各个领域。
1.4 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化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大方面。
定性分析是指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确定物质的成分、结构和性质,而定量分析则是通过精密的实验和计算来确定物质的数量及其分布等。
定量分析是分析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精确度和准确度对于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分析化学的研究内容2.1 化学成分分析化学成分分析是分析化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主要研究物质的成分和组成。
化学成分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元素分析、无机化合物分析、有机化合物分析等。
在化学成分分析的过程中,分析化学家通常使用各种化学方法和仪器设备来确定物质的成分和组成。
2.2 结构分析结构分析是分析化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主要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构成。
在结构分析的过程中,分析化学家通常使用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等方法来确定物质的结构和构成。
结构分析在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化学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3 性质分析性质分析是分析化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主要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特性。
在性质分析的过程中,分析化学家通常使用物理化学方法和化学方法来确定物质的性质和特性。
考研分析化学知识点详解
![考研分析化学知识点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44be52c4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5f.png)
考研分析化学知识点详解一、原子结构与周期性考研分析化学的知识点主要涉及到原子结构与周期性。
原子结构部分包括基本粒子的组成、波粒二象性、轨道模型等内容。
赤道结构的基本单位是原子,包括了质子、中子和电子。
轨道模型是描述电子在原子内运动的一种模型,主要有量子力学模型和波动力学模型。
1. 基本粒子的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具有正电荷,质量约为1.67x10^-27 kg,位于原子核中心。
中子是中性粒子,质量约为质子的1.001倍,也位于原子核中心。
电子是负电荷的基本粒子,质量极小,约为质子和中子质量的1/1836,位于原子核周围。
2. 波粒二象性根据波粒二象性原理,电子既可以表现出粒子性,也可以表现出波动性。
在一些实验中,电子表现出波动性,如干涉和衍射现象。
而在其他实验中,电子表现出粒子性,如费米子性质。
3. 轨道模型轨道模型描述了电子在原子中的运动。
根据量子力学模型,电子分布在不同能级和轨道上。
能级分为主量子数n=1、2、3...,能级数越高,能量越大。
而轨道则有s、p、d、f等不同类型,每个轨道可容纳不同数量的电子。
4. 周期性表周期性表是对元素按照周期性和性质进行分类的工具。
周期性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从左到右排列,同时按照电子结构进行分类。
周期性表包括了周期性表的基本结构、元素周期表和周期性规律等内容。
二、化学键与分子结构化学键与分子结构是考研分析化学的另一个重要知识点。
该部分涉及到分子的化学键类型、离子键的形成、共价键的形成等内容。
1. 化学键类型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由于电子的共有或转移而形成的化学力。
常见的化学键类型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由电子转移而形成,共价键由电子共有而形成,而金属键由金属中自由电子的共有而形成。
2. 离子键的形成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电荷静电相互作用力产生的化学键。
通常情况下,一个或多个电子从金属原子转移到非金属原子,形成离子。
3. 共价键的形成共价键是由非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共有而形成的化学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 章节小结1.基本概念及术语准确度:分析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其大小可用误差表示。
精密度:平行测量的各测量值之间互相接近的程度,其大小可用偏差表示。
系统误差:是由某种确定的原因所引起的误差,一般有固定的方向(正负)和大小,重复测定时重复出现。
包括方法误差、仪器或试剂误差及操作误差三种。
偶然误差:是由某些偶然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其大小和正负均不固定。
有效数字:是指在分析工作中实际上能测量到的数字。
通常包括全部准确值和最末一位欠准值(有±1个单位的误差)。
t分布:指少量测量数据平均值的概率误差分布。
可采用t 分布对有限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置信水平与显著性水平:指在某一t值时,测定值x落在μ±tS范围内的概率,称为置信水平(也称置信度或置信概率),用P表示;测定值x落在μ±tS范围之外的概率(1-P),称为显著性水平,用α表示。
置信区间与置信限:系指在一定的置信水平时,以测定结果x为中心,包括总体平均值μ在内的可信范围,即μ=x±uσ,式中uσ为置信限。
分为双侧置信区间与单侧置信区间。
显著性检验:用于判断某一分析方法或操作过程中是否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检验。
包括t检验和F检验。
2.重点和难点(1)准确度与精密度的概念及相互关系准确度与精密度具有不同的概念,当有真值(或标准值)作比较时,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准确度表示测量结果的正确性,精密度表示测量结果的重复性或重现性。
虽然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但高的精密度不一定能保证高的准确度,因为可能存在系统误差。
只有在消除或校正了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高的分析结果才是可取的,因为它最接近于真值(或标准值),在这种情况下,用于衡量精密度的偏差也反映了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
(2)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的性质、来源、减免方法及相互关系系统误差分为方法误差、仪器或试剂误差及操作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某些确定原因造成的,有固定的方向和大小,重复测定时重复出现,可通过与经典方法进行比较、校准仪器、作对照试验、空白试验及回收试验等方法,检查及减免系统误差。
偶然误差是由某些偶然因素引起的,其方向和大小都不固定,因此,不能用加校正值的方法减免。
但偶然误差的出现服从统计规律,因此,适当地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取平均值表示测定结果,可以减小偶然误差。
二者的关系是,在消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平行测定次数越多,偶然误差就越小,其平均值越接近于真值(或标准值)。
(3)有效数字保留、修约及运算规则保留有效数字位数的原则是,只允许在末位保留一位可疑数。
有效数字位数反映了测量的准确程度,绝不能随意增加或减少。
在计算一组准确度不等(有效数字位数不等)的数据前,应采用“四舍六入五留双”的规则将多余数字进行修约,再根据误差传递规律进行有效数字的运算。
几个数据相加减时,和或差有效数字保留的位数,应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绝对误差最大)的数据为依据;几个数据相乘除时,积或商有效数字保留的位数,应以相对误差最大(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数据为准,即在运算过程中不应改变测量的准确度。
(4)有限测量数据的统计处理与t分布通常分析无法得到总体平均值μ和总体标准差σ,仅能由有限测量数据的样本平均值和样本标准差S来估计测量数据的分散程度,即需要对有限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再用统计量去推断总体。
由于和S均为随机变量,因此这种估计必然会引进误差。
特别是当测量次数较少时,引入的误差更大,为了补偿这种误差,可采用t分布(即少量数据平均值的概率误差分布)对有限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5)置信水平与置信区间的关系置信水平越低,置信区间就越窄,置信水平越高,置信区间就越宽,即提高置信水平需要扩大置信区间。
置信水平定得过高,判断失误的可能性虽然很小,却往往因置信区间过宽而降低了估计精度,实用价值不大。
在相同的置信水平下,适当增加测定次数n,可使置信区间显著缩小,从而提高分析测定的准确度。
(6)显著性检验及注意问题 t检验用于判断某一分析方法或操作过程中是否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为准确度检验,包括样本均值与真值(或标准值)间的t检验和两个样本均值间的t检验;F检验是通过比较两组数据的方差S2,用于判断两组数据间是否存在较大的偶然误差,为精密度检验。
两组数据的显著性检验顺序是,先由F检验确认两组数据的精密度无显著性差别后,再进行两组数据的均值是否存在系统误差的t检验,因为只有当两组数据的精密度或偶然误差接近时,进行准确度或系统误差的检验才有意义,否则会得出错误判断。
需要注意的是:①检验两个分析结果间是否存在着显著性差异时,用双侧检验;若检验某分析结果是否明显高于(或低于)某值,则用单侧检验;②由于 t与F等的临界值随α的不同而不同,因此置信水平P或显著性水平α的选择必须适当,否则可能将存在显著性差异的两个分析结果判为无显著性差异,或者相反。
(7)可疑数据取舍在一组平行测量值中常常出现某一、两个测量值比其余值明显地偏高或偏低,即为可疑数据。
首先应判断此可疑数据是由过失误差引起的,还是偶然误差波动性的极度表现?若为前者则应当舍弃,而后者需用Q检验或G检验等统计检验方法,确定该可疑值与其它数据是否来源于同一总体,以决定取舍。
(8)数据统计处理的基本步骤进行数据统计处理的基本步骤是,首先进行可疑数据的取舍(Q检验或G检验),而后进行精密度检验(F检验),最后进行准确度检验(t检验)。
(9)相关与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就是考察x与y两个变量间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越接近于±1,二者的相关性越好,实验误差越小,测量的准确度越高。
回归分析就是要找出x与y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若x与y之间呈线性函数关系,即可简化为线性回归。
3.基本计算(1)绝对误差:δ=x-μ(2)相对误差:相对误差=(δ/μ)×100% 或相对误差=(δ/x)×100%(3)绝对偏差:d = x i-(4)平均偏差:(5)相对平均偏差:(6)标准偏差:或(7)相对标准偏差:(8)样本均值与标准值比较的t 检验:(9)两组数据均值比较的t检验:(10)两组数据方差比较的F检验:(S1>S2)(11)可疑数据取舍的Q检验:(12)可疑数据取舍的G检验: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 - 章节小结一、主要内容1.基本概念化学计量点:滴定剂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正好符合化学反应式所表示的计量关系的一点。
滴定终点:滴定终止(指示剂改变颜色)的一点。
滴定误差: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完全一致所造成的相对误差。
可用林邦误差公式计算。
滴定曲线:描述滴定过程中溶液浓度或其相关参数随加入的滴定剂体积而变化的曲线。
滴定突跃和突跃范围:在化学计量点前后±0.1%,溶液浓度及其相关参数发生的急剧变化为滴定突跃。
突跃所在的范围称为突跃范围。
指示剂:滴定分析中通过其颜色的变化来指示化学计量点到达的试剂。
一般有两种不同颜色的存在型体。
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指示剂具有不同颜色的两种型体浓度相等时,即[In]=[XIn]时,溶液呈两型体的中间过渡颜色,这点为理论变色点。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指示剂由一种型体颜色变为另一型体颜色时溶液参数变化的范围。
标准溶液:浓度准确已知的试剂溶液。
常用作滴定剂。
基准物质:可用于直接配制或标定标准溶液的物质。
2.基本理论(1)溶液中各型体的分布:溶液中某型体的平衡浓度在溶质总浓度中的分数称为分布系数δi。
弱酸H n A有n+1种可能的存在型体,即H n A,H n-1A-……HA(n-1)–和A n–。
各型体的分布系数的计算:分母为[H+]n+[H+]n-1K a1+……+[H+]K a1K a2+……+K a(n-1)+K a1K a2+……+K an,而分子依次为其中相应的各项。
能形成n级配合物ML n的金属离子在配位平衡体系中也有n+1种可能的存在型体。
各型体的分布系数计算:分母为1+β1[L]+ β2[L]2+……+βn[L]n,分子依次为其中相应的各项。
(2)化学平衡处理方法:①质量平衡:平衡状态下某一组分的分析浓度等于该组分各种型体的平衡浓度之和。
注意:在质量平衡式中,各种型体平衡浓度前的系数等于1摩尔该型体中含有该组分的摩尔数。
②电荷平衡:溶液中荷正电质点所带正电荷的总数等于荷负电质点所带负电荷的总数。
注意:在电荷平衡方程中,离子平衡浓度前的系数等于它所带电荷数的绝对值;中性分子不包括在电荷平衡方程中。
③质子平衡:酸碱反应达平衡时,酸失去的质子数与碱得到的质子数相等。
写质子条件式的要点是:a.从酸碱平衡体系中选取质子参考水准(又称零水准),它们是溶液中大量存在并参与质子转移反应的物质。
b.根据质子参考水准判断得失质子的产物及其得失的质子数,绘出得失质子示意图(包括溶剂的质子自递反应)。
c.根据得、失质子数相等的原则写出质子条件式。
质子条件式中应不包括质子参考水准,也不含有与质子转移无关的组分。
由于水溶液中的水也参与质子转移,所以水是一个组分。
注意:在质子条件式中,得失质子产物平衡浓度前的系数等于其得、失质子数。
还可采用质量平衡和电荷平衡导出质子条件式。
3.基本计算(1)滴定分析的化学计量关系:tT + bB = cC + dD,nT/nB=t/b (2)标准溶液配制:cT = mT/( VT×MT)(3)标准溶液的标定:(两种溶液)(B为固体基准物质)(4)被测物质质量:(5)有关滴定度计算:T T/B=mB/VT(与物质量浓度的关系)(6)林邦误差公式:pX为滴定过程中发生变化的与浓度相关的参数,如pH或pM;ΔpX为终点pX ep与计量点pX sp之差即ΔpX=pX ep–pX sp;Kt为滴定反应平衡常数即滴定常数;c与计量点时滴定产物的总浓度c sp有关。
二、重点和难点(一)滴定分析本章介绍了各种滴定分析过程和概念、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一般性质。
在学习滴定分析各论之前,本章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在学习各论之后,它又是各章的总结。
有关问题有待在其后各章的学习中加深理解。
滴定曲线是以加入的滴定剂体积(或滴定百分数)为横坐标,溶液中组分的浓度或其有关某种参数(如pH、电极电位等)为纵坐标绘制的曲线。
滴定曲线一般可以分为三段,其中在化学计量点前后±0.1%(滴定分析允许误差)范围内,溶液浓度或性质参数(如酸碱滴定中的pH)的突然改变称为滴定突跃,突跃所在的范围称为突跃范围。
一般滴定反应的平衡常数越大,即反应越完全,滴定突跃就越大,滴定越准确。
虽然大部分滴定(酸碱滴定、沉淀滴定、配位滴定)曲线的纵坐标都是溶液中组分(被测组分或滴定剂)浓度的负对数,但为了把氧化还原滴定(以溶液的电极电位为纵坐标)包括在内,因而选用某种“参数”为纵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