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与季节》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玛丽

一、案例再现

《气候与季节》一课是三年级《关心天气》单元的最后一课。

课前,我通过对学生前概念的调查发现:三年级的学生都知道季节,知道每个季节大自然的特征,只是概括性不强,对其规律性没有完整认识,他们对气候这一科学概念有一定的认识,但是比较片面,有些还是不正确的。

基于学生的前概念,在教学策略上,我决定改变原先的教学流程,先从学生熟悉的季节开始学习,引导他们从自己的前概念人手,自主探究总结季节的变化规律,进而再完善、修正自己原先关于气候的前概念,发现气候与季节的关系,构建新的、正确的气候与季节的科学概念,并在生活中加以应用。

环节一:认识季节简要流程

师:(出示四幅照片)同学们,认识这个地方吗?它是南京最有名的景点之一,明孝陵的石像路。你发现这四幅照片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四幅照片反映的季节是不一样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及时追问: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师:这四幅图被称为明孝陵石像路之春夏秋冬。你们愿意像摄影师一样找一找每个季节的特征吗?老师给每个小组的组员随机发放了四季中任意一个季节的记录单。你拿到记录单的时候,先看一看你要研究的是哪一个季节,然后想一想这个季节有哪些显著特征,可以是你看到的,也可以是你想到的。大家可以低声在小组内讨论,然后用你的画笔简单地画出来,还可以配上一些适合这个季节的词语。

(学生小组讨论、记录。)

师:请大家先在小组交流一下自己对这个季节特点的认识,有新的认识就及时补充,然后推荐一位代表在全班交流。

分析

学生脑海中关于季节的前概念非常多,但是三年级学生的表述能力有限,如何让他们说清楚、说完整?我想到了画画。画图能表达丰富的内容,还可以灵活地补充一些词语,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前概念,对三年级学生来说非常适合。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前概念自主探究、知识迁移。组内交流也能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在研讨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吸取别人好的经验,促进前概念转化为科学概念。

环节二:认识气候简要流程

师:听了这些同学的汇报,大家对季节有了新的认识。想一想,刚刚同学们找出的每个季节的特征要素,它们是不是也有四季变化呢?如何随着季节变化的呢?

(课前了解到,学生基本能围绕气温、降雨量、动物、植物、人等方面来展开,教师也有针对性地从这些方面作准备,如南京一年每个月的平均气温、降雨量资料,一年级语文课文《小动物过冬》,南京城区的梧桐树也会随着季节天气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农历二十四节气等。)

师:同学们发现没有,无论是植物、动物还是人类的变化都跟季节的哪一个特征变化有关?

(学生回答。)

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些天气的变化每年都会循环出现,在一定地区,一年中天气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就称为该地区的气候特征。每个季节都具有一些特定的气候特征,我们把具有这些特定气候特征的时间段,就称为季节。

分析

气候这个科学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模糊的,在学生的前概念里,很容易和前几课学习的温度、风向、湿度等混淆起来。我在教学设计时,并没有否定学生的前概念,而是引导学生

自主探究总结,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发现自己探究出的科学概念与自己的前概念有不一致的地方,学生很快就会意识到——原来季节中天气变化只是气候的一种。学生对自己前概念的纠正完善,比教师重新输入一个新的科学概念要容易得多,他们更乐于这样获得知识。

二、案例反思

1.揭示学生的前概念

教师应当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才会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时,可以引出一个问题,激发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和解释,在必要的时候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质疑和辩论,以此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有时,可以在课堂或课下专门设计调查题让学生回答,以此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有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画图、主动提问、组内讨论等形式展现他们的前概念。只要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就一定能尽量多地了解到学生的前概念。

只有把学生的前概念暴露出来,才能对它们进行分析、梳理和归类,然后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前概念在形成过程中大多带有自发性,错误和不完善在所难免。对那些错误的前概念,要尝试着从学生的思维角度来理解,再加以整合利用。

2.引发学生认知冲突

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后,可以通过设置教学情境,使学生观察到的现象与他们的前概念产生冲突,当学生无法用已有的前概念来解释、回答看到的现象时,就不得不对已有的前概念进行反思。教师要善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暴露前概念的不足甚至错误之处,激发学生寻求正确科学概念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认知调整,建立与科学概念相一致的新的概念模型。

3.促进学生反思前概念

在转变学生前概念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准备适合探究的实验材料,让他们在观察现象、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发现和前概念的差异,重新认识前概念。为了使自主探究获得更好的效果,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探究结果与事先的认识加以比较,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堂交流,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讨论的空间,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在研讨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和漏洞,发现矛盾之处,促使学生重新认识自己的前概念。

4.构建新的科学概念

学生意识到自己前概念的不足后,会产生新的科学概念,但是这个概念在其认知结构中往往是孤立的、不稳定的,很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设计一些教学情境,变通前概念中的部分内容,使其与新的科学概念并存于学生的认识结构中,鼓励学生运用新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构建新的科学概念。学生科学概念的学习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不可能绕开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教师应当依靠学生原有的前概念,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更加精确的科学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