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儿吹呀吹教案、反思

合集下载

风儿吹呀吹教案、反思

风儿吹呀吹教案、反思

《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风儿吹呀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受风的不同特征,初步了解风的成因,使学生认识风有力量。

2、通过玩风,学会制造风,并了解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以及风的利用。

教学准备:课件、泡泡液。

导入新课:上课前跟学生玩吹泡泡(告诉学生不抓泡泡,注意观察泡泡)。

小朋友们,刚才你们看到五颜六色的泡泡在空中飞呀飞,你们觉得漂亮吗?老师发现有一组小朋友吹的泡泡飞得很高很高,我们请他们给我们介绍一下为什么他们吹的泡泡能飞得那么高?(用力吹)板书:吹呀吹。

那用力地吹,谁帮助它飞高的?(风)板书:风儿。

活动一:找风师:对了,是因为有风,泡泡才在空中飞呀飞,只要我们用力的吹它还可以飞得很高很高呢!那小朋友们你们见过风娃娃长得什么样子的吗?(没有)那今天老师就带着小朋友去和风娃娃交交朋友,大家愿意吗?(愿意)风娃娃说了,它想跟小朋友玩一玩捉迷藏的游戏,你们说好不好呢?(好)听!风娃娃来了。

(课件播放风声,并出示教材32—33的图画)它呀,就藏在这幅图画里,小朋友快用你们的火眼金睛把它找出来吧。

(小组的小朋友可以讨论交流)就像刚才你们看到泡泡飞起来就知道有风娃娃。

讨论后汇报。

师:小朋友观察可真仔细,找出了风娃娃,风娃娃无处不在,她呀,也藏在我们的教室里,校园里,生活里,你们能在找出她吗?(打开教室的门窗)现在打开门窗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冷)那在生活中你们还在哪儿见过风呢?(学生离开座位寻找风)生:汇报交流。

师:小朋友真是生活的有心人,风娃娃夸我们小朋友都有像孙悟空一样的一双火眼金睛。

风娃娃很高兴邀请小朋友们到她家里做做客,现在我们就一起出发吧。

(出示课件:大自然的风)活动二:制造风师:现在请同学们跟老师一块儿闭上眼睛。

咱们静静地、轻轻、用心地感受,老师送给你的礼物。

(打开风扇)师:这风是从哪儿来的?生:风扇。

师:这风是咱们大自然制造出来的吗?生:不是。

师:那时谁制造的?生:人类。

自己动手制造风。

你们看这是什么(丝巾)?风娃娃想考考我们,谁能自己动手制造风,让丝巾飘起来。

一年级下册品德风儿吹呀吹教案

一年级下册品德风儿吹呀吹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风,知道风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

2.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体验生活的能力。

3. 教育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风的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理解风的特点。

2. 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对风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有关风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观察风的经历和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风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风的名称。

1.2 学生分享自己观察风的经历和感受。

2. 学习风的特点2.1 教师通过视频、图片等资源,展示风的作用和特点。

2.2 学生观察、思考,总结风的特点。

3. 体验风的魅力3.1 教师组织学生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自感受风的力量。

3.2 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4. 学习风的保护作用4.1 教师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风在保护环境方面的作用。

4.2 学生思考、讨论,总结风的保护作用。

5. 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5.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

5.2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做法。

6. 总结课堂内容6.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6.2 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

7. 作业布置7.1 教师布置有关风的观察和实践作业。

7.2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6.1 教师回顾课堂教学过程,总结教学成果和不足之处。

6.2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七、课堂评价7.1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表现、成果等进行评价。

7.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八、拓展活动8.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与风相关的拓展活动,如制作风车、风向游戏等。

8.2 学生积极参与拓展活动,提高对风的认知和兴趣。

九、家庭作业9.1 教师布置有关风的观察和实践作业,如观察家中空调吹出的风、了解风的级数等。

9.2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风儿吹呀吹》教学反思

《风儿吹呀吹》教学反思

《风儿吹呀吹》教学反思第一篇:《风儿吹呀吹》教学反思《风儿吹呀吹》是人教版一年级“品德与生活”第二单元“走进大自然”中的第三课。

该单元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通过各种活动理解活动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培养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鉴于这些目标,我采用的是自然实验教学方式,增强教学中的活动性和开放性,注重创设情景。

设计了一个虚拟的人物“风姐姐”,用新颖的课件展现在学生面前。

整节课以“风姐姐”贯穿,让学生与“风姐姐”共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

本课重点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感受到风的存在,体会风带来的快乐与危害,使学生认识风有力量,了解风的作用。

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兴趣。

本着品德与生活课的课程标准:“热爱生活”、“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乐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和新课程理念,在本课中设计多种活动,我尽量利用活泼多样的活动来展示“风”这一主题,让儿童主动参与活动,不断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获得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不同的活动形式,展示主题的深度也不同,能让具有不同生活经历和理解能力的儿童都学有所得。

整节课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

我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儿童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和传授者。

课一开始,我利用了学生喜欢的谜语形式作为导入,学生在快乐的猜谜活动中,走进本课,同时对风有了初步了认识揭示本节的话题,再以“风姐姐”喜欢做捉迷藏这一活动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去画面中、生活中寻找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找风环节中,我还注重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们用语言去描绘他们感觉到的风,这时学生们用他们的眼光、童真的语言来找风,有的说风吹在脸上痒痒的,我找到了风;有的说我的头发飞起来了,我找到了风;还有的说红旗飘起来了,水起波浪了,小帆船走了……在这个环节中,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观察力和严谨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唤醒了学生的已有生活阅历,使学生在观察中互相产生感悟和共鸣。

《风儿吹呀吹》教学教案

《风儿吹呀吹》教学教案

《风儿吹呀吹》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的产生和基本特征,理解风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风的产生:介绍空气流动形成风的过程,让学生了解风是如何产生的。

2. 风的基本特征:讲解风的速度、方向、强度等基本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风的特点。

3. 风的作用:介绍风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气候形成、植物生长、动物迁徙等。

4. 观察风: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风,了解风的变化。

5. 保护环境:教育学生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风的产生、基本特征和作用。

2.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风,记录风的特点。

3. 实践操作:动手制作风车,体验风的力量。

4. 讨论法:分组讨论风的作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风的产生、基本特征和作用的PPT。

2. 观察工具:望远镜、风向袋等。

3. 材料:纸张、剪刀、胶水等,用于制作风车。

4. 环境保护宣传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关风的谜语,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风的产生、基本特征和作用,让学生了解风的知识。

3. 观察: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风,记录风的特点。

4. 实践:动手制作风车,体验风的力量。

5. 讨论:分组讨论风的作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7. 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风力发电设施,了解风能的利用。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他们对风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观察风和制作风车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收集学生的讨论成果,分析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提出的建议。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充分引导学生的观察和思考,以及是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风的知识。

3. 思考如何将环境保护的理念更深入地融入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风儿吹呀吹》教学教案

《风儿吹呀吹》教学教案

《风儿吹呀吹》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风的产生和风的基本类型;(2)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风的能力;(3)使学生掌握与风相关的科学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风的特点;(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利用科技手段,如互联网等,搜集有关风的信息。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勇敢、坚持、合作的精神品质;(3)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风的产生和基本类型1. 导入:通过讲解风的产生原因,让学生了解风是如何形成的;2. 讲解:介绍风的基本类型,如热带风、温带风、寒带风等;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第二课时:观察和描述风1. 导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风,注意风的特点;2. 讲解:教授如何用语言描述风,如风力大小、风向等;3. 练习:学生进行描述风的练习,教师指导。

第三课时:风的力量1. 导入:讲解风的力量及其对自然和人类生活的影响;2. 实验:进行风力实验,如吹纸实验、风力发电实验等;3. 互动:学生分享实验感受,教师引导讨论。

第四课时:风的利用和防护1. 导入:讲解风能的利用,如风力发电;2. 讲解:介绍如何防护大风天气带来的危害;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风能和应对大风天气。

第五课时:风力体育活动1. 导入:介绍风力体育活动的意义;2. 讲解:讲解风力体育活动的规则和方法;3. 实践:学生进行风力体育活动,教师指导。

三、教学资源:1. 教材:《风儿吹呀吹》课本及配套资料;2. 实验器材:风力实验器材;3. 网络资源:有关风的科普文章、视频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3.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风力体育活动中的表现。

《风儿吹呀吹》教学反思

《风儿吹呀吹》教学反思

《风儿吹呀吹》教学反思教学是一种艺术,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校外教学,都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本文将对我在教学《风儿吹呀吹》这堂课中的反思进行分享。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风儿吹呀吹》这首儿歌旋律动听,情感丰富,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为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我在课堂上采用了多种互动的教学方式。

例如,我播放了这首儿歌的音频,让学生边听边哼唱,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情感表达。

我还使用手势动作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歌词的意境,例如,当歌词中提到“风吹过,风入耳”,我带动学生一起摇头晃脑,仿佛置身于风中。

这样的互动教学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好地体验音乐带来的美妙感受。

其次,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风儿吹呀吹》这首儿歌的歌词简单、生动,适合学生们通过口语表达来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为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来描述风的特点,我设计了一些语言操练活动。

例如,我给学生准备了一些形容词卡片,让他们根据卡片上的描述词来形容风的特点,如凉爽、轻柔、狂野等。

同时,我鼓励学生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他们互相交流和比较自己的想法,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不仅可以理解歌词的含义,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另外,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风儿吹呀吹》这首儿歌不仅具有音乐和语言的特点,还有很多与自然环境和季节变化相关的知识。

为了深化学生们对季节与风的联系的理解,我引导学生们进行一次户外探究活动。

我带领学生们走进校园,在风和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观察树叶、树枝、草地等物体在风的吹拂下的变化。

学生们亲身感受到了风的存在和力量,并且通过观察、记录和口头表达的方式来归纳总结不同季节下风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这样的教学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环保意识。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一年级思品与生活下册风儿吹呀吹教案

一年级思品与生活下册风儿吹呀吹教案

教案:一年级思品与生活下册《风儿吹呀吹》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的概念,知道风是由空气流动形成的。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环境保护。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风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1. 风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教学准备:1. 风的教学图片或视频。

2. 吹风机等演示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空气流动,让学生感受到风的存在。

2. 提问:“你们知道风是什么吗?风是如何形成的?”二、基本概念(10分钟)1. 通过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风的基本概念。

2. 讲解风是由空气流动形成的,空气流动的原因有多种,如温度差异、气压差异等。

三、观察与实践(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观察教室里的风,记录风的方向和强度。

2. 使用吹风机等演示工具,让学生亲身体验风的形成和作用。

四、想象与创造(10分钟)1.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想象风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风吹树叶、风帆等。

2. 让学生动手制作有关风的创意作品,如风车、风筝等。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风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2.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热爱大自然。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风的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2. 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六、风与气候(1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与气候的关系,知道气候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2. 培养学生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风与气候的关系。

2. 气候变化的影响。

教学难点:1. 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准备:1. 气候变化的相关图片或视频。

2. 气候资料卡片。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了解风与气候的关系,如风的强度、风向等对气候的影响。

2. 通过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气候变化的现象,如全球变暖、极端天气等。

3. 分发气候资料卡片,让学生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8 风儿吹呀吹 》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8 风儿吹呀吹 》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8 风儿吹呀吹》教案及教学反思《风儿吹呀吹》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风的特征,并能与人交流对风的感受。

2、观察与风有关的生活现象,用画表现出来。

3、体会风的积极与消极的作用。

4、学习风车的制作方法,并激发学生自己动手做出许多和风儿游戏的手工制品。

教学准备1、课前收集风的作用的相关资料。

2、准备做风车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猜谜激趣,揭示课题。

1、树儿见它把头摇,苗儿见它就弯腰。

水见它浪花起,云儿见它快快跑。

猜一猜,这是什么?2、对,就是风,这个单元我们将要感受风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了解风的作用,和风一块玩,大家高兴吗?来,让我们一块儿读读本单元的题目吧!(板书:风儿吹呀吹)二、感受风,表现风。

1、看画面:(课本P32—33的图)你从哪儿发现了风?2、让学生谈感受:到走廊吹吹风,谈谈风吹在脸上,身上的感受。

还能谈其它风吹在脸上的感受吗?(海风、山顶风、树林风)3、画画风:看谁的画最能表现风。

①学生画。

②小组内交流自己画得怎样。

③指名在全班交流。

④师小结:从以上同学们的画和大家的相互交流中,我们了解到风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散热、助燃、传播花粉,还可以产生动力,用来发电,风的作用真不小。

不过,风有时也会发脾气,你们在看电视中看过狂风及台风的新闻吗?让学生说一说。

4、谈一谈有时风对人类及自然界的危害。

①台风,暴风雨。

(你在什么时间,地点遇到过)②我们有治理它们的办法吗?三、和风一块玩,动脑又动手。

1、有了同学们和我们人类的共同行动,风是能和我们永远做朋友的。

现在,你最想和这位好朋友做什么呢?2、你们打算怎样和风做游戏,能告诉我们吗?3、大家想出的玩法可真多。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块儿动手来做一个和风儿玩的玩具吧!①做风车。

师做指导,小组合作做风车。

A、折(对角折)B、剪(四个对角都剪开,留下同样长度的角)C、粘(翻转粘四个角)D、固定(用图钉固定在木棍上)②玩风车:你有什么办法让风车动起来?4、小组讨论:下节课,我们将和风儿一起玩,你们还将准备带些什么?怎么玩?。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风儿吹呀吹》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风儿吹呀吹》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风儿吹呀吹》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风的产生和作用。

2.能够正确识别风的声音和做出相应的表情和动作。

3.感受风对人们和自然界的积极影响。

4.通过和同伴的互动,培养团体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道德与法治第5课《风儿吹呀吹》。

三、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识别风的声音和做出相应的表情和动作。

2.感受风对人们和自然界的积极影响。

四、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团体意识。

2.让学生能够理解风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播放一段风声的录音,并让学生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和来自哪个方向。

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感觉和认识上对风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2. 学生感受(10分钟)通过让学生模拟风的声音和动作,让他们感受到风对自己的影响,以及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做风车或者模拟放风筝的感受,让他们感受到风在自己的生活中很常见,也很重要,是一种自然资源。

3. 学生互动(10分钟)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让他们一起探讨风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如何保护环境避免风吹垃圾的情况发生。

通过小组讨论能够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4. 教师讲解(20分钟)可以通过短片或者图文并茂的讲解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风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学习一些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和方法。

老师需要注意讲解内容简明易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

5. 小结(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以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六、作业布置1.让学生以风为主题,画一幅画或者写一篇小作文,来表现风的美丽和自然神秘。

2.让学生自由发挥创意,以风的主题创作一个简单的手工作品,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

七、教学反思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学内容和方法也需作出适当调整。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感官和认知来了解风的作用和自然界的美妙之处,同时培养学生团体意识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风儿吹呀吹》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风儿吹呀吹》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风儿吹呀吹》教案一、课程概述本节课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第5课,主题为《风儿吹呀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风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自然的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风在生活中的作用;•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掌握一些环保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风的认识;•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项环保任务。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保护自然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了解风在生活中的作用;•掌握一些环保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准备•课本《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教学课件;•学生练习册;•小组讨论题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师生互动:老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见过风呢?风会带来什么呢?”请学生回答并进行简要讨论。

2. 新知讲解•老师展示课件,介绍风的作用和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

通过图片和文字的展示,让学生对风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 老师朗读课文•老师朗读课文《风儿吹呀吹》,并向学生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

4. 学生自主阅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通过阅读理解课文的内容,思考问题:风是怎么来的?风有什么作用?5. 小组合作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问题:如何保护自然资源?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6. 拓展活动•老师提供一些拓展活动,如观察风的表现形式、制作风车等,鼓励学生参与并积极互动。

7. 总结反思•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回顾重要知识点。

六、课后作业1.回家观察风的表现形式,写下你对风的认识;2.完成练习册上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风在生活中的作用有了初步的了解,培养了一定的环保意识。

但是教师的引导还需更加具体和有针对性,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并通过更多的互动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合作能力。

《风儿吹呀吹》教学教案

《风儿吹呀吹》教学教案

《风儿吹呀吹》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风的定义、产生原因及其基本特性。

让学生掌握与风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能够用英语描述风的特点和现象。

培养学生能够通过听、说、读、写的活动,运用英语交流关于风的知识。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主题:风的基本概念和特性风的定义:空气流动的现象风的产生原因:地球自转、地形、气压差异等风的速度和强度:微风、大风、风暴等风的方向和变化:季风、飓风、龙卷风等2.2 词汇和表达方式:风的相关词汇:wind, breeze, storm, tornado, cyclone等描述风速和强度的词汇:fast, slow, gentle, strong, violent等描述风向和变化的词汇:direction, shift, turn, change等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风的定义、产生原因及其基本特性,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2 互动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风的现象的理解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3 任务型教学法:教师设计各种任务活动,如填空、选择、问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英语描述风的特点和现象。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有关风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风的兴趣和好奇心。

4.2 讲授:教师讲解风的基本概念和特性,让学生了解风的定义、产生原因及其变化。

4.3 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风的现象的理解和观察。

4.4 任务活动:教师设计各种任务活动,如填空、选择、问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英语描述风的特点和现象。

第五章:教学评估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任务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估他们对风的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风儿吹呀吹》的教案

《风儿吹呀吹》的教案

《风儿吹呀吹》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风儿吹呀吹》这首歌曲,感受音乐的韵律和美好,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2.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描绘的自然景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3. 培养学生合作演唱、合作演奏的能力,提高集体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歌曲《风儿吹呀吹》的旋律、歌词及意义。

2. 歌曲中的自然景象描绘及寓意。

3. 集体演唱、演奏技巧的指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歌曲《风儿吹呀吹》的演唱、演奏及自然景象的理解。

2. 难点:集体演唱、演奏的协调性和准确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关于风的现象,如风吹树叶、风吹雪花等,激发学生对风的兴趣。

2. 歌曲学唱:教唱《风儿吹呀吹》,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

3. 歌词解析:解读歌曲中的自然景象,如“风吹柳絮飘呀飘,花开花落知多少”等,引导学生理解歌曲寓意。

4. 集体演唱:分组进行集体演唱,指导学生演唱时的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

5. 演奏实践:安排学生进行乐器演奏,如钢琴、吉他等,配合歌曲《风儿吹呀吹》。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在家中尝试演唱、演奏《风儿吹呀吹》,培养音乐素养。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演奏《风儿吹呀吹》的流畅性、准确性及情感表达。

2. 学生对歌曲中自然景象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合作演唱、演奏的积极性。

六、教学准备:1.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2. 准备歌曲《风儿吹呀吹》的乐谱和教学资料。

3. 准备各类乐器,如钢琴、吉他等。

4. 准备教学场地,确保宽敞明亮,便于学生活动。

七、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歌曲《风儿吹呀吹》的旋律、歌词及自然景象描绘。

2. 采用示范法,为学生展示演唱、演奏技巧。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分组进行集体演唱、演奏。

4. 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思维能力。

八、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感受《风儿吹呀吹》的音乐魅力。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风儿吹呀吹》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风儿吹呀吹》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风儿吹呀吹》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介绍风的来源及形态,引导学生了解风的力量;2.让学生了解风对人类的生活及自然环境的影响;3.引导学生明确正确使用、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初步了解风的来源及形态;2.让学生认识风对人类及自然环境的影响;3.引导学生明确正确使用、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了解风的来源及形态;2.让学生认识风对人类及自然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老师出示图片,问学生这是什么(出现运动员被大风吹倒的图片);2.引导学生讨论风对人类的影响,特别是风对这位运动员的影响。

2. 感性认识1.在课堂上编排不同的风景幻灯片或视频,将学生带入四季变化中的场景,向学生出示“风雨无情”,“风吹叶落”等词语,询问学生对这些词语的理解;2.让学生共同参与,通过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去感受风的力量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知识传递1.向学生传达风的来源及形态的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风的由来及分类;2.引导学生关注风对人类、自然环境及动植物的影响。

4. 课堂讨论1.通过课堂调查,“个人开阔时会利用自然风道,减低碳排放吗?”,“在家中常使用天然通风方式吗?”,调查结果将学生和老师形成共识——环保从我做起,保护自然环境的理念;2.让学生按照学生自己的想象去讨论风的好处,搜集同志答案,找到最有意思的几个方案等。

5. 教学总结1.通过课程内容及课堂讨论,让学生认识到风的力量,学会使用风的力量;2.以案例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正确使用、保护环境;3.以实常操作的方式去教育学生怎样利用风的力量减低碳排放,保护自然环境。

五、课后作业1.思考如何利用风能源,并绘制风车制作流程;2.关注天气预报,按时关注气象变化。

六、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风的一些知识及其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积极,活泼好学。

通过讨论和实操,学生加深了对环保及风的力量的理解,进一步明确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风儿吹呀吹》教学教案

《风儿吹呀吹》教学教案

《风儿吹呀吹》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风的形成和基本特征;(2)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风的能力;(3)使学生掌握与风相关的成语和诗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风的特点;(2)运用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3)采用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3)引导学生感受风的力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风的形成和基本特征(1)介绍风的定义和形成原因;(2)讲解风的基本特征,如速度、方向等;(3)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风的力量。

2. 第二课时:观察和描述风(1)培养学生观察风的方法和技巧;(2)让学生用语言描述风的特点;(3)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描述成果。

3. 第三课时:与风相关的成语和诗句(1)讲解与风相关的成语,如“风和日丽”、“风起云涌”等;(2)赏析与风相关的诗句,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3)让学生尝试创作与风有关的诗句或成语。

4. 第四课时:风的力量和应用(1)讲解风能的原理和应用,如风力发电;(2)让学生了解风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如帆船、风筝等;(3)讨论风能的利与弊,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5. 第五课时: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掌握风的基本知识和特点;(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3)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展对风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资源:1. 教材:《风儿吹呀吹》教学用书;2. 实验器材:气球、纸片、风向袋等;3. 多媒体课件:风的形成、成语和诗句等;4. 课外阅读材料:关于风的科普书籍、文章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观察、描述、分享等。

风儿吹呀吹教学设计及反思

风儿吹呀吹教学设计及反思

让品德课与生活紧密相连——《风儿吹呀吹》教学设计及反思贺兰县回民小学马立芳马克思指出:“品德与人的存在是一体的,而人的存在就是他们实际生活的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讲,品德与生活是一体的。

为此,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学应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起点,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的过程中自然地学会生活,这样的品德教育更能充分体现儿童生活世界的直观性、体验性,让儿童道德的学习成为一种可感可触的、能够为所理解的道德实践活动。

低年级《品德与生活》课堂必须立足于儿童的生活,与他们的需要、愿望、情感和体验相联系。

《风儿吹呀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材中的内容,它包括“风在哪里”、“感受风”、“风与我们的关系”和“风的游戏”四部分,主要是让学生从不同方面感受风的特征。

新课标下的品德与生活课堂倡导活动的多样化,因此我在教学时,为了让看不见、摸不着的风变成有形的风真正走进孩子,设计了“了解风”、“寻找风”、“感受风”、“议论风”、“制造风”一系列活动,让孩子通过动手动脑,在活动中感悟到风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主要通过游戏、图片、视频引导学生寻找风,感受风,并在亲自实践中了解风的形成,学会画风,从而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关于风,很多学生对自然风有一定的认识,能够通过事物的变化来发现风,并初步感受风的乐趣。

他们知道风就在身边,但又很难说清楚,因此,设计多个活动环节,教学活动在内容上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从孩子们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加深学生对风的感性认识,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既掌握风的有关常识,又得到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真正的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感悟、在快乐中学习。

活动一:做游戏——激发探究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老师想找三位同学玩风车,比比谁的风车转的快。

游戏是儿童学习的有效方法,对培养儿童的情趣,让儿童体验乐趣、理解规律、学习知识等都是非常有用的。

《风儿吹呀吹》的教案

《风儿吹呀吹》的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风儿吹呀吹》优秀教案适用年级:大班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感知到风的存在,了解风的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教学重点:1. 帮助幼儿感知风的存在,了解风的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幼儿能够用语言清晰地表达出风的感受。

2. 如何引导幼儿关注大自然,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二、教学准备教具准备:1. 风儿吹呀吹的课件或视频。

2. 有关风的图片或实物。

3. 画纸、彩笔等绘画工具。

环境准备:1. 室内通风良好,感受风的吹拂。

2. 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活动开始,教师播放《风儿吹呀吹》的歌曲,引导幼儿感受风的吹拂。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感觉到了什么?谁能来说一说?”(二)基本部分1. 教师通过课件、图片或实物,向幼儿展示风的特点,让幼儿了解风的存在。

2. 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室内外的风,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风的感觉。

如:“风吹到脸上感觉怎样?风吹动树叶的样子是怎样的?”3.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绘画活动,让幼儿用彩笔描绘出风的形象。

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4.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让幼儿讲述自己对风的理解和感受。

(三)结束部分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强调风的特点及作用。

组织幼儿进行风力游戏,如“吹乒乓球”、“吹纸片”等,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风的乐趣。

四、作业布置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自然界的风,并用语言描述风的特征。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次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风的理解和感受,为下次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活动延伸1. 风力实验:让幼儿亲手体验风力,如用纸片、气球等制作风力实验,观察风的作用。

《风儿吹呀吹》教学教案

《风儿吹呀吹》教学教案

《风儿吹呀吹》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歌曲《风儿吹呀吹》的学习,让幼儿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通过歌曲中的自然元素,让幼儿了解风的特点,增进对自然环境的认识。

1.2 教学对象本课程适用于幼儿园中班幼儿。

1.3 教学方法采用互动教学、游戏教学和情境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提高学习兴趣。

第二章:歌曲介绍2.1 歌曲背景《风儿吹呀吹》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幼儿歌曲,歌词简单易懂,旋律优美动听,易于幼儿学习和演唱。

2.2 歌曲内容歌曲描述了风儿轻轻吹拂,带来花香、绿叶和欢笑的场景,充满了童趣和想象。

第三章:教学内容3.1 歌词学习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歌曲《风儿吹呀吹》,注意指导幼儿正确发音,掌握歌词内容。

3.2 旋律练习教师教授歌曲旋律,引导幼儿跟着音乐哼唱,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3.3 动作编排结合歌曲内容,教师与幼儿一起创作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幼儿在演唱过程中进行表演。

第四章:教学活动设计4.1 热身活动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活跃气氛,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4.2 主题活动(1)分组进行歌词接龙游戏,巩固歌词记忆。

(2)分组演唱比赛,提高幼儿的歌唱能力。

(3)户外观察风的特点,让幼儿直观地感受风的力量。

4.3 放松活动组织幼儿进行轻松愉快的歌曲演唱,如《风儿吹呀吹》,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结束课程。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歌唱能力和表演技巧,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

5.2 课后反馈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课后对歌曲《风儿吹呀吹》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程度,以便对后续教学进行调整。

第六章:教学资源准备6.1 音乐素材:《风儿吹呀吹》歌曲录音及伴奏。

6.2 教学道具:风车、绿叶、花朵等与歌曲内容相关的道具。

6.3 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或户外空地,便于幼儿活动。

第七章:教学步骤7.1 导入:教师播放《风儿吹呀吹》歌曲,引导幼儿说出歌曲名称。

中班语言《风儿吹呀吹》教案反思

中班语言《风儿吹呀吹》教案反思

中班语言《风儿吹呀吹》教案反思
这节中班语言课上,我选择了儿童歌曲《风儿吹呀吹》作为教学
内容。

整体上,我认为这节课的设计还是有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首先,教学目标的设定过于简单。

在这节课中,我只是简单地教
唱了这首歌曲,没有设立更具挑战性的目标。

这样会导致学生的学习
兴趣不够高,并且不能很好地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以后的教
学中,我需要更加明确和具体地设定教学目标,尽量让学生在不断挑
战中提高自己。

其次,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不够充分。

在教唱这首歌曲的过程中,我主要是通过示范让学生跟唱,并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来进行练
习和表达。

我应该在教学中加入更多的互动环节,比如让学生用自己
的语言描述歌曲表达的内容,或者让他们创作一段新的歌词。

这样不
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可以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自信心。

最后,评估方式的设计不够全面。

在这节课结束时,我只是简单
地让学生跟着唱了一遍歌曲,而没有对他们的掌握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设计一些更加具体和多样化的评估方式,比如让学生通过完成填词练习或者进行小组演唱来展示他们对课堂内
容的掌握情况。

总的来说,这节中班语言课的设计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我会在
今后的教学中吸取教训,更加细化和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标,提供
更多的互动机会,使用多样化的评估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语言表达能力。

《风儿吹呀吹》的教学反思

《风儿吹呀吹》的教学反思

《风儿吹呀吹》的教学反思1、《风儿吹呀吹》的教学反思《风儿吹呀吹》是人民教育出版小学思品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主题,它包括“风在哪里”、“感受风”、“风与我们的关系”和“风的游戏”四部分,主要是让学生从不同方面感受风的特征。

新课标下的品德与生活课堂倡导活动的多样化,因此我在教学时,为了让看不见、摸不着的.风变成有形的风真正走进孩子,设计了“了解风”、“寻找风”、“感受风”、“议论风”、“制造风”一系列活动,让孩子通过动手动脑,在活动中感悟到风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品德与生活》课堂必须立足于儿童的生活,与他们的需要、愿望、情感和体验相联系。

因此课前我播放孩子们耳熟能详的《大风车之歌》,让他们感受到仿佛来到了《大风车》儿童电视剧场,拉近了与生活的距离。

在“了解风”中,我以五彩的风车导入,让学生初步知道风产生于空气的流动,再以吸引人的字体让学生拥有永久的记忆。

在“寻找风”中,先让学生在书本找,然后让学生回归生活,体会风无处不在。

在“感受风”中,让学生体验风给我们的快乐,并以古诗《村居》为过度。

在“议论风”中,让学生体验到风的利弊,从而增强学生的绿化意识。

在“制造风”中,先以一个激趣性的游戏: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由风扇吹过来的风,使学生对风的形成有一种探究的欲望,思考风除了来自大自然,还可以认为地制造风,引出第二项实验:谁能使点燃的蜡烛熄灭,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思考,需求不同的方法,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在实验中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探究乐趣。

2、《吹泡泡》教学反思在组织幼儿“做中学”《吹泡泡》活动中,教师首先提问:你刚才在玩吹泡泡游戏的时候发现了什么?幼儿一般比较关注泡泡的形状大小和数量,这时教师特意提问幼儿:那你们是拿什么形状的泡泡器吹的?发现泡泡是什么颜色的?于是孩子有了不同的看法。

(由于泡泡本身是一种无色的薄膜,它之所以五彩缤纷,是因为它把光给分解了。

肥皂泡有正面和背面,光在肥皂膜的正面和背面都会产生反射。

《风儿吹呀吹》教学教案

《风儿吹呀吹》教学教案

《风儿吹呀吹》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的产生和风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风的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风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 风的产生和基本概念。

2. 观察和描述风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风的力量和影响。

2. 风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具:风力发电模型、风的演示图、风的视频资料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风力发电模型,引导学生思考风的能量和作用。

2. 新课导入:介绍风的基本概念,讲解风的产生和分类。

3. 课堂讲解:讲解风的力量和影响,通过演示图和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风的作用。

4.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观察和描述周围的风,并记录下来。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绘制一幅关于风的作品。

7. 板书设计:风的产生、风的力量、风的应用。

8.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9.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课堂表现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10. 教学拓展:讲解其他与风相关的自然现象,如龙卷风、台风等。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风的相关知识。

2. 利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风的作用和影响。

3. 运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风的基本概念、产生和分类。

2. 演示法:展示风的演示图和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了解风的作用。

3. 实践法: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周围的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八、课程拓展:1. 邀请气象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气象知识和风的作用。

2. 组织学生参观风力发电站,了解风能的利用和风力发电的原理。

3. 开展“风的文化”主题活动,让学生了解风在各种文化中的寓意和应用。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
《风儿吹呀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感受风的不同特征,初步了解风的成因,使学生认识风有力量。

2、通过玩风,学会制造风,并了解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以及风的利用。

教学准备:课件、泡泡液。

导入新课:
上课前跟学生玩吹泡泡(告诉学生不抓泡泡,注意观察泡泡)。

小朋友们,刚才你们看到五颜六色的泡泡在空中飞呀飞,你们觉得漂亮吗?老师发现有一组小朋友吹的泡泡飞得很高很高,我们请他们给我们介绍一下为什么他们吹的泡泡能飞得那么高?(用力吹)板书:吹呀吹。

那用力地吹,谁帮助它飞高的?(风)板书:风儿。

活动一:找风
师:对了,是因为有风,泡泡才在空中飞呀飞,只要我们用力的吹它还可以飞得很高很高呢!那小朋友们你们见过风娃娃长得什么样子的吗?(没有)那今天老师就带着小朋友去和风娃娃交交朋友,大家愿意吗?(愿意)风娃娃说了,它想跟小朋友玩一玩捉迷藏的游戏,你们说好不好呢?(好)听!风娃娃来了。

(课件播放风声,并出示教材32—33的图画)它呀,就藏在这幅图画里,小朋友快用你们的火眼金睛把它找出来吧。

(小组的小朋友可以讨论交流)就像刚才你们看到泡泡飞起来就知道有风娃娃。

讨论后汇报。

师:小朋友观察可真仔细,找出了风娃娃,风娃娃无处不在,她呀,也藏在我们的教室里,校园里,生活里,你们能在找出她吗?(打开教室的门窗)现在打开门窗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冷)那在生活中你们还在哪儿见过风呢?(学生离开座位寻找风)
生:汇报交流。

师:小朋友真是生活的有心人,风娃娃夸我们小朋友都有像孙悟空一样的一双火眼金睛。

风娃娃很高兴邀请小朋友们到她家里做做客,现在我们就一起出发吧。

(出示课件:大自然的风)
活动二:制造风
师:现在请同学们跟老师一块儿闭上眼睛。

咱们静静地、轻轻、用心地感受,老师送给你的礼物。

(打开风扇)
师:这风是从哪儿来的?
生:风扇。

师:这风是咱们大自然制造出来的吗?
生:不是。

师:那时谁制造的?
生:人类。

自己动手制造风。

你们看这是什么(丝巾)?风娃娃想考考我们,谁能自己动手
制造风,让丝巾飘起来。

小朋友们注意了可以用你们身边的任何一件东西,任何
一个动作来让丝巾飘动,我们比比看,谁的方法和别人不一样,谁的方法比较特
别。

5、刚才同学们大显身手把让丝巾动了起来。

现在小组讨论一下,我们还可以怎么制造风,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的制造风的用具,(如:纸张、纸板、扇子、小风扇、可以注意作某些动作也能制造风等等)到台上来制造风展示一下。

(展示时可加上自己的语言说明)
6小结:同学真聪明,表演得也很精彩。

对了,就是因为有风,丝巾才飘了起来。

在小朋友的身边到处都充满了空气,刚才小朋友使劲地吹呀,扇呀,空气也
跟着小朋友做起了运动,动起来了,这样就形成了风。

风,就形成于空气的流动。

活动三:风的脾气
师:同学们刚才跟风娃娃做了好多游戏,风娃娃给我们带来了好多快乐,在
生活中风娃娃会为我们做些什么事?(把你知道的告诉我们的小伙伴)
生:学生汇报。

(出示课件;图片欣赏)
(出示课件时师讲解:风娃娃的本领可真不小,你们看
风娃娃吹动了帆,帆船才会乘风破浪,向前航行。

风娃娃吹动了大风车,风车动了,产生了电。

野餐时,火快灭了,风娃娃一吹它又开始着起来了
师:不过,风娃娃有时也是会发脾气的。

(听大风的声音)能不能说说。

生:汇报。

(出示课件:刮台风的情景)
师讲解:风娃娃发脾气了,把房屋刮倒了,把树木掀翻了,阻碍了交通。

师:是啊,风娃娃发起脾气来可真不得了。

瞧,这种风在我们这儿不常见,
但是每年的春天在我国的北方都会出现一种和风沙有关的令人讨厌的自然现象,
你们知道是什么现象吗?(出示课件:沙尘暴)你们看,这就是沙尘暴,沙尘暴
影响了人们的通行,刮倒了树木、房屋、把大轮船都掀翻了。

小朋友,能不能想
想办法,让风娃娃变得乖乖的,变得听话呢?
生:各抒己见。

师:对,爱护环境,植树造林,把许多树并排在一起,建立防护墙,就能挡
住风沙,减少灾害。

就让我们从小做起,共同保护环境,植树造林好吗?让风娃
娃成为我们永远的好朋友吧。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认识了风娃娃这个朋友,和风娃娃做了好多游戏,“风
娃娃”还有许多有趣的知识呢!她在等着小朋友用自己聪明的头脑,智慧的双眼,
勤劳的双手去发现!下课后,请同学们用手中的笔,把风画出来,下一节课我们
比一比谁画的比较好。

板书设计:
风儿吹呀吹
一、找风
二、感受风
三、制造风
四、风的脾气:
1、本领
2、危害
《风儿吹呀吹》教学反思
新课程倡导把课堂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场所。

呼唤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强调让学生通过自己切身的体验来认识世界,感悟自然万物,力求体现教育教学的开放性原则。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努力尝试种种做法,尽量争取启发学生已有的生活实践经验,唤起学生丰富的实践基础,使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有事可想,有空间可拓展,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动情感受、动手制作、动口表达等综合素养。

一、激活思维,为学生创设自我感悟的空间。

《风儿吹呀吹》这一课我颇费了一番心思。

课前,我和学生一起玩吹泡泡的游
二、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有独特个性品质和生活体验的个体,是重要的
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进行拓展:风除了可以吹落黄叶、吹开红花,掀起万丈巨浪,还可以干什么呢?请同学们分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一下。

有的学生说:“风可以让纸飞机飞上开空。

”有的学生说:“风可以吹动风车,大风车可以帮助人们发电。

”;有的说:“风可以吹干衣服。

”“风可以把球送上天”,“风可以让海上的帆船航行”“春风可以带给我们温暖的感觉”“风儿轻轻吹,小草点点头,花儿微微笑”……由于紧密联系生活,学生的思路非常开阔,答案真是多姿多彩、令人赞叹。

从《风儿吹呀吹》的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品德与生活这一新课程教学的源头就在生活中,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拓展启发学生思维,构建知识的网络,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并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品德与生活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品德与生活的无穷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综合的素养和实践能力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