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环流地理课程(高一必修一)

合集下载

2.2大气热力环流课件2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2.2大气热力环流课件2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热岛
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示意图,判断 有污染的工业应布局在哪里?
空气在中心区上升, 在郊区下沉
高空气流由中心区流向郊区, 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中心区
城市热岛环流
常见的热力环流
A
B
C
有污染的工业应布局在( C )处 绿化应布局在( B )处 卫星城应布局在( C )处
卫星城:为分散中心城市过于集聚的人口 和产业,新建的承担中心城市某些职能或 为其服务的独立城镇。(要求较好环境)
调整绿地和水体比例
大气热力环流
伍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草原犬鼠(土拨鼠)白天活动,善于挖掘洞穴。其洞穴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而另一个则是 隆起的土堆(如下图),使地面上的风吹进了洞穴,形成了“穿堂风”,给犬鼠带去了习习凉风。
1.上图犬鼠洞穴的“穿堂风”( B )
隆起的土堆使乙洞口处气流抬升,形成
热力环流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根本:地表冷热不均
直接:气压差异
原因 热力环流
垂直:上升易降水 下沉易干燥 水平:风
对天气的影响
分析方法: 先垂直 后水平
垂直:与冷热差异有关 热上升冷下沉
近地面热低压冷高压 (只适用热力条件)
水平:与气压差异有关 高压流向低压
大气热力环流
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因此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水汽充足条件下,夜晚谷地常产生降水。
常见的热力环流
城市热岛环流





郊区


市区


郊区
常见的热力环流
城市热岛环流
建筑密集,地面多硬化,

3.3热力环流教学设计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湘教版)

3.3热力环流教学设计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湘教版)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大气运动的原因和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2.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现象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激情。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通过讲解、演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热力环流的知识。
1.基本概念:首先,我讲解大气层、气压、温度、湿度等基本概念,让学生对热力环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形成原因:接着,我分析地球自转、地球表面不均匀加热等因素,让学生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
3.基本过程:然后,我通过图示和动画演示,让学生了解热力环流的基本过程,包括上升气流、下沉气流、水平气流等。
4.案例分析:最后,我结合实际案例,如城市热岛效应、山谷风等,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现象相结合,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针对热力环流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1.分组讨论: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针对给定的问题展开讨论。
2.讨论问题:问题包括但不限于:热力环流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如何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选择一个与热力环流相关的现实问题,如气候变化、城市发展规划等,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份报告。
4.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
-利用GIS软件,分析某一地区的热力环流数据,并绘制相应的分析图,展示你的分析过程和结果。
作业要求:
-思考题要求条理清晰、文字简洁,能够准确表达对热力环流知识的理解。

2.1热力环流优秀教学案例高一上学期地理中图版必修1

2.1热力环流优秀教学案例高一上学期地理中图版必修1
2.问题导向:本案例通过设计一系列与热力环流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热力环流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本案例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小组讨论和合作的活动,让学生共同探究和解决问题。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与热力环流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热力环流的成因、特点和影响等方面。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分析热力环流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小组合作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视频、动画等,生动形象地展示热力环流的过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热力环流的特点。
3.设计实践环节,如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热力环流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分析热力环流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学生根据教师的反馈,进行作业的修改和完善,提高学习效果和能力。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本案例通过引入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画,以及展示实际气象事件,如台风、暴雨等,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影响。这种情景创设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帮助学生建立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4.通过展示实际案例,如台风、暴雨等,分析热力环流对这些气象事件的影响和作用。

高中教育地理必修第一册湖教版《3.3 大气热力环流》教学课件

高中教育地理必修第一册湖教版《3.3 大气热力环流》教学课件
据此完成3~4题。 3.受热力因素影响( C ) A.高空气流由甲地向乙地运动 B.甲地气流向上升 C.近地面气流由甲地向乙地运动 D.乙地气流向下沉 4.推测该地区等压面的分布状况是( A ) A.在甲地近地面向上凸起 B.在乙地近地面向上凸起 C.在甲地高空向上凸起 D.在乙地高空向下凹陷
探究点二 自然界的热力环流 核心归纳 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 热力环流是一种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山谷、 山坡冷热不均,人类活动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热力环流的形成。
(2)当A地接受热量 多 ,B、C两地接受热量 少 时,A
地近地面空气膨胀 上升 ,到上空聚积,使上空空气密度 增大 ,
那里的气压比同一水平面上周围地区的气压都高,形成 高 气
压;B、C两地空气收缩 下沉
,上空空气密度 减小 ,形


气压(图b)。于是,在上空,空气便从气压高的A地向
气压低的B、C两地扩散。
郊区站平均气温 8.94 22.18 8.66
-5.41
1.根据表中数据推测,北京地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的季节是( D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城市热岛效应一般在夜间较强,因为夜间( D ) A.城区比郊区增温快 B.城区比郊区增温慢 C.城区比郊区降温快 D.城区比郊区降温慢 3.为缓解北京地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合理的措施是( C ) A.缩小北京城区面积 B.铺设更多渗水地砖 C.设置城市通风走廊 D.禁止建设高层建筑
城市热岛强度是指城市中心区平均气温与周围郊区的差值,其变化 与城镇化进程有着显著联系。沿海地区城市的热岛强度亦受海陆风的 干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晋江市是福建省经济发展快、综合实力最 强的县级市。与经济的快速增长伴随而来的是城市热岛强度的不断加 大。读晋江市海陆风日与非海陆风日热岛强度日变化折线图,完成 4~6题。

高中地理2.1热力环流教案中图版必修1

高中地理2.1热力环流教案中图版必修1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教学基本信息课题第二章第一节热力环流学校年级高一授课教师教材书名:地理必修·第1册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教学背景分析课标分析:1.课标要求:运用大气热力环流原理,分析实际问题(城市热岛、海陆风等)。

在课标的具体要求中重在以热力环流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所以在本课中选取了海陆风、城市热岛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试图通过案例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热力环流的理解。

同时也为以后大气环流等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分析:本课“热力环流”是大气受热过程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的基本原理。

旨在认识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为学习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及全球气候变化打下理论基础。

大气热力环流是大气受热不均的结果。

大气受热不均主要由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和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所引起的。

大气受热不均匀是大气运动的主要原因,热力环流是解释许多大气运动类型的理论基础。

小到城市热岛环流,大到全球热力环流,都可以用大气热力环流来解释。

学生情况:1.已有知识:大气的受热过程2.已有能力:能够运用简单的地理原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地理现象3.学习障碍:(1)在知识方面,学生缺少地理方面的空间概念,此外,学生还不能将大气知识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2)在能力方面,基础较薄弱,学习主动性较差,学生们在课堂上有效注意集中的时间短,获取-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一般。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做到内容有深度,又需要加深对常识性基础知识(包括物理知识)的强调。

而且学生还没有形成地理上的适当的学习方法与习惯,所以在授课时,还需要注意纠正学生的表述错误,建立地理知识间相互联系的基本框架。

教学方式:启发式讲授案例分析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学习案例,能说出热力环流的原理、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并且能够运用此原理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现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教学难点:运用大气热力环流原理,分析绘制城市热岛、海陆风。

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意图新课导入PPT展示:海边的照片。

2.1.1热力环流优秀教学案例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2.1.1热力环流优秀教学案例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手段,观察、分析和模拟热力环流现象的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际案例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热力环流的成因和特点。
2.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如地图、遥感图像等,观察和模拟热力环流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小组合作促进互动: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实际案例,共同完成小组报告。这样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教学评价全面客观: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检测学生对热力环流的掌握程度,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帮助他们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在课程结束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首先,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不足。然后,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分享学习经验和改进建议。最后,我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这样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设置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检测学生对热力环流的掌握程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探究地理现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通过对热力环流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热力环流的成因、特点和作用。例如:“什么是热力环流?它是如何形成的?”、“热力环流对地理环境有哪些影响?”等问题。通过问题导向,使学生逐步深入理解热力环流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1.2热力环流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1

2.1.2热力环流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1
(五)作业小结
教师布置以下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1.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整理学习笔记。
2.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热力环流对生活的影响。
3.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提前了解大气污染与热力环流的关系。
4.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热力环流相关的科普文章、书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案例亮点
1.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
2.1.2热力环流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1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高中地理课程中,“热力环流”作为一个重要的气象学概念,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大气运动、气候形成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案例以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1的“2.1.2热力环流”为主题,通过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观和分析大气现象,探究热力环流的形成、影响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结合生活实例,如夏季的雷阵雨、冬季的雾霾等,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热力环流之间的关系。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介绍热力环流的基本概念,包括定义、形成原因等。
2.讲解热力环流的基本类型,如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极地低压带等,并结合地理图表进行说明。
3.分析热力环流对气候、天气的影响,如季风、锋面等,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利用案例分析、图表分析、实地考察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3.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技术手段,对热力环流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和分析,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首先,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帮助他们找到提高的方向。其次,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不断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热力环流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版)必修一

热力环流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版)必修一

4.环流形成
冷却
受热
冷却
地面冷热 不均
空气的上 升或下沉
同一水平面产 生气压差异
大气的水平运 动
热力环流
(1)等压面的凹凸关系
①受热:低空下凹、高空上凸。 ②受冷:低空上凸、高空下凹。 ③近地面和高空气压状况相反。
(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3)温压关系
冷却 近地面 受热
冷却
对增大,形成高气压
热力环流的形成
2.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
• B地、C地冷却,气 流下沉
• 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 形成高气压
• 对应高空空气密度相 对较小,形成低气压
热力环流的形成
3.同一水平面因气压差异产生水平运动
在同一水平面上,近地面和高空空气都是由气压较高的地区流向气压 较低的地区。
热力环流的形成
[填图绘图] 下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请填出气压高低,并绘出空气流动方向。
判断
(1)垂直方向的气压值总是近地面大于高空。( √ )
(2)等压面凸起的地方为低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为高
压区。( × )
思考 家里室内空调多安装在高处,而暖气片则 置放在低处,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
提示 热空气密度小,易向上流动,促进房间内空气流通,使房间气 温升高。冷空气密度大,易向下流动,使室内热空气会相对向上升浮, 空气的自然循环会使室内温度均衡。
常见热力环流及热力环流原理应用
3.山谷风
(1)形成 ➢ 白天山坡比相同高度的山谷上空
升温快,山坡气流上升,气压低, 气流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
常见热力环流及热力环流原理应用
3.山谷风
(1)形成 ➢ 夜晚山坡比相同高度的山谷上空

关于高一地理热力环流教案7篇

关于高一地理热力环流教案7篇

关于高一地理热力环流教案7篇关于高一地理热力环流教案7篇教师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包含很多,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热力环流教案精选篇1一、教材分析:地壳是自然地理环境中众多要素的基本载体。

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

地壳的物质组成主要为矿物与岩石,地壳物质的运动,构成了大大小小的物质循环过程,其中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地质循环。

二、教学目的:1.了解矿物的定义及分类,能正确识别常见的矿物。

2.观察岩石标本,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其成因3.运用示意图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4.结合实际,理解地质循环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5.通过对不对矿物、岩石的对比,初步学会对常见岩石的识别方法。

6.通过对常见矿物和岩石的简易识别,了解矿物的基本特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

7.通过填绘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和想像能力。

三、教学重点:1.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其成因。

2.地壳的物质循环。

四、教学难点:1.正确识别常见的矿物。

2.地壳的物质循环。

五、教具:教师:矿物、岩石标本、瓷板、多媒体课件学生:采集岩石标本六、教学方法:讲解法;图表对比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第一章,我们从宇宙的角度了解了地球,现在让我们回到地球,站在地球上来认识人类的唯一家园--地球。

我们知道,地球从形成至今经历了46亿年,而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其地表形态、大气环境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是由于什么引起的呢?引起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就是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那么自然环境中的物质是怎样运动的?能量又是如何进行交换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课程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讲授新课】一、地壳的物质组成(板书、图片、幻灯片并讲解)(一)矿物(板书并讲解结合用表格形式讲解)1、矿产的概念(板书并讲解)2、矿产的基本存在形式(板书并讲解)3、矿物的硬度等级4、矿产的形成地壳中的矿物很少单独存在,它们常常按一定的规律聚集在一起,形成岩石。

3.3大气热力环流说课课件高中地理必修一

3.3大气热力环流说课课件高中地理必修一

03
通过分析、理解、观察热力环流和局地环流,培养学生生活实践中发 现问题的意识,及 探索自然、热爱科学 的精神。( 地理实践力 )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绘制山谷风、 海陆风、城市风的形成。
➢说教法
① 问题探究教学法 ② 图表分析法 ③ 演示法 ④ 分组讨论法
知识掌握
03
相比初中生,高一学生的认 知更具目的和精准。也具备
高更加一敏学锐生的观充察满力青和系春统活的 力并学一准习学。,对能生也实周力的具践围,认备相知更活的比更加动地初具敏能理中目锐生的的力现,和观强象高精察, 充力和满系探统索的学欲习望能。力,但对
抽象内容的理解,理论的应 用实践还比较欠缺。 但对抽象内容的理解,理论 的应用实践还比较欠缺。
➢说学情
01
相比初中生,高一学生的认
相知比更具初目中的生和精,准高。一也具学备 生更学的加习敏能认锐力知的,更观相察比具力初目和 中的系生统,和的高 精一准学生。的也认具知更备具更目加的和敏精 锐准的。也观具察备力更加和敏系锐统的观的察 学力抽习和象系内能统容力的的,学理习解但能,对力 理抽,论但的象对应 内用容实践的还理比解较欠,缺理。论的 应但用对抽实象践内还容的比理较解欠,理缺论。
的应用实践还比较欠缺。
学生特点
02
相比初中生,高一学生的认
通知更更加过具敏初目锐中的的和观地精 察理准力以。和也系及具统高备的 中学习必能修力一,相地比球初大中生气,成高 分一学和生垂的直认知分更层具、目的大和气精 受准力。和热也系过具统程备的更学的加 习学敏能习锐力的,,观但学察对 生抽象对内气容温的理气解压,的理论垂的直应 变用实化践特还点比较及欠热缺胀。冷缩 有但的对应所抽用认象实识内践容还。的比理较解欠,缺理。论

热力环流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热力环流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4) 观察盒子内烟的流动。 3.观察实验现象并绘制热力环流图
基本概念:
等压面:大气中气压相等的点所组成的面。
地面质地均匀,受热情况相同, 等压面呈水平状态。
地面质地、受热情况不均匀, 等压面出现弯曲。
1.当24.A地、受 空B3、.热 气同C,上一三升B高地、,度受CB的冷热、气却均C压,两匀不垂地时同直空,会方气空使向下气空上沉有气空,无如气会运何如使动流何近?动运地此?动面时?气等会压使发面高生 呈空什气 么压 变形发 化状高生 ?什等么压变面化会?发此生时什等么压变面化会 ?发生什么变化?
思考
《秋怀》 陆游(宋)
园丁傍架摘黄瓜,村女沿篱采碧花。 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
实验模拟
模拟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1.实验材料:透明盒、冰水、热水、保鲜膜、香、打火机、两个盒子 2.实验步骤 (1)将冰水和热水分别装在盒子左右两侧。 (2)用保鲜膜封闭盒子,形成密闭空间。 (3) 点燃两支香,从盒子顶部放入盒子中。
乙>甲>丙>丁
迁移应用
城市热岛环流
低压

高压
郊区
高压
气 流 上 升

低压
市区
低压

高压
郊区
迁移应用
(2)对空气有污染的工厂应建设在A、B、C中的 C 地。
(3)城市在B地规划建设较大面积的绿地,主要作用是什么?
B地位于市区和郊区之间,可以有效利用植被净化吹向市区 的空气,改善市区空气质量。 (4)城市还有“雨岛效应”你知道为什么吗? 1.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 2.凝结核多。
合作探究:
气温、气压、天气状况的判读
(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热力环流模式,并 画出高空的等压面。 逆时针方向 与近地面等压面相反 (2)甲、乙、丙、丁四地气压大小排序为

2.1.2热力环流说课稿高一上学期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2.1.2热力环流说课稿高一上学期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2.1.2热力环流说课稿高一上学期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2.1.2热力环流”,是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主要介绍了大气的组成、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等基本概念。热力环流作为大气运动的一种基本形式,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主要知识点包括:
2.对热力环流成因的复杂性和抽象性难以把握。
3.缺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现象相结合的能力。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动的热力环流现象,如气象图、动画等,以直观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设计相关的探究活动,如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和多媒体资源来辅助教学:气象图、热力环流动画、PPT演示文稿和实物模型。气象图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看到热力环流的实际分布;热力环流动画能够生动地展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便于学生理解;PPT演示文稿将教学内容结构化,便于学生跟随教学节奏;实物模型可以让学生触摸和操作,增强对热力环流原理的感性认识。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以及促进知识的内化。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是激发学生兴趣和注意力的重要环节。我将采用情境导入法开始本节课的教学。具体做法是,首先展示一段关于地球气候和大气运动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视频中展示的自然现象,如台风、高压和低压系统等。随后,我会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如“你们能解释视频中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吗?”、“你们知道这些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吗?”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课程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热力环流
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 的空气环流——热力环流
气压 升高
气压 降低
C’
A’
B’
气压 降低
冷却
受热
冷却
C
A
B
热力环流
气压 降低
气压 升高
C’
A’
B’
气压 降低
气压 升高 冷却 受热
气压 降低 冷却
气压 升高
C
A
B
热力环流
气压 降低
气压 升高
C’
A’
B’
气压 降低
气压 升高 冷却 受热
气压 降低 冷却

@

国土资源学院教育学实习
地理科学2013级2班试讲 试讲者: 试讲课程: 李 博 热力环流
一、大气运动
高压流向 低压
热上升 冷下沉
分类: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大气运动
成因: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
意义
输送热量和水分 形成各种天气和气候
大气运动的意义 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 但是由于大气运动使得热量和水汽得以输送; 另外由于大气上升常常形成阴雨天气,大气下沉形 成晴干天气---形成各种天气和气候
高气压 B
低气压 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高气压 C
特别注意: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与上空气压相比, 近地面气压较大。
三、热力环流的应用
在海边拍照时,要怎么站位才 能拍出更好的效果?
海洋
海洋
陆地
陆地
白天:海风
夜晚:陆风
(3)在图a上,画出白天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大气运动 方向,使之构成一个环流圈;在图b上,画出夜间陆地 和海洋之间的大气运动方向,使之构成一个环流圈。
白天
陆地: 增温快,气温高 陆地 海洋
海洋: 增温慢,气温低
a
夜晚
陆地: 降温快,温度 低 海洋: 降温慢,温度高
陆地
海洋
b
气 流 上 升

郊区
市区
郊区
城市风对城市有何影响?
问题研究
A
1、对空气有污染的工厂应建设在A、B中的
B
B
地;
2、要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最好在
A
地进行植树造林。
山谷风
课后作业
1、画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总结热力环流的规律 3、画出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
气压 升高
C
A
B
形成过程梳理
低压 高压 低压
冷却 B
受热
A
冷却 C
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
水平气压差使大气产生水平运动 低压
高压
低压
高压 冷
低压 热
高压 冷
B A C 空气的上升、下沉使水平方向上产生气压差
低气压 B’
高气压
低气压
A’
C’ 气压:
单位横 截面积 上 所承受 的铅直 气柱的 重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