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冀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选用长度单位》教案(2018新教材)

合集下载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备课教案一、课标对本单元的要求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初步认识小数的过程,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读写小数。

2、结合具体情境比较小数大小并发展数感。

二、单元分析本单元是充分利用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感悟小数的含义.为了适应儿童的年龄特点,本单元的小数教学结合元、角、分或常用的长度、质量单位出现,便于学生联系实际,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进行小数大小比较和加减法。

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小数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两部分。

三、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使学生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小数。

2、认识小数的学习过程。

3、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难点:1、小数部分位数不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2、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认识小数》整体感受课及尝试研究课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数知识的首次课,因此安排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场景入手,创设各种活动,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读、写小数,并能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下经历通过商品价格认识小数的过程过程与方法:学会认识小数。

2. 能正确地读、写简单的小数。

能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类比、迁移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体会合作交流的学习经历。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难点: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小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炫我两分钟:讲小数的故事:在遥远的地方,有一个很大的数学王国,在这个国度中,四处都是数字、数学符号,其中小数点也生活在这里。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 体会并认识千米|冀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 体会并认识千米|冀教版

一、里程碑引入课题。

1. 谈话引入,PPT出示图片,说说你看到什么。

2.什么时候会用千米当单位呢?3.引入课题:体会并认识千米1.发现图中的数学信息。

2.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里程碑引入,介绍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明确在计量比较长的距离时会用千米当单位。

二、一千米有多长。

1.普通的操场一圈是400米,多少圈是1千米呢?2.我们学校操场的一圈是150米,多少圈是1千米呢?3.介绍学校周边的1千米,老师在走1千米、跑1千米所用的时间。

1.根据所给条件,进行计算并感受1千米的长度。

2.结合熟悉的生活环境感受一千米有多长。

通过学生熟悉的操场和学校周边的环境介绍一千米,帮助学生形成一千米的表象。

三、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1. 3千米=()米2. 5000米=()千米3.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1.理解千米和米的换算,和同桌说换算的过程。

学会米和千米之间的简单换算,掌握其中的方法。

四、练习巩固,深化理解。

练习1:结合数轴进行米和千米的换算。

练习2:结合出行方式理解1千米。

拓展:秋游的路程以及坐车到达所用的时间。

1.结合数轴图更好地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转换。

2.比较三种出行方式,寻找行一千米合适的时间。

3.结合刚结束的秋游活动加深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认识。

通过练习深化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认识。

五、课外作业布置了解家庭作业的要求。

通过家庭作业让学生自己去体验一千米有多远。

六、课堂小结1.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我们结合生活环境知道了一千米大概有多长,还知道了千米和米怎么进行换算。

自由发言,畅谈收获。

总结课堂,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认识毫米-冀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认识毫米-冀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认识毫米-冀教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认识毫米作为长度单位。

2.学习使用毫米尺度测量和比较长度。

3.培养学生观察细节、精确测量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教师需要准备笔记本电脑、投影仪。

2.学生需要准备课本和作业本。

3.需要准备毫米尺数个,以方便学生进行测量练习。

三、教学过程
3.1 导入新课
1.教师向学生展示一段棍子,并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询问学生该棍子的长度、长短等属性。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棍子长度的量化需使用长度单位,向学生展示毫米尺并解释其作用和使用方法。

3.2 新知讲授
1.提供多组物品样品并向学生展示不同大小,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学生借助毫米尺进行测量并比较。

2.以优秀的学生为例子让其进行直观性地比较多组数据后,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其规律,明确表述毫米可作为描述一个物体长度的标准单位。

3.展示并讲解毫米尺上的数字含义和使用方法,并让学生使用毫米尺尝试测量多组物品的长度。

3.3 拓展练习
1.让学生在课堂上与同桌合作,做课本上的练习,以检验对于毫米的认识以及毫米数的理解与掌握。

2.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对于学生独立完成每项任务的情况适时进行回归式辅导。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课程,学生们学习并掌握了使用毫米来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和相关知识,培养了对于长度单位的认识和掌握能力,提高了学生对于细节观察能力的磨炼。

同时,可以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毫米数及其测量较为陌生,教师需要引导并重视单个学生的问题解决过程,建议在下节课程前提供一定的家庭作业,以巩固学生对于毫米尺测量的掌握程度。

小学数学长度单位教案

小学数学长度单位教案

小学数学长度单位教案引言:本教案旨在匡助小学生学习和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概念。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学生将能够理解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准确地进行长度单位的转换。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的长度单位,如厘米、米、千米等,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单位之间的转换。

2. 能够使用长度单位来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

3.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与长度单位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白板、彩色粉笔、教学卡片、测量工具(尺子、卷尺等)、实物(纸张、铅笔、书籍等)。

2. 学生准备:笔、练习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用一些实物来引起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兴趣。

比如,教师可以拿一张纸和一支铅笔,问学生哪个更长。

然后,教师可以将纸张折叠起来,再问学生哪个更长。

通过这个引入,激发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思量。

2. 探索(15分钟)教师可以使用教学卡片上的长度单位图片,介绍不同的长度单位,如厘米、米、千米等。

教师可以解释每一个单位的含义和使用场景,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讲解(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白板和彩色粉笔,绘制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图。

比如,绘制一个厘米和一个米之间的关系图,让学生理解1米等于100厘米。

教师可以使用类似的图表来讲解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4. 实践(20分钟)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际测量活动。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实物,如纸张、铅笔、书籍等,让学生使用尺子或者卷尺测量它们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然后,学生可以用不同的长度单位来表示这些长度,并进行转换。

5. 拓展(15分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与长度单位相关的问题。

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场景,让他们计算出不同物体之间的长度差距,或者计算出一段路程需要走多少步等等。

6. 总结(5分钟)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技能,并强调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提高他们的测量和单位转换能力。

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2 改写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2 改写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改写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物品,经历用“米”作单位、用小数表示物体长度的过程。

2、进一步认识小数,会用小数表示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3、初步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老师出示小黑板,让学生读出每种物品的长或宽,并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一下。

2、老师出示蓝灵鼠的问题:把上面物品的长度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改写的方法,然后全班交流。

如果学生写不好,老师要作为参与者示范改写一个,特别说明把用几米几分米几厘米表示的物体长度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时,要在“米数”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

3、在学生明确改法后,老师临时出一两道题,请接受能力稍差的同学改一改。

二、说一说:先让学生读教材上的内容,然后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知道或改写的小数。

如:自己的视力是多少,把自己的身高用“米”为单位的数表示等。

三、试一试:老师出示小黑板,让学生把第五单元实践活动中投沙包时记录的成绩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并进行交流。

三、练一练:
第一题,老师辅助学生实际测量身边的物品。

可以让学生先估计一下,再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如:门和黑板可请学生和老师共同测量;课桌可让学生同桌合作,一人测量,一人记录。

最后交流记录的结果。

第二、三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评判。

第四题,让学生在家中自己测量,用“米”作单位记下测量的结果。

如果家里没有这些物品,可选择别的物品代替。

四、小结:交流教法和学法。

认识毫米-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认识毫米-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认识毫米-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知识目标1.能够理解毫米的概念;2.能够运用尺子测量长度,练习测量技能;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长度比较和测量问题;4.能够了解一些常用的长度单位。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毫米的概念;2.尺子的使用及测量技巧;2. 教学难点1.认识不同的长度单位;2.解决简单的长度比较和测量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出示一根铅笔,让学生猜测从铅笔上截下来1毫米的长度。

2.教师给学生展示一张纸条,并将其中的1毫米切成一小段,并将此小段作为样本给学生观察和体验手感。

3.通过观察和体验,引出“毫米”的概念。

2. 讲解1.简要讲解长度单位,引出毫米。

2.利用尺子演示如何使用尺子测量长度,并讲解尺子的使用方法。

3.通过测量课桌、椅子等物品的长度,锻炼学生的测量技巧。

3. 练习1.给学生出示不同长度的线段,让学生用尺子测量,掌握测量技巧。

2.给学生出示长度不同的物品,让学生用尺子测量长度,练习测量技巧。

3.出示简单的长度比较和测量问题,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总结1.简要回顾毫米的概念及尺子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技巧。

2.分享一些实际生活中常见的长度单位。

四、教学评价1.在练习环节,根据学生的测量情况给予及时的指导和纠正,并对学生的测量结果进行评价。

2.在解决问题环节,对学生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家庭作业1.要求学生自己寻找一些物品进行测量,以此巩固技能与知识。

2.要求学生写下所测物品的长度和使用的单位。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体验和实践中掌握了毫米的概念,学习了尺子的使用方法,并练习了测量技巧。

通过简单的测量比较和问题解决,学生对初步的长度单位有了认识。

需要注意的是,在练习环节中,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给予及时的指导和纠正,提高学生的测量准确性。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改写长度单位听评课记录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改写长度单位听评课记录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改写长度单位听评课记录一、情境导入:1、师:小朋友,咱们先来听一个童话故事:在蚂蚁王国里有一座小桥。

有一天,一阵狂风把小一个扶手给刮断了。

这可怎么办呢?小蚂蚁们准备再用木头做一根扶手。

小朋友,你们知道扶手有多长吗?生:不知道师:扶手到底有多长呢?我这里有一根和扶手一样长的小棒。

哪位小朋友愿意用我盘子里的工具量一量扶手有多长?生1选用棋子,摆出来有5个棋子那么长。

生2选用回形针,摆出来有6个回形针那么长。

生3选用正方体,摆出来有4个正方体那么长。

2、质疑师:这可奇怪了,同样长的扶手,可量出来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生:是因为选用的工具不一样)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生:尺子学生活动:(听故事,看大屏,用桌上的工具量长度。

)评:一开始就以童话故事的方式引入课堂,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抓住了。

然后教师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比如棋子、回形针、正方体等作为测量物体的工具,让学生感受到用不同的工具去测量,标准不一样,那么产生的结果也不一样。

从而引发认知冲突,产生学习新知的迫切需要。

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人们经过长期的探索才建立了统一的长度单位。

)二、认识厘米1、观察直尺师:下面咱们就来认识尺子。

请大家拿出直尺摸一摸,看一看,你们发现了什么?生:尺子上有很多数。

师:对,你们按顺序读一读。

尺子最左端的数是几?生:0。

师:猜一猜,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生:表示起点。

师:对,0对着的这根长刻度线就表示起点,咱们给它取个名字,叫0刻度。

(板书)你们还发现了什么?生:尺子上有很多线,有长有短。

还有“cm”。

师:“cm”就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今天咱们就一块儿来认识厘米。

(板书课题)(评: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探究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掌握直尺的基本构造。

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为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打下了基础。

)三、用厘米量1、估几厘米师:咱们估计一下,这座小桥大约几厘米长?(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2、量几厘米学生量,老师巡视。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授课课件 四 毫米和千米 第1课时 认识毫米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授课课件 四 毫米和千米 第1课时 认识毫米
20 厘米 =( )分米 30 毫米=( 2 )厘米
3
1 米- 6 分米=( )分米 4
26 毫米 + 34 毫米=( )厘米 1 厘米-3 毫米=( )6毫米
7
3. 下面的物体各米( 5 )毫米
比毫米还小的长度单位还有微米和纳米等。 你知道 1 微米和 1 纳米有多长吗?
小组合作测量。 (1)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和厚度,并记录下来。
数学课本长:___________ 数学课本宽:___________ 数学课本厚:___________
易错点:测量时,注意把书的一端对准尺子的 0 刻度。
(2)测量一本练习本的厚度。
练习本太薄啦!怎样做 能够测量得更精确呢?
先测量几本练习本有多厚,再用 测量的结果除以练习本的数量。
课堂小结
毫米的认识: 尺子上 1 厘米中间每个小格的长度是 1 毫米,
毫米用 mm 表示,1 cm = 10 mm。
测量较薄物体的厚度: 多个相同较薄物体的总厚度÷数量 = 1 个较薄
物体的厚度。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1 毫米= 1000 微米。现代通信技术中广泛应用 的光导纤维的直径是几微米至 100 微米左右。
1 纳米有多长呢?5 万根纤维纳米管并排起来 的宽度才有人的 1 根头发丝那样粗。
纳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主要在材料和制备、微电子和计算机技 术、医学与健康、航天与航空、环境和能源、生物技术和农产品等 方面。
四 毫米和千米
认识毫米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
复习回顾
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厘米
分米

1 米 = 10 分米 1 分米 = 10 厘米 1 米 = 100 厘米

冀教版三年下《选用长度单位》word教案

冀教版三年下《选用长度单位》word教案
2.温习提示:
自己尝试解决,选完之后和其它同学进行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三、师生互动
交流后师生一起总结:
测量特别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千米,
测量特别短的物体的长度用毫米,
测量一般物体的长度用米、厘米。
四、质疑研讨
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他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五、训练应用
练一练1、2、3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需要探究的问题?
选用长度单位
参考教案
书写教案
本课知识前后联系: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知道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表示物品的长度。
教学难点
一、情境引入
大家测量知识学得不错,想来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挑战么?二、自主探究 Nhomakorabea合作交流
1.出示情境图:
下面请同学们看看这件物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测量他们长度使用什么长度单位比较合适啊?
七、课外延伸
练一练4题。
一、情境引入
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三、师生互动
四、质疑研讨
五、训练应用
六、回顾反思
七、课外延伸
板书设计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2 改写长度单位|冀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2 改写长度单位|冀教版

改写长度单位【教学内容】:冀教版三年级下册52-53页。

【教材分析】:教材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让每一个知识点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教学目标】:1、通过用“米”作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经历进一步认识小数的过程。

2、会以“米”为单位用小数表示物体的长度,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小数。

3、知道小数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小数,会以“米”为单位用小数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注意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一)、让学生拿出自己的铅笔,先估计有多长,再测量出来。

(二)、上节课我们把不是整元的商品的价格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出来,那么,不是整米的长度怎样用以“米”为单位的小数表示呢?▲设计意图:在对小数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小数产生的必要性,自然恰当。

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一)、提出例2的要求,鼓励学生自己试着改写。

(二)、小组为单位交流学生改写的过程和结果,然后全班交流。

1.参照教材上的形式板书出来,强调改写的方法和小数点的书写位置,把1米9分米5厘米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先把1写在“米”的下面,再把9和5分别写在“分米”和“厘米”的下面,因为要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所以,在1米的“1”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

2.课本的宽是1分米8厘米,够不够1米?米的下面写0,0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1和8分别写在分米和厘米的下面。

3.跳绳长2米60厘米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要强调2.60米小数点后面这个0可以不写。

4.提问:你有什么发现?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米就是小数的整数部分,分米是小数部分的第一位,厘米是第二位……5.小结:(1)以“米”为单位用小数表示物体的长度时,几米,就在小数的整数部分写几,如果不够1米,整数部分就写0占位;几分米,就在小数点后的第一位上写几,如果不够1分米,这一位上就写0占位;几厘米,就在小数点后的第二位上写几;最后要加上单位名称“米”。

长度单位小学数学教案

长度单位小学数学教案

长度单位小学数学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识别并使用常见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
材料:尺子、米尺、绕线尺、小白板、书籍、图书等
活动:
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长度的物体,让学生猜测它们的长度,并引导他们思考什么是长度以及如何用长度单位来描述物体的大小。

2. 学习:介绍常见的长度单位:厘米、毫米、米,并分别用尺子、米尺、绕线尺来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

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3. 练习:设计一些测量长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比较测量结果,并找出错误的地方,纠正自己的测量方法。

4. 拓展:让学生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并用不同的长度单位来测量它们的长度。

让他们发现不同长度单位的使用场景,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重点是长度单位的认识和应用,让他们能够掌握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作业:让学生回家测量家中一些物体的长度,并用笔记本记录下来,下节课交流分享。

评估:观察学生在实际测量中的表现,看是否能够准确使用长度单位,并能够正确描述物体的大小。

延伸:引导学生思考长度单位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建筑、设计、运动等,让他们深入理解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长度与小数-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长度与小数-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长度与小数-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读取长度单位,并能够进行长度单位的转换。

2.能够较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学会小数的加减运算,以及能够进行小数与整数单位之间的互换操作。

二、教学重点1.小数的定义及数值转换。

2.小数和整数单位换算的公式和解题方法。

三、教学难点1.教会学生如何将小数和整数单位相互转换。

2.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教师需要准备好教学PPT,或许可以在课堂上绘制相关图形和图表。

2.需要准备大量实物,比如钢尺、计分器等长度工具。

3.准备好课本和相关的练习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物长度工具,让学生观察和感受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差异。

随即切入数学概念,提出小数概念的定义,让学生能够理解尺度是如何划分为小数单位的。

2. 学习1.小数和整数单位互换:利用百分号%的方式,即可以将小数转化成整数,也可以把整数转化成小数。

在此基础上进行数值的运算,让学生掌握相关解题方法。

2.长度单位换算:让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方式,在掌握换算公式之后,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应用所学知识,实现生活中的长度单位转换。

例如绘制家庭尺寸地图,或者测量班级同学的站立身高,让学生在实际中提升小数计算和长度单位换算的技能。

六、教学方法1.通过具体的实物展示和手把手实践操作,让学生理解结果的来源和建立直观感受。

2.结合案例分析、思考问题、互动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学习,并提出问题和疑问。

3.通过带有计算板和计算器辅助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小数运算、换算运算等实际操作。

七、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对于实物展示和现场操作的反应,能够检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利用考试、练习册等方式进行考核,以及平时的课堂作业检查,可以全面衡量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程度。

3.通过课堂讨论、问答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深度,以及是否可以应用所学知识。

三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米用米量1教案 冀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米用米量1教案 冀教版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二)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三)通过同学的合作,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教具和学具教具: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4厘米、6厘米长的纸条.学具:1米的卷尺,1根较长的绳子.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提问(1)量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工具?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3厘米呢?(2)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应注意什么?指名两名学生量下面纸条的长度.(3)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量讲台桌的长(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量,很不方便,不容易得出结果).因此,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认识米、用米量.(二)学习新课1.认识米出示米尺,这是一把米尺,观察它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和教师1米直尺的刻度是一样的.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教师用1米的直尺,量一量从地面到讲台桌的什么地方是1米,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高.再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一条线段,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长.让学生用自己的卷尺,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两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你的身高比1米高,还是不到1米.同学们看到在公共汽车或电车的车门口有一个1米的标记,不足1米高的儿童可以不买车票,超过1米则要买票,同学们乘车要自觉遵守这一规定.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2.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1厘米有多长呢?同学用两手指比一下,教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并排画出1厘米.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用两手比一下.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教师出示折尺,这是一把折尺,伸直正好是1米,与1米的直尺相比,一样长.看一看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再看看这把1米的直尺,1米里面有100厘米;请同学们看看你的卷尺,1米里面也是有100厘米.同时,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如图11).同时板书: 1米= 100厘米3.用卷尺量较长的距离教师出示卷尺,并说明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由学生拿住卷尺的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三)巩固反馈1.两人互相量身高,_______米______厘米2.以4人小组为单位,利用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分工量下面的长度(每组量一项):前面黑板的长,后面板报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测量后,每组派代表向全班交流.3.在()内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教室长6()黑板长2()小明身高124()课桌长50()课堂教学设计说明认识长度单位“米”是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实际生活中,学生接触“米”比“厘米”机会少,度量时也比较困难.教学一开始,在复习厘米的基础上,提出让学生测量较大的物体课桌的长度,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厘米”去测量,非常不方便,使学生体会到需要较大的长度单位,从而引入新课.学习新课分三个层次,首先认识米,通过看米尺,用米尺量出物体的1米高,1米长,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再让学生用自己的米卷尺,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互相量身高,1米高在自己身体的什么部位,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空间观念.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量出2米、3米、……的绳子来.第二层次,根据厘米和米的实际长度,研究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通过让学生在1米的直尺上、折尺上,和学生自己的卷尺上,找出1厘米,再数一数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并通过1厘米、1米线段的对比,学生清楚地了解“1米=100厘米”,为熟记它们之间的进率提供鲜明的表象.第三层次,指导学生用米尺量较长的物体,由于距离比较长,所以采用小组合作测量的办法,帮助学生掌握测量要领.最后通过选择合适单位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米、厘米两个长度单位空间观念形成的程度.。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长度与小数》教案及教学反思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长度与小数》教案及教学反思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长度与小数》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总体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长度的概念和计量单位,掌握长度的测量方法,能够理解小数的定义和意义,并掌握小数的应用技能。

二、教材分析本课程使用的是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长度与小数》。

教材共分为五个部分:一、认识长度;二、长度的测量;三、小数的定义;四、小数的应用;五、巩固训练。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长度的基本概念和计量单位,学会使用尺子、卷尺等工具测量长度,进一步掌握小数的应用技能,提高计算能力。

三、教学流程1. 教学准备教师提前做好本课程的准备,包括教具、课程PPT等。

2. 课堂导入通过一个短小精干的导入环节,引导学生接受本课程的主题和内容。

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长度测量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前完成,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学生的作业,引出本课程要学习的内容。

3. 正式教学3.1 认识长度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物体的长度,让学生感受到长度的概念。

然后引入长度的计量单位,例如米、厘米。

教师可以借助教具,比如卷尺,让学生自己操作测量长度,并帮助学生正确使用计量单位,避免混淆。

3.2 长度的测量教师通过具体的实验,向学生展示使用卷尺、尺子等工具测量长度的方法。

让学生自己操作这些工具进行测量,并提醒学生注意读数的精度,防止读错或读漏读数。

3.3 小数的定义教师通过教材的引入,向学生解释小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比如小数的大小关系和读数方法。

教师也可以借助教具,比如数轴,让学生感受小数的大小关系。

3.4 小数的应用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小数的应用方法,如求和、相减、乘除等。

让学生运用小数的相关知识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4. 课堂练习在课程内容介绍和讲解之后,让学生完成相应的题目,巩固和实践刚刚学到的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课堂练习,包括书写、口算、填空、计算等形式,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5. 课堂小结教师可以简要归纳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回顾和总结刚才学到的内容,方便他们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记忆。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4.3认识千米(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4.3认识千米(教案)

第三课时认识千米◆教学内容教材38~39页认识千米。

◆教学提示千米是一个比较大的长度单位,也是一个特殊的长度单位。

厘米、分米、米之间的进率是10,而米与千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

在教学中,学生交流自己家到学校有多远的估算结果时,教师要注意选择比较典型的数据,选择正好是1000米或大约1000米来介绍1千米。

如果学生算出的结果没有合适的数据,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参与交流。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会用千米作单位表示较长的距离。

过程与方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事情,经历认识千米、体会千米长度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感受长度单位“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会从图里收集数据信息。

◆重、难点重点:知道1千米=1000米。

难点:体会长度单位“千米”的含义,根据自己的经验估算一段路程的长度。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回想上一节课测量自己1分钟大约走了多少米。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交流上一节课的作业——教材37页“练一练”的第2题记录的结果。

设计意图:有针对性的复习旧知,为新知做铺垫。

体现知识的连贯性。

二、探究新知1、认识千米,初步体会1千米的长度。

(1)、出示问题:估算一下,你家到学校有多远?学生根据自己昨天的记录结果试算。

(如果不是步行的,教师说明可以帮其他步行的学生算。

)(2)、全班交流估算方法和结果。

例,我1分钟约走65米,从家到学校大约走了20分钟,我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1300米;我1分钟走67米,从家到学校走了15分钟,那么我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1000米。

(3)、教师根据交流的结果,选择比较典型的数据(正好1000米或大约1000米的)介绍:1000米可以写作1千米,千米用km表示,并板书:1000米=1千米和1000m=1km。

(4)、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多少米,是不到1千米还是超过了1千米?例,我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1500米,超过了1千米;我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900米,不到1千米。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数学教案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数学教案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数学教案(三年级下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冀教版)三年级下册是供义务教育阶段三年级学生下学期使用的,下面分三部分对本册教材进行辅导。

一、教材内容安排本册教材共安排了九个单元,“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等四个领域的单元安排和主要内容如下:(一)数与代数(共5个单元)●第二单元——除法主要内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和解决问题。

●第三单元——时间主要内容:认识24时计时法和年、月、日,解决有关时间的简单问题等。

●第四单元——乘法主要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连乘;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七单元——生活中的小数主要内容: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小数;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第九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主要内容: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比较同分母或同分子分数的大小;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分母小于10)计算。

(二)空间与图形(共3个单元)●第一单元——旋转与平移主要内容:结合实例,初步感知旋转、平移现象;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第六单元——测量主要内容:在测量较长的距离中认识千米;认识时间、路程和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在测量较短物体长度的过程中认识毫米。

●第八单元——面积主要内容: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的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²、分米²、米²),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探索、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计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三)统计与概率(1个单元)●第五单元——统计主要内容: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求一组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四)实践活动(全册共安排4个主题活动)气球装饰方案——安排在第二单元“除法”之后,是综合应用找规律和除法计算等知识的实践活动。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辅导讲座(三年级下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冀教版)三年级下册是供义务教育阶段三年级学生下学期使用的,下面分三部分对本册教材进行辅导。

一、教材内容安排本册教材共安排了九个单元,“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等四个领域的单元安排和主要内容如下:(一)数与代数(共5个单元)● 第二单元——除法主要内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和解决问题。

●第三单元——时间主要内容:认识24时计时法和年、月、日,解决有关时间的简单问题等。

●第四单元——乘法主要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连乘;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七单元——生活中的小数主要内容: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小数;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 第九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主要内容: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比较同分母或同分子分数的大小;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分母小于10)计算。

(二)空间与图形(共3个单元)● 第一单元——旋转与平移主要内容:结合实例,初步感知旋转、平移现象;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 第六单元——测量主要内容:在测量较长的距离中认识千米;认识时间、路程和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在测量较短物体长度的过程中认识毫米。

●第八单元——面积主要内容: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的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²、分米²、米²),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探索、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计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三)统计与概率(1个单元)●第五单元——统计主要内容: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求一组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 认识千米|冀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 认识千米|冀教版

第三课认识千米教学内容: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P38-39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会用千米作单位表示较长的距离。

过程与方法: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事物,经历认识千米、体会1千米长度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感受长度单位“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会从网上收集数据信息。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1千米,建立1千米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皮尺教学过程:课前热身1米=()分米=()厘米=()毫米60 分米=()米100厘米=()分米900厘米=()米6米=()厘米20厘米=()毫米5分米=()毫米一、谈话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知道平南到南宁的路程有多远?师:平南到南宁的路程很远,用米测量太麻烦了,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

二、美好预学1.你知道1千米有多长吗?2.1千米和1000米有什么关系?3.你会估出1千米的距离吗?三、美好知识(检测学生自学情况)1.通常情况下,在表示比较远的距离时用( )作单位。

也可以用字母( )表示。

千米又叫( )。

2. 1千米有多长?体育课你跑过100米吗?( )个100米是1千米。

各学校的跑道长度不完全相等,200米一圈的跑道,( )圈是1千米。

250米一圈的跑道,( )圈是1千米。

400米一圈的跑道,( )圈是1千米。

所以1千米=( )米。

3.我能判断,从我们学校大门口到( )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

4.3千米=( )米,你是怎么想的?5000米=( )千米,你是怎么想的?5.那么小华跑5圈跑了多少米?合多少千米?6.从网上收集数学信息,感受长度单位”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美好交流(以学定教,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预案)1.通常情况下,在表示比较远的距离时用( )作单位。

也可以用字母( )表示。

千米又叫( )。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第2课时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第2课时

第 2课认识千米教课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8? 39页。

教课目标1. 知识技术。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看法。

2. 数学思虑与问题解决。

知道 1千米是 1000米,并能进行长度单位的简单换算。

3. 感情态度。

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

要点难点要点:初步建立1千米的看法。

难点:千米在生活中的详尽应用。

教具准备小黑板、图片等。

教课过程―、创建情境,引入新课。

图片出示:公路上出现一个一个里程牌及指路标记、限速标记。

发问:这是在哪里?你看到了什么?还看到了什么?上边写着什么?你知道1千米是多少吗?揭穿课题:认识千米。

二、在实践体验中认识“千米”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千米”。

( 1)认识 10米。

在学校的操场上用卷尺量出 10米,在两头插两根标枪,让学生看一看,走一走。

举例谈谈什么物体的长度大体是 10米?( 2)认识 100米。

经过丈量获取 10个 10米是 100米,观察,而后走一走,想想 100米的长度。

举例哪里到哪里的长度大体是 100米?(3)认识 1000米。

让学生量出 100.米,再量出 100米,让学生谈谈操场有几个100米,那 10个100米是多少?1000米大体要绕操场走几圈?走1000 米用了几分钟?(4)认识 1千米。

让学生谈谈从学校门口到周边的什么地方大体是 1000米。

为了简略计量 1000米规定为 1千米。

媒体展现:看一看 1千米是 10个 100米。

用千米作长度单位有什么方便之处?学生 1:方便说距离的远近。

学生 2:知道一个地方有多远。

生活中在哪些地方常用到千米?三、课堂小结。

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的?。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毫米的认识|冀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毫米的认识|冀教版

教学设计
(5)闭眼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再用手指比划1毫米的长。

4、小组合作测量
(1)测量数学课本和练习本的厚度
学生完成测量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核对,并组织学生交流:测量数学课本、练习本等这些比较薄的物品的厚度,怎样做能够量得更精确些。

(2)估测一摞纸有多少张
发给每个小组一摞纸,学生想办法估测这一摞纸有多少张。

小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估测方法。

师总结:测量比较薄的物体的厚度时,可以先把几个这样的物品摞起来一起测量,再算出每个物品的厚度。

分享启智指导学生完成练习。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测量练习,再组织学生反馈、交流。

让学生自学“兔博士网站”,再让学生说一说: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

课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汇报。

板书设计
认识毫米
1厘米=10毫米1cm=10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温习提示:
自己尝试解决,选完之后和其它同学进行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三、师生互动
交流后师生一起总结:
测量特别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千米,
测量特别短的物体的长度用毫米,
测量一般物体的长度用米、厘米。
四、质疑研讨
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他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五、训练应用
练一练1、2、3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需要探究的问题?
选用长度单位
参考教案
书写教案
本课知识前后联系: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知道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表示物品的长度。
教学难点
一、情境入
大家测量知识学得不错,想来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挑战么?
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1.出示情境图:
下面请同学们看看这件物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测量他们长度使用什么长度单位比较合适啊?
七、课外延伸
练一练4题。
一、情境引入
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三、师生互动
四、质疑研讨
五、训练应用
六、回顾反思
七、课外延伸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