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还给学生重塑小学语文的主体地位

合集下载

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摘要】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收获更多的知识,我们一定要转变已有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翁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高效主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经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

老师的注意力不仅要集中于知识点的传授,传授知识点的方式也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现代教学要求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收获更多的知识。

为了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效果,我们一定要转变已有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翁作用。

本文从还课堂于学生,创高效于理念两个方面对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了论述,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从“还课堂于学生”的角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谓还课堂于学生就是要转变传统教学中老师独霸课堂的状况,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一切教学活动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㈠一切教学活动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还课堂于学生首先要做到的是一切教学活动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传统教学中老师的教学活动往往是从自身的教学要求与教学目标出发,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的考虑较少。

因此,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一些学生不适应的因素,例如:老师举得例子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方法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等,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进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活动,要求老师不管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使用,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这就使得课堂教学与学生的需求更加贴近,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㈡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还课堂于学生还要求老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教师们提出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其中转变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原有的角色,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性作用,这一理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读《把课堂还给学生》有感

读《把课堂还给学生》有感

读《把课堂还给学生》有感做好课堂的引路人——《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与一本好书的相遇,是偶然,更是机缘,寒假有幸拜读了徐洁老师的新书——《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

读完之后,我心潮澎湃,幡然醒悟:课堂成全生命,是一种预设,更是一种精彩的生成。

作为一名信息科技老师,就要向课堂要质量,在课堂上成全生命,用精美的故事情节包装40分钟,善于及时捕捉学生信息,并进行精心引导。

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活跃在课堂上,使课堂生活成为师生共同创造的美好时光,如此理想的课堂,才能成全一个个活泼的生命。

一、转变观念,相信学生教学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要从过去“填鸭式”的课堂中摆脱出来,将本该属于学生的课堂还给学生,从一个单纯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探究活动的引导者以及学生共同活动的参与者。

从新知识的获得到知识的巩固,从问题的探究到解题技巧的形成,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进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展开讨论甚至争论,然后进行交流,在活动交流中尝试解决问题。

在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动脑,参与讨论,从而使每个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

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为此,在课堂上,我们作为教育者必须首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学生能够思考、自主地发现问题,并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各类问题,培养学生批判求新的精神。

二、创设环境,乐于学习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场所,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阵地。

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是使学生学会思考、分析问题的有效策略,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方法,它能激起学生的思维浪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创设探索性情境,使学生勇于自主学习,创设兴趣性情境,使学生乐于自主学习。

创设兴趣性情境,使学生乐于自主学习。

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

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

教育新干线66【摘 要】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现代化的教学就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与其直接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收效甚微,不如传授他们学习方法,激发其学习热情,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真正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组合作 知识竞赛 角色转换 学会链接一、小组合作,提高课堂效率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

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

迄今为止,这种新的学习模式已经在很多中小学得以成功运用。

在构建学习小组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和提高。

教师在揭题后,布置好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及要求,接下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自主合作学习。

在讲授二年级课文《狼和小羊》时,我就尝试运用了这种方法。

在揭示课题,读完学习目标之后,我便布置学习任务:1.用笔划出生字词,小组间合作讨论字音、字形及意义。

2.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和谁,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3.圈出表示主人公性格特征的词句,仔细品读,并在小组内分角色扮演。

在展示这些自学要求后,我便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安排读课文、讨论词句及合作扮演,让他们有的放矢。

而我只在小组间来回巡视和提供建议。

学生整整讨论学习了二十分钟的时间,后面的时间是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级内集体交流和展示讨论成果。

评价的标准是哪个小组成员掌握得词汇最多,讨论的问题最有价值和意义,成果最好的小组可得到加分奖励,最后均纳入到期末成绩考核之中。

事实证明,我预算用两课时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在这种新学习方式的驱动下,学生只用一课时的时间就基本都解决了。

小学语文教学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小学语文教学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小学语文教学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小学语文教学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摘要: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

他强调“自读自悟〞。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语文新课标指出,在学生读书思考的根底上,通过教师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自主学习在语文的教学中,不但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要看一节课是否成功,关键在于看学生的参与程度及其实效性如何。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坚持表达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差异参与。

在参与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仅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更要让他们学会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将课堂还给学生,要以学生的自主体验为主法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和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情感和意志。

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识、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的过程。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体验尤为重要,因为语文学科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具有多解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体验,就是要让他们体验语文、感悟语文。

阅读课上鼓励学生自我解读文本,自我理解文本的内涵,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体验阅读的酸与甜;写作课上,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心,写出自己的情感,自己的风彩,体验写作的甘与苦;在综合性学习中,体验实践,体验探究,鼓励选择有个性的自己喜爱的课题。

总之,应让学生充分体验阅读、体验写作、体验实践、体验探究,使学习的过程成为一个富有学生个性色彩的过程。

二、将课堂还给学生,要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脱离探究、实践的教学不是真正意义的教学创新。

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摘要: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影响高效语文课堂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也是学生健全发展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各种方式,要有意识地给语文课堂增添生机,创设各种机会,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积极有效地参与,令其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主体以往教学中,国内采用的均为“填鸭式”教学方式,这样的方式禁锢了教师的教学状态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导致新的教学方式很难开展。

正是意识到这种局限性的存在,新课程改革才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致力于打破“填鸭式”教学的弊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发挥出主体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也需要在教育过程中使学生得到主体地位的充分发展,从而激发出其在语文学习上的兴趣,真正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争做主人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是知识的拥有者、道德的裁判者。

长期以来形成的“师道尊严”,使教师高高在上,缺乏对学生应有的尊重和关爱,隔绝了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以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满堂灌模式,以气氛死板、单调的课堂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有些教师甚至错误地认为,教师越严厉,课堂纪律才会越好,才能完成教学任务。

这样的师生关系,必然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学生的健全人格和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学效果也不佳。

因此,必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温馨、愉悦、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师应是主持人、导演、教练、服务员等。

而学生才是主人和上帝。

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关系,才能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

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进行换位,要从传统的传授者转向现代的促进者。

具体来说,教师应是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而学生则是学习者、发现者、研究者、创造者。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与学生沟通,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了解其认知规律和兴趣点,与学生交朋友、谈心,进行书信交流沟通,使课堂气氛和谐民主,给学生创造创新的环境,使其具备创新的品质,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方案措施,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乐学、爱学为舟,促使学生到达学会的彼岸,成为课堂主体。

让学生成为小学语文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成为小学语文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成为小学语文课堂的主人【摘要】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小学语文课堂也应该让学生成为主人。

要了解学生需求,激发学生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表达想法,组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培养思辨能力,并引导自主阅读,提高语文素养;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知识创造者和积极参与者,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

通过这些举措,学生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语文能力,更有信心和乐趣地掌握知识,并在语文课堂上展现出更多的创造力和参与度,使整个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关键词】学生需求, 兴趣, 学习氛围, 自我表达, 观点, 思辨能力, 自主阅读, 多媒体技术, 学习主体意识, 教学模式, 知识创造者, 参与者1. 引言1.1 了解学生需求了解学生的需求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和认知特点,只有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指导他们学习。

了解学生的需求可以帮助老师更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知识。

了解学生的需求也能够帮助老师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对于不同需求的学生,老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通过了解学生的需求,可以让语文课堂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让学生更乐于参与和学习,提高整体的学习效果。

所以,了解学生的需求是小学语文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1.2 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兴趣是小学语文课堂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根据学生的喜好和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

可以结合学生喜欢的亲子故事、动漫片段等元素,增加课堂趣味性。

教师还可以通过有趣的游戏和竞赛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除了课堂内容的设计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例如视频、音频等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语文课堂还给学生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语文课堂还给学生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语文课堂还给学生摘要:新课改至今,有许多一线的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时,会忽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处理不好师生在课堂上的关系,还会出现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

教师只是关注自己的讲却忽视了学生的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帮助,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疑惑,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主体主导展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应是教师教学生怎样去学的过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唤醒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体意识,教师应着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那么,我们应如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呢?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尝试的一些做法,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在此与同仁分享。

1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方法指导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参与者。

在我们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发现教师在课堂上满堂讲,自己提出问题,几乎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教师就急于说出自己提出的问题的答案,让学生被动的记下自己设计的标准答案。

当然,更不知道学生对他所设计的问题是否感兴趣,学生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是只是听众,没有发言权,被动的接受教师灌输式的学习,没有自己的思考,没有自己的独特感受,没有对文本应有的学习兴趣,只是老师叫怎么做的、苦于应付的接受学习,这样的学习肯定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语文课堂学习。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让学习课前自主预习,学生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笔者精心设计一些能够切合文本的、便于学生理解的课文的问题,供学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参考,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有一定的目标,防止学生不知道怎么学习,例如,在教学《最后一课》前,笔者让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给学生一些预习目标参考:(1)将课文读一遍,抄写一些自己认为好的词语,比较难写的字词多抄几遍;(2)再读课文,能将课文中所讲的故事与同学或者家人交流,并能谈谈自己读完后的感受;(3)浏览全文,能用简洁的话概括课文的内容;(4)从文中找出关于小弗郎士心理描写的语段,并能简单分析相应的心理描写、对于刻画小弗郞士的形象有何作用;(5)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疑惑。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

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1“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核心是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研究,针对当前基础教育在学校实践中存在的忽视青少年多方面成长发展需要,忽视甚至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等弊端,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的新基础教育理念。

无疑“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理论中的核心部分,是新课程改革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趋势和重要原则。

下面我以我校数学老师丁老师上的一节《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复习课为例,发掘丁老师的课堂还给了学生什么?(1)还学生时间,尤其还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充分交流的时间。

以前的课堂教学,教师对时间的控制较多,一节课二三十分钟都唱主角,或眉飞色舞的讲述,或口惹悬河的阐发,学生全成了听众,很少有充足的时间自己动口、动脑、动心、动情、动手;新课改后,新的理念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思考、交流、讨论和发表个人见解。

要求教师营造出浓郁的课堂人文气氛,重视培养学生能力。

丁老师上的一节《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复习课在基本训练阶段,教师创设情境,(出示图画:3盘桃,每盘6个)教师没有越俎代庖,没有进行琐碎的提问:譬如有几盘桃?每盘几个?一共有几个?怎样连起来编出用乘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而是大胆放手,让学生看图说话,自由发挥,学生在老师创设的宽松思维环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很快找出了图中提供的数学信息,并顺利编出了三道分别用乘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且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或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以学生为主体,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以学生为主体,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以学生为主体,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小学语文课程是中小学阶段关键的学科之一,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缺乏学生的自主思考和主动参与,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效果不佳。

因此,如何以学生为主体,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成为了当前教师和家长们共同面临的问题。

首先,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思想特点,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从而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讨论、评价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在互动交流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其次,课堂教学应该注重体验和实践。

语文的学习需要注重语言运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需要鼓励学生进行各种语言活动,如口语表达、听力理解、阅读训练、写作练习等。

通过这些学习活动的实践,学生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增强语感和语文素养。

再次,课堂教学应该注重个性化教学和差异化教育。

现代教育课程需要强调个性化和差异化教育,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效率。

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成长的特点,遵循教学规律和原则,设置适当难度的教学内容,以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个性化评价等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最后,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创新和变革。

当前,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广泛、更灵活、更个性化的教学手段。

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互动白板、多媒体教学、在线教学等,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和形式多样,提高学生参与度和自主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以学生为主体,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需要教师从尊重学生、注重体验、差异化教育、创新变革等方面着手,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潜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水平,最终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有机统一。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语文回归本真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语文回归本真
来。 ” 对于 语 文教 学而 言 ,不 仅要 在课 说 ,当然有些难度 ,针对这 点,我采 堂上体现 出 “ 活 ”来 ,还 应 在 课 后 也 用了 “ 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
就是教学生 ‘ 学’ ,主要不是把现成的 知识教给学生 ,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
将 “ 活 ”体现 出来 。这不仅是语文教
一 、
转 变观念 ,还课 堂给 学 生
学生培养 思考 的习惯 ,学生掌握了这 由这道题联想到同类题。
二 转 换 思维 ,教 授学 生方 法 学 生 害 怕 作文 敌 视 作 文 已成 为 作
学 语文教 学,大 面积提高 教学质 量
其次 ,我 们时常在课堂上开展一 些方法 , 就能做到依次类推 , 举一反三 ,


文水 拣一些 同题、类题 ,乃至风马牛不相
形 中给 自己徒 增 了许 多 负担 ,一 方 面 课 堂 计划 往 后 挪 一 下 ,满 足 学 生 的 求 也 使 学 生 失去 了充 分 发 挥 的机 会 ,整 知欲。例如有一次 ,我在教 钓胜于 堂 课也 就 会 显得 死 气 沉 沉 了 ,学生 完 鱼 》时,请学生们 谈对 “ 我是 为钓 , 全 处 在被 动 的地 位 接 受 知 识 ,学 到 的 不 是 为鱼 ”这 句 话 的看 法 时 ,学 生 一 只 能 是 老 师 教 的 部分 ,学 生 学 习 的 目 下 子 便联 系 到 了社 会 上 一部 分 人 为 名
需 要 。那 么 , 语 文 的活该 如何 体 现 呢 把 课 堂 的 主 动 权 交 还 给 学生 ,老 师 引
面 入手 。

首先 ,在课堂上 ,推行 了 “ 十分 给学生,学生就可 以受用一辈子。 ”在
习所 教 课 文 ,疏通 字 词、 结 构 ,提 出 些 自读 中遇 到 的难 题 ,接 下来 便 讨 不 到 的答 案 。这是 我 对 学 生 经 常说 的

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

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

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这个学期我将改变教学方法,真正的把语文课堂还给孩子们,让孩子们成为学习语文的真正主人。

所以,在这节课上,我给孩子们说了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首先是把课堂还给孩子们,让孩子们记下自己的自主预习完成的任务。

这项任务一共八条,我把这八条抄在了黑板上。

让孩子们抄写在语文课本的前页,让他们好每自学一篇课文,按着八条来完成任务,让后课堂上展示。

第一个任务:自主读三遍课文。

(标段序,圈画重点字词句。

)第二个任务:练写文学常识及重点字词三遍。

第三个任务:找出自己在这篇文章中最欣赏的一个词或几个词,并分析欣赏它的理由。

第四个任务:找出自己在这篇文章中最欣赏的一句话或一段话,并分析欣赏它的理由。

第五个任务:至少从文中找出三个语文知识点,并举例说明。

第六个任务:一句话概述这篇文章的主要的内容。

第七个任务:三问同学。

(自学这篇课文时遇到的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问同学或至少从文中提三个问题问同学。

)第八个任务:练笔百字文。

(写写自己自学这篇文章的收获,或自己的联想、自己类似的故事经历、作者的写作目的、编者的意图等等。

)为了保证学生高质量的完成这八项任务,我每一篇课文都给学生一节自主学习的时间。

然后第二节课上,重点展示后六条任务的完成情况。

这样学生就成了每堂语文课的主人,真是令我们师生高兴啊!《我的母亲》教学反思今天的上午我在两个班上完了胡适的《我的母亲》,教后反思这两节课,我觉得还是收获多。

收获一:收获了学生学习语文的高涨热情。

我从没有体验过孩子们人人激情参与的语文课,就是后几名的从不举手的同学,现在的语文课上不但屡屡举手而且是满脸兴奋地抢着举手,希望我点他们的名字。

我真恨一堂课就45分钟,不能给每个同学一个展示的机会。

不过我的公平原则就是一节课不叫一个同学两遍,这也算是不公平中的公平吧。

收获二:以后必须深备课。

自主预习的八项任务,教会了学生查阅资料了。

以前孩子们是张着口等着老师“喂”,现在孩子们不但自己“吃”,而且想把自己吃后的幸福和快乐与大家一块分享。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

小学语文学科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海南省农垦直属二小刘玉清【内容摘要】:在语文的教学中,不但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要看一节课是否成功,关键在于看学生的参与程度及其实效性如何。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坚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差异参与。

在参与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仅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更要让他们学会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主体性主动性互动性自主性[正文]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研究性学习的兴起,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现代人素质的重要特征。

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都要服务和服从于他们。

他们才是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

教师由教学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激发者、组织者,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愉快地学习成为当今教育的必然趋势。

让学生能主动发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要让学生主动发展,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只有通过学生本人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的更具体。

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

没有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必将带来失败的后果。

那么,如何才能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唤回课堂呢?本人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学生主体作用的涵义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自由地发展自己的潜能。

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

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事物内在的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因而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摘要转变角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主体地位主观能动性现代教学理念情境教学启发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这个问题实实在在的摆在了每一位政治老师的面前,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进,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只是我们的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思想品德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根据教材内容及本校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出类型,拟定出教学方法,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下边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转变思想,转变角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目前,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往往由于教师的习惯,仍然不自觉地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在根本上没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现代教学理念不相适应。

因此,就需要我们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另外,我们应该按照《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

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我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至关重要。

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其提供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他们在学习中主动探索、交流和思考。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他们对学习充满热情和动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从而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能提高学习效果,也能培养学生成为有思想、有创意的综合素质人才。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兴趣、需求、参与、自主学习、和谐氛围、学习动机、综合素养、创新能力1. 引言1.1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当前教育领域中的热点问题。

作为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重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拥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特点,应该在语文教学中被尊重和发展。

只有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教师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帮助学生发展潜能,提高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也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践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手段。

学生应该在学习中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空间和自主权,鼓励他们探究、创新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也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条件。

教师要建立师生之间的平等、尊重和信任关系,引导学生发展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

如何把小学语文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把小学语文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把小学语文课堂还给学生长期以来,课堂就是教师教学的阵地。

课堂上,教师就像法官,就像审判长,就像演讲家,主持着整个课堂,考虑着整个教学。

但唯独忘了考虑学生的感受。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如果学生不去学习,那么,再好的法官、审判长、演讲家也不能成就什么,所以,如何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愿意去学习已成为整个教育界所观注的重要问题。

鲁迅先生曾说:“救救孩子!”那么,我们要说:“把课堂还给孩子!”如何把课堂还给孩子呢?随着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了解,我常常会想,我们到底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喜悦的、痛苦的,还是欢乐的,都是有我们教师的手来翻阅、我们的语文课究竟应该如何去翻阅孩子的生命,在人教版四年级《2030年的一天》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一篇想象日记,作者为我们描绘了未来一天人们生活的情景,由现在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对未来的环境进行了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告诉人们环境恶化给人类生活生存带来的严重后果,说明保护地球的重要性,所以,在课下,我让学生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调查自己周围生活环境,培养他们从小便关注社会,同时也为本课做好铺垫。

一、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语文课中,要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特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如何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所以,在课堂上,我都调整好自己的心绪,深挖教材,教学环节。

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眼睛、动作……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二、放飞翅膀,让孩子去展现自我“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过多的讲解,用自己的语言引导学生去思考。

去分析,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自主学习,在研读课文中发现问题,在交流中解决问题,在研读课文这一环节,我抓住一个问题,2030年的一天,给你什么感受?让学生从感受谈起,从文中分析原因,学生有了更多的自由思考的空间,也学得更有劲。

语文教学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语文教学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语文教学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新课程改革下要求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多读、多听、多问、多比、多练,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作用,充分地让学生体会语文的魅力,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语文,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根本所在。

一、多读。

读是让学生熟悉课文的好方法,也是发挥学生学习语文主体作用的途径之一。

所以,我们要把课堂上学生应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读”贯穿于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首先在知道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书时做到眼看,心想,不读破,不掉字,不添字,读准音,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其次,要根据课文内容及教学要求,采取不用形式“读”,如范读、指名读、默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让学生尽情地读,从而读懂课文。

例如在学习《海燕》一文时,我先播放录音,学生默读抓住文章的基调;接下来由教师范读文中的精彩段落,让学生体会到海燕它所象征的革命者的形象是多么的伟大;再让学生细细的品读文中最使自己感动的部分,多读几遍,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让学生选择最受感动的部分朗诵。

学生在读中了解文章内容,也在思想上得到了升华。

二、多听。

“听”是接受信息,是学习语言最基本的途径之一。

一个善于听的学生,就会源源不断地吸收大量的信息充实自己,并且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只有学生倾听了才能真正的理解、反馈信息,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多给学生创造听的机会。

例如听老师讲故事的来龙去脉,倾听同学的不同意见,并及时准确的反馈自己的意见看法。

培养学生听话能力,集中起注意力是很重要的。

要为学生创造听的环境,让学生能清楚的听、争取去听。

只有学生带着一种高昂的情绪专心致志地去听,去思考,学生方可听清老师所讲的内容意思,对其内容产生兴趣。

三、多说。

“说”是接受信息后作出的反应的表达方式。

也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具体表现。

所以,要努力培养学生敢说,会说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作为语文学习的主体,应该在学习中发挥积极的主体地位。

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和思考,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

1.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学生应当主动地思考、观察、探究,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并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应当具备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依赖于教师的指导。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置一些适当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独立完成。

同时,教师也要及时指导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和提高。

这样,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学生通过与同学们的合作学习,能够相互交流、相互协助,共同探究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合作学习的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同时,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还能互相激励,相互学习,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语文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讲解、图文交融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写作、创作等活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发挥自己的独特想法和创新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发现自己的潜能,增强自信心,培养创造性思维。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才能使他们真正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语文能力。

把课堂还给“主人”——苏教版小学语文的学生主体教学探微

把课堂还给“主人”——苏教版小学语文的学生主体教学探微

LiberalArtsGuidance2019年09月(总第351期)文理导航No.09,2019Serial No.351■学科教育/语文把课堂还给“主人”———苏教版小学语文的学生主体教学探微殷峰(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江苏宿迁223600)【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日益突出,尤其对于语文课程而言,学生的主体性显得更为重要。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及时调整和创新。

基于此,本文对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主体性进行了分析探究,希望能为相关的教学工作能够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最终推动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主体小学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基础时期,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已经逐渐被淘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实现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思路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了很大的阻碍,同时也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升。

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需要对小学语文的主体发展思路进行分析,进而使小学语文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鼓励式的教学策略,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即便学生的观点是错误的,教师也不能一开始就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否定,而是应当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还要对学生勇于质疑的做法进行表扬。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把课堂还给学生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把课堂还给学生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把课堂还给学生【论文摘要】教学时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的活动。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交流与合作,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堂灌”为主要形式。

目前,正在全国有序进行分步实施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以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语文教学,开始出现了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努力进行教学改革,学生爱学语文,课堂气氛活跃的可喜局面。

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展显自己的个性。

【关键词】良师益友兴趣合作点评【正文】一、老师在课堂上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形成的互相关系,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

”要教育好学生,首先师生之间首先得相处好,因为教育教学活动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只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师生情感和谐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不仅应是学生的良师,也应是学生的益友,要和学生经常进行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的爱心能驱使教师以最大的耐心和韧劲克服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挖掘自身的潜能,创新教育方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师的爱,对学生的发展也是一种巨大的动力。

有了这种爱,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感情,才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仰慕心理,从而把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学教授的知识上。

鼓励是师生成为朋友的催化剂。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老师不能只爱几个好学生,而应该爱满天下”。

他还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老师爱学生就要用一视同仁的态度来看待学生,把欣赏的、鼓励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让更多的学生从中感受到老师殷切的期望,体验成功的喜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课堂还给学生重塑小学语文的主体地位
作者:田翠霞
来源:《当代教育探索》2013年第16期
课改的理念正本清源,重新定位课堂角色,几千年的课堂主体发生易位。

教师,语文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退后一步,把学生推前一步,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学生,课堂的主人,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是语文知识的探索者和创造者。

那么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学习主动还给学生呢?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读
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语文学习过程中“读”是第一位的。

读是吟咏品味,读是鉴赏领略,读是情感共鸣。

课文的语言、意境、情感,都要在读中才能领受体悟。

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讲绝对代替不了学生的读,学生读的过程是一个审美体验过程,是与课文人物、与作者间开展的一种心智交流的过程。

一堂再“成功”的语文课如果剔除了学生必要的朗读环节,其“精彩”也只能是不切实际的作秀!读——作为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其魅力依旧光彩照人,也正因为有了它,语文才具备了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特质。

把课堂还给学生,就应还给学生一片充分朗读的天地!
教学《在大海中永生》这一课时,要对这一句“大海呜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伟人的离去……”进行感情朗读,人们回忆邓小平的音容笑貌,更是表达了无比悲痛的不忍离别之情,可是到了学生的嘴里感情变淡了,学生无法体会痛失伟人的心情。

我设计下面的导语:“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和我们永别了。

邓小平爷爷,您再也不能迎送来自五洲四海的国际友人,您再也不能检阅人民群众,我们再也不能看到您挥手的形象、慈祥的面庞……泪水在无声地流淌着流淌着……您知道吗?神州大地都在为您哀泣。

”学生很有感触地接读:“大海呜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伟人的离去……”由于教师巧妙的设计,让学生很快入情入境,感情也就自然流露出来。

可见,充分朗读才能使学生与文本、作者进行心灵的交融。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地说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大支柱,支撑着语文素养这座大厦。

我们总是习惯于告诉学生“是什么”、“怎么样”,很少甚或从没想过学生是怎么理解的,于是一堂课下来,抱怨口干舌燥者远甚心情舒畅者。

古人说教学相长,而在现实教学中,我们更多的时候只把学生当作一只被动接纳的容器,于是我们只是不断重复着简单而刻板的机械运动,课堂生趣没了,教学张力没了,学生兴致没了。

为何不让学生自己说说呢,把课堂还给学生,就须打破一言堂成群言堂,让课堂成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地方,还学生一个自由表达的园地。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勇敢地问
“学则须疑”,真正的学习不可能不发现问题,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得。

为什么我们的课堂总是教师在问?为什么一些“成功”的公开课也让人疑惑:究竟该谁问谁?究竟谁在学习,谁在探究?这绝不单单是方式方法问题,而是一个观点理念问题。

考察一下孩童的天性,不难发现:他们对一切陌生的东西都充满了好奇、热切的接近。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学生却不再有多少人敢于发问了。

也许你会觉得,孩子大了怕羞。

那么,你是否想过,长期以来你所坚持的答案的唯一性,泯灭了多少孩子的创造欲望。

有一位特级教师曾在评说自己上过的一堂课时,讲了这样一段话:“问题是他们自己在阅读中…发现‟的,大家自然都饶有兴趣地寻求着问题的答案,……成功的喜悦又激励着他们去进一步探索新的问题的答案……”可以说揭示了“问”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作用。

把课堂还给学生,就须打破师问生答的刻板模式,还学生一个敢疑善问的氛围。

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地做
我们的语文教学,也知道“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外延的全部”,也不忘强调学生要接触生活、了解生活、反映生活,而一旦落实到行动则关起门来造车,终究脱不了纸上谈兵的外套,把“做”的功夫单纯下到练习试卷中了。

语文教学能否借鉴一种灵活教法呢?不要总是一支粉笔一本书,那种强调通过多媒体教学增强容量、提高效率的主张固然诱人,但如果教者思想上不作某些突围,也终竟免不了落入“唯武器论”的泥淖。

可否让学生们有计划地搞一些课内实践活动和课外参访活动呢?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语文、运用语文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最好方式。

把课堂还给学生,就须打破封闭的课堂教授,还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环境。

五、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放开地写
厚重的语文素养很大程度就体现在写作功底上。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的能力这是小学语文课堂不断追问和反思的沉重话题。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作文教授之目的在令学生能以文字直抒情感,了无隔阂,朴实说理,不生谬误。

至于修辞之工,谋篇之巧,除非必要之需求。

能知固佳,不能亦不为病。

这一语道破了小学生作文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即一要“直抒情感”,“写出诚实的话”。

二要“了无隔阂,朴实说理,不生谬误”。

教学生会用语文工具表达自己的真思想,真感情,学会在需要的时候说恰当的话。

既然小学生作文要求抒发真情实感,那么,作文训练就要从学生的亲身感受出发,通常我们也不难发现,每当学生有话想说,不说不快时,只要引导得法,就自然而然产生了写作动机和欲望。

这时教师就要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积极想、大胆说,然后要求他把想过的、说过的写下来。

这样做,即使年龄小,也不会感到为难。

让学生放开地写,发挥主体功能,就是不受题材、体裁限制,用充满个性化的语言,无拘无束地表达,使他们产生“倾吐”的强烈愿望。

总之,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到实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实际需要考虑,放开手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创造出一个更加宽松,更加民主的教学空间,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