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信用和利息[1]

合集下载

初级经济师-金融-基础练习题-第二章信用与利息-第三节存款利息的计算

初级经济师-金融-基础练习题-第二章信用与利息-第三节存款利息的计算

初级经济师-金融-基础练习题-第二章信用与利息-第三节存款利息的计算[单选题]1.某储户活期储蓄存款账户6月20日的累计计息积数为400000,如果结息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利率为年利率2.25(江南博哥)%,该储户应结利息为()。

A.400元B.25元C.750元D.36元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活期储蓄存款利息计算的方法主要是积数计息法。

计算公式为:计息积数和×日利率=应付利息,故400000×2.25%/360=25(元)。

[单选题]2.逾期支取的定期储蓄存款,其超过原定存期的部分,除约定自动转存的外,按()计付利息。

A.存入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B.存入日挂牌公告的定期储蓄存款利率C.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D.支取日挂牌公告的定期储蓄存款利率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逾期支取的定期储蓄存款,其超过原定存期的部分,除约定自动转存的外,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

[单选题]3.某人存入1000元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存期是3年,存入日3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是4%,而该人在存入2年后想提取,提取当时银行挂牌公告的活期利率为0.8%,那么支取日计息应为()。

A.12B.16C.24D.36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1000×2×0.8%=16(元)。

【考核】第二章第三节[单选题]4.单位定期存款主要采用的计息方式是()。

A.定期结息B.贴现结息C.利随本清D.按季结息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单位定期存款主要采用利随本清的方式计算利息。

[单选题]5.某储户活期储蓄账户6月20日的累计计息积数为400000,如果结息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利率为年利率2.25%,该储户应结利息为()。

A.400元B.25元C.750元D.36元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积数计息法。

计算公式为:计息积数和×日利率=应付利息,故400000×2.25%/360=25(元)。

信用和利息本章主要让学生对信用利息利率等基本概念有较

信用和利息本章主要让学生对信用利息利率等基本概念有较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本章主要让学生对信用、利息、利率等基本概念有较清晰的认识,熟悉和掌握信用的主要形式、利息的计算、利率的种类、利率管理体制;重点理解利率的决定因素和作用、如何运用利率调节经济活动、利率市场化的意义和市场化进程;其中,复利的计算及其经济意义、利率市场化是本章的难点。

一个县城的金融风暴2004年5月16日,随着一个叫李住的"会首"主动到福安市公安机关投案,一场金融风暴迅速席卷有着"电机城"之称的闽东小城福安。

李住的"倒会"事件在当地引发了连锁反应,其后倒会现象愈演愈烈,最终酿成一场金融风暴。

为了追讨会款,打砸抢事件在当地频频发生,不少会首和卷款的会员纷纷外逃,原本宁静的小县城充满了动荡和不安。

"标会"为何物流行于南方沿海地区的"标会"最初是民间的一种互助融资方式,谁若急需钱用,便可以集合亲朋好友、邻里乡亲来"做会",从中取得资金周转。

"标会"的叫法以时间分:每月一次的"会"叫"月会",15天举办一次的"会"叫"半月会",以此类推。

标会通常由一名"会首"(又称"会头")聚集十多人或数十人的"会员"来组成一个会,约定每月固定付款金额。

例如,由10个人组成一个"会",约定每人每次出资100元(百元会),每月举办一次(月会)。

每一次"开标"时,会款总额是10人×100元=1000元,款收齐后大家出标,这1000元会款将由出利息最多的人使用。

比如会员中出利息10元、15元、20元、30元不等,30元为最高,则这些钱就全部归出利息30元的人。

这个人就等于以自己的100元,得到了其他9个人共900元的会款。

金融学第二章习题答案发送版

金融学第二章习题答案发送版

第二章信用、利息和利率一、填空题1、信用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基础是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或者商品交换和私有制的出现)2、信用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单方面的价值转移。

3、不论是短期信用工具还是长期信用工具,主要都具备偿还性(期限性)、风险性(安全性)、流动性(可转让性)和收益性等特点。

4、信用的基本形式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租赁信用、国际信用等。

5、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_延期付款或预付货款形式提供的信用。

6、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是银行信用。

7、股票的收益主要包括股息收入和资本利得(即买卖差价)两方面。

8、债券是由债务人签发的,证明债权人有权按约定的条件取得利息和收回本金的债权凭证。

9、商业本票是指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一定数额款项的债权人。

10、商业汇票有三个关系人,即出票人、持票人和付款人。

银行汇票涉及四个关系人,分别是汇款人,出票人(汇出银行),持票人(受款人),付款人(兑付银行)。

11、支票是由支票存款账户根据协议向银行签发的支付命令。

12、实际利率是指名义利率剔除掉通货膨胀因素之后的利率。

二、单项选择题1、发行价格低于金融工具的票面金额称作。

A、溢价B、平价C、折价D、竞价2、信用的基本特征是。

A、平等的价值交换B、无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C、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D、无偿的赠予或援助3、国家信用的主要形式是。

A、发行政府债券B、短期借款C、长期借款D、自愿捐助4、信用是。

A、买卖行为B、赠予行为C、救济行为D、各种借贷关系的总和5、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

A、基准利率B、差别利率C、实际利率D、公定利率6、下列利率决定理论中,哪一理论强调投资与储蓄对利率的决定作用?A、马克思的利率论B、流动偏好论C、可贷资金论D、实际利率论7、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和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是。

A、国家信用B、国际信用C、商业信用D、银行信用8、商业信用的主体是。

第二章 习题

第二章 习题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率一、单选题1、信用的基本特征是()A 偿还性和付息性B 偿还性和收益性C 付息性和流动性D 安全性和收益性2、高利贷最明显的特征是()A 偿还期限长B 极高的利息率C 金额巨大D 可以作为储蓄手段3、信用活动中的货币发挥的职能是()A 储蓄手段B 支付手段C 流通手段D 价值尺度4、一直在我国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是()A 银行信用B 国家信用C消费信用D 民间信用5、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由于()而相互提供信用A 生产关系B 产品调剂C 货物交换D 商品交易6、财政分配与信用分配的最大区别在于()A、载体的不同B、体现的关系C、有偿性与无偿性D、运动形式7、从借贷的内容来看,最早的信用是()A、货币借贷B、实物借贷C、高利贷D、银行借贷8、从借贷的性质来看,早期的信用是属于()A、货币借贷B、实物借贷C、高利贷D、银行借贷9、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

A、基准利率B、差别利率C、实际利率D、公定利率10、利息是资金的()。

A 、价值B 、价格C 、指标D 、水平11、利率是一种重要的()。

A 、经济杠杆B 、政治手段C 、法制手段D 、经济措施12 、西方国家一般以()为基准利率。

A 、长期利率B 、浮动利率C 、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利率D 、中央银行的再贷款利率13、在金融市场上资金使用权的价格表现形式是()。

A.利息B.利率C.收益D.收益率14、一定时期内的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我们称之为()。

A.利率B.收益率C.到期收益率D.没有正确答案15、某乙在银行办理了一笔1000元,期限为一年的定期储蓄存款,存款利率为3%,到期后银行利息收入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率为20%,用单利率方法计算,乙所获得的实际收入是()A.30元B.24元C.32元D.26元16、利率按是否包括对通货膨胀引起的货币贬值风险的补偿角度划分为()。

A.单利率和复利率B.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C.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D.基准利率、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17、利率在借贷期内规定可以调整和变动的利率是()。

第二章-信用与利息

第二章-信用与利息

第二章信用与利息一、填空题1. 人类最早的信用活动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它是在基础上产生的。

2. 信用历史非常古老,最古老的形态是。

3. 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是,其典型形式是。

4.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是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

5. 信用的基本特征是和。

6. 在旧中国农村,粮食借贷有“春借一斗秋还三斗”的说法,这种信用形式所采用的是方式,后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逐渐发展成方式,并成为主要借贷形式。

7. 货币和信用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新范畴是。

8. 按融资活动中当事人的法律关系和法律地位,融资方式可划分为和。

9. 债务人无法按照承诺偿还债权人本息的风险被称为。

10. 在经济生活中,某种资产或商品的价格大幅偏离其基本价值的现象被称为_经济泡沫。

11. 提供商业信用的债权人,为保证自己对债务的索取权而掌握的一种书面债权凭证被称为。

商业票据可分为和两种。

12. 商业票据可以流通转让,在票据背面签字转让的手续就叫。

13. 当票据的持有者在票据未到偿还期而又需要进行支付时,票据持有人就可以背书,然后把它以一定的价格转让给金融机构,获得现款进行支付,这种活动称作。

14 银行信用是伴随着现代资本主义银行的产生,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5. 与商业信用不同,银行信用属于。

16. 消费信用的形式有、和几种。

17. 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采用信用放款或抵押放款方式,对消费者购买消费品发放的贷款的信用活动称为。

18. 由一家银行牵头,由多家银行参与组成一个贷款团,共同筹资向特定的客户发放贷款叫。

19. 利息的计算有两种基本方法和。

20. 一国货币管理当局或中央银行所规定的利率是。

21. 对利率按借贷期内利率是否浮动可划分为:与。

在借贷期限较短或市场利率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可以采用。

22. 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

在西方国家通常是中央银行的。

23. 通常情况下,名义利率扣除即可视为实际利率。

02、第2章信用

02、第2章信用

第二章:信用第一节、信用的产生和发展一、信用的涵义1、定义:经济学意义上的信用从属于商品货币的经济范畴。

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单方面的价值转移,是一种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授信:债权人将商品或货币借出。

受信:债务人接受债权人的商品和货币。

守信:债务人遵守承诺按期偿还商品和货币并支付利息。

2、理解信用概念要把握以下几点:(1)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信用关系即债权债务关系。

(2)在信用活动中出让的是使用权,并不出让所有权。

有借有还是其重要特征。

(3)信用是价值的单方转移,不是对等转移,所以它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二、信用的产生信用产生的基础——商品交换和私有制的出现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导致了赊购赊销,形成了债权债务关系,由此产生了信用,过了一定时期,用货币偿还债务。

三、信用的特征1、信用的标的是一种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资金存款人总体(资金所有者)把货币存入银行,就是把货币的使用权让渡给银行。

银行作为资金所有者,把货币贷给借款人总体(资金使用者)。

2、以还本付息为条件。

3、信用是以相互信任为基础。

4、信用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

5、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

产业资金的运动形式是:G--W(A、Pm)--W1--G1用货币(G)购买商品(W原材料、劳务等),生产出新的商品(W1)后出售,得到货币。

商业资金的运动形式是:G--W--G1用货币购买商品后,加价出售,得到货币。

信贷资金的运动形式是:G--G-W-P-W1--G1--G银行把货币借给工业企业,工业企业通过生产过程(P),生产新的产品,产品出售后,得到货币,再还银行的借款。

四、信用存的客观依据1、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资金的特征决定了信用关系的必然性。

2、市场经济社会里经济利益的不一致性决定了调剂资金余缺必须运用信用手段。

3、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价值管理和间接控制必须依靠信用杠杆。

五、信用的经济职能1、集中和积累社会资金职能2、分配和再分配的社会资金职能3、将社会资金利润率平均化职能4、调节宏观经济运行与微观经济运行职能5、提供和创造信用流通工具职能6、综合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职能六、信用的发展(一)高利贷信用: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信用形式1、定义:高利贷信用是最早出现的信用形式,它是以获取高额利息为目的的借贷行为,是广泛存在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一种最古老的生息资本形式。

金融学习题(附答案)(20201007024300)

金融学习题(附答案)(20201007024300)

《金融学》习题集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新疆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理论教研室20 11年1 0月第一章 货币概述)。

B .“货币起源”的问题 D .“货币产生”的问题 )。

B .“货币数量规模”的问题 D .“货币是什么”的问题C .商品生产D .商品与商品交换4 .用一般等价物表示所有商品的价值,即为( )。

A .货币形式B .扩大的价值形式C .一般的价值形式D .筒单的价值形式5.中国最早的货币是( )。

A.贝 B .朋 C .铜 D .银6.代用货币实质上是( )。

A.纸币 B •银行券 C •金、银铸币 D •可兑换的银行券7.信用货币与实物货币、金属货币最主要的区别是()。

A.是否为物权凭证 B•是否足值C. 否反映债权、债务关系 D .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是否相等 8.在价值形式发展史上,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价值形式是()。

、单项选择1.货币“质”的规定性是解决(A . “货币是什么”的问题 C. “什么是货币”的问题确 2.货币“量”的规定性是解决(A . “什么是货币”的问题 C. “货币数量界限”的问题 3.货币起源于()。

A .商品 B .商品交换9. 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其特点是()。

A.观念货币 B.现实货币C.金属货币 D .价值实体10. 积累和储存价值的典型形态是()。

11. 12. A.贮藏商品 B .贮藏金银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是处在流通中的A.价值实体B .现实货币发挥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A.观念货币B .商品13.货币与商品相交换,是基于商品是.贮藏纸币 D .金属货币)。

.现实货币)。

.贮藏珠宝)。

.商品.金属货币 A.私人劳动的产物 般人类劳动的产物 C. 社会劳动的产物.具体劳动的产物A.扩大的价值形式 B .一般价值形式 C .简单的价值形式 D .货币形式14. 在货币层次的划分中,我国与西方国家最明显的差别是()。

货币经融学第二章 信用

货币经融学第二章 信用

第二章 信用 思考:解决财政赤字的方式
增税 发行纸币 举债
-44-
第二章 信用
(2)国家信用的特点: ① 国家是以债务人身份取得信用。 ② 国家信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弥补财政赤
字和调节经济运行。 ③ 国家信用是筹措中长期建设资金的重要
手段。
-45-
案例:希腊主权债务危
2009年11月希腊财政部长宣布,其2009年财政赤字对GDP比将为 13.7%, 而不是原来所预测的6%。
✓ 包含两个同时发生的经济行为: 买卖行为:信用双方的商品交易 借贷行为:信用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形成。
-31-
第二章 信用
(3)商业信用的形式 ① 赊销商品
即由赊销者以商品形式授予赊购者信用。这里,信用的对象是商品, 但仍然是以货币计量,将商品赊销给赊购者,既是买卖,也是借贷。
赊销商品一般发生在买方市场条件下 赊销商品是典型的商业信用形式
货币金融学
思考
-2-
第二章 信用
-3-
第二章 信用
-4-
第二章 信用
二、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一)信用存在的客观依据 1、商品货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信用产生的总根源 商品货币经济是价值经济,信用是建立在价值经济基础之上的,是价
值经济的形式之一。商品货币经济产生、发展,出现剩余产品和闲置 货币,出现可供借贷的商品和货币 。 无论信用形态是实物的,还是货币的,信用借贷都是价值借贷。一个 比较明显的例证就是在旧中国农村的高利贷:春天谷价昂贵,贷款要折 成谷价;秋天谷贱,偿还时谷物必须按春天的谷价折谷偿还。
第二章 信用
② 预付货款 即由买方以货币形式授予卖方信用的形式。其信用的对象是货币资金, 买方将货币资金预付给卖方,既是借贷,也是买卖。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期末考试中复习题及答案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期末考试中复习题及答案

目录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二章信用第三章利息与利率第四章金融市场第五章商业银行第六章中央银行第七章其他金融机构第八章货币供求与均衡第九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十章货币政策第十一章外汇与国际收支第十二章金融与经济发展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填空题1、货币源于,是商品交换过程发展的必然产物,并在商品经济的矛盾运动中产生和不断发展。

(商品)2、货币本质的表述是。

(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一般等价物等价物的特殊商品)3、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作为否发挥作用时固有的功能。

(一般等价物)4、货币具有、、、和五个方面的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5、货币发挥价值尺度的职能,表现和衡量商品的价格必须借助于。

(价格标准)6、货币的五种职能中,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是核心职能,支付手段的职能是以的存在为前提的。

(流通手段,贮藏手段)7、商品的价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就是,价格的变化依存和的变化。

(商品价格,商品价值,货币价值)8、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价格)9、货币用于清偿债务、支付税金、租金、工资等所执行的职能,即为--------------职能。

(支付手段)10、黄金作为世界货币一般负有三项使命,即当做、和。

(国际间的支付手段,国际间的购买手段,社会财富的代表)11、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取决于、、等三个因素,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表示为:流通中的货币量= 。

(商品总量,商品价格,货币流通速度,商品总量×商品价格÷货币流通速度)12、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以金融资产的强弱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

(流动性)13、从货币形态的演进过程来看,主要有、、、。

(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或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14、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一般是由发行的本位货币,国家法律规定具有的能力。

(一国政府或货币当局,无限法偿)15、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主要有:、、、等。

信用利息与利率概念

信用利息与利率概念

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体现着特定的经济关系,是不发生所有权变化的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或转移。

信用制度:信用制度即为约束信用主体行为的一系列规范与准则及其产权结构的合约性安排。

信用制度安排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

正式的信用制度是约束信用主体行为及其关系的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而非正式的信用制度是约束信用主体行为及其关系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风俗习惯等。

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指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

它包括企业之间以赊销、分期付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以及在商品交易的基础上以预付定金等形式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银行信用指各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以存、放款等多种业务形式提供的货币形态的信用。

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一起构成经济社会信用体系的主体。

国家信用:国家信用又称公共信用制度,伴随着政府财政赤字的发生而产生。

它指国家及其附属机构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依据信用原则向社会公众和国外政府举债或向债务国放债的一种形式。

消费信用:消费信用指为消费者提供的、用于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信用形式。

其实质是通过赊销或消费贷款等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提前消费的条件,促进商品的销售和刺激人们的消费。

国际信用:国际信用是指国与国之间的企业、经济组织、金融机构及国际经济组织相互提供的与国际贸易密切联系的信用形式。

国际信用是进行国际结算、扩大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手段之一。

出口信贷:出口信贷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中长期贷款形式,是一国政府为了促进本国出口,增强国际竞争能力,而对本国出口企业给予利息补贴和提供信用担保的信用形式。

可分为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两种。

卖方信贷:卖方信贷是出口方的银行或金融机构对出口商提供的信贷。

买方信贷:买方信贷是由出口方的银行或金融机构直接向进口商或进口方银行或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方式。

银行信贷:国际间的银行信贷是进口企业或进口方银行直接从外国金融机构借入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

中南大学431金融学综合金融学要点名词解释

中南大学431金融学综合金融学要点名词解释

金融学重点名词解释第一章货币1、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

2、无限法偿:在货币收付中无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用本位币支付时,受款人不得拒绝接受。

3、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位制”,是在一国不准铸造、不准流通金币,只发行代表一定金量的银行券(或纸币)来流通的制度。

4、金银复本位制:国家法律规定以金币和银币同时作为本位币,均可自由铸造,自由输出入,同为无限法偿的货币制度。

金银复本位制又分为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和跛行本位制。

5、货币单位:也称货币标准,即规定货币单位名称及其所含的货币金属的重量。

6、格雷欣法则:即所谓“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

就是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所谓良币)必然会被人们熔化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所谓劣币)会充斥市场。

7、特里芬难题: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要求美国提供足够的美元,以满足国际间清偿的需要;同时,还要保证美元按官价兑换黄金,以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

而这两方面是矛盾的,美元供给太多就会有不能兑换黄金的风险,从而发生信心问题,而美元供给太少又会发生国际清偿力不足的问题。

这种矛盾就是所谓的“特里芬难题”。

8、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9、信用货币:以纸币为本位币,不能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

10、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发挥价值尺度的职能。

这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

11、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被持有者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时,货币就停止流通,发挥贮藏手段职能。

12、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如货币用于清偿债务,支付赋税、工资等所执行的职能。

13、世界货币:货币超越国界,在国际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执行着世界货币职能。

14、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

货币银行学第二章 信用

货币银行学第二章  信用

5.提供和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信用关系发生时,总要出具一定的证明,这些证明经过 一定的手续处理即可流通(指规范的信用而言),这些在流通 中的信用证明就是信用流通工具,如汇票、本票、支票等。 在各种信用活动中,以银行信用提供的信用流通工具为最多, 使用也最广泛。从大类上看,银行信用为商品流通提供两种 类型的流通工具,即一种是现金,一种是表现为各种银行存 款的非现金货币。这些货币都是由银行信用提供的,都是一 种信用货币,它反映一定的信用关系。现金表现为中央银行 (代表国家)对现金持有者(个人和单位)的负债,银行存款则表 现为银行对各存款者的负债
3.时间间隔(信用活动的特殊性)。无论何种信用, 在同一信用中从信用关系的发生到信用关系的终止,必然有 着或长或短的时间间隔,否则,就无所谓信用。信用实际上 是价值在不同时间的相向运动。
4.利息(形式上类似于商品交易的价格)。信用关系 是建立在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基础上的。因此, 任何一种信用通常都有利息这一经济范畴的发生,而计算支 付利息则必须要有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便是利率。
4.调节宏观经济运行与微观经济运行 信用作为一个经济杠杆,不仅能够准确、及时地反映国
民经济的运行状况,还能够对国民经济的运行进行积极地干 预,对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进行适时、适度的调节。如在宏 观上,通过信用活动调节货币流通,在银根吃紧时放松信用, 在通货膨胀时则收缩信用;通过信用活动调整产业结构,对 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瓶颈部门、短线行业和紧俏产品多供给资 金,对长线部门、衰退行业和滞销产品则少供应资金甚至收 回原已供应的资金,迫使其压缩生产或转产;通过信用活动 还可调整国民经济的重大比例关系。在微观上,通过信用的 供与不供、供多供少、供长供短、早供晚供、急供缓供等来 促进或限制某些企业或某些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扶植或阻止 某些企业的发展。

金融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金融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0778)《金融学》复习思考题答案第一章货币概述一、本章重要概念1.等价交换原则:商品交换中,相互交换的两种商品必须具有相等的价值(即生产这两种产品时,必须耗费同样多的人类劳动),这就是等价交换原则。

2.一般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共同表现在某一种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而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上。

3.货币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固定地由一种特殊商品来表现,这种特殊商品(黄金、白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它是价值形式的最高阶段。

4.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由国家和银行提供信用保证的流通手段。

它通常由一国政府或金融管理当局发行,其发行量要求控制在经济发展的需要之内。

信用货币包括辅币、现钞、银行存款、电子货币等形态。

5.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发挥价值尺度的职能。

这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

6.价格标准:指包含一定重量的贵金属的货币单位。

在历史上,价格标准和货币单位曾经是一致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单位名称和货币本身重量单位名称分离了。

7.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就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8.贮藏手段:当货币由于各种原因退出流通界,被持有者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绝对化身而保存起来时,货币就停止流通,发挥贮藏手段职能。

9.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着支付手段职能。

如货币用于清偿债务,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所执行的职能。

10.世界货币: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货币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执行着世界货币职能。

11.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

它主要包括货币金属,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准备制度等。

12.本位币:本位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

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本位币是指用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所铸成的铸币。

本位币是一种足值的铸币,并有其独特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其特点如下①自由铸造。

课件:第二章 信用

课件:第二章  信用
可见,高利贷的历史作用具有两重性。
二.新兴资产阶级反对高利贷斗争
• 新兴资产阶级反对高利贷进行斗争原因在于:高利 贷的利率过高,影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转,不 能满足新兴资产阶级的需求。同时高利贷者竭力维 护其赖以生存的小生产方式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斗争的中心是把利率降至平均利润率之下,迫使高 利贷服从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需要。
(1)现代信用可以促进社会资金的合理利用。通 过借贷,资金可以流向投资收益更高的项目,可 以使投资项目得到必要的资金,资金盈余单位又 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
(2)现代信用可以优化社会资源配置。通过信用 调剂,让资源及时转移到需要这些资源的地方, 就可以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运用;
(下)
(3)现代信用可以推动经济的增长。一方面 通过信用动员闲置资金,将消费资金转化 为生产资金,直接投入生产领域,扩大社 会投资规模,增加社会就业机会,增加社 会产出,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信用 可以创造和扩大消费,通过消费的增长刺 激生产扩大和产出增加,也能起到促进经 济增长的作用。
第二章 信用
第一节 信用及其产生
一.信用
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活动。
• 广义的信用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 – 道德范畴中的信用主要指诚信,即通过履行自己 诺言而取得他人的信任。
– 经济范畴中的信用有其特定的涵义,它是指一种 借贷行为,表示的是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发生的 债权债务关系。这种借贷行为是指以偿还为条件 的付出,且这种付出只是使用权的转移,所有权 并没有转移。
• 早期的信用与货币这两个范畴是独立发展的。 信用的出现比货币要早,主要采用实物借贷 方式,在很长时期内独立于货币范畴之外, 而从早期的实物货币直至足值的金属货币制 度,货币的发展也长期独立于信用关系之外。

2-1 信用概述信用形式

2-1 信用概述信用形式

第二节
信用形式
信用形式 借贷活动的表现方式
一、商业信用
Commercial credit
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相联系的信用。
①赊销——商业信用最早的基本形式。
商业信用的两 种基本形式
②预付。
此外还有: ① 分期付款; ② 委托代销; ③ 预付定金; ④ 补偿贸易.
(一)商业信用的特点
企业自有资本有限→ 提 供的信用量有限。
严格的方向性:上游产业 → 下游产业。 商业信用建立在互相信任 的基础上 无互信→ 无 信用发生。
(三)商业信用的地位和作用
商业信用的地位:最基本的信用形式。
商 业 信 用 的 作 用
1.对经济的 促进作用
商业信用促进商品交易 市场扩大经济增长。
2.对经济的 消极作用
A.偿还性 B.有偿性
2.信用是价值运 动的特殊形式
价值的单方面转 移→只是使用权 的让渡。
图:信用的产生
解决社会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商品交 易困难
商品或货币的 借贷(信用)
货币分布不 均衡
解决两大现实经济问题
二、信用的产生

信用从属于商品经济的范畴,它的产生同货币的支付 手段职能的发展密切相联。
1、信用产生的社会根源是商品和货币的不均衡分布。 2、信用产生于货币发挥支付手段职能。 信用是在私有制基础上产生的,剩余产品的出现和贫 富差别是信用产生的条件。 信用方式的进化:从实物借贷→货币借贷.
发展


欧洲其它国家也开始陷入危机,包括比利时这些外界认为 较稳健的国家,及欧元区内经济实力较强的西班牙,都预 报未来三年预算赤字居高不下,希腊已非危机主角,整个 欧盟都受到债务危机困扰。 2010年1月11日 穆迪警告葡萄牙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控 制赤字将调降该国债信评级。 2010年2月4日 西班牙财政部指出,西班牙2010年整体 公共预算赤字恐将占GDP的9.8% 。 2010年2月5日 债务危机引发市场惶恐,西班牙股市当 天急跌6%,创下15个月以来最大跌幅。

金融学第三版曹龙骐_课后答案

金融学第三版曹龙骐_课后答案

曹龙骐《金融学(第三版)》课后名词解释及习题答案第一章货币概述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

它主要包括货币金属,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准备制度等。

铸币:是指国家铸造的具有一定形状、重量和成色(即贵金属的含量)并标明面值的金属货币。

6.什么是货币量层次划分,我国划分的标准和内容如何?(1)所谓货币量层次划分,即是把流通中的货币量,主要按照其流动性的大小进行相含排列,分成若干层次并用符号代表的一种方法。

(2)货币量层次划分的目的是把握流通中各类货币的特定性质、运动规律以及它们在整个货币体系中的地位,进而探索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在结构上的依存关系和适应程度,以便中央银行拟订有效的货币政策。

(3)我国货币量层次指标的划分标准主要为货币的流动性。

所谓流动性是指一种资产具有可以及时变为现实的购买力的性质。

流动性程度不同,所形成的购买力也不一样,因而对社会商品流通的影响程度也就不同。

(4)我国目前货币量层次的划分内容如下:M0=现金;M1=M0+企业结算户存款+机关团体活期存款+部队活期存款;M2=M1+城乡储蓄存款+企业单位定期存款;M3=M0+全部银行存款。

11. 货币制度构成的基本要素是什么?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

它主要包括货币金属,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准备制度等。

(1)货币金属即规定哪一种金属作货币材料。

货币金属是整个货币制度的基础,确定不同的金属作货币材料,就构成不同的货币本位。

(2)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及其所含的货币金属的重量,也称为价格标准。

(3)一个国家的通货,通常分为主币(即本位币)和辅币,它们各有不同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4)货币准备制度是为稳定货币设立的。

在实行金本位制的条件下,准备制度主要是建立国家的黄金储备,这种黄金储备保存在中央银行或国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实际利息理论是长期利息理论,认为利息 是实际节制的报酬和实际资本的收益。代 表人物是费雪。
• 货币利息理论是短期利息理论,认为利息 是借钱和出售证券的成本,是贷款和购买 证券的收益。货币利率决定于货币的供求。 代表人物是洛克、凯恩斯。
• (一)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 从利息的本质及其来源展开分析。
• 1、银行信用的特点是: • 具有广泛的接受性 • 具有创造信用的功能 • 具有较强的计划性 • 2、银行信用是我国信用制度的基础。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1]
三、国家信用:
• 是指以国家为一方所进行的信用活动。 • 广义的国家信用包括国内信用和国际信用,
狭义的国家信用只指国内信用。 • (一)国家信用的形式——国库券与公债
• (3)若货币供给曲线与货币需求曲线的 平坦部分相交,则利率不受任何影响。
• (4)是一种存量理论,认为利率是由某 一时点的货币供求量所决定的。
• 3、可贷资金利率理论:是新古典学派的 利率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
• 基本观点是:利率决定于可贷资金供给与
需求的均衡点。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1]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1]
年利率=月利率x12
• 日利率=月利率/30 • 2、利息的计算:详见课本93页——97页。 • (二)利率的种类 • 1、基准利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
起决定作用的利率。 • 2、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 名义利率是指在借贷契约或有价证券上载
明的利率。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1]
放的用于购买自用普通住房的贷款。 • 贷款对象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的自然人 • 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30年。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1]
住房公积金贷款:
• 住房公积金贷款规定:贷款额度最高不超 过借款家庭成员退休年龄内所交纳的住房 公积金数额的两倍。
• 现行个人住房贷款的利率为:五年以内 4.77%,五年以上5.04%。
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 利率在零与平均利润率之间波动。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1]
(二)西方利率理论
• 1、古典利率理论: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 纪30年代的西方经济学中。
• 基本观点是:利率由投资需求和储蓄意愿 的均衡所决定。投资是对资金的需求,随 利率上升而减少;储蓄是对资金的供应, 随利率上升而增加。利率是资金需求与供 给相等时的价格。
该理论的特点:
• (1)是长期的实际利率理论,强调实际 经济变量对利率的决定作用。
• (2)它注重对某一时期货币供求流量的 分析。
• (3)兼顾货币因素和实际因素,存量分 析和流量分析。
• (4)忽视了收入与利率的相互作用。 • 四、利率的作用: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1]
1、利率与消费和储蓄
• 货币利率较高时,生息资本的收益提高, 居民会减少即期消费,增加储蓄;而高利 率也会使企业缩减生产规模,导致公众收 入下降,消费减少。
• (1)银行卡的种类 • 银行卡按是否具备透支功能分为:信用卡
和借记卡。 • 信用卡按是否向发卡银行交存备用金,又
可分为贷记卡 和准贷记卡。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1]
贷记卡
• 是指发卡银行给予持卡人一定的信用额度, 持卡人可在信用额度内先消费、后还款的 信用卡。
• 准贷记卡是指持卡人须先按发卡银行的要 求交存一定金额的备用金,当备用金帐户 金额不足支付时,可在发卡银行规定的信 用额度内透支的信用卡。
• 一、利息的含义与本质 • 利息是货币所有者(债权人)由于贷出货币而
从借款者(债务人)手中获得的报酬。 • 利息实质上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特
殊转化形式。 • 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见课本84页) • 利息的本质由利息的来源决定,而利息的来源
又是由信用关系的性质决定的。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1]
1、商业票据的种类:
• 商业票据按出票人的不同分为期票和汇票。 • 2、商业票据的特点: • 抽象性;流动性;不可争辩性。 • 3、商业票据的贴现:是指票据所有者在
票据到期以前,为获取现款而向银行贴付 一定利息的票据转让。 • 计算公式为: • 客户所得现金=票据面额(1—年贴现利 率x未到期天数/360天)
而货币需求量又基本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 偏好。如果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强,愿意持 有的货币数量就增加,当货币需求大于货 币供给时,利率上升;反之,则利率下降。 • 该理论的特点: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1]
(1)是完全的货币决定理论,认为利率纯 粹是货币现象,与实际因素无关。
• (2)货币可以影响实际经济活动水平, 但只是在它首先影响利率这一限度之内。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1]
借贷资本完整的运动公式为:
• G——G——W……P……W’——G’—— G’ ,可分为三个阶段:
• 1、资本使用权的让渡,即G——G • 2、资本的生产和流通过程,是资本的增
值过程,即G——W——P——W’——G’ • 3、货币本金和利息的回流,即G’——G’ • 马克思认为,利息在本质上同利润一样,
额利息的借贷行为,是历史上最早的、最 古老的生息资本的形式。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1]
(1)高利贷信用中的债权人与债务人:
• 债权人有:商人、各类宗教机构、封建主 和地主。
• 债务人有:小生产者、贵族。 • (2)高利贷信用的特点: • 利率高、剥削残酷;对生产具有寄生性和
破坏性,导致社会生产力的衰退。 • 2、资本主义信用——借贷资本 • 借贷资本是货币资本家为了获取利息而贷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1]
五、民间个人信用
• 民间个人信用是指城乡居民个人之间独立 进行的信用活动。
• (一)我国民间信用的形式 • 1、私人之间直接的货币借贷 • 2、私人之间通过中介人进行的货币借贷 • 3、有一定组织程序的借贷活动。如货币
合会、民间标会、摇会等。 • 4、以实物作抵押取得贷款的“典当”
• 该理论的特点: • (1)古典利率理论是实际利率理论,认
为利率与货币因素无关。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1]
(2)认为利率的功能仅仅是促使储蓄与投 资达到均衡,而不影响其它变量。
• (3)采用的是流量分析法,是对某一段 时间内的储蓄量与投资量的变动进行分析。
• 2、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 • 基本观点是: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数量,
业信用的存在。 • 3、当前,我国应有效利用和管第二理章信商用和业利息[信1] 用
第一、建立商业票据市场。
• 第二、确立市场参与主体,加强企业资信 评级,按级划定企业使用票据的种类,按 级限定票据的流通范围。
• 第三、确定市场参与形式与运行机制。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1]
二、银行信用:
• 是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向企 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提供的信用。
实际利率
• 是名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真实 利率。(计算公式见课本88页——89页)
• 3、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 4、市场利率、公定利率、官定利率 • 5、一般利率与优惠利率 • 6、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 • 三、利率的决定理论(课本97页——101
页)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1]
利率理论的两大流派:实际利息理论 和货币利息理论。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1]
四、消费信用:
• 是指企业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 供的用于购买消费品的信用。
• (一)消费信用的形式 • 信用卡——短期消费信用 • 分期付款——中期消费信用 • 消费信贷——长期消费信用 • (二)我国的消费信用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1]
1、银行卡:
• 是指由商业银行(含邮政金融机构)向社 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帐结算、存取 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
五年。 • 特征:摊派购买;国债期限结构单一;国
债市场开放后,黑市交易猖獗,国库券的 形象受到影响。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1]
第二阶段:1989——1993年,国债期 限为三年。
• 特征:国债的市场化建设处于探索阶段; 二级市场发展缓慢;国债市场监管与清算 制度不完善。
• 第三阶段:1994年以后的国家信用。 • 1994年,国库券的期限结构实现多样化。 • 1995年,国库券规范为三种:凭证式、无
主义信用存在的客观依据。 • 三、信用的本质——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1]
第二节 信用形式
• 信用形式是指借贷活动的表现方式,它是 信用活动的外在表现。
• 一、商业信用: • (一)商业信用的概念: • 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在销售商品时,以
赊销和预付形式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 相联系的一种信用形式。 • (二)商业票据: • 商业票据是以商业信用形式出售商品的债 权人用以保证自己债权的一第二种章信用书和利面息[1] 凭证。
放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1]
借贷资本的来源:生产经营中的闲置资本; 用于积累的剩余价值;货币储蓄等。
• 借贷资本的特点: • (1)借贷资本是一种所有权资本。 • (2)借贷资本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资本。 • (3)借贷资本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 • (4)借贷资本有特殊的转让形式。 • 3、社会主义信用:商品货币经济是社会
二、利率及其种类
• 利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存入或贷出本金的 比率,用来表示利息水平的高低。
• (一)利率的表示方法与利息的计算 • 1、利率的表示: • 按照计算利息的时间把利率表示为三种:年利
率、月利率、日利率。 • 年利率用本金的百分之几来表示,月利率用千
分之几来表示,日利率用万分之几来表示。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2020/12/10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1]
第一、信用最初产生于商品流通过程中。
• 第二、信用产生的社会根源是商品和货币 的不均衡分布。
• 第三、信用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所有制和 经济利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