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信用和利息理论
合集下载
第二章信用与利率
★背书(endorsement ):商业票据经债权人 在票据背面作转让签字后,可以作为购 买手段和支付手段流通转让。这种在票 据背面签字转让的手续就叫“背书”.
▲背书人对票据负有连带责任.
★票据贴现:当票据的持有者在票据未到偿 还期而又需要进行支付时,票据持有人 就可以经过背书,然后把它以一定的价 格转让给金融机构,获得现款满足支付 需求,这种活动称作票据贴现.
产生发展起来的; ▲银行信用的出现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发
展;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并存而非取代关系.
(四)国家信用
国家信用是以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债务人的 一种信用形式,它的主要方式是通过金融 机构发行公债,在借货资本市场入借入资 金;公债的持有人则有权按照规定的期限 取得公债利息。
国家信用包括国内信用和国外信用两种。 国家信用的产生与国家财政直接相关。
(一)商品赊销
1、分期付款 2、信用卡 (二)消费贷款
1、信用贷款 2、抵押贷款
(六)国际信用
不同国家(或地区)间发生的信贷行为。 1、国际商业信用 是由出口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有来料加
工和补偿贸易等方式。
2、国际银行信用
国际银行信用是进出口双方银行所提供的 信用,可分为出口信贷和进口信贷。
(二)债券
债券是发行者为筹措资金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按 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 证。按债券的发行人不同,可分为政府债券、公 司债券和金融债券。
注:股票与债券的不同
1.性质不同
股票是股权凭证,代表资产的所有权,因此,发 行股票筹集的资金是企业的自有资金,不存在还 本问题,持有者不能退股;而债券是借款凭证, 代表债权,必须按约定期限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
(1)出口信贷
金融学-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1994年,国库券实现期限结构的多样化。
1995年,国库券规范为三种:凭证式、 无记名式和记账式。
1996年是国债改革之年。
在国债的发行和流通制度上进行了多项 改革
(四)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
1、国家信用有时可以动员银行信用难 以动员的资金。
2、国债筹集的资金比较稳定,而银行 存款的稳定性则较差。
(二)我国的消费信用
1、银行卡:
是指由商业银行面向社会发行的具有 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 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
按币种不同,银行卡可分为人民币卡 与外币卡
按信息载体不同,可分为磁条卡和芯 片卡(IC卡)
按是否允许透支,可分为信用卡与借 记卡
案例1:许霆ATM机恶意取现案
(二)我国融资格局的变动趋势
第二节 信用形式
一、商业信用: (一)商业信用的概念: 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在销售商品时,以
赊销和预付形式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 相联系的一种信用形式。 商业信用的特点: 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工商企业。 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 商业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变动是一致的。
(二)商业票据:
商业票据是以商业信用形式出售商品的 债权人用以保证自己债权的行的信用活动。即 国家发行政府债券以筹集财政资金。
(一)国家信用的形式
两种:国库券与公债券
国库券是国家发行的用于弥补财政收支不 平衡的短期债券,期限通常在一年以内。
公债券是政府发行的筹集建设资金的长期 债券,期限在一年以上。
(二)国家信用的作用
1、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 2、调节经济运行过程。 3、提高经济效益,培植后续财源。
一、案情回放: 许霆:1983年出生,山西翼城县人,
高中毕业。1983-05年,上学读书; 2005年12月-06年4月,到广州打工, 做过三份工作,此期间案发;2006年 4月—07年5月,四处逃亡,最终在陕 西宝鸡落网。
1995年,国库券规范为三种:凭证式、 无记名式和记账式。
1996年是国债改革之年。
在国债的发行和流通制度上进行了多项 改革
(四)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
1、国家信用有时可以动员银行信用难 以动员的资金。
2、国债筹集的资金比较稳定,而银行 存款的稳定性则较差。
(二)我国的消费信用
1、银行卡:
是指由商业银行面向社会发行的具有 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 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
按币种不同,银行卡可分为人民币卡 与外币卡
按信息载体不同,可分为磁条卡和芯 片卡(IC卡)
按是否允许透支,可分为信用卡与借 记卡
案例1:许霆ATM机恶意取现案
(二)我国融资格局的变动趋势
第二节 信用形式
一、商业信用: (一)商业信用的概念: 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在销售商品时,以
赊销和预付形式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 相联系的一种信用形式。 商业信用的特点: 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工商企业。 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 商业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变动是一致的。
(二)商业票据:
商业票据是以商业信用形式出售商品的 债权人用以保证自己债权的行的信用活动。即 国家发行政府债券以筹集财政资金。
(一)国家信用的形式
两种:国库券与公债券
国库券是国家发行的用于弥补财政收支不 平衡的短期债券,期限通常在一年以内。
公债券是政府发行的筹集建设资金的长期 债券,期限在一年以上。
(二)国家信用的作用
1、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 2、调节经济运行过程。 3、提高经济效益,培植后续财源。
一、案情回放: 许霆:1983年出生,山西翼城县人,
高中毕业。1983-05年,上学读书; 2005年12月-06年4月,到广州打工, 做过三份工作,此期间案发;2006年 4月—07年5月,四处逃亡,最终在陕 西宝鸡落网。
货币银行学第02章0信用与利息
利率的预测
通过对利率的期限结构进行分析,可以对未来的利 率变动进行预测,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THANK YOU
感谢聆听
现代利率决定理论
总结词
现代利率决定理论考虑了更多因素对利率的影响,包括通货膨胀、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
详细描述
现代利率决定理论认为,利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通货膨胀、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这些因素通过影响 人们的预期和信心来影响储蓄和投资决策,进而影响利率水平。因此,现代利率决定理论更注重对各种经济因素 的全面分析和预测。
ONTENCT
录
• 信用 • 利息 • 利率决定理论 • 利率的期限结构
01
信用
信用的定义
信用是指借贷双方之间以信任为基础,以偿还为条 件的价值运动形式。
信用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这种关系是以货币或商 品的让渡为前提的。
信用是一种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它直接使商品或 货币从一个人手中转到另一个人手中。
详细描述
流动性偏好理论强调货币的流动性和方便性对利率的影响。由于人们总是偏好 持有更多的货币,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利率会下降;反之,当货币供应量减 少时,利率会上升。
可贷资金理论
总结词
该理论认为,可贷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了利率水平。
详细描述
可贷资金理论认为,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当可贷资金供应增加 时,利率会下降;反之,当可贷资金供应减少时,利率会上升。此外,该理论还 强调政府政策对可贷资金供求关系的影响。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02
01
03
信用最初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当时主要用于实物借 贷。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出现,信 用开始以货币借贷的形式出现。
第二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 《金融学》PPT课件
货币供给(M)是外生变量,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因此,货币供给 独立于利率的变动;
货币需求(L)则是内生变量,取决于公众的流动性偏好。其中: 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形成的货币需求与收入成正比,与利率无关; 投机动机形成的货币需求与利率成反比。
第二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
第四节 利率决定理论
货币总需求公式:L=L1 (Y ) +L2( i )
信。 信用与信贷:信贷小于信用,信贷是普遍而典型的信
用形式
第二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
第一节 信用概述
具体的说: 1.信用不是一般的借贷行为,而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是
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2.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G-G’)。 3.信用是一种特殊的经济关系(以还本付息为条件、以相
互信任为基础、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 4.信用的标的是一种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资金。
第二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
第二节 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
一、信用形式的分类 • 以信用发放主体为标准划分,可将信用划分为商业信
用、银行信用、政府财政信用、股份公司信用、国际 投资信用、个体信用等。 • 以信用成立时作为起因的标的为标准,可将信用分为 商品信用和货币信用,前者指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后者指货币的借贷。
(1)平均利润率,随着技术发展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有下降 趋势;
(2)平均利润率虽有下降趋势,但这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 (3)由于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两类资本家对利润分割的结果,因
而使利息率的决定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第二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
第四节 利率决定理论
二、西方经济学的利率决定理论 (一)古典利率理论 主要倡导者有庞巴维克、马歇尔和
性的报酬。
第二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
货币需求(L)则是内生变量,取决于公众的流动性偏好。其中: 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形成的货币需求与收入成正比,与利率无关; 投机动机形成的货币需求与利率成反比。
第二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
第四节 利率决定理论
货币总需求公式:L=L1 (Y ) +L2( i )
信。 信用与信贷:信贷小于信用,信贷是普遍而典型的信
用形式
第二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
第一节 信用概述
具体的说: 1.信用不是一般的借贷行为,而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是
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2.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G-G’)。 3.信用是一种特殊的经济关系(以还本付息为条件、以相
互信任为基础、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 4.信用的标的是一种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资金。
第二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
第二节 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
一、信用形式的分类 • 以信用发放主体为标准划分,可将信用划分为商业信
用、银行信用、政府财政信用、股份公司信用、国际 投资信用、个体信用等。 • 以信用成立时作为起因的标的为标准,可将信用分为 商品信用和货币信用,前者指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后者指货币的借贷。
(1)平均利润率,随着技术发展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有下降 趋势;
(2)平均利润率虽有下降趋势,但这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 (3)由于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两类资本家对利润分割的结果,因
而使利息率的决定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第二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
第四节 利率决定理论
二、西方经济学的利率决定理论 (一)古典利率理论 主要倡导者有庞巴维克、马歇尔和
性的报酬。
第二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
教学课件: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
教学课件:第二章-信用、利息与 利率
目录
• 引言 • 信用概述 • 利息理论 • 利率决定理论 • 信用、利息与利率的关系 • 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
01 引言
课程背景
01
信用、利息与利率在经济生活中 扮演着重要角色,是金融学的基 础知识。
02
理解信用、利息与利率的概念和 运作机制对于个人和企业的经济 决策至关重要。
利率水平的高低可以影响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物价水平,对通货 膨胀产生影响。
利率政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利率政策可以影响汇率和国际资本流动,进而 影响国际收支平衡。
06 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
金融市场中的信用、利息与利率
01
信用
金融市场中的信用是指借款人通过向金融机构借款来获得资金支持的一
利息对投资和消费的调节作用
02
通过调整利率水平,可以调节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行为,
从而影响经济发展。
利息对资金配置的优化作用
0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息可以引导资金流向高效益的领域,优
化资源配置。
利率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利率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通过调整利率水平,可以刺激或抑制经济增长,稳定经济发展。
利率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实际应用中,利率可以用于预测市场走势和评估投资风险。
企业融资决策中的信用、利息与利率
信用
在企业融资决策中,信用是指企业通过向金融机构或投资 者借款的融资成本和融资规模。
利息
在企业融资决策中,利息是衡量企业融资成本的重要指标。 企业需要综合考虑不同融资方式的利息成本和风险,选择 最合适的融资方式。
利率的管制与市场化
利率管制
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对利率进行管制, 限制市场利率的波动范围。
目录
• 引言 • 信用概述 • 利息理论 • 利率决定理论 • 信用、利息与利率的关系 • 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
01 引言
课程背景
01
信用、利息与利率在经济生活中 扮演着重要角色,是金融学的基 础知识。
02
理解信用、利息与利率的概念和 运作机制对于个人和企业的经济 决策至关重要。
利率水平的高低可以影响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物价水平,对通货 膨胀产生影响。
利率政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利率政策可以影响汇率和国际资本流动,进而 影响国际收支平衡。
06 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
金融市场中的信用、利息与利率
01
信用
金融市场中的信用是指借款人通过向金融机构借款来获得资金支持的一
利息对投资和消费的调节作用
02
通过调整利率水平,可以调节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行为,
从而影响经济发展。
利息对资金配置的优化作用
0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息可以引导资金流向高效益的领域,优
化资源配置。
利率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利率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通过调整利率水平,可以刺激或抑制经济增长,稳定经济发展。
利率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实际应用中,利率可以用于预测市场走势和评估投资风险。
企业融资决策中的信用、利息与利率
信用
在企业融资决策中,信用是指企业通过向金融机构或投资 者借款的融资成本和融资规模。
利息
在企业融资决策中,利息是衡量企业融资成本的重要指标。 企业需要综合考虑不同融资方式的利息成本和风险,选择 最合适的融资方式。
利率的管制与市场化
利率管制
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对利率进行管制, 限制市场利率的波动范围。
第二章信用与利率
(四)国家信用 国家信用是以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债务人的一种信信 用形式。国家信用的产生与国家财政直接相关,国家 信用包括国内信用和国外信用两种,国家信用所筹集 的资金主要用于政府各项支出。如公债、国库券(注 意二者区别)
#国家信用的积极作用: 1、弥补财政赤字 2、集中资金保证重点建设 3、带动其他投资主体的投资
二、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喜欢流动性比较高的货 币,所以这一理论又称流动性偏好理论。 凯恩斯认为古典学派的理论前提即市场经济 会自动达到充分就业均衡是不现实的。认为 利率由货币的供求关系决定,而不是由投资 和储蓄的关系决定的。利息是人们放弃货币, 牺牲流动性偏好的报酬。在货币供给相对确 定的情况下,利率在很大程度上受货币需求 的影响。
信用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 产物。当商品交换出现延期支付、货币 执行——职能时,信用就产生了 A价值尺度 E.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储藏手段
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是——。 A银行信用 D,国家信用 C.商业信用 D.消费信用
——是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 A. 银行信用 E.国家信用 C.商业信用 D消费信用
二、信用的形式 (一)高利贷信用
高利贷信用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 社会得到广泛的发展。它适应小生产者广泛存在的经 济社会需要。 高利贷信用的作用:
1、高利贷信用是促使自然经济解体和商品经济发展 的因素之一。 2、高利贷信用的高利盘剥破坏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 展。 3、高利贷信用既是新的生产方式产生的催化因素之 一,又是新的生产方式的破坏因素之一. 资本主义经济需要新的信用形式为其服务。
是金额不大、利率较低、期限较长,通常用于非生产
性支出。
三、融资形式
1、融资形式 直接融资:资金的最终需求者和最终提供 者之间直接的不通过金融机构的资金融 通(国库券、股票、债券) 间接融资:通过金融机构的资金融通(通 过银行) 市场机制比较发达的国家:直接金融体制 市场机制相对落后的国家:间接金融体制
第二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 《金融学理论与实务》PPT课件
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
(二)信用工具分类 按信用形式划分,信用工具可分为: • 商业信用工具 • 银行信用工具 • 国家信用工具 • 社会信用和股份信用工具 按期限划分,信用工具可分为: • 短期信用工具 • 长期信用工具
第二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
第三节 利息与利率
一、利息及其本质 二、利率及其种类 三、利息的计算
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
一、利息及其本质 利息是指在借贷活动中,债务人支付
给债权人的超过借贷本金的那部分货币 资金。 (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二)资本主义的观点
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
二、利率及其种类 (一)利率的概念
利率又叫“利息率”,是衡量利息高 低的指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本金 的比率。 (二)利率的种类 (三)影响利率的因素
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
2.货币市场的均衡 从货币市场来看,利率决定于货币供应与
货币需求相等的均衡点,均衡条件: M=L,得到LM曲线。
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
3.一般均衡状态下收入和利率的决定: IS=LM
第二章
信用、利 息与利率
第一节 信用概述 第二节 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 第三节 利息与利率
第二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
第四节 利率决定理论
第二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
第一节 信用概述
一、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二、信用的定义及其本质 三、信用与现代经济的关系
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
一、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一)信用产生
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
三、利息的计算
1.单利和复利 (1)单利-本金利息,利息不计息
(2)复利-本金F和利P息(1都计r息)n
其中:I表示利息额,P表示本金,r表示利率, n表示时间,F表示本金与利息之和。
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
是收入的递增函数。根据投资与储蓄的恒等关系,可以得 出一条向下倾斜的IS曲线。曲线上任何一点代表实物市场 上投资与储蓄相等条件下的局部均衡点。
在货币市场L,由于货币需求L是收入Y和利率r的函 数,货币需求与利率负相关,而与收入水平正相关,在货 币供给量由中央银行决定时,可以导出一条向上倾斜的LM 曲线。LM曲线上任何一点意味着货币市场上货币供需相等 情况下的局部均衡。IS和LM两曲线相交,形成货币市场和 实物市场同时均衡时的一般均衡利率和均衡所得水平。
期消费需求;促进新技术的应用、新产 品的推销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
5、国 际 信 用
(1)含义:
国际信用是国际间的借贷行为,指一切
跨国的借贷关系、借贷活动。体现国与国之间
的债权债务关系,直接表现为资本在国际间的
流动。
(2) 国际信用的形式:
出口信贷、国际商业银行贷款、政府贷
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国际资本市场融资、
思考: 现代经济活动中有没有高利贷信用,为什么?
3、现 代 信 用
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建立的一种信用 关系。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是借贷资本 的运动,与社会再生产密切相关。
借贷资本的特点:
(1)一种所有权资本
(2)一种特殊的商品资本
(3)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
二重支付,二重回流
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
和灵活。其出现使货币与信用从两个完全独立的经 济范畴,走向相互结合并日益紧密融合为金融范畴.从 此以后货币与信用的发展互为条件,相互促进。
2、高 利 贷 信 用
⑴定义: 以取得高额利息为特征的一种信贷活动。 高
利贷信用是最原始的信用形态,产生于原始社会 末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是占主导地位的基 本信用形式。 ⑵存在原因:
在货币市场L,由于货币需求L是收入Y和利率r的函 数,货币需求与利率负相关,而与收入水平正相关,在货 币供给量由中央银行决定时,可以导出一条向上倾斜的LM 曲线。LM曲线上任何一点意味着货币市场上货币供需相等 情况下的局部均衡。IS和LM两曲线相交,形成货币市场和 实物市场同时均衡时的一般均衡利率和均衡所得水平。
期消费需求;促进新技术的应用、新产 品的推销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
5、国 际 信 用
(1)含义:
国际信用是国际间的借贷行为,指一切
跨国的借贷关系、借贷活动。体现国与国之间
的债权债务关系,直接表现为资本在国际间的
流动。
(2) 国际信用的形式:
出口信贷、国际商业银行贷款、政府贷
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国际资本市场融资、
思考: 现代经济活动中有没有高利贷信用,为什么?
3、现 代 信 用
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建立的一种信用 关系。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是借贷资本 的运动,与社会再生产密切相关。
借贷资本的特点:
(1)一种所有权资本
(2)一种特殊的商品资本
(3)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
二重支付,二重回流
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
和灵活。其出现使货币与信用从两个完全独立的经 济范畴,走向相互结合并日益紧密融合为金融范畴.从 此以后货币与信用的发展互为条件,相互促进。
2、高 利 贷 信 用
⑴定义: 以取得高额利息为特征的一种信贷活动。 高
利贷信用是最原始的信用形态,产生于原始社会 末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是占主导地位的基 本信用形式。 ⑵存在原因:
第二讲信用和利率理论
货币浮动、钉住“一篮子”货币浮动) 我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1996年,我们实现了经常项 目下的人民币可自由兑换)
32
★特征:广泛性、间接性、综合性
14
●国家信用:
★含义: 国家作为主体而形成的借贷行为。可以是债务人 和债权人。作为债务人的活动较为普遍。
★种类: 中央政府债券、 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收入免交联邦所得税、地方所得税 收)、 政府担保债券(信用仅次于中央政府债券,利率与地方政 府债券相同,但不享受免税优惠)
问题:我国利率表采用的是那种利率? 复利反映利息的本质:利率表的原则)
22
★市场平均利率和基准利率; ★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市场利率和官定利率; ★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两者的恒等公式?)
r =i+p (1+r)=(1+i)(1+p)
23
●决定利率水平的因素:(IS-LM模型)
★平均利润率、 ★货币的供求关系、 ★物价水平、 ★国家政策、 ★经济周期、 ★国际金融市场利率、 ★汇率
18
★作用:
促进经济增长(1/2,1/3) 提升商业银行的竞争力19二、利 Nhomakorabea和利率理论
●利息的实质 ●利息的分类 ●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 ●利率的作用 ●汇率
20
●利息的实质:
威廉·配第的节欲论 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学说 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利息学说
21
●利率的分类: ★日息、月息、年息(时间标准) ; ★单利、复利(计息方式)
一、信用理论
●信用的特性 ●信用的作用 ●信用的种类
1
●含义: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特性:
以还本付息为条件、 价值运动的特殊性(等价交换的对象是商 品货币的使用权)
32
★特征:广泛性、间接性、综合性
14
●国家信用:
★含义: 国家作为主体而形成的借贷行为。可以是债务人 和债权人。作为债务人的活动较为普遍。
★种类: 中央政府债券、 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收入免交联邦所得税、地方所得税 收)、 政府担保债券(信用仅次于中央政府债券,利率与地方政 府债券相同,但不享受免税优惠)
问题:我国利率表采用的是那种利率? 复利反映利息的本质:利率表的原则)
22
★市场平均利率和基准利率; ★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市场利率和官定利率; ★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两者的恒等公式?)
r =i+p (1+r)=(1+i)(1+p)
23
●决定利率水平的因素:(IS-LM模型)
★平均利润率、 ★货币的供求关系、 ★物价水平、 ★国家政策、 ★经济周期、 ★国际金融市场利率、 ★汇率
18
★作用:
促进经济增长(1/2,1/3) 提升商业银行的竞争力19二、利 Nhomakorabea和利率理论
●利息的实质 ●利息的分类 ●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 ●利率的作用 ●汇率
20
●利息的实质:
威廉·配第的节欲论 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学说 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利息学说
21
●利率的分类: ★日息、月息、年息(时间标准) ; ★单利、复利(计息方式)
一、信用理论
●信用的特性 ●信用的作用 ●信用的种类
1
●含义: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特性:
以还本付息为条件、 价值运动的特殊性(等价交换的对象是商 品货币的使用权)
第二章 信用和利息
• 一、马克思的利率理论 决定因素:平均利润率;供求和竞争;社会再生产状 况 二、西方利率决定理论 (一)、古典利率理论 (二)、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 1、利息的定义 时间偏好;流动性偏好 2、利率的决定与变动 3、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的特征
• 三、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 四、IS-LM曲线分析模型
商业银行存在和发展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 (1)、信用的规模和数量有一定限制。 (2)、商业信用有严格的方向性。 (3)、商业信用在期限上受限。 2、银行信用 是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有以下特点: (1)、银行信用的规模巨大,其规模不受金融机构自有资本的 限制。 (2)、可以克服商业信用在方向上的限制。 (3)、银行信用的主要工具是银行券。
第二章 信用和利息率
第一节 信用和利息
• 一、什么是信用 信用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指借贷 行为,一种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 行为,体现一定的债权债务关系。 信用是在私有制和商品交换的基础 上产生的,经历了实物借贷以及货币借 贷这两个阶段。
• 二、信用的运行 (一)、信用运行的基础 信用的产生在于经济中的任何行为主体 都存在盈余与赤字的矛盾。主要表现在: 1、家庭在消费时间上做出不同的选择。 2、企业既是巨大的货币资金需求者,又 是巨大的资金供给者。 3、政府在不同的经济状况下的收支状况 也不一样。
5 、股份公司信用 是指股份公司以发行股票和债券的方式, 直接从金融市场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 三、利息 利息是一段时期内放弃货币流动性的报酬、 机会成本损失的补偿或者是货币资本的价格。 但准确地说,利息率才是货币资本的价格。
第二节 利率种类
• 一、利率及其体系中的基准利率 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利率体系中,起决定作用的 利率。 二、利率种类 (一)、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二)、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 (三)、年率、月率和日率 (四)、市场利率、公定利率和官定利率 (五)、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 (六)、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r=i+p; r=(1+i)(1+p)-1
• 三、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 四、IS-LM曲线分析模型
商业银行存在和发展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 (1)、信用的规模和数量有一定限制。 (2)、商业信用有严格的方向性。 (3)、商业信用在期限上受限。 2、银行信用 是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有以下特点: (1)、银行信用的规模巨大,其规模不受金融机构自有资本的 限制。 (2)、可以克服商业信用在方向上的限制。 (3)、银行信用的主要工具是银行券。
第二章 信用和利息率
第一节 信用和利息
• 一、什么是信用 信用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指借贷 行为,一种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 行为,体现一定的债权债务关系。 信用是在私有制和商品交换的基础 上产生的,经历了实物借贷以及货币借 贷这两个阶段。
• 二、信用的运行 (一)、信用运行的基础 信用的产生在于经济中的任何行为主体 都存在盈余与赤字的矛盾。主要表现在: 1、家庭在消费时间上做出不同的选择。 2、企业既是巨大的货币资金需求者,又 是巨大的资金供给者。 3、政府在不同的经济状况下的收支状况 也不一样。
5 、股份公司信用 是指股份公司以发行股票和债券的方式, 直接从金融市场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 三、利息 利息是一段时期内放弃货币流动性的报酬、 机会成本损失的补偿或者是货币资本的价格。 但准确地说,利息率才是货币资本的价格。
第二节 利率种类
• 一、利率及其体系中的基准利率 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利率体系中,起决定作用的 利率。 二、利率种类 (一)、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二)、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 (三)、年率、月率和日率 (四)、市场利率、公定利率和官定利率 (五)、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 (六)、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r=i+p; r=(1+i)(1+p)-1
第二章 信用、利息和利息率-精选文档
三、信用工具
(一)概述
信用工具的演变:口头信用— 挂帐信用— 书面信用票 据:是具有一定格式并准确记载借贷双方的权利和义 务,明确偿还日期和偿还额,经过一定的法定程序, 能有效约束双方行为的书面信用凭证。票据经过背书 后可以转让。常见的流通票据有汇票、本票、支票。
其他可转让流通的信用工具:股票、债券等.
商业票据经过背书可以转让流通。经过背书的票据可以充当流 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商业票据的持有人还可以用未到期的票据 向银行办理贴现。
2、银行票据
(1)银行本票:由银行签发,也由银行付款的票据,可以代 替现金流通。
(2)银行汇票:是银行开出的汇款凭证。
3、支票 支票是银行的活期存款人向银行签发的,要求从其存款帐 户中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或指定人的书面凭证 支票种类:即期支票、定期支票、记名支票、不记名支票、 现金支票、转帐支票、保付支票等 4、信用证 (1)商业信用证:银行受客户委托开出的证明客户有能力并 保证支付的信用凭证。 (2)旅行信用证:是银行发给客户,用于支取现金的凭证。 5、旅行支票
卖方信贷—是出口方银行向出口商提供贷款。
买方信贷—是出口方银行直接向进口商或进口方银行 提供贷款。
(2)进口信贷通常指进口方银行提供贷款,解 决买方资金需要,支持本国进口商购买所需要
的商品和技术。
3、政府间信用
政府间信用是指由财政部出面借款的行为,其
特点是金额不大、利率较低、期限较长,通常 用于非生产性支出。
1、高利贷信用是促使自然经济解体和商品经 济发展的因素之一。 2、高利贷信用的高利盘剥破坏和阻碍了生产 力的发展。 3、高利贷信用既是新的生产方式产生的催化 因素之一,又是新的生产方式的破坏因素之一. 资本主义经济需要新的信用形式为其服务。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抽象性
流动性
具有法律效力
3.商业票据的贴现:
是指票据持有者在票据到期以前,为获取 现款而向银行贴付一定利息的票据转让。
计算公式为:
客户所得现金=票据面额×(1-年贴现利 率×未到期天数/360天)
(三)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1、规模上的局限性。 商业信用的规模以产业资本的规模为
度,最大作用是产业资本的充分利用。 2、方向上的局限性。 只能由上游产品企业向下游产品企业
(二)特点 1、国家信用的主体是政府。 2、与国家实现其职能有密切的关系。 3、安全性好、流动性高、收益稳定、
风险较小。
(三)国家信用的作用
1、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 2、调节经济运行过程。 3、提高经济效益,培植后续财源。
(四)我国的国家信用 1、我国利用国家信用的历史 1950年,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1954——1958年发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2、改革开放后的国家信用 第一阶段:1981——1988年,国债期限
三、国家信用:
是指以国家为一方所进行的信用活动。
广义的国家信用包括国内信用和国际信 用
狭义的国家信用只指国内信用。即国家 发行政府债券以筹集财政资金。
(一)国家信用的形式
两种:国库券与公债券 国库券是国家发行的用于弥补财政收支
不平衡的短期债券,期限通常在一年以 内。 公债券是政府发行的筹集建设资金的长 期债券,期限在一年以上。
第二章 信用和利息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信用和利息的基本理论与 基础知识,包括:信用的产生与职能、 信用形式、利息和利息率、利率的决定 理论、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我国的利 率市场化改革。通过学习,在掌握信用 和利息理论的基础上,能理解并解决经 济中的信用利息方面的有关问题。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一、信用存在的客观依据:
1、信用的内涵:
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付息为 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体现着一定 的生产关系。
正确理解信用:
信用是商品或货币使用权的暂时让渡。 债务偿还性 债权收益性 信用活动具有风险性
2、信用存在的客观依据:
货币支付手段职能是信用产生的前提条 件。
为五年 第二阶段:1989——1993年,国债期限
为三年。
第三阶段:1994年以后的国家信用。
1994年,国库券的期限结构实现多样化。
1995年,国库券规范为三种:凭证式、 无记名式和记账式。
1996年是国债改革之年。
在国债的发行和流通制度上进行了多项 改革
(五)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
第一、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资金运动的特 征决定了信用关系存在的必然性。
第二、市场经济社会经济利益的不一致 性决定了调剂资金余缺必须运用信用手 段。
第三、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价值管理和 间接控制必须依靠信用杠杆。
二、信用的发展:
1、前资本主义信用——高利贷信用:
高利贷是指通过贷放货币或实物而获取高 额利息的借贷行为,是历史上最早的、最 古老的生息资本的形式。
建立商业票据市场,加快票据市场发展 的基础性建设
支持商业银行建立票据专营机构,提高 票据业务效率
改进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管理,完善此项 货币政策工具的功能
二、银行信用:
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 向各类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提 供的信用。
1、银行信用的特点: 具有广泛的接受性 具有创造信用的功能 具有较强的计划性 2、银行信用是我国信用制度的基础。
(1)高利贷信用中的债权人与债务人:
债权人:商人、各类宗教机构、奴隶主和 封建主。
债务人:小生产者、贵族。
(2)高利贷信用的特点: 利率高、剥削残酷; 对生产具有寄生性和破坏性,导致社会
生产力的衰退。 2、资本主义信用——借贷资本 借贷资本是货币资本家为了获取利息而
贷放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3、现代信用活动:
三、信用的职能
(一)信用的基本职能: 动员闲置货币资金并进行再分配 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在企业范围内进行初次分配 第二层次:财政再分配 第三层次:信用再分配 (二)信用的另一职能: 提供和创造货币
四、信用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
信用是动员和筹集资金的工具 信用是有计划分配资金的工具 信用是调节货币流通及经济的杠杆 信用可以反映、监督各部门、各企业及
信用的形式、利率种类、利率的相关 理论、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本章学习提示:
1. 如何理解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
2. 为什么会有利息?利息对于金融活 动的意义是什么?
3. 不同类型的利率其作用有何不同? 基准利率缘何重要?
4. 利率决定理论的分析对我们有哪些 启示?
5. 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信用形式和 信用问题有哪些?
整个国民经济活动。
第二节 信用形式
一、商业信用: (一)商业信用的概念: 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在销售商品时,以
赊销和预付形式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 相联系的一种信用形式。 商业信用的特点: 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工商企业。 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 商业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变动是一致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商业票据:
商业票据是以商业信用形式出售商品的 债权人用以保证自己债权的书面凭证。
1.种类:
按出票人的不同分为本票和汇票。
本票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承诺在一 定期限内支付欠款的凭证。
汇票是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的,命令其 在一定期限内支付款项给持票人或第三 者的支付命令书。
汇票必须经过承兑才能生效。
2.商业票据的特点:
提供信用。
(四)我国的商业信用:
1、建国初期,有效利用商业信用,促 进了经济的发展。
2、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 家禁止商业信用的存在。
商业信用是自发的、分散的。 商业信用会引起市场供求不平衡。 商业信用不利于企业实行经济核算
3、当前,应有效利用和管理商业信用
银企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票据发展环 境
1、国家信用有时可以动员银行信用难以 动员的资金。
2、国债筹集的资金比较稳定,而银行存 款的稳定性则较差。
流动性
具有法律效力
3.商业票据的贴现:
是指票据持有者在票据到期以前,为获取 现款而向银行贴付一定利息的票据转让。
计算公式为:
客户所得现金=票据面额×(1-年贴现利 率×未到期天数/360天)
(三)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1、规模上的局限性。 商业信用的规模以产业资本的规模为
度,最大作用是产业资本的充分利用。 2、方向上的局限性。 只能由上游产品企业向下游产品企业
(二)特点 1、国家信用的主体是政府。 2、与国家实现其职能有密切的关系。 3、安全性好、流动性高、收益稳定、
风险较小。
(三)国家信用的作用
1、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 2、调节经济运行过程。 3、提高经济效益,培植后续财源。
(四)我国的国家信用 1、我国利用国家信用的历史 1950年,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1954——1958年发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2、改革开放后的国家信用 第一阶段:1981——1988年,国债期限
三、国家信用:
是指以国家为一方所进行的信用活动。
广义的国家信用包括国内信用和国际信 用
狭义的国家信用只指国内信用。即国家 发行政府债券以筹集财政资金。
(一)国家信用的形式
两种:国库券与公债券 国库券是国家发行的用于弥补财政收支
不平衡的短期债券,期限通常在一年以 内。 公债券是政府发行的筹集建设资金的长 期债券,期限在一年以上。
第二章 信用和利息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信用和利息的基本理论与 基础知识,包括:信用的产生与职能、 信用形式、利息和利息率、利率的决定 理论、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我国的利 率市场化改革。通过学习,在掌握信用 和利息理论的基础上,能理解并解决经 济中的信用利息方面的有关问题。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一、信用存在的客观依据:
1、信用的内涵:
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付息为 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体现着一定 的生产关系。
正确理解信用:
信用是商品或货币使用权的暂时让渡。 债务偿还性 债权收益性 信用活动具有风险性
2、信用存在的客观依据:
货币支付手段职能是信用产生的前提条 件。
为五年 第二阶段:1989——1993年,国债期限
为三年。
第三阶段:1994年以后的国家信用。
1994年,国库券的期限结构实现多样化。
1995年,国库券规范为三种:凭证式、 无记名式和记账式。
1996年是国债改革之年。
在国债的发行和流通制度上进行了多项 改革
(五)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
第一、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资金运动的特 征决定了信用关系存在的必然性。
第二、市场经济社会经济利益的不一致 性决定了调剂资金余缺必须运用信用手 段。
第三、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价值管理和 间接控制必须依靠信用杠杆。
二、信用的发展:
1、前资本主义信用——高利贷信用:
高利贷是指通过贷放货币或实物而获取高 额利息的借贷行为,是历史上最早的、最 古老的生息资本的形式。
建立商业票据市场,加快票据市场发展 的基础性建设
支持商业银行建立票据专营机构,提高 票据业务效率
改进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管理,完善此项 货币政策工具的功能
二、银行信用:
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 向各类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提 供的信用。
1、银行信用的特点: 具有广泛的接受性 具有创造信用的功能 具有较强的计划性 2、银行信用是我国信用制度的基础。
(1)高利贷信用中的债权人与债务人:
债权人:商人、各类宗教机构、奴隶主和 封建主。
债务人:小生产者、贵族。
(2)高利贷信用的特点: 利率高、剥削残酷; 对生产具有寄生性和破坏性,导致社会
生产力的衰退。 2、资本主义信用——借贷资本 借贷资本是货币资本家为了获取利息而
贷放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3、现代信用活动:
三、信用的职能
(一)信用的基本职能: 动员闲置货币资金并进行再分配 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在企业范围内进行初次分配 第二层次:财政再分配 第三层次:信用再分配 (二)信用的另一职能: 提供和创造货币
四、信用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
信用是动员和筹集资金的工具 信用是有计划分配资金的工具 信用是调节货币流通及经济的杠杆 信用可以反映、监督各部门、各企业及
信用的形式、利率种类、利率的相关 理论、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本章学习提示:
1. 如何理解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
2. 为什么会有利息?利息对于金融活 动的意义是什么?
3. 不同类型的利率其作用有何不同? 基准利率缘何重要?
4. 利率决定理论的分析对我们有哪些 启示?
5. 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信用形式和 信用问题有哪些?
整个国民经济活动。
第二节 信用形式
一、商业信用: (一)商业信用的概念: 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在销售商品时,以
赊销和预付形式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 相联系的一种信用形式。 商业信用的特点: 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工商企业。 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 商业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变动是一致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商业票据:
商业票据是以商业信用形式出售商品的 债权人用以保证自己债权的书面凭证。
1.种类:
按出票人的不同分为本票和汇票。
本票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承诺在一 定期限内支付欠款的凭证。
汇票是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的,命令其 在一定期限内支付款项给持票人或第三 者的支付命令书。
汇票必须经过承兑才能生效。
2.商业票据的特点:
提供信用。
(四)我国的商业信用:
1、建国初期,有效利用商业信用,促 进了经济的发展。
2、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 家禁止商业信用的存在。
商业信用是自发的、分散的。 商业信用会引起市场供求不平衡。 商业信用不利于企业实行经济核算
3、当前,应有效利用和管理商业信用
银企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票据发展环 境
1、国家信用有时可以动员银行信用难以 动员的资金。
2、国债筹集的资金比较稳定,而银行存 款的稳定性则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