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合集下载
第二章_信用和利息
二者融为一体时→金融
〔二〕表现方式 1、以收回为前提条件的付出—贷出 2、以保证出借为义务的取得—借入 〔三〕构成的基本要素 债务、债务。信誉关系是种债务债务关
系。 凡借贷行为都包两个当事人: 贷者〔商品或货币一切者〕——债务人 借者〔商品或货币需求者〕——债务人
二、发生和开展
1、利息率高
〔一〕高利贷信誉
• 最短免息期是在帐单日当天刷卡,最长 的是在帐单日后一天! 你的信誉卡帐单日是每月1号,最后还 款日是25号!你在7月1号刷的卡,就会 被记入6月2号到7月1号的结算周期, 你的最后还款日是7月25号。你在7月 2号刷卡,会被记入7月2号到8月1号的 周期,最后还款日就是8月25号!
• 循环利息怎样算
最早的信用形式 存在的社会基础
2、非消费性 特点:3、寄生性
4、保守性
自然经济
高利贷的作用:
1、促使自然经济解体
2、为资本主义消费方式提供了货币资本 和自在休息者
〔二〕借贷资本
1、借贷资本:生息资本的现代方式, 是货币资本家为获取利息而暂时贷放 给职能资本家运用的货币资本。
借贷资本是从产业资本循环进程中游 离出来的局部闲置的货币资本。
运用信誉卡本卷须知
• 第一,透支取现不划算。 • 如今少数银行关于信誉卡透支取现,
不分本地异地,普通要收取3%左右的 手续费,最低为30元。另外,银行还 要从取现当日末尾每天按取现金额的 万分之五收取利息,折合为年利率是 18%,是现行六个月至一年期存款利 率的三倍多。同时,每个月还要加收 5%的滞纳金。最好不要用信誉卡透支 取现。
•
款人的凭证。
信誉卡
1978 中行广州分行与香港东亚银行签定协议,国 际代理〝维萨〞〝万事达〞等7种信誉卡。
〔二〕表现方式 1、以收回为前提条件的付出—贷出 2、以保证出借为义务的取得—借入 〔三〕构成的基本要素 债务、债务。信誉关系是种债务债务关
系。 凡借贷行为都包两个当事人: 贷者〔商品或货币一切者〕——债务人 借者〔商品或货币需求者〕——债务人
二、发生和开展
1、利息率高
〔一〕高利贷信誉
• 最短免息期是在帐单日当天刷卡,最长 的是在帐单日后一天! 你的信誉卡帐单日是每月1号,最后还 款日是25号!你在7月1号刷的卡,就会 被记入6月2号到7月1号的结算周期, 你的最后还款日是7月25号。你在7月 2号刷卡,会被记入7月2号到8月1号的 周期,最后还款日就是8月25号!
• 循环利息怎样算
最早的信用形式 存在的社会基础
2、非消费性 特点:3、寄生性
4、保守性
自然经济
高利贷的作用:
1、促使自然经济解体
2、为资本主义消费方式提供了货币资本 和自在休息者
〔二〕借贷资本
1、借贷资本:生息资本的现代方式, 是货币资本家为获取利息而暂时贷放 给职能资本家运用的货币资本。
借贷资本是从产业资本循环进程中游 离出来的局部闲置的货币资本。
运用信誉卡本卷须知
• 第一,透支取现不划算。 • 如今少数银行关于信誉卡透支取现,
不分本地异地,普通要收取3%左右的 手续费,最低为30元。另外,银行还 要从取现当日末尾每天按取现金额的 万分之五收取利息,折合为年利率是 18%,是现行六个月至一年期存款利 率的三倍多。同时,每个月还要加收 5%的滞纳金。最好不要用信誉卡透支 取现。
•
款人的凭证。
信誉卡
1978 中行广州分行与香港东亚银行签定协议,国 际代理〝维萨〞〝万事达〞等7种信誉卡。
货币银行学第02章0信用与利息
利率的预测
通过对利率的期限结构进行分析,可以对未来的利 率变动进行预测,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THANK YOU
感谢聆听
现代利率决定理论
总结词
现代利率决定理论考虑了更多因素对利率的影响,包括通货膨胀、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
详细描述
现代利率决定理论认为,利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通货膨胀、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这些因素通过影响 人们的预期和信心来影响储蓄和投资决策,进而影响利率水平。因此,现代利率决定理论更注重对各种经济因素 的全面分析和预测。
ONTENCT
录
• 信用 • 利息 • 利率决定理论 • 利率的期限结构
01
信用
信用的定义
信用是指借贷双方之间以信任为基础,以偿还为条 件的价值运动形式。
信用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这种关系是以货币或商 品的让渡为前提的。
信用是一种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它直接使商品或 货币从一个人手中转到另一个人手中。
详细描述
流动性偏好理论强调货币的流动性和方便性对利率的影响。由于人们总是偏好 持有更多的货币,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利率会下降;反之,当货币供应量减 少时,利率会上升。
可贷资金理论
总结词
该理论认为,可贷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了利率水平。
详细描述
可贷资金理论认为,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当可贷资金供应增加 时,利率会下降;反之,当可贷资金供应减少时,利率会上升。此外,该理论还 强调政府政策对可贷资金供求关系的影响。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02
01
03
信用最初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当时主要用于实物借 贷。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出现,信 用开始以货币借贷的形式出现。
第二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
商品交换
等价交换原则 买方得到使用价值,
卖方得到价值 否
流通手段 买卖关系
信用
不等价交换原则 价值单方面转移
是 支付手段 债权债务关系
4
一、信用的经济概念
概念: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不发生所有权变化的 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或转移。
信用包括两个方面: 债权人(Creditor),将商品或货币借出,称为授信; 债务人(Debtor),接受债权人的商品或货币,称为受信。 信用是关于债权与债务关系的约定,体现一种契约关
本的代价。 (阿弗里德·马歇尔 )
利息来源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约翰·克拉克 ) 利息是未来财富对现在财富的时间贴水(庞巴维克 ) 利息是放弃货币流动性偏好的报酬(凯恩斯 )
2.马克思对利息本质的科学论述
利息直接来源于利润 利息只是利润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利息是对剩余价值的分割
社会主义国家的利息不属于剩余价值,而是对社 会纯收入的再分配。
2.社会经济利益的不一致性决定了调剂资金余缺必 须运用信用手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剩余者与资金短缺者都有 各自不同的经济利益,这就决定了资金余缺的调节不能 是无偿的,而必须是有偿的,这就产生了信用关系。
二、信用的特征
不论信用的形式如何,它们都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信用的标的是一种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资金。 以还本付息为条件。 以相互信任为基础。 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 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G-G。
三、信用制度及其主要形式
1.信用制度:即为约束信用主体行为的一系列规范 与准则及其产权结构的合约性安排。
信用制度健全与否对整个社会的信用发展乃至经济秩序 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信用制度安排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 正式的信用制度是约束信用主体行为及其关系的法
金融学货币第二章信用与利息
• 国家信用的作用:
1.是弥补财政赤字的有效手段 2.是调剂政府收支不平衡的手段 3.调节经济与货币供给。
(四)消费信用
• 定义 消费信用是由商业企业、商 业银行以及其他信用机构以商品形 态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
• 消费信用的形式: • 赊销 • 分期付款 • 消费贷款
第三节 利息与利率
• 一、利息率的种类 (常考) • 按照利率的决定方式可分为:市场利率、官方利率与公定
• 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商品的经营者 。 • 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 • 商业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变动是一致的。
商业信用的作用
作用:(1)克服流通中货币量不足 (2)促使滞销商品的销售 (3)加速短缺商品的生产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商业信用的规模受 工商企业所拥有的资 本量的限制。
商业信用受企业资 金周转时间限制。
• 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1)银行信用在信用规模上克服了商 业信用的局限性。
(2)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使用方 向上的限制。
(三)国家信用
• 国家信用是国家以债务人的身份通过 举债来筹措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
• 主要形式是公债券和国库券。 • 国家信用的债务人是政府,债权人是
国内外的银行、企业和居民。
一是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市场化。 二是中央银行通过间接调控方式影响市场利率。
• 我国金融界对利率市场化改革达成的共识是:放 开利率先从货币市场开始;存贷款利率改革的思 路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 后短期,其中贷款利率先扩大浮动幅度,再全面 放开,存款利率先放开大额长期存款利率,再放 开小额和的 构 成
契
要
约
素
第二节 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 一、信用形式 (常考)
第二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 《金融学》PPT课件
货币供给(M)是外生变量,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因此,货币供给 独立于利率的变动;
货币需求(L)则是内生变量,取决于公众的流动性偏好。其中: 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形成的货币需求与收入成正比,与利率无关; 投机动机形成的货币需求与利率成反比。
第二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
第四节 利率决定理论
货币总需求公式:L=L1 (Y ) +L2( i )
信。 信用与信贷:信贷小于信用,信贷是普遍而典型的信
用形式
第二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
第一节 信用概述
具体的说: 1.信用不是一般的借贷行为,而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是
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2.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G-G’)。 3.信用是一种特殊的经济关系(以还本付息为条件、以相
互信任为基础、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 4.信用的标的是一种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资金。
第二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
第二节 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
一、信用形式的分类 • 以信用发放主体为标准划分,可将信用划分为商业信
用、银行信用、政府财政信用、股份公司信用、国际 投资信用、个体信用等。 • 以信用成立时作为起因的标的为标准,可将信用分为 商品信用和货币信用,前者指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后者指货币的借贷。
(1)平均利润率,随着技术发展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有下降 趋势;
(2)平均利润率虽有下降趋势,但这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 (3)由于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两类资本家对利润分割的结果,因
而使利息率的决定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第二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
第四节 利率决定理论
二、西方经济学的利率决定理论 (一)古典利率理论 主要倡导者有庞巴维克、马歇尔和
性的报酬。
第二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
货币需求(L)则是内生变量,取决于公众的流动性偏好。其中: 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形成的货币需求与收入成正比,与利率无关; 投机动机形成的货币需求与利率成反比。
第二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
第四节 利率决定理论
货币总需求公式:L=L1 (Y ) +L2( i )
信。 信用与信贷:信贷小于信用,信贷是普遍而典型的信
用形式
第二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
第一节 信用概述
具体的说: 1.信用不是一般的借贷行为,而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是
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2.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G-G’)。 3.信用是一种特殊的经济关系(以还本付息为条件、以相
互信任为基础、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 4.信用的标的是一种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资金。
第二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
第二节 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
一、信用形式的分类 • 以信用发放主体为标准划分,可将信用划分为商业信
用、银行信用、政府财政信用、股份公司信用、国际 投资信用、个体信用等。 • 以信用成立时作为起因的标的为标准,可将信用分为 商品信用和货币信用,前者指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后者指货币的借贷。
(1)平均利润率,随着技术发展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有下降 趋势;
(2)平均利润率虽有下降趋势,但这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 (3)由于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两类资本家对利润分割的结果,因
而使利息率的决定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第二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
第四节 利率决定理论
二、西方经济学的利率决定理论 (一)古典利率理论 主要倡导者有庞巴维克、马歇尔和
性的报酬。
第二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
第2章信用与利息
PPT文档演模板
第2章信用与利息
第2节 信用形式
• 高利贷信用是人类历史上古老的信用形 式,资本主义信用称之为现代信用形式。
PPT文档演模板
•商业信用 •银行信用 •国家信用 •消费信用 •国际信用
第2章信用与利息
•必备知识
•商业 •信用
••与• 商品是交指易企直业接之相间联相系互的提信供用的。 •包括商品赊销、预付货款、委 •托代销等。
• 是发生在金融机构与 其他经济体之间的间接信 用。 • 是以货币资本作为信 用标的物的。 • 它具有信用创造的功 能。
PPT文档演模板
•金融一条街
第2章信用与利息
能力拓展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 •的连接点?
银行信用的许多业务如票据贴现、 票据抵押贷款都是在商业信用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这些业务的开展为商业信用 规模的扩大和发展方向起着重要影响。
PPT文档演模板
第2章信用与利息
•必备知识
利率的种类
PPT文档演模板
•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 •官定利率与市场利率
第2章信用与利息
•利率体系是指在经济运行中存在的 •各种利率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总和。 •它由中央银行利率、商业银行利率 •和市场利率构成。 •中央银行利率对商业银行利率 •和市场利率起指导和调节作用。
•信用 •标的
•融信用的主•中体介:机信构用。活动的参与者。政府企业、团体、个人和金
•信用关系:在资金融通中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
•信用条件:主要指利率和期限。
•信用的标的:信用关系指向对象,包括货币形式和商品形式。
•信用的载体:信用工具。
PPT文档演模板
教学课件: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
教学课件:第二章-信用、利息与 利率
目录
• 引言 • 信用概述 • 利息理论 • 利率决定理论 • 信用、利息与利率的关系 • 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
01 引言
课程背景
01
信用、利息与利率在经济生活中 扮演着重要角色,是金融学的基 础知识。
02
理解信用、利息与利率的概念和 运作机制对于个人和企业的经济 决策至关重要。
利率水平的高低可以影响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物价水平,对通货 膨胀产生影响。
利率政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利率政策可以影响汇率和国际资本流动,进而 影响国际收支平衡。
06 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
金融市场中的信用、利息与利率
01
信用
金融市场中的信用是指借款人通过向金融机构借款来获得资金支持的一
利息对投资和消费的调节作用
02
通过调整利率水平,可以调节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行为,
从而影响经济发展。
利息对资金配置的优化作用
0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息可以引导资金流向高效益的领域,优
化资源配置。
利率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利率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通过调整利率水平,可以刺激或抑制经济增长,稳定经济发展。
利率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实际应用中,利率可以用于预测市场走势和评估投资风险。
企业融资决策中的信用、利息与利率
信用
在企业融资决策中,信用是指企业通过向金融机构或投资 者借款的融资成本和融资规模。
利息
在企业融资决策中,利息是衡量企业融资成本的重要指标。 企业需要综合考虑不同融资方式的利息成本和风险,选择 最合适的融资方式。
利率的管制与市场化
利率管制
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对利率进行管制, 限制市场利率的波动范围。
目录
• 引言 • 信用概述 • 利息理论 • 利率决定理论 • 信用、利息与利率的关系 • 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
01 引言
课程背景
01
信用、利息与利率在经济生活中 扮演着重要角色,是金融学的基 础知识。
02
理解信用、利息与利率的概念和 运作机制对于个人和企业的经济 决策至关重要。
利率水平的高低可以影响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物价水平,对通货 膨胀产生影响。
利率政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利率政策可以影响汇率和国际资本流动,进而 影响国际收支平衡。
06 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
金融市场中的信用、利息与利率
01
信用
金融市场中的信用是指借款人通过向金融机构借款来获得资金支持的一
利息对投资和消费的调节作用
02
通过调整利率水平,可以调节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行为,
从而影响经济发展。
利息对资金配置的优化作用
0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息可以引导资金流向高效益的领域,优
化资源配置。
利率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利率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通过调整利率水平,可以刺激或抑制经济增长,稳定经济发展。
利率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实际应用中,利率可以用于预测市场走势和评估投资风险。
企业融资决策中的信用、利息与利率
信用
在企业融资决策中,信用是指企业通过向金融机构或投资 者借款的融资成本和融资规模。
利息
在企业融资决策中,利息是衡量企业融资成本的重要指标。 企业需要综合考虑不同融资方式的利息成本和风险,选择 最合适的融资方式。
利率的管制与市场化
利率管制
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对利率进行管制, 限制市场利率的波动范围。
金融学-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2. 开拓消费市场,促进商品的生产和 流通。
3. 调节市场供求关系。
五、民间个人信用
民间个人信用是指城乡居民个人之间独 立进行的信用活动。
(一)我国民间信用的形式 1、私人之间直接的货币借贷 2、私人之间通过中介人进行的货币借
贷 3、有一定组织程序的借贷活动。 4、以实物作抵押取得贷款的“典当”
(二)当前我国民间信用的特点
2、分期付款
1993年11月,上海银信服务公司成立。
3、消费信贷
主要有两类:大额耐用消费品贷款和个 人住房贷款
2010年2月12日,中国银监会发布《个 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从发布 之日起执行。
(三)消费信用的作用
1. 提高消费水平,缓解消费者有限的 购买力与不断提高的生活需求之间的 矛盾。
第一、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资金运动的特 征决定了信用关系存在的必然性。
第二、市场经济社会经济利益的不一致 性决定了调剂资金余缺必须运用信用手 段。
第三、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价值管理和 间接控制必须依靠信用杠杆。
二、信用的发展:
1、前资本主义信用——高利贷信用:
高利贷是指通过贷放货币或实物而获取高 额利息的借贷行为,是历史上最早的、最 古老的生息资本的形式。
是指以国家为一方所进行的信用活动。即 国家发行政府债券以筹集财政资金。
(一)国家信用的形式
两种:国库券与公债券
国库券是国家发行的用于弥补财政收支不 平衡的短期债券,期限通常在一年以内。
公债券是政府发行的筹集建设资金的长期 债券,期限在一年以上。
(二)国家信用的作用
1、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 2、调节经济运行过程。 3、提高经济效益,培植后续财源。
1.种类:
按出票人的不同分为本票和汇票。
3. 调节市场供求关系。
五、民间个人信用
民间个人信用是指城乡居民个人之间独 立进行的信用活动。
(一)我国民间信用的形式 1、私人之间直接的货币借贷 2、私人之间通过中介人进行的货币借
贷 3、有一定组织程序的借贷活动。 4、以实物作抵押取得贷款的“典当”
(二)当前我国民间信用的特点
2、分期付款
1993年11月,上海银信服务公司成立。
3、消费信贷
主要有两类:大额耐用消费品贷款和个 人住房贷款
2010年2月12日,中国银监会发布《个 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从发布 之日起执行。
(三)消费信用的作用
1. 提高消费水平,缓解消费者有限的 购买力与不断提高的生活需求之间的 矛盾。
第一、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资金运动的特 征决定了信用关系存在的必然性。
第二、市场经济社会经济利益的不一致 性决定了调剂资金余缺必须运用信用手 段。
第三、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价值管理和 间接控制必须依靠信用杠杆。
二、信用的发展:
1、前资本主义信用——高利贷信用:
高利贷是指通过贷放货币或实物而获取高 额利息的借贷行为,是历史上最早的、最 古老的生息资本的形式。
是指以国家为一方所进行的信用活动。即 国家发行政府债券以筹集财政资金。
(一)国家信用的形式
两种:国库券与公债券
国库券是国家发行的用于弥补财政收支不 平衡的短期债券,期限通常在一年以内。
公债券是政府发行的筹集建设资金的长期 债券,期限在一年以上。
(二)国家信用的作用
1、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 2、调节经济运行过程。 3、提高经济效益,培植后续财源。
1.种类:
按出票人的不同分为本票和汇票。
第二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 《金融学理论与实务》PPT课件
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
(二)信用工具分类 按信用形式划分,信用工具可分为: • 商业信用工具 • 银行信用工具 • 国家信用工具 • 社会信用和股份信用工具 按期限划分,信用工具可分为: • 短期信用工具 • 长期信用工具
第二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
第三节 利息与利率
一、利息及其本质 二、利率及其种类 三、利息的计算
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
一、利息及其本质 利息是指在借贷活动中,债务人支付
给债权人的超过借贷本金的那部分货币 资金。 (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二)资本主义的观点
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
二、利率及其种类 (一)利率的概念
利率又叫“利息率”,是衡量利息高 低的指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本金 的比率。 (二)利率的种类 (三)影响利率的因素
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
2.货币市场的均衡 从货币市场来看,利率决定于货币供应与
货币需求相等的均衡点,均衡条件: M=L,得到LM曲线。
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
3.一般均衡状态下收入和利率的决定: IS=LM
第二章
信用、利 息与利率
第一节 信用概述 第二节 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 第三节 利息与利率
第二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
第四节 利率决定理论
第二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
第一节 信用概述
一、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二、信用的定义及其本质 三、信用与现代经济的关系
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
一、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一)信用产生
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
三、利息的计算
1.单利和复利 (1)单利-本金利息,利息不计息
(2)复利-本金F和利P息(1都计r息)n
其中:I表示利息额,P表示本金,r表示利率, n表示时间,F表示本金与利息之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中国国债余额首超5万亿元
n 财政部2008年1月22日公布,2007年财政部发 行国债约2.35万亿元,中国国债内债余额在年 底首次超过5万亿元,比2003年底增加了一倍。
n 2007年国债余额大幅增加,是因同年6月29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批准了政府提出的计划, 即财政部发行15500亿元特别国债购买2000亿 美元外汇,注册成立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从事境内金融机构股权投资和境外财务投资。
n 1、资金愈来愈集中在少数银行手中 n 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日本银行业又开始了新
一轮合并:属于三井家族的樱花银行与住友家 族的住友银行合并成立了三井住友银行 n 三和银行与东海银行合并改称日联银行; n 日本兴业银行、富士银行、第一劝业银行也于 今年4月1日合并为瑞穗集团,成为世界上资产 规模最大的银行集团,
n 重新组合后,银行数量减少,资产规模扩大, 抵御风险能力加强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2、银行资本于产业资本互相融合 n 如我国的股份制银行“民生银行” n 参股民生银行
1993年,刘永好与41位政协委员共同提 案,希望成立一家主要由民营企业家投 资,主要为民营企业服务的银行。这促 成了两年后中国民生银行的成立。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n 2)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信息的 规模投资,降低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 有效改善信用过程中的信息条件,减少 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银行作为经济 活动中的枢纽,信息灵通,要对放贷项 目进行评估
n 3)一般而言,银行是一个社会信誉最好 的经济机构,克服了商业信用在信用能 力上的局限。
•卖方(债权人)
•买方 •(债务人)
•在约定的时间以 货币清偿债务(货 币的支付职能)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如果汽车整车厂光靠赊销还不足以维持正 常的生产需要 n 就需要借款了 n 现代信用就形成了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经济学中的信用有两个基本特征
n 1、信用不是一般的借贷形为,而是有条 件的借贷形为,即以偿还作为条件。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二)高利贷的本质
n 高利贷发放者:商人、钱庄、寺院、庙 宇、封建地主
n 使用者:贫苦农民、部分地主(消费、 发动战争)
n 年利率在30%以上,高则100%-200%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三)高利贷的作用
n 1、在一定程度上(少量的)可以促进商品生 产(为了支付高额的利息)
n 2、在前资本主义社会,高利贷加速自然经济 的解体,大批农民、手工业者因高利贷破产, 成为初期资本主义所需要的有着人生自由的无 产者。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2020/12/10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导言
n 商品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就产生了 信用。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信 用关系已经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不 仅企业之间普遍形成信用关系,个人也 离不开信用。特别是信用卡运用之后, 几乎每个人都离不开银行和金融市场。 当代经济又称为“信用经济”。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n 国家统计局初步核实的2007年GDP现价总量为 249530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增加了2911亿元, 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9%.
n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11日发布了对 2008年中国经济的预测结果。预测报告认为 2008年中国经济将依然保持平稳增长,但增速 小幅回落,全年GDP将达到279348亿元,同比 增长10.2%左右。
n 2、偿还必须支付利息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传统的 •信用
•商业信用 •银行信用 •国家信用 •消费信用 •国际信用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二、高利贷信用
n (一)产生和发展 n 高利贷以贷款利息高为其特征 n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出现私有制和贫
富之分,穷人被迫向富人借贷,并支付 高额利息。就产生了高利贷。 n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得到了发展,促 进了前资本主义社会高利贷信用的发展。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四、银行信用
n (一)定义:
n 是指各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以存、贷款等多种 业务形式提供的货币形态的信用。 换言之,银行信用 是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向社会提供的信用。
n (二)特点: n 1)银行提供的资金是从产业循环中独立出来的货币,
如折旧,聚集小额的可贷资金满足大额资金的借贷需 求。同时可把短期的借贷资本转化为长期的借贷资本 n 银行信用以货币形式提供,可以投向社会各个方面, 克服商业信用在方向、规模、范围、期限的局限性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n 2007年中央财政预算赤字2450亿元,比2006 年预算赤字减少500亿元。预计2007年中央财 政赤字占GDP的比重(赤字率)将下降到1.0% 左右。
n 在国际上,欧盟《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稳 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财政政策基本规则,要 求各成员国的赤字率不能超过3%,债务率不 能超过60%。以此标准衡量,中国目前的债务 水平处于安全范围之内。
n 公债的还本付息主要依靠税收 n 赤字货币化:中央银行靠无足够的资金来承购
国债,只有通过发行货币来承购国债,导致货 币投放过渡,引发通货膨胀。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国1981年至2002年发行国债数量
n 2008年中期,国债余额总值在5万亿左右,占 GDP的18%,其中有16000亿是因中国投资公司 的筹资而发的,去掉这一项,实际国债余额占 GDP的13%左右。
全适应现代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 展 n 3、范围和期限被严格限制 n 短期、范围限于有商品交易关系的企业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n 4、受企业信用能力有限性的限制 n 如买方企业的信用不能被卖方企业所信
任、接收,那么商业信用就难以成立 n 5、具有连锁效应 n 如果社会经济中大量采用商业信用,就
会把许多原本并不相关的债权债务关系 联结起来,形成债务链。 n 结论:商业信用虽然是商品经济社会的 基础,但它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社会资金 和资源的配置,不能满足高度商品经济 的需要,终究不能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 信用中心和主导。
商品的购买者却因为自己的商品尚未卖 出而无钱购买。
n 例如:汽车整车厂为组装汽车,必须购 进汽车发动机和其他零部件、轮胎等, 如果生产汽车配件的工厂都要求汽车整 车厂在汽车卖出去前付清零件款
n 汽车整车厂就无法维持再生产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n 这时,就出现了商品买卖中的延期支付
•向买方赊销产品, 成为债权人
n 3、作用:1)是调节经济,实现宏观调 控的重要杠杆;2)可广泛动员社会各方 面资金,把消费基金变为生产基金;3) 是中央银行调节货币流通的重要工具。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n 现代经济的特点之一是国家债务不断增长,当 国家预算有赤字时,国家为弥补赤字、发展经 济和维持国家机器运转,不得不发行公债。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n 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批准2007年末国债 余额限额调整为53365.53亿元。2007年3月全 国人代会批准的国债余额限额为37865.53亿元。
n 特别国债的发行,使中国2007年债务率(国债 余额/GDP)提高近5个百分点。2006年中国债 务率约为16.8%。2007年若按GDP增长11.5% 计算,债务率将达21.3%。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五、国家信用
n 国家信用是以国家和地方政府作为债务 人的一种信用形式,其形式为发行国债 和地方政府债券,这些债券又称为公债。
•国家信用
•国内信用(内 债)
•国外信用(外债)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n 1、定义:国家信用是国家以债务人身份, 借助于债券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
n 2、分类:1)中央政府债券;2)地方 政府债券;3)政府担保债券。
n 4)银行信用的债权人主要是银行或其他 金融机构,债务人是借款企业和个人。 但银行在吸收存款时,又作为债务人承 担经济责任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n (5)在产业周期的各个阶段,对银行信 用和商业信用的需求不同
n 在繁荣时期,对商业信用、银行信用的 需求都会增加
n 在危机时期,由于商品生产过剩,对商 业信用的需求会减少,但对银行信用的 需求却会增加(企业为了支付债务,避 免破产,有可能会加大对银行信用的需 求)
n 3、破坏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n 4、高利贷因积累大量的货币资本,在资本主
义初期成为产业资本的来源之一。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n 因高利贷的高利率是生产变得无利可图, 使产业资本的扩展受到制约
n 新兴的资产阶级坚决反对高利贷
n 英国在1545年的法案中规定:最高利率 为10%,1624年定为8%,1657年定为6 %,但因当时资产阶级并没有掌握高利 贷的话语权,在信用被高利贷垄断的情 况下,法令效果大打折扣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刘永好:鹌鹑蛋孵出民生银行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n 1996年1月12日,中国民生银行在北京正式 挂牌,经叔平任董事长,刘永好为副董事长。 1999年5月起,刘永好用了一年的时间,动用 资金1.86亿元,完成了对民生银行一些股份的 收购,持股量达到1.38亿股,成为占股比 9.99%的第一大股东。与他同台竞争的是东方 集团张宏伟、万向集团鲁冠球,以及万通集团 冯仑。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第一节 信用的形式
n 一、信用的产生 n 人类信用活动开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n 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形成了财富占
有的不均和分化,贫富差距出现。 n 贫困者为生活和生产不得不向富裕者借贷
调剂余缺,信用随之产生。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n 另外,在商品买卖中
n (1)由于生产周期的长短不一 n (2)商品购销地点的远近不同 n 随之产生有的商品生产者在出售产品时,
n (6)银行信用具有自身创造信用的功能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n 由于这种创造货币的成本很小(如在途 资金) ,通过信用创造所能提供的信用 近似“无本经营”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中国国债余额首超5万亿元
n 财政部2008年1月22日公布,2007年财政部发 行国债约2.35万亿元,中国国债内债余额在年 底首次超过5万亿元,比2003年底增加了一倍。
n 2007年国债余额大幅增加,是因同年6月29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批准了政府提出的计划, 即财政部发行15500亿元特别国债购买2000亿 美元外汇,注册成立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从事境内金融机构股权投资和境外财务投资。
n 1、资金愈来愈集中在少数银行手中 n 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日本银行业又开始了新
一轮合并:属于三井家族的樱花银行与住友家 族的住友银行合并成立了三井住友银行 n 三和银行与东海银行合并改称日联银行; n 日本兴业银行、富士银行、第一劝业银行也于 今年4月1日合并为瑞穗集团,成为世界上资产 规模最大的银行集团,
n 重新组合后,银行数量减少,资产规模扩大, 抵御风险能力加强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2、银行资本于产业资本互相融合 n 如我国的股份制银行“民生银行” n 参股民生银行
1993年,刘永好与41位政协委员共同提 案,希望成立一家主要由民营企业家投 资,主要为民营企业服务的银行。这促 成了两年后中国民生银行的成立。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n 2)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信息的 规模投资,降低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 有效改善信用过程中的信息条件,减少 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银行作为经济 活动中的枢纽,信息灵通,要对放贷项 目进行评估
n 3)一般而言,银行是一个社会信誉最好 的经济机构,克服了商业信用在信用能 力上的局限。
•卖方(债权人)
•买方 •(债务人)
•在约定的时间以 货币清偿债务(货 币的支付职能)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如果汽车整车厂光靠赊销还不足以维持正 常的生产需要 n 就需要借款了 n 现代信用就形成了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经济学中的信用有两个基本特征
n 1、信用不是一般的借贷形为,而是有条 件的借贷形为,即以偿还作为条件。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二)高利贷的本质
n 高利贷发放者:商人、钱庄、寺院、庙 宇、封建地主
n 使用者:贫苦农民、部分地主(消费、 发动战争)
n 年利率在30%以上,高则100%-200%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三)高利贷的作用
n 1、在一定程度上(少量的)可以促进商品生 产(为了支付高额的利息)
n 2、在前资本主义社会,高利贷加速自然经济 的解体,大批农民、手工业者因高利贷破产, 成为初期资本主义所需要的有着人生自由的无 产者。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2020/12/10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导言
n 商品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就产生了 信用。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信 用关系已经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不 仅企业之间普遍形成信用关系,个人也 离不开信用。特别是信用卡运用之后, 几乎每个人都离不开银行和金融市场。 当代经济又称为“信用经济”。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n 国家统计局初步核实的2007年GDP现价总量为 249530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增加了2911亿元, 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9%.
n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11日发布了对 2008年中国经济的预测结果。预测报告认为 2008年中国经济将依然保持平稳增长,但增速 小幅回落,全年GDP将达到279348亿元,同比 增长10.2%左右。
n 2、偿还必须支付利息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传统的 •信用
•商业信用 •银行信用 •国家信用 •消费信用 •国际信用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二、高利贷信用
n (一)产生和发展 n 高利贷以贷款利息高为其特征 n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出现私有制和贫
富之分,穷人被迫向富人借贷,并支付 高额利息。就产生了高利贷。 n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得到了发展,促 进了前资本主义社会高利贷信用的发展。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四、银行信用
n (一)定义:
n 是指各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以存、贷款等多种 业务形式提供的货币形态的信用。 换言之,银行信用 是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向社会提供的信用。
n (二)特点: n 1)银行提供的资金是从产业循环中独立出来的货币,
如折旧,聚集小额的可贷资金满足大额资金的借贷需 求。同时可把短期的借贷资本转化为长期的借贷资本 n 银行信用以货币形式提供,可以投向社会各个方面, 克服商业信用在方向、规模、范围、期限的局限性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n 2007年中央财政预算赤字2450亿元,比2006 年预算赤字减少500亿元。预计2007年中央财 政赤字占GDP的比重(赤字率)将下降到1.0% 左右。
n 在国际上,欧盟《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稳 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财政政策基本规则,要 求各成员国的赤字率不能超过3%,债务率不 能超过60%。以此标准衡量,中国目前的债务 水平处于安全范围之内。
n 公债的还本付息主要依靠税收 n 赤字货币化:中央银行靠无足够的资金来承购
国债,只有通过发行货币来承购国债,导致货 币投放过渡,引发通货膨胀。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国1981年至2002年发行国债数量
n 2008年中期,国债余额总值在5万亿左右,占 GDP的18%,其中有16000亿是因中国投资公司 的筹资而发的,去掉这一项,实际国债余额占 GDP的13%左右。
全适应现代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 展 n 3、范围和期限被严格限制 n 短期、范围限于有商品交易关系的企业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n 4、受企业信用能力有限性的限制 n 如买方企业的信用不能被卖方企业所信
任、接收,那么商业信用就难以成立 n 5、具有连锁效应 n 如果社会经济中大量采用商业信用,就
会把许多原本并不相关的债权债务关系 联结起来,形成债务链。 n 结论:商业信用虽然是商品经济社会的 基础,但它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社会资金 和资源的配置,不能满足高度商品经济 的需要,终究不能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 信用中心和主导。
商品的购买者却因为自己的商品尚未卖 出而无钱购买。
n 例如:汽车整车厂为组装汽车,必须购 进汽车发动机和其他零部件、轮胎等, 如果生产汽车配件的工厂都要求汽车整 车厂在汽车卖出去前付清零件款
n 汽车整车厂就无法维持再生产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n 这时,就出现了商品买卖中的延期支付
•向买方赊销产品, 成为债权人
n 3、作用:1)是调节经济,实现宏观调 控的重要杠杆;2)可广泛动员社会各方 面资金,把消费基金变为生产基金;3) 是中央银行调节货币流通的重要工具。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n 现代经济的特点之一是国家债务不断增长,当 国家预算有赤字时,国家为弥补赤字、发展经 济和维持国家机器运转,不得不发行公债。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n 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批准2007年末国债 余额限额调整为53365.53亿元。2007年3月全 国人代会批准的国债余额限额为37865.53亿元。
n 特别国债的发行,使中国2007年债务率(国债 余额/GDP)提高近5个百分点。2006年中国债 务率约为16.8%。2007年若按GDP增长11.5% 计算,债务率将达21.3%。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五、国家信用
n 国家信用是以国家和地方政府作为债务 人的一种信用形式,其形式为发行国债 和地方政府债券,这些债券又称为公债。
•国家信用
•国内信用(内 债)
•国外信用(外债)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n 1、定义:国家信用是国家以债务人身份, 借助于债券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
n 2、分类:1)中央政府债券;2)地方 政府债券;3)政府担保债券。
n 4)银行信用的债权人主要是银行或其他 金融机构,债务人是借款企业和个人。 但银行在吸收存款时,又作为债务人承 担经济责任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n (5)在产业周期的各个阶段,对银行信 用和商业信用的需求不同
n 在繁荣时期,对商业信用、银行信用的 需求都会增加
n 在危机时期,由于商品生产过剩,对商 业信用的需求会减少,但对银行信用的 需求却会增加(企业为了支付债务,避 免破产,有可能会加大对银行信用的需 求)
n 3、破坏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n 4、高利贷因积累大量的货币资本,在资本主
义初期成为产业资本的来源之一。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n 因高利贷的高利率是生产变得无利可图, 使产业资本的扩展受到制约
n 新兴的资产阶级坚决反对高利贷
n 英国在1545年的法案中规定:最高利率 为10%,1624年定为8%,1657年定为6 %,但因当时资产阶级并没有掌握高利 贷的话语权,在信用被高利贷垄断的情 况下,法令效果大打折扣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刘永好:鹌鹑蛋孵出民生银行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n 1996年1月12日,中国民生银行在北京正式 挂牌,经叔平任董事长,刘永好为副董事长。 1999年5月起,刘永好用了一年的时间,动用 资金1.86亿元,完成了对民生银行一些股份的 收购,持股量达到1.38亿股,成为占股比 9.99%的第一大股东。与他同台竞争的是东方 集团张宏伟、万向集团鲁冠球,以及万通集团 冯仑。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第一节 信用的形式
n 一、信用的产生 n 人类信用活动开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n 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形成了财富占
有的不均和分化,贫富差距出现。 n 贫困者为生活和生产不得不向富裕者借贷
调剂余缺,信用随之产生。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n 另外,在商品买卖中
n (1)由于生产周期的长短不一 n (2)商品购销地点的远近不同 n 随之产生有的商品生产者在出售产品时,
n (6)银行信用具有自身创造信用的功能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n 由于这种创造货币的成本很小(如在途 资金) ,通过信用创造所能提供的信用 近似“无本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