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族的库扎节修订稿

合集下载

少数民族节日拉祜族三月三

少数民族节日拉祜族三月三

少数民族节日拉祜族三月三拉祜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其在三月三这一天举办的节日活动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关注。

拉祜族三月三节日是拉祜族人民传统的节庆活动,也是他们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本文将介绍拉祜族三月三的来历、庆祝活动和意义。

拉祜族三月三是拉祜族人民传统的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

此时正值春季,大自然万物复苏,百花争艳,正是丰收的前夕。

拉祜族人民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庆祝这一节日,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恩之情。

拉祜族三月三的起源与拉祜族的神话传说有关。

相传在很久以前,拉祜族的祖先在一场大火中逃生后,为了纪念这个奇迹般的事件,便将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定为拉祜族的节日。

从那时起,拉祜族的后代们就以庆祝这一天为乐。

拉祜族三月三节日的庆祝活动丰富多彩,包括祭祖、拜神、表演歌舞等。

在这一天,拉祜族人民会集中在一起,穿上传统的民族服饰,进行隆重而庄严的祭祀仪式。

他们会说出自己的祝福和祈愿,用酒、食品等物品供奉祖先和神灵,以祈求平安和丰收。

在拉祜族三月三期间,还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

拉祜族人民会进行民俗歌舞表演,以传统的音乐和舞蹈形式展示拉祜族的文化特色。

表演者身着各式各样的民族服饰,优美的舞姿和动听的歌声吸引了许多游客的目光。

拉祜族的三月三节日不仅是拉祜族人民的重要节庆活动,也是展示拉祜族文化的窗口。

通过庆祝这一节日,拉祜族人民传承并弘扬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增强了族群凝聚力和自豪感。

拉祜族三月三节日在当地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庆祝活动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看,为当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

同时,节日也促进了社会团结和谐,拉祜族人民通过庆祝节日加强了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总之,拉祜族的三月三节日是一项重要的传统文化活动,不仅富有庄重的宗教色彩和浓厚的民族风情,也是拉祜族人民的欢聚时刻和展示自身文化的机会。

相信通过庆祝三月三,拉祜族人民会更加坚定自己的文化自信,传承并弘扬拉祜族的优秀传统。

拉祜族主题活动方案策划

拉祜族主题活动方案策划

一、活动背景拉祜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普洱市、临沧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等地。

拉祜族文化丰富多彩,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

为了弘扬和传承拉祜族文化,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了解,特举办本次拉祜族主题活动。

二、活动目标1. 弘扬拉祜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人民群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2. 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民族团结。

3. 增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4. 为拉祜族文化传承和发展搭建平台。

三、活动主题“民族团结一家亲,拉祜文化共传承”四、活动时间2022年9月15日至9月20日五、活动地点云南省普洱市拉祜族自治县六、活动内容1. 开幕式(1)时间:9月15日上午9:00-11:00(2)地点:拉祜族自治县文化活动中心广场(3)内容:领导致辞、嘉宾讲话、文艺表演、民族服饰展示、放飞和平鸽等。

2. 拉祜族民俗文化展示(1)时间:9月15日-9月17日(2)地点:拉祜族自治县文化活动中心广场、民族文化村(3)内容:展示拉祜族民间艺术、传统工艺、民俗风情等,包括:a. 拉祜族民间舞蹈表演;b. 拉祜族传统音乐演奏;c. 拉祜族服饰展览;d. 拉祜族手工艺品制作展示;e. 拉祜族传统节日习俗介绍。

3. 民族文化交流活动(1)时间:9月18日-9月19日(2)地点:拉祜族自治县文化活动中心广场、民族文化村(3)内容:组织各民族群众开展民族歌舞比赛、民族体育竞技、民族美食展示等活动,增进各民族之间的友谊。

4. 拉祜族文化旅游节(1)时间:9月20日(2)地点:拉祜族自治县文化活动中心广场、民族文化村(3)内容:举办拉祜族文化旅游产品展销、民族特色美食节、民族风情旅游线路推介等活动,吸引游客前来体验拉祜族文化。

七、活动组织1. 主办单位:云南省人民政府、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 承办单位:普洱市人民政府、拉祜族自治县人民政府3. 协办单位:各相关部门、企业、社会团体八、活动宣传1. 制作宣传海报、宣传册等,发放至各大媒体、社区、学校等。

拉祜族民族风俗的作文

拉祜族民族风俗的作文

拉祜族民族风俗的作文拉祜族民族风俗是中国少数民族中独特而丰富的一部分。

拉祜族是云南省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服饰、饮食习惯和节日庆典。

英文回答:The ethnic customs of the Lahu people are a unique and rich part of China's ethnic minority groups. The Lahu people are a minority group in Yunnan Province, China. They have their own unique language, clothing, dietary habits, and festival celebrations.The Lahu people have a distinct and colorfultraditional attire. The women usually wear long skirts with embroidered patterns and silver accessories, while the men wear loose-fitting jackets and trousers. The traditional clothing reflects the Lahu people's pride in their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ir strong sense of identity.In terms of food, the Lahu people have a diverse and delicious cuisine. They have a preference for spicy andsour flavors, and their dishes often include ingredients such as wild vegetables, mushrooms, and bamboo shoots. Lahu people are also known for their skill in making rice wine, which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ir social gatherings and festivals.The Lahu people have a rich and vibrant festival cultur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s is the Lahu New Year, which is celebrated in November. During this festival, the Lahu people wear their traditional costumes, sing and dance, and participate in various cultural activities. It is a time for the Lahu people to expresstheir joy and gratitude, and to pray for a good harvest and a prosperous year ahead.中文回答:拉祜族民族风俗是中国少数民族中独特而丰富的一部分。

拉祜族的“库扎节”为何是其最隆重的节日

拉祜族的“库扎节”为何是其最隆重的节日

拉祜族的“库扎节”为何是其最隆重的节日
>拉祜族的年节,分为过大年、过小年两次。

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是过大年,正月十五是过小年。

大年一般要过5天,从大年三十开始至正月初四结束。

年三十以前,除夕这天,家家蒸糯米饭、舂糍耙,寨子里碓声此起彼伏热闹异常。

糍耙舂好以后,要先揉成几块小的,分别摆在刀、斧、锄、犁钟等农具上,感激这些生产工具为人们砍树开地,使粮食获得了丰收。

村内住户,到寨边的树林里祭祀山神,祈求山神在新的一年里继续护佑,使谷物丰收,狩猎顺利。

太阳快落山时,全家男女老少站在家门口,面向西方祷告,迎接祖先亡灵回家过年。

大年初一凌晨,每个家庭都要有一名或两名少女去抢接“新水”。

当寨内传来第一声雄鸡啼鸣时,抢水人抬着竹筒争先恐后地奔向泉边抢接新水。

拉祜族群众把新春之水作为纯洁、吉祥的象征,据说,首先接到新水之家,会万事如意,灾难全消。

抢接来的新水,首先要给长者洗脸,表示对长者的祝福。

初一这天,人们一般不外出串门,初二日起才开始带着礼物拜会亲友,相互贺年。

在过拉祜扩期间,寨内男子要举行一次狩猎活动。

这次狩猎,如果猎获到大的野兽,即视为大吉大利;如果空手而归即视为不吉利。

因此,男人进山以后,一定要猪获到野兽才欢呼雀跃而归。

拉祜族有什么风俗习惯

拉祜族有什么风俗习惯

拉祜族有什么风俗习惯拉祜族,是中国古老民族之一,人口41.1476万。

你了解一下拉祜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拉祜族的节日习俗、饮食习惯、宗教信仰和婚礼风俗。

拉祜族的节日习俗拉祜族的节日有春节、扩塔节、端午节、尝新节,火把节、新米节、祭祖节、卡腊节、搭桥节、葫芦节等。

另外拉祜族还有别有趣味的风情,它们是拉祜族文化延续,传播的主要载体,凝聚着拉祜族的文化心理,伦理道德以及价值观。

春节,也叫过年,拉祜语称“扩尼哈尼”。

时间为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九,与汉族春节时间基本相同。

不过,拉祜族过年分过大年和过小年。

大年从正月初一至初五,也称“女人的年”;小年从正月初七至初九,也称“男人的年”。

传说过去只有大年,没有小年。

年前男人们总是集体远行围猎,回来时常常误了年期。

女人们为了慰劳远途而归的男人们,也总是一次次重新备办酒肉食品,给他们补过新年,后来竟逐渐沿袭成习。

因为这是为男人而补过的年,因此,就被称为“小年”、“男人的年”。

原来的年则称为“大年”、“女人的年”。

关于过两次新年习俗的形成,也有的传说,古代拉祜人常常遭受外族人的侵扰。

为了狠狠打击敌人,保卫自己的家园,有一次男人们离乡远征作战。

当他们凯旋归来时,年已过完。

但为了庆祝胜利和万家团圆,人们载歌载舞,又重新过了一次年,而且从此相沿成习,传承至今。

“抢新水”和“芦笙舞会”,是拉祜族春节期间重要而独特的节日活动。

“抢新水”是指新年第一天,即正月初一清晨抢先到山泉边去接取“新水”。

这是拉祜人极为重视的新年头等大事。

他们认为,新水是最圣洁的,是吉祥和幸福的象征。

谁先接到新水,谁家的谷物、瓜果就会先熟,谁家就更有福气。

因此,每年正月初一凌晨,听到雄鸡的报晓声,各家的代表便背起盛水的竹筒和葫芦,迅速奔向泉边,抢接新水。

接回来的新水要先敬献祖先,然后给老人洗脸。

扩塔节,是拉祜族人民间最隆重、最热闹、最欢乐的传统年节。

又称为拉祜大年,时间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举行,节期共九天。

拉祜族扩塔节“三部曲”

拉祜族扩塔节“三部曲”

□文·图 /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娜妥在拉祜语里,“扩”是“年”的意思,而“扩塔”即是拉祜族的新年。

对所有拉祜族来说,“扩塔”是一年中最为热闹和隆重的节日,因为它是拉祜族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祈盼来年平安的重要日子。

当前国内的“扩塔”普遍遵循汉族农历,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到初四为“扩路”,即大年,又叫“女人年”,为期四天;初八到初十为“扩捏”,即小年,又叫“男人年”,为期三天。

然而,正如谚语“桃李花开,拉祜过年”,进入腊月,当桃花和李花开始绽放,辛勤的拉祜族就已经围绕“扩哈”(迎新年)——“扩过”(过新年)——“扩北”(送新年)奏起了拉祜族扩塔节“三部曲”。

“扩哈”——迎新年作为生长在云南南部的拉祜族女孩,在儿时的冬日记忆里,比起北方的漫天雪花,我所拥有的是满山遍野的冬樱花、桃花、李花随风飘下,我也知道,这意味着距离扩塔节不远了。

村子里并没有因为收割完田里的庄稼而空闲、沉寂下来,相反,村头村尾都能看到大家哼着小调儿,忙前忙后;此时,邻里见面,最常说的一句就是“扩哈哒,扩过萨”,即只有新年迎得好,才能过好新年。

为迎接新年,拉祜族人家要做一些准备。

必不可下种;一样高;一样长,盖住了整个田埂;灿灿;拉祜族扩塔节“三部曲”田野FIELDWORK少的有砍薪柴。

薪柴是拉祜族重要的燃料,日常生火做饭都离不了它。

但过新年的薪柴,拉祜族有自己形而上的解释:砍薪柴是为了“厄莎”(拉祜族原始宗教信仰里的至上神或“天神”)、“扩协帕”(年神)做椅子。

薪柴拉祜语称“阔四”,必须是大树砍开成块的,而不能是小树砍断成节的,据说这是因为“厄莎”和“扩协帕”要坐在薪柴上面看拉祜族过年,给拉祜族降福。

天神和年神的“椅子”,必须砍得又漂亮又好坐。

清扫屋子,也是必不可少的。

拉祜族除尘,一般都要去山上砍尖栗树枝,即使房屋已经被打扫得很干净了,也必须要用尖栗枝再清扫一遍房屋内外,据说这是因为尖栗不仅花开得茂盛而且果实结得繁多,用它清扫房屋寓意着来年多产多福。

拉祜族节日文化

拉祜族节日文化
拉祜族概况
• 拉祜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现有人口 约41万(1990年统计),主要分布在澜沧 江两岸思茅、临沧两个地区。其中78%分布 在澜沧江以西,北起临沧、耿马,南至澜 沧孟连。此外,在澜沧江以东的景东、镇 沅、景谷、金平、江城等县以及澜沧江以 西的景洪和勐海等县也有少量拉祜族人民 居住。
• 拉祜族渊源于古代号“东方大族”的 氐羌后裔,古代拉祜族最早生活在甘 肃青海地区。历史上,曾有古羌人的 部分支系向南迁徙,进入今云南境内, 分布在金沙江南岸地带,秦汉时期, 活动于洱海地区的彝语支各族体被泛 称为“昆明夷”,其中便含有拉祜族 的先民。
• 拉祜族的宗教信仰有原始信仰、大乘 佛教、基督教和天主教。拉祜族的原 始宗教信仰是万物有灵,多神拜物, 对拉祜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影响最为广 泛。清朝初年,大乘佛教传入澜沧江 拉祜族居住区后,佛教逐渐取代了原 始宗教的位置,成为与政治结合的宗 教思想。
• 1922年,美国基督教会教徒在糯福, 即今天的澜沧县盖了第一座基督教堂, 开始在我国的澜沧、双江等县拉祜族 地区传播基督教。天主教大约是在 1939年有法国人传入云南省澜沧县拉 祜族居住的地区,但由于天主教的许 多教规和拉祜族人原有的宗教意识相 互冲突,所以天主教在拉祜族中未产 生太大的影响。
• 拉祜族在历史上原本没有文字,曾以 木刻记事,结绳记数。在二十世纪初, 外国的传教士来到了拉祜族居住的地 区,他们为了便于传教,曾用拉丁字 母创制了一套拉祜文。这套拉祜文很 不科学,因而也未能广泛传播。
• 解放后,对原有的拉丁文字进行了改 革,制定了以拉祜纳方言为基础方言, 以澜沧江拉祜族自治县的勐朗坝、东 回一带的语音为标准音的新拉祜文。 现在,拉祜语和汉语,拉祜文和汉文, 是澜沧县的通行语言和文字。
• 关于过两次新年习俗的形成,也有的 传说,古代拉祜人常常遭受外族人的 侵扰。为了狠狠打击敌人,保卫自己 的家园,有一次男人们离乡远征作战。 当他们凯旋归来时,年已过完。但为 了庆祝胜利和万家团圆,人们载歌载 舞,又重新过了一次年,而且从此相 沿成习,传承至今。

「拉祜族迁徙史诗《根古》」

「拉祜族迁徙史诗《根古》」

拉祜族迁徙史诗《根古》巴莫曲布嫫拉祜族史诗《根古》主要流传于思茅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和其他拉祜族聚居地区,是一部描述拉祜族先民繁衍迁徙的叙事性史诗。

迁徙是拉祜族社会发展中一段重要而又漫长的历史,在拉祜族心目中就是祖先和历史的象征。

这部叙事长诗主要叙述从秦汉时期开始,拉祜族先民告别了他们繁衍生息的青藏高原,从传说中遥远的北方密尼都库、诸海厄波等地起步,历经千辛万苦,跨越几个世纪,跋涉数万里,一直迁徙到“勐缅密缅”(今临沧一带),最后大量移居到今天的澜沧地区定居生活下来的历史。

同时,也记载了迁徙到每个地方的原因、迁徙的地名、环境、地形、地貌和居住情况。

长诗除迁徙章节外,还存留着许多记叙拉祜族历史中的重大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等完整章节。

经历代拉祜老人的传唱,已成为一部无文字的拉祜族史。

1989年,当地民族工作者李扎约收集整理了《拉祜族民间诗歌集成》(未公开发行),将史诗《根古》收录其中。

同年,云南省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根古》拉祜文、汉文对照书一套,在拉祜族民众中产生了很大影响,目前已成为拉祜族重要的具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是研究拉祜族历史、文化、经济的有用资料。

目前,拉祜族艺人已少有能完整演唱者,仅少数老人掌握全本,濒临失传的危险。

千百年来,拉祜族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璀璨的精神财富。

长期的父系氏族社会和原始游猎生活,使口头文学风丰富多彩美丽神奇,世代相传有口皆碑,深深地存活于民间文化生活之中,构成了本民族的历史、宗教、政治、社会道德的知识宝库,成为研究和认识拉祜族的百科全书。

拉祜族民间文学的形成,大致可分为三个历史时期,一是远古文学。

从公元前的旧石器时期开始直至公元世纪,是史前文学发生和发展的时期。

这一时期已元世祖群鹤氏族社会,狩猎采集经济为主,处于游动和迁徙之中。

大自然的威力使人们有对自然力的恐惧产生了万物有灵的原始信仰,反映在文学上便是古代神话,其中包括了厄莎的产生、造天造地、造日造月、物种的起源,人种的由来等等;二是中古文学。

拉祜族的风俗作文400字

拉祜族的风俗作文400字

拉祜族的风俗作文400字英文回答:The customs of the Lahu ethnic group are rich and unique. As a member of the Lahu tribe, I would like to share some of our customs and traditions.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ustoms in our culture is the traditional Lahu wedding ceremony. When a couple decides to get married, they must go through a series of rituals and ceremonies. The groom's family will send representatives to the bride's house with gifts such as pigs, chickens, and wine. This is called "zhuoqiu" in our language, which means "asking for the bride." The bride's family will then prepare a feast for the groom's family, and the twofamilies will exchange gifts and blessings. This ceremony is not only a celebration of love, but also a way to strengthen the bond between the two families.Another unique custom of the Lahu people is the"Lusheng" festival. Lusheng is a tradi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 made of bamboo, and it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our culture. Every year, we hold a grand festival to celebrate the harvest and pray for a good future. During the festival, people dress up in traditional costumes and play the Lusheng. There are also traditional dances and singing performances. It is a joyful and lively event that brings the whole community together.In addition to these customs, the Lahu people also have their own traditional clothing, food, and language. Our traditional clothing is colorful and embroidered with unique patterns. It is a way for us to express our identity and heritage. As for food, we have a variety of delicious dishes, such as Lahu hot pot and Lahu rice noodles. These dishes are not only tasty but also reflect our cultural heritage.中文回答:拉祜族的风俗习惯丰富而独特。

【传统文化】拉祜族民俗 拉祜族特殊日子的特殊习俗

【传统文化】拉祜族民俗 拉祜族特殊日子的特殊习俗

【传统文化】拉祜族民俗拉祜族特殊日子的特殊习俗【传统文化】拉祜族民俗拉祜族特殊日子的特殊习俗节日:过年拉祜语叫“扣扎”或“扣木扎”,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

腊月二十四全村打扫室内外环境,净身沐俗,据说不干净年神不来,年成也就不吉利。

大年三十以前,家家户户忙着宰牛杀猪,舂粑粑。

大年三十晚上,大摆酒筵献“卧待”和诸神,然后吃年饭、唱年歌、跳芦笙舞。

初一鸡鸣,每家都要派人背着竹筒到水沟去背新水(据说是天神赐给人们的“吉祥水”)。

有火药枪的要鸣枪。

同时,用新水、米和酒敬献“火神”和祖宗。

献毕,按男女姓别分开坐在火塘边,听家长致词庆祝和告诫青少年怎样做人。

之后,全家人边吃边喝边唱歌,彻夜不眠。

初二清晨,杀1只公鸡献祭秋千架,祭时还要用荆条、野姜点燃绕秋千二圈以示驱鬼,然后青少年男女荡秋千娱乐。

秋千架过37天后,由无儿无女的人家砍倒。

已成婚的青年男女、婚后3年,每年都要在过年时背4块饼(两大两小,约重30公斤)身向父母兄嫂拜年。

新谷成熟时过“吃新米节”,欢庆丰收。

火葬:人死后车门口于正屋右侧的火塘旁,头朝里脚朝外,灵前可供米饭一碗、筷一双、甜鸡一只。

妇女在旁痛哭守灵,并由1个领哭者领唱颂歌,歌颂死者一生的功德。

车门口1日或数日,至选取的吉日良辰设灵,并鸣枪知会亲友前来悼念。

去悼念的人都必须拎猪、鸡、酒来,做为葬礼。

出殡前将丧礼中的猪、鸡用木棍打死,人葬后在坟前供祭。

供品除老人外,任何人都不能吃。

棺材有两种:一是用篾席卷裹,一是普通的木棺。

坟地就在家的附近,只要滚1个鸡蛋于地,在蛋破处或停止处下葬。

人葬时棺材的大头朝向西方,坟垒高堆但不立墓碑。

墓前置放一两件死者生前用过的弓箭、背箩等物,成年人死后连续3年定期扫祭。

若死者系成年男子,人葬后全家原住的房屋要烧毁,另迁新扯重建。

不洁:日常生活中的不洁存有:儿媳无法同公公、弟媳无法同夫兄同桌喝茶,接递东西也无法轻易过手,无法随便步入公公和夫兄的“阿泡”。

无论未婚或已婚的女子,在长辈前无法挑下头巾,更无法披头散发。

拉祜族传统文化研究综述

拉祜族传统文化研究综述

《拉祜族传统文化研究》——参考文献综述李先成 2011-10-26一、引言拉祜族源于原分于甘、青地区的古羌人,后来不断的向南迁徒。

战国时代已活动在云南境内。

根据考古发现分析,战国时期的拉祜族先民已脱离原始时代,他们男女均头梳双辫、身着及膝长袍,从事迁徙农业和畜牧业。

但狩猎和采集仍占有较大比重。

拉祜族在进入云南之后并没有停止迁徙的步伐,在经过了长期的迁徙之后,拉祜族在云南的分布形成了以澜沧江为界的东、西这样两部分,同时也产生了东、西两个地区不同的历史发展状况。

其服饰也反映了这种历史和文化的变迁,既具有早期北方游牧文化的特征,也体现了近现代南方农耕文化的风格和特点。

勤劳的拉祜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并丰富了本民族的独特文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地拉祜族的社会发展极不平衡,总体看来,可分为两类地区。

云南澜沧县东北部、临沧市、双江县、景谷县、镇沅县、元江县、墨江县等地的拉祜族,已处于封建地主经济阶段,生产水平与当地汉、傣族大体相当,但生产技术落后。

云南澜沧县西南部、孟连县、西盟县、耿马县、沧源县及西双版纳等地的拉祜族,由于历史原因被纳入傣族封建领主经济体制下,生产力水平低下,带有浓厚的原始经济残余。

这类地区的拉祜族主要从事山地农业,兼营狩猎、采集和养蜂。

另外,在云南金平县长约300公里,宽约30公里的森林中,还活动着拉祜族的一支“苦聪人”,其社会性质尚处于原始社会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拉祜族地区发生了巨大变化。

1953年4月7日,成立澜沧拉祜族自治县,1954年6月16日成立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按不同地区社会发展的情况,于1952—1956年分别实行土地改革或和平协商土地改革。

于1958年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金平县组织工作组深入森林地区寻找居无常处的拉祜族的苦聪人,帮助他们在平坝定居下来。

建国近半世纪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拉祜族人民的艰苦奋斗,使拉祜族农村、城镇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迅速发展,拉祜族的社会历史已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拉祜族跳哑巴

拉祜族跳哑巴

拉祜族跳哑巴拉祜族跳哑巴新平拉祜族聚居在水塘镇旧哈村委会一带,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传统的民间习俗、祭祀礼仪和祭祀舞蹈反映着拉祜族的精神文化生活。

其中“跳哑巴”舞就是拉祜族的一个独具特色的传统习俗。

每年农历二月第一个属牛日,是拉祜族一年一度传统的民间习俗日,这一天都要举行隆重的“跳哑巴”舞。

“跳哑巴”舞也叫“清扫寨子”,其意是春节过后在全寨内清扫不洁之物,驱除邪恶,去除病魔,祝愿来年人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五谷丰收,六畜兴旺。

“跳哑巴”舞由跳头〔主持人〕挑选十多名寨内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装扮成哑巴,由跳头牵着羊带着他们在全寨各家各户去“搜寻”妖魔鬼怪,病床残迹,把装成妖魔鬼怪,装成病魔娘娘的妇女一个个拖出,用绳索五花大绑,强行拴走。

哑巴舞人员就由这些青壮年“哑巴”和妇女装成的“妖魔鬼怪”、“病魔娘娘”组成。

哑巴舞越跳规模越大,气氛也越来越热烈,从寨头跳到寨脚,再由寨脚跳到田间地角。

“哑巴”捉完这些“不洁”之物,在跳头的带着下,把羊杀掉,用羊来祭天神、地神,希望来年全寨得到在神地神的保佑,随后大家聚餐。

饭前,众人要跟巫婆一起唱颂:“阴差阳差来撵你,妖魔鬼怪你莫藏;天神地神来杀你,病魔娘娘赶快逃;村村寨寨已扫尽,人畜平安无病痛,五谷丰收庆新年。

”然后全寨男女老幼入席就餐,尽情畅饮,一醉方休。

夜晚,全寨男女老幼聚集在寨内空场上点然熊熊箐火,吹起芦笙,弹起三弦,跳舞对歌,尽情狂欢,直到次日天明。

拉祜族为什么要在每年农历二月第一个属牛日“跳哑巴”呢?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在哀牢山上有个苦聪〔苦聪是拉祜族的一个支系〕寨子,寨里的人们辛勤劳作了一年,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

节日中,人们穿红戴绿,喜气洋洋,又杀年猪,又舂粑粑,从大年初一一直喜庆到元宵节。

正当人们沉浸在喜庆的日子里,那些妖魔鬼怪、病魔娘娘乘人们不注意钻到村寨,进入各家各户,藏于房屋内的阴暗角落,偷食人们祭奠祖先及各路神仙的供品。

春节过完后,人们再没有供品,人就病倒了,很多人离开了人世,造成无人栽种庄稼、无人放牧的荒凉景象。

少数民族文化拉祜族

少数民族文化拉祜族

少许民族文化--拉祜族拉祜族,人口有 411476 人。

主要分布在澜沧江流域的思茅、临沧以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拉祜族地处亚热带山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一年中雨季、旱季分明。

澜沧地区群山宏伟,河流逶迤,资源丰饶,物产富庶,风光宜人。

拉祜族有“拉祜纳”、“拉祜西”两大支系,源于古代氐羌系统,与彝族关系亲近。

清代文件中被称为“倮黑”。

自称拉祜,意为用火烤吃老虎肉,反响出拉祜族历曾是一个狩猎民族。

苦聪人是拉祜族的一个支系。

新中国成立后,依照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命名为拉祜族。

拉祜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大多数人通汉语和傣语。

部分拉祜族宽泛使用过西方传教士创制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

此后,在原有的字母基础上,创制了拼音文字,实履行用。

拉祜族的音乐、舞蹈,拥有独到的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味,口头文学形式多样。

拉祜族的乐器有芦笙、三弦等。

舞蹈多用脚踏动作,左面单摆。

传统舞蹈有芦笙舞,样式多达三、四十种。

诗歌中的“陀普科”(谜语),特别为公众喜闻乐道。

传统节日有火把节。

衣色尚黑拉祜族最喜欢黑色,以黑为美。

衣尚黑色是拉祜族服饰的一个特点。

到此刻,拉祜族依旧特别喜欢穿传统服饰,透过拉祜族服饰,仍可窥见古代氐羌系统民族衣着形象。

唐代文件中记录,古代乌蛮“妇人衣黑缯,其长曳地。

”拉祜西支系妇女喜欢裹 0.3 米多长的黑色头巾。

最末一端长长地垂及腰际。

有地方妇女还适用黑布裹腿的习惯。

黑色衣服上缀以色彩斑斓的图案,显得格外盛大华美。

拉祜西妇女穿窄袖短衫饰以彩色布条;或穿裙子,间隔出红、黑、白三色。

她们出门时,总是肩挎背包,既装物品,也显示自己纺织技艺。

澜沧县拉祜族男子戴的帽子,用六至八片正三角形蓝黑布拼制而成,下边镶一条较宽的蓝布边,顶端缀有一撮约 15 公分长的彩穗垂下。

有的不戴帽子,则用黑布长巾裹头。

妇女穿花边衣服,也用黑布包头。

此刻,青年小伙子多在对襟短衣外面配上一件黑面白里的褂子,姑娘们则在衣衫下衬上一件白汗衫,下摆露在筒裙上面。

拉祜族节日:扩塔节(中国传统节日)

拉祜族节日:扩塔节(中国传统节日)

拉祜族节日:扩塔节(中国传统节日)
在云南省的西南部,居住着40余万拉祜族人。

拉祜人称虎为“拉”,称用火烧食物吃为“祜”,“拉祜”即用火烧烤虎肉吃之意。

由此可知,拉祜族是云南古代山地猎耕民族之一。

“扩塔”是拉祜语的音译,意为过年。

时间与汉族春节同期,断断续续共9天。

正月初一至初四为一节,初八、初九为二节、十三至十五为三节。

拉祜族相,他们的祖先是从葫芦里生出来的,所以把葫芦列为吉祥物,并用葫芦做了芦笙,每逢扩塔节要跳芦笙舞。

开初过扩塔节时,男子们上山打猎没能赶回家,所以初八、初九补过节。

因此,在拉祜族的扩塔节里,初一至初四叫过大年,又叫女人的年(节);初八、初九叫过小年,又叫男人的年(节)。

在扩塔节里,初八、初九最热闹隆重,这反映了男子的社会地位。

拉祜族的扩塔节,是古代拉祜族思想、文化、信仰等方面的缩影,也反映了其社会发展的一个侧面。

拉祜族的抢头巾风俗

拉祜族的抢头巾风俗

拉祜族的抢头巾风俗西双版纳的拉祜族,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保留有从妻居的习惯。

婚恋方式因支系不同而有所不同。

抢头巾是拉祜西(黄拉祜)男青年主动向女青年求爱的一种形式。

拉祜西居住的村寨,一般都建有寨庙和寨场。

夜里,青年男女常吹着葫芦笙和口弦(响篾)在寨庙、寨场四周结伙开展对唱活动,用歌声摸索对方心愿,觅寻中意的伴侣。

一旦发觉其中有相互有意者,大家便会停止对唱,支持那对男女对唱谈情,并为其出办法编歌词表达心声,暗中开展竞赛。

有时还有人帮腔代唱,使俩人越唱越有情,最终成为情侣。

每年春节和火把节来临时,拉祜西都要开展跳歌活动。

特殊是过春节时,全寨男女老少在寨场集中跳歌,跳歌的时间有的长达十多天。

青年男女趁跳歌之机谈情说爱。

小伙子往往间夹在姑娘中间,与姑娘握手同舞,用耳语挑逗,以手指表达感情。

小伙子一旦看中某个姑娘,便始终与她握手共舞,并作出很多喜爱的示意。

舞曲完时,伙子会伸手抢去姑娘的头巾,离开寨场,引姑娘与他单独幽会。

姑娘若对伙子有意,便会相跟而去;若对伙子无意,可追去抢回头巾,也可不加理睬,事后托人送点礼物给抢头巾的伙子,再索回头巾;伙子接到礼物,也应以礼回赠,将包头巾归还姑娘。

男女青年经过公开谈情和幽会,确定了爱情关系以后,要互赠定情信物。

男方父母要准时托媒人带上米酒、茶叶、烟草等礼物到女方家求婚。

求婚一般都要经三次登门,方能得到答复。

女方父母见媒人一而再、再而三地相求,便收下礼物,表示同意联姻,并择日进行婚礼。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是唐朝大诗人王维的一句诗。

那么什么是茱萸,茱萸又为什么成为了重阳节的标配呢?中秋博饼活动在许多地方成为一种节日习俗,但是也消失一些与博饼的历史文化内涵不相协调的现象。

有的杜撰历史,有的不断提高博饼奖品价值,中国自从诞生以来,其政治和经济中心始终位于中原,也就是现在的河南。

天子都是在中原号令天下,直到大宋皇帝被赶跑到了杭州,此时政治中心广州的汉乐起源于七百多年前,最早呈现在庙堂之上的音律。

拉祜族有哪些传统民俗节日

拉祜族有哪些传统民俗节日

拉祜族有哪些传统民俗节日拉祜族是我国云南省西南部的一个山区少数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

拉祜族散居在西盟、耿马、景东、景谷、镇流、墨江等地。

那么你知道拉祜族有哪些传统民俗节日吗?下面小编来为你介绍拉祜族的传统节日。

拉祜族哈巴节拉祜语,意为“月亮节”。

又称“月圆节”。

拉祜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举行。

拉祜族认为:月亮神为人们分出了每年的耕种节令。

因此,每逢八月十五月圆之时,人们则举行祭月仪式。

届时,要以新谷新米鲜瓜祭月亮。

意思是让月亮也尝尝人间生活的美好。

当月亮升起时,全寨的男女老少集中到广场上,由头人和寨中有威望的老人向月亮行鞠躬礼。

礼毕,人们在广场进行各种活动。

持芦笙的人吹响导乐,全寨所有芦笙一齐吹奏,人群随着乐曲节奏拉手围成圆圈,跳起欢快的芦笙舞,一直到天亮。

其间,老年人可在某家楼中聚会欢饮,青年男女可以借此机会到树丛中谈情说爱。

而结婚的青年男子和少妇,却必须自始至终在舞场上充当主力,不能因休息而冷场,更不能半途悄悄离去,一直坚持到天亮。

拉祜族火把节拉祜族的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

关于这个拉祜族节日,有两个传说。

一个说是很久以前,在拉祜族居住的山上住着一个善人和一个恶人,恶人专门吃人的眼睛,善人专门帮助人。

后来善人在一只没有角的山羊头上安了一对蜂蜡做的角。

晚上善人点燃了两支蜡烛,山羊跑到山上,到处乱跑,像无数的火把,就这样把恶人吓跑了,人们终于得到了安宁。

这天正好是六月二十四日,于是,每年这一天人们都过火把节。

还有一个传说是天神厄萨要拉祜族人每年向它上供,机智勇敢的拉祜族人扎努扎别领导人民进行反抗,因此触怒了天神,天神把天变黑,把太阳、月亮和星星和其他能发光的东西都藏起来。

天地黑暗人们不能耕种土地,扎努扎别就教人们用松明和蜂蜡绑在牛角上照明耕地,庄稼照样长得很好。

为了纪念扎努扎别,人们举行这个拉祜族节日。

节日当天,拉祜族家家户户都要杀鸡,准备丰盛的晚餐。

家家户户还要点蜂蜡或蜂蜡做的蜡烛。

少数民族拉祜族民俗文化科普介绍PPT教学课件

少数民族拉祜族民俗文化科普介绍PPT教学课件
打扮特色
拉祜族人民的打扮具有独特的风格,特别是他们的发型和头饰,通常都是剃光头或者短发,男性会留一 缕头发在头顶,编织成复杂的花纹,而女性则喜欢佩戴银制或者布料的头饰。
拉祜族的饮食文化
饮食习惯
酒文化
拉祜族的主食是稻米和玉米,同时也 会食用一些薯类、豆类和野菜等辅助 食品。
拉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酒文 化也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拉祜 族的酒多以自酿为主,如“苞谷酒” 、“橡胶酒”等。
CHAPTER 03
拉祜族的民俗风情
拉祜族的服饰与打扮
传统服饰
拉祜族的传统服饰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色彩,男子通常穿着黑色或蓝色的长袍,头上缠绕着布料或者毛线做的包头巾, 妇女则穿着色彩鲜艳的裙子或长袍,搭配银制饰品和头饰。
服饰文化
拉祜族的服饰反映了他们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不同地区的拉祜族服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拉祜族的舞蹈
拉祜族的舞蹈风格独特,通常与歌曲相互配合,表达了拉祜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舞蹈动作粗 犷奔放,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拉祜族的传统手工艺
纺织工艺
拉祜族妇女擅长纺织,她们用手 工编织的布料制作衣服和家居用 品,这些物品不仅实用而且雕刻工艺也十分发达, 他们用木头雕刻神像、乐器和装 饰品等,工艺精细、栩栩如生。
春秋战国时期,拉祜 族在滇池和邛都(今 四川西昌东南)之间 。
拉祜族的分布与人口
01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澜沧江流域, 以及贵州省和缅甸东北部地区。
02
人口数量约为4万(2010年), 在中国和缅甸的拉祜族人口数量 均有所增加。
拉祜族的语言与文字
拉祜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有3 种方言。
无传统文字,多使用汉字或傣文进行 记录和交流。
CHAPTER 04

试析拉祜西的年节──“扩”

试析拉祜西的年节──“扩”

试析拉祜西的年节──“扩”
扎努
【期刊名称】《云南社会科学》
【年(卷),期】1996(000)004
【摘要】试析拉祜西的年节──“扩”扎努云南拉枯族的自称主要有拉枯纳、拉枯西和拉祜普,各支系的文化异同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国外学者在泰国还发现了拉祜尼即红拉枯等,安东尼·R·沃克著文介绍了一些有关拉祜尼的文化习俗。

①云南省思茅地区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懦福乡南段、巴卡...
【总页数】8页(P48-55)
【作者】扎努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学院中文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92
【相关文献】
1.社会文化现象的象征意义及解读--以木戛拉祜纳年节仪式的分析为例 [J], 马健雄
2.试析拉祜族女性外嫁的原因和影响*--以临沧市南美拉祜族乡多依村为例 [J], 杨云燕;张阳
3.中缅边境拉祜西的文化记忆与族群认同——以澜沧龙竹棚母寨与子寨拉祜西为例[J], 许瑞娟
4.繁忙的割胶与热闹的“扩塔”:拉祜族族性认同的加强——以西盟南约寨拉祜族
为例 [J], 林春大
5.中缅边境拉祜西的文化记忆与族群认同-以澜沧龙竹棚母寨与子寨拉祜西为例 [J], 许瑞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拉祜族的库扎节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拉祜族的库扎节
拉祜族的库扎节
库扎节,是云南省西南边陲崇山区拉祜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傣历三月或四月初举行,为期四五天。

“库扎”是拉祜语的音译,意思是年节。

节日这天,全村寨的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当村寨外传来火枪的响声时,大家聚集一起,在铓锣、象脚鼓声中,唱歌起舞并奔向寨门,迎接亲人回家过节。

当提着酒肉、糯米粑粑、白薯等食品的亲人快到寨门的时候,由村寨中德高望重的老人向他们身上拔苗助长撒米、敬酒,表示吉祥如意、新年快乐。

然后大家唱歌跳舞。

狂欢过后,各自回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