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
EB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
潜伏感染
病毒随被感染细胞周期复制,S期仅复制一 次,分裂并产生子代个体。
表达EBNAs、LMPs基因,前者尤其EBNA2 与病毒复制及细胞永生有关,后者尤其 LMP1是潜在致癌基因,与细胞增殖和生长 调控有关。
Straathof KC,Bollard CM,Rooney CM,et al.Immunotherapy for EBV associated cancers in children.Oncologist,2003,8(1):83-98
编码约100个基因,其中编码壳抗原(VCA)、 早期抗原(EA)、核抗原(EBNA)的基因 尤为重要。
感染方式:潜伏感染、裂解复制感染
裂解复制感染
阻断感染细胞正常周期,持续S期状态,病 毒大量复制,VCA、EA充分表达并抗体产生, EBV特异性杀伤T细胞生成并破坏被感染细 胞,致使EBNA1暴露,并于恢复期产生抗体。 同时T淋巴细胞活化释放各种炎性因子破坏组 织产生各种合并症。
急性感染
传单
T细胞产生抗EBV感染的B细胞的免疫反应是 各种临床症状的基础。
本质为自限性的淋巴增殖性疾病,外周血异 淋多数是细胞毒T细胞。
机体通过各种途径杀伤病毒但不能完全消灭, EBV可在B中长期潜伏。
传单 — 临床表现
潜伏期4-7周 发热(89 %) 、咽炎(78 %) 、颈部淋巴结肿大
EBV 血液病中心 杨双
流行病学特点
感染率占世界人口90%以上 初次感染多发生于年幼儿,可无任何临床表
现。但在少数儿童尤其年长儿和年轻人可发 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AHS、重症 传单 部分携带者于多年后可出现一系列EBV相关 疾病:CAEBV、EBVAHS、多种恶性肿瘤
生物学特点
EB病毒感染
目录
01 生物学性质题内容 ADD DIRECTORY ONE TITLES 02 实验室诊断题内容 ADD DIRECTORY ONE TITLES 03 相关性疾病的诊断 ADD DIRECTORY ONE TITLES
添加标题内容 ADD DIRECTORY ONE TITLES
EB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
EB病毒抗原
基因组为172000bp,编码五种病毒蛋白: 壳抗原(Viral capsid antigen, VCA) 膜抗原(Membrane antigen, MA) 早期抗原(early antigen, EA) 核抗原(nuclear antigen,NA) 补体结合抗原(即可溶抗原S) 病毒相关核抗原( EBV associated nuclear antigen, EBNA):
• 本病可侵犯全身多个脏器,临床呈多样化,易误诊、
• 临床类型:咽炎型、腺热型、淋巴结肿大型、肺炎型、肝炎型、
胃肠型、肾炎型、皮疹型、脑炎型、心脏型及生殖腺型等;
•
并发症:咽部继发性感染、脾破裂、胃肠道出血、自身免疫溶 血性贫血、再障、粒细胞缺乏症及血小板减少症等
传单的EBV感染实验室诊断
此处可添加单位或公司名称
CAEBV 的发病机制
1、宿主免疫调节紊乱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NK 细胞 穿孔素基因突变
2、病毒基因的调节紊乱 3、染色体畸变
CAEBV 的临床特征
• 三大突出表现:持续或间断发热、肝脾肿大和淋巴结病
• 其他常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定期或持续疲劳,咽喉痛疼,淋 巴结触痛、贫血、肌肉酸痛、关节痛、牛痘样水疱及蚊虫过敏
• 消化系统:消化道溃疡、腹泻、肝炎、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 • 眼睛:可致突眼症,视网膜炎 • 皮肤:除了牛痘样水疱及蚊虫过敏外,还可表现为各种皮损如干燥综合征、不典型皮疹及口
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
鼻咽癌
鼻咽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 ,主要发生在鼻咽部,与EB病 毒感染密切相关。
鼻咽癌的症状包括鼻塞、流涕 、头痛、耳鸣等,有时还会出 现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鼻咽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放疗、 化疗等,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 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淋巴瘤
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系统的 恶性肿瘤,与EB病毒感染也有
05
CATALOGUE
EB病毒感染的未来研究方向
EB病毒与鼻咽癌发病机制的研究
深入研究EB病毒与鼻咽癌的关联
探索EB病毒在鼻咽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及EB病毒基因与鼻咽癌 基因的相互作用关系。
寻找EB病毒致癌基因
通过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手段,寻找EB病毒中的致癌基因,并研究其 致癌机制。
01
02
03
04均衡饮食ຫໍສະໝຸດ 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素,包括 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以
维持身体健康和免疫力。
适量运动
定期进行适度的运动,有助于 增强体质和提高免疫力。
充足睡眠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 身体恢复和免疫力提升。
避免疲劳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 免过度疲劳和压力。
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手
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特别是在接触公共物品 、打喷嚏或咳嗽后。
咳嗽礼仪
用纸巾捂住口鼻,避免直 接咳嗽或打喷嚏到他人或 公共物品上。
避免共享个人物品
如牙刷、毛巾等,以减少 病毒传播的风险。
避免接触感染源
避免与EB病毒感染者接触
特别是避免共享食物、饮料和餐具等。
减少到人员密集场所活动
如医院、学校等,以降低感染风险。
接种EB病毒疫苗
根据当地卫生部门的建议,接种EB病毒疫苗,以预防EB病毒感染 。
EB病毒相关性儿科疾病
EB病毒相关性儿科疾病Epstein-Barr 病毒(EB病毒),属于疱疹病毒γ亚科,1964年由Epstein、Archong和Barr首次在建立的伯基特淋巴瘤细胞株中发现。
在免疫功能正常的个体,原发感染EB病毒在口咽上皮细胞复制,最后潜伏在B淋巴细胞,可无症状或出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
IM具有自限性,数周后症状减轻直至消失。
在先天免疫缺陷或后天免疫抑制时,儿童EB病毒感染可引起淋巴异常增殖性疾病(LPD)或淋巴组织细胞增生性噬血综合征(HLH)。
个别情况下,在无明确免疫功能低下的个体,EB病毒感染后可出现慢性或复发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症状,伴随EB病毒抗体异常改变,称为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AEBV)。
EB病毒仅能在B淋巴细胞中增殖,可使其转化,能长期传代。
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具有EBV的基因组,并可产生各种抗原,已确定的有:EBV核抗原(EBNA),早期抗原(EA),膜抗原(MA),衣壳抗原(VCA),淋巴细胞识别膜抗原(L YDMA)。
EB病毒长期潜伏在淋巴细胞内,以环状DNA形式游离在胞浆中,并整合在染色体内。
人体感染EBV后能诱生抗EBNA抗体,抗EA抗体,抗VCA 抗体及抗MA抗体。
已证明抗MA抗原的抗体能中和EBV。
上述体液免疫系统能阻止外源性病毒感染,却不能消灭病毒的潜伏感染。
一般认为细胞免疫(如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反应)对病毒活化的“监视”和清除转化的B淋细胞起关键作用。
EBV分离培养困难,一般用血清学方法辅助诊断。
在有条件实验室可用核酸杂交和PCR等方法检测细胞内EBV基因组及其表达产物。
二)嗜异性抗体凝集试验(一)EBV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儿科相关疾病:(一)非肿瘤性疾病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nmononucleosis.IM)小儿感染EBV后多数表现为IM。
1968年首次发现该病毒是引起IM的病源,后经血清流行病学等研究得到证实。
该病是目前所知道的由EBV直接引起的唯一疾病,有以下理论依据:(1)此种病毒只能在淋巴网状系统的细胞中生长增殖;(2)培养过程中该病毒能刺激淋巴细胞的增生;(3)急性期患儿周围血淋巴细胞可培养出EBV;(4)患者血清中具有高滴定度EBV的特异抗体,并可长期存在;(5)无此特异抗体者对此病易感,而抗体阳性者则不发病。
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常见并发症
包括肝功能损害、脾破裂、血小板减 少性紫癜等。
处理建议
针对不同类型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 治疗措施,如保肝、止血、输血等, 同时积极控制原发病。
预防措施
加强患儿护理,避免剧烈运动,定期 监测相关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 症。
04 患者管理与康复指导
住院期间护理措施落实
严密观察病情
持续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包 括体温、呼吸、心率等,及时
诊断。
病理学检查
对于疑似淋巴瘤或鼻咽 癌的患儿,可进行病理
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流程
诊断标准
结合典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病理学检查,可作出EB病毒感染的诊断。具 体标准可参考相关指南或共识。
鉴别诊断流程
对于疑似EB病毒感染的患儿,需与其他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 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鉴别诊断流程包括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相关 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分享诊疗经验、研究成果和医疗资源 ,有助于提高诊疗水平和治疗效果。
建立全球监测体系
建立全球EB病毒感染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保障全 球公共卫生安全。
推动政策制定与落实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积极推动相关政策制定与落实,为EB病毒感 染的诊疗提供有力保障。
01
随着对EB病毒生物学特性的深入了解,研发特异性抗病毒药物
成为未来治疗的重要方向。
广谱抗病毒药物的研究
02
广谱抗病毒药物能够同时抑制多种病毒,对于治疗EB病毒感染
也具有重要意义。
药物研发技术的创新
03
新型药物研发技术如基因编辑、高通量筛选等将为抗病毒药物
EB病毒与相关疾病
我国常见年龄段是学龄前儿童,高峰在4-6岁。
流行病学
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 ① 唾液(经口、鼻密切接触为主要传播途) ② 飞沫传播(虽有可能,但并不重要) ③ 输血(偶尔) ④ 性接触可能为传播途径之一 ⑤ 宫内传播意见尚不一致。 易感人群:不分民族、性别均可感染,男:女为3:2,
9
其他疾病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类风湿性关节炎 川崎病 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 病毒性心肌炎、心包炎、 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 多发性硬化症、 病毒性脑炎、格林-巴利综合征、 呼吸系统感染等疾病。
10
1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
EB病毒感染与相关疾病
1
疱疹病毒类
疱疹病毒(Herpesviruses)为双连DNA病毒, >100个成员,根据理化性质分α、β、γ三个亚 科
a亚科:HSV-1/2(人类疱疹病毒1/2型) VZV (人类疱疹病毒3型)
β亚科:HCMV(人类疱疹病毒5型) HHV6/7(人类疱疹病毒6/7型)
EBV结构
5
EBV所致疾病
肿瘤性疾病 非肿瘤性疾病 其他疾病
7
EBV相关肿瘤
(明确命名的EBV相关肿瘤)
EBV致瘤谱广,可引起多种淋巴瘤 1·结外NK/T淋巴细胞瘤,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 2·Burkitt’s淋巴瘤,霍奇金病,非霍奇金淋巴
瘤 3·上皮性肿瘤:鼻咽癌,胃癌,乳腺癌,肺癌, 大肠癌等 4·新近研究发现胸腺瘤、胆管癌、Hale Waihona Puke 肉瘤中可检 测出EBV18
发热
热型:不规则(弛张热、稽留热、或 不规则)、
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诊断标准
⼉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诊断标准EB病毒(Epstain-Barr virus,EBV)是⼀种双链 DNA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亚科,⼈感染EBV后建⽴终⾝潜伏感染,⼈群感染率超过 90%。
EBV是⼀种重要的肿瘤相关病毒,与⿐咽癌、淋巴瘤等多种肿瘤的发⽣密切相关。
IM诊断标准:以第7版《实⽤⼉科学》的诊断标准为依据,根据临床表现、外周⾎象和⾎清学检查确诊。
伴多脏器功能损害的IM病例为重症IM。
⽬前对重症IM诊断⽆统⼀标准,有研究认为伴有⾄少2个系统受累即可诊断为重症IM。
有以下临床特征时⾼度重视:(1)持续⾼热(>1周),肝脾明显肿⼤;(2)外周⾎象2系或3系显著下降,但未达到EBV-HLH标准;(3)转氨酶显著异常,尤其是乳酸脱氢酶(LDH)显著增⾼;(4)呼吸和吞咽困难,并发胸腔积液、肺炎等;(5)⼼电图异常,⼼肌炎。
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AEBV)诊断标准:(1)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IM表现,即发热、持续性肝功能损害、多发性淋巴结病、肝脾肿⼤、全⾎细胞减少、视⽹膜炎、间质性肺炎、⽜痘样⽔疱及蚊⾍过敏等症状持续 3 个⽉以上。
(2)EBV感染及引起组织病理损害的证据如满⾜下述标准中的1条或1条以上:①⾎清EBV抗体滴度异常增⾼,包括抗VCA-IgG≥1:640 或抗EA-IgG≥1:160, VCA/EA-IgA 阳性;②在感染组织或外周⾎中检测出 EBER-1 阳性细胞;③外周⾎ PBMC 中 EBV-DNA ⽔平⾼于 102.5 拷贝/g DNA;④受累组织中EBV-EBERS原位杂交或EBV-LMP1免疫组化染⾊阳性;⑤ Southern 杂交在组织或外周⾎中检测出EBV-DNA。
(3)排除上述临床表现系由其他已知疾病所致。
EBV 相关噬⾎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EBV-HLH)的诊断:(1)HLH 诊断标准依据HLH-2004⽅案,即符合以下8 项中的 5 项可诊断 HLH:①发热;②脾脏增⼤;③外周⾎⾄少两系减少(⾎红蛋⽩<90 g/L、⾎⼩板<100 × 109/L、中性粒细胞<110 ×109/L);④⾼⽢油三酯⾎症和(或)低纤维蛋⽩原⾎症;⑤⾻髓、脾脏或淋巴结中有噬⾎现象;⑥NK细胞活⼒降低或缺乏;⑦⾎清铁蛋⽩≥500 mg/L;⑧可溶性CD25(SIL-2R)≥2400 U/mL。
EB病毒感染及其相关性疾病_周志平
EB 病毒感染及其相关性疾病周志平,陈威巍,汤勃,赵敏[摘要]EB 病毒可在B 淋巴细胞中潜伏感染,干扰机体免疫功能,刺激细胞增生和转化,并致癌。
EB 病毒感染非常普遍,与其相关的疾病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噬血细胞综合征、慢性活动性EB 病毒感染、X 连锁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鼻咽癌及淋巴瘤等。
EB 病毒感染最常见及预后最好的疾病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关键词]EB 病毒;病毒性疾病;感染;B-淋巴细胞;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51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134(2013)01-0057-04EB virus infection and the related diseasesZHOU Zhi-ping,CHEN Wei-wei,TANG Bo,ZHAO MinInfectious Diseases Treatment and Research Center,302Hospital of PLA,Beijing 100039,China[Abstract]Epstein-Barr virus (EBV)may establish a latent infection of B lymphocytes,interfering with immune regulation,stimulating cell prolife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and causing cancers.EBV infections are very common.The diseases related to EBV infections are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hemophagocytic syndrome,chronic active EBV infection,X-linked lymph proliferative disease,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and lymphoma etc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s the most frequent clinical type related to EBV infection,with best prognosis.[Key words]Epstein-Barr virus;virus diseases;infection;B-lymphocytes;infectious mononucleosis;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2008ZX10005-004)[作者单位]100039北京,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周志平、陈威巍、汤勃、赵敏)EB 病毒属于疱疹病毒属γ亚科,于1964年在非洲霍奇金病儿童的组织培养中发现。
EB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 )·综述·!"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四川成都 )李强综述病毒( )是已知的 个人类疱疹病毒之一。
自 年 首次报道 淋巴瘤及 年 和 在 淋巴瘤标本的体外传代细胞中发现 以来,已有多种疾病被证实与 感染有关,现综述如下。
一、 生物学特点(一) 基因组、感染方式: 是线性双链 病毒,基因组长度 ,编码大约 个基因,其中重要的有编码壳抗原( )、早期抗原( )、核抗原( , )的基因 。
特点为亲淋巴细胞性和亲上皮细胞性,有 种感染方式:复制性感染(细胞溶解性感染)和潜伏感染(持续性感染)。
在复制性感染期间,病毒 转录, 、 充分表达,有成熟病毒颗粒产生并伴有受感染宿主细胞的溶解和死亡,这种感染方式主要见于 感染性疾病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 )。
在潜伏感染期间, 、 表达受到抑制,主要表达 、( ),不产生新的病毒颗粒,这种感染方式主要见于 相关性恶性肿瘤性疾病。
(二) 潜伏感染时表达的基因:研究发现,在潜伏感染的 细胞内, 的表达与病毒的复制和细胞的永生化有关。
是 潜伏感染最重要的基因,可诱导 表达并且反式激活 ,在受感染的 细胞转化 永生化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潜伏感染时还有 编码的( )表达, 和 是迄今所知在潜伏感染的细胞内表达最为丰富的病毒 ,广泛用于 潜伏感染的诊断,但其功能目前还不清楚。
潜伏感染期间 表达以后, 、 、 表达于受到感染的细胞上。
是一种整合膜蛋白并且是潜在的致癌基因,它可剌激细胞间和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包括核因子 ! ( ! ),后者是转录因子,控制与细胞增殖和生长调控有关的基因。
体外培养已证实受 潜伏感染的细胞可有 种不同形式的 潜伏感染基因表达,见表 。
不同的潜伏感染类型与不同的临床恶性肿瘤性疾病有关 。
二、 感染的诊断(一)特异的血清学实验测定 相关抗体: 感染后可通过特异的血清学实验测定 相关抗体以证实 感染(见表 )。
EB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
1. B u r ki t t 淋巴瘤 (BL ) : 地方性 BL 是发生于东部非洲 儿童的地方病 , 临床主要表现为下颌骨肿瘤 , 也形成腹膜后 肿块和侵犯内脏 。患者血清中抗 EBV 抗体 ( EBNA1) 强阳性 , 多数病例肿瘤组织中 EBV 基因组和 EB ER 阳性 , 病理特征 为“星空”现象 , 肿瘤组织可有 3 种特征性染色体异常之一 种 : t ( 8 ∶14) 、t ( 2 ∶8) 、t ( 8 ∶22) 。目前认为 ,第 8 号染色体 上的 c- myc 癌基因易位到第 2 、14 、22 号染色体上邻近 Ig 基 因的部位 , 导致 c- myc 癌基因的活化 , 与本病的发病机制有 关。
EB病毒感染及其相关疾病
EB病毒感染及其相关疾病摘要:目的探讨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临床特征。
方法选择EB病毒感染患儿131例,采用ELISA检测EB病毒抗体,PCR法测定EB病毒DNA。
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转归及预后。
结果131例中,≤7岁103例(78.6%)。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依次为发热95例(72.5%)、咳嗽46例(35.1%)、咽痛42例(32.1%)、皮疹21例(16.0%)、淋巴结肿大13例(9.9%)、眼睑浮肿9例(6.9%)、腹痛8例(6.1%)、腹泻3例(2.3%)、精神萎靡2例(1.5%),精神恍惚、恶心呕吐各1例。
EB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种类繁多,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76例(58.0%),其次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5例(19.1%)。
更昔洛韦治疗效果较好。
结论儿童EB病毒感染起病症状多样,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检测EB病毒DNA及EB病毒抗体有助于早期诊断。
关键词;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前言因EB病毒感染可累及全身各脏器,临床表现多样,而且早期症状轻、体征少,以其他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或病初即有多脏器受累,因此给临床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特别是早期病例更容易造成误诊、漏诊。
现就目前国内外病EB病毒感染临床检验方法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7月-2016年6月我科收治的EB病毒感染患儿131例,男83例,女48例;所有病例符合EB病毒感染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标准。
1.2方法(1)EB病毒抗体检测:采用ELISA检测,EB病毒抗体5项采用欧蒙实验诊断公司生产的抗EB病毒抗体血清学检测生物薄片试剂检测,为间接免疫荧光法。
(2)EB病毒DNA检测:用PCR检测,荧光半定量法,EB病毒DNA>500拷贝数/ml为阳性。
2、结果2.1流行特点131例中,幼儿期及学龄前期儿童多发,年龄:<1岁7例,1~岁42例,3~岁54例,7-14岁28例,中位年龄5.3岁;≤7岁儿童103例(78.6%)。
EB病毒感染儿童的临床特征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EB病毒感染儿童的临床特征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EB病毒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感染,该病毒是Epstein-Barr病毒的简称。
EB病毒感染可以导致一系列疾病,包括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增多症、贫血、恶性淋巴瘤等。
EB病毒感染在儿童中尤为常见,因此本文将着重介绍EB病毒感染儿童的临床特征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一、临床特征
1. 发热:EB病毒感染后,患儿常出现发热,热度一般在38℃左右,并伴有头痛、咳嗽、喉痛、鼻塞等感冒症状。
2. 口腔症状:EB病毒感染还会引发口腔炎症状,包括咽、扁桃体、牙龈等部位的疼痛、肿胀和红斑。
3. 淋巴结肿大:EB病毒感染后,患儿常出现淋巴结肿大的症状。
EB病毒感染后的淋巴结呈现为无痛性、弹性质地,有活动性,大小多为0.5-2.0cm。
4. 肝脾肿大:部分EB病毒感染患儿可能会出现肝脾肿大的症状,肝脾检查可查到肝脾肿大,不发生升高。
5. 皮疹:EB病毒感染后,患儿可能会出现全身皮疹,呈现为病毒性全身疹。
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1. 血常规检查:EB病毒感染患儿常常具有白细胞增高,伴有单核细胞的增加。
血小板数正常,红细胞计数可降低。
2. 血清学检查:EB病毒感染患儿的血清学检查是一种诊断EB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
EB病毒感染后,在血清学检查中可检测到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包括EB病毒核抗原抗体和EB病毒早抗原抗体。
3. EB病毒DNA检测:EB病毒DNA检测可在EB病毒感染患儿中检测到EB病毒的DNA 序列。
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PCR法和原位杂交法。
4. 其他检查:如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都可用于评估EB病毒感染的疾病严重程度。
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
(一)概念
继发性HLH是指继发于感染、肿瘤、结缔组织疾病、 药物等多种疾病的HLH。 EBV-HLH是继发性HLH中最重要的类型,多见于我国、 日本等亚洲人群,其病理生理机制为EBV感染的CTL细胞和 NK细胞功能缺陷,并异常增生,产生高细胞因子血症及巨 噬细胞活化,从而造成广泛的组织损伤。EBV-HLH的预后 较差,病死率超过50%。
(五)治疗原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糖皮质激素:发生咽扁桃体严重病变或水肿、神经系统病 变、心肌炎、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并发症的重 症患者,短疗程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明显减轻症状,3~7 d, 一般应用泼尼松,剂量为1mg/(kg· d),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 60mg。 (5)防治脾破裂:①限制或避免运动;由于IM脾脏病理改变恢 复很慢,IM患儿尤其青少年应在症状改善2~3个月甚至6个月 后才能剧烈运动;②进行腹部体格检查时动作要轻柔;③注 意处理便秘;④IM患儿应尽量少用阿司匹林退热,因其可能 诱发脾破裂及血小板减少。
临床诊断病例:满足下列临床指标中任意3项及实验室指标中第4项 实验室确诊病例:满足下列临床指标中任意3项及实验室指标中第1-3 项中任意1项 I.临床指标 (1)发热;(2)咽扁桃体炎;(3)颈淋巴结肿大;(4)脾脏肿大; (5)肝脏肿大;(6)眼睑水肿 II.实验室指标 (1)抗EBV-VCA-IgM和抗EBV-VCA-IgG抗体阳性,且抗EBV-NA-IgG阴性; (2)抗EBV-VCA-IgM阴性,但抗EBV-VCA-IgG抗体阳性,且为低亲和力 抗体; (3)双份血清抗EBV-VCA-IgG抗体滴度4倍以上升高; (4)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例≧10%和(或)淋巴细胞增多≧5.0×10^9/L
EB病毒感染相关 疾病
EBV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EB病毒生物学性状
EB病毒(Epstain-Barr Virus, EBV)是一双链DNA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 γ 亚科,人感染 EBV 后建立终身潜伏感染,人群感染率超过 90%。原发 EBV 感染时, EBV先是在口咽部上皮细胞内增殖,然后感染附近的 B淋巴细胞, 受到感染的 B淋巴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可以造成全身性感染。 EBV原发感染后,
说明书这么写的 对大鼠和家兔进行的动物生殖研究中,没有观察到药物具有致畸性。 对大鼠进行的生育和生育毒性研究中,所采用奥司他韦的剂量没有对大鼠生 育能力产生影响。
哺乳期妇女
Wentges-van Holthe [13] 等人对哺乳期妇女使用奥司他韦后,从乳汁分泌的 奥司 他韦及其活性代谢产物的含量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乳汁中检测到的 最大奥司他韦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为38.2 ng/ml和39.5 ng/ml,如果将其含量 全部换算以奥司他韦记则相当于81.6ng/ml奥司他韦,婴儿通过乳汁分泌得到 奥司他韦的量相当于是每天0.012 mg/kg。这个给药量比起每天2~4 mg/kg的 儿科给药量是非常小的,因此哺乳期妇女使用奥司他韦也是非常安全的。
2、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AEBV) 表现为IM症状持续存在或退而复现,伴发多脏器损害或间质性肺炎、视网膜 眼炎等严重并发症,称为CAEBV。CAEBV预后较差,部分最后并发淋巴瘤。 临床特点:CAEBV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有发热、肝脏肿大、脾脏肿大、 肝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症、贫血、淋巴结病、蚊虫过敏、皮疹、皮肤牛痘 样水疱、腹泻及视网膜炎。病程中可出现严重的合并症,包括恶性淋巴瘤、 DIC、肝功能衰竭、消化道溃疡或穿孔、冠状动脉瘤、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心肌炎、间质性肺炎及白血病。 诊断指南:诊断 CAEBV 可参考如下标准: 1 、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传染性单核 细胞增多症类似症状和体征:一段来说,下述症状持续 3个月以上方可诊断 CAEBV ,包括发烧、持续性肝功能损害、多发性淋巴结病、肝脾肿大、全 血细胞减少、视网膜炎、间质性肺炎等, 2 、 EBV 病感染及引起组织病理损 害的证据:下述标准 ≥ l 条即可诊断 CAEBV : (1) 血清 EBV 抗体滴度异常增高, 包括抗 VCA-IgG≥l:640或抗 EA-IgG≥l:160, VCA/EA-IgA 阳性:( 2)在感染 的组织或外周血中检测出 EBER-l阳性细胞;(3)外周血PBMC中EBV-DNA 水平高于102.5拷贝/μg DNA,(4)受累组织中 EBV-EBERS原位杂交或EBVLMPl免疫组化染色阳性:(5)Southern杂交在组织或外周血中检测出EBVDNA:3、排除目前已知疾病所致的上述临床表现。
4 、 EBERS 原位杂交试验: EBV 潜伏感染的细胞含有少量的 EBERl / EBER2
(EBERS)转录子,其主要功能是抑制干扰素介导的抗病毒效应和凋亡。该
转录子不翻译成蛋白质,每个EBV潜伏感染的细胞含有大约106拷贝EBERS, 被认为EBV潜伏感染的最好标志物,因此,原位杂交检测肿瘤细胞中 EBERS 是诊断肿瘤是否EBV相关的金标准。
1.2、诊断指南:(1)下列临床症状中的 3项:发热、咽峡炎、颈淋巴结大、肝
脏肿大、脾脏肿大:(2)下列3条实验室检查中任一项:①抗EBV-CA-IgM 和抗EBV-CA-IgG抗体阳性,且抗EBV-NA-IgG阴性;②抗EBV-CA-IgM阴性,
但抗 EBV-CA-IgG抗体阳性,且为低亲合力抗体。⑧嗜异凝集抗体阳性。④
1.1、临床特点:EBV-HLH的主要临床表现有持续性发热,以高热为主,有肝脾 淋巴结肿大、黄疸、肝功异常、水肿、胸腔积液、腹水、血细胞减少、凝血 病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包括惊厥,昏迷及脑病的表现,严重者可出现颅内 出血。 1.2、诊断指南:EBV-HLH的诊断包括HLH的诊断和EBV感染两个方面。(1) HLH诊断标准:依据HLH-2004方案,以下8条有5条符合即可诊断HLH:① 发烧;②脾脏增大;③外周血至少两系减少,血红蛋白<90g/L,血小板< 100×109/L,中性粒细胞<1.0×109/L;④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或低纤维蛋白 原血症:⑤骨髓、脾脏或淋巴结中有噬血现象;⑥NK细胞活力降低或缺乏; ⑦血清铁蛋白≥500mg/L:⑧可溶性CD25(SIL-2R)≥2400U/ml。(2)EBV感染的 证据:下列二条之一,①血清学抗体检测提示原发性急性EBV感染或活动性 感染;②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PCR、原位杂交和Southern杂交从患者血清、 骨髓、淋巴结等受累组织检测EBV阳性。
奥司他韦特殊人群的使用
妊娠期妇女 孕产期妇女是流感季甲流的高危人群,对于妊娠及哺乳妇女奥司他韦的过量 治疗的安全性仍缺乏相关研究数据,孕妇分级为 C级。但是,鉴于妊娠感染 甲型H1N1 流感危重症病例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美国CDC相关指南、中国 卫生部印发的“孕产期妇女甲流防治指南(试行)”、英国PHE相关指南推 荐确诊或流感样症状的孕产期妇女尽早使用奥司他韦进行治疗或预防。
EBV感染相关疾病的诊断
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 IM是原发性EBV感染所致,典型临床三联征为发热,咽峡炎和颈淋巴结 肿大,可合并肝脾肿大,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增高。IM是一良性自限性疾病, 多数预后良好。少数可出现噬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合征等严重并发症。 1.1、临床特点:1)发热:约1周,重者2周或更久,幼儿可不明显。(2)咽峡 炎: 50%有灰白色渗出物, 25 %上腭有瘀点,部分病例合并链球菌感染。 (3)淋巴结肿大:任何淋巴结均可受累,颈部淋巴结大最常见。(4)脾脏 肿大:50%的病例可伴脾大,持续2~3周。(5)肝脏肿大:发生率约10%~15 %。(6)皮疹:可出现多样性皮疹,如红斑、斑丘疹或麻疹。(7)其他: 50%病例可有眼睑水肿。
二、EB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1、EBV特异性抗体检测:抗 EBV-CA(衣壳抗原)-IgM抗体阳性一直是 EBV相 关性IM的诊断依据。 机体在受到病原体入侵时首先产生低亲合力抗体,.随着感染的继续和 进展,抗体亲合力升高。因此,低亲合力抗体的检出提示原发性急性感染。 有研究报道,90%以上的原发性急性EBV感染病人在临床症状出现 10天内可 检测到抗 EBV-CA-IgG低亲合力抗体;在病程 30大后,仍有 50%的病人可以 检测到抗 EBV-CA-IgG 低亲合力抗体 。结合抗 EBV-NA-IgG 阴性和抗 EBVCA-IgG 抗体为低亲合力抗体.其诊断原发性 EBV 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 100%。
1.3、治疗原则:EBV-HLH预后不好,病死率高,且发病年龄越小,预后越差。 除常规的对症支持治疗外,主要有化学免疫治疗和骨髓移植治疗。(1)化 学免疫疗法:自HLH-94治疗方案应用以来,病人的预后获得很大改善。最 新的化学免疫治疗方案是国际组织细胞病协会在HLH-94方案基础上修订而 成的HLH-04方案[14]。该方案包括足叶乙甙(etoposide,VP-16)、地塞米松、 氨甲喋呤环孢霉素A等,分为初始治疗及巩固治疗两个阶段,总治疗时间为 40周。(2)骨髓移植治疗:对于发生于家族性HLH、X性连锁淋巴组织增生 症和慢性活动性EBV感染的EBV-HLH,以及难治性病例,需要进行骨髓移 植治疗[15,16]。(3)抗EBV特异性治疗:阿昔洛韦等抗EBV特异性治疗对 EBV-HLH无效。
大多数无临床症状,尤其是 6岁以下幼儿大多表现为隐性或轻型发病,但在
儿童期、青春期和青年期 ,约50%的原发性感染均表现为 IM。一旦感染, EBV在人体 B细胞建立潜伏感染,在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和某些因素触发下,
潜伏的EBV可以被再激活,引起病毒复制及临床疾病。
EBV在正常人群中感染非常普通,约90%以上的成人血清EBV抗体阳性。 EBV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经输血传染。 EBV感染疾病主要包括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M), 慢 性 活 动 性 EBV 感 染 ( 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CAEBV ) ,EBV 相 关 噬 血 淋 巴 组 织 细 胞 增 生 症 ( Epstein-Barrviursrelated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syndrome, EBV-HLH),后两种疾 病是较为严重的 EBV感染相关疾病,与鼻咽癌、淋巴瘤、胃癌、移植后淋巴增 殖症等多种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预后不良。
3、EBV病毒载量检测:EBV载量检测可以鉴别EBV健康携带者的低水平复制与 EBV相关疾病患者高水平活动性感染。活动性EBV感染或EBV相关肿瘤患者 血清或血浆中常有高水平的 EBV-DNA 载量,而 EBV 健康携带者血淋巴细胞 内可能存在低水平的EBV-DNA载量,其血清或血浆中检测不到EBV-DNA。
肾功能不全患者
对肌酐清除率大于30毫升/分钟的患者不必调整剂量。对肌酐清除率在10-30 毫升/分钟的患者,推荐使用剂量减少为每次75毫克,每日1次,共5天(流感 预防时推荐剂量降低为磷酸奥司他韦75毫克隔日1次或每日30毫克)。不推 荐将磷酸奥司他韦用于肌酐清除率小于10毫升/分钟的患者和严重肾功能衰竭、 需定期进行血液透析或持续腹膜透析的患者。无肾功能衰竭儿童的用药剂量 资料。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例≥10%。同时满足以上2条者可以诊断为EBV-IM。
1.3、治疗原则:EBV-IM多数预后良好,以对症治疗为主。(1)休息。急性期 应注意休息,如肝功能损害明显应卧床休息,并按病毒性肝炎治疗。( 2 ) 在疾病早期,可以考虑使用如下抗病毒药物:①阿昔洛韦、更昔洛韦、泛昔 洛韦。此类药物通过抑制病毒多聚酶,终止DNA链的延伸。②干扰素。在细 胞表面与特殊的受体结合,诱导细胞产生一种抗病毒蛋白 (AVP),选择性地 阻断宿主细胞。 mRNA 的传递和蛋白合成,使病毒不能复制。( 3 )抗生素 的使用:如合并细菌感染,可使用敏感抗生素,但忌用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 以免引起皮疹,加重病情。( 4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应用:重型患者发生 咽喉严重病变或水肿者,有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心肌炎,溶血性贫血,血小板 减少性紫癜等并发症时,短疗程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明显减轻症状。( 5)防 治脾破裂:避免任何可能挤压或撞击脾脏的动作。①限制或避免运动,由于 IM脾脏的病理改变恢复很慢,因此,IM患儿尤其青少年应在症状改善后 2~ 3个月甚至6个月才能剧烈运动。②进行腹部体格检查时动作要轻柔。③注意 处理便秘。④IM患儿应尽量少用阿斯匹林降温,因其可能诱发脾破裂及血小 极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