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质脊髓束

合集下载

系统解剖学脊髓

系统解剖学脊髓

X
VII
VIII IX
IX
2. 白质
白质中,凡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 集合在一起,称为纤维束。纤维束一般按其起止命名。
纤维束可分为长的上行纤维束、下行纤维束、和短的 固有束。
感觉( )纤维束
薄束
脊髓小脑后束
楔束
脊髓小脑前束
脊髓丘脑束
脊髓白质
运动( )纤维束
皮质脊髓侧束 顶盖脊髓束 皮质脊髓前束 前庭脊髓束 红核脊髓束
颈:8,胸:12,腰:5,骶:5,尾:1
后根根丝
脊神经
脊髓节段
前根根丝
脊髓节段和椎骨序数的对应关系
C1~C4
C5~C8 T1~T4
1
C3= C3 C7= C6
T5-T8 2
T6 = T4
T9-T12 3
全部L
= T10 -T12
全部S、CO = L1
T10 = T7
脊髓节段三十一 颈节一四还算齐 中胸减二下减三 骶尾节对一腰椎
后角基底部和 中间带外侧部 的神经元
胸核
脊髓小脑后束
脊髓小脑前束
③脊髓小脑前束
位置:外侧索周边的前部,脊髓小脑后束的前方。 行程:起自后角基底部和中间带外侧部的神经元, 大部分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终于小脑皮质
功能:与整个肢体的运动和姿势协调有关。
后角基底部和 中间带外侧部 的神经元

神经系统脊髓

神经系统脊髓
L1 脊神经S1
Co
脊髓节段
前根根丝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了解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关系,
对病变和麻醉的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在成人,一般的推算方法为:
上颈髓节(C1~4)大致与同序 数椎骨相对应;
下颈髓节(C5~8)和上胸髓节 (T1~4)与同序数椎骨的上方第 1
节椎体平对;
中胸髓节(T5~8)约与同序数 椎体上方第 2 节椎体平对;
薄束成自同侧第 5 胸节以下的脊神经节细胞的中 央突, 楔束成自同侧第 4 胸节以上的节细胞的中央突。
薄束在第 5 胸节以下占据后索的全部,在第 4 胸 节以上只占据后索的内侧部;楔束位于后索的外侧部。
后索
薄 束楔
分别终止于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 核。
束 脊神经节
分别传导来同侧下半身和
细 胞 上半身的肌、腱、关节 的本体感
屈肌的运动神经节元纵行排列于外侧群的背外侧 区,而伸肌的运动神经元则位于屈肌的腹侧。
屈肌运动 神经元
伸肌运动 神经元
3. 后角的核团 (1)后角边缘核
见于脊髓全长。内含大、中、小神经元。 (2)胶状质
见于脊髓全长。由大量密集的小神经元组成。 这两个神经核团与痛、温觉的传导和调节有关。
后角边缘核
胶状质
神经系统脊髓
一、脊髓的位置和形态
脊髓位于椎管内,外包 脊髓脊髓圆锥

皮质脊髓束名词解释

皮质脊髓束名词解释

皮质脊髓束名词解释

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也称为脑脊液轴束(Pyramidal tract),是一条从大脑皮质运动区向下延伸到脊髓的纤维束。该束主要负责调节人体的运动和姿势。它分为两个部分:侧路皮质脊髓束和背路皮质脊髓束。侧路皮质脊髓束负责控制肢体的精细运动,如手指的运动和面部表情;背路皮质脊髓束则主要负责肢体的姿势和运动。该束的损伤会导致肢体瘫痪、运动不协调等症状。

脊髓解剖与功能图

脊髓解剖与功能图
脊髓U解p剖与功D能o图wn Back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脊髓的位置 位于椎管内
全长:42-45cm,上端与延髓相 连 下端:成人平第一腰椎椎体下缘 新生儿第3腰椎下缘平面
脊髓U解p剖与功D能o图wn Back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脊髓节段 脊髓分为31个脊髓阶段
脊髓节段 与同序数椎骨对应关系
C1-C4 C5-T4 T5-T8 T9-T12 L1-5 S1-Co
脊髓U解p剖与功D能o图wn Back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脊髓的外形
颈膨大 (C4-T1)
腰骶膨大 (L2-S3)
脊髓圆锥 马尾 终丝
脊髓U解p剖与功D能o图wn Back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 颈膨大、腰膨大:脊髓全长粗细不等,有 两个膨大处,分别称为颈膨大和腰膨大。 颈膨大自颈髓第四节到胸髓第一节。颈膨 大的出现是由于该节段脊髓内的神经细胞 和纤维较多所致,膨大的成因则与肢体的 发达有关。由于人类的上肢动作灵巧,解 剖结构精细,所以支配上肢的臂丛神经就 比较发达,颈膨大正相当于臂丛神经发出 的节段。腰膨大L2-S3。
内脏反射:排尿反射、竖毛反射、排便反射
脊髓U解p剖与功D能o图wn Back
三、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
脊髓的功能:(2)反射
牵张反射
感受器:肌梭 腱反射
牵张反射有两种类型 肌张力反射

脊髓神经解剖资料

脊髓神经解剖资料

骶尾腰一胸十二,定位诊断是依据。
脊髓的内部结构
1、灰 质
(1) 前 角 (2) 侧 角 (3) 后 角
2、白 质
(1) 上行传导束 (2) 下行传导束 (3) 脊髓固有束
脊髓外周由白质构成,中央部为灰质。灰质在横切面上呈 “H”形,其正中有中央管贯穿脊髓全长,并向上与延髓中央管相 续。灰质向前突出的部分称前角,向后突出稍细的部分称后角。 在胸髓和上3腰髓的前后角之间还有向外侧突出的侧角,连接两侧 灰质的横行部分称灰质连合。脊髓白质以前外侧沟和后外侧沟为 界,分为三个区,左


一、 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二、 脊髓节段及其与椎骨的关系
三、 脊髓的内部结构 四、 脊髓的功能
脊髓(medulla spin3lis)
位于椎管内,上端于枕骨大 孔处与延髓相接,下端以脊 髓圆锥终于第l腰椎下缘水平 。实际上脊髓仅占据椎管的 上2/3。全长约40—45cm。 新生儿脊髓可达第3腰椎水平 。脊髓呈扁圆柱形,全长粗 细不均。平第5、6颈椎水平 有颈膨大,平第12胸椎水平 有腰骶膨大。 两处膨大是从 此分别发出到上肢和下肢的 神经,神经细胞相应增多, 而致两处脊髓 膨大。脊髓腰 能膨大以下逐渐变细,称脊 髓圆锥,再向下是无神经结 构的终丝继续下延到尾骨。
右前外侧沟之间为
前索,前后外侧沟 之间为外侧索,左 右后外侧沟之间为 后索。灰质连合的

系统解剖学:脊髓内构,脑干外形

系统解剖学:脊髓内构,脑干外形

Renshaw细胞
板层 Ⅹ
板层Ⅹ
-位于中央管周围,包括灰质前、后连合
板层
Ⅰ Ⅱ Ⅲ、Ⅳ Ⅴ Ⅵ Ⅶ Ⅷ Ⅸ Ⅹ
Leabharlann Baidu
后角边缘核
Ⅶ 中间带

胶状质 后角固有核 后角颈、网状核

前角 Ⅸ
后角基底部
板层
核团
中间带:含背核、中间内、外侧核、骶副交感核
前角底部:在颈、腰膨大处,只占前角内侧部
前角内侧核和外侧核
中央管周围灰质
脑干
外形
1.延髓 背侧观
脑桥
髓纹
中脑 脑桥
小脑 延髓
脑干
外形 2.脑桥 腹侧观
中脑 脑桥
延髓
小脑
中脑
基底部

基底沟
小脑
延髓 脑桥小脑三角
脑干
外形 2.脑桥 背侧观
中脑 脑桥
小脑 延髓
中脑 Ⅳ
上髓帆
延髓
脑干
外形 3.第四脑室
前部: 小脑上脚和上髓帆
中脑水管
脑桥
小脑
延髓
中央管
后部: 第四脑室脉络组织 和下髓帆
脊髓小脑前束
主要起自对侧腰 骶膨大板层Ⅴ- Ⅶ层的外侧部, 经小脑上脚至小 脑皮质
脊髓内构 白质
上行传导束
感觉传导束,包括薄束,楔束、脊髓小脑束和脊髓丘脑束

脊髓构造与功能

脊髓构造与功能

胞体 轴突
二、神经系统的组成
(一)神经元
假单极神经元 双极神经元
周围突
多极神经元
中枢突
(1) 按突起数目分
二、神经系统的组成
(一)神经元
(2) 按 功 能 分
中间神经元 感觉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
二、神经系统的组成
(一)神经元
3.神经纤维 神经元较长的突 起外面包有髓鞘 和神经膜,称为 神经纤维。分为 有髓神经纤维和 无髓神经纤维。
复习思考题
二、神经系统的组成
(二)神经胶质 neuroglia
星形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 施万细胞 室管膜细胞 小胶质细胞
1.特点:
2.功能
数量很多
支持、营养神经元
无传导冲动的功能 防御、修复损伤
三、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灰质:中枢部,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集聚 白质:中枢部,神经纤维集聚 皮质:在大、小脑,表面配布的灰质 髓质:在大、小脑,皮质深面的白质
2 1 2.楔束
3
3.脊髓小脑后束
7
4.脊髓小脑前束
49 5 13
14
5.脊髓丘脑后束 6.脊髓丘脑前束 12 7.皮质脊髓侧束
8.皮质脊髓前束
11 6
8
10
二、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
脊髓的功能:(1)传导
上行:
感受器 脊髓 脑

系解笔记(脊髓)

系解笔记(脊髓)

教学内容:脊髓

目的要求:

1.掌握脊髓的位置和外形,临床选择腰穿的位置,马尾的概念,薄束和楔束、脊髓丘脑束、皮质脊髓束的位置和功能。

2.熟悉脊髓节段的分段情况及其与椎骨的对应关系,脊髓前角、后角和侧角的主要核团,脊髓的功能。

3.了解脊髓灰质各部与板层的对应关系,脊髓小脑束,脊髓固有束,脊髓反射。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中枢神经系统是控制和调节其它系统活动的中枢.

Brain:位于颅腔

端脑Telencephalon、间脑Diencephalon、小脑Cerebellum、脑干Brain stem Spinal cord:位于椎管

脊髓spinal cord

一、位置和外形

1.位置:椎管内,枕骨大孔—第1腰椎体下缘(成人)。

2.外形:

脊髓末端呈圆锥形,称脊髓圆锥Conus medullaris,其末端与终丝Filum terminale相连。

⑴两个膨大:

颈膨大(C4—T1)Cervical enlargement

腰骶膨大(L1—S3)Lumbosacral enlargement

⑵沟和裂:

anterior median fissure

后正中沟posterior median sulcus

前外侧沟anterolateral sulci

后外侧沟posterolateral sulci

⑶脊髓节段Spinal segments:每一对脊神经前、后根的根丝附着范围即是一个脊髓节段。

Cervical part 8

Thoracic part 12

Lumbar part 5

Sacral part 5

什么是锥体束?

什么是锥体束?

什么是锥体束?

*导读:锥体束是下行运动传导束,包括皮质脊髓束和皮质

脑干束两种。……

锥体束是下行运动传导束,包括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两种。因其神经纤维主要起源于大脑皮质的锥体细胞,故称为锥体束。锥体束在离开大脑皮质后,经内囊和大脑脚至延髓(大部分神经纤维在延髓下段交叉到对侧,而进入脊髓侧柱),终于脊髓前角

运动细胞。病损时常出现上运动神经元麻痹(亦称中枢性麻痹或强直性麻痹)及锥体束征等。

锥体束征主要是指大脑皮质中的椎体细胞及其轴突(像触手一样)和脊髓联系的一种网络系统,主要支配四肢及躯干运动。锥体束存在于脊髓外周的表浅部位,因此最容易受个力压迫而受损。在颈椎病时,由于骨刺或髓核等直接压迫而受损。在颈椎通过减少局部血供而出现椎体束症状:先是下肢无力、双腿发紧(如缚绑腿)、抬步沉重,不能离地、步态笨拙及束胸感等症状。医生

检查时常可发现肢体反射亢进、踝关节和膝关节阵挛及肌肉萎缩等典型的椎体束症状。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在临床上引起的随意运动麻痹,伴有肌张力增高,呈痉挛性瘫痪;深反射亢进;浅反射(如腹壁反射、提睾反

射等)减弱或消失;可出现病理反射(如Babinshi 征);因为

下运动神经元正常,病程早期肌不出现萎缩。

脊髓解剖与定位

脊髓解剖与定位
B.下行纤维束
精选ppt
54
三、脊髓的内部结构 (二)白质
B.下行纤维束
❖ 内侧纵束
❖ 起止: 大部分来自前庭神经核,以及网状结构, 中脑中介核, 后连合核等,此束纤维大部分来 自同侧,亦有部分来自对侧,止于板层 Ⅶ,Ⅷ→前角运动神经元。(脊髓的内侧纵束 应该系内侧纵束降部,又称前庭脊髓内侧束)
❖ 位置: 前索近白质前联合,皮质脊髓前束背侧。 ❖ 功能: 协同眼球的运动和头颈部的运动
❖ 板层Ⅲ--与Ⅰ, Ⅱ层平行,细胞形 态多样。
❖ 板层Ⅳ--较厚,以圆形、三角形 细胞居多。
❖ 板层Ⅲ, Ⅳ(后角固有核)此二层 均接受大量后根传入f。
❖ 板层Ⅰ--Ⅳ相当于后角头,接受
皮肤外感受性(痛温触压)纤维.
故属于外感受区。
精选ppt
25
三、脊髓的内部结构
(一)灰质
❖ 板层Ⅴ—后角颈部,除颈髓 都分内外两部,外侧部称 网状核,颈髓明显,细胞较 大;内侧占2/3,与后索 分界清。
❖ 何为分离性感觉障碍?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 节段性对称性分离性感觉障碍?各见于什么情况?
❖ 如何正确对待浅感觉检查?
精选ppt
2
一、脊髓的位置与外形
精选ppt
3
一、位置和外形
位置:脊髓位 于椎管内。上 端在枕骨大孔 处与延髓相连, 成人脊髓下端 平对第1腰椎体 下 缘 , 全 长 4245cm 左 右 ; 新 生儿下端平对 第3腰椎体。

脊髓和脑干

脊髓和脑干

后 角
内含联络神经元 脊神经后根的感觉纤维有部分进入后角 后角边缘核和后角固有核( 后角边缘核和后角固有核(Ⅰ,Ⅲ,Ⅳ)
中 间 带(Ⅶ)
位于胸段和上腰段的前、 位于胸段和上腰段的前、后角之间 中间外侧核: 中间外侧核:内含交感神经元 中间内侧核: 中间内侧核:内脏感觉 骶副交感核: 骶副交感核:内含副交感神经元 内脏运动纤维的作用: 内脏运动纤维的作用: 支配平滑肌、心肌的运动、 支配平滑肌、心肌的运动、控制腺 体的分泌
下行传导束
皮质脊髓束 位于前索、 位于前索、外侧索 大脑中央前回上2/3 大脑中央前回上 中央旁小叶前部 锥体交叉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
→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功能: 功能:将来自大脑皮质的神经冲动传到脊髓前 角运动神经元, 角运动神经元,支配骨骼肌的运动 四肢肌 对侧支配 躯干肌 双侧支配
脑干
1. 位置 位于间脑和脊髓之间 后方与小脑相邻 2. 分部 由下 → 上
延髓 脑桥 中脑
脑干的外形
脊髓的内部结构
中央管 灰质 白质 网状结构
灰 质
1. 形态 横断面上: 横断面上:蝶形 整体上: 整体上:蝶形柱状 2. 分部 前角 后角 中间带
前 角(Ⅸ)
前角内侧核: 前角内侧核:支配躯干肌 前角外侧核: 前角外侧核:支配四肢肌 α-神经元:支配骨骼肌运动 神经元: γ–神经元:维持骨骼肌的肌张力 神经元: 神经元 损伤表现: 损伤表现:软瘫 同侧相应骨骼肌的随意运动障碍, 同侧相应骨骼肌的随意运动障碍, 肌张力低下,反射消失, 肌张力低下,反射消失,肌肉萎缩

神经传导束

神经传导束

神经传导束

常见脑干综合征

小脑的解剖与定位

注:小脑重150g,皮层面积1000cm2,皮层分三层:①分子层②沟细胞层(节细胞层)③颗粒细胞层。

2.小脑受损体征在同侧,是由传导纤维的两次交叉:①小脑核发出纤维到对侧红核交叉为weynokink(魏奈金克氏交叉)。②红核到对侧脊髓束交叉为forel(福如尔式交叉)。

上行纤维束(感觉传导束)(上行传导束)

①薄束fasciculus gracilis和楔束fasciculus cuneatus

(a) 位置:位于后索,薄束在后正中沟两侧;楔束在薄束的外侧,仅见于第4胸节段以上。[图示]

(b) 功能:薄、楔束传导来自身体同侧的本体觉和精细触觉。薄束传导胸4平面以下(乳头平面)同侧的本体觉和精细触觉;楔束传导胸4平面以上的同侧的本体觉和精细触觉。

(c) 起源(胞体位置,第一级神经元的胞体):薄束来自胸4以下的同侧的脊神经节;楔束来源于胸4以上的同侧的脊神经节,它们由脊神经节的轴突组成。后索薄、楔束来自各节段的纤维有明显的定位,由内向外,依次由来自骶、腰、胸和颈段的纤维排列而成。

(d) 终止(第二级神经元的位置):分别止于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由此核发出轴突继续向上传导。

(e) 损伤症状:一侧薄束、楔束损伤,表现同侧损伤平面以下深感觉障碍。当脊髓后索病变,深感觉的信息不能上传到大脑皮质,闭目时不能确定患侧肢体的位置、

姿势和运动方向。当闭眼站立时,身体摇晃倾斜,站立不稳,走路如踩棉花状。精细触觉也丧失。

深感觉的感受器位于肌肉、关节和肌腱;精细触觉的感受器的位置在皮肤。

面神经解剖

面神经解剖

二.面神经的分段
面神经出脑桥后 全长可分6段
西电集团医院耳鼻咽喉科
1.小脑脑桥角段
面神经离开脑桥后,跨 过桥小脑角会同位听神 经抵达内耳门
西电集团医院耳鼻咽喉科
2.内耳道段
西电集团医院耳鼻咽喉科
3.迷路段
于内耳道底的前上方进入面神经管,向 外于前庭与耳蜗之间到达膝神经节,约 2.25-3mm长。
西电集团医院耳鼻咽喉科
维B1=硫胺素。末梢神经炎,脚气病 维B2=核黄素。眼睑炎,唇炎,口角炎,阴囊炎。 维B3=尼克酸=烟酸=维PP。抗癞皮病因子。 维B4=腺嘌呤。只有腺嘌呤的说法,没有维B4的说法。 维B5=泛酸。食物广泛存在,制造抗体,保护发肤。 维B6=吡哆素。组成辅酶,帮助代谢,防止呕吐。 维B7=生物素=维H≈维B8。组成辅酶,防止秃头。 维B9=维B11=(菠菜)叶酸=维M。细胞生长繁殖的必 需品!维生素C与叶酸同服,会抑制叶酸在胃肠的吸收。 维B10=维R=叶酸+其他B族维生素。 维B12=钴胺素=防止贫血
锥体束=锥体系=锥体系统:是下行运动传导束,包括皮质 脑干束和皮质脊髓束两种。锥体束在离开大脑皮质后,经 内囊和大脑脚至延髓,终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病损时常 出现上运动神经元麻痹(亦称中枢性麻痹或强直性麻痹)及 锥体束征等。是大脑皮层下行控制躯体运动的最直接路径
主要是管理骨骼肌的精细动作和随意运动。 锥体束征(病理反射):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出现的原始 反射。当锥体束病损时,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功能 而释放出踝和拇指趾背伸的反射作用。 锥体外系:是指除锥体系以外的一切调节躯体运动的下行 传导系。主要作用是调节肌紧张,维持机体平衡。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侧束

脊休克
脊髓反射可逐渐恢复
蛙:数分钟 犬:数天 人:数周~数月
首先是一些比较简单、比较原始的反射先恢复,如屈肌反射、腱反射 然后比较复杂的反射逐渐恢复,如:对侧伸肌反射、搔爬反射等。
血压也逐渐上升到一定水平,排便、排尿反射恢复。
•离断水平以下知觉和随意运动的能力将丧失。
脊休克原因
离断的脊髓突然失去了高位中枢的控制,主要是失去 了大脑皮层以及脑干(如前庭核、脑干网状结构等) 的下行纤维对脊髓的控制作用。 其恢复说明脊髓可以完成某些简单的反射活动。
牵张反射(stretch reflex)
概念: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 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
类型: 腱反射、肌紧张
腱反射
概念: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所发生的牵张反射。 它表现为被牵拉肌肉迅速而明显地缩短。
特点:是单突触反射,反射时间短。 意义:帮助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及调节内脏活动等
去大脑僵直
•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
•出现:四肢伸直,坚硬如柱,头尾昂起,
脊柱挺硬, 称为去大脑僵直
躯体内脏反射可以完成,血压不下降。
•去大脑僵直的原因:由于切断了大
脑皮层和纹状体等部位与网状结构的功 能联系,造成抑制区和易化区之间活动 的失衡,易化区活动明显占优势的结果。 •去大脑僵直主要是抗重力肌(伸肌)的 肌紧张明显加强。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总论脊髓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总论脊髓

缝隙连接
混合突触
交互突触
连续突触
H 桥粒连接
2. 神经胶质 (The neuroglia)
神经胶质:数量比神经元多数十倍,突起无树突、 轴突之分,胞体较小,不具有传导冲动的功能。只 对神经元起着支持、绝缘、营养和保护等作用,并 参与构成血脑屏障。
Na+
+++++
-----
K+
+ + + + +
T8
T8
T9
T9
T10
T10
T11
T11 T12
T12
L1
L1
L2
L2
L3 L3
L4
L4
L5
L5
S1
S2
S1
S3
S2
S4
S3
S5
S4
Co1
S5
Co1
脊髓节段
• C1-4 • C5-8, T1-4 • T5-8 • T9-12 • L1-5 • S1-5, C0
椎骨
0 -1 -2 -3 T10,11,12(上半) T12(下半),L1
– Medial nuclear group: present in most
segments of spinal cord, innervating axial
muscles
– Lateral nuclear group: present only in cervical and lumbosacral enlargements, innervating limb muscles

神经系统解剖学要点

神经系统解剖学要点

神经系统解剖学要点

神经系统的功能:

控制和协调机体内部各系统的活动,使机体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系统。

可感受外界各种刺激,引起各种反应,使机体与外界环境保持统一。

与内分泌腺共同完成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

N系统的活动方式:反射

反射弧:五个环节

感受器感觉N 中枢运动N 效应器

神经系统的区分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的基本组织是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

神经元

神经元的构造:

神经元:是神经组织中具有传导神经冲动功能的基本单位。

神经元

神经纤维:神经元较长的突起被髓鞘和神经膜所包裹称为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

神经元的分类:

根据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分类

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分类

根据神经元合成、分泌化学递质的不同分类

三、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灰质和皮质:中枢神经内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聚集的部位,在新鲜标本上呈灰色,称灰质。在大脑半球和小脑由于大量神经元胞替和树突形成的灰质集中于表层,特称为皮质。

白质和髓质:中枢神经内神经纤维聚集的部位,因多数纤维具有髓鞘而成白色,称白质。大脑半球和小脑部位的白质因被皮质所包绕而位于深方,特称为髓质。

神经核和神经节: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其它的地方,形态与功能相似的神经元,其胞体常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定形状的灰质团块,称为神经核。在周围部神经元胞体聚集于神经节。

纤维束和神经:在中枢神经内行程与功能相同的纤维走在一起,称为纤维束。

周围神经中神经纤维形成粗细不等的神经纤维束,称为神经。

网状结构:在中枢神经内,神经纤维交织成网状,网眼内含有分散的神经元或较小的核团,这些区域称为网状结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复习思考题 1、足背被针刺时,痛觉如何传导至大脑皮质。 2、绘出躯干和四肢的痛、温度、粗触觉传导通路并注 明传导束的名称。 3、绘出皮质脊髓束传导通路并注明传导束的名称。
人体解剖学——浙江大学
20
————⊙———<—⊙———三叉丘系 ————<———中央后回下1/3部 同侧斜上、下1个节段
损伤:对侧头面浅感觉消失。
人体解剖学——浙江大学
5
(三)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1、视觉传导通路:
(Ⅰ)
(Ⅱ) (Ⅲ)
(Ⅴ)
强光 视锥C 双极NC 节C 视N 视交叉 视网膜鼻侧交叉 外侧膝状体 内囊后脚后部
损伤:(1)一侧动眼神经损伤:患侧眼的对光反射消失;
(2)一侧视视神经损伤:光照患侧眼时,双侧瞳孔不能缩小。
人体解剖学——浙江大学
8
(四)听觉传导通路(小字) 听觉冲动
(Ⅰ)
(Ⅱ)
(Ⅲ)
(Ⅴ)
螺旋器 蜗N 蜗N核
下丘(主要) 内侧膝状体 内囊后脚后下部
>—⊙————<—⊙———斜方体——<—⊙————< —⊙————颞横回
(2)一侧下运动N元损伤,可产生同侧全部面肌和同侧舌肌瘫痪,
表现:额横纹消失,眼下能闭、同侧鼻唇沟消失,囗角低垂,嘴歪向
病灶侧,流囗水,不能作鼓气、露齿和吹哨, 伸舌时舌尖偏
向病灶侧,称核下瘫痪(下单位瘫痪、属于软瘫)。
人体解剖学——浙江大学
14
面N核下部、舌下来自百度文库核只接受对侧皮质核 束 损伤:
人体解剖学——浙江大学
病理反射
有(+)
肌萎缩 早期无,晚期为废用性萎缩
下运动神经元损害 常较局限
松弛性瘫痪(软瘫、周围性瘫)
减低 消失 消失 减弱或消失 无(-) 早期即有萎缩
人体解剖学——浙江大学
18
(二)锥体外系 1、皮质——纹状体系: 多巴胺——震颤麻痹; 2、皮质——脑桥——小脑系: 调节和修正运动
人体解剖学——浙江大学
一、感觉传导通路
(一)躯干、四肢的本体感觉的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肌、腱、关节的位置、运动、振动觉(压觉)和皮肤精细触觉
(Ⅰ)
(Ⅱ)
(Ⅲ)
周围突
中枢突 薄束核、楔束核
丘脑腹后外侧核 内囊后脚
————脊神经节——<— ————内侧丘系———<—中央后回上2/3部
薄束、楔束
中央旁小叶后部。
损伤:交叉前为同侧, 交叉后对侧感觉消失。
脊髓前角C
支配骨骼肌(随意控制)
(2)分束: 皮质脊髓束:大脑皮质——脊髓
皮质核(脑干)束:大脑皮质——脑干
人体解剖学——浙江大学
11
1、皮质核束:
中央前回下1/3部锥体细胞。
内囊膝部 (同侧)
脑N运动核 脑N运动纤维
皮质核束
<—⊙———————<头、面、 (对侧) <—⊙———————<颈、喉
骨骼肌
人体解剖学——浙江大学
6
视觉传导通 路和瞳孔对 光反射通路
人体解剖学——浙江大学
7
2、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光照一侧瞳孔,引起双侧瞳孔缩小的反应,瞳孔对光反射
—<—
—<— 副交感节前纤维
光 → 视网膜 → 视N → 视交叉 → 视束 → 顶盖区 → 动眼N副核→ 动眼N
—<— 副交感节后纤维
→ 睫状N节 → 双侧瞳孔缩小。
同侧斜上、下1个节段
中央旁小叶后部。
损伤:对侧感觉消失。
人体解剖学——浙江大学
3
1、躯干、四肢浅感 觉传导通路
2、头面部的浅感觉 传导通路:
人体解剖学——浙江大学
4
2、头面部的浅感觉传导通路: 痛、温觉粗糙触觉
(Ⅰ) (Ⅱ)
(Ⅲ)
周围突 三叉N节 中枢突 三叉神经感觉核 丘脑腹后内侧核 内囊后脚
15
2、皮质脊髓束:
中央前回上2/3部、中央旁小叶前部
锥体C 内囊后脚 锥体交叉 皮质脊髓侧束(对侧) 前角运动N元 脊N 躯干肌
<—⊙———————<四肢肌 <—⊙———————<四肢肌
皮质脊髓束
皮质脊髓前束(同侧)(少部分不交叉到躯干肌)
损伤:一侧皮质脊髓束损伤,主要引起对侧肢体瘫痪,躯干肌运动无
明显影响。——出现肌张力升高,腱反射亢进,肌不萎缩,
病理反射阳性。
人体解剖学——浙江大学
16
皮质脊 髓束
人体解剖学——浙江大学
17
附: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后的临床表现比较:
症状与体症
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瘫痪范围
常较广泛
瘫痪特点 痉挛性瘫痪(硬瘫、中枢性瘫)
肌张力
增高
深反射
亢进
浅反射
减弱或消失
腱反射
亢进
人体解剖学——浙江大学
12
皮质核束
人体解剖学——浙江大学
13
面N核
只接受对侧皮质核束
舌下N核
损伤:(1)一侧上运动N元损伤,可产生对侧眼裂以下面肌和对侧舌肌瘫痪,
表现:对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囗角低垂,嘴歪向病灶侧,流囗水,
不能作鼓气、露齿和吹哨, 伸舌时舌尖偏向病灶侧,称核上瘫
痪(上单位瘫痪、属于痉挛性瘫痪)。
部分交叉 外侧丘系
听辐射
损伤:部分交叉部分不叉,所以当一侧损伤听力不明显。
人体解剖学——浙江大学
9
听觉传 导通路 (小字)
人体解剖学——浙江大学
10
二、运动传导通路
有锥体系和锥体外系。
(一)锥体系:
(1)特点:
Ⅰ级N元—大脑皮质运动区,即上运动N元,也叫上单位
由二级N元组成 Ⅱ级N元 —脑N运动核,——即下运动N元,也叫下单位
弱光>—⊙—<—⊙—<—⊙—————-———————<—⊙————距状沟两侧皮质
视杆C
视网膜颞侧不交叉 视束 视辐射
损伤:(1)一侧视神经损伤:患侧视野全盲;
(2)视交叉中央损伤(如垂体瘤):双眼视野颞侧偏盲;
(3)视交叉外侧损伤(如脑瘤):患侧眼的视野鼻侧偏盲;
(4)一侧视束以后损伤:双眼视野对侧半同向偏盲;
人体解剖学——浙江大学
1
躯干、 四肢的 本体感 觉的精 细触觉 传导通 路:
人体解剖学——浙江大学
2
(二)痛、温度和粗略触觉传导通路 1、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通路: 痛、温觉、粗糙触觉
(Ⅰ)
(Ⅱ)
(Ⅲ)
周围突 脊神经节 中枢突 后角C(ⅠⅣⅤ层) 丘脑腹后外侧核 内囊后脚
————⊙—————<——脊髓丘脑束 ——<——中央后回上2/3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