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东六校2018年下期高三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湖南省湘东六校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联考试卷及答案【word版】.doc

湖南省湘东六校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联考试卷及答案【word版】.doc

湖南省湘东六校2018年下期高三联考历史试卷总分100分时量:9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2分,24题,共48分)1.西周的继承制度有排他性和严格的等级性,继承了祭祀权就获得了相应的政治身份和财产。

到了战国秦汉时期,政治渐渐摆脱血缘关系的羁绊,继承制度的排他性和等级性受到削弱,获得祭祀权并不能理所当然地获得相应的政治地位。

这表明A. 封建小农经济的逐渐确立B. 嫡长子继承制受到严重挑战C. 宗法制、分封制逐渐瓦解D.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渐确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政治渐渐摆脱血缘关系的羁绊,继承制度的排他性和等级性受到削弱,”可知,战国时期与西周相比,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嫡长子继承制逐渐瓦解,“获得祭祀权并不能理所当然地获得相应的政治地位”说明等级森严的分封制逐渐瓦解。

故选C。

材料主要是政治制度方面的,没有涉及经济领域,故A与材料无关,排除A。

材料“政治渐渐摆脱血缘关系的羁绊”中用“渐渐摆脱”来形容宗法制的逐渐瓦解,而选项用“受到严重挑战”,没有能准确理解题意,故排除B。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是在西汉,与材料无关,故排除D。

2.关于道教有一种传说,道家创始人李耳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后到达印度,创立了佛教,成了佛,还对当地人民进行教化,这就是所谓的“老子化胡”,道教徒欣然接受这一传说。

这个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说明A. 早期中外交流以宗教为主要内容B. 佛教道教逐渐渗透融合为一体C. 外来文化借助本土文化扩大影响D. 春秋战国时期佛教已传入中国【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材料可知,材料认为佛教是道教创始人创建的,这种认识与史实不符,但却被道教徒接受,从侧面说明外来文化借助本土传统扩大影响,故C项正确。

传说虽然有夸大的色彩,但是不能反映出“早期中外交流以宗教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故A项错误。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李耳创建了佛教,没有体现佛教道教的融合,故B项错误。

题干材料只是一种传说,不能说明春秋战国时期佛教已传入中国,故D项错误.3.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A. 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B. 土地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护C. 政府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D. 士农工商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可知,庶人“听卖永业田”,“寺观广占田地”,王公百官“比置庄田”,说明土地自由买卖现象较多出现,可见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选A。

高中英语真题:湘东六校2018年下期高三联考_1

高中英语真题:湘东六校2018年下期高三联考_1

湘东六校2018年下期高三联考总分:150分时量:120分钟考试时间:2018年12月8日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 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 How much is the shirt?A.£19.15. B.£9.18. C.£9.15.答案是C。

1. Where are the speakers?A. On a bus.B. In a car.C. On a plane.2. What will the man do?A. Leave his office.B. Give a lecture.C. Attend a meeting.3. How many people will go to the tennis game?A. Two.B. Three.C. Four.4. What does the woman ask the boy to do after school?A. Put away his schoolbag.B. Move the kitchen table.C. Hang up his coat.5. Why does the man want the woman to leave the software with him?A. He wants to test the quality of the software.B. He is not satisfied with the software.C. He has no right to decide to buy the software.第二节 (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高中英语真题:湘东六校2018年下期高三联考

高中英语真题:湘东六校2018年下期高三联考

湘东六校2018年下期高三联考总分:150分时量:120分钟考试时间:2018年12月8日由醴陵市一中﹒浏阳市一中﹒攸县一中﹒株洲市八中﹒株洲市四中﹒株洲市二中联合命题姓名: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 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 How much is the shirt?A.£19.15. B.£9.18. C.£9.15.答案是C。

1. Where are the speakers?A. On a bus.B. In a car.C. On a plane.2. What will the man do?A. Leave his office.B. Give a lecture.C. Attend a meeting.3. How many people will go to the tennis game?A. Two.B. Three.C. Four.4. What does the woman ask the boy to do after school?A. Put away his schoolbag.B. Move the kitchen table.C. Hang up his coat.5. Why does the man want the woman to leave the software with him?A. He wants to test the quality of the software.B. He is not satisfied with the software.C. He has no right to decide to buy the software.第二节 (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湖南省2018届高三下学期六校联考试题英语试卷(含答案)

湖南省2018届高三下学期六校联考试题英语试卷(含答案)

湖南省2018届高三六校联考试题英语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How much did the woman pay for the dress?A.$4.B.$14.C.$40.2. How does the man find the fish?A. Just so-so.B.Bad.C.Quite good.3. What's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A. Employer and employee.B.Teacher and student.C.Mother and son.4.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A.A place of living.B.Their life in town.C.A noisy night.5. How will the woman probably go to Los Angeles?A. By train.B.By bus.C.By car.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How was the weather during the Browns' trip?A. Very cool.B.Very hot.C.Very warm.7.What was the woman advised to buy in Venezuela(委内瑞拉)?A. Skincare products.B.Clothes.C. Gold jewelry.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最新 2018届湖南湘西自治州高三联考历史试卷[原创]-人

最新 2018届湖南湘西自治州高三联考历史试卷[原创]-人

湖南湘西自治州2018届高三联考历史试卷命题范围:全部内容考试时间:2018年1月21日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农业为立国之本。

我国古代农业发达,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先进,农作物品种繁多,又特别重视水利建设。

这一切对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仍具有重要作用。

据此回答1~6题:1、相传孔子的学生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这反应映出:A、孔子的弟子注重务农B、当时牛耕开始推广C、当时牧畜是财富的象征D、农本思想基本确立2、“铁已在为人类服务”。

“铁使更大面积的农田耕地,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可能。

所以,它是在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各种原料中最后和最重要的一种原料。

”(恩格斯语)以下哪一史实最能反映出铁在这种“革命作用”?A、促使牛耕技术得以推广B、推动水利的兴修C、出现著名的冶铁中心D、封建剥削方式的出现3、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第一次革命是运用:A B C D4、隋朝大运河的一段利用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的古运河。

这一段是: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5、下列关于农作物的种植栽培情况的叙述,符合历史实际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种植“五谷”B、秦朝在内地大量种植葡萄、苜蓿C、唐朝人培育出茶树,饮茶之风开始盛行D、明朝由国外引进高产农作物玉米和甘薯6、新中国的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成于: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B、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期间C、“文化大革命”期间D、改革开放时期●改革是一场伟大的实践活动,同时也充满艰辛。

回答7~9题:7、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听信谗言下令逮捕商鞅。

商鞅在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

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店住宿,谁就要连坐。

”无处可去的商鞅最后被逮捕处死。

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秦国:A、变法深入人心B、法治代替人治C、变法违背民意D、变法最终失败8、梁启超认为,“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湖南省湘东六校2018年下期高三联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湖南省湘东六校2018年下期高三联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湖南省湘东六校2018年下期高三联考化学试题总分:100分时量:90分钟考试时间2018年12月8日由醴陵市一中·浏阳市一中·攸县一中·株洲市八中·株洲市四中·株洲市二中联合命题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有:H:1 O:16 Si:28 S:32 Cl:35.5 Cu:64 Zn:65Sn:119 Ni:59一、选择题(本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一带一路(OneBelt AndOneRoa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

下列贸易的商品中,其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A.捷克水晶B.埃及长绒棉C.乌克兰葵花籽油D.中国丝绸2.2018 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旨在保护环境、造福人类。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B.用光催化分解代替电解水制氢气,可实现节能环保C.天然气、沼气和太阳能分别属于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二次能源D.“海水淡化”可以解决“淡水供应危机”,向海水中加入净水剂明矾可以使海水淡化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工业上用电解MgO、Al2O3的方法来冶炼对应的金属B.SiO2有导电性,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C.“血液透析”和“静电除尘”利用了胶体的同一种性质D.浓硫酸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HCl 气体4.中学化学中很多“规律”都有其适用范围,下列根据有关“规律”推出的结论合理的是A.NH3的沸点高于PH3,可推测CH4的沸点高于SiH4B.SO2和湿润的O3都有漂白性,推出二者混合后漂白性更强C.根据较强酸可以制取较弱酸的规律,推出HCl通入CH3COONa溶液中能生成CH3COOH D.根据F、Cl、Br、I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推出HF、HCl、HBr、HI的酸性依次减弱5.在新制饱和氯水中存在平衡反应Cl2+H2O⇌HCl+HClO,若改变某一条件,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6.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设计或操作合理的是A.可用无锈铁丝代替铂丝来做焰色反应实验B.滴定实验前应先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C.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甲烷中混有的乙烯D.可用澄清石灰水吸收尾气中的Cl27.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c(Fe3+)=0.1mol/L的溶液: NO3-、Na+、Cl-、CO32-B.中性溶液中:Al3+、Fe3+、NO3-、SO42-C.水电离出来的c(H+)=1×10-12 mol·L-1的溶液:SO32-、NH4+、NO3-、Cl-D.pH=12的溶液:Na+、NO3-、S2-、SO32-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淀粉、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B.葡萄糖既可以与银氨溶液反应,又可以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C.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都能发生水解反应D.天然油脂都是混合物,没有恒定的熔点和沸点9.向BaCl2溶液中通入物质的量之比为1∶2的某混合气体,无沉淀产生,则该混合气体为A.Cl2和SO2B.CO2和NH3C.NO和CO2D.NO2和SO210.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成熟的工艺流程如下。

湖南省2018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湖南省2018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湖南省2018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考试时间:5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2.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所示。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3.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4.右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

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

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5.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和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

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外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

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6.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如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湘东六校12月联考】湖南省浏阳一中、株洲二中等湘东六校2019届高三12月联考 历史(含答案)

【湘东六校12月联考】湖南省浏阳一中、株洲二中等湘东六校2019届高三12月联考 历史(含答案)

时间
代表作
鸦片战争后
《四洲志》《海国图志》《瀛环志略》《万国公法》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克虏伯炮说》《水师操练》《探矿取金》《工程致富》
甲午中日战争后
《中东战纪本末》《泰西新史揽要》《文学兴国策》
戊戌变法后
《民约论》《万法精理》《自由原论》《美国独立宣言》
A.中西方思想文化逐渐融为一体
B.外来冲击推动近代中国转型
C.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学的深入
D.中西方近代化道路趋向一致
11.民国初年,苏州丝绸业从业者大多世代相传,各织绸厂都采用手拉织机。1925 年,在延龄冠记绸
厂采用电力织机后,各家绸厂纷纷效尤,舍木机、手拉机而采取电力机。这一变化( )
A.使丝织业产品质量得到提升
B.是工业革命成果在华的交叉应用
C.使我国丝织技术领先于世界
14 辆等大批装备,收复了 7 座县城和大片国土。这表明当时 ( )
可以用来说明( )
A.早期中外交流以宗教为主要内容
B.佛教道教逐渐渗透融合为一体
C.外来文化借助本土文化扩大影响 D.春秋战国时期佛教已传入中国
3.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 )
出处
记载
《田舍》
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
《全唐诗补逸》 良田收百顷,兄弟犹工商
《唐大诏令集》 《全唐史》
B.民间宗教组织和秘密会社兴起 D.传统政治的社会控制机制衰落
9.下图列出了 1645 年、1725 年、1843 年、1865 年四个年份上海道台职能的变化情况
此图主要反映了上海道台 ( )
A.在时代驱动下的被动转型
B.逐渐具备近代洋务思想
C.渐变为近代化的行政官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湘东六校2018年下期高三联考历史试卷总分:100分时量:90分钟考试时间:2018年12月8日由醴陵一中·浏阳一中·攸县一中·株洲市八中·株洲市四中·株洲市二中联合命制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2分,24题,共48分)1.西周的继承制度有排他性和严格的等级性,继承了祭祀权就获得了相应的政治身份和财产。

到了战国秦汉时期,政治渐渐摆脱血缘关系的羁绊,继承制度的排他性和等级性受到削弱,获得祭祀权并不能理所当然地获得相应的政治地位。

这表明A.封建小农经济的逐渐确立B.嫡长子继承制受到严重挑战C.宗法制、分封制逐渐瓦解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渐确立2.关于道教有一种传说,道家创始人李耳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后到达印度,创立了佛教,成了佛,还对当地人民进行教化,这就是所谓的“老子化胡”,道教徒欣然接受这一传说。

这个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说明A.早期中外交流以宗教为主要内容B.佛教道教逐渐渗透融合为一体C.外来文化借助本土文化扩大影响D.春秋战国时期佛教已传入中国3.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A.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B.土地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护C.政府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D.士农工商社会结构发生变化4.宋初,地方监司、通判等兼职监察官“多不守职,至有岁终不按一人,终任而不劾一吏者,上下相蒙,孰视不问”。

对此,宋太祖做出规定,凡“临事简慢,所莅无状者为下;恪居官次,职务粗治者为中;治状尤异,大有殊绩者为上”,朝廷以此“厉行赏罚”。

此规定A.防止了地方官员滥用职权B.强化了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C.遏制了地方官员贪污腐化D.加强了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5.对表的内容,最合理的解释是A.解读玉米来华首先要甄别史料真伪B.历史结论需多个史料进行实证C.史料来源广得出的结论更接近真相D.玉米来华的历史解释不够严谨6.清代前期有以“起运”、“存留”为标志的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划分和调整:一部分起解户部及各部寺监,作为国家经费开支之用;一部分存留本地,作为地方经费开支之用。

与宋代相比,这种做法A.将地方官员对人民的盘剥合法化B.使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进一步尖锐C.说明中央有逐渐加强集权的趋势D.有助于地方社会公共事务的处理7.在整个18世纪,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白银的“最终归宿”。

乾隆年间,关税收入已占清政府财政收入的1/10。

特别是粤海关的税收发展极快,自1783年以来,跃居户部税关之首,至嘉庆年间已相当于全国财政收入的1/4。

这反映了A.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B.清政府的海关关税税率日渐提高C.清放弃闭关锁国的政策D.中国商品在世界市场有竞争优势8.晚清时期,贫困和破产的宗族成员日渐增多,他们开始脱离宗族庇护,到民间宗教组织和秘密会社中寻求庇护和活路,家庭成员间的冲突日渐撕裂笼罩在这些地区上空的和谐宗法社会之网。

材料表明太平天国的兴起得益于A.乡村宗法社会瓦解导致成员贫困化B.民间宗教组织和秘密会社兴起C.西方列强入侵激化了中外民族矛盾D.传统政治的社会控制机制衰落9.下图列出了1645年、1725年、1843年、1865年四个年份上海道台职能的变化情况此图主要反映了上海道台A.在时代驱动下的被动转型B.逐渐具备近代洋务思想C.渐变为近代化的行政官员D.职务管辖范围越来越大10.A.中西方思想文化逐渐融为一体B.外来冲击推动近代中国转型C.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学的深入D.中西方近代化道路趋向一致11.民国初年,苏州丝绸业从业者大多世代相传,各织绸厂都采用手拉织机。

1925年,在延龄冠记绸厂采用电力织机后,各家绸厂纷纷效尤,舍木机、手拉机而采取电力机。

这一变化A.使丝织业产品质量得到提升B.是工业革命成果在华的交叉应用C.使我国丝织技术领先于世界D.反映苏州重工业发展领先轻工业12.1918年,《新青年》因销售不畅考虑停刊。

1919年2、3月间,坚持使用古文体的林琴南以小说形式诋毁《新青年》,同时社会上“喧传教育部有训令达大学,令其将陈(独秀)钱(玄同)胡(适)三氏辞退”,A.思想启蒙开始成为时代主题B.五四运动推动了社会观念转变C.观念碰撞推动了社会的进步D.白话文运动易被大众普遍接受13.据1923年北京电车公司第二届董事会报告书记载:“本公司以事属公众交通,一切建设力求美备,与各方往返商榷,不厌精详。

从电杆电线的安装,路轨的铺设,到挪移水管等诸多事项无不受阻,乃至‘文书盈箧’,颇费时日。

”这说明当时A.城市设施建设的艰难B.交通管理急需解决C.城市社会问题的凸显D.西方科技传播快速14.1938年2月至4月,为驱逐晋西北地区的中国军队,日军26师团、109师团展开大规模围攻。

八路军第120师主动迎敌,经过两个月的游击战歼灭日军1500余人,缴获步机枪200余支、汽车14辆等大批装备,收复了7座县城和大片国土。

这表明当时A.抗日战争的主要方式是游击战B.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C.八路军成为了抗日战争的主力D.游击战有利于敌后战场的开辟15.下表反映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国民经济各部门基本建设投资分配情况。

据表可知当时我国A.工业是国民经济建设重点B.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过农业C.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D.注重工农业生产协调发展16.以古希腊神话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表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和人本主义特征,如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史诗《伊利亚特》和散文汇编《伊索寓言》。

这表明古希腊A.具有较浓厚的宗教意识B.创造了辉煌的文学成就C.强调人在现实中的价值D.以神为中心的文学倾向17.朱孝远教授曾指出:“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纠正了教会凌驾于国家之上的错误,使政府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全面地担负起行政职责,从而捍卫了国家主权和国家核心利益。

”材料表明德国宗教改革A.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国家职能B.有利于其近代民族国家形成C.摧毁了教会的思想文化专制D.利于其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18.荷兰东印度公司采用股份制向全社会募集资金;而1609年建立的荷兰阿姆斯特丹银行,广泛地收集社会闲散资金。

股份制和金融业的发展把广大居民的利益和海外贸易直接结合起来,荷兰全国从上到下各阶层都卷入海上贸易的大潮中。

根据材料,可以得出A.股份制与金融业结合开启了海外贸易B.新航路开辟推动了荷兰商业发展C.革新经营方式促进了商业资本的发展D.股份制推动了荷兰金融业的发展19.启蒙运动中出现了很多著名人物,所有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不承认超自然力量的存在,认为一切外界事物都是可以被认识的,而认识外界的工具是科学,科学可以解释一切。

这表明启蒙运动A.否认宗教存在的合理性B.摆脱了封建专制思想的束缚C.利于形成理性思维方式D.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出现20.1801—1831年间人口增加一倍以上的城市,大部分都是这一类新兴工业城镇,如博尔顿伊普斯威奇、普雷斯顿、斯托克波特.....除这些新兴工业城镇外,人口增长迅速的就是利兹、曼彻斯特等工业大都会了。

这种变化表明A.机器大工业改变英国城市分布B.工厂制推动了英国城市人口快速增长C.英国此时已完成了城市化进程D.工业革命带来英国工业城市数量增长21.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提及:“随着工业发展,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人口比人口和财富增长的还要快”。

但1892年当恩格斯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写再版序言时却说“这本书里所描是A.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幅提高了工人工资水平B.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完善C.西方国家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D.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发生变化22.一位曾经激烈地批评政府、反对国王的资产阶级自由派人士博姆加尔腾1866年在《普鲁士年鉴》上发表长文向俾斯麦认错:“事实证明我们的政体构想(民主方案)几乎全都是错的……我们的原则(民主制度)若胜利会给我们带来灾难,我们的原则失败反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解救……”材料表明A.战争的胜利为专制势力的存在提供了合理性B.德意志资产阶级具有一定的软弱性和妥协性C.德意志资产阶级的政体构想不符合历史潮流D.战争的胜利有利于德意志结束分裂走向统一23.苏联在一五计划期间开始推行农业集体化,到1938年时,几乎所有农民的土地都被合并到242400个集体农庄和4000个国营农场中去了。

但苏联农业产量却令人失望,苏联农场用多出50%的土地耕种,用多出10倍的人力劳动,产量却只有美国农场产量的四分之三。

造成苏联农业产量此时严重滞后的主要原因是A.苏联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远不如美国B.计划经济不利于充分调动生产积极性C.苏联对农业生产的各项投入严重不足D.罗斯福新政后美国农业快速恢复发展24.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和平时期的军事同盟,北约标志美国孤立主义的正式结束。

它还代表了传统军事同盟的一项急剧改变,因为它不仅规定了国际司令部之下各国军事单位的一种聚合,还规定了在训练、战略规划和武器生产方面的紧密协作,从而规定了成员国资源的一种与先前任何军事协议相比更大程度的全面整合。

上述材料客观上表明北约A.加速了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B.利于推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C.实质是美国控制西欧的工具D.提高了西欧国家军队战斗力二、材料题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人口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合理的人口政策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材料一两汉之际、东汉末年的农民战争以及此后的割据战争造成3000多万人口损失;隋末农民战争后,人口由5000万下降到1500万;明末战乱造成4000万人口损失;新政权确立和逐渐巩固后,人口又出现回升和发展。

据西汉元始二年数据显示,北方人口在中国占比可能超过71%,唐宋之际南方人口首次超过北方。

12世纪初,南方人口占比已达到63%。

——摘编自豆建春《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增长》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到1978年,在资本积累和技术革新上,人民政府付出了极大努力,但是人均意义上的变化远不如总量成绩那样耀眼。

从1954年到1978年,中国的粮食总产量增长了1.8倍,但是人均可分配到的粮食基本上维持在1954年的水平上。

1982年,计划生育政策成为一项基本国策。

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00~2010年间,中国人口平均增长率为0.57%,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010年,0~14岁人口所占比重由33.59%减至16.60%;中国人口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流动人口规模继续膨胀,出生性别比持续失衡。

2016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

——据王秀《新中国生育政策演变研究》等文章整理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就业人口数量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就业人口数量提高1%可以使得经济增长水平提高约1.49个百分点……失去孩子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痛苦的事情,如果有两个孩子,当疾病或意外事故夺走了儿女的生命的时候,其产生的后果要比独生子女家庭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