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主义法学基础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法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具体应用与发展。
它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为基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研究法律以及法律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进行复习和总结。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对法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法律是社会存在的产物,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制定和实施的规则。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法律是历史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变革而变化。
马克思主义法学强调法律的阶级性和历史性,提出了法律与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为法学研究指明了方向。
二、法律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法律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现。
法律的产生与上层建筑的形成密切相关。
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法律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而制定的。
法律的内容和形式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和影响,法律与社会经济生活紧密相连,是经济关系的法制化表现。
三、法律与阶级斗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法学强调法律与阶级斗争的密切关系。
法律在不同阶级社会中起到不同的作用,是统治阶级维护统治和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
法律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体现了剥削阶级对被剥削阶级的压迫,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则成为人民日益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
法律与阶级斗争密不可分,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和反映。
四、法律的变革与革命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律的变革需要通过革命来实现。
法律的变革不能仅仅通过改革制度或者法律的表面形式,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法律的变革离不开阶级斗争,需通过革命来推动法律的根本性变革。
五、法治与社会主义法治马克思主义法学提倡法治思想和社会主义法治。
法治是以法律为基础,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保证国家和社会的正常运行。
社会主义法治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以人民利益为核心,倡导公正、公平、公开的社会秩序,实现社会主义法制的完善和健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马克思主义法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马克思主义法学马克思主义法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法律和社会的科学研究和认识的一种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法学不仅关注法律的形式和内容,更着重于揭示法律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根源,以及法律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本文将通过概论的方式,全面剖析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其中最重要的包括以下几点:1. 法律是阶级社会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律是阶级社会中的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它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并且被用于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秩序。
因此,法律是政治斗争的产物,它的内容和形式都与社会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关系密切相关。
2. 法律与经济基础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律与经济基础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
经济基础决定了法律的性质和功能,而法律则对经济基础产生反作用力。
马克思主义法学强调了经济基础对于法律的决定作用,同时也强调了法律对于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3. 法律是一种武器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律在阶级社会中是统治阶级利用的一种武器。
法律被用于巩固统治阶级的地位和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同时也被用来镇压被压迫阶级和维护社会秩序。
马克思主义法学强调了法律作为一种武器的特殊性质和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延伸和运用,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法学采用唯物史观的方法来研究法律问题。
它关注法律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和变化,强调法律的历史发展和演变规律,以及法律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
2. 辩证法思维马克思主义法学运用辩证法思维来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
它强调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及矛盾的斗争和转化规律。
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律问题的解决必须从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的角度来进行。
3. 实证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法学既注重对法律现象的实证分析和研究,又强调了法律的历史发展和社会背景。
1马克思主义法学基础理论
法学1.马克思主义法学基础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创新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基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理论,依法治国与政治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现代法治精神,法制现代化,司法能力建设,马克思主义法律文化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2.依法治国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战略,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理念、法律基础和法律保障,构建和谐社会与法治政府,以人为本的法治观,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与法治的关系,司法为民和公正司法,公民权利的保障,社会困难群体的权利保护,公平正义社会秩序的维护,和谐社会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救济,建设和谐社会的国际环境问题。
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究研究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础理论,法治的价值与法律权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关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事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实践。
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法制建设研究“五个统筹”思想对中国法治发展的指导意义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法治观念与法律制度的重构、可持续发展与法治变革、生态文明与法治、各部门法律的协调发展。
5.社会主义民主宪政基础理论问题研究政治文明与宪政建设、社会主义宪政发展与要求、宪政建设的重点与难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依法执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政治文明建设与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实践、政治文明与公平正义的实现、司法民主建设。
6.权力制约监督机制与反腐败法律制度研究研究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宪法监督制度的完善、违宪审查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党的领导与人大监督的关系、司法监督和司法廉政建设、反腐倡廉法律制度的体系化、反腐败国际合作法律机制建设。
7.法律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研究研究全球化进程中国家主权的行使、全球化时代的人权保护、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与国际法治、NGOS与世界法律发展、法律服务的全球化、全球化与法律文化的发展演变、各国法律制度的相互借鉴。
马克思主义与法学的关系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法学的关系研究正文:引言: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想体系,不仅影响了社会政治领域,也对法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与法学的关系,并探讨其对法律理论和实践的影响。
一、马克思主义对法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发展和阶级斗争的理论,为法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法律是一种上层建筑,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法律反映了社会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利益的体现,因此不能超越社会实际和阶级斗争的范畴。
其次,马克思主义主张法律与经济、政治等社会领域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整体的社会系统,在法律领域,法律必须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为经济利益服务。
二、马克思主义对法学研究方法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为法学研究方法的发展提供了指导。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法律是历史性的产物,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法学研究应当注重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的考察。
辩证唯物主义则强调矛盾和斗争的存在,这对于法学研究法律冲突和解决法律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三、马克思主义对法律实践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倡导法律服务于社会大众和劳动人民的利益,这直接影响了法律的实践。
首先,马克思主义提倡法律的社会化,强调法律要贴近人民群众的需要。
其次,马克思主义鼓励法律的革命性和进步性,认为法律可以促进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四、马克思主义对法学教育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对法学教育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法学教育提出了要求。
马克思主义强调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和法治建设的接班人,要求法学教育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才兼备的法律人才。
结论:马克思主义与法学密切相关,对法学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法律实践和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是法学研究和实践的重要指导,为法律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们需要继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与法学关系的研究,以更好地推动法律的发展和完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法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法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的法学体系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上的理论体系,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法律的起源、本质、作用以及法律与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法学体系进行复习和总结,以进一步加深对其核心思想的理解和运用。
一、法律的起源与本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法律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施加控制和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
法律的起源与阶级社会的出现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法律的本质是阶级性的,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具有一定的历史特殊性和相对稳定性。
马克思主义法学体系通过深入研究法律的社会根源,揭示了法律的历史演变规律。
二、法律的功能与作用:服务于全体人民利益马克思主义法学体系认为,法律的根本功能是维护社会正义和公平,服务于全体人民的利益。
法律通过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保障人民的权益和自由。
同时,法律还是治理社会矛盾冲突的工具,通过公正的司法制度实现对违法行为的制裁,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
马克思主义法学体系对法律的功能与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法律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三、法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法律的经济基础论在马克思主义法学体系中,法律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法律的存在和发展是经济基础、生产方式变革的产物。
法律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但又受制于经济基础的变化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法学体系通过深入分析法律与经济社会的辩证关系,揭示了法律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
四、法律与政治的关系:法律的政治性在马克思主义法学体系中,法律与政治密不可分,法律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法律是政治权力的体现和运用,政治决定法律的存在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法学体系通过深入探讨法律与政治的关系,帮助我们认识到法律与政治的相互渗透与影响。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法治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主义法治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等基本原理,对法律和法治进行的理论研究。
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对社会主义法治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认为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法律制度和法律意识是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适应的。
2.阶级斗争和法律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强调法律是一种意识形态,反映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法律的产生和变化受到阶级斗争的影响。
3.法律的相对独立性。
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认为法律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法律规范能够部分地超越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对社会关系和国家权力进行调整和制约。
二、社会主义法治的内涵和特点社会主义法治是在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具有以下内涵和特点:1.以人民利益为核心。
社会主义法治以保护人民权利和福祉为最高目标,将法律的制度和实践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相结合,实现法治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有机统一。
2.以法治国家为基础。
社会主义法治倡导依法执政、依法治国,法律成为国家权力行使的基础和约束,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使国家行政管理更加规范和公正。
3.以法治社会为目标。
社会主义法治力图建设一个以法治为基础的社会,通过法律的适用和实施,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三、社会主义法治的发展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的发展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指导下的具体落实,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制度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注重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法律制度,如合同法、公司法、劳动法等,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2.法治执政。
社会主义法治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处理社会事务和公共事务时依法行政,加强行政法制建设,推动政府权力的规范化和透明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与法律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与法律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揭示社会现象本质、分析社会变革规律、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科学理论。
它是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一代革命先哲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理论结晶。
这个理论体系包含着多个方面的要素,其中马克思主义与法律理论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本文将围绕这个主题展开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与法律的关系法律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认为,法律不是独立于社会存在之外的东西,而是受到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马克思主义者对法律的研究,力图揭示法律与社会经济关系的内在联系,深入分析法律是如何服务于特定的阶级利益,并从中找出法律的变革和进步方向。
二、马克思主义对法律理论的贡献1. 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强调,法律是一种阶级工具,其存在和发展都与阶级斗争密切相关。
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观点,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法律应当成为保护劳动人民利益、促进社会正义的工具。
2. 法律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倡导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将法律看作是经济基础和阶级关系在法律上的反映。
这一理论有助于揭示法律的实质和历史变革的必然性,为法律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
3. 法律发展的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研究法律发展的规律,强调法律是相对独立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
马克思主义指出,法律发展的规律是既具有连续性,又具有变革性的。
4. 社会主义法治理论: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的理论,旨在建设一个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法治国家。
这一理论指导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中的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
三、马克思主义与法律理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对法律理论的研究与发展并不停留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而是与时俱进,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法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法学原理法学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哲学唯物论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法学原理。
一、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法学原理基于哲学唯物论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客观实在的东西,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法律也是物质的产物。
辩证法原理则强调事物内部各个方面的矛盾斗争决定了事物的运动、发展和变化,法律的诞生与发展也是通过矛盾的对立统一而实现的。
这些原理为法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二、阶级斗争与法律原理法学原理中最核心的一条是阶级斗争原理。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阶级斗争则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法律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也不可避免地受到阶级斗争的影响。
法律的产生、实施和适用都是在阶级斗争的背景下进行的。
因此,法学原理中的阶级斗争原理要求我们要正确理解和正确运用法律,使其服务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法律与经济基础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法学原理认为,法律与经济基础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经济基础是社会生活的物质基础,法律则是对经济关系进行规范的工具。
法律的制定和修改都是为了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
因此,在理解和应用法律过程中,必须紧密结合经济基础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保证法律的正确性和适用性。
四、权利与义务平衡原理法学原理还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平衡。
马克思主义认为,权利是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所享有的合法利益,而义务则是人们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
马克思主义法学强调权利与义务的相互制衡,保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公平。
在法律实践中,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平衡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避免权利滥用和义务缺失的问题,保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五、实事求是原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法学原理还强调实事求是的原则。
实事求是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适用于法学领域。
实事求是要求我们不能脱离实际,不能停留在抽象的理论层面,而要注重对具体事物的观察和研究。
法学类专业硕士考试内容
法学类专业硕士考试内容
法学类专业硕士考试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法律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法学基础理论、法律哲学等基本概念和理论。
2. 民法学:包括民法总论、物权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民法的基本理论和制度。
3. 经济法学:包括宪法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公司法、证券法、国际经济法等与经济有关的法律知识。
4. 行政法学:包括行政法基本理论、行政法律制度、行政诉讼法等与行政管理相关的法律知识。
5. 刑法学:包括刑法基本原理、刑法各种罪名与刑罚等有关刑法的基本理论和制度。
6. 诉讼法学:包括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与诉讼程序相关的法律知识。
7. 法律文书写作:包括法律文书的格式、写作方法、表达技巧等。
8. 法学研究方法:包括法学研究的方法、逻辑推理、案例分析等。
此外,还可能包括一些专业选修课,如国际法、知识产权法、劳动法等。
具体考试内容以各所高校要求为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与法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与法学思想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学说,它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影响和改变着世界。
马克思主义深刻地洞察了社会现象的本质,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转型、历史发展和阶级斗争的理论。
法学思想则是人们研究法律的思考方式和方法论,是法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与法学思想的关系进行复习和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它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辩证的、历史的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则是马克思主义对于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强调事物的矛盾性和变化性。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目标和理想,旨在实现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阶段。
二、马克思主义与法学思想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对法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在法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马克思主义对法律的本质进行了揭示。
马克思主义认为,法律是国家的意志的体现,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法律的产生和存在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从而导致了法律的阶级性和相对性。
这种对法律本质的分析为后来的法学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思考方向。
其次,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法律与经济基础之间的联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法律是经济基础的法律反映,是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反映和制约。
这一观点使得法学研究者更加关注法律与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为法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马克思主义对法律的解放和法治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为,法律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工具,通过解放法律、建设法治国家,可以为人们创造一个公正、平等、有序的社会环境。
这一观点为法学研究者提供了借鉴,推动了法治国家的建设和法律体系的完善。
三、马克思主义与法学思想的启示马克思主义对法学思想的深入研究,给我们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启示。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告诉我们,法律是历史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主义法学基础知识
马克思主义法学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法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法律规律、法律制度及其作用、法律制定、实施和适用等问题的一门学科。
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法学领域的具体应用,提供了一种科学观察和分析法律现象的方法和途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础知识。
一、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1.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在法学领域的应用马克思主义法学借鉴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强调了法律发展的历史过程和辩证规律。
法律作为社会关系的产物和调整工具,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2.阶级斗争和法律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律是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之间利益冲突的产物,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意志,起到维护统治秩序和压制被统治阶级的作用。
因此,法律必然与阶级斗争密不可分。
3.法律的历史性和相对独立性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律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相一致,并认为法律具有相对独立性。
法律的独立性体现在法律的自治性和相对独立的法律领域。
二、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研究方法1.理论分析法马克思主义法学注重通过理论分析法对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揭示法律规律的本质和作用。
2.历史比较法马克思主义法学强调通过历史比较法来分析和解释法律的发展和变迁。
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法律制度的比较,可以发现其中的共性和特殊性,为制定和完善法律提供借鉴。
3.实证研究法马克思主义法学强调通过实证研究法来验证和检验理论,通过对法律现象的具体观察和实证研究,能够更好地发现和把握法律规律的实际效果。
三、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发展与应用1.社会主义法学的特征和任务马克思主义法学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主义法学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法治,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2.马克思主义法学在国际法领域的应用马克思主义法学对于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马克思主义法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马克思主义法学马克思主义法学是指马克思主义对法律、法治和司法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法律科学的有机结合。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法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对于理论体系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历史回顾、理论阐述以及现实应用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马克思主义法学进行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历史回顾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著作。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在《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等著作中,对法律与社会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
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开始形成其独特的理论框架。
二、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理论阐述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理论阐述主要包括法律的阶级性、法律的历史发展规律、法治的本质与特点等方面。
首先,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律具有阶级性,即法律是统治阶级利益的产物,反映了阶级斗争的关系。
其次,马克思主义法学强调法律的历史发展规律,即法律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而发展的。
最后,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治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与特点,其核心在于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三、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现实应用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理论体系不仅具有思想的深度,更体现了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学为国家法制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法治国家建设作为重要任务,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应用。
例如,中国通过制定和完善一系列法律法规,实现了法律体系的建设和法治国家的发展。
在司法改革方面,马克思主义法学为建立独立、公正、廉洁的司法机构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原则。
结语马克思主义法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理解法律与社会关系,推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提供了重要思想支持。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历史回顾、理论阐述和现实应用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应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研究,更好地运用其原理和方法,为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法学基础理论
法学1.马克思主义法学基础理论2.科学发展观与法治建设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究与弘扬法治精神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法治5.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法治6.社会建设与法治7.经济全球化与法律8.反腐败法治9.人权法理论研究领域10.法律史学理论11.行政法基本理论与制度12.民商法基础理论13.经济法基本理论14.知识产权法学15.刑法学16.诉讼法基础理论17.社会法的理论与实践18.国际法基础理论19.科学发展观与法治建设研究20.法治现代化与法治精神研究2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深化拓展研究22.社会转型与法制现代化研究23.利益多元与法治发展研究24.行为法学理论研究25.中外法治模式比较研究26.立法制度比较与改革研究27.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研究28.非正式法的形成与发展研究29.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法律保障研究30.以人为本与法律体系构建研究31.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研究32.法律救济比较研究33.中国特色政治文明建设与法治发展研究34.政治文明与司法公正研究35.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律构造研究36.人民代表大会重大问题决定权及其行使制度研究37.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制度的发展研究3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建设研究3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建设研究40.“一国两制四法域”问题研究41.社会转型与行政法制建设研究42.行政法范式转换与自治行政研究43.国务院部门组织法制研究44.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问题研究45.新农村建设和基层行政组织法律问题研究46.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问题研究47.非政府组织<NGO)法律问题研究48.行政许可问题研究49.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研究50.行政决策法制化研究51.公共行政体制中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关系研究52.人事制度改革与法治建设研究53.责任政府的制度基础研究54.行政问责制度的完善研究55.财产申报制度的完善研究56.防灾减灾法研究57.食品安全监督制度建设研究58.新闻法治问题研究59.教育法问题研究60.体育法问题研究61.司法考试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研究62.法学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研究63.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的司法制度探索研究64.非犯罪化问题研究65.社区矫正问题研究66.轻刑化问题研究67.死刑限制适用研究68.劳动教养制度改革研究69.量刑制度改革研究70.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惩治与防范研究71.恐怖犯罪惩治与防范研究72.黑恶势力犯罪及其法律对策研究73.责任事故犯罪研究74.监督管理过失犯罪研究75.新时期贪污贿赂犯罪的法律遏制与防范研究76.反腐败国际刑事合作机制研究77.私法自治、契约自由与民法现代化研究78.少数民族地区民事习惯研究79.国有财产管理法研究80.国有股权行使制度研究8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研究82.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中妇女权益保护研究83.合伙制度研究84.商品房按揭制度研究85.现代侵权责任法中的危险责任研究86.网络侵权问题研究87.侵权损害赔偿研究88.亲属法问题研究89.医事法问题研究90.医疗损害赔偿调解研究91.应收款债权担保研究92.商事仲裁的理论与实践研究93.国家宏观调控与适度干预下的市场经济法治研究94.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分配制度改革研究95.经济法责任研究96.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制度建设研究97.现代农村金融法律制度建设研究98.市场规制法研究99.竞争法问题研究100.反垄断法实施问题研究101.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研究102.金融危机的法律遏制与防范研究103.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理制度研究104.次贷危机与资产证券化监管制度健全问题研究105.主权财富基金的法律规制研究106.财税体制改革与财税法治完善研究107.预算法的修改与完善研究108.中外税收立法比较研究109.刑事诉讼法修改研究110.民事诉讼法修改研究111.行政诉讼法修改研究112.刑事诉讼监督机制研究113.侦查管辖冲突问题研究114.秘密侦查的法律规制研究115.证据立法模式问题研究116.域外民事诉讼制度研究117.民事执行制度研究118.股东派生诉讼问题研究119.《行政复议法》修改研究120.行政机关解决纠纷机制研究121.行政程序法立法问题研究122.遗传资源的法律保护研究123.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研究124.生物科技产品与知识产权保护研究125.技术发展与法律改革研究126.国家安全战略的法治构建研究127.平安建设的法治基础研究128.社会治安防控的法律问题研究129.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对策研究130.解决群体性事件的法律机制研究131.流动人口管理与社会治安防控研究132.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研究133.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的法律应对制度研究134.灾害应急问题的法律对策研究135.社会保障制度研究136.社会福利立法问题研究137.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研究138.公共健康的法律保障研究139.农村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制度改革与建设研究140.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研究141.生态法律问题研究142.海岸管理法律问题研究143.企业年金的法律问题研究144.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建设研究145.质量安全法律问题研究146.企业劳动关系问题研究147.劳动合同法实施问题研究148.集体安全体制与国际法研究149.国家及其财产豁免管辖制度研究150.中国公民境外保护问题研究151.国际海洋法的发展和完善研究152.海上执法问题研究153.区域性人权保护制度研究154.中国涉外民事法律适用法的构建与完善研究155.食品安全国际法律制度建设研究156.经济全球化与金融监管改革研究157.防范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研究158.WTO农业协议问题研究159.WTO贸易救济法律制度研究160.区域经济合作具体法律制度研究161.离岸金融的风险与监管的法律问题研究162.文化表现多样性的国际法律制度建设研究163.文化财产的跨国流转与返还法律问题研究164.国际船舶融资租赁法律问题研究165.全球化时代的国家经济安全维护研究166.国际商事调解法律制度建设研究167.国际商事仲裁制度的现代化研究168.科学发展观与国际资源环境法研究169.FDI法律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法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法学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哲学体系,它以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思想为核心,围绕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解放人类的根本问题展开。
作为基本原理的概论,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法学的理论基础,深刻影响了法学领域的研究与实践。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法学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法学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首先,它揭示了法律的阶级性和历史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法律是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反映了统治阶级的利益。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法律保护的是资产阶级的私有制,通过对法律的分析,可以揭示其背后的阶级关系,帮助法学家深入理解法律的本质。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法学的研究提供了基本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矛盾斗争的结果,法律也不例外。
通过对法律矛盾的研究,可以揭示它的发展规律和变革方向,为法学研究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理论工具。
最后,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的理论与实践。
社会主义法治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重要内容,它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党的领导,注重法治国家的建设和法治社会的构建。
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要求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法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法学具有较为直接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为法律是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也是国家权力的具体运行方式。
法学作为研究法律的学科,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揭示法律的本质与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还推动了法学的发展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为法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和思想启迪。
法学家们在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指导下,积极探索法学发展的途径和法律制度的优化,为社会主义法治提供理论支撑。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法学教育中的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法学教育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法学教育是培养法律人才的重要环节,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是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和法治精神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扮演着重要的理论基础的角色。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基础影响。
一、理论基础1. 辩证唯物主义与法治理念辩证唯物主义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哲学基础上的,强调事物的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
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以法律为基础,实施公正和合法的治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通过内外矛盾的斗争推动的,同样,法治也要解决社会内部矛盾和外部冲突。
辩证唯物主义对法治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维方法。
2. 历史唯物主义与法治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过程,而法治作为社会管理和调控的手段,也具有其发展的历史性。
法治历史观强调法治的历史渊源和演进过程,将法治理论与具体历史条件相结合,为法治的实践提供了指导。
二、实践基础1. 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与社会主义法治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强调法治应该服务于人民利益、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主义建设。
它将法治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任务相结合,强调法治的社会性和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提供思想上的指导,为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2. 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与法律制度建设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关注的重点是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强调在法治中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提供了关于社会发展规律和法治建设的指引,为法律制度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
三、发展与创新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创新与法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理论体系,它随着时代变化而更新。
在法治领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创新包括对法治的适应性调整、法治理论的创新研究等。
这些创新与法治的发展相互促进。
2. 法治实践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法治实践是法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理论做出检验和实践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法律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法律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法律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理论,其基本原理涵盖了政治、经济、哲学与法律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重点复习马克思主义的法律理论,探讨其核心思想和在法律领域的应用。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法律理论概述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在法律领域的具体应用。
它以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为基础,认为法律是一种统治阶级意志的工具,反映了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与斗争。
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的核心观点包括:法律的阶级性、法律的历史性以及法律与经济基础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法律的阶级性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法律具有明显的阶级性质。
法律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主要为资产阶级服务,维护私有财产和剥削制度的稳定。
它被用来压迫和控制无产阶级及其他被剥削阶级,维护统治阶级的合法权益。
第三节:法律的历史性马克思主义认为法律是历史条件下特定社会形态的产物,不是永恒不变的。
法律的内容和形式在不同的社会阶段会发生变化。
例如,在封建主义时期,法律主要以保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特权为目的,而在社会主义时期,法律的目标是保护劳动人民的利益,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第四节:法律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法律与经济基础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着法律的产生和发展。
法律的内容和形式会随着社会经济制度的变化而变化。
合法性是法律的重要特征,然而合法并不等于正义,而是在特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权威认可。
第五节: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的应用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不仅是对法律的一种解释,也为法律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法律是维护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正常运行的必要手段。
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对于揭示并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是对法律本质和作用的系统研究,它探讨了法律与社会经济基础的相互联系,揭示了法律的阶级性和历史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法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法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一套科学理论体系,涵盖了众多学科领域,其中包括法学。
马克思主义法学作为法学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并推动了法学的发展与演进。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角度,对法学的基本概念、法律的作用与性质、法律的发展历程以及法学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法学的基本概念法学作为研究法律的学科,旨在研究法律的本质、来源、历史和运作机制。
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学应该站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上,通过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分析,揭示法律的真实内涵。
法学的基本概念涉及到法律规范、法律制度、法律关系以及法律意识等诸多方面。
马克思主义法学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认为法律是一种特定社会关系的产物,是社会阶级对立和社会经济关系发展的必然产物。
二、法律的作用与性质法律作为社会管理的工具,具有统治性和约束性的双重特征。
在马克思主义法学中,法律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法律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法律规范,保障人们的权利和利益,平衡社会中的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
2. 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法律通过明确的规则和程序,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防止和惩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3. 促进社会进步发展。
法律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引导作用,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的进行。
法律的性质是一种具有阶级性的社会规范。
在马克思主义法学中,法律被视为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
同时,法律也受到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制约和影响,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相对权威性。
三、法律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法学对法律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法律发展的辩证法。
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观点,法律的发展经历了从私权到公权、从自由竞争到垄断、从民事法到公法的演进历程。
在私有制社会中,法律主要起到维护私人财产和契约关系的作用;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法律成为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和规范经济关系的工具;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法律则更多地体现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规范。
马克思主义的法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法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法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法学领域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是一门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的学科。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包括:阶级斗争的法学观、历史唯物主义的法律观、法治和社会主义法治观、人民立法和法制建设观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等。
一、阶级斗争的法学观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律是社会关系的产物,是阶级利益的表现。
法律的出现和存在都是为了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并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和巩固这种利益关系。
法律的实施和运用都是在阶级斗争的背景下进行的,法律的内容和形式都受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需要的制约。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法律观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认为法律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法律的存在和变化都与社会的经济基础密切相关。
法律是按照一定经济形态的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发展和演变。
历史唯物主义的法律观强调了法律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揭示了法律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法治和社会主义法治观马克思主义法学倡导的是法治社会,也即通过法律来管理社会,实现社会秩序的规范化和稳定化。
社会主义法治观主张法律的实施要以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坚持政治法律的统一,加强对国家行使权力的监督和限制,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四、人民立法和法制建设观马克思主义法学强调人民是法治的主体,也是法律的创造者和执行者。
人民立法是指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参与,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实现法律的制定和修订。
法制建设是指以法律为基础,通过完善法律体系、健全法律机制、加强法律实施等手段,不断提高法律的适用性和权威性,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法学在中国具体实践中的创新和发展。
它强调中国的法治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独特性,为中国法治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的法学与法治建设
马克思主义的法学与法治建设马克思主义法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法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法律领域的具体应用。
马克思主义法学强调法律的阶级性和历史性,认为法律是统治阶级利益的产物,是反映阶级斗争的工具。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核心思想是为了实现人类的解放,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当今社会,如何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法学在法治建设中的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1.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法学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形成的一种法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探讨法律本质和功能的时候,提出了“法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法是对抗国家暴力的有序替代”等深刻观点,为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法学从法律的阶级性、历史性和实践性出发,对法律起源、性质、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我们理解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2.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法学所强调的阶级性和历史性,使其在法治建设中具有特殊的价值取向。
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律应当服务于人民的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的公共利益最大化。
马克思主义法学强调法律对社会生活的调节和规范作用,注重法律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相互作用,追求法律制度的完善和法治体系的健全。
3. 马克思主义法学与法治建设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法学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法学理论体系,对于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法治建设中,我们应当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理论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和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推动法治向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阶级性分析和历史性观点,有助于我们在法治建设中深入理解法律的本质和功能,更好地把握法治建设的全局和方向。
4.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现实意义在当今社会,法治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理论体系为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一课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为指导,坚持法治思维,维护法治权威,加强法治意识,推动法治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法理基础与法治建设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法理基础与法治建设马克思主义法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法律规律和法律问题的学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坚实基础。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法理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指导下,我国法治建设不断取得显著成就。
一、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法理基础之一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法理基础之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辩证的、发展的,法律也是受社会发展和阶级斗争的影响而不断变化的。
法律是社会关系的一种规范性体现,是统治阶级为维护自己的权益而制定和实施的。
马克思主义法学通过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剖析法律的本质和功能,揭示法律与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的内在联系。
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法理基础之一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基本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法理基础之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法律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形成和演变的。
马克思主义法学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研究法律的历史演变过程,分析各个历史时期的法律形态和特点,揭示法律与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联系。
三、法理基础的体现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法理基础体现在对法律本质和规律的分析和阐释上。
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律是一种具有一定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性质的社会现象。
它既反映了社会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也反作用于社会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
马克思主义法学强调法律与阶级斗争和生产力发展的关系,强调法律的阶级性和历史特殊性。
在我国,马克思主义法学对法治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依法治国,加强和完善法律制度建设,积极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我们的宪法、刑法、民法等法律法规,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理论思想和法律原则。
同时,通过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和法治文化建设,我国不断提升公民法治素质,推动全社会形成尊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学
1.马克思主义法学基础理论
2.科学发展观与法治建设
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究与弘扬法治精神
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法治
5.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法治
6.社会建设与法治
7.经济全球化与法律
8.反腐败法治
9.人权法理论研究领域
10.法律史学理论
11.行政法基本理论与制度
12.民商法基础理论
13.经济法基本理论
14.知识产权法学
15.刑法学
16.诉讼法基础理论
17.社会法的理论与实践
18.国际法基础理论
19.科学发展观与法治建设研究
20.法治现代化与法治精神研究
2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深化拓展研究
22.社会转型与法制现代化研究
23.利益多元与法治发展研究
24.行为法学理论研究
25.中外法治模式比较研究
26.立法制度比较与改革研究
27.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研究
28.非正式法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29.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法律保障研究
30.以人为本与法律体系构建研究
31.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研究
32.法律救济比较研究
33.中国特色政治文明建设与法治发展研究
34.政治文明与司法公正研究
35.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律构造研究
36.人民代表大会重大问题决定权及其行使制度研究
37.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制度的发展研究
3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建设研究
3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建设研究
40.“一国两制四法域”问题研究
41.社会转型与行政法制建设研究
42.行政法范式转换与自治行政研究
43.国务院部门组织法制研究
44.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问题研究
45.新农村建设和基层行政组织法律问题研究
46.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问题研究
47.非政府组织(NGO)法律问题研究
48.行政许可问题研究
49.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研究
50.行政决策法制化研究
51.公共行政体制中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关
系研究
52.人事制度改革与法治建设研究
53.责任政府的制度基础研究
54.行政问责制度的完善研究
55.财产申报制度的完善研究
56.防灾减灾法研究
57.食品安全监督制度建设研究
58.新闻法治问题研究
59.教育法问题研究
60.体育法问题研究
61.司法考试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研究
62.法学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研究
63.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的司法制度探索研究
64.非犯罪化问题研究
65.社区矫正问题研究
66.轻刑化问题研究
67.死刑限制适用研究
68.劳动教养制度改革研究
69.量刑制度改革研究
70.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惩治与防范研究
71.恐怖犯罪惩治与防范研究
72.黑恶势力犯罪及其法律对策研究
73.责任事故犯罪研究
74.监督管理过失犯罪研究
75.新时期贪污贿赂犯罪的法律遏制与防范研究
76.反腐败国际刑事合作机制研究
77.私法自治、契约自由与民法现代化研究
78.少数民族地区民事习惯研究
79.国有财产管理法研究
80.国有股权行使制度研究
8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研究
82.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中妇女权益保护研究
83.合伙制度研究
84.商品房按揭制度研究
85.现代侵权责任法中的危险责任研究
86.网络侵权问题研究
87.侵权损害赔偿研究
88.亲属法问题研究
89.医事法问题研究
90.医疗损害赔偿调解研究
91.应收款债权担保研究
92.商事仲裁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93.国家宏观调控与适度干预下的市场经济法治研究
94.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分配制度改革研究
95.经济法责任研究
96.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制度建设研究
97.现代农村金融法律制度建设研究
98.市场规制法研究
99.竞争法问题研究
100.反垄断法实施问题研究
101.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研究
102.金融危机的法律遏制与防范研究
103.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理制度研究
104.次贷危机与资产证券化监管制度健全问题研究105.主权财富基金的法律规制研究
106.财税体制改革与财税法治完善研究
107.预算法的修改与完善研究
108.中外税收立法比较研究
109.刑事诉讼法修改研究
110.民事诉讼法修改研究
111.行政诉讼法修改研究
112.刑事诉讼监督机制研究
113.侦查管辖冲突问题研究
114.秘密侦查的法律规制研究
115.证据立法模式问题研究
116.域外民事诉讼制度研究
117.民事执行制度研究
118.股东派生诉讼问题研究
119.《行政复议法》修改研究
120.行政机关解决纠纷机制研究
121.行政程序法立法问题研究
122.遗传资源的法律保护研究
123.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研究
124.生物科技产品与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125.技术发展与法律改革研究
126.国家安全战略的法治构建研究
127.平安建设的法治基础研究
128.社会治安防控的法律问题研究
129.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对策研究130.解决群体性事件的法律机制研究
131.流动人口管理与社会治安防控研究
132.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研究
133.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的法律应对制度研究134.灾害应急问题的法律对策研究
135.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136.社会福利立法问题研究
137.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研究
138.公共健康的法律保障研究
139.农村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制度改革与建设研究140.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研究
141.生态法律问题研究
142.海岸管理法律问题研究
143.企业年金的法律问题研究
144.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建设研究
145.质量安全法律问题研究
146.企业劳动关系问题研究
147.劳动合同法实施问题研究
148.集体安全体制与国际法研究
149.国家及其财产豁免管辖制度研究
150.中国公民境外保护问题研究
151.国际海洋法的发展和完善研究
152.海上执法问题研究
153.区域性人权保护制度研究
154.中国涉外民事法律适用法的构建与完善研究155.食品安全国际法律制度建设研究
156.经济全球化与金融监管改革研究
157.防范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研究158.WTO农业协议问题研究
159.WTO贸易救济法律制度研究
160.区域经济合作具体法律制度研究
161.离岸金融的风险与监管的法律问题研究162.文化表现多样性的国际法律制度建设研究163.文化财产的跨国流转与返还法律问题研究164.国际船舶融资租赁法律问题研究
165.全球化时代的国家经济安全维护研究166.国际商事调解法律制度建设研究
167.国际商事仲裁制度的现代化研究
168.科学发展观与国际资源环境法研究
169.FDI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