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3.4.月相变化的规律》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月相变化的规律》教学设计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月相变化的规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月亮的形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就是月相变化的规律。
2. 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是月球绕地球运动的结果。
3. 能够根据月相的变化,预测月亮的形状。
教学重点:1. 月相变化的规律。
2. 月球绕地球运动的结果。
教学难点:1. 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是月球绕地球运动的结果。
2. 能够根据月相的变化,预测月亮的形状。
教学准备:投影仪、图片、月相模型、卡片、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利用投影仪或图片展示不同月相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2. 让学生观察图片,思考月亮的形状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Step 2:探究月相变化的规律1. 引导学生思考月亮的形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2. 出示月相模型,让学生根据模型的变化,观察月相的变化规律。
3. 让学生用卡片遮住光源,观察卡片的不同形状,类比月亮的形状变化。
4. 引导学生总结,月亮的形状变化是由于月球绕地球运动的结果。
Step 3:解释月相变化的原因1. 利用黑板或投影仪,画出月球绕地球运动的示意图。
2. 解释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过程,以及地球、太阳和月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3. 引导学生理解,当月球处于不同的位置时,我们看到的月亮的形状就会发生变化。
Step 4:巩固月相变化的规律1. 让学生分组进行小实验,使用月相模型和灯光,模拟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过程。
2. 让学生观察灯光照射在月相模型上的不同形状,并记录下来。
3. 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
Step 5:应用月相变化的规律1. 让学生观察现实中的月亮形状,并根据月相变化的规律,预测下一次月亮的形状。
2.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月亮的形状,验证他们的预测是否准确。
Step 6:拓展延伸1. 让学生了解月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区别,并解释为什么我们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
2. 引导学生思考,月相变化是否在其他天体上也存在。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3.4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01
4.月相变化的规律【教学目标】1.知道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知道月相变化是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3.掌握月亮变化的规律,能对不同的月相排序。
【教学重难点】1.知道月相变化是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2.掌握月亮变化的规律,能对不同的月相排序。
【教学准备】画有月相的纸牌、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
教师:同学们,苏轼的《水调歌头》里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有阴晴圆缺”的词句,看来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月球有圆缺变化的情况,说说你曾经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当学生说到满月时,请他说出阴历时间)2.教师讲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作月相。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一个月中月相变化的规律。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一个月中的月相变化。
(2)将学生分组,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在自己的纸牌上画好这些月相。
(3)教师提问:观察图中的月相,哪些是你们曾观察到的?哪些是没有观察到的?(4)学生根据经验回答。
2.试着给月相排序。
(1)学生根据前面出示的课件,给小组画好的月相纸牌排序。
(2)教师明确:小组合作,分别将月相按顺序排成圆形和一字形。
(3)学生小组内排序后展示排序结果,教师巡视后指导。
3.制作一个月相变化的纸牌。
(1)教师展示课件展示一个月的月相变化,指导学生补充画好小组内的一个月内月相变化的纸牌。
(2)学生完成后,指导各小组参照课件展示,按顺序叠好纸牌,并翻动。
(3)教师指名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结果。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教师提问:一个月内,月相变化的规律是什么?2.学生小组内交流后汇报。
3.总结:一个月内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
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阅读资料:观察月球的运动。
【板书设计】月相变化的规律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教学反思】月相变化是地球上看到的最显著的两个天文现象之一,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
教科版科学最新三下3-4《月相变化的规律》教学设计
4.月相变化的规律【教材简析】《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第4课。
月有阴晴圆缺,学生在二年级时就知道月亮会变化,但是很难将月亮变化与日期进行对应,本课通过围绕月相卡片,进行观察、排序、装订成册等活动,使得学生对月相变化规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本课不要求学生掌握月相变化的原理,只需要学生认识到在一月之中,月相有一个不断变化的,从缺到圆,再到缺的过程。
聚焦板块,教材展示了一幅月球的照片,提示学生这就是月相。
以前学生已经知道月相会变化,“那么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既是聚焦问题,激发学生观察月相,同时也是本课的探究问题。
探索板块,探索环节共分为三个活动,层层递进——了解更多的月相图片,给月相图片排序,装订成册。
通过这三个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月相变化规律的探究兴趣。
教材简明扼要地提出探索问题是“在一个月内,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提示学生,时间节点为一个月。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对在一个月内月相变化的规律进行总结归纳,知道“月相会变化,月初是弧形的,月中是圆形的,然后又变成弧形的”,上半月亮面朝西(右边),下半月亮面朝东(左边)。
拓展板块,通过观察月球的运动,鼓励学生去观察,激发学生更加关注天空、喜欢上天文、喜欢上科学观察的兴趣。
【学情分析】学生从小就有观察月亮的经历,例如中秋节与家人赏月等。
虽然他们已经注意到月相会变化,有时候圆,有时候是像小船一样的弧形,他们在二年级科学课中对于月相还有过长时间观察和记录,但是他们很难将月相变化与时间对应起来,他们更多关注的是一天,或者某个时间的月相,而对月相在一个月之中的连续变化,知之甚少。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了解月相是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2.知道月相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图片排序,制作月相图片手册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概括月相变化规律。
2.在教师引导下,掌握处理图片信息的方式。
3.能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反思调整。
《月相变化的规律》教案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月相变化的概念和规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出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月相变化的基本概念,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月相与地球、太阳之间的位置关系。
-对于观察月相变化,教师可以设计观察记录表,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并进行详细记录,降低观察难度。
-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教师可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月相变化的规律。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月相变化的规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月亮的变化?”(如月亮的形状、亮度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月相变化的奥秘。
3.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宇宙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4.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界规律,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尊重和追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月相变化的基本规律,能描述月相变化的过程。
(2)理解月相变化与地球、月球、太阳之间的位置关系,能解释月相变化的原因。
(2)观察月相变化并进行分析,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逐步进行。
《3.4月相变化的规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教科版17三年级下册
《月相变化的规律》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月相变化的周期性,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能够描述月相变化的基本规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记录、分析月相变化的数据,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月相变化的规律,掌握观察和数据分析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以及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月相变化模拟器,以便学生观察月相;2. 准备一个记录本,供学生记录月相变化的数据;3. 准备一些相关的教学视频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4. 安排一个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进行课堂观察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你认为月亮的变化与什么有关?学生可能会回答与地球、太阳的关系有关。
2.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月相变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讨论:你观察到的月亮形状有什么变化?学生观察后发现月亮的形状有时是弯弯的,有时又变得圆圆的。
3. 教师告诉学生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认识月相变化的规律。
(二)进行新课1. 介绍月相仪和天文望远镜等观测工具,为下一步观察月相做准备。
教师介绍工具的使用方法时,可做适当的示范。
2. 学生使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月相,并做好观察记录(出示表格)。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望远镜的镜头前放置一块磨砂玻璃,以便于观察。
观察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注意月相变化的规律。
3. 学生分组观察、讨论并填写观察记录表。
教师巡视指导,并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4.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观察结果。
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月相与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比较,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
(三)小结教师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并鼓励学生交流讨论如何更好地进行月相观测。
(四)布置作业1. 观察月相并记录下来。
2. 搜集有关月相的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月球的知识。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4《月相变化的规律》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4《月相变化的规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月相变化的规律》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月相的变化规律,掌握月相的形成原理,并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月相现象。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形象的语言,引导学生探究月相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对于观察自然现象有一定的兴趣。
但是,学生对于月相的变化规律可能还没有直观的认识,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加深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掌握月相的形成原理,并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月相现象。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对科学探究产生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掌握月相的形成原理。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解释月相的变化规律。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月亮的变化,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2.实验法:学生通过模拟月相的变化,加深对月相变化规律的理解。
3.讨论法:学生通过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的结果,培养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月亮变化的图片、模拟月相变化的道具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观察月亮的记录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月亮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月亮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月相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了解月相的形成原理。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模拟月相变化道具,让学生亲身体验月相的变化规律。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的结果,加深学生对月相变化规律的理解。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月相现象,如农历十五的圆月、初一的弯月等,学生能够解释这些现象。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月相变化的规律》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月相变化的规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月相变化的规律》这一课时,教科书通过展示月亮在不同时间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出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让学生在观察、实践的过程中,认识和理解月相的变化,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月亮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月相的变化规律可能还没有清晰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帮助他们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月亮在不同时间的变化,认识月相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探究月相变化的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月亮在不同时间的变化,认识月相的变化规律。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探究月相变化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月亮的图片,描述月亮的变化。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月相变化的规律。
3.推理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出月相变化的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时间的月亮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
2.准备黑板、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组不同时间的月亮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月亮的变化。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月亮在不同时间的变化。
2.呈现(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月亮的变化,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月亮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学生思考并发表意见,教师总结并板书月相变化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组学生代表,让他们汇报本组的讨论成果。
其他学生认真听讲,并对汇报内容进行评价。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除了月亮,还有哪些天体也有类似的变化?”学生思考并发表意见,教师总结。
教科版科学最新三下3-4《月相变化的规律》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学生从小就有观察月亮的经历,例如中秋节与家人赏月等。
虽然他们已经注意到月相会变化,有时候圆,有时候是像小船一样的弧形,他们在二年级科学课中对于月相还有过长时间观察和记录,但是他们很难将月相变化与时间对应起来,他们更多关注的是一天,或者某个时间的月相,而对月相在一个月之中的连续变化,知之甚少,很难将月亮变化与日期进行对应,本课通过围绕月相卡片,进行观察、排序、装订成册等活动,使得学生对月相变化规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本课不要求学生掌握月相变化的原理,只需要学生认识到在一月之中,月相有一个不断变化的,从缺到圆,再到缺的过程。
教材展示了一幅月球的照片,提示学生这就是月相。
以前学生已经知道月相会变化,“那么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既是聚焦问题,激发学生观察月相,同时也是本课的探究问题。
探索环节共分为三个活动,层层递进——了解更多的月相图片,给月相图片排序,装订成册。
通过这三个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月相变化规律的探究兴趣。
教材简明扼要地提出探索问题是“在一个月内,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提示学生,时间节点为一个月。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对在一个月内月相变化的规律进行总结归纳,知道“月相会变化,月初是弧形的,月中是圆形的,然后又变成弧形的”,上半月亮面朝西(右边),下半月亮面朝东(左边)。
通过观察月球的运动,鼓励学生去观察,激发学生更加关注天空、喜欢上天文、喜欢上科学观察的兴趣。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课《月相变化的规律》教案
教科版三下第三单元第4课《月相变化的规律》教学设计课题月相变化的规律单元三学科科学年级三学习目标1.能通过观察月相、给月相图片排序、将月相图片装订成册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发现与描述月相变化规律。
2.能对图片信息进行正确处理。
3.能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反思与调整。
4.对月相变化规律保持好奇心,保持观察月相的兴趣。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倾听别人观点的同时修正自己的认识。
乐于征求小组组员意见,尝试多种方法调整月相图片排列顺序。
5.了解月相变化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重点通过对月相图片进行观察、排序、装订成册等活动,使学生对一个月内月相变化规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难点根据一个月里月相变化的顺序给月相图片排序。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讲述嫦娥奔月故事,嫦娥奔月,中国神话传说中天空中有10个太阳同时出来,大地被烤成焦土,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了9个太阳,后羿为求得长生不老向西王母求长生不死药。
他的妻子嫦娥因歹人夺药,无奈吃了这些药,突然她就成仙飞向月宫,成为广寒宫宫主。
观看视频并出示月相图片,提问同学们,这是我们在二年级学习时收集到的月相图片,你们还认识吗?学生观看视频资料。
小组代表回答。
激发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聚焦:我们可以观察到月球有月相,但太阳没有这样的现象,这是月球和太阳的一个明显不同。
以前我们已经知道月相会变化,那么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月亮有时圆,有时缺,有时弯,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月相虽然变化,但是隔一段时间又变成圆圆的、再逐渐变成弯月,月相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并且周期大约是一个月。
月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是太阳照亮月球的某一侧面。
由于月球反射太阳光,月球无论转到相对地球的什么位置,总是对着太阳的一面明亮,而背着太阳的一面黑暗。
因此,在不同的时期,地球上的人看到的月球亮面大小的不同而出现要求学生认识月相,有时是弯的,有时是圆的;每天不一样)。
我们要用排序的方法来观察一个月内,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4月相变化的规律》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4月相变化的规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3.4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月亮的变化,探究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从实际观察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对月亮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观察月相变化方面,可能还没有明确的意识和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月相变化,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维。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月亮的变化,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月亮的变化,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观察和分析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月亮的变化,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和分析的结果。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有关月亮和月相变化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2.准备观察和记录月亮变化的工具,如望远镜、笔记本等。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月亮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忆对月亮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月相变化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月相变化的规律,引导学生关注月亮的变化。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月亮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和分析的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月相变化与地球、太阳之间的关系。
学生进行探究,分享自己的观点。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第4课《月相变化的规律》教科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月相变化的规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月亮的变化?”(如月亮的形状、出现的时间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月相变化的奥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月相变化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原因。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月相变化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月相的基本概念。月相是指地球上观察到的月球被太阳光照亮的部分。月相变化是……(解释其规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原因)。了解月相变化有助于我们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丰富我们的科学知识。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月相变化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4.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升人际沟通素养。
5.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提高人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月相变化的基本规律:月球绕地球旋转过程中,地球上观察到的月相变化顺序及其特点。
-掌握月相变化的原因:月球、地球和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对月相产生的影响。
-学会观察和记录月相变化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月相现象。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课《月相变化的规律》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课《月相变化的规律》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一. 教材分析《月相变化的规律》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科书通过生动的插图和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月相的变化,内容较为简单,易于学生接受。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一些基本的科学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月相的变化规律,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月相的变化规律。
2.难点:如何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和掌握月相的变化规律。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月亮的变化,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2.实验法: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3.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加深对月相变化规律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关于月亮和月相的图片,用于导入和呈现。
2.准备一些简单的实验材料,如手电筒、球体等,用于实验环节。
3.准备一些关于月相变化规律的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关于月亮和月相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月亮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月相的变化规律,让学生初步了解月相的变化。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4.巩固(10分钟)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方式,巩固学生对月相变化规律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月相的变化与什么有关?让学生进行一些课外的小研究,拓展知识面。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月相的变化规律。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月相变化的观察和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外继续进行观察和实践。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月相变化的规律》优秀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月相变化的规律》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月相变化的规律》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这一课,学生能够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掌握月相形成的原因,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简洁的文字和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探究月相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自然界的事物充满好奇。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月亮有直观的认识,但对于月相的变化规律和形成原因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月相的变化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知道月相形成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探究月相的变化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知道月相形成的原因。
2.难点:学生能通过观察和思考,探究月相的变化规律。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探究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展示典型月相变化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月相变化图、月球模型、投影仪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观察月相变化的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月亮的变化,激发学生对月相变化规律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月相变化图,引导学生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月相形成的原因,为学生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观察,让学生记录月相的变化。
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加深对月相变化规律的理解。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观察结果,引导学生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
小学科学34月相变化的规律(教案)20222023学年三年级科学下册同步备课(教科版)
小学科学34月相变化的规律(教案)20222023学年三年级科学下册同步备课(教科版)【教案】课时:小学科学34月相变化的规律年级: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材版本:教科版(2022-2023学年)一、教学目标1. 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
2. 掌握月亮不断变化的原因:月亮围绕地球公转,同时地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不同。
3. 初步认识月相变化与潮汐现象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月相变化的规律,月亮公转和地球、太阳相对位置的关系。
2. 教学难点:月亮不断变化的原因,月相变化与潮汐现象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月相变化的图片、幻灯片、实物模型等。
2. 学具准备:学生教材、教辅资料等。
1. 导入(5分钟)采用图片或实物示范方式,引起学生对月相变化的兴趣,并提问学生是否注意到月亮的形状会发生变化。
2. 观察与探究(15分钟)通过图片或教具模型的展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月相变化的规律,并引导他们总结月相变化的顺序和周期。
3. 概念讲解(15分钟)讲解月相的概念,并介绍月相变化与月亮围绕地球公转、地球与太阳相对位置的关系。
通过幻灯片或板书讲解,确保学生理解并记住关键概念。
4. 分组探究(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在课堂上或课后用图画或实物模型再现月相变化的过程。
鼓励他们互相合作、讨论和分享,加深对月相变化规律的理解。
5. 消化与应用(15分钟)组织小组展示,并引导学生讨论月相变化与潮汐现象的关系。
通过问题的引导,帮助学生深入思考、探究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6. 归纳总结(15分钟)引导学生共同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以及月亮不断变化的原因。
通过让学生口头或书面回答问题的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合适的作业,如完成课堂练习、阅读相关科普文章等,以便学生在家巩固所学知识。
1. 家庭作业延伸:鼓励学生观察月相变化的现象,记录并绘制月亮变化的情况,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科学34月相变化的规律(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三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34月相变化的规律(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三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月相变化的规律科学教学设计引言:《三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的教材,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了解并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
月相变化是指月亮在绕地球运行时,表面被太阳照射的形状变化。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设计一堂精彩的科学课。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月相变化的概念和规律。
2. 培养学生使用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材:《三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2. 实物:一个模型地球和一个模型月球3. 图片:包括不同月相的图片4. 黑板或白板及相应的写字工具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月相变化的视频或展示一些包括不同月相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月相的好奇和思考。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你们有没有观察过月亮的形状有什么变化?”“月亮的形状为什么会变化?”引发学生思考和回答。
2. 导入讨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师可以借助模型地球和模型月球,向学生解释月亮的运动。
教师问:“地球是如何绕太阳运动的?”学生回答:“绕着太阳转。
”教师进一步问:“那月亮呢?”学生回答:“月亮也绕着地球转。
”教师再次追问:“那为什么我们观察到的月亮形状会变化呢?”学生可以进行讨论并尝试回答这个问题。
3. 实验活动(15分钟)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月相变化的规律,教师可以设计一项简单的实验活动。
教师用模型地球代表地球,模型月球代表月亮。
教师让学生围着模型地球绕一圈,同时观察模型月球。
教师询问:“你们观察到月球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学生可以发现月球的形状不断变化,并且与太阳的位置有关。
教师向学生解释:“月相的变化是由于太阳照射到月球的不同部分造成的。
”并帮助学生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4. 观察记录(15分钟)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教师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月相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3.4“月相变化的规律”教学设计
《月相变化的规律》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我们地球家园的邻居。
月球不包含在地球家园的范畴内,但是月光反射到地球,给夜晚带来明亮,算是地球家园的物体之一了。
本课观察月相变化的规律,从观察月相变化切入,从月相变化的现象中,学生发现一些变化规律,提高对观察天体的兴趣。
月相的形成,不要求学生掌握。
教材的要求是:一是通过实际观察来确认月相是变化的,二是学会用图画的方式记录描述观察到的月相,三是学生通过分析观察到的月相,能发现月相的变化规律。
如月球亮的部分逐渐增加或者减少。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组织和督促学生进行连续的观察。
只有获得了月相观察记录这样的第一手事实材料,学生才更容易有所发现。
因此,教师要想办法调动学生持续观察记录的积极性,督促学生坚持观察、记录。
如果有的学生有几天漏记了,可以由教师或者其他同学提供一部分的月相。
指导观察记录的方法也很重要,因为学生没有观察和记录月相的经验,教师必须给予相应的指导。
【学情分析】学生对月相的认识有一点生活经验,知道月亮有时像眉毛,有时像圆盘,有时是半个月亮,也有部分学生知道月相变化的规律,但是学生基本不知道不管出现什么月相,月球一直是个球体,只不过学生看不见月球的暗部。
大部分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可以确定月相变化的排列顺序。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月相是变化的,不同的夜晚月相可能不相同。
月相是逐渐发生变化的,有时月相亮面逐渐变大,有时逐渐变小。
2.科学探究目标能连续几天持续观察月相。
会记录和描述月相变化的过程。
能发现月相是逐渐变化的。
3.科学态度目标对观察记录月相等活动感兴趣。
能坚持客观及时的记录。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从观察月相变化切入,从月相变化的现象中,发现一些变化规律,提高对观察天体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记录等方法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
2.教学难点组织和督促学生进行连续的观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提前一月布置的月相观察记录单。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月相变化的规律》教学设计
《月相变化的规律》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三年级下册“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的第4课。
在第2课和第3课中,通过对影子变化的研究,探索了太阳的特征以及对地球的影响,并明确了月球和太阳一个很大不同点就是月球有月相变化,而太阳没有。
月相是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
月球围绕地球转一周需要一个朔望月,在一个月之中,月相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在本课,学生将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本课围绕月相卡片进行观察、排序、装订成册等活动,使得学生对月相变化规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本课不要求学生掌握月相变化的准确规律,只需要学生认识到在一个月之中,月相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即可。
聚焦环节,先向学生明确月相是月球和太阳相比一个很大的不同点。
探索环节,围绕月相图片展开,先让学生观察月相图片,认识更多的月相,再让学生尝试给这些月相图片进行排序。
学生排序后,可以用燕尾夹将月相图片夹在一起,快速翻动,这样便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月相的变化了。
研讨问题“一个月内,月相变化的规律是什么?”,学生只要能够得出“弯—圆—弯”这样的简单规律就可以了。
拓展环节,鼓励学生在课外尝试去寻找“亮星”,观察月球和它周围的“亮星”的位置有何不同。
在本课中,只需让学生了解简单规律,而不需要涉及专业的月相名词,如望月、上弦月、朔月等。
【学生分析】学生从小就有观察月亮的经历,例如中秋节与家人赏月等。
虽然他们已经注意到月相会变化,如有时候呈圆形,有时候像小船一样呈弧形,但是他们很难将月相变化与时间对应起来,更多关注的是一天,或者某个时间的月相,而对月相在一个月之中的连续变化,知之甚少。
他们甚至会表达“一月是扁的,八月是圆的”,将月相变化规律放在一年中去界定,原因是他们没有在一个月的周期里持续观察月相。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理解一个月内,月相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科学探究目标1. 能通过观察月相、给月相图片排序、将月相图片装订成册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发现与描述月相变化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学目标】
1.知道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知道月相变化是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3.掌握月亮变化的规律,能对不同的月相排序。
【教学重难点】
1.知道月相变化是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2.掌握月亮变化的规律,能对不同的月相排序。
【教学准备】
画有月相的纸牌、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
教师:同学们,苏轼的《水调歌头》里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有阴晴圆缺”的词句,看来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月球有圆缺变化的情况,说说你曾经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当学生说到满月时,请他说出阴历时间)
2.教师讲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作月相。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一个月中月相变化的规律。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一个月中的月相变化。
(2)将学生分组,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在自己的纸牌上画好这些月相。
(3)教师提问:观察图中的月相,哪些是你们曾观察到的?哪些是没有观察到的?(4)学生根据经验回答。
2.试着给月相排序。
(1)学生根据前面出示的课件,给小组画好的月相纸牌排序。
(2)教师明确:小组合作,分别将月相按顺序排成圆形和一字形。
(3)学生小组内排序后展示排序结果,教师巡视后指导。
3.制作一个月相变化的纸牌。
(1)教师展示课件展示一个月的月相变化,指导学生补充画好小组内的一个月内月相变化的纸牌。
(2)学生完成后,指导各小组参照课件展示,按顺序叠好纸牌,并翻动。
(3)教师指名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结果。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教师提问:一个月内,月相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2.学生小组内交流后汇报。
3.总结:一个月内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
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阅读资料:观察月球的运动。
【板书设计】
月相变化的规律
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
【教学反思】
月相变化是地球上看到的最显著的两个天文现象之一,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月相,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并能根据平时的观察,通过逻辑推理,知道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从而产生持续观察月相兴趣。
本节课我认真读教材,专心设计教学活动、准备课件、并向老前辈们多次请教,多次修改并确定整个教学环节,上了多次试教课后才上公开课,最后才来上这节课。
通过这样的磨炼,感觉进步很大。
但是,上下来发现还是不满意,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
1.教师讲解过多,教师要时刻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这也是整堂课气氛不活跃的主要原因。
2.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发现问题或者是提出问题。
3.缺少板书,如用PPT,最后课堂总结时,可以采用填空的方式进行罗列,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4.对课件的处理还不到位。
5.在知识上,学生对于画一个月的月相还有一定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