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最新的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了解科学课本
活动过程:
意义: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学生经 历以探究为核心的课堂学习活动。 内容: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观察 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 与交流等。
了解科学课本
自由活动:
意义:可以说是实践与应用环节,在课堂上给学 生一个完全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 内容:与教学基本内容相关又具有拓展性。 形式:科学与生活的关系、制作、设计、小发明、 展览、交流、游戏等。
2.情感态度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 胆想象;珍爱生命。
3.科学知识: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养 成爱护花草树木的习惯;知道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 称;能利用感官判断物体的大小、轻重、形状、颜 色、冷热等特征。
单元重点目标: 科学探究方法--最基本的技能和科学思维品质。
1.玩具里的科学
教材分析: 玩具是学生的童年伙伴。对于玩玩具,
一、本册教材的特点
1.内容设置特点: ●以基础性、浅显的科学活动为主题 ●注重对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 态度价值观的整合。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构建单元, 达到“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 化。
2.具体内容的设置
内容设置思路是:围绕“认识科学”、“掌握科学探 究的基本方法、技能”、“亲历科学”、“自主探究”等专
题选择内容。
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 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知道 第三单元:水的科学 第四单元:天气与我们的生活 第五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研究与实践
六个单元 24个课题 32课时
3、单元特点:
单元设计思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
线索切入到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
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
本单元以学生玩玩具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 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猜想 与假设,知道科学探究应从问题入手,领悟 到猜想和假设能帮助我们明确探究的目标和 方向,使学生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 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的翅膀》
《动物的翅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动物的翅膀》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动物与环境》单元的第三课时。
本节课以动物翅膀为线索,探究动物翅膀的特点和作用,巧妙地把动物翅膀特点和感知环境有机结合,让学生由观察到假设再到求证,感受到动物如何利用翅膀来感知和适应环境。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教材通过图片呈现羽毛、滴管、盘子、彩纸等物品,提示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第二部分,观察鸟翅膀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鸟是怎样利用翅膀适应环境的,并通过模拟实验引导学生知道翅膀大小对飞行时间长短的影响;引发学生思考其他动物的翅膀有什么特点,它们是怎样利用翅膀适应环境的,让学生意识到动物翅膀对动物生存的重要作用。
第三部分,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周围动物的翅膀,说一说有哪些新的发现。
本课通过设计对比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受动物翅膀的特点和作用,发现动物翅膀大小对飞行的影响,体会动物怎样利用翅膀感知和适应环境。
【学生分析】三年级学生对动物已经有基本的认识,能够观察动物翅膀的一些特点,并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如形状、大小、构成等。
对于动物翅膀的特点,学生通过书籍、电视或亲身观察,了解一些不系统的零散信息。
动物是怎样利用翅膀适应环境的,这是学生不清楚的。
【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动物翅膀的特点。
2.知道动物通过翅膀接触和感知环境。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观察并描述动物翅膀的外部形态特征。
2.依据动物在各种环境中的表现,运用推理的方法,让学生意识到它们可以借助翅膀适应环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如何通过翅膀适应环境表现出探究兴趣。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社会与环境目标: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器材准备】学生准备:羽毛、彩纸、盘子、活动手册等教师准备:烧杯、胶头滴管、放大镜、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PPT 1 出示]出示课题《动物的翅膀》。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精选课件ppt
24
11、有趣的浮沉现象
活动 它们在水中是浮还是沉?
探究水的浮 力
探究下沉的物 体也受到水的
浮力
主要目标:以水为载体,经历探究科学的过程。
精选课件ppt
25
12、改变浮和沉
活动 想办法,让浮着的物体沉下
去,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发散性思维训 练
探究科学的方 法能力培养
主要目标:以水为载体,经历探究科学的过程。
我们周 围的空气
研究 与实践
认识科学
亲历科学… … … … …自主探究
生活经验 (线索)
探究活动 (预测、观察、记录、评价… … )
科学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科学知识
精选课件ppt
科学素养(小资料) 4
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
以学生玩玩具、对动植物 的了解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 从提出问题入手,解决科学是 什么的问题。
精选课件ppt
熟练使用温度计。
17
8、哪杯水多
包括两个活动
我们来比较,哪 杯水多?
怎样测量才 能更准确?
发散性思维 训练
量筒的使用
主要目标:掌握量筒使用的方法、技能。
精选课件ppt
感悟发明创造源于人类的需要。
18
9、有趣的不倒翁 活动 不倒翁为什么不倒呢?
解暗箱
主要目标:掌握解暗箱的基本思路。
精选课件ppt
明确分类的标准,如“大小”、“形状”等。
精选课件ppt
15
6、哪杯水热
活动 比一比,哪杯水更热?
认识温度计
掌握温度计 的正确操作
方法
主要目标:掌握使用温度计的基本方法、技能。
精选课件ppt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青岛版五四制)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青岛版五四制)标题: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青岛版五四制)引言:本篇文章为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科学全册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青岛版五四制教材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践能力。
通过设计合理的教案,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有效地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知识。
接下来,我们将按照教材的内容,为您呈现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科学全册教案。
教案一:观察和比较物体教学目标:1. 能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特征。
2. 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3. 能够将物体按照一定的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1. 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特征。
2. 比较不同物体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教学目标和重点。
2.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
3. 学生分组合作,相互观察并描述各自携带的物体的特征。
4. 学生整理观察结果,与全班分享经验。
5. 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物体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绘制比较表格。
6.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将物体按照一定的特征进行分类。
7. 学生自主完成分类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8. 进行课堂小结,并布置课后作业。
教案二:探索磁铁的吸引力教学目标:1. 能够观察并描述磁铁与非磁性物质的相互作用。
2. 能够使用磁铁进行简单的实验,并得出结论。
3. 能够正确使用磁铁,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教学重点:1. 观察并描述磁铁与非磁性物质的相互作用。
2. 使用磁铁进行简单的实验,并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教学目标和重点。
2. 引导学生观察磁铁吸引铁钉的现象,并描述观察结果。
3. 学生分组合作,使用磁铁进行实验,观察磁铁与不同物体的相互作用。
4. 学生整理实验结果,并与全班分享经验。
5.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6. 引导学生讨论磁铁的正确使用方法,提醒他们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7. 进行课堂小结,并布置课后作业。
青岛版小学科学3-6年级上册知识点汇编+教材分析
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编写思路及特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公布,带来了新一轮科学教材的调整修订。
新课程标准对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及动手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进一步确立了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反对知识灌输。
一二年级课程的增加,更有利于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制和五年制)教科书在全国第二轮申报中,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
10多年来,教科书单个年级使用人数已经突破百万,得到了广大使用者的一致好评。
在2009—2010年教育部组织的教科书使用情况调查中,青岛版《科学》教材在全部8套小学科学课程教材中名列前茅:在教师问卷的7个调查维度中,青岛版《科学》教材在5个维度排名第一,两个维度排名第二;在学生问卷的4个调查维度中,青岛版《科学》教材在3个维度排名第一,1个维度排名第二。
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教材编写组秉承要求,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力求以国际视野、现代气息、中国特色打造当今视野下的新《科学》课程教材。
一、以问题为引领,以探究活动为主线构建课程。
陶行知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教材的核心是课程,课程实施的过程就是学生知识获取和能力形成的过程。
用“提出问题——活动探究——拓展延伸”的方式,既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又有利于其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科学严谨,富有趣味。
教科书设计的每个探究活动,均让学生充分地使用这一思维方法,同时注意控制难度,确保探究活动能有效进行,以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与内化,避免出现程式化、表面化、摆样子的活动。
二、真正“做中学”,以同年龄段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组织课程内容。
2007年4月,《幼儿园和小学探究式科学教育实验项目——“做中学”内容标准》正式出版发行。
该内容标准为国家小学科学教育标准的修订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其基本准则要求:“教学案例应来源于生活,从周围取材。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
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
为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做计划如下:一、三年级学生现状分析三年级学生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欠缺,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
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ppt课件等,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本册书共24课。
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六个部分:1、科学在我们身边:(1---3)课,以学生玩玩具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2、我们怎么知道:(4---9)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3、水的科学:(10---14)课,以“学生对水已有的认知”为线索,通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资源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了解水的三态、认识水中物体的沉浮、认识水的压力等各种探究活动,层层展开,逐步推进,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认识水的特点。
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水面的秘密》
---------------------------------------------------------------最新资料推荐------------------------------------------------------ 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水面的秘密》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水面的秘密》教材分析:本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 13 课《水面的秘密》。
水的表面张力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抽象的,如只凭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
本节教材试图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来生动形象地让学生感知水的表面张力的现象,发现水的表面张力的特点,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能针对水面现象提出问题;并能通过观察、猜想、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做出合理的解释。
2.引领学生关注身边生活现象,并善于思考;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了解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学生准备:塑料小叉子;一元的硬币; 1 分、 2 分、 5 分或 1 角的硬币;抹布。
教师准备:回形针(每组一盒)、水槽、烧杯、平口玻璃杯、滴管、滴1 / 13瓶、水。
一、创设情境,感知问题师:看到桌上的物品,能猜出咱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吗?生:水。
师:非常聪明,咱们今天就是要研究水,也可以说是玩玩水。
以前玩过水吗?生:玩过。
师:不错,玩水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谁说说平时你是怎样玩水的?生:(自由汇报)师:那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多的玩法,老师想请大家帮一个忙,把你们桌上的这个空杯子装满水,不难吧?生:不难,太简单了。
师:那利用桌上的材料,你准备怎样装满呢?生 1:直接把杯子放入水中把它灌满。
生 2:用桌上的滴管一滴一滴的往里滴。
生 3:用烧杯来倒。
---------------------------------------------------------------最新资料推荐------------------------------------------------------ 生 4:把水槽里的水直接往杯子里面倒就可以了。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教材编写特点
四、模块化设置“技术与工程”单元,在活动中完成课 程目标
技术与工程领域
第六单元 测量工具
第
第一课
一
动物的四肢
单 元
第二课
动物的皮肤
动
第三课
物
动物的翅膀
与 环 境
第四课
冬眠与迁徙
第 一
观察猫的足,说一说猫足的特点。 爪子:捕食、搏斗、爬树、锐利、
课
伸缩……
肉垫:消音、缓冲、防滑、降温、
动
清洁、感知……
物
猫足的肉垫很敏感,可以……
的
获取地面的信息,顺利行走于不平
青蛙:体温下降,钻进泥土中不吃不动......
有些动物冬天躲进洞里,蜷缩着身子,不吃不动。这种现象
冬
称为冬眠。
眠
变温动物又称冷血动物,体内没有自身调节体温的机制,仅
与
能靠自身行为来调节体热的散发或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来
迁
提高自身的体温。当外界环境的温度降低时,动物的代谢率
徙
也随之降低,体温也逐渐下降。
科学知识学段目标(3-4年级)
1.测量、描述物体的特征和材料的性能;
物质 科学 2.描述物体的运动,认识力的作用; 领域
3.了解不同形式的能量;
科学知识学段目标(3-4年级)
1.初步了解植物体和动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知道动
生命 植物的生命周期; 科学 2.初步了解动物和植物都能产生后代,使其世代相传; 领域 3.能根据有关特征对生物行简单分类;
2019-2020年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全套备课最新教案教学设计
2019-2020年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全套备课最新教案教学设计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刚刚开设科学课,重要的是他们对科学这个词有着神秘感,同时生活中的许多为什么也激起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我希望通过我的科学课学生能够热爱科学,培养起他们浓厚的兴趣。
教学内容《科学》三年级上册由“科学在我们身边”、“我们怎么知道”、“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和“水的科学”四个单元组成。
《科学》三年级上册由“科学在我们身边”、“我们怎么知道”、“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和“水的科学”四个单元组成。
“科学在我们身边”通过学生了解周围的生活,初步探索周围的科学。
“我们怎么知道的”在这里是对科学探究方法的初步训练与感知,而“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是学生通过对天气观察进一步将科学与生活结合起来。
最后的“水的科学单元”通过以物质世界中学生最熟悉的物质水入手,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物质世界。
科学在我们身边——走近科学感知科学我们怎么知道——科学方法掌握技能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水的科学、研究与实践:亲历科学 ---自主探究体验过程共25个课题,28课时。
(“研究与实践”任选其一)教材分析第一单元课与课之间的主要联系:《科学在我们身边》单元是科学工作者教科书的绪论单元,它是小学生学习本套教科书的基础。
本单元包括六课内容,分别是《玩具里的科学》、《我们周围的动物》、《我们周围的植物》、《我在哪里》、《猜猜我是谁》、《科学在我们身边》。
设计了“用感官判断玩具的特征”、“认识周围常见的动植物”、“定性描述人和物体的位置”三方面内容及“判断声音”和“找科学”两节弹性内容,它们都与学生平日生活相关,便于学生直接感受“科学在我们身边”的道理,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更重要的是教科书在培养学生方面层次性强,较好的树立了开放教学观念,科学课不仅局限于教室,而是将学生领入到家庭、社会和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
《玩具里的科学》--感官判断物体特征《我们周围的动物》--认识周围常见动物《我们周围的植物》--认识周围常见植物《我在哪里》--定性描述物体位置《猜猜我是谁》--通过声音辨认物体《科学在我们身边》--找科学、做科学第一单元的主要目标观察与提问--最基本的技能和科学思维品质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青岛版(五四制)(2017)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五四制)(2017)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科学这门学科,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思维能力,但他们的科学知识储备相对较少,对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还不够熟悉。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实验和表达能力,为今后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青岛版(五四制)(2017)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包括“动物与环境”“植物的生活”“土壤与岩石”“物体的形态”“地球上的水”五个单元。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主题和重点,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实验,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了解科学知识。
三、教学目标科学知识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
知道植物的生长过程和所需的条件,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
认识土壤的成分和类型,了解岩石的特征和用途。
知道物体的形态和状态会发生变化,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
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和循环,知道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科学探究能够运用观察、比较、实验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能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
能够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探究成果。
科学态度对科学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探究和实践。
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意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动物和植物的特点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掌握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繁殖方式。
认识土壤和岩石的性质和用途。
理解物体形态和状态的变化。
知道地球上水的循环和节约用水的方法。
教学难点设计科学实验,探究动物和植物的生存环境。
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区分不同类型的土壤和岩石。
解释物体形态和状态变化的原因。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落实节约用水的行动。
五、教学措施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动画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年级科学上册课程纲要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科学三年级(上)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小学科学课程类型:国家课程教学材料: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授课对象:小学3年级学生授课时间:36课时第一部分【课程背景】(一)课标分析小学科学课标指出,3-4年级学段学生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在教师引导下,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能接纳他人的观点;能分工协作,能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在探究活动中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材分析三年级上册教材是在一二年级科学课程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它作为中年级的第一册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册教材是以学生“寻访、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共安排了“动物与环境”、“植物的生活”、“土壤与岩石”“物体的形态”,“地球上的水”“测量工具”这六个单元。
从整体上看,教材选择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自然现象作为探究的重点,以动植物、水、土壤与岩石、空气为载体,让学生以自主探究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使学生亲历“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获得结论--提出新问题”的科学探究全过程,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熟悉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课程目标得到螺旋式上升。
(三)学情分析通过一二年级的学习与积累,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能够通过自己的感官去辨别身边的一些物体,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他们乐于动手,会简单操作并掌握了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能够在老师的演示指导下跟随老师一起进行实验探究。
但对于自己动手探究还欠缺探究技能和实际操作经验。
本学期要从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结合新课程标准,促使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形成。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课程的灵魂,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所以基于科学的核心素养是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备课(青岛版)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备课(青岛版)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力求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
本册教科书主要围绕“走进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专题选择内容,构建了《科学在我们身边》、《我们怎么知道》、《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水的科学》、《研究与实践》五个单元,共25个课题,28课时。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
本册教科书从整体上看,所选内容似乎没有形成明显的知识体系,只是以生活经验及其相关链接构建单元。
但教科书的灵魂在于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各单元的内容上,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单元分析身边的科学每时每刻都影响着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但是他们往往不能有意识地去关注和研究。
本单元以学生身边熟悉的探究活动,学生通过亲历活动,初步感悟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遵循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需要,根据《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科学探究中具体内容标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表达与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的具体内容标准:对待科学学习,对待自然,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生命世界中的具体内容标准:认识周围的常见动植物;物质世界中的具体内容标准:认识周围的常见动植物;物质世界中的具体内容标准: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能定性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等内容来设计编写的。
本单元包括六课内容,分别是《玩具里的科学》、《我们周围的动物》、《我们周围的植物》、《我在哪里》、《猜猜我是谁》、《科学在我们身边》。
设计了“用感官判断玩具的特征”“认识周围常见动植物”、“定性描述人和物体的位置”三方面的内容及有关“判断声音”和“找科学”的两节弹性内容,它们都与学生平日生活相关,便于学生直接感受“科学在我们身边”的道理,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冬眠与迁徙》教学设计
《冬眠与迁徙》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冬眠与迁徙》是青岛版三年级上册《动物与环境》单元的第四课时。
本节课从生活中大雁迁徙现象作为切入点,说明动物存在迁徙和冬眠现象。
通过探究哪些动物会冬眠、迁徙,在探究中对学生进行指导,得出动物迁徙或冬眠的原因,由此将动物的生活习性与环境之间建立知识联系,让学生知道动物通过迁徙、冬眠等方式适应季节变化。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从生活中大雁迁徙现象入手,引发学生思考大雁为什么在秋天飞往南方;借助任务卡搜集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为探究活动做好材料准备。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指导学生观察动物过冬时的状态,了解它们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知道什么是冬眠;指导学生观察角马等动物在不同季节的行为改变,猜测它们在做什么,知道什么迁徙。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搜集资料了解不迁徙也不冬眠的动物怎样过冬。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具备一定的经验基础,通过对比能够获取更加全面地认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储备、经验基础和团队意识,思考问题的逻辑性和全面性有很大提升,对科学探究能够表现出积极的探究欲望,并能有效开展小组合作探究。
冬眠与迁徙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学生对冬眠与迁徙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表面的现象,还不了解动物冬眠与迁徙的原因,以及这些现象与环境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动物通过迁徙、冬眠等方式适应季节变化。
2.知道动物迁徙、冬眠的原因。
科学探究目标: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解释动物迁徙或冬眠的原因。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表现出探究兴趣。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重难点】探究动物冬眠与迁徙的原因。
【器材准备】学生准备:动物过冬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等教师准备:课件、评价表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课题《冬眠与迁徙》2. 谜语“小小姑娘黑又黑,秋天走了春天回。
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三年级上册8《气体的体积和质量》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三年级上册8《气体的体积和质量》教学设计8《气体的体积和质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气体的体积和质量》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物体的形态》中的第三课,指向新课标中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认识到空气总是占据一定的空间,气体有确定的质量,没有固定的体积。
、二、教学目标1.知道空气总是占据一定的空间,气体有确定的质量,没有固定的体积。
2.能开展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有确定的质量等探究实验。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实验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培养探究精神。
4.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空气能占据空间,知道气体有确定的质量,没有固定的体积。
2.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与探究精神。
四、教学准备锥形瓶、杯子、纸团、水槽、气球、托盘天平等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固体、液体的相关知识,出示表格,学生补充完整。
2.猜一猜,如果向锥形瓶中快速倒水,水容易流进去吗?预设生:容易流进去。
不容易流进去。
师:我听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我们的猜想需要用实验来验证,请一位同学上来把水快速倒入漏斗中,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现象。
你有什么发现?预设生:水留在漏斗中,不容易流进锥形瓶。
师:水为什么流不进瓶子里?预设生:我认为可能是锥形瓶中有空气。
师:为什么有空气水就流不进去?预设生:因为空气把瓶子里的空间都占据了。
师:有没有办法让水很容易地流进瓶子里呢?预设生:把橡皮塞拔出一点,使塞子和瓶口之间留一些缝隙,让空气流出。
学生上台拔出橡皮塞,有什么发现?为什么水流进去了?师小结:是啊,看起来空空的瓶子里实际充满了空气,如果空气出不来,水就进不去,当空气流出,水很容易流进瓶内。
看来——空气总是占据一定的空间。
(二)探究空气的体积1.做空气占据空间小实验(1)师:为了进一步验证空气是不是能占据一定的空间,我们再做一个实验。
实验材料有杯子、纸团、装满水的水槽。
青岛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动物的四肢》教学案例
《动物的四肢》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基于生命科学领域“动物能适应环境”这个主要概念来组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和感知环境。
本节课要落实的单元课标要点是“举例说出动物通过四肢接触和感知环境。
”本节课的活动板块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观察猫足的特点,二是对比观察其他动物四肢的特点,三是动物的四肢是怎样适应环境的,这三部分内容的的设计体现了科学概念的层层建构。
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学习本课能够激发学生对动物探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感受生命世界的神奇与精彩。
二、学情分析1、三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已经初步掌握了科学学习和实验探究的一些简单方法,但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不足。
2、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动物能够通过眼睛、耳朵、鼻子等感知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三、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课标要求,我制定的本节课的四维目标为: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动物通过四肢接触、感知并适应环境。
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引导下,运用感官观察并描述动物四肢的外部形态特征;依据动物在多种环境中的表现,运用推理的方法,推断出他们可以通过四肢接触和感知环境:通过模拟实验认识猫足肉垫的特点和作用。
科学态度目标: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如何通过四肢感知并适应环境表现出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树立保护动物及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是了解动物通过四肢接触和感知环境。
难点是设计模拟实验感受猫足肉垫的特点和作用。
五、说教法和学法好的教法和学法能够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借鉴陶行知先生倡导的“教学做合一”,采用启发式教学,将教法和学法相互融合,运用多媒体设备和图片直观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足的观察图片学生准备:四脚板凳、毛巾、橡皮筋、实验记录单和科学活动手册。
以上材料贴近生活,能较好的服务于教学。
七、说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播放动物世界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去掉发现)动物在奔跑、追逐的过程中主要靠四肢运动,从而引出本课探究内容《动物的四肢》。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沙漏》教学实录及分析
《沙漏》教学实录及分析教学分析《沙漏》是青岛版五四年制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仪器与制作”第三课时的内容。
本课作为“技术与工程”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技术、材料、设计等方面不拘泥于教材,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改进,安排了了解沙漏、制作沙漏、完善沙漏、创意设计四个环节。
为了让学生成功的制作出沙漏这个产品,最重要的核心就是要找到合适的材料,教材中提供的材料如果冻盒、锥子、胶水都存在着一些不足,比较难以操作,所以笔者对材料进行大胆创新改进,换成了漏斗、胶塞、胶管、黑胶膜等材料,这样就可以易于操作,让科学现象显性化呈现。
要想调控沙漏的计时时间,首先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影响沙漏快慢的因素,如填充物的多少、类型和质量、颈部管道的宽度、内壁的曲线形状等。
教材中让学生找出控制沙漏计时的关键点---孔和沙子的大小,但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水平,本课教学中可以把秘密隐藏在了给学生准备的材料里面,让学生通过观察与并使用材料感知影响沙漏快慢的因素,即除孔的大小、沙的粗细外,还与沙的多少有关。
创设情境,了解沙漏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动画片。
(播放动画片)通过刚才的动画片,我们了解到计时工具的演变,人们首先利用太阳的影子发明了什么?生:太阳钟,也叫日晷。
师:阴雨天、黑夜没有太阳的时候呢?生:人们又发明了水钟。
师:对,有了水钟,为什么又发明了沙漏呢?生:因为北方冬天天气太冷,水易结冰,结冰后水钟便失去了作用,因此古人将水钟里面的水换成了沙子,这就是沙漏。
师:是啊!由于沙漏里的沙子容易堵塞细孔,所以现在,计时更准确,携带更方便的钟表便渐渐取代了沙漏。
今天我们就一起认识一下沙漏。
仔细观察,沙漏由几部分组成?每部分各有什么特点?生:细沙、还有装沙子的两个透明玻璃瓶,玻璃瓶中间有小孔,很细,倒过来时能看到沙子从小孔中流下来。
师:观察得真仔细,正是因为玻璃瓶是透明的,才便于观察,这部分在科学上叫做流沙池,中间狭窄的部位有一个细孔,也正是由于这个细孔比较小,沙子才会缓缓地从流沙池里留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
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
为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做计划如下:
一、三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三年级学生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欠缺,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
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ppt课件等,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书共24课。
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六个部分:
1、科学在我们身边:(1---3)课,以学生玩玩具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2、我们怎么知道:(4---9)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3、水的科学:(10---14)课,以“学生对水已有的认知”为线索,通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资源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了解水的三态、认识水中物体的沉浮、认识水的压力等各种探究活动,层层展开,逐步推进,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认识水的特点。
4、天气与我们的生活:(15--19)课,以“学生对天气的亲身体验”为线索,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增强学生观察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身边常见科学现象的情感,意识到探究科学可以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入手。
5、我们周围的空气:(20--22)课,以“空气”为探究对象展开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空气的一般性质,知道空气的主要组成成分,了解空气的污染及保护,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6、研究与实践:(23、24)课,以“学生对玩具的认知”为线索,引领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形象、直观的具体问题,包括较为简单的器具的拆卸与组装,简单工作原理的探究,搜集科学家科学探究故事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模仿与习得”、“拆分与组合”的动手能力,及认真细致、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目的:从科学课特点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
教材主要围绕“走近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专题选择内容,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既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意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独立操作中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
重点:《我们怎么知道》、《水的科学》、《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我们周围的空气》四个单元。
难点: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四、主要教学措施与教改思路
⒈措施: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入手,以实验为主,社会实践为辅,力争让学生从亲自动手实验,把课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现象运用电教媒体、视频进行再现,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实验方式加以验证,并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写出观察报告。
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培养及过程的培养。
2.教改思路:改变评价方法,把学科评价内容分为综合能力评价和基础知识评价两种,每种各占50分。
注重学生平时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与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学习科学知识,并在做科学的过程中学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