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和热》教学设计与反思
电与热教案
电与热教案第一篇:电与热教案电与热授课教师:高德界〖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电热器.2.知道电流的热效应与电流、电阻和时间的关系.3.通过实验探究电流通过电热器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认识焦耳定律.〖学习重点〗探究电热与电阻、电流、时间的关系.〖学习难点〗探究电热与电阻、电流、时间的关系.一、情景引入同学们小时候有没有撒过慌?上个星期的一个下午,我准备去打球,于是叮嘱我那上五年级的小孩,让他在家写作业,不许看电视,他也答应了,后来我就去了。
过来一个小时这样我回来了,看见他还在写作业,电视也没开,我就问他偷看电视没有。
只见他神色慌张地说:“没有啊!”我过去摸了一下电视的外壳,说:“看了吧?你是不是说谎了?”这时他才不好意思地承认看了。
同学们猜猜,我是怎么知道我小孩偷看电视的?二、预学检测1.电流的热效应:由于导体具有电阻,所以当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会______,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回答)发热2.电热器:是利用电流做功将____能全部转化为____能的装置.(回答)电内3.电热器的原理:电热器是利用电流的______效应制成的.(回答)热4.请你列举生活中的一些常用的电热器.(回答、点评、看图片)热得快、电暖气、电水壶、电炉、电烙铁、电熨斗、电饭锅、电热毯、白炽灯等在生活中电热器被人们广泛使用,这是因为电热器有许多优点,那么电热器都有哪些优点呢?5.电热器的优点有哪些?(讨论、回答、点评)1.清洁卫生,无污染2.热效率高3.便于控制和调节温度电热存在有利的一面同时也存在有害的一面,例如夏季电视机和电动机如果长时间连续使用就容易烧坏,所以在设计和制造电热器时也应该考虑它的散热问题。
6.用电器为了防止电热造成危害,都采取了哪些散热措施?(观察图片、总结)观察电脑上的风扇、散热片、电视机上的散热窗、电动机上的风扇和外壳上皱折形状的散热片)1.设计风扇2.安装散热片3.设计散热窗7.焦耳定律:焦耳定律是用来定量计算电流产生的热量的一条规律.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精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其内容为: 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成正比,与____________成正比,与_________成正比.其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回答补充)热量电流的平方导体的电阻通电时间 Q=I2Rt三、探究活动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有多有少,那么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下面我们围绕这一问题看看生活中的几种现象,并进行猜想。
“电和热”教学设计
“电和热”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课设计中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并注重多种方式进行科学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结合教学内容,将公式P=I2R的呈现做了处理,用阅读探究的方式出台,并以“探究卷”为桥,完成本次课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与处理】“电和热”是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的主体内容是在电流相同时,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编者的实施建议是根据生活现象发现问题,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结论,最后将结论应用于生活中,体现从生活走得物理──再从物理走进社会这一新课程基本理念。
尊重编者的建议,结合学生实际,对教材做如下处理:第一环节:打开探究之门。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电炉子、电饼铛通电时发生的现象,并说出启示,提出问题。
第二环节:探究与发现。
通过实验探究,在电流相同时,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跟导体电阻的定性关系;再通过阅读探究;电热功率P与导体的R及通过的电流I之间的关系式。
第三环节:应用与创新。
用结论解答课前实验现象,继而再观察多媒体的两个演示实验,根据结论判断实验现象,并加以解释,最后将结论应用于生活。
第四环节:拓展与延伸。
让学生用挑剔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提出改进意见。
并对课堂中一直控制的另一个变量电流二,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即对于同一个用电器热功率P与电流I的关系探究,使课堂得以延伸……【教学目标】1.知道电流具有热效应,知道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时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2.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
3.领悟从生活走进物理,将物理应用于生活这一课改基本理念。
【教学准备】电池组、带蜡油的铅笔芯、带蜡油的铜丝、导线、“探究卷”、课件。
重点:在电流相同时,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难点:P =I2R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做好探究实验,认识现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师语:请同学观察通电的电炉子和电饼铛,回答它们工作时能的转化。
《电与热》教案(精选2篇)
《电与热》教案(精选2篇)《电与热》篇1课题第八章:电功率第四节:电与热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2.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运用。
过程方法:知道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等效替代法和控制变量法在本节实验中的运用。
情感目标:通过对焦耳生平的介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学习重点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学习难点实验操作教学方式演示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具与媒体电流的热效应演示器一台,220v电源、火柴、电阻丝、泡沫塑料块等及多媒体。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老师出示一些电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
〖提出问题〗:①比较它们有何不同?②灯泡发光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灯泡,有什么感觉?为什么?③电风扇使用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电动机部分有什么感觉?为什么?④电能在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时候,为什么都要发热?影响它们发热的因素是什么?⑤它们发热时有什么规律?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一)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要转化成热,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二)探究:电流产生的热跟哪些因素有关呢【猜想】1.可能与电压有关,因为电压越大,电炉中产生的热越多;2.可能与电阻有关,因为电炉丝发热,而跟电炉丝相连的铜导线却不太热;3.可能跟电流有关,因为常听说,电流大容易引发火灾。
电流、电压和电阻三个量之间是有联系的,明确了二个量就可以再确定另外一个量,故我们研究电流、电阻与导体产生热量的关系就可以了。
学生观察学生回答学生尝试回答学生回答师生讨论注意从众多的用电器工作时的特点中把电与热抽出来发动学生猜想越充分越好【设计实验】应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1.如何控制电流一定时电阻的变化?2.如何控制电阻一定时电流的变化?3.如何比较电流产生热的多少?(转换的思想)〖方案〗第一次实验:把两个电阻放在煤油中或密闭的空气盒中,使之它们产生的热对煤油或空气加热。
使两电阻丝串联,以保证它们的电流相等;让甲瓶的电阻相对乙瓶中的较大,观察两瓶中煤油或空气的膨胀程度,如图1所示。
电与热 教学反思
《电与热》教学反思琼中思源实验学校周淑斌2011年5月10日,我的校级公开课在八三班教室顺利进行。
我上的内容是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四节的内容——《电与热》。
《电与热》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四节的内容,用1课时进行教学。
本节课内容主要有两部分,一是电流的热效应跟哪些因素有关,二是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教材在学生学习了电能、电功率知识后及时地安排了本节课,既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此外教材在学生知道了在电流一定时,导体产生热的功率跟电阻成正比后,及时地安排了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的内容,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学以致用”的新的教育理念。
本节课也为下一节安全用电的教学做了某些知识准备,本节课在全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上完课之后,我觉得我的这节公开课存在以下不足:1、在编写学教案时,一些问题我处理得不够灵活,知识点只是以简单的选择题和填空题呈现,这样学生只要一翻书就能找到答案。
这不免给学生的学习降低了难度,达不到教学目标。
2、对课堂上的一些生成问题,我处理得不好。
例如在处理学教案上的一个问题:电炉通电时,为什么电炉丝是一点点地变红而不是一下变红?为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而与它相连的导线却不很热?有一个学生选择的答案不对,而我就直接讲解,没有再找其他学生回答。
根据我的教学实际,我今后有如下的改进措施:1、继续认真编写学教案,结合学生实际,让学教案成为学生学习的好伙伴。
2、在平时的课堂上,多鼓励学生回答问题。
对回答对的加强强化,给予鼓励,再接再厉;对回答错的,勉励其不要气馁,下次争取答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进一步相信我的学生,相信他们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有让他们爱学、会学,我们教师才能真正走出多年的困惑,不要一为地强调结果,让我们更多地关注过程吧,只有这样结果才会更加美好。
《电和热》教案
四、电和热教材分析教学设计说明1.本节课通过学生自己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导体电阻的关系而得出结论,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科学的物理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2.在教学过程实施中,体现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等探究环节,教师在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中逐步分散了探究的难点,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使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提高了动脑、动手实验能力。
3.在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过程中,会有多种方案,挑选出简单而又现象明显的方案供课堂实验,效果很好。
教学流程简案教学过程实录师:同学们,回想一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是用什么方法获取热能的?(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生甲:做饭时利用煤、液化气燃烧。
生乙:太阳能热水器直接利用太阳能加热。
生丙:利用电加热,例如:电炉子、电熨斗、电暖气……师:同学们说的很好,我们需要的热可以通过很多方法获得。
刚才丙同学所说的例子是利用电来得到热的,这说明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要转化成热能,这个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电和热的有关问题。
(说明: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入新课,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板书:四、电和热师: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要发热,电能转化成热能,这个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板书:1.电流的热效应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过电炉子的发热情况吗?生:一会电炉丝就很热了,都发红了。
师:那么连接它的导线热不热?生:有点热,但不如炉丝热。
师:那么同学们考虑一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说明:让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但要提醒学生猜想要有根据)(学生讨论并交流回答)生甲:因为电视机开的时间越长后盖越热,所以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可能与通电时间有关;通电时间越长,产生的热量越多。
生乙:因为一只电灯泡使用时,2节电池比1节电池在相同时间内使灯泡更热,所以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可能与电压和电流的大小有关;电压、电流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八年级物理教案《电与热》
八年级物理教案《电与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流的热效应,掌握焦耳定律,并能运用焦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 使学生理解电能和热能之间的转化关系,提高学生对能量转化的认识。
3.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电流的热效应、焦耳定律、电能与热能的转化。
2. 难点:焦耳定律的运用,电能与热能转化关系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观察电流的热效应现象。
2. 采用讲授法,讲解焦耳定律及其应用。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电能与热能的转化关系。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灯泡、热水瓶等。
2. 教学课件:电流的热效应、焦耳定律、电能与热能转化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电流的热效应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电流与热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电流的热效应,介绍焦耳定律,引导学生理解电能与热能的转化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电热现象,如电热水器、电饭煲等,让学生运用焦耳定律解决问题。
4. 课堂实验安排学生进行电流的热效应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验证焦耳定律。
5.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电能与热能转化关系,分享讨论成果。
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所学知识。
六、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的热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热毯、电暖器等。
2. 探讨如何减少电流的热效应造成的能量浪费,提高能源利用率。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焦耳定律,计算一个家庭电器在工作时的热能损耗。
2. 调查生活中常见的电热现象,分析其原理及应用。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检查学生对电流的热效应、焦耳定律的掌握程度。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九、课堂小结1. 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现象。
初中物理“电与热”教学反思
《电与热》教学反思在这次创新杯教学能手比赛中,我选择了《电与热》作为课题。
本节是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四节的内容,主要内容是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热;其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有关;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从选题的方面来看,我认为本节课能充分体现物理学科的特色,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回顾本节课上课的整个过程,我认为有以下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一、成功之处:1、课题的引入是一大亮点: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引入时设计了一个身边的小场景:场景给出后,学生注意力马上集中起来了,而且对场景的问题产生了很大的好奇心。
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2、学生感受电发热的实验也是一大亮点:这个实验即让学生亲自感受了电能发热,又对下一个问题(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起到了引入的作用。
学生通过亲自感受,并带着问题进入实验探究。
3、实验探究达到了理想的效果:课堂教学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让学生感受实验;发动学生进行猜想;学生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自己总结实验结论。
二、不足之处:1、在焦耳定律的理论推导中,给出公式太多:焦耳定律是本节课的难点,物理公式的推导又很抽象,在本环节中,我不应该把求功率的公式全部板书出来,这样给学生增加了难度。
在此环节中用的时间较多了一点。
2、实验结论总结过快: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自己总结实验结论,此环节可以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叫几个学生总结实验结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例题讲解不够透彻:虽然大部分学生能自己做对例题,但是可以在此处引导学生做题的思路,这有助于在今后遇到题目学会自主分析。
4、练习的设计可以做到更精一些:有一个练习题可以设计成几个小问题,把求热量和电能分开,让学生发现最后的计算结果是热量和电能相等,这样可以进一步说明电能全部转化成热。
这样更有助于突破本节的难点。
通过本次的锻炼,我觉得收获甚多。
这不仅让我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而且还能从同事们的听课评课中吸取大量的宝贵意见。
《电与热》教学设计
《电与热》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电与热》是初中物理(人教版)第八章《电功率》第四节内容。
本节课内容主要有两部分,一是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二是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电流通过导体会产生热,学生是有生活体验的,但流通过导体产生热的快慢跟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这是学生所不知的,教材在学生学习了电能、电功率知识后及时地安排了本节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此外教材在学生知道了在电流一定时,导体产生热能的功率跟电阻成正比后,及时地安排了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的内容,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学以致用”的新的教育理念。
本节课也为下一节安全用电的教学做了某些知识准备,本节课在全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2)了解焦耳定律(3)知道利用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索电流的热效应跟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
(2)通过学习电热的利用和危害,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3、重点难点(1)重点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阻、电流、通电时间的关系。
(2)难点及其突破理解焦耳定律。
如何让学生提出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如何进行探究实验设计,如何推导公式Q=I2Rt以及Q=W=Pt则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4、教学过程设计师:电炉丝与导线串连在电路里,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这是为什么?(一)电流的热效应通过实验现象,问:可得出产生热量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通过媒体演示用两个相同的电阻来做,改高度。
如图所示:现象,问:可得出产生热量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五、总结焦耳定律。
《电与热》教学反思
《电与热》教学反思"电与热"的教学思考在初中物理教材中,鲜有"纯电阻电路"与"非纯电阻电路"的区别描述,更别说对二者的介绍说明了。
我们知道,任何导体都有电阻(包括超导体也不能实现电阻为零),其对电荷在其中发生定向移动或电磁波通过时,或多或少都会产生阻碍作用,于是便产生了导体"电阻",初中物理的"电阻"也就是这么引出来的,并将其概念就此固化。
然而,我们物理教师都知道,只要有电阻的存在,通电体(注意不一定只是单纯的导体,包括各类用电器)就会发热,也就是电流的热效应,概括为理论那便是"焦耳定律",抽象为公式就是"Q=I*IRt"。
但是,在我们现有的教材中过多地强调导体电阻的存在性,而根本没有提及因电路性质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电功效果。
以致于在老师和学生们的物理思维中只要想起电压、电流与电阻三者关系时,就相当然地勾出"I=U/R"(欧姆定律)来,认为电流就是电荷在电压的"驱动"和电阻的制约下而产生的定向有限电荷流,从而产生错误的物理观念。
实际上,我们都知道只有像电炉子、电热毯、白炽灯等这样的用电器在工作时,电功全部或大部分会转化为内能,电路中的电流值等于电压与电阻的比值即I=U/R,我们称这样的电路就叫做"纯电阻电路"或"电阻性电路",欧姆定律是适用、有效的;而像电扇、各类电机、电磁炉、LED灯等用电器工作时,电功会全部或大部分转化为机械能、磁能或光能等,而只有一小部分电功因克服导体或用电器的固有电阻从而产生热量,这种电路我们统称为"非纯电阻电路"(实际上还可细分为"感性电路"、"容性电路"等)。
这时,若不区分电路的性质,电扇的电机电流依旧按照I=U/R(欧姆定律)来计算的话,那么因为电机的线圈为铜质,其电阻值趋向于无穷小,则由欧姆定律计算出来的电机电流应为无穷大。
电与热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电与热》教学反思孙秀娟上完《电与热》这堂课后,使我想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做演示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语言表达必须与实验操作同步进行。
同时多媒体的运用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在利用多媒体做演示实验时,教师的操作吸引着学生的眼球,而语言则是引导着学生的思维和激起学生兴趣的导火线。
介绍实验仪器、说明实验步骤和总结实验结论时,语言必须简洁准确。
有的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操作时时不注意语言的准确表达,对学生正确认识仪器、形成概念、掌握过程就会产生一知半解的影响,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2、操作规范,不可颠倒顺序。
操作规范是指教师在使用器材、连接和装配器材及演示现象时动作要准确、标准。
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着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师的规范操作,不仅能提高实验的成功率,而且会使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良好实验习惯。
3、教师对重点和难点的提示。
演示实验目的是想要学生学到什么懂得什么,实验进行的过程中,应把握最佳的时机点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4、教师实验操作过程中所站的位置。
演示实验所面对的是全体学生,教师在操作时,稍为不注意就会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部分学生的视线,时间长的话,被挡住视线的学生便转移了他们的注意力,兴趣也提不起来了。
所以,教师做演示实验时应该站在不挡住学生视线的位置为最佳。
1个人简历基本资料姓名:孙秀娟性别:女普通话等级:二级甲等学历:本科所学专业:物理计算机水平:合格工作年限:13 年职称:中学一级教师资格:中学教师资格自我评价本人对初中物理教学内容的把握比较到位.对实验室管理及物品使用也较为娴熟。
对物理教学课改方向的判断和把握有独特的见解。
适应能力强,虚心求教,做事认真负责,吃苦耐劳,上进好学,富于创造和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具有较强的空间想像能力和判断能力,对新知识本着严谨求学的态度.力争使自己尽快适应课改潮流走在前列。
学习经历1998年8月——2000年7月博州师范物理实验加强班;2000年8月——2003年7月新疆教育学院物理系物理专业2004年1月——2007年1月石河子大学物理系本科物理专业工作经历2000年8月——2002年7月在托托乡幼儿园从事幼教工作,在此期间担任园团支书记带领全园青年教师在园领导及乡领导和上级团组织的支持帮助下,争创了州级“五四红旗团支部”并配合妇联共同获得了“巾帼建功示范岗”的荣誉称号。
电和热教学设计教案
第四节 电与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知道焦耳定律。
知道利用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
2.过程和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知识的学习,认识科学是有用的。
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热效应跟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分析,并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方法 探究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影仪. • 教材分析电与热”是电能和电功率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本章教材的编写顺序(电能——电功率——测量小灯泡的功率——电与热——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和热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用电器入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电和热的关系, 热与电阻、电流、通电时间都有关系(实验中很好地运用了控制变量和转换的研究方法)指出焦耳经过大量实验才于 1840 年得到精确的结果——焦耳定律,同时为了使学生加深对论两方面来学习、 研究物理问题也有一定的作用。
为了使学生对课程标准中的 “在电流一定 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有更深的理解,教材在烧瓶、温度计、铜丝、电炉丝、导线、煤油、电源.、电炉、电熨斗、热得快等电热器、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电 通过实验说明电焦耳定律的认识,又从电能转化和欧姆定律推出了公式Q=l 2Rt ,这时启发学生从实验和理50 页设计了“想想议议”问题。
对于电热的利用和危害的防止,教材也是从生活实际出发, 事例加以说明。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电炉烧水电热取暖器 电熨斗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一定能举出许多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会发热的例子 这种现象这叫电流的热效应 板书:电流的热效应[师]在前面课程小灯泡的发光实验中,同学们曾有意地去触摸过小灯泡,感觉小灯泡(同学们一起说)热.有没有同学触摸过导线,如小灯泡连接的导线热不热我也在家里摸过做饭的电饭锅,饭都熟了,导线也没感觉到热 同学们有没有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导线和用电器中流过的电流相同吗?导线和用电器中流过了相同的电流, 用电器发热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 这是为什么?今天同学们就来一起探讨电流经过用电器时产生的热量与什么有关 (二八进行新课 .电流的热效应 [想想做做]方法一:通过生活中两方面的[师] 这些用电器工作时有一个什么共同特点? :生: 都要消耗电能。
《电和热》课后教学反思
《电和热》课后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反思: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电功率的问题掌握基本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本节利用生活中用电器工作时伴有发热的现象引入电流热效应,通过实验探究说明了电热与电阻、电流、通电时间都有关系,从电能的转化和欧姆定律推出了焦耳定律,这对启发学生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来学习、研究物理问题也有一定的作用。
但由于本章节物理计算公式增加,变形公式多,使学生一下变得无所适从,感觉本章节成为无法逾越的高山。
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实际困难,结合学生认知能力寻求适合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方法和途径:首先过符号和单位关,这个工作应该放在前面学习中完成;其次是P=W/t的两组单位换算是难点,这个必须通过强化训练方法使学生形成一种意式;而P=UI计算实际功率的时候,要牢牢抓住电阻不变的核心,至于两个变形公式尽量等到学生熟练掌握实际功率方法之后再引入,并且尽量给于学生一定的时间消化理解:P=U2/R多适用于电压保持不变时功率大小计算和判断,P=I2R多适用于电流保持不变时的功率计算和判断;最后是焦耳定律应用,先考虑是否纯电阻电路,然后在推倒公式Q=W=Pt=UIt=U2/Rt=I2Rt中根据题目给出物理量进行计算,这样学生的掌握可能会轻松一些。
二、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对于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生活中的现象还是很多,学生也比较容易理解,只是要注意热必须是由电能转化,没有这一前提,谈利用和防止是没有意义的。
2、对于电热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在学生的猜想中会出现很多因素(如电压、电功率)要通过讨论确定本节探究的重点是电流、电阻和时间问题。
3、在探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对于前一种方法的利用学生还是非常熟悉的,但转换法的思想要给学生一定思考过程,因为在后期的物理学习中学生还会遇到很多抽象问题定量分析,转换成直观形象的物理现象这是我们要培养学生的一种重要能力。
八年级物理教案《电与热》
八年级物理教案《电与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流的热效应,知道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2. 让学生掌握电功和电能的概念,理解电功与电能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电流的热效应,电功和电能的概念,电功与电能的关系。
2. 难点:电流产生热量的计算,电功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1. 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表、电热器、灯泡、导线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计算器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电热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电流产生热量的现象。
2. 新课:讲解电流的热效应,电流产生热量的计算公式。
3. 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流通过电热器产生的热量。
4. 讲解: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
5. 电功与电能:引入电功的概念,讲解电功与电能的关系。
6.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电流通过灯泡产生的热量,计算电热水壶消耗的电能等。
五、课后作业:1. 总结电流的热效应,电流产生热量的计算方法。
2. 复习电功和电能的概念,掌握电功与电能的关系。
3. 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六、教学内容:1. 电能表的使用:让学生了解电能表的构造和作用,学会正确使用电能表测量家庭电路的电能消耗。
2. 电能的转换:讲解电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换关系,如电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等。
七、教学过程:1. 讲解:介绍电能表的构造和作用,演示如何正确使用电能表。
2. 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电能表测量家庭电路的电能消耗。
3. 讲解: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电能的转换关系。
4.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家庭电路的电能消耗,分析电器设备的能效等。
八、教学内容:1. 电阻的测量:讲解电阻的定义和测量方法,让学生学会使用电阻表测量电阻。
2. 串并联电路中的热量分配:分析串并联电路中热量分配的规律,让学生理解电阻对热量分配的影响。
初中物理《电与热》教案
初中物理《电与热》教案初中物理《电与热》教案初中物理《电与热》教案1【教材分析】新的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1)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观念;(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等。
为了体现这些新的理念,《电与热》在《电功率》这一章中起着联接的作用。
电和热是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用电器入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电和热的关系。
因此此节的教学设计思想是:结合教学实际,对本节内容进行更为合理的重组,以电热知识和相关技能为载体,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双向互动为原则,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提高教学效益。
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索电流热效应跟电阻、电流大小以及通电时间的关系,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所教的学生是普通学生,思维反应比较慢,需要逐步引导,又因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学习常常是“只听不动手,听了又忘记”的怪圈中重复。
所以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改变他们的不良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焦耳定律。
知道利用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索电流的热效应跟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
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重点与难点】重点: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阻、电流、通电时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焦耳定律。
【教学准备】学生电源、导线、开关、电阻丝、烧杯、温度计、水、焦耳定律演示器、焦耳定律演示课件(flash课件)【板书设计】四、电与热1、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热能。
2、为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热呢?3、演示实验: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
《电与热》的教学反思
《电与热》的教学反思
电与热的教学开始时我利用视频电炉烧水、电热取暖器、电熨斗接着提问,学生产生了较为强烈的学习欲望。
整个课堂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很强。
然后在猜测假设时放开让学生提出猜测,在设计实验时,我对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做了强化,效果较好。
最后关于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给学生举例,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另外时间安排合理,给学生留了几分钟课堂练习,在练习中发现了学生对焦耳定律掌握得较好,但在单位的选择上出现的失误,加强学生在这一点上的理解。
今后的改良意见
1、在教学中都有一些学生提出了电压影响电热,要引导学生分析,其实改变电压实质就是改变电流,电压与电流不是独立变量。
2、在演示实验时,要让学生注意观察原来水柱的位置,再讲明其中的原理。
3、注意教学语言的科学准确性,热量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增大,不能说成正比,否那么误导学生。
电与热教学反思范文
电与热教学反思在大学物理学的学习中,电与热学是其中两门极其重要的课程之一。
这是因为这两个领域的知识不仅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随处可见。
可是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电与热学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下面,我将谈谈对这些问题的反思。
1.理论生硬,缺乏实践应用在课堂上,教授往往会围绕某个理论给出案例展示,而这些案例往往都是比较枯燥的。
这种教学方法不能充分地让学生理解理论,并且也不能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实践在物理学中非常重要,因为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因此,教授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例如通过实验室的活动、案例学习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
2.教学内容过于抽象电与热学的理论非常抽象,包含很多的公式和概念。
然而,教授们在讲授课程时,经常只是注重讲解这些公式和概念,而忽略了这些公式和概念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这对于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些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非常重要。
因此,教授们应该更加注重将公式和概念与实际应用挂钩,例如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来增加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3.师生互动效果不佳由于电与热学理论的抽象性,在课堂上很难做到直接产生互动效果,以及让学生们充分参与其中。
这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会导致学习兴趣的下降,从而影响学习效率。
因此,教授们应该采用交互式的教学方法,例如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
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教授来说,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4.缺乏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电与热学这个领域中,往往涉及大量的实践操作和思维创新。
这些方面对于学生的专业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
但是教授们往往忽略了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导致学生们缺乏实践操作和创新思维能力,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因此,教授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教授们应该注重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增加实践环节、案例学习和实验室活动等教学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并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专业水平。
(八年级物理教案)电和热教学设计
电和热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教案●一、设计思想新的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1)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观念;(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等。
为了体现这些新的理念,《电和热》一节的教学设计思想是:结合教学实际,对本节内容进行更为合理的重组,以电热知识和相关技能为载体,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双向互动为原则,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提高教学效益。
●二、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及电流大小的关系。
2.知道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为热能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3.知道在导体电阻一定的条件下,电能转化为热能的功率跟通过导体的电流有关系。
4.知道利用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
5.通过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知识的学习,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三、教学器材1.演示器材:保险丝作用演示仪、实物投影仪。
2.实验器材:低压电源(6V)、电流表2只、限流电阻(5Ω)、开关、阻值不等的电炉丝绕制而成的电阻丝Rl、R2(1Ω、2Ω)、阻值相等的电阻丝R3、R4(2Ω、2Ω)、浸过松节油的棉花、导线等(以上器材均为四人一套)。
●四、教学过程〔提出问题〕由保险丝作用演示仪实验引入。
1.灯泡接入电路中,通电后(请同学用手感受一下灯泡和导线的发热情况),灯泡中的灯丝热的发红、发光,而导线发热却觉察不出来,这是为什么?2.如果再接入大功率的用电器,电线将显着发热(冒烟),烧坏它的绝缘皮,甚至引起火灾,这又是为什么?要解释上述现象,就需要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猜想〕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大胆猜想)1.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可能与I、R、t有关?2.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可能与U、W、P有关?I、U、R、t、W、P等因素中,好多量之间,是有关联的,(如:P=UI,W=UIt,U=IR 等,同学之间集体讨论,集思广益,达成共识),要研究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我们只要研究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与I、R、t的关系就可以了。
电和热反思
《电与热》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注重科学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根据学生实际和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设计,通过学生的观察和生活经验,提出问题,进行分析,共同归纳总结。
我充分地相信学生,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真正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也可能想不到不能直接测量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这是可以点拨学生,让学生找到别的方法可以知道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并告诉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教学中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去主导作用,尤其是在大力提倡科学探究的今天。
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参与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思维分析能力,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进一步相信我的学生,相信他们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有让他们爱学、会学。
这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我自己认为我还是不能引导到位,导致我说的多。
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给予指导。
康家营子中学燕凤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和热》教学设计与反思
(陕西省白水县田家炳实验中学奚治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能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2.知道利用电热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电阻大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知识的学习,认识到科学是有用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热爱科学的兴趣.
2.在学习的过程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分析,并得出正确结论.
●教具准备
学生用:烧瓶、温度计、铜丝、电炉丝、导线、煤油、电源.
演示用:电炉、电熨斗、热得快等电热器、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课件引导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举出许多电能变成热能的例子引出电流的热效应.
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会发热
导线和用电器中流过了相同的电流,用电器发热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这是为什么?今天同学们就来一起探讨电流经过用电器时产生的热量与什么有关.
二、电流热效应的因素探究
同学们四人一组,选择你们面前的仪器设计实验,讨论如何做,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可以用水来代替煤油,只不过时间可能要长一些才能从温度计上读出温度值.原因同学们在后续课程中将会找到答案.谁能回答第二个问题?(只有等量的煤油,才能通过它们的温度讨论电流产生的热量.这样的方法应该是控制变量法.)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提醒同学们注意安全)
煤油温度高,说明煤油中的金属丝产生的热量多.即电阻大的金属丝产生热量较多.
结论:1.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2.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流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3.在电流和电阻相同的情况下,通电时间越长,产生的热量越多.
三、焦耳定律:英国物理学家焦耳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我们称之为焦耳定律。
用公式表示为:Q =W =U I t =I 2R t
(焦耳定律的推导:若消耗的电能全部用来产生热量
即 Q =W
又∵ W =U I t U =I R
∴Q =W =U I t =I 2R t )
例题:一根60Ω的电阻丝接在36V 的电源上,在5m i n 内共产生多少J 热量?
解:5m i n =300s
某导体的电阻是2 Ω,通过2 A 的电流时,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是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演算、要求一名学生板演)
解:由题知:R =2 Ω I =2 A
P =I 2R =(2 A )2×2 Ω=8 W
导体将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是8 W.
同学们在演算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大家注意:代入计算的时候,0.A V R U I =Ω
=
=
导线和用电器(电炉或电饭锅或电灯)中通过的电流相同,但是导线的电阻较小,而那些电器的电阻较大,所以,那些电器发热,而导线几乎感觉不到热.
四、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讨论:电热是有利还是有害的?
电热的利用方法:1)利用电热来驱潮.
2)加热
电热的防止方法:1)加散热窗
2)通风良好或加风扇
3)不过长时间使用处;
三、交流、评估与小结
请同学们先讨论总结这节课自己的收获老师补充,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下知识
1.电流的热效应及影响因素.
2.焦耳定律及公式
3.电热的利用及防止.
四、作业布置
1.将一台“220 V,100 W”的电风扇、一个“220 V,100 W”的充电器、一把“220 V,100 W”的电烙铁分别接到220 V的电源上.在相同的时间内,电流通过它们产生的热量最多的是()
A.电烙铁B.充电器C.电风扇D.一样多
2.某导体的电阻是2Ω,通过2A的电流时,产生热量的功率是多
少W?1min产生的热量是多少?
3.(选作)导线相互连接的地方为什么比别处更容易发热,甚至引起火灾?
五、板书设计
1.电流的热效应
2.焦耳定律及公式 Q=I2Rt
3.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1)电热的利用:加热;利用电热来驱潮。
电热的优点:
(2)防止电热的
电热的危害:
电热的防止:加散热窗;通风良好或加风扇;不过长时间使用处;
教学反思:
通过从学生生活实际(各类电热设备)出发,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提出问题,展开探究能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教材的实验由于实验装置比较复杂,采用多媒体课件flash播放后让学生总结、讨论其优缺点,掌握控制变量法的实质,然后用火柴代替煤油,让学生进行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参与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思维分析能力,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