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
【范文】《意识的本质》教案
《意识的本质》教案1、知识目标◇识记:意识的含义及本质◇理解:意识根源于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2、能力目标: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世界客观性的认识,初步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思考人类对世界的各种创造活动,深刻体会意识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二、【重点、难点】:意识的本质第一框题意识的本质复习提问:.什么是物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什么?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是怎样的?2.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3.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导入:“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节课我们来探究梦的形成。
自主探究:、动物有意识吗?2、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和前提各是什么?3、纯粹[S1]的动物心理会不会自发地形成意识?4、为什么只有人脑才能产生意识,而动物脑则不能?5、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但是不是有了人脑,就有了意识呢?合作探究:(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是物质的或者化学的反应;生命物质包括植物和动物,都具有对外界刺激做出感应的特性,动物还具有感觉的能力,-但这些反应都属于它们的本能;而人的意识活动则是自觉的,无生命物质、植物和动物的反应有着本质区别。
但人的意识活动也要依赖于一定的生理基础,特别是人脑这一高度发达的物质器官。
因此,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基础。
教材设置这一栏目,旨在引导我们探究人类意识与非生命物质、植物和动物反应的历史联系,从而说明人的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现象既不是人的头脑主观自生的,也不是从来就有的,自然界先于意识而存在,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随着运动的发展,大脑越来越发达,大脑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生物的反映由应激性到动物的感觉、心理的发展,为人类意识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高中政治必修4教学设计10:5.1 意识的本质优质教案
意识的本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意识的产生和本质,意识活动的特性;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运用:通过对自然界各种物质的反映事例,分析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生命物质对外界刺激的反映,来体会这些反映与人的意识区别,体会动物的心理为什么不能发展成为人的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意识本质及作用的学习,理解人的意识的形成,进一步感悟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学重、难点意识的本质三、问题导学1、把意识的起源只说成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吗?2、动物的大脑能产生意识吗?有了人脑,就一定会产生意识吗?3、鬼神观点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吗?四、教材预览(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产生。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1、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1、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是生产意识的原材料,不管错误意识还是正确意识都是人脑对的反映。
2、物质决定意识(1)、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机能。
(3)、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的主观映象。
五、反馈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有了人脑不一定有意识。
是因为()A. 人脑只是意识的“加工厂”B. 意识只有部分内容来自人脑C. 意识不一定是人脑的产物D. 人脑不一定是健全的人脑2. 关于意识的正确说法是 ( )A、意识是人脑的生理基础,是人脑的特有功能B、人脑会思考,有了人脑就会有意识C、意识的内容是人脑的产物D、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3.近年来,一些新名词不断产生。
诸如知识经济、电子邮件、多媒体、软件、信用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络经济、再就业等。
从哲学上看,这一事实说明()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4. 对意识的认识是多角度的,下列属于从本质角度看的是 ( )A、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C、意思是对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5.对于人来说:“望梅”可能“止渴”,而对于动物来说则不是。
意识的本质教案——探究感知、思维、情感等意识构成要素
意识的本质教案——探究感知、思维、情感等意识构成要素I. 教学目标1.了解意识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2.探究意识的本质及其与人类生命的关系;3.分析感知、思维、情感等意识构成要素的特点及作用;4.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II. 教学重点1.意识的本质;2.感知、思维、情感等意识构成要素的特点及作用。
III. 教学难点1.意识的本质及其与人类生命的关系;2.意识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
IV. 教学方法1.讲授法;2.分组讨论法;3.实验观察法。
V. 教学过程1.意识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1)意识的定义:指人和动物所具备的心理现象,是一种感觉、认知和情感的综合体。
(2)意识的基本要素:①感知:意识中的感知是指人或动物对环境或自身状态的感觉。
②思维:指人或动物通过推理、判断、分析等方式来认识事物。
③情感:指人或动物对所发生的事情产生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反应。
2.意识的本质及其与人类生命的关系(1)意识的本质:意识的本质是把人与环境联系起来的神经系统所产生的现象。
(2)意识与人类生命的关系:人类的高级意识是生命得以延续的基础。
3.意识构成要素的特点及作用(1)感知:感知是意识的组成部分之一,具有主动性、选择性和个体差异性等特点。
感知可以影响人类的行为和生命。
(2)思维:思维是人类高级意识的核心,具有综合性、创造性和反思性等特点。
思维可以推动人类的进步和发展。
(3)情感:情感是人类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复杂性、情绪性和个体差异性等特点。
情感可以影响人类行为和心理健康。
VI. 教学评估1.课堂小测验;2.分组汇报;3.实验报告。
VII.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了解了意识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明确了其与人类生命的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到意识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同时,教学中重点采用了分组讨论和实验观察等方式,增强了学生的交流和互动,提高了他们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下一步,可以加强学生对意识的细节了解,如意识的发生机制及其与神经系统的关系等,更深入地探究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本质 》教学设计
第五课第一框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识记并理解意识的本质;运用所学原理,分析论证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过程方法目标:具有正确认识意识现象、分辨物质与意识的界限、把握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牢固树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思想观点,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的信仰。
二、教材分析《意识的本质》作为第五课第一框的内容,阐述了意识的起源和本质,它在教材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通过对意识本质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意识的作用。
本框内容是为第二框内容作铺垫和准备的。
本框分为三目。
第一目,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意识是劳动的产物──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物质不是意识的产物,意识却是物质的最高产物。
第二目,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是人脑──意识活动的实现过程是人脑在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对外界刺激的反射──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第三目,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意识生成的厂房和机器是人脑──意识生成的原材料是客观存在。
三、重难点分析教学重难点都是:意识的本质的三个体现这是由于:本知识点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讲需要很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是本门课程的一个基础知识点,正确认识意识的本质对于以后学习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一)课堂自主学习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1.分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理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3.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重点(二)检验学生自主学习效果,提出疑问,小组讨论解答(三)课堂合作探究探究一:——走进《人与自然》第一阶段:“岩石风化、水滴石穿、踏雪有痕、水中映月、空谷回音……”这些都是无生命物质的简单反应形式。
第二阶段:向日葵总是面向太阳的方向;蚯蚓在受到针刺时,其身体自然立即收缩;用手触摸含羞草的叶片,叶片卷起;变形虫受到食物刺激,就会接近食物……这些都是低级生物对外界刺激的感应特性。
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5篇
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高二生活哲学第五课第一框《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北京市日坛中学任会波教材分析本课是必修四《生活和哲学》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题的内容。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明白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以及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在此基础上,本框开始学习“意识”。
学好本课将有助于学生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并对下一框意识的作用打下扎实基础。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和自然科学知识,具备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但由于本节课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需要教师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探究。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识记并理解意识的本质;运用所学原理,分析论证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过程方法目标:具有正确认识意识现象、分辨物质与意识的界限、把握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牢固树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思想观点,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的信仰。
教学重难点意识的本质的三个体现这是由于:本知识点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讲需要很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是本门课程的一个基础知识点,正确认识意识的本质对于以后学习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立足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取材,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运用能力。
讨论法:针对某些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使学生学会在学习中解决问题。
讲授法:通过教师对教材有逻辑的分析,引导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这节课指导学生的学法主要采取:体验式学习、交流合作学习、分析归纳式学习。
导入新课部分展示学生小诗词: 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什么是意识?没有意识世界将会怎么样?(这样设计激发学生讨论兴趣,很快可以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讲解新课部分首先,展示一则材料:《人类进化史》学生通过讨论,并结合材料发表看法,教师给予总结,并详细讲述知识点从而掌握: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板书)(这样设计,视频的运用,直观易于理解抽象的知识,便于学生把握,合作讨论,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接下来,过渡到意识的第二个特征的学习——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首先展示鹦鹉学舌和醉酒男对骂,被一脚踩死的的一图片,并设问探究:这个醉酒男犯了什么错误?在此基础上思考:动物会骂人吗?教师结合材料进行总结,引导学生理解----1.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板书)进一步举生活实例来讲解引入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并结合书本引导学生体会到2、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板书)(这里新闻图片激发学生兴趣,集中注意力,材料的多维运用丰富知识面,教师的讲解有助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系统把握)下面,我们将进入最后一目内容的学习----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板书)首先,展示两幅漫画:《画鬼如何取材》《每个人心目中的上帝》并设问问题探究:上帝的形象和鬼的形象都是怎么来的?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有针对讲解补充。
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 意识的本质说课稿
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意识的本质说课稿《意识的本质》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的内容,本框开始学习哲学的另一个重要哲学概念“意识”。
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1、知识目标: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能力目标: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意识观。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思考人类对世界的各种创造活动,深刻体会意识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重点难点】1、重点:意识的本质2、难点: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整个世界包括三部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是由物质决定的,所以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为什么人的意识是由物质决定的呢?这节课学习这个问题。
这节课我们学习意识的本质,主要有三句话:(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起源来看)(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从生理基础看)(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从内容来看)(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展示:预习填空: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一切物质都具有的,意识产生的前提:生物的。
人的意识是从发展而来的,但纯粹的并不会自发地形成意识。
意识一开始就是的产物,的产物。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重要的还是的产物。
学生:第一段填空。
老师: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比如敲黑板,黑板响,刮风了树叶哗哗响。
这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展示:图片,物质的反应特性,岩石风化、水滴石穿。
老师:一切生物都具有刺激感应性,高等动物还有感觉和心理。
展示: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向日葵向太阳生长,针刺蚯蚓。
展示: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狗的条件反射。
老师: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是人的意识产生的前提。
人的意识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展示:表格:人类和人的意识的演化。
略。
老师:人是物质世界长期进化的结果。
地球上一开始没有生物,只有无机物,后来由无机物演变出低等生物,由低等生物进化出植物和动物,最后出现了高等动物,人就是由高等动物慢慢演变成的。
意识的本质教案
意识的本质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意识的本质。
2. 探讨意识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3. 分析意识对个体认知和价值观的影响。
教学内容:
1. 意识的定义与特点。
2. 意识与大脑活动的关系。
3. 意识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4. 意识对个体认知和价值观的影响。
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并提出对意识的理解,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
步骤二:讲解意识的定义与特点(10分钟)
通过讲解意识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意识是指人类对外界事物或自身思想感觉的主观体验,具有主观性、私有性和选择性等特点。
步骤三:探讨意识与大脑活动的关系(15分钟)
让学生讨论意识与大脑活动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大脑是意识产生和展现的物质基础,同时意识是大脑活动的产物。
步骤四:分析意识与身心健康的关系(20分钟)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认识到意识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意识的不健康可能导致心理压力过大、焦虑等问题。
步骤五:讨论意识对个体认知和价值观的影响(20分钟)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让学生分析意识对个体认知和价值观的影响,认识到意识对人们的认知和价值观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步骤六:总结与延伸(10分钟)
总结课堂内容,帮助学生加深对意识的理解。
同时,鼓励学生通过课后阅读相关文献或继续探究,延伸对意识的理解。
教学评估:
1. 分组展示: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呈现出来,展示对意识的理解程度。
2. 课堂讨论:在探讨意识与身心健康关系以及意识对个体认知和价值观的影响时,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讨论质量。
意识地本质教学设计
第五课第一框《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孔德清一、教材分析《意识的本质》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5章第1框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意识的本质;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能力目标:通过对意识起源和本质的原理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辨证唯物注意的意识观,具有正确认识意识现象、分辨物质和意识的界限、把握二者之间辨证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牢固树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思想观点,坚定辨证唯物主义的信仰。
三、教学重点难点意识的本质四、学情分析本框题的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为学习第二框意识的作用作铺垫和准备的,所以,教师在讲这节课时不要在具体内容上花过多的时间。
五、教学方法1.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课前预习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教师: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通过前边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整个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本质上是一种客观实在。
那么,意识的本质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意识的本质。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明确学习目标)(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5页探究框题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分组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通过材料我们可以知道,物质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意识的本质》教案
《意识的本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意识的定义和特征,掌握意识的基本构成要素。
2. 引导学生探索意识的本质,了解意识与物质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意识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意识的定义与特征意识的定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特征:自觉性、目的性、主观性、客观性等。
2. 意识的构成要素知觉: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在大脑中的反映。
思维: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认识。
情感:人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产生的主观体验。
意志: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意识的定义、特征,以及构成要素。
2. 教学难点:意识的本质及其与物质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意识的定义、特征、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意识的作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意识的本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什么是意识?”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意识的定义、特征、构成要素。
3. 分析实例: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意识的作用。
4. 探讨意识的本质:引导学生探讨意识的本质,了解意识与物质的关系。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意识的定义、特征和作用。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意识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高实践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意识的定义、特征、构成要素的理解和掌握。
2.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
3. 评价标准:能准确回答问题,正确分析实例,积极参与讨论。
七、教学拓展1. 意识的起源:从生物进化角度探讨意识的产生。
2. 意识与:分析是否能拥有意识。
3. 意识与医学:探讨意识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意识的本质》相关章节。
《意识的本质》教案
《意识的本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意识的定义和特征,理解意识与物质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掌握意识的本质,认识到意识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意识的定义和特征2. 意识与物质的关系3. 意识的本质4. 意识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5. 意识的培养和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意识的定义和特征,意识与物质的关系,意识的本质,意识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意识的本质,意识的培养和发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意识的定义、特征、与物质的关系、本质等基本概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意识的作用。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意识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4. 实践锻炼法:设计相关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意识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意识的定义、特征、与物质的关系、本质等基本概念。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意识的作用。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意识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5. 实践锻炼:设计相关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意识能力。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意识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意识定义、特征和与物质关系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对于意识本质的理解深度和思辨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意识在人类社会中作用的理解,以及对意识培养和发展的认识。
4. 课程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效果的反馈,以便进行教学调整。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关于意识本质的相关理论资料,供学生自学和参考。
2. 案例库:收集各种关于意识应用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 在线资源:推荐相关的在线文章、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拓展视野。
意识的本质 教案
意识的本质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 理解意识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意识的本质和特点; 3. 了解意识与大脑的关系; 4. 思考意识与人类思维活动之间的关联。
二、教学重点1.意识的本质和特点;2.意识与大脑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意识与人类思维活动之间的关联。
四、教学准备1.教材:教科书《心理学导论》第三版;2.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有没有想过,我们人类的意识是如何产生的呢?”2. 意识的定义和作用对意识进行简要的定义和解释,提醒学生意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讲解意识的作用包括了解世界、感受自我、理解他人等。
3. 意识的本质和特点•意识的本质:意识被认为是一种主观经验,具有主体性、唯一性和连续性等特点。
–主体性:每个人的意识只能被自己所体验,无法直接观察到他人的意识。
–唯一性:每个人的意识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完全相同的意识体验。
–连续性:意识在时间上是连续的,不会出现间断或跳跃。
•意识的特点:–注意性:人类的意识具有选择性和集中性。
–前引性: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不仅受到当前刺激的影响,还受到前一时刻的经验和知识的影响。
–意向性:意识具有主动、目的性的特点。
4. 意识与大脑的关系讲解意识与大脑之间的关系: - 大脑是意识的基础和物质基础,意识是大脑的产物。
- 意识的产生和维持与大脑的神经活动密切相关。
- 大脑皮层是产生高级意识的关键区域。
5. 意识与人类思维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意识与人类思维活动之间的关联,并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讨论意识对于人类思维活动的重要性。
六、课堂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巩固对意识的理解和应用。
七、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意识在我们的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与思维活动的关联。
八、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相关章节,并撰写一篇500字的作文,回答以下问题: 1. 你对意识的理解是什么? 2. 意识与大脑的关系是什么? 3. 意识对于人类思维活动的重要性是什么?九、教学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思考下节课的教学改进方向。
《意识的本质》教案
《意识的本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意识的概念,掌握意识的本质特征。
2. 引导学生探讨意识的起源和生理基础,了解意识与物质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对哲学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二、教学内容1. 意识的概念:意识的定义、意识的表现形式。
2. 意识的本质特征:自觉性、能动性、目的性、主观性。
3. 意识的起源:生物进化论、心理起源论、社会实践论。
4. 意识的生理基础:大脑结构与功能、神经系统的作用。
5. 意识与物质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意识的概念、意识的本质特征、意识的起源和生理基础、意识与物质的关系。
2. 教学难点:意识的自觉性、能动性、目的性、主观性等本质特征的深入理解,以及意识与物质关系的辩证把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意识的概念、本质特征、起源和生理基础、与物质的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意识的特点和作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意识与物质的关系。
4. 思辨法:培养学生对哲学问题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意识的概念与表现形式2. 第二课时:意识的本质特征3. 第三课时:意识的起源4. 第四课时:意识的生理基础5. 第五课时:意识与物质的关系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中的积极性,以及对问题的思考深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论述逻辑性和说服力。
4. 课程论文:检查学生对意识本质的理解,以及对意识与物质关系辩证思考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系统的哲学教材,如《哲学导论》、《哲学原理》等。
2. 参考书目:提供相关的哲学著作和论文,如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马克思的《资本论》等。
《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
《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发表时间:2016-08-14T15:42:25.94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6年8月总第250期作者:张述军[导读] 我们说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甘肃省环县第一中学745700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意识的起源、本质;理解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运用所学原理,分析论证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能力目标:逐步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具有正确认识意识现象、分辨物质与意识的界限、把握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的信仰。
探究一:(教材P35)我们都知道在自然界里,一切物质,不论是有没有生命的,都会有一些反应特性,比方说,像铁会生锈,岩石会风化,水滴石穿。
还有低等生物会对外界的刺激所做出的应激反应,向日葵会向着太阳转,含羞草被碰到之后就会把叶子收起来,还有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它们和意识是什么关系?没有这些反应特性和反应形式,意识能不能产生呢?总结:从反应特性到生物的反应形式,到动物的感觉、心理,再到人类意识的产生,这是一个生物进化发展的过程,没有前面的环节,那么后面的环节就不会有了。
换句话说,前面的环节是后面环节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所以,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而其中生物的反应形式,包括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和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因此,我们说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意识可以说是从动物心理发展而来的,那么是什么使得人类意识和动物的心理区分开来呢?现在我们来看下一个活动探究。
探究二:狼孩有意识吗?(举例印度狼孩的故事)讨论:1.狼孩有没有意识?说说你们的看法。
2.为什么狼孩没有意识?总结:意识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狼孩脱离了人类社会,没有社会实践,所以不能产生意识。
(1)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
《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
《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本框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意识的本质》,本课是对“物质”理解的深化和延伸。
理解“物质”离不开对“意识”的理解,因为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世界上有两类现象,一类是物质现象,一类是意识现象。
彻底地坚持唯物主义,弄清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还应理解世界的本质“不是”意识。
因此,揭示“意识”的本质本身是探索世界的本质的内容。
弄清意识的本质,还是理解意识的作用的前提,本框还是下一框知识的理论依据。
二、学生分析在上一节课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物质有了初步的认识,这就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本堂课的内容,学生迫切想了解意识这种神奇的现象,这就为本节课打下了心理上的基础;但是,本堂课的知识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只有让学生融入课堂、积极思索,才能学好知识,感受到知识的魅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识记意识的本质;(2)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3)结合所学原理,分析人的意识产生的条件,论证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意识的起源和本质原理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具有正确认识意识现象、分辩物质和意识的界限、把握二者之间辩证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牢固树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思想观点,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的信仰。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五、教学方法案列分析,启发讨论六、教学准备教学课件PPT七、教学过程。
意识的本质教学案
课题:5.1意识的本质设计者钱更生审核【学习目标】识记意识的产生和本质,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通过对自然界各种物质的反映事例,分析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
【学习重难点】意识的本质【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启发式讲授法教学过程【自学质疑】自学教材P35-36完成以下问题探究活动一:把意识的起源只说成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吗?知识点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为什么说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探究活动二:动物的大脑能产生意识吗?有了人脑,就一定会产生意识吗?知识点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
现代脑科学研究成果证明,没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生理系统——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
自学教材P36-37完成以下问题探究活动三:鬼神观点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吗?知识点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1、意识是。
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2、意识的本质是什么?3、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交流展示】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典型例题】依据人物性别、年龄、职业、身份、性格和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不同,京剧的行当可以划分为生、旦、净、末、丑。
每一行当都有不同的脸谱造型,这些脸谱是对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进行抽象概括后的艺术加工。
用哲学的语言来说()A、艺术源于艺术家的主观创作B、客观现实以艺术为摹本C、艺术是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D、客观现实是对艺术的再创造【课堂效益检测】班级姓名1、被誉为“爱因斯坦以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的英国科学家史蒂芬·霍金说,随着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最终电脑将象人的大脑一样发达,甚至能够自行设计出新的“智能”电脑。
这表明()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B、电脑能够模拟人脑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电脑与人脑的功能趋于一致2、在电脑的控制下,机器能够自动调节,导弹能够自动命中目标,宇宙飞船能够自动导航。
【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意识的本质说课稿】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
【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意识的本质说课稿】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意识的本质说课稿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意识的本质说课稿《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1、知识目标: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能力目标: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意识观。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思考人类对世界的各种创造活动,深刻体会意识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重点难点】1、重点:意识的本质2、难点: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整个世界包括三部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是由物质决定的,所以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为什么人的意识是由物质决定的呢这节课学习这个问题。
这节课我们学习意识的本质,主要有三句话:(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起源来看)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生理基础看) (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从内容来看)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展示:预习填空: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一切物质都具有的,意识产生的前提:生物的。
人的意识是从发展而来的,但纯粹的并不会自发地形成意识。
意识一开始就是的产物,的产物。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重要的还是的产物。
学生:第一段填空。
老师: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比如敲黑板,黑板响,刮风了树叶哗哗响。
这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展示:图片,物质的反应特性,岩石风化、水滴石穿。
老师:一切生物都具有刺激感应性,高等动物还有感觉和心理。
展示: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向日葵向太阳生长,针刺蚯蚓。
展示: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狗的条件反射。
老师: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是人的意识产生的前提。
人的意识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展示:表格:人类和人的意识的演化。
略。
老师:人是物质世界长期进化的结果。
地球上一开始没有生物,只有无机物,后来由无机物演变出低等生物,由低等生物进化出植物和动物,最后出现了高等动物,人就是由高等动物慢慢演变成的。
《意识的本质》教案(精选7篇)
《意识的本质》教案(精选7篇)《意识的本质》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第二信号系统,意识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
(能力目标):理解意识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价值、情感目标):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并坚持之教学重点:意识的本质教学难点:意识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教学方法:讨论、谈话十故事式讲授教学过程:教学导入情境设计:人们曾说,夜有所梦,日有所思。
我中午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已过了上课时间,还在睡觉,惊醒之后,看了时间,才1点40分,原来自已是在做梦,我之所以做这样的梦,是因为我近来曾有过忘记上课的经历,这几天又有其他的工作,心里一直挂着工作,是自已太过于紧张的缘故。
同学们,你们也做过梦,你想知道人为什么会做梦吗?想解开梦的迷团吗?今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迷,学习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产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请阅读课文,哪个同学来说说?分别引出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和生物学前提。
这两点说明了什么问题?意在说明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罗马科学家普林尼曾观察大象在月光下跳舞,最近泰国举行一系列大象比赛的活动,其中有投篮,画画,等,这些是否能说明大象也有意识?学生讨论。
也许大象有自已的语言,只是我们人听不懂而已,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同学,今后可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留下问题让学生探究,可以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提醒学生注意,意识的产生,是与人类同步的,那么人类是如何来的?同学们会说是劳动。
说明意识是劳动的产物。
同学们还记得“狼孩”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说明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人们在劳动过程中,使人的大脑机能得到了充分的完善。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同学们都学过生物,谁能说说人脑的构造,各个区域的功能是什么?如同学们不能记起或不能回答,老师可以简单介绍,如语言中枢管语言,运动中枢管运动,感觉中枢管感觉,视觉中枢管视觉。
如某一区域受损,人就会有某一方面毛病。
《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甘肃省市级优课)
有生命物质是否有反应特性呢?观察向日葵的生长方向、树根的生长方向、小蚯蚓受到针刺的反应
无论是有生命的物质还是非生命,都具有反应特性。
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后,产生了人类意识,所以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师总:狼孩虽然有人脑,但他的所见所闻全部来自于所处周围的狼群,与人类社会脱节、与劳动脱节。所以他的大脑所反映的内容是他所处的环境的内容。由此,意识的内容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举例:夹竹桃在每个人心中的形象不一样
说明:校园里的夹竹桃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每个人脑海中的夹竹桃并不是完全一样的,说明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这样活那样的反映,每个人的反映并不是一样的,有正确的、歪曲的反映。
师总:小狗没有高度发达生理系统——人脑
得出结论:人脑是人所特有的,它是高度发达的生理系统。科学研究表明,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孩是人还是狼? 狼孩有没有意识
狼孩的生活为何与常人的不一样?狼孩的所见所闻来自于什么环境?
PPT展示课堂总结
PPT展示做题
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我们可以认识、把握的。
2.规律的特性(普遍性和特殊性)
3.规律的方法论要求
第二单元我们探究的是整个世界是从哪里来?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人能不能认识世界?人在世界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这几课继续探究第三四个问题,关于人、关于思维的问题。
《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理解任何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合作探究和思考,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
《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第二信号系统,意识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
(能力目标):理解意识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
(价值、情感目标):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并坚持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意识的本质
难点:意识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教学导入情境设计:人们曾说,夜有所梦,日有所思。
我中午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已过了上课时间,还在睡觉,惊醒之后,看了时间,才1点40分,原来自已是在做梦,我之所以做这样的梦,是因为我近来曾有过忘记上课的经历,这几天又有其他的工作,心里一直挂着工作,是自已太过于紧张的缘故。
同学们,你们也做过梦,你想知道人为什么会做梦吗?想解开梦的迷团吗?今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迷,学习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产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请阅
第 1 页/ 共1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