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 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高一语文上册10月月考测试题(附答案)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哥本哈根气候大会①美国总统奥巴马抵达哥本哈根时将面对所有与会方的疑问:美国是否将进一步提高减排目标,美国目标是否写入国际协议,美国将为发展中国家带来多少资金。
归结为一点,美国是否愿意在未来全球低碳经济发展中发挥显著作用,奥巴马“绿色新政”的诚意到底有多大。
②美国正处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十字路口”,若干问题在谈判桌上迟迟没有给出答案,也正反映了美国选择经济发展战略模式上的踌躇。
2001年,布什总统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是由于国会的否决,更是由于美国利益集团的反对。
美国强大的石油财团不希望背负减排的责任,不希望看到可再生能源抢夺现有市场。
③如今,美国新能源行业面临窘境,奥巴马的“绿色新政”充满挑战。
奥巴马将面临一个选择,即是否将本国经济引入一个不占优势的国际竞赛场。
④以太阳能行业为例,美国太阳能的发展不仅落后于德国、西班牙,甚至落后于中国、印度。
新能源企业还需要与传统能源企业进行激烈的博弈,美国政府如果不在新能源发展上迈出积极步伐,很难提出“有雄心”的减排目标。
⑤相比之下,欧盟承诺减排的额度远高于美国。
为了让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欧盟在本轮谈判中承诺未来三年拿出72 亿欧元援助发展中国家用于减排。
欧盟展现尚不为发展中国家认可的“积极”姿态,除了想要争取“道德模范”声望外,更是看到了应对气候变化背后的巨大商机。
⑥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欧盟一直在环保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掌握了全球大部分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核心技术,并拥有一批跨国新能源企业。
从欧盟的利益考虑,全球高标准的排放额度将意味着一个庞大市场。
欧盟之所以极力要求一些“先进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承担强制性减排义务,就是希望欧盟能够有“用武之地”。
⑦而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随着减排额度的提高,减排成本不断上升,因此不愿承担更多减排义务,同时又鼓吹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减排义务。
辽宁省部分学校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无答案
高一考试语文试卷留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容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三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昌耀最重要和最独特的,在我看来,是形成了一种卓越的和他的生命和美学追求相称的文体,这种孤绝超拔、沉雄道劲、具有“新古典”性质和青铜般色调的文体,我们可以称之为“昌耀体”。
正是这种“昌耀体”使他的诗歌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语言存在。
这种“昌耀体”当然不限于一般意义上的个人风格,而是和昌耀的精神人格、美学追求和创作实践亲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昌耀体”的显著标记,正如人们看到的,首先来自昌耀高度自觉地与汉语言古典传统接通,由此给我们的“新诗”带来了汉语本身的血质、底蕴、调性和文白之间的语言张力,带来了一个“文明之子”才具有的那种崇高感、历史感和文脉贯穿之感。
这让人不能不惊羡:在一个早已与古典传统相断裂或脱节并日趋平白粗浅松散的中文语言环境里,昌耀是怎样形成这样一种孤绝超拔的文体的?这简直是一个谜!或许正是在《慈航》之后,昌耀不能再忍受他早年的那种语言方式和诗风了,在我们对他的一些重写作品的文体比照分析中,便可清晰地看出这种变更的轨迹。
李曼在其论文中也曾举出昌耀《船,或工程脚手架》这首重写之作对旧作《船儿啊》的详细改写,如把“多雨的日子”改为“蒙蒙雨雾”,把“不愿离去”改为“淹留不发”,等等。
而这种变更,在我看来不单是词汇上的,也是整体句法和诗学性质上的,诗评家程一身借用昌耀的一句诗“钟声回到青铜”来命名由他编选的一本昌耀诗歌精选,便体现了他对昌耀后期诗歌语言某种整体上的敏锐洞察。
10月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一月考语文试题2020.10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如果说闻一多是新月派诗歌的元帅型人物,新月派的副帅就是徐志摩。
他们的主张虽然差不多,但写起诗来,他和闻一多相比还是有比较大的风格上的差异。
徐志摩跟闻一多相同的是他也喜欢讲点道理,讲点理论,向人炫耀他的学历。
但他那些文章看来看去,你总觉得他不一定是一个好学生,道理讲得比较差。
在新月派里,论理论修养他不如闻一多,不如梁实秋,这也未必就是缺点,他的性格就是不喜欢枯燥、繁琐的理论。
喜欢徐志摩诗歌的人一般以青少年为主,在中文系待着,二年级以上的人恐怕就没有喜欢徐志摩的了。
徐志摩的诗给人的感觉是更加依靠灵感,所以在当时被看成是天才诗人。
徐志摩的确是天才,他自己也说,他写诗是靠灵魂深处来的一股暖意,这没法用道理来解释。
胡适有自己的诗歌理论,郭沫若有自己的诗歌理论,闻一多也有,但徐志摩所依靠的就是灵魂深处来的一股暖意。
其实徐志摩最好的诗不是《再别康桥》,比如他的《沙扬娜拉》写得更好。
这首诗非常短,不整齐,不押韵,好像不符合新月派的三美主张,但是你读起来有一种内在的整齐,内在的韵律,它的表达形式和它的表达对象完美地统一了。
另外有一首既整齐又自然的诗叫《雪花的快乐》,可以说既能代表徐志摩,也能代表新月派。
这诗一共是四节,每一节的形式都一样,整齐和不整齐是搭配的。
这首诗每一节选的韵也是很见匠心的,潇洒的时候用的花韵,飞扬用的是比较明亮的韵,最后落到姑娘身上的时候变成消融,变成鼻音结尾。
这首诗几乎无可挑剔,能够代表徐志摩的艺术成就。
如果说新诗要格律化,徐志摩的这种格律化是受人欢迎的,但是这种格律化需要诗人本身的天才。
格律没有束缚人,相反刺激人们去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
在闻一多、徐志摩之外,新月派还有朱湘。
北京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是( )
A.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B.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 君子生非异也
D.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6. 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木直中.绳
中:合乎
B. 金就.砺则利
就:靠近
C.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疑惑
D.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乃:竟然
(取材于《人民日报》等相关网络文章) 材料三: 时代造就青年,盛世成就青年。新时代的中国繁荣发展,充满希望,中华民族迎来了新飞跃。新时代 中国青年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中国青年拥有更优越的发展环境。他们的物质条件更为优越,超 过 2500 万贫困青年彻底摆脱贫困,迈向小康,消费需求从满足生存转向享受生活,消费方式从大众化迈向 个性化。他们精神成长空间更为富足,基于社会公共文化设施的不断完善,服务水平的显著提高,中国青 年见识阅历更加广博,精神品位不断提升。尤其是互联网的高度普及,使得青年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 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中国青年拥有更广阔的成长空间。更多青年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据统计,2021 年 中国各教育阶段学生在学总规模达 4430 万人,居世界第一。青年职业选择丰富多元,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 新社会组织逐渐成为青年就业的主要渠道,特别是近年来快速兴起的新产业、新业态,催生了电竞选手、 网络作家等大量新职业,充分体现了时代赋予青年的更多机遇、更多选择。青年发展流动畅通自由,一批 批农村青年走进城市,安家落户,通过城乡之间的发展流动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实现发展跃迁。中国青 年有着较为全面的保障支持。法治保障不断完善,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 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建立青年法治保障体系提供了制度依据。政策保障日益完备,国家“十三 五”和“十四五”规划鲜明体现青年元素,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充分关注青年群体,青年 发展得到越来越多的顶层设计支持。社会保障更加健全,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加大保 障性租赁住房等政策。组织保障坚强有力,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等组织始终重视维 护青年发展权益,努力为青年健康成长、奋发成才服务。塑造青年才能塑造未来,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充分享有成长成才、施展才华的人生舞台,必将奋勇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中国梦,注入强劲、持久的澎湃动力。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10月份语文月考卷
高一10份语文月考卷班级考号姓名一、第I 卷(选择题共30分)第I 卷选择题(24分,每小题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惆怅(chàng)跫(qiïng)音长歌当(dāng)哭桀骜(ào)锋利B.呻吟(yín)潜(qiǎn)能泪下沾襟(jīn)阳光明媚(mèi)C.弄(lîng)堂游说(shuì)婆娑(suō)起舞豁(huî)然开朗D.噩(è)梦踌躇(chú)重创(chuàng)敌军妄自菲(fěi)薄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词语是()A.汽艇搅绊熙熙攘攘毛骨悚然B.廖落长篙陨身不恤黯然失色C.飘泊精悍创业维艰左右顾盼D.款待和蔼永葆青春残无人道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文化是文明的。
随着文化事业的,一些腐朽文化和丑恶现象而入,给精神文明带来很大的负面。
因此,确有必要在农村搞一个文化工程,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
A.内含萎靡乘机影响 B.内含凋敝乘机作用C.内涵凋谢乘虚效果 D.内涵萎缩乘虚效应4.下列各句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他最近出版了文不加点的、几乎没有注释的书,文字艰涩,读起来令人费解。
B.我军识破了敌人的神机妙算,提前赶到了泸定桥,把他们消灭在对岸。
C.这个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内心十分恐慌,但是他仍从容不迫地在抹桌子。
D.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一个真正注重大节的人,是在任何场合下都严于律己,时时处处都要求自己对得起人民,对得住自己的良心。
B.要研究苏轼,就要力争阅读苏轼的全部论著。
C.澳门漂离祖国400年,难道能否让澳门回归祖国不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吗?D.看乔丹打篮球,就像欣赏一门不可多见的艺术,它会把人带离凡尘。
人教版高一第一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第一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答题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晚唐时期怀古题材的篇什大量涌现。
诗人们面对昔日繁华一时的古迹,或者那些历史上称雄一时的帝王陵寝,联想到唐王朝盛世不再,都不禁生发出无限的感慨。
当然,中晚唐诗坛上之所以怀古诗发达,其深层的原因更在于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感受。
当年歌舞喧天的繁华城阙,如今却荒草离离。
诗人用自己的眼光、体验,来烛照历史的情境,使历史和现实沟通起来。
在历史中映出现实,在现实中反观历史。
诗的意境都是以时空形式存在,而诗中的时空,又未必是自然客观的,甚至也非纯然心理的,而是将现实时空、心理时空以意象化的方式绾合在一起的审美时空。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陆机语),便是形容诗的时空张力。
怀古诗在时空感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诗人多将现实和历史糅合在一起,两重时空并置叠映,使人们既能穿越于时间的隧道,在眼前呈现出当年的光影;又能感知于当下,创造出身临其境的实感。
刘禹锡的《石头城》尤能体现此种双重时空特征,其诗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山、城、潮汐,既是眼前之景,也是旧时风物。
当下的时空是前景,过去的时空隐含于其中,深邃的历史感寓含于诗境。
时空并置只是一种分析模式,而如果要在审美上感受到这种张力,并且获得对于历史的感怀、对于当下的省思,必以意象或意境的直击心灵才能生发出强烈的审美效应。
中晚唐的怀古诗,为了表现世事的沧桑陵替,往往以意象为焦点进行转换,绾合古今,使读者往来于古今之间。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通过“堂前燕”的流转,寓含人世之沧桑。
朱雀桥,乌衣巷,在六朝时都是大士族的聚居之地,而今却成了寻常人家。
“堂前燕”作为枢机,联结古今。
如果说,怀古绝句多数是以一个意象来绾合古今,那么,律诗则是以若干意象来联结古今,构成了整体组合式的双重时空。
A1 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doc
浙江省磐安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注: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消遣.(qiǎn)慰藉.(jí)戕.害(qiāng)欣.悦不已(xīn)B.狭隘.(ài)靛.青(diàn)槁.暴(gǎo)依偎(wèi)C.峥嵘.(ròng)遒.劲(qiú)磕.绊(kē)睫.毛(jié)D.苌.弘(cháng)跬.(kuǐ)步可镂.(lóu)锲.而不舍(qì)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我们在诵读诗歌时,要应声求气,涵泳诗韵,以求完美地再现情、景、理、声交融的美妙诗境。
B.即使对于温柔慈详的母爱,我也曾犯过盲目反抗的错误。
C.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付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D.你不可能设想在一个没有空气和水的星球上,滋长出如此斑斓的生命。
3.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有些人自己只是半瓶醋...,却总爱在别人面前指手划脚,炫耀自己。
B.张老师看到课堂上气氛有些沉闷,不断点火..,同学们的积极性很快被激发起来了。
C.巴以局势日益紧张,鲍威尔紧急飞赴中东斡旋,敦促双方执行中东路线图计划,布莱尔也不断为其敲边鼓...。
D.《宋词欣赏》课上,小赵听到小高说宋词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的话题,马上反驳说:“我们可以换汤不换药.....,用词的形式来写新时代的生活嘛。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日本内阁府近日发布一项灾区重建的重要方案,打算用3~5年时间彻底处理灾区的所有废墟和海啸所产生的垃圾。
B.欧盟13日宣布,对宝洁和联合利华处以总额近3.2亿欧元的罚款,以惩处这两家日用消费品巨头操控家用洗衣粉。
C.只有当劳动与兴趣、爱好乃至理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潜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月考高一语文2024.10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建安风骨,又称“魏晋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悲凉慷愤之中,亦有命运无常、人生短促的不安心境,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掀起一个诗歌高潮,被后人尊为典范。
建安风骨的内涵包含以下几方面:文风清峻,给人一种利落大方之感;通达脱俗,不拘小节,沉雄激荡;气盛词壮,畅所欲言;华靡。
在建安诗作中,华靡之风自曹植始,滥觞于七子后。
(摘编自卢劲《建安风骨》)材料二:建安是后汉献帝的年号,生活在这一特殊时代背景下的文学家们,敢于抨击时弊,敢于在不同作品样式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家和作品,从而形成了一个文学的黄金时代。
前人提到建安文学,往往用“建安风骨”来指代,即内容充实,风格劲健,有一股内在的力量的文章风格。
建安作者以此来对抗彩丽繁绮而又空洞无物,或者低级庸俗的文风。
而之所以形成“建安风骨”,一方面的决定因素是社会现实,另一方面的决定因素是对汉乐府民歌的继承和创新。
建安前后,阶级斗争激烈,政治和思想发生重要变化,社会极度动荡不安。
建安前爆发的黄巾起义摧垮了东汉皇朝的腐朽统治,但接下来军阀混战,三国鼎立,战火不停,生灵涂炭。
而上层统治者却过着奢侈糜烂的生活。
生活在如此时代背景下的建安文学的主要作者们——曹氏父子、建安七子,还有蔡琰——都饱尝了战乱的苦楚,目睹了百姓无家可归、饿死街头的凄惨场面。
所以在他们各自的作品中,时代的烙印体现得尤为明显。
建安风骨首先是时代的产物,是时代孕育了这种文学风格。
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阶段性检测(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9分)。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中,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上述重要讲话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重大理论指导,是从民族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对深化教育改革、完善教育体系建设提出的重大任务。
在2013年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历数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劳动者杰出代表,既包含体力劳动者,又包含脑力劳动者;既包含简单劳动者,又包含复杂劳动者;既包含物质生产劳动者,又包含精神生产劳动者。
诚实劳动与创造性劳动一样,都是对劳动的性质规定,前者是强调劳动目的、方法和手段的正当性,后者则是强调劳动要素、方法和结果的发展性。
(摘编自文新华《论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指导深入推进劳动教育》)材料二: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劳动教育是成长成才的题中之义。
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
劳动教育,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立德树人的理念,对推动劳动创新、建设教育强国意义重大。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
《孟子》中就有“后稷教民稼穡,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的记载。
勤劳创业、耕读传家是中国教育的重要内容,“劳”与“学”在历史上从未分离过。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儿童劳动教育应谋求手脑相长。
长期以来,劳动教育融入改造自然、创造历史、发展自我的过程中,发挥了兴国利民的重要作用。
应该看到,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一中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看法的实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精确的把握。要擅长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
(摘编自陈来《充分相识中华独特价值观——从中西比较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 )
A.西方在文艺复兴以后提倡以人为本,其实质是以个人为本,强调个人权利优先于群体。
B.中华价值观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个人所代表的群体为本,强调群体的价值高于个人。
C.天下的公道公允公益是最大的公,中华文化强调了它对于个人,家庭、国家的优先性。
6. 依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国家宝藏》大受欢迎的缘由。
【答案】4. D 5. B
6.(1)节目具有创新意识,将纪录片和综艺奇妙应用,以小戏院情势讲解并描述文物的前世此生,有着向国宝鞠躬、向匠人礼敬的谦卑姿态。(2)节目确定程度上打破了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感,使一般民众对它有了亲近感。(3)国家政策助力(4)国人生活富足后,追求精神享受,对文化有了新的期盼。
现代西方自由主义道德的中心原则是个人权利优先,主见人人有权依据自己的价值观从事活动,认为以一种共同的善的观念要求全部公民是违反基本个人自由的。而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强调社会共同的善、社会责任、有助于公益的美德。社群与个人、责任与权利是不同的伦理学概念,反映不同的伦理学立场,适用于不同的价值领域。在当代社会,我们应坚持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以社群和责任为中心的立场,在赞同自由、人权的同时,毫不模糊地申明不赞成个人优先的立场。
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5—2016学年上学期10月月考高一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共6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清明节的人文精神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
我国传统节日的形成与二十四节气有关。
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先秦古籍《逸周书·时训》中说到:“清明之日,桐始华。
”这里记载的节气不等于节日,节气是季节时序的标记。
而清明节气的重要特点是冬季即将过去,而春天已经降临。
这个时候人的活动要与物候相对应,将社会活动的节律与自然的时间进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大约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学术界认为清明节的起源与寒食节有关。
关于寒食节的起源有各种说法。
有的学者认为由纪念介子推起,推而广之要祭拜自己的祖先。
后来,由于清明节和寒食节的日子接近,而寒食节是民间禁火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
唐玄宗在公元732年颁布诏书曰:“寒食上坟,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
”现在寒食节在某些地区已经消失,而清明节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节日流传至今。
我国的传统节日都有贵人伦、重亲情的特点,春秋祭祀,以时思之,春秋祭祖,符合人们春祈秋报的心理。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祭祖敬祖的传统,尊重祖先,尊重祖先创造的优良传统,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这种传统已经积淀为一种民俗文化心理,成为人们的集体意识。
清明节的习俗又与现在消失了的节日上巳节有关。
农历三月三日的上巳节有两个活动内容:一是人们在春天到来之时到野外踏青嬉戏;一是招魂续魄,召唤亲人的亡魂,也召唤自己的魂魄回归。
随着原始信仰的淡化,上巳节演变成了春游,上巳节消失了,这个文化因子在清明节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人们在节日里踏青郊游,尽享春光。
或家族合欢,或交友团聚,总之在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加凝聚力。
清明节的另一项民俗活动是插柳,清明节的又一个说法叫“插柳节”。
10月月考语文试题(高一)
10月月考语文试题高一语文(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位号、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务必用2B铅笔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4.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超出范围;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Ⅰ卷选择题(共33分)一、基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巷.道(xiàng)遏.制(è) 碣.石(jié) 悄无声息(qiǎo)B.溘(kè)死躯壳(ké)浮藻.(zǎo) 星辉斑斓..(bān lán)C.竹篙.(ɡāo) 青荇.(xìnɡ) 拜谒.(è)峥嵘..岁月(zhēnɡ rónɡ)D.彳亍..(chì chù)踟(chí)蹰魅.(mèi)惑间.不容发(jiā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阴庇颓圮唉声叹气挥斥方遒B.描摹寂寥方兴未艾终成眷属C.神州消散形容枯槁一愁莫展D.谰言斑斓扭怩不安轻歌曼舞3.下列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原:指秦晋高原)B.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丁香:以丁香象征娇美、青春和沉思)C.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梦:暗指诗人昔日的愿望和理想)D.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峥嵘:不平凡;稠:许多)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到:读诗,应当口传心授....,一边读着,一边思考它的意思。
B.现在的教学辅导资料特别多,鱼龙混杂....,质量有优有劣,选购时一定要多做比较。
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一10月月考(语文)(考试总分: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计2小题,总分35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以人文教育涵养工匠精神黄金①培养大国工匠,源头在一流的工程教育。
如今,工科人才的培养,不止一次听到“局中人”直呼“两难”:一头是工科学生的“难”,难在专业“窄化”、生活“宅化”。
学生抱怨课程多、实验多,疲于应付眼前连绵不绝的苟且,无暇诗和远方,更难涵养精益求精、沉潜专注的匠心。
另一头是工程单位的“难”,慨叹工程领军后备人才短缺,特别是素养好、领悟力强、科学与基础理论修养扎实、系统视野开阔、能驾驭宏大复杂工程的“将才”,更是难求。
②为何会出现这供需的“两难”?窃以为是因为工科人才培养的人文土壤、人文养分还不够,重视了学生掌握技术和工具的“硬知识”,少了些关注学生人格精神全面成长的“软学养”。
③人文教育,以塑造完整健全的“人”而非单向度、工具化的“匠”为出发点,涵育的是人对价值道德的终极关怀,对做事的完美追求,是心灵的沉潜宁静,这和工匠精神是无比契合的。
因此,工科人才的培养,切不可少了人文教育这一环,还需以人文教育铸匠魂、育匠心、造匠韵。
④一流的大国工匠,需要把科技创造同人类社会重大问题紧紧联系在一起,甚至应当立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具备关切环境、关怀生命的责任心。
人文教育中,历史文化、哲学伦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学科知识的交汇融通,造就其博约相济、以文化人的特点,让学生涵育健全人格,谙悉工程伦理,明了历史环境,树立高远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
早年间,钱三强先生立志立德,正是得益于人文教育。
他中学时代即就读于蔡元培先生创办的孔德学校,接受德智体美的全人教育,名字也由“钱秉穹”改为“钱三强”,意为德智体都强。
后来在孙中山先生的影响下,在未来中国蓝图的吸引下,钱三强决心学工科,以实际行动报国,自此一生未改初心。
⑤一流的大国工匠,不仅要培育专注技艺、追求卓越之心,更重要的是涵养赋予产品生命和内涵、在技术中融入巧思和灵魂的能力。
高一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第1套真题
高一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一、选择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列小题。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如何给高考作文命题, 。
有人反对作文题太贴近现实,也有人认为作文题还是应该多接一接地气,接治时代风采,两种观点都有可取之处。
很显然,无论怎么出题,都不难达成这样的基本共识:读死书、死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观念该变变了,不能让考生缺席于这个时代的进程,不能让考生拘泥于个人情感中不能自拔。
通过作文题呼唤考生的身份意识,引导他们关注时代潮流,并热切参与其中,这应是高考作文的”附加”功能所决定的。
事实上,这一代年轻人是有抱负的,更有社会责任,也更有资格享有出彩人生。
究其因,他们处于一个更多元的新时代,他们将遇到一个更好的自己。
如果说作文趣只是“ ”那么步入大学或踏入社会之后,更应该身体力行地融入时代征程之中,走好属于自己的长征路。
置身的新时代,()。
从这个意义上说,青年人需要写好高考作文,更要写好人生大作文。
(1)下列在文中括号处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只有不负所托,不辱使命,把个体理想与时代需要相契合,才能实现人生价值,也为时代进步贡献应有的公民责任B . 只要不负所托,不辱使命,把个体理想与时代需要相契合,就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也为时代进步贡献应有的公民责任C . 只有不辱使命,不负所托,把个体理想与时代需要相契合,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也为时代进步贡献应有的公民责任D . 只要不辱使命,不负所托,把个体理想与时代需要相契合,就能实现人生价值,也为时代进步贡献应有的公民责任(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 . 各执己见不合情理坐而论道推陈出新B . 见仁见智不合情理坐而空谈推陈出新C . 见仁见智不合时宜坐而论道日新月异D . 各执己见不合时宜坐而空谈日新月异2. 下列各项中,对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③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④马之千里者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⑦不拘于时⑧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⑨何陋之有A . ①③⑦/②⑧/④/⑤⑥/⑨B . ①③/②⑧/④⑥/⑦/⑤⑨C .①③/②⑧/④⑤⑥/⑦⑨D . ①③⑦/②⑧/④⑤⑥/⑨3. 下列选项中全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①木直中绳,軟以为轮②朝闻道,夕死可矣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④欲出力助上以抗之⑤古之学者必有师⑥吾从而师之⑦书生意气,挥斥方遒⑧故今具道所以⑨文质彬彬,然后君子⑩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⑪小学而大遗A . ②③⑥⑧⑪B . ①③④⑤⑦C . ⑤⑧⑨⑩⑪D . ①②③⑤⑦4. 下列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
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及答案
一、课内检测(每道题2分共20 分)1. 以下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 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②西望夏口,东望武昌.B. ①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②举匏樽以相属..C. ①扣舷而歌之②倚歌而和之..D ①浩浩乎如凭虚御风②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 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活用方法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 ①苏子愀然,正.襟危坐②尔安敢轻.吾射B. ①舞幽壑之潜蛟②驴不胜怒,蹄之..C. ①泣孤舟之嫠妇②父利其然也..D. 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②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3. 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凌万顷之.茫然②哀吾生之.须臾③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④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A. ①和②同样,③和④不一样。
B. ①和②不一样,③和④同样。
C. ①和②不一样,③和④不一样。
D. ①和②同样,③和④同样。
4. 以下句中“所”字的用法和其余三项不一样的是()A. 纵一苇之所如。
B.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C.而不知其所止。
D. 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5. 对以下句式讲解,错误的一项()A.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是判断句,句中“是”是指示代词,“也”表判断。
B. “孟德之困于周郎”是被动,“于”表被动。
C.“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正常语序“予怀渺渺兮”。
D. “哀吾生之须臾”是定语后置,“之”是定语后置的标记.6. 对以下加点词剖析正确的一项()①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②诏书特下,拜.臣郎中③ 寻蒙国恩,除臣冼马④ 为汉家除残去秽..A. ①和②同样,③和④也同样。
B. ①和②同样,③和④不一样。
C. ①和②不一样,③和④也不一样。
D. ①和②不一样,③和④同样。
7. 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不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例:月明星稀,乌鹊南.飞A. 外B. 则刘病日.笃.无期功强近之亲C. 是以区区不可以废远.D.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8. 以下通假字解说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夙遭闵.凶(悯)B. 望桓侯而还.走(旋)C.才美不外见.(现)D. 凡在故老,犹蒙矜.育(今)9. 以下句中加点词属于古今异义的是()A. 九岁不可以,零丁孤傲B. 欲苟顺私交,则告诉不准......C.臣以奉养无主,辞不赴命D. 而刘素婴疾病,常在床蓐....10. 以下选项句式讲解有误的一项()A. 臣具以表闻(介后,语序:臣以表据闻)B .急于星火(介后,语序:于星火急)C.而刘夙婴疾病(被动,“婴疾病”是“被疾病环绕”)D. 寻蒙国恩,除臣冼马(省略,应为“寻陛下蒙国恩,除臣冼马”)二、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8分)11.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适合的一句是()A.各种配套完美的高新园区的建成使用,不单带动了房地产开发,获得了经济效益,并且在耳濡目染中齐集着人气,改良若人居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海洋————————浙江省磐安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注: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消遣.(qiǎn)慰藉.(jí)戕.害(qiāng)欣.悦不已(xīn)B.狭隘.(ài)靛.青(diàn)槁.暴(gǎo)依偎(wèi)C.峥嵘.(ròng)遒.劲(qiú)磕.绊(kē)睫.毛(jié)D.苌.弘(cháng)跬.(kuǐ)步可镂.(lóu)锲.而不舍(qì)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我们在诵读诗歌时,要应声求气,涵泳诗韵,以求完美地再现情、景、理、声交融的美妙诗境。
B.即使对于温柔慈详的母爱,我也曾犯过盲目反抗的错误。
C.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付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D.你不可能设想在一个没有空气和水的星球上,滋长出如此斑斓的生命。
3.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有些人自己只是半瓶醋...,却总爱在别人面前指手划脚,炫耀自己。
B.张老师看到课堂上气氛有些沉闷,不断点火..,同学们的积极性很快被激发起来了。
C.巴以局势日益紧张,鲍威尔紧急飞赴中东斡旋,敦促双方执行中东路线图计划,布莱尔也不断为其敲边鼓...。
D.《宋词欣赏》课上,小赵听到小高说宋词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的话题,马上反驳说:“我们可以换汤...,用词的形式来写新时代的生活嘛。
”..不换药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日本内阁府近日发布一项灾区重建的重要方案,打算用3~5年时间彻底处理灾区的所有废墟和海啸所产生的垃圾。
B.欧盟13日宣布,对宝洁和联合利华处以总额近3.2亿欧元的罚款,以惩处这两家日用消费品巨头操控家用洗衣粉。
C.只有当劳动与兴趣、爱好乃至理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潜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D.菲律宾外交部发表声明,警告菲律宾公民切勿到中国旅游或出差,携带任何违禁药品,否则将可能遭受严重惩罚。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劝学》选自《荀子》。
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弟子韩非子和李斯却是法家学说的代表人物。
B.食指,本名郭路生,,创作有《鱼儿三部曲》《海洋三部曲》《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热爱生命》等作品。
2001 年,患有精神分裂症的食指和已故11年的海子被授予第三届人民文学诗歌奖。
C.韩愈,字退之,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和唐代的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范仲淹、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D.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大盛于宋。
初起时称“曲子”、“杂曲子”和“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长短句”或“诗余”。
6. 对《沁园春·长沙》中的语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层林尽染”是说山上一层层的枫树叶经霜变红,像是染过一样。
B.“万类霜天竞自由”是说一切生物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C.“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说,读书人最讲意气,非常豪爽。
挥洒自如,一点都不吝啬。
D.“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说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
7. 下列对卞之琳《断章》赏析不当的一项是()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A.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B.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当作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C.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8. 下列对食指《相信未来》赏析不当的一项是()A.“美丽的雪花”,那是严冬的亮色,纯洁美丽;“孩子的笔体”,尽管稚嫩,却是希望的种子,这些意象都给人以希望。
B.诗人选取化为深秋的露水的紫葡萄、依偎别人怀中的鲜花等意象,用象征手法含蓄地表达了失恋的痛苦。
C.第三节诗人摆脱前两节的灰色、冷峻的一面,色彩明亮,气象壮阔,以此来强调心中永不磨灭的理想。
D.反复咏唱“相信未来”,一唱三叹,不断强化坚定的信念,给人以强烈的震撼,相信未来的美好,相信理想一定能实现。
9.下列对联的内容与传统节日不对应的一项是()A.艾旗招百福,蒲剑斩千邪。
(端午)B.花市千门雪,灯衢万里春。
(元宵)C.月静池塘桐叶影,风摇庭幕桂花香。
(中秋)D.流水夕阳千古恨,春风落日万人思(重阳)10.请以“小学、中学、大学、社会”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四个句子。
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四个比喻在语意上构成一个系列。
(4分)童年是一张白纸,青年是一篇诗歌,中年是一本散文,老年是一部百科全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完成11——14题。
(共20分)雨韵从维熙进入生命的夕阳黄昏,才理解了“雨”这个简单的汉字,包容着人生四季。
按照化学的分子式来解读雨,是H2O的气体,在天空合成为水,然后返还到地面上来的物质。
它在不同季节,有着变形的本能;春雨悄然无声,充满了孩子的稚嫩和温柔,像刚刚出生不久的婴儿那般,形象上有点腼腆;夏雨滂沱,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量,就如同一个人从童年进入青年时期,显示出无与伦比的阳刚气势;秋天的雨声,欢乐的音符里掺杂进一些忧伤的咏叹,淅淅沥沥不绝于耳,除去让人看见果实的成熟,感到收获的喜悦之外,还容易让人联想起《红楼梦》里的黛玉悲秋,这是人与自然同时走向成熟的标志;到了冬天,雨的体形变为片片白雪,与老人的银发一色,这寓意人已经走到了生命暮年。
步入老年,我更加喜欢雨了,尤其偏爱在雨天散步。
我惬意地打着一把雨伞,在雨中踽踽而行时,倾听着人生四季中的各种音韵旋律;少年时无拘无束的童真,青年时的学海苦渡,中年时在“老君炉”中之修炼,花甲之后的心若静水……在雨中回眸人生的苦乐酸甜,与在书斋中伏案回忆往事,是迥然不同的两种境界。
后者,因为缺少了雨作衬托,如同人生戏剧少了背景;把记忆带到雨中来燃烧,不仅可以升华记忆的色彩,雨在此刻还能转化为助燃之剂,让记忆铭刻上雷鸣与电闪的音韵,成为浪漫的抒情和感伤的咏叹。
记得在一个雨天,我看见一个老者领着一个娃儿----身后还有一条小狗,一起来到公园的湖边。
那条小狗对于雨天出游,表现出了无限惊喜,它一会儿蹿到老人和娃儿前面,一会儿又溜到一老一小身后。
但是那个男娃儿,与那条小狗的欢快相反----虽然老人为它打着雨伞,他仿佛仍然无法走入雨的梦幻之中。
老人说“你看那荷叶上的水珠儿,多好看!”孩子仍然撅着他那张小嘴,向湖里也斜了一眼,但无动于衷。
孩子似乎并不喜欢雨中的静物世界,他在百般无聊之际,把那条小狗招呼到脚下,喊了“一、二、三”之后,在雨中与那条小狗开始了赛跑。
老人出于心疼孩子,拼命想阻拦这场人与狗的雨中嬉戏,但他刚刚张开胳膊,那男娃儿和那条狗已然跑进了雨幕之中。
老人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坐在我身旁的长椅上,对我说:“您看……”我立刻截断他要说的话,对这位老人说:“孩子难得有在雨中撒欢的时机,这会写进他的生命记忆,到你我的年纪都忘却不了。
多好!”果不其然,待那娃儿与狗环湖赛跑回来,虽然人和狗都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般,但那个男娃和那条狗,一个开心地笑个不住,一个欢喜的对天狂吠起来……那老人阴沉的脸,终于渐渐还阳了,终于最后与孩子笑在了一起。
多好!这真是一幅难觅的雨中写意画面。
雨丝,从其造形上看去,像是连接了天和地之间的条条琴弦;每个雨滴,是在琴弦上跳跃着的音符;天空和大地,是它演出的无边无垠的舞台;它演出的,是人世间无与伦比的大自然的美丽的乐章。
11.根据文意,四季之雨分别象征了人生哪几个阶段?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声,欢乐的音符里掺杂进一些忧伤的咏叹”?(6分)1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4分)(1)把记忆带到雨中来燃烧。
(2)他仿佛仍然无法走入雨的梦幻之中。
13.文中“老人和娃儿”在雨天各有什么不同的意趣?老人为什么“最后与孩子”笑在了一起?(4分)14.怎样理解“雨韵”的内涵?文章依次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来呈现“雨韵”这一主旨的?(6分)三、文言文阅读(共23分)(一)阅读下面《劝学》中(甲)(乙)两篇选文,完成15-19题。
(甲)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乙)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
风至苕折,卵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
木茎非能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淘米水,引申为脏水,臭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中正也。
15.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吾尝跂.而望矣跂:提起脚后跟 B.而闻者彰.彰:清楚C.而绝.江河绝:断绝 D.其渐.之滫渐:浸16.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吾尝终日而.思矣/而.编之以发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所.系者然也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白沙在涅,与之.俱黑D.风雨兴焉/西方有木焉17.找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水为之而寒于水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而编之以发C.所系者然也D.輮以为轮18.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所选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D.选文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19.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