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运动教案(全解全析)

合集下载

地球的运动教案

地球的运动教案

地球的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运动方式,包括自转和公转,能够描述地球的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总结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的运动产生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对地球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地球的自转运动的特点。

2. 地球的公转运动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和公转同时进行的原因。

2.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地球的运动方式概念,引起学生兴趣)2. 讲解1) 地球自转运动的特点:a) 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自西向东旋转。

b) 自转周期为一天,即24小时。

c) 自转速度大约为每小时1670公里。

d) 自转带来了昼夜交替和地球上的地理经度。

2) 地球公转运动的特点:a) 地球绕着太阳公转。

b) 公转周期为一年,即365天。

c) 公转速度大约为每小时107000公里。

d) 公转带来了四季更替和地球上的不同地理纬度。

3) 自转和公转同时进行的原因:a) 地球自转的原因是初始形成时的微小转动。

b) 地球公转的原因是太阳引力的作用。

4) 自转和公转的影响:a) 自转影响了地球的昼夜交替、地理经度和气候形成。

b) 公转影响了地球的四季变化和地理纬度。

3. 实验观察(通过实验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1) 准备一个小球作为地球模型,用一根铁丝穿过小球代表地轴。

2) 让学生围绕一个中心点自转,观察小球的模拟自转运动。

3) 让学生组成若干小组,围绕一个太阳模型公转,观察小球的模拟公转运动。

4)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讨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点。

4. 总结归纳(师生共同总结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点)1) 地球自转的特点。

2) 地球公转的特点。

3) 自转和公转同时进行的原因。

4) 自转和公转的影响。

5. 拓展延伸(学生观察地球运动的地轴倾斜、地球时间的设立和应用等)6. 讲解练习(出示相关练习题进行讲解和解答)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激发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兴趣)五、教学手段1. 多媒体投影仪、图片和视频展示。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3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1教学目标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学重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五带的划分及特征。

教学难点:1、由于地球的自转所产生的地方时差。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四季的形成。

教学过程【导入】地球的自转[展示]课件:地球的自转[教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地球是绕什么在不停地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怎样?(地轴。

自西向东)(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归纳,并讲述自转的周期)[教师]这有一个地球仪,哪位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地球的自转?(请2—3名学生上讲台演示)[提问]日出日落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日月星辰为什么不西升东落?(由于地转的自转;因为自转是自西向东)活动2【讲授】昼夜更替[演示]教师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演示昼夜的产生,并讲解产生的原因;然后再转动地球仪,演示昼夜更替,并讲解产生的原因。

[提问]地球自转一周,地球表面就完成一个昼夜交替,其经历的时间是多少?(大约是24小时)活动3【活动】小组探究[活动]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每组一个地球仪,一个手电筒,完成:①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注意昼夜是怎样交替的。

(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能力)②在图上找到中国北京、美国纽约、日本东京,并在地球仪上作好记号。

[讨论]①当北京是白天时,纽约、东京哪个是黑夜,哪个是白天?(纽约是黑夜,东京是白天)②北京和东京哪个地方先见到太阳?这说明哪个地方时间早?(东京。

东京时间早)③东边的地方和西边的地方哪个时间早?(东边)④教材图1、18:在同一时刻,姨妈和畅畅互致问候时,为什么会有时间上的差异?如果畅畅中午12点打电话给姨妈是否合适?为什么?(由于地球的自转导致东边比西边的时间早。

初中《地球的运动》教案

初中《地球的运动》教案

初中《地球的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2. 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3. 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现象。

4. 能够运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2.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3. 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现象。

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的理解和应用。

2. 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现象的解释。

教学准备:1. 地球仪。

2.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图片。

3.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地球仪,向学生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指示,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 讲解地球公转的概念,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3. 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现象,如昼夜更替、时间差异、四季变化等。

三、实践(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利用地球仪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和产生的现象。

四、应用(10分钟)1. 学生利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解释一些实际问题,如为什么太阳从东方升起,为什么地球上有极昼极夜现象等。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解释。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特点和产生的现象。

2. 教师强调地球自转和公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地球仪的展示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初步了解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通过讲解和实践,学生掌握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以及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现象。

在应用环节,学生能够利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解释一些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理解不够清晰,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的掌握不够扎实。

地球的运动教案

地球的运动教案

地球的运动教案篇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2. 能力目标:能够描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原理;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周期。

三、教学难点: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差异;2. 如何清晰地描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让学生思考地球是如何运动的。

2. 知识讲解(15分钟)(1)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周的运动,又称为地球的旋转运动。

- 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即一天一夜。

(2)地球的公转-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迹,又称为地球的轨道运动。

- 地球的公转周期为365.25天,即一年。

3. 图片分析(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并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运动方式。

4. 实物演示(10分钟)教师使用实物或模型来进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以增强他们对地球运动的理解。

5. 小结(5分钟)教师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进行简单总结,并强调地球运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地球运动的重要性。

6. 深化拓展(15分钟)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其他行星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并与地球进行对比。

学生可以用表格或图表对比各个行星的自转和公转周期。

7. 练习与检测(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和思考问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检测他们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8. 课堂讨论(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展开思考,互相交流,并分享彼此的观点和想法。

五、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布置学生通过观察家中的钟表和日历来感知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2. 实地观察:组织学生到户外进行实地观察,观察太阳的位置变化和影子的移动,以进一步理解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教案

地球的运动教案

地球的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的运动形式与周期,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异同,理解地球各种运动的基本原理。

2、了解地球的倾斜与季节变化的关系,认识太阳高度角、日照时间与地球各地气温和气候的关系等。

3、理解地球的形状与自转与公转的力学原理,掌握相关公式和知识点。

4、了解人类对地球运动的认识历程,感受人类对大自然的理解和探索。

二、教学重点:1、掌握地球自转与公转、倾斜角、季节变化、日地距离等概念。

2、了解地球形状、形态变化和赤道等的基本知识。

3、掌握地球公转运动规律、公转公式和周年运动周期的知识。

4、理解地球自转运动规律、自转公式和自转周期的知识。

三、教学难点:1、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异同和影响。

2、了解地球四季变化、季节与地球运动周期的关系。

3、了解日地距离的变化及对地球不同地区气温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

2、实验演示。

3、问答互动。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利用两个球体,模拟地球绕太阳公转,自转的实验,让学生对地球的运动有一定印象。

2、讲解地球公转运动的规律和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地球公转运动。

地球公转的时间为365.25天,称为一个回归年。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轨迹称为地球的公转轨道。

公转轨道呈椭圆形,离心率约为0.0167,也就是说,地球从太阳距离是变化的。

3、掌握地球公转周期让学生通过实验测定地球公转周期,简单了解有关公转周期的知识。

4、讲解地球自转运动的规律和概念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线旋转,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091秒,也就是一日。

在地球自转的过程中,恒星(太阳)显得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这一现象称为太阳视运动。

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自转运动的基本规律和概念。

5、了解地球倾斜角的影响地轴线的倾斜角度称为倾角。

由于倾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会随着地球公转而变化,因此,地球的不同地区体验到不同的季节与气候变化。

实验演示,让学生快速了解倾角与太阳高度角、日照时间、温度等的关系。

地球的运动教案(精选14篇)

地球的运动教案(精选14篇)

地球的运动教案(精选14篇)地球的运动教案篇1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状况,四季的划分2.地球的自转方向和周期;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南北回归线的度数;五带的名称和范围3.昼夜交替的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力量目标通过观看地球自转时地球上消失昼夜更替现象和地球公转时地球上不同纬度消失昼夜长短的变化,培育同学的观看力量和分析力量。

德育目标1.通过地球运动的学习,了解地球上的很多自然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而不是神的力气,从而对同学进行唯物论和无神论的教育。

2.通过对地球运动规律的学习,使同学熟悉到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点以及它们产生的地理现象教学难点四季的形成和变化教学方法地球仪教学用图课时支配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处在一刻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中的。

地球,作为一个星球也不例外。

一方面,地球内部的组成物质在不断地变化运动着,例如火山喷发就是地球内部组成物质变化达到肯定程度的结果;另一方面,地球作为一个整体,也在进行着有规律的运动。

大家在前面已经知道了,地球一方面自身在自西而东的在进行着自转运动,另一方面,它还围着太阳进行着自西而东的公转运动。

今日,我们首先来学习地球的自转运动。

二.地球的自转和昼夜交替( 阅读p9~p10)(板书)其次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1.定义:绕地轴转动2.方向:自西而东3.周期:一天(24小时)4.昼夜更替现象二.地球的公转1.定义:绕太阳运动2.方向:自西而东3.周期:一年4.轨道:椭圆轨道5.特征:地轴总是倾斜的,与公转轨道平面成66.5°的夹角。

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四周。

(地轴的指向不变)6.季节的变化(师):地球始终处在不停的有规律的运动之中。

对于这一点,过去的人却不是这么认为的,他们观察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认为地球是静止的,只是这些日月星辰在运动,并且有人认为这些自然现象是神、是上帝在主宰着的。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大全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大全

初⼀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全 地球绕⾃转轴⾃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

关于地球⾃转的各种理论⽬前都还是假说。

接下来是⼩编为⼤家整理的初⼀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全,希望⼤家喜欢! 初⼀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全⼀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地球⾃转的特点,如绕转中⼼、⽅向、周期及地球⾃转产⽣的地理现象。

2.认识地球公转的特点,如绕转中⼼、⽅向、周期和地轴倾斜⽅向、地球公转产⽣的地理现象。

3.观察地球的公转过程,理解中午太阳⾼度的变化、⽩昼和⿊夜时间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过程与⽅法 1.通过运⽤地球仪演⽰地球的⾃转和公转现象,学⽣能够准确地画出夏⾄⽇到冬⾄⽇太阳照射地球的⽰意图。

2.能根据“⼆分⼆⾄⽇太阳照射地球⽰意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度的变化,分析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度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

2.培养学⽣树⽴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重点与难点】 1.认识地球的⾃转和公转的特点。

2.⽤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转和公转。

3.⼆分⼆⾄⽇,太阳直射点移动引起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度的变化规律。

【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 朝辉⼣照,⽇⽉轮回。

你知道为什么太阳每天都是东升西落的吗? 地球上的昼夜更替现象是如何产⽣的呢? 今天,我们就先来熟悉⼀下地球运动的⼀些情况,学习《地球的运动》。

⼆、新课讲解 第⼀课时 (⼀)地球运动的认识过程 1.托勒密与“地⼼说” 2.哥⽩尼与“⽇⼼说” 3.地球在太阳系中位置:明确地球在⾃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公转。

(⼆)地球的⾃转 1.读图1.4 昼与夜 (导学):认识地球⾃转的特点。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9篇)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9篇)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9篇)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篇1学问目标:1、知道地球运动的两种根本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

2、知道地球公转引起的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3、记住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度数、五带的名称和范围。

力量目标:1、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绘制简单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培育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量和动手操作力量;2、通过活动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使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四季的变化与地球公转的内在联系。

情感目标:1、通过介绍地球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叙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学生进展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及带来的影响。

2、地球公转及产生的影响。

教学难点:1、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

2、地球公转且地轴是倾斜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产生①一年中正午太阳的凹凸变化。

②一年中白昼的长短变化。

地面得到太阳光热的多少四季的变化教学用具:地球仪、手电筒等。

教学课时:拟用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感受以下现象日出日落日出自东、日落自西日出日落产生的现象【讲授新课】一、地球的自转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9材料“是天转还是地转”学生阅读后提问:①、生活中我们感到是天转还是地转?⑵、哥白尼的“日心说”其主要观点是什么?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今日,我们就学习关于地球运动的一些学问,首先学习地球运动的一种形式——自转。

演示一:教师展出地球仪,请同学们仔细观看并思索:地球是绕什么在不停地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怎样?(地轴。

自西向东)(在学生答复的根底上教师加以归纳,并叙述自转的周期)哪位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地球的自转?(请2-3名学生上讲台演示)板书:1、自转运动的规律①概念绕地轴旋转②方向自西向东③周期一天(大约24小时)(承转)日出日落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日月星辰为什么不西升东落?(由于地转的自转;由于自转是自西向东)演示二:教师用手电筒照耀地球仪,演示昼夜的产生,并讲解产生的缘由;然后再转动地球仪,演示昼夜更替,并讲解产生的缘由。

地球的运动的教学设计2篇

地球的运动的教学设计2篇

地球的运动的教学设计地球的运动的教学设计精选2篇(一)教学设计:地球的运动学习目标:1. 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2. 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对日出、日落、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影响。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让学生观察一张地球的图片,并问学生地球是怎样运动的。

知识探究:2. 简要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并解释它们的意义。

3. 分别以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为主题,进行教学探究。

活动一:地球的自转运动4. 指导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拿一个小球作为地球,用一根铅笔作为地轴,让学生围着地轴旋转,观察小球的变化。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理解地球的自转运动造成了日出、日落和昼夜交替。

活动二:地球的公转运动5. 利用一个橙子或绘制的地球模型,让学生围着某一点(阳光)绕圆圈走,观察地球的公转运动。

再加上一个倾斜的轴心,让学生围着一个点旋转,并让学生观察小球各个地方的阳光照射情况(春、夏、秋、冬)。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理解地球公转运动对四季变化的影响。

讨论与总结:6.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实验观察结果,总结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对现象的影响。

7. 让学生讨论自己对地球运动的疑惑和问题,并与其他同学一起解答。

评价与反思:8. 给学生一个小练习或作业,检查学生对地球运动的理解程度。

9. 让学生在课堂结束时,写出他们在本课程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一句话)。

延伸活动:10. 在课外,鼓励学生进一步观察和了解地球运动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11. 鼓励学生阅读有关地球运动的书籍,并以小组或个人形式进行报告分享。

这是一个简要的地球运动的教学设计,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酌情调整和拓展。

地球的运动的教学设计精选2篇(二)主题:地球的运动年级:初中一年级科目:地理时间:1节课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2. 理解地球自转的原因和影响;3. 了解地球公转的原因和影响;4. 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对季节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地球的自转a. 自转的定义和原因b. 自转周期和方向c. 自转带来的影响2. 地球的公转a. 公转的定义和原因b. 公转周期和轨道形状c. 公转带来的影响3.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季节的影响a. 季节变化的原因b. 不同季节的特点c. 季节的全球分布图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a. 引入教学主题,介绍地球的运动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8篇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8篇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场文书、书信函件、教学范文、演讲致辞、心得体会、学生作文、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工作报告、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rrespondence, teaching samples, speeches, insights, student essay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work repor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8篇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1一、背景与意义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二、三章是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让学生认识世界,反映地理学和社会发展的。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教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向,特征。

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图,读图,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昼夜更替,经度时差产生的原因,地方时差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引入:同学们学过物理,知道物体是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地球也是如此。

讲解:上节课学习了地球与地球仪,了解了连接南北两极且穿过地球内部的轴为地轴。

提问:什么是地球自转呢?(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东升西落)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提问:太阳东升西落的时间是多长(12小时)一天的晨昏现象呈现怎样的规律?(交替,连续)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一天。

提问:由于地球自转可以导致什么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分析问题:昼夜更替的原因?(地球是个不透明的实体,太阳光平行照射,使得地轴两侧,一侧亮,一侧暗,一侧白天,一侧黑夜。

)思考:地球自转其他地理现象。

(经度时差)(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转过360°所以,一小时转过15°即经度每转过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计算:我国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135°E-73°E=62° 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四.板书设计:地球的自转1.概念:地球不停地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教案一. 教材分析《地球的运动》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点和意义,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地球的运动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是,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对地球的运动的理解可能还比较肤浅,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实例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点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讨论、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地球仪。

2.自制地球运动演示仪。

3.PPT。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一课的内容,如“太阳是什么?”、“太阳对地球有什么影响?”等,以复习和巩固学生对太阳的知识。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地球仪和自制地球运动演示仪,向学生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一台地球仪,让学生亲自操作地球仪,观察和体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同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什么?”、“地球公转的周期是多久?”等,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巩固(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例,如“日出日落的原因是什么?”、“四季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以巩固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理解。

拓展(10分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些拓展问题,如“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

《地球的运动》地理教案

《地球的运动》地理教案

《地球的运动》地理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地球的运动》地理教案《地球的运动》地理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小学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

小学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

小学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教案】小学地理《地球的运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 掌握地球自转的原理和影响。

- 了解地球公转的原理和影响。

- 通过实例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时间、季节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 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保护地球的意识。

-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地球的自转运动的原理和影响。

- 地球的公转运动的原理和影响。

2. 教学难点:- 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时间、季节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导入:1. 结合学生的日常观察和经验,引入地球的运动话题,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太阳在白天和黑夜中的运动变化。

探究:2. 给学生展示一颗小球,代表地球,让学生把小球拿在手上,同时观察球的表面。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小球的表面,发现球自转时,不同地方的光线照射角度不同。

4. 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地球自转是造成白天和黑夜交替的原因。

5. 随后,通过图片或视频的展示,向学生展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图像,加深学生对自转运动的理解。

6.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的速度有多快,它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7. 继续给学生展示实例图像,说明地球自转导致地球上的时间和时区的变化。

8.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对日出日落的影响,时间的变化规律。

巩固:9. 接下来,引入地球的公转运动,给学生展示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图像。

10. 让学生思考:地球公转的速度有多快,它对人类和地球上的季节变化有什么影响。

11. 引导学生发现地球公转使得地球上不同季节的温度和光照有所不同。

1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时间和季节的影响。

拓展:13. 提供一些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有趣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运动对地球的各个方面的影响。

1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提出相关问题。

地球的运动教案(优质11篇)

地球的运动教案(优质11篇)

地球的运动教案(优质11篇)地球的运动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概念、方向、周期。

理解昼夜交替、四季的更替的原因和五带的划分的含义。

通过回顾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使学生理解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由近到远、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的。

通过观察地球仪自转和公转的演示以及参与各项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思维和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等。

本节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建立地球体的空间概念,锻炼空间思维和想象力的过程,是探索和发现自然规律、对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常识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的过程。

是对科学的探索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时机。

教材分析:本节从动态的角度研究地球的本质属性——地球运动。

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同地球在宇宙中的空间位置,特别是同太阳的空间位置分不开。

充分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及地理意义,是了解地理环境结构特点、揭示地理规律,解释自然地理现象的关键,也是学好以后各章节的基础。

本节内容都是重点,四季产生是难点。

但本节内容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很难直接感知,会使学生感到抽象。

本节教材由“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地球公转和四季的产生”、“五带的划分”三方面基本内容组成。

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教材配置了11幅插图,三个“想一想”两个“读一读”一个“做一做”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了解及增添学习情趣。

三方面知识互为联系。

其中空间概念的正确建立是关键。

空间概念的难点是地球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

5的夹角,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产生了四季。

由于知识点多,程度深,初一的学生,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处在起步阶段,最好是精讲,设计学生能直接参与的动手动脑的活动,使他们对空间充分感知,有利于空间概念的形成。

教法建议:出发点:为学生展现认识的过程和思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尽量使教学形式多样化。

第一课时,首先介绍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转入对地球运动规律的探讨。

初中地球的运动教案

初中地球的运动教案

初中地球的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掌握昼夜交替、四季变化、五带划分等概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科学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 教学难点:昼夜交替、四季变化、五带划分等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吗?2. 总结:地球有两种重要的运动方式,分别是自转和公转。

二、地球自转(10分钟)1. 讲解: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个现象叫做地球自转。

2. 提问: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什么?周期是多少?3. 总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

4. 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更替、经度时差等。

三、地球公转(10分钟)1. 讲解:地球绕太阳不停地旋转,这个现象叫做地球公转。

2. 提问:地球公转的方向是什么?周期是多少?3. 总结: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365.24天。

4. 分析: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四季变化、五带划分等。

四、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10分钟)1. 讲解: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等地理现象。

2. 提问:昼夜交替的原因是什么?四季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 总结:昼夜交替的原因是地球是个不透明的实体,太阳光平行照射;四季变化的原因是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五、五带划分(5分钟)1. 讲解:根据地球表面的温度分布,可以将地球分为五个带,分别是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2. 提问:五带的划分依据是什么?3. 总结:五带的划分依据是地球表面的温度分布。

六、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初中地球运动的教案

初中地球运动的教案

教案:初中地球运动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3. 能够解释日出日落、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现象的原因。

教学重点: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2.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产生的地理现象的解释。

教学准备:1. 地球仪或地球模型。

2.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示意图。

3. 日出日落、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现象的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地球仪或地球模型,向学生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或地球模型,让学生说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等基本信息。

二、地球自转(10分钟)1. 向学生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线旋转。

2. 解释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天。

3. 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日出日落、昼夜交替等。

4.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地球自转产生的日出日落现象。

三、地球公转(10分钟)1. 向学生讲解地球公转的概念,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的轨道运动。

2. 解释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

3. 讲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

4.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现象。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在地球仪或地球模型上标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和周期。

2. 让学生解释日出日落、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现象的原因。

五、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2. 强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自转和公转对人类生活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对地球运动的兴趣和好奇心。

地球运动教案

地球运动教案

地球运动教案教案:地球运动一、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2. 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

3. 了解地球运动与日、夜、四季变化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 地球的自转运动。

2. 地球的公转运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a. 天体模型(如探照灯代表太阳,地球仪代表地球)。

b. 板书笔、彩色粉笔。

c. 图片、示意图。

2. 学生准备:a. 学生准备地球仪、部分学生准备文具、彩色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教师通过天体模型(用探照灯代表太阳,地球仪代表地球)引导学生回顾地球是如何围绕太阳运动的。

b. 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2. 新知呈现(15分钟)a. 教师通过图片或示意图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特点。

并在黑板上进行图示,标注地球的自转轴、赤道等概念。

b. 教师解释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的影响,如自转引起的日夜交替,公转引起的季节变化等。

c. 学生观察和记录探照灯代表太阳照射地球时,地球不同位置的白天与黑夜的变化情况。

3. 实验活动(15分钟)a. 学生利用地球仪,通过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观察地球自转对昼夜变化的影响。

b. 学生利用地球仪,通过模拟地球公转的运动,观察地球公转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c. 学生将观察结果记录在文具上,并彩色笔标记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轨迹。

4. 巩固与拓展(10分钟)a. 学生归纳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以及它们对地球的影响。

b.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日、夜、四季变化的影响,分享自己的观察和验证结果。

5. 作业布置(5分钟)a. 教师布置作业:用自己的语言写一段话,描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并附上相关图像或示意图。

b. 学生将作业本领回家。

五、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实验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亲自操作地球仪,观察和验证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观察结果,加深了对地球运动的理解。

布置的作业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观察结果整理和呈现,提升学生的表达和归纳总结能力。

地球运动教案

地球运动教案

地球运动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地球运动教案目标:1. 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3. 使用适当的实例和图表来解释地球运动。

教学重点: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 地球自转引起的日夜交替。

3. 地球公转引起的季节变化。

教学准备:1. 地球仪或世界地图。

2. 模型或图表来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

3. 幻灯片或视频资源来辅助讲解。

教学步骤:引入:1. 通过展示一幅地球的图片或地球仪向学生们引入地球运动的话题。

2. 提问学生:“你们觉得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并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观点。

探究地球自转:1. 解释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

2. 展示地球自转的实际效果:一天有24小时,由于地球自转,我们经历了昼夜交替。

3. 使用图表和实例来解释为什么有些地方正在经历白天而另一些地方则是夜晚。

探究地球公转:1. 解释地球公转的概念: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一周。

2. 展示地球公转的实际效果:地球的公转引起不同的季节变化。

3. 使用图表和实例来解释为什么有些地方在某个季节比另一些地方更炎热或更寒冷。

综合应用:1. 引导学生们思考并讨论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例如时间的计算、农业和气候等。

2. 让学生们完成一个小组活动,设计一个展示板或海报,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及其实际应用。

总结:1. 对于学生们的提问作出回答,澄清任何不清楚的概念。

2. 强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重要性以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3. 小结地球运动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们自己去观察和记录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2. 提供额外的资源,如书籍或在线文献,让学生们深入了解和研究地球运动。

评估:1. 设计一个简单的问答或填空题目,以测试学生对地球运动的理解。

2.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教学延伸:1. 探索其他行星的运动方式,与地球的运动进行比较。

2. 阅读有关地球运动及其对环境和气候的影响的科学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自转
考点讲解
晨线、昏线的判读方法
晨线、昏线的判别应以地球自转方向为依据。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人昼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晨线;反之,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昏线。

课时训练
1.右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下图为“某半球俯视图”,读图回答2~4题。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该图为北半球②该图为南半球③该图的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④该图的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3.与a点角速度相等的点有( )
①b ②c ③d ④e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4.a、b、c、d四点线速度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a>b>c>d B.d>c>b>a C.a>c>b>d D.d>b>c>a
5.一架在北半球飞行的飞机,飞越晨昏线上空时,当地为8日19时。

在下图所示的四个地区中,它飞越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如果用a线表示晨线,b线表示昏线,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下列各图表示正确的是( )
某航空大队搞模拟飞行,计划从B地飞往A地,
此时的昼夜状况如右图所示,图中为晨昏线,飞机从
B地起飞时,太阳正位于当地东方地平线上。

据此回
答7~8题。

7.从B地到A地飞最近的路线,应该沿( )
A.BMA线 B.BDA线 C.BEA线 D.BCA线
8.飞机起飞时,北京时间应为( )
A.正午12时 B.18时 C.子夜0时 D.22时
北京时间2014年1月30日0时,中国将进入传统农历甲午年(马年)。

据此回答9~10题。

9.此时英国伦敦(0时区)的区时是 ( )
A.30日8时 B.30日16时 C.29日8时 D.29日16时
10.此时,全球属于30日的区域占全球的 ( )
A.刚好一半 B.不到1/2 C.约1/6 D.无法判断
某留学生在春分日北京时间12点由上海乘飞机向东飞往旧金山(西八区),于旧金山当地时间8点到达目的地。

据此回答11~12题。

11.该飞机在途中飞行了( )
A.8小时 B.10小时 C.12小时 D.14小时
12.若飞机作匀速飞行,其飞行途中所见日落时间是北京时间( )
A.12点36分 B.13点36分
C.14点36分 D.15点36分
13.“×”代表河水自外向里流入,“·”代表河水自
里向外流出,判断下面四幅图中正确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4.下左图中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转方向错误的是
( )
A.①B.②C.③D.④
15.右上图表示某局部地区等高线分布图(图中a、b、c表示等高线,××××表示河流受侵蚀较为厉害的一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c>b>a ②a>b>c ③表示南半球④表示北半球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右图为某河流弯曲处的示意图。

读图,回答16~17题。

16.图中的四幅河床横剖面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沿EF断面的是( )
17.有关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规划在E、F两地建一河港,应选择E地
B.此河流位于南半球
C.若规划在E、F两地建一河港,应选择F地
D.此河流位于北半球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是“诗仙”李白的著名诗句。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的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长江以西的叫西梁山,在长江以东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陈桥洲是此处的江心洲。

读下图完成18~19题。

18.下列四地与图中陈桥洲成因相类似的是( )。

A.江汉平原 B.贝加尔湖
C.长江三峡 D.台湾岛
19.若沿东、西梁山作长江横剖面图,则右图中与之较为吻合
的是( )。

20.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AB为晨线,日期为月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2)若DF为昏线,此时为(节气),此时北京时间为。

(3)在乙图中绘出当甲图DF为昏线时的光照情况(绘太阳光线、晨昏线,用斜线标出夜半球),并判断乙图中G点太阳高度,其依据是。

1.解析:题中四幅图均以极点为中心,A图以南极点为中心,图上箭头标注的方向是逆时针方向,该图是错误的;B图和C图虽未标中心点是南极点还是北极点,但标注了两条经线的经度,我们可以根据经度的含义“0°经线向东是东经,向西是西经”,判断出东西方向,看图中箭头是否和自西向东的方向相符,可以判断出B正确,C错误;D图以北极点为
中心,地球自转方向应为逆时针,图中箭头方向错误。

答案:B
解析:根据图中的经度可判断该图为南半球俯视图。

地球上除南北极点外,自转角速度都相等。

地球自转线速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答案:2.C 3.C 4.A 5.飞机飞越晨昏线时地方时为19点,位于正午12点之后,应该为昏线,19点日落,当地昼长夜短,为夏季,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昏线向右倾斜,晨线向左倾斜,故正确答案为图②。

答案:B
6.A、B图均属于极点俯视图,顺地球自转的方向,A图中,a线表示昏线,b线表示晨线;同理B图中,a线表示晨线,b线表示昏线;C、D图为侧视图,顺地球自转的方向,C图中,b线表示晨线;D图中,a线表示昏线。

答案:B
解析:第7题,考查飞行路线,实质是考查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离,是过这两点的地心的大圆的劣弧,题目中劣弧ACB为晨线的交点,故60°W时间为正午12时或子夜0题,由题干飞机B起飞时,太阳正位于东方地平线上,知弧BC为晨线,即60°W为12时,则北京时间为0时。

答案:7.D 8.C
9.解析:北京时间即东八区的区时,它比英国伦敦(O时区)的区时早8个小时。

答案:D
10.解析:东八区30日0时时,从该区向东至东十二区的范围内都为30日,其余时区为29日。

答案:B
解析:第11题,旧金山(西八区)8点时,北京时间(东八区)是24点,起飞时是12点,因此飞行了12小时。

第12题,飞机匀速飞行,12小时向东飞到西八区飞了120度,每小时飞行10度,晨昏线每小时向西移动15度,在北京时间12时,昏线在西经150度(地方时18时的地区),当飞行见到日落时,飞机和昏线经过相同时间,通过的经度是90度,通过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算出需3时36分,故见到日落时,北京时间为15点36分。

答案:11.C 12.D
13.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在地球表面做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问题,根据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的规律很易判断。

答案:D
14.解析: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将沿运动方向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则不偏转。

图中③物体沿赤道运动,不应发生偏转。

答案:C
15.解析:图中为一河谷,河谷处的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所以c>b>a;河流流向为由南向北流,再结合左岸侵蚀,可以知道该地区处在南半球。

答案:A
解析:第16题,就图中河流流向而言,EF断面的E处应是河水冲刷较严重处,剖面较陡,F处较和缓,故D剖面图符合EF断面情况。

第17题,河港应选在水较深的地方,利于通航,E处受河流冲刷大,泥沙不易淤积;河港应选在有港湾处,利于停泊船只,故河港应选在E 处。

此图中有两个弯曲的地方,都是水冲刷形成,一个在右岸,一个在左岸,不能准确判断地转偏向力是向左偏还是向右偏,故不能判断南北半球。

答案:16.D 17.A 18.A 19.D 解析:第18题,陈桥洲主要是流水的沉
积作用形成的,江汉平原的成因与此类似。

第19题,北半
球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流水向右偏转,东梁山处流水侵蚀
作用强,坡度陡,西梁山处流水的沉积作用强,坡度缓。

20.答案:(1)12 22 经度0°,南纬23°26′
(2)夏至日6月22日20点
(3)绘图如右图所示:G点在晨昏线上,晨昏线上的太阳
高度角为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