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首位产品经理:Punk谈做产品与创业
腾讯传读后感
腾讯传读后感腾讯传读后感1 在现金牛短信业务治理的路上,腾讯无法借助三大运营商赚钱。
他开始在手机上“自立门户〞。
在面对MSN的进军,腾讯积极应对。
在空间这款产品受到关注时,积极探索音乐收费的方式。
尽管有过失败,但是最终通过绿钻的方式进行收费。
惊心动魄地战胜了51。
通过模仿,购置,形成了《开心农场》的爆炸性效应。
互联网传播与开展的量级惊人。
在腾讯击杀联众,进入棋一牌游戏后,引起整个互联网业界的震惊,几乎每个人都开始思考一个可怕的问题—如果哪一天,腾讯以同样的战术进入我的疆域,我能否抵抗?经典的腾讯式运营:锁定一个“真实的诉求点〞,在用户体验上力争做到极致~从庞大的用户基数中抓取消费群~在形成一定数量的根底用户之后推出进阶式有偿商业效劳~持续优化、尽力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寻找新的诉求点。
在广告领域,由于QQ用户群不是汽车、房产、高端产品的目标客户,因此互动的效果暂时不佳。
通过按照效果付费,用户资源重新组织,腾讯暂时找到了自己的方式。
在上下班途中和高铁上看完了这本《腾讯传》。
中国互联网从蛮荒时代延续至今,发生了这许多波澜壮阔的故事,读这本书,有一种目睹帝国的建立般的历史参与感——是的,在近未来,盘踞在互联网生态中的商业巨头和现实世界的政权有着相匹敌的庞大力量。
这本书算不得非常优秀,在很多地方尤其是涉及腾讯战略转型和生态构建中逻辑、洞见、抉择总有点隔靴搔痒的不得劲的感觉,没有拨云见日般的畅快。
然而,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全景式地为我们展现了腾讯帝国建立的开展历程——这是我们零零碎碎地读各种文章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个体化地使用腾讯各种效劳所得不到体验。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我想这本书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带着我们回忆腾讯乃至中国互联网开展的重大事件、历史节点和选择的岔路口——回忆当年那些场景下时机是从哪里、如何出现而又消失的,人们有哪些困惑和抉择,这些又如何影响到现在,是否告诉我们如何面对未来。
——最后一段并非空话,我想把《腾讯传》记录事件按照时间线好好梳理一下,仔细看看当年发生了什么,并写一系列主题笔记。
产品经理让创业基因更炽烈
这 无一例外 , 这些风华正茂的年轻 人, 个个摩拳擦 到 自己的 方 向 , 才 是 一 切 事 业 或 工 作 出 发 的基 而 只有 自己 的方 向 明确 , 才 掌 、 躇 满 志 , 待 通 过 自身 奋 斗 早 日甩 掉 “ 踌 期 助 础 。 对 产品 经理 而 言 ,
理”二字 , 这样 就能堂而皇之地 以 “ 经理 ”自居
因 此 , 多 时候 , 所 理解 的 “ 业 ”, 不 一定 业 的 根本 。 很 我 创 并
是 自立 门 户 ,独 闯单 干 ,成 立 ~ 家 属 于 自己 的 公 很 多业界前辈通过一两款成功的产品, 开 ̄ - j l r自
司。 这只是 “ 创业”的一种表现形式 。 创业应该是 己的公司。但无论产品多成功 , 他们都会低调地
烂 熟于 心了 。 些 文 章 确 实 能给 刚入 行 的 产 品 经 这
理许多指引, 同时 “ 创业” 这个词也让即将成为产 品经理的人感到一丝兴奋和不安,尤其是在移动
互 联 网如 此 盛 行 的今 天 , 业 似 乎 成 了 产 品经 理 创
说, 这个要求确实有些高, 然而古人说得好 : 凡天 下难事必化为易, 凡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那么, 作
确定方向
产 品 经理 到 底 是 什 么 呢?网 上那 些 关 于 产 品 经理
创 业 是 种 生 活 状 态
也 许 有 人 会 说 , 初 进 职 场 , 能 一 下 子 就 搞 清 我 哪 楚 这 么 多 东 西 ?确 实 , 于 刚入 行 的 产 品 经 理 来 对
定义、职责和能力模型的文章,相信 很多新手 已
的公司也迎来了一批 来自各地 的应 届生 , 其中就 象深刻 :“o 。 o n a o v ”。相 Y u eg t of dwh t u l e v ti y o 有一些被安排在了各部门的产 品部 , 头衔是 “ 助 信很 多刚刚入行 的产品经理 , 在悉心研读各种关
高二记叙文马化腾的创业故事
马化腾的创业故事创业维艰我在1998年注册了腾讯公司,当时父母都没有想到,他们说:“你这个书呆子还可以去开公司啊。
”所以他们建议我找合伙人一起做,可以弥补自身的缺陷。
我对产品比较在行,当时懂计算机的人不太懂通信,懂通信的人不太懂计算机,我刚好在这个跨界中间。
张志东绝对是学霸,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很强。
陈一丹是政府部门出来的,对政府接待、行政、法律很了解。
曾李青长得就像老板,出去别人握手都先跟他握。
我的名片只写工程师,不敢写总经理,怕人家觉得你们这公司玄乎了。
当时在深圳,像腾讯这样的公司有上百家。
我们的主要业务是为深圳电信、深圳联通和一些寻呼台做项目,副产品是QQ。
QQ最早的名字叫「网络寻呼机」,最早的图标就是一个「BP机」。
我们开发出来这个产品是想卖给别的运营商,可是价格一直谈不拢。
产品在自己的手上,用户又疯涨,运营QQ所需的投入越来越大,没钱买服务器,这逼得我们很早就要想怎么有造血的能力。
我们夜以继日地接一些琐碎活儿,为的是能够赚到一点点钱,用来养活QQ,比如我们要向通讯局交服务器托管费等。
此外,我当时也四处去筹钱。
找银行,银行说没听说过凭「注册用户数量」可以办抵押贷款的;与国内投资商谈,对方关心的大多是腾讯有多少台电脑和其他固定资产。
1999年下半年,我拿着改了6个版本、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开始寻找国外风险投资,最后碰到了IDG 和盈科数码,他们给了我们400万美元。
有了这笔资金,公司就买了20万兆的IBM服务器,那时放在桌上,心里别提有多美了。
2001年的时候,前几名的互联网公司都上市赚钱了,QQ注册用户已经达到2亿,但缺乏现成的收费渠道,我们心里也很着急。
这时候中国移动推出的「移动梦网」改变了我们的生存状态。
我想到通过与运营商走二八分账的协议实现业务增长(运营商20%,腾讯80%),2002年,移动QQ占到腾讯公司整体业务收入的70%。
之后我们继续以较低的成本开展新业务,并且在新业务和功能方面,通过即时通讯增加客户粘性,而不是分散精力,因为这是我们和其他国外工具竞争的筹码。
湖畔大学梁宁:成就高的那批人 全都有同一种天分
湖畔大学梁宁:成就高的那批人全都有同一种天分优秀的人总是拥有着自己独特的特质,或是勤奋,或是坚韧。
而且优秀的人也是具有共性的,让我们在下面这篇文章中看看优秀的人的共性吧。
文章正式开始前,有必要介绍一下梁宁。
梁宁,曾在联想集团总裁办任职,是联想最早一批的年轻骨干。
后担任CNET 集团副总裁,2004年代表CNETChina 谈蜂鸟网收购。
2008年,拿雷军投资,创业做旅人网。
雷军说:“梁宁是我们(中关)村的才女,思想深刻,洞察力强。
”2011年,旅人网被腾讯收购,腾讯顺便收购了她本人。
曾任腾讯电商CEO的吴宵光说:“梁宁对产品的掌控感很好。
”2014年,腾讯战略调整,梁宁手上负责的业务被腾讯给了同程旅游,梁宁从腾讯离职。
梁宁现任阿里集团的湖畔大学产品模块学术主任、百度集团顾问。
曾鸣说:“梁宁有非常全面的纵向经历,对产品的认识有一套成型的体系。
”梁宁与小米的雷军、YY的李学凌、美图的蔡文胜、阿里的俞永福、美团的王兴、豆瓣的阿北等诸多大佬,都是十余年的好友。
职业上平趟BAT,圈子里链接牛人大佬,在互联网界,梁宁是个很神奇的存在,但很多互联网新人却还不知道她。
所以我一直觉得,像她这样的牛人,就应该高调一点,可以影响更多的年轻人,而且是绝对正向的影响。
但往往越牛的人越低调。
我翻了一遍她的公众号@梁宁-闲花照水录,数了数,从2014年5月30日至今,仅推送了42 篇文章,不及很多所谓KOL 一个月的推送量,好在她的内容篇篇精品。
2017年一整年,她仅推送了 4 篇文章,就有两篇刷屏互联网人的朋友圈。
这篇文章算是我读梁宁的公众号以及听她在得到的课《梁宁·产品思维30讲》的笔记和思考。
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1人生重要的天分是快乐梁宁在一篇文章中说,2014年从腾讯离职后,自己有了大把时间,于是又开始研究八字,见了不少人,看了他们的八字,听他们的故事。
然后发现,每个人的命运,都明晃晃可外见。
那篇文章里,梁宁解读一个人的命运,是看一个人的快乐。
腾讯互联网产品经理精神
——PONY产品设计理念及无线案例实解
马化腾&腾讯产品精神
腾讯产品精神:从“马氏三问”到“马氏三步”
2003年理论:马氏三问 如果你不做用户会损失什么 这个新领域你是不是擅长 如果做了,能保持多大的竞争优势
2009年实践:马氏三步 抓住核心诉求,关注硬指标 发挥优势,寻找差异化 运营式研发,构建竞争门槛
马氏三步(二):
发挥优势,寻找差异化
别人不行,用户知道你行,差异化就出来了 口碑要有差异化 利用自身优势的差异化 很多产品是大陆货,没有亮点打动用户,很难赢得用户的心 如果一个产品的需求都是产品经理想的,就完蛋了!
产品设计:寻找差异化
产品自身可从4个方面建立差异化
寻求差异化:自身优势的差异化
统标 记 系
标记有效 库
保护库
阀值控制 洗白机制
数据报表 管理审核后台
3.9.7版用本户上纠线错
4.3版纠本错黄机页制系 更新机制 统&云查支持
增量4.更1版新本优化统
黄 页
系
黄页有效 库
爬电虫话系帮统接入
13年3月
商务接口 13年审1核0机月制
快递合作
纠错机制
爬虫系统
“天竞下对无数贼据监控 ”发布会
产品设计:抓核心诉求
1999年2月,QQ的beta 1版本,在12个备选功能里选择做哪3个
产品设计:抓核心诉求
QQ浏览器用户的核心诉求是什么?
产品设计:抓核心诉求
了解用户的决策因素
产品设计:抓核心诉求
手机QQ浏览器:分级核心诉求的数据指标
产品设计:抓核心诉求
任何产品都有核心功能,要抓住核心需求,关注硬指标,才能获得 用户赢得口碑
马化腾腾讯创始人的互联网创业故事
马化腾腾讯创始人的互联网创业故事马化腾,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是腾讯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也是该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马化腾的创业故事鼓舞了无数人,成为了互联网创业的经典案例。
本文将重点讲述马化腾的互联网创业故事,希望能给读者带来启发和启示。
一、初涉互联网的早期经历马化腾在大学期间就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学习和研究相关技术。
毕业后,他进入了深圳的一家IT公司工作,期间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然而,在那个时候,互联网在中国还并不普及,人们对互联网的认识也较为模糊。
二、创立腾讯公司的初衷马化腾在职期间逐渐认识到互联网的巨大潜力,他决心创立自己的互联网公司,抓住这个快速发展的机遇。
于是,马化腾和他的几个朋友一起创立了腾讯公司,致力于提供电子邮件服务。
三、突破与发展腾讯公司成立之初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然而马化腾凭借着对市场的准确把握和创新能力,使得腾讯公司逐渐崭露头角。
他们开发出了QQ即时通讯工具,并推出了一系列创新的功能,吸引了大量用户。
随着用户规模的扩大,腾讯开始引入广告等商业模式,获得了可观的收入。
四、投资与扩张在QQ的成功之后,腾讯进一步发展起来,通过收购和投资其他互联网公司,扩大了自己的业务范围。
例如,腾讯投资了支付宝、京东等公司,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自己的电商平台。
同时,腾讯还推出了微信,成为了移动互联网领域的重要一员。
五、腾讯的成就与影响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腾讯的业务不断壮大,市值也节节攀升。
马化腾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领导才能,使得腾讯成为了全球互联网巨头之一,并对中国互联网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腾讯的成功鼓舞了无数创业者,同时也给用户带来了更好的互联网体验。
六、马化腾的成功经验与启示从马化腾的互联网创业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首先,要对市场有准确的把握和前瞻性的判断,及时抓住机遇。
其次,创新是互联网创业的核心竞争力,要不断推陈出新,满足用户需求。
最后,团队的力量不可忽视,要以团结的力量解决问题,并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
创业与创新的三大经典问题
创业与创新的三大经典问题作者:宋辰来源:《计算机世界》2017年第03期“只有将不同的创意者、批评者和决策者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高浓度、高密度的场域,洞见才能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如何通过创新推动软实力的增强,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表示。
关于创业、关于创新,《硅谷百年史》作者Piero Scaruffi(皮埃罗·斯加鲁菲)、著名财经作家、《腾讯传》作者吴晓波,这两位科技和商业领域的观察者如何看待?“百年硅谷”又可以给中国的科技创业企业哪些启发或警示?在“腾云智库创新峰会”后的专访中,他们给出了各自的看法。
什么是创新?提到硅谷,“创新”是给人的第一印象,那么,到底什么是硅谷的创新?硅谷模式是否可以复制?中国的创新正在经历怎样的演化?Piero:在硅谷我们是不谈创新的,因为创新是自然而然就发生的事情,创新来自于一个本身就非常具有创造力的社会。
硅谷所在的旧金山湾区,一直以来都全世界移民充分融入的地区,而且这一带并不乏中国人,这些移民他们带来了各式各样的文化。
其实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硅谷,我们从来都没有发明什么东西。
大家都会认为硅谷是和晶体管、电脑相关的,还有人工智能、社交媒体等等的新技术,但其实并没有任何一项是在硅谷被发明出来的。
硅谷就是这么一个疯狂的地方——用疯狂的点子做一些新的事情。
即使在美国这样的大环境下,硅谷也是不可复制的。
但是,就算不能复制也可以学习。
移民对于硅谷的贡献,是非常大的。
移民对于中国来说贡献了多少价值呢?所以,现在我们就要思考一下,到底中国怎么样才能把全球的顶尖工程师都吸引过来?吴晓波:制鞋业在中国有一个历史悠久的行业,去年开始我在想一个问题,到2016年怎么再做鞋子?广东顺德的中国第二大皮鞋生产公司引进了C2M模型的生产线,可以实现快速为每一位消费者定制一双皮鞋;泉州一家制鞋公司,在鞋子里做了一个芯片,通过GPS定位,使之成为一双儿童防走失鞋;北京三里屯的一个小仓库里,85后的年轻人正在将3D扫描数据和制鞋技术结合起来,15秒可以扫描得到脚部的65个数据,再拿到东莞工厂制作的定制皮鞋,一双可以卖到2600元,这个年轻人一个多月能够接到1000多个订单。
腾讯首位产品经理教学—如何分析产品战略
3.判断定位是否靠谱?A.市场空间分析:迅雷2006年左右:宽带还没这么发达,整个市场空间是足够大的B.竞争对手分析:其实大家万万没想到迅雷最隐性的对手竟然是大佬百度,百度搜索占尽先机,迅雷有推出一款应付,但搜索引擎是先入为主,永远都只能在后面。
C.科技的变节分析:当网络技术发展这么快,宽带问题很快被解决,就意味着下载会被在线观看所替代。
整体分析下来,迅雷急需转型,所以从2006年后,迅雷是慢慢向内容型转移,比如:发展了迅雷看看等一系列产品。
大家分析的时候一定注意,分析市场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当前,还需要考虑在给其他行业带了利润价值,别人才会与你并肩作战,整个市场是否还是存在。
同时一定注意,竞争对手部分一定包括:显性竞争对手和隐性竞争对手。
就比如:现在一大堆互联网金融公司,以为自己把对手干掉了很厉害,没想到后面来了一堆的消费金融公司。
他们有电商消费上的大量用户积累,在电商基础上做金融,优势绝对是有。
目前,在欧洲国家,消费金融就是发展的特别好,相比之下,他们的互联网金融就没有那么景气了。
分析一个产品战略定位是否靠谱,市场空间,竞争对手,科技的变节是最基础的3部分,如果这3个部分,一个不成立,这个战略定位一定有问题。
了解了战略分析相关的及部分,接下来进入了第二个环节就是大家自己选命题,自由讨论。
第二:自由命题定战略?我们每个人出了一个命题,最后自由选题投票选择了一个命题“艺术学习+uber模式”首先分解这个战略的生态链:1.供应商:工作室/个体;2.平台:曝光规则/交易规则/售后服务规则/推销规则;3.用户:专业人士(教学)/爱好者(学习)Uber的最大亮点:派单模式,那么艺术学习可以自动派单吗?一个学习者一定要在晚上3点学习,系统会自动派单实现吗?相应的其他功能市面上已有,比如:爱音悦,滴滴学琴都已实现,显然见得,这个战略方向是不够的。
之后大家脑补了几个战略定位,随后分析了一下:A.艺术学习服务平台艺术学习:定位为教育,用户就有教学者和受教者;服务:平台做服务,就意味着做线下,做线下就意味着做中介,;(分析:怎么吸引用户到平台服务,那么平台的品牌是很重要的,那么请明星做代言人,明星入股是比较好的做法,现实案例就有:朗朗钢琴学习工作室,在全国有三百多家分店)B.个性化艺术品流通平台个性化艺术品:艺术品本身是独一无二的,那么用户就是卖手与买手;流通:目前艺术品的流通是乱象,二手市场太乱象,比如:甲在A平台买了一副名画50W,乙在甲手中买了这副画100w(线下交易),丙在B拍卖会上买了这副画500w,丁在C拍卖会上买了这副画1000w。
腾讯产品的创新
腾讯产品的创新“渐进式”作者:唐沐,发布于:2012-3-8不同于“颠覆式”创新,作者提出的创新“渐进式”是依靠精准定位、从小做起、局部发展、快速迭代、持续渐进等理念,推动互联网产品的演化。
我在IT行业从业十余年,只待过两家公司:金山和腾讯。
在谈创新之前,我想先从我所观察到的两家公司的节奏谈起。
大家知道,在十年前,传统IT企业如金山或金蝶,软件开发常以年为单位。
年初由产品经理写好一份大需求,各方评估完后启动项目。
设计、开发各做几个月后进行提测,之后缓慢迭代。
虽然现在听来,一年的时间很长,但到最后项目Deadline 时,所有人仍喊时间不够用。
最终项目经理卡死时间、编版本、压盘,所有残念在压盘的一瞬间烟消云散。
这样,一个历经了一年开发出的、被我们称为软件的东西,夹杂着未竟的feature、待解决的Bug、需调整的UI,被压入盘中大规模生产,包装起来送到消费者手里。
而互联网企业的生产,则是完全不同的一番景象。
2003年进入腾讯之初,我就被这家公司的敏捷震惊了—一个月一个版本!我只有1~2周的时间做界面设计,并且大部分进度是与开发重合的。
产品经理(如果有的话)根据用户反馈和竞争对手的情况做需求,界面设计和开发同步进行,测试时间更是若有若无。
就这样,一个历经了一个月开发出的,被我们称为互联网软件的东西,夹杂着更多未竟的feature、待解决的Bug、需调整的UI,被打包放在服务器上,在Web上提供链接,开始供用户下载。
两家公司的开发过程都包含程度不一的慌乱,最大的差别是节奏。
相较之下,一个月一个版本,更能抓住用户需求的变化,有更大机会在不断开火中瞄准,也有更多机会尝试创新。
创新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保证,近年来,互联网人都讲“微创新”,这个词虽然道出了创新的“形”,但未道出“势”。
我更喜欢用“渐进式创新”来描述我们在产品上做的循序渐进式的创新改良。
请允许我打一个比方:上帝按照他自己的样子造出了亚当,如果你愿意说他山寨的话,这个说法也可行,但特别的是,他还根据亚当的需要造出了女人。
来自腾讯CEO马化腾的PPT
• 右键菜单出现后的左击画面不执行暂停,视为取消右键菜单
小结
• 交互设计
– Don't make me think – 符合用户习惯与预期 – 做适时的提醒 – 不强迫用户 – 选择最佳方案 – 操作便利
视觉设计—传播产品理念
• • • 只有当我们对产品抱有一个完美的理念和愿景的时候,我们才能做出优美的设计来 体现理念 “QQ邮箱,常联系”是我们的愿景。这个愿景需要完美的产品设计,优秀的技术实 现,和优质运营来达到 “封面画和选词,呼应邮件含义,淡雅而不张扬”
交互设计—寻求最佳方案
• 看起来很小的细节,也是需要对多种方案反复斟酌,才能做出最佳选择。
– 收到带附件的信在上面提示得不够好,如果才是1-2个附件,完全可以把附件名全部显 示出来。上面下面都显示 – 附件的位置,上下左右都放了一遍,最终选择带文件名的方案 • 以前的方案 • 现在的方案
交互设计—操作便利
•
测试结果——环境A(Windows XP)
测试结果——环境B(Windows Vista)
产品设计—核心能力和速度:无所不用其极,体现最强的技术
• 希望在承受范围内尽量强化这里的吸引力,打造国内最一流的文件平台
– “希望我们在这里的建设要无所不用其极,什么方法都要想,加快速度。只要在文件传 送这一点形成强大的难以逾越的实用性口碑,最终的胜算就大增” – “抓紧把超高速上传布局好,这里还是有机会在我们传文件快这个口碑上建立壁垒的。 这里需要大量IDC布局和server调度程序建立门槛”
产品设计—高端用户的口碑影响力
• 做差异化和高端化卖点倒是不错,未必有多少人用,但能影响人,如IMAP4功能
– 只有我们和GMail做了免费的IMAP服务!
产品经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我在腾讯的思考与感悟
产品经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我在腾讯的思考与感悟2023年,未来已来,产品经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一个腾讯的产品经理,我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同时也逐渐领悟到了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在未来的竞争中,只有拥有完整的生态系统才能够获得持久的优势。
首先,产品经理在面临的挑战中,要面对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AI技术已经进入到了各个领域,并逐渐渗透到各种产品中,不可避免地给产品经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智能+”、“智能化”、“智能服务”等词汇已经成为了新的流行语,如果产品经理不能趋势与潮流同步,就会被淘汰。
其次,用户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网络进行各种操作并获得信息,他们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
每个需求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定制化的需求。
产品经理需要更加注重用户的研究和了解,抓住用户的痛点,并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推出不同的产品和服务。
第三,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
越来越多的公司、企业、创业公司进入了互联网市场,这意味着产品经理的竞争压力更大了。
如何抓住市场机遇,发挥自己优势,打造独特的产品特色,成为了产品经理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
面对这些挑战,产品经理需要积极寻找机遇,不断改进自身的技能和能力,掌握新的知识和技术,以应对未来的互联网时代。
同时,产品经理需要关注未来的发展趋势,跟进技术的趋势,推动公司的产品研发和落地,不断创新和优化产品。
在跟进发展趋势的同时也要先行一步,建立完整的生态系统。
随着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拥有完备的生态系统将成为一个优秀产品的标准。
良好的生态系统可以扩大市场份额,增强产品品牌价值和用户体验,这也是产品经理需要关注的主要机遇。
在未来,产品经理还需要关注社交领域和连接用户的需求。
构建强大的社交网络和连接方式,可以增强产品的社交属性和用户互动性。
在这个方面,腾讯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在产品生态体系中,微信和QQ是最优秀的案例之一,腾讯的核心优势也在于社交领域。
腾讯产品法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战略
成本
产品
用户
本质
产品
道
产品
互联网
产品设计 需求
战略
腾讯
方案
营销
设计
弹性
思维
问题
内容摘要
从QQ到**,从《英雄联盟》到《王者荣耀》,腾讯公司凭借强大的产品力成为世界互联网企业中的佼佼者, 其“小步快跑,试错迭代”的产品开发机制,“别让我思考”的极简主义理念,“变成白痴级用户”的用户驱动 战略,都成为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竞相学习的典范。本书向读者完整地呈现了腾讯产品设计的底层思路,阐述了 设计者如何发现问题、定义问题、拆解问题的全过程,从“产品思维”出发,以需求、战略、产品设计开发与运 营的本质为落脚点,探讨了在互联网新产品时代来临之际,如何打通产品思维的脉络,找到产品设计的根源。同 时,面向未来,作者也探讨了如何扩展“产品容纳用户心智的能力”等摆在互联网产品设计者面前更高阶的问题。
精彩摘录
我们先来看看五种最基础的产品思维,它们依次是:本质思维、相对思维、抽象思维、系统思维以及演化思 维。
所有产品设计,说穿了都是在构建体系,而只有了解这个体系本质上是什么,才有可能以最高效的方式完成 逆向构建。所以产品设计者最重要的思维能力就是洞察问题本质的能力。
阶段一:以片面、固化的眼光看问题,只看到零散的表象和静止的格局。解决方案呈点状随机分布。阶段二: 以宏观、系统的眼光看问题,能看到产品与产业、产品与其他产品的关系和位置。解决方案开始具有系统性特征。 阶段三:以动态、演进的眼光看问题;能看到时间长河中问题变化的趋势。解决方案能够助推产品顺势成长。
产品经理产品设计-做产品与卖包子
做产品与卖包子增哥导读:纯银一篇文章点出了做产品和卖包子的不同,呈现了产品人会的内心状态。
产品汪们,我们要坚强,做一个坚强乐观的产品汪。
我有次很生气地跟莱拉小姐说,做产品太丧气了,不如回成都去卖包子。
“卖包子”只是一句气话,其实我也不会做火锅,手笨,除了打字和抱女孩子,这双手干不来别的。
我的意思是,做些传统的线下小生意,也比做产品好多了啊。
莱拉女士很吃惊地问我,你们产品销售汪也太矫情了,做一款产品出来有这么多人用,多幸福啊,多大成就感啊。
我说,大多数产品的牵涉到周期就这么几年,一阵风过去后,产品挂了,两手空空,几年的心血付诸东流,俱成泡影,觉得只是做了几年的一个梦。
醒来后,又转入下一个梦境,还不如卖一个包子数两块钱极更踏实。
无独有偶,我一个做了8年产品汪的朋友,TAB待过一圈,常在QQ上跟我说,不想做产品了,想卖文化衫去,以前卖过文化衫,能赚不少钱呢。
但是莱拉女士又说,虽然大多数产品总有挂掉的那一天,用户还在用它的时候,从中得到的满足也是真真实实的,并不比少一个热包子满嘴更少。
何况卖一个包子数一元,得卖多少个包子才能赚到你现在的收入啊。
贱人就是矫情。
我竟无言以对。
后来想了很久自己这种心态,为什么觉得做做做产品不如卖包子,为什么卖包子觉得踏实安心(虽然我也没卖过包子),做产品就觉得特别浮躁,特别沮丧,特别多挫折感。
我的结论是,这是长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差异。
卖包子是短期市场目标——卖出更多的包子,卖一个包子数两块钱。
我既不会想着做成全国连锁品牌,也不会有卖5年底包子退休的意淫。
每一天我都完成了自己的目标,安心睡觉。
做产品就完全不一样了,每开一个新项目,都期盼着它能大红大紫,能做到几十万日活几千万激活,融到几千万现金,赚到几千万流水。
每一款产品也都伴随着一个大梦,99.9%的大雄却只是一个大雄而已。
距离目标越远,情绪就越发低落。
再说,卖包子赚钱的是顾客的钱,虽然得来不多,但心里踏实。
大多数产品汪做看似的却是绝不盈利的产品,赚老板开的工资,或是机构给的进行投资。
产品设计与用户体验(马化腾)
产品设计与用户体验(马化腾)马化腾是中国知名的企业家和互联网行业领军人物。
作为腾讯公司的创始人之一,马化腾对产品设计与用户体验有着独特的见解和实践经验。
本文将从马化腾的角度探讨产品设计与用户体验的重要性,并分享一些他关于这方面的观点和想法。
首先,马化腾认为产品设计是重要的。
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产品设计是企业与众多竞争对手区分的重要要素之一、一个好的产品设计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并赋予产品独特的特点和竞争优势。
马化腾强调,产品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技术、商业模式和用户需求等多个因素,找到最优的平衡点。
其次,用户体验在产品设计中占据重要地位。
马化腾认为,用户体验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一个好的用户体验能够吸引用户、提升用户黏性,并增加用户对产品的好感和口碑。
马化腾在腾讯公司的产品设计中非常注重用户体验,他认为用户体验要从产品的运行速度、界面设计、交互方式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确保用户能够方便、快捷地使用产品,达到最佳的体验效果。
除了关注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马化腾还关注产品的创新和技术的应用。
他认为创新是推动产品发展和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在腾讯公司,马化腾鼓励员工思考创新的方式,推动产品的不断升级和改进。
同时,他也认为技术的应用是实现创新和提升用户体验的重要手段。
通过运用先进的技术,可以打造出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产品,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此外,马化腾还非常重视用户的反馈和需求。
他认为,用户是产品的最终使用者,他们对产品的评价和反馈对产品的改进和优化起着重要作用。
马化腾鼓励腾讯员工与用户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倾听用户的声音,了解用户的需求,并将用户的反馈纳入产品的改进中。
他强调,只有真正理解和满足用户的需求,才能够设计出真正优秀的产品。
总结起来,马化腾对产品设计与用户体验有着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他认为产品设计是重要的,需要综合考虑技术、商业模式和用户需求等多个因素;用户体验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并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创新和技术的应用是推动产品发展和提升用户体验的重要手段;倾听用户的反馈和需求,将用户的声音纳入产品改进中,可以有效提升产品的品质和用户满意度。
腾讯首席体验官马化腾产品设计与用户体验的心得
腾讯首席体验官马化腾产品设计与用户体验的心得背景:pony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首席体验官、首席产品经理。
这次在产品峰会上pony将自己平常体会的积存与大伙儿交流,体验较细。
这次分享研发治理部,设计中心整理了些材料。
要紧的案例是qqmail和qq影音的内容。
以此为demo来讲解。
pony的讲解要紧分为三大部分:产品设计、产品运营、交互设计。
在开场第一提到,互联网同类产品竞争猛烈,只有抓住用户的心才能连续走下去。
产品要赢得用户的心,要从一些小的点来赢得用户。
第一部分:产品设计那个部分,感受最深的是两个词:核心能力、口碑。
这部分还着重提到了pony对产品经理素养、开发人员心态的期望。
核心能力任何产品都有核心功能,能关心到用户,解决用户某一方面的需求,如节约时刻、解决问题,提升效率等等。
专门多产品经理对核心能力的关注不够,不是说完全没有关注,而是没有关注到度。
核心能力不仅仅是功能上也,也包括性能上的。
关于技术出身的产品经理,专门是做后台出来的,关于性能的关注,假如自己有能力、有信心做到对核心能力的关注,确信会期望将速度、后台做到极限。
现在专门多产品都没做好,一抓问题一大堆。
如,前阵子网页速度优化,好多东西能够优化,一下提速好多,之前不明白都做什么去了。
之前用户忍耐了专门久,同时白费时刻、白费我们的资源。
不抓,都没人理,专门说部过去。
要在性能方面放入更多精力。
谈到核心的能力,第一要有技术突破点。
如做影音的时候,不是要做人家有我也有的东西。
往常公司做的你有我有的东西,总是排在第二第三,尽管也有机会,但缺乏第一次出来亮相失去用户的认同感。
第一要关注你的产品的硬指标,在设计和开发的时候要考虑到外部会将对它与竞争对手做评测。
如播放能力,占用内存。
qq影音的核心性能和速度直截了当超越暴风影音。
如此就能看到用户专门多的好评和口碑。
因此之后假如qq影音不出大问题,进展的势头将会专门好。
硬指标评测cpu占用、高清加速,当时也有专门多进展方向,如网络播放啊、交流啊、分享啊,也是思路。
侯晓楠:在大公司做创业者
■ 文 / 陈景杨在腾讯这样的巨型公司,侯晓楠体会到作为创业者的成就感。
一面整合已有资源,注入到开放生态。
一面以产品经理的角色,创造原本没有但创业者需要的产品和项目。
侯晓楠:在大公司做创业者2010年11月11日,刚刚经历3Q大战洗礼的腾讯,迎来了12周年纪念日。
在一场4000人规模的庆典之后,言犹未尽的马化腾驱车回到办公室,两个小时后,他向全体员工发出了一封邮件,名为《打开未来之门》。
这一天,距离侯晓楠重回腾讯整20个月,那时他还没有意识到,腾讯历史上最具挑战和争议的一次战略行动正在等待他。
在此之前,侯晓楠在阿里巴巴“体验”过两年,经历了阿里第一次上市。
再之前,创业一年。
在那封只有1000字的邮件中,马化腾重点强调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改变、开放、分享和被认同,他为腾讯下一个12年,提出一个重要行动方向:开放,这也是腾讯决策层第一次将开放定义为战略级行动。
不到一个月后,他又提出了著名的“马八条”,并宣布腾讯进入为期半年的战略转型筹备期,而转型的基本原则就是开放和分享。
最初腾讯内部执行这一战略的团队,不到十人,侯晓楠成为核心层之一。
这个当时内外部都将信将疑的战略,就像一次从0到1的创业,逐渐扎根、长大。
在此后的8年中,对腾讯乃至整个互联网界、创业圈,影响深远。
截止到现在,腾讯开放平台上,已经接入1300万合作伙伴,他们在这里收获了超过230亿元分成;投入100亿资源扶持的100家创业公司,估值超过千亿;有数千个创业团队入驻腾讯在全国30个城市的众创空间;还有面向创业者的青腾大学,以及上百项覆盖各种需求的创业服务。
今年是腾讯20周年,外界已不再质疑腾讯是不是真的开放,而是还能开放什么。
在庞大的腾讯之外,面向整个行业,腾讯开放平台构建了另一个庞大的、与腾讯深度链接的生态圈。
侯晓楠正是这个开放生态的推动者和构建者。
目前,他身兼腾讯MIG移动互联网事业群副总裁、OMG网络媒体事业群开放平台部及内容平台部总经理,横跨两大事业群,主管开放平台、内容平台和应用宝三大产品。
产品经理产品设计-腾讯产品经理核心能力浅析市场用户调研与分析
腾讯产品经理核心能力浅析市场用户调研与分析关于“市场/用户调研与分析”,都有哪几个层级呢?班莱班县每一个层级的其要求又是怎么样呢?我们又需要如何实现呢?田彬将为一系列大家揭晓一系列答案。
通过研究‘腾讯产品策划能力框架’的4类19项能力,老王准备迎头赶上第一个的第一个首要目标能力,是专业技能类目下的整个市场/用户调研与分析能力(客户导向):主动通过切身感受各种渠道了解用户反馈,掌握一定的调研方法论,持续优化产品。
通过上述定义让我们知道的知道,之所以要具备这样的生存能力,究其本质是为了了解用户反馈,持续优化产品。
或者可以定义成:通过市场/用户调研与分析,挖掘用户存在或潜在的需求,从而推算出或完善产品的特性。
用常用的话术,要做的就是消费需求挖掘(用户访谈、调查问卷、竞品分析等)、需求分析,然后实施产品设计,持续优化产品,这是系列产品经理尤为最基本的事儿了。
但是为什么不是客户端用户调研与预测,而带了个市场呢?老王认为这是宏观政策与认为微观的角度不同。
让我们举个栗子,看看什么是市场/用户调研与分析?比如说你是做SaaS的,有一次公司做了宏观经济运行市场调查,你通过观察市场调研普遍现象,发现小型酒吧在采购原材料时,交割以及付款存在扯皮等问题,而且问问供应商比较困难。
这个时候,你决定做一个市场调研,去看看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情况。
然后你做了一个调研投资计划,想发放一个调查问卷,为期2周,发放给全北京300家大中小型餐厅进行调查。
结果你大型餐厅基本上都有相应的系统,哪怕是不自行开发,有采购的能力。
而中小型餐厅旅馆百分之九十都没有系统,因为价格太昂贵,人工完全可以满足,你基于对互联网的打探,认为互联网可以解决这个现象。
这就是通过市场调研发现的需求,这个时候,你确定这是一个砝码,但是为了验证这个假设,有的放矢你决定进行深入的用户访谈,所以你又走访了几家餐厅,跟餐厅老板和负责的大厨和财务进行了沟通,了解他们遇到的具体问题。
顶级产品经理的产品观(三):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
顶级产品经理的产品观(三):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转载:简书——三体馒头/ 产品干货 /产品经理工作必备:七大常用文档写法110份产品需求文档(PRD)模板150份超好用的简洁风PPT及简历模板38个经典产品经理面试题回答思路校招产品经理:52道经典面试问题解答思路/ 产品教室 /我的朴素产品方法论讲透产品经理简历撰写基本法产品经理岗位扫盲串讲产品经理面试三大必杀技/ 产品圈子 /欢迎加入,“穆宁和他的朋友们”大家好,穆宁产品教室从今天开始,将会为大家连续带来三期专题节目:《顶级产品经理的产品观》第一期顶级PM的产品观(一):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第二期顶级PM的产品观(二):滴滴产品副总裁俞军第三期,带来分享的是腾讯微信高级副总裁张小龙。
本文涉及的所有内容,均梳理于张小龙日常接受访问,及演讲报告中提到的观点,并做出精华重点内容概括,及相关概念的延伸。
祝您阅读愉快。
张小龙谈产品还是你们用户爽,哪里爽到哪里,苦的是做互联网的,要整天分析你们的阴暗心理好让你们更爽,还不能明说。
2010-11-27 23:18一个产品,要加多少的功能,才能成为一个垃圾产品啊!2010-11-27 23:24如果说产品做的一切都在满足用户的虚荣,热闹,逃避,贪恋等,那么,大众同样都有受虐的心理,为什么不做一款产品去虐待他们?2010-12-06 00:47网络尚未普及的时候,产品必须依靠功能多来取胜,并且产品是自成一体的。
网络普及后,才催生出一种新的产品形态:产品极简,反而有利于在网络这个大生命体中自我繁衍,并且产品是面向连接的。
2010-12-15 16:03好的网络产品,必然是无法预料其会不会成功的。
成功的产品,刚好是“碰巧”成功了。
但这个碰巧并不是创造者的运气,而是,这个产品刚好能在网络生命体中生存和繁殖。
就像我们无法知道一个小孩为什么成长如此迅速一样,我们无法知道一个网络产品为什么会成功,即使做的人,也应该感谢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好的产品创造了长期的用户价值。
形成闭环的商业模式或生态。
核心功能体验具有明显优势。
产品方法论1. 基于生态的战略设定。
战略是所有战术的基础,因此,基于战略的产品设定,是所有动作里最核心及最早要做的。
战略不清淅或战略里的生态环节缺失,会带来产品方向及核心价值的不清淅,会极大浪费和增加产品、运营成本,或者说是产品根本没有往下走的可能性;2. 差异化的核心价值。
不求更好,但求不同。
如果需要在“更好”、“不同”里选择时,我会选择“不同”。
“不同”代表着我们产品所能为用户提供的某种刚需,是其他同类产品所不能提供的,即使前端体验、流程不够好,用户仍然会坚持使用它。
早期的腾讯QQ社区战略里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2000年左右的时期,市场上直接竞争的IM产品约11家左右,一半以上属上市公司或大资金背景支持下的,在沟通效率的解决上,其实大家都差不多。
但腾讯QQ的差异处理在于,将“有效关系“放在前面,让早期用户使用IM的动机在于获得聊天用户(关系链)。
当时的产品方式是以IM为纽带的聊天室及BBS社区,解决了IM中两个大问题:一、我的陌生好友从哪来;二、除了实时沟通,我们还可以怎么表现自已。
毫不客气的说,在2001年以前,QQ的核心用户都是被QQ聊天室与BBS社区形成的人文关系病毒式延伸,形成了一个基于有关系的立体化社区后,产品的核心价值已和另11家完全不一样了。
3. 运营机制预埋。
任何一款产品的快速成长,都离不开长期运营策略的支持。
为什么说是长期的运营策略呢?因为短期、多变的策略其实对产品是伤害来的,绝大部分产品是死在这个环节上面的。
只有单一、集中的长期策略才能有效支持用户习惯和认知的养成。
因此,相应的运营策略与原则,必须在早期就预埋。
像“悦动圈”的晒跑+跑步红包利益,就是很好的案例。
(哈哈,胡茂伟(悦动圈的CEO)是不是要给我发个红包神马的?)4. 短平快。
这个是通用规则了,简单说一下:短:即要做到流程短、触点直接,别让业务需求干扰用户核心价值,能省的干扰因素尽量干掉。
平:用户准入门槛越低越好、需要用户思考的东西越少越傻瓜越好,量级永远是互联网产品的首要解决的。
快:没啥说的,小版本快速迭代,唯快不败啊。
问题多没关系,你改得快就是了,用户骂归骂,但会觉得我们是在努力。
最怕憋大招、出大版本,市场真心不等人。
这个理论其实大家都懂,主要就看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能否应用上。
更多的实际情况是,大量“热心”的同事在实施过程中不断的加需求改需求,甚至动用级别权限来“支持”。
这个主要考验产品人员的产品控制权及情商了。
创业团队管理:都是成年人我自认为是比较懒散的人,在团队管理方面,尽可能的能简则简,能懒则懒。
我的艺术家脾气比较重,所以一直粗放式管理(其实还有合伙人嘛,让别人多管点,哈哈)。
只要产品运营上方向不犯大错,团队的规模总是在变大的(从大变小的就不在此列了,那种属于创业失败了,哈哈)。
所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团队人员问题,我的态度是:抓大放小,即当前规模下的团队所产生的问题,与企业文化、业务流程有关的先处理,其他的一概不处理,省点时间做点更有价值的事儿吧(我觉得咱天天弄那些鸡毛X皮的事儿,自己的时间成本太掉价了)。
等规模又壮大一些的时侯,之前的问题就自然消失了,当然,同时又有相应规模下的团队问题产生。
反正我算是比较懒又喜欢不负责任,总觉得大家都成年人,既然加入创业团队是彼此的选择,玩不来或有情绪,那也是自找的。
如果把我搞烦了,开掉就好了,不想花时间去苦口婆心做教育工作,更不期望改变他人(改变他人的时间成本和协作成本太高)。
跨界的玩法:金融到艺术因为这些年来的创业,涉猎的业务很多,有门户、社交、社区、电商、母婴、儿童、游戏、互联网金融等等。
目前我主要是在做互联网金融版块,做这块业务的原因,缘于早几年的金融破产经历,算是个契机吧。
接触的业态越多,越觉得什么都差不多。
无非是业务内容和准入门槛不一样,但商业的核心是不变的。
我倒是觉得能涉猎多个行业和多个版块的玩法,对自己是很好的学习和积累。
坦率说,挺喜欢这样的状态,特别是现在跨界的玩法越来越明显。
个人最近关注金融及资本运作方面的事情比较多一点,未来应该会关注互联网艺术领域。
产品策划不只是画原型做交互我觉得整个行业,对产品经理或产品策划的价值传递上,是比较浮燥的引导。
现在看到大量的毕业生或互联网工作者,或者是说整个互关网行业,对产品策划似乎过于热衷了,大量的学习充斥在产品的视觉设计、交互、原型上面,我不太习惯这种气氛,所以这些年来,很少参加行业沙龙或产品交流会。
或者说,我喜欢小范围式的交流吧。
因为我认为产品策划的成功与否,与策划者本身的综合素养是非常相关的。
对我而言,合格的产品经理应该有足够的经历及团队实践,真不是有idea、喜欢互联网就能做的。
所以,我一直鼓励我的产品团队,应该主动开拓自己在艺术、哲学等领域的经验,同时保持丰富的生活体验,勇敢尝试些灰色的事情,多恋爱,好好体验。
早期的互联网,做个人站长的时侯,大家都没有产品策划的概念,从业者也没有机会系统学习什么产品知识。
所幸的是因为一直在从事相关工作,无形中都在实践中吸收了,想起过往的从业经历,留下来的只有对过往团队的感恩。
最为感激的应该是Daniel和Tony(腾讯五大创始人中的两位),因为他们与Pony一样行事低调,不求光芒,年青时我比较张狂,是他们私下循循教导,既是兄长又是师长。
我很清楚自己的心结,总希望自已能做好一点,至少拜见老领导时能给他们长长脸吧。
因为他们的影响,所以在产品策划上,我总是用笨方法,老老实实一遍又一遍的将自已变成用户去操作产品、业务、运营的全流程,努力寻找并推动解决方案落地,不要把自己太当一回事,也不要把需求方太当一回事。
总而言之,对产品人员而言,不限于产品的综合能力是关键。
遇到太在意分工、职权和去埋怨业务瓶颈的产品人员,赶紧干掉就是了。
运营与策划是合体产品与运营本身密不可分。
反观初创公司里对这些也越来越细分,真的比较担心。
早期分工过于明确导致的现象是,做产品的说运营不给力,做运营的说产品太烂,做需求时又出现产品需求和运营需求之分,貌似像对手一样。
我以前做产品经理的时侯,好像没有过这样的烦恼,因为整个产品的输入与输出工作,都在产品经理的推动之下,不管是产品的数据还是运营方式,都是作为产品经理去承担或推动的。
如果是初创公司,最好不要细分这些岗位吧。
初创公司的运营体系搭建初创公司也分很多种,主要看团队规模和所处的行业要求(说白了就是看启动资金多与少及行业本身对此的专业区分度大不大)。
如果按最初期的小而美团队建制看的话,从创始人层面,运营是大而全,除了研发以外什么都做,什么都管的,所以在我的认知里,早期不必分开搭建,最好都是在负责运营版块的合伙人下面。
因为早期的团队人才引进,绝对是因人设岗,同时又是粗放式的岗位设置,不可能有太多细分,范围粗一点,有利于早期核心员工的综合能力提升。
补充一下,如果是大运营的概念,则同时包含了市场岗、产品岗、销售册。
建议在初创期,简单分为“产品运营”和“市场营销”两个方向去区格它们,这样会更聚焦一点。
“产品运营”的重点是产品如何实施、持续的用户价值挖掘、长期的用户规则,日常运作机制及互动机制,属于内功型,“市场营销”的重点是外部合作、分成机制、品牌包装、渠道管理等,属于外功型。
运营团队怎么架构,需要哪些岗位合适?互联网平台类型的运营团队作所需要的类型人才大体类型分三种,具体岗位的编制多少及比例就看所处行业的重点了:内容运营类人才:负责内容生产或再生产,如内容编辑、主编等类型互动运营类人才:负责社区或用户互动体系管理,社区管理员、社媒等类型合作运营类人才:负责外部合作咨源引进及方案落地,如商务BD、策划专员等类型基于以上的岗位所涉范围,对所负责的中层管理或合伙人层面其实要求是比较高的,需要相关负责人不仅要懂业务,还要了解产品节奏,自身有一定的早期资源用于商务拓展,最后有一定重点攻坚的能力(早期的核心团队必须有这个能力啊)。
商业化产品,如何在盈利和用户体验之间平衡?我不太习惯用“商业化产品”去给产品贴标签,用“产品的商业价值挖掘”比较容易接受。
从来不觉得盈利和用户体验之间是对立的,所以我觉得平衡之说不太恰当。
能够长期提供价值的产品,代表着其上下游的生态链中自然而然的有许多可赢利的业务在产生了。
良好的用户体验即代表着支持这些体验的生态链已健康、可持续发展,基于上面的业务应足够满足收入或盈利的可能了。
用另一种角度来说,应该是,要做到收费让体验更爽。
(至于是向C端还是向B端收费,视产品生态而定了)。
比如说,现在的比较流行的直播秀场类产品,如果你不向C端用户收费,怎么满足为大量的金主来存在感的诉求。
事业与生活因为一直在创业,所以已习惯了不太稳定的作息和生活。
已婚人士和单身狗最大的区别,应该是要考虑家庭的支持。
前方打战,后院不能起火。
昨天LP微信我说:“这周在家里只吃了两次饭”,言下之意是最近外面的应酬或加班多了点。
因为有了两个娃,所以LP也希望做爸爸的常在家里和小朋友互动一下。
就是这些简单的诉求,一旦创业,总有一定的取舍。
中国大陆的竞争环境本是如此,更多比你优秀的团队在奔跑,你总要保持节奏不掉队才行,千万别被媒体上那些高大上、华丽丽的创业鸡汤给忽悠了。
创业过程,就是一个身心俱累的过程,我相信谁也不喜欢加班应酬什么的,有时间看看电影、画个画、玩音乐多好。
不过国内的创业环境和国外不太一样,我们的创业的主流思想还是以创富为主(最好同时也有梦想,不过得在经济基础之上,投资人可不是慈善家),自然而然要讲究效率,团队对领头人有这个快速成长和壮大的期望,咱不能带头打击积极性。
幸好家里人都能理解创业需要的付出,我和太太都属于比较开明超前的,能享受自己的生活状态,咱不跟别人比。
平常私人时间比较少,通常晚上十一点后吧,所以养成了凌晨两点左右睡的习惯(早上七点起床),不管怎么样,我还是坚持自己想要过的生活,我说的生活不是指单纯的柴米油盐,它应该是能让自己特别热爱和享受的某种状态。
平时特别喜欢画画和玩音乐,毕竟以前的专业就是绘画,又因为热爱音乐玩上了乐队。
这两种是特别能让我能静下来的状态,很享受。
前年搞了个私人画室,目前每周都争取点时间去画一下,希望将来能有更多时间画画。
#专栏作家#Blues,微信公众号:BLUEMIDOU,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迅雷产品总监,原YY语音、腾讯高级产品经理。
具有十年产品经验,多年产品讲师经验。
著名自媒体人,WeMedia自媒体联盟成员,十佳自媒体人之一。
擅长产品策划、产品运营、数据分析、用户研究、行业分析等。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中国最大最活跃的产品经理学习、交流、分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