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的大小》说课稿
可能性的大小说课稿
《可能性的大小》说课稿成都市培华小学:陈萍1、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年级上册《可能性的大小》第一课时《摸球游戏》,首先我们来说一说什么叫可能性?(课件)可能性是指事物发生的概率,是包含在事物之中并预示着事物发展趋势的量化指标。
2、 对于小学阶段有关可能性的知识内容是怎样安排的?(课件)3、 请各位老师和我一起来看一看这个表格,特别是它的表述方式,从这个表述方式上我们可以发现以下两点:第一、 对可能性的几种情况逐渐的趋于完整,由开始的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存在,到后面出现可能性有大、有小、有相等的情况。
第二、 再看它的表述方法,最先只是“一定、可能、不可能”,后来逐步过渡到“经常、偶尔、可能性很大、很可能…….”也就是说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它的语言表达更加的精准化,遵循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到目前为止,我们能够用语言来定性描述可能性的几种情况几乎已经全部出现了,但对于可能性大,大多少?可能性小,小多少?到底有多大?有多小?如果要表述得更准确,这个时候就只能用“数”来表达了。
所以,就产生了我们学习本单元知识的必要性。
(课件)可以说:五年级的可能性的学习是由定性到定量,它发生的是一个根本性的、质的变化!4、 接下来我们重点看一看本课的教材(出示课件)由于概率知识本身的抽象性,所以教材以活动来贯穿全课(1) 首先,第一个活动:通过分别从5个盒子中摸球,说出从不同盒子里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在这里我们不能单纯的理解为对原有知识的复习,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利用这个活动进行追问、进行质疑,让学生产生用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需求。
到底怎样追问质疑,在后面的教学设计中我将回说到。
(2) 第二个活动,主要解决用0和1分别表示不可能和一定这两种情况。
(3) 第三次活动则是让学生从实验活动中体会为什么用 、 这样的分数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能用其他更多的分数来表示不同情况的可能性的大小。
(4) 对于最后一次活动,它实际是一个逆向实验的过程,它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运用,是通过用数据来进行推断,培养学生的随机观念,从而渗透随机的思想。
可能性的大小说课稿
可能性的大小说课稿(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可能性的大小》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的第一课时《摸球游戏》。
本章所学习的可能性问题实质上是研究随机现象统计规律,它是概率论与数据统计的基础部分,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初步感受了不确定现象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内容。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基础,让他们知道能用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学生分析: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但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
所以本节课中,我尽量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3.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猜测——实践——验证”,进一步认识客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操作活动中,鼓励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和猜测,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和自觉估计可能性的意识,以及初步的分析、判断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
4. 教学重点:学会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体会到数据表示的简洁性与客观性。
5. 教学难点:将“不可能”、“可能”、“一定”等描述可能性的语言转化为数据表示,并能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对随机思想的理解。
6.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实验记录单,纸盒,硬币,红、白乒乓球若干。
二、说教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选择“引导探索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共同在游戏、观察、猜测、验证与交流中真正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八单元《可能性的大小》说课稿
《可能性的大小》说课稿永修建昌小学余冰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例4、例5。
二、教材分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可能性大小》是属于“统计与概率”中概率的起始知识之一。
通过摸棋子的游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不确定现象的特点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通过让学生摸棋子试验的统计结果来推测袋中何种颜色的球多,并实际验证,进一步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统计规律性。
三、设计理念本节课本着“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创设情境,引发猜测、实践等活动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激发他们探究新知的兴趣。
创设合作交流的课堂氛围,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进一步感受不确定现象的特点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突出学习自主性。
四、教学目标和重难点:1、知识技能目标:进一步体会不确定现象的特点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能根据一定的条件做出正确地预测。
2、过程方法目标: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
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试验操作、分析推理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可能性的大小并将其运用于生活当中。
五、教法学法1、教学: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为了达到本节课的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指导他们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在合作与探索过程中获得知识,并最终能够独立自主地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中学习学会学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
本节课中,学法主要是:猜测——合作探索——交流——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这样一个过程。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8.2《可能性的大小》说课稿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8.2《可能性的大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可能性的大小》是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概念,理解并掌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本节课的内容也为后续学习概率论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概率的基本概念,如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
他们对这些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理解。
此外,学生还应该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概念,理解并掌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概念,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计算方法。
2.难点: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探究、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探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3.讲解:讲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4.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6.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说课稿8.2可能性的大小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说课稿8.2 可能性的大小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中的“可能性的大小”一节,是在学生学习了概率基础知识后的进一步拓展。
本节内容通过大量的实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事件的可能性大小,以及如何通过概率来描述和判断事件的可靠性。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引导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概率的基本概念,如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
但学生对可能性大小的理解和应用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可能性大小的含义,并通过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事件的可能性大小,学会用概率来描述和判断事件的可靠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事件的可能性大小及其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概率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回顾概率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知识讲解:讲解事件的可能性大小及其计算方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3.课堂互动: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概率知识进行解答,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进行解决,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堂小结: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6.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说课稿3篇
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说课稿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可能性的大小—摸球游戏》,见课本第87—88页。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通过实验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客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B.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实验操作的过程,在观察、思考、讨论以及合作交流过程中认识可能性的大小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同时渗透概率的思想,从数的角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体会用数据表示可能性的简洁性。
教学难点:学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四、教具、学具准备我准备了盒子、不同颜色的乒乓球若干个,黑白棋子若干五、教法、学法:(1)引导发现法(2)分组讨论法(3)游戏和抢答六、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欣赏乒乓球队员精彩图片,树立向他们学习、为国争光的目标,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突然问乒乓球比赛时,怎样决定谁先发球的?学生有可能不会答,老师告知乒乓球比赛猜球决定谁先发球。
并问,这样做公平吗?(公平,因为,球在左手和右手共有两种可能性,左手和右手的可能性相等。
)2、摸球游戏(复习可能性的大小)首先,我谈谈第一个环节:摸球游戏。
(贴出五个盒子的图片)(课堂情境模拟)“同学们,老师这里准备了五个纸盒,纸盒里面装有不同颜色的乒乓球,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五个盒子中,哪个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小,哪个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老师,我认为1号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小,因为里没没有白球!”“我认为5号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因为里面白球最多有七个!”“我认为2号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因为里面全是白球!”学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我让他们进行简短的交流。
(这样的引入,学生既复习了可能性的大小,又自然过渡到新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本课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埋下伏笔。
《可能性的大小》教学设计(精选5篇)
《可能性的大小》教学设计(精选5篇)《可能性的大小》篇1教学目标:1、能对生活中事件的可能性进行判定,并能用数字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通过摸球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验证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用“不可能”、“可能”、“一定能”对生活中的事件进行判定,用数字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难点:体会学习用数字表示可能性的方法和探究过程。
教具准备:5个纸盒,黄、白乒乓球若干。
教法与学法: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旧知识的迁移,课堂实践,合作探究与总结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那么今天,在上课之前就让我们交流、畅谈一下自己的理想怎么样?”……(学生畅谈理想,教师适当点评激励)现在老师这里有三个盒子,第一个盒子装有4个黄球,第二个盒子装有2个黄球、两个白球,第三个盒子装有4个白球。
假设老师盒子里的球是有魔力的,摸到黄球你的理想就一定能实现,摸到白球你的理想就无法实现,你会到哪个盒子里摸球呢?为什么?二、探究新知1、学生发言,引出新知(1)学生发言:选择到第一个盒子当中去摸,因为第一个盒子里装有4个黄球,任意摸一次就一定能摸到黄球。
第三个盒子里全是白球,没有黄球,所以不可能摸到黄球。
第二个盒子中可能摸到黄球也可能摸到白球。
(2)教师板书学生发言,板书:一定能可能不可能(3)验证:任选学生到每个盒子中摸4次,看是否和猜测一致。
2、用数字表示可能性,并说明理由。
一定能可能不可能1 1/2 03、实践验证(装有2个黄球2个白球的盒子里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接近1/2)(1)分组。
(2)分工:1人监督(公正性、次数)1人统计(共摸20次,每摸完一次把球放到盒子里,摇一摇,有画正字法统计摸到黄球的次数。
)(3)活动开始,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组汇报、交流。
有的组少于10次,有的组正好10次,有的组多于10次,这是因为理论和实践存在着一定的误差,因为有一定的偶然性,是可以理解的。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8.2可能性的大小》说课稿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8.2 可能性的大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的第八章第二节《可能性的大小》是本章的重要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了可能性大小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利用树状图和列表法求解事件的概率。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求解随机事件概率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本节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通过探究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去解释和预测这些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同时,本节内容也为后续学习概率论的其他内容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七年级和八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对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概率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来逐渐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 对概率的理解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理解概率的内涵;2. 在计算概率时,容易混淆条件和概率的计算方法;3. 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概率的概念,掌握利用树状图和列表法求解事件概率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和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概率的概念,掌握利用树状图和列表法求解事件概率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如何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抛硬币、抽奖等,引导学生思考概率的概念。
2.讲解:讲解概率的定义,以及如何利用树状图和列表法求解事件的概率。
3.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可能性的大小》说课稿
试说《可能性的大小》一课柯城区实验中学童永东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节《可能性的大小》我们知道,分式是表示数量关系的工具,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模型.本节课的内容是分式的起始课。
下面我将从教学背景、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说明四个方面来具体阐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一、教学背景1.教学内容分析(1)地位与作用:《可能性的大小》是浙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事件的可能性》的第二节。
在本章的第一节课,学生已初步体会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意义,学生能按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对事件进行分类,会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进行统计,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通过实例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意义,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是由发生事件的条件来决定的,从而为下节课学习概率意义及其计算做好认知铺垫.(2)重点: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意义(3)难点:例2的问题情境比较复杂,需要统计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的结果数,是本节教学的难点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意义是《事件的可能性》这一章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进一步认识等可能性的意义的前提,因此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意义是教学的重点.但由于学生在小学里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认识中存在着这样的局限性:只会判断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缺乏对较复杂情境里的事件发生的可能结果数统计的知识和能力,所以例2中对结果数的统计是教学的难点.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进一步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意义,会在简单情境下比较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例2中较复杂问题情境的分析、探究,渗透科学统计思想和概率模型,加强学生对问题的识别和判断能力.(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的同时,体会数学的方法和加强用数学的意识.经过小学阶段和七年级上册的学习,学生初步养成了自主探究意识,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一方面,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等有所了解,本节内容是对相关知识的一个深化,因此研究与学习的方法与以前相类似;另一方面,初中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利用统计的思想来分析较复杂情境下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需要一定的分析问题、抽象概括的能力.所以我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以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为出发点,确定以上3个方面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二、教法与学法基于以上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在本节课主要采用“互动教学法”,借助于计算机课件,通过“教师、学生、多媒体三维互动”的模式展开教学.三、教学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对事件的可能性和概率是按照:分步到位、螺旋上升的思路来进行整体设计的。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基本信息•书名: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单元主题: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目标学生群体:四年级学生2. 教材内容概述本单元主要以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为学习内容,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内容,学生将能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理解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学会估算事件的可能性。
•运用常识和观察,判断事件的可能性。
•掌握用词语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进行可能性的无误判断。
3.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四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二单元,主要围绕“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展开。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将培养发现事件的可能性,判断事件的可能性大小,并能用词语描述可能性的能力。
本单元内容涵盖多个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重点内容:•通过有关事件的常识,理解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运用观察和判断,分析事件的可能性。
•用词语描述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进行可能性的无误判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学会估算事件的可能性。
•运用常识和观察,判断事件的可能性。
•掌握用词语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进行可能性的无误判断。
2. 能力目标•能够观察和分析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能够用简单的词语描述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能够进行可能性的判断。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可能性的敏感性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互相帮助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运用常识和观察,判断事件的可能性。
•掌握用词语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2. 教学难点•进行可能性的无误判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件以及它们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 概念讲解2.1 可能性的概念可能性是指某个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程度或概率大小。
我们可以通过常识、观察和推理来判断事件的可能性。
2.2 用词描述可能性的大小在描述事件的可能性大小时,常用以下词语:•必然发生•很可能发生•可能发生•不可能发生3. 实例分析通过一些具体的示例,引导学生观察、判断以及用词语描述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可能性的大小-北师大版
可能性的大小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可能性的大小—摸球游戏》。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第一节《摸球游戏》87-89页。
2、教材分析:(1)二年级上册,学生学过《抛硬币》,初步感知:一定、可能、不可能。
(2)三年级上册,学生学过《摸球游戏》,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会用一定、经常、偶尔、很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
(3)三年级下册,学生学过《猜一猜》、《转盘游戏》,进一步认识了可能性的大小。
(4)在四年级下册《游戏公平》的学习中,他们又认识了等可能性。
而本学期所学的概率知识主要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所以说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前三个年级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与发展。
3、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及五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我将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1)知识与能力:通过摸球活动的情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客观事物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摸球、猜测、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同时渗透概率的思想,从数的角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教学重、难点:因本课是让学生从活动中进一步感知可能性的大小,所以,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理解并掌握用数表示客观事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难点是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二、说教具、学具: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求知欲,我准备了盒子、各色的球若干个。
三、说教法、学法:为了更好的实现本课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主要采取用(1)游戏引导法:教学中通过游戏让学生去自己动手探索、发现问题、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以下几部分展开教学(出示流程图):创设情境------感知数据------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应用新知四、说教学程序:(一) 创设情境(复习可能性的大小)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通过摸球游戏”这样的引入,学生既复习了可能性的大小,又自然过渡到新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本课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埋下伏笔。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乘除法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授的。
这一章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可能性的概念,能够运用可能性的大小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推理。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如投掷骰子、抽奖等,来感受和理解可能性的存在。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将能够掌握如何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如何通过增加样本数量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等知识。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的学生中,大多数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和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已经有了初步的“可能性”的概念,比如在玩游戏时,能够理解掷骰子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
但是,对于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表示和计算可能性的大小,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可能性的概念,并用数学的方法来表示和计算。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1.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能够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和理解可能性的存在,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可能性的概念。
2.如何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和理解可能性的存在。
3.如何让学生用数学的方法来表示和计算可能性的大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采用以下方法和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可能性的概念。
2.采用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可能性的存在。
3.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让学生掷骰子的游戏,让学生初步感受可能性的存在。
2.新课导入: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并能够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4.3 可能性的大小|冀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4.3 可能性的大小|冀教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可能性”的含义与大小。
2.利用图形解释可能性的大小。
3.能够进行简单的可能性大小比较。
二、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可能性”,并学会用图形表示。
2.让学生学会通过图形判断可能性的大小。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可能性的大小比较。
三、教学准备
1.打印练习册及答案。
2.准备黑板、彩笔、磁带、录音机和图片等教具。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让学生做如下题目,考察学生对可能性概念的理解。
•“下列哪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最大?”
•“下列哪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最小?”
2. 概念讲解
教师利用图片等教具,让学生了解“可能性”的含义,并掌握如何用图形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3. 课堂练习
教师放映课件,让学生看图形,判断图形的可能性大小,例如:
•“你觉得图形 A 和 B 哪个可能性更大?”
•“觉得图形 C 和 D 的可能性哪个更小?”
4. 合作学习
教师分发练习册,让学生们结成小组,合作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并通过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
5. 全班分享
教师让学生代表小组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法,并总结各组之间的差异和共性。
五、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是对“可能性”的大小进行了讲解,并且用图形辅助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及大小。
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熟悉图形的含义,提高判断、比较的能力。
六、作业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理解,并准备好听口语文的跟读练习。
莱西市 王志强 《可能性的大小》说课稿
《可能性的大小》说课稿莱西市第二实验小学王志强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可能性的大小》,这部分内容是青岛版五年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107——108页的教学内容。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图、统计表及初步认识不确定现象,能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统计和可能性以及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出预测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可能性的现象在生活中普遍存在。
“可能、一定、不可能”等词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被广泛的运用,学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三、教学目标根据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掌握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规律。
2、能借助实验,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初步体会统计的工具性。
3、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发展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摸名片游戏,探索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规律。
教学难点:充分体会可能性的大小规律。
五、教学策略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本节课我主要采取“问题引领”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经历猜测、验证、总结概括的过程,总结规律,建构认识。
六、教学过程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课前游戏激趣→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探究规律→自主练习,应用规律→梳理小结,当堂检测”首先是课前游戏激趣,导入新课本环节我设计了四次用名片摸奖的游戏,游戏规则:摸一次,摸到属马的得奖。
摸到其他的不得奖。
第一次是4张属相全都是蛇的名片,提出问题:可能摸到奖吗?为什么?第二次是4张属相全都是马的名片,提出的问题是:可能摸到奖吗?为什么?第三次是3张属马的、1张属蛇的,问题:可能摸到奖吗?为什么?第四次是1张属马、3张属蛇的,问题是:可能摸到奖吗?为什么?通过四次摸奖游戏,然后创设问题:你愿意从哪组里面摸奖?为什么?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摸奖这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可能性的大小说课稿
可能性的大小说课稿一、说教材《可能性的大小》是数学课程中概率部分的重要课题。
本文在课文中起着桥梁作评,既是对以往学习的总结,也为后续深入学习概率论打下坚实基础。
它主要探讨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概率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对不确定性事件的判断能力。
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尤为重要,它位于概率模块的起始部分,是学生初次系统接触可能性大小概念的关键章节。
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个小节:1. 可能性的定义:介绍什么是可能性,以及如何用分数来表示可能性。
2. 事件的分类:将事件分为确定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
3. 可能性的计算: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计算简单事件的可能性。
4. 概率的应用:介绍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概率的重要性。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掌握可能性的表示方法,会计算简单事件的可能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确定性事件的敏感性和应对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可能性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以及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概率模型,以及如何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学生对可能性概念的理解,避免将可能性与确定性混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将概率知识内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在此基础上,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将概率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四、说教法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启发法:在引入可能性概念时,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设置一系列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我会提出以下问题:“扔一个骰子,哪个面朝上的可能性最大?”、“在一副扑克牌中随机抽取一张,抽到红桃的可能性是多少?”等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从问题中发现可能性规律。
可能性的大小说课
《可能性的大小》说课曹光彪小学陈懿懿《可能性的大小》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学习有关“统计与概率”的知识。
我们都知道统计与概率的研究基础是数据,而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据收集能力,学过了条形、折线统计图,但对于如何分析数据去感知可能性的大小是缺失方法的。
因此我采用了教材中的抛硬币的小试验,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的统计知识来经历数据分析的过程,能感悟到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
鉴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 经历可能性的试验过程,体会数据的随机性,知道不确定现象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不确定现象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3.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为了落实以上目标,在探究新知时,我设计了以下两个环节:1.动手操作,感受等可能事件。
通过个人先试验,收集数据,然后汇总小组、全班和年级的数据,即时生成统计图,帮助学生进行简单数据分析,让学生能较直观地发现随着抛硬币的次数不断增加,硬币正反面出现的次数越来越接近,逐步感受到数据的稳定。
当然学生的数据是远远不够的,我还引用了数学家的试验数据,让学生正确理解“当抛硬币的次数越来越多时,出现正、反面的次数越来越稳定于总次数的1/2”的含义,由此得出相关结论。
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体育比赛中,用抛硬币选择场地能体现比赛的公平、公正。
2.变式练习,感知可能性的大小在摸球的练习中,我设置了几个问题。
问题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感知摸出每个球的可能性相同。
问题②则是提醒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要排除干扰信息,同时过渡到问题③④,在摸出每个球的可能性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红球和白球的数量,来确定摸哪种颜色球的可能性大。
之后我又跟进了判断练习,并让学生了解在总数相同的情况下,如何增加或减少摸出红球的可能性,初次感受概率从0到1的过程。
在练习时,我分了3个层次。
第一层,基础练习(按要求写卡片),这是面向全体学生,是对今天所学知识的巩固。
“可能性的大小”说课
“可能性的大小”说课安庆市公园小学裴凤玲一、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87页“可能性的大小”是让学生通过摸球游戏活动学会用分数来刻画可能性的大小,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从定性走向了定量化。
学生在三年级已认识到客观事件出现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在四年级已认识了等可能性,体验了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由于概率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学生在理解“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尤其是对“一定”用“1”来表示时有一定的难度。
教材中用对话框的形式——“从第2个盒子中一定能摸到白球,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1”把“一定”用“1”表示直接告之给学生,显得很突兀,我认为这样做学生很难接受和理解,“一定”要用“1”表示,这个“1”与分数单位“1”有什么联系?如何帮助学生自主地把这个“1”与分数中的单位“1”建立起联系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设计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改变教材对知识的呈现顺序,顺应学生的思维,突破教学难点。
教材安排的“摸球游戏”活动中,按顺序呈现了5个盒子,先学习用“0”来表示“不可能”,然后学习用“1”来表示“一定”,而且“不可能”用“0”表示、“一定”用“1”表示是用类似规定的形式告诉学生的,最后安排学习用分数来表示“有可能”。
这与学生认识分数的顺序是相反的,学生所学的分数知识无法在这里得到顺应,教学难点得不到突破。
学生在学习用数表示“一定”时,往往存在一个错误的想法,就是有几个同颜色的球,摸到这种球的可能性就用几来表示,无法把具体的数与表示概率的可能性区分开来。
鉴于上述分析,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对教材的使用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整,将原有的呈现顺序改为先学习“不可能”用“0”来表示,使学生明确可能性可以用数来表示后,接着学习用分数来表示“有可能”,最后学习“一定”用“1”来表示。
这种顺序的调整,顺应了学生原先思维中对分数认识的过程,使得把硬塞给学生“一定”要用“1”来表示的东西变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得出的知识。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1、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可能”、“不可能”的概念;2.能够根据情景判断事件的可能性;3.能够按照可能性大小排列事件。
二、教学重难点•“可能”、“不可能”的概念及运用;•按照可能性大小排列事件。
三、教学准备•数学教材;•同步练习册;•白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老师用例子引出新的数学概念——“可能”与“不可能”。
例子:“如果你在校园里看到一只鸵鸟,你觉得这是一个可能的事件吗?”•让学生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回答:“不可能。
”•引导学生思考:“那么,校园里的发生车祸呢?这个事件是可能的还是不可能的?”学生回答:“可能。
”•老师进一步解释:“所以,我们说某个事件是否可能,需要根据当前的情况来判断。
”2. 实践探究•让学生分组,每组用白纸板写下他们所想到的事件,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判断这些事件是“可能”、“不可能”;•老师可以根据课堂时间的安排,选择带给学生一张图片或者记录几个事件,每组学生根据图片或者事件去判断其“可能”、“不可能”。
3. 整合合并•让每组学生上台分享刚刚列出的事件,老师可以用句子“我们来看看这项事件是否可能”或者“这项事件是可能的吗?”引导学生答案。
4. 拓展延伸例题:把以下事件按照可能性大小排列:1.在雪地上摔倒;2.在公园里碰到一只老虎;3.身高1米的板凳上坐满10个人;4.今天是星期四;5.吃下一顿丰盛的午饭;6.在学习中摸到自己的耳朵。
老师在引导学生算这道题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判断、写数字、再交流研究。
最后,老师在黑板上列出正确的大小次序。
五、课程评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可能”、“不可能”的概念及其运用方法,能够根据情景判断事件的可能性,并且能够按照可能性大小排列事件。
通过本课堂,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思维变得更加敏捷和灵活,同时也对数学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能性的大小》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87~89页,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的第一课时。
这一部分内容属于课程标准“统计与概率”领域。
教学重点我认为应该是联系分数的意义,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难点是根据实际情况正确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二、说目标
《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应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在具体情境中对可能性的体验。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节课我制定了以下几点教学目标:
⒈通过实际操作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客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⒉使学生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⒊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渗透概率的思想。
三、说教法和学法
1.在教法的运用上,我主要采用谈话法贯穿整节课,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配合使用分组讨论法、实验法和多媒体直观演示法,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善于吸取他
人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逐步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2.“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节课,我主要是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有根有据的思考、探究和交流。
通过“猜一猜”“试一试”“想一想”等活动,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
四、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1.是为了让学生发现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课堂一开始,我首先课件出示了3个红球和1个白球,并对学生提出问题:任意摸一次,可能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可能性大?以此,让学生自己发现:可能性的大小与盒子里球的数量的多少有关。
2.是为了让学生会用“0”和“1”来表示可能性
这时候,我出示了2个红球,并抛出问题:能否摸到白球?借此引出,用0表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紧接着,又抛出问题:能否摸到红球?借此引出,用1表示一定能发生的事情。
再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身边有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为0,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为1。
3.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在这里,我出示了1个红球和1个白球,提问学生摸出红球的可能性是多少?可以用一个什么数来表示摸出红球的可能性?
再出示了(2个红球和1个白球的情况,红、黄、白各1个的情况,还有最后的红、黄、白各2个的情况)为的是让学生能够掌握用分数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4.摸奖游戏
这个部分,我掺入了一个实验活动,通过转转盘和摸球的摸奖活动,让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并联系到生活中可能性的大小。
5.巩固练习
这部分我是把课本里的部分习题,拿到课件上来让学生做,加深学生对可能性大小的理解。
6.概括总结
总结这堂课,提问学生:都学到了什么?以便了解到这堂课的效果如果。
这就是我个人的总结,不足的地方还有很多,希望各位老师可以给我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