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铁出入口的形式

合集下载

对上海地铁车站独立出入口形式的思考(精)

对上海地铁车站独立出入口形式的思考(精)

对上海地铁车站独立出入口形式的思考摘要:上海数百个地铁车站出入口对方便乘客进出站及城市景观和谐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通过对上海地铁车站独立出入口形式变化的分析与思考,寻找出其演变的规律,并提出一种能够兼顾有盖式与开敞式优点的敞篷式出入口方案,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地铁车站;独立出入口;有盖式;开敞式;敞篷式地铁作为一种技术成熟的公共交通工具,以其快捷、安全、准点,载客量大等特点,满足了当今城市的交通发展需求,日渐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体。

以上海为例,至2010年,上海地铁将建成11条线路,总长达400 km,设置约260座地铁车站。

按一座车站有3个出入口计算,由此形成的数百个地铁车站出入口对上海城市的景观构成了重要的影响。

随着城市景观建设及人们审美要求的日趋提高,地铁出入口采用何种形式越来越受到设计者的关注。

为此,对现有的上海地铁车站独立出入口的形式进行初步分析,找出其演变规律,并提出一种新的地铁出入口形式。

1 上海已建地铁车站独立出入口的概况目前,上海已有6条运营的地铁线路。

1995年建成的1号线出入口以与车站物业结合形式居多,独立出入口大多为开敞式;此后的2号线又以有盖式出入口居多,仅在少数交通要道设置开敞式出入口;2005年底建成的4号线和2007年底建成的6、8、9号线出入口呈现出开敞式明显多于有盖式;现在,地铁建设单位又力推有盖式出入口,并对已建的开敞式出入口加建顶棚。

如此的反复,其矛盾的焦点就是地铁出入口的使用功能与城市景观两者发生了冲突。

地铁设计者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提倡能够遮阳避雨的有盖式;城市规划管理者则从城市景观的角度出发,力推无遮盖、不影响周围景观的开敞式。

2 地铁车站独立出入口形式的分析根据对上海已运营地铁车站有盖式和开敞式出入口使用情况的分析,两种情况各有利弊。

开敞式出入口由于高度较低,采光好,对光线遮挡较少,且有通透感,对城市景观和周围建筑的影响较小,但也有很多使用上的弊病。

浅谈地铁出入口、风亭设计

浅谈地铁出入口、风亭设计

浅谈地铁出入口、风亭设计摘要:本文介绍地铁出入口、风亭的类型,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地铁出入口、风亭的设计,提出应结合周边环境,装饰设计及形态等观点,并深入探讨和分析了地铁出入口、风亭的人性化设计,以期指导今后地铁出入口、风亭的建筑设计。

关键词:出入口类型;风亭类型;外观设计;设计原则一、出入口1概述地铁车站出入口是连接地铁车站与外界的建筑物,是乘客进出车站的通道。

为吸引和方便疏散客流,车站出入口以分散的形式布置为宜,通常一个车站设置2 个~4 个出入口。

随着地铁网线的不断扩展,城市内地铁车站出入口数量不断增加,其作为城市建筑的一部分,必然对城市景观和城市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车站出入口的设计除满足吸引、疏散乘客的需要外,还应满足城市规划和城市景观的要求,做到协调、美观、易于识别。

2出入口的外观设计2.1地铁出入口类型1)开敞式出入口:口部不设顶盖及围护墙体的出入口称为敞口式出入口。

从行人安全考虑,除入口方向外,其余部分设栏杆、花池或挡墙加以围护。

敞开式出入口由于高度底,采光好,对光线遮挡较小,却有通透感,对城市景观及建筑影响较小。

但也有一定的弊端,例如:楼扶梯暴露在室外,雨天楼梯湿滑,给乘客带来安全隐患,需要提高出入口下端排水要求,扶梯遇水易腐蚀和损坏,还由于敞口的防盗卷帘设置于通道内,出入口扶梯处于开房位置,不利于夜间管理。

2) 独立设置有盖式出入口:口部设有顶盖、周围设置封闭围护墙体的出入口称为有盖式的出入口。

3)与周边建筑结合的出入口:这类出入口的特点是与周边建筑合建,做为同一建筑统一考虑。

2.2地铁出入口设计1)结合周边环境的文脉设计。

整体地把握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植根于环境,讲究整体和协同是建筑设计构思立意到实施建成的关键。

地铁出入口也是一样,要与周边建筑和谐,与周边建筑形式相呼应,2)重视装饰设计。

运用装饰是建筑师在外立面和造型设计上常用的手法,地铁出入口由于体量不大,运用装饰设计对地铁出入口外形的重塑是很好的方法。

地铁出入口建筑设计理念与方法

地铁出入口建筑设计理念与方法

地铁出入口建筑设计理念与方法摘要:随着城市交通压力的日益增大,地铁被证明是缓解交通拥堵、方便出行最有效的交通工具,且逐渐成为城市的交通主体。

地铁出入口是地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客流进出车站的通道。

本文从地铁出入口设置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出发,结合宁波地铁2号线部分车站出入口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分析地铁出入口在吸引客流、疏散人群、引导商业开发、提升地块价值等方面的作用,为今后的地铁出入口设计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地铁站;出入口;建筑设计;环境景观;商业开发一、地铁出入口建筑设计类型1、独立设置有盖出入口这种类型的地铁出入口是最常见的。

地铁独立式有盖出入口设计应简洁、明快、大方、易于识别,适度装修,充分利用结构美,体现现代交通建筑的特点。

应尽可能地减小体量和使其具有良好的空透性。

它一般设置于道路红线外和各种城市广场内,上盖形式丰富多样。

一般来说,整条地铁线路的出入口形式尽量统一和标准化,这样有利于识别和工业化生产、安装。

上盖材料可以采用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或玻璃结构,目前最普遍是采用钢骨架和玻璃墙体的组合结构,这种组合结构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具有美观、体量小、通透、易于识别和便于安装维护等优点,极大地解决了有盖出入口阻碍视野和光线、影响城市景观的缺点,成为有盖出入口的设计的主流方法,宁波地铁2号线的标准出入口已明确统一采用轻型钢骨架和玻璃组合形式。

2、独立设置敞口出入口早期的地铁出入口大都采用这种形式。

这种出入口没有上盖,仅在口部四周设置混凝土或者玻璃墙体。

它形式简单、体量小、造价低,由于其高度低(一般不超过1.5m),对视线和城市景观影响小。

但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单调、枯燥,识别性不够,让人容易误入和产生不安心理。

由于其是露天敞口,最大的问题是雨水进入出入口内,设计时需要考虑排水措施,增加排水系统。

扶梯长期受雨水侵蚀,增加维修成本,且露天扶梯的要求高,其采购成本相应增高,使投资增加。

另外,敞口出入口的防盗卷帘设置在出入口的通道内,楼扶梯暴露于防盗卷帘之外,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容易引起财产的损失和带来一些卫生、治安问题。

城市地铁出入口规划与建筑设计探讨

城市地铁出入口规划与建筑设计探讨

城市地铁出入口规划与建筑设计探讨摘要:随着国家对低碳环保和绿色出行的日益重视,地铁的使用率不断提高,出入口(通道)数量也有所增加。

然而,目前的地铁设计更多地关注于关键位置,比如车站和轨道交通的位置,而忽略了附属建筑的设计。

本文深入探讨了地铁出入口的功能、设计要素,并结合当前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系列的设计策略,以期提升地铁出入口的实用性和人性化,为未来的规划和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铁;出入口;规划;建筑设计随着社会的持续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增长,国民的基础知识和生活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改善,许多人都更加倾向于乘坐安全、经济、舒适的公共交通工具,而地铁则是其中的一个绝佳选择。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地铁的建设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而且还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量。

为此,各级政府和公众对于城市地铁的出入口、通道的规划与设计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本文着重探讨了城市地铁出入口和通道的规划和设计,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一、地铁出入口规划分析(一)出入口规划形式地铁的出入口可以采取三种不同的布局形式:独立式、合建式和下沉式。

每种形式都有自己的优势,例如,独立式的布局更加灵活,可以根据当地的环境条件、交通流量等因素,精心设计,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从而更好地疏散乘客。

在规划出入口时,必须与周围的建筑物紧密结合,并确保建筑物和地铁站出入口的平面布局科学合理。

通常,这种方式会在下沉广场区域使用,能够将地铁和广场连接起来,为乘客提供更便捷的出行方式,同时也能与周围建筑物形成良好的融合。

在设计出入口时,应当特别注重形式和规划的统一性,以确保这种类型的出入口能够满足预期的功能要求,并且能够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因为这一方式的特征比较明显,所以,利用占地面积大的特征,能够实现空间上的良好过渡,进而对于设计也能提供更广阔的设计空间,使整体的艺术性得到提升。

(二)地铁出入口位置和主要路口在对地铁出口位置进行设计时,要注意地铁出口与主要路口的位置的处理,在当前的设计中,对于这部分进行处理时大多选用跨路口式或者偏路口式等方式,但是因为跨路口式的设计方式有着一定的不利影响,因为路口不仅是车流交汇的重要地点,同时也是地下管道的交汇地点,所以对于这一部分进行施工时有着较大的施工难度,难以解决当前的实际需要。

浅谈地铁车站出入口的浅埋暗挖法施工

浅谈地铁车站出入口的浅埋暗挖法施工

浅谈地铁车站出入口的浅埋暗挖法施工摘要:随着大中城市超快速发展,城市地下交通工具,地铁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城市交通的压力,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繁荣。

随着地铁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地下工程界不断创新,提出了许多浅埋暗挖施工方法,CRD法施工不仅对周边环境扰动小、施工效果可靠,降低了暗挖施工对周边既有建筑物的影响,确保了地铁车站出入口施工的安全和工期。

本文阐述了CRD浅埋暗挖法施工技术。

关键词:地铁车站;浅埋暗挖;出入口随着大中城市超快速发展,城市面积不断扩张、人口数量急剧增大,城市交通拥堵不堪,如何有效快速运送大量乘客到达城市重要地区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难题。

作为一种城市地下交通工具,地铁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城市交通的压力,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繁荣。

CRD工法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一种工法,又名“交叉中隔壁工法”。

该方法以地层预加固,以锚、网喷支护为基础,充分发挥加固后的地层与初支体系共同受力,承受外部荷载,以监控量测手段指导施工,控制初支结构的拱顶沉降和收敛,确保开挖洞室和地面建筑物的安全。

与明挖法和盖筑法相比,浅埋暗挖CRD法的最大优点是避免了大量拆迁、改建工作,减少了对周围环境的粉尘污染和噪声影响。

一、工程概况成都地铁6号线土建3标红高路站位于西区大道与红高路交叉路口西侧,车站沿西区大道沿西区大道呈西北-东南向敷设,车站为为地下二层岛式车站.车站中心里程为YDK10+422.395,起讫里程YDK10+264.418~YDK10+526.418,车站全长262m ,共设5个出入口(A、B、C1、C2、D)、2组风亭,其中C2出入口暗挖过DN1600铸铁给水管长6m,开挖断面尺寸为8.2×6.2m,采用CRD法施工。

设计暗挖长度6米,暗挖通过DN1600铸铁给水管。

二、CRD施工技术1、施工工法概述。

各出入口暗挖段施工方法为CRD工法,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使用人工开挖,严格按照“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勤量测、早封闭”的原则进行施工。

地铁出入口设计探讨(建筑部分)

地铁出入口设计探讨(建筑部分)
• 对第三类出入口,我们应该谨慎分析各个可能位置的优劣,并精心设计,强化在紧急事 故下,发挥 其排烟散热,救援与疏散的特殊功能。在设置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 (1)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及当地城市规划部门的规划要求。
• (2)不宜设置在城市人流的主要集散处(如球场、剧院),以免发生堵塞。
• (3)周边不宜有密集的楼群建筑,在出口处应尽可能的创造条件,留出一片空地,方便紧急情况下 的救援与疏散。
通道长度计算情况四l1l3出入口通道设计四2北京地标通道计算长度一适用情况北京地标出入口通道设计四北京地标通道计算长度二适用情况北京地标出入口通道设计四北京地标通道计算长度三适用情况北京地标出入口通道设计四1出入口口部类型1敞口式
地铁出入口设计问题探讨
摘要:
一、出入口数量设置 二、出入口位置布局 三、出入口宽度计算 四、出入口通道设计 五、出地面设计
出入口宽度可按一下公式计算:
Bn M a bn Ct N
式中:Bn为出入口步梯宽度( n表示出入口序号);M 为车站高峰小时设计客流量; a为超高峰系数,a=1.2~1.4;b 为出入口客流不均匀系数,bn=1.10~1.25( n 表示出入口序号);Ct为步梯通过能力;N为出入口数量。
敞口式
半封闭式
全封闭式

出地面设计
2、设计要求:
(1)与城市道路关系:设于道路两侧的出入口,与道路红线的间距,应按当地规划部门要求确定。当 出入口朝向城市主干道时,应有一定面积的集散场地。
(2)防灾要求:地下车站出入口、消防专用出入口和无障碍电梯的地面标高,应高出室外地面300mm~ 450mm,并应满足当地防淹要求,当无法满足时,应设防淹闸槽,槽高可根据当地最高积水位确定。
1、 出入口布置原则

地铁出入口标准口分析设计规范

地铁出入口标准口分析设计规范

地铁出入口标准口分析设计规范篇一:浅谈地铁出入口的形式浅谈地铁出入口的形式问题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地铁出入口的建筑形式对城市标识性、城市地段归属感、时代特色的影响,从不同的视角审视了小体量建筑对于城市设计不可忽略的重要性,并通过对该类建筑形式的分析和总结,深入探讨了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建筑形象与城市空间结合的进一步要求。

关键词地铁出入口城市标识性地段归属感时代感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剧作家Rudyard Kipling 曾经说过:“交通是一种文明,”将交通仅仅看成是一种被动的需求是不够的,尤其是今天社会文化程度快速发展,市民的艺术审美不断提升,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更需要以美的形式面对来往于其中的广大人群,以唤醒人们对城市美好生活的感受。

地铁出入口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节点,每天迎接着城市中万千的客流人群,由于它在城市中的特殊性,它与市民和城市公共活动之间的联系变得日益紧密,首先人们需要通过出入口的形式快速提高在大都市中进行空间辨识和定位的能力;其次,地铁出入口还经常是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重要场所,其形象对人们的地段感受有强烈影响,因此应反映地段的特色;还有,地铁出入口本身还是城市建设和城市交通发展的真实记录,是建筑材料与建筑技术发展的见证。

因此,尽管地铁出入口体量较小,但其形式对城市生活环境质量的重要影响却不容忽视。

1 出入口形式与城市标识系统的关系随着城市生活圈的不断扩张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城市标识导向系统在城市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人们需要通过城市标识性建筑物获得城市区位感、引导城市人流、标识地段场所和时代特征等。

就如建筑师路易斯康曾经在其讲学的过程中提及的,建筑应能够回应人们在城市中“从哪里来?到哪里去?[1]”的需求。

笔者认为标识导向系统可以分为图案文字标识和空间形体标识两个部分。

一般来讲,用图案文字标识传递信息主要通过标识导向牌,它能够给人以比较明确的方向和位置指示。

但是在人流攒动的封闭交通廊道内,通过这种手段近距离辨识、解读文字和图案信息时不太方便而且常令人感觉疲惫,并且对于熟悉环境的通勤者们来说往往不会借助这种手段寻找区位和方向,因此大多数通勤乘客更希望通过其它空间标识物获得区位和方向感。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建筑设计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建筑设计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建筑设计摘要:地铁车站出入口是连接地铁车站与外界的纽带,也是乘客进出车站不可缺少的通道。

随着当今交通的快速发展,地铁建设的大力推进,线网的不断扩展,出入口的设置位置对于城市景观和城市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通过介绍地铁车站出入口设置原则,重点探讨出入口设计的问题及出入口配合城市景观设计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地铁车站;出入口;设计绪论地铁车站出入口是连通地铁车站与外界的建筑物,是乘客进出车站的通道,是客流集散和换乘的通道,是地铁车站的“生命线”,因此地铁车站出入口的建筑设计非常重要。

为吸引和方便疏散客流,车站出入口以分散的形式布置为宜,通常一个车站设置 2个~4个出入口,一般设置在车站的四个象限。

随着地铁线网的不断扩展,城市内地铁车站出入口数量不断增加,其作为城市建筑的一部分,必然对城市景观和城市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车站出入口的设计除满足吸引、疏散乘客的需要外,还应满足城市规划和城市景观的要求,做到协调、美观、易于识别。

地铁车站出入口的位置在总平面设计时要经过多方面的协调,应按照车站远期超高峰小时预测客流量计算,出入口方向还应与主客流的方向相一致,与地面交通换乘方便的地方,宜与过街天桥、过街地道、地下街、邻近公共建筑物相结合或连通,统一规划,同步或分期实施,节省工程造价。

如兼作过街地道其通道宽度及其站厅相应部位应考虑过街客流量,此外还需考虑地铁夜间停运时的隔离措施。

地铁车站出入口通道设计力求短、直,通道的弯折不宜超过三处,弯折角度宜大于 90°。

地下出入口通道长度不宜超过 100m,当超过时应采取能满足消防疏散要求的措施。

1 地铁出入口的类型1.1 独立设置有盖出入口此类出入口设计通过采用钢化玻璃盖顶、玻璃侧墙等材料与其他建筑区别开来。

钢化玻璃盖顶和侧墙分块拼装,采用模块化设计,工厂生产,现场安装。

此外需设置灯箱,突出地铁醒目标志,方便乘客识别。

该类出入口造型简洁轻巧、线条流畅、视觉通透、现代感强,通过统一的建筑形式设计,统一醒目的色彩运用,乘客容易识别。

地铁车站楼梯及出入口建筑设计探讨

地铁车站楼梯及出入口建筑设计探讨

地铁车站楼梯及出入口建筑设计探讨摘要:对地铁车站楼梯及出入口的建筑设计进行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地铁;车站;楼梯;建筑设计地铁车站内通往室外出入口的数量,应按照车站远期超高峰小时预测客流量计算确定,一般不宜少于四个,当车站客流量较小或设置条件困难的情况下,可酌情减少,一般不应少于三个,若仅有两个出入口,则必须在车站内为对角设置方式。

车站内的自动扶梯及楼梯应保证在远期高峰小时客流时发生火灾的情况下,6min内将一列列车额定载客数量的乘客和站台上候车的乘客及工作人员全部撤离站台。

某地铁标准岛式车站站台宽度12m,计算站台长度118m;根据客流预测资料,其初期、近期、远期早高峰客流情况见表1:1楼扶梯设计(1)自动扶梯宽度和数量的设计1m宽自动扶梯通过能力:9600人次/m.hr;远期高峰小时下车设计客流:(4116+905)×1.3=6527人次/m.hr;2部1m宽上行自动扶梯通过能力:9600×2=19200人次/m.hr;19200人次/m.hr>6527人次/m.hr。

本站布置2部1m宽上行扶梯可满足出站客流需要。

(2)楼梯宽度和数量的设计本站计算站台长118m可按两组楼扶梯计算楼梯所需最小宽度,由于本站站台规模已经确定,通过计算以及对车站周边各种因素及突发客流进行分析,本站楼梯设计为2.6m宽,考虑到扶手因素,楼梯宽度取值为2.6-0.1=2.5m。

楼梯单向上行通过能力:3700人次/m.hr;楼梯单向下行通过能力:4200人次/m.hr;楼梯双向混行通过能力:3200人次/m.hr;按最不利情况,下行楼梯通过能力按双向混行取值,即3200人次/m.hr;高峰小时上车设计客流:(840+3314)×1.3=5400人次/m.hr;2部2.6m宽楼梯通过能力:3200×2×2.6=16640人次/m.hr;16640人次/m.hr>5400人次/m.hr。

地铁出入口设计浅析

地铁出入口设计浅析

地铁出入口设计浅析摘要地铁车站出入口的设计要选位于客流吸引之处,符合城市发展规划要求,要与周边景观相适应,更要能发挥在事故工况下的疏散和救援功能。

本文通过阐述地铁出入口的基本内容,基于出入口的设计理念及要求,结合北京地铁16号线实例分析了出入口在地铁设计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等,为后续车站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地铁车站;出入口;疏散和救援;设计理念前言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轨道交通以其大运能、安全、环保、节约土地等优势迅速发展起来。

其中出入口作为地铁车站最显而易见的、最根本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位置选取、景观设计以及在事故情况下的疏散和救援功能等都表现出尤为重要的意义。

1 出入口设计1.1 出入口地面选址地铁车站出入口地面位置的选取首先应根据主客流方向来确定,所选位置应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周边客流。

其次要考虑与地面公共交通、过街天桥、地下通道以及邻近商业中心相结合设置,实现城市通行功能的连续性。

再次,占地应结合城市道路近、远期规划科学设置,规定在道路视距三角形内不允许设置建构筑物,以免对行车造成视线阻挡。

通常情况,地面亭宜设置于道路红线外沿道路红线布置,不占用人行道,不进入建设用地。

但有些未实现规划的地带,建设用地紧邻红线,此种情况下或者建设用地内不设置地面出口或者结合建设用地设置,但需满足防火规范要求。

1.2 出入口的景观设计有人说地铁出入口是地铁文化向城市文化的延伸。

伦敦地铁把每个车站装饰成不同历史时期的风格,展示英国100年来工业革命带来的变化;浪漫的法国巴黎地铁站里永远张贴着各种文艺活动的海报,汇集了各种演唱会、博物馆展览、艺术娱乐活动的信息,处处彰显“艺术之都”;俄罗斯地铁站的建筑造型各异、华丽典雅,用五颜六色的大理石,花岗岩,陶瓷和五彩玻璃镶嵌,各种精美的浮雕,雕刻和壁画,俨然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享有“地下的艺术殿堂”之美称。

如今地铁已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出入口也不仅仅是一个从地下伸出来的洞口,更多地体现一个城市的历史与文化。

关于地铁车站出入口建筑设计的探讨

关于地铁车站出入口建筑设计的探讨

关于地铁车站出入口建筑设计的探讨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大城市加快了地铁建设的节奏。

地铁车站的建筑设计也逐渐受到建筑师的普遍重视。

地铁出入口设计是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内容,是乘客进出地铁车站的重要保证,是连接地铁和城市的主要纽带。

因此,一座城市的地铁建设需要对地铁车站出入口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

关键词:地铁车站;出入口;建筑设计1.地铁车站出入口建筑设计原则地铁出入口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节点,每天迎接着城市中成千上万的客流人群。

由于它在城市中的特殊性,它与市民和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联系变得日益紧密。

地铁车站出入口建筑设计理念如下:1.1地铁出入口应具备独特性。

地铁出入口作为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重要场所,其形象对人们的使用感受有强烈的影响,同时应反映地段的特征,即特殊站点的出入口设计。

1.2地铁出入口应具备美化环境的作用。

地铁出入口体量虽小,但数量多、分布广,其建筑形式对城市的生活环境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地铁出入口体量应协调统一,与周边环境相适应,特别是城市主干道,地铁出入口要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1.3地铁出入口应具备经济性、延续性和适用性。

地铁出入口的经济性包括建设成本的经济性和运营维护的经济性;地铁出入口的延续性包括建设的可持续性和设计元素的延续性;地铁出入口的适用性包括出入口建筑形式是否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出入口宽度是否与地块客流需求相匹配,出入口设备是否根据不同象限地块客流特征具体配置。

2.地铁出入口的主要类型2.1有盖式出入口有盖式出入口的优点在于建筑形式的灵活多变,造型简洁轻巧、线条流畅、视觉通透、现代感强,通过统一的建筑形式设计,醒目的色彩运用,乘客容易识别。

有盖式出入口对于车站内外的空间形成分隔,通过采用钢化玻璃盖顶、玻璃侧墙等构件将其与外部空间进行区分,提高地铁出入口识别度的同时,有效引入外部光源,并且防止日常雨水进入站内,提高地铁出入口使用的舒适度。

2.2敞口式出入口敞口式出入口设计形式最为简单,即地面不设上盖,仅在出入口周边安装不锈钢围栏和钢化玻璃安全防护,高度控制在1.1~1.5m左右。

地铁出入口排烟系统设置形式探讨

地铁出入口排烟系统设置形式探讨

建材发展导向2018年第09期4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市地面道路日益拥堵,难以满足广大市民的出行要求;地铁作为一种在地下运行的轨道交通形式,以其运量大、准时且不妨碍地上车辆通行的优势而逐渐成为人们市内出行首选,近年来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

为减少对道路两边地块开发建设的影响、兼顾道路两侧客流便利性,地铁通常沿城市主干道路中地下方式敷设,在道路两侧设置出入口;当路中方案受限时,车站会沿道路一侧敷设。

由于城市主干道车道多、宽度较宽,过街出入口通道长度很容易超过60m,按规范要求即需要设置排烟系统及排烟机房。

1 排烟系统设置要求1.1 出入口60m 长度的界定根据《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中28.4.3条第二款规定“连续长度大于60的带下通道和出入口通道”的要求,超过60m 的出入口通道即应考虑设置排烟措施。

对于60m 长度的定义,该条规范条文解释明确“对于出入口通道,则应计算从通道与车站公共区连接的口部至出口计算点的连续长度,期间如有坡道、扶梯,则应计算其斜线长度。

所谓出入口的计算点是指直达出口的楼、扶梯与出口通道的融合点。

”需要指出的是,在部分北方城市如北京等,消防部门要求出入口通道长度应算至出入口见天部位,对于出入口通道长度定义应以当地消防部门要求为准,若当地消防部门无特殊要求时应按规范执行。

1.2 排烟量(排烟标准)限定采用自然排烟方案时,根据《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GB51251-2017)中相关要求,自然排烟口面积按不小于室内自然排烟防烟分区面积的2%计算;自然排烟口距室内最不利自然排烟点的距离不大于30m。

采用机械排烟方案时,应按照《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中28.4.11条规定“长通道和出入通道等需设置机械排烟时,其排烟量应根据一个放烟分区的建筑面积按1m ³/m 2·min 计算”的要求确定;机械排烟的排烟口设置,应保证室内最不利排烟点距最近排烟口距离不大于30m。

浅谈地铁车站建筑设计

浅谈地铁车站建筑设计

浅谈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摘要:本文就地铁建筑设计的各阶段要点、原则、平面设计及车站出入口、风亭设计及形式选择进行了分析探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理论性,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地铁车站;设计;原则;平面设计;形式选择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and discussed subway construction design every stage of the main point, the principle, graphic design and the station entrance, wind pavilion design and choice forms with strong practical and theoretical, for reference.Key words: the subway station; Design; Principle; plane design; Form choice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城市的交通堵塞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影响人们生活的一大问题,而地铁是解决交通堵塞的有效措施。

地铁车站设计是地铁建设的关键一环,是地铁建设过程中一个协调面最广,涉及专业最多的综合性工作,在地铁建设过程中起着龙头的作用,其设计方案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车站规模、形式、建造方法等都直接影响工程造价,设计要同时兼顾方案的可行性、功能的完整性、造价的合理性,同时考虑到今后若干年的发展需要,因此,在确定车站方案的过程中,必须多方案必选,严格审查,按照自身特殊的方法和客观规律去开展设计工作。

1 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各阶段要点首先,要有前期准备,要认识到该工作具有周期长、反复多、涉及专业多的特点。

这就要求设计者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除熟悉本专业技术资料外,还要了解相关专业的知识。

在设计过程中要有创新精神,但要严把质量关。

在方案设计阶段,要明确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稳定线位、站位和车站形式。

地铁车站出入口地连墙施工方案 - 图文 - 教育文库

地铁车站出入口地连墙施工方案 - 图文 - 教育文库

地铁车站出入口地连墙施工方案图文教育文库早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桌面上,我拿起笔,思绪如泉涌。

眼前浮现出地铁车站出入口地连墙施工的场景,那些复杂的细节、繁琐的步骤,一一在我脑海中浮现。

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个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我们需要对工程进行一个大致的了解。

地铁车站出入口地连墙施工,主要是为了保证地铁车站出入口的安全,同时提高车站的通行效率。

这次施工地点位于繁华的市中心,交通繁忙,施工难度较大。

二、施工准备1.人员组织在施工前,我们要对人员进行合理分工,明确各自的职责。

项目经理负责整体协调,工程师负责技术指导,施工队伍负责现场施工。

2.材料准备根据施工图纸,提前准备好所需的建筑材料,如混凝土、钢筋、模板等。

3.设备准备检查施工所需的设备,如挖掘机、吊车、混凝土搅拌车等,确保设备完好,满足施工需求。

4.施工图纸及技术规范熟悉施工图纸,了解工程结构,掌握技术规范,确保施工过程中符合要求。

三、施工步骤1.现场勘察在施工前,对现场进行详细勘察,了解地形地貌、地下管线分布等情况,为施工提供依据。

2.施工围挡根据现场情况,设置施工围挡,确保施工区域的安全。

3.土方开挖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土方开挖,挖至设计标高。

4.桩基施工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桩基施工,保证桩基质量。

5.地下连续墙施工(1)墙身钢筋笼制作(2)墙身模板安装(3)混凝土浇筑(4)模板拆除6.出入口主体结构施工在地下连续墙施工完成后,进行出入口主体结构施工,包括混凝土浇筑、钢筋绑扎等。

7.出入口顶部施工出入口顶部施工,主要包括防水层施工、混凝土浇筑、模板拆除等。

8.出入口装修施工出入口装修施工,包括墙面、地面、顶棚等装修,以及照明、通风等设施安装。

四、施工注意事项1.安全防护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安全规定,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2.质量控制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工程符合设计要求。

3.环境保护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环境保护,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浅谈地铁车站出入口的浅埋暗挖法施工

浅谈地铁车站出入口的浅埋暗挖法施工

浅谈地铁车站出入口的浅埋暗挖法施工作者:周文来源:《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2年第12期(中铁十三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四川德昌615500)摘要:以昆明地铁呈贡北站1号、2号出入口浅埋暗挖工程施工为背景,介绍了浅埋暗挖法施工的原理、施工工艺及方法,总结了该工程浅埋暗挖施工经验,可为以后城市地铁施工中类似问题的处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地铁施工;出入口;浅埋暗挖;平顶直墙;CRD法中图分类号:U231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674-9146.2012.12.059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飞速发展。

截至目前,我国40余城市中已有15个城市获批在2015年之前建成1700km的城市轨道交通,加上目前在建的线路,我国城轨线路将达到3400km。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近期规划的多条线路中,规划建设地铁占72%,轻轨占10%。

在城市地铁施工中采用明挖大揭盖的方法,严重干扰了地面交通,并破坏环境。

而浅埋暗挖法是一种在离地面很近的地下施行各种地下暗挖施工的方法,它以加固和处理软弱的地层为前提,并且通过足够刚性的复合式衬砌结构,从而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以及控制地面的沉降[1]。

1呈贡北站车站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昆明地铁呈贡北站共设4个出入口,其中1号、2号出入口下穿车站主体西侧的综合管廊,在该区段采用暗挖喷锚法施工,1号出入口暗挖段为27.5m,覆土厚4.7~6m,综合管廊底板底距出入口结构顶板0.8m;2号出入口暗挖段为25.22m,覆土厚6~6.7m,综合管廊底板底距出入口结构顶板2m。

暗挖横断面为直墙式矩形,标准段开挖外轮廓为7.9m×5.5m,1号出入口暗挖土方为1300m3,2号出入口暗挖土方为1200m3。

1.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地层主要为素填土和粉质黏土。

素填土:层厚1.50~10.10m,为近期人工堆填而成,主要成分为黏性土,部分未压实,呈松散状,局部见有碎石,属Ⅰ级松土;粉质黏土:深灰色、灰黑色,硬塑。

浅谈顶升技术在地铁出入口改造施工中的应用

浅谈顶升技术在地铁出入口改造施工中的应用

浅谈顶升技术在地铁出入口改造施工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04-08T12:40:05.150Z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6期作者:孙国鹏[导读] 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壮大,地铁已经成为大城市的标配,目前我国开通地铁的城市已经有40个,孙国鹏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铁路工程公司北京市丰台区100036摘要: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壮大,地铁已经成为大城市的标配,目前我国开通地铁的城市已经有40个,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达到6426.84公里,成为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大国。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逐步加快,或因地区规划整体布局调整、或因地铁自身运力提升需求、或因配合其他市政建设(道路路网扩宽升级、建立综合枢纽等),对已完工的地铁站出入口结构实施改造已在大城市中较为普遍。

在地铁出入口改造施工中,创造性的应用同步顶升技术,能够加快施工速度,减少环境污染,并有效节约成本。

关键词:同步顶升地铁出入口改造施工中图分类号:U445 文献标识码:A1.引言北京地铁6号线东夏园站位于北京市委、市政府新址东侧800米,于2014年开通运营。

因2017年北京市城市副中心规划调整,通州区运河东大街道路两侧整体标高抬高,需对东夏园站A出入口整体向上抬高1.25米。

常规设计方案为:拆除原地面亭装修、机电设备,机械破除原地面亭顶板及立柱,对原出入口基础混凝土墙体植筋、长高后,重新施作框架柱、顶板结构。

应用同步顶升技术进行出入口改造,无需拆除原地面亭结构及其顶部装修,采用千斤顶对基础墙进行同步、均匀的整体顶升,再施作后浇带钢筋混凝土,实现出入口结构整体抬高的最终目的。

2.施工准备2.1拆除部分装修、机电设备拆除影响施工的的内外装修(玻璃幕墙、铝板、石材、吊顶方通等)及机电设备,露出混凝土结构。

2.2结构状态检查(1)外观检查:查明主体结构裂缝的分布情况、外露钢筋的锈蚀等。

(2)混凝土强度、碳化检测:通过测量原结构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碳化深度,评定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深埋地铁超长出入口布局特点分析与探索

深埋地铁超长出入口布局特点分析与探索

深埋地铁超长出入口布局特点分析与探索发布时间:2021-10-15T03:43:34.914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15期作者:焦尚昆[导读] 深埋地铁设计中,超长出入口的设计存在许多与普通出入口不同的特点焦尚昆1.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300300,天津摘要:深埋地铁设计中,超长出入口的设计存在许多与普通出入口不同的特点,本文以重庆市典型深埋车站为例,分别研究了常规设计中超长出入口主通道与支通道的布置特点,楼扶梯顺直布置与折返布置的方式及优缺点,另外还针对长大扶梯进行了分析研究,为今后其他深埋地铁出入口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深埋车站;超长出入口;布局形式;长大扶梯引言近年来,国内轨道交通建设已初具规模,深埋站的案例也较多,如重庆地铁6号线红土地站、北京7号线达官营站与磁器口站、上海13号线淮海中路站、武汉地铁6号线一期琴台站等。

随着城市线网的逐步加密,深埋车站的数量也呈增加态势,尤其是山地城市,受地形因素影响,出现大量的深埋车站(例如重庆,已开通及在建的地铁中存在大量的深埋车站,本文主要针对重庆的典型深埋站进行分析)。

对于深埋车站的超长出入口布置,除满足消防要求外,如何向周边辐射以更好的服务客流,如何兼顾车站主体旁边及稍远位置的客流,如何更好的发挥其在城市中的价值,都是值得思考及研究的内容。

1 超长通道布局方式由于地质条件、站址环境及施工工法等因素的不同,深埋车站的站型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但主要有两大类:①厅台一体、②厅台分离“厅台一体”即站厅与站台紧邻的布置方式,一般体现在站厅、站台处于同一个暗挖断面内。

暗挖车站断面大多采用拱形断面,根据地层条件、施工方法以及使用要求的不同,通常采用单拱式、双拱式、三拱式车站。

重庆深埋地铁中单拱式车站较为常见。

比如暗挖两层拱形断面,地下一层为站厅层,地下二层为站台层,此种类型车站主体与浅埋明挖站类似,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出入口较长、提升高度大、风亭较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地铁出入口的形式问题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地铁出入口的建筑形式对城市标识性、城市地段归属感、时代特色的影响,从不同的视角审视了小体量建筑对于城市设计不可忽略的重要性,并通过对该类建筑形式的分析和总结,深入探讨了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建筑形象与城市空间结合的进一步要求。

关键词地铁出入口城市标识性地段归属感时代感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剧作家Rudyard Kipling 曾经说过:“交通是一种文明,”将交通仅仅看成是一种被动的需求是不够的,尤其是今天社会文化程度快速发展,市民的艺术审美不断提升,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更需要以美的形式面对来往于其中的广大人群,以唤醒人们对城市美好生活的感受。

地铁出入口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节点,每天迎接着城市中万千的客流人群,由于它在城市中的特殊性,它与市民和城市公共活动之间的联系变得日益紧密,首先人们需要通过出入口的形式快速提高在大都市中进行空间辨识和定位的能力;其次,地铁出入口还经常是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重要场所,其形象对人们的地段感受有强烈影响,因此应反映地段的特色;还有,地铁出入口本身还是城市建设和城市交通发展的真实记录,是建筑材料与建筑技术发展的见证。

因此,尽管地铁出入口体量较小,但其形式对城市生活环境质量的重要影响却不容忽视。

1 出入口形式与城市标识系统的关系随着城市生活圈的不断扩张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城市标识导向系统在城市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人们需要通过城市标识性建筑物获得城市区位感、引导城市人流、标识地段场所和时代特征等。

就如建筑师路易斯康曾经在其讲学的过程中提及的,建筑应能够回应人们在城市中“从哪里来?到哪里去?[1]”的需求。

笔者认为标识导向系统可以分为图案文字标识和空间形体标识两个部分。

一般来讲,用图案文字标识传递信息主要通过标识导向牌,它能够给人以比较明确的方向和位置指示。

但是在人流攒动的封闭交通廊道内,通过这种手段近距离辨识、解读文字和图案信息时不太方便而且常令人感觉疲惫,并且对于熟悉环境的通勤者们来说往往不会借助这种手段寻找区位和方向,因此大多数通勤乘客更希望通过其它空间标识物获得区位和方向感。

此时,地铁室内装饰、地铁出入口等就成为辅助人们获取这种空间标识体的重要媒介。

标识导向系统首先要解决区位的问题,它需要通过建筑与环境的差异性标识出不同地点以方便人们定位,但是过去由于一条地铁线路经常有许多出入口同时施工,工程上为了符合施工标准化要求往往忽视环境的差异性,这就造成人们辨识区位不便,所以即便在适应标准化前提下,为了加强地铁出入口建筑的标识导向性,也应该在地下建筑的室内和地铁出入口等重点部位适当有所变化,以对不同站点适度加以区分,形成符合城市区位感要求的城市环境(图1)。

除了通过建筑与环境的差异性获取区位感外,还可通过建筑形体的差异性标识方位。

尤其是现在地铁周边高层林立,在人们难以轻易分清东南西北方位时,可借助城市构筑物或其组合群体方便人们辨识并找到通向目标的方向。

笔者认为尽管地铁出入口已将地铁的功能延伸至地面,人们可以借助一些地面标识物区分方位,但由于许多地铁口位于城市中的重要位置,人们仍需要借助这些构筑物的方向指示功能获取方向感。

尤其是一些大城市,街道较为宽阔,每个站点有数个出入口,彼此相距较远,更需要将不同的出入口在设计上通过色彩、形体等加以区分,以标识不同方向和区位。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相对于对称的形体而言,不对称的建筑形体更有利于人们区分方位。

尽管地铁出入口本身由于其开口的设置已经呈现了一些不对称形式,但是如果将一个站点周边所有的地铁出入口都整合起来,通过多个有特色出入口的组合形成地段方向的指示性,这对于人们进入地面后更加明确了解出入口周边地段的整体特征以及完善地段的标识导向系统都大有益处。

图1 香港不同地铁站的不同色彩所标示的区位性图2 巴黎新区地铁出入口与周边环境所形成的优美场所图3 吉马设计的铁艺风格地铁出入口图4 奥托·瓦格纳设计的卡尔斯广场站地铁出入口图5 泽比吉尼夫·彼得·皮尼斯基设计的法兰克福波肯海曼·瓦特地铁站图6 诺曼·福斯特设计的毕尔巴鄂地铁站另外,在一些情况下,地铁出入口还应与相应的文字和图像标识相结合,甚至与广告物及城市周边其他建筑等一起,共同完善城市标识导向体系。

2 出入口形式与城市地段形象的联系场所感是相对于满足了人们“从哪里来?到那里去?”以辨识空间方位为目的的标识导向要求之后的另一种城市设计要求,涉及地段和自身的城市定位。

它更多地诠释人们在城市中关于“这是哪里?我能到此来做什么?”的要求。

如果一个地段的建筑形象和城市空间能够增强与市民生活的互动,则可增加人们对于该地段的认同感,并强化地段归属感,反之亦然。

因此一种城市构筑物的形式和场所空间能够唤醒的城市活动越丰富多彩,就越能令地段呈现更强的活力。

一般说来,大多数地铁出入口由于便民服务要求,都与地段中心区较为靠近,其体量虽小,却能影响人们对地段的感受。

美国学者凯文林奇曾经在其著作《城市意象》中提到“城市轨道交通站可以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节点[2]”被加以强调,而地铁出入口,作为地段城市节点中的核心部分更值得在设计时予以重视(图2)。

作为进出城市地下交通系统的门户,地铁出入口的形象与通勤者们对该地段起点和终点的印象亦密不可分,并且由于人们经常在地铁出入口旁等候和约会,还经常有许多广告宣传和义捐活动也在出入口周边进行,因此地铁出入口的形象可以与许多社会交往事件相互作用,并成为大都市生活的人们生活经历中重要的一笔,因此其形式也要相应能够体现不同地段的人们对于建筑和城市风格的不同要求。

尤其是当人们在日积月累的公交生活中感到厌烦和疲惫时,新鲜亮丽的出入口可以适当消除倦意,并成为人们延续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的一个理由。

然而地铁出入口与地面建筑、报亭、零售摊点等普通的地段构筑物还有所不同,它与一个巨大的城市交通体系相连,尤其还要区分站点间因线路和地段与区位的不同所带来的双重差异性。

因此一条线路上的相关地铁出入口应尽可能在形体设计上反映一定的联系性,而且还能够同时反映不同地段之间的差异性,符合所谓“一线一色”与“一站一品”相结合的原则。

这种联系还需要通过设计师对建筑形体的系列性变化进行相关把握,并且能够强化建筑形体、质感和色彩本身与城市地段的结合。

图7 渡边诚设计的“饭田桥站”出入口图8 简·米切尔·奥图尼尔设计的“夜猫的凉亭图9 宁波地铁出入口方案——波韵图10 宁波地铁出入口方案——盒趣1、23 出入口形式与社会时代发展的关联地铁的发展是社会和时代进步的产物,自1863年地铁诞生以来,人们在地铁建设、管理等方面一直不断进步,许多地铁系统中的点睛之笔忠实地反映了那些时代的不同之处。

久而久之,随着时间的积累,不同时代建设的地铁出入口在其建筑风格上所反映的科技、社会和人文观念的不同就成为一座城市历史变迁的见证,并且演变成独特的、记录时代变迁的地铁文化。

许多精心设计的地铁出入口甚至还影响了时代的设计潮流,并对后世的建筑设计风格演变有一定的影响。

下面就根据世界地铁百年的发展,列举一些出入口设计中的佼佼者:20世纪初法国建筑师埃克托尔·吉马运用铸铁与手工工艺结合磨砂玻璃等现代材料为巴黎城市设计了一系列风格别致的地铁出入口,这些出入口建筑不但反映了当时的新材料新工艺,同时还反映了当时新艺术派的设计思潮。

时过境迁,时至今日,这些建筑已成为当时时代的建筑遗产,那浓缩了一个时代文化的铁艺风格也形成了巴黎地铁独特的标志,并创造了所谓的巴黎“地铁风格”(图3)。

后来,“地铁风格”日渐突破工程领域的范畴,与新艺术运动合流,促进了现代建筑风格的形成,开辟了以小建筑推动建筑思潮向现代建筑演变的先河。

无独有偶,19世纪末分离派建筑大师奥托·瓦格纳为维也纳地铁设计的几处出入口也对当时建筑思潮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瓦格纳属于当时设计思想前卫的建筑师、规划师、家装设计师、教育家兼作家,他的“卡尔斯广场站”和“霍夫曼站”虽然还含有古典建筑装饰主义的余韵,但它那融入了许多现代建筑理念的处理手法,同样为后来现代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基石(图4)。

20世纪80年代的法兰克福波肯海曼·瓦特地铁站,仿佛是一辆从地底冲破路面的地铁列车,一下子抓住了路人的注意力。

设计师建筑师泽比吉尼夫·彼得·皮尼斯基称他的创作灵感来自超现实主义艺术家雷尼·马格利特,以冲出地表的列车表现一种“动态”,以求打破周围城市空间的沉默与寂静,这更像一种“正在进行中或发生着的”活的事物。

该建筑并没有像现代主义建筑师所倡导的那样,“形式服务于功能”,它的形式为地铁出入口建筑表达了另外一种存在的涵义,或是回归或是突破。

该建筑虽小,却成为后现代建筑的典范(图5)。

20世纪的最后20年,世界范围内地铁建设有了新发展,不少建筑大师相继参与地铁出入口的设计,如诺曼·福斯特、伦佐·皮亚诺、西扎·佩里、卡拉特拉瓦等。

建筑师的参与不但把建筑艺术文化引入到了地铁工程领域,同时还形成了一种建筑时尚,都市中的小建筑逐渐成为引导城市文化走向的时尚精品。

西班牙巴斯克地区的毕尔巴鄂不仅拥有独一无二的现代艺术馆,还以它现代化的地铁系统而自豪。

毕尔巴鄂地铁站由诺曼·福斯特设计,福斯特使用一种简单而令人愉悦的设计手法,创造了一种宽敞明亮的地铁站空间。

其入口尤其独特,弯曲的拱形钢管和曲面玻璃像一个玻璃管道伸出地面,宛若一只虫子由地下爬出,形成一种独特的街道景观(图6)。

差不多与此同时,日本东京大江户线的“饭田桥站”建成。

“饭田桥站”建筑师渡边诚,采用金属和玻璃材料,在建筑物的外表面设计了像植物的叶子和花一样的金属构筑物,并与地铁内部的装饰相呼应。

这种艺术般的处理手法唤醒了城市的新形式,并成为城市的一种时尚和潮流(图7)。

艺术家简·米切尔·奥图尼尔为巴黎卢浮宫旁的“皇家宫殿站”地铁口设计的“夜猫的凉亭”亦古老亦新潮,一身的珠光宝气形成一种流线,既彰显了巴黎的典雅与高贵,又寓示了巴黎这座繁华的大都市午夜过后的寂寞与苍凉(图8)。

这些优秀的实例表明:仅仅将地铁出入口设计理解为一种功能性的通道与构筑物是不够的,而应该结合更广泛的科技、人文、社会背景进行其设计,利用这种特殊建筑物的时代与人文特性,着力刻画城市与地段的特征,在此情况下,建筑体量的大小并不影响其对城市文化的贡献。

4 出入口形式设计案例分析及应用笔者通过以上三个方面分析了地铁出入口形式设计对城市的重要影响。

最近笔者与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合作为宁波地铁设计了一系列出入口方案,下面将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介绍作者在设计的过程中是如何把地铁出入口小型建筑与城市的形象、城市的艺术品位、城市的历史等相联系起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