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中学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20年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年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炉火张炜冬夜,听不到炉火熊熊燎动之声。
那是多么好的声音,它,甚至可以驱走心中的严寒。
仍能想起无数个那样的夜晚,炉火旁,我们不停地阅读。
几个人屏息静气,一杯热茶,一点跃动的灯火,就是最为幸福的时刻。
那是个贫寒岁月。
朋友们除了一副背囊,一腔热情,几乎一无所有,但他们都有阅读的习惯,甚至还有写作的习惯——挤在油灯下,炉火旁,就有了一场精神会餐。
他们也许是稚嫩的,他们还多么年轻。
可是他们身上却闪烁着自尊的光芒。
他们比那些为另一些东西而奔波的油头粉面者要高贵十倍。
他们当时衣衫破旧,头发脏乱,脸上带着灰尘,脚上和手上还留着劳作留下的创伤,粗浊的山地和外省口音也无法掩去真知灼见,并使这场辩论显得特别激烈,他们的纯美见解没有被记录,却可以被记忆。
今天再没有那样的炉火了,没有那样的聚会,那样的痴情、那样浪漫和纯粹的情怀。
真的难以寻觅。
如今在乡间,在闹市,在中心,在边陲,哪里还可以找到那样的炉火?那是过时的风尚、是陈迹……首先是心中的炉火熄灭了。
人们在为另一些东西所激动,为原始的欲望而奔波。
他们丢失了当年的背囊。
在世纪之交的喧嚣中,唯独失却了炉火。
我们从那些动人的记载中可以发现,在十九世纪的俄罗斯,在那片与我们毗邻的土地上,一大批杰出的人物,像东方某个时期的一些人物所面临的状态一样。
在社会的转折期,在世纪的交汇期,他们当中有贵族,也有贫儿;有艺术家、音乐家、思想家,也有哲学家和科学家。
他们的壁炉正熊熊燃烧,炉火旁纵论天下,通宵达旦。
那是为真理和艺术奔走相告的一种激情。
炉火像他们的豪情一样烈焰腾腾。
伟大的心灵在跳动,他们用双手迎来一个思辨的时代。
他们开拓了伟大的视野,传播了诗与真,在整个人类的思想和艺术史上占有光辉一页。
最初这声音只在炉火旁,在一个角落;但由于它闪烁着真的光芒,终于越过斗室,走向化作滚滚雷鸣,如闪电照亮天际。
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第1—13题,每题2分,共26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繁芜.(wǔ)山洼.(wā)虎兕.(sì)刽.(guì)子手B.牛虻.(méng)铁镐.(gǎo)桑葚.(shèn)一沓.(dá)纸C.累赘.(zhuì)邂逅.(gòu)褶.(zhě)皱怒发冲冠.(guān)D.睚眦.(zì)瞋.(chēn)目发髻.(jì)刎.(wěng)颈之交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毛骨悚然杀青付梓言简意概冠冕堂皇B.饥肠漉漉大腹便便繁冗拖沓推陈出新C.坚如磐石义愤填膺穷形尽像豁然开朗D.大放厥词陈力就列贻笑大方缄口不言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我时时徜徉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天地里,最细微的感情,耐人寻味的思想,铿锵的节奏、宛转悠扬的韵律,言外不尽的神韵,更于诗人们对大自然传神的描画之中。
A.领略体会感受捉摸陶醉B.捉摸感受领略体会陶醉C.领略体会捉摸陶醉感受D.体会捉摸感受领略陶醉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大型杂技“水秀”因为经过旷日持久....的精心准备,所以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
B.高二年级篮球赛各班水平良莠不齐....,但同学们参与的热情很高。
C.由于兄弟单位的鼎力相助....,我校的软环境建设有了质的飞跃。
D.这次考试他的作文写得不好,让人不忍卒读....,被判为跑题作文。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据最新统计,目前社会上有近20%左右的人将按月储蓄视为未来的养老保险金的来源。
B.河里水质越来越差的原因,是人们缺乏环保意识,导致生态平衡受到破坏造成的恶果。
C.中国经济能否渡过危机,不仅取决于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是否及时得当,而且取决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一问题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执政能力。
D.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显示着一个人的语言水平,更体现着一个人的智慧和风度。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秘密☆启用前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共19分)材料一: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是一种“特殊情形”,在民事纠纷、刑事犯罪案件中,可以免于承担不利责任。
正当防卫制度有其规范价值。
法律基于道德和正义的准则而建立,在现代社会,人权和公民的安全是法律保护的重要对象。
当公民的人身、财产等权益受到他人侵犯时,法律赋予公民正当防卫的权利,使公民能够在合法范围内保护自身安全和权益。
此外,社会秩序的维护需要法律的支持和保障,而正当防卫则是法律赋予公民维护社会秩序的一种方式。
但正当防卫具有一定限制和条件,需要在合法范围内行使,不能超过必要限度。
在处理正当防卫案件时,需要考虑不法侵害的性质、手段、强度、危害程度等,综合社会公众的一般认知作出判断。
②实践中正当防卫认定面临诸多困难。
司法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法律规定的条件,包括防卫起因、防卫对象、防卫时间和防卫限度来认定。
首先,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存在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但司法实践中,许多不法侵害并非真正的不法侵害,而是由挑衅、误判、误解等行为引起,防卫人在进行自卫时往往难以判断对方行为是否构成不法侵害。
其次,正当防卫对象必须是不法侵害者。
但司法实践中,不法侵害者范围相对模糊,可能包括直接侵害者与间接侵害者。
重庆市某重点中学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重庆市某重点中学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基础部分(本题共十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原创)1.下列选项中,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铮.铮(zhēn)监.生(jiàn) 饿莩飘沦憔悴百无聊赖B.阑.干(nán)模.样(mú)须臾少不更事望帝啼娟C.惘.然(wǎng)驽.马(nú)跬步顾盼神飞雕梁画栋D.煊.赫(xuǎn)朱拓.(tà)寒喧锲而舍之漫不经心(原创)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如果说屈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司马迁是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曹雪芹是最伟大的长篇小说家,那鲁迅则是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
他们都是文学史上梦笔生花....的大手笔。
B.针对民不聊生....的现实,孟子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指出梁惠王治国存在的问题。
孟子的惊天宏论不仅在先秦诸子中绝无仅有,就是在此后的两千多年里也是寥若晨星。
C.李商隐的《锦瑟》,历来争议最大,有人认为锦瑟是个丫鬟名字,有人认为是咏瑟声,有人认为是悼亡,有人认为是回首平生自伤身世。
《锦瑟》的朦胧给人羚羊挂角....的感觉。
D.任正非说“总有一天两军会爬到山顶,这时我们绝不会和美国人拼刺刀,我们会去拥抱,我们欢呼,为人类数字化信息化服务胜利大会师”。
这表明了任正非灭此朝食....的决心。
(原创)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看到央视专访任正非的内容后,使我明白了任正非“爱国,爱这个国家,希望这个国家繁荣富强,不要再让人欺负了”的赤子心。
B.全校师生没有一个人否认这学期校园里发生的巨大变化:道路旁绿树成荫,校园里花果飘香,教室里书声琅琅,操场上健儿如飞。
C.世界那么大,你该去看看:看太阳如何从山那边爬上来,看月光如何浸入秋夜的江面,看长城如何蜿蜒,看这些世上没有的奇迹。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重庆市巴蜀中学高2022届高一(下)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与此相适应,中国古代的政治变革往往伴随着以土地为核心的经济变革。
商末周初的政治变革在历史上影响甚巨,其以“授民授疆土”为核心的封建体制便是最重要的代表。
周初重器大盂鼎铭文中记载了周康王封赐给一位名盂在中国古代风起云涌的政治变革浪潮中,土地问题总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变迁的历史进程。
纵观中国古代政治史,为君者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须把土地和附着在土地上的人民牢牢控制在手中,这就需要通过一系列制度的推行来实现。
西周建立后推行分封制与井田制,使得王权和土地开始真正结合在一起。
的贵族土地、人民的情形,就是这一制度的生动写照。
作为配套制度而行的井田制在当时也举足轻重。
春秋中期以后,以井田制为基础的经济体制走向瓦解,新的土地关系与生产关系开始出现,引发了政治领域内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商鞅在秦国推行的变法,便抓住了土地这一关键问题,在地方行政和土地分配两方面完成了新旧制度的更替。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的两千多年间,以皇帝为主导的中央集权体制日益巩固,土地制度也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稳定。
西汉中期以后,聚敛了大量土地与财富的地方豪强严重危及了中央的统治。
对此,大儒董仲舒曾建议通过“限民名田”来抑制土地兼并,但未被采纳。
自此以后,严重依赖地方豪强的中央政权无心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最终形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延续达数百年的门阀政治。
中央对所辖区域内土地与行政权力的控制越来越弱,反过来又促使中央政权对土地关系、地方行政运行机制进行调节与整顿。
于是,在隋唐北宋时期,中国历史上又迎来了一次大规模的政治与土地变革。
隋朝建立,推行均田制。
这些本应在打击豪强大族势力方面效果显著的措施,在当时的情况下却稍嫌操之过急,根基未稳的隋王朝也迅速覆亡。
随后崛起的李唐政权在土地分配方面延续并完善了均田制。
2020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一)
2020年高 一 语 文 第二 学 期 期 末 考 试试 卷及 答案(一)本卷满分 16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考试号、姓名、座位号分别填写在答题 卷相应位置上。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须填写在答题卷上,答案写在试卷上的无效。
鸟张开翅膀一样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A .网络是一面“镜子”,常照照有利于领导干部保持清醒头脑。
A .予分.当引决分: 按本分 人皆得以隶.使之 隶: 像 对待奴仆那样又重之以修.能 修: 美好的 幽于缧.绁. 缧绁捆绑犯人的绳索B .间.至赵矣 间: 一会儿 永葆无疆之休. 休: 美好.禹为人敏给克.勤 克: 能 少.仲尼之闻 少: 小看C .越国以鄙.远鄙: 边邑 九山刊.旅 刊: 砍 削乃并复丰,比.沛 法 比: 和⋯⋯一样 上服度.则六亲固 度: 礼 法 D .将.顺其美 将: 扶持 蚤自来谢.项王 谢:谢罪沛公旦日从.百余骑 从: 使⋯⋯跟随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象 一蹴.而就(c ù) 鬈.曲(qu án ) 3 分) D .蹩.(bi é)进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一、( 19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B . ǎn ) C . ì)攻讦.(ji é) 干(bi ě)谄.媚(chǎn ) 肇.事(zh ào ) 3 分)包.扎(zh ā) 悄.然 (qi ǎo ) 通衢.大道(q ú) 命运多赊.账( sh ē) 泥坯.(p ēi ) 巷.道 (h àng)残羹.冷炙( zh 纤.细( qi ān ) 官员要学会从网上知民忧、察民情,在网下解民愁、疏民怨,从而赢民心、顺民意。
B.雅安震区目前的当务之急是恢复重建。
当关切逐渐淡去,生活归于平静,面对漫长的家园重建,灾区的“震后考题”其实才刚刚开始。
2020年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关汉卿与莎士比亚悲剧特点对比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在设置人物来推动剧情发展上,都突出了主要人物的重要性和次要人物的辅佐性。
他们的悲剧中,都只有一个突出的中心人物。
关汉卿的《窦娥冤》中,中心人物自然是含冤赴死的窦娥,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中,中心人物则显而易见地分别是哈姆莱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
当然,莎士比亚的另外两部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心人物是处于矛盾旋涡中心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两对情侣,但他们都是可以当做一体看待的。
两位戏剧家的核心人物设置手法,区别于后来出现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双主角,甚至多主角的戏剧人物设置,体现了较为保守的戏剧人物设置手法,符合单一戏剧线索的要求。
关汉卿的戏剧人物全部是善恶分明、正邪明晰的典型人物。
正面人物就是一身正气、意志坚定、抗争到底的典型;反面人物则是狡猾奸诈、恶毒卑鄙、瞒上欺下的典型。
这种人物的脸谱化,和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是分不开的。
同时,也体现了由于时代的限制,文人思维的固定性一时无法改变。
相比之下,莎士比亚的人物则显得比较丰满和富于多面性。
他所描绘的每一个英雄都有其自身不可消弭的缺陷:哈姆莱特的优柔寡断、奥赛罗的嫉性冲动、麦克白的好胜野心等等。
这些都是人类性格共有的缺憾,这样的处理,使得英雄的形象既不被刻意夸大,又显得明朗鲜活、真实可信。
关汉卿的悲剧《窦娥冤》说的是劳动妇女受欺压冤枉的故事,主人公自然是社会的底层百姓,而且还是在封建时代地位最卑贱的女性形象。
她们力量微薄,信任所谓的王法,寄希望于皇家任用的所谓清官,然而却总是事与愿违。
这部悲剧既揭示了剧中主人公受压迫被欺凌的悲惨命运,也颂扬了她的坚毅反抗精神。
而莎士比亚的主人公则必须是贵族。
巴蜀中学高一考试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领略情操面面俱到B. 沉默风韵摧枯拉朽C. 炽热气魄面面俱到D. 独裁紧张摧枯拉朽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国科技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离不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
B. 为了实现我国的经济增长,我们必须加强科技创新。
C.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我们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D. 现在的年轻人,追求个性,敢于创新,这是我们国家发展的希望。
3.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是我们班上的“智多星”,成绩优异,聪明过人。
B.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百花盛开,生机勃勃。
C. 他像一只勤劳的蜜蜂,在知识的海洋里采撷着智慧的果实。
D. 那位歌手的歌声如丝如缕,让人陶醉。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
B. “你叫什么名字?”“我叫李华。
”C.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珍惜友谊,关爱他人。
D. “我喜欢读书,尤其是小说。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
B.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是一部历史小说。
C.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是一部神话小说。
D.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是一部历史小说。
6.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B. 胸有成竹,指日可待。
C. 破釜沉舟,一往无前。
D. 雕虫小技,无所作为。
7. 下列词语中,与“沉鱼落雁”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风华绝代B. 风姿绰约C. 美若天仙D. 美不胜收8. 下列句子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他们研究出了新的科技产品。
变换后:他们研究出了什么新的科技产品?B. 原句: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变换后:我国人口最多,是吗?C. 原句: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变换后:春天来了,万物都复苏了吗?D. 原句:这本书很有趣。
巴蜀高一下语文试卷期末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是()A. 恶劣恶性恶化B. 疲惫疲软疲乏C. 沉默沉重沉闷D. 悠闲悠然悠哉2.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是()A. 我喜欢看书,尤其是古典名著。
B. 这个故事很有趣,让我们来听听吧。
C. 他突然想起,小时候的一个梦。
D. 我们应该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3. 下列词语中,与“笔墨”意思相近的是()A. 笔墨纸砚B. 砚台毛笔C. 笔记本电脑D. 美术画笔4. 下列句子中,句式错误的是()A. 我看到他,心里很高兴。
B. 他每天都坚持锻炼,身体越来越健康。
C. 这个问题很难,我们需要好好思考。
D. 你去哪里了?我等你很久了。
5.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是()A. 青出于蓝B. 一丝不苟C. 一举两得D. 美中不足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是()A. 振奋人心(zhèn)B. 领略(lǐng)C. 质疑(zhì)D. 艰苦卓绝(zhuó)7.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正确的是()A. 突破(tū)B. 惊愕(hè)C. 稳定(dìng)D. 精神(jīng)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正确的是()A. 我在图书馆里阅读了一下午。
B. 这本书很有趣,你可以看看。
C. 他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
D. 这个问题很难,我们需要好好思考。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错误的是()A. 他把书放在桌子上。
B. 这个问题很复杂,需要我们认真分析。
C. 她把头发剪短了。
D. 我们应该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正确的是()A. 我喜欢看电影,尤其是科幻片。
B. 这个故事很有趣,让我们来听听吧。
C. 他突然想起,小时候的一个梦。
D. 我们应该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三、阅读题(每题5分,共25分)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全国百强校】重庆市巴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全国百强校】重庆市巴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无论形式还是内容,对仗都是律诗的核心。
对仗这一形式有一个从无心插柳到有意栽花,由古朴浑厚到典丽细致的漫长的演变过程。
谢榛曾指出:“《古诗十九首》云:“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属对虽切,亦自古老。
六朝惟渊明得之,若‘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是也。
”但陶句声律还不对仗。
只有经过沈宋声韵理论的建立,以及初唐人的创作实践,律诗才把平仄和对仗结合在一起。
所以,王世贞说:“五言至沈宋,始可称律。
律为音律法律,天下无严于是者。
”②对仗是汉字的特产,举世公认。
但这一形式的产生,根本上还是在于客观世界本来就具有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现象。
刘勰说“造物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
”所以,人们在创作过程中,也就“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
”所谓“自然成对”,正是客观世界在文学作品中得到客观反映的结果。
而以包含矛盾的形式一一对立统一的对仗反映对立统一的事物,就体现着朴素的辩证法。
世界充满着矛盾,每一个正视现实的作家必然会发现这些现象并反映它们,尽管是在有意无意之间。
而对仗又是如此明显地提出了这种要求和提供了这种形式。
③可以认为,对仗是修辞上的对立统一的表现手法。
它既可以对立形式统一对立的双方,也能以矛盾的形式反映同一的事物,从而产生强烈的修辞效果。
刘勰所谓“正对为劣,反对为优”,就是因为反对揭示了矛盾,因而容易把握本质。
而反对,在“造物赋形,支体必双”的客观基础上,更有着辨证思维的依据。
④可见,对反对应提高到哲学范畴来认识。
我国古代哲学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
《老子》第二章云:“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就充满了辩证的观点。
《周易》中的乾坤、阴阳、尊卑,以及天人、形神、名实、本末、体用、刚未、善恶等,无不是对立统一的范畴。
重庆市八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重庆八中2020-2021学年度(下)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题命题:亢婷蒋莹审核:李国强打印:亢婷校对:蒋莹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含蓄即含而不露、隐晦曲折之意,与诗歌创作中的浅平直露、略无余蕴相反,它是中国古典诗歌追求的一种美学境界。
诗歌的含蓄包括两层内涵:一是题旨即内容上的含蓄,一些题旨,诗人不愿明言,不能明言或不敢明言,故意说得隐约含糊,让人捉摸不透;另一种是手法上的含蓄,诗人采用借代、暗示或象征等手法,造成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言已尽而意无穷。
含蓄的手法,早在先秦诗歌中就有运用,《诗经·蒹葭》那种“宛在水中央”的朦胧,“所谓伊人”的隐约,以及追求的具体内涵,都带有相当的不确定性;最早提到“含蓄”一词的似在唐代,“含蓄”成为一种美学形态和诗学概念,大致起于中唐皎然的《诗式》,他在解释“辨析”十九字时,在诗学领域第一次提到“含蓄”:“思,气多含蓄思。
”含蓄风格也成为唐代诗人的一种创作追求。
刘禹锡就深为“言不尽意”而苦恼。
他说:“常恨语言浅,不如人意深。
”(《视刀环歌》)对如何克服“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现象,他说:“诗者,其文章之蕴耶!义得而言丧故微而难能;境生于象外,故精而寡和。
”(《董氏武陵集纪》)也就是说意境不在象内诗人应该在诗歌中营造“象外之象”,这样才会“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样的语言让人体会到了“言外之意”,也就不会再浮浅。
到了两宋,含蓄作为一个主要的批评标准被广泛地运用到文学批评中去。
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记载了梅尧臣的一段重要论述。
梅尧臣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现于言外,然后至也……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殆难指陈也……若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则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现于言外乎?”诗歌含蓄风格形成的原因与儒家“委婉蕴藉”的人文观有关。
重庆高一高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重庆高一高中语文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含情脉脉(mò)梵语(fán)大笔如椽(chuán)自怨自艾(yì)B.弦外之音(xián)辟邪(bì)久假不归(jiǎ)皮肤瘙痒(sāo)C.长歌当哭(dàng)惩罚(chéng)模棱两可(léng)慷慨激昂(kǎi)D.孜孜不倦(zī)下载(zài)浅尝辄止(zhé)翘首(qiào)2.下列各句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翻样子吧。
B.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C.我开始了解度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
D.于是我尽可能地轻轻静静,泛舟湖上,而船尾击起的微弱水波还一直延伸到我的视野之外,湖上的倒影也就曲折不已了。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巴黎卢浮宫,领队周安萍如数家珍般介绍了被誉为“世界三宝”的《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石雕。
B.参观展览犹如给这些发行员的心灵放了个假,每个从展厅出来的人心情都豁然开朗。
C.虽然孔子和孟子的思想核心都是一种大爱,都有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但是今天的许多人,似乎对他们的观点只能敬谢不敏了。
D.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爸爸去哪儿”节目的火爆源于人们长期对在“女主内、男主外”文化中存在的“父亲角色失位”现象的重新审视。
B.我国高考分批次按计划集中录取制度,制造了本科率、一本率这类功利的高考概念,也导致基础教育完全围绕以高考为目标展开教育教学。
2020年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2020年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卖书刘立勤空闲的时候,我喜欢到县中门口遛遛。
那里有一个书摊,我喜欢看书摊上有没有我喜欢的书,也喜欢和卖书的老李拉呱几句闲话。
老李好像是陕北人,亦或是山东人,我记不清了,只记得老李是邮电局的职工,说着一口外地话。
几十年都没有改变他的乡音,几十年也没有改变他的行当。
几十年里,他都用那外地话卖着从外地进来的花花绿绿的书。
老李卖的书主要是文学书籍和期刊杂志,什么挣钱就卖什么。
从他书摊杂志的多寡,能够看出书籍的流行。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文学书籍一统天下,间杂着一些娱乐杂志;世纪交替前后,文学屈居第二,《家庭》《读者》等占据了主要的位置;故事类的杂志书籍又占领了大部分的地方,娱乐类书籍又靠了边。
认识老李的时候,我刚刚在一个乡村小学当代课教师。
那时候穷呀,记得一个月拿到手的工资只有一十三块五毛钱,可我却喜欢读书。
一年总有几个周末,我会骑着自行车专门到县城买书。
那时候县城不大,却有十多家卖书的。
有的是书报亭,有的是店铺,只有老李在县中门口摆了一个书摊。
别人家的书大多高高的挂在墙上让人仰望,只有他的书摆在那里让人挑选阅读。
不过,老李很忙,在他那里买书的人很多。
老李进的图书很多,杂志也很全,我在翻阅那些图书时,忍不住圪蹴在他的书摊前看起来,忙碌的他也不催促,偶尔还会把自己的小凳子让我坐着看。
坐着看书的感觉真好,就像饥饿的汉子走进了免费的餐厅,大快朵颐而不知羞惭。
太阳终归要西下,我也终归要回家。
专程进城为了买书,而我又没有多少钱,每次只能买上三五本书。
常常是把书拿在手上,才发现钱不够。
正在尴尬之际,老李操着重重外地腔说,你先拿走吧,下次来了再补上。
其实,老李并不认识我,我也不知道下一次是什么时候来,看看他信任的目光,我不敢辜负他的好意,还是把把书拿走了。
路上,我听说老李卖书挣了不少钱,还买了单元楼。
2020-2021学年重庆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联合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重庆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合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2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吴均的《答柳恽》说:“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这里用“高树”是不是可以呢?当然也可以。
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就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这也是千古名句,可是这里的“高树多悲风”却并没有落叶的形象,而“寒风扫高木”则显然是落叶的景况了。
前者正要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这里叶子越多,感情才越饱满;而后者却是一个叶子越来越少的局面,所谓“扫高木”者岂不正是“落木千山”的空阔吗?然则“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这就是“木”与“树”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
“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要说明“木”字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
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
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
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我们,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
而“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
而“树”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荫的联想。
所谓“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
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缺少“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
然则“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无论形式还是内容,对仗都是律诗的核心。
对仗这一形式有一个从无心插柳到有意栽花,由古朴浑厚到典丽细致的漫长的演变过程。
谢榛曾指出:“《古诗十九首》云:“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属对虽切,亦自古老。
六朝惟渊明得之,若‘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是也。
”但陶句声律还不对仗。
只有经过沈宋声韵理论的建立,以及初唐人的创作实践,律诗才把平仄和对仗结合在一起。
所以,王世贞说:“五言至沈宋,始可称律。
律为音律法律,天下无严于是者。
”②对仗是汉字的特产,举世公认。
但这一形式的产生,根本上还是在于客观世界本来就具有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现象。
刘勰说“造物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
”所以,人们在创作过程中,也就“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
”所谓“自然成对”,正是客观世界在文学作品中得到客观反映的结果。
而以包含矛盾的形式一一对立统一的对仗反映对立统一的事物,就体现着朴素的辩证法。
世界充满着矛盾,每一个正视现实的作家必然会发现这些现象并反映它们,尽管是在有意无意之间。
而对仗又是如此明显地提出了这种要求和提供了这种形式。
③可以认为,对仗是修辞上的对立统一的表现手法。
它既可以对立形式统一对立的双方,也能以矛盾的形式反映同一的事物,从而产生强烈的修辞效果。
刘勰所谓“正对为劣,反对为优”,就是因为反对揭示了矛盾,因而容易把握本质。
而反对,在“造物赋形,支体必双”的客观基础上,更有着辨证思维的依据。
④可见,对反对应提高到哲学范畴来认识。
我国古代哲学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
《老子》第二章云:“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就充满了辩证的观点。
《周易》中的乾坤、阴阳、尊卑,以及天人、形神、名实、本末、体用、刚未、善恶等,无不是对立统一的范畴。
以辩证思维指导文学创作,无疑是艺术辩证法的体现。
当然,艺术辩证法不仅表现于对仗这一特殊形式,而且广泛存在于文艺创作的各个方面。
⑤然而,对仗或对偶在初期更多是纯形式的产物。
它要求的是句式的整齐、节奏的铿锵、音律的和谐,着重形式美。
骈文是对偶极端化的产物,对偶成了粉饰现实的工具,而不是揭露矛盾的武器。
对仗到唐人手中方显出战斗性和深刻性。
盛唐诗人常常运用对仗这一形式来概括或揭露大千世界的矛盾,揭示事物的本质。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唐人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艺术辩证法,才使以近体诗为代表的唐诗的艺术成就达到空前的高度。
(节选自刘明华《论杜诗的对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讲究句式、节奏、音律的对仗是汉字的特产,也是古代诗歌的核心。
B.正对和反对都属对仗,但只有反对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体现辩证思维。
C.作家“心生文辞,自然成对”,其本质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客观现实在文学作品中得到的反映。
D.对仗和对偶在初期都是纯形式的产物,只是后来对偶成了粉饰现实的工具,而对仗则成了战斗工具。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引用谢榛的论述,是为了证明对仗有一个由古朴浑厚向典丽细致演变的过程。
B.最后一段通过骈文与唐诗的对比,指出艺术辩证法才是近体诗成就达到空前高度的根本原因。
C.文章以哲学的思想来剖析文学创作中所具有的艺术辩证法现象,高屋建瓴,深刻透辟。
D.文章从对仗的演变、产生、表现形式谈到其与艺术辩证法的关系,条理清楚,思维缜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没有沈宋建立的声韵理论及初唐人的创作实践,对仗可能就不会与平仄结合在一起。
B.以对仗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中对立统一的事物,就是一种朴素辩证法的体现。
C.唐诗拥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跟唐人运用对仗来揭示事物的本质不无关系。
D.如果骈文能够运用对仗来概括和揭露大千世界的矛盾,就能创造出跟唐诗一样的艺术成就。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沙漠里的陪伴余显斌沙漠里,不只有浩浩黄沙,有硕大的夕阳,有如血的晚霞。
这儿还有干旱,有酷寒,有寸步不离的死亡,步步紧逼。
他,此时就被死亡纠缠者。
陪伴着他的,只有一匹识途的老马。
夕阳将落,浮荡在地平线上,如一轮浑的车盖。
他和那匹老马,踽踽而行,恍如两只小小的蚂蚁,粘在天边,在夕阳的昏黄中,愈行愈远。
本来,还有一匹小马的,是老马才生不久的小马驹子。
这个小家伙,不知道沙漠的凶险、艰难,它跳跃着,奔跑着,伸长脖子对着落日咴儿咴儿地鸣叫着,声音稚嫩如草。
然后,又跑到老马跟前撒娇,用脑袋抵着自己妈妈的身子,在老马停下时,它会贪婪地吸着奶水,吃饱了,会狠狠打几个喷嚏。
小家伙蓝蓝的眼睛如两汪水,千净得能照见人的影子。
可是,一夜醒来,小马却死了,倒在那儿,鲜血淋漓的,显然是被狼咬死的。
沙漠上,有一种狼,凶狠无比,常常深夜袭击行人,以及骆驼和马匹。
他站在那儿,一动不动。
老马围着小马,轻轻地嗅着,不停地喷着鼻子。
当它明白,小马再也难以站起来时,它的眼睛里,涌出大滴大滴的眼泪,浑浊的眼泪。
这是他第一次看见马儿流泪,他的心沉沉的,如同压着一块石头。
他轻轻拍拍老马,叹了一口气。
老马仰起脖子,对着长空,咴儿咴儿叫着,声音苍凉,此伤,犹如那轮落日一样悲壮。
然后,它低着头,伴着他上路了。
它不再叫,沉默地走着,沉默得如一块白色的石头。
夜晚,面对那轮如水的月亮,它会仰起头,久久地望着,眼眶里竟然滴出泪,湿湿地打湿了睫毛。
他望着,再次叹口气。
没水了,他拿着水壶,靠近老马,去挤出马奶来。
老马回过头,望望他,没有动静。
沙漠的夜晚,冷得直渗骨头。
他喝罢马奶,卧在那儿,蜷着身子。
月亮越升越高,将沙漠照射成一片月光的湖,照成一片琉璃的世界。
突然,他感觉到有什么动静,忙抬起头,发现老马站起来,向他慢慢走近。
他吓了一跳,不知道它想干什么。
老马的眼睛里,一片清光,慢慢卧下来,卧在他的身边,就如过去卧在小马身边一样。
他的身子,渐渐暖和起来。
他轻轻摸摸老马的头,长叹一声。
当又一个黄昏来临时,在老马的带领下,他找到了水----在一个沙丘的后面,有一片胡杨林,那里有一条水,沿着草地的中间缓缓流过,白亮得如银子一般。
他流着泪惊叫着,扑了过去,俯下身子“咕咚咕咚”地喝起来。
水进入喉咙,身体的每一个毛孔中,此时都仿佛有一种水意在清凉地弥漫着。
他幸福地连打几个嗝,抬起头,却不见了那匹老马。
他急了,跑上沙丘,看见老马跑了,一直向来路跑去,在夕阳下越跑越远,最终跑成一个小小的点,消失在暮色里。
他喊了几声,声音在暮色里扩散着,空空的。
在林子里,有一个小村子,住着十几户人家。
他找到几个人,掏了钱,组织一支队伍,重新进入沙漠。
当时,为了逃出沙漠,他将所有的货物都藏在沙漠中,现在,必须找回来。
几天后,队伍经过小马死去的地方,他惊呆了。
小马的尸体旁,卧着一头老马,头垂着,长长的鬃毛纷披着,正是那匹老马。
他大叫着,跑过去抚摸老马,老马却一动不动,依偎在小马的身边----已经死了。
他这才明白,在小马死后,老马是带着怎样的痛苦和悲伤,一步步将他带出绝境,找到水源的。
但是,强烈的思念,让它无心喝水,它带着一颗绝望的心,再次回到小马死去的地方。
它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现在,它可以永远地守在自己孩子的身边了。
这叫什么?这是人类常说的忠诚和爱吗?他垂着头,突然跪下。
这一刻,他感觉到自己的良心受到沉重一击。
原来,小马不是狼咬死的,是他杀死的。
当时没水,他想,只有杀死小马,自己才能喝到属于小马的那份马奶,才能走出草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写到的“黄沙”“夕阳”“干旱”“死亡”等沙漠环境,不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场所,而且营造了氛围,为情节的展开作好了准备。
B.文章善用细节描写来塑造形象,如用“它会仰起头,久久地望着,眼眶里竟然滴出泪,湿湿地打湿了睫毛”的细节,来表现老马的痛苦。
C.小说采用“第三人称”来叙事,使故事客观而真实,用客观的方式把一个悲惨的故事叙述出来,也自然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感。
D.小马之死是本篇小说的线索,文章通过写老马和“他”在小马死后的行为及心理,既表现老马的忠诚和爱又表现“他”的坚韧与抗争。
5.小说到最后才交代小马是“他”杀而非狼咬致死,这样安排情节的好处是什么?(5分) 6.请根据小说的创作意图,简要分析作者所要表现的主体对象是老马还是“他”?(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这是一个技术变革的时代。
智能手机正在井喷式“攻城略地”,丰富及时的資讯、花样繁多的游戏、方便快捷的服务,将手机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而人们在畅快享受的同时,也遭受着某种情感“病毒”的入侵,有些“低头族”把孩子搞丢了都没有发觉。
人们在手机上花费太多时间,已经影响到了家庭的功能、社会的交往。
不只是孩子,还包括被撇在一旁的老人,乃至于同卧一床的另一半,更不要说饭桌旁边的朋友、办公桌对面的同事……“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越来越多的“心酸”已经表明,这正在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成为某种亚健康的群体文化心理。
手机玩到烫手,灼伤的是亲情与友情,尤其是最需要家长陪伴和呵护的孩子。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关爱绝不只是提供物质的保障,缺乏父母关注和陪伴的孩子往往会患上“感情饥渴症”,对他人冷漠,对社会敌视,对自己厌弃。
因此,“为了孩子,请放下手中的智能手机”,已成为世界多国民众的共同呼声。
“烫手的手机”只是一个拽走当下注意力的代名词。
“智能手机烫手”的本质命题,是我们的内心,怎样葆有爱的能力,怎样葆有爱的品质。
人际相处需要时间,更需要质量。
沉迷于手机是一种表象,更需警惕的,是我们正在丧失爱的热情、爱的能力。
在虚拟络上的社交达人,却是真实生活里的冷漠者;每个人常常被圈在自己的世界里,众声喧哗中强化着孤独。
更严峻的现实是,我们正在将这种基于技术进步催生的“新时代病”,肆无忌惮地传递给下一代。
手机再智能,终究只是人的工具,如果不能理性驾驭它,人就会沦为工具的奴隶。
当一个又一个孩子,用稚嫩的笔写下他们的困惑与控诉时,每一位成年人的内心,都应该有一些刺痛、尴尬与检省,进而有改变的行动。
这是智能科技时代必须有的“文化配件”与心理程序,也是一个健康心智的成年人,应有的责任与使命。
----《人民时评》(有删节) 材料二:据专家介绍,长期低头玩手机,容易使颈椎关节发生错位,患上腕管综合征、腱鞘炎等,除了视力受到影响,容易引发白内障外,还因长时间前倾盯着手机屏幕,缩短脖子肌肉,增加脸颊部位受到的地心引力,导致下颌松垂直至脸颊下垂。
----《百度百科》材料三:从社会环境角度分析,快节奏生活、大城市通勤路线拉长等,客观上令私人时间碎片化,属于自己的“整块”时间越来越少,但一个人吃饭、赶路的机会却增多,导致不少年轻人只能抓紧碎片时间,通过数字终端进行娱乐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