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文学批评2

合集下载

文学作品中的文学批评

文学作品中的文学批评

文学作品中的文学批评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它们通过文字和故事来传递情感和思想。

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文学批评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文学批评既能够提供对文学作品的客观评价,也能够促进文学的创新与发展。

在本文中,将探讨文学作品中的文学批评的重要性和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首先,文学批评能够对文学作品进行客观评价。

文学作品的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批评,我们可以分析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运用等方面。

批评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审美观点,对作品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他们的评价不仅能够帮助读者辨别优秀的文学作品,也能够指导作家改进自己的写作技巧。

因此,文学批评是提高文学作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其次,文学批评有助于促进文学的创新与发展。

文学作品是艺术的产物,它们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

文学批评家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评价和分析,可以发现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通过对不同文学流派和风格的研究,批评家可以提供对作家和读者的启示。

他们的批评意见可以帮助作家改进自己的创作技巧,推动文学的进步和发展。

因此,文学批评是文学创新的重要推动力。

此外,文学批评还能够提供不同的文学观点和解读方式。

文学作品往往有着多重意义和解读空间,不同的读者和批评家可能有不同的观点和解读方式。

文学批评的多样性可以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促使他们思考和讨论不同的文学观点。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批评和讨论,读者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作品,深入探讨作品所传递的思想和情感。

因此,文学批评可以为读者提供多元化的文学观点和思考方式。

然而,文学批评也有其局限性。

由于文学作品可以有多种解读方式,文学批评家的观点可能存在主观倾向,导致评价不够客观。

此外,批评家的背景和文化背景也可能对批评结果产生影响,导致不同的观点之间出现分歧。

因此,在文学批评中需要注重客观评价和多元观点的平衡。

综上所述,文学作品中的文学批评在提供对作品的客观评价、促进作品的创新与发展以及提供不同的文学观点和解读方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文学批评的细节不同

文学批评的细节不同

文学批评的细节不同
文学批评主要的六种方法:
1、社会历史批评,主要是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研究文学和社会生活的关系。

2、精神分析批评,主要分析作家作品的无意识,尤其是性的欲望。

3、语义批评,立足于文学文本,尤其是诗歌,对其中语言意义的阐释。

4、叙事批评,分析叙事文尤其是小说的叙述方式和叙事结构。

5、性别批评,是从女性意识的角度来观照所有的文学作品。

6、读者生产批评,研究作为批评主体的读者在批评活动中的创造性作用。

文学批评的意义:
1、丰富对文学作品的体验和认识。

2、提升审美趣味。

3、通过对文学的多方位观照,逐步形成开放的思维方式。

4、帮助我们有效的参与到当今的文学批评实践活动中。

文学批评社会历史批评三个重要术语

文学批评社会历史批评三个重要术语

文学批评社会历史批评三个重要术语
1. 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学术活动。

通过文学批评,人们可以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探讨作品的结构、风格、主题等方面,并评价作品的优缺点,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2. 社会批评:社会批评是对社会现象、问题或制度进行评价和分析的活动。

社会批评旨在揭示社会不公、不平等、不合理的现象,批评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或解决问题的建议。

社会批评是社会学、政治学等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 历史批评:历史批评是对历史事件、人物或时代进行评价和分析的活动。

历史批评旨在揭示历史真相,评价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功过得失,探讨历史进程中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规律,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历史。

历史批评是历史学、文化学等人文学科领域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有助于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和反思。

文学批评方法

文学批评方法

文学批评方法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评价和解读的过程,是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文学批评方法则是指在进行文学批评时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下面将就文学批评方法进行介绍和探讨。

首先,文学批评方法的第一步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全面的阅读和理解。

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要注重把握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背景。

只有对作品有了深入的理解,才能进行有深度的批评。

其次,文学批评方法需要运用适当的文学理论进行分析。

不同的文学理论有不同的侧重点和分析角度,比如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等。

选择合适的文学理论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并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作品。

此外,文学批评方法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

通过将不同作品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作品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从而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和评价。

比较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作品所处的文学传统和时代背景。

另外,文学批评方法还需要注重作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文学作品是与时代和文化紧密相连的,了解作品所处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价作品的艺术价值。

最后,文学批评方法还需要注重对作品的审美价值进行评价。

审美价值是衡量文学作品优劣的重要标准,而对作品的审美价值进行评价需要综合运用前面提到的各种方法和技巧,同时也需要结合自己的审美观点和情感体验。

总之,文学批评方法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全面、深入地理解和分析作品,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文学理论和方法,需要注重作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需要注重对作品的审美价值进行评价。

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深入、全面、准确的文学批评。

2013华师在线文学批评答案(82分)

2013华师在线文学批评答案(82分)
汉代代表了从经学角度解说诗歌批评模式的是
A.《毛诗》
B.《诗谱序》
C.《论衡》
D.《楚辞》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4.第41题
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批评家大多遵从
A.模仿自然的法则
B.古典原则
C.革新原则
D.唯美主义原则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5.第42题
德国艺术批评讨论诗画关系最著名的著作是
1.第1题
文学批评的论证在批评论著中的表达形式主要是
A.描述与论证
B.分析与综合
C.论证与抒情
D.归纳与演绎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2.第2题
一般认为,标志现代文体学开端的是
A.查理?巴利的《法语文体学》
B.马鲁佐的《法语文体学简论》
C.克雷索的《问题及其技巧》
D.斯皮泽的《文体研究
代表19世纪现实主义批评最高成就的是
A.别林斯基的著作
B.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著作
C.杜勃罗留波夫的著作
D.费尔巴哈的著作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8.第8题
文学批评所依据的事实应该是确凿无误的,所以文学批评具有
A.审美性
B.思辨性
C.实证性
D.历史性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新批评的威姆萨特和比尔兹利提出的一个观点是
A.期待视野
B.意图谬误
C.历史距离
D.历史文本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2.第33题

CSSCI来源期刊C1,C2类

CSSCI来源期刊C1,C2类

CSSCI来源期刊C1,C2类排序刊物名称学科分类刊物级别1管理世界管理学C1 2科研管理管理学C13中国软科学管理学C14科学学研究管理学C15外国经济与管理管理学C16南开管理评论管理学C17管理科学学报管理学C18研究与发展管理管理学C19中国管理科学管理学C110管理工程学报管理学C111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管理学C112预测管理学C213管理科学管理学C214科学管理研究管理学C215中国科技论坛管理学C216中国行政管理管理学C217管理评论管理学C218经济管理管理学C219软科学管理学C220公共管理学报管理学C221经济体制改革管理学C222科技进步与对策管理学C223管理现代化管理学C224科技管理研究管理学C225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学C226管理学报管理学C227宏观经济管理管理学C228华东经济管理管理学C229现代管理科学管理学C2管理学平均值1马克思主义与现实马克思主义C12教学与研究马克思主义C13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C14国外理论动态马克思主义C15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C16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C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C28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C29理论前沿(原在政治类)马克思主义C210高校理论战线马克思主义C211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马克思主义C212社会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C2马克思主义平均值1哲学研究哲学C12世界哲学哲学C13自然辩证法研究哲学C14自然辩证法通讯哲学C1 5哲学动态哲学C1 6中国哲学史哲学C2 7现代哲学哲学C2 8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哲学C2 9道德与文明哲学C2 10孔子研究哲学C2 11周易研究哲学C2 12伦理学研究哲学C2 哲学平均值1世界宗教研究宗教学C1 2宗教学研究宗教学C2 3中国宗教宗教学C2 4世界宗教文化宗教学C2宗教学平均值1外语教学与研究语言学C1 2现代外语语言学C1 3当代语言学语言学C1 4中国语文语言学C1 5外国语语言学C1 6外语界语言学C1 7中国翻译语言学C1 8中国外语语言学C2 9世界汉语教学语言学C2 10方言语言学C2 11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学C2 12外语与外语教学语言学C2 13外语电化教学(原在教育学)语言学C2 14外语教学语言学C2 15语言研究语言学C2 16语言科学语言学C2 17国外外语教学语言学C2 18民族语文语言学C2 19外语学刊语言学C2 20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语言学C2 21汉语学习语言学C2 22语言文字应用语言学C2语言学平均值1文学评论中国文学C1 2文学遗产中国文学C1 3文艺争鸣中国文学C1 4文艺理论研究中国文学C1 5当代作家评论中国文学C1 6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文学C1 7中国比较文学中国文学C1 8文艺理论与批评中国文学C2 9小说评论中国文学C210鲁迅研究月刊中国文学C2 11民族文学研究中国文学C2 12南方文坛中国文学C2 13新文学史料中国文学C2 14红楼梦学刊中国文学C2 15明清小说研究中国文学C2中国文学平均值1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C1 2外国文学外国文学C1 3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C1 4国外文学外国文学C2 5当代外国文学外国文学C2 6俄罗斯文艺外国文学C2外国文学平均值1音乐研究艺术C1 2文艺研究艺术C1 3中央音乐学院学报艺术C1 4中国音乐学艺术C1 5民族艺术艺术C1 6电影艺术艺术C1 7黄钟艺术C1 8音乐艺术艺术C1 9当代电影艺术C2 10中国音乐艺术C2 11民族艺术研究艺术C2 12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艺术C2 13人民音乐艺术C2 14中国电视艺术C2 15北京电影学院学报艺术C2 16音乐探索艺术C2 17戏剧艺术C2 18交响艺术C2 19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艺术C2艺术平均值1历史研究历史C1 2近代史研究历史C1 3中国史研究历史C1 4清史研究历史C1 5史学理论研究历史C1 6史学月刊历史C1 7史林历史C1 8抗日战争研究历史C1 9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历史C2 10世界历史历史C2 11当代中国史研究历史C2 12史学集刊历史C2 13华侨华人历史研究历史C214民国档案历史C2 15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历史C2 16历史档案历史C2 17史学史研究历史C2 18安徽史学历史C2 19中华文史论丛历史C2 20文史历史C2 21西域研究历史C2 22历史教学历史C2 23文献历史C2 24历史教学问题历史C2 25中国史研究动态历史C2 26东南文化历史C2历史平均值1考古学报考古学C1 2文物考古学C1 3考古考古学C1 4敦煌研究考古学C2 5考古与文物考古学C2 6华夏考古考古学C2 7中国历史文物考古学C2考古学平均值1经济研究经济学C1 2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学C1 3世界经济经济学C1 4金融研究经济学C1 5会计研究经济学C1 6中国农村经济经济学C1 7国际经济评论经济学C1 8经济科学经济学C1 9中国农村观察经济学C1 10世界经济文汇经济学C1 11经济学动态经济学C1 12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经济学C1 13农业经济问题经济学C1 14财贸经济经济学C1 15财经研究经济学C1 16国际金融研究经济学C1 17改革经济学C1 18南开经济研究经济学C1 19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经济学C1 20经济学家经济学C1 21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学C2 22世界经济研究经济学C2 23经济评论经济学C2 24审计研究经济学C2 25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经济学C226财经科学经济学C2 27国际贸易问题经济学C2 28上海经济研究经济学C2 29财经问题研究经济学C2 30产业经济研究经济学C2 31当代经济科学经济学C2 32财经论丛经济学C2 33宏观经济研究经济学C2 34国际贸易经济学C2 35中国农史经济学C2 36中国经济问题经济学C2 37当代财经经济学C2 38当代经济研究经济学C2 39财经理论与实践经济学C2 40农业技术经济经济学C2 41中国土地科学经济学C2 42中国经济史研究经济学C2 43税务研究经济学C2 44证券市场导报经济学C2 45财政研究经济学C2 46中央财经大学学报经济学C2 47商业经济与管理经济学C2 48经济纵横经济学C2 49国际经贸探索经济学C2 50国际经济合作经济学C2 51城市问题经济学C252经济与管理研究经济学C2 53山西财经大学学报经济学C2 54金融论坛经济学C2 55经济问题经济学C2 56城市发展研究经济学C2 5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经济学C2 58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经济学C2 59经济问题探索经济学C2 60调研世界经济学C2 61亚太经济经济学C2 62财贸研究经济学C2 63中国流通经济经济学C2 64投资研究经济学C2 65上海金融经济学C2 66涉外税务经济学C2 67经济经纬经济学C2 68现代经济探讨经济学C2 69商业研究经济学C2 70消费经济经济学C2 71现代财经经济学C2 72中国金融经济学C2 经济学平均值1世界经济与政治政治学C1 2欧洲研究政治学C1 3政治学研究政治学C1 4美国研究政治学C1 5现代国际关系政治学C1 6国际问题研究政治学C1 7国家行政学院学报政治学C1 8当代亚太政治学C1 9青年研究政治学C1 10求是政治学C1 11国际论坛政治学C1 12日本学刊政治学C1 13国际观察政治学C2 14南洋问题研究政治学C2 15台湾研究集刊政治学C2 16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政治学C2 17太平洋学报政治学C2 18中共中央党校学报政治学C2 19北京行政学院学报政治学C2 20中共党史研究政治学C2 21东北亚论坛政治学C2 22上海行政学院学报政治学C2 23新视野政治学C2 24江苏行政学院学报政治学C2 25东南亚研究政治学C2 26外交评论政治学C2 27德国研究政治学C2 28台湾研究政治学C2 29拉丁美洲研究政治学C2 30国际政治研究政治学C2 31党史研究与教学政治学C2 32妇女研究论丛政治学C2 33党的文献政治学C2 34求实政治学C2 35东南亚纵横政治学C2 36南亚研究季刊政治学C2 37理论与改革政治学C2 38日本研究政治学C2 39西亚非洲政治学C2政治学平均值1法学研究法学C1 2中国法学法学C1 3中外法学法学C1 4政法论坛法学C1 5法商研究法学C1 6法学法学C17法律科学法学C1 8法制与社会发展法学C1 9法学评论法学C1 10现代法学法学C1 11环球法律评论法学C2 12比较法研究法学C2 13知识产权法学C2 14法学家法学C2 15法学论坛法学C2 16行政法学研究法学C2 17法学杂志法学C2 18中国刑事法杂志法学C2 19政治与法律法学C2 20当代法学法学C2 21华东政法学院学报法学C2 法学平均值1社会学研究社会学C1 2中国人口科学社会学C1 3人口研究社会学C1 4人口与经济社会学C2 5人口学刊社会学C2 6市场与人口分析社会学C2 7社会社会学C2 8南方人口社会学C2 9西北人口社会学C2社会学平均值1民族研究民族学C1 2世界民族民族学C1 3中国藏学民族学C1 4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民族学C1 5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民族学C2 6西北民族研究民族学C2 7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民族学C2 8广西民族研究民族学C2 9回族研究民族学C2 10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民族学C2 11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民族学C2 12民族教育研究民族学C2 13民俗研究民族学C2民族学平均值1编辑学报新闻学与传播学C1 2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C1 3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C1 4国际新闻界新闻学与传播学C1 5现代传播新闻学与传播学C1 6编辑之友新闻学与传播学C2 7新闻记者新闻学与传播学C28新闻大学新闻学与传播学C2 9科技与出版新闻学与传播学C2 10出版科学新闻学与传播学C2 11出版发行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C2 12当代传播新闻学与传播学C2 13编辑学刊新闻学与传播学C2 14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新闻学与传播学C2 15新闻界新闻学与传播学C2 新闻学与传播学平均值1中国图书馆学报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C1 2大学图书馆学报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C1 3情报学报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C1 4图书情报工作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C1 5情报理论与实践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C1 6图书情报知识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C1 7图书馆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C1 8现代图书情报技术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C2 9情报资料工作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C2 10图书馆建设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C2 11情报科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C2 12图书馆论坛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C2 13图书馆杂志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C2 14国家图书馆学刊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C2 15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C2 16情报杂志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C2 17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C2 18图书与情报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C2 19档案学通讯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C2 20档案学研究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C2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平均值1教育研究教育学C1 2高等教育研究教育学C1 3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教育学C1 4电化教育研究教育学C1 5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教育学C1 6比较教育研究教育学C1 7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教育学C1 8教师教育研究教育学C1 9教育与经济教育学C1 10中国电化教育教育学C1 11教育研究与实验教育学C1 12教育发展研究教育学C1 13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学C1 14课程·教材·教法教育学C1 15中国远程教育教育学C2 16全球教育展望教育学C2 17中国高等教育教育学C218开放教育研究教育学C2 19教育科学教育学C2 20外国教育研究教育学C2 21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育学C2 22复旦教育论坛教育学C2 23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学C2 24中国高教研究教育学C2 25现代大学教育教育学C2 26中国教育学刊教育学C2 27中国特殊教育教育学C2 28江苏高教教育学C2 29教育学报教育学C2 30高教探索教育学C2 31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教育学C2 32中国大学教学教育学C2 3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教育学C2 34远程教育杂志教育学C2 35教育与现代化教育学C2 36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学C2 37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教育学C2教育学平均值1体育科学体育学C1 2中国体育科技体育学C1 3体育与科学体育学C1 4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学C2 5体育学刊体育学C2 6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体育学C2 7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体育学C2 8西安体育学院学报体育学C2 9天津体育学院学报体育学C2 10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体育学C2体育学平均值1统计研究统计学C1 2数理统计与管理统计学C2 3统计与决策统计学C2 4统计与信息论坛统计学C2统计学平均值1心理学报心理学C1 2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C1 3心理科学进展心理学C1 4心理科学心理学C1 5心理与行为研究心理学C2 6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心理学C2 7应用心理学心理学C2心理学平均值1中国社会科学综合性社会科学C1 2读书综合性社会科学C14学术月刊综合性社会科学C1 5天津社会科学综合性社会科学C1 6浙江社会科学综合性社会科学C1 7江海学刊综合性社会科学C1 8南京社会科学综合性社会科学C1 9社会科学综合性社会科学C1 10开放时代综合性社会科学C1 11江苏社会科学综合性社会科学C1 12文史哲综合性社会科学C1 13学术研究综合性社会科学C1 14社会科学战线综合性社会科学C1 15浙江学刊综合性社会科学C1 16社会科学研究综合性社会科学C1 17人文杂志综合性社会科学C2 18东南学术综合性社会科学C2 19河北学刊综合性社会科学C2 20学术界综合性社会科学C2 21学习与探索综合性社会科学C2 22思想战线综合性社会科学C2 23北京社会科学综合性社会科学C2 24江汉论坛综合性社会科学C2 25社会科学辑刊综合性社会科学C2 26中州学刊综合性社会科学C2 27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综合性社会科学C2 28内蒙古社会科学综合性社会科学C2 29云南社会科学综合性社会科学C2 30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综合性社会科学C2 31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综合性社会科学C2 32学术论坛综合性社会科学C2 33宁夏社会科学综合性社会科学C2 34广东社会科学综合性社会科学C2 35社会科学家综合性社会科学C2 36甘肃社会科学综合性社会科学C2 37东岳论丛综合性社会科学C2 38学海综合性社会科学C2 39探索与争鸣综合性社会科学C2 40中国文化研究综合性社会科学C2 41求索综合性社会科学C2 42山东社会科学综合性社会科学C2 43天府新论综合性社会科学C2 44学术交流综合性社会科学C2 45江西社会科学综合性社会科学C2 46科学·经济·社会综合性社会科学C2 47西藏研究综合性社会科学C2 48新疆社会科学综合性社会科学C2 49青海社会科学综合性社会科学C2综合性社会科学平均值1旅游学刊人文、经济地理C1 2城市规划人文、经济地理C1 3经济地理人文、经济地理C1 4城市规划学刊人文、经济地理C1 5人文地理人文、经济地理C2 6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人文、经济地理C2 7地域研究与开发人文、经济地理C2人文、经济地理平均值1自然资源学报环境科学C1 2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C1 3资源科学环境科学C1 4环境保护环境科学C2 5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C2环境科学平均值1中国人民大学学报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1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1 3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1 4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1 5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1 6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1 7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1 8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1 9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1 10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1 11上海财经大学学报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1 12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1 13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1 14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1 15求是学刊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1 16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1 17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1 18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1 19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1 20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1 21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1 22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1 23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1 24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1 25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原:西南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2 26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2 27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2 28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2 29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2 30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2 31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232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2 33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2 34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2 35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2 36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2 37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2 38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2 39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2 40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2 41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2 42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2 43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2 44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2 45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2 46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2 47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2 48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2 49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2 50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2 51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2 52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2 53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2 54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2 55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2 56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2 57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2 58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2 59齐鲁学刊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2 60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2 61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2 62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2 63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2 64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2 65上海师范大学学报(上海师范大学学报)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2 66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2 67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C2 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平均值总计平均值。

文学批评_精品文档

文学批评_精品文档

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剖析和评价的一种理论活动,旨在发现文学作品的内在价值、审美特点和艺术手法,并对其进行评论、评价和解读。

文学批评的目的是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研究,进一步了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探索文学作品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文学批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来进行,如传统批评、结构主义批评、后现代主义批评等。

每种批评方法都有其独特的视角和理论基础,通过不同的批评方法可以对同一作品进行多维度的解读和评价。

在传统批评中,文学作品被视为艺术家的情感表达和思想沉淀。

传统批评强调对文学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叙述手法等方面进行评价和解读。

该方法注重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通过对作品内部逻辑和结构的分析,揭示作品的深层意义和作者的意图。

传统批评主要关注作品的内部结构,认为作品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意义。

结构主义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符号系统和结构关系。

结构主义批评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符号系统,通过对作品中的符号和结构进行分析,可以揭示作品的隐含意义和文化象征。

结构主义批评主要关注作品的符号和隐喻,通过对作品的结构关系和语言运用的分析,探索作品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蕴。

后现代主义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和相对性。

后现代主义批评认为文学是一种游戏和模拟,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是相对的。

后现代主义批评主要关注作品的多样性和文化差异,通过对作品的颠覆和重构进行分析,探索作品的多重解读和反思。

无论是传统批评、结构主义批评还是后现代主义批评,文学批评的目的都是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评价,加深对文学的理解和认识。

文学批评不仅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作品,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文学的发展和创新。

文学批评对于文学的繁荣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深入的批评分析和评价,可以挖掘出文学作品的潜力和创新,促进文学的进步和变革。

文学批评也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的品质和深度。

同时,文学批评还可以为文学界提供参考和借鉴,为文学创作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隐含读者隐含读者(implied reader),指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是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读者。

2、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

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本文的既成心理图式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3、伦理批评伦理道德批评是以一定的道德意识及其由之而形成的伦理关系作为规范来评价作品,以善、恶为基本范畴来决定对批评对象的取舍。

这种批评着重于对文学作品的道德意识性质和品位的评价,实现作品的伦理价值及道德教化作用。

伦理道德批评具有历史的久远性,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都是兴起最早而又影响深远的一种批评形态。

伦理道德批评之所以兴起较早,与人们早期的美学观念和道德观念有关,更与古代社会生活中森严的等级制度而形成的伦理关系有关。

传统: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柏拉图:“作品须对我们有益;须只模仿好人的言语,并且遵守我们原来替保卫者们设计教育时所定的规范。

”近代:文艺复兴的人道主义、宋明理学现代:欧文•白璧德和保尔•摩尔《伦理学原理》4、共鸣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重要标志,指的是: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5、行动元与角色行动元的意识说人物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行动的行动要素。

角色的意思是指具有的形象和性格特征的人物。

行动元是情节的动因,决定人物“做什么”,如《西厢记》为代表的才子佳人小说中都是有追求者、被追求者、促进者、反对者、竞争与破坏者这几种类型的行动元。

角色是形象的基础,表现出人物“怎样做”。

人格特征构成的人物自身的同一性和独立性我们称之为“角色”。

6、意境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

它是我国诗学、画论、书论的中心范畴,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文学批评范文

文学批评范文

文学批评范文《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部杰作,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它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描写而著称。

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为主线,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复杂。

在文学批评中,《红楼梦》被广泛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红楼梦》在文学批评中被赞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思想而广受好评。

曹雪芹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创造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小说中所描绘的宴会、游园、婚嫁等场景,无一不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思考。

这些都使得《红楼梦》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其次,《红楼梦》在文学批评中被认为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小说以其对封建社会弊端的揭露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而著称。

曹雪芹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如封建礼教的束缚、家族势力的作祟、女性地位的低下等。

同时,他也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这些都使得《红楼梦》成为了一部具有深远意义和价值的文学作品,引起了人们对封建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总之,《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它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思想而著称,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小说中对封建社会的弊端和人性的复杂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剖析,引起了人们对封建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因此,《红楼梦》在文学批评中被广泛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文学批评教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文学批评教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文学批评教案-范文模板及概述示例1:文学批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分析和批评能力;3.促进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二、教学内容1.文学批评的定义和分类;2.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和工具;3.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结构、语言和风格特点;4.批评文学作品的优缺点和价值。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介绍一个文学作品的简要情节或主题,引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2.讲解:讲解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文学批评的重要性和意义;3.实践:指导学生选择一篇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批评,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分享彼此的批评观点;4.总结:总结各种文学批评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强调批评的客观性和理性。

四、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积极参与讨论、提出合理批评意见等;2.作业评价:对学生的文学批评作业进行评价,包括分析思路、文章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表现。

五、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走进图书馆,通过查阅相关的文学批评理论和实践案例,提高对文学批评的认识和理解;2.邀请专业文学批评家或作家到课堂进行讲座或交流,让学生深入了解文学批评的前沿动态和实践经验。

六、课堂反思1.了解学生对文学批评的理解和反应,及时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2.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示例2:文学批评教案是指教师在教授文学课程时使用的教学计划和方法。

在这个教案中,教师将教授学生如何进行文学批评,包括分析文学作品、探讨作者的写作技巧和主题、以及理解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等。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包括人物、情节、主题、语言和风格等。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文本中的对话、动作和描写来了解作者对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发展。

其次,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如何运用不同的文学批评方法来分析文学作品。

例如,学生可以使用形式主义批评方法来分析作品的语言和结构,也可以运用历史主义批评方法来探讨作品所反映的历史和社会背景。

文学批评练习题库及答案

文学批评练习题库及答案

“文学批评“练习测试题库一、填空1、20世纪文学批评具有批判否认的革新态势,〔〕,批评的理论化,〔〕等世纪特征。

2、文体学批评是一种运用〔〕的理论和方法,从研究文学作品的〔〕性质入手,对其作审美把握的批评理论和实践活动。

3、构造主义文学批评的根本特征是:摒弃〔〕,标举〔〕;形式就是价值;无信息的〔〕。

4、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是一种用〔〕观照文学作品,具有〔〕和审美追求的文学批评。

5、古罗马文学评论家贺拉斯的比喻来归结文学评论对文学创作的作用。

他把创作比作〔〕,把批评比作〔〕。

6、“随园诗话“的作者是〔〕。

7、逻辑学意义上的方法有归纳与〔〕,〔〕与逻辑,定性与定量等。

8、新历史主义批评吸收了法国思想家福柯的“断层〞和“差异〞的历史观,用众多小写的、〔〕的“历史〞取代了原先一个大写的、〔〕的“历史〞。

9、确定选题必须对〔〕与〔〕进展全面估量.。

10、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大潮流的区别与〔〕在20世纪前期甚为明显,而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融合与相互〔〕的趋向则逐渐抬头。

11、文学批评是以一定的〔〕和〔〕为指导,以〔〕为根底,以各种具体的文学现象为对象的评价和研究活动。

12、批评的否认精神是评论者〔〕的表达。

13、在社会-历史批评看来,真实性指文学作品所展示的社会生活画面,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它是〔〕的真情实感、〔〕的真实感受与〔〕的真实的统一。

14、弗洛伊德学说中的两个根本命题是〔〕、〔〕。

15、文学批评文章的主要样式包括〔〕、〔〕、对话体、〔〕和〔〕等。

16、中国文学批评的源头是春秋时代对〔〕的评论。

17、西方文学批评的源头是〔〕和〔〕。

18、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主把〔〕当作重要的出发点来理解文化生产。

19、构造主义叙事学家热奈特有句很著名的话:“人们把文学看成是无规则的〔〕的时间够长了,现在有必要把它当作是无信息的〔〕来看了。

〞20、在从事承受史的研究中,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开掘和选择〔〕。

大学语文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

大学语文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

大学语文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文学批评作为文学研究的一门学科,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评价和解读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而在大学语文教育中,语文文学批评更是作为一门课程,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文学素养培养和批评能力的训练。

本文将从大学语文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入手,探讨其内容和意义。

一、文学批评的定义与作用文学批评,简而言之,即对文学作品进行批判、评价和解读的过程。

它不仅限于单纯的评论,而是一种能够揭示文学作品与社会、历史、人性等方面关系的学术研究方法。

文学批评的作用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理解与解读:文学批评通过分析作品的结构、意义、主题等要素,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

2. 传承与发展: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传统的一种延续和发展,可以在学术上对文学作品进行持续的研究、整理和总结,推动文学的发展和进步。

3. 提高审美能力:通过学习文学批评,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

二、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1. 形式主义批评理论:形式主义是文学批评中的一个重要派别,强调文学作品的形式和艺术结构对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形式主义批评理论注重对作品的形式要素,如结构、语言、象征、节奏等进行分析和解读。

2. 结构主义批评理论:结构主义强调文学作品中的符号系统和结构性关系,将文学作品视为一种符号系统,并通过对符号的分析,揭示出作品中的隐含意义。

结构主义批评理论着重于研究作品中的二义性、象征和符号的用途。

3. 传统批评理论:传统批评理论往往关注作品的史诗、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传统性的元素,强调作品的人文主义价值和文化内涵。

传统批评注重对文学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的研究和评价。

4. 解构主义批评理论:解构主义批评强调文学作品中的二义性、矛盾和不确定性,主张对作品进行颠覆性的解读和剖析。

解构主义批评理论突破传统的解释方式,批判性地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揭示出其中的隐含关系和意义。

5. 后现代批评理论:后现代批评理论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批评理论流派,对传统的批评模式进行了颠覆和重新构建。

文学批评导引简答、论述题

文学批评导引简答、论述题

文学批评导引简答题、论述题汇总1、简述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的主要区别。

文学理论着重研究文学的本质、范畴,文学活动的一般规律,属于基础理论研究;文学批评则更关注理论的变化和对文学实践活动的分析和评价,是一种应用学科。

2、文学批评的艺术思维特征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1)出入有度的情感距离。

在评论文学作品这种审美形式时,评论家需要体验、感悟、想象,也必然有一定程度的情感流露。

但同时它也需要心理距离,需要对情感加以理智的控制。

而这种情感距离与其他人文科学中所持的客观态度是不一样的。

(2)思维方式上的求异性。

这首先表现在它所关注的对象是具体的不可重复的文学作品,而不是一般现象。

其次,它所追求的目标是一种独到的认识,而不是某种共识,它对研究对象的发现和评价同时也意味着对自我的发现和评价。

换句话说,它融入了自我的因素,体现的是一种个性化的风格。

(3)强烈的形式感。

这里的形式是与素材相对应的。

文学评论也关注作品的素材,但它更关注作品的形式。

因为作品的形式集中体现了人们的创造,更能引起读者的愉悦。

这是文学批评与其他人文科学的不同之处。

3、文学批评的思维特征。

文学批评要求抽象思维与艺术思维的结合。

它是以理性活动方式对感性活动成果的研究,以逻辑思维方式对艺术思维成果的研究。

在文学批评的全过程中,既要把握理性思维的基本性质,又要融合艺术思维的若干成分,形成跨越、沟通、结合两种思维的文学批评思维。

4、20世纪文学批评的世纪特征。

强烈的革新变化态势,自觉的语言批评意识,文学批评的理论化倾向,文学批评的世界性传播。

5、简述刘勰提出的批评的“六观”。

一观位体,即对作品从主题思想到表现形式作总的观察,包括体裁的选择;二观置辞,分析作品的语言技巧;三观通变,分析作家在文学发展历程中的继承和创新;四观奇正,分析作品在表现方法上的恰当与否;五观事义,考察作家在引经据典上的处理;六观宫商,分析作品的音律。

6、王国维的“境界”说是如何体现中西文论的融合的?王国维的“境界”说一方面在这一传统术语中注入西方美学的内涵,将境界分为造境和写境,同时又从中国古代文论中寻找契合点,提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把中西文学理论批评对这一问题的表述自然地糅合在一起。

文学批评PPT课件(29页)

文学批评PPT课件(29页)
· 近代:文艺复兴的人道主义、宋明理学 · 现代:欧文· 白璧德和保尔· 摩尔
11
(三)社会历史批评
· 强调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认为文学是再 现生活并为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所形成的, 因而文学作品的主要价值在于它的社会认识 功用和历史意义
· 分析、理解和评价作品,必须将作品产生的 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活经历等 与作品联系起来考察
批评模式的区别。 5. 立足中国的社会历史语境,简析文化批评出现的必然性
与合理性。
29
——约翰· 马勒:《心理学和文学》
16
(八)心理学批评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
· 本我、自我、超我的三分心理结构 · 本能冲动凭借艺术创造达到“升华”
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完形心理学:
· 图形和背景、邻近原则、类似原则、良好完形原则 和闭合原则等
· 整体不等于部分的总和,整体是先于部分而决定各 个部分的性质和意义的
9
(一)伦理道德批评
伦理道德批评是以一定的道德意识及 其由之而形成的伦理关系作为规范来评价 作品,以善、恶为基本范畴来决定对批评 对象的取舍。这种批评着重于对文学作品 的道德意识性质和品位的评价,实现作品 的伦理价值及道德教化作用。
10
(二)伦理道德批评
伦理道德批评具有历史的久远性
· 传统 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柏拉图:“作品须对我们有益;须只模仿好人的 言语,并且遵守我们原来替保卫者们 设计教育时所定的规范。”
7
(二)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
思想性
· 高度的真实性 · 进步的倾向性 · 积极健康的情感性
艺术性
·文体的评价 ·艺术形象的评价 ·意蕴批评
8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模式

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是文学研究中两个重要且密不可分的方面。

文学批评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揭示作品内在的艺术特点和意义;而文学理论则更加关注抽象的概念和规律,探讨文学的起源、演变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基于这两个层面,探讨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的关系和重要性。

一、文学批评的重要性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的过程,旨在理解和评价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表达手法。

通过批评的过程,读者和研究者可以更深入地探索作品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提升对文学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文学批评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多元的解读视角: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物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这也适用于文学作品。

通过批评的过程,不同的文学评论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出发,对作品进行解读和理解,为读者提供多元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2. 传承和传播文学传统:文学批评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文学传统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对经典作品的批评和研究,批评家们可以将作品中的思想、风格和技巧传达给后代读者,推动文学传统的发展和演变。

3. 促进文学创作的提升:作为艺术的反思和批判,文学批评可以为作家提供有价值的反馈和意见,促使他们不断改进和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

文学批评家通过对作品的评价和分析,为作家指明创作中的不足和可以改进的地方,从而推动整个文学创作的提升。

二、文学理论的重要性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的抽象概念和规律的探讨和研究。

它超越了单一的文学作品,关注的是广泛的文学现象和文学规律,通过理论的分析和建构,为研究者和读者提供了一种从更高层次看待文学的方式。

文学理论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深化对文学的认识和理解:文学理论通过对文学作品背后的规律和概念进行梳理和解析,帮助人们更深度地理解文学作品的构成和内涵。

它提供了一种抽象的、宏观的视角,使人们能够把握作品中的共性和普遍性,从而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文学。

2. 理清文学的发展脉络:文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文学的发展脉络和历史演变,从而更好地把握文学在不同时期和背景下的变化和转变。

文概(二) 名词解释

文概(二)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意境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

它是我国诗学、画论、书论的中心范畴,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像空间。

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2、审美意象审美意象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达到人来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3、典型环境典型环境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4、行动元与角色行动元的意识说人物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行动的行动要素。

角色的意思是指具有的形象和性格特征的人物。

5、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文本时间”也可称为“叙事时间”,则是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是作者对故事内容进行创作加工后提供给读者的文本秩序。

“故事时间”是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是故事内容中虚构的事件之间的前后关系。

6、隐含读者隐含读者(implied reader),指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是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读者。

7、流派风格流派风格是指一些在思想感情、文学观念、审美情趣、创作主张、取材范围、表现方法、语言格调方面相近的作家在创作上所形成的共同特色,是一种群体文化的表现。

8、文学风格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10、伦理批评伦理道德批评是以一定的道德意识及其由之而形成的伦理关系作为规范来评价作品,以善、恶为基本范畴来决定对批评对象的取舍。

这种批评着重于对文学作品的道德意识性质和品位的评价,实现作品的伦理价值及道德教化作用。

伦理道德批评具有历史的久远性,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都是兴起最早而又影响深远的一种批评形态。

文学理论 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隐含读者隐含读者(implied reader),指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是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读者。

2、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

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本文的既成心理图式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3、伦理批评伦理道德批评是以一定的道德意识及其由之而形成的伦理关系作为规范来评价作品,以善、恶为基本范畴来决定对批评对象的取舍。

这种批评着重于对文学作品的道德意识性质和品位的评价,实现作品的伦理价值及道德教化作用。

伦理道德批评具有历史的久远性,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都是兴起最早而又影响深远的一种批评形态。

伦理道德批评之所以兴起较早,与人们早期的美学观念和道德观念有关,更与古代社会生活中森严的等级制度而形成的伦理关系有关。

传统: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柏拉图:“作品须对我们有益;须只模仿好人的言语,并且遵守我们原来替保卫者们设计教育时所定的规范。

”近代:文艺复兴的人道主义、宋明理学现代:欧文•白璧德和保尔•摩尔《伦理学原理》4、共鸣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重要标志,指的是: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5、行动元与角色行动元的意识说人物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行动的行动要素。

角色的意思是指具有的形象和性格特征的人物。

行动元是情节的动因,决定人物“做什么”,如《西厢记》为代表的才子佳人小说中都是有追求者、被追求者、促进者、反对者、竞争与破坏者这几种类型的行动元。

角色是形象的基础,表现出人物“怎样做”。

人格特征构成的人物自身的同一性和独立性我们称之为“角色”。

6、意境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

它是我国诗学、画论、书论的中心范畴,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文学批评中的理论与方法

文学批评中的理论与方法

文学批评中的理论与方法文学批评作为文学研究的重要分支,旨在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在文学批评的实践中,理论与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文学批评中的理论与方法,以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一、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包括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心理分析批评等多种流派。

结构主义强调文本内部的结构和符号系统,认为文学作品具有自成体系的语言结构,需要通过对符号和结构的解读来理解作品的意义。

后现代主义批评则挑战传统的文学观念,强调文本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主张对文本进行开放式的解读和理解。

女性主义批评关注文学作品中的性别议题,探讨女性形象在文学中的表现和定位。

心理分析批评则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动机,揭示作品背后的心理层面。

二、文学批评的方法论文学批评的方法论包括传统批评、新批评、文化批评、比较批评等多种方法。

传统批评注重对文学作品的形式和结构进行分析,强调对作品内在逻辑和风格的把握。

新批评则更加注重读者的角色,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是由读者构建的,强调文本和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文化批评关注文学作品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探讨作品在特定文化语境下的意义和影响。

比较批评则通过对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比较和对话,揭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促进文学研究的多元发展。

三、文学批评的实践方法在文学批评的实践中,研究者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

首先是文本分析法,通过对文本的语言、结构、风格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作品的内在逻辑和意义。

其次是历史批评法,通过考察作品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揭示作品与时代的关系和作品的历史意义。

再次是比较研究法,通过对不同文学作品或不同文学体裁之间的比较和对话,揭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促进文学研究的多元发展。

此外,心理分析法、社会学批评法、文化批评法等也是文学批评实践中常用的方法。

四、文学批评的价值与意义文学批评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深入分析和评价,有助于揭示作品的内在意义和价值,促进文学研究的发展和进步。

文学批评题期末总结

文学批评题期末总结

文学批评题期末总结文学批评是指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评价、分析和解读,对作品的品质、风格、主题等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的一种学术性活动。

在本学期的文学批评课程中,我们深入学习了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提高了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能力。

在本篇总结中,我将回顾本学期学习的重点内容,并对自己的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在本学期的文学批评课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和流派。

文学批评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汇集了文学、美学、语言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我们了解了文学批评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从古希腊的诗歌批评开始,到现代批评理论的兴起,了解了不同的批评流派和代表人物。

这些理论和方法为我们后续的学习和实践提供了基础。

在学习了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之后,我们开始了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

从古代经典到现代文学,我们选择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对其内容、形式、风格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通过对作品的解读,我们探讨了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除了对文学作品的详细分析之外,我们还学习了文学批评中的一些常用概念和方法。

比如,通过对叙事者的角色定位和叙述方式的分析,我们可以揭示作品中的叙事视角和叙述策略;通过对作品的象征意义和象征手法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理解作品的隐含意义和象征意味;通过对作品的结构和节奏的分析,我们可以把握作品的整体结构和节奏感。

这些方法为我们进行作品分析和批评提供了丰富的思路和途径。

在本学期的文学批评课程中,我最大的收获是提高了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能力。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我学会了从多个角度审视作品,了解作品背后的深层含义和思想。

以前我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仅限于表面的内容,而现在我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作品,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同时,通过与同学们的讨论和交流,我也拓宽了自己的视野,从不同的角度和观点审视作品,拓展了自己的思维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讲文学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理解文学批评的属性;2.掌握文学批评的模式及其操作程序;3.能够运用感兴修辞批评分析具体作品。

知识谱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讲义:当读者不满足于仅仅阅读文学作品、或者至多与他人当面交流,而是把自己的阅读体会表述成有条理的文字以便与更多的人交流时,文学批评就出现了。

文学批评标志着普通文学阅读过程向文学理论发展。

一、文学批评及其属性什么是文学批评?批评,在这里并不简单包含否定性评价之意,而是指一种具有条理的富于理性的文学评论。

简言之,文学批评是文学理论的领域之一,是对特定文学现象的具体分析和评论。

孔子评《诗经》、司马迁评屈原、王国维评《红楼梦》、李长之评司马迁和鲁迅等,都属于文学批评。

这一点看来不难理解。

无论用言谈、论文还是著作去表述,文学批评都意味着对特定的作家、作品、文学史等文学现象作具体分析和评价,包括对与这些文学现象相关的其他现象作具体分析和评价。

不过,说到文学批评的性质和它与文学理论的关系,就往往涉及争论。

文学批评从属性上看,是艺术、科学还是意识形态?历来有着不同意见。

第一种,批评是艺术说。

主张批评是艺术的人,强调被批评的文学属于艺术,而艺术只能用艺术去批评,所以认定批评文字本身就应富于艺术性。

一些诗人、作家和美学家尤其赞同此说,而反对批评成为冷静的理性文字。

第二种,批评是科学说。

认为批评是科学或学科的人,依据的恰是艺术与科学(或学科)的区分原则(艺术是情感的而科学是理性的),相信只有科学或学科才能揭示文学这一情感艺术的奥秘。

一些科学家、人文学者持此说,而不愿批评论文也像文学作品那样燃烧着激情和想象。

第三种,批评是意识形态说。

强调批评是意识形态的人,竭力证明批评像文学作品那样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是特定的话语与社会权力关系发生冲突的敏感领域之一。

一些哲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坚持这一立场。

英国当代批评理论家、“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之一特里•伊格尔顿认为,“现代文学理论的历史是我们时代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史的一部分,从雪莱到诺曼• N.霍兰德,文学理论一直与政治信念和意识形态价值紧密相连”。

他指出,不是说他自己主张的“政治批评”(political criticism)才是真正的文学批评,而是说一切文学批评都是“政治性”的,只是其“政治的性质”(the nature of its politics)不同而已。

因此,“文学理论……确实不过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分枝而已”(literary theory …is really no more than a branch of social ideologies)。

这三种观点各有其合理性,确实道出了文学批评的一些属性或特点,但各自又都无法充分满足我所设想的文学批评的要求。

我认为,文学批评是关于文学现象的思考与写作方式,具有艺术性、学科性和意识形态性。

至于艺术性、学科性和意识形态性中间何者更突出,则需要视具体批评的情形而定。

单纯坚持或否定上述三种属性之任何一种,都是片面的。

例如,如果一味坚持批评是艺术而否定学科性和意识形态性,就会竞相把批评文字写成诗或美文,那批评的冷峻的理性和学术性可能受到削弱。

而倘若认定批评是学科而非艺术或意识形态,那就会为了学术性而忽略艺术性及这种学术性本身与现实权力关系间的微妙关联。

同理,主张批评就是意识形态而不存在艺术性和学科性,则会重新落入“文革”时那种批评就是政治斗争的“斗争哲学”漩涡中。

因此,文学批评是一种同时包含艺术性、学科性和意识形态性的思考与写作方式。

至于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的关系,也确实需要略加辨析。

因为,在较长时间里,不少人存在一种理论高于批评的等级制观点,以为批评只是理论的运用形态,理论是第一性的而批评是第二性的。

而实际上,这是对于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间关系的一种误解,既是对文学批评的贬低,又是对文学理论的曲解。

我认为,文学批评是文学理论的生长域。

文学批评不只是理论武器的实战演习场,而就是理论武器的制造场本身。

批评不是现成理论的简单应用,而就是新理论的正在生成。

正是在对具体文学现象的批评中,新的理论开始寻找自身的生长沃土。

可以肯定地说,理论决不是简单地来自理论家的思辨头脑,而正是来自对于活生生的文学感兴的批评。

在这个意义上,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实际上是一回事:都是对于特定文学现象的理性思考。

所不同的只是它们的侧重点:文学理论侧重于在对特定文学现象的分析和评价中提取出具有一定普遍性的概括,而文学批评则侧重于对特定文学现象的具体分析和评价本身。

两者不过体现了同一过程的不同方面而已。

二、批评模式人们常常谈论“文学批评方法”,尤其是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初学者对此感兴趣。

其实,文学批评作为对特定文学现象的具体分析和评价,严格说来是不存在固定的“方法”的。

不同的文学现象要求不同的批评,何来预设的或先入为主的批评“方法”?如果对于“批评方法”报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的人,应当趁早打消这一念头。

文学批评总是活生生的具体分析和评价过程,确实不存在固定不变的可以指导具体批评的方法。

不过,对于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学术研究来说,尤其是对于大学中文专业的教学而言,对现有的各种文学批评加以适当的概括和归纳,却又有着必要性。

这是因为,如果不适当运用这种概括和归纳,以往的文学批评成果及其传统就无法得到应有的传承。

这里不妨对过去的文学批评状况加以简要概括,从中归纳出大致的文学批评模式,以便人们学习时参考。

学习这些现成文学批评模式,目的不应在于因袭,而应在于新创造。

文学批评模式,在这里是指特定的文学批评体现出来的独特要素及其组合方式。

不是批评家先入为主地预设了固定批评模式,而是他们的具体批评过程显示了这种模式。

这种模式一般地是“事后”回顾地总结出来的。

一定的文学批评总有其一定的模式,而初学者可以通过学习去加以运用。

然而,对于文学批评家来说,批评并不意味着打造固定模式,而就是模式的正在建构本身。

批评是一个过程,是借助文本批评而发现真理的过程,而不是某种现成模式的简单应用。

历史上的文学批评模式多种多样,难以概括穷尽,这里只是作概略性描述。

1.古典感兴批评。

这是文学批评模式之一,属于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批评模式,是以富于感兴的阅读和评论去尽可能还原文本感兴的批评方式。

在中国古代,从孔子的“兴于诗”到叶燮的“兴起”,感兴批评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历程,形成了自身的模式。

第一,从批评的宇宙观基础看,感兴批评表现了一种万事万物相异而又相类的宇宙观,力求揭示文学世界以及现实世界共同存在的兴发感动关系。

第二,从批评的重心或焦点看,感兴批评主要谈论文学所展现的个体生活体验即“感兴”。

第三,从批评的思维方式看,感兴批评崇尚与感兴相近的瞬间感悟或直觉,强调以感兴批评去还原文学感兴,而轻视或反对推理式批评。

第四,从批评的表述文体看,感兴批评多采用富于文采的点评体甚至诗体,而不愿意推演出逻辑严密的学术论著体。

孔子评《诗经》只留下“片言只语”,刘勰以韵文形式写成文论巨制《文心雕龙》,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开创了“以诗论诗”传统,金圣叹、毛宗岗和张竹坡等对白话长篇小说的批评仅仅“点到即止”,等等。

这里不妨约略回顾:( 1)刘勰《文心雕龙•辨骚》评《离骚》。

“……固知《楚辞》者,体宪于三代,而风杂于战国,乃《雅》、《颂》之博徒,而词赋之英杰也。

观其骨鲠所树,肌肤所附,虽取熔《经》旨,亦自铸伟辞。

故《骚经》、《九章》,朗丽以哀志;《九歌》、《九辩》,绮靡以伤情;《远游》、《天问》,瑰诡而慧巧,《招魂》、《大招》,耀艳而采深华;《卜居》标放言之致,《渔父》寄独往之才。

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矣。

自《九怀》以下,遽蹑其迹,而屈宋逸步,莫之能追。

故其叙情怨,则郁伊而易感;述离居,则怆怏而难怀;论山水,则循声而得貌;言节侯,则披文而见时。

是以枚贾追风以入丽,马扬沿波而得奇,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这里对屈原作了高于以往任何评价的新评价,言简意赅,切中关键,并且文字富于感染力量。

( 2)杜甫的论诗诗。

《戏为六绝句》: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绝前贤畏后生。

杨王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

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

才力应难夸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

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这里开创了以诗论诗的批评文体,富于感兴活力地评论了庾信、初唐四杰、古今、风雅等文学问题,传达了杜甫本人的独特诗学观,从诗学思想到文体都对后世影响很大。

( 3)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评《水浒》。

“只如写李逵,岂不段段都是绝妙文字,却不知正为段段都在宋江事后,故便妙不可言。

盖作者只是痛恨宋江奸诈,故处处紧接出一段李逵朴诚来,做个形击。

其意思自在显宋江之恶,却不料反成李逵之妙也。

此譬如刺枪,本要杀人,反使出一身家数。

”这里的点评着墨不多,但富有传神的力量,揭示了《水浒》中李逵形象的妙处――写宋江以李逵相衬,不料反成李逵之妙。

这种古典感兴批评模式的关键点,在于从文学文本中寻求感兴的呈现状况。

这里所寻求的感兴,并不是简单的个人生存体验,而是在个人生存体验中蕴藉的对于社会生活状况的活的体验。

2.词语批评。

这里主要是指 20世纪20-50年代英美“新批评”所代表的注重词语分析的批评模式,其主要代表是英美大学的一批学者或学院批评家。

简要说来,词语批评模式体现如下特点:第一,在文学的基本问题上,认为文学不是对社会的再现或情感的表现的产物,而是词语的构造;第二,在批评的对象上,认为不是作家或社会状况而是作品本体是批评的对象;第三,在批评的焦点上,致力于分析作品词语中的富有意义的特殊状况,如“朦胧”( ambiguity)、“张力”(tension)、“反讽”(irony)、“悖论”(paradox)等;第四,在批评方式上,采用文本“细读”(close reading)法,即异常精细地阅读和分析具体文本词语。

这种批评模式的批评程序,表现为如下步骤:第一步是寻找在词语和意义上都有深度的文本,第二步是细读词语,第三步是发现其中的特殊语言状况并加以阐释。

3.结构批评。

这里主要是指 20世纪50-70年代盛行于欧洲的结构语言学批评模式,其主要代表为一批语言学家、人类学家和批评家。

这种批评模式有如下特点:第一,在文学的基本问题上,认为文学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系统的产物;第二,在批评对象上,成为关注目标的不是具体文学作品而是支配它的深层逻辑程序;第三,在批评焦点上,致力于建立制约作品意义系统的语言学模型,如二元对立(binary oppositions)、符号矩阵(semiotic rectangle)等;第四,在批评方式上,有意忽略文本的社会再现、情感表现或词语因素而专注于更大的深层结构的发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