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文学批评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讲文学批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理解文学批评的属性;

2.掌握文学批评的模式及其操作程序;

3.能够运用感兴修辞批评分析具体作品。

知识谱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讲义:

当读者不满足于仅仅阅读文学作品、或者至多与他人当面交流,而是把自己的阅读体会表述成有条理的文字以便与更多的人交流时,文学批评就出现了。文学批评标志着普通文学阅读过程向文学理论发展。

一、文学批评及其属性

什么是文学批评?批评,在这里并不简单包含否定性评价之意,而是指一种具有条理的富于理性的文学评论。简言之,文学批评是文学理论的领域之一,是对特定文学现象的具体分析和评论。孔子评《诗经》、司马迁评屈原、王国维评《红楼梦》、李长之评司马迁和鲁迅等,都属于文学批评。这一点看来不难理解。无论用言谈、论文还是著作去表述,文学批评都意味着对特定的作家、作品、文学史等文学现象作具体分析和评价,包括对与这些文学现象相关的其他现象作具体分析和评价。

不过,说到文学批评的性质和它与文学理论的关系,就往往涉及争论。

文学批评从属性上看,是艺术、科学还是意识形态?历来有着不同意见。第一种,批评是艺术说。主张批评是艺术的人,强调被批评的文学属于艺术,而艺术只能用艺术去批评,所以认定批评文字本身就应富于艺术性。一些诗人、作家和美学家尤其赞同此说,而反对批评成为冷静的理性文字。第二种,批评是科学说。认为批评是科学或学科的人,依据的恰是艺术与科学(或学科)的区分原则(艺术是情感的而科学是理性的),相信只有科学或学科才能揭示文学这一情感艺术的奥秘。一些科学家、人文学者持此说,而不愿批评论文也像文学作品那样燃烧着激情和想象。第三种,批评是意识形态说。强调批评是意识形态的人,竭力证明批评像文学作品那样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是特定的话语与社会权力关系发生冲突的敏感领域之一。一些哲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坚持这一立场。英国当代批评理论家、“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之一特里•伊格尔顿认为,“现代文学理论的历史是我们时代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史的一部分,从雪莱到诺曼• N.霍兰德,文学理论一直与政治信念和意识形态价值紧密相连”。他指出,不是说他自己主张的“政治批评”(political criticism)才是真正的文学批评,而是说一切文学批评都是“政治性”的,只是其“政治的性质”(the nature of its politics)不同而已。因此,“文学理论……确实不过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分枝而已”(literary theory …is really no more than a branch of social ideologies)。这三种观点各有其合理性,确实道出了文学批评的一些属性或特点,但各自又都无法充分满足我所设想的文学批评的要求。

我认为,文学批评是关于文学现象的思考与写作方式,具有艺术性、学科性和意识形态性。至于艺术性、学科性和意识形态性中间何者更突出,则需要视具体批评的情形而定。单纯坚持或否定上述三种属性之任何一种,都是片面的。例如,如果一味坚持批评是艺术而否定学科性和意识形态性,就会竞相把批评文字写成诗或美文,那批评的冷峻的理性和学术性可能受到削弱。而倘若认定批评是学科而非艺术或意识形态,那就会为了学术性而忽略艺术性及这种学术性本身与现实权力关系间的微妙关联。同理,主张批评就是意识形态而不存在艺术性和学科性,则会重新落入“文革”时那种批评就是政治斗争的“斗争哲学”漩涡中。因此,文学批评是一种同时包含艺术性、学科性和意识形态性的思考与写作方式。

至于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的关系,也确实需要略加辨析。因为,在较长时间里,不少人存在一种理论高于批评的等级制观点,以为批评只是理论的运用形态,理论是第一性的而批评是第二性的。而实际上,这是对于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间关系的一种误解,既是对文学批评的贬低,又是对文学理论的曲解。

我认为,文学批评是文学理论的生长域。文学批评不只是理论武器的实战演习场,而就是理论武器的制造场本身。批评不是现成理论的简单应用,而就是新理论的正在生成。正是在对具体文学现象的批评中,新的理论开始寻找自身的生长沃土。可以肯定地说,理论决不是简单地来自理论家的思辨头脑,而正是来自对于活生生的文学感兴的批评。在这个意义上,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实际上是一回事:都是对于特定文学现象的理性思考。所不同的只是它们的侧重点:

文学理论侧重于在对特定文学现象的分析和评价中提取出具有一定普遍性的概括,而文学批评则侧重于对特定文学现象的具体分析和评价本身。两者不过体现了同一过程的不同方面而已。

二、批评模式

人们常常谈论“文学批评方法”,尤其是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初学者对此感兴趣。其实,文学批评作为对特定文学现象的具体分析和评价,严格说来是不存在固定的“方法”的。不同的文学现象要求不同的批评,何来预设的或先入为主的批评“方法”?如果对于“批评方法”报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的人,应当趁早打消这一念头。文学批评总是活生生的具体分析和评价过程,确实不存在固定不变的可以指导具体批评的方法。

不过,对于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学术研究来说,尤其是对于大学中文专业的教学而言,对现有的各种文学批评加以适当的概括和归纳,却又有着必要性。这是因为,如果不适当运用这种概括和归纳,以往的文学批评成果及其传统就无法得到应有的传承。这里不妨对过去的文学批评状况加以简要概括,从中归纳出大致的文学批评模式,以便人们学习时参考。学习这些现成文学批评模式,目的不应在于因袭,而应在于新创造。

文学批评模式,在这里是指特定的文学批评体现出来的独特要素及其组合方式。不是批评家先入为主地预设了固定批评模式,而是他们的具体批评过程显示了这种模式。这种模式一般地是“事后”回顾地总结出来的。一定的文学批评总有其一定的模式,而初学者可以通过学习去加以运用。然而,对于文学批评家来说,批评并不意味着打造固定模式,而就是模式的正在建构本身。批评是一个过程,是借助文本批评而发现真理的过程,而不是某种现成模式的简单应用。历史上的文学批评模式多种多样,难以概括穷尽,这里只是作概略性描述。

1.古典感兴批评。这是文学批评模式之一,属于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批评模式,是以富于感兴的阅读和评论去尽可能还原文本感兴的批评方式。在中国古代,从孔子的“兴于诗”到叶燮的“兴起”,感兴批评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历程,形成了自身的模式。第一,从批评的宇宙观基础看,感兴批评表现了一种万事万物相异而又相类的宇宙观,力求揭示文学世界以及现实世界共同存在的兴发感动关系。第二,从批评的重心或焦点看,感兴批评主要谈论文学所展现的个体生活体验即“感兴”。第三,从批评的思维方式看,感兴批评崇尚与感兴相近的瞬间感悟或直觉,强调以感兴批评去还原文学感兴,而轻视或反对推理式批评。第四,从批评的表述文体看,感兴批评多采用富于文采的点评体甚至诗体,而不愿意推演出逻辑严密的学术论著体。孔子评《诗经》只留下“片言只语”,刘勰以韵文形式写成文论巨制《文心雕龙》,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开创了“以诗论诗”传统,金圣叹、毛宗岗和张竹坡等对白话长篇小说的批评仅仅“点到即止”,等等。这里不妨约略回顾:

( 1)刘勰《文心雕龙•辨骚》评《离骚》。“……固知《楚辞》者,体宪于三代,而风杂于战国,乃《雅》、《颂》之博徒,而词赋之英杰也。观其骨鲠所树,肌肤所附,虽取熔《经》旨,亦自铸伟辞。故《骚经》、《九章》,朗丽以哀志;《九歌》、《九辩》,绮靡以伤情;《远游》、《天问》,瑰诡而慧巧,《招魂》、《大招》,耀艳而采深华;《卜居》标放言之致,《渔父》寄独往之才。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矣。自《九怀》以下,遽蹑其迹,而屈宋逸步,莫之能追。故其叙情怨,则郁伊而易感;述离居,则怆怏而难怀;论山水,则循声而得貌;言节侯,则披文而见时。是以枚贾追风以入丽,马扬沿波而得奇,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这里对屈原作了高于以往任何评价的新评价,言简意赅,切中关键,并且文字富于感染力量。

( 2)杜甫的论诗诗。《戏为六绝句》: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绝前贤畏后生。

杨王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

才力应难夸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这里开创了以诗论诗的批评文体,富于感兴活力地评论了庾信、初唐四杰、古今、风雅等文学问题,传达了杜甫本人的独特诗学观,从诗学思想到文体都对后世影响很大。

( 3)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评《水浒》。“只如写李逵,岂不段段都是绝妙文字,却不知正为段段都在宋江事后,故便妙不可言。盖作者只是痛恨宋江奸诈,故处处紧接出一段李逵朴诚来,做个形击。其意思自在显宋江之恶,却不料反成李逵之妙也。此譬如刺枪,本要杀人,反使出一身家数。”这里的点评着墨不多,但富有传神的力量,揭示了《水浒》中李逵形象的妙处――写宋江以李逵相衬,不料反成李逵之妙。

这种古典感兴批评模式的关键点,在于从文学文本中寻求感兴的呈现状况。这里所寻求的感兴,并不是简单的个人生存体验,而是在个人生存体验中蕴藉的对于社会生活状况的活的体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