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与历史学科有效整合的研究

合集下载

浅析新课改下历史学科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浅析新课改下历史学科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浅析新课改下历史学科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作者:郭延军来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5年第08期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日趋明显,历史学科与语文学科也不例外。

一、整合历史学科与语文学科的原因历史学科与语文学科有许多共通之处,历史学科常以文字为载体进行表述,语文学科常以历史材料为背景进行表述。

一般来说,教师只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比较了解,而对其他学科的知识不太了解,这就会使各个学科之间显得比较孤立,不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历史学科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二、整合历史学科与语文学科的实践俗话说:文史不分家。

鲁迅先生曾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来评价司马迁的《史记》,这是因为这部史书把历史与文学很好地结合了起来,既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也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一些与历史学科有关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文学中感受历史、认识历史、评价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此,我设计了一节历史学科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课——《大放异彩的文学艺术》。

在这节课“千古吟咏的唐诗”部分,我通过分析李白和杜甫诗歌的风格特点,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历史学习思路,帮助学生借文释史,以文学史。

以下是《大放异彩的文学艺术》教学过程。

上课前,我调查了学生对唐诗的了解程度,并指导学生整理已经学过的唐诗。

教师:唐朝的哪个时期最为繁荣昌盛?学生:开元盛世。

教师:唐诗发展的高峰也出现在盛唐时期,唐朝都有哪些诗人?学生:岑参、孟浩然、王维、高适、李白、杜甫……接着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唐诗拉力赛”,要求学生必须背出题目、作者、内容。

教师:这里有几幅画(多媒体展示),每幅画都代表一句诗,请同学们猜猜每幅画都代表哪一句诗。

学生纷纷参与竞猜。

教师:那么,唐诗为什么会如此繁荣呢?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总结出唐诗繁荣的原因。

教师:唐朝诗歌繁荣、人才辈出,其中最有名的是李白和杜甫。

语文与历史教学的结合【精选文档】

语文与历史教学的结合【精选文档】

中学语文教材涉及的历史知识极其丰富广泛,古今中外都有,虽然这些历史知识在语文教材都不是系统而是零碎的,但在语文教学中,在传授好本学科知识的同时,结合课文内容,准确适当地介绍课文涉及的有关历史知识无疑是十分必要而且行之有效的。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文”与“史”怎样有机地结合,怎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则是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

一、文史结合的必要性《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它课程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但在教学实践中,中学语文和历史两门学科基本上没有往来,“文史分家”,无论在涉及到对对方学科相关内容有疑虑时,还是在教学、教法上,都缺少必要的沟通和交流。

甚至许多中学语文教师将教材中涉及到的历史知识一概剔除,否认历史教学对语文教学的辅助作用,许多社会学科教师亦是如此,从而出现“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现象。

事实上,如果中学语文与历史教学不能很好地整合,肯定会影响学生对语文的深刻理解和对历史的感性理解。

1、从语文和历史的关系来看,文史本一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文史不分家.文中有史,史中有文,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就是文史结合的典范。

毛泽东也曾说过,“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自古文史相通,任何文学作品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并反映这一特定的社会历史;同样,任何历史内容都是依靠文学形式记录下来的.因此,语文教学中的文史结合是由两者本身的关系决定的.2、从语文教材来看,文史交融更有意义《新课标》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并阐述道: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改版后的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其它学科知识很多,其中与历史的关系最密切,有的课文就是写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如《出师表》、《曹刿论战》、《陈涉世家》等,有的课文涉及到有关历史知识,如《最后一课》、《紫藤萝瀑布》等.此外教材中还增加了综合性学习活动和名著导读,其中包含的历史内容更是比比皆是。

浅析“初中历史与语文”两学科的整合

浅析“初中历史与语文”两学科的整合
学生通过这节课中在文学的形象中认识历史使历史教学充满文学的魅力帮助学生在文学的感染中用一种新的目光角度去审视历史认识历史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有利于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和巩固语文学科的知识与技能
浅析 “ 初中历史与语文’ ’ 两学科的整合
白银 区银 光 中学 王
及 意义阐述了两学科 整合 的必要性 。 关曩词 :原 因 历史 语 文 整合
语文写作上 ,学生常常慨 叹没有材料 可用 ,写出来的作文枯燥无味,或是用一 些老生常谈的过 时材料 。另外 ,教师 的专业化 使得他们 在某方面精通而其他方 面却知之甚少 , 这样使得学科孤 立 ,不利于 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学生的全面 发展 。 因此 , 作为初中历史教师的我想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 =、历史学科和语文学科的整合实践 俗话说:“ 文史是不分家的 ” 。 众所周知, 鲁迅先生之所以用 “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来评价 司马迁 的 《 史记》,就是因为这部史书把历史与文学很好 地融合 了起来 ,给我们创造了独一无二的边缘艺术境界。我们把司马迁的文章既 可 以当作历史著作来读,又可 以当作文学作 品来读。在教学中,我们可 以借助一 些与历史知识相关的文学作品, 让学生在文学中感受历史、认识历史、评价历史, 使他们更有兴致学习历史。比如唐诗是我 国文学史上 的一颗光辉灿烂 的明珠,千 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不衰。从唐诗中,我们可以看 到唐代历史发展 的面貌和社会 生活的各个方面 ,为我们展示 了唐代丰富的历史画面 。因此我尝试组织 了一节历 史与语文的整合课—— 《 璀璨的文学艺术》。本节课 “ 千古吟咏的唐诗 ”部分通 过对唐朝最有名的两位诗人——李 白和杜甫诗歌的风格特点的分析,为学生学 习 历史提供 了一条新思路 ,帮助学生借文释史 ,从文学中认识历史 。 [ 案例 ] 《 璀璨 的文学艺术》教学过程 上课前 ,教师调查 学生对唐 诗了解 的现状 ,并布置学 生整 理学过 的唐诗 。 师 :唐朝繁 荣昌盛 的顶峰 时期是什么时候 ?

初中历史学科跨学科整合范文

初中历史学科跨学科整合范文

初中历史学科跨学科整合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学科跨学科整合在当今教育领域,学科之间的整合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趋势。

初中历史学科作为基础学科之一,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历史学科的跨学科整合策略。

一、历史学科与语文学科的整合1.利用语文学科的阅读、写作、演讲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通过历史故事、历史小说等文学作品,使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感受历史的真实性和丰富性。

3.组织历史题材的诗歌朗诵、戏剧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历史,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历史学科与地理学科的整合1.结合地理学科的知识,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理背景、自然环境等因素,深入挖掘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2.通过对历史地图、古迹遗址的实地考察,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时期的地理分布和地域特色。

3.探讨历史时期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引导学生从地理角度审视历史发展的规律。

三、历史学科与政治学科的整合1.结合政治学科的理论知识,分析历史事件中的政治制度、政治变革和政治思想,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通过对历史时期的政治斗争、政策法规的研究,使学生了解政治因素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3.探讨历史时期的国家治理、民族关系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

四、历史学科与艺术学科的整合1.利用艺术学科的表现手法,如绘画、雕塑、音乐等,引导学生感受历史文化的美学价值。

2.通过对历史时期的艺术作品、建筑风格的研究,使学生了解艺术与历史的相互关联。

3.组织历史题材的艺术创作活动,让学生在艺术实践中体验历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五、历史学科与自然科学的整合1.结合自然科学的知识,探讨历史时期科技发明、医学进步等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2.通过对历史时期的自然灾害、环境变迁的研究,使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对历史发展的作用。

3.探讨历史时期的人类探索、地理发现等事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意识。

浅谈语文和历史的互相促进融合

浅谈语文和历史的互相促进融合

浅谈语文和历史的互相促进融合1. 引言1.1 语文和历史的关系语文和历史是人类文明的两大支柱,二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语文是载体,历史是内容,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语文和历史的关系既是学科交叉的必然结果,也是知识体系的完善表现。

语文是历史的记录者。

历史的真实性离不开语文的文字表达,历史事件的发生、演变都经过文字的记录传承。

语文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是历史研究的基础,无论是史料整理、历史著作还是历史研究,都少不了对语文的运用和依赖。

历史是语文的源泉。

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化都是语文的重要内容。

通过研读历史文献,可以丰富语言表达,拓展词汇量,提高修辞能力。

历史的故事、传说激发了语文写作的灵感,历史事件的描写丰富了文学作品的背景。

语文和历史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倚赖的关系。

语文记录了历史,历史丰富了语文。

深入探讨语文和历史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把握语言和文化的精髓。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应当注重语文和历史学科的融合与发展,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字数:339】1.2 互相促进融合的意义互相促进融合的意义还在于,语文和历史的交叉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批判思维。

通过学习语文,学生可以在历史文献和资料中提炼精华,深入挖掘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内涵,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而历史的学习也需要语文的支持,通过语文的阅读和写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和演变过程,提高对历史事件的逻辑思考和分析能力。

互相促进融合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和批判思维,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加强语文和历史学科的融合教育,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挑战,实现个人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2. 正文2.1 语文对历史的影响1. 文献资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历史研究离不开大量文献资料的阅读和理解,语文作为人类交流的工具,能够提高学生对历史文献的理解能力,帮助他们准确把握文献的内涵和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

学科融合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融入历史知识的研究

学科融合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融入历史知识的研究

学科融合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融入历史知识的研

学科融合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融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能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融入历史知识的小学语文教学能够在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在融入历史知识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使用历史性文本。

在语文教学中,使用有关历史的文本,如古代的文艺作品、历史文献等,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能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

设计有趣的历史主题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设计有趣的历史主题活动,如以古代文明为背景的写作比赛、以历史人物为主题的朗诵比赛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同时掌握历史知识。

通过历史文物及其他历史资源进行学习。

利用当地的历史文物和其他历史资源,如博物馆、古迹遗址、历史文献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增强对历史的兴趣。

通过运用上述策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融入历史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浅谈语文与历史教学的整合

浅谈语文与历史教学的整合

浅谈语文与历史教学的整合作者:李正华来源:《读天下》2018年第14期摘要:在初中教学中,语文教学常常以历史背景为材料,历史教学也离不开语言的表达和运用,两门学科之间加以渗透,必将有助于中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本文就历史与语文的学科特点来探讨两者的整合策略。

关键词:语文;历史;教学;整合语文学习是我们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历史是了解我国历史以及相关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学科教学中,历史和语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语文教学中融入历史元素,可以增加课堂的吸引力,能够帮助学生从文学的视角中认识历史发展;历史教学中融入语文学科,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因此,两者的整合值得我们探究。

一、中学语文与历史学科渗透与整合的必要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习惯用传统的模式授课,课堂内容以书本为主,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学生;历史教学中,历史作为一门副科,学生对它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课堂内容注重死记硬背,导致学生不能够充分了解历史文化。

所以,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科之间的整合与渗透很有必要。

例如: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中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在学习这篇新闻时,教师可以从新闻历史背景入手,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造成了巨大的打击,蒋介石宣布和平谈判,在这紧要关头,毛主席写了一篇新闻《将革命进行到底》,解放南京之后,横渡长江。

通过对历史的简要讲述,吸引了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教师可以引入新课,指导学生分析消息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让学生阅读新闻,找出新闻中的要素,教师再对新闻的内容进行讲解,在充分了解历史背景后进行学习,既提升了课堂效率,又增加了学生对语文与历史学科的兴趣。

二、中学语文与历史学科渗透与整合的实施措施(一)在古诗词教学中融入历史内容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它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浅谈语文和历史的互相促进融合

浅谈语文和历史的互相促进融合

浅谈语文和历史的互相促进融合语文和历史是人文学科中的两个重要学科,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联系。

语文是人类交流和记录的载体,而历史则是对人类社会发展与演变的描述和解释。

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不仅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人类历史和文化的了解和认识,还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和沟通能力。

另一个方面,语文也对历史的发展和表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作为语文学科,它着重于表达与理解的提高,尤其是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培养。

历史学科中的推理过程就需要较高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人们需要运用透彻的思考,深入的分析,才能理解并解释历史上的事件。

因此,语文对历史学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语文学科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提升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更符合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和深入分析要求。

然而,历史和语文的互相促进并不仅仅体现在它们各自的学科领域上,它们之间更有着深层的融合和交叉。

历史的发展与人类文化产生了密切的关系,人类文化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人类文化又包括很多文化传统和文化遗产,语言就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所以,历史的研究不仅仅是对事件和人物的描述和解释,更是在研究天人合一的人类文化。

而语文作为人类文化的载体,与历史产生了龟腾不息的联系。

从概念层面来说,语文和历史有密切的联系,它们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构成因素。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我们会发现,历史上各种语言的变化和发展都具有历史的痕迹和文化的印记。

例如,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其发展历程反映了中华文化的演变过程,汉字的结构,笔画,构造以及拼音和语法等方面的发展都是历史和文化因素的产物。

因此,语言和历史的联系非常紧密。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和学习到历史时期的语言变化和发展,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文化。

历史和语文,是人类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互相促进,不仅加深了我们的了解和认识历史和文化,优化了我们的语言和表达,在提高人类文化水平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中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语文与历史教学的结合资料讲解

语文与历史教学的结合资料讲解

语文与历史教学的结合中学语文教材涉及的历史知识极其丰富广泛,古今中外都有,虽然这些历史知识在语文教材都不是系统而是零碎的,但在语文教学中,在传授好本学科知识的同时,结合课文内容,准确适当地介绍课文涉及的有关历史知识无疑是十分必要而且行之有效的。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文”与“史”怎样有机地结合,怎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则是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

一、文史结合的必要性《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它课程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但在教学实践中,中学语文和历史两门学科基本上没有往来,“文史分家”,无论在涉及到对对方学科相关内容有疑虑时,还是在教学、教法上,都缺少必要的沟通和交流。

甚至许多中学语文教师将教材中涉及到的历史知识一概剔除,否认历史教学对语文教学的辅助作用,许多社会学科教师亦是如此,从而出现“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现象。

事实上,如果中学语文与历史教学不能很好地整合,肯定会影响学生对语文的深刻理解和对历史的感性理解。

1、从语文和历史的关系来看,文史本一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文史不分家。

文中有史,史中有文,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就是文史结合的典范。

毛泽东也曾说过,“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自古文史相通,任何文学作品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并反映这一特定的社会历史;同样,任何历史内容都是依靠文学形式记录下来的。

因此,语文教学中的文史结合是由两者本身的关系决定的。

2、从语文教材来看,文史交融更有意义《新课标》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

并阐述道: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改版后的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其它学科知识很多,其中与历史的关系最密切,有的课文就是写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如《出师表》、《曹刿论战》、《陈涉世家》等,有的课文涉及到有关历史知识,如《最后一课》、《紫藤萝瀑布》等。

浅谈语文学科与历史学科的整合(人教版教学论文)

浅谈语文学科与历史学科的整合(人教版教学论文)

浅谈语文学科与历史学科的整合(人教版教学论文)今天,我们的社会正处于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随着时代的发展,旧的学科体系逐渐被打破,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趋势日益明显: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纬线学科等迅速兴起.我们的基础教育如何应对知识发展的这种趋势?打破学科壁垒,加强各学科间渗透和整合是今后教育改革的大方向.什么是整合?整合(integration)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发挥最大的效益.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学科,它所涉及的知识面广泛是其他学科无法相比的,这就决定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必须实施整合,才能从中方面提升学生对文本的认识,才能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素养.可从现实情况来看,形势不容乐观.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似乎并不高涨,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有退步的趋势,而且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代学生心目中并不看重.语文教学该如何摆脱困境,成了每一位语文教师深思的的的问题.在这几年的教学工作里,我主要从事的学科有语文(七年级)和历史,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在语文课本里,有很多的课文如果能利用历史知识来融会贯通在里面,上起课来很轻松,学生听起课来也很容易理解,并且还会有很大的浓厚兴趣,同时也很容易使一些抽像的知识变得形象化,具体化,因此,我们在上语文的一些课文时,应该学会用历史知识与语文知识的相互融会,相互渗透,这也更加增强学生的情感教育,也达到了教育目标中的情感教育和人生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因此,我们要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划分,要学会学科无界限,学科无边缘,学科的整合.所以我对语文与历史知识作了一些整合探究.一、现状分析:1、历史学科在初中阶段为很多学生所轻视,通过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能引起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进而提高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为阅读文言文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2、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方面,历史学科和语文学科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3、现在的快餐文化、卡通文化造就一批心智相对薄弱的学生,他们对于祖国的传统文化知之不多,对于祖国的历史不甚了解,用是否对自己有来衡祖国的那些优秀道德传统,为此许多文化界人土大呼“要重拾中国的道德传统、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宏扬民族文化语文教师和历史教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该携起手来捍卫民族文化民族传统.为此我们应该立足于课堂、立足于教材、并且充分利用网络来扩大教育的内容,为振兴民族文化尽一份微薄的力量.二、语文课堂上与历史学科的整合实践可能我的专业是历史的原故,上起语文课来,有时候有意无意间就会讲起历史知识来,没有想到的是,效果还很好,学生听起课来津津有味,也很专心.于是,我在上语文课时有时也特意去备些与课文有关的历史知识,有时为了教学中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常常去讲一些历史人物故事,这样达到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们多方位去认识文学,欣赏文学.文学,它对社会生活能动的反映,同时也渗透着作者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对人生的观点和看法,也表现了一个人的思想、人格.比如,我在对鲁迅先生的的作品《风筝》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些课文讲解前,先给学生讲鲁迅先生在日本“弃医从文”的故事,鲁迅先生在仙台看记实片,他知道了学医只能医治国人的身体,不能医治国人思想上的愚昧、麻木,要想唤醒他们,治好思想病,就必须为之流血、奋斗.于是先生就以笔作战斗武器,扛起了提高国民思想素质的大旗,在黑暗的道路上,向着光明奔去..这是先生一生中从思想到行动的伟大转变,从中看到了先生可贵、高尚的人格.从鲁迅的作品中看到了那写满“吃人”二字的封建社会的历史,看到了国人的愚昧、麻木的苦相.这样不仅让学生增强了对鲁迅先生的了解,也会无意间增强了学生对他的爱国之情所感染,从而教师可以引导出学生对鲁迅先生文章学习的切入点,也就是鲁迅先生的文章里面隐藏着对封建礼教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强烈不满,他以笔底波澜揭露社会的黑暗,或为民请命、或呐喊战斗,向愚昧沉睡的国人呼喊,要求他们从愚昧中惊醒,为自己自由而奋起抗争.2009年9月26日,我们兴仁中学的语文组全体教师有幸去贵阳一中听国家著名特级教师余应潮老师的语文教育教学观摩课,他给我们展示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层次的语文课,其中他在展示高二《故都的秋》这一课文时,就采用了作者生活历史背景与课文内容相结合的方式去上这一课,他没有急于直接跟学生讲解很多关于作品的内容,更没有急于引领学生去欣赏作品的美感.而是先给学生作者的生活背景,时代历史背景,让学生通过作者生活背景,历史时代背景来去欣赏文章的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之后,我也就学了余应潮老师的这一方式去上一些课文,效果挺不错的.比如:七年级上册第4课《紫藤萝瀑布》这一课里,“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是稀落的,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这一段里,就应该给学生说一段“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故事.说说这十年来四人帮是如何迫害广大人民的,我们选择一个有关这一方面的小故事来讲,让学生体会十年文化大革命的迫害层度.可以利用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科书里的知识来讲述.比如:“红卫兵运动”、“夺权风暴”、“二月抗争”、“刘少奇被迫害致死”、“九一三事件”、“七一三事件”、“四五运动”,在这十年的文化大革命里,我们国家的经济直接或间接的受到巨大的损失(当然也是在不断的发展着,也不有少的成就,如石油、电子工业的发展,国防科技尖端技术的突破等).然而,这么多故事在这一堂课时间里是不可能都讲的,我们可以选择一到两个来让学生体会在这一时期的迫害深度.其实我们在七年级课本中不仅此于这一课可以讲文革时期的历史事件,例如:七年级上册中的第6课“理想”“理想被玷污了,不必怨恨,那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理想被扒窃了,不必哭泣,快去找回来,以后要当心!”这一段,我们在对学生讲解时也可以给学生来一段文革时期的历史事件,本来上诗歌就比较的枯燥无味,这样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文革时期的历史事件跟语文知识整合之外,也还有很多中国近代史是我们教师所必须掌握的知识,而且需要我们学会这两学科知识整合,如,我在上七年级下册第6课:“黄河颂”时我先出示文章写作年代背景: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这一课,我可以跟学生讲我国在这一年里发生的一件历史大事件――――台儿庄战役.通过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讲述,让学生体会到当时我国出现的许多爱国将领对祖国的热爱,如: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的司令官;第五战区第2集团军司令孙连仲;第五战区第59军军长张自忠等.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激情,以增强学生对我国大好河山,及母亲河现状的热爱以及保护.在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都主要以爱国为主旨的文章,除第十课:“最后一课”是法国的外,都是与我国近代史有着密切关联的文章,因此我们要对历史事件要有所掌握,比如第9课“土地的誓言”,这是一篇自学阅读课文,它是纪念“九一八”事件十周年的文章,如果我们没有掌握好1931年9月18日在东北发生的“九一八事件”,那么学生也很难去自学阅读完成这一篇文章,而我们七年级的学生在七年级学习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史部分,还没有学习近代史,如果语文教师认为这是历史老师的事的话,那要等到第二年了,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在语文课上与历史知识相互渗透,相互整合,这才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同时更使作为一位教师的你轻松完成这一课堂.三、作文教学与历史学科的整合作文教学效率低下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块心病.写作文也成了学生们也很头痛的一件事:两点一线的生活让他们觉得无材料可写,所用的素材就是那老掉牙的几件事,哪来的新鲜材料呢?近年来,随着对作文教学的关注,注重对学生写作的指导,我把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纳入到写作的范畴中,作为写作的素材.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就有意识地把历史人物的相关资料提供给学生,或者是一个确定的人物,由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全面地了解这个人物,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但由于我校地处农村,学生家庭条件较困难,上网查找资料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不可能实现.因此我就利用历史教材,引导学生阅读查找能作文题目有关的内容.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他们觉得有素材可利用了,写作也似乎就方便多.然后我在着重从语言的表达角度进行辅导,提高他们语言的表现力,使他们的文章能显现出一种大气,有着历史的厚重和沧桑感,同时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对问题的思考具有了深度和广度.历年来上海作文竞赛的获奖文章来看,许多小作者才华横溢、思接千载,所写文章具有很浓的历史沧桑感和社会责任感.我们掩卷沉思,不难发现小作者取得这样的成果与他们对历史文化的积淀大有渊源.在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就是让我们是去讲名人故事,人物传记相关内容,,记录名人成长的轨迹,展示名人的生活风貌,揭示名人的内心世界.而在我们这些偏僻落后信息闭塞乡镇学校里,想让学生自己讲一个人物传记故事是很难的,因为他们很少有机会去了解伟人,其实不仅学生不能接触名人,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几乎没有机会去亲身接触名人,伟人,所以只有借助图书室里的书籍去了解,但现在学校里的图书室也是封闭状态,学生上课时间也非常的紧,想让他们去多看课外书,了解名人,伟人的事迹,的确很难.面对这样的状态,只有我们这些教师们去讲给学生们听了,而如果只用一到两节课来讲的话,学生知道的也不多,于是我们应当多利用在课堂上的一些时间去讲给学生听.这样,学生的知识面才得以拓宽.但据我了解,很多语文教师在这一方面都会以为那是历史老师的事,所谓历史吗?就应该讲故事给学生听,但我们不能忽视了历史老师他们也一样要上完那一堂课的知识点,我上历史课也有了八年时间,说实话,讲故事给学生听的课堂里也不是很多,虽然也有,但有时教材里的知识点也很多,甚至有时内容没讲完就下课了,那里来那么多时间给学生讲故事呢?我觉得这是历史教师与语文教师共同去探究的问题,我们要学会两学科中的整合.四、探究结论:语文学科与历史学科的整合对教学的实效性加强了:1、阅读量增加了,知识面扩大了,对历史学科也感兴趣了,因为他们发现,如果把历史学好了,对语文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更主要的是平时最怕的作文,现在也有东西可写了,同时对鲁迅先生的文章也有了切入点,这就解决了语文三怕中的两怕(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2、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由于有了大量的历史知识,学生发现他们能从各个角度去理解作品,而且由于信息量的加大,他们考虑问题更细致、更全面了,学好历史真的很有用.由于我又是历史老师,所以学生在有不明白的地方,我也就可以直接指导了,这样,学生的能力大大提高了.通过语文学科与历史学科的整合,借用生动有趣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名胜古迹,千古流传的美文佳作,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达到积淀文化,传承文明,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语文学科和历史学科学整合以后,可以充分发挥各学科的优势,大力挖掘有利于学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合适的内容,使学生扩大知识面,感受中国文化的悠久魅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整合以后,可以借助历史专业知识引领学生追寻文化古迹,从而让学带着记忆去阅读,去思考、去感悟、去认识人生.引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语文学习生活中,语言与精神是以共生.。

初中历史教学与语文的跨学科整合

初中历史教学与语文的跨学科整合
三、教学方法的整合
在教学方法上,初中历史教学与语文的跨学科整合主要体现在课堂互动和实践活动上。通过课堂互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和表达问题。
同时,在实践活动中,也可以通过组织历史主题的实践活动,如历史知识竞赛、历史故事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对历史的理解和兴趣。此外,还可以通过与语文教师合作,组织一些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写作、朗诵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整合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与语文的跨学科整合,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例如,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古文等传统文化内容,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这些传统文化。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历史意识。
同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历史知识的引入,增强学生对语文课文的理解。例如,在讲解《红楼梦》等古代文学名著时,可以结合相关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在传统的教学中,历史和语文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学科,教学内容和方法也相对独立。然而,随着教育的发展,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历史和语文的跨学科整合,就是要打破这种界限,将两个学科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融为一体。
首先,历史教需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历史背景的介绍,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思考问题。而语文教学中,同样需要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通过阅读、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与语文的跨学科整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教学理念的整合、教学内容的整合和教学方法的整合,我们可以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度,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以适应教育改革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与语文的融合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与语文的融合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与语文的融合一、引言初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历史教学中,历史与语文的融合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与语文的融合,以期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历史与语文的关系历史与语文是两个不同的学科,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历史学科主要关注过去的事件和人物,通过史料和文献来研究历史;而语文学科则主要关注语言和文学,通过文字和语言来表达和传承文化。

历史与语文的融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历史,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与语文的融合策略1.注重历史知识的语文表达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历史知识的语文表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例如,在讲解某一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文学语言来描述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注重语文知识的历史运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语文知识的历史运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例如,在讲解某一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其与历史事件和人物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注重历史与语文的交叉教学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历史与语文的交叉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两个学科的知识。

例如,在讲解某一历史人物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学的角度来分析人物的性格、品质和成就,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四、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与语文融合的意义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历史与语文融合在一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将文学元素引入历史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历史知识,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将历史与语文融合在一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通过将文学元素融入历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

3.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将历史与语文融合在一起,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浅谈“三新”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跨学科融合的教学研究

浅谈“三新”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跨学科融合的教学研究

浅谈“三新”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跨学科融合的教学研究摘要:高中语文教学进入“三新”时代,实施教学内容和理念都发生了根本变化,“课程融合”的教学模式成为我国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综合化的大背景下,倡导探索和各学科课程融合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科融合核心素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多样性。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就突出了语文作为所有学科的基础,所有学科都需要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述、传达、交流和理解,使学生有效掌握本学科的知识,培养并提升本学科的能力,同时,也需要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中,适当整合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提到“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建议中学到:“应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做好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设计、引导和组织,注重学习的效果。

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围绕学习任务群创设能够引导学生广泛、深度参与的学习情境,通过各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融合听说读写,跨越古今中外,打通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语文学习和学生的生活世界,运用优质的素材和范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加强课程实施的整合,通过主题阅读、比较阅读、专题学习、项目学习等方式,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的整合,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实施建议中特别明确“打通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语文学习和学生小生话世界…”,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进行语文教学时,适当、恰当地做到多学科的知识整合,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适当、恰当地进行多料整合教学呢?一、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要改变因循守旧的语文教学习惯,也要打破唯技术至上的观念,把握好技术与语文的关系,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小学生历史教育的跨学科整合

小学生历史教育的跨学科整合

小学生历史教育的跨学科整合小学生历史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知识面、培养历史文化素养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开展历史教育,近年来,教育机构和教师们逐渐意识到了跨学科整合的重要性。

跨学科整合是指将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技能和观念进行有机融合,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历史教育的跨学科整合。

一、语文学科与历史学科的跨学科整合语文学科与历史学科具有密切的联系。

历史教育可以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呈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通过阅读历史文献、历史故事、历史传记等,学生可以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同时提升语文能力。

此外,历史教育也可以为语文学科提供丰富的素材,拓展学生的阅读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数学学科与历史学科的跨学科整合数学学科与历史学科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

在历史教育中,可以引入数学概念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和时空关系。

通过历史事件的时间线绘制、统计数据的分析等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历史知识,还可以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地理学科与历史学科的跨学科整合地理学科与历史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

地理环境是历史事件发生和演变的重要背景,了解地理环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文化。

通过地图、地球仪、地理信息系统等教学工具,结合历史材料,可以进行实地考察和地理探索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和地理的融合,加深对历史文化的理解。

四、美术学科与历史学科的跨学科整合美术学科可以为历史教育提供形象和感性的表达方式。

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学生可以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形象化地呈现出来,丰富历史教学的形式。

同时,美术作品也可以成为历史的见证和记录,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五、音乐学科与历史学科的跨学科整合音乐学科可以为历史教育增添情感和艺术元素。

通过演唱历史歌曲、演奏历史乐曲等活动,学生可以深入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同时培养审美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初中咏史怀古诗词教学文史学科融合策略研究

初中咏史怀古诗词教学文史学科融合策略研究

初中咏史怀古诗词教学文史学科融合策略研究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意义 (3)二、文献综述 (5)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6)2.2 研究不足 (7)三、研究方法 (8)3.1 文献研究法 (9)3.2 实证研究法 (10)3.3 案例分析法 (11)四、初中咏史怀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 (12)4.1 教学内容 (13)4.2 教学方法 (14)4.3 学生学习情况 (15)五、文史学科融合策略在咏史怀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17)5.1 融合理念 (18)5.2 融合策略 (19)六、实践探索与效果评估 (20)6.1 实践过程 (21)6.2 效果评估 (22)七、结论与展望 (23)7.1 研究结论 (24)7.2 研究展望 (25)一、内容概括本研究旨在探索初中咏史怀古诗词教学与文史学科融合的有效策略。

通过深入分析咏史怀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本研究将探讨如何将文史知识融入到诗词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历史认知。

咏史怀古诗词的教学价值:阐述咏史怀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文史学科融合的必要性:分析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文史知识脱离、学生历史兴趣不高、教学方法单一等,强调文史学科融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融合策略的研究与实践:提出具体的融合策略,如挖掘诗词中的历史信息、引入历史人物故事、采用历史情境教学等,以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认识。

案例分析与实践效果:结合具体案例,展示融合策略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优缺点和改进方向。

总结与展望: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的方向,为初中语文文史学科融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1 研究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初中语文教学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较高的艺术成就。

浅谈语文和历史的互相促进融合

浅谈语文和历史的互相促进融合

浅谈语文和历史的互相促进融合【摘要】语文和历史紧密相连,相辅相成。

语文在历史学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提供历史文献阅读能力,加深对历史背景的理解。

历史背景也帮助语文的理解和应用,两者相互促进,达到更深层次的学习效果。

随着语文素养的提升,历史研究水平也会相应提升。

历史故事激发了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语文与历史的互相促进融合是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不可分割的。

通过语文和历史的结合,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探究历史事件的背后含义,提高学习效果,培养综合素养。

【关键词】关键词:语文,历史,互相促进,融合,文献阅读能力,背景理解,相辅相成,素养,研究水平,故事,兴趣,重要。

1. 引言1.1 语文和历史的联系语文和历史是两门看似截然不同的学科,但它们之间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语文作为人类交流的工具,是历史的载体和记录方式。

历史则是对过去事实的研究和反思,通过语文来传承和呈现。

语文和历史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构建了我们对世界和人类历史的认识。

在语文中,我们能够学习到大量的历史文献,如古代诗词、历史文献等,这些文献记录了古人的言行和思想,通过阅读这些文献,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社会的风貌和文化。

历史背景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文中的诗词文章,增加我们的阅读体验。

而在历史学习中,语文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历史故事的讲述往往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运用,语文素养的提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历史资料,从而更深入地认识历史事件和人物。

历史故事中的文字描绘也能够激发我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使我们更加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历史的底蕴。

语文和历史的互相促进融合是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它们的结合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综合素养,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

这种融合不仅是学术领域的重要课题,也是我们个人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重视语文在历史学习中的作用在历史学习中,语文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历史学科需要通过文献资料和历史文本的阅读和理解,来揭示过去事件的发展轨迹和背后的原因。

语文教学中的学科整合

语文教学中的学科整合

语文教学中的学科整合在语文教学中,学科整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学科整合旨在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综合运用和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学科整合的意义、实施方法以及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学科整合的意义学科整合能够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

首先,学科整合可以通过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相融合,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文知识。

其次,学科整合能够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再次,学科整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二、学科整合的实施方法学科整合的实施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进行灵活选择和组合。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学科整合实施方法:1. 课程融合: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内容,在语文课堂中引入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例如,在讲解古代诗歌时,可以介绍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提升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项目制学习:通过跨学科的项目制学习,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综合运用语文、数学、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

例如,组织学生开展一个关于环保的项目,学生不仅需要进行调研和写作,还需要进行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等。

3. 课程对接:通过课程对接,将相互关联或相关的学科课程进行有机整合。

例如,在中学阶段的语文和历史课程中,可以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研究,配合历史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时代背景。

三、学科整合的效果评估学科整合的效果评估是确保学科整合实施效果的重要环节,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评估。

例如,可以通过学生学业水平测试,评估学生在整合教学中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可以通过课堂观察,评估学生在整合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可以通过学生作品展示,评估学生在整合教学中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浅谈语文和历史的互相促进融合

浅谈语文和历史的互相促进融合

浅谈语文和历史的互相促进融合语文和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中两个重要的学科,它们既有相互联系的部分,又有各自独立的特点。

在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语文和历史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关系。

本文将就语文和历史的互相促进融合进行浅谈。

语文和历史的融合有助于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高。

语文是学生表达思想、交流情感、传承文化的工具,历史是学生了解人类文明发展历程、培养国家认同感的途径。

当语文和历史结合在一起时,学生可以在理解历史事件的通过语文的学习来深入思考历史事件的意义、历史人物的影响、历史文化的传承等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历史的学习也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语文表达能力,才能准确理解历史事件、准确表达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因此语文和历史的融合有助于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高。

语文和历史的融合在拓展学科知识上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历史是语文学科的生动实践,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化等都是语文学科的丰富素材,通过历史的学习,可以拓展语文学科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

语文也可以为历史学科提供理论知识支撑,例如语言学、修辞学等学科对历史文献的研究,语言文字对历史事件的记录和传播等,都为历史学科的拓展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语文和历史的融合在拓展学科知识上也是相互促进的。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语文和历史的互相促进融合。

可以通过编写跨学科的学习资源,如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历史事件的语文表达等,引导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接触历史知识。

可以采取跨学科的教学模式,如在历史课堂上引入语文知识,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来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可以组织跨学科的活动,如历史文化之夜、历史名人朗诵会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语文和历史知识的作用。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促进语文和历史的互相促进融合,提高学生对语文和历史的整体理解能力。

语文和历史的互相促进融合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学习和教学中,应该重视语文和历史的融合,加强两个学科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二语文教学中的跨学科整合

初二语文教学中的跨学科整合

初二语文教学中的跨学科整合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跨学科整合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教育话题。

跨学科整合的核心是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相互融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在初二语文教学中,跨学科整合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初二语文教学中的跨学科整合,并提供一些实践建议。

一、跨学科整合在初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仅是教授语言技能,还包括文化、思维、表达等方面的内容。

而跨学科整合可以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应用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首先,跨学科整合可以促进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很少单单运用某一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而是需要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互融合,进行综合应用。

通过跨学科整合,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其他学科的知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语文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其次,跨学科整合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当我们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时,可以引入与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相关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内容,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跨学科整合,学生能够跳出语文课本的框架,了解更广泛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

最后,跨学科整合可以提高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在跨学科整合中,学生需要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解决。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水平。

二、初二语文教学中的跨学科整合实践1. 与历史学科的整合在初二的历史学科中,学生学习了许多与文学相关的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与历史学科进行整合,通过读古代文学作品,了解历史背景,并分析文学作品中反映出的历史内容。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古诗词,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民情,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文化。

2. 与科学学科的整合语文和科学都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因此可以通过整合这两个学科,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科学实验报告的写作时,学生可以通过语文课堂上的讨论和写作实践,加深对实验原理和结果分析的理解,并运用语文的表达技巧进行科学实验报告的书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与历史学科有效整合的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素质教育业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流话语。

它是指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与能力为核心目的的教育观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兴趣,锻炼能力,发现并积累知识,体验付出和收获的快乐。

一言以蔽之,教是为了不教。

素质教育观念指导下的历史教学,当然并非单一的教学,而是指在尊重学生发展个性与权利的前提下,培养学生掌握、运用语文教学这一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的能力,以更好的获取、处理信息,理解其文化内涵的过程。

这意味着语文教学应该是泛文化课。

旧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割裂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联系,缺乏不同学科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语文课本的内容和编排都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无不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有丰富的案例和素材。

我们可以多方面采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深入浅出,让课本上的图画,课本上的事例活起来动起来,让事实说话,将遥远的拉近,让语文复活……这样就可以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

因此我们提出“语文与历史学科有效整合的研究”这一课题教学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初中生具有好奇、好动、好刺激的特点,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通过课内外各种活动手段、促使整个教学机制高效运转,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创造力理论与现代教学理论为学科教学与社会生活相融合奠定主要理论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活动,研究我们的教学方式、及时反思总结,可帮助年轻教师迅速成长,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做课程改革的先行者;能使教师积极投入到课程改革中,如优化教材的使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等;可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

理论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指出:要充实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学生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
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由此可见历史教学是完全可以与语文学科教学活动整合起来的。

四、课题的研究内容与目标
《语文》是一门综合学科,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而历史却是与该学科可以整合的学科。

1.内容相近,语文的教育目标与历史课的教育目标是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致的,是知、情、意、行的统一,进行整合可以节省教学时间; 2.整合可以更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3.学科整合,能使学生在学习某一学科内的知识时可以获得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学生在占有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完成各科能力的培养;
4.通过学科整合,使教育资源的利用从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载体;实现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学设计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
5.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组织者;着重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协作能力和探索与创新能力。

6.在德育教学方面,两门学科有许多目标类似,整合不仅可以使德育教育有层次地进行,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奠定基础;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成员认真学习,密切关注教改动态,积极搜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教学资料、信息,研读《新课程标准》等,使课题实施建立在扎实的理论支撑基础上。

2、行动研究法:积极开展长春版试验本语文教材实验研究,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个性化阅读教学评价机制。

3、个案分析法:开展课题引路、研讨展示活动,收集典型个案,认真剖析、反思。

4、经验总结法:注意搜集积累和总结课题研究中多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提升教学理念。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2年3月——2011年4月
成立课题组,撰写实施方案,召开开题会议,落实研究计划;组织学习理论与实践研讨。

(二)实施阶段:2012年3月——2012年12月
1.第一阶段:(2012年5月——2012年7月)
按计划开展实践;总结实践的得、失,撰写一阶段报告,整理材料。

积累第一手资料,以便进行理性分析,探讨方案等。

2.第二阶段:(2012年8月——2012年9月):
在前阶段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针对新问题继续开展实践,并对相关实践进行深化研究,做好研究工作。

了解实施状况,如实施进程,存在的问题,师生反馈意见,实施结果分析,整合信息,总结规律,形成结论。

3.第三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0月)
总结钱两阶段的经验,补充不足,形成经验材料
(三).结题阶段:2012年11月——2012年12月进行成果展示,总结评定。

七、课题实施保障
1、在理论指导和物质条件等方面我们课题组也做了精心安排。

本课题组有高级教师进行理论方面的指导,在课题研究的各阶段开设与课题研究相关的专题讲座,并开展示范课,为实验搭建丰富的研讨平台。

2、参加本课题的青年教师有一定的课堂教学经验,事业心较强。

近几年来承担过多个课题,具有开展教科研的能力,因此本课题的研究能够顺利实施。

八、课题组成员
吴霞、李燕、谭梅罗涛
九、成果表达方式
完成课题研究主报告,教师经验总结、科研论文、观摩课的形式及有关学生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