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外渗的预防1

合集下载

静脉输液时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措施(2)

静脉输液时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措施(2)

静脉输液时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措施(2)静脉输液时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一)、预防措施1、在输注刺激性药物前一定要向患者说明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选择比较粗直的血管,抢救病人时避免选择下肢静脉(循环差),化疗、抢救时应使用静脉留置针,以减少多种药物同时用增加对血管的刺激,防止药物外渗。

2、做到勤巡视注射部位,不能只看有无回血来判断,临床上已有几例造成坏死病例都是前期未引起重视。

3、如何判断是否外渗:首先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对肥胖患者用手适中按压注射部位,如外渗时有凹陷或有张力无弹性;对暴露的血管可观察血管的硬度走向有无条索状的红线。

询问病人有无胀痛感。

挤压针管有无回血时,最好针头保持水平位,切记不应针尖翘起挤压针管。

4、只要出现药物外渗,必须进行处理,但应根据正在输入的药物性质采取措施,否则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二)、药物外渗的处理1、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药,断开输液器,保留穿刺输液的头皮针头,用注射器连接头皮针将药物回抽,减少药液在局部组织的`渗出量,降低渗出液对组织的损害。

再抬高患肢,避免剧烈活动。

2、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可以用热敷,或用95%的酒精持续湿敷,50%的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用热敷促进扩散吸收。

3、药液对组织有刺激性:冷敷或保温,为了抑制药物在细胞内代谢,可用冷敷,须在6h内进行,24h后热敷,但对长春新碱和血管收缩药物则应早期采取保温、热敷,患侧肢体抬高,以利静脉回流,有利于局部肿胀的吸收。

4、局部封闭:用2ml注射器的针头在红肿皮肤的边缘呈点状或扇状封闭。

进针深度以15—20°为宜,先沿外渗局部的边缘打封闭,进针约针头的1/2,先进,然后抽回血,无回血后边退边注射药物,就这样先把外渗区域周边都封闭起来,然后就是外渗局部的下方、方法同上。

根据情况每天封闭1次,一般封闭3—5天。

(三)、针对性处理(1)、血管收缩药: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立即用654—2药物热敷或一般热敷,使患部局部组织血管扩张,从而促进药液的吸收,使肿胀的组织尽快恢复正常。

多巴胺外渗的处理措施及应急预案

多巴胺外渗的处理措施及应急预案

多巴胺外渗的处理措施及应急预案
一旦发现多巴胺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并迅速评估外渗的严重程度。

轻微的外渗可能只
需要简单的观察和局部冷敷,以减轻炎症反应。

但是,如果外渗量大或患者出现剧烈疼痛,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对于严重的多巴胺外渗,需要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

这包括使用无菌技术对患处进行清洁
和消毒,避免感染的风险。

同时,可以考虑使用透明质酸酶等药物来促进药物的吸收和分散,减少局部组织的损伤。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还需要进行局部切开引流,以减轻压力和
防止进一步的组织损伤。

为了预防多巴胺外渗的发生,医疗机构应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

这包括对医护人员进行定
期的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多巴胺的药理特性、使用方法和潜在风险。

同时,应确保所有使
用多巴胺的设备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并且有适当的监测设备来及时发现任何异常情况。

在应急预案中,还应包括对患者的教育和沟通。

医护人员应向患者解释多巴胺外渗的可能
性和预防措施,以及在发生外渗时应采取的行动。

通过提高患者的意识,可以减少因恐慌
而导致的不当处理,从而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医疗机构应建立一个报告和反馈机制,以便及时收集和分析多巴胺外渗事件的数据。

这些
信息对于改进临床实践、优化应急预案和提高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医疗机构可以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制定更有效的预防策略,并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多巴胺药液外渗应急预案

多巴胺药液外渗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保障患者安全,减少药物外渗带来的伤害,制定本应急预案,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多巴胺药液外渗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涉及多巴胺药液静脉注射的医护人员及患者。

三、外渗定义多巴胺药液外渗是指在静脉注射过程中,药物液滴或气泡意外进入周围组织,而非正常血管通路。

四、应急预案流程1. 发现外渗(1)医护人员在注射过程中,若发现患者局部皮肤出现肿胀、发白、疼痛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注射。

(2)立即向护士长或上级医师报告,并通知患者家属。

2. 初步判断(1)观察注射部位皮肤颜色、肿胀程度、疼痛程度等,初步判断外渗程度。

(2)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了解患者病史。

3. 初步处理(1)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局部肿胀。

(2)局部冷敷,减轻局部疼痛,降低组织代谢,减缓药物扩散。

(3)用无菌敷料覆盖注射部位,避免污染。

4. 进一步处理(1)根据外渗程度,制定具体治疗方案。

(2)轻度外渗:继续冷敷,观察局部症状变化,必要时使用活血化瘀药物。

(3)中度外渗:采用封闭式注射,注入生理盐水或其他药物,促进药物吸收,减轻局部肿胀。

(4)重度外渗:及时联系外科医师,进行清创、引流等手术治疗。

5. 教育与培训(1)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药物外渗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药物外渗的认识,减少外渗事件的发生。

6. 质量控制(1)加强药品管理,确保药品质量。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降低药物外渗风险。

(3)完善应急预案,定期评估预案执行情况,及时改进。

五、总结多巴胺药液外渗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对药物外渗的应急处置能力,降低患者痛苦,保障患者安全。

医护人员应认真学习本预案,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药物出现外渗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药物出现外渗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药物出现外渗的防范及应急预案一、药液渗漏的防护1正确选择血管:应用高危药物时,穿刺部位的血管不宜重复使用,也不宜在同一部位长期持续,滴入超过24小时,即使滴入顺利局部无外渗,也应该更换输液部位,应选择血管走向较直、较大容易固定且便于观察的部位穿刺。

2使用静脉留置针,对于长期输液、化疗的病人,鼓励留置PICC或CVC,减少对病人浅表静脉的破坏3加强巡视:对于婴儿、老年人、麻醉未清醒的病人,由于痛觉不敏感,护士应加强输液中的巡视,对于输入高危药物时重要的是巡视到位,每10-20分钟巡视一次,观察输液速度,输液部位有无肿胀、外渗,并耐心询问、倾听患者的主诉。

4组织护理人员学习静脉用药相关知识:让护士了解药理知识和输液安全知识,发现外渗及时对症处理,减少损坏。

5提高护士责任心教育: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对患者的用药安全一定要有责任心,对高危药物的危害和严重性要高度警惕,严密观察穿刺部位的皮肤,怀疑外渗的通道要重新建立,不能姑息或报侥幸心理。

6拔针的方法:先揭去胶布,轻按穿刺点上方,拔出针头瞬间立即按压,使针头在没有压力情况下退出血管腔,可以减轻甚至去除了针刃对血管造成的机械性损伤。

二、输液外渗后的护理1进行生理盐水稀释:高危药物外渗后应立即停止该药物,在原针头处接一无菌注射器进行强力抽吸,将针头、输液管、外渗到皮下液体尽可能抽出,在沿静脉通路注入生理盐水5-10毫升后拔出针头,因生理盐水可稀释渗漏处局部组织药物浓度,以减少药物对局部组织刺激,减轻损伤。

2 封闭:(1)普鲁卡因局部封闭:其方法用1%普鲁卡因5-10毫升在药物外渗周围注射药物形成皮丘,然后用棉签轻按皮丘以利扩散和吸收。

此方法只限于普鲁卡因皮内试验阴性者使用。

(2)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封闭:疼痛剧烈者可用生理盐水5毫升加0.5%利多卡因5毫升,地塞米松5毫克皮下环形注射,可阻止药物与组织细胞相结合,减轻局部组织反应,减少渗出、水肿,改善红、肿、热、痛等症状。

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化疗药物外渗
立即停止输注,保留注射针头,用5 ml 注 射器 连接穿刺针,尽可能回抽渗出的药液。注射部位 环形局部封闭: 取适当的解毒剂 ,如无解毒剂, 可用生理盐水10ml+地塞米松5mg+1%普鲁卡因 或2%利多卡因5-10ml作环形封闭。建议局部封 闭每8小时1次,持续2-3天,一般化疗药物局部 封闭1次
1
相关定义 及因素
2
药物外渗 临床表现
3
药物外渗 的处理
4
药物外渗 的预防
Part.1
相关定义及因素
相关定义
药物外渗:是指在输液过程中,因管理疏忽造成的腐 蚀性药物或溶液渗出到正常血管通路以外的周围组织
药物渗出:是指在输液过程中,因管理疏忽造成的非腐 蚀性药物或溶液渗出到正常血管通路以外的周围组织
外渗引起局部水疱
各种药物外渗处理方式
冷敷的机理主要使血管收缩,使某些 药物局部灭活,使损伤部位局限,组 织细胞代谢率下降,以达到减小渗漏 范围的目的
冷敷
局部 封闭
消毒局部皮肤后距离外渗范围外缘2.53cm处用6-7号针头以15—20°行环形 封闭,进针长度以针尖在红肿正中处, 使药物均匀地向四周扩散。每次注射前 抽回血,最后覆盖无菌纱块。根据情况 2—3天封闭1次,一般封闭3—5次
挤压针管有无回血时,最好针头保持水平 位,切记不应针尖翘起挤压针管
Part.3
药物外渗的处理
不同外渗程度及表现的护理对策
局部湿热敷,或用95%的酒 精、50%的硫酸镁湿敷,肿 胀很快就会消退;如果局部 肿胀虽不明显,但发红、苍 白、疼痛明显的,必须立即 更换注射部位,局部可用 95%酒精持续湿敷,红肿也 会很快消失
立即停止输液;在拔除针头前,先从静脉导管抽吸 外渗药液;沿皮下注射静脉外渗的4个方向及穿刺 点5个地方,每次注射1mg/1ml酚妥拉明溶液0.2毫 升;再用1mg/1ml酚妥拉明溶液冷敷外渗处,24 小时后热敷;抬高患肢观察记录

多巴胺外渗应急预案演练

多巴胺外渗应急预案演练

一、演练背景为了提高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过程中药物外渗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患者安全,降低药物外渗对患者造成的伤害,特制定本预案。

本次演练以1床患者在输注多巴胺时发生药物外渗为背景。

二、演练目的1. 提高护理人员对药物外渗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患者安全。

2. 规范药物外渗的应急处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

3. 加强科室间的协作,提高整体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演练时间及地点1. 时间:2023年X月X日2. 地点:XX医院急危重症一病区四、演练人员1. 演练负责人:张红燕2. 参加人员:A护士、B护士、C护士(模拟患者)、D护士(医生)、观摩人员:内科ICU全体人员五、演练场景1. 患者信息:1床,男性,65岁,因心力衰竭入院治疗。

2. 输液药物:多巴胺,剂量为每分钟20微克/千克,持续静脉滴注。

3. 演练事件:患者在输注多巴胺过程中,护士发现患者左上肢出现约2cm×2cm的药物外渗。

六、演练流程1. 护士A发现患者左上肢出现药物外渗,立即关闭输液调节器,通知医生,报告护士长,回治疗室准备用物。

2. 护士B前往患者床旁,对患者进行安抚,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抬高患肢。

3. 护士C按照医嘱准备局部封闭药物(如酚妥拉明、生理盐水等)。

4. 医生D到达现场,对患者进行评估,确认药物外渗情况,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

5. 护士A协助医生进行局部封闭治疗,护士B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护士C负责记录治疗过程。

6. 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评估,提出改进措施。

七、演练评估1. 演练过程中,各参演人员能按照预案流程进行操作,处理及时,措施得当。

2. 护士对药物外渗的应急处理能力得到提高,能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3. 科室间的协作能力得到加强,提高了整体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八、总结与改进1. 本次演练达到了预期目的,提高了护理人员对药物外渗的应急处理能力。

2. 在演练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a. 部分护士对药物外渗的应急处理流程不够熟悉;b. 部分科室间的协作存在不足;c. 演练过程中,部分操作不够规范。

临床多巴胺外渗的观察与护理

临床多巴胺外渗的观察与护理

临床多巴胺外渗的观察与护理多巴胺是临床工作中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它具有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出量、降低外周阻力、扩张冠脉及小动脉等多种生理作用。

在抢救某些危重病人时,多巴胺的应用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多巴胺的特殊性质,临床使用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多巴胺外渗。

本文将重点探讨临床多巴胺外渗的观察与护理。

局部表现:多巴胺外渗后,局部组织可能会出现肿胀、疼痛、发红、发热等症状。

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局部组织坏死,表现为皮肤颜色变深、皮下组织坏死、形成溃疡等。

全身表现:多巴胺外渗后,病人可能出现寒战、高热、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病人的生命体征,需要及时处理。

预防措施:在应用多巴胺时,应尽量避免直接注射在血管外。

注射前应先评估注射部位的血管情况,选择粗大、弹性好的血管进行注射。

同时,注射时应控制好速度,避免过快导致局部组织损伤。

早期发现:在注射多巴胺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注射部位的情况。

如发现有外渗的迹象,应立即停止注射,并迅速采取措施减轻局部症状。

局部处理:对于已经发生外渗的部位,可采取局部冰敷、抬高肢体、硫酸镁湿敷等方法减轻局部症状。

对于严重的外渗,可能需要外科清创、植皮等治疗。

全身症状处理:对于因多巴胺外渗引起的全身症状,应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

如高热可给予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等措施;恶心、呕吐可给予止吐药物等。

心理护理:多巴胺外渗会给病人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应及时与病人沟通,解释病情及治疗方法,减轻其焦虑、恐惧等情绪。

临床多巴胺外渗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给病人的治疗带来一定的影响。

为了减少多巴胺外渗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加强预防措施,经常观察注射部位的情况,早期发现外渗并及时处理。

对于全身症状也应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并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工作。

在临床治疗中,药物输注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导致药液外渗,这不仅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还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多巴胺静脉注射外渗的预防和护理

多巴胺静脉注射外渗的预防和护理

多巴胺静脉注射外渗的预防和护理为了治疗某些疾病,例如帕金森病,多巴胺静脉注射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注射外渗是一种常见的副作用,可能会导致组织受损、疼痛和感染等问题。

因此,预防和护理多巴胺静脉注射外渗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探讨此问题。

预防1.选取合适的静脉注射前,医生应该使用导管找到适当的静脉。

选择静脉时,应注意以下标准:1) 适合注射的位置,通常是病人的前臂;2) 适当的血液流量;3) 对臂的压力不会引起血管瘤或淤血。

2.使用合适的注射器和注射针头使用合适的注射器和注射针头非常重要。

通常,较小的针头会导致更少的外渗。

另外,注射器的用法也应该得到正确的指导,以确保注射速度、力度和角度的正确操作。

3.位置正确注射多巴胺时,注射针应该插入静脉内。

如果使用了错误的位置,例如插入静脉外或动脉中,将会容易使用多巴胺导致组织损坏和外渗。

4.定时检查接上多巴胺管后,尽可能做好定时检查。

包裹在多巴胺袋上的透明缠绕材料,经常检查是否过于紧密、有松垮的情况,是否有漏气等问题。

5.监测监测透明缠绕材料的顶部和底部的松紧情况,透明缠绕材料是否滤漏或过紧。

如果透明缠绕材料过紧或失效,将会导致多巴胺漏出,因此需要及时处理。

护理1.固定管子固定多巴胺管子通常使用透明缠绕材料。

确保缠绕材料会固定住多巴胺管子,而不是缠绕在病人臂上。

缠绕材料是用于定位和固定管子,但是往往固定太紧,导致组织弱化并因此形成血块插入,所以缠绕材料应该保持适度。

2.正确清洁皮肤在注射多巴胺之前,皮肤应该清洁干净。

这可以使用医用酒精用于清洁皮肤,并且使用无菌手套保持清洁。

3.随时监测在注射多巴胺的过程中,护士必须时刻注意病人的情况并检查透明缠绕材料的紧度。

多巴胺外渗往往是因为缠绕材料缠绕过紧或太松,而导致的肌肉组织受损。

4.处理外渗治疗多巴胺外渗的方法主要是拆除缠绕材料、清洁受损区域、使用消毒剂、更换新的管子和最后固定。

总结在注射多巴胺时,预防和护理非常关键。

选择正确的静脉、使用正确的注射器和针头、定期检查、盯着病人的情况和透明缠绕材料的状况,以及恰当的治疗外渗等等,护士应该十分细致,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多巴胺外渗应急预案演练

多巴胺外渗应急预案演练

为了提高医护人员对多巴胺药物外渗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患者安全,降低医疗风险,我院护理部组织开展了多巴胺外渗应急预案演练。

二、演练目的1. 提高医护人员对多巴胺药物外渗事件的警惕性,增强应急处理意识。

2. 熟悉多巴胺药物外渗的应急处理流程,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3. 优化应急预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三、演练时间及地点1. 时间:2023年X月X日2. 地点:XX医院内科病房四、演练情景患者张先生,男,45岁,因心力衰竭入院治疗。

在给予多巴胺静脉滴注过程中,护士发现患者左上肢静脉留置针穿刺点处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疑似药物外渗。

五、演练流程1. 护士发现疑似药物外渗,立即停止输液,报告值班医生。

2. 值班医生接到报告后,迅速赶到现场,进行初步评估,确认患者病情及药物外渗程度。

3. 医护人员根据药物外渗程度,采取以下措施:a. 局部封闭:给予患者酚妥拉明5mg生理盐水5ml局部封闭。

b. 抬高手臂:减轻患者疼痛。

c.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记录。

4. 护士通知静疗小组,进行相关处理。

5. 护士长及护理部负责人到场指导,确保应急处理措施到位。

6. 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分析,优化应急预案。

1. 本次演练中,医护人员对多巴胺药物外渗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得到了提高。

2. 应急预案的流程合理,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药物外渗事件。

3. 通过演练,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医护人员对应急预案的理解不够深入,应对措施不够熟练等。

4. 针对不足之处,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应急预案,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七、后续工作1. 护理部将对本次演练进行总结,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2.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3. 加强医护人员对药物外渗事件的防范意识,确保患者安全。

通过本次多巴胺外渗应急预案演练,我们进一步提高了医护人员对药物外渗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为保障患者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多巴胺外渗应急预案

多巴胺外渗应急预案

一、背景多巴胺是一种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用于治疗低血压和心力衰竭等疾病。

然而,由于多巴胺具有强烈的血管收缩作用,若在输注过程中发生外渗,可能导致局部组织坏死、疼痛甚至功能障碍。

因此,制定有效的多巴胺外渗应急预案,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应急预案1. 观察与发现(1)医护人员在输注多巴胺时,应密切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情况,包括颜色、温度、感觉等。

(2)患者若出现局部疼痛、肿胀、皮肤发红等症状,应立即怀疑为多巴胺外渗。

2. 应急措施(1)立即停止多巴胺输注,通知值班医生及护士长。

(2)局部冷敷,用冰袋或冷湿敷料敷于外渗部位,持续15-20分钟,以减轻血管收缩和疼痛。

(3)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异丙嗪等。

(4)局部注射酚妥拉明(抗肾上腺素药),以解除多巴胺的缩血管作用,减轻局部组织损伤。

(5)局部使用高渗盐水或硫酸镁湿敷,促进药物扩散和吸收。

(6)遵医嘱给予局部激素治疗,如地塞米松等。

3. 预防措施(1)严格掌握多巴胺的输注浓度和速度,避免过快输注。

(2)使用较粗的静脉导管,减少穿刺次数。

(3)在输注过程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情况。

(4)告知患者多巴胺外渗的症状和预防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4. 培训与演练(1)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多巴胺外渗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2)开展多巴胺外渗应急预案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应急预案的实施与评估1. 实施应急预案时,严格执行各项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2. 实施应急预案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了解治疗效果。

3. 对应急预案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四、总结多巴胺外渗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医护人员应提高对多巴胺外渗的认识,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情况,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患者安全。

多巴胺外渗应急预案范文

多巴胺外渗应急预案范文

一、背景多巴胺作为一种重要的血管活性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

然而,由于多巴胺对血管的收缩作用,输注过程中容易发生外渗现象,导致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

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临床工作中,因多巴胺输注导致的外渗事件。

三、应急预案1. 事件发现(1)护士在输注多巴胺过程中,发现患者局部皮肤出现肿胀、发白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注,并向值班医生及护士长报告。

(2)患者主诉局部疼痛、肿胀、皮肤苍白等症状,护士应立即停止输注,并报告医生。

2. 事件报告(1)值班护士向值班医生及护士长报告,详细描述患者情况、外渗部位、输注药物及时间等。

(2)护士长立即组织人员对患者进行评估,并根据情况启动应急预案。

3. 事件处理(1)局部处理1)抬高患肢15~30度,限制活动,注意保暖。

2)使用50%硫酸镁湿热敷,每次20分钟,每日2~3次。

3)局部外敷喜辽妥、消肿垫等药物。

4)如出现皮肤坏死,应及时进行外科清创治疗。

(2)全身处理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

2)根据医嘱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进行抗感染、抗过敏等治疗。

3)做好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4. 事件记录(1)护士详细记录患者情况、外渗部位、输注药物、处理措施及效果等。

(2)护士长定期对应急预案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预防措施1. 加强护士培训,提高护士对多巴胺外渗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静脉穿刺,确保穿刺成功。

3. 选择合适的输注部位,尽量避免在血管条件不佳的部位进行穿刺。

4. 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外渗事件。

5. 定期检查输液设备,确保输液过程顺利进行。

五、总结本预案旨在提高我院对多巴胺外渗事件的应对能力,确保患者安全。

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应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预防和处理工作,降低多巴胺外渗事件的发生率。

多巴胺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多巴胺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多巴胺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处理多巴胺药物外渗是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

以下是关于多巴胺药物外渗的50条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1. 确定是否是多巴胺药物外渗,检测多巴胺药物浓度和其他相关指标。

2. 增加监测频率,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药物疗效。

3. 多巴胺药物外渗可能导致局部组织刺激和炎症,应定期检查注射部位。

4. 及时向患者提供合适的疼痛缓解措施。

5. 确保注射器和输液管道的完整性,避免出现渗漏。

6. 对药物外渗情况进行准确记录,并及时上报。

7. 多巴胺药物外渗可能导致局部血管痉挛,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局部组织缺血症状。

8. 提高注射技术水平,以减少多巴胺药物外渗的发生率。

9. 若出现多巴胺药物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注药物,并转换到其他途径给药。

10. 多巴胺药物外渗时,应及时为患者补充液体,以保证患者的液体平衡。

11. 多巴胺药物外渗可能引发局部及全身感染,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血常规等指标,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2. 使用合适的输液器具和给药途径,避免多巴胺药物外渗的发生。

13. 在给药时,应注意注射速度的控制,避免过快注射导致多巴胺药物外渗。

14. 多巴胺药物外渗可能导致静脉周围炎症,可使用抗炎药物或局部冷敷进行处理。

15. 消除多巴胺药物外渗的可能原因,如注射点附近皮肤清洁不够造成的感染等。

16. 避免同一部位多次注射,以减少多巴胺药物外渗的风险。

17. 多巴胺药物外渗可导致皮肤组织坏死,应避免给药点附近受压或受捻等。

18. 对于药物外渗较为严重的患者,需要考虑更换其他类型的多巴胺药物或给药方式。

19. 注意多巴胺药物外渗对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影响,及时提供支持和干预。

20. 多巴胺药物外渗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过敏症状,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1. 防止多巴胺药物外渗引起局部感染,注意手卫生和消毒。

22. 多巴胺药物外渗可能导致局部组织损伤,应采取积极治疗措施,加快伤口愈合。

多巴胺外渗的应急预案

多巴胺外渗的应急预案

一、背景多巴胺作为一种重要的血管活性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十分广泛。

然而,由于多巴胺具有强烈的血管收缩作用,因此在静脉给药过程中,若发生外渗,容易造成局部缺血缺氧,进而引发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

为了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应急组织与职责1. 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应急工作的全面领导,协调各部门、各岗位的应急行动。

2. 护理组:负责现场处理、病情观察、患者安抚、信息上报等工作。

3. 医疗组:负责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制定治疗方案,并负责后续的治疗工作。

4. 物资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采购、调配和供应。

5. 信息联络组:负责应急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报。

三、应急流程1. 发现外渗(1)护士在输液过程中发现患者局部皮肤颜色异常,怀疑发生药物外渗。

(2)立即停止输液,并告知患者。

2. 现场处理(1)抬高患肢15~30cm,限制活动,注意保暖。

(2)用无菌纱布覆盖外渗部位,避免感染。

(3)将患者送往治疗室,进行进一步处理。

3. 情况评估(1)医疗组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了解外渗范围、程度及患者的整体状况。

(2)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治疗方案。

4. 治疗方案(1)局部冷敷:在48小时内进行冷敷,以减轻肿胀和疼痛。

(2)外敷:使用硫酸镁、土豆片或马铃薯片进行局部冷敷。

(3)必要时,给予抗感染、止痛等治疗。

5. 信息上报(1)护士及时将外渗情况上报给应急领导小组。

(2)应急领导小组将情况上报给医院相关部门。

6. 后续处理(1)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监测局部皮肤情况。

(2)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3)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安抚患者情绪。

四、注意事项1. 加强对护士的培训,提高对多巴胺外渗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2. 规范输液操作,避免外渗的发生。

3. 定期检查输液部位,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4.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

5. 做好应急物资的储备,确保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应急预案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多巴胺外渗的应急处理能力,保障患者安全。

多巴胺外渗的处理方法

多巴胺外渗的处理方法

多巴胺外渗的处理方法多巴胺外渗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临床上常见于帕金森病患者,也可能出现在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中。

多巴胺外渗会导致运动障碍、情绪波动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及时有效地处理多巴胺外渗至关重要。

首先,对于多巴胺外渗的处理,最重要的是采取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多巴胺转运体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调节多巴胺的水平,从而减轻多巴胺外渗引起的症状。

但是,在使用药物治疗时,一定要遵医嘱使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以免出现不良反应或加重症状。

其次,物理疗法也是处理多巴胺外渗的重要手段之一。

例如,运用磁刺激、深脑刺激等物理疗法可以调节大脑的神经活动,减轻多巴胺外渗引起的症状。

物理疗法通常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不断进行康复训练,以获取更好的疗效。

此外,心理疗法也是处理多巴胺外渗的重要手段。

多巴胺外渗常伴随情绪波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心理疗法可以帮助患者调节情绪,增强心理素质,提高对疾病的应对能力。

心理疗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心理支持等,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心理疗法进行治疗。

最后,饮食调理也是处理多巴胺外渗的重要环节。

多巴胺外渗患者应遵循医生的饮食建议,减少摄入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增加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等。

合理的饮食结构可以帮助患者维持身体健康,减轻多巴胺外渗引起的不适症状。

总之,多巴胺外渗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针对多巴胺外渗,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心理疗法和饮食调理是处理该疾病的重要方法。

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合理使用各种治疗手段,以期获得更好的疗效。

同时,预防多巴胺外渗也是至关重要的,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以减少多巴胺外渗的发生风险。

药物外渗的预防、处理及应急预案

药物外渗的预防、处理及应急预案
第 2 页 共 12 页
药物外渗的预防、处理及应急预案
二、药物外渗的预防
1、血管的选择 1 护士应了解药物的副作用; 2 提高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避免在一根血管上反复穿刺; 3使用高危药物时,尽量选择前臂及较粗大的静脉穿刺,避免选用腕部掌侧、手(足)背等处,这些部位有细小的 肌腱韧带,一旦发生药物外渗造成损伤,将难以处理。尽量不使用下肢静脉,因下肢静脉瓣较多,血流缓慢,易造 成药物滞留,损伤血管内皮; 4乳癌病人禁止在患侧上肢输入化疗药物,因乳癌病人腋窝淋巴结清扫,静脉回流受阻,静脉压升高,血液淤滞易 造成渗漏; 5 避免有动静脉瘘的肢体; 6 有上腔静脉阻塞的病人,避免使用上肢静脉输入; 7 对于血管条件差或输入高危药物的病人,可采取中心静脉置管,可有效防止药物外渗。
第 3 页 共 12 页
药物外渗的预防、处理及应急预案
二、药物外渗的预防
2、输入化疗药物建立静脉通道时,应先用生理盐水加压快速冲入,针尖处无软硬度变化、静脉回血通畅无外渗表 现后再接含有化疗药物的输液袋或注射器,妥善固定。 3、有无肿胀、有无回血使用高危药物时,注药过程中随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肿胀,静脉推注给药时,每注射 3~4mL应回 抽一次,以检查有无回血。 4、病人宣教 1 叮嘱病人在输注高危药物时,尽量减少活动,以免针头移位,造成外渗。 2询问输注药物时病人的感觉,输注过程中有无注射部位疼痛、肿胀感,如有上述感觉立即向护士汇报,以便尽早 发现药物外渗的情况。 3护士操作时应让病人身着宽松外衣,告诉病人在输注药物时,输液的肢体勿被压迫,以免影响血液回流,造成药 液外渗。 5、护士每班须对输注高危药物病人的治疗情况作详细记录,并床边交班。护士长必须加强检查。
(一)静脉输液时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发现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液体输入。 (二)及时报告值班医生及护士长。 (三)了解外渗药物的种类、名称、性质,是否为强碱性药物、高渗液体、血管活性药物(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多 巴胺、垂体后叶素等)、阳离子药物(钙剂)、化疗药物等。 (四)评估发生药物外渗的部位(是否为关节处、局部皮下组织的厚度)、面积,外渗药物的量,皮肤颜色、温度,疼 痛的性质和程度(胀痛、刺痛、烧灼痛)。 (五)根据外渗药物的性质、种类、刺激强度,给予以下适当的处理措施并记录过程(如果是化疗药物外渗则按照 化疗药物外渗处理程序进行。

多巴胺外渗处理方法

多巴胺外渗处理方法

多巴胺外渗处理方法引起局部血管严重收缩,导致组织缺血甚至坏死,[1]我科室自2005年8月份以来,抢救患者用多巴胺注射液静点共326例,其中有8例患者在应用多巴胺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外渗,现将处理方法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和方法我科室自2004年8月份以来,抢救患者用多巴胺注射液静点共326例,其中有5例多巴胺注射液静点出现小静脉痉挛,3例因为多巴胺注射液外渗后红肿。

2 处理方法2.1 多巴胺注射液静点后,小静脉痉挛。

5例患者多巴胺注射液静点后出现小静脉痉挛,静点最大浓度为60mg/100ml,静点最小浓度为10mg/100ml.静脉输液液体均为5%葡萄糖注射液500ml.本组5例中3例60mg/100ml。

2例10mg/100ml。

考虑与静脉输液药物浓度无关,静脉输液速度为40—50滴/分。

本组5例中均为此速度,考虑与药液速度无关。

处理方法:用50℃左右的热水袋热敷静脉输液针头上方,5例小静脉痉挛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

2.2 多巴胺注射液外渗皮下组织,局部出现红肿。

3例因为多巴胺注射液外渗后红肿,浓度均为200mg/500ml均在手背部静点。

处理方法:用酚妥拉明注射液左局部封闭,对如有较轻的水泡用龙胆紫图涂于水泡处,暴露患处,1周左右治愈。

3 护理3.1 操作时护理由于对局部刺激性,一旦外渗轻者局部红肿、热、痛,皮肤变黑。

重者引起组织坏死,一旦溃烂愈合困难,给患者待来不必要的痛苦,因而护士要有熟练的静脉穿刺技术,另外为了避免药物外渗还应该注意一下问题:3.1.1 选择合适的血管输液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血管条件,避免上述药物外渗的因素,如有可能应建立中央静脉通道.或选择弹性好、回流通畅的血管。

勿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避免使用血运莘或有病变部位的血管。

如已发生渗漏,不应在该处远端再行静脉穿刺。

[2]3.1.2 选择合适静脉正确选择静脉,有计划地使用静脉,由远端至近端,尽量使用留置针,选择直、较粗、弹性好的血管3.1.3 切忌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以免因为血管受到损伤而导致药液外渗。

高危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高危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与穿刺技术不熟 练,体位不当, 输液速度过快, 时间过长,各种 穿刺的损伤是导 致血管外漏的直 接原因,如针尖 刺破血管或针尖 斜面未完全进入 血管腔,针尖固 定不牢,病人不 合作而刺破血管, 针尖滑脱血管。
与输液局 部血管的 舒缩状态、 静脉管壁 是否发生 痉挛,通 透性是否 增加有关。
药液外渗的防护
1.外渗后立即用含酚妥拉明5mg的生理盐水10~15ml充分浸润注射. 酚妥拉明为α受体阻滞剂,能阻断α受体的兴奋作用,扩张血管, 使周围血管痉挛解除,改善微循环。 2.外渗早期可采用酚妥拉明稀释液(生理盐水50ml加酚妥拉明40mg) 湿敷或25%硫酸镁湿敷,以减轻局部组织化学反应,减轻患者疼痛, 防止发生局部组织坏死。由于水肿组织抗病能力减弱,易受细菌侵 袭,甚至发生局部感染,且水肿组织的再生能力和修复功能减弱, 发生损伤后不易愈合。因此液体外渗后的及时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正确选择穿刺静脉,宜选择粗大静脉,由远心端向近心端选择,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加强责任心,经常巡视患者
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Company Logo
熟悉药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
使用静脉留置针,减少穿刺的次数,减少对病人浅表静脉的破坏
如何判断是否外渗

首先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对肥胖患者用手适中按压注射部位, 如外渗时有凹陷或有张力无弹性;
高危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主要内容
1


2
常见刺激性药物的分类 刺激性药物外渗的原因
3
4
Company Logo
刺激性药物外渗的预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
刺激性药物外渗的临床表现及对症处理
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闭时护理
把握封闭时机,对使用多巴胺注射液的患者,护 理人员对其注射部位应该严密观察,若发现注射部 位或者沿着穿刺静脉走向处皮肤苍白,患者自诉疼 痛,应该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对渗漏处进行封闭, 最迟不得超过渗漏后的12小时。一旦发现外渗, 应立 即停止输液, 并用针管回抽药液, 使外渗的药液量达到 最少,然后拔出针头, 更换输液部位。 50%硫酸镁湿热敷:硫酸镁能使局部产生高渗压,使 肿胀部位组织水肿液在短时间渗出,从而减轻水肿 对局部组织的损伤,可起到局部治疗作用,还能解 除局部毛细血管痉挛,改善与疏通微循环。
静脉穿刺后外渗的相关因素

1 静脉炎 静脉反复穿刺或长期输液可引起静脉血管的
无菌性炎症,炎症过程中释放一系列炎症递质如白细 胞介素-1、组胺、5-羟色胺等,造成血管的通透性增 加。如果在发生静脉炎的血管输注多巴胺,可引起外 渗。

2 穿刺不当 穿刺损伤血管是导致药物外渗的直接原 因。如穿刺时,针尖刺破血管、针尖斜面未完全进入 血管内、反复多次在同一血管处穿刺、针尖顺静脉外 膜划破血管壁均可导致药物的外渗。

封闭时护理

注意用药的剂量对小范围的渗漏,注射5mg酚妥拉 明缓释液即可对渗漏面积较大,范围较广的患者, 可以加大剂量,或3-6小时局部浸润注射一次,直至 皮肤颜色回复正常为止。

对于患者应该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讲解局部 封闭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合作。在滴注多巴胺前 向患者或家属交待多巴胺外渗引起的危害, 要求患者 尽量减少活动, 并指导患者及家属自我观察, 如出现 局部疼痛或肿胀时向护理人员报告。

外渗的预防及护理


5 外渗的预防 硝酸甘油5mg加生理盐水25ml制成硝酸甘 油棉片或2%硝酸甘油软膏外敷在距离穿刺点前方0.5~1cm 处,外敷面积大约为2cm*2cm,每6小时重复外敷一次直至 停用多巴胺。 6 加强观察 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脉搏、血压、尿量,及 时向医生汇报,调整输液速度。每小时观察记录穿刺部位 皮肤的弹性、有无水肿、颜色改变、回血情况等,以确保 针头在血管内。由于泵入多巴胺时速度较慢, 发生静脉炎 时局部表现进度缓慢, 不细心观察很难发现, 故应加强巡 视。观察生命体征外, 还应特别注意局部有无肿胀、红晕、 疼痛, 检查输液部位有无药液渗漏, 如有此现象, 即使回 血良好, 也应更换血管, 重新穿刺。拔针后用无菌干棉签 压迫5—10分钟,以免有药物外渗。如见穿刺处皮肤发白、 肿胀、无回血为液体外渗体征,局部疼痛、沿静脉走向出 现红肿等静脉炎体征,需立即停止输液。
中医护理

应用三黄化痕散加减熏洗浸泡右下肢, 三黄化痕散 (成分:黄连309 、黄琴30 g、生大黄30 g、11芍20 g 、 桂枝18 9g、丹参20 g 、积壳20 9g、红花20 g 、陈 皮20 g 、蒲黄20 9g、桃仁20 g 、连翘各3g, 三七20 g )上药7 副共研细末, 每剂取汁2仪刃血置人药浴桶 中, 协助患者将患肢置于药浴桶上, 桶外用布单围 盖熏蒸, 待温度适宜后( 37 ℃ 一42 ℃ ),将患肢浸 泡于药液中, 药液量以能完全浸没皮损范围为宜。 当药液温度下降时, 适当进行加热, 以维持药液恒 温。浸泡结束, 让药液停留于患肢以进一步渗透、 吸收, 每日熏洗2 次, 每次浸泡时间为30 一40 分钟。
静脉穿刺后外渗的相关因素

3 血管脆性大 某些疾病如肿瘤恶夜质、慢性肝肾功 能衰竭可引起患者有出血的倾向、维生素缺乏、血小 板功能失常等,导致血管的脆性增加,使外渗机会增 多。 4 水肿 因低蛋白血症、心脏或肾脏疾病等原因,导 致肢体水肿。如在水肿的肢体输液,血管外组织可对 输液的外周静脉施加压力,是外周静脉压升高,导致 血液回流缓慢或受阻,药液容易顺着针孔外渗。
外渗的预防及护理

3 提高穿刺技术 要求有扎实的穿刺技术, 力求一针见 血 , 避免多次穿刺, 造成血管损坏而导致药物外渗。留 置针穿刺时切忌在皮下滑行, 见回血后再进0. 5 cm, 退 出针芯0. 5 cm,进软管, 进至预定长度后拔出针芯, 避免 针芯对血管内膜的损伤。对需要固定的肢体时, 绷带、 胶布不宜缠得太紧, 必要时可抬高输液肢体。 4 妥善固定 留置针穿刺成功后用透明敷料贴覆盖穿 刺处,以便观察。采取合适的体位,避免压迫、挤压 穿刺部位。输入多巴胺前先检查输液情况,确认通畅 后再接上输液。输液结束后用生理盐水充分冲洗针头, 拔针后用无菌干棉签按压,切忌揉压,以免有药液外 渗。
多巴胺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药理作用

多巴胺是肾上腺受体和多巴胺受体的激动剂,可以使 心肌收缩力加强,外周血管收缩,从而升高血压,是 抗休克治疗的常用药物。多巴胺还可以使肾及肠系膜 血管扩张,从而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使尿 量和钠的排泄增加。使皮肤血管收缩,加之患者出现 的微循环障碍,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在静滴过程中, 但由于多巴胺使用维持时间长, 药物浓度高, 对局部 血管刺激性强, 容易引起静脉炎以及药物外渗, 表现 为给药静脉和邻近组织出现皮肤苍白、发红、青紫、 肿胀、疼痛甚至局部坏死等损伤,若穿刺的血管细小 或操作不当,均易发生药液外渗,引起局部血管严重 收缩,导致组织缺血甚至坏死。
外渗的处理及护理



1保护血管 立即停止输液并更换注射部位 2 局部湿敷 在外渗不超过6h,立即用生理盐水 50ml加酚妥拉明40mg 湿敷, 时间较长的可用50% Mg-SO4 持续湿热敷, 每隔2~ 3h 更换1 次。 3 肢体护理 在药物外渗的48h内,局部制动,抬 高患肢,以促进局部外渗药物的吸收 4 水泡的处理 水泡小、未破溃的尽量不要刺破, 可用碘伏消毒。水泡大的,在无菌技术操作下抽 去水泡内的渗出液后,用碘伏纱布外敷,如若发 生组织坏死、溃烂,则应请外科清创、换药。

外渗的预防及护理


1 静脉输注 选择中心静脉,中心静脉血流量大, 从 而稀释降低多巴胺的浓度,对血管壁的刺激较轻。 无条件者尽量使用静脉留置针, 应选择粗、直、弹 性好的血管及易固定且便于观察的部位进行穿刺, 避开水肿的部位及静脉瓣, 有计划地进行穿刺,避 免在关节部位留置静脉套管针。也应避免在下肢静 脉输注多巴胺药液。 2 应建立两条静脉通道,相隔3 ~ 4 h 将多巴胺液体 与另一通道上的其它液体交换滴入,这样可以减轻 对一侧血管的刺激。提高静脉穿刺技术,避免在同 一静脉由近端向远端的反复穿刺,使得静脉弹性差 的血管发生从近端针孔直接发生液体外渗而刺激局 部组织。
Hale Waihona Puke 封闭时护理
喜疗妥涂抹:取适量的喜辽妥外涂于患侧肢体, 然后用指腹轻轻按摩至药膏完全吸收,可每4 小 时进行一次。喜辽妥具有抗炎、促进水肿吸收、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刺激受损组织再生的功能, 可迅速缓解疼痛和压迫感,减轻水肿和血肿,其 有效成份需透过皮肤,才能在患处发挥作用。
酚妥拉明注射液5mg,稀释于10ml—20ml生理盐水 中,作局部浸润注射,若用50%硫酸镁行局部热 敷,效果更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