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一

合集下载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知识点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知识点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知识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指在教育科学领域进行研究时所采用的一系列科学方法和技术。

它旨在通过科学研究的手段,收集、分析和解释教育现象,以推动和促进教育实践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研究目的与问题的明确在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时,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

研究目的是研究者所希望达到的预期结果,而问题则是研究者对于某个具体问题所提出的研究方向。

研究目的和问题的明确有助于研究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提高研究效果。

二、资料收集与整理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研究者需要收集大量的相关资料。

资料的收集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访谈、观察等方式进行。

在收集到的资料中,研究者需要进行整理和分类,以便更好地分析和解释研究结果。

整理资料时可以借助电脑软件或手工方式,使资料整理更加有条理。

三、研究方法的选择在教育科学研究中,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非常重要。

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

实证研究可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来验证研究假设,问卷调查则通过问卷表格来了解受访者的意见和看法,实验研究则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来验证研究假设。

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的不同,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四、数据分析与结果解释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研究者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分析数据可以采取统计学的方法,如描述性统计和推论统计等。

描述性统计用于对数据进行描述和总结,推论统计则用于对整体进行推断和判断。

在将结果解释时,研究者需要结合研究目的和问题进行适当的解释和论证,以使结果更加可信和可靠。

五、研究伦理的考虑在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时,研究者需遵守研究伦理的原则和规范。

研究伦理要求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应保证被调查对象的权益和隐私,并在研究过程中尽量不对其造成伤害。

研究者还需确保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不得进行数据造假和论文抄袭等行为。

总结: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指在教育领域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

教育研究方法[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教育研究方法[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一)教育研究方法的界说1.教育研究的含义教育研究是为了解决和发现教育领域中的各种问题而去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教育研究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和原则的发展,丰富深化人类的教育认知与理解进,而发展成为教育科学的知识体系,并推动教育实践的进步。

2.教育研究的意义(1)教育研究是教育变革的自身要求。

现代社会的发展十分迅速,教育的差异性更加明显,教育变革的要求更加深刻,教育研究的迫切性也就更加强烈。

(2)教育研究是教育创新的要求。

当今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启发智慧。

不仅要训练行为,更要培养人格。

教育的理想是促进不同的学生根据各自特点获得更好的发展,这不仅需要教育智慧,更需要有对儿童细心的观察和精心的研究。

新型教育需要新型教师,教育创新推动着教育研究的发展。

(3)教育研究是教师专业化的要求。

随着教师职业专业化的不断提高,教师不仅应当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而且还要有教师职业的独特品格和能力。

(4)教育研究是提高教育质量、形成独立教育教学风格的要求。

现代社会变化快速,教师要根据教育对象、教育要求以及教师自身的特点,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以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教育研究的类型(1)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教育价值研究是关于当前教育的价值分析以及教育价值未来追求与确证的研究,是对教育进行的价值规范分析,其关注的是事物的意义性、功用性,决定着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

教育事实研究是关于教育事实状况的现实研究,是对教育发展具体实施的实证分析,其关注的是事物的实然性,是展开教育问题研究的基本前提。

事实和价值是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两大基本范畴,是“实然”和“应然”的问题。

教育研究活动中既要准确掌握教育发展的社会事实,更要努力把握教育发展的价值方向。

(2)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基础研究的基本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通过研究,寻找新的事实,阐明新的理论或重新评价原有理论。

自考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串讲重点汇总

自考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串讲重点汇总

考试分析考试结构”为20%50%30%约为。

考试方式150,60考试题型及分值题型题量分值总分单选152305420462421326考试技巧1VS 23123考试方法12345课程性质课程特点1234-8各章节考核知识点11234各章节考核知识点1234123各章节考核知识点12312各章节考核知识点123各章节考核知识点123456各章节考核知识点123谢谢第一章教育研究概述本章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考点归纳考点1 ,考点2考点3考点4考点1教育研究的内涵,对象和特征)考点2教育研究的类型1234例题)A.归纳 B.综合C.分析D.演绎【正确答案:D】例题15A B C D 【正确答案:B】例题P31谢谢第二章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本章主要内容1234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本章考点归纳设计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1教育研究的选题(领会)考点2教育研究课题的表述与研究假设的建立(领会)考点3教育研究设计(领会)例题1)A. B.C. D.【正确答案:C】P52例题2)A.个人 B.组织C.社区D.国家【正确答案:D】例题P65例题谢谢第三章教育文献检索与综述本章主要内容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2(3本章考点归纳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1教育文献的等级和分布(识记)(识记考点2文献检索的过程及办法)考点3教育文献综述(识记领会)(例题1()A. B.C. D.【正确答案:A】P72例题P75例题P82谢谢第四章教育观察法本章主要内容。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第一章1、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教育科学研究通常指应用科学的方法,有系统、有目的、有计划地研究特定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变化规律,以揭示教育本质,解决教育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育质量的创造性活动。

2、教育研究的对象教育研究的对象时教育问题成为教育研究对象的教育问题一般具有以下基本特点:①问题性;②预见性;③未知性3、教育研究的功能⑴丰富教育理论;⑵描述教育事实;⑶解释教育现象;⑷预测发展趋势;⑸改进教育工作4、教育研究的意义⑴教育研究是教育实现自身变革的内在要求;⑵教育研究是提高教育行政决策的科学化的需要;⑶教育研究能力是现代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⑷教育研究有益于中小学教师工作内驱力的激发;⑸教育研究有助于教育实践问题的解决第二章1、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⑴客观性原则;⑵创新性原则;⑶理论联系实际原则;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⑸伦理原则2、教育研究的基本程序①选题;②查阅文献及初步调查了解;③制定研究工作计划;④搜集并整理资料;⑤分析研究;⑥撰写报告3、教育研究问题的来源⑴从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⑵从过去的研究成果中寻找值得研究的问题;⑶从有关理论中演绎出研究问题;⑷从留有争议的问题中寻找研究问题;⑸从各级规划课题中选择问题4、选题的原则①需要性原则;②科学性原则;③创新性原则;④可行性原则5、教育研究假设的形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观察分析;第二个阶段是提出假设;第三个假设是表述6、确定研究变量⑴选择实验变量;⑵确定因变量;⑶辨别无关变量;⑷定义研究变量第三章1、文献的定义文献包含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即把人类知识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和视频等手段记录下来的所有资料,既包括如图书、报刊、学位论文、档案、科研报告等书面印刷品,也包括像文物、影片、录音录像带、幻灯片等实物形态的各种资料。

2、文献的类型⑴根据文献内容加工程度的不同,可分为零次文献(如个人日记、教师日志、手稿、信件、笔记、自传,还有学校、团体、学会等撰写的文件)、一次文献(如专著、学术论文、学位论文、研究报告、会议文献、档案资料)、二次文献(如检索性文献)、三次文献(动态综述、专题评述、进展报告、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大全以及专题研究报告);⑵根据文献的来源,可分为图书类文献、期刊报纸类文献、论文集类文献等;⑶根据文献的呈现形态,可分为印刷物类文献、影响类文献、电子类文献等。

自考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复习要点

自考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复习要点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复习要点2020.8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原理一、选择题复习要点:1、英国的弗兰西斯.培根反对中世纪的教条主义,认为亚里斯多德的三段论不能胜任从实验到公理的科学发现任务,必须以归纳法取而代之。

这种方法突出了经验的积累和分析,强调科学方法的经验性质。

p72、教育研究的本质特征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对未知的探索,对原有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及研究方法有所突破。

P33、根据研究的目的或目标不同,可以将教育科学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等.P 174、教育研究的本质特征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对未知的探索,对原有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及研究方法有所突破。

P35、比较研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彼此有关系的事物甲乙对照分析,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共同规律和特殊本质,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P19 6、著名的教育家杜威(1859-1952)强调必须从教育实验中建构理论并亲自主持了长达8年之久的芝加哥实验学校的教育实验。

P11 7、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以及测验等手段收集资料以验证假设或回答有关现实的教育问题,这种研究方法是描述研究。

P 19 8、实验研究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理论假设,在教育活动中创设验证假设的环境和条件,主动地控制研究对象,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从而探索教育活动相关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P 19 9、某教授在长沙市的一些中小学进行了提高英语成绩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其它城市甚至一些乡村的中小也想开展这一研究,该教授决定选择一些乡村小学继续开展研究。

后面的这一研究属于迁移推广水平的研究。

P 23 10、根据研究的目的或目标不同,可以将教育科学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P1711.确定研究课题的基本要求是问题必须有价值、问题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问题必须具体明确、问题要新颖有独创性、问题要有可行性。

12.强调采用多种方法和多学科角度去探讨教育现象和规律,体现了教育科学研究的综合化13.教育科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是唯物辩证法14.“观察与归纳为主的研究方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中第一个时期的特点。

教师招聘考试-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

教师招聘考试-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

教师招聘考试-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教师招聘考试-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1.教育观察研究法观察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作业参考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作业参考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作业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 科学: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等现象规律性的认识,它以系统的有组织的知识形态反映出来。

2. 变量:变量是研究者操纵、控制或观察的条件或特征。

或者说,变量是有多种取值的概念。

3. 研究假设:研究假设,就是根据一定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对研究中的问题所提出的假定性的看法和说明。

4. 测量:测量就是根据某种规则把所观察的对象的属性予以数量化的过程。

5. 区分度:区分度是指题目对不同水平考生加以区分的能力。

区分度高的试题,对被试有较高的鉴别力,使优生得高分,差生得低分。

6. 结构性观察:结构性观察是指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明确的观察指标体系以及有系统的一种可控制性观察。

7. 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运用严密的科学方法,从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认识客观世界,探索客观真理的过程。

8. 观察变量:观察变量是指经过人的感官而能知觉其质或量的变量。

9. 单纯随机抽样法:单纯随机抽样法是指,全凭机遇来抽样。

每个抽样单位在抽样过程中有着同等的被抽取的机会。

10. 追踪研究法:追踪研究法是指在一段长时间内,一般数月或数年内所做的资料收集,或连续跟踪观察研究对象或教育现象的发展变化情形的研究方法。

11. 实验变量:实验变量是一种自变量,是研究者在实验中要操纵的变量。

12. 主动变量:主动变量是指研究者可以主动操纵的变量。

如教学方法、奖励方式等。

13. 应用研究:应用研究的目的重在解决当前独特的实际问题。

它是直接满足教育实践需要的研究活动,是具有能应用于解决当前大家所关注的社会和教育问题的研究。

14. 等距抽样:等距抽样也叫系统抽样,是指根据研究的目的要求,从抽样总体的名单中,有系统地每间隔若干抽样单位,抽取一个作为样本。

15. 信度:信度是测验所得分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是指测量多次,测量结果是一致的。

16. 典型调查:典型调查是从总体中选择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知识点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知识点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知识点第一章1、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是什么,其基本程序如何。

特征:继承性、创新性、系统性、控制性、客观性基本程序:1、准备阶段---规划设计:选题、假设、对象、抽样、方案2、现象阶段-——收集资料:观察、调查、实验、测量3、实体阶段——-整理分析和加工资料:逻辑、统计4、本质阶段---提出结论,形成理论,撰写论文2、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什么(一)揭示和发现科学事实(二)探求科学规律(三)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1、形成一些科学的概念、定义和命题2、做出基本关系的判断,形成原理、定理、定律、原则3、形成一个有层次的结构理论体系4、进行科学的预测和控制3、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有哪些作用(一)促进教育技术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二)规范教育技术学科研究(三)丰富教育技术学科内容(四)推广运用教育技术成果4、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概念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是人们为了深刻认识应用教育技术进行教育传播的过程和现象而采用的途径、手段和工具等。

属于科学方法的一个分支.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5、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是什么教育科学研究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以探索人类教育现象的客观本质规律或解决教育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科学认识研究和实践活动过程。

教育研究的效度:指研究结果真实、正确地反映教育研究对象情况的程度,即研究结果符合客观教育实际的程度。

教育研究的信度:是指研究的前后一致性以及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它是研究结果稳定性和一致性的反映。

6、教育科学研究应该遵循哪些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四)教育性原则(五)伦理性原则7、教育科学研究通常遵循哪些步骤(1)选定课题并提出假设(2)查阅文献(3)设计研究方案(4)实施研究并收集资料(5)处理分析资料(6)检验假设并做出结论8、讨论:根据本章所学,你认为教育技术学研究人员应具有怎样的研究态度?第二章1、课题选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需要性原则(2)创造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4)针对性原则(5)可行性原则2、研究变量有哪几种,它们分别有何特征按性质分为分类变量(类别变量)、等级变量、等距变量和等比变量四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知识点2010.12复习要求:能够根据提供的关键性词汇,填入在相应的空格里或横线上。

如1-5题中的黑体字就是关键性词汇。

其他的关键性词汇自己找。

第一章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1. 无论是自然科学研究还是社会科学研究,其本质是相同的,都是人类认识和解释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活动。

“认识”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解释”回答“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

(第2页,后面的只标注数字)。

科学研究分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两个层次(7)。

2. 科学方法的总体逻辑框架是归纳法。

这里所谓的“逻辑框架”,是指学术界一致认可并自觉遵守的从假设到证据、从证据到推理、从推理到结论的一系列操作规则及其相互关系。

(4)3.科学通过展示事实和运用逻辑推理、达到客观描述、解释和预测的目的。

通过事实和逻辑来说服读者,达到共识。

(7)4. 从研究方法看,我国教育界存在两大认识误区,第一,将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对立起来,误认为理论研究高于实证研究。

第二,混淆科学理论与哲学观念、名人观点,常将充满名言警句、古语典籍、辞藻华丽的文章视为“理论性强”(9)5. 十九世纪的狄尔泰在《人文科学导论》中首次系统地提出了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独特的“人文科学研究方法”。

认为该研究方法分为三个步骤:第一,研究者积极参与亲身体验;第二,以创造性的方式对体验进行表达;第三,对二者的反思。

(15)6. 实证主义以归纳逻辑为主要框架,思辨方法以演绎逻辑为主要框架。

(21)7. 实证研究的四大特征:以事实为依据、观察为手段;具有可重复性;具有可积累性;理论的可修正性或可证伪性。

(22-24)。

第二章研究步骤及研究问题8. 科学研究通常包括几个步骤:提出问题;针对问题手机数据资料;分析数据资料和得出结论。

(34)9. 假说是在研究之前对研究对象的某些特性与各种影响因素(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猜测。

(41)10. 文献综述是针对研究的问题和有关变量进行集中、系统的文献阅读和评价,从中发现前人对这些变量关系的已有的认识程度和不足之处。

(43)11. 通过文献综述了解前人在本领域的研究结论和前沿水平,从而找出自己的研究方向、问题及其意义。

文献综述的内容包括:关于这个领域或者某些主题已经做了哪些事情?各种变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哪些研究已经完成,哪些研究还要继续?(45)12. 一个完整成熟的研究问题包括三个要素成分:研究的自变量;研究的因变量;各种变量的定义域。

(44)13. 通常所说的研究法如实验方法、调查方法、人类学方法、历史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等等,实际上都是收集资料的方法。

(47) 14. 国际上通常提及的SSCI,英文为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译为“社会科学引文CSSCI(Chines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译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48)15. 研究报告指针对一个研究项目或课题任务所编写的从研究设计、实施过程、研究方法到研究结果、结论再到建议等完整的文字汇报。

(48)16. 研究结论是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后自然产生的结果的理论概括。

(52)第三章怎样选题和进行研究设计17. 课题是具有特定的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和保证条件的研究计划。

(55)18. 研究设计指根据研究的问题,对研究过程的步骤、研究方法及其相互关系做一个整体的规划。

(63)19. 研究设计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或任务:方法框架的构建;概念框架的构建;观察与研究对象的选择;收集和分析数据手段的确定。

(66)概念框架实际上表达的是一个假说或者一系列假说。

(68)20. 文献研究是指从文献中获取数据资料和分析数据资料的方法,它既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

(80)21. 定量研究指研究者运用实验手段、问卷调查、文献研究等方法获得数字型为主的资料,并用量化的手段对研究对象的性质及其成因进行描述、分析和推理,从而获得因果关系、相关关系或者预测模型。

(80)22. 从研究设计角度看,定性研究指研究者运用文献研究、历史回顾、访谈调查、参与式观察等方法获得以文字为主的资料,并用非量化的手段对研究对象的性质进行描述、分析和推理,从而得出结论。

(80)23. 课题申请书是全面、详细论述研究问题和研究设计及其科学性与可行性的文件。

(81)24. 研究伦理主要应该注意“知情同意”、“尊重”两个方面的内容。

知情意味着被研究者知道自己是研究的对象。

尊重意味着研究者对被研究者隐私的保护。

(83)第四章观察的内涵、作用与类型25. 所谓操作性定义,就是根据这个定义能够对变量进行大小、多少的测量(91)26. 表4-2不同研究方法中的观察方式、内容和工具的比较。

(97)第五章实验方法及实验思想 27. 实验方法的特点:重事实、可重复、可积累、可证伪。

(100)28. 由教师期望引起学生进步的现象是皮格马利翁效用。

(104)29. 最常见的实验包含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

自变量就是实验者主动使它变化的变量,因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量是因变量。

30. 心理实验不能直接办用到教育学中去。

(130)第六章准实验方法及其意义31. 实验研究以随机化为原则进行抽样和分组,有实验组和控制组,而准实验是指在难以随机分组的情况下,运用原始群体进行实验处理的研究方法。

32. 自然实验是用“自然”干预代替人工干预,仅施后测的一种独特的实验。

如,高校扩招后对高等教育质量待来年什么样的影响。

(150)33. 基于设计的研究(designed-based research, DBR)研究的步骤是:在长期观察和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教学设计方案,然后实施教学,最后评价其效果。

其过程和原理类似于设计飞机,不断试飞,不断调试,而不是像科学家那样发现规律、解释现象。

(152)第七章测量与量表编制基础34. 测量就是依据某种法则、给观测对象的某种特征赋予符号或数字的过程。

(159)35. 量表由多个具有一定的理论结构的指标或题目构成的试图揭示不能直接测量的变量水平的工具。

(169)第八章问卷编制的基本知识36. 问卷内容由三部分构成:封面信(也称知情同意书)、填写指导语、问题及答案选项。

(188)37. 问卷的结构指问卷中量表之间、问题之间、问题与量表之间的内在概念结构。

(191)38. 变量分为四个层次:名义变量(也称分类变量)如性别、专业;等级变量(也称次序变量)如学习成绩的优良中差;等距变量(也称定距变量)如百分制成绩测验;等比变量(也称定比变量)如年龄、身高、经费。

(200-201)39. 问卷设计中的常见错误有:缺乏结构或者结构不严;忽视被调查者的利益;文字表述含糊不清;问题提法与选项设计不协调;多项选择的选项设计与样本分布相脱离;不便于整理与分析。

(214-220)40. 问卷编制的步骤(220-221)41. 用同一个工具测量同一被试,前后两次结果是否一致,这就是信度问题(222)42. 效度指测量的结果是否能够真正反映测量的目的和意图,即是否测量到了想要测量的东西。

(222)第九章调查方法43. 问卷调查法通常指对较大人群样本,采取提问方式获取数据资料,从而对所关心的问题的现状进行统计分析、描述、评价、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229)44. 常见的调查设计有点设计、横向设计和纵向设计。

(230)45. 判断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需要有三个条件,第一,两个变量的变化存在经验上关联;两个变量的出现在时间上有先后关系;第三,两个变量不具有共同的第三个变量作为自变量。

(228)46. 访谈调查是调查者和被调查者之间通过问答方式获取资料的研究方法(249)47. 访谈过程中需要注意到问题(252)48. 英语中的document、literature都可以翻译成“文献”,但是在英语中具有不同的含义,前者指用于证明假说的证据,可以称之为论据;后者前人研究成果及其载体,可以称之为典籍(257)。

这导致很多学位论文常把“文献综述”误认为“文献研究”。

第十章抽样原理与设计基础49. 抽样的目的在于使得对较少样本进行的描述和解释结论,能够在令人满意的程度上反映总体的真实面貌。

(264)50. 样本指从整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所组成的代表的集合。

(265)51. 抽样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

概率抽样方法主要: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体抽样;多级抽样。

(268)非概率抽样有:方便抽样;目的抽样;滚雪球抽样和定额抽样。

(276-278)52. 每一个子样本至少在30以上;总体为2000,样本容量有200就可以;总体为25000,样本容量为500左右。

样本容量为2000,已经是很大的样本了。

第十一章样本的描述及其意义53. 数据资料的统计方法可分为描述统计和关系统计。

(284)54. 描述统计包括:第一,样本数据分布的描述,频数分布图、直方图、条形图和圆形图;第二,样本数据大小的描述,如平均数、众数、中位数,这些是集中量;第三,样本整齐程度(即差异程度)的描述,如标准差和方差,这些是差异量;第四,对样本代表总体的描述。

(287)55. 差异量越大,集中量的代表性越小;差异性越小,则集中量的代表性越大(296)56. 方差和标准差的计算公式(297)第十二章关系研究及其统计技术57. 样本的描述关注的是单变量样本的分布、大小、离散程度以及样本平均数和总体平均数的关系。

“关系研究”重点在于研究两个或以上变量之间的关系。

(313)58. 调查研究法所获得的变量之间的关系一般是相关关系(也称之为统计关系),实验研究法获得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一般是因果关系。

(313)59. 关系研究有两个层次,第一,确定某种关系是否存在的显著性检验;第二,计算并检验相关关系的大小。

(314)60. 相关关系有正相关、负相关、零相关。

(343)61. 阅读并理解相关系数的类型与变量类型之间的关系,表12-19。

(347)62. 根据一个自变量预测另一个因变量,是一元回归分析。

同时考虑多个变量以预测一个因变量,是多元回归。

(350)第十三章人类学研究方法63. 狄尔泰提出四对概念:自然-精神;自然科学-精神科学;实证科学-诠释学;解释-理解。

(361)人类学方法的思想也作为其他以理解精神现象为主导的定性的研究的基础。

(362)64. 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论,即还原三层次论:“悬置”对象,使现象还原;面向事实,使本质还原;排除事实,使先验还原。

(365)65. 人类学研究方法指以理解研究对象及其文化、发现社会问题、呼吁社会关注未研究目的,以研究者参与和共情的态度为工具,灵活采取一切可以深入到研究对象心灵深处的多种方法,以理解研究对象的鲜为人知的情感和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