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保障企业和劳动者权益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保障企业和劳动者权益职业卫生档案是反映用人单位全面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及其管理过程的综合记录,动态记录了职业病危害及其治理情况,是用人单位履行《职业病防治法》的义务、责任和评价治理职业病危害的重要依据,对维护劳动者和企业合法权益有重要意义。
完善的职业卫生档案资料既可以为劳动者职业病诊断鉴定提供必要的依据,也方便了安全监管部门对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工作进行监管。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如下12项职业卫生档案资料:
1、职业病防治责任制文件;
2、职业卫生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清单、岗位分布及作业人员接触情况等资料;
4、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基本信息,及其配备使用、维护、检修与更换等记录;
5、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与记录;
6、个体职业病危害防护用品配备、发放、维护与更换等记录;
7、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职业病危害严重工作岗位的劳动者等相关人员职业卫生培训资料;
8、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与应急处置记录;
9、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汇总资料,存在职业禁忌证、职业健康损害或者职业病的劳动者处理和安置情况记录;
10、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有关技术资料,及其备案、审核、审查或者验收等有关回执或批复文件;
11、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申领、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等有关回执或者批复文件;
12、其他职业卫生管理有关资料或者文件。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为提高公司的职业卫生管理水平,规范职业卫生档案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7号)、《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9号)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一、公司职业卫生档案,是指公司在职业病危害防治和职业卫生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能够准确、完整反映本单位职业卫生工作全过程的文字、图纸、照片、报表、音像资料、电子文档等文件材料。
二、公司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档案(见附件1);(二)职业卫生管理档案(见附件2);(三)职业卫生宣传培训档案(见附件3);(四)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见附件4);(五)公司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见附件5);(六)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见附件6);(七)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要求的其他资料文件。
三、公司可根据工作实际对职业卫生档案的样表作适当调整,但主要内容不能删减。
涉及项目及人员较多的,可参照样表予以补充。
四、职业卫生档案中某项档案材料较多或者与其他档案交叉的,可在档案中注明其保存地点。
五、公司应设立档案室或指定专门的区域存放职业卫生档案,并指定专门机构和专(兼)职人员负责管理。
六、公司应做好职业卫生档案的归档工作,按年度或建设项目进行案卷归档,及时编号登记,入库保管。
七、公司要严格职业卫生档案的日常管理,防止出现遗失。
八、职业卫生监管部门查阅或者复制职业卫生档案材料时,公司必须如实提供。
九、劳动者离开公司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公司应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十、劳动者在申请职业病诊断、鉴定时,公司应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的劳动者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资料。
十一、本规范印发前公司已建立职业卫生档案的,应当按本规范要求进行完善,分类归档。
十二、公司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的,职业卫生档案应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移交保管。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制度(4篇)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制度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职业病问题日益凸显。
职业病是由于工人在工作过程中长期接触或暴露于某种有害因素而导致的一类疾病。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权益,各国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来管理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
其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制度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方面。
本文将介绍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制度的目的、内容及其实施措施,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制度的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价,及时了解职业病的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为制定有效的职业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其具体目标包括:1. 达到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全覆盖。
即对所有可能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岗位进行监测,确保所有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
2. 及时发现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
通过监测和评价,能够及时预警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扩散和蔓延,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3. 了解职业病的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
通过监测和评价,能够准确地了解不同岗位、不同行业的职业病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为合理分配资源和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制度的内容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制度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范围。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繁多,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可能存在不同的危害因素,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类和监测。
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人因因素等。
2. 监测方法和指标。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方法。
在监测过程中,需要采样、检测和分析所产生的危害因素,并根据相关标准和指标进行评价。
常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指标包括浓度、峰值、暴露时间等。
3. 监测设备和仪器的选择和使用。
根据不同的监测对象和要求,选择适当的监测设备和仪器,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常用的监测设备包括气体检测仪、粉尘采样器、噪声测量仪等。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检测和评价管理制度范本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检测和评价管理制度范本1、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管理企业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监测、检测和评价工作,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有职业危害因素的企事业单位,包括但不限于工业企业、建筑工地、化工厂等。
3、责任部门及职责3.1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部门/职业危害因素检测部门负责对企业内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监测、检测和评价,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3.2 企业管理部门负责牵头制定并实施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检测和评价管理制度,并督促各部门和人员的落实。
3.3 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组织和实施员工的职业健康体检,并将体检结果与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检测和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4、监测与检测内容4.1 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对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进行全面的监测和检测,确保操作规范和适当的防护措施。
4.2 职业危害因素浓度检测对重要的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进行定期检测,包括但不限于化学物质、尘埃、噪声等。
4.3 职业危害因素个体暴露监测通过专业的测试设备和方法,对员工个体暴露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检测。
4.4 职业危害因素评价综合分析监测和检测结果,评价职业危害因素对员工健康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护和改进措施。
5、监测与检测频率根据企业内具体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和检测的具体频率和时间表。
6、评价结果管理6.1 职业危害因素评价报告对监测和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编制职业危害因素评价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评价结果、存在的问题、改进建议等。
6.2 报告通知与沟通评价报告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和人员,并召开相关会议进行沟通和讨论。
6.3 报告归档与保管评价报告需进行归档和保管,以备日后参考和咨询。
7、风险防护与改进措施根据职业危害因素评价报告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制定和实施相应的风险防护和改进措施。
8、培训与宣传定期组织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和检测的相关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员工对职业危害因素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职业健康档案
职业健康档案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为提高本公司职业卫生管理水平,规范职业卫生档案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7号)、《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9号)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一、职业卫生档案,是指公司在职业病危害防治和职业卫生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能够准确、完整反映本单位职业卫生工作全过程的文字、图纸、照片、报表、音像资料、电子文档等文件材料。
二、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档案(见附件1);2、职业卫生管理档案(见附件2);3、职业卫生宣传培训档案(见附件3);4、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见附件4);5、公司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见附件5);6、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见附件6);7、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要求的其他资料文件。
三、公司可根据工作实际对职业卫生档案的样表作适当调整,但主要内容不能删减。
涉及项目及人员较多的,可参照样表予以补充。
四、职业卫生档案中某项档案材料较多或者与其他档案交叉的,可在档案中注明其保存地点。
五、公司应设立档案室或指定专门的区域存放职业卫生档案,并指定专门机构和专(兼)职人员负责管理。
六、公司应做好职业卫生档案的归档工作,按年度或建设项目进七、公司要严格职业卫生档案的日常管理,防止出现遗失。
八、职业卫生监管部门查阅或者复制职业卫生档案材料时,公司必须如实提供。
九、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公司应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十、劳动者在申请职业病诊断、鉴定时,公司应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的劳动者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资料。
十一、本规范印发前公司已建立职业卫生档案的,应当按本规范要求进行完善,分类归档。
十二、公司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的,职业卫生档案应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移交保管。
2024年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范文(二篇)
2024年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范文一、目的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有效预防、控制、消除职业病危害,切实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做好公司职业卫生监测工作,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特制订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的职业健康管理和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
三、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主要包括作业场所中的粉尘、有害气体和噪声等危害因素。
四、工作职责1、公司职业卫生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本制度的审核、修订,及本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
2、职业危害管理机构在公司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监督公司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分级管理,每年委托具备法定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每三年进行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工作。
保存监测结果和评价报告,存入职业病卫生档案。
3、职业危害管理机构负责对已确认的职业危害因素监测项目与监测点每月进行两次日常检测,根据国家标准对监测的结果进行分级,同时公布监测结果。
4、职业危害管理机构应制定年度监测、评价计划和监测经费预算,财务科要保障监测经费的实施。
五、工作要求1、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时如实地向安监部门申报本单位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项目、监测结果和评价报告。
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的设定和检测周期的确定应符合规定,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检测方法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
3、检测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工作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毒面罩等相关防护用品,日常监测或委托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根据监测结果,比对国家有关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标准做出符合性判定和评价并出具报告,并将检测结果进行公示。
4、如有发现检测结果异常,领导小组应立即组织对检测结果异常的作业场所进行整改,及时杜绝事故的发生。
5、对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有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安检科应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给有关单位,督促其采取相关的治理措施,治理达标后方能生产。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为提高用人单位(煤矿除外)的职业卫生管理水平,规范职业卫生档案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7号)、《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9号)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一、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是指用人单位在职业病危害防治和职业卫生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能够准确、完整反映本单位职业卫生工作全过程的文字、图纸、照片、报表、音像资料、电子文档等文件材料.二、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档案(见附件1);(二)职业卫生管理档案(见附件2);(三)职业卫生宣传培训档案(见附件3);(四)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见附件4);(五)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见附件5);(六)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见附件6);(七)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要求的其他资料文件。
三、用人单位可根据工作实际对职业卫生档案的样表作适当调整,但主要内容不能删减.涉及项目及人员较多的,可参照样表予以补充。
四、职业卫生档案中某项档案材料较多或者与其他档案交叉的,可在档案中注明其保存地点.五、用人单位应设立档案室或指定专门的区域存放职业卫生档案,并指定专门机构和专(兼)职人员负责管理。
六、用人单位应做好职业卫生档案的归档工作,按年度或建设项目进行案卷归档,及时编号登记,入库保管.七、用人单位要严格职业卫生档案的日常管理,防止出现遗失。
八、职业卫生监管部门查阅或者复制职业卫生档案材料时,用人单位必须如实提供。
九、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十、劳动者在申请职业病诊断、鉴定时,用人单位应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的劳动者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资料.十一、本规范印发前用人单位已建立职业卫生档案的,应当按本规范要求进行完善,分类归档.十二、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的,职业卫生档案应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移交保管。
安监总厅安健〔2013〕171号:4.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
安监总厅安健〔2013〕171号:4.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附件4 档案编号: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年度)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负责人: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目录1.生产工艺流程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分布示意图3.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设备.材料和化学品一览表(表4-1)(附:化学品安全中文说明书.标签.标识及产品检验报告等)4.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汇总表(表4-2)5.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季报汇总表(表4-3)6.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7.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合同书8.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报告书9.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结果报告表4-1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设备.材料(化学品)一览表设备.材料.化学品名称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使用车间和岗位生产.供货单位设备材料化学品编制:审核(签字):编制日期:年月日说明:化学品毒性资料及预防策略附后表4-2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汇总表序号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危害来源接触方式(定点/巡检)接触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设施个体防护用品总人数女工数编制:审核(签名):编制日期:年月日表4-3 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季报汇总表车间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监测周期监测点数监测结果范围合格率 (%)职业接触限值监测人员编制:审核(签名):编制日期:年月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结果报告____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我单位委托____机构(已取得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名称),于__年_月_日对我单位工作场所进行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现将结果上报(见检测评价报告书)。
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岗位,我单位已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应详细列举具体措施),治理后的效果我单位将委托____机构重新检测评价后上报。
附件:检测评价报告书单位(盖章)年月日。
4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
4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是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病防治的保证。
有效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检测评价档案,有助于维护和提升工作环境质量,降低职业病发病率。
在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时,需要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数量、性质、浓度等级等情况,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适用于特定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方案,确定监测方法、时间和内容,记录测试结果,整理成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危害因素监测记录,包括工作场所危害因素的种类、名称,测量值、测量值与法律标准或法定标准比较,允许浓度等;2)健康体检记录,包括健康检查的结论及其他处理情况;3)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日志,以及4)其他相关记录。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的建立和使用,可以明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名称及其浓度,对气体排放量、噪声、电磁辐射等危害因素的检测、记录和评价,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职业病危害,有效控制职业病发病率。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1)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1)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为了提高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水平,规范职业卫生档案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7号)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一、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是指用人单位在职业病危害防治和职业卫生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能够准确、完整反映本单位职业卫生工作全过程的文字、资料、图纸、照片、报表、录音带、录相、影片、计算机数据等文件材料。
二、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是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过程的真实记录和反映,也是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行政执法的重要证据材料。
三、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职业卫生档案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建设项目职业卫生档案(附件1);(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档案(附件2);(三)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档案(附件3);(四)职业卫生管理实施档案(附件4);(五)职业卫生宣传培训档案(附件5);(六)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附件6);(七)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附件7);(八)法律法规要求建立的其他职业卫生档案。
四、用人单位应当设立专门的档案室或指定专门的区域存放职业卫生档案,并指定专门机构和专(兼)职人员负责职业卫生档案的管理工作。
五、用人单位要做好职业卫生档案归档工作,职业卫生档案要按年度进行案卷归档,及时编号登记,入库保管。
六、职业卫生档案库房要坚固、安全,做好防盗、防火、防虫、防鼠、防高温、防潮、通风等保护工作,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
七、用人单位要严格职业卫生档案的日常管理工作,防止出现遗失。
八、职业卫生监管部门查阅或者复制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时,用人单位必须如实提供。
九、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如实地、无偿地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十、劳动者在申请职业病诊断、鉴定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的劳动者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资料。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定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根据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性质、接触水平、接触人数等指标进行判定。
一、指标界定(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性质职业病危害因素性质分为严重和一般职业病危害因素。
1.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高毒物品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2)石棉纤维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10%以上粉尘;(3)已确认对人致癌的化学有害因素(GBZ 2.1中标注“G1”的物质);(4)电离辐射(除外Ⅲ类射线装置、Ⅳ类和Ⅴ类密封源、丙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及予以豁免的实践或源);(5)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应列入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范围的。
2.上述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外的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一般职业病危害因素。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的特定时间段内实际接触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
本文件中— 1 —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分为符合和不符合。
(三)职业病危害接触人数职业病危害接触人数分三类,分别为接触人数9人及以下、10~49人和50人及以上。
二、风险分级方法按照《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见附表1-1),将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Ⅰ级、Ⅱ级、Ⅲ级三个等级,Ⅰ级风险最低,Ⅲ级风险最高。
附表1-1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注:用人单位同时存在一般职业病危害因素和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时,依风险高者判定。
三、风险分级步骤根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或定期检测与评价报告,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职业病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项目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和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调查,填写附表1-2。
— 2 —根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进行风险等级判定,填写附表1-3。
— 3 —附表1-2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一览表— 4 —附表1-3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判定表— 5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自查方法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定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自查内容、方法。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5篇)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煤矿企业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工作,监测人员应当经资质认证合格的培训机构培训,持证上岗。
不具备监测能力的项目,应当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技术支撑机构进行监测。
一、组织开展对本单位各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确保监测正常运行,建立好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档案,并妥善保存。
二、有与监测能力相适应的监测设备和条件,并实施经常性维护、检修,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所用监测计量器具按照规定进行周期检定。
三、监测项目和频次1、总粉尘定点短时间粉尘浓度(短时间接触浓度),井下每月测定____次,井上每月测定____次;2、呼吸性粉尘定点短时间粉尘浓度(短时间接触浓度),每月测定____次;3、工班个体呼吸粉尘浓度(时间加权平均浓度),采掘工作面每____个月测定____次,其他作业场所每____个月测定____次。
每个采样工种分____个班次连续采样,____个班次内至少采集____个有效样品,先后采集的有效样品不得少于____个;4、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碳硅含量,每六个月测定____次,在变更工作面时也应当测定____次;5、粉尘分散度,每____个月测定一次;6、有毒有害气体和高温作业场所空气温度的测定频次,有人工作的地点每班测定一次;7、噪声、氡及其子体等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每年至少测定____次。
监测结果应当存入职业卫生档案,并报有关单位。
四、检测时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监测的布点;2、监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3、监测结果的登记与报告。
五、煤矿企业应当每年进行一次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评价。
检测、评价由取得相应资质的技术支撑机构进行。
检测、评价报告交煤矿企业存入职业卫生档案。
煤矿企业应当及时向作业人员公布检测、评价结果,并报煤矿安全监察分局。
监测中发现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卫生标准时要采取有力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2)旨在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价,以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为提高用人单位(煤矿除外)的职业卫生管理水平,规范职业卫生档案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7号)、《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9号)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一、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是指用人单位在职业病危害防治和职业卫生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能够准确、完整反映本单位职业卫生工作全过程的文字、图纸、照片、报表、音像资料、电子文档等文件材料。
二、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档案(见附件1);(二)职业卫生管理档案(见附件2);(三)职业卫生宣传培训档案(见附件3);(四)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见附件4);(五)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见附件5);(六)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见附件6);(七)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要求的其他资料文件。
三、用人单位可根据工作实际对职业卫生档案的样表作适当调整,但主要内容不能删减。
涉及项目及人员较多的,可参照样表予以补充。
四、职业卫生档案中某项档案材料较多或者与其他档案交叉的,可在档案中注明其保存地点。
五、用人单位应设立档案室或指定专门的区域存放职业卫生档案,并指定专门机构和专(兼)职人员负责管理。
六、用人单位应做好职业卫生档案的归档工作,按年度或建设项目进行案卷归档,及时编号登记,入库保管。
七、用人单位要严格职业卫生档案的日常管理,防止出现遗失。
八、职业卫生监管部门查阅或者复制职业卫生档案材料时,用人单位必须如实提供。
九、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十、劳动者在申请职业病诊断、鉴定时,用人单位应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的劳动者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资料。
十一、本规范印发前用人单位已建立职业卫生档案的,应当按本规范要求进行完善,分类归档。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职业卫生档案资料名录
第四条第一款:建设单位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应当依照本办法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及相应的评审,组织职业病防护设施验收,建立健全建设项目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与档案。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职业卫生档案资料名录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3〕171 号)要求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的职业卫生档案内容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令第5号,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
第三十四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下列职业卫生档案资料
法律法规要求
2)按照规定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一)劳动者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婚姻、文化程度、嗜好等情况;
(二)劳动者职业史、既往病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三)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四)职业病诊疗资料;
(五)需要存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其他有关资料。
(一)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档案
(十)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有关资料;
(二)职业卫生管理档案
(八)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与应急处置记录;
制定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五)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
(六)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九)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总资料,存在职业禁忌证、职业健康损害或者职业病的劳动者处理和安置情况记录;
1)建立健全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第四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未改正的,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四)未按照规定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的。
职业病卫生档案管理规范
附件2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为提高用人单位(煤矿除外)的职业卫生管理水平,规范职业卫生档案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7号)、《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9号)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一、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是指用人单位在职业病危害防治和职业卫生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能够准确、完整反映本单位职业卫生工作全过程的文字、图纸、照片、报表、音像资料、电子文档等文件材料。
二、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档案(见附件1);(二)职业卫生管理档案(见附件2);(三)职业卫生宣传培训档案(见附件3);(四)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见附件4);(五)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见附件5);(六)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见附件6);(七)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要求的其他资料文件。
三、用人单位可根据工作实际对职业卫生档案的样表作适当调整,但主要内容不能删减。
涉及项目及人员较多的,可参照样表予以补充。
四、职业卫生档案中某项档案材料较多或者与其他档案交叉的,可在档案中注明其保存地点。
五、用人单位应设立档案室或指定专门的区域存放职业卫生档案,并指定专门机构和专(兼)职人员负责管理。
六、用人单位应做好职业卫生档案的归档工作,按年度或建设项目进行案卷归档,及时编号登记,入库保管。
七、用人单位要严格职业卫生档案的日常管理,防止出现遗失。
八、职业卫生监管部门查阅或者复制职业卫生档案材料时,用人单位必须如实提供。
九、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十、劳动者在申请职业病诊断、鉴定时,用人单位应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的劳动者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资料。
十一、本规范印发前用人单位已建立职业卫生档案的,应当按本规范要求进行完善,分类归档。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为提高用人单位(煤矿除外)的职业卫生管理水平,规范职业卫生档案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7号)、《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9号)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一、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是指用人单位在职业病危害防治和职业卫生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能够准确、完整反映本单位职业卫生工作全过程的文字、图纸、照片、报表、音像资料、电子文档等文件材料。
二、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档案(见附件1);(二)职业卫生管理档案(见附件2);(三)职业卫生宣传培训档案(见附件3);(四)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见附件4);(五)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见附件5);(六)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见附件6);(七)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要求的其他资料文件。
三、用人单位可根据工作实际对职业卫生档案的样表作适当调整,但主要内容不能删减。
涉及项目及人员较多的,可参照样表予以补充。
四、职业卫生档案中某项档案材料较多或者与其他档案交叉的,可在档案中注明其保存地点。
五、用人单位应设立档案室或指定专门的区域存放职业卫生档案,并指定专门机构和专(兼)职人员负责管理。
六、用人单位应做好职业卫生档案的归档工作,按年度或建设项目进行案卷归档,及时编号登记,入库保管。
七、用人单位要严格职业卫生档案的日常管理,防止出现遗失。
八、职业卫生监管部门查阅或者复制职业卫生档案材料时,用人单位必须如实提供。
九、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十、劳动者在申请职业病诊断、鉴定时,用人单位应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的劳动者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资料。
十一、本规范印发前用人单位已建立职业卫生档案的,应当按本规范要求进行完善,分类归档。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
附件4 档案编号: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2015 年度)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负责人: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目录1.生产工艺流程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分布示意图3.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设备、材料和化学品一览表(表4-1)(附:化学品安全中文说明书、标签、标识及产品检验报告等)4.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汇总表(表4-2)5.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季报汇总表(表4-3)6.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7.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合同书8.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报告书9.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结果报告表4-1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汇总表序号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危害来源接触方式(定点/巡检)接触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设施个体防护用品总人数女工数1粮食操作岗位1粉尘进出粮仓定点40除尘器防尘口罩2粮食操作岗位2噪声进出粮仓定点40减震耳塞编制:周忠乔审核(签名):编制日期: 2015年1 月5日表4-2 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季报汇总表车间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监测周期监测点数监测结果范围职业接触限值监测人员6#粮仓SiO2尘 2 1 ≦9,5%10%粮食操作岗位 1总尘 2 1 7.6 4粮食操作岗位 2总尘 2 1 7.5 4粮食操作岗位 3总尘 2 1 6.9 4编制:审核(签名):编制日期:年月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结果报告精河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我单位委托新疆国安职业环境检测评价有限公司机构(已取得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名称),于2015年7月2日对我单位工作场所进行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现将结果上报(见检测评价报告书)。
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岗位,我单位已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应详细列举具体措施),治理后的效果我单位将委托新疆国安职业环境检测评价有限公司机构重新检测评价后上报。
附件:检测评价报告书单位(盖章)年月日。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为了提高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水平,规范职业卫生档案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7号)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一、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是指用人单位在职业病危害防治和职业卫生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能够准确、完整反映本单位职业卫生工作全过程的文字、资料、图纸、照片、报表、录音带、录相、影片、计算机数据等文件材料。
二、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是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过程的真实记录和反映,也是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行政执法的重要证据材料。
三、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职业卫生档案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建设项目职业卫生档案(附件1);(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档案(附件2);(三)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档案(附件3);(四)职业卫生管理实施档案(附件4);(五)职业卫生宣传培训档案(附件5);(六)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附件6);(七)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附件7);(八)法律法规要求建立的其他职业卫生档案。
四、用人单位应当设立专门的档案室或指定专门的区域存放职业卫生档案,并指定专门机构和专(兼)职人员负责职业卫生档案的管理工作。
五、用人单位要做好职业卫生档案归档工作,职业卫生档案要按年度进行案卷归档,及时编号登记,入库保管。
六、职业卫生档案库房要坚固、安全,做好防盗、防火、防虫、防鼠、防高温、防潮、通风等保护工作,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
七、用人单位要严格职业卫生档案的日常管理工作,防止出现遗失。
八、职业卫生监管部门查阅或者复制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时,用人单位必须如实提供。
九、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如实地、无偿地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十、劳动者在申请职业病诊断、鉴定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的劳动者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4 档案编号: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
(年度)
用人单位:
职业卫生管理负责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目录
1.生产工艺流程
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分布示意图
3.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设备、材料和化学品一览表(表4-1)(附:化学品安全中文说明书、标签、标识及产品检验报告等)4.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汇总表(表4-2)
5.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季报汇总表(表4-3)
6.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
7.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合同书
8.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报告书
9.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结果报告
表4-1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设备、材料(化学品)一览表
编制:审核(签字):编制日期:年月日说明:化学品毒性资料及预防策略附后
表4-2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汇总表
编制:审核(签名):编制日期:年月日
表4-3 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季报汇总表
编制:审核(签
名):编制日期:年月日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结果报告
____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我单位委托____机构(已取得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名称),于__年_月_日对我单位工作场所进行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现将结果上报(见检测评价报告书)。
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岗位,我单位已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应详细列举具体措施),治理后的效果我单位将委托____机构重新检测评价后上报。
附件:检测评价报告书
单位(盖章)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