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武军辨证论治咳嗽验案3则
顾明达治疗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验案3则
呼吸 系统 疾 病 中 医药 疗法
验案
儿 童
中图 分 类 号
R 7 2 5 . 6 0 5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6 7 2 — 3 9 7 X( 2 0 1 4 ) 0 5 — 0 0 5 5 — 0 2
顾 明达教 授 、 主 任 医师 。 从 事儿 科 临 床 工 作 3 O 颗粒, 开水 冲服 , 日 3次 。 年 ,擅 长 中西 医结 合 治疗 s l , J L 慢 性 咳嗽 、鼻 炎 、 肺 2 0 1 3年 3月 2 8日二诊 : 患 儿服 药 后 当 日热退 , 炎、 哮喘 、 反复 呼吸道 感染 等疾 病 。笔 者跟 随顾 师 门 刻 下仍 咳嗽有 痰 。查 体 : 咽红 , 苔 薄黄 腻 , 心肺( 一 ) 。 诊, 收集 其 治疗 儿 童 呼吸 系统 疾 病有 代 表 性 的验 案 复 查 血 常 规 + C R P示 : 白细 胞 2 x l O 9 / L, 中性 粒 细 胞 3则如 下 , 以飨 同道 。
剂 。冲服 法 同前 。
2 0 1 3年 4月 4日三 诊 : 患 儿热 平 无 反 复 , 咳 嗽
体 温 最高 3 9 . 2 ℃。 夜 晚咳嗽严 重 , 痰色黄、 量 少质 黏 , 症状 明显 减轻 。查体 : 咽 中红 , 舌红 、 苔薄白, 心肺 无 伴 流 清涕 , 尿黄 。 大便 干结 。曾 于他 院连用 1 周抗 生 异 常 。复 查血 常 规+ C R P示 : 白细胞 3 . 7 x 1 0 9 / L , 中性
母 草 有化 瘀 利水 之 功 。《 本 草 蒙筌 》 : “ 益母草 , 一 名
茺 蔚 。总调胎 产诸 证 , 故 加益 母之 名 。… …行 瘀 血 , 生 新血 …… 多服 消肿 下 水 ” , 可 见 益母 草 既 可 活血 , 又 可 消 肿 。但 古 今 文 献 未对 此 二 种 功 效 做 量 化 标
症状为咳嗽古方病案
咳嗽张戴人治㶏阳刘氏男子,年二十余,病劳嗽咯血,吐唾粘臭不可闻。
秋冬少缓,春夏则甚,寒热往来,日晡发作,状如痎疟,寝汗如水。
累服麻黄根、败蒲扇止汗,汗自若也。
又服宁神散、宁肺散止嗽,嗽自若也。
戴人先以独圣散涌其痰,痰如鸡黄,汗随涌出,昏愦三日不醒。
时时饮以凉水,精神稍开,饮食加进。
乃与桂苓甘露饮、人参半夏丸,服之不辍,数日乃愈。
又治东门高三郎,咳嗽年半,耳鸣三月矣。
嗽脓血,面多黑,身热,喉中不能发声。
戴人曰:嗽之源,心火之胜也。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冬水既旺,水湿相接,隔绝于心火,火不下降,反而炎上,肺金被烁,发而为嗽。
金煅既久,声不能发,医者补肺肾,皆非也。
令备西瓜、冰雪等物。
乃用涌泄之法,继以去湿之药,病日已矣。
丹溪治一男子,三十五岁,因连夜劳倦不得睡,感嗽疾,痰如黄白脓,嗽声不出。
时初春大寒,医与小青龙汤四帖,觉咽喉有血腥气上逆,遂吐血线,自口中左边出一条,顷遂止,如此每一昼夜十余次。
诊其脉弦大散弱,左大为甚,人倦而苦于嗽。
丹溪云:此劳倦感寒,因服燥热之剂以动其血,不急治,恐成肺痿。
遂与参、芪、术、归、芍、陈皮、炙甘草、生甘草、不去节麻黄,煎成,入藕汁,服两日而病减嗽止。
却于前药去麻黄,又与四帖,而血证除。
脉之散大未收敛,人亦倦甚,食少。
遂于前药去藕汁,加黄芩、砂仁、半夏。
至半月而安。
丹溪治一人,年五十余,患咳嗽,恶风寒,胸痞满,口稍干,心微痛,脉浮紧而数,左大于右,盖表盛里虚。
问其素嗜酒肉有积,后因接内涉寒冒雨忍饥,继以饱食酒肉而病。
先用人参四钱,麻黄连根节一钱五分,与二三帖,嗽止寒除。
改用厚朴、枳实、青陈皮、栝蒌、半夏为丸,参汤送下,痞除。
震按:咳嗽痰血声不出,今人不过养阴清肺而已,有敢用吐下药者哉!又敢用参、芪、归、术、麻黄者哉!至如暴嗽恶风寒,其脉证皆属表邪,而其因则系里虚,今人不过轻剂散之和之而已,敢以人参、麻黄并用哉!然非麻黄、人参并用,势必淹缠日久,合于伤风不醒积成痨之说矣。
可见善医者法门广大无边,不善医者小心与大胆均误也。
顾武军临床证治经验
顾武军临床证治经验凌云;顾武军【摘要】顾武军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全国著名伤寒学家.临床常见颈椎不适伴头晕头痛,检查示颈椎骨质增生伴压迫患者,其以二根二仁汤加味,软坚散结,化痰通络;当患者咳嗽伴随明显“咽痒则咳”特征,符合“喉源性咳嗽”特点时,顾老用宁咽止嗽饮的加味方,旨在清咽宁嗽.诸药同用,共奏疏散风热、宣肺利咽、化痰止咳之功.而当遇见曾屡以清热、利湿、祛风、养血等药治疗效果不显的皮肤病患者时,顾武军广泛应用通阳化湿之法,改用附子振奋阳气后,湿得除,经络通,热得去,血得行,诸症悉除.【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8(016)022【总页数】3页(P74-76)【关键词】顾武军;临证经验;化痰开痹;宁咽止嗽;通阳化湿【作者】凌云;顾武军【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江苏南京210023;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江苏南京210023【正文语种】中文顾武军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全国著名伤寒学家,从事中医学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40余载,精于伤寒学说,对经方应用有独到认识,治疗各种疑难杂症,颇有疗效。
笔者有幸侍诊在侧,见其处方用药得心应手,每有所悟。
兹择二三,以飨读者。
1 颈椎不适治以化痰开痹中医无颈椎病病名,但据脉证,属中医“痹证”范畴,多由湿(痰)瘀交阻,经脉不通使然。
顾武军教授于临床长期实践基础上,结合已故伤寒大家、先师陈亦人经验[1],以“二根二仁汤”加味治疗。
该方药物组成:葛根10 g,板蓝根15 g,桃仁10 g,杏仁10 g,薏苡仁30 g,生牡蛎15 g(先煎)。
方中葛根,功擅解肌,仲景治疗“项背强几几”的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治疗“柔痉”的葛根汤均主以葛根,以治项背强,对颈椎病正相合拍,是为主药。
牡蛎一味,功专软坚散结,化痰通络,善治颈椎病痰瘀阻络、伴见眩晕之症。
薏苡仁甘淡微寒、利湿解毒,《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谓:“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咳嗽《顾松园医镜》
咳嗽《顾松园医镜》卷十二·书集咳嗽咳嗽必由于肺,故黄帝有肺令人咳之问。
而岐伯则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
其寒饮食入胃,从胃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
此举形寒饮冷,伤肺致咳之一端耳,形寒者,外感风寒也;饮冷者,内伤寒冷也。
然六气不独风寒乘肺致咳,其火、暑、湿、燥皆能乘肺,皆足致咳,各有的症可凭。
又曰∶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
乘秋则肺先受之,乘春则肝光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季夏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
言四脏各以其时,先受邪为病,次便及乎肺而为咳,故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然其实无有不关于肺,况外邪中于皮毛,而内应于肺也。
即内伤之咳,亦无有不关于肺。
故以内经于五脏六腑分别咳状之下,又申之曰∶此皆聚于胃,关于肺,故使人多啼唾而面浮肿气逆也。
聚于胃者,胃为脏腑之根本也,关于肺者,肺为脏腑之华盖也。
尝考无择有三因,丹溪有六咳,名虽多种,总不出于外感内伤。
而治咳之法,亦当知重肺胃二经。
然于外感内伤之中,又惟风寒劳损,二者居其八九。
景岳云∶风寒者,责在阳实,治宜辛温散邪,则肺清而咳愈,最忌寒凉收敛,如经所谓肺欲辛者是也。
劳损者,责在阴虚,治宜甘以壮水,润以养金,则肺宁而嗽愈,最忌辛香燥热,如经所谓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者是也。
至若因火、因暑、因湿、因燥,各从本门似施治。
其因痰饮者涤其饮,因气逆者降其气,因食积者消之,因积热者清之,金虚则崇土,郁甚则舒肝,随其所见之症而理之。
《金匮》论咳有肺痿、肺痈、肺胀之辨,所当详究。
赵氏云∶水冷金寒而咳,当用八味丸。
仲淳虽论气虚、阳虚、喘咳者绝少,然此等治咳之法,亦宜留心,以尽病变之无穷,则治咳之能事毕矣。
疏邪利金汤〔见伤风。
〕原方〔疏邪利肺。
〕如外感风寒,内伤寒冷咳嗽者,〔寒冷入胃,从胃脉上至于肺,则肺寒,外内合邪,故咳。
〕可加半夏。
以治胃寒。
此治感冒风寒咳嗽之剂,果系形寒饮冷致咳,可加姜、夏,否则肺热还伤肺矣。
咳嗽的辨治
• 咳而喘甚, 或所谓哮喘, 喉中如水鸡 声者, 宜张仲景之射干麻黄汤;
• 咳而发热怕冷, 汗不出或汗出而臭, 倚息不得平卧, 卧则咳甚者, 宜张仲 景之小青龙汤;
• 咳嗽腹满身热甚, 气上升不得降者, 宜张仲景之厚朴麻黄汤。
32
轻症可用时方
• 咳嗽轻症, 鼻微塞不发热者, 可用程 钟龄之止嗽散;
逆,急食苦以泻之。
13
三、前人论述
14
肺受病易
• 张子刚:“肺为娇脏,怕寒恶热,故邪 气易伤而难治。”
• 《医学原理》:“肺受病易,药入 肺难。”
15
狂澜激石
• 《仁斋直指方》:“江流滔滔,日夜无 声,狂澜激石,不平则鸣.所以咳 嗽者,痰塞胸脘,气逆不下,冲击 而动肺耳。”
16
钟非叩不鸣
• 《医学心悟》:“肺体属金,譬若钟然, 钟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 邪,自外击之则鸣。劳欲情志,饮 食炙之火,自内攻之则亦鸣.医者 不去其鸣钟之具,而日磨挫其 钟……钟其能保乎。”
5、补法 • 培补肺气,补肺汤、黄芪汤; • 补阴保肺,加味生脉地黄汤、宁嗽膏; • 补肾益肺,加减地黄汤、加减紫菀汤; • 补脾益肺,加味人参黄芪汤、加味白术汤;
27
(五)焦树德治咳七法
6、润法
• 甘凉滋润,清燥救肺汤、加减安书汤; • 养阴温肺,紫菀汤、二冬膏; • 甘寒生津,沙参麦冬汤、玄霜雪梨膏;
7、收 法
• 敛肺化痰,润肺丸、加减人参冬花散;
• 收肺敛气,九味散、加味诃黎勒散。
(即 23 法,43 方)
28
顾武军教授临证验案3则
不固。治拟温阳固表 , 宣通鼻窍 , 方以麻黄细辛附
作者简介 : 刘敏(90一)女 , 17 , 山东茌平人 , 南京中医药大学讲师 , 医学博士 。
・-・
—
—
4 2 -— 2 - - —
南京 中医药大学学报 20 年 l 月第 2 08 1 4卷第
子 汤加 味。处方 : 净麻黄 5g淡 附片 5g北细 辛 3 , , g苍耳 子 1 , , 5g辛夷 5( )乌 梅 1 , g包 , 0g防风 1 , 0g
诸 药合 用 , 奏调 和 阴 阳 , 神止 汗之 功 。因顾师 共 安 抓住“ 汗漏不 止 ” 之辨证 关键 , 活运用 经方 , 灵 故能
醒后难 以人睡 , 平素性情急躁 , 伴心悸 , 时发热汗 出等。近几 日诸症又有所加重 , 而来就诊 。诊见 : 患者精神不振 , 怠乏力 , 倦 时有心悸不安 , 手足心 汗 出多如水洗 , 且手心发红脱皮 , 饮食 尚可 , 大便 稀 溏不成 形 , 日行 2~ 3次 , 时有 腹痛 欲 泻之 势 , 小 便正常。舌苔薄白, 脉弦数。证属阴阳不和, 肝郁
收奇效。后因肝郁脾虚之大便稀溏仍在 , 故加柴
胡 疏肝解 郁 , 白术 健 脾燥 湿止 泻 , 焦 木香 调理 脾 胃 之气 , 如此标 本兼顾 , 而获痊 愈 。 2 麻黄 细辛 附子汤 加 昧治过 敏性 鼻炎 吴某 , ,8岁 , 师 。20 男 3 教 07年 3月 2 日初 4 诊。过敏尘尤其 是粉 笔末 过敏 , 因其 职 业是 教 师 , 发作 时鼻 流 清涕 , 嚏 连连 , 苦 故 喷 痛 非 常 。患 者 自述 2年 前 出差乘 坐长 途 汽 车 时 , 由 于 当 时空气 质量 与车况 极差 , 尾气 又较 多 , 本 而致
临床验案3则.
2006年12月第23卷第6期Dec.2006,Vol.23No.6天津中医药Tianjin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ExperimentalStudyonMechanismofDetoxificationandRemovingBloodStasisFormulaIIinPreventingandTreatingHepaticEncephalopathyinRatswithAHGMAODe-wen,QIUhua,HUANGGu-ye,etal(Liverdiseasetreatingcenter,No.1,AffiliatedHospitaltoGuangxiChineseMedicalUniversity,Nanning,530023China)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mechanismofdetoxificationandremovingBloodStasisFormulaIIinpreventingandtreat-inghepaticencephalopathyinratswithacutehepaticfailure(AHF).[Methods]Eighty-fourratswithacutehepaticfailurein-ducedbyinjectingTAAweredividedintosevengroups:controlgroup,treatmentgroup,detoxificationandremovingbloodstasisformulaIIgroupsoflow,middle,highdoses.lactulosegroupandangongniuhuanwan(Bezovrpillformiscarriageprevention)group.ThelevelofserumNH3,BCAA,AAA,theactivityofNa+-K+-ATPase,Ca2+-Mg2+-ATPase,SODandthecontentofCa2+andMDAincerebralmitochondrionweredetermined.[Results]ThedetoxificationandremovingbloodstasisformulaIIwasabletonotablyreducethelevelofNH3,recovertheratioofBCAA/AAA,increasetheactivityofCa2+-Mg2+-ATPase,Na+-K+-ATPaseandSOD,inhibittheproductionofMDAandremainCa2+homeostasisinencephalicmitochondrion.TheeffectofhighdosegroupisbetterthanlactuloseandtheChinesemedicineangongniuhuangpillformiscarriagepreventiongroups(P<0.05).[Conclusions]ThedetoxificationandremovingbloodstasisformulaIIcanprotecthepaticencephalopathyinratswithacutehepaticfailure.ItsmechanismmightbeduetoreducingthecontentofNH3,recoveringtheratioofBCAA/AAA,protectingthefunctionofcerebralmitochondrion.Keywords:acutehepaticfailurechepaticencephalopathydmechanismdthedetoxificationandremovingbloodstasisformulaII临床验案3则郝现军,王冠民(河南省鹤壁市鹤壁矿务局第二职工医院,鹤壁458010)关键词:医案;临床经验;体会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19(2006)06-0489-011恶性腱鞘巨细胞瘤患者,女,40岁,2004年7月初因右膝疼痛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右膝关节恶性腱鞘巨细胞瘤,医院建议做截肢手术。
咳嗽中医辨证论治
咳嗽中医辨证论治(1)风寒袭肺:症状:咳嗽声大,痰稀白,伴有头痛、鼻塞、鼻清、恶寒、发热、无汗、关节酸痛,咳嗽时咽部痒或胸痛,舌苔薄白,脉浮或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主方:杏苏散。
(2)风热犯肺:症状:咳嗽痰浓而黄,咳痰不爽,口干咽痛,伴发热,头痛,鼻黄,多汗,舌苔薄黄,脉浮。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主方:桑菊饮。
(3)燥热伤肺:症状:咳嗽痰少或干咳无痰,痰难粘,咳嗽胸痛,口鼻咽干,或痰中带血。
初期可伴有微寒、体热、鼻塞、头痛,舌红、苔薄黄、脉数。
治法:疏散外邪,润肺止咳。
主方:桑杏汤。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4)痰湿蕴肺:症状:咳嗽痰多,痰白色粘稠,易咳出,胸闷,有时恶心;或无精打采,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主方:二陈汤。
(5)痰热壅肺:症状:咳嗽、气短、痰黄黏,或面红、口渴口渴、喘息鼻音激越、便秘、舌红、津液黄少、脉滑。
治法:清热解毒,化痰止咳。
主方:清金化痰汤。
(6)肺气虚损:症状:气短,咳嗽音低,咯痰稀,自汗畏寒,面色晦暗,易感外感,舌淡,脉弱。
治法:补益肺气,益气固表。
主方:玉屏风散。
(7)肺阴亏耗:症状:干咳无痰,痰少而粘,痰中带血,咽部痒,声音嘶哑,手脚发热,或午后潮热,口干颊红,舌红津液少,脉数。
治法:滋阴清热,润肺止咳。
主方:百合固金汤。
想了解更多2020护士资格证考试的精髓,欢迎关注医教网2020护士资格证考试专栏!下面是2020护士资格证考试的政策动态、必备信息和备考技巧!。
中医关于“咳嗽”的古医书论述摘抄
中医关于“咳嗽”的古医书论述摘抄一、咳嗽咳嗽是以发出咳声或伴有咳痰为主症的疾病。
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临床上多表现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西医学中的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变异型哮喘等以咳嗽为主症者,均可参照“咳嗽”辨证论治。
二、关于“咳嗽”的古医书论述摘抄1.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列有咳嗽专论,对其病因、病机、证候分类和治疗都有详细的论述。
2.《素问·咳论》曰:“皮毛者,肺之合也。
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
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
”又谓:“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说明外邪犯肺和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均可导致咳嗽,咳嗽不只限于肺,也不离乎肺。
根据咳嗽的症状,划分为五脏之咳和六腑之咳,为咳嗽的辨证奠定了理论基础。
3.《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咳嗽论》:“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
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为嗽也。
”4.东汉·张仲景治虚火咳逆的麦门冬汤,至今仍为临床常用。
明清时期,咳嗽的辨证论治趋于完善。
5.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咳嗽》指出:“以余观之,则咳嗽之要,止唯二证,何为二证?一日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
”执简驭繁地将咳嗽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并提出外感咳嗽宜“辛温”发散为主,内伤咳嗽宜“甘平养阴”为主的治疗原则、丰富了辨证论治的内容。
至今仍为临床所遵循。
6.王纶《明医杂著·咳嗽》提出咳嗽的治法须分新久虚实。
7.《医宗必读·咳嗽》:“大抵治表者、药不宜静,静则留连不解,变生他病,故忌寒凉收敛。
治内者,药不宜动,动则虚火不宁,燥痒愈甚,故忌辛香燥热。
”8.清·喻嘉言《医门法律》论述了燥的病机及其伤肺为病而致咳嗽的证治,创清燥救肺汤治疗燥咳,论述了温润、凉润等治咳之法,对后世颇多启迪,至今对临床仍有参考价值。
咳嗽诊疗验案一则
咳嗽诊疗验案一则作者:张光斌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2018年第03期【关键词】咳嗽;辨证论治;体会【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 2018) 03-154-01咳嗽之证,症状简单,诊断也容易明确,但其治疗往往较难。
《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后世医家也多有阐述,如《景岳全书》说,咳嗽之要,止惟二证,一日外感,一日内伤而尽知之矣【1】。
现将我诊治一小儿的咳嗽经历记录下来,与同道相互学习。
初诊:患儿,女,1岁1月,反复咳嗽半月于2018.02.05就诊。
患儿母亲诉,半月前因受凉后复因饮食不当腹泻,继而反复阵发性夜间咳嗽,喉中痰鸣,背心扪之冰冷但头汗出湿巾,纳食如常,二便调。
多方治疗始终夜间咳嗽,喉中痰鸣,不能安睡,背心扪之冰冷但头部出汗打湿枕巾故来就诊。
诊时症见:面色红润,双目灵动有神,心肺听诊无异常,未闻及异常气味,纳食佳,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指纹未现。
中医诊断为咳嗽,证属风邪袭表。
治疗当疏风解表。
方选桂枝汤加味,方药如下:桂枝l包(6)白术l包(10)大枣1包( 10)甘草1包(3)杏仁1包(10)桔梗1包(10)荆芥1包( 10)竹茹1包(10)紫苏梗1包(10)射干1包(10)白芷1包(6)建曲1包(10)上诸药为新绿药业免煎颗粒,单位都是克,服法:上诸药用开水150ml溶解后,每日三次,每次30ml饭前温服。
二诊:2018.02.07患儿母亲诉上证依然如故,一点也没有缓解。
诊时无异常体征,也未闻及咳嗽声及异常气味,纳食佳,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指纹未现。
诊断为咳嗽,证属痰饮伏肺。
治疗当温肺化饮止咳。
方药选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加味。
具体方药如下:桂枝6白芍6大枣6炙甘草6北细辛3茯苓6陈皮9白术6白芷6建曲5,单位都是克,上方水煎取汁,每天三次,每次30ml饭前温服,两日一剂。
三诊:2018.02.09患儿母亲诉上证大减,已不头汗出,背心也不凉,咳嗽基本消失。
(八)真武汤——失音,咳嗽,咳喘,痰喘,哮喘
(八)真武汤——失音,咳嗽,咳喘,痰喘,哮喘69失音——祝谌予医案黄某某,女,35岁。
三月前因感冒出现口燥咽干,喉头微痛,音哑不扬,咳嗽痰少。
经五官科检查,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1度肿大,披裂血(++),双侧声带充血,经多方治疗无效。
近觉咽部肿痛,咽中如有物梗阻,音哑不扬加重,怯寒神疲,肢体困倦,小溲短少清淡。
复经五官科检查:右侧声带肥厚,边缘不整齐,前联合稍隆起,充血,活动较差。
中医诊察:面色暗滞,形体略瘦,倦怠懒言,精神不振,声沙低沉无力,唇舌淡白,脉沉细,辨证为阳虚水泛之失音证。
治宜温阳利水,佐以健脾渗湿,方用真武汤加味:熟附子18克,桂枝30克,白术9克,白芍9克,茯苓30克,生姜3片,甘草9克。
服2剂后症状改善,声音好转。
续服原方加减4剂,能大声说话和唱歌,五官科复查喉部声带充血、肥厚已消失。
1981:346]《经方应用》《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论:怯寒而神疲,此是寒水之盛,君火之衰,脏寒之象。
沉细者,少阴之虚脉,当责有水也。
真武汤,泻水敛火下降也。
70失音女性患者,45岁。
因感冒而口燥咽干、喉痛暗哑,继用抗生素、针灸及中药治疗3月余无效。
且症状较前加重。
舌苔白,脉沉细,诊为阳虚水泛之失音。
用真武汤加味(熟附子1.8克,桂枝30克,白木9克,白芍9克,茯苓30克,生姜9克,甘草9克)。
服两剂后,症状改善;上方附子及桂枝分别加大至24克和45克,连服2剂后,症状大减,声音明显好转;原方再进2剂,能大声说话及歌唱;原方再加大用量(附子30克,桂枝6克,白术18克,白芍15克,茯苓30克,生姜9克,甘草9克),服2剂后,诸症均消失。
用补中益气汤加附子、桂枝以善其后。
(《中医教学》1976年1期70页)按:失音总不越乎肺肾,有虚实之分,本例素体阳虚,外感诱发,数月不愈,已属虚证。
阳虚水泛,故用真武汤加味,收到良好效果。
《经方研习》71失音黄某,女,35岁。
三月前因感冒出现口燥咽干,喉头微痛,音哑不扬,咳嗽痰少。
中医治疗肺部疾病古代医案
中医治疗肺部疾病古代医案摘要:一、中医治疗肺病的概述二、古代医案介绍1.案例一:治疗肺燥咳嗽2.案例二:治疗肺痨病3.案例三:治疗肺痈三、中医治疗肺病的现代应用四、总结与展望正文:一、中医治疗肺病的概述中医治疗肺部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中医认为,肺病的发生与发展与正气、外邪、情志、饮食等多种因素有关。
治疗肺病时,中医注重辨证论治,以调和肺气、清热解毒、补益气血、化痰止咳等为主要治疗原则。
二、古代医案介绍1.案例一:治疗肺燥咳嗽古代医案中,有一则关于肺燥咳嗽的治疗案例。
患者表现为咳嗽、咳痰、口干咽燥、发热等症状。
医生诊断为肺燥咳嗽,采用滋阴润肺、清热解毒的方法进行治疗。
方剂为麦门冬汤加减,药用麦门冬、生地黄、石斛、枇杷叶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咳嗽减轻,痰液减少,口干咽燥症状消失。
2.案例二:治疗肺痨病肺痨病是古代肺病的一种,相当于现代的肺结核。
在一则古代医案中,患者表现为咳嗽、咳痰、盗汗、乏力等症状。
医生诊断为肺痨病,采用清热解毒、滋阴润肺、补益气血的方法进行治疗。
方剂为青蒿鳖甲汤加减,药用青蒿、鳖甲、知母、牡蛎等。
经过长期的治疗,患者症状逐渐好转,病情得到控制。
3.案例三:治疗肺痈肺痈是古代肺病的一种,类似于现代的肺炎。
在一则古代医案中,患者表现为咳嗽、咳痰、胸痛、发热等症状。
医生诊断为肺痈,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润肺化痰的方法进行治疗。
方剂为苇茎汤加减,药用苇茎、冬瓜子、桃仁、芒硝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症状缓解,肺部炎症得到控制。
三、中医治疗肺病的现代应用在现代,中医治疗肺部疾病的方法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中医根据肺病患者的症状、舌象、脉象等进行辨证论治,采用针灸、中药汤剂、拔罐、刮痧等多种治疗方法。
同时,现代医学的研究也为中医治疗肺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如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病等。
四、总结与展望古代医案揭示了中医治疗肺部疾病的丰富经验和独特优势。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治疗肺病的方法得到了不断拓展和深化。
从脏腑论治咳嗽验案4则
从脏腑论治咳嗽验案4则王养才【期刊名称】《陕西中医》【年(卷),期】2008(029)009【摘要】《素问·咳论》:“五脏六俯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现引用临床中笔者从脏腑辨证,治疗由它脏引起的咳嗽治案4则,以飨读者。
1心咳刘某,女,67岁。
2006年12月1日初诊。
患者3年来心慌,气短,背痛,上楼梯明显,时有咳嗽。
近7d症状加重,咳痰稀白。
前医诊为“支气管感染”,给抗生素治疗罔效。
观其体瘦,疲倦乏力,口唇暗,面白无华,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数。
此属心气不足,血液瘀阻,饮停于肺而发。
治宜补益心气,活血化瘀,涤饮宣肺。
处方:人参、炙甘草、山萸肉、三七各10 g,麦冬、山药、丹参、葶苈子各30 g,莲子、桔梗、百部各15g,日1剂水煎服。
服5剂后诸症减轻,守原方再服5剂。
13日3诊,吐痰悉除,惟上楼梯尚心慌,气短,乏力。
前方减葶苈子、桔梗、百部,再服30剂。
1年来未见复发。
按:《素问·咳论》:“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
《素问·标本病传论》:“心病心先痛,一日则咳”。
《中藏经·论心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心病则心先痛,而咳不止”。
本案见症,当与上述前贤描述相符。
患者平时心慌,气短,背痛是年老心气不足,心血瘀阻所致。
近因气候寒冷心脏负担加重,通过“百脉”而病传于肺,瘀血阻肺,血瘀津...【总页数】2页(P1260-1261)【作者】王养才【作者单位】陕西省宜川县中医院,宜川,716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相关文献】1.从脏腑论治身痒验案举隅2.王中男教授从脏腑论治失眠验案举隅3.浅析咳嗽之脏腑论治4.夏以琳从脏腑辨证论治小儿慢性咳嗽经验5.乙型肝炎从脏腑论治验案3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典理论指导下的临床治验(五)——辨治咳嗽验案
经典理论指导下的临床治验(五)——辨治咳嗽验案
李今庸
【期刊名称】《中医药通报》
【年(卷),期】2014(13)4
【摘要】某某,女,55岁,住武汉市武昌区,干部。
1991年4月11日就诊。
咳嗽已两年,每于睡眠时人被则咳嗽频频不休,喉咙痒,干咳少痰,小便频数短少色黄,舌苔薄白,脉浮。
乃凉燥侵肺,肃降失职,治宜宣肺利水,下逆止咳,拟麻杏二陈汤加味。
药用:炙麻黄10克,京半夏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10克,款冬花10克,紫菀10克,陈皮10克,车前子15克,泽泻10克,杏仁(去皮尖炒打)10克。
以水煎服,日2次。
药服5剂而咳已。
【总页数】3页(P11-13)
【作者】李今庸
【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 43006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经典理论指导下的临床治验(十六)——辨治妇产科疾病验案
2.经典理论指导下的临床治验(十七)——辨治肝胆脾胃疾病验案
3.经典理论指导下的临床治验(十)——辨治紫癜验案
4.经典理论指导下的临床治验(十一)——辨治癫狂病验案
5.经典理论指导下的临床治验(十二)--辨治儿科病验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伤寒论》方证辨证探析
《伤寒论》方证辨证探析
顾武军
【期刊名称】《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5(011)002
【摘要】《伤寒论》方证辨证探析顾武军(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29)主题词《伤寒论》,仲景学说,辨证论治《伤寒论》法寓于方,方有主证,论中“桂枝证”、柴胡证”等首创以方名证,使方、证紧密结合,开方证辨证之先河。
方证辨证是《伤寒论》辨证论治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总页数】3页(P20-22)
【作者】顾武军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2.2
【相关文献】
1.三阴三阳辨证,实为辨方证;《伤寒论》论外感,更可治杂病 [J], 赵进喜;张立山;刘宝利;刘宁;汪伯川
2.《伤寒论》六经辨证与方证辨证关系初探 [J], 张宇鹏
3.《伤寒论》"方证辨证"思想探讨 [J], 高强
4.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中医方证耦合模型:以《伤寒论》桂枝汤类方证辨证规律为例(英文) [J], 潘大为;陈利国
5.《伤寒论》六经方证及其辨证机理 [J], 陈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慢性咳嗽的体会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慢性咳嗽的体会
卢卫强
【期刊名称】《中医学报》
【年(卷),期】2014(29)10
【摘要】慢性咳嗽的病位主要在肺,但原因又非单独在肺脏,与肾、肝、脾、胃、心等脏腑功能失调也密切相关,风邪占有重要地位。
临床上温肺散寒之品亦为慢性咳嗽之主药,尤其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或反复使用清热苦寒之品治疗咳嗽罔效者,加用辛温之剂而收功者颇为多见。
慢性咳嗽以干咳多见,干咳的病因责之于肺、肝,或肺阴虚而失于滋润,或肝火旺而木火刑金。
治肺之法以养肺阴、润肺燥为主法,方以沙参麦门冬汤和清燥救肺汤加减。
而治肝之法当以清肝、泻肝、凉肝、柔肝为主。
慢性咳嗽多见邪实正虚,或滋阴润肺,或培土生金,或补肾纳气,扶正驱邪,治宜兼顾。
【总页数】2页(P1416-1417)
【关键词】慢性咳嗽;辨证;辨病
【作者】卢卫强
【作者单位】启东市第二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11
【相关文献】
1.辨病辨证结合治疗慢性咳嗽临床体会 [J], 文孟先;陈宪海
2.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探讨 [J], 戈言平
3.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慢性胃炎和溃疡病的体会 [J], 张育轩
4.郑启仲教授辨病辨证相结合治疗儿童慢性咳嗽 [J], 高旭光;郑宏;杨濛;翟文生;张建;张秋月
5.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慢性胃炎临床体会 [J], 刘海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验案分享——肺气肿咳喘
验案分享——肺气肿咳喘
六经辨证:太阳夹水饮为病,年老少阴虚损
五行辩证:肝木辛散不及,肾水苦坚乏力
处方:小青龙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桂枝白芍半夏五味子
干姜炙草杏仁生石膏
生地当归陈皮生薏米
茯苓细辛赤小豆
6剂,水煎服,嘱禁生冷、油腻,少饮茶。
10月1日微信告知,已无喘憋,乏力改善。
按语:夕阳虽美,终是日落,高龄耐夏不耐冬,阳虚一目了然,以夏季天阳旺盛,阳虚之体得天阳资助故而平和无恙;入秋天凉,阴寒渐盛,阳虚之体则疾患缠身。
秋冬咳喘,古人师从仲圣,以小青龙汤宣阳解表,温化水湿;因其有化热之势,故加石膏;太阳表证渐去,故舍麻黄而加杏仁。
然年老之体,精血亏虚,不耐攻伐,故佐以金水六君煎,填精益髓,纳气平喘。
后期收尾当宗叶天士医案,以胡桃肉、补骨脂、巴戟天等温阳益肾;熟地、山药等填精益髓治之。
经方治疗咳嗽验案举隅
经方治疗咳嗽验案举隅
陶政燮
【期刊名称】《国医论坛》
【年(卷),期】1991(6)6
【摘要】治疗咳嗽如囿于“肺为咳”之说,专治肺止咳往往屡乏其效.咳嗽病因甚为复杂,笔者审因论治,擅用经方治疗久咳证,历奏卓效,兹整理数则,介绍如下.一、桂枝龙骨牡蛎汤案钱某某,男,48岁,1985年5月18日诊.患者咳嗽月余,屡治乏效.诊见咽喉时痒,咳嗽无痰,自汗时出,气短懒言,倦怠神疲,畏寒肢冷,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证系肺虚不敛,卫表不固,阴阳失调,营卫失谐.治宜益气敛肺固表,调阴阳,和营卫.拟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增损治之:桂枝、白芍各15g,煅龙骨、煅牡蛎各25g,黄芪30g,生姜3片,大枣5枚,药服5剂告痊.
【总页数】2页(P17-18)
【关键词】咳嗽;经方
【作者】陶政燮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益林镇绍宏诊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110.5
【相关文献】
1.李青教授欲阳先阴思想治疗咳嗽验案举隅 [J], 钱昌盛; 李青; 吕春艳
2.王檀教授运用青龙导滞汤治疗咳嗽验案举隅 [J], 石皓天;王檀
3.江柏华教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验案举隅 [J], 周英杰;江柏华;张碧海;李强
4.八仙长寿丸加减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验案举隅 [J], 邓俊叶;于楠;杨昆
5.经方辨治顽固性咳嗽验案举隅 [J], 蒋忠红;王辉辉;张卫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按: 本 案 以 三 拗 汤 加 减 治 之 。三 拗 汤 出 自《 太
平 惠 民和 剂局 方 》 , 由麻 黄 、 杏仁 、 甘 草 三 药组 成 , 功 效 为疏风宣肺 、 止 咳 平 喘 。治 疗 感 冒风 邪 , 鼻 塞声 重, 语音 不 出 , 或 头痛 目眩 , 咳嗽多痰 , 胸 闷气 促 。顾 教授 认 为 , 外 感 咳嗽 是 感 受 外 邪导 致 肺 气 失 于 宣 肃 而病 发 , 治宜 宣通 肺气 、 疏 散外 邪 , 因势利 导 , 则邪 去 正安 。顾 教授 认 为 , 三 拗 汤虽有 辛 温之麻 黄 , 但麻 黄 其 性 清扬 , 为肺经专药 , 且本方可视为《 伤寒 论 》 麻
l O g , 络石 藤 1 5 g , 川 贝母 1 0 g , 厚朴 1 0 g , 牛蒡 子 1 0 g , 炙 枇杷 叶 1 0 g , 冬瓜子 3 0 g 。7剂 。水 煎服 , 日1 剂。 2 0 1 2年 5月 1 9 日复 诊 : 自诉 药 后 咳嗽 有 较 明
痛, 经他 院抗 生 素 治 疗 后 病 情 得 以控 制 , 然 并 发 他
患 者 1周 前 上 呼 吸 道 感 染 , 恶寒发 热, 全 身 酸
顾某 , 女, 4 0岁 , 2 0 1 2年 5月 1 9日初诊 。 患 者外 感风 咽痒 , 痰多 , 色微黄 , 痰 出则 舒 , 苔薄微 黄 , 脉 浮滑 。 治 以宣 肺止 咳 , 佐 以化 痰 。处 方 : 净麻黄 5 g , 光 杏仁 l O g , 炙甘 草 5 g , 太 子参 1 5 g , 射干 1 0 g , 川芎 5 g , 桔 梗
症 。刻诊 : 咳 嗽气 喘 , 痰色白, 不易咳出, 咽痛 , 口干 ,
汗 出较 多 , 背 部为 甚 , 几 乎 天 天 背 部 汗 湿 欲滴 , 苔 薄 白, 脉 浮 。治 以调 和营 卫 , 降气 止 咳平 喘 。处 方 : 川 桂枝 1 0 g , 炒 白芍 1 0 g , 苦杏仁 1 0 g , 厚朴 1 0 g , 川 芎
摘要 : 摘 录顾 武军教授 治疗咳嗽验 案 3则, 从重视主症 , 巧抓兼症 ; 把握 常态 , 知 常达 变; 温故 纳新 , 持 经验方三方 面论述顾教授
临床 论 治 咳 嗽 的 经验 。
关键 词 : 咳嗽 ; 辨证论 治; 顾武 军; 经 验
中图分类号 : R 2 5 6 . 1 1
文献标识码 : A
顾武 军 教授 是南 京 中 医药 大 学 博 士 生 导 师 , 江 苏省 名 老 中 医 , 全 国著 名 伤 寒 论 学 家 , 从 事 中医 临
床、 教学 、 科研 4 0余 年 , 崇 尚仲 景 学说 , 但 又不 拘 泥
于 经方 。顾 教授 认 为 , 尊 崇 仲 景 并 不 仅 仅 局 限在 擅 长 运用 原方 而不 随 证 加 减 化裁 , 更 重 要 的 是在 深 究 经 方组 方之 理 的基 础 上 加 减灵 活运 用 , 方 能法 随证 立。 方从 法 出 。以下 摘 录顾 教 授治 疗 咳嗽验 案 3则 , 其 临证 用方 思路 略 陈如下 。
江西 中医药 2 0 1 5年 4月 第 4期 总 4 6卷 第 3 8 8期
顾 武 军 辨 证 论 治 咳嗽 验 案 3则
★ 龚鹏 顾 武 军 ( 1 . 江 西 中医药 大学 岐 黄 国医 书院 2 0 1 4级 硕 士研 究生
大学 南京 2 1 0 0 4 6 )
南昌 3 3 0 0 0 6 ; 2 . 南 京 中医 药
射 干降气 化 痰 , 止 咳平 喘 ; 川 芎 散 血 中之 风 热 , 配 合
土 牛膝 、 络石 藤 、 金荞 麦清 热解 毒 , 利咽散 结 , 以疗 其
咽 痛 。此 案 又 可 视 为表 邪 不 解 兼 肺 逆 作 喘 , 似《 伤 寒论 》 中 的桂 枝 加 厚 朴 杏 子 汤 证 。刘 渡 舟 … 经 验 :
5 g , 射干 l O g , 土牛膝 1 5 g , 络石藤 1 5 g , 桔梗 l O g , 牛 蒡子 l O g , 金荞 麦 3 0 g 刖 , 炙甘 草 5 g , 生 姜 2片 , 红 枣
5枚 。7齐 0 。水 煎 服 , 日1 齐 0 。
显好 转 , 仅 问有 偶 咳 。方 已对 证 , 原方 续服 7剂 以善
本 方用 于风 寒表 不解 , 而见 发热 、 汗出、 咳喘, 屡屡 获
效 。徐 汉江 经 验 : 本 方适 用 于体 虚感 冒咳 嗽 。 2 把握 常态 , 知 常达 变—— 三拗 汤加减 治疗 外 感咳
嗽 兼入 里化 热证
治 疗 咳嗽 兼背 部 出汗证
陆某 , 女, 4 0岁 , 2 0 1 2年 7月 2 1日初 诊 。
后。
2 0 1 2年 7月 2 8日复诊 : 自诉 服 药 3 、 4剂后 已不
咳嗽 , 余症 皆有所 减轻 , 但仍 坚 持服 完 7剂药 。 自觉 前 几 剂药 甘 甜人 口, 后 几 剂 药 则 难 以下 咽 。顾 教 授
道: “ 即所 谓 ‘ 有 病 者病 受之 , 无病 者 人受 之 ’ 。 ” 按: 顾教 授认 为 , 咳 嗽一证 病 因不外 乎 外感 和 内 伤, 然兼 证有 时尤 为重 要 。患 者 咳嗽 为其 主诉 , 但背 部 汗甚较 为 显 眼 , 细 细揣测 可 知 , 此证非 为 简单 外邪 犯肺 之 咳嗽 , 考虑患者 生完小孩保 养不 当, 落 下 体
1 重视 主 症 。 巧 抓兼 症— — 桂枝 加厚 朴杏 子汤 加 减
卫不 固, 病在太阳。《 伤寒论》 第1 3条 : “ 太 阳病 , 头 痛, 发热 , 汗 出恶 风 , 桂枝汤 主之。 ” 符合桂枝汤证 , 随症 加减 。桂 枝 汤解 肌祛 风 , 调 和 营卫 ; 杏仁 、 厚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