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昆曲的拯救和保护

合集下载

昆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重要性

昆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重要性

昆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重要性摘要: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自2001年昆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随着中国政府逐步建立起各级非遗保护体系,以及有针对性地对昆曲采取政策扶持,昆曲的地位与处境大为改善。

昆曲成为世界“非遗”这20年间,在昆曲的传承、保护与研究方面,既有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与相关部署,也有昆曲爱好者及学者的支持与工作。

在既有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跨越性的发展,获得了很大的进展并取得较多的成果。

特别是以昆曲传承与研究为主要工作,以与之相关的各级学校、学术机构为研究对象,可明显看到昆曲在这些领域和组织里的发展、变化、取得的成果,以及尚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昆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重要性引言:2021年9月25日,青年昆曲艺术家张冉“为爱新声—昆曲室内乐版《牡丹亭》”在上海音乐学院成功上演。

这一版《牡丹亭》最具特色之处在于东西方艺术的跨界合作,作曲家张士超、彭荣鑫、徐可结合中国传统乐器的音质特点,以西洋多件弦乐乐器模仿中国古琴特色,小提琴、大提琴拨弦音色的有机组合,重新构建《牡丹亭》游园之景的清雅古静。

演出采撷[游园][惊梦][寻梦][离魂]等四个重要片段上演,这场演出在现代化昆曲音乐之路上,带给观众新的体验。

但中西音乐文化上的碰撞与断层,如昆曲曲牌体的程式化旋律与西洋乐器复调的变化,竹笛、檀板、板鼓的固定音色与节奏在现代乐章中的处理与表达,人声表演的主导地位与整个大合奏音量的抗衡等问题,仍然值得我们反思。

1“专业化”保护专业化保护是中国戏曲在技艺规范和文化品格方面的规律性的保护方式,既符合中国戏曲整体传承发展的共通经验,也保证了中国戏曲剧种各具特征的个性化经验。

戏曲艺术从其成熟开始,就以职业化的方式进行演出创造,职业化的要求贯穿于一个演员从幼童时期的技术训练到专业素质的养成,当然也贯穿于一个表演团体乃至一个声腔剧种从形制简单到体制完备的过程。

这就让戏曲艺术在专业化的方向上不断提升,最终造就出戏曲这一表演艺术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异军突起,独具中华审美风范。

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随堂清练习-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随堂清练习-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新教材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随堂清练习:第六单元第15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一、单选题1.以下有关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基本要求的描述错误的是()A.文物保护单位应确保文物的真实性和完整性B.独立存在的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不需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C.对已有的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应当限期治理D.文物保护应当按照原址、原状保护的原则,采取相应的保护2.世界文化遗产受到的威胁是多种多样的。

希腊的某古迹在20世纪70年代曾经有过一次失败的修复,由于使用黏合剂等材料不恰当,对古迹造成了破坏。

这提示我们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要A.避免自然灾害侵蚀B.加强科学研究C.减少人为开发因素D.强化保护意识3.1984年6月17日午夜时分,布达拉宫顶层的强巴佛殿因电线短路起火,殿内文物和佛经付之一炬,殿堂烧毁了一半。

由于大量使用极易遭蛀蚀的藏青杨作为木料,一些殿堂甚至有超过10%的柱子处于重度蛀蚀状态……在地震活动频繁的青藏高原,地震波反复的扰动已经在宫殿的石墙各处留下了痕迹。

该材料反映了布达拉宫保护面临的主要威胁不包括A.文物管理薄弱B.城市化浪潮C.建筑材料缺陷D.地震的破坏4.如图为意大利不同时期圆形穹顶建筑的典范。

下列项中不属于它们的共同点的是①大小圆窗米光,宗教禹意浓厚②跨度大且无立柱支撑,空间感强烈③真正的球面形,立体感十足④反哥特式建筑,具有创新精神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由于世界遗产本身具有巨大的社会效应和经济价值,“申遗”热至今高烧不退。

但按照《世界遗产公约》的严格规定,缔约国必须预先拟定一个世界遗产预备清单,开列本国此后准备申报为世界遗产的项目,送交世界遗产中心备案。

然后在每年以前,从中挑选认为条件已经完全成熟的项目,提交正式的申报文本。

下列填空正确的是A.四到六年2月1日B.五到十年7月1日C.五到十年2月1日D.四到六年7月1日6.艺术往往因兼收并蓄而充满活力。

中国古城和古村落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古城和古村落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必考+加试·历史
(2)建筑布局 ①结构:以贯通南北的大街为中轴线,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左 道观,右寺院。 ②布局特点:按照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礼制布局,方正端庄、中轴对称;总体 格局是仿照灵龟而建。 ③文化内涵:“神人共治”、 儒道佛“三教合一 ”。 2.平遥古城中的古民居特点和古建筑研究价值(c) (1)古民居特点:大多建于清代,以砖墙瓦顶的四合院为主;轴线分明,左右对称,
承志堂(规模最大)
书院
南湖书院
必考+加试·历史
2.西递、宏村古村落水系及其徽派建筑的成就和特征(c)
(1)西递、宏村古村落水系
①皖南古村落水系特征:注意对水的利用和保护,或利用天然水系,或建造人 工水系把溪水引入村中。 ②西递的村落水系:三溪环村而过为西递村民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方便;水口 的修建起到蓄水挡风、优化生态环境的作用。(自然水系) ③宏村的村落水系:明朝永乐年间基本建成“山为牛头、树为角、屋为身、 桥为脚”的牛形村的布局;明末清初之际南湖水利循环系统的修成标志着牛 形村布局的最终完成。(人工水系)
必考+加试·历史
(2)徽派建筑的成就和特征 ①成就:徽派“三雕”——木雕、石雕、砖雕。如徽派木雕艺术精品宏村承志堂的《唐 肃宗宴官图》,徽州各家的门楼都以精美的砖雕为主,西递村口的胡文光刺史牌坊则是徽 派石雕艺术的代表作。 ②徽派的“ 三绝 ”: 徽派建筑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堂、牌 坊等建筑实体上,这就是被人们称为徽派古建筑的“ 三绝 ”。 ③主要特征:夹溪筑屋 是徽派建筑的择地特点;粉墙青瓦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显著特征。 3.西递、宏村古村落体现的文化内涵(c) 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①西递整体轮廓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具有很高的审美情趣。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仿船 形而建,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宗法制的体现:胡氏家族部落,祠堂(敬爱堂);书院,体现了 在重农抑商背景下,顶住社会和世俗压力的可贵勇气,富裕后尊重知识、重视知识的重学 精神。 ②宏村的水系按古代风水理论而规划,借“牛卧马驰、莺舞凤飞、牛富凤贵”之吉意。

昆曲论文

昆曲论文

保护与弘扬昆曲文化08020246 李腾摘要:昆曲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保护和弘扬昆曲文化是我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将重点讲述作者对于保护与弘扬昆曲文化的一些看法,探索出拯救民族瑰宝的新途径。

关键词:戏曲之母,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时俱进通过这学期昆曲鉴赏课的学习,我初步领悟到“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的魅力。

昆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保护和弘扬这一优秀历史文化传统是我们的重要责任。

然而在物欲横流的当代,昆曲淹没在流行音乐的大海之中。

我们必须行动起来,复兴昆曲,弘扬传统文化。

昆曲被称为“戏曲之母”,是中国古典戏曲的经典,有高尚的艺术观赏性。

对于如何保护昆曲,大概分为两种观点:1、较多的人主张昆曲要原汁原味保护、保存起来,认为唯一的任务是挖掘、抢救、继承、保存、整理,不让遗产丢失,不让昆曲灭绝。

昆曲不需革新和创新,因为她已达到应有的高峰,具有不朽的价值。

古典昆曲现代化、变高雅昆曲通俗化,结果是只能损害甚至毁灭昆曲,会使昆曲面目全非,使昆曲真正价值丧失殆尽;2、有部分人则认为昆曲应该现代化,通俗化。

由于历史原因及自身原因,昆曲观众越来越少,“雅”得连雅人也看不懂读不懂。

如果昆曲一成不变,就只能作为文物保护保存下来,使其纯粹化地保留,即使挖掘了,抢救了许多传统剧目,因为是遗产,只能原封不动成为和起到国粹文物保护作用,或是“克隆”下一代。

我的观点是:昆曲就是在不断与时俱进中发展起来的。

固守不变只会使昆曲丧失活力,反而不利于昆曲的保护。

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于物质文化遗产,她是一种有思想有艺术性的产品。

在新的时代和形势下,应当以其为根再长新芽,再多新花,再结新果才是继承的目的。

任何事物和文化都是“与时俱进”的。

昆曲从昆腔起,到昆曲而后清时昆曲是不断创新和成熟的过程,今天昆曲一些优秀“传统节目”正是前人的“新作”,是那个时代的“当代题材”,在今天人们观赏起来必然感到有很大距离。

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6讲 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及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

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6讲 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及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

第46讲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及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考点一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一、昆曲诞生、兴衰的过程——(b)1.从昆腔到昆曲(1)元末明初,顾坚改革南曲演唱,形成“昆山腔”(简称“昆腔”,悠扬流畅,是昆曲的灵魂和标志)。

(2)明嘉靖、隆庆年间,魏良辅改革昆腔,时称“水磨腔”,使昆腔具备“闲雅整肃、清俊温润”的新特点。

(3)梁辰鱼创作《浣纱记》,将昆腔推上戏曲舞台。

此后发展迅速,传入北京,赢得“官腔”称号。

(4)明末,昆腔成为全国性大剧种,清初称昆曲。

2.昆曲的兴盛(1)时间:从明万历年间到清乾隆末年,昆曲兴盛一时。

(2)代表作品:新剧作层出不穷,如《玉簪记》《红梅记》《十五贯》等。

(3)特色:角色分工细腻,服装道具十分讲究,表演艺术精益求精;“折子戏”生动、活泼,深受欢迎。

3.昆曲的衰落(1)原因:昆曲的弱点(片面追求旋律性、音乐性、牺牲文学性和戏剧性)日益暴露;清乾嘉年间,出现“花部”和“雅部”较量争胜的局面。

(2)结果:昆曲逐渐被观众所抛弃,日益衰落。

二、“近代百戏之祖”——(c)1.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对后世中国戏曲都有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戏曲史上,昆曲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

2.昆曲是中国舞台艺术中集中国文艺之大成的代表品种,它的脚色制、戏剧结构、演员组合体制流传至今。

三、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c)1.将诗、乐、歌、舞、戏融为一体的戏剧形式,唱词吸收了唐诗、宋词、元曲的精华,华丽典雅。

2.一千多个曲牌专用于各种剧情场面,各种角色常用舞蹈动作来表现感情,形成载歌载舞艺术特色。

3.剧中人物生、旦、净、末、丑五个角色行当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伟大创造;而“合—离—合,双线平行”的戏剧结构也是中国戏曲所特有的。

4.服装、化妆、头饰、脸谱、道具美轮美奂。

四、昆曲的拯救与保护——(c)1.面临的困难:人才匮乏,资金短缺,剧场不足,自身唱词艰深,不易听懂。

2019-2020版高中历史第6章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第2课时昆曲的拯救和保

2019-2020版高中历史第6章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第2课时昆曲的拯救和保

课时演练
一、选择题
1.昆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剧本结构。其戏剧结构为
()
A.“合——离——合,双线交叉”
B.“离——合——离,双线交叉”
C.“合——离——合,双线平行”
D.“离——合——离,双线平行”
解析 昆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剧本结构。 剧情始于聚合的生、 旦,因净生事而
使生、旦隔离,产生戏剧矛盾。在这个阶段中,生、旦各有一条行动线索,充分展开,发展
)
①中华文化的集中表现
②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地方文化
③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④中华传统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
9.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昆曲演员基本故去了,第二代都超过退休年龄,第三代也接近退
休年龄,活跃在舞台上的第四代全国总计不超过二百人。这说明昆曲面临
()
A.观众稀少
思考
(1) 根据史料一说明今天的昆曲面临的处境,并结合所学归纳原因。
(2) 根据史料二概括归纳振兴昆曲的措施。
提示 (1) 长期衰微的处境。昆曲片面追求旋律性、音乐性的表现力,牺牲了文学性和戏剧
性,成为昆曲的致命弱点。
(2) 名家宣传昆曲,使昆曲为更多人认识和熟知,有利于昆曲的推广发扬。
昆曲虽已登录《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但它的生存和发展却面临一些困难,要
()
A.能文善唱,扮相俊美
B.唱腔粗直,动作勇猛
C.涂抹花脸,诙谐滑稽
D.口齿清楚伶俐
解析 A 是扮演生、 旦的演员; B、C 是扮演丑、 净的演员。 扮演末的演员, 需口齿清楚伶俐。
故选 D。
答案 D
4.联合国第一批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剧种是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3册课后习题 第15课 文化遗产 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3册课后习题 第15课 文化遗产 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15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课后篇巩固提升1.一位国际专家在对我国某项世界遗产进行监测考察时,曾谆谆告诫,这是你们的一只金鸡,你们可不要杀了它来取蛋啊!该专家的意思是( )A.世界遗产开发价值高B.世界遗产应合理开发C.我国世界遗产价值最高D.世界遗产是属于全人类的,我们对世界遗产应当合理开发,故选B项。

A、C两项说法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D项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

2.“它”是世界文化遗产,2 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成为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

上述材料中的“它”是指( )A.四川都江堰B.扬州古运河C.关中郑国渠D.河北赵州桥3.泰山的文化价值体现在佛教、道教、封禅以及世代歌咏、吟咏文化的同为一体。

对泰山的封禅祭祀包括酝酿、登天和抵达仙境三个阶段。

这突出了文化遗产( )A.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B.范围上的完整性C.内容上的丰富性D.影响上的广泛性吟咏文化的同为一体……封禅祭祀包括酝酿、登天和抵达仙境三个阶段”可知,这体现了泰山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故A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文化遗产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而不是范围上的完整性,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文化遗产内容上的丰富性,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文化遗产的影响,D项错误。

4.如何让我们的遗产有生命地鲜活地传下去,而不是仅仅是标本和遗迹?面对这一问题的追问,相应的措施是( ) 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B.反对对这类遗产本身及其周围的环境作任何的改动C.将价值丧失的世界遗产取消其世界遗产的资格D.把增加资金投入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根本手段,所以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是符合题意的,故A项正确。

反对作任何的改动、取消世界遗产的资格的说法均过于绝对,故排除B、C两项;增加资金投入并非解决该问题的根本手段,故排除D项。

5.以下有关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基本要求的描述错误的是( )A.文物保护单位应确保文物的真实性和完整性B.独立存在的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不需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C.对已有的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应当限期治理D.文物保护应当按照原址、原状保护的原则,采取相应的保护,强调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确保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故B项符合题意。

专题04 昆曲列入非遗二十周年2021年高考历史热点必备

专题04 昆曲列入非遗二十周年2021年高考历史热点必备

知识拓展5【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程序】
知识回顾: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哪些内容内容? 申报应具备哪些条件?
该项目申报的三个基本条件: 1.艺术价值 2.处于濒危的状况 3.有完整的保护计划
考题训练
考情:元杂剧著名作家关汉卿
( 2021年浙江选考模拟,16)
“俺父亲将我嫁与蔡从婆婆为儿媳妇,改名窦娥,至十七岁与夫成亲。 不幸丈夫亡化,可早三年光景,我今二十岁也。”出自中国古代一部经 典作品,其作者自嘲“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 珰一粒铜豌豆”,被后人誉为“曲圣”。他是 A.屈原 B.关汉卿 C.魏良辅 D.梁辰鱼
考题训练
考情: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
( 2018全国卷Ⅱ)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
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 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 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若合符契也。”实际上扬州盐商不仅支持高雅的学术文化活动,而且对一些通俗艺术
的发展也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如扬州盐商蓄养昆曲家班对昆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
影响。
——学,选择阐述:①分析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乾隆
末年蓬勃发展的社会因素,并指出《牡丹亭》的地位及作者。②试以美第奇家族为例,
1、兴盛的时间:
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乾隆末年
2、兴盛的表现:
①新剧作不断涌现; ②表演艺术精益求精; ③服装道具更加讲究; ④角色分工越来越细致; ⑤演出形式由全本传奇,变为折子戏。
3、代表作:

高中历史昆曲的拯救和保护

高中历史昆曲的拯救和保护

知识结构
1:昆曲的曲文和曲牌
文人戏曲与舞台扮演紧密结合是昆曲诞生的特点。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
与断 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
院!
——汤显祖《牡丹亭》
昆曲的诗词吸收了唐诗、宋词、元曲等 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
2:昆曲的音乐和唱腔
昆曲融诗、乐、歌、舞、戏于一炉,伴奏 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弦乐和打击乐,而这也 为后来其他戏曲继承。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昆曲现在 的发展过程中还有存在什么问题?
晚明至清朝乾嘉时期独霸中国剧坛两百多年.
1、昆曲的现状
1.人才匮乏
2.资金短缺
3.剧场不足
4.旋律优美,唱词艰深,不易听懂,需要 更新
你认为拯救和保昆曲的当务之急是什么? 道理何在?
提示:拯救和保护昆曲的当务之急是加强 加深从上到下,整个中华民族对保护“人 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因为只有认 识到位,才能转化为自觉、积极保护昆曲 的实际行动,才能有效地达到目的。
4:昆曲的舞台表演
(2)严格的程式化
昆曲的各个行当都在表演上形成自己的一套程式和技巧
比如扇子的使用:“文扇胸,武扇腰,丑扇肚,谋扇肩, 僧扇手心,道扇袖。”、 比如服饰、穿戴:中生——有才华的少年书生,也叫扇 子生,穿厚底靴子,穿长衫,要拿扇子。
官生——戴着官冕的行当。
4:昆曲的舞台表演
(1)角色制——生、旦、净、末 、丑 演员组合体制
4:昆曲的舞台表演
(3)脸谱和戏装
“百戏之祖” “国宝级的活化 石”
昆曲的文化价值
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具有完整表演 系统的戏剧形态。是 “国宝级的活化石”, 是“近代百戏之祖”。中国近代众多戏曲 剧种都从昆曲中直接继承了很多东西,如 角色制、剧本结构、表演程式、以至服饰、 脸谱、道具等。

【新部编版】2020版高中历史 第6章 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单元检测卷 新人教版选修6

【新部编版】2020版高中历史 第6章 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单元检测卷 新人教版选修6

第6章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单元检测卷(六)一、选择题1.昆腔的灵魂和标志是( )A.腔调豪放大气B.腔调悠扬流畅C.受昆山人欢迎D.和民间音乐相结合解析根据所学基础知识,明确昆腔的艺术特点,即可选择正确答案。

答案 B2.昆曲经何人改造后具备了登上舞台成为戏曲声腔的条件( )A.顾坚B.魏良辅C.梁辰鱼D.关汉卿解析根据所学基础知识,从昆曲发展历程中概括即可。

以魏良辅为首的一批艺术家对昆腔进行了成功的改革和创新后,昆腔具备了作为戏曲声腔的条件。

答案 B3.昆曲被称为“近代百戏之祖”其艺术特色包括( )①唱腔清新活泼②戏词文雅深奥③剧情跌宕起伏④表演载歌载舞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C4.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此时京剧应属于( )A.正宗B.雅部C.曲坛主导D.花部解析当时昆曲被文人奉为正宗,因唱词高雅,被称为“雅部”,当时昆曲在戏坛上占主导地位,但因受到新型的花部挑战而开始动摇。

故选D。

答案 D5.在昆曲戏剧中,唱腔粗直,动作孔武,涂抹花脸,诙谐滑稽的角色是( )①生②旦③净④末⑤丑A.①③B.②⑤C.④⑤D.③⑤解析丑、净角色唱腔粗直,动作孔武,涂抹花脸,诙谐滑稽。

答案 D6.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它流传至今并被其它戏剧所吸收的表现形式不包括( )A.脚色制B.咏叹调C.演员组合体制D.戏剧结构答案 B二、非选择题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6年,周恩来总理高度评价浙江昆剧团演出的《十五贯》:“你们浙江做了一件好事,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十五贯》有丰富的人民性和相当高的艺术性。

”《人民日报》随即在头版头条发表专题社论,盛赞《十五贯》演出成功。

昆剧艺术和浙江昆剧团的名字,一夜之间传遍大江南北,许多地方成立了昆剧专业演出团体。

昆剧这一曾濒临绝唱的古老剧种,终于在新中国迎来了艺术振兴的一片艳阳天。

——《昆曲与浙江》材料二2001年,中国昆曲艺术被宣布为世界首批“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昆曲的艺术成就和它独特的文化价值已经超越了国界和民族,为世界所认识和赞赏,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专题二十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第48讲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含解析)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专题二十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第48讲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含解析)

专题二十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第48讲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知考纲·明考情]考试内容考核要求考试内容考核要求1.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5.瑰丽的夏宫——颐和园①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 b①颐和园的修建历史、布局结构和主要特点c②长城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d②颐和园的园林建筑技艺和古典园林建筑风格c2.秦始皇陵及兵马俑6.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①秦始皇陵的结构布局和历史文化内涵 c①平遥古城的历史、建筑布局及文化内涵c②秦陵兵马俑的布局、阵容及其所反映的历史状况b②“日升昌”票号创立的背景及其文化内涵c③秦陵兵马俑所体现的高超技术和艺术震撼力c7.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3.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①西递、宏村古村落的历史和特点c①布达拉宫的建筑特色 b②西递、宏村古村落体现的文c化内涵②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建筑的藏汉合璧风格 b 8.古雅的昆曲①昆曲诞生、兴③藏汉人民民族团结的精神文化内涵 cb衰的过程②“近代百戏c4.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X——明清故宫之祖”9.昆曲的拯救①明清故宫的布局结构、主要特点和文化内涵 c和保护①昆曲独特的c②故宫三大殿和内廷建筑的地位和特色 c文化价值②昆曲的拯救c③故宫所体现的宫殿建筑技艺和建筑风格 c与保护[复习线索]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给人类社会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从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到威武雄壮的兵马俑,再到中国宫殿建筑的典X——故宫、颐和园,无不显示了中国人的智慧与技能;从古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更彰显了中国独特的东方神韵和文化内涵。

在“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的今天,选考命题更会不吝笔墨,备考时在重点关注的同时,更应博览史料,强化史识,拓宽视野,把自己置身到历史长河中去感悟历史。

考点1 中国古代历史遗迹及宫殿建筑一、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1.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1)秦长城:秦北击匈奴后,为防其再度南下,秦始皇派蒙恬修筑,西到临洮,东至辽东郡,全长5 000千米。

高中历史第十二单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第4讲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教案

高中历史第十二单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第4讲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教案

第4讲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考点内容要求层级昆曲诞生、兴衰的过程 b古雅的昆曲“近代百戏之祖” c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 c昆曲的拯救和保护昆曲的拯救与保护 c一、古雅的昆曲1.形成过程(1)元朝末年,江苏昆山地区的南戏艺人演唱南曲时,与当地语音和民间音乐相结合,再经过顾坚的改进,形成一种深受昆山人欢迎的曲调。

(2)明初,被正式称为“昆山腔”,腔调悠扬流畅是其灵魂和标志。

(3)明朝魏良辅进行了革新,在曲调演唱上,注重“布调收音”;在曲调运用上,强调宫调、板眼和平仄;在乐器伴奏上,增添琵琶、三弦、筝等弦乐伴奏。

(4)隆庆末年,梁辰鱼创作《浣纱记》,昆腔登上戏曲舞台。

(5)万历末年,传入北京,赢得“官腔”的称号。

(6)明末,成为第一大声腔和全国性的大剧种。

(7)清初,昆曲的名称产生。

思维点拨昆曲唱腔婉转,吐字讲究。

昆曲风格典雅,其音乐缠绵婉转、柔曼悠远的特点非常突出。

清丽柔婉、俊雅悠扬的声腔十分动人。

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腔的控制、节奏的徐疾以及咬字发音。

音乐伴奏也颇为齐全,有管乐、弦乐、打击乐等。

2.兴盛(1)时间:从明朝万历至清朝乾隆末年。

(2)表现:一是新剧作不断涌现,二是表演艺术精益求精,服装道具更加讲究,角色分工越来越细。

三是折子戏的出现。

3.衰落:片面追求旋律性和音乐性,却牺牲了文学性和戏剧性,成为昆曲的致命弱点;花部戏剧内容普遍贴近百姓生活,冲击着昆曲的地位。

二、昆曲的拯救和保护1.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1)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是“国宝”级的“活化石”。

(2)文人戏曲与舞台扮演紧密结合,集中国文艺之大成。

(3)昆曲“合——离——合,双线平行”的戏剧结构,是中国戏曲所特有的。

(4)昆曲的角色体制、演员组合体制流传至今。

2.昆曲的拯救与保护(1)新中国成立后的措施:1957年成立北方昆曲剧院。

(2)面临的问题:人才匮乏、资金短缺、剧场不足和昆曲改革的问题。

中国昆曲:作为表演艺术性‘非遗’的受众培养

中国昆曲:作为表演艺术性‘非遗’的受众培养

中国昆曲:作为表演艺术性‘非遗’的受众培养1. 引言1.1 中国昆曲在现代社会的地位中国昆曲作为中国传统戏曲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昆曲不仅仅是一种表演艺术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古代音乐、舞蹈、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结合。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昆曲受到了一些挑战,但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力和影响力。

中国昆曲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得到了不断提升,不仅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广,也在国际上逐渐走向世界。

昆曲通过各种形式的传播和表演,吸引了更多的观众和粉丝,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昆曲的了解和热爱。

在当今社会,昆曲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文化遗产,更是一种具有现代审美价值和表演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昆曲将继续发扬光大,保持其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地位。

1.2 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宝贵财富,昆曲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昆曲这一传统艺术形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保护和传承非遗是每一个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和使命。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是我们历史的记忆,是我们文化的根基。

如果我们失去了这些非遗,就等于失去了自己的根和灵魂。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对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我们才能保留和传承我们的文化基因,才能让我们的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发光发热。

非遗保护与传承不仅仅是为了传承历史文化,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的文化在当今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中立足,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只有不断保护和传承非遗,我们才能坚守文化的根脉,让我们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更具生命力和活力。

2. 正文2.1 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教育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教育是保护和传承昆曲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环节。

作为中国传统戏曲之一,昆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传统的昆曲剧目包含了大量的历史、文学、哲学等方面的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高三历史 昆曲的拯救和保护

高三历史 昆曲的拯救和保护
(可由学生朗读,讨论,教师总结)
昆曲的诗词吸收了唐诗、宋词、元曲等中国 古典文学的精髓,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雅 致,而昆曲的词牌也为其他戏曲所沿用。
其二:昆曲的音乐和唱腔
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弦乐 和打击乐,而这也为后来的其他戏曲所继 承。 昆曲的唱腔融合了戏曲成熟之时北方杂剧 和南戏的唱腔,又不断发展形成自己极其 婉转细腻的唱腔,使“四方歌曲必宗吴门”。 明末清初,昆曲又流传到四川、贵州和广 东等地,便与各地的方言和民间音乐相结 合,衍变出众多的流派,构成了丰富多彩 的昆曲腔系,成为具有全民族代表性戏曲。
中生——有才华的少年书生,也叫扇子生,穿厚 底靴子,穿长衫,要拿扇子。 官生——戴着官冕的行当。
其四:昆曲的舞台表演
3、脸谱和戏装
其四:昆曲的舞台表演
3、脸谱和戏装
三、惊叹—曾经的“国剧”
2、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
其一:昆曲的曲文和曲牌 其二:昆曲的音乐和唱腔 其三:昆曲的剧本结构 其四:昆曲的舞台表演 通过管中窥豹我们对昆曲的独特价值有了一 定的了解,可是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精致典雅 的表演艺术,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都对昆曲 一无所知呢?
三、惊叹—曾经的“国剧”
2、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
在昆曲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也形成其独特的 文化价值
其一:昆曲的曲文和曲牌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
井 【武陵花】淅淅零零,一片凄然心暗惊。遥听 隔山隔树,战合风雨,高响低鸣。一点一 滴又一声,一点一滴又一声,和愁人血泪 交相迸。 ——洪生《长生殿》
二、追溯—昆曲的来历
1、顾坚和“昆山腔”
学生阅读教材 内容和“资料回 放”,理解顾坚 对昆山腔出现 的贡献以及昆 曲的起源。
二、追溯—昆曲的来历 2、魏良辅改革昆山腔

昆曲传承的当代意义

昆曲传承的当代意义

昆曲传承的当代意义
昆曲作为中国传统剧种之一,历史悠久,千年传承。

从古代的宫廷盛宴,到当代的社会演出,昆曲一直保持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传统韵味。

昆曲传承有着当代意义的几个方面:
1.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昆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昆曲不仅可以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也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国独特的文化魅力。

2.培养艺术人才。

昆曲传承需要专业的培训和教育,而这些教育和培训活动,对于培养和选拔昆曲艺术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更能切实地增强国家艺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力。

3.助推传统文化复兴。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传承昆曲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

昆曲传承不仅有助于发掘现代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也能够让当代人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国粹。

4.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昆曲作为一个文化产业,通过传承和演出可以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仅能够陶冶情操,还能有效提升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

昆曲传承不仅关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更关乎当代文化弘扬与创新,是中华文
化瑰宝传承的重要一环。

因此,保护和传承昆曲是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昆曲的拯救和保护

昆曲的拯救和保护

解决措施: 昆曲教育应实行中专教育与大学教育 的衔接。 加强昆曲舞台综合艺术人才的培养。 切实解决昆曲师资不足问题。 国家还应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
资金短缺
作为“国宝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昆曲每年得到的经费仅够支付从业人员 的人头费,根本无法支付去研究、继承 和发展的费用。
剧场不足
作为舞台艺术,昆曲的生存和发展离 不开剧场。能够上演的剧场不是破烂不堪 就是不对外开放,剧团又无力租借别的剧 场,严重导致了昆曲剧场不足的状况。
们对传统艺术的想法,这是白先勇将青春版《牡丹亭》
引进高校的原因。”
“《牡丹亭》连接传统与现代,让大众欣赏传
统戏剧,这是正统、正派、正宗的演出。”白先勇说,
“我们不是迎合大众,而是做出美的东西来教育大
众。”
——根据报刊摘辑
材料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指确保非物质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 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立档、 研究、保护、宣传、弘扬、传承(特别是通过 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
中国戏曲的形成经历了由上古时期的乐春秋时期的俳优到不以百戏唐参军宋杂戏的漫长道路逐步吸收融会了诗歌舞杂技武术传奇故事说唱小说等各种艺术门类直到元杂剧戏曲才最终以独立成熟的戏剧艺术形式卓立于世界表演艺术的舞台上
《浣纱记》
《浣纱记》演出成功后,许多文人学士争 相用昆腔谱写传奇。片面追求旋律和音乐的 表现力,却牺牲了文学性和戏剧性,就成为 昆曲的致命弱点。即便如此,昆曲已有600年 的历史,有百戏之师的美誉,是我国优秀的 民族文化遗产。
中国戏曲的形成,经历了由上古时期 的乐,春秋时期的俳优,到不以百戏、唐 参军、宋杂戏的漫长道路,逐步吸收融会 了诗、歌、舞、杂技、武术、传奇故事、 说唱、小说等各种艺术门类,直到元杂剧, 戏曲才最终以独立成熟的戏剧艺术形式卓 立于世界表演艺术的舞台上。

昆曲保护措施

昆曲保护措施

昆曲的保护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支持: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昆曲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在政策层面,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为昆曲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制度保障。

例如,2001年昆曲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后,国家原文化部制定了《文化部保护和振兴昆曲艺术十年规划》,明确了保护和振兴昆曲艺术的指导思想、基本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2.资金保障:政府对昆曲保护的资金投入也在不断加大。

例如,在昆山市,政府设立了昆曲发展基金会,并每年投入1亿元以上的资金用于昆曲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此外,政府还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用于昆曲的演出、研究和宣传推广工作。

3.传承与传播:昆曲的保护工作不仅局限于对传统剧目的保护和传承,还包括对新的昆曲剧目的创作和推广。

例如,在江苏省昆山市,当地政府通过设立“江南文化”品牌打造等举措,鼓励和支持新昆曲的创作和演出。

同时,通过开展校园巡演、社区演出等活动,将昆曲艺术普及到更广泛的观众群体中。

4.人才培养:昆曲作为一门古老的戏曲艺术,需要不断地传承和发扬。

为此,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开展昆曲人才的培养工作。

例如,设立专门的昆曲学校和培训基地,培养专业的昆曲演员和曲师。

同时,鼓励和支持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昆曲的演出和传播工作,为昆曲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

5.国际交流与合作:昆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国际价值。

政府积极推动昆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举办国际艺术节、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展示昆曲的艺术魅力,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互鉴。

昆曲的保护措施涵盖了政府支持、资金保障、传承与传播、人才培养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多个方面。

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昆曲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也为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昆曲的发展现状

昆曲的发展现状

昆曲的发展现状介绍昆曲,又被称为“中国戏曲之花”,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

它源于明代,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发展和演变,现在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和世界戏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昆曲的发展现状。

保护与传承中国戏曲在近代面临着许多挑战,昆曲也不例外。

为了保护和传承昆曲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中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

其中,以下是一些重要的举措:1.制定法律法规: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护昆曲和其他戏曲剧种。

例如,200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对昆曲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2.建设传统剧院:为了提供更好的演出环境和条件,政府在各地兴建了许多传统剧院。

这些剧院不仅是昆曲演出的场所,还是艺术家培训和交流的中心。

3.培养新人才:为了传承昆曲,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各种培训计划和项目。

年轻演员通过学习和师承,逐渐成为昆曲的接班人。

国内发展现状在中国,昆曲目前处于一个复兴和发展的阶段。

以下是国内昆曲的发展现状的几个方面:演出形式多样化昆曲演出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舞台剧形式。

现代化的音响设备、舞台效果和灯光设计被广泛应用于昆曲演出中,使得演出更加精彩震撼。

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昆曲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也是当前的一个趋势。

例如,昆曲与京剧、话剧、舞蹈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创造了独特的作品和表演形式。

国际交流与合作昆曲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在逐渐扩大。

许多昆曲团体和艺术家走出国门,参与国际艺术节和文化交流活动。

这为昆曲的推广和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网络传播和推广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昆曲在网络上的传播和推广逐渐增加。

许多昆曲演出被录制成视频,在各大视频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上分享,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国际影响力昆曲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之一,已经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以下是昆曲在国际上的几个重要影响方面:UNESCO非物质文化遗产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历史选修ⅠB模块简介

历史选修ⅠB模块简介

历史选修ⅠB模块(共2个模块):《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历史选修6)一、模块内容(一)模块概况学习本模块旨在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拓展历史视野,促进个性化发展。

本模块着重介绍具有代表性的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及其文化价值,从而在文明史的架构里呈现新的历史画面。

人类在漫长的演进历程中创造了辉煌璀璨的文化,留下了无数优秀的文化遗产。

人们以非凡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所创造的文明已经与自然和人类的精神融为一体,这是人与自然、文化与自然和谐融通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促进人类的进步,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起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在国际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了解和考察世界文化遗产是学习者面对的时代命题。

(二)内容要点1.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1)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2)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2.古代埃及的历史遗产(1)雄伟的金字塔(2)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新生(学生课外阅读内容)3.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1)雅典卫城和奥林匹亚遗址(2)古罗马城的建筑艺术成就4.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1)佛罗伦萨的文化遗产(2)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5.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1)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2)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3)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6.明清的宫殿、皇家园林和陵墓(1)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北京故宫(2)瑰丽的夏宫——颐和园(3)突显皇权的明孝陵(学生课外阅读内容)(4)宏伟壮观的明十三陵(学生课外阅读内容)7.多姿多彩的中国古城和古村落(学生课外阅读内容)8.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昆曲(1)古雅的昆曲(2)昆曲的拯救和保护9.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1)殖民罪恶的见证——戈雷岛(2)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二、学习意义1.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应具备现代社会所需的人文素养,尤其是能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结构
1:昆曲的曲文和曲牌
文人戏曲与舞台扮演紧密结合是昆曲诞生的特点。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
与断 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 家院! ——汤显祖《牡丹亭》
昆曲的诗词吸收了唐诗、宋词、元曲等 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
2:昆曲的音乐和唱腔
昆曲融诗、乐、歌、舞、戏于一炉,伴奏 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弦乐和打击乐,而这也 为后来其他戏曲继承。
昆曲《牡丹亭· 懒画眉》
“昆曲叫好不叫座”
浙江婺剧团成立于1956年。成立以来抢救、发掘 婺剧传统遗产,先后收集、记录了800多个大小剧目和 3000余首唱腔、曲牌,整理了婺剧独有的传统脸谱和 服装图样,使大量珍贵传统艺术资料得到了保存;同 时创作、改编、整理、演出了《黄金印》、《送米记 》、《三请梨花》、《雪里梅》、《断桥》、《僧尼 会》等许多优秀剧目。许多优秀婺剧剧目被制成音带、 唱片、VCD,远销全国各地并被诸多观众珍藏。随着戏 曲受众的范围越来越小,婺剧目前很不景气,观众和 演员都处青黄不接的状态,很多剧团陷入困境。
昆曲的文化价值
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具有完整表演 系统的戏剧形态。是 “国宝级的活化石”, 是“近代百戏之祖”。中国近代众多戏曲 剧种都从昆曲中直接继承了很多东西,如 角色制、剧本结构、表演程式、以至服饰、 脸谱、道具等。 素质教育 经济效益 娱乐作用 艺术借鉴 国格人格 文化独立
四、任重道远的拯救和保护任务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昆曲现在 的发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程中还有存在什么问题?
晚明至清朝乾嘉时期独霸中国剧坛两百多年.
1、昆曲的现状
1.人才匮乏 2.资金短缺
3.剧场不足
4.旋律优美,唱词艰深,不易听懂,需要 更新
你认为拯救和保护昆曲的当务之急是什么? 道理何在? 提示:拯救和保护昆曲的当务之急是加强 加深从上到下,整个中华民族对保护“人 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因为只有认 识到位,才能转化为自觉、积极保护昆曲 的实际行动,才能有效地达到目的。
昆曲的文词典雅华美,唱腔缠绵婉转、妩媚 清丽,舞姿细腻与优雅唱腔融为一体。融合了戏 曲成熟之时北方杂剧和南戏的唱腔,使“四方歌 曲必宗吴门”。明末清初,昆曲又流传到四川、 贵州和广东等地,便与各地的方言和民间音乐相 结合,衍变出众多的流派,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昆 曲腔系,成为具有全民族代表性戏曲。
3:昆曲的剧本结构
4:昆曲的舞台表演
(1)角色制——生、旦、净、末 、丑 演员组合体制
4:昆曲的舞台表演
(3)脸谱和戏装
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
1.地位
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 形态,是 “国宝级的活化石”,中国舞台艺术中集中国 文学之大成的代表品种 。是“近代百戏之祖”
三、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 其一:昆曲的曲文和曲牌 其二:昆曲的音乐和唱腔 其三:昆曲的剧本结构 其四:昆曲的舞台表演
“百戏之祖” “国宝级的活化 石”
“合—离—合,双线平行”的戏剧结构。
4:昆曲的舞台表演
(2)严格的程式化
昆曲的各个行当都在表演上形成自己的一套程式和技巧
比如扇子的使用:“文扇胸,武扇腰,丑扇肚,谋扇肩, 僧扇手心,道扇袖。”、 比如服饰、穿戴:中生——有才华的少年书生,也叫扇 子生,穿厚底靴子,穿长衫,要拿扇子。 官生——戴着官冕的行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