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技师微生物与寄生虫检验知识辅导:产气荚膜梭菌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简介
主管检验技师考试临床医学检验微生物检验讲义第13章病原性球菌及检验
病原性球菌及检验● 考点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奈瑟菌属生物学性状微生物学检查法临床意义(致病性、所致疾病)【内容讲解】普及共性,单记个性生物学性状形态与结构:革兰染色性,菌体形态,大小,排列状态,特殊结构。
培养特性:对气体需求,营养要求,最适pH值,最适温度,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生化反应:特殊生化。
抗原:分类:致病性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针对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
一、葡萄球菌属一群革兰阳性球菌,因常堆聚成葡萄串状而得名。
(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与结构G+,球形,0.5~1.5μm,呈葡萄串状成堆排列(在脓汁、肉浸液培养物中,可见单个,成对或短链排列),无鞭毛和芽胞,某些菌株能形成荚膜。
2.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最适pH为7.4,最适温度为35~37℃。
普皿:圆形、凸起、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并且不透明的菌落,直径为2~3mm。
可产生不同的脂溶性色素,如金黄色、白色、柠檬色色素。
血琼脂平板:几乎所有的葡萄球菌可产生α、β、γ和δ溶血素。
液体培养基:生长迅速呈均匀混浊状。
3.生化反应触酶试验(+);多数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及蔗糖,产酸不产气;分解甘露醇产酸、液化明胶和产生血浆凝固酶(多数致病性葡萄球菌)。
4.抗原(1)蛋白抗原:为完全抗原,有种属特异性,无型特异性。
存在于葡萄球菌的表面,结合在细胞壁的粘肽部分,具有抗吞噬作用,称葡萄球菌A蛋白(SPA)。
(2)多糖抗原:是半抗原,具有型特异性,有三种:①A型多糖抗原;②B型多糖抗原;③C型多糖抗原。
5.分类(1)《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2)古典分类法6.抵抗力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强,耐热,耐干燥,耐高盐。
是抵抗力最强的无芽胞细菌。
(二)临床意义葡萄球菌感染的特点是感染部位组织的化脓、坏死和脓肿形成。
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是引起临床感染最常见的葡萄球菌。
(1)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物质:血浆凝固酶;葡萄球菌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表皮溶解毒素;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
2017年初级检验技师《微生物检验》讲义第13章病原性球菌及检验
病原性球菌及检验一、葡萄球菌属(1)分类.......................了解(2)临床意义...................熟悉(3)生物学特性.................熟练掌握(4)微生物学检验...............熟练掌握(一)生物学特1.形态与结构本属细菌革兰染色阳性,呈圆球形,直径0.5~1.5μm,不规则排列,形似葡萄串状,在脓汁或液体培养基中,可呈单个、成对或短链排列。
无鞭毛和芽胞,某些菌株能形成荚膜。
2.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
最适pH为7.4,最适温度为35~37℃。
在普通琼脂平板上经37℃24~48h培养,可形成圆形、凸起、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不透明菌落,直径为2~3mm。
可产生不同的脂溶性色素,如金黄色、白色、柠檬色色素。
葡萄球菌可产生α、β、γ和δ溶素。
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迅速、呈均匀混浊状。
3.生化反应本属菌触酶试验阳性,多数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及蔗糖,产酸不产气。
致病性葡萄球菌一般能分解甘露醇产酸、液化明胶和产生血浆凝固酶。
4.抗原葡萄球菌的抗原包括蛋白抗原和多糖抗原。
(1)蛋白抗原:为完全抗原,有种属特异性。
存在于葡萄球菌的表面,具有抗吞噬作用,称葡萄球菌A蛋白(SPA)。
(2)多糖抗原:是半抗原,具有型特异性。
协同凝集试验5.分类(1)《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1986)据DNA及表型特征等将葡萄球菌分为19个种。
继之,各国学者又从人和动物中检出数种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新种,共27种。
(2)古典分类法:根据其产生色素的不同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和柠檬色葡萄球菌。
1965年,葡萄球菌国际分类委员会将葡萄球菌分为凝固酶阳性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CNS常包括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
6.抵抗力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强,耐热,耐干燥,耐高盐,是抵抗力最强的无芽胞细菌。
(二)致病性1.侵袭性疾病⑴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如毛囊炎、疖、痈等;⑵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脓毒血症、骨髓炎、心内膜炎、脑膜炎等;⑶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肺炎、肺炎、脓胸等;⑷医院内感染。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微生物学检验(四)
临床医学检验技士-微生物学检验(四)(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一(总题数:50,分数:50.00)1.下列哪种不是肠道的正常菌群( )∙A.大肠埃希菌∙B.肠球菌∙C.厌氧菌∙D.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E.变形杆菌(分数:1.00)A.B.C.D. √E.解析:2.近几年病原微生物的不断发现给传染病防治敲响了警钟,有些新发传染病已经成为对人类危害最为严重疾病,相关的新发现的微生物病原及发现时间为( )∙A.在1976年首先在美国费城分离出的军团菌∙B.1983年从慢性胃炎病人活检标本中分离出的幽门螺杆菌∙C.1992年自印度的霍乱流行中分离出的非01群霍乱弧菌0139fllt清型新流行株∙D.1981年首先在美国发现的HIV∙E.以上都是(分数:1.00)A.B.C.D.E. √解析:3.下列哪一项不是埃希菌属的培养特性( )∙A.兼性厌氧或需氧∙B.营养要求不高∙C.菌落湿润、光滑、灰白色∙D.菌落为直径2~3mm中等大小∙E.在液体培养基中呈现沉淀生长(分数:1.00)A.B.C.D.E. √解析:4.肠杆菌科的细菌血清学分群和分型的依据是( )∙A.O抗原和H抗原∙B.K抗原和Vi抗原∙C.O抗原和Vi抗原∙D.K抗原和H抗原∙E.Vi抗原和H抗原(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肠杆菌科的细菌抗原构造复杂,包括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表面抗原(Vi抗原和K抗原)。
O抗原和H抗原是肠杆菌科的细菌血清学分群和分型的依据。
表面抗原为包绕在O抗原外的不耐热的多糖抗原,可阻断O抗原与相应的抗体之间的反应,加热处理能破坏其阻断作用。
5.伤寒沙门菌引起伤寒症状,除伤寒沙门菌外的其他致菌性沙门菌能够引起食物中毒。
沙门菌属中引起食物中毒最常见的菌种为( )∙A.鼠伤寒沙门菌∙B.肠炎沙门菌∙C.鸭沙门菌∙D.猪沙门菌∙E.伤寒沙门菌(分数:1.00)A. √B.C.D.E.解析:6.下列肠道致病菌在DNA水平与鼠疫耶尔森菌具有高度同源性的是( )∙A.痢疾志贺菌∙B.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C.假结核耶尔森菌∙D.鼠伤寒沙门菌∙E.霍乱弧菌(分数:1.00)A.B.C. √D.E.解析:7.流行性出血热主要引起下列哪个脏器的损害( )∙A.肝脏∙B.肾脏∙C.脾脏∙D.肺脏∙E.心脏(分数:1.00)A.B. √C.D.E.解析:8.下列哪一项不是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特征( )∙A.25℃培养时动力阳性∙B.37~C培养时动力阴性∙C.具有嗜冷性∙D.脲酶阳性、H2S阴性∙E.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仅对人致病(分数:1.00)A.B.C.D.E. √解析:[解析]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茵对人和动物都有感染性,属人畜共患病原菌之一。
产气荚膜梭菌
• 不能发酵甘露糖或水杨酸。 • 能液化明胶,产生硫化氢。不能消化已凝
固蛋白质和血清。
产气荚膜梭菌
第8页
四、致病性
• 各种外毒素 肠毒素 • 侵袭性酶:卵磷脂酶、纤维蛋白酶、透明
质酸酶、胶原酶
• 分为A、B、C、D、E 五种毒素型 • A型引发气性坏疽和食物中毒 • C型引发坏死性肠炎
培养特征
• 42°C最适宜 生长活跃 代谢快 速
✓血琼脂平板: 双层溶血环:内环完全溶血 外环不完全溶血
✓ 牛奶培养基: 汹涌发酵(stormy fermentation)
第4页
产气荚膜梭菌
第5页
产气荚膜梭菌
第6页
• 蛋黄琼脂平板:乳白色浑浊圈 Nagler反应
产气荚膜梭菌
第7页
三、生化特征
产气荚膜梭菌
第9页
产气荚膜梭菌
五、所致疾病
✓ 气性坏疽:
A型菌及其它梭菌引起 以组织性坏死、气肿和全身中毒为特征。 潜伏期短,发病快速,病情险恶。
✓ 食物中毒:
由产生肠毒素A型菌引发 食入被大量细菌污染食物。 猛烈腹绞痛,腹泻。无热,无恶心呕吐可 自愈。
✓ 坏死性肠炎
由C型菌所致
第10页
气性坏疽
C.perfringens
产气荚膜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
第1页
生物学性状 生化特征 致病性 诊疗 防治
产气荚膜梭菌
第2页
一、生物学性状
• G+ 两端平齐粗大杆菌 • 专性厌氧 • 无鞭毛
体内可形成显著荚膜 • 芽孢椭圆形,
小于菌体,位于次级端 • 单独或成双排列,有时呈短链状
产气荚膜梭菌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产气荚膜梭菌
观察接种点的变化。产气英膜梭菌产生卵磷脂酶,分
解卵黄中的卵磷脂,接种点的底部及周围形成乳白色
的混浊带。
医学ppt
17
产气荚膜梭菌的检验
菌数计算 根据黑色菌落的计数和确证试验的结果,
计算每克(毫升)食品检样的含菌数。
例如:10-4稀释液的平板长有黑色菌落100个, 而供做确证试验的10个菌落中有7个被确证为
医学ppt
4
产气荚膜梭菌纯培养的镜下形态 医电学镜ppt 下的产气荚膜梭菌(C.perfringens)5
产气荚膜梭菌的生物学性状
2.培养特性 生长活跃,代谢迅速。 血琼脂平板:双层溶血环(靶形溶血)
内环完全溶血 外环不完全溶血 含铁牛奶培养基: “汹涌发酵” (stormy fermentation)
2.食物中毒 食入被大量细菌污染的食物(肉类) 临床表现:剧烈腹绞痛、腹泻;可自愈
3.坏死性肠炎
医学ppt
返回
10
三、产气荚膜梭菌的流行病学
在世界各地出现,但血清型分布不同。 可以引起地区性流行,也有散发性报道。 中毒最常发生于儿童和老人。 多发生在夏、秋季。
医学ppt
返回
11
四、产气荚膜梭菌的检验
设备和材料
冰箱:0 ℃-4℃。 恒温培养箱:36℃士1℃ 恒温水浴锅:46℃士1℃ 显微镜:10×~100 × 均质器或灭菌乳钵
厌氧培养装置:常温催化除氧式或碱性焦性没石子酸除氧式
灭菌吸管:1mL(具0.01mL刻度),10mL(具0.1mL刻度) 灭菌试管:16mmX160mm 灭菌平皿:直径90mm 灭菌锥形瓶:500mL
医学ppt
12
产气荚膜梭菌的检验
培养基和试剂
1.疱肉培养基:GB/T4789.28-2003中4.67 2.亚硫酸盐一多粘菌素一磺胺嘧啶琼脂(SPS) :
产气荚膜梭菌中毒完整版
产气荚膜梭菌中毒完整版一、产气荚膜梭菌的概述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革兰阳性粗大杆菌,两端钝圆,长度约为4—6 微米,宽度为1 微米。
其芽孢为卵圆形,位于菌体中央或接近极端。
在分类方面,产气荚膜梭菌根据产生毒素的种类可分为A、B、C、D、E、F 六型,其中A、C 和F 型对人类具有致病性。
这种细菌的生存环境较为广泛。
它常见于自然界的水源、土壤、尘埃中,能以10^7 - 10^9/ml(g )的数量作为正常菌群存在于人肠道内。
此外,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厌氧菌,但其对厌氧的要求并不严格。
在37°C、20°C 的环境中可生存2 小时左右,而在冷冻环境中能长期存活。
它还能在牛乳培养基中分解乳糖,产生大量酸和气体,展现出显著的“汹涌发酵”现象。
同时,产气荚膜梭菌主要通过创伤进入人体并致病,也能经消化道危害人体,引起多种疾病。
二、致病机制(一)毒素种类及作用产气荚膜梭菌能产生多种毒素,其中α毒素是一种卵磷脂酶,能分解卵磷脂,破坏人和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引发溶血、组织坏死以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血管通透性增高和水肿。
β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主要作用于肠道的运动神经,具有坏死功能。
ε毒素则具有坏死和致死的作用。
这些毒素的协同作用,使得产气荚膜梭菌具有强大的致病性。
例如,在气性坏疽中,α毒素发挥着关键作用,它能够破坏组织细胞,导致局部组织的严重损伤和坏死。
在食物中毒病例中,毒素的作用可能导致胃肠道症状,如腹痛、腹泻等。
(二)侵袭性酶的影响产气荚膜梭菌产生的侵袭性酶包括胶原酶、透明质酸酶、蛋白酶等。
胶原酶能分解肌肉和皮下的胶原组织,导致组织崩解;透明质酸酶能分解细胞间质透明质酸,破坏细胞间的连接,有利于细菌和毒素的扩散;蛋白酶则能分解蛋白质,进一步破坏组织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当产气荚膜梭菌侵入人体组织后,这些侵袭性酶迅速发挥作用。
它们共同溶解组织,造成组织坏死,并产生大量气体,导致组织气肿。
气肿会压迫周围的软组织,阻碍血液供应,加重肌肉坏死。
带你认识产气荚膜梭菌
带你认识产气荚膜梭菌产气荚膜梭菌是革兰阳性粗大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水源、土壤、尘埃中,能以107~109/ml(g)的数量作为正常菌群存在于人肠道内。
长期以来产气荚膜梭菌一直仅被认为是创伤感染病原菌,会感染伤口引起气性坏疽,死亡率高达30%。
其中60%~80%的气性坏疽是A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
直到1945年,才证实本菌可经消化道对人体产生危害,亦为食源性病原菌。
一、特性革兰阳性大杆菌。
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菌体两端钝圆,卵圆形芽孢位于菌体中央或次级端,不膨出菌体,但有些菌株在一般的培养条件下很难形成芽孢。
无动力。
在人和动物活体组织内或在含血清的培养基内生长可能形成荚膜。
产气荚膜梭菌按其产生毒素的种类分为A、B、C、D、E 5个型,A型和C型与人类致病有关,其中A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人类气性坏疽和食物中毒。
二、产气荚膜梭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发病机制耐热性产气荚膜梭菌芽孢感染的肉、禽等生食品,虽经烹制加热,但因芽孢耐热,部分残留的芽孢反而受到“热刺激”促进其发芽,并在较高温度长时间储存(即缓时冷却)的过程中,芽孢发芽形成大量的繁殖体并生长、繁殖。
随食物进入肠道的繁殖体在肠道中容易再形成芽孢,同时产生肠毒素聚集于芽孢内,当菌体细胞自溶和芽孢游离时,肠毒素释放出来,引起中毒。
三、产气荚膜梭菌引起食物中毒的临床症状产气荚膜梭菌引起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有两种。
由A型菌引起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部痉挛性疼痛、胀气、腹泻,呕吐症状较少,不发热。
C型菌β毒素引起的疾病较为少见,但症状比较严重,有剧烈腹痛、腹泻、肠黏膜出血性坏死,引起坏死性肠炎,病死率高达40%。
四、产气荚膜梭菌引起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有明显的季节性,夏秋季为最多。
与性别、年龄无关。
多发生于集体用餐者,或广泛散发于进食同一原因食品的人群中。
潜伏期一般为8~24h,48h后症状缓解,除老幼体弱者外,一般预后良好。
中毒食品主要是含蛋白质的食品,多为同批大量加热烹煮后在较高温度下长时间(数小时)缓慢冷却且不再经加热而直接供餐的肉制品和其他菜肴与汤汁。
2024版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产气荚膜梭菌ppt教案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产气荚膜梭菌ppt教案•引言•产气荚膜梭菌生物学特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产气荚膜梭菌检验流程及操作规范•实验室安全与防护措施•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演示引言课程背景与目的背景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卫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微生物污染是其中重要的问题之一。
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了解产气荚膜梭菌等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和检测方法。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是研究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其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影响的学科。
定义研究内容重要意义包括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来源、生长繁殖条件、代谢产物及毒素的形成等。
对于保障食品安全、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030201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概述产气荚膜梭菌简介生物学特性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能形成芽孢,具有厌氧生长的特性。
分布与污染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常见于土壤、水、动物肠道等环境,也可通过食品加工过程污染食品。
危害产气荚膜梭菌在食品中生长繁殖可产生多种有害代谢产物,如气体、毒素等,导致食品腐败变质,严重时还可引起食物中毒。
产气荚膜梭菌生物学特性形态与结构形态产气荚膜梭菌为革兰氏阳性粗大杆菌,两端钝圆,单个或成双排列,偶见链状。
结构菌体有荚膜,无芽孢,在体内可形成卵圆形芽孢,芽孢位于菌体中央或近端,芽孢直径不大于菌体。
生长条件与培养基生长条件产气荚膜梭菌为厌氧菌,生长适宜温度为37℃,pH值为7.0~7.5。
培养基在血平板上菌落较大、灰白色、不透明,边缘呈锯齿状,多数菌株有双层溶血环,内环是θ毒素的作用,而外环不完全溶血是a 毒素所致。
生理生化特性代谢产气荚膜梭菌能分解肌肉和结缔组织中的糖,产生大量气体,导致组织严重气肿,继而影响血液供应,造成组织大面积坏死。
生化反应产气荚膜梭菌可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乳糖及蔗糖,产酸产气;不发酵甘露醇、卫矛醇和侧金盏花醇;液化明胶,产生H2S,吲哚和动力。
产气荚膜梭菌检验标准操作程序
产气荚膜梭菌检验标准操作程序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是一种产生有毒代谢产物的革兰氏阳性厌氧菌,常见于土壤、粪便和人体肠道中。
其毒素可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和其他感染性疾病,因此对产气荚膜梭菌的监测和检验至关重要。
1.引言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广泛分布且致病力强的细菌,在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卫生标准,需要对食品、环境和临床标本中的产气荚膜梭菌进行检验。
本文将介绍产气荚膜梭菌检验的标准操作程序,并探讨其中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2.标本采集在进行产气荚膜梭菌检验之前,首先需要采集样本。
对于食品样品,可以直接将样品取样放入含有富集培养基的袋子中。
对于环境样品和临床样本,应当使用消毒的采样器具采集,并立即送至实验室进行处理。
3.富集培养采集到的样品需要进行富集培养,以增加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
将样品转移到含有适当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利用合适的条件(如温度、气氛)进行培养。
通常,产气荚膜梭菌在厌氧条件下生长较好,因此富集培养应当在无氧或低氧环境中进行。
4.筛选经过富集培养后,需要进行筛选,以确定样品中是否存在产气荚膜梭菌。
常用的方法包括置换培养、差异培养和生化试剂检验。
通过观察菌落形态、产气能力和代谢产物等指标,可以初步筛选出产气荚膜梭菌。
5.鉴定对于筛选出的潜在产气荚膜梭菌菌株,需要进行进一步的鉴定。
主要包括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检验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通过对其细胞形态、营养需求和基因序列等特征的分析,可以准确鉴定产气荚膜梭菌。
6.毒素检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机制是其产生的毒素。
因此,在检验过程中,还需要对样品中的毒素进行检测。
常用的方法包括毒素中和试验、免疫测定和PCR检测。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确定样品中毒素的种类和含量。
7.结果分析最终,根据样品中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和毒素水平,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
根据相关标准和法规,确定样品是否符合卫生安全要求。
产气荚膜梭菌
C.perfringens
● 产气荚膜梭菌旧名魏氏梭菌(C. welchii)或产气荚 膜杆菌(Bacillus per fringens),在自然界分布极广,可见 于土壤、污水、饲料、食物、粪便以及人畜肠道等中。 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多种严重疾病。
●产气荚膜梭菌是临床上气性坏疽病原菌中最多见 的一种梭菌,因能分解肌肉和结缔组织中的糖,产生大 量气体,导致组织严重气肿,继而影响血液供应,造成 组织大面积坏死,加之本菌在体内能形成荚膜,故名产 气夹膜梭菌。
实验动物以小鼠最易感染,以液体培养物0.1-1.0mol/L肌注或皮下注射,常 在12-24小时引起死亡。
6.微生物诊断
●主要依靠细菌分离鉴定,各型所致的疾病,均因为细菌在肠道内产生毒素所致,细菌本身不一定侵入机体, 同时正常畜禽肠道内也存在此菌,在非本菌致死的动物也容易在死后本菌的感染,因此从病料中检出此菌也 不能说明他就是病原。所以当分离到毒力强大的此菌时才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生物学特征
形态:G+ 两端平齐的粗大杆菌,单个或成双排列,偶见链状;无鞭毛。 大小:大小(1~1.5)μm×(3~5)μm。 芽孢:卵圆形位于菌体中央或近端,直径大于菌体的直径,有的菌株难形成芽胞。 荚膜:在人和动物活体组织内,或在含血清的培养基内生长时可形成荚膜。
2.培养特性
●不严格的厌氧 ●普通营养琼脂上可生长,若加入葡萄糖、血液则生长更好。 ●适宜生长温度为37—47℃。 ●生长和繁殖速度极快,在适宜条件下8min/代。 ●在45℃高温下可进行快速分离纯培养,每培养3—4h传种1次,
*由于发酵乳糖,菌落周围的培养基颜色发
生变化。
*本菌不消化牛奶,不分解游离脂肪,菌落
周围不出现透明环及虹彩层(肉毒梭菌可形 成)。
GB产气荚膜梭菌检测
2
《GB 4789.13—2012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产气荚膜梭菌 检验 》
3
《GB 4789.13—2012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产气荚膜梭 菌检验 》解决方案
用途 样品制备 GB中的名称 1%蛋白胨水 OXOID的英文名称 Peptone Bacteriological OXOID的中文名称 细菌学蛋白胨 OXOID货号 LP0037B
计数培养
Perfringens Agar 胰胨-亚硫酸盐-环丝 Base (TSC/SFP) 氨酸(TSC)琼脂 Perfringens(TSC) Supplement 液体硫乙醇酸盐培养 Thioglycollate Medium 基(FT)
产气荚膜梭菌 CM0587B TSC/SFP 琼脂基础 产气荚膜梭菌TSC 添 SR0088E 加剂 硫乙醇酸盐培养基 CM0173B CM0173T
GB 产气荚膜梭菌检测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
•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是革兰氏阳性杆状厌氧 菌,因能分解肌肉和结缔组织中的糖 类而产出大量气体以及可以在体内能 形成荚膜而得名。 • 严格厌氧,对营养要求不高,厌氧培 养中生长繁殖极快。 • 此菌多以芽胞形式广泛分布于土壤、 人及动物肠道中。引起食物中毒的食 品大多是畜禽肉类和鱼类食物,牛奶 也可因污染而引起中毒。
确认试验
革兰氏染色液
Gram Stain Kit
革兰氏染色液套装
R400804ຫໍສະໝຸດ 结果观察• 培养:
典型的产气荚膜梭菌在TSC琼脂平板上为黑色菌落。
• 确证实验:
从单个平板上任选5个(小于5个全选)黑色菌落,分别接种 到FTG培养基,36℃±1℃培养18h~24h 用上述培养液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并观察其纯度。产气荚 膜梭菌为革兰氏阳性粗短的杆菌,有时可见芽孢体。 含铁牛乳培养基:暴烈发酵 缓冲动力-硝酸盐培养基:产气荚膜梭菌无动力,能将硝酸盐 还原为亚硝酸盐。 乳糖-明胶培养基:产气荚膜梭菌能发酵乳糖,使明胶液化。
临床检验技师-微生物检验(2019)讲义第十七章_厌氧性细菌及检验
第十七章厌氧性细菌及检验本章内容一、概述厌氧菌的分类厌氧菌的临床意义厌氧菌感染厌氧菌标本的采集与送检厌氧菌的分离与鉴定厌氧环境的指示二、常见厌氧菌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艰难梭菌厌氧球菌无芽胞厌氧菌厌氧菌概述一大群专性厌氧,必须在无氧环境中才能生长的细菌。
G+有芽胞的梭菌:有芽胞,抵抗力强,广泛存在,可出芽繁殖,产生多种外毒素,引起严重疾病。
G+/G-无芽胞的球菌与杆菌:人体正常菌群,可存在于口腔、肠道、上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
致病性属条件致病性的内源性感染。
厌氧菌概述——分类《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分类标准:无芽胞厌氧菌有40多个菌属,300多个菌种和亚种;而有芽胞的厌氧菌只有梭菌属,包括130个种。
据耐氧性分类(1)专性厌氧菌:是指在降低氧分压的条件下才能生长的细菌。
又分为极度厌氧菌(氧分压<0.5%,空气中暴露10min致死,如丁酸弧菌)和中度厌氧菌(氧分压为2%~8%,空气中暴露60~90min能生存,如大多数人类致病厌氧菌)。
(2)微需氧菌:能在含5%~10%CO2空气中的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的细菌,如弯曲菌属。
(3)耐氧菌:其耐氧程度刚好能在新鲜配制的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
一旦生长,暴露数小时仍不死亡,如第三梭菌、溶组织梭菌。
厌氧菌概述——临床意义及感染感染类型外源性感染:梭状芽胞杆菌属引起的感染。
内源性感染:无芽胞厌氧菌大多数是人体正常菌群,属于条件致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感染,一般不在人群中传播。
感染的危险因素:组织缺氧缺血;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某些手术及创伤易发生厌氧菌感染;长期应用某些抗菌药物;深部需氧菌感染。
感染的临床指征:感染局部产生大量气体;多发生在黏膜附近;深部外伤后继发感染;分泌物有恶臭或为暗红色;常见于长期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治疗无效的病例;镜检有细菌,常规培养阴性。
厌氧菌概述——标本的采集与送检厌氧菌概述——标本的采集与送检采集多采用针筒抽取、穿刺等,应严格无菌操作,严禁接触空气。
产气荚膜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产气荚膜梭菌是厌氧芽孢梭菌属中能引起人类严重疾病的重要致病菌。
1.生物学和病原学特点产气荚膜梭菌为厌氧革兰阳性粗大芽孢杆菌,无鞭毛,不运动,孢子卵圆,次端生,在一般培养基上稀少。
无外孢子壁,无附属丝:表面菌落直径2~5mm,圆形,有时边缘扩展、突起,呈淡灰黄色,半透明,表面有光泽,可在20~50℃生长,最适生长温度45℃,所有菌株均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乳糖及蔗糖,产酸产气;多数菌株能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能将亚硫酸盐还原为硫化物,在含亚硫酸盐及铁盐的琼脂中形成黑色菌落。
产气荚膜梭菌见图3~11。
该菌能分泌强烈的外毒素和侵袭性酶,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侵袭力,在人和动物体内可形成荚膜。
产气荚膜梭菌在自然界的土壤、水和空气中广泛存在,人和动物的肠道是其重要的寄居场所,一般各类粪便每克含量可达102~109个之多,但不经肠道感染宿主,只是污染外环境。
由于产气荚膜梭菌是正常肠道菌群的一部分,人体肠道对其无天然特异免疫力,所有人群均为易感者,以婴儿和年老体弱者病情更重。
经口食人是其主要传染途径,也可由伤口感染,夏秋季节多见。
2.致病性和临床表现产气荚膜梭菌的致病物质为外毒素、肠毒素和荚膜。
外毒素根据性质和致病性不同,分为A、B、c、D、E 5个类型,其中A型菌株是人类最重要的致病菌,外环境中的分离株80%以上属A型,此型可致气性坏疽、食物中毒和坏死性结肠炎;C、D型也是人类的病原菌,C型的部分菌株能引起人的坏死性肠炎;其他为兽类病原菌。
摄食被A型或某些C型菌株污染的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潜伏期为8~24h,发病时下腹部剧烈疼痛、腹泻,但为自限性感染,一般1~2d内可自愈,老弱患者和营养不良儿童偶可致死。
另一种食物中毒的表现是坏死性肠炎,由C型菌β毒素引起,潜伏期不到24h,起病急,有剧烈腹痛、腹泻,肠黏膜出血性坏死,粪便带血,可并发周围循环衰竭、肠梗阻、腹膜炎等,病死率高达40%。
3.食品安全危害产气荚膜梭菌在污水、土壤、垃圾、人和动物的粪便以及食品中均可检出,土壤中的检出率达100%。
产气荚膜梭菌及检验
产气荚膜梭菌及检验一、流行病学产气荚膜梭菌为厌氧芽胞菌,是引起食源性胃肠炎最常见的病原之一。
可引起典型的食物中毒、爆发。
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疾病为魏氏梭菌中毒。
患者临床特征是剧烈腹绞痛和腹泻。
摄食被本菌污染的食品后8�22小时开始发病。
在食品中该菌数量必须达到很高时(1.0×107或更多),才能在肠道中生产毒素,病程通常在24小时内,但某些个体的不显著症状可能会持续1�2周,已报导有少数病人因脱水和其它混合感染而导致死亡。
据美国人类卫生教育福利部报导魏氏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美国占细菌性食物中毒的30%左右,另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估计每年因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约近1万人,其中大约只报导1200例,暴发约20起,大量的暴发和少量的发病都与公共饮食有关。
例如:学校的自助食堂和护理病房,产气荚膜梭菌中毒最常发生于儿童和老人。
产气荚膜梭菌广泛分布于环境中,经常在人和许多家养及野生动物的肠道中发现该细菌的芽胞长期存在于土壤和沉淀物中,从牛肉、猪肉、羔羊、鸡、火鸡、焖肉、红烧蔬菜,炖肉和肉汁中分离的产气荚膜梭菌,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大多是畜禽肉类和鱼类食物,牛奶也可因污染而引起中毒,原因是因为食品加热不彻底,使芽胞在食品中大量繁殖所致,此外不少熟食品,由于加温不够或后污染而在缓慢的冷却过程中,细菌繁殖体大量繁殖并形成芽胞产生肠毒素,其食品并不一定在色味上发现明显的变化,人们在误食了这样的熟肉或汤菜,就有可能发病。
产气荚膜梭菌易于形成芽胞,芽胞的热抵抗力很强,由患者粪便中分离的芽胞能耐受100℃,1�5小时的加热。
除了具有形成芽胞及耐热等特点之外,生化性状,毒素及酶的特异性等,同其它魏氏梭菌是一致的。
产气荚膜梭菌检验
GB 4789.13-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产气荚膜梭菌检验★方法修订★检验方法一、流行病学产气荚膜梭菌是人类气性坏疽的主要病原菌。
1892年,美国病理学家W.H.韦尔奇等自尸体分出本菌,故又称魏氏梭菌。
本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人和动物的肠道以及动物和人类的粪便中,会散发臭味。
常因深部创伤而感染。
有些菌株产生肠毒素,可引起食物中毒。
一、流行病学产气荚膜梭菌为厌氧芽胞杆菌,是引起食源性胃肠炎最常见的病原之一。
可引起典型的食物中毒爆发。
临床特征是患者剧烈腹绞痛和腹泻。
摄食被本菌污染的食品后8~22 h开始发病。
一、流行病学在食品中该菌数量必须达到很高时(1.0×107或更多),才能在肠道中生产毒素,病程通常在24小时内,但某些个体的不显著症状可能会持续1~2周,已报导有少数病人因脱水和其它混合感染而导致死亡。
一、流行病学据报道魏氏梭菌食物中毒在美国占细菌性食物中毒的30%左右。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最新统计数据表明,每年美国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人数在250,000左右,其中大约只报告1200例,暴发约20起,其中约有十人死亡,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2亿美元左右。
一、流行病学大量的暴发和少量的发病都与公共饮食有关。
例如:学校的自助食堂和护理病房,产气荚膜梭菌中毒最常发生于儿童和老人。
一、流行病学产气荚膜梭菌广泛分布于环境中,经常在人和许多家养及野生动物的肠道中发现。
该菌的芽胞长期存在于土壤和沉淀物中,从牛肉、猪肉、羔羊、鸡、火鸡、焖肉、红烧蔬菜,炖肉和肉汁中,可以分离产气荚膜梭菌。
一、流行病学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大多是畜禽肉类和鱼类食物,牛奶也可因污染而引起中毒,原因是因为食品加热不彻底,芽胞在食品中大量繁殖所致。
一、流行病学此外,不少熟食品,由于加温不够或后污染而在缓慢的冷却过程中,细菌大量繁殖并产生肠毒素,其食品并不一定在色味上发现明显的变化,人们在误食了这样的熟肉或汤菜,就有可能发病。
产气荚膜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
• 生物学特性 • 鉴定依据 •致病力 • 药敏试验 • 临床意义 • 防治原则
生物学特性 形态特征:
•涂片革兰染色:革兰阳性粗短大杆菌,两端纯圆,呈单或双排列, 芽胞体于菌体中央或次极端,不大于菌体,镜下不易观察到。动 力阴性。 •在人工培养中很少形成芽胞,这是本菌的特点之一。
涂片找到粗大杆菌 产气荚膜梭菌感染
产气荚膜梭菌
•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 是一类厌氧或微需 氧的粗大芽胞杆菌,是临床上引起气性坏疽的病原菌中最多见的 一种梭状芽孢杆菌,因能分解肌肉和结缔组织中的糖,产生大量 气体,导致组织严重气肿,继而影响血液供应,造成组织大面积 坏死,加之本菌在体内能形成荚膜,故名产气荚膜梭菌。
临床意义
• 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可形成局灶性蜂窝织炎,局部或扩散性肌炎, 或最为严重气性坏疽
• 气性坏疽潜伏期短,一般仅为8-48小时,病菌产生的毒素和组织 坏死的毒性产物被吸收入血,引起毒血症、休克,死亡率高达 40%-100%。
临床意义
气性坏疽: •常继发于开放性骨折、大块肌肉撕裂及组织的严重坏死等。多见 于战伤,交通事故及各种严重创伤之后。 •本病多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厌氧菌(主要为产气荚膜梭菌)引起 的混合感染。 •本病以局部剧痛、水肿、胀气,按压有捻发音、组织迅速坏死, 分泌物恶臭,伴有全身毒血症为特征的急性感染。
产气荚膜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
学习重点:
掌握: 1.涂片找粗大杆菌的临床意义。 2.产气荚膜梭菌的鉴定流程(直接镜检、分离培养、鉴定药敏)。
熟悉: 1.产气荚膜梭菌的致病力,治疗原则。
为什么进手术室要先做涂片找粗大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