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等五大慢病医疗健康大数据示范工程在京启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467号(医疗体育类524号)提案答复的函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467号(医疗体育类524号)提案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8.27•【文号】•【施行日期】2021.08.2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疾病监测正文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467号(医疗体育类524号)提案答复的函委员您好:您提出的《关于把提高主要恶性肿瘤的早诊率、规范诊疗率及5年生存率作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绩效考核主要指标之一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一、工作现状和进展情况恶性肿瘤是危害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恶性肿瘤防治工作。
2005年以来,中央转移支付地方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先后支持农村地区、淮河流域和城市地区开展恶性肿瘤早诊早治工作,针对项目地区的高危人群开展肺癌、上消化道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肝癌等重点恶性肿瘤的早期筛查。
为进一步实施恶性肿瘤防治行动,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健康,近年来我委出台多个恶性肿瘤的诊疗规范和分级诊疗技术方案,推动恶性肿瘤的规范化诊疗,并针对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建立健全医疗费用保障机制。
2019年,我委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10部门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2019—2022年)》,力争到2022年,癌症防治体系进一步完善,危险因素综合防控取得阶段性进展,癌症筛查、早诊早治和规范诊疗水平显著提升,癌症发病率、死亡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总体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比2015年提高3个百分点。
二、关于所提建议的答复(一)关于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框架,推进医联体网格化布局管理。
一是完善基层首诊的相关制度,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远程医疗制度,出台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标准等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对口帮扶机制、职称晋升等政策;健全双向转诊和上下联动的相关制度,制定乳腺癌、甲状腺癌等20余种慢性疾病的分级诊疗技术方案及双向转诊基本原则和流程,构建各级医疗机构间的分工协作机制;推动急慢分治的相关制度,推动日间手术试点、急诊急救领域五大中心建设,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不断满足急危重症与慢性病的医疗服务需求。
通过大数据分析改善慢性疾病管理
通过大数据分析改善慢性疾病管理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大数据分析已逐渐成为改善慢性疾病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
慢性疾病是指持续时间较长、发展慢且症状复杂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这些疾病患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监护,大数据分析能够提供全面、准确的患者健康数据,进而改善慢性疾病管理。
本文将从患者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个性化管理三个方面探讨大数据分析在慢性疾病管理中的应用。
一、患者数据采集慢性疾病的管理首先需要收集患者的健康数据。
传统的数据采集方式主要依赖于患者自行记录和医生的观察,但这种方式存在着数据不全面、误差较大等问题。
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出现改变了这种情况。
通过智能穿戴设备、健康监测仪器等物联网设备,可以实时收集患者的身体指标、活动情况等信息,并将这些数据存储到云端数据库中。
同时,医疗机构可以与其他相关的健康数据源(如医疗保险数据、社交媒体数据等)进行整合,获得更全面、准确的患者健康数据。
二、数据分析获得了大量的患者健康数据后,接下来需要进行数据分析。
大数据分析可以利用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技术,从庞大的数据集中发现患者健康信息并进行分析。
例如,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不同时间段内血糖的波动规律,以及血糖与其他因素的关联性。
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血压的异常波动情况,并预测可能出现的心血管事件。
这些分析结果为医生提供了更全面、准确的患者健康信息,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疾病状况。
三、个性化管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慢性疾病管理还可以实现个性化的医疗管理。
传统的疾病管理往往是一种“一刀切”的方式,无法针对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而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人特征、疾病状态和生活习惯等,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医疗管理方案。
例如,对于糖尿病患者,根据其血糖数据分析结果,可以制定个性化的饮食和运动方案,并提供定期的监测和追踪。
这种个性化管理的方式更加符合患者的实际需求,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医疗健康健康大数据的应用
医疗健康健康大数据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大数据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医疗健康领域。
医疗健康健康大数据的应用,可以增强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提高疾病预防、治疗的效果,改善公众的健康水平以及推动医疗健康服务信息化。
一、医疗健康健康大数据的发展现状医疗健康健康大数据指的是以医疗健康数据为基础,运用大数据技术手段来分析、挖掘其中隐藏的知识和价值。
目前,医疗健康领域的健康大数据主要包括电子病历、影像资料、药品使用情况、生命体征记录等。
随着医疗信息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医疗数据被数字化并存储在信息系统中,这使得医疗健康健康大数据得以应用。
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病患者的增多,人们对于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求也不断上升,这促进了医疗健康健康大数据的应用与发展。
二、医疗健康健康大数据的应用2.1.疾病预防与控制医疗健康健康大数据可以帮助提高疾病监测、预防与控制能力。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统计,2020年全国新增癌症近420万人,占全球总增长人数的1/4。
研究显示,化学污染、负面心理因素、环境质量和饮食等因素都是导致癌症的重要原因。
而医疗健康健康大数据可以收集疾病相关数据,包含癌症的发病率和相关因素、分析因素的危险性等信息。
基于大数据技术,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识别,从而更加全面精准地进行疾病预防、控制。
2.2.临床诊疗决策支持医疗健康健康大数据可以帮助医生提高诊断、治疗的准确性。
医生们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结合医疗健康数据、电子病历以及影像资料等,来辅助诊断与治疗。
比如,在传统的医疗模式下,医生们可能会只关注患者所述的症状,而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医生们可以获得患者更多的生命体征数据如血压、脉率等,结合历史病例进行诊断与治疗,增强了医疗诊疗的准确性。
2.3.科学研究与数据分析医疗健康健康大数据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大量、多层次、多维度的数据支持。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收集、整理、分析海量、复杂的医疗健康数据,探寻慢性病发展机制、提出新的研究假设、验证现有的理论等。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高血压等慢性病营养和运动指导原则(2024年版)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高血压等慢性病营养和运动指导原则(2024年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4.06.17
•【文号】国卫办医急函〔2024〕235号
•【施行日期】2024.06.17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慢性病防控
正文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高血压等慢性病营养和运动
指导原则(2024年版)的通知
国卫办医急函〔2024〕23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提高慢性病患者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制定了高血压等4类慢性病营养和运动指导原则(2024年版)。
现印发给你们,供推广使用。
各地要充分发挥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强化慢性病防控关口前移,加强对相关慢性病患者营养和运动等非药物措施干预和指导,并加强慢性病防治相关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宣教,引导公众提高慢性病自我管理的健康意识,通过合理膳食和科学运动有效控制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减少慢性病的发生,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有关医疗卫生机构可基于文件内容,开发相应的营养和运动处方,用于临床指导。
附件:1.高血压营养和运动指导原则(2024年版)
2.高血糖症营养和运动指导原则(2024年版)
3.高脂血症营养和运动指导原则(2024年版)
4.高尿酸血症营养和运动指导原则(2024年版)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2024年6月17日。
后疫情时代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现状及大数据模式创新分析
后疫情时代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现状及大数据模式创新分析【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后疫情时代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此次问卷调查是通过浙江农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的。
研究称,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社会支持、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另外,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比如家庭代际关系、老年人的经济状况、获取信息的程度等。
为此,我们建议,应加强对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关注,提高社会支持度和生活质量,加强健康教育和信息传播,以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在后疫情发生的时代,应加强对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关注,提高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一、引言1.1项目来源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农村老年人口1.31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23.8%,分别高于城镇8.0个百分点。
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特别是农村老年人的老龄化比例日益提高。
针对十八大以来全国老龄工作取得的进展和成效,国家卫生计生委老龄司司长王海东在会上指出,“十四五”期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有望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
中国将在2035年前后进入严重老龄化阶段。
我国老年人口的规模和比重、老年赡养比、社会赡养比将在2050年前后相继走向高峰。
近年来,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农村老年人在后疫情时代的医疗问题、信息差问题、社会支持问题值得我们探究。
目前我们已经进入后疫情时代,疫情前期我们将目光更多的放在老年人的生理问题上,而后疫情时期我们更应该将重点放在心理问题上。
向他们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关心他们的精神卫生状况,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1.2相关概念界定(一)后疫情时代后疫情时代,即新型冠状病毒过去后的时代。
但并不是指疫情完全消失,而是面对不可避免的境外输入以及季节性发作等的情况,仍有小波疫情反复,但总体相对平稳的时代。
(二)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百分比相应增长的动态。
2024年慢病管理工作计划(4篇)
2024年慢病管理工作计划摘要:慢性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健康挑战,其持续增长对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有效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升居民的健康水平,本文提出了2024年的慢病管理工作计划。
该计划主要包括完善慢病管理机制、加强慢病宣传教育、推进慢病筛查和早期干预,以及加强慢病数据监测和评估等方面的措施。
通过全面而有针对性的慢病管理工作,预计在2024年取得显著的成效,有效减少慢病的发病和死亡,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
一、完善慢病管理机制1.1建立健全慢病管理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慢病管理责任和任务。
1.2加强慢病管理人员的培训和专业技能提升,提高其慢病管理能力和水平。
1.3建立慢病管理网络,实现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
二、加强慢病宣传教育2.1开展慢病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慢病的认知和了解,增强自我管理的能力。
2.2推广慢病健康教育课程,普及慢病防控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
2.3加强对特定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等)的慢病宣传教育工作,关注他们的特殊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三、推进慢病筛查和早期干预3.1开展慢病筛查工作,及早发现和诊断慢病,为患者提供早期干预和治疗。
3.2推行健康体检,提供慢病风险评估和个性化的健康建议,引导居民改善生活方式,控制慢病风险因素。
3.3加强慢病管理团队的建设,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帮助患者实现疾病稳定和康复。
四、加强慢病数据监测和评估4.1建立完善慢病数据监测和评估系统,定期收集和分析慢病管理的相关数据和指标。
4.2制定慢病管理的绩效评估标准,对各级医疗机构和慢病管理团队进行评估和考核。
4.3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慢病管理的精准化和个性化水平,实现健康数据的精准管理和利用。
五、加强慢病管理研究和创新5.1开展慢病管理的前沿研究,探索慢病防控的新方法和新技术,提升慢病管理的科学性和智能化。
中国健康大数据、慢性病数据及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资料整理版
慢性病是指不构成传染、 具有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伤害的疾病的总称。
一旦防治不及, 会造成经济、生命等方面的危害。
慢性病的危害主要是造成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的伤害,易造成伤残,影响劳动能力和 生活质量,且医疗费用极其昂贵,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 改变,这也给居民健康带来了不少问题,其中慢性病患病率及死亡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健康大数据不容乐观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居民生活方式、生态环境、食品 安全状况等对健康的影响逐步显现, 慢病发病、 患病和死亡人数不断增多, 群众疾病负担日 益沉重。
慢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据 报导,国内慢病约占疾病死亡率的 86%、占疾病负担的 76%)。
中国巨大的慢病市场也引来药企巨头加速布局。
我国老年人口已达2.49 亿人,随着老龄 化的加剧, 由慢性疾病所带来的经济负担将进一步加重。
数据显示, 我国慢病导致的死亡已 经占到总死亡的 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 70%。
全国约有 2.4 亿成人高血压患者,其中血压控制达标的仅有 3740 万人,占比约 15.3%, 而这一比例在美国为 51.9%。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2-2026 年中国慢性病用药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显示:目前国内慢病人数达两三亿,仅高血压一项人数高达 2.66 亿,还有五六个亿的后备 军。
《中国国民健康与营养大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 70%国人有过劳死危 险, 76%的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 20%国人患慢性病,慢性病死亡率占 86%。
中国国民健康与营养大数据脂肪肝患者约 1.2 亿人平均每 10 秒就有一个人罹患癌症平均每 10 秒就有一个人罹患糖尿病平均每 30 秒,至少有一个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1.2 亿 10 秒 30 秒 30 秒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据统计,我国国民患疾病呈现年轻化趋势。
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管理办法-慢病中心-中国疾病预防
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全面做好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建设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示范区建设的目标是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强化政府责任,创造和维护健康的社会环境,培育适合不同地区特点的慢性病综合防控模式,总结推广经验,引领带动全国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降低因慢性病造成的过早死亡,有效控制慢性病疾病负担增长,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第三条示范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机制。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发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提供全人群生命全周期的慢性病防治管理服务,推进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
坚持突出特色创新,促进均衡发展,整体带动区域慢性病防治管理水平提升。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县级和城市区级行政区划,包括行政独立、参照县级行政区划管理的区域。
第二章具体目标第五条政策完善。
健全完善政府主导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协调机制,多部门协同配合,统筹各方资源,加大政策保障,在政策制定、组织管理、队伍建设、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充分支持,在环境治理、烟草控制、健身场所设施建设等慢性病危险因素控制方面采取有效行动。
第六条环境支持。
示范区建设与卫生城市、健康城市、文明城市建设等紧密结合,建设健康生产生活环境,优化人居环境。
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文化、科教、休闲、健身等功能,向家庭和个人就近提供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服务,构建全方位健康支持性环境。
第七条体系整合。
构建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体系完整、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上下联动的整合型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积极打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二级及以上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慢性病防控机制,建立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机制,推进慢性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
第八条管理先进。
提供面向全人群、覆盖生命全周期的慢性病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全程管理服务,开展健康咨询、风险评估和干预指导等个性化健康干预。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2017年北京市卫生计生工作要点的通知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2017年北京市卫生计生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7.06.19•【字号】京卫发〔2017〕3号•【施行日期】2017.06.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2017年北京市卫生计生工作要点的通知京卫发〔2017〕3号市中医局、市医管局,各区卫生计生委,市卫生计生委机关各处室,各三级医院,各直属单位:《2017年北京市卫生计生工作要点》已经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主任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7年6月19日2017年北京市卫生计生工作要点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是贯彻落实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的重要一年。
北京市卫生计生工作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两次视察北京时的重要讲话和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按照2017年市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紧紧围绕首都城市功能战略定位,以推进健康北京建设为主线,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疏解非首都功能为重点,优化医疗服务供给,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公共卫生保障,强化医疗服务监管,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居民健康,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一、全力推进健康北京建设全面贯彻全国和北京市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及新形势下卫生与健康工作新方针,落实《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北京市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实施《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北京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
根据主要任务分解落实工作职责,制定印发《北京市促进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2017年度行动计划》,从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和发展健康产业五个方面推进96项主要行动措施。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181号(医疗体育类463号)提案答复的函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181号(医疗体育类463号)提案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8.20•【文号】•【施行日期】2021.08.2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慢性病防控正文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181号(医疗体育类463号)提案答复的函委员您好: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完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健康管理工作机制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一、工作现状和进展情况《“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30年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
近年来,国家加快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持续推进医疗联合体、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分工协作、上下联动、优势互补的慢性病防治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我委依托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以及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筛查与综合干预等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借力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推进,积极探索慢性病健康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先后制定《中国高血压健康管理规范(2019)》《中国糖尿病健康管理规范(2020)》等相关规范,完善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内容与流程,为推进全流程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奠定了基础。
二、关于所提建议的答复(一)关于建立患者早期主动监测发现机制。
从人群监测来看,我国已建立较为完善的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体系,并将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糖尿病患病情况纳入监测内容,可以获得具有省级代表性的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数据,掌握全国和各省成人高血压、糖尿病流行情况。
从个体筛查来看,《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全面落实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加强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的规范管理”的工作要求,目前血压测量、血糖检测已纳入居民常规体检项目以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内容,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筛查干预被纳入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有力促进了高血压、糖尿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中国健康大数据【北京健康白皮书解析】
中国健康大数据【北京健康白皮书解析】另外,2022年京籍孕产妇死亡率为9.09/10万,同比下降25.1%;京籍婴儿死亡率为2.8‰,比2022年下降了13.7%。
主要问题:“富贵病”年轻化“健康白皮书”显示,2022年北京18~79岁常住居民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脑卒中等慢性疾病的患病率与2022年相比均有所增高。
其中,高血压患病率为33.8%,较2022年上升了11.6%;糖尿病患病率为8.9%,与2022年相比增加了3.5%。
血脂异常患病率为50.5%,这意味着一半的北京居民血脂不正常,比2022年上升了45.6%。
而且,慢性病患病的人群近年呈现年轻化趋势。
比如高血压的患病率,18~30岁男性为18.4%,30~40岁男性为31.1%。
血脂异常的患病人群中,18~30岁男性达到58.5%,30~40岁男性接近70%;18~30岁女性血脂异常患病率也达到27.4%。
膳食分析:每天少喝了200克奶方来英表示,膳食结构不合理是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及肥胖等慢性病的重要共同危险因素。
为此,今年的“健康白皮书”中新增加了对居民膳食模式的评估。
结果显示,北京城区18~79岁常住居民中,油、盐摄入偏高,食用油每人日平均摄入量为35.16克、食盐摄入量为8.98克,高于国家指定的膳食平衡标准值油25~30克、盐6克。
同时,畜禽肉类摄入偏高,统计显示,35%的人吃畜禽肉高于推荐量。
相反,北京人对奶制品、鱼虾类、大豆坚果类及水果蔬菜摄入却均不足。
统计发现,96.8%的居民摄入奶类及其制品的量低于推荐值,平均每人每天少摄入207克奶类;93.1%居民吃鱼虾偏少,平均每人每天少吃50克以上鱼虾。
视力:九成高三女生近视2022年~2022年学年度,北京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62.99%,比2022年~2022年学年度上升了3.0个百分点。
其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0.4%。
统计表明,2022年9月入学的小学一年级新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就已经达到了39.1%,其中女生达到了40.7%。
我国慢病管理的四种模式
《我国慢病管理的四种模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慢病管理作为应对慢病挑战的重要策略,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积极探索。
目前,我国形成了多种各具特色的慢病管理模式,这些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为提高慢病防控效果、改善居民健康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是我国慢病管理的基础模式之一。
该模式强调以社区为基础,整合各类资源,包括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慢病管理服务。
在社区综合管理模式中,首先建立了完善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配备了专业的医务人员,能够为居民提供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如健康体检、疾病诊断、治疗指导等。
社区还开展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组织健康交流等方式,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还注重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结合。
家庭医生与居民签订服务协议,为签约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包括定期随访、病情监测、健康指导等。
家庭医生通过与居民建立长期稳定的医患关系,能够更好地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慢病问题。
在实践中,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社区的广泛宣传和教育,居民对慢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也得到了增强。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得到提升,能够更好地满足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社区综合管理模式也为慢病患者提供了便捷的医疗服务和支持,减少了慢病患者的就医负担,提高了治疗依从性和疾病控制效果。
然而,社区综合管理模式也面临一些挑战。
社区医疗卫生资源相对有限,人员素质和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另居民的参与度和依从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需要通过更多的激励措施和个性化服务来提高居民的参与积极性。
二、医院主导的慢病管理模式医院主导的慢病管理模式是指以医院为核心,通过医院的医疗资源和专业技术优势,对慢病患者进行系统的管理和治疗。
DRG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DRG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关于DRG在中国发展的起源,大概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
医疗服务中有一个实际问题,即“如何比较出医疗服务提供者的优劣,以便作出适当的选择?”回答这个问题的最大困难在于,不同的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收治病人的数量和类型不同,难以直接比较。
为了应对这个困难,产生了“病例组合(Case-Mix)”的概念。
“病例组合”将临床过程相近和(或)资源消耗相当的病例分类组合成为若干个组别,组与组之间制定不同的“权重(Weight)”反映各组的特征。
于是,同组之间的病例可以直接比较,不同组的病例经过权重的调整后再进行比较。
至20世纪60年代,涌现出多种有风险调整功能的病例组合工具,在医疗服务管理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当数DRG。
作为众多“病例组合”中的一种,DRG分组的基本理念是:疾病类型不同,应该区分开;同类病例但治疗方式不同,亦应区分开;同类病例同类治疗方式,但病例个体特征不同,也应区分开。
而且,DRG关注的是“临床过程”和“资源消耗”两个维度,分组结果要保障同一个DRG内的病例临床过程相似,资源消耗相近。
为了实现上述分组理念,疾病类型通过疾病的“诊断”来辨别;治疗方式通过“手术或操作”来区分;病例个体特征则利用病例的年龄、性别、出生体重(新生儿病例)、其它诊断尤其是合并症、并发症等变量来反映。
从本质上讲,DRG既能用于支付管理,也能用于预算管理,还能用于质量管理,是一套“医疗管理的工具”。
国内上世纪80年代末就出现了DRG相关的介绍,并开始了DRG 的初步研究,认为国内病案承载的数据已经基本满足DRG分组需要。
经过20余年的发展,国内形成了四个主流权威版本:一是北京医疗保险协会的 BJDRG,委托北京大学开展《建立医疗信息平台和引进DRG进行PPS的探索和医疗评估研究》项目,研发后已应用到12个省市,主要侧重于费用支付,兼顾医疗质量评价,充分反映了医保管理诉求;二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和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信息中心联合制定的CN-DRG,目前应用到29个省市,主要侧重于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和质量监管,并应用于部分城市费用支付,充分反映临床实际和需求;三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司的ii CR-DRG,目前应用到7省18市县,主要面向地市级和县级医院,充分反映了基层疾病谱的特点和市县级的医院和医保管理能力,适用于新农合和城乡居民的支付和管理;四是国家卫生健康委C-DRG,2017年在深圳、三明、克拉玛依和福建省三家医院开展“三+3”C-DRG收付费改革试点,创新使用覆盖住院疾病谱的临床诊断术语和CCHI作为分组工具,基本组以临床分组为主,数据分组为辅,之后根据 31个省 1400余家医院成本和费用数据进行确定最后分组结果并确定权重,住院患者收付费一体化,并作为CHS-DRG 的观察点单位推进改革。
区域慢性病监测信息平台建设在慢病管理工作中重要性
区域慢性病监测信息平台建设在慢病管理工作中重要性【摘要】慢性病管理是当前全球性的重要健康课题,而区域慢性病监测信息平台的建设在慢病管理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篇文章首先介绍了慢性病管理的现状和区域慢性病监测的需求,接着详细分析了区域慢性病监测信息平台的功能、数据采集与分析、预防和教育的重要性、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患者管理和跟踪。
结论部分提及了区域慢性病监测信息平台的价值、未来发展方向和对患者的影响,进一步强调了该平台在慢病管理中的不可替代性。
通过这个平台,可以更好地进行慢性病的监测和管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有效减少慢性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负担。
【关键词】区域慢性病监测信息平台,慢病管理,数据采集,分析,预防,教育,医疗资源,患者管理,跟踪,价值,未来发展,影响。
1. 引言1.1 慢性病管理的现状慢性病管理是当前医疗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给社会和医疗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患有慢性病的人群数量高达2亿以上,占总人口的15%左右,其中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慢性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当前的慢性病管理工作存在着许多问题,包括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衡、患者管理不到位、预防和教育工作不够完善等。
这导致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面临诊疗困难、费用高昂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建立一个区域慢性病监测信息平台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该平台的建设,可以更好地实现对慢性病患者的全面监测和管理,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患者的就诊体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2 区域慢性病监测的需求区域慢性病监测的需求一直是慢性病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给社会公共卫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面对慢性病高发的现状下,建立区域慢性病监测信息平台成为了必然选择。
谈谈你对家庭医疗的看法
谈谈你对家庭医疗的看法在我的家乡,随着5G、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加快了数字化、智慧化的设备、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与医疗场景的融合,智慧家庭医疗也迎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智慧家庭医疗,掌控健康从被动变主动总体人均医疗资源不足,老龄化问题突出是当前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无疑加重了社会负担与家庭医疗负担。
随着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智慧家庭医疗生态逐步成型,互联网与家庭医疗健康服务的结合弥补了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问题,能够更好地应对老龄化问题,补充现有基层医疗体制的不足,同时降低社会医疗健康成本,减轻家庭医疗负担。
智慧家庭医疗,掌控健康从被动变主动家庭医疗通常是由专业的家庭医生进行。
家庭医生主要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个性化用药指导、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
家庭医生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将个体与群体健康照顾融为一体。
智慧家庭医疗,掌控健康从被动变主动不仅如此,家庭医生还包含对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全方位生命健康服务,从每个家庭成员的可能遗传疾病,慢性病、生活习惯等全面掌握该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
智慧家庭医疗,掌控健康从被动变主动一旦家庭成员出现症状,家庭医生会通过问诊、辅助医学指标分析并综合其之前健康状况,得到其目前的大致疾病判断。
如果疾病不重,则可以提供药物治疗建议。
如果疾病很重,则可通过家庭医疗健康服务进行大医院的就诊服务。
智慧家庭医疗,掌控健康从被动变主动对于高血压、三高、糖尿病等慢病群体,独居老人、减肥人群、孕妇、儿童等有特定需求的群体,家庭医疗能够根据个性化需求制定相应的慢病管理方案或健康计划,并通过主动随访,获取反馈阶段性更新健康管理方案,帮助患者更有效、更全面地达到健康管理目标。
还能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相应的上门入户服务,足不出户就能解决日常健康问题和保健需求,享受到家庭治疗和家庭康复护理等服务。
智慧家庭医疗,掌控健康从被动变主动当前,线下家庭医生服务体系中仍然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最典型的就是资源与需求难以匹配,全科医生缺口大,且短时间很难快速培养,家庭医生的服务能力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
医养结合健康产业发展规划
医养结合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规划为深入贯彻落实健康城市战略部署,统筹医疗和养老资源,推进医养结合促进健康养老发展,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根据《关于深化医养结合促进健康养老发展的意见》《健康2030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思路全面落实健康城市战略,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以健康强城建设为统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内在要求,以优势产业集群、特色产业园区、重大产业项目为抓手,围绕重点领域推动医养健康产业结合向社会化、标准化、专业化、集聚化、产业化、品牌化、融合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打造覆盖全人群、全周期、全产业链条、全生活场景的大健康产业,为大力推动医养结合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引导。
发挥在规划编制、政策制定、投入引导、行业监管、环境营造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各负其责、紧密配合、运行高效的工作机制。
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推动形成互利共赢、协调可持续的医养结合产业发展格局。
坚持创新引领。
创新服务供给和资金保障方式,充分激发各类服务主体潜力,聚焦医养健康产业关键要素,大力推进理念创新、政策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突出产业特色、整合集聚资源,培育医养结合服务知名品牌,构建健康产业高地。
坚持绿色低碳。
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按照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要求,逐步形成覆盖全体人群的绿色健康生产、服务和生活方式,让群众共享医养健康产业发展成果。
坚持品牌效应。
依托各地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按照优势互补、有序竞争,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培育和擦亮道地药材、品质地药、健康产品、健康养老、养生保健、文旅康养、休闲健身等一批知名品牌。
三、发展目标医养健康产业集群和领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现代化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医养健康产业形成内知名的生物医药高地、智慧医疗高地、健康养老高地、中医药健康产品高地和多业态融合创新高地,产业链条上下游的关键环节实现贯通,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打造一批具有显著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与相关产业跨界融合取得显著进展。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北京市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管理工作的通知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北京市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18.12.11•【字号】•【施行日期】2018.12.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慢性病防控正文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北京市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管理工作的通知各区卫生计生委,市疾控中心:为落实《北京市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进一步加强对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以下简称“慢病示范区”)的管理,推进北京市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根据《北京市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管理办法》,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的申报及复审要求(一)获得市级慢病示范区称号的区满一年后,可向市卫生健康委提交书面申请,市卫生健康委将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的要求组织好国家级慢病示范区的申报工作。
(二)获得国家级慢病示范区称号的区,要按照《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管理办法》持续开展各项工作,每年收集、汇总有关资料,按时登录国家慢病示范区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动态管理资料的填报。
国家级慢病示范区建设满五年,需按照国家要求上报复审资料,接受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复审技术评估。
二、市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的申报及复审要求(一)拟申报市级慢病示范区的区,进行区级自评后,向市卫生健康委提交申报资料,申报资料具体要求参见《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京卫疾控﹝2017﹞18号)。
市卫生健康委在收到申报资料1个月内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技术评估。
(二)市级慢病示范区每五年进行市级复审。
各市级慢病示范区应在复审当年进行自评,于10月底之前提交复审资料,复审资料具体要求同上。
市卫生健康委在接到复审资料1个月内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技术评估。
复审不合格的,限期整改后重新复验。
对于复审当年逾期不提交复审资料的,视为复审不合格,限一年整改期内重新提交。
高质量发展推动卫生健康共同富裕的嘉兴实践
嘉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孙雪芹314001【内容摘要】人民健康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首位保障,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
本文旨在通过全面梳理“十三五”以来嘉兴卫生健康工作取得的优异成果、存在的具体问题,结合实际提出针对性举措,推动率先实现卫生健康领域共同富裕。
【关键词】高质量;共同富裕;共建共享为人的全生命周期提供优质共享的公共服务,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首位保障。
多年来,嘉兴市卫生健康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保持“没有走在前列也是一种风险”的忧患意识,持续推动卫生健康改革发展,不断完善全生命周期供给机制,全市人均预期寿命已达82.82岁,婴幼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健康浙江考核连续三年考核优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连续多年位列全国、全省前列,国家卫生城市(县城)和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实现“满堂红”,公立医院绩效考核5家医院达到A等级,爱国卫生运动经验入选健康中国行动典型经验案例,全市基本健康服务均等化实现度90%以上,为嘉兴开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的典范城市新征程奠定了坚实的健康基础。
一、近年来的主要工作成效(一)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区域共享。
持续深化城市紧密型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建设,全市共建立13个医共体,包括17家县级医院和5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着力构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信息和文化共同体,撬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
2020年全市县域就诊率89.24%、基层就诊率71.04%,基层医疗机构群众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5%以上。
高标准落实首位战略,持续深化接轨沪杭,实现长三角地区卫生健康全领域合作共赢。
目前全市已与62家知名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建医疗卫生合作项目255个,每周平均有110余位专家来嘉坐诊,服务百姓逾75万人次、节约经费6亿元。
今年以来大力实施“名医到嘉”工程,柔性引进百名知名医疗专家到嘉兴,开展门诊、会诊、教学、科研等深度合作,目前已与76位专家达成合作意向(上海60位,杭州等地16位),已签约专家36位。
北京启动中医药三联动行动,严控中药饮片大处方和超量使用
北京启动中医药三联动行动,严控中药饮片大处方和超量使用北京启动中医药三联动行动,严控中药饮片大处方和超量使用为配合医耗联动综合改革,更好突出中医药特色,日前,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印发《北京中医药“改善服务、提升质量、控制费用”三联动行动方案》,在全市启动中医药“改善服务、提升质量、控制费用”三联动行动。
其中提出,要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严格控制中药饮片大处方和超量使用,完善中医非药物疗法“六控费”举措。
《方案》提出,严格控制中药饮片大处方和超量使用,原则上单剂中药饮片处方药味数平均不超过16味,剂均费用同比增长不超过10%。
完善中医非药物疗法“六控费”举措,如涉及一定疗程的治疗项目,每收取一次普通门诊医事服务费,开出的治疗次数不少于3次;患者每次治疗,使用的技术项目不超过4项;在优势病种治疗上,优先选择使用中医治疗项目。
完善中成药合理使用“单方三限”指标,同一张中成药处方开具的中成药不超过2种,同一亚类中成药只能开具1种,超出3种以上疾病的,开具的中成药最多不超过5种。
针对改善优化中医医疗服务,《方案》要求,完善具有中医特色的医患服务平台建设。
完善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模式,将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模式、中西医协同共诊模式和医针药综合治疗模式进行整合,建设专病或专症门诊。
三级中医医疗机构建设专病专症门诊不得少于5个,二级中医医疗机构不得少于2个。
大力推动中医药急诊急救技术和中药饮片在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应用的力度,遴选中医急诊优势病种制定本单位的协定处方。
针对提升中医医疗质量,《方案》要求完善单病种的质量管理制度,其中三级中医医疗机构每个临床科室开展不少于5个病种质控,二级中医医疗机构不少于3个病种。
完善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制度,建立中药饮片验收人员上岗制度,二级及以上中医医疗机构应设立中药饮片总检药师岗位。
各三级中医医疗机构应建立医联体管理中心,完善专家下基层的工作制度,每个专家团队每年巡诊次数不少于52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鼍 :盘_ : l 弄 嵩
- 一 ・ -’ 一
葺
葺 工五 £五 癣 粤 蓝菇 鼓菇 磷疑| 砖 圭- 0 蜘 畦属
毫 二 匠 :
0 ^ 明 三自 强
・・ %赫 : 貅妻
高血压等五大慢病医疗健康大数 据示范工程在京启动
奎国慢 性 痛 综 合 防控 示 范 区 建设 暨
, W A N ( W
l王 难治 , 娇 毓 娟 血 液 病 与 缺 血 性 卒 巾
P固神 经 免疫 学和 神经病 学 杂志, : …I 1 ,
中表示,慢病 防治形势仍然严峻 ,问题巢
P 体现 在 三方 面 :慢性 痛 发病 、患病 和 死
[ i ¨【 】【 1 f r 1 . ( 1 k L
~ 、 h. \ h’ h[ 、 ,
‘ 1 t h r 、 1 I
医院 医疗 帔 务能 力和 水平 ;探 索_ 『 造 性骗防
v 、l
I 2 I Z1
( ’ 1 . 1 、 I L { i t ) 2(
I 1 r
r
式 ,降 低因慢 性痛 造 成 的过 早 死亡 ,减
、 V” l 、 1 . 1 【 l 1 _ 【 ' k L ’ 、 ! l 】 l 1 4 、 3 5 ( 5 ) : 1 l t 5 2
) 1 靠昭远 脑牛 、 } ’ 危 险 因素 研 究进 展 t 1 1 訇
吨性 痛 预 防 与托 制, …H . I 州 5 4 9 5 5
r I 【 、 k t , l 】 f ) H , 3 9 ( r , 1 I 『 1 f 1 H
技 术能 力亟待 提 高 池希 望以 国 簪 } 生 病 综 合 防 控 示 范 区 连设 为抓 手 , 与 分级 诊 A v e {
班
脚
蹬
贿 蚰 黼 撇
僦
。
羞 宰中袁 嚣璺
北京 召开
0
沦坛上 ,五 大慢 病 医疗 健柬大
牧据 示 范工程 启动 , 睁 通过 可穿我设 备 、互
联网、大_ 数据的整合,探索和建立适合中国
卤卒 中 高 危 人 群 的 生 活 治 疗 与 治 疗
A I ’ . I 、 、 l _ 1 I 、 1 1 1 1 i L 、 】 i 】 1 ki r 、 . 1 1 1 1 1 A . L - t
/参譬戈I l i J 新格 局 ” 为主题 . 采 自全国 医
g c d a t t 1 l 1 l … r j ( ’ t m r " M_ l 1 ¨ g 1 ) a t l l _ I ‘ ) 【 j ,
M L 、 I 1 A (
l 4 1( 【 、A , Mt 1 7 . 1 f l ’ . 1
.
1 l I { L i l ¨ 1 ) l 1
. { I 1
疗 、 家庭 医生 签约服 务相 融合 . f 良据地 区
1 【 l I 4 UI ‘ { L 、A l l 、 t , I t I I
2 2 f 1 : 2 ( ) 7 —2
健康行 ! L 的 专 家 、业 祭代
千余 人 出缔
I l ’ ¨ L 1
tI、
I i l l f 、
爸 坛 , 旨在探 讨 如 何 连立政 府 主孚 、 多{ 合作 、专业机 构 支持 、全社 会 参与 的慢
生 病 综 合 防托 工作 机 制与 体制 ,强 化县级
¨ { t , 、 ¨ A 、 {
H~k ' …J -
_
r y 一} { I { S t L l { t y Wi t l 1 1 ( Ⅵ 1 ~
特点 .培育适 合不问地 区特点的 性嫡综
合 防控 模式 ,降低 阎慢 性痛 造 成 的过 早 死
I 5『 W 【 、 1 f
A I ) ’A 【 ’
I l { 1 { L
、f1 I '
L I 1 ki ¨、 A I I 【 1 、 、 l v K ( I \ r 【 ) I 1 po pl ‘ 【 1 t r ¨1 1 ¨‘ l d1 . 1 h L
A【 . f 、 l
2 7 1 : 3 3 9 5 -3 4 I H ,
㈠史 镐日 期: 【 I 争 1 , 日期 :! _ l I 7 - l 1 l 5 】
●
害=三_ 牯宰中幕冀皇
’ 毫: 三
r ~ 、
■
葺:王 碍 ; 锈
T 直 辖异 肯
T J A 仁 毒 髓埒覆 藐蛙 保 嚣 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