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第4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增分补课6压强差原理在化学实验中应用配套课件新人教版05044105
高三化学压强差原理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课件
例2、 有下列实验装置:如何检查装置 的气密性
加紧弹簧夹,从长 颈漏斗中加水至其 球形部分,数分钟 内液面不下降
二、防倒吸装置
通常设计化学实验时,在涉及气体 的实验中最为常见。
防倒吸装置
标准装置 安全瓶装置
考点回放97年
安全瓶b可以防止倒吸,并可以检查 实验进行时试管d是否发生堵塞.请 写出发生堵塞时瓶b中的现象.
高考化学考点突破复 习 【教育教学】 【教学课件】【教育培训】【课文教育】【课文教学】
一、气密性检查 二、防倒吸装置 三、喷泉实验 四、启普发生器原理 五、排水量气装置 六、其他应用如储气装置
一、气密性检查
1、凡是制气装置都存在气密性检 查问题
明确何时进行气密性检查? 关键是如何进行气密性检查?
b中水面会下降,玻璃管 中的水柱会上升,甚至 溢出
考点回放96年
烧瓶C的作用是什么
防倒吸!
考点回放05上海
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适合于 吸收易溶性气体,而且能防止倒吸 的是
三、 喷泉实验 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
产作用
是什么? 引发喷泉!
如果没有胶头滴管,如 何引发?
高考复习 高中 考点 试题 高考 2020 复习 教材高考 高考资料 高考复习 高三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英语 高中生物 高中地理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物理 初 中化学 初中英语 初中生物 初中地理 初中历史 初中政治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英语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中考,复习,初中,考点,试题,2019,数学,课件 PPT模板 活动策划 工作计划 策划书 工 作汇报 教育教学 教育培训 教学课件 主题教育 班会育人 教学计划 班会 课件 教学研究 模板 家长会 思想教育 小学教学 中学教学 大学教学 幼儿教学 安全教育 小升初,小考,复习,考试
压强原理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ppt 人教课标版
压强原理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一、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受 热 法
水 压 法
K
思考:下图为制取氯气的实验装置,盛放药品前, 请至少想出两种方法检验此装置的气密性?
方法一:向B、D中加水使导管口浸没在水面下,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打 开活塞K,微热A中的圆底烧瓶,D中导管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关闭活 塞K片刻后,D中导管倒吸一段水柱,B中没入液面的导管口会产生气泡。 有这些现象说明气密性良好。 方法二: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打开K,向D中加水使导管口浸没在水面下; 再从长颈漏斗加水,若D中开始产生气泡,B中长颈漏斗内液面高于广口 瓶液面且保持较长时间不变,则证明气密性良好。
导致装置内压强减小,这是产生倒吸的本质 原因。
四、防倒吸原理:
讨论3:从安全和环境角度考虑,下列装置可以用 于吸收尾气NH3的是_________ ABDEHI
1、气体补充法 2、储存液体法 3、互不相溶法 4、液面吸收法
发散思维3:
在实验室里制取某些有毒气体时,为了尽量防止毒气 逸散造成空气污染,有人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 I) 并设想用(II)或(III)两种简易装置代替(I)的b-c 部分,以求达到同样的目的。试回答:
1、气体补充法:
2、储存液体法: 3、互不相溶法: 4、液面吸收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莎士比亚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列宁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别林斯基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马克思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 ---雨果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孟德斯鸠 如果我阅读得和别人一样多,我就知道得和别人一样少。 ---霍伯斯[英国作家] 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克尼雅日宁[俄国剧作家・诗人] 要学会读书,必须首先读的非常慢,直到最后值得你精读的一本书,还是应该很慢地读。 ---法奇(法国科学家) 了解一页书,胜于匆促地阅读一卷书。 ---麦考利[英国作家] 读书而不回想,犹如食物而不消化。 ---伯克[美国想思家] 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书等于废纸。 ---华盛顿(美国政治家) 书籍使一些人博学多识,但也使一些食而不化的人疯疯颠颠。 ---彼特拉克[意大利诗人] 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 ---高尔基 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 ---雪莱(英国诗人) 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我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按照必要,不倦不厌。 ---富兰克林 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 ---伏尔泰(法国哲学家、文学家)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顾炎武 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朱熹 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鲁迅 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煮 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 ---胡居仁[明]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吴晗 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顾颉刚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 ---郑板桥 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 ---王充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郑玄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实验中的压强问题 课件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实验中的压 强问题 课件
浓硫酸溶于水
氢氧化钠溶于水 氧化钙与水反应 CO2 、 SO2 、HCl、NH3
气密性检验
直接加热
间接加热
H2、O2、CO2、 等
产生气体
升温
气体被溶解
活性炭 气体被吸附
CO2与NaOH、Ca(OH)2反应
19(3) 1分 22(2) 1分
2016年 氨气溶于水,形成喷泉的趣 20
3分
味小实验
2019年 铝与硫酸反应的密闭装置内 22
2分
气体压强变化数字化实验
典例回放:
(河南2016.20)右图圆底烧瓶中充满氨
气,氨气极易溶于水,且水溶液显碱性,
当挤压胶头滴管并打开弹簧夹时,观察到
的现象是:在烧瓶中形成红色喷泉 。
气体被反应吸收
消耗气体
测定空气中降温
容器
内压
直接降温
间接降温
强的
干冰或冰块 硝酸铵溶于水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实验中的压 强问题 课件
改变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实验中的压 强问题 课件
典例分析: 1.如右图所示,打开止水夹, 将液体A滴入试管①中,若液 体A是过氧化氢溶液,固体B是 二氧化锰,则导管口看到的现 象是 有气泡冒出 。 若液体A是水,固体B是硝酸铵,则导管处看到 的现象是 形成液柱 。
化学实验中的 压强问题
内乡郦都学校 化学组 岳庆端
明确目标:
1.掌握密闭装置内气体压强增 大或减小的原因。
2.会用实验原理,解释相关装 置中的压强变化问题。
考情分析:(近几年有关密闭装置内压强问题的分布和分值)
2019版高考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微专题强化突破6喷泉实验的操作原理及拓展应用学案
6 喷泉实验的操作原理及拓展应用1.喷泉实验的原理使烧瓶内外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利用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液体压入烧瓶内,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
2.形成喷泉的类型以教材中的装置(发散源)可设计如图所示的多种不同的装置和采用不同的操作(如使气体溶于水、热敷或冷敷、生成气体等)来形成喷泉。
设计说明:(1)装置(Ⅰ)改变了胶头滴管的位置,胶头滴管挤入少量水于试剂瓶中,即可使少量溶液沿导管进入烧瓶中,导致大量的NH 3溶解,烧瓶内形成负压而产生喷泉。
(2)装置(Ⅱ)省去了胶头滴管,用手(或热毛巾等)捂热烧瓶,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或用浸冰水的毛巾“冷敷”烧瓶,使水进入烧瓶中,瓶内氨气溶于水,烧瓶内形成负压而产生喷泉)。
(3)装置(Ⅲ)在水槽中加入能使水温升高的物质致使锥形瓶内酒精因升温而挥发,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增大而产生喷泉。
(4)装置(Ⅳ)向导管中通入一定量的H 2S 和SO 2,现象为有淡黄色粉末状物质生成,瓶内壁附有水珠,NaOH 溶液上喷形成喷泉。
(5)装置(Ⅴ)打开①处的止水夹并向烧瓶中缓慢通入等体积的HCl气体后关闭该止水夹,等充分反应后再打开②处的止水夹,观察到先有白烟产生,后产生喷泉。
(6)装置(Ⅵ)中,挤压胶头滴管,然后打开导管上部的两个活塞,则在右面烧瓶出现喷烟现象,再打开导管下部活塞,则可产生双喷泉。
4.喷泉实验产物的浓度计算关键是确定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标准状况下的气体进行喷泉实验后物质的量浓度:(1)HCl、NH3、NO2气体或它们与其他不溶于水的气体混合时,溶质的物质量浓度为122.4 mol·L-1。
(2)当是NO2和O2的混合气体且体积比为4∶1时,c(HNO3)=128mol·L-1。
1.如图是实验室进行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说明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B.进入烧瓶中的液体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氨水呈碱性C.形成喷泉的原因是氨气溶于水后,烧瓶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D.用氯气代替氨气,利用此装置也可进行喷泉实验解析:选D。
【配套K12】高考化学一轮收官核心考点复习 第4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新人教版必修1
第4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1.工业合成氨【知识点的认识】反应原理:N2+3H22NH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这是一个气体总体积缩小的、放热的可逆反应.原料气的制取:N2:将空气液化、蒸发分离出N2或者将空气中的O2与碳作用生成CO2,然后除去CO2,得到N2.H2:用水和燃料(煤、焦碳、石油、天然气等)在高温下制取.用煤和水制取H2的主要反应为C+H2O(g)CO+H2;CO+H2O(g)CO2+H2O制得的N2、H2需净化、除杂质.在用高压机缩压至高压.合成氨适宜条件的选择:催化剂:虽不能改变化学平衡,但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单位时间内的产量.温度:升高温度可加快反应速率,但从平衡移动考虑,此反应温度不宜太高.使催化剂的活性最大也是选择温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压强:增大压强既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又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生产设备能不能承受那么大的压强,产生压强所需的动力、能源又是限制压强的因素.浓度:在生产过程中,不断补充N2和H2,及时分离出NH3,不但可以加快反应速率,还能使平衡右移,提高NH3的产量.合成氨的适宜条件:压强:20~50MPa温度:500℃左右(此时催化剂的活性最大)催化器:铁触媒(以铁为主体的多成分催化剂)【命题的方向】本考点主要考察合成氨反应特点,如何寻找到最佳的反应条件,如何提高转化率.【解题思路点拔】合成氨最佳反应条件的选择:合成氨是一个气体总体积缩小的、放热的需要催化剂的可逆反应,高压和低温适宜,但考虑到催化剂的活性,选择适宜的温度.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知识点的认识】一、离子方程式的概念: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1、写:明确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拆:(1)可溶性的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可溶性盐)一律用离子符号表示,其它难溶的物质、难电离的物质、气体、氧化物、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2)对于微溶物质来说在离子反应中通常以离子形式存在(溶液中),但是如果是在浊液里则需要写出完整的化学式,例如,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写离子符号,石灰乳中的氢氧化钙用化学式表示.浓硫酸中由于存在的主要是硫酸分子,也书写化学式.浓硝酸、盐酸是完全电离的,所以写离子式.实例如下:1)拆分的物质如Ca(HCO3)2+2H+═Ca2++2CO2↑+2H2O,错在未将Ca(HCO3)2拆分成Ca2+和HCO3﹣.应为:HCO3﹣+H+═CO2↑+H2O.可见:能拆分的物质一般为强酸(如盐酸HCl)、强碱(如氢氧化钠NaOH)、和大多数可溶性盐(氯化钠NaCl).2)不能拆分的物质①难溶物不拆例l:向碳酸钙中加入过量盐酸.错误:CO32﹣+2H+=CO2+H2O原因:CaCO3难溶于水,像BaSO4、AgCl、Cu(0H)2、H2SiO3、FeS、CuS,等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均不能拆开,应写成化学式.正确:CaCO3+2H+=CO2+Ca2++H2O②微溶物作生成物不拆(98%浓硫酸,石灰乳(Ca(OH)2)等特殊的要注意)例2:向氯化钙溶液中加入硫酸钠溶液.错误:该反应不能发生.原因:CaSO4是微溶物,像Ag2SO4、MgCO3、Ca(OH)2等微溶物,若作为生成物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均不能拆开,应写成化学式.正确:SO42﹣+Ca2+=CaSO4↓说明:微溶物作生成物,浓度较小时拆成离子式,浓度较大时应写成化学式.③弱电解质不拆(CH3COOH,HF,HClO,H2CO3,H2S,H2SO3,NH3•H2O)例3: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错误:Al3++30H﹣=Al(0H)3↓原因:氨水为弱电解质,像H2O、HF、CH3COOH等弱电解质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均不能拆开,应写成化学式.正确:Al3++3NH3•H2O=Al(OH)3 ↓+3NH4+④氧化物不拆(MnO2,CuO,Fe2O3,Al2O3,Na2O,Na2O2)例4:将氧化钠加入水中.错误:O2﹣+H20=20H﹣原因:Na2O是氧化物,氧化物不论是否溶于水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均不能拆开,应写成化学式.正确:Na2O+H2O=2Na++20H﹣⑤弱酸的酸式酸根不拆(包括HCO3﹣,HS﹣,HSO3﹣,H2PO4﹣,HPO42﹣)例5:向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错误:2H++CO32﹣=CO2↑+H2O原因.HCO3﹣是弱酸H2C03的酸式酸根,像HSO3﹣,、HS﹣、H2PO4﹣等离子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均不能拆开,应写成化学式.正确:HCO3﹣+H+=C02↑+H20注意:对于强酸的酸式盐,如NaHSO4其阴离子在稀溶液中应拆开写成H+与SO42﹣形式,在浓溶液中不拆开,仍写成HSO4﹣.⑥固相反应不拆例6:将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错误:NH4++OH﹣=NH3↑+H20原因:写离子反应的前提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进行的反应,固体与固体的反应尽管是离子反应,只能写化学方程式,不写离子方程式.正确:2NH4Cl+Ca(0H)2=CaCl2+2NH3↑+2H2O(化学反应方程式)⑦非电解质不拆蔗糖、乙醇等大多数有机物是非电解质,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均不能拆开,应写分子式.3、删:删去方程式两边相同的离子和分子.4、查:检查式子两边的各种原子的个数及电荷数是否相等,是否配平,还要看所得式子化学计量数是不是最简整数比,若不是,要化成最简整数比.三、离子方程式书写遵守的原则:1、客观事实原则:如2Fe+6H+═2Fe3++3H2↑,错在H+不能把Fe氧化成Fe3+,而只能氧化成Fe2+.应为:Fe+2H+═Fe2++H2↑.2、质量守恒原则:如Na+H20═Na++OH﹣+H2↑,错在反应前后H原子的数目不等.应为:2Na+2H2O═2Na++2OH﹣+H2↑.3、电荷守恒原则:如Fe3++Cu═Fe2++Cu2+,错在左右两边电荷不守恒.应为:2Fe3++Cu═2Fe2++Cu2+.4、定组成原则:如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H++SO42﹣+Ba2++OH﹣═BaSO4↓+H2O,错在SO42﹣和H+,Ba2+和OH﹣未遵循1:2这一定组成.应为:2H++SO42﹣+Ba2++2OH﹣═BaSO4↓+2H2O.【命题方向】本考点主要考察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需要重点掌握.第一类错误:拆分不合理(详见“拆”步骤中)第二类错误:不符合客观事实典例1:(2010•湖北)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2Fe+6H+═2Fe3++3H2↑ B.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Fe3O4+8H+═3Fe3++4H2OC.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Fe2++4H++NO3﹣═Fe3++2H2O+NO↑ D.将铜屑加Fe3+溶液中2Fe3++Cu═2Fe2++Cu2+分析:A、铁和非氧化性的酸反应生成亚铁盐;B、磁性氧化铁中的铁元素有正二价和正三价两种;C、离子反应要遵循电荷守恒;D、铜和三价铁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铜离子.解答:A、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亚铁盐,Fe+2H+=Fe2++H2↑,故A错误;B、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发生的反应为:Fe3O4+8H+=2Fe3++Fe2++4H2O,故B错误;C、氯化亚铁溶液能被稀硝酸氧化,电荷不守恒,3Fe2++4H++NO3﹣=3Fe3++2H2O+NO↑,故C错误;D、铜和三价铁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铜离子,铜不能置换出铁,即2Fe3++Cu=2Fe2++Cu2+,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离子方程时的书写知识,要注意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的思想,是现在考试的热点.第三类错误:配平有误,不守恒典例2:(2014•德庆县一模)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向Ba(OH)2溶液中滴加稀盐酸:2H++2Cl﹣+Ba2++2OH﹣═2H2O+BaCl2B.向FeCl3溶液中加铁粉:2Fe3++Fe═3Fe2+C.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Ca2++2OH﹣+CO2═CaCO3↓+H2OD.向FeCl3溶液中加入Cu粉:Fe3++Cu═Fe2++Cu2+分析:A.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氢氧化钡为溶于水的强碱;B.反应生成氯化亚铁、电子、电荷均守恒;C.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D.电子、电荷不守恒.解答:A.向Ba(OH)2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的离子反应为H++OH﹣═H2O,故A错误;B.向FeCl3溶液中加铁粉的离子反应为2Fe3++Fe═3Fe2+,故B正确;C.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的离子反应为OH﹣+CO2═HCO3﹣,故C错误;D.向FeCl3溶液中加入Cu粉的离子反应为2Fe3++Cu═2Fe2++Cu2+,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为解答的关键,注意把握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电荷守恒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第四类错误:未考虑反应物中量的关系(详见下面的难点突破)第五类错误:忽略隐含信息1)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SO2通入NaClO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ClO﹣+H2O=SO42﹣+Cl﹣+2H+.2)胶体不带沉淀符号:3)无论是“少量”还是“过量”的CO2通入苯酚钠中均生成NaHCO3(因为碳酸钠和苯酚不能共存):4)CO2(SO2)通入NaOH少量和过量的情况:少量CO2:CO2+2OH﹣=H2O+CO32﹣;过量CO2:CO2+OH﹣=HCO3﹣;【解题思路点拨】难点突破:1、反应试剂的滴加顺序:(1)第一类:1)NaOH溶液和AlCl3溶液①NaOH溶液滴加到AlCl3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先是Al3++3OH﹣=Al(OH)3↓,后是Al(OH)3+OH﹣=AlO2﹣+2H2O;②AlCl3溶液滴加到NaOH溶液中时:先是Al3++4OH﹣=AlO2﹣+2H2O,后是Al3++3AlO2﹣+6H2O=4Al(OH)3↓.2)盐酸和NaAlO2溶液①盐酸滴加到NaAlO2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先是AlO2﹣+H++H2O=Al(OH)3↓,后是Al(OH)3+3H+=Al3++3H2O;②当NaAlO2溶液滴加到盐酸溶液中时:先是AlO2﹣+4H+=Al3++2H2O,后是Al3++3AlO2﹣+6H2O=4Al(OH)3↓.3)氨水和AgNO3溶液①氨水滴加到AgNO3溶液中:先是Ag++NH3•H2O=AgOH↓+NH+4,后是AgOH+2NH3•H2O=[Ag(NH3)2]++OH﹣+2H2O,②当AgNO3溶液滴加到氨水中:Ag++2NH3•H2O=[Ag(NH3)2]++2H2O.(2)第二类:1)NaHSO4溶液和Ba(OH)2溶液①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解析:因NaHSO4是二元强酸的酸式盐,故全部电离.当反应后溶液呈中性时,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HSO4+Ba(OH)2=BaSO4↓+Na2SO4+2H2O,其离子方程式是:2H++SO42﹣+Ba2++2OH﹣=BaSO4↓+2H2O②在上述中性溶液里,继续滴加Ba(OH)2溶液:解析:这时在①中存在的溶质只有Na2SO4,继续滴加Ba(OH)2溶液的离子方程式是:SO42﹣+Ba2+=BaSO4↓③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SO42﹣恰好完全沉淀:解析:当SO42﹣恰好完全沉淀,则Ba(OH)2溶液中的Ba2+与SO42﹣恰好是按1:1反应,且H+与 OH﹣的比也是1:1,这时溶液中的溶质是NaOH.其离子方程式是:H++SO42﹣+Ba2++OH﹣=BaSO4↓+H2O④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NaHSO4溶液直至过量:解析: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NaHSO4溶液直至过量,SO42﹣与Ba2+的比为1:1反应,H+与 OH﹣的比为2:2反应.其离子方程式是:2H++SO42﹣+Ba2++2OH﹣=BaSO4↓+2H2O2)Ba(OH)2溶液和NaHCO3溶液⑤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NaHCO3溶液:解析:该问相当于2mol OH﹣与过量的HCO3﹣反应,且生成的CO32﹣再与1mol Ba2+结合.Ba2++2OH﹣+2 HCO3﹣=BaCO3↓+2H2O+CO32﹣3)Ca(OH)2溶液和NaHCO3溶液①少量的Ca(OH)2和足量的NaHCO3溶液混合(向NaHCO3溶液中滴入Ca(OH)2):2OH﹣+Ca2++2HCO3﹣=CaCO3↓+CO32﹣+2H2O;②足量的Ca(OH)2和少量的NaHCO3溶液混合(向Ca(OH)2溶液中滴入NaHCO3):OH﹣+Ca2++HCO3﹣=CaCO3↓+H2O;③少量的Ca(HCO3)2溶液和足量的NaOH溶液混合(向NaOH溶液中滴入Ca(HCO3)2):Ca2++2HCO3﹣+2OH﹣=CaCO3↓+CO32﹣+2H2O;④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KAl(SO4)2溶液至Ba2+恰好完全沉淀;在上述溶液中继续滴加KAl (SO4)2溶液时,该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解析:这时相当于2 mol Ba(OH)2和1 mol KAl(SO4)2反应,其离子方程式是:Al3++2SO42﹣+2Ba2++4OH﹣=2BaSO4↓+AlO2﹣+2H2O在上述溶液中继续滴加KAl(SO4)2溶液时,Al3+和AlO2﹣发生双水解反应,其离子方程式是:Al3++3AlO2﹣+6H2O=4Al(OH)3↓⑤向K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直至溶液中的SO42﹣恰好完全沉淀;当沉淀的物质的量达到最大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解析:这时相当于1 mol KAl(SO4)2和2 mol Ba(OH)2反应,其离子方程式是:Al3++2SO42﹣+2Ba2++4OH﹣=2BaSO4↓+AlO2﹣+2H2O当沉淀的物质的量达到最大时,相当于2 mol KAl(SO4)2和3 mol Ba(OH)2反应,其离子方程式是:2Al3++3SO42﹣+3Ba2++6OH﹣=3BaSO4↓+2Al(OH)3↓2、反应试剂的用量:如将CO2分别以“少量”“过量”通入到NaOH、NaAlO2、NaSiO3、Ca(ClO)2的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不同的.少量CO2与上述各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是:CO2+2OH﹣=H2O+CO32﹣;CO2+2AlO2﹣+3H2O=2Al(OH)3↓+CO32﹣;CO2+SiO32﹣+H2O=H2SiO3↓+CO32﹣;CO2+Ca2++2ClO﹣+H2O=CaCO3↓+2HClO.过量的CO2与上述各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是:CO2+OH﹣=HCO3﹣;CO2+AlO2﹣+2H2O=Al(OH)3↓+HCO3﹣;2CO2+SiO32﹣+2H2O=H2SiO3↓+2HCO3﹣;CO2+ClO﹣+H2O=HCO3﹣+HClO.但是无论是“少量”还是“过量”的CO2通入苯酚钠中均生成NaHCO3(因为碳酸钠和苯酚不能共存)其离子方程式是:CO2+H2O+→+HCO3﹣3、氧化还原反应的顺序与试剂用量的关系:如少量Cl2通入FeI2溶液时,还原性强的I﹣先和Cl2反应:2I﹣+Cl2=2Cl﹣+I2.这时若继续通入Cl2到过量,Cl2再和Fe2+反应:2Fe2++Cl2=2Cl﹣+2 Fe3+.那么足量的Cl2通入Fe I2溶液时的离子方程式是二者的加和:2Fe2++4I﹣+3Cl2=2 Fe3++6Cl﹣+2I2;又如少量Na2S溶液滴加到FeCl3溶液中,具有氧化性的Fe3+过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3++S2﹣=S↓+2Fe2+;当少量FeCl3溶液滴加到Na2S溶液中,具有还原性的S2﹣过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S2﹣+2Fe3+=2FeS↓+S↓.4、不要漏写参加反应离子的比值及离子数:如Ba(OH)2溶液和H2SO4溶液混合,SO42﹣与Ba2+的比为1:1反应,H+与 OH﹣的比为2:2反应.其离子方程式是:2H++SO42﹣+Ba2++2OH﹣=BaSO4↓+2H2O,切不可写成:H++SO42﹣+Ba2++OH﹣=BaSO4↓+H2O,而导致错误.再如Ba(OH)2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正确的离子方程式是:Ba2++2OH﹣+Cu2++SO42﹣=BaSO4↓+Cu(OH)2↓,切不可写成:SO42﹣+Ba2+=BaSO4↓遗失离子而导致错误.3.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知识点的认识】化学常用计算方法:主要有:差量法、十字交叉法、平均法、守恒法、极值法、关系式法等.一、差量法在一定量溶剂的饱和溶液中,由于温度改变(升高或降低),使溶质的溶解度发生变化,从而造成溶质(或饱和溶液)质量的差量;每个物质均有固定的化学组成,任意两个物质的物理量之间均存在差量;同样,在一个封闭体系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尽管反应前后质量守恒,但物质的量、固液气各态物质质量、气体体积等会发生变化,形成差量.差量法就是根据这些差量值,列出比例式来求解的一种化学计算方法.常见的类型有:溶解度差、组成差、质量差、体积差、物质的量差等.在运用时要注意物质的状态相相同,差量物质的物理量单位要一致.二、十字交叉法凡能列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来求解的命题,即二组分的平均值,均可用十字交叉法,此法把乘除运算转化为加减运算,给计算带来很大的方便.十字交叉法的表达式推导如下:设A、B表示十字交叉法的两个分量,表示两个分量合成的平均量,x A、x B分别表示A和B占平均量的百分数,且x A+x B=1,则有:A•x A+B•x B=(x A+x B),化简得三、平均法对于含有平均含义的定量或半定量习题,利用平均原理这一技巧性方法,可省去复杂的计算,迅速地作出判断,巧妙地得出答案,对提高解题能力大有益处.平均法实际上是对十字交叉所含原理的进一步运用.解题时,常与十字交叉结合使用,达到速解之目的.原理如下:若A>B,且符合==A•x A%+B•x B%,则必有A>>B,其中是A、B的相应平均值或式,x A、x B分别是A、B的份数.四、守恒法学反应中存在一系列守恒现象,如:质量守恒(含原子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能量守恒等,利用这些守恒关系解题的方法叫做守恒法.电荷守恒即对任一电中性的体系,如化合物、混和物、溶液、胶体等,电荷的代数和为零,即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相等.电子得失守恒是指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一定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无论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还是以后将要学习的原电池或电解池均如此.1、质量守恒2、电荷守恒3、得失电子守恒五、极值法“极值法”即“极端假设法”,是用数学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的常用方法,一般解答有关混合物计算时采用.可分别假设原混合物是某一纯净物,进行计算,确定最大值、最小值,再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六、关系式法化工生产中以及化学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时,往往涉及到多步反应:从原料到产品可能要经过若干步反应;测定某一物质的含量可能要经过若干步中间过程.对于多步反应体系,依据若干化学反应方程式,找出起始物质与最终物质的量的关系,并据此列比例式进行计算求解方法,称为“关系式”法.利用关系式法可以节省不必要的中间运算步骤,避免计算错误,并能迅速准确地获得结果.用关系式解题的关键是建立关系式,建立关系式的方法主要有:1、利用微粒守恒关系建立关系式,2、利用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间的关系建立关系式,3、利用方程式的加合建立关系式.【命题方向】题型一:差量法典例1:加热10.0g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至质量不在变化,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45g,求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分析:加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时,碳酸钠不分解,碳酸氢钠不稳定,加热时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利用差量法,根据2NaHCO3Na2CO3+CO2↑+H2O计算碳酸氢钠的质量,进而计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解答:加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时,碳酸钠不分解,碳酸氢钠不稳定,加热时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为2NaHCO3Na2CO3+CO2↑+H2O,则固体质量减少的原因是由于碳酸氢钠分解的缘故,设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m,利用差量法计算,则2NaHCO3Na2CO3+CO2↑+H2O△m2×84g 62gm 10.0g﹣8.45g=1.55gm==4.2g,所以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10.0g﹣4.2g=5.8g,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0%=58%.答: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58%.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根据碳酸氢钠不稳定的性质,利用差量法计算.题型二:十字交叉法典例2:实验测得C2H4与O2混合气体的密度是H2的14.5倍,可知其中乙烯的质量分数为()A.25.0% B.27.6% C.72.4% D.75.0%分析:由,十字交叉得出物质的量之比为3:1,据此解答.解答:由,十字交叉得出物质的量之比为3:1,则乙烯的质量分数为×100%≈72.4%,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十字交叉法的应用,十字交叉法虽然能给计算带来很大的方便,但也不是万能的,要注意适用场合,如果掌握不好,建议还是采用常规方法解题.题型三:平均法典例3:10g含有杂质的CaCO3和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CO20.1mol,则此样品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A.KHCO3和MgCO3 B.MgCO3和SiO2 C.K2CO3和SiO2 D.无法确定分析:由“10g含有杂质的CaCO3和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CO20.1mol”得出样品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100,碳酸钙也是100,则样品中一种的相对分子质量比100大,另一种比100少,二氧化硅不与盐酸反应,认为相对分子质量比碳酸钙大.解答:由“10g含有杂质的CaCO3和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CO20.1mol”得出样品中物质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100,A.KH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Mg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4,则平均值不可能为100,故A错误;B.Mg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4,SiO2不与盐酸反应,认为相对分子质量比碳酸钙大,则平均值可能为100,故B正确;C.K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为138,SiO2不与盐酸反应,认为相对分子质量比碳酸钙大,则平均值不可能为100,故C错误;D.由B可知,可以判断混合物的可能性,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用平均值的方法进行比较和判断.题型四:质量守恒或元素守恒典例4:向一定量的Fe、FeO、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100ml浓度为1mol/L的硫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标况下224ml的气体.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后无血红色出现.若用足量的H2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此混合物,能得到铁的质量是()分析:硫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硫酸没有剩余,向反应所得溶液加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说明溶液为FeSO4溶液,根据硫酸根守恒可知n(FeSO4)=n(H2SO4);用足量的H2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混合物得到铁,根据铁元素守恒可知n(Fe)=n(FeSO4),据此结合m=nM计算得到的铁的质量.解答:硫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硫酸没有剩余,向反应所得溶液加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说明溶液为FeSO4溶液,根据硫酸根守恒可知n(FeSO4)=n(H2SO4)=0.1L×1mol/L=0.1mol;用足量的H2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混合物得到铁,根据铁元素守恒可知n(Fe)=n(FeSO4)=0.1mol,故得到Fe的质量为0.1mol×56g/mol=5.6g,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的计算,难度中等,利用元素守恒判断铁的物质的量是解题关键,注意守恒思想的运用.题型五:电荷守恒典例5:将8g Fe2O3投入150mL某浓度的稀硫酸中,再投入7g铁粉收集到1.68L H2(标准状况),同时,Fe和Fe2O3均无剩余,为了中和过量的硫酸,且使溶液中铁元素完全沉淀,共消耗4mol•L﹣1的NaOH溶液150mL.则原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1.5mol•L﹣1 B.0.5mol•L﹣1 C.2mol•L﹣1 D.1.2mol•L﹣1分析:Fe和Fe2O3均无剩余,而硫酸过量,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中铁元素完全沉淀,最终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由钠离子守恒可知n(NaOH)=n(Na2SO4),由硫酸根守恒可知n(Na2SO4)=n(H2SO4),再根据c=计算.解答:Fe和Fe2O3均无剩余,而硫酸过量,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中铁元素完全沉淀,最终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由钠离子守恒可知:n(NaOH)=n(Na2SO4)=0.15L×4mol/L=0.6mol,故n(Na2SO4)=0.3mol,由硫酸根守恒可知n(H2SO4)=n(Na2SO4)=0.3mol,则c(H2SO4)==2 mol•L﹣1,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化学方程式有关计算,清楚发生的反应是关键,注意利用守恒思想进行计算,侧重对解题方法与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难度中等.题型六、得失电子守恒典例6:将一定量铁粉投入到500mL某浓度的稀硝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在标准状况下产生NO气体11.2L,所得溶液中Fe2+和Fe3+的浓度之比为1:2,则该硝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1mol•L﹣1 B.2 mol•L﹣1 C.3 mol•L﹣1 D.4 mol•L﹣1分析:铁与硝酸反应所得溶液中Fe2+和Fe3+的浓度之比为1:2,则Fe与硝酸都完全反应,二者都没有剩余,根据电子转移守恒计算n(Fe2+)、(Fe3+),由N原子守恒可知n(HNO3)=2n(Fe2+)+3(Fe3+)+n(NO),结合c=计算.解答:n(NO)==0.5mol,铁与硝酸反应所得溶液中Fe2+和Fe3+的浓度之比为1:2,则Fe与硝酸都完全反应,二者都没有剩余,令n(Fe2+)=ymol、则n(Fe3+)=2y 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则:ymol×2+2ymol×3=0.5mol×(5﹣2)解得y=mol则n(Fe3+)=2y mol=mol×2=mol由N原子守恒可知n(HNO3)=2n(Fe2+)+3(Fe3+)+n(NO)=mol×2+mol×3+0.5mol=2mol,故原硝酸的浓度==4mol/L,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理解原子守恒、得失电子守恒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侧重解题方法技巧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题型七:极值法典例7:已知相对原子质量:Li为6.9;Na为23;K为39;Rb为85.今有某碱金属R及其氧化物R2O的混合物10.8g,加足量的水,充分反应后,溶液经蒸发、干燥,得16g固体.试经计算确定是哪一种金属.分析:本题可采用极值法进行解题,假设混合物全是碱金属和全是碱金属氧化物两种情况进行分析.解答:设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1)假设混合物全是碱金属,则有2R+2H2O=2ROH+H2↑2M 2(M+17)10.8g 16g解得:M=35.5(2)假设混合物全是碱金属氧化物,则有R2O+H2O=2ROH2M+16 2(R+17)10.8g 16g解得:M=10.7 因10.7<M<35.5 所以碱金属R为钠.点评:本题主要考察极值法的应用,通过极值法可以得出最大值和最小值,从而得出答案,难度不大.【解题思路点拨】化学计算方法很多,关键是解题时能选出恰当的方法进行解题.4.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知识点的认识】离子方程式计算的常用方法包括:1、原子守恒法2、电荷守恒法3、得失电子守恒法4、关系式法【命题方向】题型一:原子守恒典例1:用1L 1.0mol•L﹣1 NaOH溶液吸收0.8mol CO2,所得溶液中的CO32﹣和HCO3﹣的浓度之比约是()A.1:3 B.1:2 C.2:3 D.3:2分析: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1.0mol/L×1L=1mol,当n(NaOH):n( CO2)≥2,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钠,当n(NaOH):n( CO2)≤1时,二者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但2>n(NaOH):n( CO2)>1时,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mol:0.8mol=5:4,则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根据原子守恒分析解答.解答: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1.0mol/L×1L=1mol,当n(NaOH):n( CO2)≥2,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钠,当n(NaOH):n( CO2)≤1时,二者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但2>n(NaOH):n( CO2)>1时,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mol:0.8mol=5:4,则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设碳酸钠的物质的量是x,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是y,根据碳原子守恒得x+y=0.8①根据钠原子守恒得:2x+y=1②,根据①②得x=0.2 y=0.6,所以CO32﹣和HCO3﹣的浓度之比=0.2mol:0.6mol=1:3,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从原子守恒的角度分析.题型二:电荷守恒典例2:将NaCl和NaBr的混合物m g溶于足量水,配制成500mL溶液A,再向A中通入足量氯气,充分反应后,蒸发溶液至干得晶体(m﹣2)g.则A溶液中Na+、C1﹣、Br﹣的物质的量之比肯定不正确的是()A.3:2:1 B.3:1:2 C.4:3:1 D.3:1:4分析:向氯化钠、溴化钠的混合物中通入足量氯气,氯气和溴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溴,反应方程式为:Cl2+2NaBr=Br2+2NaCl,蒸发溶液蒸干时,溴挥发导致得到的晶体是氯化钠,任何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恒,氯化钠和溴化钠都是强酸强碱盐,其溶液呈中性,根据电荷守恒判断.解答:向氯化钠、溴化钠的混合物中通入足量氯气,氯气和溴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溴,反应方程式为Cl2+2NaBr=Br2+2NaCl,蒸发溶液蒸干时,溴挥发导致得到的晶体是氯化钠,任何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恒,氯化钠和溴化钠都是强酸强碱盐,其溶液呈中性,所以c(H+)=c(OH﹣),所以溶液中c (Na+)=c(Cl﹣)+c(Br﹣),同一溶液中体积相等,所以n(Na+)=n(Cl﹣)+n(Br﹣),A.当Na+、C1﹣、Br﹣的物质的量之比3:2:1时,符合n(Na+)=n(Cl﹣)+n(Br﹣),故A正确;B.当Na+、C1﹣、Br﹣的物质的量之比3:1:2时,符合n(Na+)=n(Cl﹣)+n(Br﹣),故B正确;C.当Na+、C1﹣、Br﹣的物质的量之比4:3:1时,符合n(Na+)=n(Cl﹣)+n(Br﹣),故C正确;D.当Na+、C1﹣、Br﹣的物质的量之比3:1:4时,符合n(Na+)<n(Cl﹣)+n(Br﹣),不符合电荷守恒,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计算,如果采用方程式进行计算,比较麻烦,采用电荷守恒来分析解答即可,较简便,难度中等.题型三:关系式法典例3:向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MgCl2两溶液中分别滴加等浓度的AgNO3溶液使Cl﹣恰好沉淀完全,则消耗AgNO3溶液的体积之比为()A.1:1 B.1:2 C.2:1 D.1:3分析: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MgCl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分别与等物质的量浓度的AgN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消耗的硝酸银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它们的体积比.解答:设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MgCl2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则与等物质的量浓度的AgN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存在:1molNaCl~1molAgNO3,1molMgCl2~2molAgNO3,由n=cV可知,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溶液的体积之比,所以与NaCl、MgCl2两种溶液反应的AgNO3溶液的体积比为1: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明确物质的量、浓度及物质的构成的关系,氯离子与银离子的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题型四:得失电子守恒典例4:Fe与硝酸反应随温度和硝酸的浓度不同而产物不同.已知0.2mol HNO3做氧化剂时,恰好把0.4mol Fe氧化为Fe2+,则HNO3将被还原成()A.NH4+B.N2O C.NO D.NO2分析:0.2molHNO3做氧化剂时,氮元素的化合价会降低,0.4mol Fe氧化为Fe2+,化合价升高,铁原子失去电子,氮原子是得到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来计算HNO3的还原产物中N元素的价态.解答:设硝酸被还原到的产物中,N元素的价态是x,则根据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0.4mol×(2﹣0)=0.2mol×(5﹣x),解得x=1,所以硝酸被还原到的产物中,N元素的价态是+1价,应该是N2O.故选B.点评:本题是一道关于电子守恒的计算题,电子守恒的灵活应用是考试的热点,难度不大.【解题思路点拔】本考点是关于离子方程式的计算方法,相对于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计算方法更纯粹一点,最重要的是守恒方法和关系式法,要重点掌握.5.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知识点的认识】1、物质的量浓度:(1)概念:溶质(用字母B表示)的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用符号c B表示.。
压强原理在中学化学试验中的应用与考查
压强原理在中学化学试验中的应⽤与考查压强原理在中学化学实验中的应⽤与考查在中学化学教材中,许多实验原理都包含着压强原理的应⽤,在近⼏年的⾼考试题中,⼏乎每年都考查到了这⼀知识点。
现归纳如下:⼀、压强原理在教材实验中的应⽤1.防倒吸装置:原理:⽓体易溶解(或反应)于溶液,导致容器内⽓体压强急剧减⼩⽽产⽣倒吸。
2.喷泉实验:原理:⽓体极易溶解(或反应)于溶液,导致容器(或导管)内⽓体压强急剧减⼩,外界⼤⽓压将溶液压⼊容器。
3.启普发⽣器及其简易装置:原理:打开活塞,与⼤⽓相通,酸液下降与固体接触反应;关闭活塞,容器内⽓压增⼤,酸液压回到漏⽃中⽽与固体分离,反应停⽌。
因此,可随开随⽤,随关随停。
4.装置⽓密性的检查:原理: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5.⽓压内外平衡装置:制硝基苯、酚醛树脂原理:反应物(或⽣成物)存在易挥发性物质时,长导管除冷凝回流作⽤外,还起了平衡内外⽓压的作⽤。
6.量⽓装置:原理:量⽓管读数时,必须使左、右两边液⾯相平,内外⽓压相等。
⼆、压强原理在近年⾼考题中的考查例i.(04陕蒙琼藏理综第28题)根据下图及描述,回答下列问题:(1)关闭图A装置中的⽌⽔夹a后,从长颈漏⽃向试管⼝注⼊⼀定量的⽔,静置后如图所⽰。
试判断:A装置是否漏⽓?(填“漏⽓”、“不漏⽓”或“⽆法确定”)。
判断理由:。
(2)关闭图B装置中的⽌⽔夹a后,开启活塞b,⽔不断往下滴,直⾄全部流⼊烧瓶。
试判断:B装置是否漏⽓?(填“漏⽓”、“不漏⽓”或“⽆法确定”),判断理由:分析与答案:(1)不漏⽓由于不漏⽓,加⽔后试管内⽓体体积减⼩,导致压强增⼤,长颈漏⽃内的⽔⾯⾼出试管内的⽔⾯。
(2)⽆法确定由于分液漏⽃和烧瓶间有橡⽪管相连,使分液漏⽃中液⾯上⽅和烧瓶中液⾯上⽅的压强相同,⽆论装置是否漏⽓,都不影响分液漏⽃中的液体滴⼊烧瓶。
例2.(03理综⽼课程第33题)⽤下⾯两种⽅法可以制得⽩⾊的Fe(OH)2沉淀。
⽅法⼀:(略)⽅法⼆:在如图装置中,⽤NaOH溶液、铁屑、稀H2SO4等试剂制备。
4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增分补课6压强差原理在化学实验中应用配套课件新人教版0504410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对装置A:将导管的出口浸入水槽的水中,手握住试管,有气泡从导管口
22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二、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
三、如何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23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深刻背景
◆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人走村空”问题愈演愈烈 2012年我国农民工数量达到2.6亿,每年新增900-1000万。
四川抽样调查: 26% 20% 举家外出农户 留守农户
逸出,放开手后,有少量水进入导管,且水柱保持一段时间不变,说明装置不漏 气;对装置B:塞紧橡皮塞,夹紧弹簧夹后,从长颈漏斗注入一定量的水,使长 颈漏斗内的水面高于试管内的水面,停止加水后,长颈漏斗中与试管中液面差保 持不变,说明装置不漏气。
增分点2
防止压强减少,出现倒吸现象
是指有毒、对环境有污染的一类气体在被试剂吸收的时候,根据气体溶解度的大 小造成装置系统内压强降低容易倒吸的现象,对吸收装置加以改进,从而起到防 止倒吸的作用。
【例3】
判断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时,有一条经验规则:极性分子 (如H2O
等)组成的溶剂易于溶解极性分子的溶质;非极性分子(如苯、四氯化碳等)组成的 溶剂易于溶解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下列装置中,不适于用做HCl气体尾气吸 收的是( )
解析
A装置由于具有较大的容积,气体由于易溶于水形成负压而使烧杯内的液面
【例1】
下列所示装置中,肯定不符合气密性要求的是(
高中化学《压强原理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说课课件)
板书设计
课题:压强原理在化学试验中的应用
1.喷泉实验原理 2.检验装置气密性 3.启普发生器原理 4.防止倒吸装置原理 5.测量气体体积
小结:1.利用气体压强差原理; 2.壁面压强差的产生。
作业 思考:下图为制取氯气的实验装置,盛放药品
前,请至少想出两种方法检验此装置的气密性?
再见
高三化学复习课
压强原理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说课)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高考中,化学实验题是高考的热点,得分的难点。
从多年高考化学实验题中发现,涉及气体压强的问题在高 考实验题中的比重较大,也是学生失分最多、最难把握的 知识点。压强原理广泛应用在化学实验的各类题目当中, 像气密性检查、防倒吸装置的选择(或设计)、喷泉实验、 排水量气的读数、气体发生装置的设计等,还有像定量实 验中用空气(或与测量气体不反应的气体)赶走装置中的 余气以保证气体测量准确的实验都属于压强原理在具体实 验中的应用。本节课的设计目的就是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 本质,能灵活运用压强原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抓住解决 这类问题的核心原则——压强原理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四、 说教学设计
引入:
1.喷泉实验
A ① B ②
图一
图二
图三
2.气密性检验 加热法
注水法
3.启普发生器原理
4.防止倒吸装置
5.测量气体的体积
六、说实验教学素养 学生在亲历化学实验操作或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不
仅注意学科过程和方法的掌握,内心深处也必然会发生 自我体会、自我感悟和深刻反省,这是因为他们既有实 验操作或实验探究成功的喜悦,也有实验操作和实验探 究失败的困惑与迷茫。理智的认识成功和失败的感受和 体验是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及时 积极的肯定、表扬,分析、指导、点拨、提醒学生实验 失败的原因,鼓励他们重新实验,让他们自身体验到自 己在实验中的成就感、自我价值感和成功的自豪感,从 而进一步激发对化学实验探究的兴趣。
2020_2021学年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2_1氯气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氯气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下列有关Cl2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 )A.氯水能够使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氯水中存在H+和漂白性物质B.在加压条件下,氯气转化为液氯,可贮存于钢瓶中,便于运输和使用C.舍勒在实验中意外地发现了一种黄绿色气体,并将该气体的组成元素命名为氯D.氯气常用于自来水的消毒、农药的生产、药物的合成等领域解析:Cl2与H2O反应生成HCl和HClO,前者电离出H+,使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者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所以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A正确;氯气易液化,在加压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液氯,液氯在常温下不与铁反应,故可贮存于钢瓶中,便于运输和使用,B正确;舍勒在实验中意外地发现了一种黄绿色气体,当时他并未确认该气体的组成成分,后经化学家戴维确认该气体只含有一种元素并将该元素命名为氯,C错误;Cl2的用途广泛,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农药的生产、药物的合成等领域,D正确。
2.下列关于氯气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A.新制氯水久置后酸性增强B.因为氯气有毒,所以可用于杀菌、消毒、漂白C.除去氯气中少量氯化氢可使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D.新制备的氯水可使蓝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解析:新制氯水久置后,弱酸HClO分解生成强酸盐酸,酸性增强,A正确;氯气可用于杀菌、消毒、漂白是因为氯气遇水生成了次氯酸,而不是氯气自身起作用,B不正确;因氯气不溶于饱和食盐水,而氯化氢能溶于饱和食盐水,所以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少量的氯化氢,C正确;因新制备的氯水中含有盐酸和次氯酸,盐酸具有酸性,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蓝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D正确。
3.下列实验过程中,不会产生气体的是( C )解析:A项,新制氯水中的HClO见光分解生成氧气;B项,新制氯水中的H+与发酵粉中的NaHCO3反应生成CO2;C项,新制氯水中的Cl2与NaBr反应生成Br2和NaCl,没有气体产生;D项,H2O与Na2O2反应生成O2。
压强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03
压强的变化
压强随高度的变化
总结词
随着高度的增加,压强逐渐减小。
详细描述
根据大气压强的原理,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空气逐渐稀薄,压强也随之减小 。这种现象在登山或飞行中尤为明显,随着海拔的升高,气压计显示的压强数 值会逐渐降低。
压强随温度的变化
总结词
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温度降低,压强减小。
详细描述
吸尘器
吸尘器通过产生强大的负 压吸力,将灰尘和杂质吸 入机器内部,保持室内清 洁。
压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液压机
液压机利用液体压强将压 力传递到工作部件,实现 大吨位的压力加工,如金 属板材的冲压成型。
气瓶压力
在工业生产中,气瓶压力 用于各种气体供应,如焊 接、切割、吹扫等作业。
压缩机
压缩机通过压缩气体产生 高压,广泛应用于气体输 送、制冷和气体分离等领 域。
气体压强的计算
气体压强公式
$p = frac{nRT}{V}$,其中$n$为 气体物质的量,$R$为气体常数 ,$T$为温度(开尔文),$V$为 气体体积。
计算方法
根据气体压强公式,可以计算出 气体在某一温度和体积下的压强 。
应用场景
在化学、物理、工程等领域中, 气体压强的计算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在化学反应中,需要计算 反应前后气体的压强变化;在发 动机设计中,需要计算燃烧室内压强的定义 • 压强的应用 • 压强的变化 • 压强的测量 • 压强的计算
01
压强的定义
压强的定义与计算
压强的定义
压强是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 表示为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
压强的计算公式
P = F/A,其中P表示压强,F表 示压力,A表示受力面积。
2021届化学专题复习:压强差原理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装置排查 寻找对策
设计实验 加以应用
防泄漏 防堵塞 防倒吸
液体吸 送压送
建构压强视角,借助模型分析,解决压强问题。
液滴流下/ 无法流下
倒吸
压液
➢ 借助平衡气压倾向预测压强现象:压强差+装置特征 ➢ 四个气压问题模型:倒吸、压液、堵塞、排气
二、压强差原理的应用
1.装置气密性检验
(1)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部分固定装置略)制备氮化钙 (Ca3N2),并探究其实验式。
按图连接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___________。 关闭活塞K,微热反应管,试管A中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冷却后 若末端导管中水柱上升且高度保持不变,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 易溶气体溶解考 NH3 虑防倒吸;
➢ 双通模型同时进 气或出气时,相 当于单通模型
CO2 饱和食盐水
小结:压强差原理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体系的平衡气压倾向
识别模型
压强差 装置特征
气压问题模型
倒吸 压液 气密性 堵塞
预测现象 现象 解释原因 “海陆空”
NH3
NH3
水
水
制乙酸乙酯
喷泉
负压
负压
2016·全国Ⅰ卷
(1)基本模型
形成负压的 方法:
反应消耗 升温使气体
(2)负压的形成 (3)应用或影响
温气度体降分低子(数如减:少熄溶灭解酒精灯)接先后触升降溶温温解排……、气
液体倒吸转移;倒吸会造成污染或使仪器炸裂
高考再现:
(2020全国Ⅲ卷10)喷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应 用下列各组气体—溶液,能出现喷泉现象的是
压强完整版课件
压强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物理学》中“压强”的概念。
教学内容主要基于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包括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以及压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同时,我们将对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压强进行分类讨论,并通过实验和例题解析,加深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能正确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研究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以及压强在实际应用中的分析。
难点:压强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以及压强与力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压强计、液体压强计、气球、针筒等。
2. 学具:计算器、草稿纸、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针筒注射液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引出压强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计算公式:压强 = 压力 / 受力面积。
(3)单位:帕斯卡(Pa)。
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压强计算的例题,让学生掌握压强计算的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压强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
5. 实验演示:演示压强计、液体压强计的使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压强的变化规律。
六、板书设计1. 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
2. 压强计算的例题及解答。
3. 压强与力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下列物体的压强:一重力为200N的物体,放在面积为0.1平方米的水平地面上。
(2)某液体的密度为1.2g/cm³,求该液体在深度为5米时的压强。
2. 答案:(1)压强= 200N / 0.1m² = 2000Pa(2)压强 = 密度× 重力加速度× 深度= 1.2g/cm³ × 9.8m/s² × 5m = 58800Pa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掌握情况较好,但对压强与力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高三化学复习课件:压强差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共20张PPT)
如图制备Fe(OH)2: 1、实验开始时候,应关闭 D 止水夹,
打开 C 止水夹,其作用是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
2、能够引发制备Fe(OH)2的实验操作是:关闭止水夹C,打开止水夹D; 其原因是 产生的H2使瓶内的压强增大,使A中的溶液。流入B中。
应用五、 防堵塞
1、A瓶的作用:平衡压强,防止瓶内压强过大 。 2、若装置堵塞,A中可看到的现象是:A瓶内液面下降,长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3)打开K3,关闭K1和K2。c中亮蓝色溶液流 入d,其原因是_产__生__H_2_使__c中__压__强__大__于_大__气__压__;
(2018·全国Ⅰ)醋酸亚铬[(CH3 COO)2Cr·2H2O]为砖红色晶体,难溶于冷 水,易溶于酸,在气体分析中用作氧气吸收剂。一般制备方法是先在封 闭体系中利用金属锌作还原剂,将三价铬还原为二价铬;二价铬再与醋 酸钠溶液作用即可制得醋酸亚铬。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3)为了制得Fe(OH)2白色沉淀,在试管I和II中加入试剂后, 打开止水夹,塞进塞子后的实验步骤是: 检验试管Ⅱ出口处排出的H2的 纯度,当排出的H2已经纯净时再夹紧止水夹 。
(4)这样制备的Fe(OH)2能长时间保持白色,原因是:试管Ⅰ中反应 生成的H2充满了试管Ⅰ和试管Ⅱ,且外界O2不易。进入.
2019届高三专题复习
压强差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装置D的作用是 防倒吸 。
SO2
倒吸原理分析:
气体溶解
形成负压
液体倒吸
结论: 压强差为液体流动产生了动力
应用
应用一、喷泉实验
能形成喷泉吗?
+ Na
1、引发喷泉实验的操作是 挤压胶头滴管 。 2、形成喷泉实验的原因是 氨气极易容易水,圆底烧瓶内形成负压。
2019版高考化学总复习第4章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微专
(3)装置(Ⅲ)在水槽中加入能使水温升高的物质致使锥形瓶内酒 精因升温而挥发,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增大而产生喷泉。 (4)装置(Ⅳ)向导管中通入一定量的 H2S 和 SO2,现象为有淡黄色 粉末状物质生成,瓶内壁附有水珠,NaOH 溶液上喷形成喷泉。 (5) 装 置 (Ⅴ) 打 开 ① 处 的 止 水 夹 并 向 烧 瓶 中 缓 慢 通 入 等 体 积 的 HCl 气体后关闭该止水夹,等充分反应后再打开②处的止水夹, 观察到先有白烟产生,后产生喷泉。 (6)装置(Ⅵ)中,挤压胶头滴管,然后打开导管上部的两个活塞, 则在右面烧瓶出现喷烟现象,再打开导管下部活塞,则可产生双 喷泉。
5.如图为化学教学中所用的喷泉实验装置。某同学用 烧瓶中盛不同成分的气体进行喷泉实验,请帮助分 析实验后烧瓶中所得溶液的浓度。(假设是在标准状 况下完成实验,且溶质不扩散) (1)若用 HCl 气体,则 c(HCl)=________________。 (2)若用 NO2 气体,则 c(HNO3)=______________。 (3)若用 n(NO2)∶n(O2)=4∶1 的混合气体,则 c(HNO3)=_____。 (4)若用 n(NO2)∶n(O2)=2∶1 的混合气体,则 c(HNO3)=_____。
解析:选 B。氯气易溶于有机溶剂四氯化碳,烧瓶中的气体压 强就会减小,故能形成喷泉;氢气不溶于水,也不会和氢氧化 钠反应,所以烧瓶中的气体压强不会有明显的变化,故不能形 成喷泉;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 a 处不断鼓入空气,使锥形瓶 中液体进入烧瓶中,氨气极易溶于水,烧瓶中的气体压强就会 减小,故能形成喷泉;浓硫酸溶于水时放热,使得浓氨水受热 分解产生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烧瓶中的气体压强就会减 小,故能形成喷泉。
解析:设烧瓶的容积为 V L,则气体的物质的量均为22V.4 mol。
压强差原理在化学实验中应用
压强差原理在化学实验中应用湖北董广芬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及高考理综化学学科复习中有很多地方涉及到压强差的有关知识。
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是先将装置构建成一个密封系统,再采取一定的措施造成装置内外形成压强差,通过观察导气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是否有一段水柱形成等现象来判断装置的气密性是否良好。
[题目1]如下图所示装置中,不漏气的是()①装置是用手握试管一段时间,再松开手后的状态②装置是放入金属Zn和稀硫酸反应又关闭出气口阀门后的状态③装置是烧瓶内放入金属钠和无水乙醇后的现象④是广口瓶中装有电石和水,关闭出气口阀门,打开分液漏斗阀门后的现象A、①②B、②③ C、①③ D、③④[分析]上述①装置松开手后温度恢复,空气减少,压强降低却没有看到一段水柱,表明该装置漏气;②装置关闭活塞后容器内气压增大,容器内的液体被压入球形漏斗中,表明该装置不漏气;③装置内金属钠和无水乙醇反应产生H2后,系统内的压强增大,将广口瓶中的水压入量筒中,表明该装置不漏气;④装置中的电石和水发生反应后,产生C2H2气体,关闭出气口阀门,广口瓶内气压增大,打开分液漏斗阀门后,分液漏斗中的液体还在往下滴,表明该装置漏气。
所以该题目的正确答案为B。
二、防倒吸是指有毒、对环境有污染的一类气体在被试剂吸收的时候,根据气体溶解度的大小造成装置系统内压强降低容易倒吸的现象,对吸收装置加以改进,从而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
[题目2]判断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时,有一条经验规则:极性分子(如H2O等)组成的溶剂易于溶解极性分子的溶质;非极性分子(如苯、四氯化碳等)组成的溶剂易于溶解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
下列装置中,不适于用做HCl气体尾气吸收的是()[分析]A装置由于具有较大的容积,气体由于易溶于水而形成负压而使烧杯内的液面下降,漏斗口将脱离液面,又由于水重力的作用而下降,很好地防止了倒吸;C装置中由于HCl气体不溶于CCl4,不会形成负压,因而也不会发生倒吸;D装置的原理与A相似,也不会发生倒吸;故答案为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装置:
【例4】 下图是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4个喷泉实验方案,下列有关操作不可 能引发喷泉的是( )
增分点2 防止压强减少,出现倒吸现象 是指有毒、对环境有污染的一类气体在被试剂吸收的时候,根据气体溶解度的大 小造成装置系统内压强降低容易倒吸的现象,对吸收装置加以改进,从而起到防 止倒吸的作用。
【例3】 判断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时,有一条经验规则:极性分子(如H2O 等)组成的溶剂易于溶解极性分子的溶质;非极性分子(如苯、四氯化碳等)组成的 溶剂易于溶解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下列装置中,不适于用做HCl气体尾气吸 收的是( )
A.挤压装置①的胶头滴管使CCl4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B.挤压装置②的胶头滴管使NaOH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C.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并打开止水夹 D.在装置④的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浓硫酸并打开止水夹 解析 H2难溶于NaOH溶液,不能使烧瓶内外形成较大压强差,故不能引发喷泉。 答案 B
近年来,高考化学试题中涉及气压变化有关的试题类型不断出现,这类考题综合 性较强,对同学们的能力要求较高。尽管气压变化的情况无非增大和减小两类, 但引起气压变化的因素可谓众多,对同学们的能力要求也较高,为让同学们对此 类考题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提高解题能力,现就考查气压变化的几种情况分 类说明。
考题印证
解析 A中由于分液漏斗和烧瓶之间有橡皮管连接,压强相等,分液漏斗中液体一 定能够顺利流下,无法判断装置气密性;B和C能够说明装置的气密性完好;两端 液面能够保持水平,而D中说明装置气密性不好。 答案 D
【例2】 如图:装置A、B在加入反应物前,怎样检查其气密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深刻背景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老人农业”“妇女农业”“小 学农业”问题日益凸显
陕西抽样调查:
72% “80后”“90后”青壮年劳动力(农民工)
55岁 务农农民平均年龄
63% 妇女
25
83% 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
四川抽样调查: 务农农民50岁以上54%,60岁以上30%,70岁以上
13%; 妇女60%; 初中及以下90%。
26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深刻背景
◆农村新生劳动力离农意愿强烈,农业后继乏人问题步 步紧逼
解析 A装置由于具有较大的容积,气体由于易溶于水形成负压而使烧杯内的液面 下降,漏斗口将脱离液面,又由于水重力的作用而下降,很好地防止了倒吸;B装 置中由于HCl气体不溶于苯,不会形成负压,也不会发生倒吸,不适于HCl尾气的 吸收;D装置的原理与A相似,也不会发生倒吸。 答案 B
增分点3 通过增大或减小压强,产生喷泉
图一(广东卷) 图一通过两容器中压强差引发气体混合反应,反应导致压强减小,产生倒吸。
图二(全国卷) 图二通过注射器压强增大气体进入Y,使气体混合反应产生倒吸。
图三(四川卷) 图三中B瓶为安全瓶,由于B中导管较短,不致于使液体进入A;另外起到对气压缓 冲的作用。
图四(山东卷) 图四导管a起到平衡压强作用,以便使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流下。装置B长颈漏斗 起到缓冲作用,装置D可防倒吸。
22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二、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 三、如何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23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深刻背景
◆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人走村空”问题愈演愈烈 2012年我国农民工数量达到2.6亿,每年新增900-1000万。
四川抽样调查: 26% 举家外出农户 20% 留守农户 转移比例平均60%,高的70-80%
[增分题例]
增分点1 通过压强的变化,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一般都是通过改变装置内气体压强实现的,若检查气密性 的装置本身是一个非气密性装置,则首先要处理成一个密闭体系。其叙述形式是: 装置形成封闭体系→操作(微热、手捂、热毛巾捂、加水等)→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例1】 下列所示装置中,肯定不符合气密性要求的是( )
增分点4 消除压强差,以防产生堵塞现象 这是一类防止气体制备过程中,因装置堵塞或气体产生速率太快而造成单位体积 内气体分子数增多,内压增大造成危险而改进的装置。装置改进的目的就是消除 压强差。
【例5】 下列装置中不能用来防堵塞的是( )
解析 A装置中的橡皮管是对气体发生装置的一微小改进,这一改进的优点就是平 衡烧瓶和分液漏斗内的气压,便于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流下,可以起到防止堵塞 的作用;C装置中将B和C管连通,其原理与A同,也能防堵塞;B装置中有一根导 气管通大气,当气体产生速率过快而气压增大,或导气管堵塞而气压增大时,均可 将瓶内的液体压入导气管而使液面上升,甚至冲出以平衡气压,防止堵塞。 答案 D
答案 对装置A:将导管的出口浸入水槽的水中,手握住试管,有气泡从导管口 逸出,放开手后,有少量水进入导管,且水柱保持一段时间不变,说明装置不漏 气;对装置B:塞紧橡皮塞,夹紧弹簧夹后,从长颈漏斗注入一定量的水,使长 颈漏斗内的水面高于试管内的水面,停止加水后,长颈漏斗中与试管中液面差保 持不变,说明装置不漏气。
以下为附加内容 不需要的朋友下载后可以编 辑删除,谢谢
20
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刘天金 2013˙05˙07 陕西
21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 这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创新性工作,要大抓特抓、
坚持不懈。
——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目标) ——生产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供给社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