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的过程
简述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过程
简述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过程
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1. 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教育研究方法的第一步。
它包括确定研究问题、研究对象、研究变量、研究方法、研究时间和空间等。
研究设计的设计要求必须明确,以便能够确保研究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 样本选择:样本选择是研究设计中的重要步骤。
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确定哪些样本最符合研究问题和假设。
样本选择必须考虑到样本的代表性、随机性和可控性等因素。
3. 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教育研究方法的第二步。
它包括对样本进行调查、收集数据、记录数据等。
数据收集的方法可以是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实验等。
4.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教育研究方法的第三步。
它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和假设。
数据分析的方法可以是统计、回归、聚类、因子分析等。
5. 研究结果呈现:研究结果呈现是教育研究方法的最后一步。
它通过图表、报告等形式呈现研究的结果和结论,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除了以上一般过程,教育研究方法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步骤,如研究伦理、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的验证等。
这些方法都是为了确保研究的质量、可靠性和有效性。
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过程包括研究设计、样本选择、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研究结果呈现等步骤。
这些步骤是为了确保研究的质量、可靠性和有效性,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教育研究中的问题。
教育研究的一般程序
教育研究的一般程序第一步:问题的确立第二步:文献综述在问题确立之后,研究者需要进行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对相关研究和文献进行收集和分析的过程。
研究者需要查阅现有的相关文献,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框架。
通过文献综述,研究者可以对研究领域的重要概念、理论和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为自己的研究提供基础。
第三步:研究设计在文献综述之后,研究者需要考虑研究的设计。
研究设计是研究的蓝图,它决定了研究的方法、样本选取和数据收集方式等。
研究者需要明确研究的假设、研究问题和研究变量,并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样本和工具。
研究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第四步:数据收集和分析在设计好研究之后,研究者需要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数据收集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进行。
研究者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收集工具,并根据研究问题和研究设计进行数据收集。
在数据收集完成之后,研究者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分析。
数据分析可以使用统计方法或者质性分析方法进行,根据研究问题和研究设计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
第五步:结果解释和讨论在数据分析之后,研究者需要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
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问题和研究目标回答研究问题,并解释研究结果的意义和含义。
同时,研究者还需要与文献综述进行比较和讨论,探讨研究结果与现有理论和研究成果的关系。
第六步:结论和建议最后,研究者需要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结论是对研究结果的总结和概括,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结果得出结论。
同时,研究者还可以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关的建议,为实际教育工作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教育研究是一种系统地探索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过程。
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问题选择:教育研究需要明确研究问题和目标。
研究者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或兴趣选择一个具体的教育问题,如学生学习成绩为何不理想、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动机等。
2. 文献综述:在进行研究之前,研究者需要对相关领域的已有研究进行综述。
这有助于了解已有研究的进展、发现研究中存在的空白和待解决的问题,并从中汲取经验和方法。
3. 设计研究方案:研究者需要制定一个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的目的、研究对象、样本选择、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方法等。
研究方案的设计需要科学合理,能够回答研究问题。
4. 数据收集:研究者依据研究设计,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
数据收集方法通常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实验等。
收集到的数据应该具有可靠性和有效性。
5. 数据分析:研究者使用各种统计工具和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数据分析的目的是得出研究结果,并看是否支持或反驳研究假设。
6. 结果解释: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者需要解释研究结果,并将其与已有的理论和研究结合起来。
这有助于从研究结果中发现新的知识和理论模式。
7. 结论与推广:在结果解释的基础上,研究者需要得出结论,并对研究结果进行推广。
研究的结论可以用于教育实践、政策制定或进一步的研究。
8. 发表成果:研究者可以将研究成果发表在学术期刊、会议论文集等渠道,与其他研究者共享研究经验和成果。
总之,教育研究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研究者经过问题选择、文献综述、研究方案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结果解释、结论与推广和发表成果等步骤,不断探索和解决教育问题,促进教育实践与政策制定的改进。
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及研究的基本范式
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及研究的基本范式1.选题阶段。
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假设的提出与确立,研究目的与意义的确立等。
2.研究设计阶段。
包括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的确定,研究样本的抽取,研究方法的选择,时间和经费安排等。
3.搜集资料阶段。
包括各种研究方法的具体运用。
4.整理与分析资料阶段。
包括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的运用,要把分析研究的结果归纳成几条原理、原则或对其作出事实判断。
5.撰写研究报告阶段。
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概论,在次基础上按规范撰写研究论文或研究报告,以展示研究成果。
6.总结与评价阶段。
评价首先是要对研究成果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进行鉴定,其次是对研究活动的科学性进行评估。
六、教育研究方法及其层次(一)教育研究方法的含义教育研究方法是指通过探索、发现、揭示教育科学规律性的知识以解决教育问题,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构建教育科学理论的一整套思维方式和行为规则的总和。
教育研究方法是解决教育实践问题和发展教育理论的重要工具。
(二)教育研究方法的层次1.教育研究方法论教育研究的方法论是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哲学与教育研究。
哲学是从客观世界的普遍联系中去研究事物,提供研究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一般规律的方法论原理,教育研究方法论总是与哲学认识论相互渗透,融合为一体。
研究教育,必须把教育问题放在总体哲学思想背景下加以考虑,才能做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2)数学与教育研究(定量与定性)数学是以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当前,教育研究存在着只关注数学方法、工具的意义,严重忽视研究其方法论意义的问题,应该正视了解、研究现在数学本身的方法论对于教育研究从中吸取方法论营养的重要性。
(3)信息技术与教育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以其他任何一种技术从未有过的深度和广度介入到教育领域的各个角落。
信息技术发展对教育研究方法的影响作用,一方面,表现为在一定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上所建立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对教育研究的直接渗透、移植,并为教育研究手段的变革提供了必要的可能性条件;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表现为信息技术发展所引起的思维方式的变革对教育研究方法论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2.教育研究的基本范式的概念和形式(1)教育研究的基本范式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教育研究范式是指教育领域中学术共同体对所从事的教育研究活动的基本方法和规范的共同认识,其发展历程如下:①经验-分析的研究范式。
总结 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4)强调研究对象的课题名称
此类课题,在进行课题名称表述的时候多以研 究对象为题,而且多在题目上进行限定,以缩小范 围,明确概念,以利课题的研究。
(3)直接以研究的目标作为课题名称
例1: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该课题的研究目标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 性”,所以课题以此作为名称。至于研究这个课题 究竟依据什么理念、通过何种方式、凭借什么手段 来进行这项研究,研究者都做了省略,没有一一说 明,但即便如此,也并不影响人们认识、了解这一 课题。
例2:培养小学生习作兴趣的研究
如此限定、不仅把研究对象确定得非常清楚, 而且也使该课题的研究对象更为典型——这是因 为高职自有它的特殊性,选择这样的学校进行研 究,其现实性、必要性、可能性就十分明显了, 所以该课题研究题目的确定就非常典型,很有研 究价值。
研究内容:“高职学生自发团体的形成”, 正是在这样的特殊地界,校外教育、家庭教育都 比较薄弱,学校教育又鞭长莫及,不良团体立足 的土壤比较丰厚,其形成就更方便和容易,这一 研究的现实性、迫切性就不言而喻。
3、进行课题申报→(课题申请书:) 4、制定研究计划→(开题报告:表述、意义、目标、
内容、方法、步骤、人员、经费等 ) 5、实施研究计划→(应用选择的方法搜集研究资料) 6、分析研究资料→(审核、分类、汇总、分析) 7、完成研究成果→(撰写论文、研究报告等)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选题的方法(选择研究课题:选择;表述;明确) 设计的方法(计划研究方案:课题申请报告;研究方
教育研究课题:研究范围明确、内容具体的教育问题 (5)高职课堂教学中怎样开展创造教育的研究 (6)计算机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
述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
述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
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可以归纳为以下五步:
1.研究问题定义。
教育研究必须始于一个明确的问题,这个问题必须能够被清晰的定义
和理解。
教育研究的问题可能来自于实践、文献还是对知识领域的兴趣等。
问题的定义包括问题的背景、研究目的、研究问题以及研究假设等。
2.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教育研究的核心步骤,它能够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已有的研
究成果,提供研究框架和理论支持,同时帮助确定研究的方法和数据收集。
3.研究设计和数据收集。
研究设计涉及到研究的方法和数据收集,其中包括样本选取、实验设计、调查方式、数据收集工具等。
在此过程中,研究人员要确保所选定的
方法或工具与问题相适应,且可获得可靠的数据。
4.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教育研究的必要过程,其目的是揭示数据中存在的模式和
关系,以验证或否定研究假设。
数据分析可以使用定量或定性的数据分析
方法,如统计分析、质性分析、文本分析等。
5.结果呈现和报告。
对于教育研究来说,结果呈现和报告十分重要。
研究人员需要用通俗
易懂的方式进行结果的呈现和解释,以便其他人能够理解研究的发现和结
论。
研究报告通常包括研究问题、背景、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结论和建议等部分。
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
观察—实验方法体系:
归纳
观察
解释性原理
实验
唯理论:迪卡尔、莱布尼茨,强调理性,演绎法,思辨研究
二、 教育研究的初步发展期 (17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主要特点: 3.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研究的基础。 “教育学心理学化运动”: ◆ 裴斯泰洛齐 ◆ 赫尔巴特
伦理学 —— 教育目的论 心理学 —— 教学论
演绎式
新传统派教育:
新托马斯主义 永恒主义 要素主义
四、教育研究方法学科体系的完善期 (20世纪50年代以后)
教育研究发展的主要动力:
哲学中新历史主义流派的出现和发展
爱因斯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四、教育研究方法学科体系的完善期 (20世纪前半期)
主要特点:
1.人本主义取向的教育研究日益崛起,教育研究 方法论基础由经典自然科学过渡到社会人文科学。
自然科学:实验法、统计法; 社会科学:调查法、文献法、历史法; 心理学:测量法
三、教育研究方法学科体系的形成期 (20世纪前半期)
主要特点: 3.两种教育研究范式——归纳式和演绎式,各
自进一步发展。
归纳式
1、实验教育学(德国的拉伊和梅伊曼)
两种问题:一种是事实问题,借助于实证的方法来研究。 一种是价值问题,借助于哲学思辩来研究。
归纳式
2、教育测量运动(桑代克)
“凡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 20年时间编制了1300多种量表 斯通:算数标准学力测验(1908) 桑代克:书法量表(1909)、兴趣测验(1912)
职业测验(1915)、办事员能力测验(1917) 俞子夷:中学国文毛笔书法量表(1918) 陆志苇:中国比纳-西蒙智力测验(1924) 廖世承和陈鹤琴:《智力测验法》(1924)
教育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
教育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1.引言在现代社会中,教育一直被视为一个重要的议题,而教育课题研究则是对教育问题进行认真探讨和研究的过程。
教育课题研究旨在通过深入的调查、分析和讨论,为教育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在本文中,将对教育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进行深入探讨。
2.确定课题教育课题研究的第一步是确定研究课题。
研究者可以从教育实践中出发,通过对教育现状的观察和总结,确定感兴趣的课题。
可以选择关注学生学习动机、教学方法、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课题。
确定课题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研究的可行性、社会的需求和研究者自身的兴趣和专长。
3.文献综述确定了研究课题之后,接下来需要进行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对相关领域内已有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分析。
通过对文献的综合阅读和理解,研究者可以了解到前人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从而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启发。
4.研究设计在完成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研究者需要进行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是指研究者确定研究目的、研究问题、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方面的计划和安排。
在教育课题研究中,研究设计需要考虑到研究对象的特点、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和研究过程的可操作性。
5.数据收集与分析完成研究设计之后,接下来是数据收集与分析。
数据收集是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获取与研究课题相关的信息和资料。
而数据分析则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统计,从而找出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6.研究成果的呈现与讨论在数据收集与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者需要将研究成果进行呈现与讨论。
研究成果的呈现主要包括研究报告、论文和学术文章的撰写,而研究成果的讨论则是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和理论分析,以及对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的反思和总结。
7.结论教育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包括确定课题、文献综述、研究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以及研究成果的呈现与讨论。
通过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研究者可以为教育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贡献。
简述教育科学研究过程的几个主要环节
简述教育科学研究过程的几个主要环节(最新版)目录1.教育科学研究过程概述2.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环节3.每个环节的详细说明4.结论正文一、教育科学研究过程概述教育科学研究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包括多个环节和步骤。
这个过程通常包括确定研究问题、设计研究方法、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撰写研究报告等步骤。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环节1.确定研究问题:这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第一步,研究者需要明确研究的目标和问题。
这个问题可以是关于教学方法、学生行为、课程设计等。
2.设计研究方法:在确定了研究问题之后,研究者需要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来解决问题。
这可能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实验等。
3.收集数据:在确定了研究问题和设计好研究方法之后,研究者需要收集数据来支持研究结论。
这可能包括收集学生的成绩、调查问卷的结果等。
4.分析数据:收集到数据之后,研究者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得出结论。
这可能包括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等。
5.撰写研究报告:最后,研究者需要撰写研究报告,将研究过程和结论呈现出来。
这个报告应该包括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方法、数据分析结果、结论等部分。
三、每个环节的详细说明1.确定研究问题:在这个环节中,研究者需要明确研究的目标和问题。
例如,研究者可能想要了解哪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最大,或者学生成绩与家庭背景之间的关系等。
2.设计研究方法:在确定了研究问题之后,研究者需要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来解决问题。
例如,研究者可能想要了解哪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最大,那么他可能会选择一个实验设计来测试不同的教学方法。
3.收集数据:在确定了研究问题和设计好研究方法之后,研究者需要收集数据来支持研究结论。
例如,研究者可能想要了解哪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最大,那么他可能会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并记录下来。
4.分析数据:收集到数据之后,研究者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得出结论。
例如,研究者可能想要了解哪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最大,那么他可能会使用统计分析方法来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
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
教育实验研究是指通过实践实验,应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不同
教育处理方法对学习效果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评价教育活动、教学
效果,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
它是教育学中的一种重要研
究方法,它既是教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又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
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验设计:首先要对实验的特点进行设计,分析实验的规模,决
定是否采取随机分组方法、定义实验小组和实验外小组,是否设计控
制组,确定实验量表等。
二、实验操作与管理:组织实验室设备、实验材料的准备,及时正确
高效的操作实验,统计实验数据,调查实验小组的后记记录等。
三、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数据处理主要包括实验数据录入、校正、分析等,这些都是检验实验结果是否正确的环节,因为实验数据处理
所有活动都是用计算机处理的,因此可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四、实验报告写作:实验报告写作是将实验结果及其分析整理成
文字,最后编写实验报告的环节,以便与实验现象相关的知识、观念、术语、理论的反映,并正确判断实验结果。
以上是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它能为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研究性和科学性提供科学的依据,以及做出更有效的教学
措施,取得效果好的教学绩效。
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步骤
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步骤:选择研究课题,查阅文献资料,制定研究计划,分析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教育研究的特点:客观性、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可验证性。
教育研究的伦理原则:自愿原则、匿名原则、保密原则、无害原则。
教育研究的意义: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是定量和定性的方法。
资料分析的基本步骤:阅读资料、筛选资料、解释资料。
研究论文可分为两大类:实证性的研究报告、理论性的学术报告。
影响研究方法选择的因素:综合与分析、归纳与演绎、因素的控制程度、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常用的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质的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相关性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内容分析研究法。
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行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课外、校外活动多数是以学生的亲身实践活动为主。
课外、校外活动的意义: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知识。
课外、校外教育是对青少年儿童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
课外、校外教育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
课外、校外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
小组活动是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
小组活动的特点是自愿组合、小型分散、灵活机动。
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家庭教育的特点:教育内容的生活化、教育方式的情感化、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家庭、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
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要求要合理、统一;要理解和尊重孩子;不断提高家长的文化素养和思想素养。
社会教育对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途径和形式:1、社区对学生的影响;2、各种校外机构的影响;3、报刊、广播、电影、电视、戏剧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家庭、社会和学校三者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1、相互访问2、建立通讯联系3、举行家长会4、组织家长委员会5、举办家长学校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互相联系1、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2、学校与校外教育机构建立经常性的联系3、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联系。
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
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
教师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包括确定问题、分析问题、拟订方案、实践尝试、反馈评价、归纳总结等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实际上都是带有研究成分的行动。
(1)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
教育行动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教师首先要对问题进行确认,进而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
(2)分析所要研究的问题。
分析问题是对被确定为研究课题的问题,从不同层面、不同方面进行把握,进而使要研究的课题变得更具体、更清晰的过程。
(3)拟订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与策。
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需要制订初步的计划,明确问题的核心原因,确定重要因素以及研究的关键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不断回到确定问题和分析问题上,重新界定和分析问题,最后形成更为可行的可能性行动策构想。
(4)实践尝试行动策。
这是教育行动研究最关键、最核心的环节。
在行动中,既尝试可能方案与策对于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也尝试通过问题的解决改善教育教学的可能性。
但在实践尝试的过程中,不只满足于先定的构想,也不要过多地受对执行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的干扰,随时注意观察、改善和解决问题的变化情况,及时记录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感想。
(5)反馈与评价行动结果。
根据行动结果,对整个研究作出全面评价,并进一步澄清产生新问题的原因,作为行动研究的反
思,进入下一个行动过程。
(6)归纳总结。
这一环节是把整个实际行动研究的过程和收获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行动研究的总结应是感性与理性的融合、抽象与本质的整合。
既有理论上的概括,更要有鲜活的、真实的、富有感情、感悟和灵性火花的描述。
教育研究基本过程
教育研究基本过程咱来唠唠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
我有个朋友是搞教育研究的,那他的经历可太有代表性了。
首先得确定研究问题,这就像是给一场冒险定个目的地。
我朋友有次想研究为啥有些孩子数学成绩就是提不高。
他就天天在学校里观察,跟老师聊,跟家长聊,跟成绩好的和不好的孩子都聊。
就像个侦探似的,不放过任何一个线索。
他发现有的孩子是学习方法不对,有的是对数学有畏难情绪,还有的是家里学习环境太吵。
这么多问题,到底研究哪个呢?他纠结了好久,最后决定聚焦在学习方法对孩子数学成绩的影响上,这就好比在一堆宝藏里选中了最耀眼的那颗宝石。
接着就是查阅文献啦,这一步就像是给探险之旅找地图。
他一头扎进图书馆,在网上搜各种资料,看以前的学者都对学习方法和数学成绩有啥研究成果。
有时候看到一篇好文章,他能兴奋得跳起来,有时候找了半天也没找到有用的,又垂头丧气。
他跟我说,有次他找一个很关键的研究报告,在图书馆翻了半天,差点把书架都翻倒了,结果发现那报告在网上就能轻易找到,真是哭笑不得。
然后就是设计研究方案,这得规划好路线。
他得想好怎么收集数据,是做问卷调查呢,还是搞课堂观察,或者是进行个案研究。
他最后决定问卷调查结合课堂观察。
设计问卷的时候可费了不少心思,问题得问得清楚明白,还不能有引导性。
他为了一个问题的表述,改了又改,嘴里还嘟囔着:“这可不能把孩子们给绕晕咯。
”收集数据的时候就像在探险路上收集宝贝。
他发问卷的时候,有的孩子很配合,有的孩子却把问卷当画画纸,在上面乱涂乱画。
课堂观察的时候,他得小心翼翼地坐在教室后面,眼睛像雷达一样,盯着老师的教学方法和孩子们的反应,还得快速记录,生怕漏了啥重要信息。
分析数据就像是在宝藏堆里挑出真正有用的。
他把收集来的数据整理好,用各种统计方法分析。
有时候数据结果和他预想的不一样,他就抓耳挠腮,重新再分析,看看是不是哪里出了错。
最后就是撰写研究报告啦,这是把探险经历写成故事分享出去。
他得把整个研究过程、结果、结论都写清楚,还得写得有趣,让别人愿意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研究的过程我们前面把“研究”界定为利用有计划与有系统的资料收集、分析和解释的方法来谋求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且说明研究中运用的“科学方法”是指人们在认识和解决问题时所采取的一套符合科学规律要求的程序步骤,因此,对教育研究过程的一般步骤作简要说明是非常必要的。
教育科研的一般过程美国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曾在其《思维方法》(How We Think)一书中谈到,人们解决问题一般需要经过5个步骤:(1)发现疑问或问题;(2)认定疑问之所在并加以清楚界定;(3)提出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即提出“假设”;(4)推演“假设”的结果;(5)验证“假设”。
杜威所提出的思维5步骤,揭示了人们在解决问题时的一大有系统的步骤。
人们的教育研究活动,同样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其一般过程能常分为以下几个基本步骤。
一、确定问题教育研究的第一步工作是选择研究问题。
对于一个研究新手而言,确定研究的问题并不是简单的工作,这里涉及到所确定的问题的价值、与研究主体的关系、研究问题的条件等。
当研究的问题确定以后,整个研究有了方向,后续的工作就比较容易进行。
一般研究问题的产生,可透过理论或相关文献的探讨,也可由自己的实际经验中寻找,此外,亦可通过向人请教来确定。
然而不管研究问题的来源如何,有了问题之后,接下来必须确定的是问题的性质与范围。
二、提出假设所谓“假设”指的是理智的猜测。
假设并不是随便乱猜胡设的,而是根据理论、往昔的研究发现、自己的经验或是逻辑的推理而针对问题提出的暂时性解答。
在侧重统计分析的量化研究中,一般均有假设的呈现,然而在侧重文字描述的质化研究中,并非一定要有研究假设。
三、设计或选择研究方法在确立了研究主题与假设后,接下来所要着手的是研究设计,亦即考虑使用何种方法进行研究较为合宜、研究工具如何设计与实施等等。
如果研究者所从事的是量化研究,则另须考虑各项研究假设该用何种统计公式进行分析。
四、搜集资料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此步骤所涉及的是实际动手搜集实证资料。
资料的搜集必须以研究问题或假设为引导,否则所搜集到的资料将失去其意义与价值。
在量化研究中,搜集资料的工具大体上有问卷、观察量表、测验等;在质化研究中,研究者虽亦可使用问卷、测验,甚至摄录机搜集资料,但研究者本身却是最关键的工具(instrument),因为只有研究者方能从事件发生的脉络中掌握事件的意义性。
五、提出结论在教育科学研究中,所提的结论必须以所搜集得来的资料作为依据,不可作出超越研究结果的结论。
在量化研究中,结论的提出通常是运用统计方法分析资料,所得的结论可能支持假设,也可能推翻假设。
在质化研究中,资料的分析虽不使用统计方法,然其资料的取得须经过考证的程序。
以上所说,是教育科研的一般步骤,其中每人阶段都可因不同的任务有不同的分化或取舍。
特别是,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过程虽有着类似的研究步骤,然而各研究步骤间的互动关系却全然不同。
具体说,定量研究者所遵循的是直线式(linear pattern)的探讨模式,定性研究者所采用的则是循环式(cyclical pattern)的探讨模式。
量化研究的一般过程量化研究的过程,一般可以概括为以下8个步骤,这8个步骤是一个接着一个的直线式关系:一、选定研究问题。
无庸置疑,任何研究都要以“问题”为中心来展开。
研究者所研究的问题,可以有多种来源,既可由理论中推衍出来,也可从过去相关的研究结果中发现进一步需要扩充或修正的研究领域;既可由自己的经验世界中找寻,亦可通过请教别人而获得。
由于历年来国内外所累积的教育研究数量很大,一个研究新手如果需要自己找寻研究题目,可能常有面对庞杂资料而不知如何下手的情形;或者,发现的“问题”是“假问题”或无价值的“伪问题”。
为了找到有研究价值而且适合自己展开研究活动的问题,不妨先思考自己平常留心、较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由此入手,在心中有了大概的研究方向后,以此方向引导自己去查阅资料或思考,从而找寻问题。
一般而言,研究问题的选定,刚开始时,都只是决定大致的研究方向与范围,逐渐地,经过更仔细的文献阅读以及与他人讨论后,研究问题才会愈来愈精确化,变得明确而可研究。
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研讨工作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均会持续,但在研究工作展开的早期阶段,这一工作非常重要;特别是对发现和确定研究问题,文献资料的研讨是不可缺少的。
在刚开始确定研究问题时,因为历年来教育理论的创发与实证研究的执行已为后来者累积不少成果,研究者不须徒费心力,重复前人之作,因此踏在前人的肩上往前走,是文献研讨的重要功能。
从文献的收集、整理和阅读中,我们可以获知现今有哪些相关的理论和研究发现,有哪些问题尚无人研究或缺乏研究,有哪些研究值得进一步修正或扩充。
除此之外,文献的研讨还可帮助我们细致地规划整个研究架构,例如该放入哪些研究变项、变项间应探讨的关系为何、宜用何种研究方法搜集资料、文献探讨的结果如何帮助自己解释与讨论研究结果等。
当然,一个有价值的、适合自己的研究问题还可以通过其他有效手段来确定,二、提出待答问题或研究假设对一个研究活动来说,研究主题的确定与研究目的的确定很可能是同步的。
当然,在研究主题确定之后,确立研究目的是必须做的工作。
即,我们要明确自己为什么确定这样一个研究主题,研究工作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再进一步,确立研究目的后,我们还需要将整个研究所要进行的具体方向化为待答问题,或者是确立“研究假设”。
需要说明的是,“研究假设”的设定,针对的是一类的研究问题。
一般来说,仅为了解教育现象而不探求变项间关联程度的研究,不须提出研究假设,而适合提出待答问题,因为研究假设旨在陈述变项与变项间的可能关系。
另外,在确定待答问题或研究假设时,对于所要研究的变项性质,例如哪些是自变项,哪些是因变项等,都必须加以厘清。
三、定义研究变项为使读者了解研究中所使用的专门用语,研究者有必要针对待答问题或研究假设中所涉及的变项加以界定。
通常界定的方式有两种,一为概念性定义(conceptual definition),即以一较为浅显易懂的概念解释另一复杂的概念;一为操作性定义(operational definition),即针对变项如何测量而作科学的说明。
定义研究变项较为适宜的做法是先作概念性定义,接着再做操作性定义。
一个研究变项有了这两种定义,能使读者一方面从概念上理解变项的涵义,另一方面则可明白该变项在研究中是如何被测得的。
四、进行研究设计研究设计包括研究对象的抽取、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工具的编制、实施步骤的决定,以及数据处理方式的采用等。
研究设计因不同的研究者而不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格式,整个研究设计应从合宜性的角度作考虑,选择适合研究主题之探讨和研究者采用的方法。
当然,研究设计中千万不可因为自己的偏好而勉强使用某种研究方法或统计分析公式。
近年来,社会科学研究者给予量化研究非常大的关注,并做了许多反思,尤其针对“为了数字而玩数字”的现象痛下针砭,此值得研究者深自警惕。
五、搜集资料在量化研究中,搜集资料的方法有多种,问卷调查、电话访问、当面访谈、使用观察量表进行现场观察、实施测验等等,都是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研究者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要排除无关干扰因素的影响,以提高资料的正确性(效度)与可靠性(信度),另外还需要遵守研究伦理,保护受试者的权益,避免其受到不当的影响。
六、分析资料研究活动中搜集来的资料,需要做科学的分析与解释才能体现它们的价值。
在量化研究中,资料搜集来以后需要经过统计,从而利于应用这些资料做分析。
在现代教育研究中,各种各样的数据处理技术和统计分析软件能够我们简化统计的难度,提高统计和分析的精确度。
七、获得结论量化研究中,研究结论的得出需要依靠资料的统计分析进行,而不得在个人臆想基础上建立结论。
在这个阶段,研究者在归纳和获得研究结论时,还有一重要工作内容,即比较研究结论与待答问题间的关联,以及探讨“所得结论”是验证了前期提出的“假设”?还是推翻了“假设”?八、撰写报告为了沟通研究结果,让他人也能分享研究发现,撰写报告成为研究历程中的最后一个步骤。
研究报告是一种规范文体,其撰写必须依循严格的规范要求,要有严谨的结构(一般由绪论、文献探讨、研究方法与步骤、结果与讨论,以及结论与建议构成),前后一贯的逻辑,文字上要追求通俗易懂、清楚明了。
质化研究的一般过程同量化研究一样,质化研究或质的研究也有一定的操作程序和实施步骤,从而保证研究活动规范有效地进行。
质化研究的操作程序大致包括以下一些环节:一、确定研究的现象、研究的问题及研究的对象研究现象是指研究者需要集中了解的人、事件、行为、过程、意义的总和,是研究者在研究中将要涉及的领域范围。
确定研究对象是确定研究问题的前提。
一定的研究问题总是来自于一定的研究现象。
因此,研究一定的课题,首先要确定一定的研究现象。
二、建构概念框架,逐步形成理论假设质的研究不同于量化研究,不必事先提出假设再验证假设。
而是在研究过程中,随着资料的收集,不断形成和修改理论假设,假设是隐含在搜集资料、不断推进研究的过程中。
在质的研究过程中,也可能放弃已有的假设而提出新的假设。
质的研究假设,实际是一个建构概念框架的过程,是研究者的初步理论设想。
一般来说,它包括:(1)组成研究问题的重要概念以及这些概念之间的各种关系;(2)研究问题的范围、内容维度和层次;(3)研究者自己对研究问题的工作思路和工作假设。
概念框架,一方面可以将研究者头脑中的一些隐隐约约的假设明朗化,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加深研究者对问题的理解,发展自己原有思想观念和理论认识。
概念框架可以有不同形式。
三、收集资料质的研究十分重视资料的收集工作,收集资料是质的研究的基础环节。
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提出研究的结论。
质的研究收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有观察、访谈、实物分析、查阅文献资料、三角互证法等。
四、整理和分析资料资料的整理工作是质的研究中一个重要环节,是课题研究得出科学结论的前提。
资料的整理工作是对所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使其系统化和条理化。
整理资料,还可以为下一步的资料收集工作确立方向。
质的研究对资料整理工作要求特别严格,需要将访谈、观察等的情境及被访者、被观察者的非言语行为等都要加以客观描述。
整理资料的核心是将资料进行分类。
分类标志可以根据研究课题的目的来确定,也可以根据所研究事物的本质特征来确定。
还可以对资料进行质量分类和数量分类。
对资料的分析工作与对资料的整理工作是同步进行的。
在对资料进行整理的同时,就已在进行对资料的分析。
质的研究中的资料分析包括类属分析和情境分析。
在质的研究中,对资料的分析有类属分析和情境分析等方法。
五、撰写研究报告质的研究报告通常包括以下部分:问题的提出,包括研究的现象和问题;研究目的、意义(包括个人的目的和公众的目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等);背景知识(包括文献综述、研究者个人对研究问题的了解和看法,有关研究问题的社会文化背景等);结论(包括支持或否定怎样的假设,它的实践和理论上的意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