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改革论文

合集下载

人民币论文

人民币论文

人民币论文人民币(RMB)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也是全球最重要的货币之一。

人民币起源于中国古代货币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本文主要探讨人民币的发展历程、国内外的使用情况、人民币对经济的影响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挑战与前景等方面。

首先,本文将回顾人民币的发展历程,包括其货币改革、发行机构的变迁以及汇率制度的调整等。

人民币在1949年正式成为中国的法定货币,之后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1980年代的货币改革、1994年的汇率改革以及2005年的人民币汇率改革等。

这些改革对人民币的国内外地位和使用范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本文将分析人民币的国内外使用情况。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积极进展,尤其是在跨境贸易结算、外资投资和离岸人民币市场等方面。

然而,与全球其他主要货币相比,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仍然较低,仍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如资本账户管制、金融体系改革和法律体系建设等。

接着,本文将探讨人民币对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的稳定和升值对于中国的经济增长、贸易顺差和货币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人民币的国际化还能增加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提高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和抵御外部冲击。

最后,本文将讨论人民币国际化的挑战与前景。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国内金融体系的改革以及外部政治和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等。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人民币逐渐加入国际货币体系,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依然广阔,对于中国和全球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人民币作为中国的法定货币,其发展历程、国内外使用情况、对经济的影响以及国际化的挑战与前景等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人民币在中国和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为相关政策和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人民币汇率改革面临挑战论文

人民币汇率改革面临挑战论文

人民币汇率改革面临挑战论文摘要:从改革之日到今天,人民币汇率改革,无论是汇率水平的变化和调整,还是汇率形成机制的变革和演进,走的都是一条渐进道路,既不是“一次性大幅升值”,也不是“一次性制度革命”,在风险全球化和世界货币体系格局发生新变化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向合理均衡水平接近,其形成机制向自由浮动的市场化机制演进,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挑战,其预期风险也有增大之势。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改革,资本市场,国际货币体系人民币汇率改革面临新的挑战从改革之日到今天,人民币汇率改革,无论是汇率水平的变化和调整,还是汇率形成机制的变革和演进,走的都是一条渐进道路,既不是“一次性大幅升值”,也不是“一次性制度革命”。

从汇率水平调整看,无论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大幅度释放人民币贬值压力,还是2005年7月以来逐步释放人民币升值压力,还未对市场造成严重的冲击和振荡。

从形成机制变革看,人民币汇率浮动的弹性提高,波动区间放宽,汇率水平的计划调节转向越来越多地依赖市场调节,至今未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迄今为止,人民币汇率的渐进式改革未对国内经济和金融市场带来过大震动,特别是避免了因一次性大幅升值对经济的严重冲击,整个改革过程推进比较平稳,但是,进一步改革的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在风险全球化和世界货币体系格局发生新变化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向合理均衡水平接近,其形成机制向自由浮动的市场化机制演进,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挑战,其预期风险也有增大之势。

(一)持续升值难改外贸非均衡格局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开始渐进式改革前后,各界普遍估计中国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所能承担的升值幅度只有5%,但头3年累计对美元20%左右的升值并没有直接打压中国的出口。

2005、2006、2007年的出口增长率分别为28.4%、27.2%、25.7%。

2008年以来的出口增长率出现明显回落,但主要不是因为升值效应所致,而是因为:美国经济因次贷危机陷入短期相对衰退收缩了中国企业的出口需求;中国政府对“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实施严格限制措施,使得该类产品出口政策性成本提高;中国加大货币政策紧缩力度促使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地出口导向型企业的实际信贷成本提高,出口品价格优势减少;出口超常规增长后必然进入周期性减速;等等。

人民币汇率论文正稿

人民币汇率论文正稿

浅谈人民币升值及21世纪中国货币政策进入21世纪,中国就强烈感受到了经济全球化所造成的影响。

一方面中国的对外贸易迅速增加,另一方面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也越来越大。

人民币汇率变动不仅会对中国产生影响,所有与中国有贸易关系以及生产类似商品的国家都会产生影响。

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了吗?国际上对人民币是否存在错误的评估,众说纷纭。

但多数认为人民币被低估15%—25%。

Bosworth和Overholt用绝对和相对购买力平价计算了人民币的均衡汇率后得出,若不考虑相关国家在收入水平上的差异,人民币均衡汇率在1美元比2元人民币,即相对于现在的汇价,人民币应该升值4倍;若考虑到人均收入的差异,人民币大约低估40%。

Frankel使用修改的购买力平价方法得出人民币在2000年低估35%,在2004低估超过35%。

Anderson比较了11个亚洲经济体后指出人民币是第二大低估币种,仅次于日元。

就全球国际收支平衡来看,人民币明显的低估15%-25%。

按表示实际有效汇率的均衡汇率的标准衡量,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过热,同时它的经常账户与在可预见的未来为了维持可持续的国际收支头寸相比有较大的盈余,那么其货币就是低估的。

如果经济是非充分就业,资本的盈余不能弥补经常账户的赤字,又缺少国际储备,那么其货币就是高估的,按上述标准衡量,人民币汇率是低估的。

与上述结论相反,认为购买力平价不是可信赖的评价汇率均衡的基石,基于相对国家同一个基期的通胀率水平的相对购买力平价,当考虑国际收支平衡和实际汇率时,现时的人民币处于正常水平。

Bradford和Lawrence指出对于工业国家而言,甚至对于相当狭窄的所定义的商品是怎样远离“一价定律”的;比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绝对购买力平价是相当不同的,并受到相当多的条件的限制。

对于中国,选择一个好的基期计算相对购买力平价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如在1994年,中国的经常账户是均衡的,而资本账户却不是。

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认为从1998—2003年,人民币不存在低估。

人民币汇率毕业论文

人民币汇率毕业论文

人民币汇率毕业论文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与变动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对国内外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人民币汇率的背景、影响因素、政策调控以及对经济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人民币汇率的背景人民币汇率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实行了固定汇率制度,即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保持相对稳定。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增加,人民币汇率逐渐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2005年,中国政府开始实施人民币汇率改革,采取了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并逐步放开了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幅度。

二、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对人民币汇率产生直接影响。

全球经济形势、国际货币政策、地缘政治等因素都会引起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的买卖行为,进而影响人民币的汇率。

其次,中国经济的内外平衡也是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因素。

如果中国经济过热,外部需求不足,可能导致人民币升值;相反,如果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可能导致人民币贬值。

此外,中国政府的货币政策和外汇储备规模也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影响。

三、人民币汇率的政策调控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手段来调控人民币汇率。

首先,中国央行会通过干预外汇市场来稳定人民币汇率。

央行可以通过购买或出售外汇来影响人民币的供求关系,进而影响人民币的汇率。

其次,中国政府实行了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即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水平来确定人民币的汇率。

这种制度可以减少单一货币对人民币的影响,降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

此外,中国政府还通过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管控来稳定人民币汇率。

四、人民币汇率对经济的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人民币升值会使中国的出口产品变得更加昂贵,对外贸易产生不利影响。

但同时,人民币升值也会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对国内居民的生活消费产生积极影响。

其次,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会影响外商对中国的投资意愿。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探究析论文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探究析论文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探究析论文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演变过程。

我国的外汇体制改革也经历了一个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转变为在外汇留成和外汇上缴体制基础上的计划与市场结合的管理模式,然后再转变为建立在结售汇制上的以供求关系为基础、市场调节为主的管理模式。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历史回顾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汇率制度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建国初期的汇率制度。

此阶段正值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是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和起伏回升阶段。

实行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其特点是实行外汇集中管理制度,通过扶植出口、沟通侨汇、以收定支等方式积聚外汇,支持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

2、计划经济体制的外汇管理体制(1953~1978年)。

其中,1973~1978年,从西方货币实行浮动汇率至人民币贸易内部结算价时期,人民币实行盯住一篮子货币的“盯住汇率制”,汇率调整频繁。

其特点是对外贸易由国营对外贸易公司专管,外汇业务由中国银行统一经营,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计划控制的外汇管理体制。

3、经济转型时期的外汇管理体制。

实行的是计划内部的双轨制。

其主要特点是由买卖双方根据外汇供求状况议定,中国人民银行适度进行市场干预。

其中,1981~1984年,人民币内部结算价和官方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时期;1985~1993年盯住美元的管理浮动汇率制。

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至新汇率改革前的外汇管理体制。

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其特点是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一国的汇率制度不可能永远不变,各个时期的人民币汇率的安排都是随着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演变的。

第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走了一条盯住单一美元→盯住一篮子货币—双重汇率制→盯住单一美元之路。

但是,逐步扩大汇率的灵活性和汇率的市场化是这条演变之路的实质。

因此,未来的人民币汇率的改革必然也是朝着市场化方向发展。

人民币汇率改革探究论文

人民币汇率改革探究论文

人民币汇率改革探究论文一、汇改两年来的重要启示2021年7月21日,中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开头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整、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此次改革是中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内在要求,是深化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历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要标志。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有利于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应对金融开放对汇率制度的冲击,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利于消退汇率制度内在不稳定性。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两年来取得明显的进展,人民币汇率在基本稳定的大前提下逐步向合理、均衡水平回归,与此同时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了良好的态势。

总结汇改两年来的历程对于进一步深化人民币汇率改革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

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三大启示。

1.在改革的方向上,坚持市场化的改革取向。

在启动汇改时,中国人民银行就明确宣布进行的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确定了汇率改革的市场化方向。

这一市场化改革涉及汇率变动的三个方面: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波动的参照体系以及汇率波动的幅度。

显而易见,假如没有一个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通过市场寻求合理、均衡的人民币汇率就是一句空话;同样,假如没有一个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任何调整汇率水平的决策,无论是汇率升值或者贬值,都因缺乏足够的市场支持而成为主观臆断。

因此,汇改两年间,央行在维持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小幅升值的趋势下,把推动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作为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重点,推出并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用意就在于要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让外汇市场自发寻求人民币汇率的合理、均衡水平。

2.在改革的操作上,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三原则”。

在这两年间,中国承受了极其简单的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压力。

期间有来自西方国家政府的压力,也有国内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而产生的压力,这些压力导致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与日俱增。

人民币汇改试析论文

人民币汇改试析论文

人民币汇改试析论文一、人民币汇改的历史背景中国经济近几年高速的发展与世界经济的相对萎靡形成鲜明对比,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对于中国廉价的加工制造产品表现出了强烈的不满,他们认为正是由于“中国制造”的低价格才造成了这些国家的持续贸易顺差,因此他们提出人民币应该升值。

随着中国贸易顺差的继续扩大,这种来自于国际方面的升值压力越来越大。

同时,中国人民银行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在持续的双顺差条件下,不得不买入外汇,投放人民币。

这不仅对我国的基础货币投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对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产生了扭曲。

同时受国际上对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影响,大量的热钱通过各种渠道涌入中国,对我国的金融稳定造成了威胁。

所以,人民币汇率改革势在必行。

二、人民币汇改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将为中国争取更好的国际环境,人民币适当的升值有利于减少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减少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稳定我国的金融环境。

另一方面,人民币的汇率改革有利于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减少外汇占款对于基础货币投放的影响,央行可以更多的使用货币政策调节我国的宏观经济,是国民经济更加健康稳定的运行。

三、人民币汇改的影响分析1.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首先,从进口方面来看,人民币的汇率改革,使得人民的定价趋向合理化,汇改后人民币一直处在升值的状态。

因此,对于进口来说,成本相对下降,扩大了进口企业的利润空间。

同时进口的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国内的竞争,有利于提高国内企业的竞争意识,提高劳动生产率。

但是也应注意到,进口过多则意味着国内存在着大量的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缺乏效率。

其次,从出口方面来看,人民币的汇率改革,使得出口产品的价格上升,从目前我国主要以低价格占领国际市场的现状来看,成本的提高会使我国的出口企业丧失一部分市场,缩小利润空间。

但是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人民币升值会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增强我国出口企业的竞争意识,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

人民币汇率 毕业论文

人民币汇率 毕业论文

人民币汇率毕业论文人民币汇率:一个全球关注的焦点引言:人民币汇率一直以来都是国际经济舞台上备受关注的焦点。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人民币的汇率问题牵动着全球各国政府、经济学家和投资者的心弦。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影响因素和未来展望等方面对人民币汇率进行探讨。

一、历史背景:人民币汇率改革可以追溯到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

当时,中国决定将人民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增加,这种固定汇率制度逐渐暴露出问题。

1994年,中国开始逐步放开人民币汇率,引入了“双边浮动汇率制度”。

此后,中国政府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逐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

二、影响因素:1. 经济基本面:人民币汇率受到国内经济基本面的影响。

中国的经济增长率、通胀水平、国际收支状况等因素都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影响。

例如,当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时,人民币汇率可能会面临贬值压力,以刺激出口和经济增长。

2. 国际市场需求: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也是影响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因素。

随着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机构希望持有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

这种需求的增加会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

3. 政府政策:中国政府的干预也对人民币汇率产生了重要影响。

政府可以通过干预外汇市场来影响人民币的汇率走势,以维护国内经济的稳定。

例如,政府可以购买外汇储备来支撑人民币汇率,或者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政策来影响汇率。

三、未来展望: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仍然充满不确定性。

一方面,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可能会导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增大。

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和国际贸易摩擦的加剧可能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贬值压力。

因此,中国政府需要制定稳健的汇率政策,以平衡国内经济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影响。

结论:人民币汇率问题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议题,涉及到国内外经济、金融、政治等多个领域。

中国政府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合理的汇率政策,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浅谈人民币汇率改革 (1)

浅谈人民币汇率改革 (1)

经 济 纵 横25INTELLIGENCE浅谈人民币汇率改革北京师范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李林静 李偲琦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加快,中国市场不断完善,经济增长高速稳定,出口日益增加,成为世界出口第一大国。

同时美欧日要求中国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也越来越强,人民币升值会是一把双刃剑,中国政府必须权衡利弊,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在适当的时间主动地升值。

将人民币维持在一个更合理更均衡的水平上,促进世界与中国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人民币 升值 汇率一、人民币汇率升值及其背景当前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使贸易出口额不断增加,中国成为了一个世界大国同时也成为了众矢之的。

美日欧也利用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问题发起了贸易战。

人民币汇率的改革其实最早是有日本的某一经济团体的一位理事与2001年提出的,随后日本便在各种场合发表关于这方面的言论。

此后要求人民币升值论狂升。

特别是在西方七国财政会议上日本政府带头并鼓励其他六国要求人民币升值。

美国的一些团体也开始积极呼应日本,要求人民币升值。

于是包括欧洲国家在内的一些国际媒体开始广泛报道这一话题,国内媒体也开始高度重视这一话题。

人民币汇率问题从民间上升到官方,从经济走向政治,从学术之争变为利益之争。

在各方呼吁声中,中国政府经深思熟虑后在2005年7月21日由中国人民银行出台新的人民币汇率改革方案,对汇率问题所涉及的汇率水平和汇率制度选择进行了重大改革。

其主要内容可以表述为,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二、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原因1、从国际背景来看,升值是外贸形势的客观要求当今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和全球制造业的中心,升值主要是外贸的压力。

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出口大增,特别是1994年我们一次性人民币贬值33%,大大刺激了出口。

因此当年的外汇由逆差变成顺差。

出口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现在世界上各个角落都有中国的产品。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论文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论文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论文内容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各国经济体制的健全,利率市场化作为金融深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我国正在进行的金融体制改革中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结合我国实际,提出进一步深化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措施,具有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金融深化利率市场化金融体制改革金融深化理论及实证研究利率是资金的价格,是经济中的核心变量。

许多发展中国家出于垄断控制资金分配、配合宏观调控等原因,都对利率实行严格的控制,政府根据自己发展的偏好规定金融工具的利率水平,对不同的融资规定复杂的差别性利率与优惠利率,从而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安全、实现政府的发展战略。

1973年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深化理论对金融抑制政策作出了批评,他们指出,利率管制不仅没有压低资金成本从而促进资本积累,反而由于低的甚至负的实际利率导致居民储蓄的下降,降低了可贷资金量,抑制了资本积累,使实际增长率下降。

在图1中,横轴表示储蓄和投资,纵轴表示实际利率,I代表投资函数,是实际利率的减函数;S(g0)、S(g1)、S(g2)分别代表经济增长率为g0、g1、g2时的储蓄函数。

假定社会储蓄全部转化为社会投资,投资曲线和储蓄曲线的交点则决定均衡利率的水平。

FF线代表金融抑制,在此处,政府对名义利率加以管制,使实际利率r0低于均衡水平。

由于储蓄为I0,从而实际投资被限制在I0的水平。

如果当局放松金融抑制,利率由市场供求决定,由FF上升至F’’’’F’’’’,管制的实际利率提高到r1;实际利率的提高首先提高了储蓄,从而提高了可贷资金量,投资也相应的增加了;投资的增加,导致经济增长率的提高,又进一步促进了储蓄和投资的增加;最终,经济的均衡储蓄函数为S(g1),均衡投资水平为I1,增长率为g1。

从而,对利率管制的放松将导致储蓄和投资的增加,经济增长。

大量的实证研究也发现,金融抑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投资的质量。

人民币汇率改革论文

人民币汇率改革论文

人民币汇率改革论文从日元升值看人民币汇率改革摘要: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开始不断升值。

比较日元与人民币的升值历程发现,当前人民币的升值与1985年的日元一样都受到国内经济增长和国际强权势力的压力。

但中国相对于日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市场化程度不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尚未完全市场化。

中国应注重人民币升值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加强金融监管,慎重对待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市场开放,同时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弱化人民币升值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日元升值;广场协议;汇率改革中国从2005年7月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便开始踏上了升值之路,人民币不断升值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日本在1985年签订“广场协议”之后同样也经历了日元的快速升值过程,而当前仍深陷经济衰退泥潭不能自拔的日本经济也与日元的升值有很大关系。

当前中国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国内背景与1985年的日本有很多相似之处,应在深入研究日本经济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其经验教训,积极做好中国当前的经济工作。

一、日元升值的历程及对经济的影响有人认为,日元的升值是在签订了“广场协议”之后才开始的,或者说“广场协议”是促使日元升值的主要原因。

但实际上,日本在1971年由固定汇率制改为浮动汇率制后,日元已出现明显的升值趋势,只是这一时期的日元升值速度较慢,而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就进入了快速升值阶段。

1971—1995年,日元经历了三次大幅度升值:第一次是1971—1973年,升值幅度为25%;第二次是1976—1979年,升值幅度为26%;第三次是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之后,1985—1987年升值46%。

1995年日元兑美元汇率最高升至79.75∶1的高点。

而2009年在雷曼兄弟破产和迪拜债务危机的影响下,日元先后两次急剧升值,2009年11月27日,日元兑美元汇率升至84.82∶1,刷新了年初记录;2010年10月8日,日元兑美元汇率一度飙升至82.25∶1的水平,创下了1995年以来日元兑美元的新高。

人民币汇率论文人民币汇率问题论文-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价格水平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论文人民币汇率问题论文-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价格水平的影响

商学院经济1202 王海君1204044249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价格水平的影响摘要:本文通过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口价格、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的传递效应。

估计结果显示,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的传递是不完全、传递率较低、且汇率传递率的大小沿着商品流通链不断下降,进口价格对汇率变动的反应最快。

生产者价格以及消费者价格的反应依次减缓。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汇率传递向量自回归模型一、引言汇率传递(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ERPT)指出口国和进口国汇率变动1%所导致的以进口国当地货币标价的进口品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微观层面上多数基于微观视角的局部均衡模型从产业组织理论,国际贸易的战略理论出发进行研究分析。

Krug-man(1986)、DornbUSCh(1987)研究了市场结构对汇率传递的影响,noot和Klemperer(1989)研究了市场份额对汇率传递的影响。

宏观层面上,从新开放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将名义价格粘性和垄断竞争引入模型,汇率变动的价格传递效应大小与厂商的定价策略有关。

Obstfeld和Rogoff(1995)、Betts和Devereux(1996)假定市场是分割的,出口厂商可以根据市场定价,既可以选择以本币表示价格,也可以选择以外币表示价格。

前者称为“生产者定价”(prodtlcer currencypricing,PCP),后者称为“当地货币定价(local currency pricing,LCP)。

二、计量模型与数据的处理(一)数据处理与来源本文建立的VAR模型中包含7个变量。

即FPPI,M2,NEER,GDPG,IPI,PPI,CPI。

其中,FPPI代表国外价格指数,M2代表广义货币供应量,NEER代表人民币有效汇率,GDPG代表产出缺口,IPI代表进口价格指数,PH代表生产者价格指数,CPI代表消费者价格指数。

人民币汇率计量经济学论文

人民币汇率计量经济学论文

人民币汇率计量经济学论文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和计量经济学分析摘要: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进行研究。

首先,利用时间序列分析工具对人民币汇率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其波动特点。

随后,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对人民币汇率与国内外宏观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

最后,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以应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对经济的影响。

引言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对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具有重大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贸易的逐渐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这种情况下,对人民币汇率进行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成为尤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结论本文通过对人民币汇率的计量经济学分析,发现了汇率与国内外宏观经济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

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市场供求关系、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国内外贸易等因素。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以稳定人民币汇率,保障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

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对政府决策和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对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不仅对国内经济产生影响,也关乎全球经济的稳定。

因此,通过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有效地把握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规律对于政府制定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具有指导意义。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受到国内外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较为显著。

其中,国内通货膨胀水平、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国际贸易状况、外国直接投资等因素均对人民币汇率产生显著影响。

此外,国际政治形势、外汇市场的预期情绪等外部因素也对人民币汇率起到一定作用。

因此,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科学分析和研究,政府可以更加有效地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以稳定人民币汇率并维护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

在实际操作中,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对外汇市场的监管,提高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增强外汇市场的流动性和透明度等。

同时,加强国际间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合作,也是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的重要途径。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2篇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2篇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人民币汇率是指中国人民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形成和浮动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近年来,中国政府逐步推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旨在加强市场对汇率的决定力,实现更加合理、平衡的汇率水平。

本文将从市场化的角度探讨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改革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第一篇: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意义和目标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意义在于提高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使其更加符合市场供求规律。

市场化汇率能够反映国际投资和贸易的基本面,有助于吸引外国投资者,推动国内外资金的流动,促进国际贸易平衡。

此外,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还能够降低中国经济的外部依赖性,减少对外汇储备的需求,提升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推进人民币的价值由市场供求决定,实现汇率的市场化浮动。

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政府过度干预外汇市场,防止出现人民币过度升值或贬值的情况,提高外汇市场的透明度和稳定性。

其次,建立健全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提高市场参与者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这需要加强相关机构的监管执法能力,完善市场监测和信息发布机制,提高市场的公平竞争性。

第二篇: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进展和影响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中国政府通过逐步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范围、加强金融市场开放等措施,使得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逐渐提高。

然而,由于国内外资本流动不平衡、金融市场波动等因素,人民币汇率仍然存在较大的市场干预压力,主要体现在中国央行的外汇市场干预和资本管制措施。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对中国经济有着重要影响。

首先,市场化汇率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通过市场决定的汇率,能够及时反映人民币的实际价值,从而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国际市场的变化。

其次,市场化汇率能够提高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

外资可以更自由地进入中国市场,国内投资者也可以更方便地投资境外市场,推动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汇率的毕业论文

汇率的毕业论文

汇率的毕业论文汇率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泛指专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等。

汇率的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汇率的毕业论文浅析中国汇率改革摘要:中国汇率改革以来人们币基本都是出于升值的状态,在过去六年时间中人们币的升值给中国带来了很多的机遇,同时面对西方国家的各种压力,人民币非合理的升值和升值预期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随着欧债危机的加深,美元地位得到加强,人民币有走弱的趋势,人民币贬值预期的形成对中国经济也会产生不利影响,中国应借此机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改革一、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背景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一直与中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相随。

自2003年中国经常账户从负值变为正数开始,到如今外汇储备超过日本成为外汇储备第一的国家。

外汇储备的快速积累成为人民币升值的最大的原因。

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发展历程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历史进行梳理,可以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分为3个阶段:(一)第一阶段:1994~1997年,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二)第二阶段:1998年~2005年,实行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

(三)第三阶段: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解,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三、汇率改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 积极影响(1)有利于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汇率改革,是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迈向市场化的关键一步,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根本保障,是深化经济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的建设性举措。

(2)有利于增加进口产品人民币的升值会降低进口品的成本,增加国内消费者对进口的需求。

我国原材料和能源相对匮乏,这种改变使我国企业在进口原材料和能源上成本降低,减轻企业的成本负担,提升企业的赢利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币汇率改革论文
摘要:我国应该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逐步地进行汇率改革,在建立强大的产业竞争力和合理的产业机构之前,绝对不能签订与《广场协议》类似的国际协定。

人民币汇率问题自从被提出以来,国内国际对人民币汇率改革问题的争论一直持续不断。

就一个国家经济体制而言,汇率是个调节经济的杠杆,这就决定了人民币汇率改革要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框架下配套进行,其改革的进程主要根据主题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对他的要求和所提供的条件而定,而不能独自的就汇率改革而改革,否则汇率改革就失去了方向和基础。

1 概述
人民币汇率的问题无非集中在两点:人民币汇率制度和人民币汇率水平。

1994年开始实行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人民币采取事实盯住美元的制度是在1997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才形成的。

目前,人民币汇率的改革目标——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是十分明确的。

这样,对我国来说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我国合理(均衡)的汇率水平在什么位置,以及汇率如何从当前水平过渡到合理水平。

我国从2005年7月21日起,实施人民币汇率改革,实行参考一揽子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2008年因金融危机实行了短暂的紧盯美元后很快就恢复了汇率浮动机制,并在2012年4月14日将浮动幅度由0.5%扩大至1%。

很多人认为我国应该完全放开人民币汇率管控机制,使其自由浮动。

当前人民币汇率真的需要自由浮动吗?人民币大
幅升值对我国出口和投资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2 均衡汇率的理论分析
目前人民币汇率问题争论的焦点是人民币有没有被低估,如果被低估,那均衡汇率应该在什么水平。

计算均衡汇率的传统方法是购买力平价理论(PPP),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长期均衡汇率可以通过相对购买力平价的方法计算。

实际汇率计算公式是:e=(Plf/Pld)*E,其中e为实际汇率,Plf为外国的一般物价指数,Pld为本国的一般物价指数,E为名义汇率。

相对购买力平价法计算均衡汇率需要确定基期汇率水平,这里假定基期实际汇率为均衡汇率,然后通过相对价格变化对基期汇率的调整,可计算出以后各期的实际汇率。

随着一国经济的发展,当经济基本面发生变化时,长期均衡汇率将偏离PPP确定的均衡汇率。

1978年以来,经过多年的经济发展,我国实际汇率、贸易条件、非贸易品与贸易品的相对价格等经济因素都有了很大变化,已导致长期均衡汇率偏离PPP均衡汇率。

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认为,经济快速增长国家的贸易部门生产率提高速度高于非贸易部门提高速度,由此导致贸易部门工资的提升。

但由于工会等非经济原因,非贸易部门的工资也会跟着提高,可非贸易部门生产率不能够跟上,就会导致非贸易部门的产品价格相对要高于贸易部门的产品价格。

根据购买力平价法汇率计算公式可知,经过价格指数的传导最终会导致实际汇率的上升,我国经济发展基本印证了这一判断。

3 历史经验:日元升值的日本经济形势与我国目前经济形势的比

日元升值是在1971年开始的,到1973年已经实行了完全的浮动汇率制度,并且在此后的20多年一直处于升值状态。

这里简要对比一下日元升值时日本经济形势和中国经济形势,并就日本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进行探讨。

3.1 目前我国经济实力与当时的日本不同一国的汇率水平根本上是由该国的经济实力决定的,与1971年日本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相比,我国经济实力要落后许多。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数据,2005年中国GDP总量为1.77万亿美元,约占世界经济总值的4%,大约为美国GDP总量的14%。

同样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数据,2005年我国人均GDP为1706美元,居世界第106位,而同期美国人均GDP 为42076美元,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比较低,处于世界中下水平。

可见,虽然我国目前经济增长速度很快,但是仍旧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与1980年代的日本经济实力相距甚远。

3.2 我国对外贸易形势与1980年代日本不同首先,我国商品出口世界占比小,对外贸易依存度高。

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对外贸易2005年达到14221.2亿美元,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额的
4.3%,出口影响力还很小,而中国贸易依存度却达到了66%。

日本1984年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出口国时,其对外贸易依存度也仅为20%左右。

对我国而言,过高的贸易依存度使我国经济面临很大的风险,尤其是汇率变动对经济产出的影响。

其次,我国出口产品主要是初级产品或低附加值产品。

1984年,日本出口额占据世界首位,达到2579亿美元,而
且主要是电子、汽车和机械产品等高附加值工业制成品,汇率变动对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影响较小。

而我国出口贸易主要是加工贸易,以2006年前四个月来看,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2454.6亿美元,占同期进出口总额的47.7%。

可见我国目前贸易结构中,出口产品主要是劳动力密集型产品。

此类产业利润低,受汇率波动影响很大。

最后,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贡献度较小。

从出口对本国经济影响力大小的角度来比较,虽然出口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年增加,但是来料加工的贸易模式使得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的贡献度并不大,而从长期来看,中国国内广阔的市场仍将是带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这和当时日本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是完全不同的。

3.3 中国国内经济环境与当时日本不同首先,我国经济增长模式主要是依靠固定投资。

2003年以后,制造业投资增速超过30%。

而个人消费,尤其是农村消费不足,产能过剩只是结构性的。

日本高速增长时期,政府投资占整个投资的比重很小,而且资金利用效率很高;与此同时,日本个人消费对日本经济的贡献度在一半以上,这种以内需主导的经济能够很好的抵抗日元的升值所产生的不利冲击。

其次,我国农业人口占比较高。

日本上世纪70年代农业人口为总就业人口的19.3%,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已上升到46.6%;日本早在60年代初期就消除了因起始于1955年的经济高速增长而产生的城乡收入差距,国民的富裕使得日本在应对日元升值时更为轻松。

而我国农业就业人口比例过高,农业领域的生产者收入比较低,同时城镇人口实际失业率较高。

不合理的就业结构和高失业率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造成低收入人口
主要在低利润行业企业工作,而此类行业企业在人民币升值时便首当其冲。

最后,中国的金融体系及其功能远没有当时日本的金融体系稳健、完善,日本银行虽然对商业银行进行窗口指导,以引导资金的配置。

但是并没有直接对银行的信贷进行干预,商业银行主要是根据商业利益进行贷款决策。

我国则不同,即使现在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贷款决策时,还是会受到政府的干涉。

我国利率还没有市场化,信贷规模的变化对利率并不敏感,政策性贷款更是如此,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不够畅通。

4 结论
根据以上理论和历史经验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①我国目前不应该实行完全自有浮动的汇率制度,应逐步进行人民币汇率升值,并逐渐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

目前,我国第二产业存在着过剩的投资压力、过大的收入差距以及比重较低的第三产业等问题,汇率自由浮动将会给我国经济带来严重的损失,人民币汇率改革必须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

②我国实行人民币大幅升值和完全浮动之前,应加快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竞争力培育,努力进行技术变迁,培育高附加值的出口产业。

同时,还应该抑制固定投资的快速增长,缩小收入差距和启动国内需求,以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这些才是回应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治本之道。

③中国在实行人民币升值时,应该选择国内外经济基础条件较好的时机。

良好的外币经济环境可以增加我国的产品出口;另一方面,良好的国内经济条件也会减少我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降低因人民币升值而引致企业
进行产品调整的压力。

④我国应该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逐步地进行汇率改革,在建立强大的产业竞争力和合理的产业机构之前,绝对不能签订与《广场协议》类似的国际协定。

参考文献:
[1]安场保吉,猪木武德.日本经济史——高速增长[M].三联书店.
[2]冯昭奎.日本经济.
[3]潘国陵.国际金融理论与数量分析方法.2000.
[4]吴念鲁,陈全庚.人民币汇率研究(修订本).2002.
[5]张斌.人民币均衡汇率——简约一般均衡下的单方程实证模型研究.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