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

合集下载

垂体

垂体

2)嫌色细胞
数目:最多,约占远侧部细胞的50%
光镜:体积小,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
胞质少,染色浅,细胞轮廓不清。 嫌色细胞
认为是脱颗粒的嗜色细胞 或是嗜色细胞的初期阶段
2.中间部(位于远侧部和神经 部中间,呈一狭带)
滤泡
由滤泡和周围嗜碱性细胞以及 嫌色细胞构成 分泌促黑素细胞激素(MSH)
3.结节部(呈薄层,包绕着神经垂体的漏斗部)
二、 垂体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远侧部(前叶)
腺 垂 体 结节部
中间部
大体结构
神经部 神经垂体 漏斗
后叶
正中隆起 漏斗柄
重点:远侧部 、神经部。
神经垂体 腺垂体
垂体(矢状切面)模式图
(一) 腺垂体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1.远侧部
腺细胞排列成索或团, 少数围成滤泡。其间
有丰富的窦状毛细血
管和少量结缔组织。 1.嗜色细胞 腺细胞的分类 2.嫌色细量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
此处的嗜碱性细胞分泌促性腺激素
(二)神经垂体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神经垂体与下丘脑直接相连,
两者共同组成下丘脑 - 神经垂体系。
1.无髓神经纤维
2.神经胶质细胞
结构 (又称垂体细胞) 3.丰富的毛细血管
无髓神经纤维 是下丘脑视上核、
室旁核神经内分泌
Endocrine system
潘小宏
本节主要包括:
垂体的位置和形态 垂体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垂体的血管分布特点 下丘脑——垂体——靶细胞的相互联系
一、垂体的位置和形态
垂体位于颅底蝶骨体 上面的垂体窝内,上 端与下丘脑相连。前 上方与视交叉相邻。 垂体呈椭圆形。纵径 约1cm、横径约1.4cm、 垂径约0.5~0.6cm, 重约0.5~0.6g。女性 的垂体在妊娠期增大, 可达1g。

垂体功能减退 诊断标准

垂体功能减退 诊断标准

垂体功能减退诊断标准
垂体功能减退症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面。

临床表现方面,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如女性闭经、男性阳痿、性欲减退、乏力、食欲不振、怕冷、头昏、面色苍白、皮肤干燥、毛发脱落等垂体靶器官功能低下的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与垂体分泌的激素减少有关,如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在实验室检查方面,可以通过检测垂体分泌的激素水平来诊断垂体功能减退症。

例如,性激素、甲状腺激素及肾上腺的清晨8时皮质醇水平低下,但垂体相应的促激素水平在正常或低水平,这可能表明原发性的靶腺体功能低下。

此外,胰岛素激发试验后生长激素峰值低于3微克每升,TRH兴奋试验后TSH无反应等特点,也是原发性垂体功能减退症的常见表现。

对于垂体性甲减,TSH降低,T3、T4降低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在影像学检查方面,可以通过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来观察垂体的形态和结构,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垂体病变。

垂体瘤是导致垂体功能减退症的常见原因之一,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垂体瘤的存在和大小。

综上所述,垂体功能减退症的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面。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以确定是否存在垂体功能减退症,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垂体

垂体
鞍上多见。多数肿瘤呈较均匀低密度灶。另外少 数呈低、等密度混合灶,极少数呈均匀或不均匀 高密度灶,原因是病灶内所含的角蛋白和钙质有 关。钙化常见,约45%-85%,蛋壳样、弧形或块 状。2.其他表现:蝶鞍的改变,鞍上池及第3脑室 改变。
• 增强:实质部分及囊壁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
MR表现
• 依据肿瘤内不同结构、特别是瘤腔内容物不同具有不同表
手术:术中见肿瘤肉红色,质软,囊变,向外侧挤压双侧颈 内动脉、视神经及视交叉,由鞍内向三脑室生长。 病理:鞍内颅咽管瘤。

腺瘤和颅咽管瘤鉴别
• 腺瘤年龄多在15岁以后,多无发育迟缓等
垂体低功能改变,视野改变多为典型双颞 偏窄,眼底改变以原发灶视神经萎缩多见。 蝶鞍扩大多为球形,肿瘤钙化少见。
垂体
1. 垂体是机体内最重要的内分泌腺,可分泌
多种激素,调控其他多种内分泌腺。
2. 垂体位于垂体窝内,前后径1.0cm,横经
1.0-1.5cm,高0.5cm
3. 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腺垂体包块
远侧部、中间部、结节部,神经垂体包块 漏斗及神经部
结节部 中间部
中间
远侧部
漏斗 神经部
鞍区的正常解剖(左图:正中矢状面解剖示意图;右图:MR正中矢状面 T1WI): (A =腺垂体, B = 神经垂体, C =垂体柄, D = 视交叉, E = 灰结节, F =
血红蛋白。
• T1低、高两种成分分离成层,T2呈高信号,瘤体内有液体
及脂类成分。
颅咽管瘤复发
病例特点: 1.中青年男性,35岁,起病缓慢,进行性加重。 2.查体见:下丘脑症状明显,出现睡眠增多,视力出现障碍。查体提供 的资料太少
查体见:下丘脑症状明显,出现睡眠增多,视力出现障碍。 查体提供的资料太少。 头部MRI见:病变定位在鞍上,体积大呈球形,占据鞍上 池,脚间池消失,周边的结构移位,中脑及脑桥上部受压, 三脑室上移,冠状位置见三脑室被推移向左上方,幕上脑 室系统明显扩张。在T1WI上,病变呈低信号为主,期间 见散在的点状更低信号。在T2WI上为高信号。增强见病 变明显强化,期间散在不均匀点片状低信号区。

垂体解剖及垂体肿块影像诊断

垂体解剖及垂体肿块影像诊断
• 垂体后叶起源于神经外胚层,由下丘脑神经轴突组成,通过这些 轴突运输垂体加压素和催产素。
正常垂体的形态
• 正常垂体的形态变化范围很大,取决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激素/ 妊娠状态。
• 青少年或女性妊娠时,垂体可向上凸。
正常垂体的形态
• 正常垂体后叶在 T1WI呈高信号,因此被称为“垂体后叶亮点”,矢 状位图像显示最佳。
空蝶鞍
• 空蝶鞍单独出现时是一种正常变异。空蝶鞍内部分被脑脊液填充, 而扁平的垂体紧贴蝶鞍的底部。
• 空蝶鞍也是假性脑瘤的一个组成部分。
空蝶鞍
• 假性脑瘤也称特发性颅内高压,是一种伴有脑脊液压力增高、视 觉改变和头包括空蝶鞍、Meckel腔扩大和视盘突入眼球后部。 • 脑室的大小正常或略减小。乙状窦或横窦可能有狭窄。
分析鞍区和鞍上肿块的方法
• 评估鞍区肿块的第一步是确定肿块是否位于垂体之内或邻近的垂 体之外。
• 发生于垂体本身肿块的鉴别诊断并不多,包括垂体腺瘤(占绝大多 数的垂体肿瘤) Rathke裂囊肿和垂体炎(垂体的炎症)。
• 颅咽管瘤极少发生于蝶鞍内,但基本上不发生于垂体本身。
垂体微腺瘤
• 垂体微腺瘤是直径<10mm的垂体腺瘤。患者就诊常因为激素分泌 过多所引起的症状,而非占位效应。
垂体解剖及垂体肿块影像诊断
垂体
• 垂体形成于Rathke囊,后者为原始口腔顶端的凹陷。垂体坐落于蝶 鞍,即蝶骨的杯状凹陷。
• 垂体由前叶和后叶组成。
垂体
• Rathke囊封闭形成一个囊泡,并逐渐消退。 • 有时候消退不完全而残留一个裂隙,由此可发生颅咽管瘤或
Rathke裂囊肿。
垂体分泌激素
• 垂体前叶产生和分泌内分泌激素,包括生长激素、ACTH催乳素 TSH,FSH和LH。

垂体解剖及临床

垂体解剖及临床

手术治疗
01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垂体疾病患者,手术治疗是必 要的手段。
02
手术治疗的方法包括经蝶窦手术、开颅手术等,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手术治疗后需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并发症的预防,及时采取
03
措施进行康复和治疗。
其他治疗方法
其他治疗方法包括放射治疗、介 入治疗等,针对不同的垂体疾病 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
定期进行其他相关检查
如甲状腺功能、肾上腺功能、性腺功 能等,以便全面了解内分泌系统状况 。
健康的生活方式
01
均衡饮食
保持营养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 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避免过度 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食物。
适量运动
02
03
规律作息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 跑、游泳等,增强体质,提高免 疫力。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时 间,避免长时间熬夜和过度劳累 。
垂体呈椭圆形,分为前叶(腺垂体)和后叶(神 经垂体),前后叶间借纤维束相连。
垂体重约0.5-0.6克,是人类最重要的内分泌腺之 一。
垂体的组织结构
垂体主要由两部分构成:腺垂体和神经垂体。
腺垂体由远侧部、结节部、中间部和漏斗部组成,远侧部最大,是腺垂体的主要部 分。
神经垂体由神经部和漏斗部组成,包括神经节细胞、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等。
分泌机制
生长激素的分泌受到下丘脑的生 长激素释放激素和生长激素抑制 激素的调节,以及营养物质、睡 眠和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生长激素缺乏症
生长激素缺乏症会导致身材矮小 、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需要补 充生长激素进行治疗。
性激素的分泌
性激素
促进性器官的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出现,维持性功能和生育能力。

垂体瘤是怎么回事

垂体瘤是怎么回事

垂体瘤第一章垂体瘤是怎么回事垂体的解剖和功能垂体的形态结构垂体由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组成,是位于颅底中央蝶鞍内的灰白色腺体结构,呈卵圆形,其上方被覆鞍隔,中间有隔孔,垂体柄经此孔与下丘脑相连。

成人垂体约重0.75克,体积大小约为13×10×6mm。

女性妊娠时可有生理性肥大。

腺垂体又包括远侧部、结节部和中间部;神经垂体则包括漏斗部和神经部。

远侧部又称垂体前叶,神经部称为垂体后叶,漏斗和结节部组成垂体柄。

前叶约占垂体体积的3/4,占据垂体窝的大部分,并部分包绕中间叶和后叶。

垂体的血循环垂体的血液供应极为丰富,接受双侧垂体上动脉、垂体下动脉供血。

垂体前叶由起源于颈内动脉的垂体上动脉供应。

垂体后叶由起源于海绵窦段颈内动脉分出的垂体下动脉供血,在后叶中形成毛细血管丛,排列成小叶状单位,利于下丘脑—垂体束的神经末梢中激素进入血中。

垂体上、下动脉之间有分支互相吻合。

垂体静脉回流至海绵窦。

垂体矢状面示意图垂体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垂体位于蝶鞍内,蝶鞍形态因人而异,正常人多为椭圆形,前后径约7~16mm,深径7~14mm,宽径8~20mm。

正常蝶鞍鞍底骨质厚约1mm。

鞍底前下方为蝶窦,根据气化程度可将蝶窦分为三种类型:鞍型、鞍前型和甲介型。

鞍型气化好,窦腔布及整个蝶骨体或达斜坡,见于约80%的成年人,此型在经蝶窦入路行垂体瘤手术中最为理想。

鞍前型气化不超过蝶骨体鞍结节的垂直平面,见于约20%的成人,蝶窦位于蝶鞍的前方,故鞍底前方的骨质构成其后壁的上半部,经蝶窦手术看不到完整的鞍底。

甲介型蝶窦气化很少,未达到蝶骨体,在易见于12岁以下的儿童,成人约占3%,此型窦腔体积很小,经蝶窦垂体手术最为困难。

蝶窦内多有一中隔,位于中线或偏一侧;少数无中隔或为多发中隔,且不规则。

垂体窝为硬膜所覆盖,是颅底硬膜的延续。

上面以床突间的硬膜-鞍膈与颅腔隔开,在鞍膈中央有2~3mm的小孔,垂体柄即通过其中。

蛛网膜和软脑膜环绕垂体柄通常不进人鞍内,在鞍膈上形成视交叉池,有的蛛网膜经鞍膈孔进入鞍内,随脑脊液搏动扩大可形成空泡蝶鞍。

垂体应用解剖

垂体应用解剖

垂体脓肿
【临床特征】 垂体脓肿可为。CT表现为低密度,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增强 后病灶环形强化。
受累--鞍区颅咽管瘤
▲(A)CT示钙化灶(空心白箭头)在病灶的中央;(B)T2示囊呈高密度,有占位效应;(C)增强扫 描囊肿周围可见环形强化(蓝色细箭头)。 【影像特征】 ✓ CT多见鞍上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占位,通常在鞍上池内,也可累积鞍内,蝶鞍可扩大,肿瘤多
➢ 垂体发育不良
先天异常
▲矢状位T1WI示鞍部几乎没有组织(蓝箭头),垂体柄缺如,异位后垂体(白箭头, 高信号亮点);冠状位T2WI未见垂体(白箭头),垂体柄缺如,并在下丘脑后方可 见移位的神经垂体(黑箭头)。
【临床特征】 垂体发育不良,包括小的蝶鞍和垂体前叶、垂体柄发育不全或缺失,垂体后叶移位
到下丘脑漏斗或正中隆起。是生长激素缺乏儿童最常见的异常,其中垂体柄异常伴随 多激素缺乏。
先天异常
➢ Rathke氏囊肿(Rathke cleft cyst,RCC)
A
B
▲冠状位T2(A)和T1增强MRI(B)示鞍内、鞍上囊肿。A示囊内(粗空心箭头)低密 度结节(蓝色细箭头);B示增强后,囊肿无强化,垂体强化并受压。
【临床特征】 RCCs来源于胎儿时期Rathke囊的残余物。当胚胎气孔(原始口腔)内陷并向背侧
垂体转移瘤
【临床特征】 垂体转移瘤比较罕见,原发灶常见于肺癌及乳腺癌。常先发生于垂体后叶。CT平
扫见鞍内圆形或不规则结节肿块,等或稍高密度,边界不清,垂体腺增大;MRI检查 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稍高或高信号,增强后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难以与腺瘤 区别,但垂体转移瘤患者往往肝脏、肺等其他部位多有转移灶。
类胎儿中,但很快衍变为前叶的一部分。但在成人中,也可以残留为一个无 功能性囊肿,即垂体中间部囊肿。

垂体-促性腺激素

垂体-促性腺激素

子宫内膜的病理变化
单纯型增生 子宫内膜增生症 复杂型增生 不典型增生 增殖期子宫内膜
无分泌期子宫内膜
萎缩型子宫内膜
无排卵
子宫内膜受单一雌激素刺激且无 孕酮对抗
雌激素突破性出血
雌激素撤退性出血
低水平雌激素维持 在阈值水平
高水平雌激素且维持在 有效浓度
多数生长卵泡退化闭锁, 导致雌激素水平突然下降, 内膜失去激素支持而剥脱 出血
思 考
3、生殖内分泌系统中各激素相互作用及如 何调节?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轴)
中枢皮质

生 殖 内 分 泌 轴
下丘脑
垂体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垂体
FSH 促性腺激素 LH
雌激素
孕激素
思 考
4、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增殖期 分泌期 月经
正常月经
• 周期、持续时间、经量: 规律性/自限性 • 受内、外因素影响: H-P-O轴功能调节
生殖内分泌疾病
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二、闭经 三、多囊卵巢综合征 四、高催乳激素血症
病例讨论
• 病例一 • 病例二 • 病例三
病例一
• 患者,女,46岁。 • 因“月经量增多20天”就诊
采集病史的内容?
病例一
• 现病史:
• 平素月经规则,近2月周期缩短,23天,量多于平时两倍,PMP: 2012-7-22,LMP:2012-8-14。月经持续至今,近三天来出现头 晕、心慌,无腹痛腹胀,无尿频尿急等不适,未服用药物治疗。 • 否认手术史、输血史、传染病史及慢性疾病史。 • 生育史:2-0-1-2,末次妊娠:15年前顺产,1年前取环后未避孕 • 无恶性肿瘤及精神疾病家族史。
生殖内分泌疾病

垂体

垂体

垂体目录[隐藏]【组成】【垂体有什么功能】【垂体会发生哪些疾病?】【脑垂体实验】脑垂体瘤临床表现脑垂体hypophysis 位于丘脑下部的腹侧,为一卵圆形小体,其形状大小在各种家畜略有不同。

是身体内最复杂的内分泌腺,所产生的激素不但与身体骨骼和软组织的生长有关,且可影响其它内分泌腺(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的活动。

垂体借漏斗连于下丘脑,呈椭圆形,位于颅中窝、蝶骨体上面的垂体窝内,外包坚韧的硬脑膜。

根据发生和结构特点,垂体可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大部分。

位于前方的腺垂体来自胚胎口凹顶的上皮囊(Rathke囊),腺垂体包括远侧部、结节部和中间部;位于后方的垂体神经垂体较小,由第三脑室底向下突出形成(各部详见组织学)。

神经垂体由神经部和漏斗部组成。

垂位(如图)位于颅内底部,在蝶骨体的垂体窝中,借漏斗与下丘脑相连。

成人垂体大小约为1*1.5*0.5厘米,重约0.5-0.6克,妇女妊娠期可稍大。

[编辑本段]【组成】垂体是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分前叶和后叶两部分。

它分泌多种激素,如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素、催产素、催乳素、黑色细胞刺激素等,还能够贮藏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

这些激素对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有重要作用。

(一)腺垂体▲1.远侧部远侧部(pars distalis)的腺细胞排列成团索状,少数围成小滤泡,细胞间具有丰富的窦状毛细血管和少量结缔组织。

在HE染色切片中,依据腺细胞着色的差异,可将其分为嗜色细胞和嫌色细胞两大类。

嗜色细胞(chromophil cell)又分为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两种。

应用电镜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可观察到各种腺细胞均具有分泌蛋白类激素细胞的结构特点,而各类腺细胞胞质内颗粒的形态结构、数量及所含激素的性质存在差异,可以此区分各种分泌不同激素的细胞,并以所分泌的激素来命名。

(1)嗜酸性细胞:数量较多,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4~19mμ胞质内含嗜酸性颗粒,一般较嗜碱性细胞的颗粒大。

垂体增生与垂体瘤

垂体增生与垂体瘤

垂体微腺瘤与垂体增生呈膨隆型的患者MRI均可表现为垂体高度的增 加和垂体上缘突起膨隆,可能有助于鉴别的要点有:1、微腺瘤增强后呈低强化 区,不同于正常垂体组织迅速明显强化,而垂体增生增强后信号仍呈均匀一致, 没有明显低强化的区域;2、垂体微腺瘤常常有垂体柄的偏曲或者鞍底下陷,而
垂体增生时较少见。
(二)、垂体 炎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于妊娠后期及产后的妇女,
可分为腺垂体炎、神经垂体炎及全垂体炎。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视力 障碍、垂体功能低下和轻度的高泌乳素血症,还可出现尿崩症。
腺垂体炎MRI表现为垂体肿块,向鞍上生长,增强后明显强化,邻近脑膜也可见强化;
神经垂体炎表现为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垂体柄增粗,腺垂体不增大; 全垂体炎兼有前两者的表现。 腺垂体炎可有邻近脑膜的强化,可用于鉴别诊断,垂体增生、垂体瘤中不会出现脑 膜的强化。 神经垂体炎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腺垂体不增大是较为特征性的改变,鉴别于垂体 增生。
(三)、垂体脓 肿 垂体脓肿不常见,可原发也可继发于垂体病变或手术治疗,细菌性脑膜 炎或邻近组织感染如蝶窦炎、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鞍底骨髓炎,是较常见的途 径。女性多于男性,尤其是15-20岁的年轻女性。没有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由于脑膜刺激作用,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也可出现视野缺损、内分泌症状等。 在MⅪ上表现为圆形肿块,TlWI呈低信号,也可因含蛋白的成分或是存在陈旧 性出血而呈高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增强后可见环形强化,合并脑膜炎
时邻近脑膜可见强化,有助于和其他垂体病变鉴别。
(四)、转移 瘤 鞍区转移瘤不常见,约占转移瘤的1%--8%左右。常见的原发肿瘤是乳腺癌 和肺癌。临床症状包括尿崩症、头痛、视野缺损、颅神经麻痹等。主要位 于垂体后叶及垂体柄,向垂体前叶生长,蝶鞍常常不扩大,增强后可见强化,转 移瘤有侵袭性,可累及下丘脑、鞍上、海绵窦,破坏斜坡、鞍底的骨质,脑内其 它部位多发的病灶也有助于诊断。另外脑内的病变可通过脑脊液播散至鞍区 形成转移瘤,原发脑肿瘤中有脑脊液种植倾向的有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生殖 细胞瘤、松果体细胞瘤。MR]的表现往往可和垂体增生相似,通过病史和脑内 其他病灶可鉴别。

(完整版)垂体解剖及其影像学诊断

(完整版)垂体解剖及其影像学诊断



垂体解剖及其

影像表现
垂体的解剖
❖ 垂体位于颅底蝶鞍垂体窝内,椭圆形,灰红色,垂体借漏斗 与下丘脑相连
❖ 垂体前后径约1.0cm,横径约1.0cm-1.5cm,高度约0.5cm, 重约0.5g
❖ 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 ❖ 腺垂体又分为远侧部(占垂体总重量的75%)、结节部和中间
部;神经垂体由神经部和漏斗组成
病例一
❖ 性别:女 ❖ 年龄:27岁 ❖ 主诉:头晕、头痛1周
Rathke囊肿
病例二
❖ 性别:男 ❖ 年龄:19岁 ❖ 主诉:发育延缓。
垂体柄中断综合征
病例三
❖ 性别:男 ❖ 年龄:35岁 ❖ 主诉:视物模糊2周
❖ 拉特克囊的前壁迅速增厚,形成垂体侧部。 ❖ 由远侧部向上长出一结节状突起包绕漏斗柄,形成结节部 ❖ 囊的后壁生长缓慢,形成中间部 ❖ 囊腔大部消失,只残留小的裂隙,随后退化
❖ 尸检发现正常人的垂体前后叶之间,约13-22%存在直径约 1-5mm的小囊,系Rathke裂或袋的残留组织
❖ 该裂的存留和增大可致Rathke囊的发生 ❖ 文献报道Rathke囊肿的发现率为3.1%,女性多见
垂体解剖
垂体
远侧部 腺垂结体节部
中间部 神经神垂经体部
漏斗
垂体前叶 垂体后叶
垂体比邻
❖ 垂体前下为蝶窦,蝶窦下方为鼻咽部 ❖ 垂体前上有视交叉,在视交叉与鞍膈之间有颈内动脉的脑段
起始处 ❖ 鞍膈,位于垂体上方,连于前后床突之间,构成垂体窝的顶,
鞍膈上留有小孔,有垂体柄通过,四周为海绵窦 ❖ 后方为鞍背及斜坡
❖ 神经部和中间部的静 脉最终也汇入海绵窦
垂体功能
嗜酸细胞 促生长素细胞 催乳素细胞

脑垂体课件

脑垂体课件

02
脑垂体的生理作用
生长激素的分泌与调节
生长激素
促进骨骼、内脏和全身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影响脂肪和矿物质代谢,在人体 生长发育中起着关键作用。
分泌调节
生长激素的分泌受到下丘脑分泌的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和生长激素抑制激素的调节 ,同时还受到年龄、性别、昼夜节律和营养状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生殖激素的分泌与调节
脑垂体课件
• 脑垂体的基本知识 • 脑垂体的生理作用 • 脑垂体疾病 • 脑垂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脑垂体疾病的预防与保健
目录
01
脑垂体的基本知识
脑垂体的定义和位置
总结词
脑垂体是位于颅底部的内分泌腺,负责分泌多种激素,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和代 谢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详细描述
脑垂体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腺,它位于颅底部的蝶鞍内,通过漏斗与下丘脑相 连。脑垂体分泌的激素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和生殖等生理过程起着重 要的调节作用。
症状
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视力视野障碍、颅内 压增高等。
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药物治疗等,需根 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04
脑垂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脑垂体疾病的诊断方法
症状观察
观察患者是否有头痛、视力障碍、内 分泌功能紊乱等症状,以及生长发育 异常、性腺功能减退等表现。
影像学检查
通过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 观察脑垂体的形态和位置,判断是否 存在肿瘤或其他异常。
手术治疗
对于较大的功能性或非功 能性脑垂体肿瘤,手术治 疗是首选方法,包括开颅 手术和经蝶窦手术。
放射治疗
对于无法手术或术后复发 的脑垂体肿瘤,放射治疗 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脑垂体功能减退症的治疗方法

生物垂体知识点总结

生物垂体知识点总结

生物垂体知识点总结前叶垂体前叶垂体是垂体的主要部分,占据了垂体的大部分空间。

前叶垂体分泌的激素主要包括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和催乳素(prolactin,PRL)等。

其中,生长激素对促进骨骼和软组织的增长与修复、调节蛋白质代谢以及提高血糖浓度等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和成人的新陈代谢、免疫功能均至关重要。

促甲状腺激素促进了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进而对人体的代谢率、体温调节和神经系统功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则促使肾上腺皮质的分泌皮质醇,对人体的代谢和免疫功能起到调节作用。

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主要影响了性腺的成熟和性激素的合成,对于生殖系统的功能和生理周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催乳素则刺激了乳腺的发育和乳汁分泌,是哺乳期妇女产乳和哺育新生儿的关键激素。

后叶垂体后叶垂体则主要存储和释放两种激素: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和催产素(oxytocin)。

抗利尿激素主要调节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增加血容量和血压,维持体液和电解质平衡。

催产素则促进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对产妇分娩时子宫的收缩以及产后乳汁分泌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叶垂体中叶垂体的功能尚不完全清楚,主要分泌了黑素细胞刺激激素(melanocyte-stimulating hormone,MSH),参与了皮肤色素的合成与分泌。

垂体功能异常垂体功能异常会导致一系列的疾病和症状,包括垂体功能亢进症(pituitary hyperfunction)和垂体功能减退症(pituitary hypofunction)等。

高二生物垂体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垂体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垂体知识点总结高二生物课程中,垂体作为内分泌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垂体位于大脑底部,是内分泌系统的中枢器官,通过分泌多种激素来调节身体的各种生理功能。

本文将对垂体的结构、功能以及与身体其他部分的关系进行详细总结。

一、垂体的结构组成垂体由前叶和后叶两部分组成,每部分都有其独特的结构和功能。

前叶主要由腺细胞组成,负责分泌多种促激素,如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

后叶则是神经垂体的一部分,主要储存和释放由下丘脑产生的激素,如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

二、垂体的激素分泌与生理作用1. 生长激素(GH):由垂体前叶分泌,对骨骼、肌肉和内脏器官的生长有重要作用。

它还能影响脂肪代谢和蛋白质合成。

2. 促甲状腺激素(TSH):刺激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调节身体的新陈代谢和能量消耗。

3. 促性腺激素:包括促卵泡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激素(LH),它们调节性腺的发育和性激素的分泌,影响生殖功能。

4. 抗利尿激素(ADH):由下丘脑产生,储存于垂体后叶,调节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影响尿液的浓缩和体内水分平衡。

5. 催产素:同样由下丘脑产生,储存于垂体后叶,主要在分娩和哺乳时起作用,促进子宫收缩和乳腺排乳。

三、垂体功能的调节机制垂体的活动受到下丘脑的密切控制。

下丘脑通过释放特定的释放激素或抑制激素,来调节垂体激素的分泌。

例如,促甲状腺释放激素(TRH)会刺激TSH的分泌,而促性腺释放激素(GnRH)则影响FSH和LH的分泌。

此外,身体内的各种反馈机制也会对垂体的激素分泌产生影响,如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升高会抑制TSH的进一步分泌。

四、垂体疾病及其影响垂体功能障碍可能导致多种疾病,如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引起巨人症,分泌不足则会导致侏儒症。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会影响多个内分泌腺的功能,导致代谢减缓和性腺发育不全。

垂体后叶的疾病则可能影响水分平衡和生殖功能。

五、结论垂体作为内分泌系统的核心,通过其复杂的激素网络,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和生殖等多种生理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垂体门脉系统名词解释

垂体门脉系统名词解释

垂体门脉系统名词解释垂体门脉系统是由垂体门脉和垂体前、后门脉组成的血液循环系统。

垂体门脉由上下端的两组小血管连接而成,它主要将下丘脑神经内分泌因子传输到垂体前叶,调节和控制垂体前叶的激素分泌。

垂体门脉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下丘脑合成和释放的神经内分泌因子传输到垂体前叶,以调节和控制垂体前叶激素的分泌。

下丘脑是位于脑底部的一部分,它通过合成和分泌神经内分泌因子来调控垂体前叶对体内激素的分泌。

这些神经内分泌因子经由垂体门脉系统传输到垂体前叶,通过与垂体前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引发细胞内的信号转导,最终导致激素的分泌。

垂体前叶主要分泌的激素包括生长激素(GH)、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甲状腺刺激素(TSH)、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泌乳素(PRL)等。

这些激素在体内有着广泛的作用,如促进骨骼生长、调节生殖功能、调节甲状腺功能、调节肾上腺功能、促进乳汁分泌等等。

垂体门脉系统的存在,使得下丘脑可以通过分泌特定的神经内分泌因子,精确调控垂体前叶激素的分泌水平,维持体内内分泌系统的平衡。

垂体门脉系统由垂体门脉和垂体前门脉、垂体后门脉组成。

垂体门脉是由下丘脑走行束中的上、下垂体门脉组成的,上下垂体门脉主要是两部分的连接。

垂体门脉的功能是将下丘脑合成和释放的神经内分泌因子传输到垂体前叶,通过垂体前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引起细胞内的信号转导,最终导致激素的分泌。

垂体前门脉和垂体后门脉是从垂体门脉发出的两支小血管。

其中,垂体前门脉主要承载从下丘脑向垂体前叶的神经内分泌因子,通过垂体前叶的端突细胞细胞膜受体与之结合,引起细胞内信号转导,最终导致垂体前叶细胞分泌相应的激素。

而垂体后门脉主要承载从垂体后叶分泌的储存于神经细胞附近的两种激素,即抗利尿激素(ADH)和催产素(OXT)到达目的地,发挥相应的生理作用。

总之,垂体门脉系统是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血管途径,通过将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的神经内分泌因子传输到垂体前叶,以调节和控制垂体前叶激素的分泌。

垂体窝的名词解释

垂体窝的名词解释

垂体窝的名词解释垂体窝是位于脑部的垂体腺体下部的一个小腔体,也被称为垂体床或垂体底部。

它是一个重要的解剖结构,与垂体腺体密切相关,对人体的内分泌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

垂体是人体内分泌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由垂体腺体和垂体窝两部分组成。

垂体腺体是一种椭圆形的内分泌腺体,通过下丘脑-垂体门静脉系统与脑中的下丘脑相连。

而垂体窝则是垂体腺体的下方,托举着垂体腺体,使其位于脑底部,并且与颅骨形成一种保护性的结构。

垂体窝的位置相对较深,位于颅底的中央部位,与脑室相邻,同时也靠近视交叉凸起等脑部解剖结构。

由于垂体窝的特殊位置,人们在对垂体腺体的疾病诊治中,通常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来观察垂体窝的形态和结构,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判断患者的病情。

垂体窝在人体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垂体腺体通过分泌各种激素来调节全身的内分泌系统,包括促进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卵泡激素等,这些激素对于人体的正常发育、代谢、生殖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垂体窝则提供了垂体腺体的位置和支撑,保证垂体腺体正常工作。

除了托举和保护垂体腺体外,垂体窝还与脑脊液循环密切相关。

脑脊液是一种透明的液体,主要存在于脑脊液系统中,起到缓冲脑部冲击、供给脑细胞营养等作用。

脑脊液通过脑室和垂体窝相连,使得垂体窝成为脑脊液运动的路径之一。

这种联系有助于脑脊液中的代谢废物和垂体腺体分泌的激素之间的交换,对于维持内分泌系统的平衡非常重要。

垂体窝也与一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垂体瘤就是一种发生在垂体腺体中的异常组织增生,可以引起垂体功能的障碍。

垂体瘤通常容易发生在垂体窝的上部,可能对垂体的功能产生抑制作用,进而影响全身的内分泌平衡。

综上所述,垂体窝作为垂体腺体的下部结构,与脑部的解剖结构、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调节以及脑脊液循环等密切相关。

它承担着支撑、保护和调节垂体腺体的作用,并参与人体多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通过对垂体窝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诊治与垂体腺体相关的疾病,为人类健康提供更精准的医学服务。

垂体

垂体

• •

(1)嗜酸性细胞:数量较多,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4~19mμ,胞质内含 嗜酸性颗粒,一般较嗜碱性细胞的颗粒大。嗜酸性细胞分两种: ①生长激素细胞(growth hormone,GH cell)数量较多,合成和释放的生 长激素( GH)能促进体内多种代谢过程,尤能刺激骺软骨生长,使骨增长。 在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可致垂体侏儒症,分泌过多引起巨人症,成 人则发生肢端肥大症。 ②催乳激素细胞(prolactin cell),男女两性的垂体均有此种细胞,女性较 多。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胞质内分泌颗粒的直径小于200nm;妊娠和哺乳期, 分泌颗粒的直径可增大至600nm 以上,细胞数量也增多并增大。分泌的催乳 激素(prolactin)能促进乳腺发育和乳汁分泌。
• (2)嗜碱性细胞:数量较嗜酸性细胞少,呈椭圆形或多边形,直径 15~25μm,胞质内含嗜碱性颗粒。嗜碱性细胞分三种: • ①促甲状腺激素细胞(TSH cell),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能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 • ②促性腺激素细胞(gonadotroph),分泌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两种激素共同存在于同一细胞的分泌颗粒内。 • 卵泡刺激素在女性促进卵泡的发育,在男性则刺激生精小管的支持 细胞合 成雄激素结合蛋白,以促进精子的发生。 • 黄体生成素在女性促进排卵和黄体形成,在男性则刺激睾丸间质细 胞分泌雄激素,故又称间质细胞刺激素(interstitial cell stimulating hormone ,ICSH) • ③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ACTH cell),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drenocorticotropin,ACTH)和促脂素(lipotrophic hormone,LPH)。前者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后者作用 于脂肪细胞,使其产生脂肪酸。

儿童脑垂体高度正常值

儿童脑垂体高度正常值

儿童脑垂体高度正常值
你好!儿童脑垂体高度正常值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刚出生的新生儿脑垂体平均大约是花生米大小,厚度在1-2mm之间。

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垂体逐渐发育成熟,高度也会有所变化。

在儿童生长发育的早期阶段,如一岁以内的婴儿,脑垂体高度大约在2-3mm 之间。

而到了一到二岁的时候,脑垂体高度可能会稍微增加一些,大约在3-4mm之间。

此后,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脑垂体高度也会逐渐增加,但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体的正常值会有所不同。

总体来说,儿童脑垂体高度正常值应该是在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内,而且每个儿童的个体差异也会影响其具体数值。

如果你有关于儿童脑垂体高度方面的疑虑,建议咨询专业的医疗人员或机构,获取准确的诊断和建议。

此外,脑垂体的发育和功能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遗传、营养、激素水平等。

因此,除了关注脑垂体高度外,还应注意儿童的全面发育情况,包括身体、智力、情感等方面的发育。

总之,儿童脑垂体高度正常值是一个相对变化范围较大的数值,每个儿童的个体差异也会影响其具体数值。

如果你有任何疑虑或健康问题,建议及时咨询专业的医疗人员或机构,以获取准确的诊断和建议。

垂体

垂体
(2)催乳素细胞腺瘤:主要表现为闭经、溢乳、不育,重者腋毛脱落、皮肤苍白细腻、皮下脂肪增多,还有 乏力、易倦、嗜睡、头痛、性功能减退等。男性则表现为性欲减退、阳痿、乳腺增生、胡须稀少、重者生殖器官 萎缩、精子数目减少、不育等,男性女性变者不多。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临床表现为身体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多血质、腹部大腿部皮肤 有紫纹、毳毛增多等。重者闭经、性欲减退、全身乏力,甚至卧床不起。有的病人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
远侧部:可见有三种细胞形成细胞索间有血窦。细胞索常呈团状。内有三种细胞:a.嗜酸性细胞:胞质中含 有嗜酸性颗粒,核圆形,数量较多,多位于远侧部的周围。b.嗜碱性细胞:胞质中含有灰蓝或紫蓝色嗜碱性颗粒, 体积较大,在远侧部中间最多。C.嫌色细胞:胞质染色很浅,细胞界限不清,多位于细胞团的中央。
脑垂体为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内含数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泌细胞,分泌多种内分泌素,如果某一内分泌细胞生长腺瘤,则 可发生特殊的临床表现。其详细情况分别叙述如下:
下丘脑神前区和结节区(弓状核等)的一些神经元具有内分泌功能,称为神经内分泌细胞,细胞的轴突伸至 垂体漏斗。细胞合成的多种激素经轴突释放入漏斗处的第一级毛细血管内,继而经垂体门微静脉输至远侧部的第 二级毛细血管。这些激素分别调节远侧部各种腺细胞的分泌活动(图11-12)。其中对腺细胞分泌起促进作用的 激素,称释放激素(releasing hormone,RH)。对腺细胞起抑制作用起抑制作用的激素,则称为释放抑制激素 (release inhibiting hormone,RIH)已知的释放激素有: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RH)、催乳激素释放激素 (P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 及黑素细胞刺激素释放激素(MSRH)等。释放抑制激素有: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或称生长抑素,SOM)、催 乳激素释放抑制激素(PIH)和黑素细胞刺激素释放抑制激素(MSIH)等。由此可见,下丘脑通过所产生的释放 激素和释放抑制激素,经垂体门脉系统,调节腺垂体内各种细胞的分泌活动;因而,将此称为下丘脑腺垂体系。 反之,腺垂体产生的各种激素又可通过垂体血液环流,到达下丘脑,反馈影响其功能活动。

垂体功能检查

垂体功能检查

垂体功能检查
垂体功能检查是一种评估垂体腺的功能的方法,主要通过检查患者的激素水平来判断垂体腺是否正常工作。

垂体腺是位于脑下部的一种腺体,它分泌多种重要的激素,如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以下是常见的垂体功能检查方法:
1. 血液检查:可以通过抽取患者的静脉血样本来检查垂体激素的水平。

常见的血液检查项目包括: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等。

这些激素的水平异常可能会提示垂体功能异常,如垂体瘤或功能低下等。

2. 尿液检查:通过采集患者的尿液样本来检测垂体激素的代谢产物。

常见的尿液检查项目包括:24小时尿生长激素、17-羟/
酮类固醇等。

这些检查可以评估垂体激素的分泌和代谢情况。

3. 动态激素刺激试验:这是一种特殊的检查方法,通过给患者注射某种刺激剂,如胰岛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等,来刺激垂体腺分泌激素,然后再测定刺激后的激素水平。

通过这种方法,医生可以评估垂体对某种刺激的反应能力,从而判断垂体腺是否正常。

4.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成像(MRI)可以帮助医生观察垂体腺的结构和大小,以及是否存在肿瘤等异常情况。

这对于诊断垂体瘤等垂体腺疾病非常重要。

总之,垂体功能检查是一种综合评估垂体腺功能的方法,可以
通过检查患者的激素水平、尿液代谢产物以及进行特殊的刺激试验来判断垂体腺是否正常工作。

这些检查方法有助于医生诊断垂体腺疾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预后
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最终 使患者的肿瘤得以切除,在终身随诊中,避免肿瘤的复发, 尽量保全患者的垂体功能,使升高的分泌激素降至正常范围, 使降低的垂体激素替代至与年龄相匹配的正常范围,提高患 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寿命。
谢 谢
下垂、眼外肌麻痹和复视 (2)下丘脑综合征:尿崩症、睡眠异常、体温调节异常、饮 食异常、性格改变
五、辅助检查
1.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 2.激素测定:
生长激素、催乳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雌激素、滤泡刺激素、黄 体生成素等,对垂体瘤的早期诊断具有很大帮助
3.影像学检查:
CT :仅对大型垂体瘤有诊断价值,微小垂体瘤容易漏诊。不能作为诊断垂 体瘤的主要工具。 MRI:是诊断垂体瘤最重要的工具,可以清楚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位 置,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发热 体温高于38.5℃;局部红肿热痛及脓性分泌物;肺部分泌物增多,颜 色性状符合相应病原体感染的表现
2.处理及护理:
准医嘱使用抗生素;脑脊液漏、伤口敷料、导尿管护理等按相应要求护理, 注意无菌原则,预防感染;定时翻身拍背、吸痰、雾化吸入
五.脑脊液鼻漏 1.临床表现:
伤口敷料有渗湿,鼻腔有咸味的液体渗出
八、 并发症与处理
一.颅内出血
临床表现: (1)意识逐渐加深,一侧瞳孔逐渐散大对侧肢体瘫痪进行性加重 (2)引流液颜色呈鲜红色,量多; (3) 疼痛呕吐等颅内压症状进行性加重;生命体征体征逐渐改变, (4)出现脉搏慢.呼吸慢,血压高 处理及护理: (1)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对侧肢体活动的变化; (2)严密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及量,避免引流管扭曲,堵塞,折叠; (3)监测颅内压,颅内压高于正常(0.7~2.0kpa)及时通知医生; (4)重视患者主诉,结合多种症状做出正确的分析,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必要 的检查,做出正确的处理
四、 临床表现
1.内分泌功能紊乱
(1)功能性垂体腺瘤
肿瘤名称 生长激素细胞 腺瘤(GH) 泌乳素腺瘤(PRL瘤) 临床表现 肢端肥大症(成人)、巨人症(青少年) 女:闭经,溢乳综合症,不育 男:性腺功能减退症,阳痿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ACTH瘤) 库欣病(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 促甲状腺素细胞腺瘤(TSH瘤) 高代谢症状:怕热、多汗、体重下降、房颤
3.药物治疗
A.催乳素瘤: 首选溴隐停(多巴胺激动剂) 使PRL降至正常 肿瘤缩小长期服用 B.生长激素瘤 :奥曲肽、 溴隐停 C.库欣病 :赛庚啶 、美替拉酮等 D. 垂体功能减退: 靶腺激素替代治疗
七、手术治疗的护理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术前告诉患者手术的必要性,手术的时间、方式、手术的注意事项及 疾病的相关知识,鼓励患者表达自身感受,鼓励家人与朋友给予关心,缓解 患者焦虑心情。 2.胃肠道准备:告知患者及家属凌晨零点后禁食,凌晨4点后禁水。术前一日晚嘱清 淡易消化饮食,如稀饭、青菜。 3.皮肤准备:①开颅手术,剃头并做好手术标记,发放一次性帽子②经鼻蝶窦手术, 剪鼻毛,清洁鼻腔 4.休息与活动:①术前床上练习大小便、张口呼吸、床上活动,指导有效咳嗽、咳 痰。②保持充足的睡眠,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5.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各种血液检查、器械检查,如心电图、胸部 x线,交叉配血 等。若为女病人询问是否在月经期。 6.术晨留置导尿管,更换清洁病员服,测量生命体征。 7.腕带:核对患者腕带准确无误 8.物品准备:告知患者准备好CT、胸片等以便带入手术室。告知患者及家属贵重物 品妥善保管,术晨与手术室人员进行核对后,协助患者离开病房。遵医嘱给 予术中用药。患者接去手术后准备麻醉床,必要时准备吸氧、吸痰、心电监 护。 9.费用:告知家属费用情况,以便术后能够积极用药。
生长激素(GH) 泌乳素(PRL) 黄体生成素(LH) 卵泡雌激素(FSH) 促甲状腺激素
垂体
神经垂体
(后叶)
血管升压素
缩宫素
三、 概述
垂体瘤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上 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良性肿瘤。临床上有明显症状 者约占颅内肿瘤的10%。男性略多于女性,垂体 瘤通常发生于青壮年时期,常常会影响患者的生 长发育、生育功能、学习和工作能力。
二.尿崩症、视力视野障碍
临床表现: 多尿,烦渴与多饮,起病常较急,术后尿量>300ml/h,持续2小时,或2小 时尿量>5000ml,尿比重在1.005以下 处理及护理: 术后均留置导尿管按照导尿常规护理,密切观察瞳孔、意识、生命体征; 严密观察尿量,准确记录24小时的出入量,特别注意记录每小时的 尿量,测量尿量时用硬性容器;严密观察有无脱水体征并按医嘱补 液,禁忌摄入含糖高的食物、药物,以免使血糖升高,出现血糖升 高,产生渗透性利尿,使尿量增加;抗利尿剂的使用、垂体后叶素 或尿崩停等皮下注射,并观察用药效果;遵医嘱抽血化验电解质
七、中枢性高热或体温不升
临床表现:肢体远端皮肤湿冷,躯干体表灼热,呼吸脉搏增快 使用一般退热剂无效 处理及护理:尽快降温,采用物理及药物降温,如:温水擦浴、亚低温治疗; 体温不升者,给予物理升温如增加衣物,注意升温的过程中严密观察及时 测温,避免烫伤及人为高温
九、预防
1.复查 一些侵袭性垂体瘤,非常容易复发。病人手术后三天、 一个月、三个月、半年、一年都需复查,观察手术区域的动 态变化,评价手术疗效。 2.手术后的放疗 一般垂体瘤,不需要作术后放疗,只有一些侵袭性垂体 瘤,术后有残留或复发,要放疗或者伽马刀治疗。
(2)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症状出现晚,主要表现为压迫症状,可有视力
降低、视野缺陷、尿崩症、性欲减退等。
巨人症
肢端肥大
满月亮
向心性肥胖
2.头痛
(1)部位:眶后、前额、双颞部 (2)特点:程度轻、间歇性发作 (3原因:肿瘤直接刺激或鞍内压增高
垂体硬膜囊及鞍隔受压
3.视力视野障碍:压迫视交叉
4.其他神经和脑损伤: (1)海绵窦综合征:压迫第Ⅲ、Ⅳ、Ⅴ对颅神经,引起上眼
经鼻额窦摘除术
术后护理 1.体位:患者清醒后生命体征平稳后立即抬高床头15-30°,全麻未清醒患 者给予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2.术后给予患者面罩吸氧,雾化面罩持续雾化保持口腔湿润。 3.持续心电监测,对病人进行压疮、自理能力、深静脉血栓、跌倒、导管滑 脱等评估。 4.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包括神志、瞳孔、肢体活动,头部(鼻部)辅料 情况等,如有异常异常立刻通知医生,观察头部(鼻部)辅料是否清 洁干燥,尿管是否在位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记录小 便量。 5.术后饮食:一般病人术后6小时后给予清流质(温开水),无呛咳、呕吐、 吞咽困难者逐渐过渡到软食,要求稀、烂、软,避免过硬、过油、过 辣等食品,注意营养均衡。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 的食物,指导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若术后患者食欲不佳嘱家人制作 注意色香味,预防术后便秘。 6.做好基础护理,保持床单位清洁,预防感染。
三.电解质紊乱 1.临床表现:
常见低钾、高钠、高氯、低钠、低氯等
2.处理及护理:
禁止长期静滴含钠液体及甘露醇等脱水剂;术后12--24h抽血查电解质, 据化验钠患者多进食含钠高的食物,高钠患者多饮白开水,利于钠离子的排出
四.感染(颅内感染、切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 1.临床表现:
4.病理学检查:
最为可靠的诊断方法,误诊率很低。
六、治疗
1.手术治疗
经蝶窦手术:微腺瘤(肿瘤的直径<1cm) 开颅手术: 大腺瘤(肿瘤的直径1-4cm) 巨腺瘤(肿瘤直径>5cm)
2.放射治疗
①手术不彻底或可能复发的垂体腺瘤及原发腺癌或 转移癌 ②不能耐受手术、对药物不敏感、有共患疾病不能 够接受手术或药物治疗的患者 。
2.处理及护理:
枕上垫无菌垫巾,保持清洁、干燥,辅料如有渗湿,及时通知医生,给予 更换;给予半卧位;在鼻孔外放置干棉球,浸湿后及时更换;动态测量 体温,合理使用抗生素;严禁做鼻道冲洗、滴药,脑脊液鼻漏者严禁经 鼻插胃管;嘱患者勿屏气、抠鼻、用力排便等,以免加重脑脊液漏
六、颅内压增高
临床表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生命体征,两慢一高(呼吸慢、脉搏慢、血压高) 处理与护理: 术后三日内不可用力排便,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
垂体瘤
徐州医学院 张咪
一、垂体
概述
垂体位于颅内蝶鞍窝内,呈卵 圆形,上方为鞍隔、视交叉和 第三脑室底部,下方为蝶窦。 垂体炳穿过鞍隔,连接下丘脑 与垂体。垂体两侧为海绵窦, 其内有静脉、颈内动脉、动眼 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和三 叉神经。
二、垂体的组成与功能

腺垂体
( 前叶)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