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影像学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11
12
注:垂体门静脉在人已确定其存在,特点: 1)血管流域仅限于垂体范围内。除正中隆 起和垂体柄外,丘脑下部和垂体后叶的血 流并不经门静脉进入垂体前叶。即:垂体 门静脉流域仅限于正中隆起、垂体柄、前 叶范围
13
2)垂体门静脉两端为毛细血管网,上端 毛细血管网位于垂体前叶、由垂体门静 脉分裂而成 3)从丘脑下部某些区域发出的神经纤维 与正中隆起和漏斗柄外的毛细血管网有 密切接触 4)垂体门静脉的再生能力很强
19
前叶是腺体组织,具备制造激素的功能 后叶是神经组织,没有制造激素的功能, 但它有储存激素的功能
20
占垂体总量的70% 垂体中最大的部分 垂体中功能最复杂、最活跃的部分 又称之为体内内分泌腺的“中心腺” 据研究,它所分泌的激素的靶腺几乎包 括所有“外周”的内分泌腺 它还控制乳腺以及调节个体匀称生长
21
又称漏斗突 位于前叶之后 从组织结构上看,与前叶不同,它不是由 腺组织构成而是由神经组织构成 含有数以十万记的神经纤维和神经胶质细 胞,并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22
后叶自身没有制造激素的功能,是丘脑下 部激素中的催产素和加压素的贮存器和分 泌器 前后叶虽同为一体,但有所不同
23
36
4)鞍背形态有两种常见
a. 鞍背较薄,皮质清楚,边缘锐利,向 前倾斜,与枕骨斜坡相续 b. 鞍背较厚,松质骨较多,边缘不如前 者锐利。位置较直立 c. 老人由于骨质萎缩疏松,密度颇淡
37
5)正常鞍背的后缘因局部静脉丛而毛糙 不平或小的缺损,无临床意义 6)前床突是蝶骨翼向内侧伸展而突出的 结构,一般较后床突尖而长 7)垂体窝的底部为鞍底,其下为蝶窦 8)蝶鞍上有硬脑膜覆盖,这部分硬脑膜 称“鞍隔“,即床突间韧带。界于前后 床突之间,其中央有一小孔,垂体漏斗 部由此通过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引言影像学诊断方法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磁共振成像(MRI)和CT 扫描。
MRI是目前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其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垂体图像,能够清晰显示垂体结构和异常病变。
CT扫描则适用于一些特殊情况,需要进行动态观察或者评估血供情况等。
垂体病变的MRI表现垂体病变的MRI表现通常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腺瘤:腺瘤是垂体病变中最常见的一种,其在MRI上呈现为低信号(黑色)或等信号(灰色)的球形或椭圆形病灶。
其大小、形态、位置会根据病变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2. 囊肿:垂体囊肿在MRI上呈现为高信号(白色)的圆形或椭圆形病灶。
囊肿一般较大,可能会压迫周围组织结构。
3. 炎症:垂体炎症的MRI表现多样,可呈现为垂体扩大、信号异常或增强等。
炎症一般伴有临床症状,头痛、视力障碍等。
垂体病变的CT表现垂体病变的CT表现与MRI类似,但CT能够提供更好的骨质分辨率,可以评估颅底骨质破坏情况。
垂体病变在CT上呈现为与脑实质相比的高或低密度病灶,其大小、形态、位置也会根据病变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影像学诊断的临床应用影像学对垂体病变的诊断和评估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诊断:影像学能够直接显示垂体病变的形态和位置,帮助医生明确诊断,并与其他病变进行鉴别。
2. 定位: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垂体病变,影像学能够提供病变的精确位置和周围结构的关系,为手术操作提供指导。
3. 评估治疗效果:影像学可以反映垂体病变的缩小或消失情况,评估治疗效果,指导后续治疗方案。
结论影像学在垂体病变的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MRI和CT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通过观察病变的形态、位置和信号特点,可以帮助医生确定垂体病变的类型,并进行鉴别诊断。
影像学不仅能够对垂体病变提供可靠的诊断信息,还可以指导治疗和评估治疗效果,对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规范
经蝶手术入路评价
切层平 行于鼻 蝶线, 范围包 括蝶窦 和蝶鞍 区
二、垂体影像解剖学
✓ 垂体解剖学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 ✓ 腺垂体来源于胚胎时期Rathke’s囊的向上移行。
腺垂体:
✓ 正常矢状位呈半月
或新月形,上缘形
态取决于鞍隔孔的
7天
妊娠前
大小和垂体功能状
态,冠状位呈长带
状
✓ 信号均匀,与脑组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规范
内容提要
❖ 一、垂体影像学检查方法
❖ 八、鞍区及鞍旁肿瘤的
❖ 二、垂体影像学解剖
鉴别诊断
❖ 三、常见鞍区病变的临床表现 ❖ 四、鞍区病变分析原则 ❖ 五、垂体病变影像学诊断思路 ❖ 六、垂体肿瘤治疗后随访 ❖ 七、神经垂体病变影像诊断价值
✓ 1、鞍内肿瘤 ✓ 2、鞍上肿瘤 ✓ 3、鞍旁区肿瘤
✓ 正常垂体柄偏位是由于正中隆起中心和蝶鞍中心不位于同一纵切面上, 当该两中心点位于同一纵切面上时, 垂体柄发生偏位则称垂体柄移位
垂体后叶的偏位 ,为正常发育变 异,不要误为肿 瘤,发生率为 21.4%
垂体后叶强化早于垂体其它部,最后整个垂体均匀强化。
SE T1WI
频率SE编T码1W方I向(f/:s) SI
垂体激素分泌细胞团有相对固定的位置分布
垂体前叶
✓ 两侧叶:泌乳素PRL、生长激素GH为主 ✓ 中间部: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肾上DH和催产素
✓ 垂体的血供 ✓ 正常垂体的MRI动态增强强化特点:
垂体后叶→垂体柄→腺垂体结节部→腺 垂体两侧叶
垂体组织的序贯强化方式与其血液供应有关
✓ 部分性空蝶鞍:小于4mm,强化方式及程度正常
✓ 空蝶鞍:垂体受压菲薄位于鞍底,强化方式及程度正常, 蝶鞍可扩大
《垂体瘤的影像诊断》课件
病因与症状
总结词
垂体瘤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遗传、内分泌等多种因素有 关。垂体瘤的症状表现多样,与肿瘤的大小和类型有关。
详细描述
垂体瘤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内分泌等多 种因素有关。垂体瘤的症状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 、视力视野障碍、内分泌功能紊乱等。此外,不同类型的垂 体瘤还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症状特点。
。
确诊检查
进行MRI检查,详细了解肿瘤 的形态、信号强度、侵犯范围
等信息。
鉴别诊断
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 检查结果,排除其他可能的疾
病。
随诊复查
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肿 瘤的生长情况,评估治疗效果
。
影像学特征与病理学诊断的联系
影像学特征
联系
垂体瘤在MRI上通常表现为鞍内或鞍 上占位性病变,形态规则或不规则, 信号强度不均。
MRI检查
常规MRI
提供多平面、高分辨率的 肿瘤影像,是诊断垂体瘤 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MRI增强扫描
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肿瘤的 边界和强化特征。
功能MRI
如MRS、DWI等,可提供 更多关于肿瘤生物学特性 的信息。
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
PET-CT
可用于评估肿瘤的代谢活性及转移情 况。
超声检查
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垂体瘤,如侵袭 性垂体瘤,可采用超声检查进行辅助 诊断。
04
挑战2
小肿瘤的检测:小垂体瘤在影像学上 可能难以发现,易漏诊。
06
解决方案2
采用动态增强扫描技术,提高小肿瘤的检出率 。
未来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发展趋势1
发展趋势2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 发展,利用AI辅助医生进行垂体瘤的诊断 将成为趋势。
最新垂体疾病的影像诊断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垂体疾病的影像诊断
垂体周围解剖
蝶鞍 视神经 海绵窦及其内容物 鞍上池 鞍隔 鞍上血管 下丘脑 第三脑室前下部
垂体生理
生长激素(GH)分泌与调节 催乳素(PRL)分泌及调节 促甲状腺激素(TRH、TSH)分泌及调节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及调节 促下丘脑-垂体-性腺激素分泌及调节 加压素 催产素
垂体微腺瘤的影像学表现
垂体微腺瘤的影像学表现
垂体微腺瘤的影像学表现
垂体微腺瘤的影像学表现
垂体微腺瘤的影像学表现
垂体大腺瘤影像学表现
X线:平片显示蝶鞍 扩大,前后床突骨质 吸收、破坏,鞍底下 陷,罕见鞍内钙化。 部分病例可见颅高压 征象及颅骨增厚等。
垂体大腺瘤的影像学表现
CT:肿瘤呈圆形,也可呈分叶或不规则形。冠状
垂体微腺瘤的影像学表现
(4)垂体上缘膨隆 (5)垂体柄偏移变短 (6)鞍底骨质改变 (7)垂体向外膨隆推压颈内动脉
垂体微腺瘤的影像学表现
垂体微腺瘤的影像学表现
垂体微腺瘤的影像学表现
MRI: 垂体微腺瘤 一般用冠状面和矢状面薄层,包
括TI和T2图像。TI微腺瘤呈低信号,多位于垂体 一侧,T2呈高信号或等信号。出血时T1T2皆为 高信号。PRL瘤边界清楚,GH和ACTH瘤边界多 不清楚。垂体高度增加,上缘膨隆,垂体柄偏斜 ,推移颈内动脉与CT所见相同。用Gd-DTPA后 ,肿瘤信号早期低于垂体,后期高于垂体。
,冠状面呈葫芦状,是因鞍隔束缚肿瘤之故,称“
束腰征”。鞍上池亦可受压变形、闭塞。肿瘤还可
向鞍旁生长,及向后向下生长。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规范
吕发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
内容提要
❖ 一、垂体影像学检查方法
❖ 八、鞍区及鞍旁肿瘤的
❖ 二、垂体影像学解剖
鉴别诊断
❖ 三、常见鞍区病变的临床表现 ❖ 四、鞍区病变分析原则 ❖ 五、垂体病变影像学诊断思路 ❖ 六、垂体肿瘤治疗后随访 ❖ 七、神经垂体病变影像诊断价值
✓ 正常腺垂体的高度:矢状位和冠位均 可测量。
✓ 正常垂体的高度与其功能状态有关。 最大高度根据不同人群有不同标准- “6,8,10,12(mm)原则”: 6mm:婴儿和儿童 8mm:正常成人 10mm:青春发育期、哺乳期妇女 12mm:孕后期和产后妇女
✓ 正常垂体的最小高度不应小于4mm
Kitamura E,etal. AJNR 2008,29:1257– 60
垂体瘤的临床评价
闭经-溢乳:>81.7%可能有肿瘤,>1年增至94%。
闭经:43.8%可能有肿瘤。 症状评价 月经紊乱伴溢乳:21.4%可能有肿瘤
溢乳:17.2%可能有肿瘤。
月经紊乱:肿瘤的可能性较小(12.5%)。
✓ 常结合内分泌检查来评价症状学改变。
✓ PRL增高的药物性原因:消化道药物、镇静药物、降
鼻咽癌颅底侵犯,累及垂体
垂体组织破坏提示为恶性病变
肺 癌 颅 内 及 鞍 区 转 移
✓鞍区转移性肿瘤,
较少见(1%),鞍
上下同时存在,垂体
破坏性改变,其它区
域常合并转移病灶
(二)垂体的高度
1、垂体高度增大:垂体高度大于相应标准(681012准 则);区分生理性增生、反馈性增生和垂体肿瘤
生理性增生:青春期、妊娠、哺乳期垂体由于内分泌激素 需求增加,垂体增高,以正中结节部隆起,两侧对称,强 化方式及程度正常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MRI是诊断垂体梗死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观察到梗死病灶的 大小、形态和位置。
03
CT扫描可以显示梗死病灶的钙化或骨质的侵犯,但敏感性较低。
04
实验室检查可以检测到与缺血相关的生化指标,如心肌酶和肌钙蛋白 等。
其他垂体病变
其他垂体病变包括垂体增生、 垂体囊肿、垂体转移癌等,其 影像学表现根据病变性质和程 度不同而有所差异。
MRI和CT扫描是常用的影像学 检查方法,可以观察到病变的 大小、形态和位置,以及与周 围组织的关系。
核医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有助 于鉴别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04
CATALOGUE
垂体病变的鉴别诊断
垂体瘤与非肿瘤性病变的鉴别
垂体瘤
垂体瘤通常表现为鞍内或鞍上占位性病变,可压迫正常垂体 组织,引起相应的激素分泌异常。影像学上可见肿瘤组织与 正常垂体的分界较清晰,增强扫描可见强化。
控制生殖器官功能
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等激素对生殖器官的功能有重要影 响,如促进卵巢排卵、促进睾丸产生精子等。
调节水盐平衡和血压
垂体后叶储存和释放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对水盐平衡和 血压有调节作用,如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催产素促进子宫收缩等。
02
CATALOGUE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非肿瘤性病变
非肿瘤性病变如炎症、梗死等也可能引起垂体的形态改变, 但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的占位效应。影像学上可见病变部位与 正常垂体的分界模糊,增强扫描无强化或强化程度较低。
不同类型垂体瘤的鉴别
功能性垂体瘤
功能性垂体瘤可引起相应的激素分泌异常,如泌乳素瘤、生长激素瘤等。影像学上可见肿瘤组织与正 常垂体的分界较清晰,增强扫描可见强化。根据激素分泌异常的类型,可进一步确定肿瘤的性质。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一般性知识介绍 垂体的检查法比较 正常垂体的影像学(MR)辨识 垂体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垂体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腺垂体: 结节部、远部――前叶
中间部――后叶
神经垂体:神经部――后叶
漏斗部
垂体各部分都有独自的任务。腺垂体细胞 分泌的激素主要有7种,它们分别为生长激 素、催乳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 (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促肾上腺 皮质激素和黑色细胞刺激素。
正中矢状位(A)及冠状位(B)显示,垂体 柄自正中高信号
正中矢状面,垂体柄未见显 示,垂体后叶未见高信号
矢状面显示垂体后叶未见
; 高信号影及异位的高信号
冠状位
面,在第三脑室漏 斗隐窝处见一小结 节状异常高信号
( 1) 鞍膈的先天性发育缺陷,鞍膈不完整或缺如, 久而久之蝶鞍扩大, 鞍背骨质吸收,脱钙,最后导致蝶鞍扩大,垂体压缩成扁平状紧贴于 鞍底。
无明显临床症状 顽固性头痛、头晕 视力模糊、视野缺损 月经不调 泌乳 性欲减退 少数可有脑脊液鼻漏
空泡蝶鞍之CT表现
蝶鞍扩大、骨质变薄,偶见骨质破坏 鞍内充满CT值与脑脊液相同的低密度影,
冠状面扫描示其与鞍上池直接相通,其内 可见正常垂体柄,通向受压、变扁、紧贴 鞍底的垂体腺 增强后低密度影周边无强化
各种原因导致垂体柄缺如或中断,下丘脑分泌的 激素不能通过垂体柄运输到垂体,从而表现为不 同程度的垂体前叶激素分泌缺乏为主要临床表现 的罕见疾病。
临床表现:身体矮小,激素检查除生长激素低下 外,可出现多激素水平低下。
致病因素1.围产期损伤。2. 产前因素。
MR表现: 1.MRI 扫描发现垂体柄不显示或呈不连 续线状时应考虑PSIS 可能。2.为垂体后叶异位。 3.腺垂体体积较小,
解剖基础:垂体mri解剖再分享,轻松认识垂体结构!
解剖基础:垂体mri解剖再分享,轻松认识垂体结构!
垂体是人体内分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脑下垂体窝内,负责产生和释放多种激素,调节和控制多种生理功能。
进行垂体的MRI解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垂体的结构和功能。
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技术,通过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产生体内组织的详细图像。
在垂体MRI图像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垂体位于脑下垂体窝的正中央,呈椭圆形或半圆形。
垂体通常分为前叶、中叶和后叶三个部分。
前叶是垂体的主要部分,占据了大部分体积。
它包含了分泌多种激素的垂体细胞,如促甲状腺激素(TSH)、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生长激素(G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等。
中叶位于前叶和后叶之间,它分泌的激素相对较少,主要包括催产素和抗利尿激素。
后叶位于垂体的背部,主要负责储存和释放由下丘脑产生的两种激素,即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
通过垂体的MRI解剖,我们还可以观察到垂体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
例如,垂体与视交叉部位于一起,视交叉负责视觉信号的传递。
此外,垂体下方还与垂体后叶储存激素的下丘脑相连。
通过对垂体的MRI解剖,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垂体的结构和位置,有助于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如垂体瘤等。
同时,垂体MRI解剖也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解剖信息。
推荐垂体病变的影像诊断课件
• 垂体微腺瘤的鉴别诊断主要是防止漏诊 和与过诊的问题。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和 垂体激素检测结果进行诊断,一般不致 有误。垂体大腺瘤应与颅咽管瘤、脑膜 瘤、星形胶质细胞瘤、表皮样囊肿、蛛 网膜囊肿及动脉瘤等鉴别
• 多数学者认为MRI诊断微腺瘤优于CT
垂体微腺瘤
垂体微腺瘤
垂体微腺瘤
垂体微腺瘤
垂体微腺检查方法
平片、 体层摄片、 气脑造影、 脑室造影、 血管造影, CT MRI: 已成为下丘脑-垂体内分泌病变的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 在 CT 问世以后,除平片和分层摄片外,气脑和脑室造影等有创 性检查已被淘汰,脑血管造影也仅在与血管性病变鉴别诊断有 困难时才偶尔应用。
垂体外伤
感染导致的中枢性尿崩症以结核多 见。结核性脑膜炎容易侵犯下丘脑 -神经垂体轴。MRI检查可发现脑膜 强化,并可见病变处的脑组织水肿。
结核性脑膜炎
约有30%的中枢性尿崩症患者MRI 检查阴性,而且经其他检查未能发 现病因,为特发性中枢性尿崩症。 有作者推断淋巴细胞性垂体炎可能 是特发性中枢性尿崩症的常见类型 之一,特发性中枢性尿崩症可为自 限性,亦可进展为永久性中枢性尿 崩症。
生殖细胞瘤在MRI上表现为T1加权图像 的等信号及T2加权图像的稍高信号, 注入增强剂后扫描示肿瘤明显强化。 MRI可发现肿瘤的脑脊液播散。鞍区的 生殖细胞瘤一般较小,多数小于2cm, 且边界清晰。有时鞍区生殖细胞瘤在 MRI上表现正常,而患者中枢性尿崩症 的临床表现却非常明显,误诊为特发性 中枢性尿崩症,因此有必要对特发性中 枢性尿崩症患者进行MRI随访。
MRI不适用于下列情况: ① 装有心脏起搏器者; ② 体内有铁磁性金属植入物者; ③ 铁磁性夹用于动脉瘤夹闭术后的患者,
由于磁场可能引起金属夹移动而导致大 出血; ④ 早孕者; ⑤ 病情危重需要监护的病人,因为心电
垂体瘤影像诊断
追求卓越,让自己更好,向上而生。2020年11月12日星期 四上午4时39分 3秒04:39:0320.11.12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0年11月 上午4时 39分20.11.1204:39November 12, 2020
重规矩,严要求,少危险。2020年11月12日 星期四4时39分 3秒04:39:0312 November 2020
最后,概述整堂课讲述内容,强调重点,布 置复习思考题,提供扩展阅读的资源
参考书目及互联网资源见幻灯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0.11.1220.11.12Thursday, November 12, 2020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04:39:0304:39:0304:3911/12/2020 4:39:03 AM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04:39:0304:39:0304:39Thursday, November 12, 2020
不可麻痹大意,要防微杜渐。20.11.1220.11.1204:39:0304:39:03November 12, 2020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0年11月12日 上午4时 39分20.11.1220.11.12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1.1220.11.1204:39:0304:39:03November 12, 2020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0年11月12日上午4时39分 20.11.1220.11.12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020年11月12日星期 四上午4时39分 3秒04:39:0320.11.12
直径小于10mm者为微腺瘤,大于10mm 者为大腺瘤。
垂体瘤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
垂体瘤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垂体瘤属于脑外肿瘤,占颅内肿瘤的8%~15%,青年女性多见。
根据是否分泌激素分为有分泌功能的垂体腺瘤及无分泌功能的垂体腺瘤。
对于直径<10mm 的腺瘤叫垂体微小腺瘤,直径>10mm的腺瘤叫垂体大腺瘤。
临床上微腺瘤用药可以控制,大腺瘤手术效果较好,但易复发,8、10年的复发率分别为16%、35%。
标签:垂体瘤CT及MRI影像表现鉴别诊断垂体瘤检查,CT以冠状面薄层及增强扫描可清楚显示,对垂体微腺瘤检查,MRI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冠状面正常垂体的高度,女性为2.7~6.7mm(平均4.8mm);男性1.4~5.9mm(平均3.5mm);青春期及中青年女性特别是妊娠期,垂体高度为9~10mm甚至更高。
1 CT表现1.1 垂体大腺瘤平扫可见鞍上池肿物,有完整包膜,圆形或分叶状,密度均匀,界限清晰,较大者因缺血或出血而发生中心坏死或囊变,2%~4%可见钙化。
肿瘤较大向上生长可突入三脑室前部和双侧侧脑室前角内下方,影响孟氏孔而产生脑积水。
肿瘤向侧方生长可侵犯海绵窦,使其内的颈内动脉受压。
肿瘤向下生长可突入蝶窦,蝶窦内可见类圆形软组织肿块。
骨窗示蝶鞍扩大、鞍背变薄移位,鞍底下陷等特征。
肿瘤出血或缺血性坏死为垂体瘤卒中,临床上出现肿瘤急剧增大的症状,CT平扫为急性出血,瘤内见高密度影。
增强扫描:垂体大腺瘤呈均一或周边强化。
瘤体边缘轮廓及瘤内坏死囊变区显示更清楚。
因垂体瘤血供不丰富,肿瘤强化的速度慢于正常垂体组织。
1.2 垂体微腺瘤平扫为等密度或低密度病灶,平扫多难以发现。
主要依靠增强后快速或动态扫描。
增强早期,增强的垂体腺中呈现局限性低密度区,边界清,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有时见小环形增强结节影。
还可借助于一些间接征象,如垂体高度增加、垂体上缘隆突、垂体柄偏移以及鞍底局限性变薄下陷、鞍底骨质变薄、侵蚀、破坏或鞍底倾斜等。
诊断还须结合临床症状和血中有关激素水平的变化。
2 MRI检查2.1 垂体大腺瘤平扫T1WI肿瘤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多数高信号。
垂体瘤影像诊断-精品文档
垂体瘤的分类
良恶性分类 前叶及后叶肿瘤 按肿瘤功能Fra bibliotek类 病理学分类
垂体前叶与后叶
垂体前叶—腺垂体,占70%,女性稍大于男性 垂体瘤大多数为腺垂体细胞瘤,垂体腺瘤 垂体后叶—神经垂体 垂体后叶肿瘤较少,肿瘤又可称垂体细胞瘤
垂体瘤功能性分类
分泌性腺瘤(65~80%) 单激素分泌腺瘤 多激素分泌腺瘤 无分泌功能腺瘤 未分化细胞瘤 瘤样细胞瘤
MRI检查
垂体微腺瘤表现: 瘤体直径≤10mm; 瘤体内信号异常,多呈长T1长T2信号 垂体上缘局灶性对称或不对称上凸 垂体柄移位 间接征象 鞍底下陷 动态增强,微腺强化程度低于周围正常垂体
垂体大腺瘤MRI表现
1.瘤体直径>10mm; 2.鞍内正常信号信号消失;肿瘤实体性部分呈等T1 、 T2信号,囊变及出血部分呈长T1、T2信号; 3.肿块向上生长呈“束腰征”
垂体微腺瘤
垂体大腺瘤
鉴别诊断
鞍结节脑膜瘤
颅咽管瘤
生长激素瘤临床表现
容貌改变
肢端肥大
影像学CT表现
微腺瘤:局限于鞍内,宜采取冠状面观察,平扫不 易显示,增强呈等、低或稍高密度结节。依靠间接 征象:垂体高度>8mm,垂体上缘隆凸,垂体柄 偏移和鞍底下陷。
垂体大腺瘤:蝶鞍扩大,鞍内肿块向上突入鞍上池 ,可侵犯一侧或两侧海绵窦。
肿块呈等或略高密度,内常有低密度灶,均匀、不 均匀或环形强化。
垂体瘤(pituitary tumor )
垂体的生理作用及地位
内分泌的中枢 承上:接受下丘脑释放的激素 信号 启下:决定内分泌腺体发挥功能状态 生命必须器官,保护在最安全的部位
(完整版)垂体解剖及其影像学诊断
习
园
垂体解剖及其
地
影像表现
垂体的解剖
❖ 垂体位于颅底蝶鞍垂体窝内,椭圆形,灰红色,垂体借漏斗 与下丘脑相连
❖ 垂体前后径约1.0cm,横径约1.0cm-1.5cm,高度约0.5cm, 重约0.5g
❖ 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 ❖ 腺垂体又分为远侧部(占垂体总重量的75%)、结节部和中间
部;神经垂体由神经部和漏斗组成
病例一
❖ 性别:女 ❖ 年龄:27岁 ❖ 主诉:头晕、头痛1周
Rathke囊肿
病例二
❖ 性别:男 ❖ 年龄:19岁 ❖ 主诉:发育延缓。
垂体柄中断综合征
病例三
❖ 性别:男 ❖ 年龄:35岁 ❖ 主诉:视物模糊2周
❖ 拉特克囊的前壁迅速增厚,形成垂体侧部。 ❖ 由远侧部向上长出一结节状突起包绕漏斗柄,形成结节部 ❖ 囊的后壁生长缓慢,形成中间部 ❖ 囊腔大部消失,只残留小的裂隙,随后退化
❖ 尸检发现正常人的垂体前后叶之间,约13-22%存在直径约 1-5mm的小囊,系Rathke裂或袋的残留组织
❖ 该裂的存留和增大可致Rathke囊的发生 ❖ 文献报道Rathke囊肿的发现率为3.1%,女性多见
垂体解剖
垂体
远侧部 腺垂结体节部
中间部 神经神垂经体部
漏斗
垂体前叶 垂体后叶
垂体比邻
❖ 垂体前下为蝶窦,蝶窦下方为鼻咽部 ❖ 垂体前上有视交叉,在视交叉与鞍膈之间有颈内动脉的脑段
起始处 ❖ 鞍膈,位于垂体上方,连于前后床突之间,构成垂体窝的顶,
鞍膈上留有小孔,有垂体柄通过,四周为海绵窦 ❖ 后方为鞍背及斜坡
❖ 神经部和中间部的静 脉最终也汇入海绵窦
垂体功能
嗜酸细胞 促生长素细胞 催乳素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泡蝶鞍
鞍区其他病变
• • • • • • • • • • • 颅咽管瘤 脑膜瘤 生殖细胞瘤 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畸胎瘤 脊索瘤 海绵状血管瘤 神经鞘瘤 血管外皮瘤 转移瘤 动脉瘤 结核肉芽肿、结节病
颅咽管瘤
囊壁环状强化 实变均匀强化
脑膜瘤
生殖细胞瘤
少 见 囊 变 , 均 一 强 化
表皮样囊肿
囊壁不强化或轻度强化
皮样囊肿
脊索瘤
持 续 缓 慢 强 化 是 其 特 征
海绵状血管瘤
神经鞘瘤
血管外皮瘤
转移瘤
动脉瘤
结核肉芽肿
正常垂体CT
正常垂体CT
正常垂体MRI
正常垂体MRI
垂体微腺瘤
治疗
间接征象:垂体柄偏斜,垂体上缘局部隆起,鞍底倾斜
半剂量增强:同正常垂体相比,呈相对低信号 动态增强:正常垂体会在20s-60s期间强化,而微腺瘤鞍前后
垂体增生